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音乐教案《摇啊摇》

三年级音乐教案《摇啊摇》

三年级音乐教案《摇啊摇》
三年级音乐教案《摇啊摇》

周疃小学三年级音乐(学科)教案

最新人音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最新人音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6课牧童之歌 一、教学目标 、聆听乐曲《小放牛》,认识唢呐度记住唢呐的音色。能听辨出音乐中塑造的村姑与牧童对答的形象,对唢呐表现的人物形象有探究的欲望和兴趣。 、聆听歌曲《孤独的牧羊人》,感受歌曲风趣、幽默的风格特点,并能在衬词“来咿噢都” 处按指定节奏拍手。 、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剪羊毛》,感受歌曲中旋律的重复与变化。用歌声表达人们对劳动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能按歌曲《小小羊儿要回家》之间的换气要求演唱,用柔和的歌声表现歌曲的意境。认识全音符,并在歌曲《小小羊儿要回家》中唱准全音符的时值。 、能用指定的音为节奏短句编配旋律。 二、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学唱歌曲《剪羊毛》,聆听歌曲《孤独的牧羊人》; 第二课时:聆听乐曲《小放牛》,认识唢呐,做编创旋律的练习; 第三课时:学唱歌曲《小小羊儿要回家》,学习全音符,复习歌曲《剪羊毛》。 第一课时 一、师生问好。 二、发声练习。 三、学唱歌曲《剪羊毛》 1、聆听歌曲范唱导入。熟悉旋律,了解歌词大意。 2、再次聆听歌曲,熟悉歌曲旋律。 3、出示歌谱,边听边看歌谱,问: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通过刚才跟着音乐律动你能发现歌曲有几个乐句?哪几个乐句是一样的? 4、指导学生跟着琴模唱第一段旋律。 5、模唱第二段旋律,让学生说说歌曲中带色块的旋律和其他几句的旋律有什么不同? 6、学唱歌词时,问: 【1】歌词中的“白云”“雪堆”“丝绵”“皮袄”指的是什么? 【2】剪羊毛也是比较累的劳动,但众有没有感觉很累。为什么?从你对歌曲的理解中,你认为用什么样的速度和情绪来演唱,更能表达牧羊人愉快劳动的心情? 7、完整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8、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和节奏为歌曲第二段伴奏。 9、总结。

小学三年级音乐摇啊摇教案图文稿

小学三年级音乐摇啊摇 教案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课 童年 第一课时《摇啊摇》 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摇啊摇》 2、歌表演《摇啊摇》 3,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教学目标:一、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摇啊摇》,让学生体会歌曲抒情、活泼的音乐情绪,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背唱《摇啊摇》,并进行表演。 三、能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在听视唱中基本能唱准音。 四、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摇啊摇》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较有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歌曲请小朋友们说说最喜欢上学期的哪首歌曲/或弹一段前奏问学生歌名。 3、唱一唱;竖笛练习:吹一吹 ? 二:新课学习: 1、导入:聆听《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说说乐曲情绪,并用动作表演。欣赏童谣歌舞《弄堂游戏》并用动作表演。 2、小练习:随音乐拍手:(复三拍子动作练习)歌曲《摇啊摇》旋律熟悉。 3、歌曲学习:出示书上插图,让学生尝试怎样读更能表现图上的意境,教师采用两种方法让学生选择,学生边划船边朗读。 1)说说用以上哪段音乐配比较合适,为什么 2)放《摇啊摇》录音,学生感受歌曲情绪。 3) 放《摇啊摇》录音,学生做划船律动,体验6/8拍的强弱感。‘LU’哼唱。 4)教师范唱歌曲旋律,引导学生手指书视谱; 5)结合竖笛进行视奏练习。 6)学生模唱学习歌曲 (部分学生演奏乐器、部分学生模唱;轮换进行)。

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捉迷藏

音乐教案:《雪花带来冬天的梦》 教学目标: 1、演唱歌曲《捉迷藏》,体验歌曲充满童贞幻想的色彩、拟人化的音乐形象以及欢乐活泼的情绪。 2、熟悉3拍子节奏,强调三拍子“强弱弱”的律动感。 3、通过对歌曲的学习加深对四季各自特征的了解; 教学重点、难点: 1、能以较快的速度、清晰的吐字、活泼欢快的情绪和明亮的声音有感情地正确演唱歌曲《捉迷藏》。 2、体验歌曲充满童贞幻想的色彩、拟人化的音乐形象和欢乐活泼的情绪,并能创作表演歌曲情境。 教具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成 xx问好 一、导入 师:同学们好,很高兴又和大家在音乐课上见面了,每一次看到同学们老师都很高兴,你们高兴吗?那就让我们跟着音乐跳起来吧。(片1) 律动《捉迷藏》伴奏(片2) 师:同学们表现的好极了,看看谁坐的最端正!谁的表情最好看!表现的这么棒,老师呀奖励一下大家,给同学们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曲,你来听一听,歌曲演唱的是什么?(片3) 生:…….

