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育心理学—绪论

教育心理学—绪论

教育心理学—绪论
教育心理学—绪论

目录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2)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

二、教学系统 (3)

(一)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3)

1、学生----学习的主体 (3)

2、教师---关键作用(协调学与教) (3)

3、教学内容 (4)

4、教学媒体(独特因素) (4)

5、教学环境 (4)

(二)教学过程的单个侧面 (4)

1、学习过程---核心内容 (4)

2、教学过程 (5)

3、评价/反思过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5)

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5)

四、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5)

(一)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 (5)

1.联系 (5)

2.区别 (5)

(1)它们的研究对象不同 (6)

(2)在研究角度和方法上的着眼点有一定的差距 (6)

(二)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 (6)

1.联系 (6)

2.区别 (6)

(1)研究对象不同 (6)

(2)教育心理学依据其所揭示的规律直接为教育实践服务。 (6)

(3)教育心理学考虑多方面的作用而进行综合的研究。 (6)

(三)教育心理学与儿童心理学的关系 (6)

1.联系 (6)

2.区别 (6)

(1)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6)

(2)研究的出发点不同 (7)

(3) (7)

五、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与意义 (7)

(一)性质 (7)

(二)意义 (7)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8)

一、早期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8)

二、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几个阶段 (9)

(一)初创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 (9)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50年代末) (9)

(三)成熟与完善时期(20世纪60年代以来) (10)

(四)深化拓展时期(80年代以后) (10)

(五)整合时期 (10)

三、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11)

四、教育心理学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一)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见仁见智 (11)

(二)对研究内容的把握缺乏系统性和稳定性 (11)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2)

一、教育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 (12)

(一)客观性原则 (12)

(二)系统性原则 (12)

(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12)

(四) 教育性原则 (12)

(五)伦理性原则 (12)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3)

(一)观察法 (13)

(二)实验法 (13)

(三)问卷法 (13)

(四)访谈法 (13)

教育心理学

主讲:李晓侠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请回答问题:

你最欣赏、最喜爱的老师是怎样的?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老师?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我国心理学家的观点:

(1)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变化的规律的科学。——潘菽(1963 年主编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中)

(2)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这里的“学”,不仅包括知识的学习,而且包括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学习,即它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习惯三方面的学习。——邵瑞珍(1982年主编的《教育心理学一一学与教的原理》一书中。)

(3)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教学情境中主体的各种心理活动及其发展变化、有效促进的机制和规律的心理科学。

——张大均

我们认为: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与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和发展规律,以及教育者如何通过这些规律对受教育者进行有效的教育。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学系统

教学是指在学校情境中师生以特定的文化为对象进行的互动过程,教师利用一定的方法和资源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和发展。

教学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五种要素,包含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三种活动过程。

(一)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1、学生----学习的主体

对教学过程的影响体现在:

第一,群体差异(年龄、性别、社会文化)

第二,个体差异(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兴趣、需要等)

学生的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都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

父亲欲对一对孪生兄弟作性格改造,因为其中一个过分乐观,而另一个则过分悲观。一天,他买了许多色泽鲜艳的新玩具给悲观孩子,又把乐观孩子送进了一间堆满马粪的车房里。

第二天清晨,父亲看到悲观孩子正泣不成声,便问:“为什么不玩那些玩具呢? ”“玩了就会坏的.”孩子仍在哭泣。父亲叹了口气,走进车房,却发现那乐观孩子正兴高采烈地在马粪里掏着什么。“告诉你,爸爸。”那孩子得意洋洋地向父亲宣称,“我想马粪堆里一定还藏着一匹小马呢!”

2、教师---关键作用(协调学与教)

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按照特点的教学目标最有效地组织教学,熟练地掌握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和学生的知识结构,懂得如何根据学生和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教学,帮助不同特点的学生进行最有效的学习

五种要素都有教师来协调

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及教学决策等也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3、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中有意传递的知识、策略、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等

从宏观上看,教学内容是由社会发展所提出的要求决定的:农业社会(知识经验的传授)工业社会(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信息社会(处理信息、解决问题、学习、知识创新等的能力)---不断变化

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教材的编制、课程的设置必须以学习和教学的理论和研究为基础(如,新课改)

4、教学媒体(独特因素)

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和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实物、语言、书本、录音、幻灯、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

教学媒体不仅影响着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的大小,而且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作用、教学组织形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等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5、教学环境

物质环境

社会环境

教学环境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形式。社会环境不仅关系到学生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而且对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也有直接的作用

(二)教学过程的单个侧面

1、学习过程---核心内容

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如学习的实质、条件、动机、迁移等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内容

2、教学过程

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目标、题材、环境等),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方法),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信息呈现、答疑、讨论等),从而引导学生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还包括教学管理

必要时还需要教育机智

3、评价/反思过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

教学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

教学之后的检验、反思

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离不开不断地进行评价和反思

老教师-----新教师

在教学过程的模式中,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个过程,而且三个过程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自身先前知识和学习发展水平为基础的,是在教学过程的背景下进行的,学生的进展因教学的质量而变化。

反过来,教学过程要以学习过程为基础而进行,以促进学生的学习为着眼点。

教学过程还要根据教师自身的特点、教学内容的难点以及教学媒体和环境情况而加以调节。

评价/反思过程随着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的进行而侧重于不同方面,反过来又促进学习和教学过程,从而确保教学过程达到最好效果。

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四、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一)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

1.联系:都是服务教育实践的学科,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的基础学科之一,教育学理论对于教育心理学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2.区别:

(1)它们的研究对象不同

教育学:教育基本理论

教育心理学: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并利用心理学规律来指导教育

(2)在研究角度和方法上的着眼点有一定的差距

教育学:研究教育措施与它的效果之间的关系

教育心理学:找出学生在某种教育措施下心理活动发展变化的规律

(二)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

1.联系:都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

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基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也补充和丰富普通心理学的内容。

2.区别:

(1)研究对象不同

普心:人的心理现象的共同规律(日常生活)

教心:教育过程中的学与教的心理学规律(学校)

(2)教育心理学依据其所揭示的规律直接为教育实践服务。

(3)教育心理学考虑多方面的作用而进行综合的研究。

(三)教育心理学与儿童心理学的关系

1.联系:工作的对象都是教育条件下的学生

2.区别:

