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读书笔记

生态读书笔记

生态读书笔记
生态读书笔记

人类历史上的两次革命:“农业革命”“工业革命”,有人提出即将到来的是“人类生态学的时代”。

生态学ecology最初局限在人类之外的自然界,采取自然科学的研究手段。20世纪初,渗入人类社会各个方面,展现出由自然科学向社会科学乃至人文学科扩展的轨迹,生态学者的眼光转变:自然生态学——社会生态学——人类的文化生态、精神生态。生态学已经不再仅仅是一门专门化的学问,已衍生为一种观点,一种世界观。

梭罗(Henri David Thoreau)——西方“人文生态学”先驱。在19世纪中叶已看出工业文明给自然生态带来的损伤。体现了自然与诗、生态与艺术的结合。

唐纳德.沃斯特(Donald Worster)——《生态思想史》划分两种生态学:1帝国式生态学,坚持通过理性的科学技术治理自然,让自然服务人类。2田园式生态学,倡导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过简单淳朴和诗意盎然的生活。(是一种浪漫生态学,带有审美和文学艺术)

19世纪的诗歌证明了人类的审美直觉和科学的机械论之间的矛盾。自然与人的统一,更多的保留在真正的诗人和诗歌那里。即诗歌中表现出的艺术精神是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标志。人与自然相处的最高境界是“诗意的栖居”(poetically man dwells on this earth)

20世纪70年代以来,批评的视野由符号与文本转移到“女性主义批评”“后殖民”“文化心态史批评”(福柯)“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批评”,在这些批评锋芒闪烁处,已经开始恢复“自然”在批评中的位置。如“女”早已与“生态运动”结为神圣联盟,重建男人与女人、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公正而又和谐的关系已经成为“女权运动”和“生态运动”的共同使命。西方生态批评发展动向(2002美国教授Lawrence Buell):1生态批评通常是在一种环境运动实践精神下开展的。即生态批评家不仅从事学术,还参与各种环境活动。相信文学和文化研究可以为挽救环境危机作出贡献。2 跨学科性。因此不同生态批评家可能呈现巨大差异。

3 生态批评领域扩大。包括一切“有形式的话语”。

邓恩对符号的偏爱,圆,玄学派对符号的偏爱

邓恩对“存在之链”的等级“破坏”,例如跳蚤。

过去生态批评多集中在物质层面,忽略了精神方面。因此在“自然生态”(人与物)“社会生态”(人与人)之外还应有“精神生态”(人与自身)

“精神圈”(法国古生物学家Pierre)概念的提出

贝塔朗菲提出“符号”在人与生物圈的地位和作用。认为“只有有了符号,经验才变成有组织的宇宙”“各种符号的进化等同于一个人类宇宙的开创,这个宇宙等同于动物圈。”这个“符号系统”等同于精神圈。

“平衡”是生态学一个至关重要概念。

“生态型社会”

“回归”

“人类纪”是生态学意义上的“全球化”,符合人类整体利益。

在结构性转变(社会转变)当中邓恩的触觉,对“改变”的看法。重新审视与调整关系

中国古代文明,其高度的有机性、整合性、生生不息的绵延性,充溢着浓郁的生态文化精神,正可以作为人们创建后工业社会的一种宝贵思想资源。生态和谐是一种审美的和谐,较之概念的和谐、逻辑的和谐那是一种更理想化的和谐,更人性化的和谐。当代生态美学肩负的一个艰巨而又神圣的任务,就是重新整合人与自然的一体化、以滋润极端理想主义给人性造成

的枯萎与贫瘠,从而拯救现代社会的精神危机和生存危机。

在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中,人与自然是在同一个浑然和谐的整体系统之中的,自然不在人之外,人也不是自然的主宰。

我国当代生态哲学的首席学者余谋昌认为:生态哲学或生态学的世界观即运用生态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现实事物和理解现实世界的理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生态哲学的基本问题和主要研究方向。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生态哲学与以往哲学不同,不把“自然”看作外在于人的一种客观存在物,更不把人和自然看作二元对立,而是一个复合的生态系统,整体性存在。他认为这是生态哲学的核心观念

“精神生态学”是一门研究作为精神性存在主体(人)与其生存的环境(自然、社会、文化)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精神生态在人类世界中的位置,就像爱情在男女世界中的位置。尽管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有着密切的联系,也仍谈可以划出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

根据生态学和格式塔心理学的观点,人是自然界生命循环系统的一环,人的身体和精神也与自然万物一样,存在着调节生态平衡的动因。在这个由自然、社会、精神构成的地球生态系统中,任何一环出现了无限的膨胀都会带来无穷的灾难。然而,可怕的是,已有三重膨胀出现在我们面前:自然界出现了人的膨胀,社会出现了城市的膨胀,精神出现了欲望的膨胀。

生态哲学的存在论,是自然——社会——精神统一的存在论,它以人与自然关系为基本问题,以自然、社会、精神统一为研究方向。它在观察世界、解释世界、和改造世界时,不是单纯以社会或人类精神为尺度,也不是单纯以自然为尺度,而是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尺度,以自然、社会、精神的统一为尺度。

鉴赏美也是生态批评的一个维度

必须恢复“自然”在文学批评中的地位,把“自然”作为生态文艺学中的一个基本范畴。自然的含义,一是存在论的,即“自其在也”,自然是一种客观真实的存在;一是方法论的,即“自其然也”,即尊重、顺从自然内部的运作法则。

观念的拓展和转变:1哲学观念从“人中心”到“生态中心” 2 生态学观念:人文转向3 文学观念以及生态批评观念环境文学 4 社会发展进步与和谐社会的观念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之间和谐,人与自己和谐即身与心的和谐。

生态批评更多的是一种立场,情感,行为,态度。

《西方生态批评研究》胡志红著

P2 背景:生态批评发源地在美国,产生的直接动因是当代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和生态运动的发展,产生的学术背景是对回避现实生态危机的文学批评理论的反拨,其产生的思想基础是生态哲学的发展和成熟。它是一个庞杂、开放的批评体系。兼有文学批评和文化批评的性质。以当代生态整体主义哲学为思想基础,以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为最高价值。跨学科、跨文化,甚至跨文明是其重要特征,生态批评主张以生态中心主义(生物圈一切存在物平等的伦理)主导下的文学研究范式取代人类中心主义主导下的文学研究范式,从而将文学研究扩展到整个生物圈。

P2 生态批评兴起的社会学术背景:1962 美Rachel Carson 《寂静的春天》(Silent Spring)P3 生态批评是对回避现实矛盾、自鸣得意地进入封闭的批评象牙塔的当代文学批评的反驳。有人说,生态批评是20世纪后期文学研究从内部研究向外部研究的一次大转变,是文学研究再一次与文本之外的世界联系起来。外部世界包括的不只是人类社会或曰人类文化,还包括非人类的自然世界,这次研究中心不是人类本身,而是生态整体。思想基础是生态中心主义或生态整体主义,而不是机械论、二元论、还原论。

Karl Kroeber 《Ecological Literary Criticism》主张“诗意生态系统”“为自然而艺术”

P8 —P14生态批评的兴起及其发展历程:

1978 William Rueckert 美《Literature and Ecology: An Experiment in Ecocriticism》首次提出ecocriticism这个词,提倡“文学与生态结合”要求批评家具有“生态学视野”

1989 Cheryll Glotfelty 美复活此词,并要求运用到“自然写作研究”之中。

Glen A. Love 《Revaluing Nature:Toward an Ecological Criticism》

。。。。

P18 生态批评发展阶段:1 研究文学是怎样再现自然和环境的。2 努力挖掘长期被忽视的自然书写nature writing 3 试图创建一种生态诗学,加强生态文学批评的理论建设。

