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血管感染监护文档 (2)

血管感染监护文档 (2)

血管感染监护文档 (2)
血管感染监护文档 (2)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

发表者:韩明锋6881人已访问

留置血管内导管是救治危重患者、实施特殊用药和治疗的医疗操作技术。置管后的患者存在发生感染的危险。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导管留置的时间、置管部位及其细菌定植情况、无菌操作技术、置管技术、患者免疫功能和健康状态等因素。

一、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定义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简称CRBSI)是指带有血管内导管或者拔除血管内导管48小时内的患者出现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并伴有发热(>38℃)、寒颤或低血压等感染表现,除血管导管外没有其他明确的感染源。实验室微生物学检查显示:外周静脉血培养细菌或真菌阳性;或者从导管段和外周血培养出相同种类、相同药敏结果的致病菌。

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要点

(一)管理要求。

1.医疗机构应当健全规章制度,制定并落实预防与控制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明确相关部门和人员职责。

2.医务人员应当接受关于血管内导管的正确置管、维护和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的培训和教育,熟练掌握相关操作规程。

3.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当建立静脉置管专业护士队伍,提高对静脉置管患者的专业护理质量。

4.医务人员应当评估患者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预防和控制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工作措施。

5.医疗机构应当逐步开展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目标性监测,持续改进,有效降低感染率。

(二)感染预防要点。

1.置管时。

(1)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置管时应当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屏障要求。置管部位应当铺大无菌单(巾);置管人员应当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

(2)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并戴无菌手套后,尽量避免接触穿刺点皮肤。置管过程中手套污染或破损应当立即更换。

(3)置管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等医疗用品和各种敷料必须达到灭菌水平。

(4)选择合适的静脉置管穿刺点,成人中心静脉置管时,应当首选锁骨下静脉,尽量避免使用颈静脉和股静脉。

(5)采用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皮肤消毒剂消毒穿刺部位皮肤,自穿刺点由内向外以同心圆方式消毒,消毒范围应当符合置管要求。消毒后皮肤穿刺点应当避免再次接触。皮肤消毒待干后,再进行置管操作。

(6)患疖肿、湿疹等皮肤病或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携带或感染多重耐药菌的医务人员,在未治愈前不应当进行置管操作。

2.置管后。

(1)应当尽量使用无菌透明、透气性好的敷料覆盖穿刺点,对于高热、出汗、穿刺点出血、渗出的患者应当使用无菌纱布覆盖。

(2)应当定期更换置管穿刺点覆盖的敷料。更换间隔时间为:无菌纱布为1次/2天,无菌透明敷料为1-2次/周,如果纱布或敷料出现潮湿、松动、可见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3)医务人员接触置管穿刺点或更换敷料时,应当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

(4)保持导管连接端口的清洁,注射药物前,应当用75%酒精或含碘消毒剂进行消毒,待干后方可注射药物。如有血迹等污染时,应当立即更换。

(5)告知置管患者在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保护导管,不要把导管淋湿或浸入水中。

(6)在输血、输入血制品、脂肪乳剂后的24小时内或者停止输液后,应当及时更换输液管路。外周及中心静脉置管后,应当用生理盐水或肝素盐水进行常规冲管,预防导管内血栓形成。

(7)严格保证输注液体的无菌。

(8)紧急状态下的置管,若不能保证有效的无菌原则,应当在48小时内尽快拔除导管,更换穿刺部位后重新进行置管,并作相应处理。

(9)怀疑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或者患者出现静脉炎、导管故障时,应当及时拔除导管。必要时应当进行导管尖端的微生物培养。

(10)医务人员应当每天对保留导管的必要性进行评估,不需要时应当尽早拔除导管。

(11)导管不宜常规更换,特别是不应当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中心静脉导管和动脉导管。

1

发表于:2011-07-17 11:19

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来源:中华现代内科学杂志作者:谢景超2007-12-18

摘要: 血管导管广泛用于临床,20世纪70年代美国报道放置血管导管后并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CRBSI)的发生率为8%,估计每年发生CRBSI 2。5万例[1],20世纪90年代美国估计每

年放置各类血管导管>1。5亿次,中心静脉导管>500万次,院内血流感染20万次,约40%与各种血管导管相关,特别与非隧道化中心静脉导管相关[2,3]。2006年......

?专题推荐:

?临床快报

?药市动态

?违法广告

?医保动态

?药品价格

?流感疫情

?保健常识

?妇科课堂

?医改动态

血管导管广泛用于临床,20世纪70年代美国报道放置血管导管后并发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率为8%,估计每年发生CRBSI 2.5万例[1],20世纪90年代美国估计每年放置各类血管导管>1.5亿次,中心静脉导管>500万次,院内血流感染20万次,约40%与各种血管导管相关,特别与非隧道化中心静脉导管相关[2,3]。2006年欧洲分析ICU中心静脉导管感染者28%伴脓毒症(发热、心率增快、呼吸增快及白细胞增多),24%伴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伴脏器功能不全,如低血压、低血氧、少尿、代谢性酸中毒、血小板减少及意识不清等),30%伴脓毒性休克(严重脓毒症伴低血压经输液不能纠正)[4,5]。血管导管相关感染特别常见于重症患者,CRBSI常难以诊断与处理,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临床上应予关注[3,6]。

1 发病机制

在插入血管导管时患者的皮肤及操作者的手污染了导管,病原菌在皮内及皮下沿导管外壁移动,插入导管后在导管内、外表面形成一层纤维膜(内含机体产生的各种蛋白质),将病原菌黏附在管壁上繁殖与扩散,定植菌进入血流引起

CRBSI[6]。电子显微镜研究表明:即使导管定量培养病原菌为阴性,几乎所有插入血管的导管都有病原菌定植,且具活力,还能在24 h内形成生物被膜[2]。大多数CRBSI从血管导管伤口的局部感染开始,常由污染皮肤的病原菌侵入,形成有病原菌聚集的脓毒性栓子,扩散导致CRBSI[4,7]。导管放置10天内局部皮肤是最常见致病菌的来源,沿导管外表扩散至管尖,引起CRBSI;导管放置10

天以上者则常由医务人员的手污染导管接头,沿导管内壁扩散,引起腔内定植及CRBSI[2]。输入原已污染的液体可引起CRBSI,如大多数真菌性CRBSI与静脉营养有关[8];最近分别报告用于冲洗的生理盐水污染阴沟肠杆菌/产酸克雷伯菌及肝素化生理盐水污染铜绿假单胞菌引起局部暴发CRBSI流行,均经病原菌流行病学调查证实[9,10];还可由于失效的空气滤过塞或更换液体时操作不慎污染了输入的液体引起CRBSI;若输入非等渗、非生理pH或含有刺激性颗粒的液体都可刺激血管,引发带菌的血栓形成及扩散[11]。还有远处感染病灶病原菌的血源性播散至血管导管亦可引起CRBSI,故当已证实有菌血症及确诊或疑似有脓毒血症的患者放置血管导管,更是诱发CRBSI的高危因素[12]。

病原菌在导管表面的黏附程度取决于:导管表面的电荷、疏水性、血栓形成、导管类型及其表面的不规则性;病原菌的表面电荷、疏水性及分泌的黏液与生物被膜;黏附在导管表面的各种蛋白质(如纤维连结素)、血小板及嗜中性粒细胞功能(趋向性及吞噬功能);插入导管时皮肤消毒的程度及接头是否被污染;放置导管部位及其护理;放置导管的

时间及是否使用静脉全营养,这些因素都可能影响到病原菌在导管表面黏附定植与扩散[2]。

CRBSI主要来源于皮肤污染的病原菌有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杆菌属及棒状杆菌属;来源于医务人员手污染的病原菌有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白色念珠菌及近平滑念珠菌,其他可引起导管相关感染的病原菌还有微球菌、无色杆菌科、快速生长的分枝杆菌(偶发分枝杆菌及黾分枝杆菌)及其他真菌(如糠秕马拉色真菌、红酵母菌属、镰刀菌属、毛孢子菌属及汉森酵母菌属)。疏水性的葡萄球菌容易黏附在聚氯乙烯、聚乙烯及硅酮导管的表面,而不容易黏附在聚氨甲酸乙脂及塔夫纶聚合物导管的表面。黏附在导管表面的各

种蛋白质与各种病原菌亦有不同的黏附力,金黄色葡萄球菌容易紧密地与纤维连结素及纤维蛋白原黏合,而不容易与层黏连蛋白黏合;表皮葡萄球菌则仅与纤维连结素黏合,而不与其他蛋白质黏合。定植在导管表面的病原菌通过α-因子引导,催化产生聚多糖,形成生物被膜与黏液,改变其黏附性,既导致对抗菌药物耐药(特别对糖肽类耐药),又能抵抗抗体的抗菌作用及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从而导致CRBSI扩散与难以控制[2]。

并发CRBSI的危险性随各种血管导管而异,约90%的CRBSI与非隧道化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20.3~60.9 cm发生率4.4%,长期放置者可高达22.5%);中线导管(7.6~20.3 cm)比中心静脉导管较少并发静脉炎及CRBSI;周围静脉导管(5.7 cm)并发CRBSI较少见,但放置>72 h者感染的危险性明显增加,可每隔72 h更换1次;埋植式血管导管装置的感染率也低;血透患者放置的血管导管是并发CRBSI的高危因素,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主要病原菌。另外,导管插入部位(如股静脉及颈内静脉插入导管感染危险性增加)、导管留置时间、医院条件与护理级别及患者情况如≤1岁或≥60岁、白细胞减少症、使用免疫抑制剂、皮肤弥漫性病变(如烧伤)及远处感染病灶都与诱发CRBSI的危险性相关,临床使用时都应予以注意,并严格掌握使用各种血管导管的适应证[1,3,13]。

