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CHINA STATE CONSTRUCTION ENGRC. CORP.

福建省松溪(闽浙界)至建瓯高速公路

A 11合同段路基沉降观测

专 项 施 工 方 案

编编制制人人: 审审核核人人: 审审批批人人:

中 国 建 筑 第 七 工 程 局 有 限 公 司

2010年5月

目录

1.编制依据 -------------------------------------------------------------------------------------------------------- 2 2.工程概况 -------------------------------------------------------------------------------------------------------- 3 3.观测目的、范围及内容 -------------------------------------------------------------------------------------- 3

3.1 观测目的 -------------------------------------------------------------------------------------------------------- 3

3.2 观测范围、内容----------------------------------------------------------------------------------------------- 3

4 路基沉降变形观测---------------------------------------------------------------------------------------------- 3

4.1 断面及点的设置原则----------------------------------------------------------------------------------------- 3

4.2 观测断面及点的设置、元件布设 ------------------------------------------------------------------------- 4

4.3 观测元件的埋设要求----------------------------------------------------------------------------------------- 6

4.4 沉降观测精度要求-------------------------------------------------------------------------------------------- 9

5 过渡段沉降观测------------------------------------------------------------------------------------------------- 9

6 沉降变形测量要求--------------------------------------------------------------------------------------------- 10

6.1 一般要求 ------------------------------------------------------------------------------------------------------ 10

6.2 观测水准基点、工作基点、沉降变形点的布设要求 ---------------------------------------------- 10

6.3 沉降变形观测主要技术要求 ----------------------------------------------------------------------------- 11

6.4 水平位移监测要求------------------------------------------------------------------------------------------ 11

7 观测仪器及人员组成------------------------------------------------------------------------------------------ 12

7.1 沉降监测仪器配备表--------------------------------------------------------------------------------------- 12

7.2 水平位移监测仪器配备表 -------------------------------------------------------------------------------- 12

7.3 人员组成及职责--------------------------------------------------------------------------------------------- 12

8 测量观测资料整理及提交资料 ------------------------------------------------------------------------------ 12

8.1 一般要求 ------------------------------------------------------------------------------------------------------ 12

8.2 资料整理 ------------------------------------------------------------------------------------------------------ 12 1.编制依据

本合同段路基:本标段路基主要分三段即起点至钟山隧道进口(K99+860~K99+930 )、钟山隧道出口至东安隧道进口段(K100+695~K101+030 )东安隧道出口至塘源大桥起点(K101+690~K102+388.5),不含弓鱼互通匝道路基。路基横断面采用整体式和分离式两种。其中软基处理段为K101+760-K101+810,路基填土高5.3米,表层为耕植土,软塑状淤泥质粉质粘土,总厚度1.5~4.0米,换填透水性材料厚2.45米;K101+810-K102+060,路基填土高17.3米,表层为耕植土,软塑状淤泥质粉质粘土,总厚度1.5~4.0米,换填透水性材料厚2.45米;K102+060-K102+240,路基填土高13.5米,表层为耕植土,软塑状淤泥质粉质粘土,总厚度1.0~2.2米,换填透水性材料厚1.3米。

3.观测目的、范围及内容

3.1 观测目的

为了在施工中调整填土速率、预测沉降趋势、提供施工期间沉降土方量的计算依据。同时也为了检测地表水平位移及隆起情况、掌握分层位移量、推定土体剪切破坏位置,以确保软基和路堤施工的安全稳定。

3.2 观测范围、内容

根据不同的路基高度及不同的地基条件,主要内容有:

3.2.1 软基处理段路基沉降变形观测

3.2.2 高填方路段路基沉降变形观测

3.2.3 过渡段路基沉降变形观测(桥台搭板、路遂衔接段、涵洞台背回填段、填挖交界段沉降观测)

4.路基沉降变形观测

4.1 断面及点的设置原则

4.1.1 路基沉降观测以路基面沉降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沉降变形观测断面根据不同的地基条件,不同的结构部位等具体情况设置;测点的设置位置满足设计要求,同时还需对施工掌握的地质、变形等情况调整或增设。

4.1.2 观测点设在同一个横断面上,这样有利于测点看护,便于集中观测,统一观测频率,更重要的是便于各观测项目数据的综合分析。

4.1.3 路基面观测断面沿线路方向的间距一般不大于50m;地势平坦、地基条件均匀良好的路堑、高度小于5m的路堤可放宽到100m;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适当加密观测断面。

4.1.4 测点及测斜管、沉降盘的埋设位置符合设计要求,且标设准确、埋设稳定。观测期间对观测点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防止施工机械的碰撞,人为因素的破坏,务必使观测工作能善始善终,取得满意成果。

4.2 观测断面及点的设置、元件布设

观测断面的设置及观测内容、元件的布设根据地形、地质条件、地基压缩层厚度、路堤高度、地基处理方法等具体情况,结合沉降预测方法和工期要求具体确定。

4.2.1 路堤填高<3m,且地基压缩层厚<5m地段

4.2.3 挖方高边坡

施工时,边坡应分级、由上往下开挖,根据施工图横断面,在边坡坡面上布置平面位移观测点,用全站仪和水准仪定期测量坡面水平方向和铅直向位移;在边坡的典型剖面上(布置有锚杆的断面)布置钻孔测斜仪,量测边坡深部位移、变形及地下水位位置;同时采用钢筋针对锚杆受力状态进行观测。另外在边坡开挖过程中,由专人记录边坡开挖时的节理、裂隙等信息。如果现场的岩质与设计提供的地质资料差别太大,可申请钻孔。

通过以上方案获得的信息,绘制成各种曲线和图表,提供给现场设计代表或设计院,现场设计代表或设计院根据这些信息分析设计是否合理,若不合理根据这些信息修改设计,然后反馈给施工单位;若合理则继续施工。

在施工过程中,已作好的上部边坡在原有的基础上要继续作好监控,以免下部边坡施工时对上部边坡造成的影响能及时体现,以利于采取主动的防治措施。

施工结束后,所建立的监测网应继续工作一段时间,利用监控信息监控边坡的稳定状态。

4.2.4 路堤边坡

在路堤施工时,必须进行沉降和稳定的观测,须观测地表沉降量、地表水平位移及隆起量、地下土体分层水平位移量。

4.2.4.1稳定性观测:

1)桥头纵向坡脚、填挖交界的填方端、沿河或邻近凌空面等特殊路段均应设置观测点。

2)位移观测边桩,应根据需要埋设在路堤两侧坡脚或坡脚以外3~5米处,并结合稳定性分析,在预测可能的滑裂面与地面的切面位置布设测点,一般在坡脚以外1~10米范围内设置3~4个位移边桩。同一观测断面的边桩应埋在同一横轴线上。