P47 多数生态批评家将人类正面临的生态危机归咎为西方人类中心主义思想观念,尤其归咎于近现代西方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嫉妒张扬人性的人文主义思潮,因为它不仅仅导致人与自然分离,而且将人推上“宇宙之精华,万物之灵长”的地位。

P52 西方文化传统中的的基督教是人类中心主义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Lynn White 在“The Historical Roots of Our Ecologic Crisis”中将人类破坏地球生态环境的根源怪罪于犹太—基督教,因为它不仅确立了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而且还赋予了人为了自己的目的掠夺、统治自然的神圣权利。首先,从教义上看,基督教把人看成是上帝创造的最高产物。其次,基督教通过自然的去神化,禁止将自然赋予神性,摧毁了古代宗教的玩物有灵论。

P59 Christopher Manes在“Nature and Silence”(自然与沉默)中,指出,西方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经典之作”——人文主义,对人性的极度张扬,人的唯一的、至高无上的演说主体的地位的确立,自然主题地位的丧失及其沉默,是当代生态危机的根源。

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是对“存在之链”的颠覆,人成了控制“低等生命形式”的至高无上的统治者。P64

P72社会危机和生态危机的总根源——科学技术

P80从本质上来说,人与自然的冲突还是反映了人的肉体与灵魂发生的冲突。从古至今,这个问题困扰着哲学家和神学家。而现代哲学认为,灵魂是独立存在的,这个古老的问题似乎得到解决。然而,随着全球生态危机的加剧,灵魂与肉体之间的冲突又以新的面目凸显出来。在古代,强调人的理性是由于人深刻地认识到在大自然面前人的肉身的脆弱,由于他不能驯服自然,对自然为所欲为,甚至受到自然的威胁,所以只好通过赞美存在的一面,即人多的理性。然后沉溺于思想的王国而超越自然,寻求安慰。这种超越是基于人的物质上的匮乏。然而在科学发达的今天,人类似乎征服了自然,却陷入了严重的生态危机,由于人肉身不能脱离自然,所以人的生存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这一次是由于对理性的过分的推崇,对人的主体性的过分张扬造成的。所以现代科学技术对生态危机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P89“诗意栖居”(海德格尔)的内涵:与深层生态学的生态中心主义的平等原则有异曲同工之妙。深层生态学的创始人Arne Naes称该原则是“生物圈核心民主”,指生物圈中一切存在物都有生存繁衍从分体现个体自身以及在大写的“自我实现”中实现自我的权利。这个权利是存在物本身所固有的,人类无权干涉。从深层生态学看来,河流有权利成为河流或按照河流的方式运作,山有权成为山,狼有权成为狼,当然人也有权做人。这就是“诗意”的真实内涵。

P90 生态批评家批评的不仅仅是技术本身,而是完全依赖技术的心态以及对物质进步和技术目标的痴迷。反对情感与理性的二元对立思想,反对理性对情感的压制。主张恢复人的生存经验的丰满与完整、理性与情感的结合、思想与感情的融合。因为没有理性的情感会导致个人或群体的偏执与反常。

P90 “如画美学”(the aesthetic of the picturesque)人类中心主义

“荒原美学”(the aesthetic of wilderness)

P127 K.J.瓦伦“生态女性主义批评”从性别角度审工业文明对人的自然天性的压抑,剥夺,认为人类对自然的统治与男人对女人的统治在逻辑上是一致的,其统治的观念框架是相同的,引起女性的解放与自然的解放是一致的。

P130 生态批评家尤其看重现实主义,认为现实主义具有很强的生态学意义。?????

P137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Ecofeminism Criticism

生态思想与女性主义结合的直接动力来自他们有着同一个攻击目标——压迫性的观念框架。

从表面上看,生态批评的锋芒指向人类中心主义,要把自然从狂妄无知的人类的压迫下解放出来,消除文明与自然的二元对立,女性主义则批判父权制,根本改变女性在社会中弱势地位,消解男女两性的二元对立。实际上,人类中心主义和男权中心主义有着相同的思维方式——压迫性的观念框架。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是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研究文学,是生态整体主义观的具体落实,是对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以及生态批评的进一步深化和开拓。

1生态女性主义定义:是一个伞状的术语,它包括了多种把统治人类社会中从属地位的人们,尤其是统治父女的社会制度和统治非人类的自然联系起来的关于自然的多元文化视角。即生态女性主义者认为,男人统治妇女与人类统治自然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它根源于西方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等级思维、价值二元论、和同志逻辑。

1974年,法国女性主义学者Francoise d’Eaubonne 首次提出“生态女性主义”。生态女性主义关心的核心问题是自然和妇女的关系。

2 生态女性主义的主要特征:赞同人类对自然的统治与男人对女人的统治之间存在着重要联系。任何环境伦理如果没有认识到女性统治和自然统治之间存在重要的观念上的联系,就不能充分理解其中任何一个问题。

Karen J. Warren “ The Power and Promise of Ecofeminism

“压迫性观念框架”包括等级思维、价值二元论和统治逻辑三个特点,后来Warren 加上了权利制约观念和特权观念(Ecological Feminism)

3 生态女性主义是对后现代主义的超越和对女性主义的扩展:总的来说生态女性主义数以后现代思潮,是对压制女性的父权制和统治自然的现代性和人文主义的解构与颠覆,以期重构消除了一切形式压迫的生态型文化和生态型社会。但是生态女性主义与流行的后现代又有区别,后现代主义重批判,结构,颠覆,甚至摧毁,而生态女性主义接见后现代主义的批评策略,同时也延续女性主义的建构策略。所以生态女性主义对后现代既有借鉴又有超越。

4 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追求的不只是女性与自然的解放,而是一切“受压迫者”的解放,

是对“统治逻辑”的一切表现形式的拒斥,最终实现人与自然之间永续的和谐共生。具体来说,它把“建构和弘扬女性文化作为解决生态危机的根本途径,尊重差异,倡导多样性,强调人与自然的联系和同一,结构男人/女人,文化/自然,精神/肉体,理智/情感等传统文化中搞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确立非二元思维方式和非等级观念。”“生物差别和性别差别因有助于生物的多样化而得到赞美,各种差别不能作为统治,剥削,消灭的托词。”

P153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学者Carolyn Merchant批评文艺复兴时期流行的田园诗。因为它将自然理想化为一位仁慈的养育着、母亲和供养者形象,自然这种形象对后世的田园传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她看来,当田园传统将自然符号化一位仁慈的女性时,它包含着这样的含义,即耕种和培育者的自然可作为一种商品来利用,作为一种资源来控制。它依赖于对自然作为母亲和新娘的男性化理解,即认为其首要功能是安抚、养育和为男性提供平安幸福。在田园意象中,自然和女人都是从属的、本质上被动的。也就是说,在田园传统中,自然被简化、被重塑成一位被动、驯服、顺从的女人,其目的是为了满足男人的需求,受人操纵统治,就像男人统治女人一样。

P155 田园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策略,非人类自然世界是一种文化资源,田园主义是服务于民族文化自我界定的工具。在前殖民时期,田园主义,作为被欧洲殖民者用来设想新世界的工具,作为征服新大陆的意识形态力量,为征服新世界开道。

