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管理概论07-08(1)

1管理概论07-08(1)

1管理概论07-08(1)
1管理概论07-08(1)

§1 管理概论

基本要求

·理解过程装备管理的意义和任务

·了解过程装备管理的形成与发展

·理解和掌握设备综合管理的方针、目标及原则

·了解装备管理的基础工作

§1.1装备管理的意义和任务

1.1.1 设备管理的意义

搞好设备管理对一个企业来说,不仅是保证简单再生产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而且对提高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降低消耗、保护环境、保证安全生产、提高经济效益、推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1.1.2 设备管理的特点

设备管理除了具有一般管理的共同特征外,还有以下一些特点:

(1) 技术性作为企业的主要生产手段,设备是物化了的科学技术,是现代科技的物质载体。因此,设备管理必然具有很强的技术性。

(2) 综合性设备管理的综合性表现在:

①现代设备包含了多种专门技术知识,是多门科学技术的综合应用;

②设备管理的内容是工程技术、经济财务、组织管理三者的综合;

③为了获得设备的最佳经济效益,必须实行全过程管理,它是对设备一生各阶段管理的综合;

④设备管理涉及物资准备、设计制造、计划调度、劳动组织、质量控制、经济核算等许多方面的业务,汇集了企业多项专业管理的内容。

(3) 随机性许多设备故障具有随机性,使得设备维修及其管理也带有随机性质。

(4) 全员性设备管理的综合性迫切需要全员参与,只有建立从厂长到第一线工人都参加的企业全员设备管理体系,实行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才能真正搞好设备管理工作。

1.1.3 设备管理的任务

设备管理的具体任务如下:

1.搞好企业设备的综合规划,对企业在用和需用设备进行调查研究,综合平衡,制定科学合理的设备购置、分配、调整、修理、改造、更新等综合性计划。

2.根据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原则,为企业提供(制造、购置、租赁等)最优的技术装备。

3.制定和推行先进的设备管理和维修制度,以较低的费用保证设备处于最佳技术状态。

4.认真学习、研究,掌握设备物质运动的技术规律,如磨损规律,故障规律等。运用先进的监控、检测、维修手段和方法,灵活有效地采取各种维修方式和措施,搞好设备维修。

5.根据产品质量稳定提高,改造老产品,发展新产品和安全生产、节约能耗、改善环境保护等要求,有步骤地进行设备的改造和更新。

6.按照经济规律和设备管理规律的客观要求,组织设备管理工作。采取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相结合的办法,尽量降低设备的周期费用。

7.加强技术培训和思想政治教育,造就一支素质较高的技术队伍。

8.搞好设备管理和维修方面的科学研究、经验总结和技术交流。积极推广国内外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和行之有效的经验。

9.搞好备品配件的制造,为供应部门提供备品配件的外购、储备信息和计划。

10.组织群众参加管理。形成从领导到群众,从设备管理部门到各有关组织机构齐抓共管的局面。

§1.2 过程装备管理的形成与发展

1.2.1 设备管理的发展过程

观其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 事后维修阶段

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刚开始时,由于设备简单,修理方便,耗时少,一般都是在设备使用到出现故障时才进行修理,这就是事后维修制度,此时设备修理由设备操作人员承担。

后来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结构复杂的设备大量投入使用,设备修理难度不断增大,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专业性越来越强,于是,企业主、资本家便从操作人员中分离一部分人员专门从事设备修理工作。为了便于管理和提高工效,他们把这部分人员统一组织起来,建立相应的设备维修机构,并制定适应当时生产需要的最基本管理制度。在西方工业发达国家,这种制度一直持续到20世纪30年代,而在我国,则延续到20世纪40年代末期。

2 设备预防维修阶段

1925年前后,美国首先提出了预防维修的概念,对影响设备正常运行的故障,采取“预防为主”、“防患于未然”的措施,以降低停工损失费用和维修费用。主要做法是定期检查设备,对设备进行预防性维修,在故障尚处于萌芽状态时加以控制或采取预防措施,以避免突发事故。

前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末期开始推行设备预防维修制度。前苏联的计划预防制度除了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计划修理外,还强调设备的日常维修。

预防维修比事后修理有明显的优越性。预先制定检修计划,对生产计划的冲击小,采取预防为主的维修措施,可减少设备恶性事故的发生和停工损失,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完好率,有利于保证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3 设备系统管理阶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宇宙开发技术的兴起,以及系统理论的普遍应用,1954年,美国通用电器公司提出了“生产维修”的概念,强调要系统地管理设备,对关键设备采取重点维护政策,以提高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主要内容有:

(1) 对维修费用低的寿命型故障,且零部件易于更换的,采用定期更换策略。

(2) 对维修费用高的偶发性故障,且零部件更换困难的,运用状态监测方法,根据实际需要,随时维修。

(3) 对维修费用十分昂贵的零部件,应考虑无维修设计,消除故障根源,避免发生故障。

至此,设备管理已从传统的维修管理转为重视先天设计和制造的系统管理,设备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4 设备综合管理阶段

体现设备综合管理思想的两个典型代表是“设备综合工程学”和“全员生产维修制”。

由英国1971年提出的“设备综合工程学”是以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为设备管理目标。

综合管理是设备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其主要表现有:

(1) 设备管理由低水平向制度化、标准化、系列化和程序化发展。1987年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交通企业设备管理条例》,使设备管理达到“四化”有了方向和依据。

(2) 由设备定期大小修、按期按时检修,向预知检修、按需检修发展。状态监测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机辅助管理在许多企业得到了应用。

(3) 由不讲究经济效益的纯维修型管理,向修、管、用并重,追求设备一生最佳效益的综合型管理发展。

(4) 由单一固定型维修方式,向多种维修方式、集中检修和联合检修发展。设备维修从企业内部走向了社会,从封闭式走向开放式、联合式,这是设备管理现代化的一个必然趋势。

(5) 由单纯行政管理向运用经济手段管理发展。

(6) 维修技术向新工艺、新材料、新工具和新技术发展。如热喷涂、喷焊、堆焊、电刷镀、化学堵漏技术,废渣、废水利用新工艺,以及防腐蚀、耐磨蚀新材料,得到了广泛应用。

1.2.2 装备磨损及补偿理论是形成装备管理科学的基础

1 装备的磨损:有形磨损(物质磨损)、无形磨损(经济磨损)

Ⅰ表现:

①尺寸改变,形状变化;

②公差配合性质变化,精度降低;

③零部件损坏。

三个阶段

:初期、正常、剧烈磨损

有形磨损的技术经济后果:使用价值降低,甚至丧失;支出费用(修理费、更换费)。

第Ⅰ类无形磨损:由于设备制造工艺的不断改进,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致使生产同种设备所需要的社会平均劳动减少,成本降低,从而使原已购买的设备贬值。

不影响设备功能。

第Ⅱ类无形磨损:由于社会技术的进步,出现性能更完善和效率更高的新型设备,致使原有设备陈旧落后,丧失部分或全部使用价值。又叫技术性无形磨损。其后果是生产率大大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因而生产成本大大高于社会平均水平。

2 技术进步对磨损的影响

技术进步对有形磨损的影响:提高装备的耐久性,但同时又加快有形磨损的速度。

技术进步对无形磨损的影响:设备的无形磨损与技术进步的具体形式有关。

§1.3 现代装备管理理论概述

1.3.1设备管理现代化含义 plant engineering modernization

1 含义

这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其目标是把当前国内外适合我国国情的、体现现代化设备客观要求的先进管理经验,以及现代自然科学(主要是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的主要成就,系统地、综合地应用于设备管理,使我国设备管理水平达到现代化设备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以充分发挥现代化设备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

2 现代设备的发展方向

(1) 大型化指设备的容量、规模、能力越来越大。

比如:石油化工工业中的合成氨设备,20世纪50年代的装置年产量只有5~6万t, 20世纪80年代国内已建成年产30万t的合成氨装置,国外发展到了60万t以上;“七五”期间建成的大庆、齐鲁、扬子、金山等“四大乙烯装置”,年产量均为30万t,而国外已发展到90万t的水平。

(2) 高速化指设备的运转速度、运行速度、运算速度大大加快,从而使生产效率显著提高。

比如,纺织工业,国产气流纺纱机的转速已达 6 ×104r/min,国外可达10×104r/min以上;又如电子计算机,国产银河II型计算机运算速度达10亿次/s,而1991年国外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最高达到了90亿次/s。

