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硬膜外引流管护理指引

硬膜外引流管护理指引

硬膜外引流管护理指引
硬膜外引流管护理指引

一、硬膜外引流管护理指引

目的

1.硬膜外引流管为预防开颅术后产生的硬膜外血肿,常规置入直径2mm引流管于硬膜外,于颅骨内板相贴。

2.硬膜外引流管也用于引流组织液、血液及血性分泌物的同时也引流出部分脑脊液。

护理重点

1.适当限制头部活动范围,活动、翻身及需搬动患者检查或过床应时避免牵拉引流管。

2.妥善固定,防止脱出。术中严格无菌条件下连接负压引流球,引流管要在头皮上固定好,防止脱出。

3.保持有效引流,控制引流量及速度。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折叠,防止阻塞。发现不通畅时离心挤捏并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4.引流管高度:负压引流球与头处于同一平面。

5.病情观察及记录: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色、质。观察有无头痛、呕吐等颅高压的症状,观察病人生命体征情况并记录。

6.头部敷料的观察,渗血渗液较多时及时报告医生。

相关护理注意事项

1.每小时引流量以≦100ml为宜。

2.术后1-2天引出的血性液颜色转为淡,若仍有大量血性液提示有出血。

3.硬膜外引流管停留时间一般3-7天,时间过长易引起感染。

4. 控制病房里陪人数,注意病房通风,接触引流管前后主要洗手。倒引流球引出液时应反折,防止操作时引出液倒流,或空气进入引流管。

5.对于清醒者应向其解释与指导取得主动合作,对于意识障碍者可用布制约束带在其胸部或四肢适当加以约束,一旦引流管脱出应立即用无菌敷料覆盖创口并协助医生处理。

6.检查并保持引流管位置正确,尤其在翻身或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后均应仔细检查,如发现曲折应及时纠正。

7.防止引流管阻塞,若引流管被血凝块或沉淀物阻塞,应用双手顺行捏挤至引流管通畅。

腹腔引流管护理的操作流程

腹腔引流管的护理 【目的】 腹腔引流管在腹腔外科手术中极为重要,医生根据手术需要,在腹腔内脏器吻合处或脏器切除后在脏器窝内放置的硅胶橡皮引流管,目的是将渗出液引出体外,减少毒素吸收,相当于医生留在病人腹腔内的一双眼睛,随时观察有无吻合口出血和漏的发生,及时给予相应的处置。 因为腹腔引流管可有效引出渗出液,及时发现病情的变化,所以对腹腔引流管进行有效护理极为重要。 【大流程】 核对评估---准备用物—更换引流袋--整理记录 【小流程】 编操作要点备分号步骤注数1核对双人核对医嘱和执行单,准确无误。 医嘱 2评估 1、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合作程度、生命体征及腹部体征情况,了解手术解释方式,管道留置的时间、长度、是否通畅,伤口敷料有无渗出液,引流液的量、色、性状, 2、向患者解释引流管护理的目的,取得配合。 3、环境安全、光线充足适于操作。 3准备治疗车: 安尔碘、无菌棉签、无菌手套1副、无菌纱布2块、无菌引流袋1个、用物 防水垫1块、洗手液、口罩弯盘、止血钳、胶带、安全别针、治疗盘、黄色垃圾筒、量筒

4洗手、戴口罩 戴口罩再次携用物至病房,核对患者姓名,做好解释。 核对 更换 1、协助患者半卧位或xx位动引流 2、充分暴露引流管,将防水垫置于引流管下方,放置弯盘、戴手套画袋 3、止血钳夹闭引流管近端,取出新引流袋备用 4、在无菌纱布的保护下分离引流袋与引流管 5、消毒棉签沿引流管内口由内向外消毒2遍 6、在无菌纱布的保护下将新的引流袋与引流管连接 7、取下止血钳,观察引流是否通畅 8、将换下引流袋中的引流液倒入量筒里,计量。引流袋弃于黄色垃圾筒。脱手套 固定 1、将引流管用胶带“S”型固定于皮肤,防止滑脱, 2、连接管用安全别针固定于衣服或床单上 整理 1、整理用物,分类放置。 记录 2、洗手、正确记录引流液色、质、量。 健康