3)校核基点四周必须采用保护措施,并定期与工作基点桩校核。

4)地面位移观测仪器要求:测距精度正负5mm,测角精度2秒。

5)沿河、临河等凌空面大而稳定性差的路段,必要时需进行地基土体内部

水平位移的观测。

4.2.4.2 沉降观测:

1)在施工路段的原地面上一般埋设沉降板进行高程观测。沉降板埋设于路基中心、路肩及坡趾的基底。

2)沉降板观测仪器要求:往返水准测量精度1mm/km。

3)用于观测水平位移的标点桩、校核基点桩亦同时用于沉降观测,埋设于坡趾及以外的标点边桩一般兼测地面沉降。

4.3 观测元件的埋设要求

4.3.1 若进行深孔位移监测,可根据路堤高、长及土体等情况,布设监测断面。测斜后监测孔深根据路堤高度及坡体地质情况确定,以进入稳定地层不小于2~5m为宜。

4.3.2 路堤稳定监控位置一般按图中所示位置布设,此外还需增设稳定验算所揭示稳定性相对较差或现场实际情况(如坡面出水位置)对稳定性由影响的位置监控。

4.3.3 监测孔钻孔孔径:土层(含强风化)孔径≥φ89mm,弱风化以上岩层孔径≥φ75mm。钻孔孔深应大于设计孔深不小于20cm。钻孔成孔清孔后,立即逐根放入专用PVC测斜管,锁定接管螺丝。至设计孔深后,测斜管外须用干净的中粗砂充填密实(可灌水)。监测孔布设后,应注意孔口加盖保护。

4.3.4 PVC测斜管应符合GB/T 8802-1998、GB/T 8803-1998、GB/T 8806-1998、GB/T 14152-1998等相关规范要求。

4.3.5 套管及钢管应随填土填高一节节焊接接长,套管露出填土面以上 150cm 为宜,钢管外露套管顶以上50cm 。

4.3.6 沉降盘四周应采取有效防护措施,防止施工过程中施工机械撞坏沉降观测设备。

4.3.7 观测钢管外径为 5cm,管壁厚 4mm ;套管外径为 10.8cm ,管壁厚 4mm ;底座钢板厚及加固钢板厚 3mm 。具体布置详见以下大样图。

4.3.3 每个工点观测断面及观测点的数量,埋设观测元件的种类、数量,根据设计要求及相关规范确定,并由设计、监理方在现场核查确定。

4.4 沉降观测精度要求

4.4.1 沉降变形的水准测量精度为1mm,读数取位至0.1mm;剖面沉降管的测量精度为8mm/30m;单点沉降计观测精度为测量值的1%,灵敏度为0.01mm。

4.4.2 路基沉降观测的频次不低于表2.5的规定。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或数据异常时应及时观测。

表4.4-1 路基沉降观测频次

5.过渡段沉降观测

5.1 过渡段沉降观测应以路基面沉降和不均匀沉降观测为主,沉降观测期与路基相同,不少于6个月。

5.2 分别在路桥、路涵、路隧过渡段的结构物起点、距结构物起点5~10m处、15~25m处、50m处各设一个观测断面,沿涵洞轴线设路基面观测断面,每个观测断面设3个观测桩。

5.3 路堤和路堑过渡段在分界处设路基面观测断面,每个观测断面设3个观测桩。

5.4 沉降观测水准的测量精度不低于1mm,读数取位至0.1mm。

5.5 沉降观测的频次不低于表2.5的规定。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或数据异常时应及时观测。

6.沉降变形测量要求

6.1 一般要求

6.1.1 沉降变形观测根据《公路勘测规范》的要求,沉降变形观测网按一等变形测量等级技术要求建立,沉降变形观测点的水准测量采用二等变形观测测量技术要求。

6.1.2 建立沉降变形观测网,布设水准基点和工作基点。高程采用施工高程控制网系统并与施工高程控制网联测。全线二等水准测量贯通后,将沉降变形观测网与二等水准点联测,统一规划为二等水准基点上。

6.1.3 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定期检查并作出详细记录;每次测量采用同一仪器,固定观测人员,采用相同的观测路线和观测方法,在基本相同的环境和观测条件下工作。

6.1.4 各种原始测量记录应真实、可靠,并有可追溯性;计算成果和图表清晰、签署齐全,并妥善保存。

6.1.5 参与观测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上岗。

6.2 观测水准基点、工作基点、沉降变形点的布设要求

6.2.1 观测水准基点的布设

要求建立在沉降变形区以外的稳定地区,同大地测量点的比较,要求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基准点使用全线二等精密高程控制测量布设的基岩点、深埋水准点为沉降观测基准点。

6.2.2 工作基点的布设

要求这些点在观测期间稳定不变,测定沉降变形点时作为高程的传递点,工作点除使用普通水准点外,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一步加密水准基点或设置工作基点至满足工点垂直位移监测需要。

6.2.3 沉降变形点的布设

直接埋设在要测定的沉降变形体上。点位应设立在能反映沉降变形体沉降变形的特征部位,不但要求设置牢固,便于观测,还要求形式美观,结构合理,且不破坏沉降变形体的外观和使用。

监测网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人为破坏等原因,不可避免的有个别点位会发生变化。为了验证监测网点的稳定性,应对其进行定期检测。定期复测按每半年进行一次,并结合精测网复测进行。 6.3 沉降变形观测主要技术要求 6.3.1 沉降变形观测网主要技术要求

沉降变形观测网的主要技术要求

6.3.2 沉降变形观测点的精度要求和观测方法

6.4 水平位移监测要求 6.4.1 水平位移监测网

采用独立坐标系统按三等精度要求建立,并一次布网完成。利用CPI 、CPII 和加密点控制点,事先水平位移监测网坐标与施工平面控制网坐标的相互转换。 6.4.2 水平位移监测技术要求

水平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指标符合表5要求。

表6.4-1 水平位移监测网主要技术指标表

7.观测仪器及人员组成

7.1 沉降监测仪器配备表

表7.1-1 仪器设备配备表

7.2 水平位移监测仪器配备表

表7.2-1 仪器设备配备表

7.3 人员组成及职责

成立沉降观测组,成员包括技术负责人(俞建流)一人,观测人员二人(黄进辉、刘志辉)。

俞建流负责沉降观测的技术要求及技术交底;刘志辉负责沉降观测及沉降各册资料的报审及整理,合格后交资料员归档。

8.测量观测资料整理及提交资料

8.1 一般要求

8.1.1 观测资料应齐全、详细、规范符合设计及细则要求。

8.1.2 人工测试数据,必须在观测当天及时输入计算机,核对无误后在计算机内备份;自动采集测试数据应及时在计算机内备份。沉降观测资料及时输入沉降观测管理信息系统,以保证各相关单位在观测过程中时时监控。观测中有沉降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有关各方及时处理。