(3) 精密化指设备的工作精度越来越高。

比如机械制造工业中的金属切削加工设备,20世纪50年代精密加工的精度为1μm, 20世纪80年代提高到了0.05μm,到21世纪初,又比20世纪80年代提高了4~5倍。现在,主轴的回转精度达0.02-0.05μm、加工零件圆度误差小于0.1μm、表面粗糙度小于Ra小于0.003μm的精密机床已在生产中得到使用。

(4) 电子化由于微电子科学、自动控制与计算机科学的高度发展,已引起了机器设备的巨大变革,出现了以机电一体化为特色的崭新一代设备。

如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机器人、柔性制造系统等。

(5) 自动化自动化不仅可以实现各生产线工序的自动顺序进行,还能实现对产品的自动控制、清理、包装、设备工作状态的实时监测、报警、反馈处理。(6)社会化是指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规律,按照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形成全社会的设备管理服务网络,使企业设备运行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服务由自给转变为社会提供的过程。

(7)市场化是指通过建立完善的设备要素市场,为全社会设备管理提供规范

化、标准化的交易场所,以最经济合理的方式为全社会设备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效运行提供保障,促使设备管理由企业自我服务向市场提供服务转化。

3 现代设备带来的新问题

(1) 购置设备需要大量投资由于现代设备技术先进、性能高级、结构复杂、设计和制造费用很高,故设备投资费用的数额巨大。

如上海宝山钢铁厂的一期建设工程,年产铁300万t、钢320万t,需要投资160亿元。在现代企业里,设备投资一般要占固定资产总额的60%~70%,成为企业建设投资的主要开支项目。

(2) 维持设备正常运转也需要大量投资购置设备后,为了维持设备正常运转,发挥设备效能,在设备的长期使用过程中还需要继续不断地投入大量资金。

日本钢铁企业的维修费用约占生产成本的12%,德国钢铁企业的维修费用约占生产成本的10%;我国冶金企业的维修费一般也占生产成本的8%~10%,全国大中型冶金企业每年的维修费总额不下数十亿元,我国许多大型企业(如二汽、兰州炼油厂等)每年的设备维修费都在几千万元以上。

(3) 发生故障停机,经济损失巨大由于现代设备的工作容量大、生产效率高、作业连续性强,一旦发生故障停机,造成生产中断,就会带来巨额的经济损失。

如鞍钢的半连续热轧板厂,停产一天损失利润100万元;武钢的热连轧厂,停产一天损失产量1万t板材,产值2000万元;北京燕山石化公司乙烯设备停产一天,损失400万元。

(4) 一旦发生事故,将会带来严重后果现代设备往往是在高速、高负荷、高温、高压状态下运行,设备承受的应力大,设备的磨损、腐蚀也大大增加。

如1984年印度中央邦首府博帕尔的联合碳化物印度公司,因阀门失效,剧毒原料异氰酸甲酯泄漏,造成3000人死亡,5000人双目失明,20万人健康受到损害。1986年的原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2号反应堆发生严重故障,造成80亿卢布的重大经济损失,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社会灾难。

(5) 设备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由于现代设备融汇的科学技术成果越来越多,涉及的科学知识门类越来越广,单靠某一学科的知识无法解决现代设备的重大技术问题。改善设备性能,提高素质,优化设备效能,发挥设备投资效益,不仅需要企业内部有关部门的共同努力,而且也需要社会上有关行业、企业的协作配合。设备工程己经成为一项社会系统工程。

1.3.2 设备现代化管理的内容

运用现代化的理论和方法对设备实行综合管理,是我国设备管理现代化的必由

之路。所谓综合管理就是以提高设备综合效率和实现寿命周期费用最佳化为目标,进行设备一生管理。提高设备综合效率,就是要充分利用和发挥企业现有设备的潜力,为发展生产和搞好建设,以及为增加社会财富服务。

设备一生管理,指设备从规划、设计制造,到使用、修理、改造的全过程管理。设备的全过程管理必须以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佳为目标,这是有别于只管理维修一段的传统设备管理的主要标志。

1.3.3 设备综合工程学的特征要点

1 以寿命周期费用作为评价设备管理的重要经济指标,追求寿命周期费用最优化;

2 对设备从工程技术、财务经济和组织管理三个方面进行综合管理和研究的综合科学;

3 是在设备维修管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重点研究设备的可靠性与维修性;

4 把设备管理的范围扩展到设备的一生,对设备实行全过程管理;

5 重视设备信息管理。

1.3.4 我国设备管理的发展进程

中国工业企业设备管理经历了50年的起伏曲折的历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1 初创阶段

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重点工程和大中型企业相继建立,与之相应的企业管理水平也得到了提高。1956年,中国在设备管理方面引进了前苏联的计划预防修理制,这与中国当时的状况基本上是适应的。通过几年的学习和运用,中国设备管理从无到有,建立和健全了相应的设备管理组织机构,培养了设备管理与维修人员,为企业设备管理工作打下了基础。

2 曲折阶段

“大跃进”时期,设备和设备管理受到了严重破坏。三年调整时期,国民经济逐渐恢复提高,企业的设备管理工作在计划预防修理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形成了自身的特色,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以“预防为主”为方针,以“维护与计划检修并重”、“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为原则;

(2)建立了“三级保养制”,以及“三好四会”、“润滑五定”等一套规章制度;

(3)在组织形式上,除了精简、健全专业管理外,还设立了“专群”结合的管理组织,实现了“专管成线,群管成网”,经常开展设备管理的评比检查活动;

(4)开展地区性的设备管理活动,建立设备专业修理厂、精修站、备件定点

厂和备件总库等。

3 振兴阶段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设备管理工作得到了恢复并迅速发展。1981年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设立了全国设备管理主管部门,1982年成立了中国设备管理协会,1983年颁布了“国营工业交通企业设备管理试行条例”,开始引进了“设备综合工程学”、“全员生产维修”、“后勤工程学”等现代设备管理理论,经过多年研究、比较,本着:“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方针,经过反复研究,最后确定“设备综合管理”为中国设备管理的实践模式。1987年7月国务院颁布的《全民所有制工业交通企业设备管理条例》(以下简称《设备管理条例》)中,明确提出了这一管理模式。

中国设备综合管理的基本内容是:坚持依靠技术进步,促进生产发展和预防为主的方针;在设备一生的全过程管理中,坚持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维护与计划检修相结合,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技术管理和经济管理相结合,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的原则。

4 探索发展阶段

在政府职能转变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进程中,政府全面淡化了各项行政管理职能,设备管理成为了企业的自主行为,但中国有关资产经营、管理与维修的法制法规尚未健全和完善;设备固定资产的数量不断扩大,技术含量不断提高;企业经营机制转变过程中,全能型的组织模式正在改变或已经改变,而设备要素市场尚未健全完善。市场的动态化和竞争的进一步加剧,给企业设备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所以,把握现代企业的发展趋势,结合具体情况探索中国设备管理的发展,提升企业设备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能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当前中国设备管理急需研究的新课题。

§1.4 设备综合管理的方针、目标、原则和组织机构

1.4.1 设备综合管理的方针、目标和原则

方针:依靠技术进步、保障生产经营与服务活动和预防为主。

目标:追求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设备综合效能最高。

原则:五个结合。

1设备管理的方针

设备管理必须以效益为中心,坚持依靠技术进步,促进生产经营发展和预防为主的方针。

以效益为中心,就是要建立设备管理的良好运行机制,积极推行设备综合管理,加强企业设备资产的优化组合,加大企业设备资产的更新改造力度,挖掘人才资源,确保企业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

2目标:追求设备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设备综合效能最高。

3 设备管理原则

设备管理坚持“五个相结合”的原则,即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维护与计划检修相结合;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

上述“五个结合”是中国多年设备工程实践的结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推行设备综合管理必须与企业管理相结合,必须实行设备全社会管理与企业设备管理相结合。

1.4.2 组织机构及职责

1 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

(1) 应体现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

(2) 应有利于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目标与设备系统的分目标,力求精干、高效、节约;

(3) 既要有合理分工,又要注意相互协作,贯彻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

(4) 要贯彻设备综合管理基本制度的要求即设计、制造与使用相结合;维护与计划检修相结合;修理、改造与更新相结合;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相结合等。