师:谁听出来了?你来说……… 师:同学们听的非常认真,春夏秋冬分别给了你什么样的感觉? 生:………. 师:大家说的好极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各有特色,像4个小娃娃,调皮可爱,今天呀老师把这四个小娃娃请到了我们的音乐课堂!听,她们来了。(片4)二.新授 1.播放歌曲《捉迷藏》 2.师:听一听歌曲中春夏秋冬四个小娃娃在玩什么?让我们打着节拍来感受一下歌曲。 生:…….. 3.师:有了同学们的参与,歌曲更好听了。刚才你打着节拍感受到歌曲是几拍子的?强弱规律是?非常好!那你听到四个小娃娃在玩什么?…………………..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歌曲《捉迷藏》。(片5) 师:请同学们再听一遍歌曲,感受一下歌曲的情绪,听听四个小娃娃捉迷藏的时候藏在了哪里?(片6) 师:春天藏在花丛中,百花齐放。(片7)夏天躲到草帽下,吃西瓜,可甜了。 (片8)秋天钻入谷堆堆,是一个丰收的季节。(片9)冬天缩进棉褂褂,堆雪人、打雪仗!热闹极了!(片10) 4.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这么有趣的歌曲想不想学一学? 生:……… 师:可是春夏秋冬说了,想玩《捉迷藏》可没那么容易,要出难题考考大家,过关才能玩,同学们敢不敢挑战一下? 生:………

小学三年级音乐摇啊摇教案

小学三年级音乐摇啊摇 教案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课童年 第一课时《摇啊摇》 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摇啊摇》 2、歌表演《摇啊摇》 3,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教学目标:一、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摇啊摇》,让学生体会歌曲抒情、活泼的音乐情绪,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背唱《摇啊摇》,并进行表演。 三、能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在听视唱中基本能唱准音。 四、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摇啊摇》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较有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歌曲请小朋友们说说最喜欢上学期的哪首歌曲/或弹一段前奏问学生歌名。 3、唱一唱;竖笛练习:吹一吹? ? 二:新课学习: 1、导入:聆听《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说说乐曲情绪,并用动作表演。 欣赏童谣歌舞《弄堂游戏》并用动作表演。 2、小练习:随音乐拍手:(复三拍子动作练习)歌曲《摇啊摇》旋律熟悉。? 3、歌曲学习:出示书上插图,让学生尝试怎样读更能表现图上的意境,教师采用两种方法让学生选择,学生边划船边朗读。

1)说说用以上哪段音乐配比较合适,为什么 2)放《摇啊摇》录音,学生感受歌曲情绪。 3) 放《摇啊摇》录音,学生做划船律动,体验6/8拍的强弱感。‘LU’哼唱。 4)教师范唱歌曲旋律,引导学生手指书视谱; 5)结合竖笛进行视奏练习。 6)学生模唱学习歌曲 (部分学生演奏乐器、部分学生模唱;轮换进行)。 4、边唱边自编动作表演歌曲《摇啊摇》,要求自创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5、编创与活动 1)让学生说说三角铁有哪两种敲法。 2)分组尝试选择滚动式和按强拍打击三角铁如何为歌曲伴奏。 3)分组展示 4)让学生试着敲一敲,说说有什么特点(在长音处用) 5)一部分学生边唱边表演,一部分学生用打击乐伴奏。 6)除选择三角铁伴奏外,还能用什么打击乐同样渲染《摇啊摇》的意境。用三角铁、碰铃、沙球等为歌曲伴奏。 7)分组或集体表演。 ? 小结:鼓励与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

三年级音乐捉迷藏教案

《捉迷藏》 教材分析: 歌曲《捉迷藏》是一首曲调规整、旋律活泼而又轻快的歌曲。歌曲把“春、夏、秋、冬”四季的季节变化比拟成四个顽皮的小娃娃在玩捉迷藏游戏。形象生动,很有童趣,也表现儿童对美好的大自然充满着热爱的情感。 本课是溶歌曲、律动、表演、创编为一体的较为全面的中年级综合课,在本年级段中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情境表演等活动,激发学生对歌曲的情感,沉浸在歌曲的演唱、表现中。 2、通过多种形式的体验,增强三拍子歌曲的演唱能力。 教学重点:能以较快的速度、清晰的吐字、活泼欢快的情绪和明亮的声音有感情地正确演唱歌曲《捉迷藏》。 教学难点:附点八分音符的掌握 教学过程: 一、感受三拍子的强弱 歌曲《小白船》导入 跟老师一起动一动。这首小白船好听吗?它是几拍子的? 三拍子的强弱规律怎么拍? 现在徐老师再给你们听一段三拍子的音乐。跟刚才的小白船一样的优美舒展吗?(放捉迷藏伴奏)对了,这是一首欢快的3拍子音乐 下面我们来合作为音乐伴奏,徐老师用碰铃打强拍,你们拍手打弱拍。行吗?先试试看 谁来当小老师? 你还能用双响筒把弱拍拍出来吗?徐老师教你个办法能整齐的拍?可以先空一拍,谁还愿意上来。我们来试试看。 二、感受乐曲旋律的起伏和3拍的连音 1、这一段音乐就是歌曲《捉迷藏》。它给你带来什么感受?(轻松、愉快) 2、跟着老师用动作来感受一下音乐的起伏。

3、音乐什么地方给你一种拖长的感觉?在哪里?你能用这个延长的动作把它表示出来吗?(就做长音) 4、你感觉到歌曲中哪一句旋律最高?它有什么变化?起伏真大呀,两句高,然后到最低音5 5、让我们再来感受一次。 6、用lu来唱一唱,师弹琴伴奏 三、节奏游戏 1、在这段音乐中,有一种节奏很好听,出现的次数也最多,你觉得是这些节奏中的哪一种? a)对,就是这个节奏,跟我念一念。这是个附点节奏 b)我们用这个好听的节奏来造个句子,老师先来(沙沙沙沙)位置高,要有3拍子的感觉 c)老师再来和你们玩个游戏,反义词造句接龙,比方我说:长的很长,你们回答:短的很短(高,大,瘦,黑,冷、远)可以有力度变化 d)请同学们看,在这首歌里藏了很多这样的附点节奏,请你们一边听一边用手点出来,老师和你们一起做 歌曲学唱 1.初听歌曲 1)提问: 歌曲里唱的是什么游戏?(春夏秋冬四个娃娃捉迷藏) 她们是怎么捉迷藏的? 她们在捉迷藏时的心情是怎样的?(轻松、愉快、窃喜) 3.学唱歌曲、歌曲处理。 我们来唱一唱。(跟琴两遍) 歌曲共有4个乐句,我们把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念出来:耍、他、下、褂。都是啊口音,把小嘴巴竖起来唱,老师唱前面的,你们唱最后一个字,我来听听看 这首歌听起来是那么轻松、活泼,但老师还发现有一个地方有些激动,你知道在哪里吗?