8.1.3 按照提交资料要求及时整理、汇总、分析,按有关规定整编成册。

8.2 资料整理

8.2.1 沉降观测资料表

1)工点沉降观测断面、点布置表;

2)沉降板观测资料汇总表;

3)路基面沉降观测资料汇总表;

4)单点沉降计测试资料汇总表;

5)剖面沉降管测试资料汇总表;

6)绘制路堤施工过程和完成后填土高—时间—沉降曲线;

7)绘制路基面沉降时间—沉降曲线;

8.2.2 观测点的平面、纵断面和横断面布置图及控制点与观测量。

8.2.3 标石、标志规格及埋设图

8.2.4 仪器检测及校正资料

8.2.5 观测记录本(簿)

8.2.6 平差计算、测量成果质量评定资料

在路基面观测第三个月末、六个月末及无碴轨道铺设前以书面和电子文件将每个断面(点)的路基面、地基面沉降观测资料、沉降观测结果分析报送评估单位。

在路基填筑过程中,对路基地基变形观测,每7天就将观测以数据库电子文件形式及时报给分析评估单位;路基填筑完毕,路基面观测桩开始监测后则每半个月将观测以数据库电子文件形式及时报给分析评估单位,以便进行工程中的沉降发展情况分析,并提出建议。

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总结

路基沉降变形观测专项方案 1.工程概况 *********工程起点位于**市外环路北端附近的国道321上,里程为K0+000~K6+624.054。K0+000~K1+400为市政道路,一般路基宽度为60m,跨***高速路的分离式立交桥宽为50米。在K0+700~K0+786.5处设置变宽段,此处压缩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的绿化带,渐变为50米宽,与桥梁宽度一致,车行道保持不变。K1+000 ~K1+200处设置渐变段,该路段内路幅宽度逐渐变化,路基宽度从50m渐变为24.5m。由于该路段正好处于圆曲线上,因此在K1+200~K1+400段设置过渡段,该路段范围内路幅宽度为24.5m,设计时速为60Km/h,过渡段后路段按一级公路设计,设计时速为80Km/h。线路通过区域有鱼塘、水田、菜地,地基沉载力较差,设计要求进行地基加固处理;路堑高边坡地段设计要求进行锚杆框架及方格浆砌片石防护处理。 为及时掌控路基填挖方的沉降、位移情况,指导路基施工过程,保证工后沉降满足设计要求和路基稳定性,有效控制路基工程质量,制定本方案。 2.编制依据 2.1《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2.2《路基工程施工图设计》

2.3《工程测量规范》 2.4《公路路基横断面图》 3.路基沉降变形监测的目的 3.1控制和保证路基过程质量,确保工后沉降满足设计要求(一般地段不大于15cm,年沉降速率小于4cm/年,涵背过渡段不大于8cm)。 3.2.通过连续、正确、完整、系统的观测和分析,预测沉降趋势,验证和指导施工,正确控制路堤填筑速率,以确保路基和路面的完成时间。 3.3确保路基稳定和施工安全 4路基沉降变形观测方案 4.1 观测内容 根据设计及规范要求,确定观测的主要内容有:填方段的基底沉降观测、水平位移观测、路基本体沉降观测;挖方段的水平位移观测;路隧、桥涵、路堤的过渡段沉降观测。 4.2观测断面设置 4.2.1基底沉降观测 根据设计要求,沿线路方向每隔50m设置一个观测断面,路堤填筑施工前,在基底地面的线路中心线位置埋设一个沉降板,并进行首

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的技术要点

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的技术要点 发表时间:2018-05-25T10:37:44.007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期作者:胡英剑 [导读] 新世纪以来,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国力逐渐强盛的同时也带动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更使得国内生活节奏不断变快。 四川路桥桥梁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成都市 610072 摘要:高速铁路在线性波动和变化上表现的非常平缓,因此也造就了高度平滑顺畅的轨道,但是这也要求高速铁路的路基具有相当高的稳定性和均匀性,才能为乘客提供高速度和高舒适度的服务。同时这也说明了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工作的重要性。据此,本文针对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的技术要点和应用规范进行了详细探讨,希望可以为今后的工作开展和创新提供引导帮助,为高速铁路建设质量持续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速铁路;路基;沉降;精度 新世纪以来,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国力逐渐强盛的同时也带动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更使得国内生活节奏不断变快。这也使得我国铁路建设和服务上融入了迅速和稳定的观念。我国在铁路技术、工艺以及质量等方面屡次取得突破性发展,为列车提速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路基沉降观测技术在超高速铁路工程建设和运营中的应用十分有效。但是从目前的研究和应用来看,我国的路基沉降观测技术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还有需要改进和提升的方面,不少细节问题也有待进一步打磨。因此,高铁建设工程的技术人员需要加强学习和研究,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强化对于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技术要点的掌握,提高工作的质效水平,使之更好的服务于我国铁路运输,更好的保障我国居民出行安全与体验。 一、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技术的工作要求 (一)设备的精密和准确度要求 精密设备和仪器作为保障数据精准度的基础,需要摆在观测工作的首要位置,确保不会因为仪器本身的误差导致整个工作付诸流水。从我国铁路建设技术标准和要求上来看,沉降观测的误差值需要保持在变形值的5%到10%之间,这其中需要包含天气、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因素,无论如何都不能超过允准范围。这对与沉降数值的准确性具有相当的保障意义。铁路观测工作意义重大,需要引起高度重视,不可以因为铁路观测条件限制而敷衍了事,条件受限可进行方案变更,采用变点位或三角高程的模式都能满足需求。 (二)时间的准确性要求 高铁建设工程在路基标准上具有严格的要求,因此,在路基沉降的观测过程中,也需要对时间具有严格要求。尤其是初次观测的时间需要进行保障,确保初次数据测量超过两次,并通过平均值的模式来确定初始值的最终数据,切不可大意、马虎、敷衍。而随后开展的复检工作也需要严格按照时间规范进行观测,尤其是不能因为时间空余来随意调整观测周期,或是对数据记录进行捏造,否则将造成数据失准。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对观测间隔时间的确定,以地基的沉降值及沉降速率来进行确定,若是出现观测连续的不稳定性,也需要及时进行观测周期的调整,以此来保障综合数据的完整性,确保沉降数据的参考价值。除此之外,还需要尽快与工程施工团队进行沟通交流,及时采取地基加固或是调整措施,并对工程进度进行一定的调整。这也是对整个工程后期运营的重要保障,确保高铁服务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三)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 作为高铁路基沉降观测的工作人员,对于专业技能的掌握需要符合工作的各项要求,同时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对工作进行总结和梳理,才能最大化的发挥作用。同时,实际工作也是考察自身实践能力的过程,对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需要灵活,同时也需要能够面对各类复杂环境进行随机应变,迅速准确的找出科学的应对措施。唯有完成上述的各项要求,才是新世纪高铁路基沉降观测任务的合格工作者。 (四)观测地点的要求 为了确保观测数据的精度和准度,在观测地点的选择上也要引起重视,恪守观测地选择的各项要求。具体来看,观测地要能够准确反映高铁铁路路基的沉降状况;要能够便于观测人员进行观测,最好能够满足地势平整和地貌对称的要求;要确保观测地的安全性,最佳观测距离约为20m。 二、高速铁路路基沉降观测的方法和技术要点分析 (一)工作基点桩的定位与埋设 高速铁路的路基沉降观测工作往往是从工作基点桩的制作与埋设来开始,同时这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需要观测工作人员对于工作基点桩进行准确定位,防止因此所造成的巨大误差。具体来看,高速铁路路基观测工作基点桩的确定需要考虑实际观测对象所分布的状况,然后采用多个施工控制点同时设置的模式来实现更多的位移监测控制点,从而保障观测数据和结果的完整性、多面性、准确性以及科学性。通常条件下,路堤填筑高度高于埋管位置30cm的填土压实以后,在垂直线路方向开挖出宽20cm和深30cm的沟槽,并在整平槽底后与沟底铺设约5-10cm厚的细砂。现阶段,我国的高铁路基观测的工作基点桩定位和埋设两项工作属于技术难点,需要工程勘测单位对各项技术标准进行充分熟悉,对各项标准进行严格复核,便于技术人员对控制点的变化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对施工计划进行准确调整。 (二)观测板沉降方法 沉降观测板测杆顶面高程测点通常使用水准模式来进行测量,按照精度测量需求标准和实际工作效率定期进行。同也需要在测杆头绕上测量专用帽以用于沉降观测板。刚好以测杆套入为宜,并以此作为测量帽下部,以一半中心为球型的测点则作为测量帽上部。在进行接高高程测量的同时,也可以进行接高沉降板的测量工作。 (三)地表水平位移量及隆起量的观测方法 高铁线路穿越了我国大部分地区,同时也使之观测工作需要受到各类环境因素和地质要素的影响。因此,在观测的过程中,需要对不同地段的地表水平位移量及隆起量进行针对性的识别,根据具体的地质和水文情况采用特定的观测模式,并进行数据采集。 (四)地下土体水平位移的观测方法 高速铁路路基观测工作中,对地下土体水平位移的观测需要综合项目开展区域的地质环境、水文状况以及岩土层结构等要素进行综合确定。因为地下土体水平位移本身的变动具有相当的规律性,因此观测工作的开展需要多次重复进行,采用集中统计模式来进一步提高观测精度。首先需要利用四个相互垂直导槽,分别将其埋设到观测目标的体中。然后在后续的观测工作中,相关人员需要为活动式测头安置