(1)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儿童心理学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和规律,研究范围涉及儿童的各个方面/教育心理学

只限于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儿童心理特点和规律。

(2)研究的出发点不同

儿童心理学研究儿童心理年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

教育心理学以这些特点和规律为依据,研究儿童在不同教育活动中心理活动的特点以及在教育条件下怎样更有效地促进其发展。

(3)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人从出生到成人的心理发展(纵向研究);教育心理学则是对处于各个年龄阶段儿童学习心理规律的研究(横向研究)。

五、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与意义

(一)性质

既是基础学科也是应用学科

发展早期:心理学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

致使体系凌乱,内容庞杂

现在: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性研究并重

才能体系稳定,不断发展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交叉性特点鲜明的学科,其交叉性特点主要表现在:(1)心理科学与教育科学的交叉;(2)基础科学与应用科学的交叉;(3)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交叉。

(二)意义

理论意义: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理论的发展

实践意义:对教育实践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与质量

有助于更新教育观念,帮助教育者提高自

我教育的能力

案例1

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课室充满了生机。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

分析

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案例2

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

分析

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简言之,教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

案例3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上,教师应怎样选择学生进行朗读呢?有人认为,教师应该随意点名,这样学生才会认真听课。如果教师每次都使用同样的顺序,学生就知道什么时候会轮到他。

分析

研究发现,让学生按顺序朗读比随机点名效果更好。轮流朗读的关键是给每个学生参与的机会,如果不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那么,有些学生可能会被忽略。

还有什么方法比轮流朗读更好?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一、早期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孔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是读书,却不动脑筋思考,就会受蒙蔽;只是冥思苦想却不认真读书,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个明白而又不能弄明白的时候,不要去点拔他;不到他想说出来而又说不清楚的时候,不要去告诉他答案。教给他某一方面,他不能由此推知其他几方面的,就要不再教他更多的东西了。

孟子: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流水有规律,不把坑坑洼洼填满不向前流;君子立志于道,不到一定的程度不能通达。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学习不可以固步自封。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出来的,但比蓼蓝更青;冰,是水变成的,但比水更冷。……君子广泛地学习而又能每天省察自己,那就会见识高明而行为没有过错了。

苏格拉底:学习即回忆

柏拉图:重视个别差异的教学方法

亚里斯多德:教育要与人的自然发展相适应

夸美纽斯:"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人"

赫尔巴特: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人是德国的赫尔巴特(J.F.Herbart) 。他在1906 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就是最早尝试把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一本书。

二、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几个阶段

(一)初创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

冯特、詹姆斯、杜威和桑代克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的诞生。1913~1914,此书又发展成三卷的《教育心理大纲》,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及其测量》。

1868年,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出版了《人是教育的对象》。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俄国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是卡普杰列夫1877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1906——1916年间俄国召开了五次教育心理学代表大会。

特点:在这一时期的著作内容多是以普通心理学的原理解释实际的教育问题,主要是一些有关学习的资料。

如:行为主义强调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可观察的外显行为,主张学习就是在环境刺激与行为反应之间建立联结。(桑代克、华生、斯金纳)。

又如:格式塔学派主张研究学习的内部过程,研究人的经验,强调学习在于在头脑中构造和组织“完形”,即对事物、情境的各个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解,而不是刺激—反应连接的简单集合。

(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50年代末)

2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吸取了儿童心理学与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

30年代以后,各种学科心理发展很快,教育心理学也把它作为自己的组成部分。

40年代,弗洛伊德的理论广为流传,因而儿童的个人与社会适应,以及心理卫生进入教育心理学领域。

50年代,程序教学和机器教学兴起,信息论的思想也为许多心理学家所接受。

苏联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如:维果斯基主张把教育心理学当做一门独立学科的分支来研究,并且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论”。

在这一时期,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占据了主导地位。

但行为主义这也吸取了认知学习了理论的思想,从而出现了这种倾向的学习理论,代表人物是托尔曼,他强调研究学习者的整体行为,分析从环境及刺激到行为反应之间的认知中介过程(S—

O—R)。

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的缺陷:

1、内容庞杂,未形成独立的理论体系。

2、对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研究较少,对教育实践的指导作用不大。

(三)成熟与完善时期(20世纪60年代以来)

60年代,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

70年代,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

强调有意义学习。

加涅:学习的条件

前苏联特点:强调应理论联系实际,提倡自然实验法。

这一时期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1、内容趋于集中即突出学与教的领域。

2、各派的分歧日趋缩小都在吸取对方合理的东西,以填补自身理论的不足,使得两大派别对立之争逐渐谈化。

3、注重学校教育实践重视结合教育实践进行研究。

布鲁纳发起的课程改革运动、赞可夫进行的“教学与发展”的实验研究。

(四)深化拓展时期(80年代以后)

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完善,研究越来越深入。

皮亚杰、维果斯基的理论、认知心理学的研究等的影响,人们对学习概念的理解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学习和教学过程及其条件研究得越来越深入细致。

建构主义作为认知学习理论的新发展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实践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布鲁纳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专题报告中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主要概括为四个方面:

第一、主动性研究

第二、反思性研究

第三、合作性研究

第四、社会文化研究

(五)整合时期

整合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发展趋势。教育心理学通过“选择”,其学科性质和体系渐趋明朗,但由于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本身的复杂性以及研究手段和方法的限制,教育心理学很难在短期内建立统一的“范式”。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的整合趋势日益明显,表现为以下几

种倾向:(1)理论构建的综合化倾向:(2)研究取向的整体化倾向:(3)研究方法论的本土化倾向:

三、中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是1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此后,又陆续出现了几本翻译介绍或国人自己编写的教育心理学。我国的教育心理学在20世纪20-30年代的初创期,主要是追随西方的潮流,翻译和介绍了多种版本的教科书。

如1926 年,陆志韦翻译出版了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潘菽(1935年)、陈选善(1938 年)等都编写了教育心理学的教科书。但是这些著作多数是翻译介绍西方的,研究问题的观点和方法也是追随西方,很少有创建。

新中国建国初期的50年代,主要是学习和介绍苏联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和研究成果。1963年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讨论稿,内部印行使用,各师范院校教育系也相继重开教育心理学课程。