P156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人以田园主义的风格创造的新世界点燃了欧洲人的激情:相信梦想的田园之乡的确存在于某个地方;不管出于个人利益,为了了解这些无名之地,它激励人们去探索。也有助于保证未来乌托邦想象与具体环境反应之间的互动,由此产生了受田园思维激励而出现的环境观点以及环境运动。

新世界的田园主义是从欧洲中心的互文性向后殖民的互文性,再向更注重自我意识的关系转变。

可以将田园主义看成是人类中心主义向生态中心主义过渡的桥梁。

土著人也用田园主义服务于他们反殖民的目的。

田园中心主义中的自然还不是真正的自然,自然的权利远未得到完全承认。自然依然是人类的意识形态工具。自然,文化身份,种族,性别等范畴是密切相关的。

P159 生态批评的一个重要使命之一就是站在生态中心主义的立场上,以生态的尺度对这些反生态的经典予以结构,颠覆,甚至重写。

P160古希腊经典中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是很突出的。亚里士多德给万物规定了等级、隶属关系,把人置于等级金字塔的最顶端。古希腊经典中这种人类中心主义的自我吹捧和霸道态度,与“圣经”里的征服、统治自然观念一起,对欧美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危害极大的影响。对西方现代文明影响最大的是文艺复兴时期反生态文学家的培根,他主张建立父权制和科学主义主导下的乌托邦。所以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学者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对培根予以揭露。揭示出人类对自然的统治与男人对女人统治逻辑上的统一性。

P161 自然与女性之间神圣的亲缘关系,人对自然的统治与男人对女人统治之间的同源关系。

近代工业技术的兴起时导致“自然之死”的根本原因。

P162 “消费异化”就是将人之幸福等同于消费,幸福的程度则取决于消费物品的多少,在这种心态支配下,消费成了一种病态行为,一种对物品的索取和占有,而这种占有又称为了身份地位的象征。最终导致人与自然之间的激烈冲突,这就是生态危机的根源。

P173生态批评对巴赫金文学理论的开拓。巴赫金理论绿色化。

生态批评的崛起标志着文学研究开始走向绿色化的道路。

生态批评家看重的是巴赫金的交往、对话理论、时空体理论和狂欢化理论以及开放性、未完成性等范畴。因为他们体现了浓郁的生态平等意识、系统意识、相互依存的关系意识和地方意识(the sense of place)

巴赫金文学理论吸纳了大量的关于系统的观点和联系的观点,因此,如果将巴赫金理论经过适当的改造,就会丰富生态批评的理论。

1 交往对话理论。再现现实的理想方式是对话形式、通过对话多种声音或不同观点可以互相碰撞,相反独白形式倡导单一的言说主体,压制一切不适合他的意识形态的声音或观点,这不仅是反民主的,而且也是反生态的。生态批评理论首先认为,自然生命网中所有的存在实体都应该得到承认,并且要有自己的声音,然后才开始讨论作者如何再现自然风景中人类与非人类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对话理论首先强调是相互冲突的声音而不是突出叙述者武断、独白式的声音。其次,通过探讨风景文学之间的互文性也可凸显矛盾的声音。正如每个表达都是对表述的应答,所以每个文本都是对其他文本的应答。伟大的作品既包括了过去的营养,同时也包含着未来的因素,这些因素在后代不断被发觉出来,被赋予新的意义。这样的观点适合生态文学,因为它有助于发掘文学作品与它的过去、现在将来的环境之间的联系。

开放性(open-endedness)或未完成性(incompletedness),未定论性(inconclusiveness)

巴赫金时空理论(chronotope)

生态批评就很关注文学中巴赫金式的时间与地方之间的内在联系。

《生态哲学》P160

生态女性主义

生态女性主义,1当代一种重要的社会思潮2 反主流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3 一种重要的社会运动。

依据关于男人统治女人和人类统治自然之间关系的研究,主张把妇女解放思想与环境保护思想结合起来,把女性主义运动和环境保护运动结合起来。

什么是生态女性主义???

1974年,法国学者奥波尼(Francoise d’Eaobonne)在《女性主义。毁灭》中,首次提出“生态女性主义”(ecofeminism)这一术语。她提出这一术语的目的,是要人们注意妇女在生态运动中的潜力,号召妇女起来领导一场生态革命,并预言这场革命将形成人与自然的新关系,以及男人和女人之间的新关系。

《美国生态百科全书》解释:生态女性主义1是一种激进的政治活动形式,来源于妇女权利,公民权利,和平运动和生态运动的结合,并对这种结合作出贡献2 它是关于社会对环境统治和主宰的原因,本质和解决办法的各种理论。

从女性主义到生态女性主义是女性主义的重要发展。

P162 生态女性主义指出,女性主义运动的宗旨是要消除和结束性别压迫,但是性别压迫和人对自然的压迫,无论在观念层次还是在实践层次,两者是有密切关系的,忽视统治妇女和统治自然之间关系的传统女性主义是不完善的,当代女性主义运动要把消除性别压迫和消除人对自然压迫结合起来,重新构建新的女性主义的理论和框架。

1993年,德国学者玛利亚(Maria Mies)和印度学者范达娜(Vandana Shia)著《生态女性

主义》一书,他们认为,我们面对的不仅是妇女儿童和人类生存的问题,而是动物群和植物群多样性保存的问题。导致这些问题的是资本主义父权制的世界体系,这种世界体系是建立在对妇女和自然的统治的基础上的,因而反对父权制的斗争,要把妇女解放与保护自然联系起来。

P163 1994年,美国学者瓦伦(Karen J. Warren)发表《生态女性主义的权利与承诺》一文。认为,男人统治女人与人统治自然之间存在着非常重要的历史的。形象化的联系。这种联系在认识上是根植于以统治的逻辑为特征的、家长制的概念框架中。

生态女性主义的主要派别:

1 文化生态女性主义(Cultural Ecofeminism),是一种激进女性主义的流派。它强调妇女的独特性,认为妇女和自然界在创造生命方面有本源性联系,因而妇女认识、体验和评价这个世界的方式是更可靠和独特的。主张构建新的女性文化,并通过弘扬这种文化作为解决环境危机的根本途径

2 社会生态女性主义(Social Ecofeminism)。认为,在家长制的经济发展模式中,男人压迫女人,人压迫自然界,这两者相互强化,导致社会和自然的不可持续性。只有基于女性原则,即生命创造原则,以及多样性,整体性,可持续性和生命神圣性的原则,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经济模式,才能解放妇女,解放自然界。

《生态批评》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张艳梅蒋学杰吴景明

P7 西方生态批评试图为“自然”本身恢复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以往的文艺批评中,“自然”基本上是作为一个文化的术语而存在,也就是说“自然”只是符号系统中的一个符号。在文学和文化研究中,并没有自觉把自然作为“自我”的对象。而在当代的生态批评语境中,“自然”被提醒具有多样的不能忽视的异质性,。。。

P8就文学批评自身发展而言,生态批评是对20世纪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批评中“语言中心”和“文本中心”的一种反动、一种进步。

。。。生态批评参与社会变革的提点把人对待生态环境的态度与大男子主义、种族主义等联系起来,特别是将女性与少数民族进行类比,将二者同视为父权“中心统治”下的牺牲品,由此又引出了生态女性主义,该研究关注女性是如何被描述为具有自然性以及自然史如何被描述为女性的。生态女性主义不仅将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性别与环境问题上,还使得人们反省人本主义演化成的病态的思维。因此,“生态女性主义”成为生态批评领域的一个激进类型,被看做是最激进的非马克思主义批评。

P9 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态失衡同时导致人类精神层面的异化,故而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都是生态批评的研究范围。

P19生态批评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对反映生态问题的文艺文本的批评研究,称为生态文艺学;对文艺自身生存状态的研究,称为文艺生态学。

P20西方生态批评有自己的提问方式,如“这首十四行诗是如何再现自然的?