2 组织机构设置的影响因素

(1) 企业规模大型企业,尤其是特大型企业,生产环节多、技术与管理专业跨度大,设备管理业务内容繁杂,工作量大。

(2) 机械化程度一般说来,生产机械化程度高、设备拥有量多的生产单位,

由于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量大、技术复杂,设备管理机构分工细,机构设置要多一些。

(3) 生产工艺性质化工、冶炼企业由于高温、高压、连续生产,腐蚀性强等原因,对设备运行与完好要求十分苛刻,设备管理与维修工作量大,设备管理机构相应要齐全一些。对于一般的加工企业,设置的机构可相对少一些。

(4) 协作化程度设备维修、改造、备件制造等的专业化、协作化、社会化程度,对于企业设备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置具有重要影响。

(5) 生产类型由于生产类型(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单件小批量生产)不同,设备管理机构的设置也有较大的差别。

3 企业组织机构设置模式

一般可分为三种模式:①垂直集中式;②矩阵式;③精简式。

典型模式如图1-1、图1-2和图1-3所示。

图1-1 垂直集中式管理结构简图工作图1-2 矩阵式设备管理模式

图1-3 精简式设备管理模式

以上的模式只是典型的构架,各企业根据本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具体情况加以确定,并随着生产经营的发展加以改进和完善。

4 职责

(1) 企业设备管理人员的职责:

设备管理人员的职责的确立是根据设备管理系统的职能的总体范围来制定,内容的划分可依照以下原则:

分级管理的原则;以事设立岗位的原则;

合理分工协作的原则;全过程综合管理的原则;

建立对设备管理人员的责任制和奖惩激励机制。

(2)企业厂长(经理)的主要职责

(3)厂设备动力科职责

(4)车间设备管理人员职责

1.4.3 设备管理与质量、安全、节能、环保

设备管理以提高设备综合效益为目标,综合效益高就是投入最少的资金(Money)、人力(Man)、设备(Machine)和原材料(Material)并采用最优的方法(Method),力争获得更多的输出,即获得产量(Product)高,质量(Quality)好,成本(Cost)低、交货期(Delivery)准,并且生产安全、环境保护(safety)良好,同时促进操作人员的精神状态(Morale).随着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生产对设备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因此,影响输出的主要要素将是设备。

1.设备管理与产品质量

设备管理的宗旨之一就是为保证产品质量服务。目前,企业开展的IS09000论证是建立产品质量体系的基础和依据,它是通过对企业内部各过程进行管理和有效控制,实现质量体系的要求。

2.设备管理与安全生产

设备管理是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企业安全生产就是保证生产过程中人身

和设备的安全。造成企业生产不安全的因素主要是“人一设备”这一系统的硬件和软件。如设备的防护装置不完整,设备结构不安全,存在缺陷;违反操作规程、超负荷使用设备,劳动组织不合理;设备维护管理不善等等。所以,必须在设备一生全过程中考虑安全问题,进行安全管理,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观点。

3.设备管理与节能

企业使用的能源是由能源转化设备、传输设备、用能设备所组成的系统实现的。所以,节约能源与设备及设备管理密切相关。首先,节约能源必须实行“全员管理”及能源消耗定量管理,广泛开展节能教育,消灭设备跑、冒、滴、漏等明显浪费能源的现象;凡经大修的设备必须恢复原有设备的性能和效率;加强全厂设备的维护保养,保持良好的技术状态,利于节能;对能耗高、效率低的设备必须实施技术改造措施或更新计划,尤其是对耗能大户的能源转换设备如风机、水泵、炉、窑,必须及时更新,这对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能源有着重要意义。

4.设备管理与环境保护

工业企业设备是造成公害的主要污染源,它与环境污染密切相关。设备工程的内容之一,就是解决设备对环境的污染,实现无事故、无公害。设备运转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公害有:粉尘和有害气体、噪声和振动、废渣和废液、电磁波和电离辐射。为消除污染,企业必须对有污染源的老旧设备制定更新改造计划;加强设备前期管理,确保污染设备不进厂;保持设备运行状态良好,防止出现污染泄漏事故;对于排放、存储、处理污染源的设备均应实行定人定机定责操作制度,并实行定期测试、定期检查、定期维修的管理制度,环保设备必须开动在生产设备运行之前,停机在生产设备之后。

§1.5 装备管理的基础工作

基础工作是企业的“三基”(基础工作、基本功、基层工作)工作之一。设备的基础资料对设备综合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其主要内容之一是收集资料、积累资料。即积累数据,也可称为数据管理。

1.5.1标准化管理

什么是标准?

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活动或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导则或特性的文件,称为标准。该文件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经一个公认机构的批准。标准应以科学、技术和经验的综合成果为基础,以促进最佳社会效益为目的而制定的文件。

我国标准分级?

中国标准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级。

对需要在全国范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应当制定国家标准。

对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全国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技术要求,可以制定行业标准。

对没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的工业产品的安全、卫生要求,可以制定地方标准。

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应当制定相应的企业标准。对已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的,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地方标准要求的企业标准。

标准性质?

中国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两类性质的标准。

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是强制性标准,其他标准是推荐性标准。

什么是标准的标龄?

自标准实施之日起,至标准复审重新确认、修订或废止的时间,称为标准的有效期;又称标龄。由于各国情况不同,标准有效期也不同。以ISO为例,ISO标准每5年复审一次,平均标龄为4.92年。我国在《国家标准管理办法》中规定国家标准实施5年,要进行复审,即国家标准有效期一般为5年。

什么是管理标准?

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为根本目的,以管理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重复性事物为对象而开展的有组织的制定、发布和实施标准的活动,称为管理标准,所制定的标准,称为管理标准。管理标准按其对象可分为技术管理标准、生产组织标准、经济管理标准、行政管理标准、业务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等。制定管理标准的目的是为合理组织、利用和发展生产力,正确处理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中的相互关系及科学地行使计划、监督、指挥、调整、控制等行政与管理机构的职能。

什么是设备标准?

以生产过程中所用设备为对象而制定的标准,称设备标准。设备标准的内容主要包括:设备的品种、规格、技术性能、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加工精度、维修管理及包装、贮运等。以设备的选择、评价、使用、维修和更新等管理事项为对象而制定的标准,称为设备管理标准。

《标准化法》的性质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项重要法律,《标准化法》规定了我国标准化工作的方针、政策、任务和标准化体制等。它是国家推行标准化,实施标准化管理和监督的重要依据。

1.5.2 定额管理

定额管理是有关定额方面的一切管理工作的总称,指企业及其工作人员从事生产活动时,在人力、物力、财力利用方面所应遵守的标准。

定额通常包括:消耗定额、劳动定额、费用定额和储备定额等。如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定额、单位产品工时定额、管理费定额、原材料储备定额等。此外,定额还包括:员工人数定额、产品产量定额、产品质量定额、设备利用率定额、资金定额等。

1.5.3 数据管理

设备的基础资料对设备综合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其主要内容之一是收集资料、积累资料。即积累数据,也可称为数据管理。据管理要抓好三个环节:占有数据。为达到占有数据,首先要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和统计。

处理、传递、储存数据。处理数据,要去伪存真;传递数据,要迅速准确;储存数据,要完整无遗。为此,企业要建立数据中心—数据库。同时建立数据网,要建立数据管理制度。

运用数据。运用方法十分广泛,但如何应用现代数学方法、科学的企业管理方法以及应用电子计算机来处理数据,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

1.5.4 技术档案

机动处要有主要设备技术档案,车间要有本车间全部设备技术档案,其主要内容包括:

1.目录。

2.安装使用说明书、设备制造合格证及压力容器质量证明书,设备调试记录等。

3.设备履历卡片:设备编号、名称、主要规格、安装地点、投产日期、附属设备的名称与规格、操作运行条件、设备变动记录等。

4.设备结构及易损件图纸。

5.设备运行累计时间。

6.历年设备缺陷及事故情况记录。

7.设备检修、试验与技术鉴定记录。

8.设备润滑记录。

9.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记录。

10.设备技术参数变更记录。

11.设备技术特性。

12.机动处应建立公司管网图、地下管网图、电缆图和密封档案。

1.5.5 图纸管理

易损零件图应按备件目录备齐,并确保准确性。主要设备均应有较为齐全的总图与零部件图;化工专用设备应选用标准设计图,向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迈进。