普通引流管护理操作

普通引流管护理操作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普通引流管护理操作 一、目的: 1.引流液气体(消化液、腹腔液、脓液、切口渗出液)至体外,降低局部压力,减少感染因素,促进愈合。 2.作检测、治疗途径。 检查方法:询问、观察、检查记录。 二、用物准备: 治疗车上层:〖治疗盘:血管钳一把、一次性引流袋一只、消毒弯盘两只一底一盖(内置纱布1块、镊子1把)无菌碘伏、棉签、洗手液〗下层:污桶 1(感染性医疗废物桶) 三、操作步骤: 1.操作准备 ●环境准备、自身准备、衣、帽、工作服穿戴整齐,指甲已修剪,七步法规范洗手,戴口罩。 ●准备用物,回治疗车前口述: 用消毒液擦治疗车、治疗盘 检查所有一次性用物的名称、规格、质量、有效期、有无漏气,并口述。(引流袋、棉签、碘伏) 2.评估 ●推车至床尾→核对床号、姓名:口述:×床、×××

●推车至床旁→阿姨,您好,我是您的责任护士,我姓×,你可以叫×护士,我核对一下,请问你几床叫什么名字,噢!那我看一下你的腕带,(×床、 ×××),现在要给您换一下引流袋,请您配合我一下好吗谢谢! 3.安置病人体位 低半卧位或平卧位:阿姨,现在感觉怎么样,您这样躺着舒服吗(嘱附:把手臂放在胸前)。 4.检查伤口,注意保暖,必要时屏风遮挡 ●(阿姨,让我看一下你的伤口敷料)检查无渗血、渗液,敷料干燥。给病人整理被子,注意保暖。 5.再次检查引流袋外包装,打开取出后,检查引流袋有无破损或管子扭曲 ● 关下面开关拧紧。检查无菌引流袋是否密封,将引流袋挂于床沿,引流管塞于床垫下。再将引流袋外包装翻出内面垫在引流管接口下面。 6.更换引流袋 ● 挤压引流管:由近及远挤压引流管,(从近端挤压到与引流袋接口处,最后左手挤捏住不要松手),右手拿血管钳,用血管钳夹住引流管尾端上3— 6cm。 ● 再次检查碘伏,棉签。碘伏瓶开盖悬松,取3根棉签,左手拿盖,右手蘸取碘伏消毒液,左手盖碘伏瓶盖子,棉签垂直向下,不能倒转,放于弯盘内。避免跨越。 ● 左手拿引流管,右手拿棉签,垂直向下拿过来,消毒引流管连接处,先以接口为中心,环形消毒一圈,然后向接口以上纵形消毒扔棉签入治疗车下层垃圾桶,避开无菌区,避免跨越。右手取第2根棉签,垂直向下,左手拿着引流管

硬膜外引流管护理指引doc资料

硬膜外引流管护理指 引

一、硬膜外引流管护理指引 目的 1.硬膜外引流管为预防开颅术后产生的硬膜外血肿,常规置入直径2mm引流管于硬膜外,于颅骨内板相贴。 2.硬膜外引流管也用于引流组织液、血液及血性分泌物的同时也引流出部分脑脊液。 护理重点 1.适当限制头部活动范围,活动、翻身及需搬动患者检查或过床应时避免牵拉引流管。 2.妥善固定,防止脱出。术中严格无菌条件下连接负压引流球,引流管要在头皮上固定好,防止脱出。 3.保持有效引流,控制引流量及速度。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折叠,防止阻塞。发现不通畅时离心挤捏并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4.引流管高度:负压引流球与头处于同一平面。 5.病情观察及记录: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色、质。观察有无头痛、呕吐等颅高压的症状,观察病人生命体征情况并记录。 6.头部敷料的观察,渗血渗液较多时及时报告医生。 相关护理注意事项 1.每小时引流量以≦100ml为宜。 2.术后1-2天引出的血性液颜色转为淡,若仍有大量血性液提示有出血。 3.硬膜外引流管停留时间一般3-7天,时间过长易引起感染。

4. 控制病房里陪人数,注意病房通风,接触引流管前后主要洗手。倒引流球引出液时应反折,防止操作时引出液倒流,或空气进入引流管。 5.对于清醒者应向其解释与指导取得主动合作,对于意识障碍者可用布制约束带在其胸部或四肢适当加以约束,一旦引流管脱出应立即用无菌敷料覆盖创口并协助医生处理。 6.检查并保持引流管位置正确,尤其在翻身或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后均应仔细检查,如发现曲折应及时纠正。 7.防止引流管阻塞,若引流管被血凝块或沉淀物阻塞,应用双手顺行捏挤至引流管通畅。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操作规程