外在物理环境在这篇小说的情节里起什么作用?

这部戏剧所表达的价值观和生态智能是否一致?

关于大地的隐喻是如何影响我们对待大地的方式的?

我们如何能够把自然写作当成一种文体?

男人的自然书写有别于女人吗?

文学经验本身以何种方式影响了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

荒野的概念是如何随时间而改变的?

环境危机以何种方式、在何种程度上渗透到当代文学和流行文化中来?

P24 我们普遍面临的全球性生态危机,起因不再生态系统自身,而在于我们的文化系统。这边先在“生态焦虑”作为当代的文学母题之一,它背后深度关切的是文明的盛衰。通过文明的自身反省达到的结论是:以牺牲生态位代价发展起来的文明往往在劫难逃。

P26 科学真的像我们“以为”的那样“科学”吗?事实上,当科学作为一种价值判断时时用外表合理的逻辑证明其合理性,而科学的逻辑与“人的逻辑”并不完全同一的,所以科学的化身也难免以主流人群为主,以强势为主,以男性为主。当代文化认为这些歧视状况违反了人文主义的分配与整合的价值观。而重新分配与整合正是生态批评家所要假定的原则。

P30 与现代二元论者所认为的人与自然处于一种控制的或漠不关心的异化关系不同,以大卫.格里芬为代表的建设性后现代主义信奉有机论,这种有机论强调人与世界是一个整体,“我们”包含在“他人”中,也包含在自然中。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试图通过思维方式的变革来消除现存世界的价值与事实的分离、伦理与实际需要的分离,致力消除人与世界的对立,重建人与世界、人与人的关系。而重建这些关系的最好方式被认为是建立一种生态世界观。格里芬认为后现代思想应是彻底的生态学的,因为作为“思想范式”,它为生态运动所倡导的持久见解提供了哲学和意识形态方面的根源。建设性的后现代主义试图建立起一种新的本体论和新的思维方式,所以也称为生态后现代主义。

P33 社会批判理论认为,现代市场的这种非强制的奴役比任何一种外在的专制统治都要牢固。因为它的发生是以进入市场的主题自愿为前提的。而这种自发统治本身的运作具有客观匿名性,使被统治者丧失反抗。最严重的是,物化意识可能会渗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人在资本的社会陷入了深重的拜物教之中,在理性的两难中徘徊,这种徘徊在自然观上就呈现为生态问题,生态文学实际就是资本主义文化批判的直接产物之一。

P34 科学技术并不是价值中立的,科学应有对自身价值渗透的反省。科技应由征服性的科技转向协调人与自然之关系的科技。

P36现在由阶级、种族和国家间不平等地享受着环境利益,不平等地承受着环境负担,环境成本与环境效益被严重不平等分配。我们必须注重环境的稳定与人类福利和社会生产的组织之间的关系。生态问题的政治化

P47 中国传统生态观

在文化荒芜的蒙昧时代,人们对山水的认识,只能以山水神崇拜的形式出现。先民的自然崇拜对象很广泛,上至天文,下至地理,无不在崇拜之列。《尚书.尧典》说虞舜“堙于六宗”。所谓六宗,即“天宗三,日月星也;地宗三,河海岱也”。《礼记.祭法》中有“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古人之所以要广泛的崇拜自然,这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和人们的认识能力有挂。人们不可能明晰的理解自然现象与人的关系,只能被动的、盲目的观察自然。这种自然崇拜实际上是原始的万物有灵论。人们崇拜自然是希望自然按照一定规律发展,这是一种善良想象或者无力改变自然对象的有灵论幻想。

P48 医药仪式中,如萨满通过唱歌,念咒来治病驱灾。他们认为疾病和灾祸是由于自然界市区平衡和和谐的状态导致的。古人通过肉体和地球的类比来解释和表现平衡。中国古代从自然属性上提出里“天”的解释,而“天”的最初含义就是必须皈依的自然。早在先秦时代,孟子和荀子就主张人体天道,尊重自然规律。孟子提出了尽心知性以知天,“万物皆备于我”将自己的情性与万物的本性相联系,讲究“物我同一”。到宋代,张载提出“民胞物与”的命题:“天地知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以天地之体为身体,以天地之性为本性。将民众看成是同胞,万物看成时朋友。这些都是中国儒家在“天人之辩”立场上强调对自然生态的统一关系。并且,这种生态环境既是物质的环境,也是精神的生态。道家则向往回归自然,庄子追求“以天合天”,人与物为一,通过遵循自然规律的方法以求得精神的自由。“人与天,一也”。。。《庄子.齐物论》把人看作大自然的一部分,与大自然

本为一体:“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道家要求人的行为都应与天地自然保持和谐统一。在老庄的体系中,把“天”理解为“自然之天”。P49天道自然无为而有为,这是天道存在的方式,因而道家反对儒家把“天”赋予仁爱的道德意义,而使生命返还与自然的本真,达到自然主义的“天地与我为一”的和谐境界。《老子》七十三章云:“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坦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对与功利、技术、竞争、过度消费的批判在今天成为了生态主义的先驱。

“天”古代为“上命之天”。。。天之大,具有无限性,永恒性,所谓“天地之道恒久不息”。万物生命由天而来,天就是生命之源。地之厚,能够“生物”,也能够“载物”,是一切生命得以存在的基础。所谓“万物资生”,就是说明万物的生命是由地儿生成的。人们说,“大地是人类的母亲”。。。称天地为父母,是有哲学意义的。“自然之天”的意义包括: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自然界所产生的,人必须遵循自然界的规律,自然界普遍规律与人的道德原则是一致的;人生的理想是天人和谐,人与万物应该“并肩而不相害”。

《周易》,把天地人看成整体系统,倡导遵循天地之道,天人协调,要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周易序卦转》曰:“有万物,然后又男女,有男女,然后又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今天看来,《周易》的天人观没有过分强调自然因素,也没有偏执于人的能力,而是兼顾两者的和谐,其精髓在于倡导效法天地之道。

P52“天人合一”境界实际上是中国古代的生态哲学的最高表述。

儒家文化圈的其他国家:韩国的“身土不二”观念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展开。其意思是,人身和土石不能分离的,人生活在土地上,食用土地上长出的东西,如果适应环境就会身体健康。“身土不二”说明了人和环境互相依托的统一关系。

公元五世纪,希腊哲学家普罗太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这被认为是人类中心主义的开山纲领。

P111反思性原则是生态批评的起点,整体性原则是生态批评过程中始终遵循的一个重要的理论标准,实践性原则就是生态批评的落脚点。

P145乔叟诗歌一方面意识到自然世界的社会性建构,另一反面又不否认在文化建构之外还有自然世界的存在。由此可见,中世纪文学家同样十分关心自然与文化的关系。通过认真分析考察弥尔顿的《失乐园》的语言的御用,研究者认为,这部西方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作中,深藏着“异端的反二元论的自然神学”。在统治自然、改造自然观念为主导意识形态的时代,弥尔顿的思想属于一个少数人的传统。

刘蓓《简论生态批评文本视域的扩展》,载《文艺研究》2004年第一期

P156 文学有自己的生命链,这就是:现实生活——文学创作(民间文学、俗文学、雅文学)——理论批评——美学(由此通向哲学)。

P157生态文学的精神线索表现为:首先,生态文学追求一种超越现实,不断接近理想生存状态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其次,生态文学追求一种超越功利,不断接近崇高的精神境界。再次,追求一种超越有限,不断接近永恒的精神境界。

