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河三角洲1961--2000年水资源时空变化特征

黄河三角洲1961--2000年水资源时空变化特征

黄河三角洲1961--2000年水资源时空变化特征
黄河三角洲1961--2000年水资源时空变化特征

水资源-习题(含答案)

水资源-习题(含答案)

水资源习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32.0分) 1. 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配规律是() A. 南多北少 B. 男少北多 C. 夏秋多,冬春少 D. 夏秋少,冬春少 2. 关于西气东输路线判断错误的是() A. 一线和二线都经过了我国地势三个阶梯 B. 一线二线都经过了黄土高原 C. 两条线都到长三角,到珠三角只有二线工

程 D. 两条线都经过甘肃省、陕西省 3. 【西气东 输】二线工程西起新 疆霍尔果斯口岸,南 至广州,东至上海, 途经14个省(区 市).据此回答 36-37题.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的气源主要来自()A. 塔里木盆地 B. 中亚 C. 中东 D. 俄罗斯的东西伯利亚地区 4.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水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A. 东南地区以平原地形为主

B. 东南地区终年高温,热量充足 C. 东南地区人口众多,经济发达 D. 东南地区的年降水量十分丰富 5. 在西气东输工程的施工过程中,严格规定了28米宽的施工区域,尽量避免破坏地表植被,其主要目的是() A. 保护脆弱的生态环境 B. 促进新疆经济发展 C. 降低施工成本 D. 增加当地财政收入 6. 漫画所示,实施阶梯水价的根本目的是() A. 增加自来水公司收益 B. 提高自来水的质量 C. 减少社会用水需

求 D. 增强全民节水意识 7. 3月22-28日是第二十九 届“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 为“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读下列漫画,完成12-13题. 下列对我国水资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我国水土资源的地区匹配不合理 B. 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不会发生水资源危机 C. 兴建水库可缓解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矛盾 D. 南水北调工程可以缓解北方严重缺水的状况 8. 读中国水资源及年降水量分布图,回

近50年延河流域水沙变化特征及其原因分析_任宗萍

第5期水文 JOURNAL OF CHINA HYDROLOGY 第32卷第5期 2012年10月Vol.32No.5Oct .,2012 收稿日期:2011-08-23 基金项目:北京师范大学自主科研基金(2009SD-6) 作者简介:任宗萍(1982-),女,山东潍坊人,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GIS 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E-mail:renzongping@https://www.doczj.com/doc/fc15295626.html, 通讯作者:张光辉(1969-),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土壤侵蚀研究。E-mail:ghzhang@https://www.doczj.com/doc/fc15295626.html, 河流系统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共同作用的动态系统,水沙变化是该系统最为活跃的部分。河流水沙变化研究为土壤侵蚀和河道泥沙沉积提供了重要信息,是河流系统重要的研究内容。在全球持续变暖的背景下,自然变化以及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土壤侵蚀的影响,乃至黄河流域水沙的影响是目前研究的一个新课题[1-3]。 延河流域是黄河的一级支流,地处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侵蚀严重[4],其水沙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黄河中游地区水沙变化的趋势。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黄河中游地区入黄泥沙较以前减少近50%,特别是进入2000年以来黄河中游地区入黄泥沙较60年代减少81.8%[5-6]。许多学者对黄河水沙减少原因进行了研究,但这些研究所用资料主要集中在2000年以前,受数据序列长度的影响很难反应近期的水沙变化情况[7-9]。延河流域在20世纪50~60年代就开始了水土保持试验工作,70年代大规模的水土保持生态治理工作初见成效,1997以来国家又实施了大规模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10],因此,可以系统研究延河流域从60年代到目前为止人类活动对流域水沙变化的影响。本文利用延河流域甘谷驿站的水文泥沙数据,研究了近 50年延河流域的水沙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定量分 析了延河流域水沙变化特征及其变化原因。本研究不仅对该区水土流失治理、水土保持效益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分析黄土高原水沙锐减的原因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1研究区概况 延河流域位于黄河中游河口镇—龙门区间,是黄 河的一级支流,发源于陕西省靖边县周山,从西北向东南流经志丹、安塞、延安三市县,于延长县南河沟乡凉水岸附近汇入黄河。延河全长286.9km ,流域总面积7725km 2,主要支流有杏子河、西川、蟠龙川和南川等。该流域属暖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多年降水量514mm ,年平均气温约9.3℃。流域以黄土丘陵沟壑地形为主,沟壑平均密度为4.75km/km 2,占流域面积的90%,土壤类型以抗蚀性较差的黄绵土为主,植被属于森林灌丛草原。根据近50年的实测资料,延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2.05×108m 3,多年平均输沙量为 0.411×108t 。 2 资料与方法 2.1 基础数据 数据资料采用1961~2008年安塞、延安、志丹、延 摘 要:利用Mann-Kendall 秩相关分析确定了1961~2008年近50年延河流域水沙变化趋势,结果表 明,降水量、径流量和输沙量都有显著的减少趋势。进一步分析表明延河流域的径流量和输沙量在 1974年和1997年均发生了突变。以1961~1973年为无人类活动影响的基准年,比对1974~1996年和1997~2008年径流量和输沙量,年均径流量分别减少0.17×108m 3和0.86×108m 3,年均输沙量减少0.17×108t 和0.41×108t 。双累积曲线分析表明,延河流域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变化主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 关键词:水沙特征;人类活动;降水因素;延河流域中图分类号:S157;P4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852(2012)05-0081-06 近50年延河流域水沙变化特征及其原因分析 任宗萍1,张光辉1,2,杨勤科3 (1.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北京100875; 2.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杨凌 712100; 3.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陕西西安710127)