1980年出版了潘菽主编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该书反映了我国教育心理学界的一般观点和我国的一些研究成果。

四、教育心理学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见仁见智

关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自其诞生百年来,学者们一直在探讨,但对它的确切界定仍有争议,概况起来讲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 心理教育学化观点。

2.以儿童发展研究为中心的观点。

3.以学习研究为中心的观点。

4.以教学研究为中心的观点。

5.综合化的观点。

(二)对研究内容的把握缺乏系统性和稳定性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统一的心理现象被分割成易于实验和易于控制的小块,研究者各自为政,互不联系。其次,研究课题繁杂多样:

第三,教育心理学的内容、领域和方法变化无常。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教育心理学研究应遵循的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二)系统性原则

(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四) 教育性原则

(五)伦理性原则

为了研究人及环境因素对个体的影响程度,心理学家津巴多(1972)设计了一个模拟监狱的实验,实验地点设在斯坦福大学心理系的地下室中,参加者是男性志愿者。他们中的一半随机指派为“看守”,另一半指派为“犯人”,实验者发给他们制服和哨子,并训练他们推行一套“监狱”的规则。剩下的另一半扮演“犯人”角色,他们穿上品质低劣的囚衣,并被关在牢房内。

所有的参加者包括实验者,仅花了一天的时间就完全进入了实验。看守们开始变得十分粗鲁,充满敌意,他们还想出多种对付犯人的酷刑和体罚方法。犯人们跨了下来,要么变得无动于衷,要么开始了积极的反抗。用津巴多的话来说,在那里“现实和错觉之间产生了混淆,角色扮演与自我认同也产生了混淆”。

尽管实验原先设计要进行两周,但它不得不提前停止。“因为我们所看到的一切令人胆战心惊。大多数人的确变成了‘犯人’和‘看守’,不再能够清楚地区分角色扮演还是真正的自我。”

这个颇受争议的模拟实验表明,一个简单假设的角色可以很快进入个人的社会现实中,他们从中获得自我认同,无法从他们扮演的角色中清楚自己的真实身份。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观察法

指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科学仪器,在一定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的记录、描述客观对象的表现来收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

如,对儿童在团体活动中的交往方式进行观察,分析儿童在同情况下的攻击性行为与亲和行为的频率、强度及表现形式。

自然观察

实验观察

(二)实验法

创设一定的情境,对某些变量进行操纵或控制以解释教育、心理现象的原因和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

这种研究的基本目的是解释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在进行实验室,要明确研究中的各种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及无关变量。

(三)问卷法

研究者利用统一的、严格设计的问卷来收集研究对象的有关心理、行为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被试数量集体问卷/个别问卷

回答方式开放式/封闭式

回收方式当面/通讯

统一设计与一定的结构结构/非结构

(四)访谈法

是研究者通过与研究对象进行口头交谈来收集有关的心理和行为资料的一种方法。

如,考察父母离异对儿童个性、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中介物直接访谈/间接访谈

统一设计和结构结构访谈/非结构访谈

1、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

2、教学作为一个系统性过程包括哪些基本要素和基本侧面?

3、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发展历程。

4、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参考资料

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莫雷教育心理学广东高教出版社

罗伯特. 斯莱文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

人民邮电出版社

吴庆麟教育心理学-献给教师的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张承芬教育心理学山东教育出版社

张厚粲译教育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罗伯特. 斯蒂文博格等著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交叉科学 幼儿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幼儿学习的规律与特征,以及教师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幼儿学习的发展。幼儿教育心理学关注重点,不是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而是幼儿学习的特征与规律;不是教师的一般教学方法与策略,而是为促进幼儿的学习,教师依据学习心理学、教学心理学规律开展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的《教育心理学》:⑴描述人类的本性⑵探讨学习心理⑶阐述个别差异 一、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幼儿心理学是这样的一门学科:揭示幼儿是如何学习的,即幼儿学习的特征、水平与规律;研究如何更科学、合理、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即如何开展适宜的教学,特别是要关注在教学环境和幼儿学习特征的交互作用下,幼儿是如何学习与发展的,以及研究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该定义主要侧重三个方面: ⑴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如何更好的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一门学科。 ⑵幼儿教育心理学是联合了学习心理学、幼儿心理学、教学心理学等诸多学科的一门交叉学科。 ⑶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用以指导从事幼儿教育的工作者改善其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的学科。二、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必要性 教育心理学得产生先与幼儿教学心理学。既然已经有了教育心理学,为什么还要建设幼儿教育心理学呢? 这是因为幼儿的学习与教学虽然与中小学生有共同性,但还有其特殊性,在幼儿学习的规律、特征、水平和教师的教学方法与策略都各有差异。 三、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三个立场:①行为主义取向②认知主义取向③建构主义取向:强调学习是幼儿主动建构自身经验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三大变量:①幼儿学习者②幼儿教育者(主要指幼儿园老师)③环境与教学 第二节幼儿教育心理学得任务 幼儿心理学的任务: ⑴科学的研究与阐述幼儿学习与教学的特征与规律 ⑵预期幼儿学习发展的规律和变化,预测教育教学效果 ⑶运用科学的教育教学手段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并有效控制与干预幼儿学习过程遇到的种种问题 第三节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一、萌芽期:18世纪至20世纪四五十年代 萌芽期有三位主要代表人物: ①卢梭,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他的划时代著作《爱弥儿》被誉为“儿童宪章和儿童权 利宣言” ②福禄培尔,德国。是最早研究幼儿游戏心理的先驱者之一,他认为儿童发展是阶段性与 连续性的统一,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逐渐上升的过程。他把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机构命名为幼儿园。并为幼儿专门设计了一套玩具——他称之为“恩物”。他确立的“游戏是幼儿园活动的基本形式”这一教育原则已成为幼儿教育心理学的重要基础。 ③蒙台梭利,意大利。于1907年创办了“儿童之家”。幼儿不是被动消极地接受环境的刺 激与影响,而是积极、主动地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