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

小学三年级音乐教案《草原上》 教材分析 这首歌曲为4/4拍,歌曲的音乐语言十分简练,基本素材只有一个包含两个乐句的8小节乐段。其节奏舒展,旋律优美,形象地勾勒出一幅风和日丽、绿草如茵的草原风光,使人置身于一望无边的辽阔草原情景之中。歌曲的第2至第3小节运用了七度大跳,抒发了牧民舒畅愉快的心情,刻画了他们爽朗豪放的性格,倾吐了牧民对家乡无比的热爱和赞美的情感。 教学目标 情感价值观:通过对歌曲《草原上》的学习和表演,能让学生感受草原大自然的美引申出对草原的赞美热爱之情。 过程与方法:歌唱教学中模唱,模仿。 知识与技能:通过对课的学习能演唱出《草原上》。 教学重点 感受歌曲甜美抒情的情绪。 教学难点 把握歌曲演唱的连贯性。 教学方法 听唱法、练习法、启发引导式、比较法、合作式…… 教学准备 课件、打击乐器。 养成教育训练点 引导学生上课时要养成专心听讲,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播放蒙古大草原图片创设教学情景 今天老师呢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去看看那的景色那的人们的生活(出示草原图片伴奏音乐草原上) 1)学生先聆听第一次,然后要求学生听完歌曲后讲述画面, 2)播放画面蒙古大草原,比较学生所讲出的画面情景创设情景。(可以多听一次) 2.点题 同学们刚刚播放的视频里,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啊? 学生自由说

今天我们学习歌曲《草原上》 二、新歌教学 1.聆听歌曲(感受情绪) 学生说说听后感受 2.读歌词(了解歌曲中是怎样描写草原风景的) 1)老师有感情的带读歌词 2)学生模仿跟着老师再读一遍歌词、有感情的读 3)再一次聆听歌曲(进一不感受歌曲的情绪) 前奏前加解说:一个美丽的草原,蓝天是那么的高,太阳照耀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很美很美……草原上有羊儿马儿在奔跑,…………请听(让学生边听边闭眼想象) 4)轻声模唱 5)师弹琴学生跟唱 6)针对演唱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提示和改正。 7)分组演唱第一段第一句女演唱第二句由男声演唱或反之 第二段全班齐唱 结束句把第二段第二句重复一次渐慢结束全曲 8)加进打击乐伴奏:碰铃 2对沙锤1对 老师先示范怎样正确的伴奏乐器使用方法,请同学上来伴奏歌曲 全班加伴奏表演一次 9)尝试环节加进简单的舞蹈为歌曲伴舞 10)教学成果展示:全班一起表演学习的歌曲《草原上》 三、音乐知识 1.二分音符、四分音符 2.在歌曲中找出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 四、竖笛练习 1.了解六孔名称 2.左手上,右上下。 3.全捂音练习,检查是否能捂严。 4.逐个音手指打开练习 5.作业练习 五、小结

三年级音乐上册《捉迷藏》教案

《捉迷藏》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情境表演等活动,激发学生对歌曲的情感,沉浸在歌曲的演唱、表现中。 2、通过多种形式的体验,增强三拍子歌曲的演唱能力。 教学重点:能以较快的速度、清晰的吐字、活泼欢快的情绪和明亮的声音有感情地正确演唱歌曲《捉迷藏》。 教学难点:附点八分音符的掌握 教学过程: 一、感受三拍子的强弱 歌曲《小白船》导入 跟老师一起动一动。这首小白船好听吗?它是几拍子的? 三拍子的强弱规律怎么拍? 现在徐老师再给你们听一段三拍子的音乐。跟刚才的小白船一样的优美舒展吗?(放捉迷藏伴奏)对了,这是一首欢快的3拍子音乐 下面我们来合作为音乐伴奏,徐老师用碰铃打强拍,你们拍手打弱拍。行吗?先试试看 谁来当小老师? 你还能用双响筒把弱拍拍出来吗?徐老师教你个办法能整齐的拍?可以先空一拍,谁还愿意上来。我们来试试看。 二、感受乐曲旋律的起伏和3拍的连音 1、这一段音乐就是歌曲《捉迷藏》。它给你带来什么感受?(轻松、愉快) 2、跟着老师用动作来感受一下音乐的起伏。 3、音乐什么地方给你一种拖长的感觉?在哪里?你能用这个延长的动作把它表示出来吗?(就做长音)

4、你感觉到歌曲中哪一句旋律最高?它有什么变化?起伏真大呀,两句高,然后到最低音5 5、让我们再来感受一次。 6、用lu来唱一唱,师弹琴伴奏 三、节奏游戏 1、在这段音乐中,有一种节奏很好听,出现的次数也最多,你觉得是这些节奏中的哪一种? a)对,就是这个节奏,跟我念一念。这是个附点节奏 b)我们用这个好听的节奏来造个句子,老师先来(沙沙沙沙)位置高,要有3拍子的感觉 c)老师再来和你们玩个游戏,反义词造句接龙,比方我说:长的很长,你们回答:短的很短(高,大,瘦,黑,冷、远)可以有力度变化 d)请同学们看,在这首歌里藏了很多这样的附点节奏,请你们一边听一边用手点出来,老师和你们一起做 歌曲学唱 1.初听歌曲 1)提问: 歌曲里唱的是什么游戏?(春夏秋冬四个娃娃捉迷藏) 她们是怎么捉迷藏的? 她们在捉迷藏时的心情是怎样的?(轻松、愉快、窃喜) 3.学唱歌曲、歌曲处理。 我们来唱一唱。(跟琴两遍) 歌曲共有4个乐句,我们把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念出来:耍、他、下、褂。都是啊口音,把小嘴巴竖起来唱,老师唱前面的,你们唱最后一个字,我来听听看