路基沉降监控量测专项办法

欢迎阅读 路基沉降监测专项方案 1、目的 路基沉降监控量测是路基施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沉降观测对控制和保证高速铁路的工程质量,确保完工后沉降满足设计要求至关重要。通过系统连续、正确、完整地观测及分析,掌握、控制路堤观测可以预测沉降趋势,验证和指导工程设计 2、 3、 4 4.1 备各种用表、埋设沉降标等工作。 观测计划内容包含观测工作人员名单、仪器的厂名型号、编号,水准尺类型编号(如无出厂编号的,可自行编号)及沉降观测点与水准点注记图。 4.2水准点的布设

水准点分地面水准点、桥上水准点、盖板箱涵上水准点三种。埋设要求如下:(1)地面水准点 地面水准点密度应满足沉降观测断面的要求,一般为每200m一个,保证一个测站视距不超过80m。水准点设在土质坚硬便于长期保存和使用的地点,并埋设混凝土水准标石。标石标志应符合有关测量规范要求,编号应统一。 (2 1~ 4mm。(3 4.3 4.4 观测应使每次观测条件相同,以消除观测中的系统误差。为此应做到五固定:测站位置固定,仪器固定,观测人员(司镜及持尺者)固定、水准尺固定(置于水准点上的后视尺也应固定),若需转点也应固定。 4.4 外业手簿是长期保存和使用的基本资料,应做到记录认真,字迹清晰、整洁,

格式统一。记录不得转抄或涂改,若观测记录数据有误,应在观测记录时立即将错误数据用单线划去,在其上方写上正确数字,正确数字及被划去数字,均应清晰可辩。手簿及其他资料应由专人保管,以备查。 5、路基填筑期观测 路堤填筑期指经原地面处理或设计规定的地基处理后,开始填土至填土完成(非 5.1 铺5cm 2cm 附图: 为了使沉降板不受破坏,随着填土的增高,测杆和套管亦相应加高,每节长不超过50cm。接高后测杆顶面应略高于套管上口,测杆顶用顶帽封住管口,避免填料落入管内而影响测杆下沉自由度,顶帽高出碾压面高度不大于50cm。对被土压埋的

路基沉降观测施工方法

路基沉降观测施工方法 2.5.2.9.1 路基沉降观测流程 路基沉降观测施工工艺流程见路基沉降观测施工工艺流程图。 图3-1-26 路基沉降观测施工工艺流程图 2.5.2.9.2 监测测试项目 路基工程沉降变形监测以路基中心沉降监测为重点,包括路基面沉降监测、基底沉降监 原位测试 制定方案 上报审批 元件埋 初测值调试 取得强度增长规律 调整填土计划 停载 路基稳定 采取措施 数据处理系统 第一阶段填土计划 填第一层土 动态跟踪观测 采取处理措施 总结阶段成 下一阶段填土 填土至设计标高 预压期观制定卸载标准 满足卸载要 卸 是 否 下 一段施