中学生教育心理学案例

中学生教育心理学案例 案例分析: 基本情况:(青春期逆反心理) 吴某是初二年级的一名男同学,学习成绩在班上属于中上水平,智力较好,对教学比较感兴趣。但是性格倔强,个性刚硬,自尊心特强,逆反心理十分严重,经常和父母、老师发生冲突、顶撞,有很强的抵触情绪。在家里,一旦父母不能满足他的要 求就使性子,甚至离家出走。父母都从事旅游事业,经常在外,与之交流时间比较少。上一学期的一天早上,因洗头与母亲大 闹一场。他母亲认为,早上时间太紧,因而要他晚上再洗。中午,他与同学喝酒,借此来气他的母亲。还有一次,放学路上 与一群社会青年一起玩耍,其中有几人抽烟,邻居发现后告诉 了他的家长。在教育过程中,他趁机跑出家门,在外流浪两天 后才回家。在学校,他这种反抗行为也很尖锐。每当老师批评 他时,他眼睛直瞪着老师,一副不服气的样子,与老师讲道理。在初一年级上学期的时候,老师发现他与其他班级的同学打架,把他叫过来进行教育,本来是一件非常小的事情,但他担心老 师会惩罚他,于是就一口否认,并且与老师大吼大叫,叫老师 找出证据和证人。 一、原因分析 吴某的叛逆行为时进入青春期的一种表现。许多青春期的 孩子对大人都有一种逆反心理,他们往往把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帮助理解为与自己过不去,认为伤害了自己,因而会表现出严 重的敌对倾向。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三个: 1.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2.受家庭生活环境影响 3.青少年特有的半幼稚、半成熟的特点 通过以上原因,可将吴某视为青春期逆反心理。 二、解决方案 首先,应该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

其次,对吴某进行心理疏导。第一,了解自己。与他谈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让他了解自己。第二,学会自我调节,而且要学会接受他人意见。第三,建立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第四,改善与家长的关系,学会理解父母。第五,经常找老师谈心,把老师当朋友。 三、小结 对于逆反心理,从青少年自身的角度看,应学会理解。 从家长的角度看,必须学习青少年心理学知识,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规律,顺应孩子心理和生理的成长,逐步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态度,避免出现几种错误的教育方法。 作为学校,应加强教育指导思想的转变,树立热爱教育工作特别是热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识,充分尊重学生,提高教育的感染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用积极、鼓励的方式代替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从社会方面看,应加强对社会文化现象的分析和导向,要及时、有效、准确地通过大众传媒把握、分析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和社会问题,帮助青少年构建正确的认知,避免盲目地从众。

教育心理学知识框架结构图(个人整理)

教育心理学知识框架结构图 第一编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3)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①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 ②教育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分支的关系(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1)早期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2)教育心理学的创建 (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发展的特点: ①内容庞杂,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 ②对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研究少,对教育实践作用不大。 (4)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建设与发展趋势 ①内容趋于集中;②各派的分歧日趋缩小;③注重学校教育实践。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与意义 (1)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2)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①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

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有助于帮助教育者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第四节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①客观性原则;②系统性原则;③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④教育性原则。(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①教育心理实验 ②观察法 ③调查法 问卷法、访谈法、教学经验总结法 (3)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综合化趋势 ①注意采用多种方法研究和探讨课题; ②强调并大量采用多变量设计; ③注意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 第二章教育与心理发展 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 (1)心理发展的概念 (2)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①心理发展是一个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的过程; ②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含答案

2013年教师资格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1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提出观察学习概念的心理学家是( A )。 A.班杜拉 B.斯金纳 C.华生 D.皮亚杰 2.下列概念中,( D )不是皮亚杰最先提出的。 A.同化 B.顺应 C.图式 D.反射 3.对黑猩猩做“顿悟实验”的是(A )。 A.苛勒 B.托尔曼 C.桑代克 D.巴甫洛夫 4.我国著名心理学家一般把人的学习定义为在(C )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A.学习行为 B.社会理论 C.社会生活实践 D.文化视野 5.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可以分成(C )。 A.自然强化物和人为的近似强化物 B.积极强化和消极强化 C.正强化和负强化 D.强化和惩罚 6.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的代表人物是( A )。 A.斯金纳 B.巴甫洛夫 C.桑代克 D.班杜拉 7.引导学生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是属于刺激(C )。 A.获得 B.消退 C.分化 D.泛化 8.( B )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和认知结构的重要性,主张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 A.斯金纳 B.布鲁纳

D.加涅 9.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D )。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 B.望梅止渴 C.蜘蛛织网 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10.学生学习直角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C )。 A.词汇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 11.在发现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 A )。 A.促进者和引导者 B.领导者和参谋 C.管理者 D.示范者 12.由特定团体的相对标准决定最终成绩的测验是( B )。 A.标准参照测验 B.常模参照测验 C.描述性测验 D.团体测验 13.“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现象指(C )。 A.消退 B.刺激比较 C.刺激泛化 D.刺激分化 14.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D )。A.能力 B.技能 C.兴趣 D.刺激一反应联结 15.根据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食物可以诱发狗的唾液分泌反应,则唾液是(C )。A.中性刺激 B.无条件刺激 C.条件反应 D.无条件反应 16.看见路上的垃圾后绕道走开,这种行为是( C )。 A.强化 B.惩罚 C.逃避条件作用 D.消退 17.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C )。 A.斯金纳

教师招聘《中学教育心理学》通关试题每日练卷5347(Word版)

教师招聘《中学教育心理学》通关试题每日练 1: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可以起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教师期望的这种效应是() 单项选择题 A、格式塔效应 B、艾宾浩斯效应 C、马斯洛效应 D、罗森塔尔效应 2:从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看,创造力培养的最好途径是()。 单项选择题 A、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 B、进行反省认知训练 C、加强基本技能训练 D、在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注意解决问题策略训练 3:()指教材被分成若干小步子,学生可自定学习步调,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积极反应,并给予及时强化和反馈使错误率最低。 单项选择题 A、程序教学 B、组织教学

C、个别化教学 D、指导教学 4:加涅于1969年与其同事一起第一次正式提出下列哪一选项的概念()单项选择题 A、教育心理学 B、教学心理学 C、认知心理学 D、联结心理学 5: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包括()。 多项选择题 A、反馈过程 B、学习过程 C、教学过程 D、评价/反思过程 E、相互作用过程 6:考试时,由于紧张而引起的遗忘符合遗忘的()理论。 单项选择题 A、提取失败说