胸腔闭式引流护理操作规程 【评估】 1、病人的病情,意识状态,合作程度。 2、检查引流管是否通畅,管道是否密闭。 3、胸腔引流管的位置,引流的量、色、性,水柱波动及漏气情况。 【准备】 1、护士:着装整齐,仪表端庄,洗手戴口罩。 2、用物:一次性无菌胸腔闭式引流装置一套、生理盐水500ml、治疗车、开瓶器、治疗盘内盛治疗巾、棉签、安尔碘、无菌剪刀一把、大血管钳两把、标签、无菌弯盘一套、75%酒精棉球缸、固定夹两个、小毛巾一块、手消液一瓶、护理记录单。 3、环境:清洁、安静、光线适宜、必要时屏风遮挡。 4、体位:采取适宜卧位,半卧位,利于充分暴露引流管。 【方法】 治疗室:检查无菌胸腔引流装置是否正确→拆开胸腔引流瓶(以下简称胸瓶)外包装,再用无菌剪刀拆开内包装→开启无菌盐水消毒瓶口→倒入胸瓶,长玻璃管浸入水中3-4cm,沿胸瓶水平线上贴标签,注明更换日期、时间、责任人→打开无菌弯盘,取无菌酒精棉球放入,备齐用物。 携用物到病人床旁做好解释→核对:病人床号、姓名→打开被褥充分暴露引流管→消毒双手→铺治疗巾于引流管下方→用两把血管钳双重夹闭引流管近心端→将备好的胸瓶放于安全处→无菌弯盘打开放于治疗巾上→戴手套,消毒接头→接头分离放入弯盘内→再次由内向外消毒接头处,与胸瓶引流管连接→检查管道

是否密封

→松开血管钳→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将胸瓶放于安全处,保持胸瓶低于胸腔60-100cm→整理床单元,协助病人采取舒适卧位→消毒双手→记录水柱波动及引流液的量、色、性→处理用物。 【评价】 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操作方法正确熟练。 2、引流管固定妥当,无滑脱、扭曲。 3、注意保暖。 4、与患者沟通通俗易懂。

颅脑引流管的护理常规

颅脑引流管的护理常规 颅脑引流术后常用的引流有脑室引流,创腔引流囊腔引流及硬脑膜外.下引流,它们是颅脑与外界相通的一个窗口,术后如护理不得当,极有可能造成颅内感染,从而给病人增加痛苦,乃至威胁生命。 脑室引流 经侧脑室放置引流管,将脑脊液引流至体外。 目的 ①抢救因脑脊液循环受阻所致的颅内高压危急状态。 ②进行脑室系统检查,以明确诊断和方位; ③脑室内手术后安放引流管,引流血性脑脊液,减少脑膜刺激症状及蛛网膜粘连,术后早期还可以起到控制颅内压的症状; ④颅内感染经脑室注药冲洗,消除颅内感染等。 观察及护理 ①取平卧位,保持安静。对意识不清、躁动不安患者,应予约束,防止患者自行拔出引流管而发生意外。 ②引流管的开口需高出侧脑室(外耳道水平)10~15cm以维持正常颅内压(成人颅内压力0.7~2.0kpa儿童0.5~1.0kpa),侧卧位时以正中矢状面为基线,高出 15~18cm。脑室引流早期要特别注意引流速度,切忌引流过速、过快。因患者原处于颅内高压状态,骤然减压会使脑室塌陷,导致硬膜下血肿; ③严格保持整个引流装置及管道的清洁和无菌,各接头处应用无菌敷料包裹。 ④保持头部创口或穿刺点敷料干燥,如发现敷料潮湿,应立即查明原因并及时更换。 ⑤每日定时更换引流管,记录引流量,观察引流液性状有无异常,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⑥保持引流管通畅,防止引流管受压、扭曲、成角,告诫病人勿牵拉或扯脱引流管。如引流管无脑脊液流出,应首先排除颅内低压,可放低引流管的最高点,观察有无脑脊液滴出,如确系引流管不通,应观察有无颅内压增高征象,并通知医生,予以处理。