2 诊断

放置血管导管后单纯靠伴或不伴畏冷的发热诊断CRBSI不可靠,当临床上伴有局部感染征象(放置导管部位静脉炎、局部炎症、隧道感染或脓肿形成)、局部栓塞性病变、血源性念珠菌性眼内炎、心内膜炎、经抗菌药物治疗后脓毒症未控制或拔除导管后病情控制及当血培养到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菌或真菌时,即使放置导管部位不伴局部感染,且能排除其他部位感染时都要考虑到CRBSI

的可能性[3,6,11]。经血管导管抽取的血标本不可避免地有导管腔内定植或接头污染的病原菌,即使培养阳性结果也不能立即确定为血流感染,只有当经导管抽血多次培养到同一病原菌或定量培养>100 cfu/ml才可诊断,培养阴性有助于排除CRBSI。当疑为新发的CRBSI时应同时从导管及外周静脉配对抽血送定量培养有助于CRBSI的诊断,当从导管抽取的血标本培养到病原菌数比外周静脉血标本培养到的病原菌数大5~10倍,有助于在不拔除导管时诊断CRBSI,若自

动监测培养系统发现前者比后者病原菌生长早(≥2 h),有助于诊断CRBSI,对长期放置的导管诊断CRBSI更具价值,更适用于不能做定量培养的医院[2,3,6]。局部皮肤消毒处理后拔除血管导管,剪取导管前端5~7 cm,放置在5%绵羊血琼脂平皿上前后滚动4次以上,37 ℃条件下半定量培养,当病原菌≥15 cfu/ml,认为对区别污染与CRBSI比肉汤培养更有帮助[1]。剪取导管尖端5~6 cm放入盛有1 ml无菌水的试管中旋转1 min,取悬浮液0.1 ml,置5%马血琼脂上,37 ℃条件下定量培养5天,以病原菌计数≥103 cfu/ml诊断CRBSI的敏感率97.5%,特殊性88%,对血源性扩散到导管引起CRBSI的诊断亦有帮助[14]。另外,还有导管前端使用肉汤冲洗、声处理肉汤培养及导管刷取标本肉汤培养均有助于CRBSI的诊断,以声处理肉汤培养最敏感,但当剪取有抗菌药物包裹的导管节段培养时则可呈假阴性[3]。虽然刷取标本可不拔除导管,但有6%诱发短暂菌血症,导致病情加重[2]。1999年Kite报道从导管抽取血标本50 μl两份,分别经细胞离心获单层白细胞玻片后做革兰染色及吖啶橙染色,分别在显微镜下检查病原菌及紫外线显微镜下检查吖啶橙染色的病原菌DNA特殊物质(AOLC试验),前者诊断CRBSI的敏感性不及定量培养,后者的阳性预示值91%,阴性预示值97%,这种检查虽可不拔除导管,亦可用于导管有部分梗阻难以抽到足够的血标本送定量培养时,且能在30 min快速报告,但临床资料不多,仍需进一步研究[3,6,8]。

当经血管导管输注液体时突发血流感染症状,从液体标本及另一部位的静脉血标本培养到相同的病原菌,又能排除其他部位感染,则可诊断为输液污染引起CRBSI,临床应注意区别[3,11]。对心瓣膜病或嗜中性白细胞减少症伴发热尚未诊断为CRBSI的患者,但导管尖端定量或半定量培养到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念珠菌属时,要密切观察病情演变,并按规定多次抽血送培养。对已诊断为CRBSI

者经拔除导管及合理的抗菌药物治疗后临床无进步或呈持续菌血症或真菌血症,则要积极检查有无脓毒性栓塞性疾病、感染性心内膜炎及其他迁移性感染病灶。当放置血管导管局部或其他迁移性病灶有感染性渗出物时亦应送标本革兰染色检查及培养病原菌。诊断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CRBSI并发心内膜炎的发生率高(23%),应作经食道心脏超声检查或透胸心脏超声检查,但后者检查的敏感率仅27%,故阴性结果仍不能完全排除诊断。另外,对已诊断CRBSI的患者还应取鼻前庭标本送细菌培养,以助诊断有无金黄色葡萄球菌定植[3,11]。

3 预防

根据CRBSI的发病机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有助于降低其发病率,由有经验的专业人员操作与维护,可降低CRBSI发生率8倍。插入导管时要有严格的消毒与隔离制度,操作人员要戴口罩与防护帽,严格洗手后穿无菌隔离衣及戴无菌手套,插管前对患者局部皮肤使用2%洗必泰、70%酒精或10%碘伏严格消毒并覆盖无菌巾都能降低CRBSI发生率,有报告0.5%洗必泰醇(70%)用于新生儿皮肤消毒优于10%碘伏[2,11]。近来有报道先用10%碘伏准备皮肤,继之使用10%碘伏软膏保护穿刺部位皮肤,并盖以无菌纱布及透明胶膜固定,可以降低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11],局部使用抗葡萄球菌软膏(如莫匹罗星软膏)亦可降低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2],但亦有报告污染的消毒液或油膏诱发局部感染流行,临床上应予注意[11]。采用皮下隧道化插入颈内静脉或股静脉可降低CRBSI的发生,仅推荐用于不需用于抽血的短期放置的血管导管[12]。银离子具广谱抗菌及抗真菌活性,将一种浸有银离子的皮下胶原导管袖套放置在皮肤入口处皮下,可以短期降低病原菌定植及扩散的危险性[2,6,7]。采用米诺环素及利福平包埋导管的内外壁,可以降低导管病原菌定植,并可防止CRBSI的发生,且不诱发耐药[2]。肝素共价结合导管亦可以减少细菌定植及感染的发生[16]。使用肝素联合或不联合万古霉素封锁导管可降低菌血症的发生,但万古霉素可诱发肠球菌耐药,不推荐广泛使用。采用米诺环素联合依地酸(EDTA)封锁导管可以防止高危患者反复发作的导管感染,EDTA亦具有肝素样抗凝作用,可用于长期放置中心静脉导管的血透患者[2,6]。新的抗菌导管接头虽可降低接头相关CRBSI 的发生;无针封闭导管接头虽可降低导管接头及导管尖端细菌定植,并可减少CRBSI的发生,不反对其使用,但有些研究尚未定论,并认为目前推荐的理由尚嫌不足,且对防止经皮肤伤口沿导管外表扩散无效[2,16]。

4 治疗

在决定CRBSI的治疗时,是否需要拔除导管是最重要的决策,先要根据病原菌的毒力(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属低度毒力,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念珠菌属中、高度毒力)及并发症(如低血压、静脉脓毒性血栓及栓塞性疾病、心内膜炎、放置导管局部感染、隧道感染或局部脓肿及经治疗后仍持续高热或血培养阳性超过

48 min)将CRBSI的危险性分为低、中、高三类,再来决定是否需要拔管。由低度毒力病原菌引起的无并发症的CRBSI常不引起深部感染,属低危险性,对抗菌药物治疗有效者暂可不拔除导管;对抗菌药物治疗有效的长期稳定的隧道导管无隧道感染者可不更换导管,可用抗菌药物溶液封闭导管治疗;由中、高度毒力病原菌引起的CRBSI及有严重基础疾病或免疫障碍患者伴有导管相关并发症者都属高危患者,均应拔除导管,并且及时使用适宜的抗菌药物治疗,病情需要时可在适当时候,在另一部位重新放置血管导管[3,6]。

对临床上考虑CRBSI时,于获取双份血标本培养后,尽早给予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待证实病原菌后再作调整[3]。经导管抽血多次培养到同一病原菌时亦需使用抗菌药物治疗[11]。对β-内酰胺类药物不过敏时可用抗葡萄球菌青霉素或第一代头孢菌素治疗对甲氧西林敏感的葡萄球菌引起的CRBSI,但由耐甲氧西林菌株引起的CRBSI则需使用万古霉素治疗,对万古霉素过敏或由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引起者则应改用利奈唑胺(Linezolid)或奎奴普丁/达福普汀

(Quinupristin/Dalfopristin)治疗[6]。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引起CRBSI经用万古霉素治疗48~72 h病情好转者要维持7天疗程,未拔除导管者复发率20%,拔除导管后复发率仅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CRBSI的抗菌药物治疗则需要2周,伴有心内膜炎者要延至4~6周,对并发骨髓炎者则要延至6~8周[3,11]。对鼻前庭标本培养到金黄色葡萄球菌者应局部使用2%莫匹罗星软膏治疗。革兰阳性棒状杆菌及杆菌属引起的CRBSI亦可选用万古霉素治疗,并要拔除导管。肠道革兰阴性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真菌引起的CRBSI 多为院内感染所致,都应拔除导管,并选用合适的药物治疗,真菌性CRBSI使用氟康唑每天400 mg治疗14天,对氟康唑敏感的念珠菌CRBSI的疗效与两性霉素B 0.5 mg/(kg·d)治疗14天的疗效相当,且前者毒副反应少,但对氟康唑耐药菌株引起的CRBSI则不宜使用氟康唑治疗[2,3]。对CRBSI患者暂不宜拔除的隧道化导管可联用抗菌药物溶液封锁导管治疗,因为包埋在导管壁黏液层及生物被膜中的病原菌耐药,故所需的药物浓度要比常规大100~1000倍方可取得疗效,临床上根据不同病原菌选用万古霉素

1~5 mg/ml、庆大霉素1~2 mg/ml及环丙沙星1~2 mg/ml各2~5 ml(内含肝素50~100 u)封锁导管,历2周,有效率66.5%,亦可联用两性霉素B封锁导

管治疗霉菌性CRBSI,但清除霉菌的失败率增高5倍,抗菌药物溶液封锁导管不宜用于经导管腔外扩散CRBSI患者的治疗[3,11]。

[参考文献]

1 Maki DG,Weise CE,Sarafin HW.A semiquantitative culture method for identifying intravenous-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N Eng J

Med,1977,296(23):1305-1309.