黑河流域中游地下水时空变异性分析及其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第24卷 第3期自 然 资 源 学 报Vol124No13 2009年3月JOURNAL OF NAT URAL RES OURCES Mar.,2009  黑河流域中游地下水时空变异性分析及其 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 周 剑1,李 新1,王根绪1,2,赵 洁3 (1.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兰州730000; 2.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与环境研究所,成都610041; 3.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兰州730000) 摘要:应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地统计学方法,分析黑河流域中游土地利用变化对地下水位 时空变异性的响应。首先,通过半变异函数模型分析黑河中游地下水的变异特征,进而利用克 里格插值拟合黑河流域中游1985年和2005年地下水位时空分布。其次,结合遥感解译生成的 1985年和2005年两期土地利用类型分类图,叠加分析地下水位变化与土地利用类型转移之间 的关系。结果表明:①1985~2005年间,整个黑河中游地下水位变化表现为冲洪积扇中上部荒 漠区地下水位下降显著,而河谷盆地中部和下游河谷绿洲区地下水位相对稳定,随机(人为)因 素对地下水的影响所占的比重增大,整个黑河流域地下水的连通性和脆弱性增加;②土地利用 变化表现出区域面积上的自然植被退化,人工灌溉耕地的扩张变化;③地下水位和土地利用的 时空变化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地下水位急剧变化的区域均是自然植被变化加剧的区域,主要表 现为草地退化,戈壁增加。进一步分析得出冲积扇下部和河流细土平原耕地扩张的土地利用方 式是导致冲积扇中上部地下水位下降和植被退化的主要因素,这种趋势将影响整个黑河中游地 下水系统的补排关系,对地下水资源时空变异性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 键 词:黑河中游;地统计;土地利用变化;地下水 中图分类号:P64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3037(2009)03-0498-09 1 概述 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对区域地下水变异的响应是目前国际水文科学最具活力的研究领域,大量研究表明大尺度土地覆盖与土地利用变化是导致区域气候与水文循环变化的重要因素[1,2],因此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1G BP)、国际全球环境变化人文因素计划(I HDP)、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生物多样性计划(D I V ERSI T AS)等将水循环中生物圈作用研究(BAHC)与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的关系及其气候脆弱性等作为其核心计划[3,4],而在I G BP 与I HDP共同确立的国际间研究计划LUCC中,一个主要问题就是要了解区域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对水文过程与水资源的响应[5~7]。土地覆盖与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区域植被生态系统改变反过来又对区域水文循环过程也有着极其显著的影响[2,8,9]。关于流域尺度土地利用和覆盖变化对水文过程的影响以及植被组成结构与变化的区域水文响应机制已成为近10年来水文科学研究的热点领域,并成为水文科学发展的另一个重要领域[3,7]。 干旱地区的水资源特性决定了地下水通常是干旱地区最重要的水源和供水选择,地下水 收稿日期:2008-05-13;修订日期:2008-11-07。 基金项目:973计划“干旱区绿洲化、荒漠化过程及其对人生活动、气候变化的响应与调控”(2009CB421305);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二期)项目“黑河流域遥感-地面观测同步试验与综合模拟平台建设”(KZ CX2-XB2-09);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项目(2003102)。 第一作者简介:周剑(1979-),男,浙江杭州人,助理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地下水、陆面过程的研究。E2mail:zhou2 jian@https://www.doczj.com/doc/fc15295626.html,