B、消退说 C、动机说 D、同化说 7:在教和学的过程中进行的,其目的是了解教学结果,探究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以便对教学工作进行调整。基于这一目的的进行的评定是() 单项选择题 A、配置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论文式评价 8:一般而言,学生的成就动机来源于三种需要。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成就动机源泉需要的是() 单项选择题 A、认知的需要 B、交往的需要 C、自我提高的需要 D、学习过程派生的附属需要 9:下列属于非正式评价的是()。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汇总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试复习辅导资料及答案(整理) 一、选择 1. 1903年,在美国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1.1)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A] 2. 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美国发起课程改革运动的著名心理学家是(1.2)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D] 3. 已有研究表明,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一般在 (2.1) A.2岁 B.4岁 C.5岁以前 D.1—3岁 [ A] 4. 儿童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在(2.2) A.2-3 B.4、岁 C.5岁以前 D.1—3岁 [B ] 5. 人格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 A.行为系统 B.意识特点 C.综合心理特征 D.品德与修养 [ C] 6.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2.4) A.控制 B.基本看法 C.改造 D.意识 [ D] 7. 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3.1) A.地升华 B.发挥 C.表现 D.持久的变化 [ D] 8. 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A.能力 B.技能 C.兴趣 D.刺激—反应联结 [D ] 9. 提出经典条件反射作用理论的巴甫洛夫是 A.苏联心理学家 B.美国心理学家 C.俄国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 D.英国医生 [C ] 10. 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的提出者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 A.斯金纳 B.布鲁纳 C.奥苏伯尔 D.桑代克 [C ] 11. 根据学习动机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 (4.1) A.社会动机与个人动机 B.工作动机与提高动机 C.高尚动机与低级动机 D.交 往动机与荣誉动机 [ C] 12. 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感兴趣而形成的动机,可称为 A.近景的直接动性机 B.兴趣性动机 C.情趣动机 D.直接性动机 [ A] 13. 由于对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作 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B.社会性动机 C.间接性动机 D.志向性动机 [A ] 14. 由于个体的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 B.需要学习动机 C.内部学习动机 D.隐蔽性学习动机 [C] 15. 由于外部诱因引起的学习动机称作 A.外部学习动机 B.诱因性学习动机 C.强化性动机 D.激励性学习动机[ A] 16.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5.1) A.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B.对活动的影响 C.对记忆的促进 D.对智力的影响[ A] 17. 下面的四个成语或俗语中有一句说的就是典型的对迁移现象。 A.举一反三 B.聪明过人 C.思维敏捷 D.物以类聚[ A] 18. 下面所列举的迁移种类领域中,有一种是错误的。 A.态度学习迁移 B.情感迁移 C.知识与技能迁移 D.气质迁移[ D] 19. 下述所列的迁移说中有一种被认为是缺乏科学根据的: A.形式训练迁移说 B.同化学习迁移说 C.经验类化迁移说 D.认知结构迁移说 [ A] 20. 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 (6.1) A.感受与体验 B.前人经验 C.记忆的内容 D.信息及其组织 [ D]

中学生教育心理学

中学生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心理活动现象及其产生和变化规律的心理分支。 教育心理学得双重任务概括起来说就是为实践服务和进行理论研究。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必须遵循客观性,教育性,整体性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1,观察法,2,调查法,3,实验法,4,问卷法,5,个案研究法 具有全新的教育观念;1,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2,从注重知识传授专向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3,转换角色,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4,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构建新的教学结构、 教师应具备的心理素质;1具有全新的教育观念1,具有崇高的师德形象3,具有科学的知识体系4,具有复合的教育教学能力5,具备独特的教学风格。 观察是有目,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 观察力就是观察的能力,是有目的,主动地去考察事物并善于观察出客观事物典型的不显著的特征的能力。 观察的品质;1,观察的目的性2,观察的精确性3,观察的敏锐性4,观察的系统性 中学生观察力发展的特点;1,观察的目的性增强2,观察更具有持久性3,观察的精确性提高4,观察的系统性和概括性增强 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

语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 记忆的种类;1,根据类容;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2,(时间长短)瞬间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3,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中学生记忆力发展的特点;1,高中阶段记忆趋于成熟2,有意识记日益占主导地位3,理解记忆明显占优势4,中学时期是记忆训练的最佳时期5,抽象记忆的水平显著提高。 思维是借助语言,表项活动做实现的,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时间接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形式。 思维的特点;1,概括性2,间接性 中学生思维力发展的特点;1,抽象思维占优势,并有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2,辩证逻辑思维发展迅速,但明显滞后于形式逻辑发展3,对问题情景的思维有质的飞跃4,思维品质的矛盾性 中学生想象力发展的特点;1,有意想象占主导地位2,想象趋于抽象化,现实化3,想象中的创造性成分增加 中学生早恋原因;1,性生理发育的提前2,性信息的广泛传播3,性教育的忽视4,学生个人原因 中学生早恋特点;1,普遍,低龄化的特点2,大胆的特点3,成人化的特点4,舆论宽容的特点5,行为隐藏,内心矛盾6,发展迅速,变化快7,相互感染8,自我显示。 对中学生早恋的教育;1,早恋弊多于利2,引导男女间正常交往3,加强性教育。

中学教育心理学考点与要点归纳

2011年中学教育心理学考点与要点归纳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复习提要 本章主要介绍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对于教育实践的作用以及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知识点梳理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①学生 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群体差异和个体差异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学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 ②教师 ③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④教学媒体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⑤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2)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①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②教学过程 ③评价/反思过程 3.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 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体系可概括为总论、学生与学习心理、教学与教师心理。 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布鲁纳在1994年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表现在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性研究中。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l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重点难点提示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内容以及发展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是本章的重点。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复习提要 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概念、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中学生的人格发展以及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知识点梳理 1.心理发展的含义 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研究表明,学生心理的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即:乳儿期(0~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岁~11、12岁);少年期(11、12岁~l4、1 5岁);青年期(14、15岁~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 2.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l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大致相当于初中阶段,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青年期指14、15岁至l7、18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 3.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1)关于学习准备 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 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2)关于关键期 关键期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其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4.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2)前运算阶段(2~7岁) 这个阶段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但思维仍受具体直觉表象的束缚。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 (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它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①命题之间的关系 ②假设一演绎推理 ③抽象逻辑思维 ④可逆与补偿 ⑤思维的灵活性 5.认知发展阶段与教学的关系 (1)认知发展阶段制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 (2)教学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3)关于最近发展区 前苏联的维果斯基认为,儿童的现有水平和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6.中学生的人格的发展 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1)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 ①信任感对不信任感(0~1.5岁) ②自主感对羞耻感(2~3岁) ③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 ④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 ⑤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 (2)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 人格的发展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都会影响人格的发展。 7.自我意识的发展 (1)自我意识的含义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包括三种成分:一是自我认识;二是自我体验;三是自我监控。 (2)自我意识的发展 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生理自我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儿童在3岁以后,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社会自我阶段。心理自我是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的。8.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1)认知方式差异 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中学教育心理学考点与要点归纳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学生间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电子版