全厂总平面布置图。

地下管网、电缆等隐蔽工程图。厂区管廊图。

1.5.7 考核和统计报表

管理学概论作业答案.doc

《管理学概论》作业 1,1) 管理内涵: 管理是在一定情境下,通过科学运用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以有效地实现目标的活动或过程. 2) 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计划工作:确立目标和明确达到目标的必要步骤之过程。 组织工作:为了有效地达成计划所确定的目标进行分工协作,合理配置各种资源的过程。领导工作:管理者利用职权和威信施展影响,指导和激励各类人员努力去达成目标的过程。控制工作:在动态的环境中为保证既定目标的实现而进行的检查和纠偏活动或过程。 2,1)管理具有二重性。这是指管理具有与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和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社会属性。。作为自然属性,合理配置资源、优化经营效果的管理活动体现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和技术进步的比例、协调、配合、效率的要求,体现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作为社会属性,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等管理行为也要反映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社会制度的规定性,体现所有者和执政党的意志。 2)管理既是科学也是艺术。科学是系统化的知识。科学方法应能通过对事物与事情的观察而对事物本质作出判定,并通过联系不断的观察来对这些本质的确切性进行检验。而管理知识来自本世纪以来,在逐渐系统化,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管理也是一种艺术,这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方面。同其他所有技艺一样,管理工作也要利用系统化知识,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运用,采取适宜措施,以获得预期效果。最富有成效的管理艺术是以对它所依据的管理理论的理解为基础的。 3,完成具体任务的人。操作者指在组织中直接从事具体业务的人,其主要职责是做好组织所分派的具体的操作性事务。 4,任务环境:资源供应者,服务对象,竞争对手,政府管理部门和社会特殊利益代表组织等。 一般环境:政治,经济,社会,科学技术等。 5,1)组织文化:指组织的共同观念系统,是一种存在于组织成员之中的共同理解。 2)组织文化的特点:a客观性,b个异性,c民族性,d稳定性。 3)组织文化对管理的影响主要是它建立了在这个组织中管理者可以做什么和不可以做什么的规范。 对计划工作的影响:确立什么样的目标,计划可以包含的风险程度,决策的重点是长期还是短期的。 对组织工作的影响:可授权给下级管理者的程度,设计工作时对员工自由度的考虑,规范化程度的大小。 对领导工作的影响:运用什么激励技术,采用什么样的领导方式,是否要消除一切不一致。对控制工作的影响:采用何种控制方式,业绩评估时注意什么标准,超过预算时应有怎样的反应。 4)组织文化可能在某特定时间或是某些特定状态是适合的。但随时间与显示条件的改变(国家的竞争,政府管制的改变,快速的经济变迁,创新的科技),这时组织文化是需要适时的做些调整。以下因素回对管理组织文化产生影响:a引人注目的危机,b领导者的转换,c组织

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研究.doc

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根据工商管理类专业的特点和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在本专业中的定位,对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理论教学方法和实践教学方法进行了研究,教学实践表明该方案的应用对课程的教学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旨在培养能够适应经济发展变化的专业经济管理性人才。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以培养新型人才为宗旨,在教学过程教育方式上进行创新,提高人才质量,促进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反思,提出相应的改革方案,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教学质量。 关键词:工商管理;课程教学;新经济;人才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需求 根据市场的变化情况而浮动,在相对热门的专业中,人才的整体竞争优势凭借人才的素质而凸显,学校要在工商管理专业就业中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就需要在课程设置上以及课程教学上进行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与传统的课程教学安排不同的是,改革的教学课程方法更多的突出学生自身的重要性,借助互联网工具,加强了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使学生能够感知到理论的来源及其重要性。 一、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工商管理专业是将经济学与管理学相互联系的学科,从知识概念上来说,工商管理抽象出实际生活中的经济发展变化及其管理规律。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经济的管理重要性可以从有条不紊的经济秩序中所附带的经济价值体现。但是在实际教学中,

传统工商管理课程教学以课堂为中心,填鸭式教育理念一直延伸到高校教育中,理论的教育充斥着课堂教学中。学生接受来自教师的理论知识,完全依托有限的经验建构起乌托邦,这样的情况将学生实际处理事务的能力遮蔽甚至是磨蚀。教师授课时间较多,学生自由思考的时间就受到压榨,学科间的理论以及学科类问题体系的串联模糊了学科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学生在传统的课程教学方法中无法实现获益,自己的创新性意识没能够得到培养。传统的课程教学效果的考察仍以闭卷考试的形式出现在期末总结中,这种教育形式延续着中学阶段的模式,迫使学生在背记中掌握知识,灵活的运用知识机会较少。传统的课程教学方式以制定的教材作为参照,课程考察也以教材为依据,在这种指挥棒的指引下,学生依赖课程的一家之言,不能够实现概念定义的多维度思考。学生的自习能力较差更是助长了对其他教材的排斥。学生唯教师为权威,唯教材为方向导致学生批判反思的能力较差。 二、改革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方法策略 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在采用多媒体技术后,课堂教学效率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要保证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的革新需要在教育理念、教育思维、教育方法上有多样化的尝试创新,只有多管齐下,才可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2.1引入专题讲授教学方式 工商管理专业涉及到的内容广泛,在复杂的经济生活联系中寻找恰当的突破点进行教学授课对于提高授课质量很重要。引入专题讲授教学方式是在原有的教材章节灌输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的,它的特征就是广博。首先专题讲授要求具备同一类型相关知识的积累,这就摆脱了学生对教材的依赖,教师依据教材来

管理学研究方法整理

1、研究方法之哲学信仰 进化知识论(重要知识点) 以波普尔(Karl R. Popper, 1902-1994)提出的进化认识论为代表。他主张科学方法应当是以理性批判为基础的演绎推理。科学家先针对特定问题提出假说和猜想,再依据事实对假设进行检验,并在检验过程中不断修正原有的假设和猜想。其进化认识论如下图(波普尔的四段图示)所示: ?科学哲学的转向 在科学理论的场合,问题的产生通常是出自于下列三种不同情景:(1)理论与观察或实验的结果不一致;(2)理论系统内不发生相互矛盾的现象;(3)两个不同理论之间的相互冲突。 ?进化论与逻辑实证论的区别 知识论方面,进化认识论不像逻辑实证论那样,采用“逻辑图像论”只以精确地描绘世界图像为满足,而主张要建构理论来解释人们所观察到的事实或现象。 本体论方面,进化认识论认为:科学家为了解释事实或现象,在建构理论时必须提出各种形而上的概念,这种形而上的假设建构,不是一种虚构,而是一种“实在”。 方法论方面,正因为科学理论是科学家建构出来的,而不是“描绘世界的图像”,因此进化认识论在方法论方面主张“证伪论”,认为科学家的主要任务并不是在于“证实”命题,而是在于“证伪”理论中的命题,他们认为:一个科学的理论必须具有“可证伪性”。 ?科学哲学——总结 ? 1. 实证主义:极端经验论(实证) ? 2. 逻辑实证论:极端经验论(实证)、逻辑图像论(反对形而上) ? 3. 后实证主义(进化认识论):理论建构(形而上)、实证(非极端经验论)、可证伪性

? A Simplified Scientific Research Process and Types of Research ? ? Elements of the Scientific Process ? ?二、科学研究过程 ?检验假设的研究(演绎法)遵循图1右半部分的流程。?建立理论的研究(归纳法)遵循图1左半部分的流程。

管理学概论作业[1]