2 Raad I.Intravascular-catheter-related

https://www.doczj.com/doc/f414352006.html,ncet,1998,351(3):893-897.

3 Mermel LA,Farr BM,Sherertz RJ,et al.Guidel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intravascular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s.Clin Infect Dis,2001,32(5):1249-1272.

4 Donelli G.Vascular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 and sepsis.Surg

Infect(Larchmt),2006,7(Suppl 2):S25-S27.

5 Rusell JA.Management of sepsis.N Eng J Med,2006,355(16):1699-1712.

6 Raad II,Hanna HA.Intravascular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s.Arch Inter Med,2002,162(8):871-878.

7 Maki DG,Cobb L,Garman K,et al.An attachable silver-impregnated cuff for prevention of infection with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multicenter trial.Am J Med,1988,85(9):307-314.

8 Kite P,Dobbins BM,Wilcox MH,et al.Rapid diagnosis of

central-venous-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 without catheter removal,Lancet,1999,354(10):1504-1507.

9 Watson JT,Jones RC,Siston AM,et al.Outbreak of catheter-associated

Klebsialla oxytoca and Enterobacter cloacae bloodstream infectious in an oncology chemotherapy center.Arch Inter Med,2005,165(12):2639-2643.

10 Prospero E,Barbadoro P,Savini S,et al.Cluster of Pseudomonas aeruginosa catheter-rela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s traced to contaminated multidose heparinized saline solutions in a medical ward.Int J Hyg Environ Health,2006,209(6):553-556.

11 Henderson DK.Infections due to percutaneous intravascular devices.MDB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infectious disease.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3005-3020.

12 Mermel LA.Prevention of intravascular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s.Ann Inter Med,2000,132(5):391-402.

13 Maki DG,Kluger DM,Crnich CJ.The risk of bloodstream infection in adults with different intravascular devices:a systematic review of 200 published prospective studies.Mayo Clin Proc,2006,81(9):1159-1171.

14 Brun-Buisson C,Abrouk F,Legrand P,et al.Diagnosis of central venous catheter-related sepsis.Arch Inter Med,1987,147(5):873-877.

15 Fukunaga A,Naritaka H,Fukaya R,et al.Our method of povidone-iodine ointment and gauze dressings reduced catheter-related infection in serious cases.Dermatology,2006,212(Supply 1):47-52.

16 Niel-Weise BS,Daha TJ,Van den Broek PJ.Is there evidence for recommending needleless closed catheter access systems in quidelines?A systematic review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 Hosp

Infect,2006,62(4):406-413.

作者单位:410011 湖南长沙,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老年内科

(编辑:丁剑辉)

1

顶一下

?相关主题关键词:

?血管

?导管

?感染

?CRBSI

【返回顶部】【打印本文】【放入收藏夹】【收藏到新浪】【发布评论】

相关内容近期更新热文点击榜特别推荐图书推荐

?鼻胆导管引流术的护理

?脑静脉窦放血治疗颅内压增高的护理

?癌症及骨髓移植病儿长期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

?人工气道洗涤

?肺动脉导管及血流动力学监测

?血流动力学监护技术

?台湾“善德”导管被叫停

?鼻胆导管引流术的护理

?脑静脉窦放血治疗颅内压增高的护理

?癌症及骨髓移植病儿长期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

?人工气道洗涤

?肺动脉导管及血流动力学监测

?血流动力学监护技术

?台湾“善德”导管被叫停

?丙泊酚行无痛胃镜检查诱发谵妄反应1例

?支气管结核33例误诊原因分析

?肺结核合并肝结核误诊肺癌1例

?醉酒后意识障碍10例误诊分析

?艾司洛尔在甲亢危象合并急性心力衰竭时的应用

?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纯化轮状病毒

?去白细胞输血对危重患者医院内感染发生的影响

?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中诺和锐30和诺和灵30R的对比研究

?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49例疗效观察

?心房颤动426例的临床分析

?2型糖尿病胰岛素治疗中诺和锐30和诺和灵30R的对比研究

?拜复乐治疗4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观察

?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理气通降法治疗痞满肝胃不和型的临床疗效观察

?T波明显倒置13例分析

?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纯化轮状病毒

?血管迷走性晕厥的临床研究进展

?腹水回输新技术

?支气管结核33例误诊原因分析

?注射用单硝酸异山梨酯协同低分子右旋糖酐对合并急性右室心肌梗死患者低血压的治疗作用?欧盟严查中国输欧非法转基因食品

?剩饭剩菜保存食用要科学

?美国微笑联盟赴黔免费手术80唇腭裂患儿获治疗

?PNAS:生命源于蛋白获新证

?中国医疗设备耗材药品采购成商业犯罪重灾区

?北京市属医院新款病号服告别蓝白条式样

?云南中医院推“患者说了算”服务推广难度大

?《伤寒论》与中医现代临床

?厘正按摩要术

?医林改错

?中医学概论——21世纪医学高职高专规范教材

?一针疗法:《灵枢》诠用

?颈肩腰腿痛中医外治法

?内科按摩学——高等教育盲人按摩专业教材

察看关于《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讨论

[1楼] 作者:评论机器人时间:14-5-21

欢迎评论

发表评论

Name 姓名:

Email 邮箱:Comments 评论:剩余字。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

文明。

图文推荐

医药保健品贸易在逆境中实现增长

保健品行业盈利性分析

澳大利亚科学家培育出抗氧化转基因苹果

国家卫生计生委:拟批准壳寡糖等新食品原料推荐信息

?山东美食

?疾病大全| 中药大全| 西药大全

?医源试题库| 医源幻灯库

?感冒防治完全手册

?医学期刊在线投稿

百科知识

?病原菌

?氯乙烯

?显微镜

?经血

?明胶

?麦芽

?标本

?流行病学

?监测

?离子

?假单胞菌

?甲酸

?迁移

?代谢性酸中毒?皮肤

?经验

?鼻前庭

?真菌

?肝素

?铜绿

?聚乙烯

?抗抗体

?栓塞

?功能

?脓肿

?发生

?酵母

?水污染

?胶原

?吖啶

?炎症

?控制

?油膏

?中性粒细胞?洗必泰

?隔离

?球菌

?向性

?多糖

?琼脂

?后病

?致病菌

?静脉

?短期

?性病

?电子显微镜?血管

?消毒

?米诺环素

?超声

?感染

?发热

?棒状杆菌属

?心瓣膜病

?心率

?输液

?微球菌

?感染性心内膜炎?血栓形成

?葡萄

?蛋白质

?被膜

?白细胞减少症?注意

?低血压

?莫匹罗星软膏?纤维蛋白原

?中心静脉导管?酵母菌

?意识

?休克

?白细胞

?纤维

?病机

?表皮葡萄球菌?细胞

?系统

?刺激

?碘伏

?白质

?吞噬细胞

?医院

?绵羊血

?酒精

?生长

?孢子

?生理盐水

?葡萄球菌

?软膏

?紫外线

?表皮

?血小板

?作用

?局部感染

?食道

?菌血症

?免疫

?杆菌

?适应

?外壁

?细菌培养

?药物

?利福平

?血压

?相关

?crbsi

?内外

?分析

?dna

?不容

?吞噬作用

专家提示

?10月进入流感高发期免疫力弱应尽早接种疫苗?勿将脑鸣和耳鸣混为一谈

?老年人要正确看病吃药吃药不能跟着广告走

?口腔溃疡高发盲目吃维生素有害无益

?药监局提醒:增高无“灵药”

?被蜇被烫应及时就医

?输液滴速不能随意调

?专家:正规药物治疗2/3癫痫患者可以治愈

?专家支招儿童哮喘防治有道

?气温多变心脏超负荷医生建议学习心脏急救知识?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症状

?预防咽喉癌从身边做起

科教人物

?问渠哪得清如许——记过程污染控制环境工...

?张发明:生物医药的科研先锋

?郭磊:遨游在生命科学的海洋

?专访诺贝尔奖得主探讨中国人创新、创业...

?施一公:没“兴趣”时也不要荒废学业

?施一公演讲谈成才:敢于挑战学术权威

?专访徐华强:兴趣+坚持=Science等多篇重...

?专访张博:两篇Nature子刊技术论文开创同...

?Science专访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新晋...