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小抄) 如果一个人喜欢富有创造性地、有安排、有计划的解决问题,凡事乐于自己制定规则,喜欢以自己的做事方式行事,喜欢没有预先建构好的问题,喜欢自己去搭建结构并决定如何去解决问题,喜欢自己去搭建结构并决定如何去解决问题,喜欢基于创造性和建构性计划的活动,则这个人的思维风格属于()。 A.自由开放型 B.保守拘谨型 B.主动独立型 D.被动执行型 E.分析评判型【正确答案】:C 第2 题研究发现,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差异,主要表现在()。A.课前指导 B.课堂教学过程 B.课后评价 D.课时计划 E.学年计划【正确答案】:BCD 第3 题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中学生要解决的矛盾是()。 A.信任与不信任的矛盾 B.勤奋感对自卑感的矛盾 B.同一性对同一性混乱的矛盾 D.自主对羞怯、怀疑的矛盾 E.亲密对孤独的矛盾【正确答案】:C 第4 题现有的影响较大的教育理论有()。 A.桑代克的联结说 B.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B.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D.维果斯基的发展理论E.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正确答案】:ABCDE 第5 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不能突袭(比如,应该学习新知识,却进行考试),不利于学生学习,这种做法依据是学习的()。 A.准备率 B.练习率 B.效果率 D.刺激 E.条件反射【正确答案】:C 第6 题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 A.获得知识 B.习得学习方法 B.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D.建立知识系统 E.了解新生事物【正确答案】:C 第7 题如果一个人情绪消极,对生活感到全元乐趣,觉得自己的活动没有价值,这种人患有()。 A.焦虑症 B.抑郁症 B.强迫症 D.恐怖症 E.性格障碍与人格缺陷【正确答案】:B 第8 题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推测和判断是()。 A.学习需要 B.动机归因 B.成就动机 D.学习动机 E.自我效能感【正确答案】:E 第9 题智力的群体差异包括()。 A.性别差异 B.年龄差异 B.种族差异 D.智商分数差异 E.同龄团体差异【正确答案】:ABC 第10 题在英语学习中,学生在学习eye(眼)和ba11 后学习eyeba11 就比较容易,这种现象属于()。 A.一般迁移 B.负迁移 B.水平迁移 D.垂直迁移 E.正迁移【正确答案】:E 第11 题构成品德心理结构的基本成分是()。 A.知 B.情 B.意 D.行 E.态度【正确答案】:ABD 1 第12 题原认知知识包括()。 A.关于个体内差异的认识 B.对任务的认识 C.对有关学习策略及其使用方面的认识 D.关于个体间差异的认识E.对个人作为学习者的认识【正确答案】:ABCDE 1 第13 题创造性地培养,常用方法有()。 A.提供具有创造性地榜样 B.头脑风暴训练 B.自我设计训练 D.发散思维训练 E.推测与假设训练【正确答案】:BCDE 1 第14 题心智技能形成过程中各阶段顺序是()。 A.原型操作、原型定向、原型内化 B.原型操作、原型内化、原型定向 B.原型内化、原型定向、原型操作 D.原型内化、原型操作、原型定向 E.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正确答案】:E 1 第15 题在操作形式中,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并一体化称为()。 A.操作模仿 B.操作整合 B.操作熟练 D.原型定向 E.原型内化【正确答案】:B 1 第16 题对有效完成任务所需的技能、策略及其来源的意识称之为()。 A.认

2020年等级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考前练习(第82套)

2020年等级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考前练习 考试须知: 1、考试时间:180分钟。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在单位的名称。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左的位宜填写您的答案。 4、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不要在标封区填写无关的内容。 5、答案与解析在最后。 姓名: ___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___ 得分评卷人 一、单选题(共70题) 1.19世纪兴起的分析实证法学派是西方一个重要的法学流派,下列哪个选项代表了该学派的观点<> A.|法不是别的,就是正确的理性:它规泄什么是善与恶,禁止邪恶。 B.|法律科学的任务并不是赞成或不赞成它的对象,而是知逍和描述对象。丨 C.|逻辑、历史、习惯、功利和否认的行为标准,可以单独地或结合起来形成法律进步的 力量。I D.|在任何地方,法律都是由内部的力疑推动的,而不是由立法者的专断意志推动。丨 2.被试本人对自己的人格特征予以评价的方法是<>。 A.自陈量表法 B.主题统觉测验 C.罗夏克墨迹测验 D.句子完成法 3.一般来说,测定沥青面层压实度的方法有<>。 A.灌砂法

B?环刀法 c.水袋法 D.钻芯取样法 4.布卢姆的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A.知识与技能习得的心理过程 B.知识与技能的心理表征 C.知识向技能转化的规律 D.知识学习情境与其测量情境的变化程度 5.下列不属于软件调试技术的是______ 。 A.强行排错法 B.集成测试法 C.回溯法 D.原因排除法 6.现代心理学与教育的结合产生直接为教育服务的分支学科是? A.学习心理学、学校心理学.教冇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B.学习心理学、学校心理学.教冇社会心理学、教学心理学 C.认知心理学、学校心理学. 教育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D.学习心理学、学校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冇心理学 7? Wecaneas i lyconcludethat ________ . A.goldisnotasexpensivetomineasothermetals B? onetrustsgoldmorethanpapermoney C? goldistheeasiermetaltoworkwith D? goldisthefirstmetalusedtodeterminethevalueofcurrency &社会医学研究的特点是 A.研究结果的理论性