中国水资源利用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新

中国水资源利用面临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3.1 中国水资源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 3.1.1 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 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的瓶颈。目前,干旱缺水的地区已涉及 20 多个省市区,其面积约 500万平方平方公里,占我国陆地面积的52%,占全国耕地面积的 64%,占全国人口的 45%。当前中国农业每年正常用水缺 300多亿立方米,受旱面积达 3—4 亿亩,因旱灾减产粮食数百亿公斤,因缺水给工业产值造成的损失在 1200 亿元以上。在全国 600 多座建制市中,有近 400 座城市缺水,其中缺水严重的城市达 130 多个,不少城市定时供水,居民与职工不得不半夜起床接水;有的城市甚至出现“理发不洗头,麻雀喝柴油”的奇特现象。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高速发展,工农业和人民生活用水将持续增加,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更为突出。据预测[59],中国 2030 年需水总量为达到 7119亿立方米,可供水量为 6990亿立方米,届时将短缺水资源129亿立方米,社会发展的巨大压力可想而知;另一方面,目前中国的供水总量为 5500亿立方米左右,要达到 2030 年可供水量,平均每年需要增加可供水量100多亿立方米,这不仅需要投入庞大的资金,还要解决一系列复杂的社会环境问题,任务非常艰巨。 3.1.2 水资源污染严重 由于用廉价淡水稀释污水从而达到排污标准成为众多排污企业的惯用伎俩,大量未经处理或处理过但仍不达标的废水、污水被直接排入江、河、湖、库等公共水体,甚至一些地区陷入“越污染—越缺水—越污染”的恶性循环,另外,滥用化肥、农药、水土流失对水资源带来了严重的面源污染。据统计,全国废污水年排放总量已从 1949 年的 20多亿吨增加到 2004 年的 693 亿吨,而污水处理率仅为 14%。在总长 13万公里的评价河段中,水质为 IV 类及以上水的污染河段高达 40.6%,全国 90%以上城市水域、50%的地下水和 75%以上的湖泊水域均不同程度地遭到污染;50%以上重点城镇水源达不到饮用水质标准。由于水资源污染日益加剧,部分公共水体的承载能力被突破,出现严重的水质的退化,导致了水资源可利用量的进一步减少,使原本短缺的水资源雪上加霜。 3.1.3 水资源开发失序 许多地区存在片面追求经济发展倾向,往往以牺牲水资源环境和持续利用为代价支撑经济的发展,导致水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处于无序的紊乱状态,水资源被严重透支,北方的黄河、淮河、海河开发利用率都超过 50%,其中海河已近 90%,远远超过了国际公认的合理限度 40%,打破了整个流域的水资源平衡,河流水资源的生态环境和再生能力被严重破坏。由于地表水资源不能满足生产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人们纷纷转而开采地下水资源,这一趋势在农村尤为明显,甚至出现“越缺水——越开采——越缺水”的恶性循环。水资源的过度开采造成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全国形成区域性漏斗 100 多处,面积达 15 万平方公里,约有 50 座城市地面沉降,部分原有的水利设施被迫报废,工农业生产成本成倍上升,并对人们的生活用水安全造成直接威胁。此外,由于地下水资源的透支,某些地区已经出现了地下水体被海水或污水倒灌、地表水退出使用、湿地水质碱化、湖泊萎缩等诸多问题。 3.1.4 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浪费现象严重 (1)农业用水量占全国总用水量的 70%左右,但水资源利用效率普遍不高,全

南极海冰的时空变化特征

第16卷第1期极地研究Vol.16,No.1 2004年3月CHIN ESE JOURNAL OF POLAR RESEARCH March2004 研究论文 南极海冰的时空变化特征 马丽娟 陆龙骅 卞林根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81) 提要 依据Hadley中心提供的全球海冰密集度格点资料,利用诊断分析方法,对近35年来南极海冰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在南极地区,海冰平均北界和海冰总面积的变化基本一致,可以用海冰北界来研究南极海冰的时空变化特征。南极海冰最多和最少期分别出现在9月和2月;威德尔海和罗斯海地区海冰最多、变化最大,南极半岛地区海冰最少,变化也小;近35年来环南极地区的海冰有明显的减少趋势。南极海冰变化的时空多样性十分明显,存在着5个变化不同的区域,其中有两个区域近35年来海冰范围扩大,面积增加,而另三个区域则海冰范围缩小,面积减少。不同区域的海冰都存在着较明显的2—3年和5—7年主振荡周期。南极海冰时空变化特征的研究对进一步认识南极地区海2冰2气相互作用的物理过程,讨论南极海冰变异与大气环流和天气气候的关系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南极海冰 数学诊断 时空变化 全球变化 1 引言 全球气候变化是当今举世瞩目的重要课题,南极地区是全球气候变化的关键区和敏感区。科学家们目前正力图从此发现全球气候变化的前兆。极地是地球大气热机运转的冷源所在地,其海洋和大气状况对于全球大气环流和天气气候变化具有重要作用。南极地区是全球地2气系统的主要冷源之一,而赤道地区则是全球地2气系统的主要热源(周秀骥,陆龙骅等,1996)。旋转地球上冷热源的非均匀分布,正是产生大气环流的直接原因。 海冰是南极地区最重要的大气环境特征之一。海冰的存在及其季节和年际变化,是极地海洋状况最显著和变化最大的特征。海冰所具有的高反射率及其对海洋与大气之间热量和水汽交换的抑制作用,以及海冰生消所伴随的潜热变化,对于极地和高纬度地区大气的热量收支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进而影响极地大气冷源的强度。因此,极地海冰覆盖范围的变化可以通过影响极地大气冷源的强度而影响大气环流。另一方面,由于受极地海陆分布及洋流等因素的影响,海冰地理分布不均,导致极地各区域海冰对大气环流的影 [收稿日期] 2004年2月收到来稿。 [基金项目] 科技部基础工作专项资助。 [作者简介] 马丽娟,女,1979年生。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01级硕士研究生。专业方向是极地气象与全球变化研究。