?方敏:免疫科学追梦人

心血管内科护理常规考试试题

心血管内科护理常规测试试题 一.单选题(总共25题) (1)护士给病人应用地高辛前应首先评估:(A) A.一分钟心率 B.24小时尿量 C.心电图变化 D.心功能状况 E.水肿程度 (2).心力衰竭患者饮食应采用(B ) A.低盐低蛋白易消化饮食B.低盐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C.低胆固醇低动物脂肪饮食 D.低盐少渣易消化饮食 E.以上都不是 (3).服用洋地黄后,病人将白墙看成黄墙何故(E ) A.心衰好转征象 B.血钠过高 C.血钾过低 D.血镁过低 E.洋地黄中毒 (4) 高血压危象紧急处理的关键是(C ) A绝对卧床休息 B降低颅内压C迅速降低血压至安全范围 D给予吸氧 E限制钠盐摄入 (5).急性心肌梗死发病4小时-12小时的患者,在饮食上应注意:( C )A.少食多餐 B.按病人喜好配餐 C.少量流质饮食 D.多吃鸡蛋 E.禁食 (7). 典型心肌梗塞与典型心绞痛患者在症状上的最大区别是:(B ) A.疼痛的性质 B.疼痛的持续时间 C.疼痛的部位 D.疼痛的放射部位 E.伴随症状 (8). 应用硝酸甘油缓解心绞痛,正确的护理是:(C ) A.药物用温开水送服 B.药物置口中,立即咽下 C.舌下含化,药物被唾液溶解使吸收减少 D.嚼服 (9).射频消融术的备皮处是( C ) A 两侧腋窝 B左侧胸部,左侧颈部和左侧腋窝 C 两侧腹股沟和两侧颈胸部 D 右侧胸部,两侧腹股沟 (10).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至少达:(E ) A.24h B.48h C.1-3天 D.2周 E.12h (11).对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护士所采取的护理措施哪项不正确:(D )

肝胆外科护理常规

目录 一、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2) 二、麻醉后护理常规 (3) 三、门静脉高压症护理常规 (4) 四、肝癌护理常规 (4) 五、胆石病(胆囊结石、胆道结石)护理常规 (5) 六、胆管感染护理常规 (6) 七、胰腺肿瘤护理常规 (7) 八、急性胰腺炎护理常规 (8) 九、脾切除术护理常规 (9) 十、肝癌介入治疗护理常规 (10) 十一、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11) 十二、肠外营养护理常规 (12) 十三、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护理常规 (13) 十四、经皮穿刺肝胆管造影+引流术(PTCD)及胆管内支架置入术护理常规 (15) 十五、胃肠减压护理常规 (16) 十六、腹腔引流护理常规 (16) 十七、T型管引流护理常规 (17)

1.术前向患者讲解有关疾病知识及手术前后注意事项,缓解患者紧张及焦虑情绪。 2.完善术前各项检查血型及交叉配血试验、药物及皮肤过敏试验等。 3.观察病情变化及监测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医师配合处理。 4.呼吸道准备吸烟者术前2周停止吸烟,教会患者练习深呼吸、有效咳嗽和排痰的方法。 5.胃肠道准备根据病情给予合理的饮食,按手术和麻醉的需要做好肠道准备,一般术前禁食8小时、禁饮4小时;需要清洁肠道者术前一日口服缓泻剂或前一日晚、术日晨各灌肠一次。 6.术前进行适应性训练指导患者练习术中体位,练习床上使用便器,教会自行调整卧位和床上翻身的方法。 7.术前一日指导协助患者修剪指甲、理发、沐浴及更衣。 8.术日晨护理术前2小时按手术要求做好皮肤护理;测量生命体征,询问女患者月经是否来潮;嘱患者排尽尿液,取下义齿、发夹、眼镜、手表、首饰和其他贵重物品,并交由家属保管。 9.备好病历、影像学检查资料、药物及其他术中所需物品。 10.与手术接诊人员仔细核对患者腕带、手术部位、手术名称等,做好交接并记录。 11.根据手术类型准备麻醉床,备好床边用物,如吸氧装置、吸引装置、输液架及监护设备等。 12.术后护理按麻醉后患者护理常规。

CABG术后护理常规

心脏大血管外科ICU专科疾病护理常规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护理常规 【冠心病】:是指各种原因造成冠状动脉官腔狭窄,甚至完全闭塞使冠状动脉血流不同程度的减少,心肌血氧供应与需求失去平衡而导致的心脏病。外科治疗采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护理评估】: 1、按体外循环术后评估 2、病史:有无高血压、心脏病史、吸烟史。 3、心绞痛类型及规律:评估心功能、EF值。 4、心电图:有ST段及T波改变。 5、辅助检查:冠状动脉及左室造影、超声心动图、胸片等。 【常见护理问题】: 1、围术期心梗与动脉痉挛、血运重建不完全有关。 2、低心排血量与术前心功能差及心脏手术有关 3、心律失常与心肌灌注及血容量不足有关 4、下肢组织灌注量改变与下肢大隐静脉取出有关。 【护理措施】: 1、按体外循环术后护理常规 2、围术期心梗的护理措施 (1)持续心电监测:观察有无ST~T弓背上抬、T波改变和心肌缺血情况,连续3天定时做床旁心电图检查,每天复查心肌酶、血清肌钙蛋白,以便及时发现异常给予处理。 (2)遵医嘱给予硝酸甘油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供氧。 (3)术后根据病人情况及时有效应用抗凝、抗聚类药物,确保血管桥的通畅,并注意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如出血、胃肠道不适等。 (4)保证氧供,必要时给予适当的镇静镇痛,减少心肌的耗氧。 3、循环维护 (1)持续监测心率、血压、脉压差、中心静脉压、监测心指数、心排血量体循环阻力和肺循环阻力,尽早发现低心排看,及时处理。 (2)遵医嘱应用多巴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血管活性药物以增强心肌

收缩力、改善心功能与末梢循环。术后早期及时补充血容量,增加心输 出量,保持液体平衡。 (3)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充分镇静以提高氧分压,减少组织氧耗,减轻心脏负担,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减轻心脏后负荷。 (4)记录每小时出入量,监测尿量,观察有无肝脏肿大及胸腹腔积液。及时查血气,监测电解质及酸碱,保持内环境紊乱。 (5)观察体温及四肢末梢的情况,注意做好保暖工作。 (6)经补充血容量、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大者,循环仍无改善时,早期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循环。 4、心律失常 持续心电监测,严密观察心律的变化,常见的心律失常为:室性早搏、窦性心动过速、快速房颤。 (1)室性早搏注意补钾,维持血钾在4-4.5mmol/L,遵医嘱给予利多卡因等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2)窦性心动过速原因为,血容量不足,心功能不全或患者应激状态所致,给予 充分镇静,给予强心药物治疗。 5、下肢组织灌注量改变 (1)观察下肢伤口有无出血、渗血或感染迹象。 (2)术后用弹力绷带包扎下肢并观察颜色、温度及足背动脉搏动等情况。(3)抬高患肢15~30°,利于下肢静脉回流,预防组织水肿;间断活动患肢,防止血栓形成。 (4)术后24小时拆除弹力绷带。 6、合并糖尿病的护理:监测血糖,必要时给胰岛素,开始进食后,给予糖尿病饮食,并尽可能使用术前口服的降糖药及剂量。 【健康指导】: 1、保持心情愉快,切忌情绪波动,注意休息,放松身心,减轻压力。 2、保持大便通畅,遵医嘱服用药物,教会患者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3、低盐、低脂饮食,少食多餐,切忌暴饮暴食。 【护理评价】: 1、无围术期心梗发生,或围术期心梗得到及时发现和处理。 2、病人能安全的度过术后危险期,无出血、酸碱紊乱等并发症发生。

内科一般护理常规汇总

一、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1.病室环境 (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根据病症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2.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3.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及相关制度。 4.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 (2)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两次,连续三日。 (3)若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 (4)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5)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6)危重患者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5.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6.每周测体重、血压各1次,或遵医嘱执行。 7.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8.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9.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瞳孔、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 (2)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3)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10.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其安心治疗。 11.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12.遵医嘱准确给药。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13.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14.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病床单位的始末消毒处理。

介入手术护理常规

介入手术护理常规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第X章介入医学中心护理常规 第一节介入医学科手术前后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常规 1.心理护理:关注患者的情绪、心理状况,做好解释、安慰工作,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对于不知晓自己病情的恶性肿瘤患者,护士应严格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避免意外事件发生。 2.护理评估:术前应测量评估患者生命体征、压疮发生风险(压疮Braden Scale量表)、跌倒发生风险(Morse跌倒危险因素评估量表)、日常生活能力(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量表)及营养状况(营养筛查评估单)。根据评估分数给予相应的预防、护理措施。血管介入手术术前常规检查双侧下肢动脉搏动情况,以便与术后观察对照。 3.术前检查:指导、协助患者完善术前各项检查、检验项目。 4.健康宣教:指导患者练习卧位使用便器排便、排尿;屏气练习;有效咳嗽咳痰;做好放射防护宣教等。 5.术前准备:皮肤准备,术前一日清洁穿刺部位皮肤、备皮,根据手术部位决定备皮范围;术前晚保证充足睡眠,若入睡困难,遵医嘱给予安眠或镇静药物。遵医嘱术前4-8h禁饮食; 6.手术日准备:着清洁的病员服;取下活动性义齿及首饰、金属物品等,女性患者不化妆;术前30分钟遵医嘱给予镇静、止痛、止血、止吐药物;接手术前排空大小便;与手术室人员核对患者无误,做好交接。 7.用物准备:放射性粒子植入患者备防护服。 二、术后护理常规