测、路堤本体沉降监测、过渡段不均匀变形的监测、深厚层第四系地层的分层沉降监测、软土及松软土地基路堤地段的边桩位移监测、桩网结构的加筋(土工格栅)应力、应变监测等内容。 路基沉降监测断面根据不同的地基条件,不同的结构部位等具体情况设置。①基底沉降监测:每100~150m设一个监测断面,每个监测断面预埋1个沉降板。路堤填筑前,人工开挖于线路中心线路堤基底地面预埋沉降板进行监测。②路基面沉降监测:路堤地段一般每5~50m设一个监测断面,共3个监测点,分别于路基中心、两侧路肩各设一个监测桩,路基成形后设置。 桥涵路过渡段必须设置,且需加密。③桥路过渡段、路堤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设置剖面沉降管进行观测,且需加密。④松、软土路堤填筑施工过程中选择代表性地段,两侧坡脚外约2.0m、10m处设位移观测桩。 2.5.2.9.3 沉降观测控制标准 路堤中线地面沉降速率每昼夜≯1.0cm,坡脚水平位移速率每昼夜≯0.5cm,如果超出此限应立即停止填筑,待观测值恢复到限界值以下再进行填筑,填筑速率以水平位移控制为主。 2.5.2.9.4 测量的精度及频度 测量精度一般需达到二级水准测量标准;观测频率应与位移速率相适应,位移越小,观测频率越低,反之位移越大,观测频率越高。当位移曲线骤然变大时,更要跟踪观测,分析原因,并考虑是否需要采取措施。 (1)监测精度 路基沉降观测水准测量的精度为±1.0mm,读数取位至0.1mm;剖面沉降观测的精度不低于8mm/30m,横部面沉降测试仪最小读数不得大于0.1mm。 (2)监测频度 边桩及沉降在施工期间一般每一填筑层应进行一次观测,在沉降量突变的情况下,每天应观测2~3次。如果两次填筑间隔时间较长,每3d至少观测一次。路堤经过分层填筑达到预压高程后,在预压期的前2~3个月内,每5d观测一次,三个月后7~15d观测一次;半年后一个月观测一次,一直观测到设计要求的时间。 2.5.2.9.5 监测元器件的埋设 观测断面及每一观测断面上观测点埋设位置的允许偏差应不大于20cm。本标段共设路基面观测桩739个,路堤外地面上位移观测边桩1478个,基底沉降板374个,过渡段剖面沉降管110个。 ⑴沉降监测桩埋设:桩体选择直径2.0cm不锈钢棒,顶部磨圆并刻画十字线,底部焊接弯沟,待基床表层级配碎石施工完成后,通过测量埋置在监测断面设计位置,埋置深度0.3m,桩周0.15m用C20混凝土浇筑固定,完成埋设后按二等水准标准测量桩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 ⑵沉降板埋设:由底板、金属测杆及保护套管组成,底板尺寸为50cm×50cm,厚1cm,按照二等水准标准测量方法测量沉降板标高变化,沉降板应埋入褥垫层顶部嵌入10cm,采用中粗砂回填密实,再套上保护套管,保护套管略低于沉降板测杆,上口加盖封住管口,并在其周围填筑相应填料稳定保护套管,完成沉降板的埋设工作。采用水平仪按国家一等精密

桥梁沉降观测方案

连镇铁路LZZQ-5标沉降观测方案 1、编制依据 (1)《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 (2)《建筑沉降变形测量规程》(JGJ/T8-2007); (3)《铁路客运专线竣工验收暂行办法》(铁建设[2007]183号);(4)《客运专线铁路有碴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 (5)《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18314-2009); (6)《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 10601-2009); (7)《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752-2010);(8)《高速铁路设计规范》(TB 10621-2014); (9)客运专线铁路变形观测评估技术手册(修订版); (10)高邮特大桥、路基等相关图纸文件; (11)铁路总公司有关规定。 (12)连镇铁路沉降变形观测评估实施细则。 2、工程概况 新建连云港至镇江铁路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带,位于江苏省南北纵向中轴线上。线路北起苏北连云港市,沿宁连高速公路引入淮安市,与京杭运河、京沪高速公路并行,向南经苏中扬州市,跨长江后止于苏南镇江市,正线全长304.883km。 连镇5标地处扬州境内,起讫里程为DK177+218.46-DK205+504.97,全长28.287km。其中,DK177+218.46-DK179+282.375为界首站和区间路基段,高邮特大桥(DK179+282.375~DK203+866.39)全长24.584km。本标段桥梁占比87.85%。

本标段共有9联连续梁,1孔现浇简支箱梁,3座刚构-连续梁桥,桥梁其余部分采用721片32m和24m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简支箱梁通过。一分部管段内包含路基和2座刚构-连续梁桥,二分部管段内包含5联连续梁,三分部管段内包含4联连续梁和1联刚构-连续梁桥。 桥梁基础采用打入法PHC-800-130管桩基础和钻孔灌注桩,桩基直径采用1.0m、1.25m、1.5m、2.0m。桥梁墩身采用圆端形实心桥墩,桥台采用矩形桥台。 涵洞孔径采用1.5-6.0m,采用圆涵、框架涵结构,兼顾排水、交通等功能。 3、沉降观测的意义 有碴轨道对桥梁等线下工程的工后沉降要求非常严格,工程在设计中虽然对每个桥墩进行了沉降量的计算,但是沉降变形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单靠理论计算很难满足轨道对工后沉降的要求。施工期间必须按设计要求进行沉降观测,通过对沉降观测数据的分析处理和评估,验证或调整沉降设计参数,必要时进行地质复查并采取沉降控制措施使结构物达到规定的变形控制要求。通过对设计沉降的验证和修改,分析、预测出最终沉降量和工后沉降量,合理确定轨道的铺设时间,确保设计目标顺利实现。 4、沉降观测的范围和内容 (1)沉降观测范围:DK171+218.46-DK179+100段站场路基(其中,D K177+527.15-DK177+604.85为子婴干渠中桥、DK178+713.15-DK178+846. 85为龙翔大桥)、DK179+100-DK179+282.375段区间路基、路基段落内的涵洞、高邮特大桥的所有墩台及梁体。 (2)沉降观测的内容:路基、涵洞、桥梁的垂直位移监测和水平位移监测。

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2) 二、编制说明 (2) 1.编制依据 (2) 2.编制原则 (2) 3.编制范围 (2) 三、监控测量组织体系机构 (3) 1.组织机构 (3) 2.监控量测管理 (3) 四、高填方路基位移与沉降观测 (3) 1.位置桩埋设及观测 (3) 2.水准点埋设及精度要求 (4) 3.观测频率 (4) 4.施工中观测控制标准 (5) 5.观测成果及成果整理要求 (5) 五、路基软基换填沉降观测 (5) 1.作业准备 (5) 2.技术要求 (6) 3.施工顺序 (6) 4.观测频率 (6) 5.测量成果统计及分析 (7) 六、高边坡沉降观测 (7) 七、观测实施流程 (8) 八、报警方法 (9) 1.稳定控制标准 (9) 2.报警流程 (10) 九、监测技术要求 (10) 1.人工巡视 (10) 2.裂缝监测 (10) 3.监测频率 (11) 十、监测设施保护 (11) 十一、安全管理 (11) 1.加强安全生产教育 (11) 2.做好监测施工现场安全措施 (12) 3.制定相关应急预案 (12)