《管理学概论》作业 1,管理内涵及基本职能 答:1) 管理内涵: 管理是在一定情境下,通过科学运用人力资源和其他资源,以有效地实现目标的活动或过程. 2) 管理的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计划工作:确立目标和明确达到目标的必要步骤之过程。 组织工作:为了有效地达成计划所确定的目标进行分工协作,合理配置各种资源的过程。领导工作:管理者利用职权和威信施展影响,指导和激励各类人员努力去达成目标的过程。控制工作:在动态的环境中为保证既定目标的实现而进行的检查和纠偏活动或过程。 2,管理的特点是(自然属性还是社会属性),管理是科学还是艺术? 答:1)管理具有二重性。这是指管理具有与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和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社会属性。。作为自然属性,合理配置资源、优化经营效果的管理活动体现了社会化大生产的和技术进步的比例、协调、配合、效率的要求,体现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作为社会属性,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等管理行为也要反映生产资料所有制和社会制度的规定性,体现所有者和执政党的意志。 2)管理既是科学也是艺术。科学是系统化的知识。科学方法应能通过对事物与事情的观察而对事物本质作出判定,并通过联系不断的观察来对这些本质的确切性进行检验。而管理知识来自本世纪以来,在逐渐系统化,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 管理也是一种艺术,这是强调管理的实践性方面。同其他所有技艺一样,管理工作也要利用系统化知识,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运用,采取适宜措施,以获得预期效果。最富有成效的管理艺术是以对它所依据的管理理论的理解为基础的。 3,管理者与操作者的区别: 答:完成具体任务的人。操作者指在组织中直接从事具体业务的人,其主要职责是做好组织所分派的具体的操作性事务。 4,了解任务环境与一般环境的因素 答:任务环境:资源供应者,服务对象,竞争对手,政府管理部门和社会特殊利益代表组织等。 一般环境:政治,经济,社会,科学技术等。 5,组织文化的内涵、特点及其对管理的影响。如何管理组织文化 答:1)组织文化:指组织的共同观念系统,是一种存在于组织成员之中的共同理解。 2)组织文化的特点:a客观性,b个异性,c民族性,d稳定性。 3)组织文化对管理的影响主要是它建立了在这个组织中管理者可以做什么和不可以做什么的规范。 对计划工作的影响:确立什么样的目标,计划可以包含的风险程度,决策的重点是长期还是短期的。 对组织工作的影响:可授权给下级管理者的程度,设计工作时对员工自由度的考虑,规范化程度的大小。

管理学研究方法课堂笔记

1. 分析技术:回归,结构方程模型,相关系数,多层次分析 分析工具:SPSS AMOS MPlus 论文的方向: 质疑理论,摆出事实案例来证明 提出理论,用论据支撑 补充理论,用论据支撑 2. 时间序列研究 时间序列是按时间顺序的一组数字序列。时间序列分析就是利用这组数列,应用数理统计方法加以处理,以预测未来事物的发展。时间序列分析是定量预测方法之一,它的基本原理:一是承认事物发展的延续性。应用过去数据,就能推测事物的发展趋势。二是考虑到事物发展的随机性。任何事物发展都可能受偶然因素影响,为此要利用统计分析中加权平均法对历史数据进行处理。该方法简单易行,便于掌握,但准确性差,一般只适用于短期预测。时间序列预测一般反映三种实际变化规律:趋势变化、周期性变化、随机性变化。 时间序列分析是根据系统观测得到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曲线拟合和参数估计来建立数学模型的理论和方法。它一般采用曲线拟合和参数估计方法(如非线性最小二乘法)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常用在国民经济宏观控制、区域综合发展规划、企业经营管理、市场潜量预测、气象预报、水文预报 用时间序列的方法会有无回答的误差,追踪调查法是对某一调查对象长期连续不断地跟踪调查。用这一方法可以获取对象的动态信息,把握、分析其内在运动规律性,克服一般方法只能掌握其某一时间内静态资料的不足。但是在时间序列调查中,会出现样本减少,数据空白的问题,难以避免无回答误差。——控制无回答误差,如何更好地处理丢失的数据 强调对比实验的应用,这可以弥补人们理解中观管理过程的缺口,缺乏中观理论, 优势:高内部效度 劣势:时间成本高 产生样本损耗 重点:效度;信度; 什么是信度、效度?两者之间的关系. 信度:指测量数据(资料)的可靠性程度,即测量工具能否稳定地测量到它要测量的事项及其程度,信度是指测量的稳定性与一致性。 效度:指正确性程度,即测量工具确能测出其所要测量的特质的程度。效度越高级表示测量结果越能显示出所要测量对象的真正特征。 关系: (1)信度低,效度不可能高。因为如果测量的数据不准确,也并不能有效地说明所研究的对象 (2)信度高,效度未必高。例如,如果我们准确地测量出某人的经济收入,也未必能够说明他的消费水平

管理研究方法论总结.

管理研究方法论总结 2018-01-12 管理研究作为管理学领域中的一个年轻的分支学科,理论和文献相对匮乏。案例研究方法特别适合在中国背景下建立新理论的目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管理研究方法论总结,欢迎阅读。 管理研究方法论总结1 我们专业该课程开在第 8 周,若仅从课时数来说,什么时候开设并无多大影响,但若从该课程的教学要求来看,课程开设时间太迟,造成最后一次的大作业不能没能很好的完成,这无疑是一个遗憾,当然在这里面学生也有相当大的责任。 本期共做了两次应该运用到资料获取方法知识的实践课,但作为第七组的一员,我深感第二次作业完成的不足之处,没有做到全面深刻对问题进行调研与分析,但两次作业都给了我许多感触,特别是第一次实践作业――了解校信管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认知情况,下面我将从那次作业的初级资料获取上进行总结并就自己感受谈谈自己的所得。 初级资料并非原始资料,它是经过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使其呈有规律排列的状态,乃至从中提取出概要性的文字描述或数据描述,可以直接为研究所利用的资料,而此次最大的收获就来源于在收集原始数据时,所采用的问卷自填法的实施过程中。 问题分析 由于是在本校进行实地调查,所以在调查的方法上我们进行了仔细的斟酌与筛选,最终选择了结构化交流法中的问卷自填法,以下是我在进行问卷调查过程中的所感与所得: 一.关于问卷设计 对于试卷的设计工作,最初我们设想的是针对我校信管专业设计一份试卷,但在问题的设计中发现很多问题的调查对课题结论的得出很重要,但不具有通用性,即对某个年级的学生有调查的必要性,而对其他年级学生来说,这些问题没有价值,比如,如果可能,是否会转专业,比如对自己所上的专业课的看法。这两个问题涉及到信管专业学生对信管专业本身的认识和所设课程的认识两个重要方面,与调研的主题有紧密联系,但却不具备通用性,所以我们组最终决定采用针对不同的年级,设计不同的试卷这种问卷设计方法。 二.关于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质量管理概论(1)

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论 1.分析产品的固有特性有哪些?举例说明某产品(硬件产品或流程性产品)三种以上固有特性。固有特性-硬件产品 性能/功能---安全性--经济---适应性--美观性--可信性 功能。物质的作用或产品的用途 性能。物质功能的优劣,实现产品功能的程度和持久性的度量。 可信性。可用性及其影响因素(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的集合术语 可靠性。产品在规定时间内和规定条件下,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 ?评判可靠性的指标:可用性,即能够正常使用的产品个数的比率;或者无故障工作时间、故障间隔时间。 维修性。产品在规定时间内和规定条件下,按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维修时,保持或恢复到规定状态的能力。 安全性。即产品在流通和使用过程中保证安全的程度。 经济性。即产品寿命周期的总费用,包括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两个方面。 适应性: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2.分析服务的固有特性有哪些?举例说明某种服务(如乘火车、购物,医疗服务)三种以上固有特性。 功能性:组织提供的服务所具备的作用和效能的特性,是服务质量特性中最基本的一个。经济性:指被服务者为得到一定的服务所需要的费用是否合理。 安全性:是指组织保证服务过程中顾客、用户的生命不受危害,健康和精神不受到伤害,货物不受到损失。 时间性:为了说明服务工作在时间上能否满足被服务者的需求,时间性包含了及时、准时和省时三个方面。 舒适性 文明性:属于服务过程中为满足精神需求的质量特性。被服务者期望得到一个自由、亲切、受尊重、友好、自然和谅解的气氛,有一个和谐的人际关系。在这样的条件下来满足被服务者的物质需求,就是文明性。 2.什么是质量管理?包含哪些内容? 质量管理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控制、保证和改进来使其实现的全部活动。质量管理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 质量管理可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通过质量策划、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实现这些质量目标的过程。 3.对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做简要介绍。 质量策划: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 质量控制: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满足质量要求。 质量改进: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质量保证: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

