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音乐《摇啊摇》教案

音乐《摇啊摇》教案

音乐《摇啊摇》教案
音乐《摇啊摇》教案

《摇啊摇》教案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摇啊摇》

2.歌表演《摇啊摇》

教学目标

一、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摇啊摇》,让学生体会歌曲抒情、活泼的音乐情绪,表达出对生活的回忆与热爱。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背唱《摇啊摇》,并进行表演。

教学重点

体验歌曲中所表达的真挚情感。

教学难点

体验6/8拍的强弱感。

教学方法

听唱法、练习法、启发引导式、比较法、合作式……

教学准备

课件、手风琴

养成教育训练点

引导学生上课时要养成专心听讲,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对学生进行音乐课堂常规习惯的复习

2.复习歌曲

请小朋友们说说最喜欢上学期的哪首歌曲或弹一段前奏问学生歌名。

二、新课学习

1.导入:

聆听《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说说乐曲情绪,并用动作表演。

欣赏童谣歌舞《弄堂游戏》并用动作表演。

2.小练习:随音乐拍手:(复三拍子动作练习)歌曲《摇啊摇》旋律熟悉。

3.歌曲学习:出示书上插图,让学生尝试怎样读更能表现图上的意境,教师采用两种方法让学生选择,学生边划船边朗读。

1)说说用以上哪段音乐配比较合适,为什么?

2)放《摇啊摇》录音,学生感受歌曲情绪。

3) 放《摇啊摇》录音,学生做划船律动,体验6/8拍的强弱感。‘LU’哼唱。

4)教师范唱歌曲旋律,引导学生手指书视谱;

5)学生模唱学习歌曲 (师弹奏旋律)。

4.学生跟唱曲谱

5.各种方法练习曲谱

齐唱,男女分组唱,抽查……

6. 用“划小船到外婆家、用甜美的声音喊一喊外婆、闻一闻饲养的香味”等情境练习。边唱边自编动作表演歌曲《摇啊摇》,要求自创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7.编创与活动

1)让学生说说三角铁有哪两种敲法。

2)分组尝试选择滚动式和按强拍打击三角铁如何为歌曲伴奏。

3)分组展示

4)让学生试着敲一敲,说说有什么特点?

5)一部分学生边唱边表演,一部分学生用打击乐伴奏。

6)除选择三角铁伴奏外,还能用什么打击乐同样渲染《摇啊摇》的意境。

用三角铁、碰铃、沙球等为歌曲伴奏。

7)分组或集体表演。

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小学三年级音乐摇啊摇教案图文稿

小学三年级音乐摇啊摇 教案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课 童年 第一课时《摇啊摇》 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摇啊摇》 2、歌表演《摇啊摇》 3,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教学目标:一、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摇啊摇》,让学生体会歌曲抒情、活泼的音乐情绪,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背唱《摇啊摇》,并进行表演。 三、能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在听视唱中基本能唱准音。 四、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摇啊摇》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较有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歌曲请小朋友们说说最喜欢上学期的哪首歌曲/或弹一段前奏问学生歌名。 3、唱一唱;竖笛练习:吹一吹 ? 二:新课学习: 1、导入:聆听《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说说乐曲情绪,并用动作表演。欣赏童谣歌舞《弄堂游戏》并用动作表演。 2、小练习:随音乐拍手:(复三拍子动作练习)歌曲《摇啊摇》旋律熟悉。 3、歌曲学习:出示书上插图,让学生尝试怎样读更能表现图上的意境,教师采用两种方法让学生选择,学生边划船边朗读。 1)说说用以上哪段音乐配比较合适,为什么 2)放《摇啊摇》录音,学生感受歌曲情绪。 3) 放《摇啊摇》录音,学生做划船律动,体验6/8拍的强弱感。‘LU’哼唱。 4)教师范唱歌曲旋律,引导学生手指书视谱; 5)结合竖笛进行视奏练习。 6)学生模唱学习歌曲 (部分学生演奏乐器、部分学生模唱;轮换进行)。

中班传统童谣教案

中班传统童谣教案 【篇一:幼儿园中班主题活动教案:温州童谣】 一、主题背景 本主题是“我爱温州”园本特色课程的一大主题。在开展“温州小吃” 主题活动的基础上,孩子们对温州的文化已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对我们的家乡——温州,也产生了浓浓的兴趣和感情。然而, 现在的温州孩子从小就开始学习普通话,有已渐渐淡忘温州的方言 该怎么说,有的甚至不会说温州话。为了让幼儿从小不忘自己是温 州人,本学期我们以“温州童谣”为切入点开展主题教学活动。 温州童谣流传于明清时代,是温州方言文化中一朵绚丽的奇葩,曾 以其自身魅力给予一代一代温州儿童以独特有效的温州童谣内容丰富,既继承了传统的优秀文化,又体现了时代的精神,节奏明快, 适合幼儿传唱,虽然短小精炼,却反映了温州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孩子们了解温州的一大途径温州童谣对孩子来说即熟悉又陌生。 这些节奏明快、内容健康、琅琅上口的童谣深受孩子喜爱。 在生活中,孩子们常随着似懂非懂似准非准地娓娓朗诵,但对其所 描绘的内容和蕴含的意境又常常难以理解。所以本主题的开展一为 培养幼儿对民间童谣的兴趣,有利于优秀的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二为幼儿提供轻松学习温州话的良好氛围,使温州方言得以传承。二、主题目标 1在了解温州童谣的基础上,愿意听、说、唱温州童谣,掌握8一 10首童谣 2.能用说、唱、画、演、等方式创造性地表现温州童谣。 3.在颂唱童谣过程中提升对温州方言的审美力,培养热爱温州的情感。 三、环境创设 各班开辟介绍温州童谣相关资料的展示台:家园共同收集温州童谣 资料(内容、背景、图片、光盘)、温州童谣的调查表长主题知识树 及幼儿作品 四、环境创设通过语言区、表演区、手工区的环境创设及材料的投放,让幼儿轻松自主地在说一说、唱一唱、演一演、画一画做一做 中进一步提高对温州童谣的兴趣和了解 五、家园共育