高填方及高边坡位移、沉降观测方案 一、工程概况 本标段为广东省汕(头)至湛(江)高速揭博段T7标段,路线起于五华县梅林镇梅新水库下游,起点桩号为K132+020,路线向西在梅林镇琴口村附近跨琴江,设琴江大桥,其后在告岭村附近设梅林互通与县道X003连接,路线向西经锡古塘至曾洞,经鹅公塘至官洞,设官洞大桥跨龙华路,设华阳互通与省道S120和龙华路连接,路线终点位于华阳镇古塘角村,终点桩号为K142+000,路线全长9.980Km。 本合同段内路堑高边坡共计25段,其中主线有15段,梅林互通5段,华阳互通5段;设置沉降桩共有78个,其中主线40个,梅林互通23个,华阳互通15个。高填方路基共25段,其中主线内有15段,梅林互通5段,华阳互通5段,设置观测桩94个,其中主线51个,梅林互通20个,华阳互通23个,且大部分高填方处于软基换填位置。为掌握高边坡及高填方施工中的安全和稳定,另一方面能正确预测工后沉降,使沉降控制在允许范围之内(详见附表)。 二、编制说明 1.编制依据 1.1《广东省汕头至湛江高速公路揭西大溪至博罗石坝段第七合同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 1.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1.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JTG F80/1-2004); 1.4中交一公局多年高速公路施工经验。 2.编制原则 结合业主下发的设计图纸和本项目现场踏勘,充分满足工期、质量、安全、环保及文明施工等方面的规定和要求。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做到布局合理、突出重点、全面展开、平行作业、科学组织、均衡生产、以保证施工连续均衡地进行。严格遵守合同文件明确的设计规范、施工规范和质量评定与验收标准。 3.编制范围 本施工方案适用于汕湛高速揭博项目T7标K132+020~K142+000段高填方路基、高边坡施工。

浅谈铁路路基沉降的控制办法

浅谈铁路路基沉降的控制办法 摘要: 随着我国铁路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建设高等级铁路的规模不断加大, 提升铁路建设的科技含量是铁路建设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从路基沉降观测,路基沉降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易发生路基沉降的部位提出了一些预防方法。 关键词:路基沉降控制 为满足铁路运输需要, 保证运输安全, 提高铁路路基质量, 铁道部建设公司近十几年先后几次对铁路路基设计规范进行了修订, 在我国铁路跨越式发展时提出了“强本简末”的要求, 设计标准有了很大提高。随着国家铁路的第六次大提速的完成, 快速铁路对路基的基床承载力与沉降变形要求更高, 仅局限于选线时尽量绕避不良地质地段, 避免高填深挖是不够的, 铁路路基的填料选择、沉降控制与观测、提高路基的防排水能力、加强过渡段设计及加强路基支挡防护设计显得更加重要。其中, 铁路路基的填料种类、压实标准与铁路路基的沉降控制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本文就铁路路基的填料选择与沉降控制这两方面谈一下自己的看法及建议。 1、路基填料 1.1 路基填料适用性判别 高等级铁路的路基填筑标准及对路基工后沉降的要求均远高于普通铁路。因此必须特别重视对路基填料的勘察、鉴定、分类工作, 慎重对待取土场的选择。对填料需严格把关, 在勘察设计阶段就应当作为一项专门的工作来进行, 对其工程特性,适用性进行必要的试验工作后作出专门的评价, 以确定该取土场的填料用作路基本体或基床底层是否合格, 否则需考虑改良土方案或变更取土场。 由于地区不同, 路基填料也千差万别根据《铁路路基设计规范》相关规定, 对于巨粒土、粗粒土填料根据颗粒组成, 颗粒形状, 颗粒级配、细粒含量、抗风化能力等来分为A、B、C 、D组, 细粒土填料根据液限含水量ωL进行填料分组, 当ωL<40%时为粉土, 为C组,当ωL≥40%时为黏性土,为D组, 有机土为E组。 1.2 特殊填料在路基中的应用 在比较平坦的地区, 铁路路基取土较困难, 传统做法是在考虑经济成本与可行性的同时, 采取部分填料外运与集中挖坑取土或者薄取相结合, 在集中挖坑取土后, 再对取土场进行生态恢复, 如将取土坑留给当地百姓进行养鱼等经济生产。或者沿线与排水沟相结合, 挖深拓宽排水沟。这两种传统方法由于简单便于实施,得到了人们广泛的认同, 并在很多类似线路中得以应用。

公路工程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实施方案

公路工程项目名称 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实施方案 编制: 复核: 审批: 项目部 XXXX年XX月XX日

一、工程概况 XXXXXXXXXXXXXXX为新增国道主干线XXX胶南至海晏公路的重要关联路段,本项目起点位于XXX,终点位于XXX,路线全长XXXXkm,施工范围为:KXX+000~KXX+000,主线采用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4.5米。桥涵设计汽车荷载采用公路-Ⅰ级。 本标段工程量主要有:路基主线XXXXkm、匝道XXXXkm,主线大桥XX座、通道桥XX座、匝道中桥XX座,涵洞XX道,分离式立交XX处,互通式立交XX处,服务区XX处。 二、编制及测量依据 1、《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2、《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 3、《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GB/T 12898-2009);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1); 5、设计图纸; 6、设计院交桩成果; 7、控制点加密成果。 三、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标段所有高填深挖路段。 四、观测目的及范围 1、观测目的 为了确保工程施工质量,保证工程按预期目标顺利进行,必须对路基及高边坡进行沉降观测,以便充分了解边坡和路基的沉降值,沉降变化趋势和稳定情况,从而控制高填土和深挖方速率。在实际填筑中应严密监视各种埋设仪器的观测指标,及时进行综合分析而定。根据沉降量资料分析确定规定日期后沉降是否满足要求,根据沉降变化情况指导施工,确保全线施工质量。 2、观测范围 本标段的范围KXX+000-KXX+000,包括KXX+677-KXX+000,323M的高填土路基; KXX+000-KXX+659左侧深路堑;KXX+103-KXX+655右侧深路堑;KXX+755-KXX+019左侧深路堑;KXX+267-KXX+444左侧深路堑;KXX+469-KXX+589左侧深路堑; KXX+210-KXX+390左侧深路堑;KXX+703-KXX+906左侧深路堑;KXX+219-KXX+424右