水资源短缺现象原因及解决办法

水资源短缺 21世纪,水,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水资源短缺、水资源分布不均、水环境被严重污染等等都是当今社会所急需解决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已构成了重大的威胁,如何解决好水多、水少、水脏和水污染等问题直接关系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粮食生产的安全、经济增长方式、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维持生态环境的安全以及国内国际环境的安定。水,是经济,也是挑战。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对于《环境概论》这门课程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于水资源短缺这一问题可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一、水资源短缺的当前现状 根据当前形势,全球水资源短缺本就已存在的情况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淡水资源是十分有限的资源。在全球水资源中陆地淡水仅占6%,其余94 为海洋水。而 在陆地淡水中,又有77.2%分布在南北极,22.4%分布在很难开发的地下深处,仅有0.4 %的淡水可供人类维持生命。 2、淡水资源的分布极不均衡,导致一些国家和地区严重缺水。如非洲扎伊尔河的水量占整 个大陆再生水量的30%,但该河主要流经人口稀少的地区,造成一些人口众多的地区严重缺水。再如美洲的亚马逊河,其径流量占南美总径流量的60%,但它也没有流经人口密集的地区,其丰富的水资源无法被充分利用。俄罗斯和中亚地区也面临类似的情况,丰富的水资源流经西伯利亚注入北冰洋,而人口众多的西部、南部、中亚地区则出现水资源短缺。全球水资源分布在地理上已经基本确定,难以重新分配。巴西、俄罗斯、中国、加拿大、印度尼西亚、美国、印度、哥伦比亚以及扎伊尔9 个国家拥有了全球水资源的60%,即便在一定范围进行重新分配,其成本也是极高的。 3、水是难以替代的资源。人类要找到一种理想的水替代品,要比寻找石油和木材等资源的 替代品困难得多,尽管许多缺水国家已经开始海水淡化工作,但目前在资金和技术上都还远远无法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除了以上的情况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加剧了全球性的水资源危机:I.人口的增长使淡水供应紧张。随着人口的增加,工业、农业和其他生活用水量不断扩大,但人类的取水量增长缓慢,导致人均用水量的下降。据有学者预测,到20 世纪末,人类的人均占水量将下降24%,像非洲的肯尼亚、尼日利亚等一些国家,人均用水量将下降40-50%。II.生态环境的破坏是陆地淡水急剧减少。森林被毁、土壤退化等导致地面对水的吸收保护能力下降,雨季大水泛滥,而旱季严重缺水,使得各地灾情不断,比如我国西南旱灾、南方洪灾,还有国外一些地区雨季洪水泛滥,使得居民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III.水资源遭到污染,造成水质量下降。随着现代工业、农业的发展,全球水污染变得日益严重,天然水资源被工业废水、农业废水以及生活污水所污染。许多大量河流、湖泊的水已不再适于人类生活使用,地下水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污染。非洲的尼罗河、美洲的亚马逊河、亚洲的长江等世界著名河流都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污染。IV.使用管理不当导致水资源的浪费。人们在用水方面还存在很大的浪费,一些水利设施在设计管理使用上不合理,是造成大量水资源浪费。 从目前来看,水资源缺乏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但最为突出的是国家和地区性水资源短缺问题。非洲水资源缺乏比较严重,据预测,6 个东非国家和5 个邻地中海的北非国家都属于严重缺水的国家,三分之二的非洲地区每年都将面临干旱的威胁。亚洲本是个水资源丰富的地区,但由于人口增长和工农业的发展,也将成为一个水资源紧缺的大陆。一些国际水资源专家的研究报告指出,到下个世纪,亚洲大多数国家将会面临缺水问题。南亚地区干旱日益严重,由于大量抽取地下水,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地下水资源面临枯竭。中国水