⑦脑室引流时间不可过久。脑室引流过久者有可能发生颅内感染,感染后的脑脊液混浊,呈毛玻璃状或悬有絮状物,患者有颅内感染现象或局部征象,故脑室引流时间一般≤7-10d。 ⑧拔管前一日可试行抬高引流瓶或夹闭引流管,以便了解脑脊液循环是否通畅,颅内压是否有再次升高的情况。拔管后切口处如有脑脊液漏出,要及时告知医师妥为缝合,以免引起颅内感染。 硬脑膜外、下引流 适应于慢性硬膜下积液或硬脑膜外、下血肿术后病人。 目的 安放引流管以排空残留的血性液体或血凝块。 观察及护理 (1)观察引流袋引流袋应低于创腔10~15cm,并妥善固定,每日更换引流袋。(2)保持引流通畅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成角,术后适当限制病人头部活动,注意观察头部伤面敷料是否干燥有无渗血,防止引流管滑脱。防止血凝块堵塞引流管。 (3)拔管引流管于术后3天拔除。 创腔引流 颅内肿瘤手术摘除术后,在残留腔隙放置引流管,以引流管腔内气体及血性脑脊液,促进脑组织填充死腔。 观察及护理 (1)术后48小时内,引流管应与创腔在同一水平,以免引流过速,导致脑组织移位,从而扯断血管引起颅内出血。 (2)术后48小时内,密切观察脑脊液内有无大量出血。 (3)创腔与脑室相连通者,则引流管高度应与脑室引流相同。 (4)每日在无菌操作下更换引流管,并记录引流量。一般手术后3~4日脑水肿消退后拔管。

普通引流管护理操作

普通引流管护理操作 一、目的: 1.引流液气体(消化液、腹腔液、脓液、切口渗出液)至体外,降低局部压力,减少感染因素,促进愈合。 2.作检测、治疗途径。 检查方法:询问、观察、检查记录。 二、用物准备: 治疗车上层:〖治疗盘:血管钳一把、一次性引流袋一只、消毒弯盘两只一底一盖(内置纱布1块、镊子1把)无菌碘伏、棉签、洗手液〗下层:污桶1(感染性医疗废物桶) 三、操作步骤: 1.操作准备 ●环境准备、自身准备、衣、帽、工作服穿戴整齐,指甲已修剪,七步法规范洗手,戴口罩。 ●准备用物,回治疗车前口述: 用消毒液擦治疗车、治疗盘 检查所有一次性用物的名称、规格、质量、有效期、有无漏气,并口述。(引流袋、棉签、碘伏) 2.评估 ●推车至床尾→核对床号、姓名:口述:×床、××× ●推车至床旁→阿姨,您好,我是您的责任护士,我姓×,你可以叫×护士,我核对一下,请问你几床?叫什么名字,噢!那我看一下你的腕带,(×床、×××),现在要给您换一下引流袋,请您配合我一下好吗?谢谢! 3.安置病人体位 低半卧位或平卧位:阿姨,现在感觉怎么样,您这样躺着舒服吗?(嘱附:把手臂放在胸前)。 4.检查伤口,注意保暖,必要时屏风遮挡 ●(阿姨,让我看一下你的伤口敷料)检查无渗血、渗液,敷料干燥。给病人整理被子,注意保暖。 5.再次检查引流袋外包装,打开取出后,检查引流袋有无破损或管子扭曲 ● 关下面开关拧紧。检查无菌引流袋是否密封,将引流袋挂于床沿,引流管塞于床垫下。再将引流袋外包装翻出内面垫在引流管接口下面。 6.更换引流袋 ●挤压引流管:由近及远挤压引流管,(从近端挤压到与引流袋接口处,最后左手挤捏住不要松手),右手拿血管钳,用血管钳夹住引流管尾端上3—6cm。 ●再次检查碘伏,棉签。碘伏瓶开盖悬松,取3根棉签,左手拿盖,右手蘸取碘伏消毒液,左手盖碘伏瓶盖子,棉签垂直向下,不能倒转,放于弯盘内。避免跨越。 ●左手拿引流管,右手拿棉签,垂直向下拿过来,消毒引流管连接处,先以接口为中心,环形消毒一圈,然后向接口以上纵形消毒2.5cm 扔棉签入治疗车下层垃圾桶,避开无菌区,避免跨越。右手取第2根棉签,垂直向下,左手拿着引流管不能放下,接口环形消毒一圈,接口向下纵形消毒2.5cm,扔棉签。(每个面都消毒到。不能来回消毒)。(第一根:环形----向上;第二根:环形------向下)。 ●右手取镊子夹无菌纱布包住消毒过的接口处,用左手捏住连接处的引流管部分,使纱布内形成一无菌区,脱开连接处,远离无菌区,移至床边轻轻向上轻抖引流管。(拔出时不能触碰到纱布)反折塞床垫。