铁路工程线下工程沉降观测方案

铁路工程线下工程沉降观测方案

根据建设、勘察设计等单位和设计文件、《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2009)、《客货共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2-2008)等要求,制定变形观测和评估工作实施细则,建立变形监测网,设置变形观测点,负责线下工程变形的观测,并及时提交观测数据。保护观测设施,确保施工过程中不受扰动或破坏。 有砟道床地段路基稳定与沉降监测按设计要求进行。路基填筑施工完成后应保证半年以上的沉降观测和调整期,分析评估是否满足轨道结构铺设标准;对于高边坡路堑,进行边坡变形、应力状态检测,分析评价边坡的稳定性。 1.沉降观测内容 本标段DK226+240~DK233+000范围内的桥、隧属于无砟道床地段,本标范围内其它路、桥、隧均属于有砟道床地段,沉降观测内容包括: ⑴无砟道床地段 ①桥涵工程 主要包括桥代表性墩台沉降变形观测、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徐变上拱变形观测等。 ②隧道工程 隧道口仰拱、隧道一般地段和不良、复杂地质区段沉降观测。 ⑵有砟道床地段 ①路基工程 根据不同的路基高度及不同的地基条件,主要内容有路基面的沉降变形观测、路基基底沉降观测。 ②过渡段 路桥、路隧、路涵、堤堑过渡段沉降观测。 2.机构设置 项目部精测队分设沉降观测组,设组长1名,专职测量工程师3人,配备测量技工10~15人,根据工程进度情况和沉降观测工作量增加测量技工,负责本标段内沉降观测工作。在沉降观测开始前,对所有参与人员进行培训。 3.变形监测网的建立 垂直、位移监测网均独立建网,网形按照闭合环状、结点或附合水准路线形式。每个独立监测网应设置不少于3个稳固可靠的基准点,基准点选设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业可用即有的控制桩;工作基点约200m一个,设置在比较稳定的位置。 每个观测段落至少有2个工作基点,形成附合或闭合水准线路。变形观测采用水准测量方法,水准测量的精度±1.0mm,读数取位至0.1mm。 沉降变形观测实行“五固定”原则,固定的监测人员,需培训后方可上岗。 沉降变形监测点布设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布设,局部可根据现场条件调整。

路基沉降观测指导方案

路基沉降观测指导方案 (一)一般规定 1、观测的目的是通过沉降观测,利用沉降观测资料分析、预测工后沉降,提出加速路基沉降的措施,确定无碴轨道的铺设时间,评估路基工后沉降控制效果,确保无碴轨道结构的安全。 2、路基上无碴轨道铺设前,应对路基变形作系统的评估,确认路基的工后沉降和变形满足无碴轨道铺设要求。 3、路基填筑完成或施加预压荷载后应有不少于6个月的观测和调整期。观测数据不足以评估或工后沉降评估不能满足设计要求时,应延长观测或采取必要的加速或控制沉降的措施。 4、观测期内,路基沉降实测值超过设计值20%及以上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必要时进行地质复查,并根据实测结果调整计算参数,对设计预测沉降进行修正或采取沉降控制措施。 5、评估时发现异常现象或对原始记录资料存在疑问,要进行必要的检查。 (二)观测的内容 1、路基沉降观测应以路基面沉降和地基沉降观测为主。 2、路堑沉降观测部位为基床表层的底面处。 3、路堤沉降是由路堤本体和地基组成,为了观测到路堤

的沉降与时间的关系,及沉降主要产生的部位,一般路堤观测的内容应为:基床底层顶面的路基总沉降和地基面处地基部分总沉降。 4、对于地基条件复杂和填土高度大的路堤,还包括如下内容:路堤中部的沉降观测;地基处理范围的下限处地基深部的沉降观测。 (三)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布置 1、观测断面布置 (1)沉降观测断面的间距一般不应大于50 m。地形、地质条件变化较大地段应适当加密(以设计文件为准),应 不大于25m布设一个断面。 (2)对地形横向坡度大或地层横向厚度变化的路基工点应布设不少于1个横向观测断面。 (3)一个沉降观测单元(连续路基沉降观测区段为一单元)应不少于2个观测断面。 2、观测点布置 (1)沉降观测可在线路两侧地基、路肩和线路中心设置观测桩或在线路中心设置沉降板。 (2)对于路堤观测断面,在线路中心线布设一组沉降板,路肩两侧布设变形观测桩。 (3)有预压土路堑地段,每个路堑断面在线路中心设沉降板一组,两侧路肩各设观测桩1个。无预压土路堑

路基沉降监测方案

XXXX有限公司 XXXX铁路综合皿标 审批表 编制: 核: 复核:

XXXX有限公司专业资料. XXXX铁路CZTZH-川标项目经理部二?一三年三月 XXXX有限公司 XXXX铁路综合皿标 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专业资料. XXXX有限公司 XXXX铁路CZTZH-川标项目部二?一三年三月

路基沉降监测方案 一、编制范围 XXXX铁路综合川标XXXX段路基填筑、路堑开挖、岩溶注浆等施工项目。 二、编制依据 1、施工图 2、《新建铁路XXXX铁路路基工程设计总说明及详图集》 3、《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 号 4、《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专业资料 10751 -2010 三、工程概况 XXXX铁路综合川标XXXX段全线路基长度7km左右,客运专线设计,有砟轨道,作为变形控制十分严格的土工构筑物,施工中应进行沉降变形动态监测。 四、路基沉降监测布置 正线路堤地段一般每50m设一个监测断面。地势平坦、地基均匀良好的路堑与填高少于 5.0m的路堤,监测断面可放

宽至100m。地形地层变化处,地质条件最差,必须设置监测断面。过渡地段监测断面且应加密,一般过渡段在距台尾2m、15m、30m等处各设一个沉降观测断面,其中涵洞等横向构筑物应在构筑物中心位置应设一个监测断面。每个监测断面分为地基沉降监测和路基面监测;正线路堑地段每50m设置一个监测断面,一般土质或全风化岩质路堑监测断面仅在路基面设置监测点,膨胀土、红黏土等特殊岩土路堑应设置基底回弹变形观测点。另外在软土、松软土地段在路堤填筑施工过程中,个监测断面应在路堤坡脚外2m和8m 处设置位移观测桩,观测桩采用$ 20钢钎,埋深大于30cm。 1、基底沉降监测:一般监测断面为在线路中心埋置一个单点数码沉降计,但当压缩层厚度〉25m时,应在线路中心埋设一个沉降板。单点沉降计的埋设深度原则上应将沉降计的锚固端埋设至基岩强风化层面,当基岩强风化层面埋深专业资料 很大,贝U单点沉降计的锚固端应埋设至附加应力等于0.1倍自重应力的深度处,路堤基底单点沉降计的顶面应至路基基底垫层地面。膨胀土、红黏土等特殊岩土路堑基底回弹变形观测点采用单点沉降计,单点沉降计的埋设深度:基岩埋深距基床换填底面小于15m时,则沉降计的锚固端埋设至基 岩面,基岩埋深距基床换填底面大于15m时,则沉降计的

高速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高速公路路基沉降观测方案 溆浦至怀化高速公路 (1-20合同段) 路基沉降与稳定观测方案 目录 1 目的和意义………………………………………………………… 1 2 沉降与稳定观测的依据…………………………………………… 2 3 观测内 容........................................................................3 4 沉降与稳定观测点的布设 (3) 4.1 布置原则.....................................................................3 4.2 沉降与稳定观测点布设步骤.............................................5 4.3沉降与稳定观测点布设方法 (6) 5 溆怀路重点观测断面的选择................................................9 6 沉降与稳定观测控制指标和精度 (10) 6.1 沉降观测..................................................................10 6.2稳定性观测 (11)