小学三年级音乐摇啊摇教案

小学三年级音乐摇啊摇 教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课童年 第一课时《摇啊摇》 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摇啊摇》 2、歌表演《摇啊摇》 3,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教学目标:一、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摇啊摇》,让学生体会歌曲抒情、活泼的音乐情绪,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背唱《摇啊摇》,并进行表演。 三、能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在听视唱中基本能唱准音。 四、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摇啊摇》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较有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歌曲请小朋友们说说最喜欢上学期的哪首歌曲/或弹一段前奏问学生歌名。 3、唱一唱;竖笛练习:吹一吹? ? 二:新课学习: 1、导入:聆听《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说说乐曲情绪,并用动作表演。 欣赏童谣歌舞《弄堂游戏》并用动作表演。 2、小练习:随音乐拍手:(复三拍子动作练习)歌曲《摇啊摇》旋律熟悉。? 3、歌曲学习:出示书上插图,让学生尝试怎样读更能表现图上的意境,教师采用两种方法让学生选择,学生边划船边朗读。

1)说说用以上哪段音乐配比较合适,为什么 2)放《摇啊摇》录音,学生感受歌曲情绪。 3) 放《摇啊摇》录音,学生做划船律动,体验6/8拍的强弱感。‘LU’哼唱。 4)教师范唱歌曲旋律,引导学生手指书视谱; 5)结合竖笛进行视奏练习。 6)学生模唱学习歌曲 (部分学生演奏乐器、部分学生模唱;轮换进行)。 4、边唱边自编动作表演歌曲《摇啊摇》,要求自创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5、编创与活动 1)让学生说说三角铁有哪两种敲法。 2)分组尝试选择滚动式和按强拍打击三角铁如何为歌曲伴奏。 3)分组展示 4)让学生试着敲一敲,说说有什么特点(在长音处用) 5)一部分学生边唱边表演,一部分学生用打击乐伴奏。 6)除选择三角铁伴奏外,还能用什么打击乐同样渲染《摇啊摇》的意境。用三角铁、碰铃、沙球等为歌曲伴奏。 7)分组或集体表演。 ? 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精品童谣课教案

走进童谣 一、音乐导入 1.上课之前,欣赏一首歌曲。 2.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学生听音乐 二、新授 1.知道唱得是什么吗?春姑娘在不知不觉中从我们身边溜走了,夏天来到了,老师有一段描写夏天的文字,想读吗?自己看着拼音读读。 夏天到,知了叫, 火红太阳当头照。 树叶茂盛长得好, 蔬菜瓜果真不少。 湖里荷花香味飘, 池塘青蛙呱呱叫。 (1)学生自读 (2)指名读 (3)这段话只有六行十分短小,还有谁想读 (4)指名读(一边读一边打打节拍好吗?)同学一起帮她打节拍 (5)这么一读还真有节奏呢! (6)请同学们再读这段文字,看看你们又看见了什么样的画面呢?

(7)学生自读 (8)师生交流,你们想到了什么? (9)再听听看,说说你们听见了什么? (10)再闻闻看,看看你们闻到了什么? (11)此时一幅充满活力的画面就展现在面前了,短短的六行文字,就把夏天展现出来了,下面就让大家读读这段文字,一边读一边做动作好吗?老师给大家准备音乐。 (12)学生读 2.小朋友多么优美的文字啊,这种文字就叫做童谣,其实这就是我们熟悉的儿歌。你们以前念过哪些儿歌,能给大家念一首吗?(1)学生念(师生交流) (2)学生再念谜语儿歌 (3)学生表演童谣 (4)同学们童谣都是来自于生活的,有的是谜语,有的是颠倒歌,还有的是作游戏时唱的儿歌。 4.下面我们来看一则谜语 (1)出示童谣:圆脸蛋,金灿灿,一脸芝麻全长满,不怕太阳天天晒,抬头绕着太阳转。 (2)学生读 (3)你们怎么知道是向日葵的呢? (4)师生交流 (5)这是一首谜语童谣,我们平时读的谜语有的就是童谣。

大家看这是几言?怎么押韵的? (6)指名读,全班一起来读读好吗? 5.老师这里还有一首童谣,这是问答歌,有问有答,知道是什么问题?什么答案吗? (1)出示:谁会飞?鸟会飞。鸟儿怎样飞?拍拍翅膀向前飞,谁会游,鱼会游。鱼儿怎样游?摇摇尾巴摇摇头。谁会跳,兔会跳,兔儿怎样跳?前腿蹦蹦后腿跳。谁会爬,虫会爬,虫儿怎样爬?六条腿儿慢慢爬。 (2)学生自己读读 (3)谁来问?谁来回答?学生问,另一个答? (4)学生一问一答,读文章。 (5)再请一位学生来问,其他学生回答,一边说出答案,一边做出动作。 6.大家看到的是颠倒歌。 (1)出示:颠倒歌〔1〕 忽听门外人咬狗, 抬起门来拉开手。 拾起狗来砸砖头, 又被砖头咬了手。 从来不说颠倒话, 麻袋驮着驴子走。 (2)你们笑什么呢?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音乐上册《摇啊摇》教案

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第五册第一课 《摇啊摇》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音版小学音乐教材第五册第一课 [授课年级]三年级 [课题]《摇啊摇》 [课型]唱歌综合课 [教材分析] 《摇啊摇》是一首流传于上海地区的民间童谣。全曲平稳优美,有韵律感和动感,词曲结合朗朗上口。2/4拍,D宫调式。“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婆叫我好宝宝,一只馒头一块糕”歌词用上海方言,非常口语化,好像妈妈在哄宝宝睡 觉时的语言和歌唱,具有摇篮曲的特点。第一乐句前两小节旋律相同,音调的起伏富有荡漾的小船或睡在摇篮中小宝宝的情境。第3小节的四度跳进,在情绪上出现了一个小高潮,从而把喜悦的心情释放出来。第二乐句在前句和后句中曲调和节奏运用了宽与紧缩的变化,五度和七度的音程大跳,展现了宝宝和外婆之间的亲热情景。歌曲的末句采用了换尾重复,使歌曲前后呼应,旋律趋于平静,表 现了宝宝沉浸在甜美的睡梦之中。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音乐是一个过渡时期,该学段学生对学习音乐有了一定的认识并有 自己的见解。本节课是一节童谣学唱课,是此阶段学生很喜欢的一种音乐课型, 它以儿童的视角和语言来描述对事物的认识,目的是让儿童能认识周围事物。在教学中可以采取知识性、趣味性并重的形式,用充满趣味的语言、音乐游戏等来讲解枯燥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音乐。立足小学生实际,本设计先是让学生念童谣,而后调动学生的知识、生活经验,编写童谣,从中体会童谣带来的乐趣。我的这节音乐课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让学生通过肢体的表现来感受音乐旋律、节奏与情感。用直观教学来激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满足其求知欲。[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能以优美的声音演唱上海童谣《摇啊摇》,体