管理学概论复习资料

管理学概论复习资料

单选 1.古典管理理论在对人性的假设的问题上,把员工看成是(A ) A、经济人 B、社会人 C、现实人 D、自我实现的人 2.法约尔认为,无论对哪一件工作来说,一个下属人员只应接受一个领导的命令,这是(D )原则的要求。 A、权力和责任 B、纪律 C、集中 D、统一指挥 3.人文主义的管理思想最早体现在(B ) A、泰罗的科学管理运动 B、梅奥的“霍桑试验” C、管理过程学派 D、管理权变理论 4.哪项实验是被后人誉为“泰罗制”的核心(B ) A、“霍桑试验” B、“生铁搬运试验” C、“熵”的试验 D、“从众”试验 5.法约尔的管理思想集中体现在(A )一书中。 A、《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B、《科学管理原理》 C、《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 D、《心理学与工业效率》 6.20世纪初,泰罗( B)一书的发表,是管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A、《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B、《科学管理原理》 C、《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 D、《心理学与工业效率》 7.在行为科学的发展历史中,一个里程碑的研究是(B ) A、生铁搬运试验 B、霍桑试验 C、“熵”的试验 D、从众试验 8.在管理学发展史上,被誉为组织理论之父的是(D ) A、泰罗 B、法约尔 C、巴纳德 D、韦伯 9.通过“生铁搬运试验”,泰罗创立了( A) A、科学管理理论 B、管理科学学派 C、一般管理理论 D、管理组织理论 10.在管理学发展史上,巴纳德被誉为(D ) A、科学管理之父 B、经营管理理论之父 C、组织理论之父 D、现代管理理论之父 11.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是(B ) A、德鲁克 B、西蒙 C、巴纳德 D、法约尔 12.经验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是(A ) A、德鲁克 B、西蒙 C、巴纳德 D、法约尔

质量管理概论和理论

质量管理概论和理论 1、什么是质量 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简单地说,品质就是满足顾客的要求。——(GB/T19000-2015) ■与质量相关术语 (1)过程:指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由输入、实施活动和输出三个环节组成,包括产品实现过程和产品支持过程。 (2)产品:过程的结果。国际标准化组织把产品分成四类:硬件、软件、服务、流程性材料,服务与软件是无形的,硬件与流程性材料是有形的。 (3)顾客:接受产品的组织和个人。有的顾客是显在的,有的顾客是潜在的。有的顾客是外部的,有的顾客是内部的,组织内部互相协作的下一个环节便是内部的顾客。 (4)供方:提供产品的组织和个人。如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等,供方也可以是内部的,组织内部互相协作的上一个环节便是内部的供方。 (5)顾客满意: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规定的要求符合顾客的愿望并得到满足,也不一定确保顾客很满意。顾客抱怨是一种满意程度低的最常见的表达方式,但没有抱怨并不一定表明顾客很满意。 ■质量特性 质量特性是指产品、过程或体系与要求有关的固有特性。 (1)硬件产品质量特性:性能、寿命、可信性、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安全性、经济性 (2)软件产品质量特性: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效率、可维护性、可移植性 (3)流程性材料质量特性: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力学性能、外观 (4)服务产品质量特性:功能性、时间性、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文明性 2、质量管理发展阶段 ①质量检验阶段(二十世纪初) 在成品中挑废品,这是事后把关,无法起到预防和控制作用。 ②统计质量控制阶段(二十世纪30/40年代) 这一阶段是把数理统计与质量管理结合,由休哈特发明了控制图。但过分强调质量控制的统计方法,在当时计算机和软件的应用不广泛,难度很大。 ③全面质量管理阶段(二十世纪50年代后) 经过不断地发展,演变为一套以质量为中心,综合的、全面的管理方式和管理理念。 3、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是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目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五项活动内容。在这些活动

2016管理学概论作业与答案

您的本次作业分数为:100分多选题 1.【第00章】管理者在开展管理工作时需要坚持的基本原则包括: A 以人为本 B 注重经济性 C 以目标为中心 D 随机应变 判断题 2.【第00章】提高一个组织的管理水平关键在于提高组织中管理者的素质。 正确错误 单选题 3.【第01章】卡尔森以前只是只有宾馆的管理经验而无航运业的管理经验,但他被聘为泛美航空公司的总裁后,短短三年就使得这家亏本企业成为高盈利企业。对此,您认为下列说法中最准确的是: A 最高管理者不需要专业知识,只需要善于学习就可以了。

B 成功的管理经验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C 管理成功的关键在于对人的管理,高层管理着搞好人际关系就可以成功 D 碰巧而已,只能说明卡尔森具有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单选题 4.【第01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说的是()的重要性? A 组织 B 预测 C 预防 D 计划 单选题 5.【第01章】人们常说管理是一门艺术,是强调管理的()。 A 实践性 B 复杂性 C 科学性

D 变动性 多选题 6.【第01章】基本的管理职能包括: A 计划 B 组织 C 领导 D 控制 判断题 7.【第01章】所谓效益是指投入与产出之比。 正确错误 判断题 8.【第01章】管理工作的核心是计划。 正确错误

判断题 9.【第01章】在实际工作中,管理的重点可以归结为抓瓶颈和搭平台。 正确错误 判断题 10.【第01章】效率与效益相比较,效率是第一位的。 正确错误 判断题 11.【第01章】管理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人的欲望的无限性与人所拥有的资源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 正确错误 单选题 12.【第02章】组织是由哪三项要素组成的? A 目标、成员和结构 B 目标、部门和效率

《管理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管理研究方法》教学大纲 编写人:张平编写时间:2005年10月30日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管理研究方法 Management Research Method 课程号:40133820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 32 学分:2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管理学和自然科学一样,有自己的科学研究方法。本课程在介绍管理研究的基本要素、管理研究的设计和方法的基础上,重点介绍研究论文的撰写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即学习观察和思考现实问题的现象,掌握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课程作为管理学本科生专业学习的最后一门课程,主要为毕业论文阶段综合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做好毕业论文研究奠定基础, 并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应用基础。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专业研究方法,作为基础理论课程与实践结合的桥梁,使学生具备应用理论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为重点、难点) *第一章导论(2学时) 第一节管理研究方法 一、研究的分类 二、研究的过程 第二节学习研究方法的意义

*第二章研究问题的确定(6学时)第一节研究问题的选择 一、问题的发现 二、问题的选择 第二节研究问题的陈述 一、变量 二、假设 三、案例 *第三章文献查阅与文献研究(6学时)第一节文献的收集 一、信息收集的方法 二、信息的总结 三、信息的选择和利用 第二节文献研究 一、归纳方法 二、文献综述 *第四章定量研究(6学时) 第一节研究的设计 第二节实验研究 第三节准实验研究 第四节准实验研究 第五章调查研究(6学时) 第一节调查设计 一、纵向设计 二、横向设计 第二节问卷调查 一、问卷格式 二、问卷题目 三、问卷发放方法

管理研究方法论课程论文

管理研究方法课程论文 方法论指的处理问题的一般途径和路线。方法指的是处理问题的具体的做法。很容易从字面的意思发现,在对问题的处理过程中所形成的习惯性处理方法就是方法论。实际在我们处理问题时不同的人的思维方式各不相同,但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管理研究思维、管理工作思维和教学思维。这三种思维各不相同:管理研究者思维主要特点是重归纳,善于发现问题,具有创造性。表现形式多为学术论文,课题申请书及研究报告。管理工作思维主要特点是重视现实具体问题的解决。表现形式多为工作报告、会议报告。教学思维主要特点是重演绎,强调知识的运用和掌握。表现形式多为教材学习。对管理方面来说,管理学科研究的方法多种多样,要形成完善的一整套的研究路径对任何的研究者来说都是梦寐以求的,但也不是无法实现的。因为我们知道,管理学和经济学一样,同属于社会学科的范畴,在理论的形成上主要是前人的思辨的探索,不同于工程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来自严密的逻辑和精确的试验。这在一方面决定管理学科很难有一套完整的如同试验步骤一样的研究方法,但在另一方面却显示了社会科学的魅力。社会科学强化对问题的思索,同样可以建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但却容易超越前人。比如在物理科学的研究中,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使得物理学的研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以至于后人的工作只能在其强大的领域下耕耘,而经济学的发展却大大不同于科学研究,从亚当斯密以来,后继者凯恩斯开创了宏观经济学的先河,进入20世纪后半叶,经济学的发展更是蒸蒸日上,在博弈论、一般均衡论等领域获得了更大的突破。社会科学的发展就是这样,建立在一代又一代人对社会发展轨迹简单认识基础上的再认识,没有人能了解整个历史发展的规律,正如没有人能够预知未来一样。对于管理学来说,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罗,誉为管理理论之父的法约尔对管理理论的贡献也是来自于管理过程中经验的积累。对以往积累知识的吸收和发展,对未知事物的了解过程,进而形成处理一般问题的基本方法,构成社会科学研究中的方法论。单纯对管理学来说,管理研究方法论阐述了管理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基本原则、途径和过程。进而对社会科学来说,方法论是对社会科学研究过程所出现的问题总结形成的基本方法。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