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摘要:基于1997-2010年土地利用变化数据,从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变化、土地利用程度的变化、土地利用的动态度、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变化等方面,对重庆市土地利用时空特征进行分析,从经济和社会两个方面定性分析了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人文驱动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利益、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宏观政策、人口因素、交通因素等。结合1997-2010年重庆市相关数据,从定量角度分析表明,人口驱动因子和经济发展驱动因子是影响重庆市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驱动因子。结合重庆实际,提出了大力发展外向型农业和“三高”农业既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又能保护耕地和保障粮食安全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土地利用;一圈两翼;主成分分析;重庆市 重庆地处长江上游,目前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时期,也处于全国统筹城乡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的关键时期与重点突破阶段,如何协调好建设、发展和吃饭的问题就成为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以往对重庆市土地利用变化分析只见于局部地区和小流域[1-5],关于全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研究也仅限于少数文献[6-9]。 本研究基于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通过对相关文献阅读[10-15],从多个角度更加详细地分析了重庆市1997-2010年这14年的土地利用变化,揭示其时空变化特征,并对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机制进行分析,以期更加合理高效地配置土地资源,正确处理重庆经济社会发展与耕地资源保护、保障粮食安全提供理论依据。 1 重庆市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 1.1 土地利用类型的数量变化 1997年直辖以来,重庆市土地利用格局迅速变化。①耕地面积1997-2010年逐年减少,每年平均减少7 031.46 hm2。耕地的占用主要是人们追求经济利益和人口增多、大力发展城镇经济产业、旅游业等政策的结果及重庆市直辖后城市化建设,由1997-2010年建设用地审批情况来看,每年建设用地均占用较大面积的耕地。②1997-2010年园地、林地面积呈逐年增加的态势。园地年均增加7 855.03 hm2,林地年均增加58 165.25 hm2。主要由于退耕还林、还园的政策及经济利益的驱动:一是脆弱的生态环境和三峡库区生态保护,实施森林工程和库周绿化带工程建设等改善生态环境;二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园地的经济效益远p 1.2 土地利用程度的变化 区域土地利用程度变化是多种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综合结果,可以用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来表征某一区域的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值可以表达为:

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变化

西北干旱区气候变化及其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 摘要:全球气候变化是当前国际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受到国内外的高度重视。我国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匮乏,生态脆弱,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本文综述了近50年来我国西北干旱区气候变化的特点及在气候变化背景下水文水资源的响应情况。关键词:气候变化西北干旱区水文水资源水循环 引言:气候变化指在几十年乃至更长的时期内气候系统及要素发生了系统性的变化。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同时是全球变化科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气候变化对全球各个生态系统造成影响,并深刻影响水文循环和水资源。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已受到国内外的高度重视。 中国西北干旱区位于欧亚大陆腹地,具有山盆相间的地貌格局,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水资源的主要来源是靠山区冰雪融水和降水补给的地表径流,景观以山地荒漠为主体,生态极其脆弱,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十分敏感。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我国西北干旱区气候、水文过程、水资源的数量分布都会发生变化,给区域未来的水资源安全管理规划带来挑战。因此探讨该区气候变化的规律特点,展开气候变化下该区水文水资源的响应研究显得十分重要。 1.气候变化特征 根据IPCC 第五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在过去半个多世纪以来,全球几乎所有地区都经历了升温过程,变暖最快的区域为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报告指出全球气候变化是由自然影响因素和人为影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人类活动极有可能是20世纪中期以来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可能性在95% 以上。在我国同样存在气温普遍升高的现象,西北干旱区更为显著。 1.1气温变化 在我国西北干旱区,据研究表明过去半个多世纪西北干旱区气温上升速率高达0.34oC/10a,升温幅度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和全球平均水平。1987年,西北干旱区年平均温度出现了“突变型”升高,并以每10年升高0.517C 的速度呈现出加速升高趋势。自1997年以来,温度一直处于高位震荡状态,升温趋势已不十分明显。在对西北干旱区过去50年不同季节气温变化的研究分析表明,冬季气温变化对年平均气温升高的贡献率达57.01%,冬季温度的大幅度升高可能是拉动年平均温度抬升的重要原因。近50年以来,西北干旱区的极端气温变化中,冷指数在减小,而热指数则呈现增加态势,冷指数趋势更为显著;且2000年以后气温的变率明显加快,极端气温变化的频率也更为稳定。 1.2降水变化 西北干旱区的湿日数显著减少,但降水总量增加明显。湿日数减少主要是由于0.1~6mm 强度的降水日数锐减引发。强降水对西北干旱区降水总量贡献很大,降水总量的增加很大程度上是由12-24mm和6-12mm的强度降水的显著增加引起的。因此西北干旱区降水过程发生了变化。 区域气候变化既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又影响全球气候。既有外部环境强迫因素的影响,又有内部过程因素影响。外部大气环流和大气组分影响区域气候,据研究西伯利亚高压、温室气体浓度和季风环流的变化是西北干旱区气候变化的部分原因。区域内部受人类活动影响的下垫面的改变,如土地利用、水文的变化影响着区域大气环流。陆气的相互作用使区域气候的变化机理变得复杂。 近30年来西北干旱区温度升高、降水增加的事实,有学者指出气候在向暖湿方向发展,也有学者认为是气候的波动变化。由于气候变化过程和原因的复杂性,关于气候变化趋势的确定很困难,但推测在未来一定时期内,西北干旱区气温仍将升高,气温降水的变率增大。