硬膜外引流管护理指引精编版

硬膜外引流管护理指引 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一、硬膜外引流管护理指引 目的 1.硬膜外引流管为预防开颅术后产生的硬膜外血肿,常规置入直径2mm引流管于硬膜外,于颅骨内板相贴。 2.硬膜外引流管也用于引流组织液、血液及血性分泌物的同时也引流出部分脑脊液。 护理重点 1.适当限制头部活动范围,活动、翻身及需搬动患者检查或过床应时避免牵拉引流管。 2.妥善固定,防止脱出。术中严格无菌条件下连接负压引流球,引流管要在头皮上固定好,防止脱出。 3.保持有效引流,控制引流量及速度。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折叠,防止阻塞。发现不通畅时离心挤捏并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4.引流管高度:负压引流球与头处于同一平面。 5.病情观察及记录: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色、质。观察有无头痛、呕吐等颅高压的症状,观察病人生命体征情况并记录。 6.头部敷料的观察,渗血渗液较多时及时报告医生。 相关护理注意事项 1.每小时引流量以≦100ml为宜。 2.术后1-2天引出的血性液颜色转为淡,若仍有大量血性液提示有出血。 3.硬膜外引流管停留时间一般3-7天,时间过长易引起感染。

4. 控制病房里陪人数,注意病房通风,接触引流管前后主要洗手。 倒引流球引出液时应反折,防止操作时引出液倒流,或空气进入引流管。 5.对于清醒者应向其解释与指导取得主动合作,对于意识障碍者可用布制约束带在其胸部或四肢适当加以约束,一旦引流管脱出应立即用无菌敷料覆盖创口并协助医生处理。 6.检查并保持引流管位置正确,尤其在翻身或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后均应仔细检查,如发现曲折应及时纠正。 7.防止引流管阻塞,若引流管被血凝块或沉淀物阻塞,应用双手顺行捏挤至引流管通畅。

硬膜外引流管护理

一、硬膜外引流 脑硬膜外引流护理观察的主要内容包括:引流袋中液体的量、性状;出血量多,需要 频繁更换引流袋;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如神态、瞳孔等)。 为了防止引流管的脱落,其刺入头皮的部位通常用线固定。如果出现脱落,要观察该 部位有无出血、渗血,必要时在头皮刺入部位进行缝针,还要检查引流管的末端是否有断裂。正常情况下,多在术后第2天进行CT检查后拔掉引流管。 二、脑室引流 (一)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神经系统的变化。 (二)注意引流回路的液面有无波动,波动消失时,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轻轻挤压后仍无改善,及时报告医生进行处理。 (三)观察被排出的脑脊液的性状,24h引流量,如发现混浊,即可疑为感染。 (四)撤掉装置时,一般先慢慢调高设定压,观察24h引流量,刺入部位有无脑脊液 渗出和神经系统的变化,如无变化即可撤掉装置,若能做CT检查有无脑室扩大现象则更好。 (五)及时更换引流袋,防止溢袋情况发生。 三、护理重点 (一)预防感染 1.行CT检查或搬运患者时,要将引流回路临时夹紧,防止脑脊液倒流。 2.每天更换三通活栓部位的纱布,注意无菌操作,观察局部有无脑脊液或血液渗出, 注意保持清洁卫生。 3.引流放置时间一般为10~14天,引流时间过长时,应定期更换回流或换到对侧引流,或改为脑室腹腔分流术。 (二)约束患者 为保证安全引流管理,对意识不清的患者除适当使用镇静药物外,应适当采取约束措施。约束前,必须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约束的必要性,征得同意,以取得理解和配合。约 束过程中,要做好护理记录,注明约束理由,制定护理计划,每换一班,都要进行评估。 1.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包括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 膜炎、病毒性脑膜炎、霉菌性脑膜炎、乙型脑炎等。 2.脑血管意外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包括脑溢血、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3.肿瘤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用于诊断脑膜白血病,并通过腰椎穿刺鞘内注射 化疗药物治疗脑膜白血病。 护理: 1 穿刺前向患者说明穿刺的意义及注意事项,以利配合。

硬膜外引流管护理指引

硬膜外引流管护理指引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一、硬膜外引流管护理指引 目的 1.硬膜外引流管为预防开颅术后产生的硬膜外血肿,常规置入直径2mm引流管于硬膜外,于颅骨内板相贴。 2.硬膜外引流管也用于引流组织液、血液及血性分泌物的同时也引流出部分脑脊液。 护理重点 1.适当限制头部活动范围,活动、翻身及需搬动患者检查或过床应时避免牵拉引流管。 2.妥善固定,防止脱出。术中严格无菌条件下连接负压引流球,引流管要在头皮上固定好,防止脱出。 3.保持有效引流,控制引流量及速度。引流管不可受压、扭曲、折叠,防止阻塞。发现不通畅时离心挤捏并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4.引流管高度:负压引流球与头处于同一平面。 5.病情观察及记录: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量、色、质。观察有无头痛、呕吐等颅高压的症状,观察病人生命体征情况并记录。 6.头部敷料的观察,渗血渗液较多时及时报告医生。 相关护理注意事项 1.每小时引流量以≦100ml为宜。 2.术后1-2天引出的血性液颜色转为淡,若仍有大量血性液提示有出血。