人音版音乐三上第1课《摇啊摇》教案

人音版音乐三上第1课《摇啊摇》教案 教学目标 1、听《我们多么幸福》,唱《摇啊摇》作品,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深切地体现本课《童年》的主题及“音乐与人”的亲密联系。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教材分析: 歌曲《摇啊摇》 这一首流传于地区的民间童谣。2/4拍,D宫调式。全曲平稳优美,有韵律感和动感。第一乐句前两小节旋律相同,音调的起伏富有荡漾的小船或睡在摇篮中小宝宝的情境。第3小节的四度跳进,在情绪上出现了一个小高潮,从而把喜悦的心情释放出来。第二乐句在前句和后句中曲调和节奏运用了宽与紧缩的变化,展现了宝宝和外婆之间的亲热情景。歌曲的末句采用了换尾重复,使歌曲前后呼应,旋律趋于平静,表现了宝宝沉浸在甜美的睡梦之中。 教学重难点 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 聆听合唱曲《我们多么幸福》 表演歌曲《摇啊摇》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律动《两只小象》 感受三拍子 二、寓教于乐 聆听《我们多么幸福》 教材分析:合唱曲《我们多么幸福》

这首活泼欢快的歌曲,描绘了少年儿童的幸福生活,表达了他们为了祖国的明天而努力学习的决心及远大理想。歌曲由主歌和副歌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旋律常作跳进,给人以爽朗明快的感觉,儿童们的天真神态跃然于歌声之中。副歌为两部合唱,旋律以级进为主,优美流畅。“哈哈”的旋律音调使笑声既生动真实而又不失其音乐性,在欢笑声中,人们仿佛看到了孩子们灿烂的笑脸。歌曲最后,以歌曲中惟一的上行四度跳进达到高音区形成了歌曲的高点,表现了孩子们幸福、激动的心情。 1. 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加强对歌曲《我们多么幸福》的理解,要求学生看课本上的歌词。 2. 教师简单介绍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 3. 复听时,可以要求学生轻轻地随录音哼唱、即兴舞蹈。 4. 请同学们谈谈对歌曲的感受,教师可适时提示: (1) 流畅的三拍子曲调,你想像当年的同学们在什么场景中? (2) 歌曲的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景? (3) 生活在21世纪的你感到幸福吗?以加强德育教育。 5、再次聆听“当你听到歌曲兴高采烈时用动作表示。” 三、创造表现 表演《摇啊摇》 1. 听录音范唱,感受歌曲三拍子。 2. 老师范唱,学生律动体验六拍子 3. 边看书上的插图,边听录音范唱,初步感受歌曲所描绘的情景。 4. 听琴默唱 5. 讲解三拍子和六拍子相同与不同。 6. 轻声读歌词(接龙) 7. 轻声接龙唱 8. 指名演唱 9. 处理歌唱 10. 4小节一句跟琴模唱曲调,要求唱得连贯流畅,像小船在河中匀速前

《摇啊摇》教案

《摇啊摇》教案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摇啊摇》。 2、歌表演《摇啊摇》。 3、选用内容:学习用口风琴演奏歌曲。 教学目标: 1、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摇啊摇》,让学生体会歌曲抒情、活泼的音乐情绪,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 2、背唱《摇啊摇》,并进行表演。 教学重、难点: 1、能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在听视唱中能唱准音。 2、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自己的情感。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大家经常去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吗?大家都怎么去啊? 生:坐汽车、坐飞机、坐火车…… 师:我们今天来学习一首歌《摇啊摇》,看看这个小朋友是怎么去外婆家的好不好? 生:好。 2、小练习: 随音乐拍手。 3、歌曲学习: 1)放《摇啊摇》录音,学生感受歌曲情绪。 2)放《摇啊摇》录音,学生做划船律动,体验6/8拍的强弱感。 用‘LU’哼唱。 3)教师范唱歌曲旋律,引导学生手指书视谱。 4)结合口风琴进行视奏练习。 5)学生模唱学习歌曲(部分学生演奏乐器、部分学生模唱;轮换进行)。 4、创编动作:

边唱边自编动作表演歌曲《摇啊摇》,要求自创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5、活动: 1)让学生说说三角铁有哪两种敲法。 2)分组尝试选择滚动式和按强拍打击三角铁如何为歌曲伴奏。 3)分组展示。 4)让学生试着敲一敲,说说有什么特点?(在长音处用)。 5)一部分学生边唱边表演,一部分学生用打击乐伴奏。 6)除选择三角铁伴奏外,还能用什么打击乐同样渲染《摇啊摇》的意境? 用三角铁、碰铃、沙球等为歌曲伴奏。 7)分组或集体表演。 6、小结: 今天大家学习了《摇啊摇》,体会到了歌曲活泼的情绪。希望大家平时能多去看看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

《有趣的童谣》教育教学设计

《有趣的童谣》教学设计

————————————————————————————————作者:————————————————————————————————日期: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2,学科:语文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①、简单童谣的搜集。 ②、诵读简单的童谣。 二、教学课题 教养方面: 通过学习,了解儿歌的基本类型,开发他们的智力,启迪引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能力。 教育方面: 在学习中帮助孩子积累语言,并逐步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发展方面: 通过朗读、诵唱童谣,让孩子感受童谣明快的节奏、真挚的情感及蕴涵其中的文化,激起对童谣的兴趣和对动物的热爱。 教材分析: 童谣以它简短明了的语言、琅琅上口的节奏深受大家的喜爱,尤其是对儿童更充满了迷人的魅力。童谣短小、精致,富有韵味,不乏童真,童趣,富有灵性。它集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于一体,是儿童启蒙教育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应该让低年级的孩子多接触祖国的传统文化,从明快的节奏,真与美的意韵中感受阅读的情趣,感受生活的美好。 本设计让孩子通过读童谣,说童谣等环节,结合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对童谣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课外阅读,从课外书中获取养分。 教学过程: 今天一(9)班的小朋友走进开课室,咱们一起去(手指板书)读童谣,唱童谣,演童谣。 第一板块:有趣的童谣(8~10分钟) 1、看童谣来了,(播放两首儿歌:《两只老虎》) [可爱的动漫把孩子们带入课堂]