管理学概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判断(10个,每个 1分,共 10分) 1、从生产过程来看,技术创新可划分为要素创新、要素组合创新和产品创新。 2、甘特图是在霍桑试验基础上提出的横道图。 3、力场分析理论是波特提出来的。 4、技术技能对管理人员非常重要,因为它能使管理人员通过分析,确定问题所在,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5、权力的分配可以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制度分权和授权。 6、当一个人以他人的期望为行为准则时,那么他的道德阶段处在惯例阶段。 7、管理幅度、管理层次与组织规模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当组织规模一定时,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成正比关系。 8、现代企业管理学认为,企业管理的重点在于经营,而经营的核心是计划。 9、外部招聘比内部招聘的选择范围更大,因此,更容易找到优秀的人才。 10、决策理论学派是从Barnard创始的社会系统学派中独立出来的。 二、单选题( 20个,每个 1分,20分) 1、一个管理者所处的层次越高。面临的问题越复杂,越无先例可循,就越需要具备() A、领导技能 B、组织技能 C、概念技能 D、人事技能

A、赫茨伯格 B、戴尔 C、西蒙 D、亨利 .福特 3、Max Weber的主要贡献在于,提出了() A、人际关系理论 B、官僚组织理论 C、团体力学理论 D、权变管理理论 4、法约尔管理原则中,组织内每一个人只能服从一个上级并接受他的命令,这一原则是() A、统一命令原则 B、等级链原则 C、统一指挥原则 D、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原则 5、最先提出科学管理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法约尔 B、韦伯 C、甘特 D、泰罗

A、一般管理理论 B、科学管理理论 C、组织理论 D、人际关系学说 7、根据费德勒权变模型,下列对领导者有利的情景是() A、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关系不好,工作任务不明确,领导者的职位权利弱; B、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关系好,工作任务明确,领导者的职位权利弱; C、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关系好,工作任务不明确,领导者的职位权利弱; D、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关系不好,工作任务明确,领导者的职位权利强; 8、在布莱克管理方格理论中,确定管理风格的两因素是() A、关怀和定规 B、关系行为和任务行为 C、独裁和民主 D、对工作的关心和对人的关心 9、美国“管理运动”的第一次高潮,诞生了() A、劳动分工 B、人际关系论 C、事业部制 D、科学管理

第一篇管理学概论

第一篇管理学概论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节管理的概念与特征 一、管理的概念 管理.”起源于人类的共同劳动,自古就有。当人们开始组成集体去达到共同目标,就必须有管理,以协调集体中每个成员的活动。缺乏管理,人类社会就无法存在,更谈不上发展。但什么是“管理”,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有着不同的理解。从汉语词义来看,管理一词是“管辖”、“处理”的意思。但这种字面解释是不可能严格表达出管理本身所具有的完整含义的。 关于管理的概念,至今仍未得到公认和统一。多年来,西方许多管理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对管理的概念作出了不同解释,其中有代表性的有: “确切知道要别人干些什么,并注意他们用最好最经济的方法去干”。 与泰罗同一时期的经营管理理论创始人,法国的法约尔()认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决策理论学派的代表人物,美国管理学家西蒙(Herbert .Simon )认为:管理就是决策。 当代管理过程学派的代表美国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等在其所着的《管理学》第9版中把管理定义为:“管理就是设计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 随着管理研究范围不断扩大,特别是由于各方面专家运用各种现代科学知识来研究管理理论,人们对管理概念的认识就更加多种多样。例如,有人从系统论角度出发,认为管理就是对整个系统运动、发展和变化的有目的、有意义的控制行为。有人从信息论的角度出发,认为管理就是信息不断输入、输出和反馈的过程。

对于管理概念的种种不同认识,我们还可以列举出很多,这些不同认识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管理的含义,或者是揭示了管理某一方面的属性。这对管理理论的发展是有益的。 我们知道,形成一种管理活动,首先要有管理的主体,即谁来进行管理;其次要有管理的客体,即管理的对象;再次要有管理的目的,即为什么要进行管理。这样才具备了形成管理活动的基本条件。当然要进行管理活动,还要运用一定的管理职能和方法,即解决如何管理的问题;还必须了解管理活动是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才能进行。 综上分析,根据国内外管理学者对“管理”这一概念的解释,本书对“管理”作如下定义,即:管理是指在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手段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别人同自己一起高效率地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二、管理的特征 为了更全面地理解管理的概念,理解管理学研究的特点、范围和内容,需要对管理的特征作进一步的分析。 一般来说,管理具有如下特征: (一)管理的目的性 管理是人类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因而它有明显的目的性。管理的这一特征,是我们区别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那些非管理活动的重要标志。凡是盲目的没有明确目的的活动,都不能称其为管理活动;那些纯属于由生理功能驱使,无意识的本能活动,如动物的群体活动,不称其为管理活动。还有就是某个单个成员或管理者的目的,也不是管理的目的,因为单个成员或管理者的目的,难以形成协作意愿,因此,只有一个组织的共同目的,才是管理的目的。在实际工作中,管理的目的往往具体表现为管理的目标,所以,组织的目标,就是任何一个组织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评价管理活动的基本依据。

《管理学概论》在线作业一

《管理学概论》在线作业一

————————————————————————————————作者:————————————————————————————————日期:

福师10春学期《管理学概论》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共16 道试题,共32 分。)得分:32V 1. 管理学是一门( )的应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 A. 传统的、针对性 B. 新兴的、针对性 C. 传统的、综合性 D. 新兴的、综合性 2. 决策作为管理的一种活动,包括了一定的步骤和程序,虽然决策的具体过程不尽相同,但就一般决策而言,主要分六个阶段,其中第五阶段是( )。 A. 发现问题 B. 拟定可行方案 C. 追踪检查 D. 贯彻实施 3. ( )是人际关系学说的创始人。 A. 法约尔 B. 梅奥 C. 麦克雷戈 D. 泰罗 4. 在人性理论研究方面最突出的成果是( )的X理论和Y理论。 A. 法约尔 B. 梅奥 C. 麦克雷戈 D. 泰罗 5. 哪一项是组织设计的原则( )。 A. 增强组织的凝聚性原则 B. 激励员工并为员工提供行动指南原则 C. 管理层次的原则 D. 目标可用作绩效标准原则 6. 《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的作者是( ),同时他也被称为“管理过程理论之父” A. 法约尔 B. 梅奥 C. 麦克雷戈 D. 泰罗 7. 以下哪项不是授权的原则( )。 A. 授权可由授权者收回原则 B. 按预期的组织目标授权的原则 C. 按职能界限授权的原则 D. 分等级原则 8. 马斯洛提出的人的最高需要层次是( )。 A. 生理的需要 B. 自尊的需要 C. 自我实现的需要 D. 社会的需要 9. 5W1H强制联想法中的1H是:( )。 A. How much B. How many C. How old D. How 10. ( )诞生了一种进行变革的全新综合方法,称为组织发展(简称OD)。 A. 20世纪三四十年代 B.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C. 20世纪七八十年代 D. 19世纪七八十年代 11. ( )也是管理者为职工创造良好工作环境的必要条件之一。 A. 职权 B. 职位 C. 权力 D. 职能 12. 以下哪项是定性决策方法( )。 A. 线性规则 B. 不确定型决策方法 C. 头脑风暴法 D. 风险型决策法 13. 定性决策的主要方法之一特尔菲法是由美国蓝得公司于( )初发明的。 A. 20世纪30年代