P161 人类必须回到自然生癌伦理状态体验其他生命的境遇,才可能进入到反思的写作之中,才能够重新确立文学自身的审美维度和精神力量。这就是生态文学写作与批评的基本伦理起点。

《诺顿自然书写文选》

P188 20世纪之前生态文学思索与写作的着眼点仍限于自然与自我或自然与个人的思想行为的范畴,那么20世纪之后的生态文学则开始展示自然与人类的关系、人类与生态的和谐。由此呈现两个特点:一,它包含的不仅有文学中对美的最求,而且还有对土地、对自然界的伦理观。或者说,它是从美学的角度来描述人类与自然界所存在的生存伦理关系。二,它格

外重视“位置感”。对20世纪的生态文学作家而言,如果没有脚下的支撑点,就无法拥有精神上的支撑点。因此,众多的文学探索几乎都是为统一目标:怎样找到一个真正的家园,充满爱心地投入生活,使自己与脚下的那片土地融为一体。

P193生态批评、后殖民主义、后结构主义等运动互有关联,因为他们都涉及到对认知的标准模式的非中心话。不少当代生态批评家属于后结构主义阵营。

P298 孟子“上下与天地同流”见解,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观点,庄子“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学说,周敦颐的“圣人与天地合其德”的命题,王守仁“心无体,以天地万物感应为一体”的言论,王阳明“明明德者,立其天地万物感应为一体也”的观念都体现出“天人合一”的思想。

《生态哲学》余谋昌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内容提要:本书认为生态哲学是一种“哲学转向”,是从传统机械论哲学转向一种新的整体论哲学。

P1 这个时代,从人与自然、文化与自然的角度,它的两个主要特点,或人类走向新世纪的两大主要遗产是:文化的胜利,自然的失败。这就如同英国伟大作家狄更斯所说的:“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我们带着沉重的遗产走向新时代。

P5-P7 十大环境问题:大气污染,水体污染,森林砍伐和植被减少,土壤侵蚀、荒漠化和沙漠化的扩展,垃圾泛滥,生物灭绝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粮食、能源和其他资源短缺,酸雨污染在试驾范围内扩展,地球增温,臭氧层破坏。

P33 “生态哲学”或生态学世界观,它是运用生态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现实事物和理解现实世界的理论。现代生态学把世界看作是“人—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它是各种生态因素,包括人工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各种因素,普遍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有机整体。生态系统整体性是生态系统最重要的客观性质,反映这种性质的生态系统整体性观点,是生态学的基本观点,也是生态哲学的基本观点。运用生态系统整体性观点观察和理解现实世界,是把生态学作为一种方法,即生态学方法。这是科学认识的生态学途径,或科学的生态学思维,即运用生态系统整体性观点认识现实事物,揭示各种事物和现象相互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规律性,从而认识和解决现实世界的种种问题。

P35 生态哲学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世界,它的主要观点是:1人与自然有本质区别。在生命组织层次的演化序列中,人具有意识的和心理的、社会的和文化的因素,处于生物金字塔顶端,在生态系统中,人不是一般动物“消费者”,而是生态系统“调控者”。但是2不能过分强调这种区别,不能把这种区别做绝对化和抽象的理解。人、社会和自然构成有机统一整体,它是不可分割的,把统一的世界区分为自然界和社会只具有相对意义。他们之间的互相联系、互相作用和渗P36透,比他们之间的相互区别更重要。因而3 通常认为,人与自然是同时并存,这是不正确的。他们不是同时并存,而是相互作用。4 通常认为,自然界只是任何社会的外部条件,这也是不正确的。它是“人—社会—自然”系统的内在机制,要重视自然界对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P37 本书从生态世界观的角度研究生态哲学,主要看法可作这样简要的概述:生态哲学是一种新的哲学方向。它产生于人们对当代生态危机的哲学反思,以及生态学发展的理论概括。

。。。。。。。。。。。。。。。。。世界观。。。。。。用生态学整体性观点去观察现实事物和解释现实世界。

。。。。。。。。。。。。。。。。。方法论。。。。。。。。。。。。。。方式思考,是科学的生态学思维。

。。。。。。。。。。。。。。。。。价值观。它认为不仅人具有价值,生命和自然界也具有价值,包括它的外在价值和内在价值。

。。。。。。。。。。。。。。。。。自然观。它既反对“反自然”的观点,又反对自然主义的观点,赞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强调理论的实践运用,它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哲学基础,在实践应用中谋求发展,因而它又是一种开放的哲学。

P38 生态哲学是后现代哲学世界观。(所谓后现代是相对于现代而言的。现代主义是指笛卡尔—牛顿世界观,主要是它的机械论,二元论和还原论的观点和思维方式。它的表现形式如个人主义,人类中心主义,机械主义,经济主义,消费主义,民族主义,帝国主义等。)

P39 美国学者小约翰B.科布的《生态学、科学和宗教:走向一种后现代世界观》指出:后现代生态世界观认为,‘在统一的宇宙中的历险’与世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即历险是由她与世间的活动和价值的各种关系构成的。世间的价值越大,神圣的生命便越丰富。

后现代主义具有丰富的思想和内涵,它主要有两种派别,一是法国的福柯,德里达,拉康为代表的后现代主义,它把对现代性的批判定位于摧毁、解构和否定性维度上,对现代世界观和启蒙认识论持彻底的取消和否定态度,故称为“解构性后现代主义”二是以美国的大卫.格里芬,等人倡导的富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它对现代性的批判不是要解构现代性,而是要超越现代性,并试图通过对现代前提和传统观念的修正,来构建一种后现代世界观。我们认为,生态世界观属于这种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这里,我们把生态哲学看做是后现代世界观,它的结构包括四部分:生态观研究,生态认识论研究,生态方法研究,生态价值研究。P41 生态观的基本观点P42 1生态系统整体性观点P42-43 在《生态学哲学》云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P35-112中对生态系统整体性观点做了三点表述。一和谐性,生物与环境协调地相互作用,形成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适应和他们的统一性;生态系统的各种因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使生态系统成为一个合作的与和谐的有机整体。二有序性,生态系统有一定结构,它由多种单元和无数不同大小、不同等级的子系统构成。这种结构是有序的,表现了它的组织性,不同组织层次的相互作用,表现了它的功能的有序性以及结构与功能的整体性。三动态性,生态系统时—空统一性。生态系统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它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运动变化的,在时间进程中演化,并分布在一定的空间里,表现了生态时间有序性和生态空间有序性,以及他的时空统一性。P43 生态学的基本规律《生态学哲学》P113-132 概括为:一生物适应环境的规律二生态系统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协调发展的规律三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转化和再生规律四生态系统发育进化规律

P46 生态观的哲学意义一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哲学本体论的只是,关于世界存在是“人—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这是生态哲学的世界本源二生态观作为生态哲学的基本观点是生态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构成生态世界观的基本要素。生态哲学,首先要进行生态观的主要观点和生态学的基本规律的研究,这是超越传统哲学结构的第一步。三它为我们提供关于地球生态系统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的新知识,告诫我们要按照生态观和生态法则办事。四它引导我们超越笛卡尔牛顿世界观,按生态系统整体性观点思考。

有机论世界观P99-101英国化学家拉弗罗克J.Lovelock和美国微生物学家马克里斯L.Margulis1972年提出“盖娅假说”:生物圈作为适应的调节系统,能够自动维持地球的平衡状态。盖娅假说是有机论的,是整体主义的,它表明地球作为生命系统,是有机整体。人类社会只是活的地球的一部分,人类不能脱离这个系统而孤立存在,人类活动及其解决所面临的一切问题,都必须在整体层次上进行,必须服从它的有机整体性规律。