2、儿歌里唱的是谁啊? 3、好玩的童谣中总是少不了动物的影子,有的动物童谣只有短短的几句话,却讲了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象这首——(出示:《小老鼠》)自由地读一读吧。 (1)自由读 (2)指名读。 指名1生:评价:读的真不错,一跳一跳的,很有节奏,读出了小老鼠的滑稽可爱。我们还可以创造各种不同的形式来读它呢,用你喜欢的方式自己读一读吧。(拍掌、拍桌子、跺脚、击掌……) (3)多种形式读: A、这么好玩的儿歌,我们还可以用各种不同的形式来读呢,我们可以这样 一边拍手一边——(带领小朋友用拍掌的方法齐读一遍) B、还可以怎么读啊? 击掌的、跺脚的、表演的各请一组。 (4)小结:小小的童谣不仅读起来琅琅上口,里面还有这么有趣的故事,让我们认识了各种各样好玩的小动物,难怪小朋友们都这么喜欢读童谣。 第二板块:形式多样的童谣(20~22分钟) 1、童谣不仅内容丰富多彩,还有许多不同的的种类呢,(板贴)有问答歌、颠倒歌、连锁调、数数歌,它们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乐趣,你想读哪一种?(好,我把机会留给坐得最端正的XX) 2、生选 A问答歌 (1)指名1生读,小朋友,你读出来问答歌有什么特点呀? (2)咱们可以和小伙伴合作,一问一答来读出问答歌的特点。 (3)多种形式读:同桌互读、男女生互读、师生互读。 *先请一对同桌来合作读,谁愿意? *现在咱们分成男、女生两组来读,女生问,男生答。 *看你们读的这么有趣,老师也想加入进来一起读,欢迎吗? (4)创编童谣 *除了腿,小动物的其他部位也是很有特点的,你能认出它们来吗?(出示:谁的嘴巴尖?谁的鼻子长?谁的尾巴短?) *咱们一(9)班的小朋友真是聪明过人,一下子就把这些小动物给认出来了。想不想也来编一句问答歌考考别人啊?你先问,你再问——(请4组)*小朋友们的反应真快,一下子就抓住了小动物的特点,编的真不错。要是你能把刚才想到的句子连起来编成一首有趣的问答歌,那就更厉害了?动动小脑

幼儿小班下学期音乐教案《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幼儿小班下学期音乐教案《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活动设计】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是一首上海的童谣,歌词亲切,质朴,旋律优美、宁静、抒情,整首歌如同一股涓涓细流,又如同一支含苞待放的花蕾,散发着童谣的魅力与芬芳。让我们在轻轻吟唱中也不知不觉回到了童年那段美好的时光。 选择这个内容来开展活动是因为他与孩子的生活密切相关,妈妈哄宝宝睡觉许多孩子都有类似的经验,只是每个妈妈哄宝宝睡觉的方式各异而已。在这个活动中,我尝试以音乐、歌曲欣赏、情景律动为载体,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美的同时,乐意用语言和肢体动作表达表现。 【活动目标】 1、在摇摆布娃娃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韵律,学习歌曲。 2、通过游戏活动感受左右、高低的不同空间方位。 3、愿意与人一起合作游戏,享受游戏的快乐。 4、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5、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布娃娃,摇篮人手1个。 2、电子白板。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这是谁呀?宝宝要睡觉了,我们把宝宝放在摇篮里摇宝宝睡觉吧。 师:摇宝宝睡觉的时候,妈妈还唱起了好听的摇篮曲呢。一起来听一听妈妈唱了什么? 二、学习歌曲。 1、教师示范。 师:妈妈唱了什么呀?我们再来听一听,怎么唱的啊? 看课件,了解歌词。 2、幼儿学唱。 师:妈妈唱歌的时候,是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唱摇篮曲的啊?轻轻的,柔柔的,我们也来跟着一起唱一唱吧! 师:你们唱的真好听,但宝宝要睡觉了,我们唱的时候要轻轻的,柔柔的,别把宝宝吵醒了,我

们再来一次吧。 3、幼儿边做动作边唱。 师:妈妈在哄宝宝睡觉的时候还做了什么动作呀? 师:那我们也用小手来做摇篮吧,看看哪个小朋友的摇篮又大又舒服。让我们跟着音乐的节奏来摇一摇吧。前奏的时候点点头,摇篮不动哦。 师:老师发现有的小朋友没有跟着节奏摇哦,看,老师请来了圆舞板朋友来帮忙,听一听,圆舞板发出了什么声音?哒哒哒圆舞板朋友提出了一个要求,圆舞板响一下,我们要换个方向摇一下,响一下,换个方向摇一下,123123。那我们跟着音乐来试试看吧。 师:我发现这个小朋友能跟着音乐的节奏来摇呢,真不错!我们请他带着我们再来有节奏的摇宝宝睡觉吧。 师:我还发现这个小朋友也能跟着音乐的节奏来摇呢,真不错!我们也请他带着我们再来有节奏的摇宝宝睡觉吧。 师:现在有很多动物宝宝想睡觉了,你们愿意摇他们睡觉吗?请你把大摇篮里的宝宝轻轻的抱出来,跟着音乐有节奏的摇宝宝睡觉吧。 师:这次圆舞板朋友不来帮忙了,看看哪个小朋友也会跟着音乐的节奏来摇的。 师:宝宝睡着了,我们把宝宝轻轻的放在大摇篮里吧,要记得给他盖好被子哦,小心宝宝着凉了。 三、游戏活动。 1、教师示范游戏。 师:刚才我们是一个人摇宝宝睡觉的,那两个人能不能摇宝宝睡觉呢?看看老师是怎么做的。 师:客人老师好,请你和我一起摇宝宝睡觉好吗? 师:紧紧的抓住摇篮的四个角,一个小朋友抓住两个角,要紧紧的抓牢哦,不然宝宝会怎么样啊? 师:那要怎么样摇呀?快快的摇?还是慢慢的摇? 师:哦,慢慢的,轻轻的跟着音乐的节奏摇,快了宝宝会不舒服的。 师:刚才老师邀请客人老师摇摇篮的时候说了什么话啊?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师:老师唱到什么地方的时候把小手举起来的啊?一只馒头的时候举高,一块糕的时候放下,我们也来试试看吧。 2、与客人老师一起游戏。 师:小朋友向后看,这里来了这么多的客人老师,请你用刚才学的好听的话去邀请一位客人老师吧。邀请到了后,请她站到中间来,拿出你们的摇篮和客人老师一起摇宝宝睡觉。 师:准备好了吗?后面的客人老师请你也来帮我们唱摇篮曲,哄宝宝睡觉吧。宝宝马上就要睡着