人音版音乐三上第1课《摇啊摇》教案

人音版音乐三上第1课《摇啊摇》教案 教学目标 1、听《我们多么幸福》,唱《摇啊摇》作品,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深切地体现本课《童年》的主题及“音乐与人”的亲密联系。 2、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教材分析: 歌曲《摇啊摇》 这一首流传于地区的民间童谣。2/4拍,D宫调式。全曲平稳优美,有韵律感和动感。第一乐句前两小节旋律相同,音调的起伏富有荡漾的小船或睡在摇篮中小宝宝的情境。第3小节的四度跳进,在情绪上出现了一个小高潮,从而把喜悦的心情释放出来。第二乐句在前句和后句中曲调和节奏运用了宽与紧缩的变化,展现了宝宝和外婆之间的亲热情景。歌曲的末句采用了换尾重复,使歌曲前后呼应,旋律趋于平静,表现了宝宝沉浸在甜美的睡梦之中。 教学重难点 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 聆听合唱曲《我们多么幸福》 表演歌曲《摇啊摇》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律动《两只小象》 感受三拍子 二、寓教于乐 聆听《我们多么幸福》 教材分析:合唱曲《我们多么幸福》

这首活泼欢快的歌曲,描绘了少年儿童的幸福生活,表达了他们为了祖国的明天而努力学习的决心及远大理想。歌曲由主歌和副歌两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旋律常作跳进,给人以爽朗明快的感觉,儿童们的天真神态跃然于歌声之中。副歌为两部合唱,旋律以级进为主,优美流畅。“哈哈”的旋律音调使笑声既生动真实而又不失其音乐性,在欢笑声中,人们仿佛看到了孩子们灿烂的笑脸。歌曲最后,以歌曲中惟一的上行四度跳进达到高音区形成了歌曲的高点,表现了孩子们幸福、激动的心情。 1. 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加强对歌曲《我们多么幸福》的理解,要求学生看课本上的歌词。 2. 教师简单介绍歌曲创作的时代背景。 3. 复听时,可以要求学生轻轻地随录音哼唱、即兴舞蹈。 4. 请同学们谈谈对歌曲的感受,教师可适时提示: (1) 流畅的三拍子曲调,你想像当年的同学们在什么场景中? (2) 歌曲的内容表达了怎样的情景? (3) 生活在21世纪的你感到幸福吗?以加强德育教育。 5、再次聆听“当你听到歌曲兴高采烈时用动作表示。” 三、创造表现 表演《摇啊摇》 1. 听录音范唱,感受歌曲三拍子。 2. 老师范唱,学生律动体验六拍子 3. 边看书上的插图,边听录音范唱,初步感受歌曲所描绘的情景。 4. 听琴默唱 5. 讲解三拍子和六拍子相同与不同。 6. 轻声读歌词(接龙) 7. 轻声接龙唱 8. 指名演唱 9. 处理歌唱 10. 4小节一句跟琴模唱曲调,要求唱得连贯流畅,像小船在河中匀速前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全册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 第一课童年 教学目标: 1、《捉迷藏》、《我们多么幸福》、《摇啊摇》、《小酒窝》等作品,有如四夫幅精致多彩的画面,它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我们从音乐声中感受并体验这种人间的真挚情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2、聆听《捉迷藏》时,边听边看图形谱,从中初步感受速度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 3、进一步熟悉歌曲,通畅地唱好《摇啊摇》《小酒窝》曲调。有感情的背唱这两首歌曲,并进行即兴表演。 4、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能基本唱准。 教学重点、难点: 1、聆听、欣赏。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能基本唱准。 2、休止符、有感情演唱歌曲。 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磁带。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拍手进教室。(选用《苏珊娜》) 2、确立良好坐姿,明确课堂纪律,师生问好。 二、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请来了一位好朋友,它是谁呀?(小兔子出场) 生:兔子!兔:小朋友们你们好,我叫小兔! 师:小兔子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钢琴曲,名字叫《捉迷藏》。 兔: 小朋友们,这首钢琴曲是小兔子特别爱听得一首,音乐中有一段乐曲像我跑步一样轻快好听,你们能自己听一听,找一找吗?(这时候小乌龟,鸭子也纷纷出现了)乌龟:还有我,还有我呢,音乐里面也有像我的爬行速度一样慢的音乐,你们也找找看呀! 鸭子:我走路一摇一晃,既不像小兔子跑得那样快,也不像乌龟爬得那样慢,我的速度说不好,反正你们帮我找一找,我还没有找到呢! 三、新授1、聆听钢琴曲《捉迷藏》,请同学们根据三个小动物的话,来分乐段!听完,做简单分析,画书。 2、小游戏。聆听音乐学三种小动物走路的样子。(给学生走路空间) 3、分小组讨论,每组选出三个同学分角色扮演! 4、小兔子讲故事。让小兔子讲述她小的时候与外婆如何共度美好童年的?(创编一个小故事) 兔:现在回忆起最难忘的事情就是外婆哄我进入梦乡的那个好听的童谣!同学们想知道吗?”(小兔子朗诵一遍歌词)生:让学生打开书读一遍。(没有感情!) 兔:“不像不像,你们读的一点都不像我的外婆一样好听!外婆的声音很小。”