中学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集锦

中学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集锦 一、选择题: 1、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遗忘曲线变化程度是()。 A、前后一样 B、先快后慢 C、先慢后快 D、没有规律 2、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三阶段是()。 A、社会自我 B、心理自我 C、生理自我 D、精神自我 3、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提出假设,然后验证假设并做出结论的教学策略是()。 A、合作学习 B、发现学习 C、情境学习 D、指导学习 4、学习“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这种学习属于()。 A、词汇学习 B、符号学习 C、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 5、先行组织者教学技术常用于()。 A、发现学习 B、接受学习 C、个别化学习 D、掌握学习 6、按照迁移性质的不同,学习迁移可以分为()。 A、正与负迁移 B、纵向与横向迁移 C、普通与特殊迁移 D、顺向与逆向迁移 7、布鲁纳的学习过程的第三个阶段是()。 A、转化 B、获得 C、评价 D、同化 8、下列哪项属于认知的实例()。 A、学生在考试之后能准确的预测自己的分数 B、学生在学习中能举一反三 C、学生在阅读时遇到难点停下来思考,或回到前面重新阅读 D、利用复述策略记忆 9、数学教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要学习看清题目,必要时可以画一些示意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A、牢记住题目内容 B、很好地完成对心理问题地表征 C、有效地监控解题过程 D、熟练地使用计算技能 10、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得行为,最合适得安排应该是()。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规定每周看电视得适当时 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的行为 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二、填空题 11、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相似性、()和学习的心向与定式。 12、元认知控制包括计划策略、()和调节策略。 13、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的交叉学科。 14、我国心理学家在研究国外模式基础上,提出了问题解决的一般认识过程模式,这一过程分为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和体验假设。 15、教育心理学研究的系统是由学习过程,()和评价与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的。 16、我国心理学家对学习的分类是()、技能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17、我国心理学家将个体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其中少年期的年龄范围是()至()。 三、名词解释: 18、学习准备 19、心理发展 20、创造性 21、知识 22、学习策略 四、简答题: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绪论 心理学史研究心理现象,揭示心理规律的一门科学。 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一书,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早关于心理学的专着。 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专门的心理学实验室,对感觉、知觉、注意、联想和情感展开系统的实验研究。这标志着心理学从哲学的母体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冯特因此也被称为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出版了第一部科学心理学专着《生理心理学原理》 科学具有的基本特征是: 1)科学在今天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形式,是从事新知识生产的人们的活动领域。 2)科学是人类特定的社会活动的成果,它表现为发展着的知识系统,是借助于相应的认识手段和方式生产出来的。 3)科学活动离不开独特的物质手段,但在本质上是精神的、智力的活动。 4)科学活动组成一种社会体制,是整个社会活动的一部分。 冯特于1879年建立心理学实验室之后,心理学成为一门实验的科学,具有科学活动的可观察性、可控制性和可重复性的一般特征。心理现象﹛心理过程与人格} 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人格(人格倾向性、人格特征) 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 人格特征(能力、气质、性格) 一、心理过程: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产生、发展与变化的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1)认知过程:认知是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2)情绪情感过程: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 3)意志过程:意志是人自觉的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去调节和支配自身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认知、情绪情感与意志这三个过程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认知是情绪情感和意志的基础,只有正确与深刻的认知,才能产生强烈的情绪情感和坚强的意志,正所谓“知之深,则爱之切”;情绪情感和意志又会影响认知活动的发展,因为情绪情感和意志既在人的认知过程中起过滤和动力的作用,同时又是衡量人的认知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同样,情绪情感也会对意志产生推动作用,而意志又有利于情绪情感的丰富和升华。 二、人格:是个体在遗传的基础上,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稳定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品质和特征的总和。 性格是人格心理特征中的核心,它反映了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 心理现象虽然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两方面,但它们是密切联系的。人格通过心理过程形成的,在对客观现实的认知、对外界事物的情绪情感体验及对客观事物积极改造的意志活动中,人的能力、性格、信念、世界观等逐渐形成;已形成的人格又影响着心理过程,并在心理过程中得以表现,使人的各种心理过程总带有个人的色彩。事实上,心理过程中体现着人格特征,而人格特征也影响着心理过程,二者是心里现象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1、实验法:就是有目的地严格控制和创设一定条件,引起被试某种心理现象,加以描述、分析的方法。 1)实验室实验法:是在实验室中,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借助于一定的仪器,研究心理现象的方法。 严格控制条件是指: (1) 严格控制试验情景,尽量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 (2)根据实验条件,按科学方法选取被试 (3)严格控制实验刺激,使之以不同水平、性质、条件,按规定的方式、时间、顺序呈现。 (4)严格控制被试反应,用指导语引导反应方向与范围。

学前心理学绪论和第一章试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新生儿(出生至1个月)条件发射的是( C ) A. 抓握反射 B. 惊跳反射 C. 对喂奶姿势的吸吮反射 D. 游泳反射 2、视觉中枢位于脑( A )机能结构。 A.枕叶 B. 顶叶 C. 颞叶 D. 额叶 3、心理过程包括(A ) A、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B、能力、气质和性格 C、感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D、心理过程、心理状态、能力倾向 4、在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客观因素中,( A )是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条件。 A. 遗传和生理成熟 B. 环境 C. 教育 D. 环境和教育 5、狼孩所表现出来的心理水平只相当于几岁儿童的发展水平,这充分说明(D )对心理发展的作用。 A.遗传因素B.生理成熟C.自然环境D.社会环境和教育 二、填空题 1、社会条件和教育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和方向的最主要的客观因素。 2、遗传和生理成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物质前提。 3、条件反射的出现标志着儿童心理的发展。 4、幼儿的活动主要有:游戏、学习、劳动。 三、解释概念 学前儿童心理学 答: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列入学前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四、简答题 环境和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有哪些