管理学概论作业

一、单 选题 1、人类社会广泛存在的 、最基本的社会组织类型是( ) A. 经济组织 2、 关于公司总经理与中 层管理人员之间的区别,下列哪种说法更 为贴切() D.总经理比 中层管理人员更需要 掌握概念技能 3、 理性 -经济人假设相当 于( ) A.X 理论 4、 麦格雷戈的Y 理论指的是()D.自我实现的人 5、 社会人的假设是()的主要观点 A.人际关系学派 6、 法约尔认为,无论对 哪一件工作来说,一个下属人员只应接受 一个领导的命令,这是( ) 原则的要求。 D.统一指挥 7、 法约尔的管理思想集 中体现在()一书中。A.《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8、 在行为科学的发展历 史中,一个里程碑的研究是( )B.霍桑试验 9、关于企业文化的精神层、制度层和物质 层的关系,正确的描述是() C .精神层是物质 层和制度层的思想内 涵,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10、由梅奥等人进行的“ 霍桑试验”分成四个阶段进行,其中第一 主要是想证明()之 间有没有直接关系。 A. 工作环境与生产率 11、各种可行方案的条件 大部分是已知的,结果有多个,且每个结 一种决策是()C ?风险型决策 12、决定管理工作为什么 做、做什么、谁去做、何时做、何地做以 及如何做,这是哪项管 理职能( ) A. 计划 13、 ()是一个组织最基本的目标,也是这个 组织何以存在的基本理由。 A.宗旨 14、 评价备选方案的关键 在于( ) A. 评价标准的选择 15、 各种可行方案条件大 都未知、结果有多个,每个结果发生的概 率也是未知的一种决策 是()B. 非确定型决策 16、 在计划的表现形式中,计划和控制工作的连接点是( )A.预算 17、根据 Y 理论,你认为持有此理论观点的管理 者在为下属制定计划时, 会倾向于( ) D.指导性计 划 阶段是工厂照明试验, 果发生的概率是已知的

管理学概论第1次作业(3)

考生答题情况 作业名称:管理学概论第1次作业(3) 出卷人:SA 作业总分:100 通过分数:60 标准题总分:100 标准题得分:91 详细信息: 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某公司销售部经理被批评为“控制的太多,而领导的太少”,据此尼认为该经理在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能是什么?() A、对下属销售人员的疾苦没有给与足够的关心 B、对销售任务的完成没有给与充分的关注 C、事无巨细,过分亲历亲为,没有做好授权工作 D、没有为下属销售人员制定明确的奋斗目标 学员答案:C 本题得分:4 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关于联合开发的说法,正确的是()。 A、需要足够的资金支撑 B、需要数量众多的技术人员 C、不能独自利用研究成果组织产品或工艺的创新 D、可以获得高额的垄断性利润 学员答案:C 本题得分:4 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关于知识经济的特点,不正确的是()。 A、知识要素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相对重要性大大提高 B、生产者与最重要的生产要素的重新结合 C、由于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知识创新和传播的速度大大加快 D、知识不一定与人的活动有关 学员答案:D 本题得分:4 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高级工程师老王在一家研究所工作,该所拥有一流的研究设备,根据双因素理论,你认为下列哪一种措施最能对老王的工作起到激励作用?() A、调整设计工作流程,使老王可以完成完整的产品设计而不是总重复做局部的设计 B、调整工资水平和福利措施 C、给老王配备性能更为先进的个人电脑 D、以上各条均不适用 学员答案:A 本题得分:4 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是技术创新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其他创新都是围绕着其进行的。 A、产品创新 B、要素创新 C、要素组合方法的创新 D、工艺创新 学员答案:A 本题得分:4 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层级结构的主要特征不包括()。 A、直线指挥 B、分工细致 C、标准统一 D、感性沟通 学员答案:D 本题得分:4 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 如果你是公司的总经理,在周末下午下班后,公司某位重要客户给你打来电话,说他向公司购买的设备出了故障,需要紧急更换零部件,而此时公司的全体人员均已下班。对于这种情况,你认为以下那种做法比较好?() A、告诉客户,因周末找不到人,只好等下周解决,并对此表示歉意 B、请值班人员打电话找有关主管落实送货事宜 C、因为是重要客户的紧急需要,马上亲自设法将货送去 D、亲自打电话找有关主管人员,请他们设法马上送货给客户 学员答案:D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方法)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

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方法课程代码:90937 2016年6月版 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课程性质与特点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方法》课程是北京市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本科)的一门专业课程?本课程将系统讲授人力资源管理的学术研究问题,介绍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方法,并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研究的典型案例来探讨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相应内容研究的现实问题,使学生掌握一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方法和知识,增强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撰写相应研究报告的综合能力?尤其有助于考生提升学位论文的写作能力。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课程主要讲授人力资资源管理研究方法及应用等,内容涵盖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各模块内容的研究方法,包括人力资源开发及其战略?工作分析?人员招聘与配置?人员培训与开发方法?绩效考评与管理?薪酬管理?员工福利与社会保障?员工激励与关系协调等领域内容与问题的研究论文与研究方法?课程目的是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使考生熟悉与掌握涉及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各方面问题的研究方法,并且将来能够灵活应用相关的研究方法解决自己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遇到的相关问题? 本课程的重点章节是:第二章至九章。要求考生在精读案例的基础上,深入理解与应用每个案例的案例点评与思考部分所展现的研究方法与思想?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 《人力资源管理研究方法》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它与《人力资源管理》等课程相互衔接,是全部课程的综合化?系统化与应用化,是对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知识掌握后在学术研究上的深化与升华?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章管理学研究方法概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管理学基本研究方法的概念 2.掌握管理学中基本研究方法的操作流程 3.重点理解不同研究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识记:问卷调查法的概念与操作方法 访谈调查法的概念与操作方法 文献调查法的概念与操作方法 案例分析法的概念与操作方法 比较研究法的概念与操作方法 理解:问卷调查法的优缺点与注意事项 访谈调查法的优缺点与注意事项 文献调查法的优缺点与注意事项 案例分析法的优缺点与注意事项 比较研究法的优缺点与注意事项 第二章人力资源开发及其战略研究案例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人力资源开发及其战略研究的特点 2.掌握提高问卷科学性的方法 3.掌握访谈法的实施要点 4.重点理解访谈后使用内容分析法分析情景性资料的过程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理解:人力资源开发及其战略的研究内容与案例点评 应用:运用问卷调查法与访谈调查法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及其战略研究运用访谈调查法进行人力资源开发中性别歧视问题的研究 第三章工作分析研究案例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工作分析的相关工具

管理学概论有答案版的

管理学概论考前练兵 一、是非判断题 √1.无形资源具有有形的价值。 ×2.在韦伯的官僚制组织结构中,官僚是就管理中不负责任、工作效率低下的现象而言的。 √3.管理工作与作业工作可以是并存的。 √4.组织文化的隐性容是组织文化的根本,在建设组织文化时,要以隐性容作为根本点和出发点。 ×5.制度层是组织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6.行为科学的管理学家们将管理学关于人性的研究课题由“经济人”转向“社会人”,是管理学的一个重大突破。 √7.管理者理想的知识结构应该是动态的“T”型结构。 √8.与高层管理者相比,中层管理者必须具备的是执行能力。 ×9.对于企业组织来说,金融资源是它的核心资源。 ×10.管理主体就是管理者。 ×11.在信息时代,组织的信息资源是无限的。 √12.管理学并不能为管理者提供解决一切问题的标准法和答案。 ×13.韦伯认为,神授权力是官僚组织体系的基础。 ×14.滚动计划法采用的是近粗远细的原则。 ×15,西蒙认为管理者决策时能做出“完全合理”或“最优”的决策。 √16.目标管理是一种结果式管理。 ×17.目标管理认为,有力的领导控制是实现目标动态控制的关键。

√18.目标管理的式是建立在Y理论基础上的。 ×19.目标管理的式是建立在X理论基础上的。 ×20.目标的制定具有肃性,确定之后不能修改。 ×21.目标管理强调由组织高层管理者确定目标,然后分解到各个部门和个人。×22.决策就是拍板定案。 ×23.决策就是出谋划策。 ×24.在目标设立过程中,目标要略低于企业当前的生产经营能力,保证企业经过一定努力能够实现。目标过高,会因无法完成任务而使职工丧失信心。 ×25.非营利性组织没有经济性目标。 ×26.在组织规模既定的情况下,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成正比。 √27.高层主管的管理幅度应较小些,基层主管的管理幅度可适当扩大些。 ×28.高层主管的管理幅度应较大些,基层主管的管理幅度可适当减少些。 ×29.受权人所承担的是最终职责。 √30.扁平型组织是指管理层次少而管理幅度大的组织结构。 ×31.产品部门化是根据业务专业化原则,以工作或任务的相似性为基础来划分部门的。 √32.职能部门化是根据业务专业化原则,以工作或任务的相似性为基础来划分部门的。 ×33.组织结构的本质是责权利关系的划分。 ×34.事业部制的组织形式适用各种规模的企业。 √35.组织在选择部门化的式时,可以考虑多种部门化式的综合运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