三年级上册音乐教案捉迷藏 (5)|人音版(简谱)

捉迷藏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1教学目标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

能单在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1、演唱歌曲《捉迷藏》,体验歌曲拟人化的音乐形象,感受音乐欢乐活泼的情绪。 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久而久之,这种思想内容、写作技巧和语感就会自然渗透到学生的语言意识之中,就会在写作中自觉不自觉地加以运用、创造和发展。2、认识附点八分音符,熟悉三拍子节奏,强调三拍子“强弱弱”的律动感。 3、尝试创编歌词,初步体会创编带来的乐趣。 4、通过对歌曲的学习加深学生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 2重点难点 1、能以较快的速度、清晰的吐字、活泼欢快的情绪和明亮的声音有感情地正确演唱歌曲《捉迷藏》。 2、唱准附点八分音符节奏型。

幼儿小班下学期音乐教案《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幼儿小班下学期音乐教案《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活动设计】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是一首上海的童谣,歌词亲切,质朴,旋律优美、宁静、抒情,整首歌如同一股涓涓细流,又如同一支含苞待放的花蕾,散发着童谣的魅力与芬芳。让我们在轻轻吟唱中也不知不觉回到了童年那段美好的时光。 选择这个内容来开展活动是因为他与孩子的生活密切相关,妈妈哄宝宝睡觉许多孩子都有类似的经验,只是每个妈妈哄宝宝睡觉的方式各异而已。在这个活动中,我尝试以音乐、歌曲欣赏、情景律动为载体,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美的同时,乐意用语言和肢体动作表达表现。 【活动目标】 1、在摇摆布娃娃的过程中感受音乐的韵律,学习歌曲。 2、通过游戏活动感受左右、高低的不同空间方位。 3、愿意与人一起合作游戏,享受游戏的快乐。 4、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5、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布娃娃,摇篮人手1个。 2、电子白板。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这是谁呀?宝宝要睡觉了,我们把宝宝放在摇篮里摇宝宝睡觉吧。 师:摇宝宝睡觉的时候,妈妈还唱起了好听的摇篮曲呢。一起来听一听妈妈唱了什么? 二、学习歌曲。 1、教师示范。 师:妈妈唱了什么呀?我们再来听一听,怎么唱的啊? 看课件,了解歌词。 2、幼儿学唱。 师:妈妈唱歌的时候,是用什么样的声音来唱摇篮曲的啊?轻轻的,柔柔的,我们也来跟着一起唱一唱吧! 师:你们唱的真好听,但宝宝要睡觉了,我们唱的时候要轻轻的,柔柔的,别把宝宝吵醒了,我

们再来一次吧。 3、幼儿边做动作边唱。 师:妈妈在哄宝宝睡觉的时候还做了什么动作呀? 师:那我们也用小手来做摇篮吧,看看哪个小朋友的摇篮又大又舒服。让我们跟着音乐的节奏来摇一摇吧。前奏的时候点点头,摇篮不动哦。 师:老师发现有的小朋友没有跟着节奏摇哦,看,老师请来了圆舞板朋友来帮忙,听一听,圆舞板发出了什么声音?哒哒哒圆舞板朋友提出了一个要求,圆舞板响一下,我们要换个方向摇一下,响一下,换个方向摇一下,123123。那我们跟着音乐来试试看吧。 师:我发现这个小朋友能跟着音乐的节奏来摇呢,真不错!我们请他带着我们再来有节奏的摇宝宝睡觉吧。 师:我还发现这个小朋友也能跟着音乐的节奏来摇呢,真不错!我们也请他带着我们再来有节奏的摇宝宝睡觉吧。 师:现在有很多动物宝宝想睡觉了,你们愿意摇他们睡觉吗?请你把大摇篮里的宝宝轻轻的抱出来,跟着音乐有节奏的摇宝宝睡觉吧。 师:这次圆舞板朋友不来帮忙了,看看哪个小朋友也会跟着音乐的节奏来摇的。 师:宝宝睡着了,我们把宝宝轻轻的放在大摇篮里吧,要记得给他盖好被子哦,小心宝宝着凉了。 三、游戏活动。 1、教师示范游戏。 师:刚才我们是一个人摇宝宝睡觉的,那两个人能不能摇宝宝睡觉呢?看看老师是怎么做的。 师:客人老师好,请你和我一起摇宝宝睡觉好吗? 师:紧紧的抓住摇篮的四个角,一个小朋友抓住两个角,要紧紧的抓牢哦,不然宝宝会怎么样啊? 师:那要怎么样摇呀?快快的摇?还是慢慢的摇? 师:哦,慢慢的,轻轻的跟着音乐的节奏摇,快了宝宝会不舒服的。 师:刚才老师邀请客人老师摇摇篮的时候说了什么话啊?我们一起来说一说。 师:老师唱到什么地方的时候把小手举起来的啊?一只馒头的时候举高,一块糕的时候放下,我们也来试试看吧。 2、与客人老师一起游戏。 师:小朋友向后看,这里来了这么多的客人老师,请你用刚才学的好听的话去邀请一位客人老师吧。邀请到了后,请她站到中间来,拿出你们的摇篮和客人老师一起摇宝宝睡觉。 师:准备好了吗?后面的客人老师请你也来帮我们唱摇篮曲,哄宝宝睡觉吧。宝宝马上就要睡着