摇啊摇教学反思

摇啊摇教学反思 摇啊摇>教学反思(一) 《摇啊摇》是三年级第一课的第一首歌曲。歌词易懂,旋律优美动听,学生易唱。一节课完成这首歌曲应该足以,可是,新教材的教学内容极其丰富。第一课两首欣赏曲目《童年的回忆》、《我们多麽>幸福》,两首歌曲《摇啊摇》、《小酒窝》,如果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教学,第一课只有保证两课时完成,才能在期末顺利讲完全册!课上我严格按照教案编写的方案进行教学,虽然能够顺利完成唱会,但是总体感觉时间太短,正如学生把饭吃了,没有足够时间消化一样。再有,学生对歌曲的感觉只是刚刚萌发,然后就下课了!第一个班级如我教案的方法进行了讲解,但效果让我失望,没有激情,没有感觉!后一个班的教学让我开始有了改换教学方法的念头!让最开始在课本出现的小动物“兔子”作为《摇啊摇》的代言人。首先,歌词的读法有了两种变化。如何控制这种变化,由扮装小兔子的老师来掌握。先在歌词上做文章,让小兔子讲述她小的时候与外婆如何共度美好童年的?(创编一个小>故事)小兔子说:“现在回忆起最难忘的事情就是外婆哄我进入梦乡的那个好听的童谣!同学们想知道吗?”小兔子朗诵一遍歌词。让学生打开书读一遍。有的学生的朗读一定不会有耐心,像哄笑孩子一样!要么只会大声齐读不加感情!这时候小兔子说:“不像不像,你们读的一点都不像我的外婆一样好听!外婆的声音很轻。”这个时候让学生再读,他们的声音一定按照小兔子的要求,声音轻而弱。小兔子听后又说:“不像不像,还是不像我的外婆,我的外婆读的速度没这么快。”第二次的要求同学们还能更好做到。小兔子第三次说:“不像不像,还是不像我的外婆,我的外婆不但会读,还会唱呢,你们行吗?”同学们听到这里他们憋足了劲异口同声地说:“行”。其次,学习歌曲。他们急切盼望老师打开音乐让他们快点欣赏,然后跟唱。我注意观察到学生聆听非常认真,不仅仅歌词有了三次熟悉,由于旋律优美他们很快就学会了!再次,进行简单表演。当学生们达到了小兔子全部要求,他们开心极了。小兔子也表扬大家唱的好听,像她的外婆。这个时候小兔子为难了,发出了:哎!的叹息声。有的学生眼神紧紧盯着老师,特想知道老师到底怎么了?这个时候小兔子还在控制着全班同学的思维,他又开始说了,现在我真得很想回到从前,躺在外婆的怀抱里好好睡上一觉。外婆总会用那温柔的手抚摸我的头、身体还有小尾巴!可惜可惜啊,再也看不到了!同学们你们会哄我入睡吗?这个时候全班同学那种迫不及待的手已经开始按照小兔子刚才的一番话模仿了。同学们当然说没问题!于是,主题曲再次想起,学生们终于理解了这首歌曲,用缓慢的速度,温柔的声音,细致的表演完成了这首歌曲! 小朋友在做游戏的时候总是最开心快乐的,但是场面往往也会难以控制,还需要在今后教学中寻找到一种可以控制游戏时场面的方法,这样在以后的游戏中也就不用担心了,让学生多做做游戏,让学生做到学中玩,玩中学。 摇啊摇教学反思(二) 《摇啊摇》是一首孩子们熟悉的、摇篮曲体裁的上海童谣,歌曲6/8拍,宫调式。歌曲旋律平稳、安静,富有水波荡漾、小船摇动的韵律感,词曲结合朗朗上口。歌词非常口语化,像妈妈在哄宝宝睡觉时的语言和歌唱。

《有趣的童谣》教学设计说明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中学■小学 2,学科:语文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①、简单童谣的搜集。 ②、诵读简单的童谣。 二、教学课题 教养方面: 通过学习,了解儿歌的基本类型,开发他们的智力,启迪引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能力。 教育方面: 在学习中帮助孩子积累语言,并逐步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发展方面: 通过朗读、诵唱童谣,让孩子感受童谣明快的节奏、真挚的情感及蕴涵其中的文化,激起对童谣的兴趣和对动物的热爱。 教材分析: 童谣以它简短明了的语言、琅琅上口的节奏深受大家的喜爱,尤其是对儿童更充满了迷人的魅力。童谣短小、精致,富有韵味,不乏童真,童趣,富有灵性。它集知识性,趣味性,实践性于一体,是儿童启蒙教育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应该让低年级的孩子多接触祖国的传统文化,从明快的节奏,真与美的意韵中感受阅读的情趣,感受生活的美好。 本设计让孩子通过读童谣,说童谣等环节,结合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对童谣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课外阅读,从课外书中获取养分。 教学过程: 今天一(9)班的小朋友走进开课室,咱们一起去(手指板书)读童谣,唱童谣,演童谣。 第一板块:有趣的童谣(8~10分钟) 1、看童谣来了,(播放两首儿歌:《两只老虎》) [可爱的动漫把孩子们带入课堂]