答:(1)社会环境可以是遗传所提供的心理发展可能性变为现实; (2)环境影响遗传素质的变化和生理成熟的过程; (3)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是制约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和方向的最重要的客观因素。 五、论述题 1、联系实际,谈谈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1)有利于建立科学的世界观、发展观。 (2)有利于搞好幼儿教育工作,提高幼儿教育的效果。 (3)为今后更好的进行幼教工作和开展幼教研究打好基础。 2、制约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请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答:(1)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基础和前提条件。 (2)环境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现实条件。 (3)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 (4)个体需要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提供了动力 六、案例分析题 宝宝的爸爸妈妈都是大学教授。在宝宝4岁的时候,有人说:“遗传了这么优秀的基因,宝宝以后一定也会非常优秀”。也有人说:“宝宝以后的发展关键还是看父母的教育,以及后天环境的影响,和遗传没有什么关系”。听到这些说法,宝宝的爸爸妈妈私下里嘀咕,环境和遗传对于宝宝大约是一半对一半吧。对此,你怎么看 (1)原理:遗传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提供最基本的自然物质前提,奠定儿童个别差异的最初基础 (2)要正确认识遗传作用(不否定,不夸大:遗传决定论) 遗传在客观上为儿童心理的发展提供了最初的物质前提和可能性。而环境和教育可以将这种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

中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中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下面整理了中学教育心理学知识点,希望对您有帮助~ 广义: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夹义:专指学校教育心理学,即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如何学、如何教以及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 “五要素” + “三过程”。五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三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教育心理学》。 2.发展时期(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这一时期美国出版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及教育心理文选之类的书籍多达上百种,但由于没有统一^的理论指导,这时的教育心理学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3.成熟时期(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这一时期,西方教育心理学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60年代初,由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自Itt美国教育心理学逐渐重视探讨教育过程和学生心理,重视教材、教法和教学手段的改进。 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完善,内容越来越丰富。 1.产生阶段(十月革命前) 俄罗斯教育心理学奠基人——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代表作《人是教育的对象》。 俄国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是卡普杰列

夫1877年出版的《教学心理学》。 2.发展阶段(十月革命后) 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的观点。 布隆斯基:强调儿童的个性统一性以及对儿童心理进行整体性的综合研究,代表作《科学的心理学概论》。 鲁宾斯坦:确立了心理与活动相统一的原理。他认为,心理过程不但在活动中表现出来,而且也是在活动中形成的。 3.完善并逐渐形成自己特点的时期(20世纪50年代末至90年代) 注重与发展心理学的结合,开展了许多针对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教学研究;在学习理论方面,形成了最具代表性的两大派别!联想一反射”理论禾口“学习的活动”理论;前苏联教育心理学比较重视人际关系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1.教育心理学思想的起源

最新中学教育心理学习题含答案2029

最新中学教育心理学习题含答案 单选题 1、对于自发的、原本就有兴趣的学习任务,外部物质奖励往往会降低个体的内在学习动机。持这一观点的动机理论是 A.行为强化理论 B.需要层次理论 C.自我价值理论 D.自我决定理论 答案:D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心理学中动机理论的理解情况。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人是积极的有机体,具有先天的心理成长和发展的潜能。自我决定就是一种关于经验选择的潜能,是在充分认识个人需要和环境信息的基础上,个体对行动所做出的自由的选择。自我决定的潜能可以引导人们从事感兴趣的、有益于能力发展的行为,这种对自我决定的追求就构成了人类行为的内部动机。故本题选D。 单选题 2、下列与病人用药依从性无关的是<>。 A.药物的外观、口感和易识别使患者放心 B.医师的关怀、体贴和对患者的责任心 C.药师口头和书面用药指导的耐心 D.护师给药操作和监护使患者安心 E.国家卫生保健体制对群众的关心 答案:E [知识点] 不依从性产生的后果及主要原因 单选题 3、下列不属于软件调试技术的是______。 A.强行排错法 B.集成测试法

C.回溯法 D.原因排除法 答案:B [知识点] 软件调试的各种方法及各种方法的区别。 单选题 4、下列关于发现教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教师要将学习环境和教材性质向学生解释清楚 B.教师要配合学生的经验,组织教材,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发现 C.发现教学要进行的顺利,关键在于恰当地确定学生可进行独立探究的力所能及的最近发展区 D.教师要增强教材难度,给予学生一定的挫败感 答案:D [解析] 发现教学,又称启发式教学,指学生通过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发现有关概念或抽象原理的一种教学策略。选项A、B、C均符合布鲁纳对发现教学的教学设计提出的四项原则,只有选项D不符合。布鲁纳对发现教学的教学设计提出的四项原则中要求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适当安排教材难度与逻辑顺序;要求确保材料的难度适中,以维持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材料太容易,学生缺乏成就感;材料太难,学生容易产生挫败感。发现教学要进行得顺利,关键在于恰当地确定学生可进行独立探究的力所能及的最近发展区。因此,选项D|教师要增强教材难度,给予学生一定的挫败感|是错误的。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单选题 5、有些中学生在学习抽象概念和规则时,仍需具体经验支持,从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来看这是因为<> A.这些概念、规则太复杂 B.有利于他们进行发现式学习 C.他们尚未达到形式运算阶段 D.具体经验可以帮助他们加深印象

教育心理学知识框架结构图个人

教育心理学知识框架结构图第一编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 (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 (3)教育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①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 ②教育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分支的关系(普通心理学、儿童心理学) 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1)早期的教育心理学思想 (2)教育心理学的创建 (3)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发展的特点: ①内容庞杂,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 ②对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研究少,对教育实践作用不大。 (4)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建设与发展趋势 ①内容趋于集中;②各派的分歧日趋缩小;③注重学校教育实践。 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性质与意义 (1)教育心理学的性质 (2)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①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有助于促进整个心理科学的发展; 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教育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与效率; 有助于帮助教育者更新教育观念、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第四节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1)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①客观性原则;②系统性原则;③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④教育性原则。(2)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①教育心理实验 ②观察法 ③调查法 问卷法、访谈法、教学经验总结法 (3)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综合化趋势 ①注意采用多种方法研究和探讨课题; ②强调并大量采用多变量设计; ③注意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 第二章教育与心理发展 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 (1)心理发展的概念 (2)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①心理发展是一个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的过程; ②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③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④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⑤心理发展各个方面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 ⑥心理发展是逐渐分化和统一的过程。 (3)教育与心理发展的一般关系 第二节影响心理发展的基本因素 (1)遗传决定论 (2)环境决定论 (3)二因素论 (4)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第三节几种主要的心理发展理论 (1)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2)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 (3)维果茨基的发展观 第二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