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人教版) 第一单元快乐宝贝 第一课时 课题:《快乐宝贝》 教学目标: 1、这是一节以声乐为主、律动为辅的综合课。学生通过自学和教师指导的学习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 2、为歌曲创编律动。 重点难点: 1、用自然、真挚的歌声表现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2、为歌曲创编律动。 课前准备:《快乐宝贝》歌片、歌曲磁带。 教学过程: 一、律动 1、初听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动感十足的歌曲,请同学们边听边跟着乐曲的节奏打拍子。 生:听音乐活动。 2、复听 师:同学们的节奏感真强,这一遍我们再听的时候,请大家跟我一起做律动。 师生活动:跟着音乐做律动。 二、教唱歌曲 1、范唱 师:同学们的动作非常优美,现在请大家休息休息,听老师把这首歌曲给大家唱一遍

(师范唱)。 2、接龙游戏 师:这一遍,我请同学们和老师配合,唱的部分老师来完成,说的部分请同学们来完成(师生接唱)。 3、学唱歌曲 师:请同学们看着歌片,跟着录音自己学唱歌曲。 生:自学歌曲。 4、指导纠正 (1)说的部分切忌大声喊叫。 (2)衬词“噜啦”的咬字要清晰,突出快乐宝贝的得意心情。 (3)第16小节的“宝贝”用气息支持,唱满四拍。 5、巩固新授 师:请同学领唱(1~2名)。 生:通过领唱、齐唱,用自然、和谐的声音表现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三、创编活动 1、谈话 师:歌曲中唱到的快乐宝贝是谁呀? 生:是我们。 师:谁来说说你的快乐,让我们大家一起分享。 生:…… 2、创编律动 师:同学们有这么多的快乐,让我们唱起来、跳起来,尽情展现我们快乐的生活吧!生:一边唱《快乐宝贝》,一边即兴表演。 第二课时 课题:《对鲜花》

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捉迷藏》教学教案

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捉迷藏》教学教案

年级:三年级第一学期 课题:第六课四季的歌《捉迷藏》 小学音乐《捉迷藏》教案设计 一、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捉迷藏》 2、创编歌曲《捉迷藏》 内容分析: 《捉迷藏》是小学人音版第五册的教学内容。曲调欢快、活泼,语言形象生动。歌曲通过把季节变化描写成捉迷藏的样子,表现了一年四季变化的自然。这首歌曲情绪欢快,活泼,富有舞蹈的感觉。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音乐知识,具备了一定的音乐感受、创造能力,并且能有技巧地演唱歌曲,表现歌曲,在此基础上学习、感受四季生活的歌曲,为歌曲编创表演方式,以及为歌曲编配舞蹈动作。通过继续学习八分附点音符和三拍子的强弱规律,掌握这一音乐知识。 二、教学目标 1、学生运用听唱法学会演唱歌曲《捉迷藏》,体验大自然四季变化带来的无限生 机,表达他们对生活的情趣和热爱。 2、通过示范、比较等方法,学生听旋律模唱歌谱,掌握基本乐理附

点八分音符, 熟悉3拍子节奏,体验三拍子的律动感。 3、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尝试创编三拍子节奏,并能为歌曲编创舞蹈,进行 歌曲表演。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明亮的声音,感受富有朝气的情感,有感情地表演《捉迷藏》。 难点:掌握三拍子、附点音符的音乐知识并进行舞蹈创作。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磁带、打击乐器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导入新课 师:欢迎来到音乐殿堂,(歌曲伴奏音乐响起后四句)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幅图,(春图出示)让我们来看一看这是季节? 生:春天 师:春天,带给大地缤纷的色彩。春暖花开,瞧,小种子也从泥土里面钻了出来,小树也在渐渐长大,让我们一起和它们跳个舞吧!(播放音乐,师生律动表现春景)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欣赏,教师一开始就把学生的注意力抓住,引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

第一单元美丽的大自然 《太阳出来了》 活动目的:1、学唱歌曲每一句的句末象声词时用跳跃地演唱 2、体验接唱这一演唱情势 活动筹备:太阳、小鸟、风、树叶、海浪图片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看图理解歌词 1、教师依次出示太阳、小鸟、风、树叶、海浪图片问幼儿是什么,他们在干什么? 二、学唱歌曲 1、教师清唱歌曲《太阳出来了》,幼儿随老师看图理解歌词 2、幼儿随教师一段一段地演唱,每一幅图都是一段歌词,请幼儿根据老师指的图学唱歌曲 3、练唱歌曲 (1)、学习歌曲每一句的句末歌词时用跳跃地演唱 (2)、学习用接唱的方法演唱歌曲(老师和幼儿接唱、男生和女生接唱、分组

接唱) 4、幼儿边看图,边完全地演唱《太阳出来了》 五、组织下课。 《森林与小鸟》 教学内容: 欣赏《森林与小鸟》 教学目的: 通过欣赏,让学生认识到热爱地球热爱动物对我们人类的重要,爱护环境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教学准备: 录象资料、有关地球环境恶化的文字、图片、 《森林与小鸟》的录音带、打击乐器(碰铃、 响铃、双响筒、沙锤、三角铁、铃鼓)各种头饰。 教学重难点: 通过欣赏《森林与小鸟》,掌握乐曲的情绪,摸唱乐曲的主题并能区分乐曲的段落。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这一部分我通过语言引导) 1. -------------------------------------------------------------- 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森林做客,小鸟们要开森林大会!我们去参加,好不好?2.(播放第一部分乐曲):师开始语言引导------------------------------------------ “在去的路上,我们听到(小鸟快乐的叫声),森林的早晨是那么(优美、宁静)(小鸟)醒来了(它们唧唧喳喳像是迎接即将到来的黎明)”。播放这一段音乐的时候,老师用柔和的声音,轻轻地朗诵,引导学生们感受大自 然的美好和宁静。 3. 师:小鸟真高兴,我们呼吸了新鲜空气,感染了它们的喜悦,我们和小鸟一起 跳舞迎接黎明。 (再播放第一部分乐曲)------- 这部分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多听感受大自然的 美。 二、新课设计1.情景导入:播放课件(一阵狂风,森林被砍伐,河流被污染,垃圾到处都是