P120深层生态学是一种生态哲学,提出“自我实现”原则,这是从“小我”到“大我”的发展原则。它的实质是从个人主义世界观向生态世界观过度。“小我”强调个人欲望,打乱了人们的正常秩序。这“自我”认同和实现,是人的潜能的充分展现,使人成为真正的人的境界,它要经历三个阶段:一是从本我ego 到社会的自我self 二是从社会的自我到形而

上学的自我self 即“大我”三是从“大我”到“生态自我”ecological self。

王选《在男模的日子》,《中华读书报》1999.9.1 王选院士援引美国以为著名心理学家的公式I+WE=FULL Y(developed)I 他说,只有把个人融入集体,才能体现完整的自我价值。

P136 生态马克思主义“自然主义——人道主义——共产主义”统一的道路。

P140 人类中心主义anthropocentric 是一种认为认识宇宙中心的观点。实质是一切以人为中心,或一切以人为尺度,为人的利益服务,从人的利益出发。按《韦伯斯特新世界大辞典》定义,1把人视为宇宙的中心实体或目的2 按照人类价值观来考察宇宙中的所有事物。

P140 生态哲学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一在哲学上不深刻强调绝对的主客二分,人类的主体性只是局部真理。二在价值观上不全面。不认为自然有价值。三道德观上不完善。传统伦理学认为只有人是目的,因而只有人获得道德待遇和权利。四在实践上已经使人类陷入困境。占有性功利主义

P141-142现代人类中心主义对批评的回应认为环境危机的根源不是人类中心主义,它是一种文化危机。美国学者诺顿Byron G.Norton ,美国哲学家。提出区分两种人类中心主义:强式和弱式人类中心主义伦理理论。他认为,一种价值理论,如果一切价值仅以个人感性意愿felt preference的满足为标准,这是强式人类中心主义。如果一切价值以理性意愿considered preference 的满足为标准,这是弱式人类中心主义的,或温和人类中心主义的。P143诺顿的人类中心论承认自然客体具有满足人的需要的价值,或“转换价值”。所谓转换价值是自然事物可以转换为人类的需要,客体自然提供人体验和改变人的感性意愿的家合资。但是,他不承认自然界的固有价值,拒斥把内在价值赋予非人类客体。——不承认自然内在价值

莫特William H.Murdy的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一人类评价自身的利益高于其他非人类食物,这是自然的。二人具有特殊的文化、知识和创造能力,这只是表示人对自然肩负更大责任。三完善人类中心主义,需要解释自然事物的内在价值。四信仰人类的伟大潜力。——承认内在价值

P145现代人类中心主义的泛道德主义现代人类中心主义主张将人为中心的伦理学向外延伸,不仅按照人的利益平等的原则,将道德关心延伸到子孙后代,而且还依据为了人类利益的原则,将人类道德关心延伸到非人类的动物和所有有感觉的生命,甚至对整个自然界给于道德承认和保护。表示对非人类道德的肯定。

P156生态中心主义,以莱奥波尔德为例

P168怀特Lynn T. White:宗教是环境危机的根源《生态危机的历史根源》认为犹太教—基督教伦理对目前生态恶化富有罪责bears a huge burden of guilt 古时每个生物都有自己的“地方神”genius loci 但基督教反对偶像崇拜,禁止将自然赋予神性,摧毁了古代宗教的万物有灵论。

P169 对怀特批评的回应J.A.Nash 他认为把环境为积极完全归罪于基督教是一种过分简单的结论

生态神学

P231 深层生态学(很详细)

《生态与心态——当代欧美文学研究》王诺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总序部分(周宁丛书主编):后殖民主义——不要忽略西方文化中开放博大谦逊的品质

后殖民主义理论在西方文化内部,表现的是开放、宽容的跨文化对话精神,但在其他文化系统内,尤其是自发认同“东方”的文化系统中,这种开放的批判精神,就可能演变成偏狭、封闭、狂热的民族主义态度。中国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介绍后殖民主义理论,很大程度上成为民族主义激情与新左派理论的隐喻。过分关注作为帝国主义殖民主义的一个组成部分的现代东方学,很有可能遮蔽西方文化中东方主义的另一个侧面,那个自由开放、谦逊豁达、自我批判的侧面。

西方文化中有两种东方主义:一种是否定的、意识形态性的东方主义,另一种是肯定的、乌托邦式的东方主义。作为一种社会知识或社会想象,意识形态的功能是整合、巩固权力,维护现实秩序;而乌托邦则具有颠覆性,超越并否定现实秩序。两种东方主义,一种在建构帝国主义的政治经济与文化道德权利,使其在西方扩张事业中相互渗透协调运作,另一种却在拆解这种意识形态的权利结构,表现出西方文化传统中自我怀疑、自我超越的侧面。

两种东方主义如何构成西方文化扩张性格的内在张力与活力、多样性与复杂性,这次阿是我们在现代化语境中真正值得反思借鉴的。

两种东方主义构成西方现代世界性扩张的两个精神侧面。一是霸道的、傲慢的沙文主义与种族主义态度;一表现为谦逊的、开放的、反思的相对主义与怀疑主义态度。西方现代文明的真正活力也就在于这种相互对立相互包容的文化结构中。后殖民主义批判遮蔽了另一种东方主义。

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批判东方主义的文化霸权,却同时又在同一东西方二元对立框架内思考问题,不仅认同了这个框架,也认同了这个框架内所包含的对立与敌意。

影响研究——平行研究——间性研究目前间性研究成为跨文化研究的基石。

P6基督教的有关自然的话语全在基督教徒的“解释”

P14可持续必须是“生态可持续”(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必须“持续的反对生态的不可持续”,因为唯有生态系统持续稳定的存在,才可能有人类的持续生存和发展。[——Tucker, Grim, Worldviews and Ecology: Religion, Philosophy, and Environment, Cranbury: Associated University Press, Inc., 1994, P.213. ]

P15针对唯发展主义,艾比在《请珍惜生命》一书中阐述了生态发展观的两个主要标志:一是“以开放、多样化、个人自由和理性为基本价值”,二是“自然界必须被当做平等的伙伴对待”。【Edward Abbey, One Life at a Time, Please, New York: Henry Halt and Company Publishers, 1988. pp.179-180.】生态发展观敦促人们不要把发展局限在物质生活和物质生产方面,而要向另外两个维度扩展。其一是精神生活的充实丰富和人性人格的解放完善,以及为实现它所必须的社会变革——走向更为公正、民主、自由、和和谐的社会。其二是缓解直至消除生态危机,恢复和重建生态平衡,进而与自然万物相互依存地和谐共处。

不是反对科学技术,而是注意科学技术的有害方面,P16即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被金钱势力和政治势力所左右。绿色科技

P21—

蕾切尔·卡森研究(Rachel Carson,1907-1964),美国20世纪最著名的生态文学作家,是生态文学史上里程碑的人物。

卡森研究专家琳达。里尔的《蕾切尔。卡森:自然的见证人》1997,是研究卡森最有学术价值的参考文献。等等书目

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威廉。道格拉斯认为《寂静的春天》是“自《汤姆叔叔的小屋》以来最富有革命性的书”