2、儿歌里唱的是谁啊? 3、好玩的童谣中总是少不了动物的影子,有的动物童谣只有短短的几句话,却讲了一个十分有趣的故事,象这首——(出示:《小老鼠》)自由地读一读吧。 (1)自由读 (2)指名读。 指名1生:评价:读的真不错,一跳一跳的,很有节奏,读出了小老鼠的滑稽可爱。我们还可以创造各种不同的形式来读它呢,用你喜欢的方式自己读一读吧。(拍掌、拍桌子、跺脚、击掌……) (3)多种形式读: A、这么好玩的儿歌,我们还可以用各种不同的形式来读呢,我们可以这样 一边拍手一边——(带领小朋友用拍掌的方法齐读一遍) B、还可以怎么读啊? 击掌的、跺脚的、表演的各请一组。 (4)小结:小小的童谣不仅读起来琅琅上口,里面还有这么有趣的故事,让我们认识了各种各样好玩的小动物,难怪小朋友们都这么喜欢读童谣。 第二板块:形式多样的童谣(20~22分钟) 1、童谣不仅容丰富多彩,还有许多不同的的种类呢,(板贴)有问答歌、颠倒歌、连锁调、数数歌,它们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乐趣,你想读哪一种?(好,我把机会留给坐得最端正的XX) 2、生选 A问答歌 (1)指名1生读,小朋友,你读出来问答歌有什么特点呀? (2)咱们可以和小伙伴合作,一问一答来读出问答歌的特点。 (3)多种形式读:同桌互读、男女生互读、师生互读。 *先请一对同桌来合作读,谁愿意? *现在咱们分成男、女生两组来读,女生问,男生答。 *看你们读的这么有趣,老师也想加入进来一起读,欢迎吗? (4)创编童谣 *除了腿,小动物的其他部位也是很有特点的,你能认出它们来吗?(出示:谁的嘴巴尖?谁的鼻子长?谁的尾巴短?) *咱们一(9)班的小朋友真是聪明过人,一下子就把这些小动物给认出来了。想不想也来编一句问答歌考考别人啊?你先问,你再问——(请4组)*小朋友们的反应真快,一下子就抓住了小动物的特点,编的真不错。要是你能把刚才想到的句子连起来编成一首有趣的问答歌,那就更厉害了?动动小脑

幼儿园小班教案:《摇摇摇到外婆桥》

幼儿园小班教案:《摇摇摇到外婆桥》 Kindergarten small class teaching plan: shaking to grandma Bri dge

幼儿园小班教案:《摇摇摇到外婆桥》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活动设计】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是一首上海的童谣,歌词亲切,质朴,旋律优美、宁静、抒情,整首歌如同一股涓涓细流,又如同一支含苞待放的花蕾,散发着童谣的魅力与芬芳。让我们在轻轻吟唱中也不知不觉回到了童年那段美好的时光。 选择这个内容来开展活动是因为他与孩子的生活密切相关,妈妈哄宝宝睡觉许多孩子都有类似的经验,只是每个妈妈哄宝宝睡觉的方式各异而已。在这个活动中,我尝试以音乐、歌曲欣赏、情景律动为载体,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美的同时,乐意用语言和肢体动作表达表现。 【活动目标】 1、在摇摆布娃娃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韵律,学习歌曲。 2、通过游戏活动感受左右、高低的不同空间方位。 3、愿意与人一起合作游戏,享受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布娃娃,摇篮人手1个。 2、电子白板。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这是谁呀?(小宝宝)宝宝要睡觉了,我们把宝宝放在摇篮里摇宝宝睡觉吧。 师:摇宝宝睡觉的时候,妈妈还唱起了好听的摇篮曲呢。一起来听一听妈妈唱了什么? 二、学习歌曲。 1、教师示范。 师:妈妈唱了什么呀?我们再来听一听,怎么唱的啊? 看课件,了解歌词。 2、幼儿学唱。 师:妈妈唱歌的时候,是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唱摇篮曲的啊?轻轻的,柔柔的,我们也来跟着一起唱一唱吧! 师:你们唱的真好听,但宝宝要睡觉了,我们唱的时候要轻轻的,柔柔的,别把宝宝吵醒了,我们再来一次吧。

《读读童谣和儿歌》教学设计

“读读童谣和儿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阅读童谣和儿歌,在交流阅读感受的过程中体验阅读的乐趣。 2.创设浓厚的读书氛围,激发学生产生读童谣和儿歌的兴趣,学会与人分享阅读的乐趣,初步培养学生独立进行课外阅读童谣和儿歌的良好习惯。(重点) 3.在充分的阅读中,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语文素养。(难点)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教师) 2.学生和家长一起读书,并准备一本童谣或儿歌的书带到学校。(学生) 教学过程 一、背诵童谣,激发情感 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听童谣或儿歌吗?把你喜欢的一首童谣或儿歌背给大家听听,好吗? 2.导学:一首好的童谣就是一首美妙的诗,一首好的儿歌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从你们洋溢着快乐的小脸可以看出,儿歌和童谣真的给你们带来了许多快乐!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快乐读书吧》,分享童谣和儿歌带给我们的幸福和快乐!设计意图:学生对儿歌和童谣的学习不是零起点,新课伊始,通过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初步交流儿歌和童谣带来的乐趣,从而乐于阅读更多的童谣和儿歌。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读书氛围。 二、尝试提问,感受阅读 (一)学习童谣——《摇摇船》。

1.导入:同学们,童谣《摇摇船》会带给我们怎样的幸福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童谣《摇摇船》。 2.导学:读读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预设:谁在摇船? 他要摇船去哪儿? 他是怎么摇的呢? ………… 3.导学:同学们真会学习,能提出这么多的问题。下面你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试着读读童谣,看看能不能从童谣中找到答案。 4.出示学习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童谣。 (2)和同桌比比谁读得最正确。 (3)带着问题再读童谣,看谁解决的问题多。 (4)谁还能提出新的问题? 5.学生按要求自学童谣。 6.汇报交流。 (1)指学生比赛读童谣。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正音。 (2)学生尝试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互相补充,鼓励学生说完整的话。 (3)你又产生了什么新的问题? 预设一: 外婆为什么叫“我”好宝宝?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音乐上册音乐教案