3.硬膜外引流管停留时间一般3-7天,时间过长易引起感染。 4. 控制病房里陪人数,注意病房通风,接触引流管前后主要洗手。倒引流球引出液时应反折,防止操作时引出液倒流,或空气进入引流管。 5.对于清醒者应向其解释与指导取得主动合作,对于意识障碍者可用布制约束带在其胸部或四肢适当加以约束,一旦引流管脱出应立即用无菌敷料覆盖创口并协助医生处理。 6.检查并保持引流管位置正确,尤其在翻身或进行各项护理操作后均应仔细检查,如发现曲折应及时纠正。 7.防止引流管阻塞,若引流管被血凝块或沉淀物阻塞,应用双手顺行捏挤至引流管通畅。

引流管护理操作流程

引流管的护理流程 评估:病情、生命体征、伤口情况、引流是否通畅、引流液色、性质和量、合作程度等 ↓ 个人、环境、用物准备 ↓ 推车至床旁,核对床号、姓名,注意保暖,保护隐私。 ↓ 取舒适卧位,暴露引流管,确认深度 ↓ 铺治疗巾于引流管连接处,床边固定好备用无菌引流袋。 ↓ 松开别针,挤捏引流管,血管钳夹住引流管尾端上5cm处,检查引流袋有效期、有无破损及漏气 ↓ 戴手套,分离引流管与引流袋的连接,将引流袋连接处竖直提高,使引流液全部流入袋内,用纱布包住接头塞于床垫下 ↓ 按无菌原则,以引流管接口为中心环形消毒,然后向接口以上及以下各纵行消毒2.5cm ↓ 打开无菌引流袋外包装,拧紧引流袋底部的盖帽,取下护帽,插入引流管内 ↓ 松开血管钳,从内向外挤捏引流管,检查引流是否通畅,引流管用别针固定于床单上 ↓ 取下更换的引流袋,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形状及量,置于治疗车下层盛污物的容器内,脱手套、撤治疗巾 ↓ 整理用物,妥善安置病人,洗手、记录 相关知识 目的:1、引流气体、液体至体外,降低局部压力,减少粘连,促进愈合。 2、作监测,治疗途径。 3、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量。 注意事项:1、熟悉引流管名称、放置位置、作用及目的。

2、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引流袋位置低于引流部位,引流袋每周更换1次。 3、保持引流管通畅,定时挤捏,避免引流管折叠,扭曲。 4、观察引流液的量、性状、色泽变化,与病情是否相符,每日记录,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 5、引流管妥善固定,以防滑脱,病人活动时勿将引流管拉脱。 6、负压引流球更换方法相同,负压适当。 7、保护患者引流口周围皮肤,必要时局部涂氧化锌软膏,防止皮肤破溃及感染。