中国水环境近十年变化趋势

环境科学概论 实验报告 中国水环境变化趋势分析报告 学院:_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_ 专业:资源勘查工程 班级:_ 091___ 学号:_ 0908100302 __ 学生姓名:__姜伟___ 指导老师:__刘鸿雁__ 20011年12 月7日

中国水环境变化趋势分析报告 1.前言 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在生命演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有生命的物质得以生存、繁衍的基本物质条件之一。在自然界里,没有一种物体不含水。尤其生物体的构成,一半以上是水。一个成年人体内的含水量约占其体重的61.8%,而且,每昼夜仍需2500ml水来补充消耗,维持生命活力。人体失水2%感觉口渴,6%时乏力、抑郁、无尿,20%以上则无法进行氧化还原、分解合成等生化活动,进而危及生命。几十亿年前,生命首先诞生在水中。水为“百药之王”,水是一切生物的宏量营养物,没有水,其它所有营养物质就象干枯河床上的干透的泥沙,废物一堆。水具有很不平凡的溶解力、扩散力、渗透力、洗刷力和乳化力。自然界里的水,大约含有50多种化学元素。水能把这些化学元素源源不断地输送给生物体,供给其足够的养分,同时,又利用其溶解性等把生物体代谢出来的废物带走,保持生物体的健康成长以致成熟。水是大部分化学反应的溶剂或媒体介质,如果没有水,生命的世界将不可想象。采矿业、冶金化工业、机械电子制造业等所有一、二、三产业的生产活动全都离不开水。因此,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首要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基础资源,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是自然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的首要任务,是减少疾病发生、传染和保证国民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中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但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位列世界第121位,是联合国认定的“水资源紧缺”国家。随着我国人口不断增加、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经济的快速增长,水污染和淡水的缺乏又限制着这一势头的发展,所以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与水体环境保护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关键字:水水资源水体环境水污染 2.分析与讨论 水体是指地表被水覆盖地段的自然综合体,包括河流、湖泊、沼泽、水库、冰川、地下水和海洋等。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称为水体污染。水体污染主要由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而造成的,它包括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和生活污染源三大部分。工业废水为水域的重要污染源,具有量大、面广、成分复杂、毒性大、不易净化、难处理等特点。农业污染源包括牲畜粪便、农药、化肥等。农业污水中,一是有机质、植物营养物及病原微生物含量高,二是农药、化肥含量高。生活污染源主要是城市生活中使用的各种洗涤剂和污水、垃圾、粪便等,多为无毒的无机盐类,生活污水中含氮、磷、硫多,致病细菌多。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首要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基础资源,那么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水体环境又是怎样变化的呢? 2.1.近十年我国的GDP状况

葡萄农田土壤呼吸时空变异性及其与土壤温湿度的关系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52(1)/2月 Journal of Lanzhou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2016,52(1)/February 葡萄农田土壤呼吸时空变异性及其与土壤 温湿度的关系 马婷,朱高峰,张琨,冯丽丽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730000 摘要:2013年7-10月通过对敦煌市南湖乡境内的葡萄种植区有根、无根区域土壤呼吸进行系统 观测,分析该地土壤呼吸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温湿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葡萄在生长季的各 时期土壤呼吸速率的日变化基本为不对称的双峰型曲线,有根区土壤呼吸速率大于无根区的,且二 者日变化差异明显,可估算出根呼吸占土壤总呼吸的比例.在日尺度上,0cm土壤温度与土壤呼吸 速率相关性较好,而5cm土壤温度峰值与土壤呼吸速率峰值之间有位相差,在无根区二者滞后约 3h,有根区滞后时间较小.扩散系数和光合有效辐射显著影响土壤呼吸速率,是迟滞发生的主要原 因.土壤温湿度对有根、无根区土壤呼吸的影响有差异.估算葡萄农田土壤呼吸需考虑其距离树干 的空间差异性和迟滞现象的影响. 关键词:土壤呼吸速率;日变化;迟滞;土壤温度;土壤湿度 中图分类号:X17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5-2059(2016)01-0043-08 DOI:10.13885/j.issn.0455-2059.2016.01.007 Temporal-spati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 in grapevine soil respira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soil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Ma Ting,Zhu Gao-feng,Zhang Kun,Feng Li-li Key Laboratory of Western China's Environmental Systems with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Lanzhou Univer- sity,Lanzhou730000,China Abstract:We took systematic observation to grapevine soil respiration of the root zone and the free root zone in Nanhu Oasis in Dunhuang City of China from July to October in2013and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emporal-spatial variation of the soil respirat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soil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each period of diurnal variation curve of the soil respiration rate was characterized by asymmetric bimodal curve in the growing season,the soil respiration rate in root zone is faster than that in free root zone and the difference of diurnal variation in two zones is obvious.At the day timescale,the temperate at 0cm soil layer has a strong correlation with the soil respiration rate.There exists a tim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peak of soil respiration rate and5cm soil temperature.The peak of the temperature lag3hours to that of soil respiration rate of free root zone at5cm soil layer,and this lag time is longer than that to root zone.The signifi- cant influence of diffusion coefficient and the 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 to soil respiration is the main reason of hysteresis.The soil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on the root/free root zone soil respiration also have dif- ferent influence.The distance from the trunk and hysteresis should be considered when estimating grapevine soil respiration. Key words:soil respiration rate;diurnal variation;hysteresis;soil temperature;soil moisture 收稿日期:2014-06-27修回日期:2014-11-24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70467,41571016);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lzujbky-2015-136) 作者简介:朱高峰(1978-),男,山东栖霞人,副教授,博士,e-mail:zhugf@https://www.doczj.com/doc/fc15295626.html,,研究方向为生态水文学,通信联系人.