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课童年(三课时) 第一课时《摇啊摇》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摇啊摇》 2、歌表演《摇啊摇》 3,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教学目标: 一、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摇啊摇》,让学生体会歌曲抒情、活泼的音乐情绪,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背唱《摇啊摇》,并进行表演。 三、能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在听视唱中基本能唱准音。 四、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摇啊摇》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较有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歌曲请小朋友们说说最喜欢上学期的哪首歌曲或弹一段前奏问学生歌名。 3、唱一唱;竖笛练习:吹一吹

二:新课学习: 1、导入:聆听《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说说乐曲情绪,并用动作表演。 欣赏童谣歌舞《弄堂游戏》并用动作表演。 2、小练习:随音乐拍手:(复三拍子动作练习)歌曲《摇啊摇》旋律熟悉。 3、歌曲学习:出示书上插图,让学生尝试怎样读更能表现图上的意境,教师采用两种方法让学生选择,学生边划船边朗读。 1)说说用以上哪段音乐配比较合适,为什么? 2)放《摇啊摇》录音,学生感受歌曲情绪。 3) 放《摇啊摇》录音,学生做划船律动,体验68拍的强弱感。…LU?哼唱。 4)教师范唱歌曲旋律,引导学生手指书视谱; 5)结合竖笛进行视奏练习。 6)学生模唱学习歌曲(部分学生演奏乐器、部分学生模唱;轮换进行)。 4、边唱边自编动作表演歌曲《摇啊摇》,要求自创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5、编创与活动 1)让学生说说三角铁有哪两种敲法。 2)分组尝试选择滚动式和按强拍打击三角铁如何为歌曲伴奏。 3)分组展示 4)让学生试着敲一敲,说说有什么特点?(在长音处用) 5)一部分学生边唱边表演,一部分学生用打击乐伴奏。 6)除选择三角铁伴奏外,还能用什么打击乐同样渲染《摇啊摇》的意境。用三角铁、碰铃、沙球等为歌曲伴奏。 7)分组或集体表演。

童谣说唱教案

名称:礼貌歌 目标: 1、会欣赏儿歌,初步学习儿歌。 2、通过儿歌,懂得要有礼貌地与师幼互相打招呼。 准备: 1、课前帮助幼儿了解一些礼貌基本的文明礼仪知识。 2、ppt。 过程: 一、导入:(出示图片)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图上有谁呀?(老师、小朋友)他们怎么啦?(他们打招呼) 师:他们为什么笑呢?(请小朋友说一说) 师:原来幼儿园开学啦,所以笑得那么开心。 二、欣赏儿歌《礼貌歌》 师:你们喜欢上幼儿园吗?(请小朋友说一说) 师:老师也喜欢小朋友的,所以呀编了一首好听的儿歌,你们想听吗? 1、老师完整地朗诵儿歌一遍。 师:小朋友,你听到儿歌里说了些什么呀?(请小朋友说一说) 2、再次让幼儿欣赏一遍。 3、幼儿学习儿歌。(帮助幼儿矫正个别音) 4、教育幼儿要做一个听话的乖宝宝,要有礼貌。 附儿歌: 礼貌歌 小朋友呀真正好,从小就要有礼貌,看见老师行个礼,看见妈妈问声好,人人见了都夸好,都夸好!

名称:圆圆歌(童谣) 目标: 1.积极参与活动,在完整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创编童谣。 2.初步了解问答歌一问一答的形式,体验问答童谣的乐趣。 准备: 《圆圆歌》大幅图片布置的场景。 过程: 1.进入《圆圆歌》图片场景,观察图片。 *指导语:图片上有什么,它们都是什么样子的? 2.在图片的提示下,根据教师的提问创编童谣。 *指导语:什么圆圆红彤彤?什么圆圆响咚咚?什么圆圆蹦蹦跳?什么圆圆空中飘? 3.完整念童谣,感受问答歌的独特形式,体验问答童谣的乐趣。 (1)欣赏童谣,知道童谣的名称。 (2)完整朗诵童谣《圆圆歌》。 (3)运用一问一答的方式朗诵童谣,体验问答童谣的乐趣。 4.扩展想象,激发创编童谣的愿望。 指导语:还有哪些东西是圆圆的呢? 资料链接: 圆圆歌 什么圆圆红彤彤?太阳圆圆红彤彤。 什么圆圆响咚咚?小鼓圆圆响咚咚。 什么圆圃蹦蹦跳?皮球圆圆蹦蹦跳。 什么圆圆空中飘?气球圆圆空中飘。

29一年级上册美术教案摇啊摇

12、摇啊摇 教学设计: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发现生活中可摇动的事物,掌握可站立的半圆形制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根据联想运用折、剪等方法进行半圆形的想象与添加。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生活中的乐趣,能表达自己的构思,会发现、欣赏他人的创意,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材分析: 重点:将纸对折剪出圆弧形,并使其能摇摆起来。 难点:将半圆形进行联想并添加。 作业要求: 基础层面一能掌握制作摇啊摇的基本方法。 深化层面一能添加合适、有趣的图形。[ 拓展层面一能设计出可摇动的新颖作品。教学准备:将学生分成四到五人一组。学具:黑色水笔、铅画纸、剪刀、胶水、教具:示范用美术用品、学生作品 教学过程: 一、尝试与发现。观察比较,发现半圆形纸的制作方法 1、每组一张铅画纸,讨论并尝试:怎样让纸站立起来?比一比哪张纸站得最稳。 2、交流小结:通过折叠可以让纸站立起来。 3、出示并欣赏用纸折剪的半圆形。 4、学生尝试:你们能让手中的纸摇摆起来吗? 5、观察比较:哪个半圆形摇摆效果最好?为什么? 6、教师演示并小结:画弧型线时两端距离要尽量拉开,弧形线要尽量剪得光滑。(学生尝试) 二、欣赏与讨论。欣赏作品,展开联想 1、出示课题 2、讨论:半圆形的摇啊摇添一添象什么?