各种引流管的护理及操作标准。

各種引流管的護理及操作標準。 普通引流管护理技术操作标准 一目的: 体,液体(消化液,腹腔液,脓液,切口渗出掖)至体外,降低局部压力,减少粘连,促进癒合 2.作检测,治疗途径。 二用物: 治疗车,治疗盘,血管钳1把,别针1只,一次性引流袋(瓶)1只,污物桶1只,消毒弯盘2只(内放消毒纱布1块三,操作步骤: 1.戴口罩,洗手。 2.将所备用物放置治疗车上,推至病人床旁,向病人做好解释工作。冬天关好门窗,安置病人体位(低半卧或平卧位 3.检查伤口,暴露引流管,松开别针,注意保暖。 4.检查无菌引流袋是否密封,过期。打开外包装,检查引流袋有无破损或管子扭曲,将引流管挂于床沿,再将引流袋 5.挤压引流管,用血管钳夹注引流管尾端上3厘米处。 6.用PVP碘棉签消毒引流管连接处,先以接口为中心,环行消毒,然后向接口以上及以下各纵形消毒2.5厘米。 7.用左手取消毒纱布捏住连接处的引流管部分,脱开连接处。 8.再用PVP碘棉签消毒引流管的管口。 9.连接无菌引流袋,松开血管钳,并挤压引流管,观察是否通畅,将引流管用别针固定于床单上。 10.整理用物,妥善安置病人。 11.严格记录引流液量和性质。 四注意事项: 1.严格无菌操作,保持引流袋位置低于引流部位,引流袋可1周更换1-2次(引流液有性状,颜色改变的需每日更换 2.保持引流管通畅,定时挤压,避免引流管折叠,扭曲。 3.观察引流液的量,性状,色泽变化,与病情是否相符,每日记录,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 4.引流管妥善固定,以防滑脱,病人活动时勿将引流管拉脱。 5.负压引流瓶更换方法相同。 胸腔引流管护理技术操作标准 一目的: 排出胸膜腔内气体,液体,重建负压,使肺复张。 二用物: 治疗车,治疗盘,治疗巾,消毒水封瓶,弯盘2只(一底一盖),内装无齿镊2把,PVP碘棉球3颗(或2%碘酒,75%胶布,别针,污物桶 三操作步骤: 1.戴口罩,洗手。 2.在治疗室内检查消毒日期,打开消毒水封瓶包,检查水封瓶有无破损,连接是否准确。 3.向瓶内倒入外用生理盐水,盖紧瓶塞,长玻璃管置在液面下,保持直立位,并用胶布在瓶外做好水平面标记。 4.将所备用物放置在治疗车上,推至病人床旁,向病人解释取得合作。 5.正确放置引流瓶,瓶的位置与胸腔间距60-100厘米。 6.检查伤口,松开别针,注意保暖,挤压引流管,暴露胸腔引流管接口处,并接弯盘用2把血管钳夹住胸腔引流管近 7.消毒接口处,并正确连接引流管。 8.检查引流装置是否正确,放开血管钳,再次挤压胸腔引流管,观察水封瓶内水柱波动情况.

引流管的护理 (2)

常见各种引流管的护理 主要内容: 1、什么是引流及引流管种类 2、如何正确评估管道 3、临床常见引流管的护理 1。1 常见管道分类 1 、输入性管道,如:胃肠外营养(TPN)、中心静脉。 2 、排出性管道,如:胃肠减压管、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尿管、各类外科手术引流管等. 3 、监测性管道,如:上腔静脉导管、有创动脉置管。 4、综合性管道,如:胃管。 1.2导管按风险程度分三类 1、低危导管:普通吸氧管、普通胃管、导尿管. 2、中危导管:腹腔引流管、各类造瘘管、普通创口引流管、镇痛泵、三腔二囊管。 3、高危导管:T字管、胸腔闭式引流管、动脉置管、气管插管、脑室外引流管、胰腺引流管、透析管、鼻肠管漂浮导管. 2.1正确评估管道 1、评估内容:留置时间、部位、深度、固定、通畅、局部情况、护理措施。 2、安全护理:看部位、看深度、看置管时间、看是否通畅. 2。2。临床常见的引流管 1、胃肠减压管 2、胸腔闭式引流管 3、胆道T 管 4、腹腔引流管 5、留置导尿管 6、头部引流管 3。1引流管的共同护理要点 1、妥善固定:固定好引流管,明确标示,留足长度防止牵拉,防止引流管脱出。 2、引流通畅: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引流管反折、受压,经常挤捏引流管,防止引流管堵塞. 3、防止感染:引流袋应低于引流管口,防止引流液逆行感染,操作过程应加强无菌操作. 4、观察引流液: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处理. 3。2胃肠减压管 1、妥善固定:注意胃管的外露长度,防止胃管脱出。 2、保持引流通畅:保证持续负压吸引,定期冲洗胃管,防止堵塞,保证胃管在胃内。 3、防止感染:每日进行两次口腔护理,鼻贴每日更换,每日更换负压器. 4、观察引流液:量、颜色、性状. 5、拔管: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无腹胀,引流液减少,肠鸣音正常,即可考虑拔管. 危重病人插胃管时易误入气管内,应特别慎重应常规证实胃管不在气道在胃内 3.3胸腔闭式引流管 胸腔闭式引流的目的: 气胸——排气减压

腹部外科常用引流管的护理.讲解学习

腹部外科常用引流管的护理 一、胃肠减压的护理 胃肠减压是利用负压吸引原理,通过胃管将积聚于胃肠道内的气体和液体吸出,降低胃肠道内压力和张力,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有利于炎症的局限,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一种治疗措施。 (一)胃管 一般为12号、14号、16号橡胶管或一次性硅胶管,头端有4~6个侧孔,管尾略大可衔接负压吸引装置。 胃管图胃管和胃肠 减压器 (二)胃肠减压的目的 1.可解除或缓解机械性肠梗阻所致急性胃肠道扩张的症状,亦可减轻肠麻痹或肠痉挛所致的胃肠胀气。 2.作为胸腹部及某些手术的术前准备,以减少胃肠胀气,便于手术操作,增加手术安全性。 3.术后持续胃肠减压可降低胃肠道内的压力,以减轻腹胀并减少缝线张力,促进切口愈合;同时还能改善胃肠壁血液循环,促进消化道功能的恢复。 4.可以用来抽取胃液作胃液分析以协助疾病的诊断。 5.对进食毒物者可作洗胃用。 6.用于胃肠穿孔、吻合口瘘或肠瘘的病人时,可减少消化液及其它内容物的外漏。 (三)胃肠减压的并发症 ⒈ 口干、咽部不适