1.患者交接与手术室人员核对患者,了解术中情况,交接皮肤、穿刺处敷料、留置管路、静脉输液及病历等。 2.病情观察监测生命体征直至平稳;遵医嘱给予心电监护及血氧饱和度监测,给予吸氧;血管介入手术患者术后24h内每小时观察穿刺处动脉加压包扎情况,穿刺侧肢体皮肤温度、色泽及有无肿胀,动脉搏动情况;非血管介入患者观察患者穿刺处敷料是否清洁干燥,置管患者引流管是否通畅,引流液的性状等。观察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3.术后饮食一般术后3~4h内禁饮食,后根据病情改流质饮食或普通饮食。胰腺癌粒子植入、腹膜后粒子植入患者遵医嘱禁饮食;食管支架、鼻肠管置管术后患者遵医嘱做好相应饮食护理。血管介入术后患者鼓励多饮水,以促进药物排泄。 4.术后活动根据患者手术部位及手术方式不同采取合适的体位。血管介入手术患者穿刺侧下肢伸直制动6~8h,绝对卧床24h,24h后拆除加压绷带后可下床活动,避免腹压增高的动作,如咳嗽及用力排便。非血管介入手术患者根据病情,手术当日可下床行室内活动。 5.管路护理妥善固定引流管,按时挤压,保持引流通畅;根据引流袋的类型按规定的时间更换引流袋,更换时注意无菌操作;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状、量,做好记录,判断术后有无出血、感染等 6.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心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心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般疾病护理常规 【术前护理】 1、了解病人心脏及循环情况、既往治疗过程、用药及有无药物过敏反应等。 2、协助自理能力较差的病人完成心肺功能、心电图、心导管、超声心动、磁共振、胸部影像及生化等检查。 3、减轻心脏负荷适度安排病人的活动与休息,对不能独立完成的活动,给予适当的协助。保证充足的睡眠。 (1)对呼吸困难、肺动脉高压、发绀的病人及时给予氧气吸入。 (2)半卧位,减轻呼吸困难,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 (3)鼓励病人多食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常。 (4)避免激动,保持良好心态。 4、长期应用利尿剂的病人,鼓励多食动物蛋白及含钾高的食物。 5、合并上呼吸道感染的病人,遵医嘱给予抗生素。 6、水肿明显者,遵医嘱给予低盐饮食。 7、服用洋地黄及利尿剂者,注意副作用的观察及护理。 8、指导并教会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及腹式呼吸的方法。 9、指导病人缓慢深吸气后缩唇吸气,可将气管内的分泌物由下往上推,使下呼吸道的分泌物上移而咳出,利于肺扩张,预防肺不张。 10、术后由于留置各种管道,活动受限,为预防并发症,向病人讲解翻身及肢体活动的重要性。 【术后护理】 1、入住监护病房,按全身麻醉护理要点 2、定时监测血压、心率、中心静脉压、呼吸、心电图及体温的变化,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 3、持续心电监测,观察有无传导阻滞,心房纤颤、室性心

动过速等症状,术后常规做全导联心电图。 4、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者,观察病人是否存在与呼吸机对抗,呼吸机工作是否正常等。拔除气管插管后血气值应保持在正常范围。 5、带气管插管的病人,定时吸痰,拔管后每1~2小时协助深呼吸及咳嗽1次,定时给予雾化吸入;无法自行咳痰者,协助咳痰并观察痰液的颜色。 6、定时观察尿量的变化,是否存在因循环血量不足而造成的少尿或无尿,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 7、在心电监护下指导病人进行活动,术后第一天,协助病人床上坐起;第二天可在床旁椅上坐数分钟;第三天协助病人床边走动,一旦出现疲乏、气急、脉率过快等症状应立即停止。

血液内科护理_常规

血液科护理常规 目录 第一节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P1 第二节缺铁性贫血………………………………………..P2 第三节再生障碍性贫血……………………………….…...P3 第四节出血性疾病…………………………………….…...P4 第五节白血病……………………………….……………...P5 第六节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护理………………………….P6

血液系统疾病护理常规 第一节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常规血液系统疾病指原发或主要累及血液和造血器官的疾病。血液系统疾病常见症状和体征有贫血、皮肤黏膜出血、黄疸、血红蛋白尿、发热、淋巴结肿大、脾大等。 1.按科疾病病人的一般护理。 2.休息与活动:轻症或恢复期可适当活动,重症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 3.饮食护理:加强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多种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4.病情观察:观察有无发热、贫血及出血情况。若出现突然头痛、喷射性呕吐、视物模糊及意识障碍等颅出血征象,应及时告知医生,配合抢救。 5.药物观察: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鼓励病人多饮水,促进尿酸排泄。 6.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皮肤破损,尽量减少和避免肌注射,拔针后延长按压时间。 7.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湿润,用软毛牙刷刷牙,选择合适漱口液,于餐前、餐后及睡前含漱。 8.肛周护理:保持大便通畅,每次便后清洁肛周或用1:5 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坐浴,防止肛周感染。 9.健康指导:使病人掌握与本病有关的基本知识,加强

心理护理,树立治疗信心。 10.预防感染:保持病室清洁及空气流通,注意保暖,防止受凉,减少或限制探视,避免交叉感染。 第二节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是体用来制造血红蛋白的储存铁缺乏,血红蛋白合成量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临床表现为疲乏无力、面色苍白、心悸气急、头晕眼花、纳差、腹胀、舌炎、口角炎等。其病因为慢性失血,铁吸收不良,摄入铁不足或需铁量增加。实验室检查示血清铁低于10.7/μmol/L。 1.按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一般护理。 2.休息与活动:轻、中度贫血者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不加重症状为度,血红蛋白40g/L以下者应卧床休息。 3.饮食护理:补充营养和含铁量丰富的食物,如肉类、动物血、香菇、肝、豆类、蛋黄、菠菜等,要注意多样化及均衡饮食。 4.病情观察:观察贫血的一般症状,如全身倦怠,头晕,皮肤、黏膜苍白,心悸,呼吸困难,水肿等。 5.药物护理:口服铁剂宜饭后服用,避免与茶、咖啡、蛋类、乳类等食品同时服用。口服液体铁剂时应使用吸管,避免牙齿染黑。注射铁剂应采取深部肌注射,且经常更换注射部位。静脉注射铁剂的速度宜缓慢,匀速,备好急救药品

综合内科护理常规

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1.新入院病人进入病房后,应及时接待安置床位,介绍入院须知并 签字载入护理病历。交代生活用物。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重症除外,必须在体温单上写明如:轮椅或平车等)。2.测体温、脉搏、呼吸每日四次,连续三日,正常后改为每日两次, 发热病人每4小时一次,体重每周一次。 3.新病人入院后,按医嘱给予24小时内留检大、小便常规标本、血 标本等。 4.病人原则均应卧床休息,按医嘱实行分级护理和重病计划护理, 准确给药,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治疗疗效,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5.按医嘱给予饮食,轻病人进食自理,为重病人喂饮或鼻饲。 6.做好清洁卫生处理及早、晚间护理。 7.按分级护理要求巡视病房,关心病人,做好心理护理,子昂病人 进行卫生宣教;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避免各种不良刺激,但必须维护病人的合法权益。 8.推长期卧床、消瘦、脱水、营养不良、昏迷等病人,做好皮肤护 理,按时翻身,防止压疮。必要时建立翻身卡,在日载入护理病历中。 9.认真执行交接班制度,危重病人做好床头交接班,并有一般护理 记录和危重护理记录,对于病人的各种病情变化应及时记录在一般护理记录单上,并载入病历的护理记录部分,记录内容要准确、

今明扼要、字迹工整、并正确使用医学术语和书面用语。 膀胱冲洗流程 1.遵医嘱准备药物。 2.向病人及家属说明原因及流程。 3.排空膀胱内尿液,观察尿量、颜色、气味、性质、量并记录。 4.应用无菌操作技术行膀胱冲洗。 5.记录冲洗液量,保留时间。 6.观察引出的冲洗液。 7.记录时间,引流液的量、性质及病人状况。

血糖测试流程 1.与患者共同选择清洁、干燥的测试平面,备齐测试用品。 2.检查试纸瓶与显示区代码是否相同。 3.安放采血针。 4.调节穿刺深度。 5.患者清洗双手(手臂下垂20秒)。 6.采血(降采血笔紧压采血部位,按下按钮)。 7.轻柔挤压手指。 8.取一滴血于试纸测试区。 9.根据提示插入试纸条。 10.显示结果后记录。

心血管内科专科护理常规 (1)

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简称心衰,是由于心脏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损害心室充盈和射血能力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心衰按发展速度分为急性心衰和慢性心衰,以慢性居多;按发生部位分为左心、右心和全心衰竭。 临床表现左心衰竭以肺淤血和心排血量降低表现为主,其症状为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和咯血、疲倦、乏力、头晕、心悸、少尿及肾损害;右心衰竭以体静脉瘀血表现为主,包括由胃肠道及肝瘀血引起腹胀、恶心、呕吐及劳力性呼吸困难等。 一、评估要点 (一)评估可能引起心力衰竭的原因,了解既往病史。 (二)评估患者的血压、心率、脉搏、呼吸频率及深度、有无气促及肺部啰音。 (三)评估患者有无劳力性呼吸困难、咳粉红色泡沫痰,评估患者的出入量是否平衡。 (四)评估患者有无体静脉淤血及周围血管灌注的表现,如恶心、呕吐、腹胀、颈静脉怒张、水肿、肝大、出汗、皮肤发凉等。 (五)评估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心理状态,有无紧张、恐惧、害怕等情绪。 二、护理问题 1. 气体交换受损 2. 体液过多