7 沉降与稳定观测的周期......................................................11 8 提交成果 (11) 8.1 提交的成果报告............................................................11 8.2 成果报告的应用 (11) 9项目的组织和管理 (12) 9.1 项目的组织结构及主要参加人员.......................................12 9.2 拟投入的仪器设备和计算软件..........................................13 9.3 有关部门的协调配合 (13) 10 项目经费预算………………………………………………………14 附表(溆怀高速公路路基沉降与稳定测点分布一览表) 溆怀高速公路路基沉降与稳定观测方案 1 目的和意义 复杂多变的地形、地貌、地质条件是高速公路路基施工和长期稳定所面临的共同课题,对这些问题的了解程度和处理成功与否将直到公路的整体质量,这其中,软土地基、特殊土路基、高填方路堤、半填半挖路堤、陡坡路接影响堤、岩溶地基、填切交界频繁等不利因素更是路基修筑的棘手问题。

铁路沉降观测方案

新建成都至蒲江铁路站前工程CPZQ-3标段线下工程沉降观测实施方案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成都至蒲江铁路工程项目经理部 二○一三年十二月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一、适用范围 (1) 二、工作依据 (1) 第二章组织管理 (2)

一、组织机构 (2) 二、职责分工 (2) (一)分部 (2) (二)各工区 (2) 三、设备机具配臵 (3) 四、工作程序 (3) 第三章建网要求 (4) 一、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4) 二、沉降变形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及建网方式 (4) 三、沉降变形观测点的布臵要求 (6) 四、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7) 五、沉降变形监测观测具体要求 (8) 第四章路基工程 (11) 一、一般规定 (11) 二、路基地段沉降观测技术要求 (11) 三、观测元件埋设说明 (14) 四、观测方法、精度与要求 (16) 第五章桥涵工程 (20) 一、观测点的设臵原则 (20) 二、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23) 第六章过渡段工程 (26) 一、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设臵原则 (26)

二、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26) 三、观测技术要求 (26) 第七章隧道工程 (27) 一、观测断面和观测点的设臵原则 (27) 二、观测元件与埋设技术要求 (28) 三、观测技术要求 (29) 第八章数据的管理和沉降软件的使用 (30) 一、数据的管理 (30) 二、软件的使用软件 (32) 附件一:线下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及评估流程图 (38) 附件二:资料传递程序 (40) 附件三:附表 (41) 附表1 工程沉降变形观测准备工作检查记录表 (41) 附表2 工程沉降变形观测结果评估验收记录表 (42) 附表3电子水准测量记录手簿 (43) 附表4 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观测桩) (44) 附表5 路基观测桩沉降量记录汇总表 (45) 附表6 路基沉降观测记录表(沉降板) (46) 附表7 路基沉降板观测记录汇总表(沉降板) (47) 附表8 路基沉降板观测记录表(剖面管) (48) 附表9 路基分层沉降观测记录表 (49) 附表10 路基分层沉降观测记录汇总表 (50)

新~~软基处理沉降观测测量方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 - 2 - 二、编制依据 ..................................................................................... - 2 - 三、路基沉降观测断面的布置原则 .................................................. - 3 - 四、路基沉降观测内容...................................................................... - 3 - (一)路基沉降总体要求...................................................................................................- 3 - 1、沉降变形测量等级及精度要求 ...........................................................- 3 - 2、沉降变形监测网主要技术要求及建网方式 .......................................- 3 - 3、沉降变形测量点的布置要求 ...............................................................- 5 - 4、沉降变形监测测量工作基本要求 .......................................................- 6 - 5、沉降变形观测具体要求 .......................................................................- 7 - (二)路基沉降变形观测...................................................................................................- 9 - 1、路基沉降控制标准 ...............................................................................- 9 - 2、一般规定 ...............................................................................................- 9 - 3、路基地段沉降观测技术要求 ............................................................ - 10 - 4、地基土深层沉降监测 ........................................................................ - 10 - 5、监测断面布置形式 ............................................................................ - 13 - 6、断面观测的基本要求 ........................................................................ - 15 - 7、执行标准 ............................................................................................ - 16 - 8、成果的重测和取舍 ............................................................................ - 18 - 9、观测频率 ............................................................................................ - 18 - 10、统计、汇总 ...................................................................................... - 19 - 11、观测中的注意事项 .......................................................................... - 19 - 12、测点保护 ...........................................................................................- 20 - 五、监测数据分析 ....................................................................... - 20 -

高填方路堤监测实施方案

高填方路堤 变形监测方案

高填方路堤 变形监测方案 一、工程概况 K29+895~K30+070长175.0m右侧高填边坡,从路肩往下第一级边坡高8m,坡率1:1.5;第二级边坡高10m,坡率1:1.75;第三级及以下边坡高均为10m,坡率均为1:2.0,在第二、四级分级平台上设15米加宽平台,第六级分级平台上设20米加宽平台,加宽平台设10%向外的排水坡,其余分级平台宽均为2米宽并设4%向外的排水坡。路堤施工过程中每填筑2米进行一次冲击碾压补强处理。路堤右侧顶面预留1.2米宽的工后沉降加宽值,边坡均设置拱形骨架护坡防护,加宽平台及路堤左侧与新农村边坡接平处采用喷播植草灌防护。本段填方较高,神沟沟底应将表层松散土体清除至基岩面,沟两侧纵向填挖过渡段应开挖台阶,结合路堤填筑采用冲击碾压或重锤夯实。 二、监测项目及目的 1、监测项目 (1)地基沉降; (2)路堤分层沉降; (3)路堤顶面总沉降; (4)堤身内土压力; (5)深孔位移监测。 2、监测目的

(1)控制路堤填筑速度; (2)加强边坡稳定性监测,确保路堤稳定; (3)开展路堤顶面沉降监测,确定路面施工时机; (4)动态掌握堤身内的应力变化情况; (5)观测路基工后沉降量。 三、测点布设方案 1、沉降观测点 沉降观测点按以下方式进行布设,具体位置详见平面图。 (1)在K29+850~K30+100每隔20m在路基中心线设置沉降观测点,采用沉降观测桩进行测试。 (2)在K29+960、K29+980、K30+000、K30+020、K30+040五个断面进行横断面沉降观测,每个断面3个观测点,分布在两侧设施带内侧和线路中心线,其中两侧的沉降观测点采用沉降观测桩,线路中心处的沉降测点采用CDI-100型多点组合式沉降观测仪,对地基沉降、路堤分层沉降和路堤总沉降进行观测,组合式沉降观测仪的测点沿深度方向由路基顶面往下间隔距离为10m,最后一个测点位于基底,观测断面布设详见图1。组合式沉降观测仪随路堤填筑进行埋设,与路基检测同步进行,从而不影响路基施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