中国水资源现状

中国水资源现状 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名列世界第四位。但是,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资 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然而,中国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国家。仅2002年,全国淡水取用量达到5497亿立方米,大约占世界年取用量的13%是美国1995年淡水供应量4700亿立方米的约1.2倍。 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开始闹水荒,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80年代以来,中国的水荒由局部逐渐蔓延至全国,情势越来越严重,对农业和国民经济已经带来了严重影响。 缺水:全面告急 ?北方资源性缺水! ?南方水质性缺水! ?中西部工程性缺水! “中国是一个中度缺水的国家”,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吴季松说,这是从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上得出的判断。据统计,我国目前缺水总量估计为400亿立方米,每年受旱面积200万~260万平方千米,影响粮食产量150亿~200亿千克,影响工业产值2000多亿元,全国还有7000万人饮水困难。缺水对环境和人的身心健康都有着严重的影响。 从人口和水资源分布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中国水资源南北分配的差异非常明显。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人口占了中国的54%,但是水 资源却占了81%。北方人口占46%,水资源只有19%。专家指出,由于自然环境以及高强度的人类 活动的影响,北方的水资源进一步减少,南方水资源进一步增加。这个趋势在最近20年尤其明显。这就更加重了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和南北水资源的不平衡。最近几年,北方连年干旱。如果说北方资源性 1 / 16

水资源短缺现象原因及解决办法

水资源短缺 21 世纪,水,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水资源短缺、水资源分布不均、水环境被严重污染等等都是当今社会所急需解决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对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已构成了重大的威胁, 如何解决好水多、水少、水脏和水污染等问题直接关系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粮食生产的安全、经济增长方式、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维持生态环境的安全以及国内国际环境的安定。水,是经济,也是挑战。 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对于《环境概论》这门课程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于水资源短缺这一问题可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一、水资源短缺的当前现状 根据当前形势,全球水资源短缺本就已存在的情况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淡水资源是十分有限的资源。在全球水资源中陆地淡水仅占6%,其余94 为海洋水。而 在陆地淡水中,又有77.2%分布在南北极,22.4%分布在很难开发的地下深处,仅有0.4 % 的淡水可供人类维持生命。 2、淡水资源的分布极不均衡,导致一些国家和地区严重缺水。如非洲扎伊尔河的水量占整个大陆再生 水量的30%,但该河主要流经人口稀少的地区,造成一些人口众多的地区严重缺水。再如美洲的亚马逊河,其径流量占南美总径流量的60%,但它也没有流经人口密集的地区,其丰富的水资源无法被充分利用。俄罗斯和中亚地区也面临类似的情况,丰富的水资源流经西伯利亚注入北冰洋,而人口众多的西部、南部、中亚地区则出现水资源短缺。全球水资源分布在地理上已经基本确定,难以重新分配。巴西、俄罗斯、中国、加拿大、印度尼西亚、美国、印度、哥伦比亚以及扎伊尔9 个国家拥有了全球水资源的60%,即便在一定范围进行重新分配,其成本也是极高的。 3、水是难以替代的资源。人类要找到一种理想的水替代品,要比寻找石油和木材等资源的替代品困难 得多,尽管许多缺水国家已经开始海水淡化工作,但目前在资金和技术上都还远远无法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 除了以上的情况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加剧了全球性的水资源危机:I. 人口的增长使淡水供应紧张。随着人口的增加,工业、农业和其他生活用水量不断扩大,但人类的取水量增长缓慢,导致人均用水量的下降。据有学者预测,到20 世纪末,人类的人均占水量将下降24%,像非洲的肯尼亚、尼日利亚等一些国家,人均用水量将下降40-50%。II.生态环境的破坏是 陆地淡水急剧减少。森林被毁、土壤退化等导致地面对水的吸收保护能力下降,雨季大水泛滥,而旱季严重缺水,使得各地灾情不断,比如我国西南旱灾、南方洪灾,还有国外一些地区雨季洪水泛滥,使得居民的生活受到严重影响。III. 水资源遭到污染,造成水质量下降。 随着现代工业、农业的发展,全球水污染变得日益严重,天然水资源被工业废水、农业废水以及生活污水所污染。许多大量河流、湖泊的水已不再适于人类生活使用,地下水也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污染。非洲的尼罗河、美洲的亚马逊河、亚洲的长江等世界著名河流都已经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污染。IV. 使用管理不当导致水资源的浪费。人们在用水方面还存在很大的浪费,一些水利设施在设计管理使用上不合理,是造成大量水资源浪费。 从目前来看,水资源缺乏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但最为突出的是国家和地区性水资源短缺问题。非洲水资源缺乏比较严重,据预测, 6 个东非国家和5 个邻地中海的北非国家都属于严重缺水的国家,三分之二的非洲地区每年都将面临干旱的威胁。亚洲本是个水资源丰富的地区,但由于人口增长和工农业的发展,也将成为一个水资源紧缺的大陆。一些国际水资源专家的研究报告指出,到下个世纪,亚洲大多数国家将会面临缺水问题。南亚地区干旱日益严重,由于大量抽取地下水,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地下水资源面临枯竭。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但人均水占有量仅为