3. 活动无耐力 4. 潜在并发症洋地黄中毒 三、护理措施 1. 根据心功能安排休息,限制活动,心功能四级者绝对卧床休息。 2. 急性心衰时协助患者取端坐位,双腿下垂,以利于呼吸和减少静脉回心血量。 3. 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在湿化瓶内加入30%~50%乙醇以消除肺泡内泡沫,保证足够的血氧分压。 4. 持续心电监护,严密观察血压、心率、呼吸、神志、尿量等,准确记录出入量。 5. 遵医嘱给药,注意观察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使用血管扩张剂时,应控制滴速,注意监测血压变化;使用吗啡时,观察有无呼吸抑制;使用利尿剂时,给药以清晨或上午为宜,并注意监测电解质,严防低钾、低钠发生;使用洋地黄时,注意脉搏和心电图变化,如出现脉搏<60次/分钟,恶心、呕吐、视力模糊、心律失常等,应立即报告医师并停用。 6. 准确记录出入量,定期测量体重。 7. 做好水肿患者的皮肤护理,预防皮肤并发症。 8. 做好心理护理,减轻焦虑情绪。 四、健康教育 1. 针对患者可能发生心衰的诱因,给予针对性的预防指导。

康复科专科护理常规

康复科 第一节康复科一般护理常规 1.患者入院后及时办理入院手续,介绍医院及病区情况、住院注意事项,及时报告医师。 2.按原发疾病护理常规。 3.入院时测身高、体重l次。 4.根据各类康复治疗和疾病类别、特点,制订适合于患者的饮食。 5.加强心理护理,经常与患者交谈,给予心理上的安慰和支持,帮助患者克服各种心理障碍,增强信心,配合治疗,促进功能恢复。’ 6。做好病情观察,了解患者发病的情况、主要障碍及其特点,做好记录,为制定康复护理计划提供资料。 7.重视患者个人卫生,预防并发症(如皮肤、肺部、尿道感染等),定时给患者翻身及皮肤护理,并作好记录。 8.熟悉各类康复治疗及程序,积极配合康复医师、治疗师等,做好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 9.观察患者对康复治疗的反应,定期评估治疗效果,参与讨论、制定和实施康复护理计划。 10.心血管患者必要时应在心电监护下进行康复治疗。 11.中医康复护理:临床医师根据病情合理选用针灸、推拿、中药等方法以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作为护理人员应掌握相应的取穴知识,观察患者是否出现针刺意外并配合医师做好处理,正确指导药物的使用方法,观察服药后的反应。 12.做好康复指导,将康复知识和康复护理要点传授给患者及其家属,指导家属帮助督促患者继续实施康复计划,巩固治疗效果。 第二节脑卒中康复护理常规 脑卒中又称脑血管意外、脑血管疾病,主要是指由于急性脑血管循环障碍引起的局限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损的临床事件。它不是一个独立疾病的诊断,而是包括一组具有共同特征的疾患。其临床主要表现为运动、感觉、认知、共济、言语、心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等障碍,其中以偏瘫、失语最为常见。 1.按康复科一般护理常规。 2.软瘫期的康复护理软瘫期的康复护理措施应早期介入,以不影响临床抢救、不造成病情恶化为前提。(1)加强患侧的刺激可以对抗其感觉丧失,如电视机、床头柜、电话应置于患侧;所有的护理工作(如洗漱、进食、测血压、交流等)都应在忠侧进行,家属与患者交流时也应握住患侧手。(2)进行正确的良肢位摆放,以对抗患肢痉挛、减轻水肿、增加舒适感。(3)变换体位(翻身):主要是指躯干的旋转,因为翻身是最具治疗意义的活动,有利于刺激全身的反应与活动,抑制痉挛,预防压疮和肺部感染。(4)指导进行床上运动训练,如关节被动运动、Bobath式握手、桥式运动(选择性伸髋)等。’ 3.痉挛期的康复护理:此期康复护理的目标主要是通过抗痉挛的姿势体位来预防痉挛模式和控制异常的运动模式,以促进分离运动的出现。如:进行坐位及坐位平衡训练。 4.恢复期的康复护理:主要包括转移动作训练、坐位训练、站立训练、步行训练、平衡共济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训练等等,上肢功能训练主要采用运动疗法和作业疗法相结合;下肢功fll-Oll练主要以改善步态为主,如踝关节选择性背屈和跖届运动、患侧下肢负重及平衡能力的训练等。

血管外科护理常规(全本)

血管外科护理常规(全本) 周围血管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 【术前护理】 1、病情较重、老年人及自理能力较差者,协助完成肝肾、呼吸、凝血功能及血;尿常规的检查。 2、戒烟。 3、血管造影的观察及护理 (1)准备血管造影部位的皮肤,若局部皮肤存在感染或毛囊炎应更换造影部位。 (2)进行碘过敏试验。 (3)动脉造影后穿刺点压迫20分钟,并加压包扎24小时(静 分钟),若动脉搏动、皮温、皮肤颜色脉造影后,穿刺点压迫10 及感觉出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 4、营养不良者,鼓励病人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低脂饮食。 5、合并症的病人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 6、教会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咳痰的方法。 7、教会病人掌握进行肌肉收缩锻炼的方法。 8、遵医嘱及手术要求,做好术前准备。 【术后护理】 1、术后病人取平卧位或斜坡卧位,将患肢远端抬高,高于心脏20—30cm,避免关节过曲、挤压、扭曲血管及剧烈运动。 2、定时监测血压、体温、脉搏、呼吸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3、定时观察各引流管的引流液量、颜色及性质,注意有无活动性出血,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严格记录每小时尿量。 4、 5、定时观察肢体血运情况,有无缺血性剧痛,观察皮肤的颜色、温度、末梢动脉搏动情况,警惕有无动脉血栓或栓塞的症状,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1、预防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生,遵医嘱定时监测气 - 1 - 量、呼吸频率、气道压力、血氧饱和度及动脉血气分析。遵医嘱定时给予雾化吸人,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气道通畅。 2、定时观察病人意识变化,注意有无脑血栓征象,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并做好抢救的准备。 3、观察有无肠麻痹、肠绞痛等症状,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4、观察尿量、颜色及性质的变化,记录每小时尿量,遵医嘱测量尿比重、血肌酐、尿素氮等。 5、遵医嘱应用抗凝药物,鼓励病人术后进行床上肌肉伸缩运动及早期离进行功能锻炼,注意有无肢体肿胀,预防血栓的形成。 6、观察有无皮肤紫癜、牙龈出血、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发现异常及 时通知医生。 7、术后留置多种管道,护理过程中应严格无菌操作,定期进行病室空气培养预防感染的发生;有感染征象时,遵医嘱及时进行血、尿、痰的细菌培养。 下肢静脉曲张护理 【概念】

最新肾内科护理常规.pdf

肾内科护理常规 第一节肾病综合征护理 肾病综合征指肾小球弥漫性损害引起的一组临床症状和体征,其主要临床特点为“三高一低”,即高度蛋白尿(35g/24h)、高度水肿、高血脂及低血浆蛋白(<3g/L)。 一、护理措施 (一)一般护理 1.评估患者病情及患者对疾病的了解程度和知识需求。 2.保持环境的温度、湿度适宜。 3.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低盐饮食。 4.给患者讲解有关疾病、药物、治疗知识,并给予心理支持。(二)水肿的护理 1.保持皮肤的清洁,防止局部皮肤破溃,水肿严重部位予以 抬高,利于回流。 2.水肿严重或伴胸腔积液者应卧床休息,并每日测量腹围、 足围。水肿消退后可室内活动,整个治疗过程中应避免剧 烈活动。 3.遵医嘱限制入量,并严格记录出入量。每日监测体重。 4.应用利尿剂患者,应注意观察用药效果及电解质水平。 5.加强安全相关宣教,防止跌倒。 (三)预防感染的护理

1.应用激素治疗期间,注意观察药物副作用并给予及时有效 的处理。 2.加强皮肤、口腔护理。 3.减少控制探视人数,病室内注意开窗通风。 (四)预防血栓的护理 1.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防止栓子脱落,做好生活 护理。 2.注意观察生命体征变化,有无肺栓塞、咯血、喘憋及心肌 梗死、脑梗发生。 3.使用抗凝剂的患者需注意观察全身有无出血倾向。 (五)健康指导 1.避免过劳,劳逸结合,合理饮食。 2.出院后应用激素患者仍需按时、按量服药,不得随意减量 或停药,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 3.指导患者预防各种感染发生。 4.定期门诊复查。 二、主要护理问题 1.体液过多与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钠潴留有关。 2.有皮肤完整性受损危险与水肿有关 3.有感染的风险与蛋白质流失、营养不良、使用激素免疫 抑制剂治疗有关。 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大量蛋白尿及食欲减退有关。