摇啊摇教学反思

摇啊摇教学反思 摇啊摇>教学反思(一) 《摇啊摇》是三年级第一课的第一首歌曲。歌词易懂,旋律优美动听,学生易唱。一节课完成这首歌曲应该足以,可是,新教材的教学内容极其丰富。第一课两首欣赏曲目《童年的回忆》、《我们多麽>幸福》,两首歌曲《摇啊摇》、《小酒窝》,如果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教学,第一课只有保证两课时完成,才能在期末顺利讲完全册!课上我严格按照教案编写的方案进行教学,虽然能够顺利完成唱会,但是总体感觉时间太短,正如学生把饭吃了,没有足够时间消化一样。再有,学生对歌曲的感觉只是刚刚萌发,然后就下课了!第一个班级如我教案的方法进行了讲解,但效果让我失望,没有激情,没有感觉!后一个班的教学让我开始有了改换教学方法的念头!让最开始在课本出现的小动物“兔子”作为《摇啊摇》的代言人。首先,歌词的读法有了两种变化。如何控制这种变化,由扮装小兔子的老师来掌握。先在歌词上做文章,让小兔子讲述她小的时候与外婆如何共度美好童年的?(创编一个小>故事)小兔子说:“现在回忆起最难忘的事情就是外婆哄我进入梦乡的那个好听的童谣!同学们想知道吗?”小兔子朗诵一遍歌词。让学生打开书读一遍。有的学生的朗读一定不会有耐心,像哄笑孩子一样!要么只会大声齐读不加感情!这时候小兔子说:“不像不像,你们读的一点都不像我的外婆一样好听!外婆的声音很轻。”这个时候让学生再读,他们的声音一定按照小兔子的要求,声音轻而弱。小兔子听后又说:“不像不像,还是不像我的外婆,我的外婆读的速度没这么快。”第二次的要求同学们还能更好做到。小兔子第三次说:“不像不像,还是不像我的外婆,我的外婆不但会读,还会唱呢,你们行吗?”同学们听到这里他们憋足了劲异口同声地说:“行”。其次,学习歌曲。他们急切盼望老师打开音乐让他们快点欣赏,然后跟唱。我注意观察到学生聆听非常认真,不仅仅歌词有了三次熟悉,由于旋律优美他们很快就学会了!再次,进行简单表演。当学生们达到了小兔子全部要求,他们开心极了。小兔子也表扬大家唱的好听,像她的外婆。这个时候小兔子为难了,发出了:哎!的叹息声。有的学生眼神紧紧盯着老师,特想知道老师到底怎么了?这个时候小兔子还在控制着全班同学的思维,他又开始说了,现在我真得很想回到从前,躺在外婆的怀抱里好好睡上一觉。外婆总会用那温柔的手抚摸我的头、身体还有小尾巴!可惜可惜啊,再也看不到了!同学们你们会哄我入睡吗?这个时候全班同学那种迫不及待的手已经开始按照小兔子刚才的一番话模仿了。同学们当然说没问题!于是,主题曲再次想起,学生们终于理解了这首歌曲,用缓慢的速度,温柔的声音,细致的表演完成了这首歌曲! 小朋友在做游戏的时候总是最开心快乐的,但是场面往往也会难以控制,还需要在今后教学中寻找到一种可以控制游戏时场面的方法,这样在以后的游戏中也就不用担心了,让学生多做做游戏,让学生做到学中玩,玩中学。 摇啊摇教学反思(二) 《摇啊摇》是一首孩子们熟悉的、摇篮曲体裁的上海童谣,歌曲6/8拍,宫调式。歌曲旋律平稳、安静,富有水波荡漾、小船摇动的韵律感,词曲结合朗朗上口。歌词非常口语化,像妈妈在哄宝宝睡觉时的语言和歌唱。

三年级音乐上册《捉迷藏》教案 人音版

《捉迷藏》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乐曲《捉迷藏》,让学生体会乐曲开心、活泼的音乐情绪,表达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 2、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情感,试着用声音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并进行表演。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乐曲的节奏和情绪变化。 2、学习音名的相关知识。 3、了解钢琴的音色及其特点。 教具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 教学方法: 听唱法、视唱法、赏析法。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同学们,大家平时课下会做些什么游戏啊? 生:捉迷藏、丢手绢…… 师:今天老师带给同学们一首乐曲,大家听听看它是说哪种游戏的好不好? 2、初听《捉迷藏》: 师:大家能听出乐曲的节奏和情绪变化吗? 师:同学们听的很认真,请同学们轻轻的把书打开,请同学们边看谱子边再来听歌曲。3、学习钢琴的音色特点: 师:大家有没有听出来这首乐曲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啊? 生:钢琴。 师:对,这首乐曲是用钢琴演奏的。钢琴是源自西洋古典音乐中的一种键盘乐器,由88个琴键(由52个白键,36个黑键组成)和金属弦音板组成。音域范围广,从A2(27.5Hz)至C5(4186Hz),几乎包括了乐音体系中的全部乐音。普遍用于独奏、重奏、伴奏等演出,作曲和排练音乐十分方便。演奏者通过按下键盘上的琴键,牵动钢琴里面包着绒毡的小木槌,继