病人因一侧鼻孔内有胃管,往往经口呼吸,可引起口咽部干燥及不适;抵抗力较差的病人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扁桃体炎、腮腺炎等。 ⒉ 鼻部溃疡 若胃管长期放置一个位置会压迫该侧鼻腔粘膜,从而引起鼻部溃疡。 ⒊ 体液不足、电解质紊乱 持续胃肠减压可导致上消化道消化液的丢失,使Cl-、H+、K+减少。如胃管插至幽门以下,或有胆汁、胰液等的逆流,也可产生Na+减少。 ⒋ 呼吸道感染 留置胃肠减压,会影响有效的咳嗽和咯痰,容易引起痰液积聚及肺部感染等。 (四) 胃肠减压病人常见的护理诊断 1. 知识缺乏:缺乏与留置胃肠减压注意事项有关的知识。 2. 有口腔粘膜完整性受损的危险或口腔粘膜完整性受损:与留置胃管有关。 3. 疼痛:咽痛:与留置胃管有关。 4. 清理呼吸道无效:与留置胃管有关。 5. PC:水、电解质失衡:与持续胃肠减压有关。 (五) 胃肠减压的护理 1.选择长短、粗细适宜的胃管,且胃管插入位置合适,深度为45~55厘米。若插入过深,胃管在胃内盘绕;过浅,则胃管头端不能到达胃或十二指肠,两者均会影响胃肠减压的效果。 2.用胶布将胃管固定于鼻翼两侧,用大别针将胃肠减压器固定于病人上衣或枕旁,防止因变换体位时将胃管牵出,加重对咽部的刺激,影响胃肠减压的效果,给病人增加痛苦。特别是行胃部手术,胃管头端一般于术中放置于胃肠吻合的远端,如未妥善固定,胃管位置改变或脱出,重新置管时可能损伤吻合口,故切勿再次下管,应及时报告医师予以处理。 3.行胃肠减压时,一定要保持胃管通畅。应每隔4小时用生理盐水10~20毫升冲洗胃管一次,冲去可能堵塞小孔的胃内容物,以保持胃管通畅。 4.维持胃肠减压的有效负压,一般为-6.6kpa,避免因吸引力过大,使胃肠粘膜吸附于胃管头端的小孔上而致阻塞。

引流管的护理

引流管的护理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常见各种引流管的护理 主要内容: 1、什么是引流及引流管种类 2、如何正确评估管道 3、临床常见引流管的护理 常见管道分类 1 、输入性管道,如:胃肠外营养(TPN)、中心静脉。 2 、排出性管道,如:胃肠减压管、胸腔闭式引流管、留置尿管、各类外科手术引流管等。 3 、监测性管道,如:上腔静脉导管、有创动脉置管。 4、综合性管道,如:胃管。 导管按风险程度分三类 1、低危导管:普通吸氧管、普通胃管、导尿管。 2、中危导管:腹腔引流管、各类造瘘管、普通创口引流管、镇痛泵、三腔二囊管。 3、高危导管:T字管、胸腔闭式引流管、动脉置管、气管插管、脑室外引流管、胰腺引流管、透析管、鼻肠管漂浮导管。 正确评估管道

1、评估内容:留置时间、部位、深度、固定、通畅、局部情况、护理措施。 2、安全护理:看部位、看深度、看置管时间、看是否通畅。 . 临床常见的引流管 1、胃肠减压管 2、胸腔闭式引流管 3、胆道 T 管 4、腹腔引流管 5、留置导尿管 6、头部引流管 引流管的共同护理要点 1、妥善固定:固定好引流管,明确标示,留足长度防止牵拉,防止引流管脱出。 2、引流通畅: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引流管反折、受压,经常挤捏引流管,防止引流管堵塞。 3、防止感染:引流袋应低于引流管口,防止引流液逆行感染,操作过程应加强无菌操作。 4、观察引流液: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处理。 胃肠减压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