神经外科护理学常规

一,神经外科手术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一)按外科疾病手术一般护理常规 (二)术前护理 1、向患者讲解治疗的目的、意义,使其消除紧张、恐惧心理,增强信心,主动配合治疗。 2、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多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吞咽困难可给予糊状物,不能进食者静脉补充营养。 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除呼吸道分泌物,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时给予雾化吸入,必要时气管切开,气管切开者按气管切开护理常规。 4、训练床上排便习惯。 5、协助术前各项检查。 6、术前1日剃头,严防头皮损伤。 7、术前6~8小时禁水、禁食。 8、术晨测体温、脉搏、血压、呼吸,如有异常及时协助处理。 9、术晨留置导尿管。 (三)术后护理 1、清醒后血压平稳,取头高位15~30度,躁动不安者加床档。 2、注意患者体温、脉搏、血压、呼吸、意识瞳孔的变化。 3、观察并判断有无颅内压增高的表现,防止脑疝。 4、脑脊液漏者,如出现挤压性头痛,坐位或头高位时头痛加剧,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应警惕低颅压发生,应及时协助处理,并做好鼻漏、耳漏的护理。 5、注意肢体活动情况。 6、鞍区肿瘤应注意有无精神症状、视力改变及尿量改变。 7、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除呼吸道分泌物,气管插管未拔者应在患者出现吞咽反射后可考虑拔管。后颅凹手术者拔管不宜过早,并给予氧气吸入。 8、保持引流管通畅,脑室引流者按其常规。 9、术后肠蠕动恢复后1~2日内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多维生素流质饮食。昏迷及吞咽困难者术后3~5日开始给予鼻饲饮食。不能进食者可静脉补充,后组神经损伤者,进食时头偏向一侧,防止呛咳。 10、注意输液速度,按时应用脱水剂,防止高颅压,并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11、注意伤口渗血、渗液保持敷料干燥,有脑脊液漏时,防止低颅压。 12、大脑凸面手术者,按医嘱应用抗癫痫药物。 13、昏迷、高热者加强基础护理,有肢体偏瘫者保持肢体功能位,防止足下垂,并加强肢体功能锻炼。 14、听神经瘤术后患者,眼睑闭合不全,应保护眼部,防止角膜溃疡。 (四)健康教育 1、休息,避免剧烈运动。 2、加强营养,保持大小便通畅。 3、按时服药,观察药物副作用。 4、加强功能锻炼和语言训练。 5、如有头痛及时复查。 二、神经外科介入治疗病人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手术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2、给予心理安慰,避免剧烈活动和情绪激动,防止出血。

心脏肿瘤护理常规

心脏肿瘤护理常规 (一)定义 心脏肿瘤是指发生在心腔或心肌内的良性或恶性肿瘤。良性以左房粘液瘤最为常见,恶性以肉瘤多见。 (二)临床表现 1、心脏内血流阻塞 2、心律失常 3、栓塞及进行性加重的全身反应 4、感染征象 ﹙三﹚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术前 (1)焦虑与可能发生猝死有关。 (2)自理能力缺陷与活动可致瘤体碎片脱落,瘤体碎片栓塞脑血管引起肢体瘫痪有关。 (3)有猝死的可能与粘液瘤瘤体阻塞房室瓣瓣口,变换体位有关。 (4)有感染的危险与机体免疫力低下有关。 (5)皮肤受损的危险与被动体位、活动受限有关。 (6)血栓与粘液瘤质脆易碎,碎片随血流栓塞到身体的各个部位有关。(7)潜在并发症急性心力衰竭 2、术后 (1)心输出量减少与心脏手术、血容量不足、严重的心律失常、水电解质失衡等有关。 (2)低效型呼吸形态与手术、麻醉、呼吸机的使用、术后伤口疼痛、不敢咳嗽等有关。 (3)体温过高与感染有关。 (4)睡眠形态紊乱与术后呼吸不畅、伤口疼痛等有关。 (5)知识缺乏缺乏有关术后配合、康复知识。 ﹙四﹚观察要点 1、术前

(1)心功能监测,严密的观察心律的性质和心率。 (2)肺功能监测,观察患者有无咳嗽,咳痰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3)观察有无栓塞的情况:如有栓塞,四肢及末梢可出现麻木,甚至无脉症。(4)经常巡视患者,询问患者患者的一般情况,如有无头晕、血压下降等症状,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处理,降低患者猝死的可能性。 (5)观察心理情况,避免情绪激动,以防发生猝死和栓塞。 2、术后: (1)中枢神经系统监护,评估有无栓塞征象。 (2)心血管系统监护。 (3)呼吸系统监护。 (4)肾功能监护。 (5)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6)引流液的监测。 ﹙五﹚护理措施 1、术前 (1)按心血管外科围手术期术前一般护理常规。 (2)饮食:给予清淡,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增强营养。 (3)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量,避免剧烈活动和过急变换体位,以防发生猝死和栓塞。 (4)观察有无栓塞征象:如有栓塞,四肢及末梢可出现麻木,甚至无脉症。(5)密切观察其有无心力衰竭症状,发现血压下降、测不到,神志不清,应考虑有瘤体阻塞房室瓣瓣口可能,应立即将患者置头低足高位,或将患者倒立,尽快解除阻塞情况,紧急情况下立即通知医师床旁开胸。 (6)预防感染保暖防寒,避免受凉后感冒,并发呼吸道感染。 2、术后转入CICU (1)按心血管外科围手术期CICU一般护理常规。 (2)及时评估有无栓塞征象。 3、术后转出CICU 按心血管外科围手术期转出CICU一般护理常规。

心脏内科护理常规

第二章心脏内科护理常规 (59) 第一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护理 (59) 第二节心肌梗死护理 (61) 第三节心力衰竭护理 (63) 第四节心律失常护理 (65) 第五节电生理检查射频消融术护理 (67) 第六节原发性高血压护理 (69) 第七节经皮冠状动脉造影/介入治疗护理 (73) 第八节人工心脏起搏治疗护理 (76) 第九节心包穿刺引流护理 (78) 第十节感染性心内膜炎护理 (79) 第二章心脏内科护理常规 第一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护理冠状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或器质性病变引起冠状动脉血流与心肌需求之间不平衡而导致的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性损害。 主要包括五种分型:无症状型冠心病(隐匿型冠心病)、心绞痛型冠心病、心肌梗死型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型冠心病、猝死型冠心病。 一、护理措施 (一)活动和休息根据患者病情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充分保证足够的睡眠。心绞痛发作时应立即停止一切活动,视环境可采

用坐位或卧床休息,保持环境安静,严格控制探视;急性心肌梗死 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1~3天,并落实患者生活护理。 (二)镇静和止痛症状发作时患者多感到紧张、焦虑,甚至 濒死感;护士应主动及时听取患者主诉,给予患者安抚和心理支持,指导患者放松、缓解和消除紧张情绪;必要时遵医嘱予镇静止 痛剂。 (三)吸氧患者憋喘或呼吸困难时可给予氧气吸入(2~ 3L/min),以改善心肌缺氧,缓解疼痛。 (四)使用硝酸酯制剂时注意避光,严密监测患者血压、心 率等变化;控制静脉输液速度,防止不良反应(面部潮红、头晕、搏动性头疼、心动过速、低血压、晕厥)的发生。 (五)抗凝治疗坚持长期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拜阿司匹林、波立维等);使用前注意病人有无出血病史、消化性溃疡或 肝功能不全等;使用过程中注意监测凝血指标,定期采血化验; 教会病人自我观察有无牙龈出血、皮下出血、血尿等出血倾向; 听取患者主诉,并根据情况给予相应处理。 (六)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排便用力,可适当使用缓泻剂。 (七)健康指导 1. 调整生活节奏,减轻身心压力。焦虑抑郁患者可以咨询心理医生。 2. 避免劳累、情绪波动、精神紧张、饱餐、感冒等冠心病诱发因素。

心包疾病护理常规

心包疾病护理常规 (一)定义 1、急性心包炎:为心包脏层和壁层的急性炎症,可由细菌、病毒、自身免疫、物理、化学等因素引起。 2、缩窄性心包炎:是指心脏被致密厚实的纤维化或钙化心包所包围,使心脏舒张期充盈受限而产生的一系列循环障碍的病症。 (二)临床表现 1、急性心包炎:胸口疼痛、呼吸困难以及发热、出汗、疲乏等一些全身症状。心包摩擦间是典型体征。 2、缩窄性心包炎:呼吸困难、腹部膨胀、下肢浮肿。主要体征为颈静脉始终。(三)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术前 (1)气体交换受损与肺淤血、肺或支气管受压有关。 (2)疼痛胸痛,与心包炎症有关。 (3)体液过多与渗出性、缩窄性心包炎有关。 (4)体温过高与心包炎症有关。 (5)活动无耐力与心排血量减少有关。 (6)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结核、肿瘤等病因有关。 (7)焦虑与病因诊断不明、病情重、疗效不佳有关。 2、术后 (1)心输出量减少与心力衰竭有关。 (2)低效型呼吸形态与手术、麻醉、呼吸机的使用、术后伤口疼痛、不敢咳嗽等有关。 (3)体温过高与体温调节中枢紊乱、感染有关。 (4)睡眠形态紊乱与术后呼吸不畅、伤口疼痛等有关。 (5)知识缺乏缺乏有关术后配合、康复知识。 (四)观察要点 1、术前: (1)观察T、P、R、BP基本生命体征。