而敲击钢丝弦发出声音。钢琴因为它宽广的音域,绝美的音色,被称为乐器之王。 4、介绍作者: 师:丁善德是我国著名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江苏昆山人。他早年曾广泛接触民间音乐,1928年入上海音专,先后学习琵琶、钢琴演奏,后师从黄自学习作曲,毕业后从事音乐教育工作。1947年赴法国巴黎音乐院深造,师从布朗热、奥涅格等大师。1949年回国后,一直在上海音乐学院任教。他曾任作曲系主任、副院长和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等职。他创作的乐曲结构严谨,手法新颖细腻,追求民族风格与现代创作技法的统一。他的代表作有《新中国交响组曲》、《长征交响曲》、《交响序曲》以及钢琴组曲《儿童组曲》、《新疆舞曲》第一、二号等。 5、介绍乐曲背景: 师:钢琴曲《捉迷藏》是作曲家丁善德1953年所作的《儿童组曲》中的一首。钢琴组曲《儿童组曲》由描绘儿童生活的五组画面构成:郊游、扑蝶、跳绳、捉迷藏、节日舞蹈等,形象地描绘出儿童天真活泼的天性和幸福美好的生活。作者通过标题,用故事情节将乐曲贯穿起来,塑造了生动的艺术形象,给人以完美的艺术感受。我们在课本中只选用了《捉迷藏》这段音乐。 6、体会歌曲感情: 同学们已经完整地听过乐曲了,下面我们一起再听一次,听的同时思考,歌曲向我们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全班一起听乐曲。 7、介绍音名: 师:钢琴键盘上的白键和黑键是按照固定规律排列的,每个键上的固定高度的音就是音名。现代音乐用七个英文字母C、D、E、F、G、A、B(或其小写)来标记音名。 8、小结本课: 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音名,聆听了《捉迷藏》,体会了童年的乐趣,大家要好好珍惜年少时光。

《摇啊摇》教案

《摇啊摇》教案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摇啊摇》。 2、歌表演《摇啊摇》。 3、选用内容:学习用口风琴演奏歌曲。 教学目标: 1、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摇啊摇》,让学生体会歌曲抒情、活泼的音乐情绪,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 2、背唱《摇啊摇》,并进行表演。 教学重、难点: 1、能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在听视唱中能唱准音。 2、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自己的情感。 教学过程: 1、导入: 师:大家经常去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家吗?大家都怎么去啊? 生:坐汽车、坐飞机、坐火车…… 师:我们今天来学习一首歌《摇啊摇》,看看这个小朋友是怎么去外婆家的好不好? 生:好。 2、小练习: 随音乐拍手。 3、歌曲学习: 1)放《摇啊摇》录音,学生感受歌曲情绪。 2)放《摇啊摇》录音,学生做划船律动,体验6/8拍的强弱感。 用‘LU’哼唱。 3)教师范唱歌曲旋律,引导学生手指书视谱。 4)结合口风琴进行视奏练习。 5)学生模唱学习歌曲(部分学生演奏乐器、部分学生模唱;轮换进行)。 4、创编动作:

边唱边自编动作表演歌曲《摇啊摇》,要求自创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5、活动: 1)让学生说说三角铁有哪两种敲法。 2)分组尝试选择滚动式和按强拍打击三角铁如何为歌曲伴奏。 3)分组展示。 4)让学生试着敲一敲,说说有什么特点?(在长音处用)。 5)一部分学生边唱边表演,一部分学生用打击乐伴奏。 6)除选择三角铁伴奏外,还能用什么打击乐同样渲染《摇啊摇》的意境? 用三角铁、碰铃、沙球等为歌曲伴奏。 7)分组或集体表演。 6、小结: 今天大家学习了《摇啊摇》,体会到了歌曲活泼的情绪。希望大家平时能多去看看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做一个孝顺的好孩子!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音乐上册音乐教案

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教案 第一课童年(三课时) 第一课时《摇啊摇》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摇啊摇》 2、歌表演《摇啊摇》 3,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 教学目标: 一、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摇啊摇》,让学生体会歌曲抒情、活泼的音乐情绪,表达出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热爱。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背唱《摇啊摇》,并进行表演。 三、能听辨音的高低并进行模唱,在听视唱中基本能唱准音。 四、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摇啊摇》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习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较有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歌曲请小朋友们说说最喜欢上学期的哪首歌曲或弹一段前奏问学生歌名。 3、唱一唱;竖笛练习:吹一吹

二:新课学习: 1、导入:聆听《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说说乐曲情绪,并用动作表演。 欣赏童谣歌舞《弄堂游戏》并用动作表演。 2、小练习:随音乐拍手:(复三拍子动作练习)歌曲《摇啊摇》旋律熟悉。 3、歌曲学习:出示书上插图,让学生尝试怎样读更能表现图上的意境,教师采用两种方法让学生选择,学生边划船边朗读。 1)说说用以上哪段音乐配比较合适,为什么? 2)放《摇啊摇》录音,学生感受歌曲情绪。 3) 放《摇啊摇》录音,学生做划船律动,体验68拍的强弱感。…LU?哼唱。 4)教师范唱歌曲旋律,引导学生手指书视谱; 5)结合竖笛进行视奏练习。 6)学生模唱学习歌曲(部分学生演奏乐器、部分学生模唱;轮换进行)。 4、边唱边自编动作表演歌曲《摇啊摇》,要求自创动作,从学生的自创动作中选编成游戏进行表演。 5、编创与活动 1)让学生说说三角铁有哪两种敲法。 2)分组尝试选择滚动式和按强拍打击三角铁如何为歌曲伴奏。 3)分组展示 4)让学生试着敲一敲,说说有什么特点?(在长音处用) 5)一部分学生边唱边表演,一部分学生用打击乐伴奏。 6)除选择三角铁伴奏外,还能用什么打击乐同样渲染《摇啊摇》的意境。用三角铁、碰铃、沙球等为歌曲伴奏。 7)分组或集体表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