P44卡森最重要的思想是其生态整体观。

P61美国学者塔拉。彼得森和马克思。彼得森对卡森的发展观做了深入研究。他们指出卡森“提出了一个经过修正的发展观”,她“并没有要求她的读者拒绝发展,而是多角度、系统地重新界定发展”。她认为发展并非一个“经济学术语”,不能仅仅局限于经济发展,也不能仅仅局限于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及其解决之道。在卡森看来,人类的发展之主要目标不是经济不断增长,不是物质不断丰富,而是人性中善良因素的不断加强,是人格的不断完善:而要实现这样的发展,必须建立保持人类与自然平等和谐友好的关系。。。。卡森的这种发展观是有其哲学基础的,卡森认为,“发展的目的应当在理论上修正为:发现自然的真理”,而自然的真理既包括自然界的活动规律,也包括作为自然一部分的人的本质属性。她坚信,人的本质的自然属性是“与其他生命形式共处,而不是与其作对”。【Tarla Rai Peterson, Markus Peterson, “Ecology According to Silent Spring’s Vision of Progress”, Craig Waddell, And No Birds Sing: Rhetorical Analyses of Rachel Carson’s Silent Spring, Carbondale: Southern Illinois Press, 2000 】

爱德华·艾比研究(Edward Abbey, 1927-1989)爱好沙漠,被称为“仙人掌爱的”(Cactus Ed)P89 发展有制约

P90发展非目的

P92 艾比在《请珍惜生命》中阐述了他的发展观,在他看来,真正的发展是向着真正的文明社会的曲折前进,而那真正的文明社会的主要标志就是发展的主要任务。那些主要标志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以开放、多样、宽容、个人自由和理性为基本价值”,二是“自然界必须被当做平等的伙伴对待”。【Edward Abbey, One Life at a Time, Please, New York: Henry Halt and Company Publishers, 1988,pp.179-180】

P94 在《沙漠独居者》中“人道主义者”指一种新人道主义,一种将人类之间的爱普施于万物,为了万物的生存权利和自然整体的和谐存在,宁可严厉的约束人类,严惩破坏生态平衡的人,也不愿以牺牲自然和谐、滥杀无辜来张扬人类自我价值和满足人类利益的新人道主义。“大地主义者earthiest”【Edward Abbey, Desert Solitaire, A Season in the Wilderness, New York: Simon &Schuster Inc.1990.P.184.】大地主义是对地球的根本性忠诚,对我们,家庭和朋友生命的尊重,以及对我们周围所有动植物的生命的尊重。

P96在艾比的多数作品中都弥漫着这样一种观点:自然的价值在于其自身,全在其自身【James Bishop Jr., Epitaph for a Desert Anarchist, the life and Legacy of Edward Abbey, New York: Maxwell Macmillan, 1994, pp228-229】正因此,艾比的荒野保护观和功利主义的荒野保护观完全不同。

P116斯洛维克:我也认为,揭示生态危机的文化根源是生态批评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不过生态批评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在心里层面和精神层面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

P121斯洛维克:我认为重审传统文学作品固然重要,但同时每部作品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解读,不能局限于一个角度,也不能以一个角度取代别的角度。

P123斯洛维克:梭罗提倡的简单生活观是非常重要的。就像我们要记住“极限”一样。P126 斯洛维克“危机”前面是危,后面是机

P176 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女性主义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美国小说家用“丑女人”做主人公。“纵观文学发展,丑女形象作为个体,没有对男权社会构成任何威胁。她缺少美貌去诱惑男人堕落,仅此而已,她自己并没有争取和获得任何政治的或社会的权利。

于是,她要么被作家用来表现对生活的一种担心和恐惧,要么被当成那些有魅力的诱惑者,那些红颜祸水们的道德楷模。”

P179著名女性批评家弗格森在她的《文学中的女性形象》中,依照男性审美观和男权女性观将女人分为七个等级:母亲,妻子,情妇,性对象,贵妇人,受过教育的女性和老处女。把the Educated Woman 排在倒数第二位。【Mary Anne Ferguson, Images of Woman in Literature,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1986,pp.12-15.】

《生态与拯救——约翰·科布生态思想研究》(Ecological Theology and Salvation-A Study of John Cobb’s Ecological Theology)

(王俊著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2008)

生态神学

基督教内部对人与自然的关系持三种意见:一种认为应继续以往的教义和传统而不作出改变。一种认为应对传统的教义和神学作出新的解释甚至改变。还有一类采取折中立场,即作出些修改和阐释,以响应当代的生态问题。

诺斯考特(Michael S.Northcott)将生态神学分三类:以人为中心,以上帝为中心,以生态为中心

P4 以人为中心的生态神学:基本观点为:生态危机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上帝和人的关系出现了问题。人的“堕落”破坏了上帝与人原有的亲密关系,也因此造成对自然的破坏。而要解决问题应以阐释上帝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以及修补这种关系为基本思路。表现在对自然的态度上就是要求人妥善的管理和利用自然。人是外在于自然的造物,人与自然以及造物的关系并不包含在伦理道德范畴之内。至多是道德上利益上的关怀。

诺斯考特认为这种生态神学下属有三种:1以管家职事(stewardship)为进路的生态神学2东正教生态神学3天主教教会的官方神学立场

1管家职事:上帝委托人类代为管理世界,因此人有责任去管理和保护其他的造物。但是人只是代管而不是真正拥有,所以人不可以随心所欲破坏自然。最大特点是以旧约中的创世纪为理论来源,具有一定圣经基础。人与自然主客二分,管理和被管理关系

P7 吉布森认为管家职事是近代科学发展掩盖了圣经本来内涵的智慧,并歪曲了人类与其他生物的关系,它把人对其他生物应该负担的爱和细心看护的责任变成了一种无情的统治,从而把其他生物变成了人类欲望、压迫、暴力的受害者。

P7格瑞指出管家职事的观念背后掩盖的是基督教神学传统中的等级观念

2东正教——中保(mediator)或祭祀(priesthood)

P8施尔德认为认识天国与大地、上帝与其造物之间的中保。只有通过人,世界才可以再上帝面前最终完成他的使命并变得完美。人所扮演的角色是作为受造物的祭司。其实与管家职事差不多,强调人与自然是分立的,强调自然的完满离不开人,但没有说人的完满离不开自然。

3 罗马天主教教会官方

P11已故教宗。。。认为人类之所以要保护自然主要还是因为涉及人类后代的利益,为了实现人类社会内部的公义。着眼点不是自然本身内在价值,而是人自身利益。

P12 以上帝为中心主要从反思和阐释上帝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角度展开论述的,揭示自然

本身的内在价值和上帝与自然之间所具有的神圣联系。比以人为中心进步。

P13莫尔特曼认为西方基督教会所持的创造论对当代生态危机负责。

莫尔特曼提出的生态论包含着对上帝的新理解。这一新理解的核心是反对把上帝和世界两者截然分开,而是认为上帝存在于世界之中和世界存在于上帝之中。两者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也就是说,在他看来,人对世界的统治实际上市来自对上帝观念的误解。如果我们能用三位一体的上帝观去取代那种作为绝对主体的一神论上帝观,那么上帝与世界的关系就不是片面的统治和被统治的关系而是一种复杂的共同体关系。其基本观点是:圣父是创造物的创造性的源(creating origin),圣子是形成性的源(shaping origin),而圣灵则是给予生命的源(life-giving origin),创造物存在于圣灵之中,受到圣子的影响,并由圣父创造,因此受造物来自上帝,通过上帝并且在上帝之中。这样,可以把上帝的超越性与内在性结合在一起。如果片面强调其超越性,就会导致自然神论,如果片面上帝的内在性,又会导致泛神论。可见其生态神论的整体特点。作为圣灵的上帝存在于所有造物之中,因此所有造物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普遍联系。是一种非层级式non-hierarchical。去中心性decentralized 同盟式confederate的上帝观。出发点在上帝与世界的关系上,而不是上帝与人的关系上。但存在一个问题,就是难以应对现实中各种的价值冲突。