(2)观察活动耐力及活动量。 (3)观察饮食,营养状况。 (4)观察心悸气促、呼吸困难、咳嗽、咳痰情况及痰液量、颜色、性状。(5)观察水肿程度,胸腹水量,测量腹围。 2、术后 (1)循环系统监护。 (2)呼吸系统监护。 (3)中枢神经系统监护。 (4)肾功能监护。 (5)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准确记录出入量。 (6)引流液的监测。 (五)护理措施 1、术前 (1)按心血管外科围手术期术前一般护理常规。 (2)饮食:指导进高蛋白、低盐饮食,改善患者营养状况。 (3)活动:限制患者活动量,防止心肌做功加强而引发心力衰竭。 (4)遵医嘱给予洋地黄类药物,控制心力衰竭,按专科药物护理常规。 (5)遵医嘱给予利尿药,准确记录出入量或尿量。 (6)监测水、电解质平衡。 (7)腹水量多者,每日测腹围,观察体重变化。 (8)加强皮肤护理,水肿、腹水患者预防压疮发生。 2、术后转入CICU 按心血管外科围手术期CICU一般护理常规。 3、术后转出CICU (1)按心血管外科围手术期转出CICU一般护理常规。 (2)遵医嘱应用利尿药和血管收缩药(多巴胺),以降低前负荷,增加心肌收缩力,使用洋地黄,控制心率,注意监测血钾含量。 (3)可能出现传导阻滞者,应及时启用起搏器或输入异丙肾上腺素。 (4)控制液体入量,避免短时间内输液过多过快。

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内科一般常规护理 1、病室环境保持整洁、舒适、安静,空气新鲜。根据病症性质适当调节温湿度。 2、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至指定床位休息。适时向患者(及陪送家属)介绍 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介绍作息时间、探视及相关制度,请患者积极配合。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按规定做好相关护理工作。 3、根据患者的情况,做有关的健康、卫生宣教,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和保健知识有一 定了解,以积极配合。 4、即刻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及体重,观察舌象、脉象,询问有无过敏史, 做好记录。并通知医生。 5、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天。若体温37.5℃以上者改为每日4 次,体温39℃以上者改为每4小时一次。或遵医嘱执行,每日记录两便次数一次。每周测体重一次,或遵医嘱执行。 6、需书写护理病历者,及时了解病情,准确、按时完成各项记录。 7、按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8、24小时留取三大常规(血、尿、便)标本送检。 9、重危患者按医嘱执行特别护理者,应制定护理计划、认真实施、做好特护记录,并床头 交接班。 10、经常巡视。及时了解、发现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护理问题,及时实施相应护理措施。 11、严密观察患者的神智、面色、生命体征、舌脉象等变化。若发现病情突变,可先行应急处理,及时报告医师、并积极配合抢救。 12、按医嘱给予饮食、掌握饮食宜忌。并指导患者执行。 13、按医嘱准确给药,做到发药到口,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性、药性而定,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与药物有关知识的宣教,以取得配合。 14、严格执行消毒隔度制度,预防院内交叉感染。做好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15、做好卫生宣教和出院健康指导,并征求意见。 肺胀 肺胀是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的一种疾病。临床以胸中胀满,痰涎壅盛,喘咳上气,动后尤显,甚者面色、唇色发绀,心慌浮肿为主症。病位在涉及心、脾、肾。多由于久病废虚,感受外邪引发病。临床辨证分为寒饮束肺、痰湿壅肺、痰热郁肺、痰蒙心窍、肺肾气虚证。西医学中慢性气管炎、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等有上述表现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按内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病室空气清新,避免烟尘等刺激性气味,寒饮束肺和肺肾气虚应保暖防寒;痰热郁肺者室温宜凉爽,痰湿壅肺者,室内湿度偏低些。 三.重症患者应卧床休息,胸闷喘息取半坐位,注意预防褥疮护理,病情缓解会或轻症可适当活动,逐渐增加活动量,不宜过劳。 四、重症患者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浮肿者应记录出入量。 五、鼓励患者咳嗽、排痰,必要时体位引流。 六、密切观察神智、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喘息、浮肿、咳嗽、咯痰、舌象、面色、出汗、四肢、二便等变化。 若见以下情况,应立即报告医师,医护写作处理:

心血管内科护理常规考试试题

心血管内科护理常规测试试题一.单选题(总共25题) (1)护士给病人应用地高辛前应首先评估:(A) A.一分钟心率 B.24小时尿量 C.心电图变化 D.心功能状况 E.水肿程度 (2).心力衰竭患者饮食应采用(B ) A.低盐低蛋白易消化饮食B.低盐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C.低胆固醇低动物脂肪饮食D.低盐少渣易消化饮食E.以上都不是 (3).服用洋地黄后,病人将白墙看成黄墙何故(E ) A.心衰好转征象B.血钠过高 C.血钾过低 D.血镁过低E.洋地黄中毒 (4) 高血压危象紧急处理的关键是(C ) A绝对卧床休息B降低颅内压C迅速降低血压至安全范围 D给予吸氧E限制钠盐摄入 (5).急性心肌梗死发病4小时-12小时的患者,在饮食上应注意:(C)A.少食多餐B.按病人喜好配餐 C.少量流质饮食D.多吃鸡蛋E.禁食 (7). 典型心肌梗塞与典型心绞痛患者在症状上的最大区别是:(B )

A.疼痛的性质 B.疼痛的持续时间 C.疼痛的部位 D.疼痛的放射部位 E.伴随症状 (8). 应用硝酸甘油缓解心绞痛,正确的护理是:(C ) A.药物用温开水送服 B.药物置口中,立即咽下 C.舌下含化,药物被唾液溶解使吸收减少 D.嚼服 (9).射频消融术的备皮处是(C ) A 两侧腋窝B左侧胸部,左侧颈部和左侧腋窝 C 两侧腹股沟和两侧颈胸部 D 右侧胸部,两侧腹股沟 (10).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绝对卧床休息至少达:(E ) A.24h B.48h C.1-3天 D.2周 E.12h (11).对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护士所采取的护理措施哪项不正确:(D ) A.立即通知医师 B. 氧气吸入 C.安抚病人情绪 D.更换汗湿衣服 E.进行心电监护 (12). 心衰诱发因素中一般哪项最常见:(C ) A.心律失常 B.过劳或情绪激动 C.感染 D.摄取纳过多或补液过量 E.严重贫血或大出血 (13).溶栓的禁忌症不包括的是( E ) A 脑血管病史 B 大手术或外伤史。

心内科护理常规

一.内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病人主诉如胸闷、胸痛、心悸、气促,并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持续时间。是否有咳嗽、咳痰、乏力等伴随症状,痰液的性状和量。 2、病人生命体征包括呼吸的频率、节律、深度、脉搏、血压、意识状况、面容与表情、体位、皮肤粘膜有无发绀。水肿出现的部位、程度、范围。 3、活动耐力。 4、了解患者的睡眠,饮食,排便情况;评估有无精神紧张、恐惧、烦躁不安等不良情绪。 【护理问题】 1、心输出量减少与心排血量降低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机体氧供应失调有关 3、舒适的改变与疼痛有关 4、气体交换受损与肺淤血、肺血肿、肺部感染有关 5、体液过多与水钠潴留有关 6、焦虑: 与担心预后较差,对死亡的恐惧有关 7、知识缺乏:与信息来源受限有关 【护理措施】 1、患者入院,热情接待,安置床位,入院告知。 2、保持病室安静舒适,各项检查、治疗、护理安排有序,以保证患者休息和睡眠。 3、氧疗护理一般缺氧病人遵医嘱予以氧疗;急性肺水肿患者采用30~50%酒精间断吸氧;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病人予以持续低流量吸氧;呼吸功能不全者使用面罩加压吸氧必要时行机械通气。 4、排泄护理鼓励卧床患者多食蔬菜水果、及富含纤维素食物,养成每日排便的习惯。便秘者可予缓泻剂或低压灌肠,危重病人记录24小时尿量,定时测体重。 5、生活护理对心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肌炎病人,协助生活起居及个人卫生。根据患者病情需要和遗嘱分别采取平卧位、坐位、半坐位、头低足高4位、侧卧位元等,病情轻者鼓励其适当活动。 6、遵医嘱指导和落实患者的饮食。

7、遵医嘱采取各种标本,做好各项检查的相应准备。 8、休息与卧位防止褥疮。呼吸困难时采取半卧位,遵医嘱给氧。注意休息,限制会客,防止过累及精神刺激,做好心理护理,消除不必要的精神负担。 9、遵遗嘱指导和落实患者的饮食。 10、指导患者正确服药,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若服用中药,按中药服药护理常规护理。 11、按等级护理要求实施分级护理。对长期卧床、消瘦、脱水、水肿、大、小便失禁、营养不良、昏迷等患者,做好皮肤护理,防止发生压疮;留置导尿管的患者,按留置导尿管护理操作规范,会阴清洁消毒每日1-2次,定期更换集尿袋,注意引流通畅。 12、危重患者要求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遵遗嘱监测生命体征及意识、瞳孔、并做好记录。 13、做心理护理。 14、向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和出院指导,内容包括活动与休息、饮食、用药、复查及自我护理等。 【健康教育】 1、宣传有关防治与急救知识 2、鼓励积极治疗各种原发病,避免各种诱因 3、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避免任何精神刺激。 4、予以饮食指导,少量多餐,禁烟酒。 5、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