3、教师示范制作方法,在添加辅件时需提示:为 小和粘贴位置。 4、欣赏同龄人作品,引发制作兴趣。 三、制作与辅导。学生制作,教师巡视指导 1、提出作业要求: ⑴注意弧形线的弧度,尽量剪得光滑流畅。 ⑵联想新颖,添加有趣。 ⑶注意辅助部分的大小,粘贴部位要合适。 2、学生制作,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制作过程中的问题和创意,加以提示与发扬,鼓励学生耐心、细致地完成作业。 四、展示与交流。展示作品,交流感想。 1、小组之间进行展示与交流。 2、向大家介绍小组中最喜欢的作品。提示评价要点:制作细致,联想巧妙 3、教师小结,成功教育。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1.3摇啊摇 |人音版(简谱)(2014秋)

《摇啊摇》教学设计 教材背景及分析: 《摇啊摇》是一首上海童谣,歌词亲切、质朴,旋律优美、宁静、抒情,整首歌如同一股涓涓细流,又如同一支含苞待放的花蕾,散发着童谣的魅力与芬芳。这首广童谣传唱度很广,版本很多,但是情感主题都不会变,歌曲表达出了浓浓的亲情爱意,它还是一首很好的睡眠曲,轻柔的曲子从妈妈的口中轻轻哼出,陪伴着孩子甜甜地进入梦乡。让我们在轻轻吟唱中,也不知不觉回到了童年那段美好的时光。本次教学任务《摇啊摇》是首6/8拍子的歌曲,旋律优美、意境悠远,由于这首歌曲表现的年代距现在较远,学生理解起来可能会有些难度。所以,“感受乐曲的情绪风格”是本课的重点。而“体会6/8拍子的节拍与强弱”则成了本课教学的难点。新课程主张自主、创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唱、听、互动等多个有效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感受歌曲带来的温馨与甜美。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听、看、唱方法听赏歌曲,学会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 2、指导学生感受歌曲抒情、活泼的音乐情绪,感受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体会歌曲中对童年生活的追忆,感受生活中饱含的亲情爱意。 教学重点: 1、听赏模唱歌曲,感受生活中的亲情爱意。 2、感受童年的幸福和亲情的可贵,学会感恩。 教学难点: 感受歌曲的节拍强弱变化及速度的变化,给歌曲带来的不同情绪体验。 教学类型:综合课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或电子琴)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师生问好。 2、情境激趣。

师:今天天气真不错,很高兴和同学们一块学习,老师刚走进教室,看到同学们开心的样子,老师就想到了老师的童年时光,你们想知道老师的童年什么样子吗?(停顿)老师有一台时光机能带同学们回到老师的童年时光,你们愿意去看看吗?那我们出发吧! ②忆童年。 【课件出示:时光机把同学们带到一个场景,分别有“童年的游戏”“童年的玩具”“童年的零食”“童年的动画片”“童年的歌曲”,可让学生自由选择他们想了解的方面选择,每个标题都能自动出示那个年代的代表物品或内容。】 师:你们最想了解老师童年的哪个方面?老师给你们做介绍。 ③教师根据学生的选择,简单介绍。 出示的都是80年代附近最代表性的相关内容。 ④点明教学内容,出示课题。 师:虽然老师的童年很有趣,但我更羡慕你们,因为你们的童年比老师的更精彩、更美妙。【点击】我们的童年像一条记忆的河流,在这条河上总会有许许多多的金色回忆,这节课老师和你一起划着小船在这条童年河上摇啊摇,一起收集这些美好的记忆。 【课件:风景优美的小河,绿树丛荫,一直小船划过,驶进“童年河”,课题从河面缓缓升起……】 二、新知新觉,歌曲学习。 (一)童年的“果实”。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每个人都与一棵成长树,每到一定时候这棵树就会结出一个个幸福的果子,你们看,老师的小船发现了这些幸福果。【课件:小船缓缓移动,岸边大树上渐渐出现三个不同颜色的“幸福果”】 师:幸福果好诱人呀,老师摘一个试试。 1、童年的游戏。 ①捉迷藏。【课件:点击第一个果子,果子掉下、消失,接着钢琴曲《捉迷藏》片段音乐 响起,出现“捉迷藏“游戏画面。】 ②学生聆听。

童谣教案

第三单元:欢歌声声 课题:童谣游戏大串烧 闸北区幸福小学董慧芳【教学内容】 1、欣赏《路边童谣》片段 2、交流、学、玩童谣游戏 【教学目标】 1、欣赏童声合唱《路边童谣》片段,体验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上海童谣所带来的纯朴之情,从中体悟上海本土童谣的音调和语言特色,师生共同分享童谣带来的快乐。 2、尝试用上海川沙方言演唱歌曲《摇啊摇》,体验并初步表现上海地道方言的韵味;运用自然的声音和语调歌唱童谣,能有感情地即兴表演童谣儿歌《落雨喽》。 3、学生在参与欣赏、歌曲演唱、即兴表演、童谣游戏等音乐实践活动中,运用听唱、模仿、小组学习等多种方法开展互动学习,从中进一步感受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 【教学重点】 欣赏《路边童谣》片段以及学玩游戏,在综合音乐活动中了解上海地方特色的语言和生活文化。 【教学难点】 1、尝试用川沙方言演唱歌曲《摇啊摇》,读准方言中的字、词。 2、在“童谣游戏大串烧”的综合表演活动中,做到有序,有趣和有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小雨伞、小球等道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律动进教室 2、师生儿歌表演《笃笃笃,卖糖粥》 二、欣赏《路边童谣》片断 (一)欣赏并复习歌曲《摇啊摇》 1、教师导入 2、初听歌曲《摇啊摇》 3、复习歌曲《摇啊摇》 5、学习川沙方言

要求:交流学习歌曲中的重点歌词:“外婆”、“我”、“一只馒头一块糕”,能够读出 川沙方言的韵味。 6、教师范唱与指导 7、多种方法学习、练唱歌曲 8、边唱边动作表演 (二)欣赏童谣《落雨喽》 1 、初听乐曲 2、观看图片资料、了解儿歌人文背景(出示图片) 3、朗读儿歌 4、观看动画视频 5、学生即兴表演 要求:在音乐伴奏下用简单的动作自由地表演儿歌。 6、点评与互学 7、表演乐曲 三、游戏拓展 1、情景导入(出示图片) 2、音乐游戏——“传小球” 游戏规则:根据音乐的节奏来传递小球,音乐停止时小球落在谁的手里谁就为大 家介 绍一个童谣游戏的名字和玩法。(4-5个) 3、教师介绍游戏并小结(出示图片) 4、分组学玩游戏,教师巡回指导 5、小组展示,互相评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