黄河三角洲地区水污染造成的价值损失估算_单长青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1(6):42~44Heilong jiang Ag ricultural Sciences 土壤·资环·能源 黄河三角洲地区水污染造成的价值损失估算 单长青,李甲亮,刘娟娟 (滨州学院城市与环境系,山东滨州256603) 摘要:估算地区水污染造成的价值损失是合理进行水资源规划和保护水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采用浓 度-价值损失率法和恢复费用法等估算了黄河三角洲地区2009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价值损失,结果表明:生活污水中东营、滨州、寒亭区和寿光市达到了功能丧失的程度,昌邑市达到了重度损害的程度,工业废水中乐陵市和庆云县达到了功能丧失的程度,滨州和寿光市达到了中度损害的程度,东营、寒亭区和昌邑市为轻微损害;由于COD 和氨氮的污染,2009年黄河三角洲地区污废水价值损失为47778.497万元,其中生活污水价值损失为30423.712万元,工业废水价值损失为17354.785万元,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黄河三角洲地区;水污染;价值损失中图分类号:X8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767(2011)06-0042-03 收稿日期:2011-03-18基金项目:滨州学院重大课题基金资助项目(2010ZDL04)第一作者简介:单长青(1980-),男,山东省滨州市人,硕士,讲师,从事环境污染治理与评价研究。E -mail :sdscq @https://www.doczj.com/doc/fc15295626.html, 。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尤其是水污染越来越严重,各种水体的价值和功能呈现不同程度的降低,有的甚至丧失,因而定量地估算水污染造成的价值损失已迫在眉睫,同时也是合理进行水资源规划、保护水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国内外很多学者已通过多种方法对有关地区的水污染造成的价值损失进行了估算[1-3],现采用浓度-价值损失率法和恢复费用法等估算了2009年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价值损失,以正确认识该地区的水污染现状,为该地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提供一些参考。 1 研究地区及污染物排放量 黄河三角洲地区包括东营和滨州两市全部, 以及潍坊寒亭区、寿光市、昌邑市,德州乐陵市、庆 云县,烟台莱州市和淄博高青县等19个县(市、 区),总面积2.65万km 2 ,约占山东省总面积的1/6,是我国最年轻的有待开发的大河三角洲,在环渤海地区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由于该地区覆盖面广,个别地区数据搜集困难,加大了水污染价值损失估算的难度。2009年黄河三角洲各地区污染物排放量可通过山东潍坊、德州、烟台和淄博统计年鉴(2010)获得[4-5](见表1)。其中德州乐陵市和庆云县缺少生活污水排放量,烟台莱州市仅有工业废水排放量,淄博高青县缺少相关污染物排放量,因此价值损失估算中会参考烟台和淄博的污染物排放情况,其数据见表1。 表1 2009年黄河三角洲等地的污染物排放量 区域 污废水排放量/万t COD 排放量/t 氨氮排放量/t 生活 工业生活工业生活工业黄河三角洲地区 东营64151007910131214161575815滨州667414097151183311617181838寒亭区6182223914 383016384寿光市2484292325333427660364昌邑市134219491809214472115乐陵市-2112019127424325庆云县-2761374135214827莱州市-864.93----高青县 ------烟台16751760030313124343234598淄博 12892 19608 12609 24912 1665 1912 2 估算方法 2.1 浓度-价值损失率法 1984年,詹姆斯L .D .研究发现[6],污染物对 4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