纳什认为我们需要对基督教相关教义进行重新解释,扩展和修改,并把生态视角融入进去。认为受造物的内在价值由上帝创造,所有造物彼此之间以及与上帝之间有着一种共同联系。因此,自然并不外在于人类。所有造物的价值都是上帝赋予的,不是人赋予的。

P21以生态为中心以科布为代表的过程生态神学和以萨利·麦飞(Sallie Mcfague)为代表的女性主义生态神学

1 过程神学的基础是过程哲学过程神学认为一在人和自然之间不存在二元对立,所有的生物个体都具有内在价值。而在过程神学中所有生物的价值并不是同等的,而衡量不同生物内在价值的标准就是他们经验的丰富性。三构成生命的所有基本的组成部分都不是永恒的物质而是不断变动的事件,而且在这些时间之间偶这内在的联系。四所有的物种都应受到人们的尊重,因为他们都是上帝在时间的见证。

2 女性生态神学强调对传统上帝观改造上帝代表母亲,朋友等等。。。

《生态主义导论》布莱恩·巴克斯特著曾建平译重庆:重庆出版社集团重庆出版社2007

(Ecologism:An Introduction)偏于政治有关

形成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范式的转变

生态批评主要吸取的并非自然科学的具体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它吸取的是生态学的基本思想——主要是整体观、联系观、和谐观等。生态批评最主要的思想资源不是来自生态学,而

生态整体主义部分

P96生态整体主义是生态哲学最核心的思想。

P97 佩西认为,有必要对传统人道主义进行修正,建立“新人道主义”,主要内容是把我们

同其他生命形式更紧密联系起来,并“从人的总体性和最终性上来看人,从生活的连续性上来看生活。”

P97生态整体主义的核心思想:把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把是否有利于维持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和谐、稳定、平衡和持续存在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根本尺度,作为评判人类生活方式、科技进步、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终极标准。

P97生态整体主义的基本前提就是非中心化,它的核心特征是对整体及其整体内部联系的强调,决不把整体内部的某一部分看作整体的中心。

P98生态整体主义是思维方式的一次革命,从中心论和二元论到整体论的革命,它强调整体但决不预设中心。

P99生态中心主义的基本思想是整体观,而且它的来源也是整体思想。

西方整体主义的发展线路:

发端于古希腊的自然整体观

P99 赫拉克里克“万物是一”的思想可以看做生态学最基本的观念——整体观的最早发端。

巴门尼德进一步发展这种自然整体观念:存在的东西整个连续不断P100并且关注整体的内部联系。构成整体的任何一个部分过多地增加或减少,都将导致联系的紊乱。

P100詹恩斯“整体的美丽和幸福完全依赖于其内部各部分关系的公正”说明他已经认识到:整体论与整体内部和谐论和正义论不能分离。他强调了自然的整体价值,还特别提到了整体内部关系的公正。不仅强调了整体利益,还进一步提出了整体魅力。

P100 十八世纪生物学家对生态学的基本精神——整体观和联系观进行了探讨。

布拉德利指出:“所有生命都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另一个生命,而且。。。。。。每一个个别的自然造物的部分都必须支撑其他的部分;进而。。。。。。如果缺少了任何一个部分,所有其它部分必然因此而秩序紊乱。”

P101 林奈——“自然共同体”(nature community),高度重视自然万物之间的依赖关系。

洛夫乔伊——“生命链”(chain of being )“无论在何种情况下,如果这条自然的链子的一个环节断裂,都将导致整体的混乱无序”

1786年,布鲁克那——“生命网”(web of life)——————达尔文也采纳生命网观点。《物种起源》中经常提到。——————卡森

P102 20世纪,生态学家奥德姆明确提出了“整体思想”(holistic thought),提倡整体性研究方法,为人们在各学科进行生态角度研究“提供了认识论基础”

P103利奥波德明确提出生态整体主义最基本的价值判断标准“有助于维持生命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的事就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ISB原则(integrity,stability and beauty)

P103 怀海特也认同生态整体观和联系观,以及建立在这些观念之上的新的伦理观。他把自己的哲学叫做“有机论哲学”(philosophy of organism)

P104 拉夫洛克“盖娅假说”Gaia Hypothesis从一个新的视角探讨了生态整体观。为强调生物圈的整体性,他借用了古希腊神话的地母盖亚的名字,以此代表生命统一体。P105盖亚假说实质是用一个神话原型作为隐喻来表达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整体价值。

P105 深层生态学倾向于整体考察(total views)。在他们看来整体主义是生态思维的核心特征。

P106 罗尔斯顿并不强调任何一个物种,小生境乃至子系统的重要性,而是要以系统和谐和整体利益为出发点来考察包括人在内的自然万物的生存发展。他坚持的是系统的思维、联系的思维和整体的思维,而不是要在自然界另立一个新的中心来取代原来误认为的中心。

P106马歇尔指出生态思维“应该是整体的”

P107麦茜特认为,必须用整体论取代过去的机械论和二元论。

P108 布伊尔认为生态整体主义是“绿色思想”

P115 罗尔斯顿认为人类对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和内部规律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因为我们队什么是美丽与完整的观念有了改变。

P116 深层生态学倡导者,在强调整体性的同时,并没有忽视整体内部的和谐。他们提出了“差异性与共生性原则”,主张“多样性的最大化”,“共生性的最大化”。

P125 生态内部和谐,子系统和母系统整体和部分普世价值生态正义

P199 利奥波德是生态整体主义理论的创始人

生态诗人杰夫斯对生态整体的论述:。。。没有哪一个具有单一的重要性,他们的重要性仅仅存在于整体之中

卡森最重要的生态思想是其生态整体观

P206要真正保护生态整体的根本利益,离不开对生态正义的维护,维护生态正义,最终目的是为了生态整体的平衡稳定。

系统性、整体性、有机性、开放性

《女性主义与对自然的主宰》马天杰李丽丽/译重庆出版集团重庆出版社2007

澳大利亚薇尔·普鲁姆德/著Feminism and the mystery of nature

P1 “四大解放”对性别压迫,种族压迫,阶级压迫与自然压迫的解放,其理论走到一起的时候,震撼力足以掀翻整个理念基础。

胡志红.西方生态批评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李敖,译[EB/OL][2009-6-6].https://www.doczj.com/doc/fb762534.html,/thread-39557-1-1.html.

杨周翰.十七世纪英国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约翰·但恩.艳情诗与神学诗[M].傅浩,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张艳梅,蒋学杰,吴景明.生态批评[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Abbey, Edward. One Life at a Time, Please [M]. New York: Henry Halt and Company Publishers, 1988.

Carey, John.John Donne[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0.

McIntosh, R. P.The Background of Ecology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5. Worst, Donald.Nature’s Eeconomy: A History of Ecological Ideas[M].Second Edition,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4.

基金项目:2008年度河北师范大学科研基金重点项目(《邓恩诗歌中的生态思想》,W2008Z06)注释:

①“管家职事”以旧约中的创世纪为理论来源,背后掩盖的是基督教神学传统中的等级观念。它把将人类对其他动植物应该负担的爱和照顾变成了无情的、等级的统治。其最大特点是人与自然主客二分,形成了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

土地生态学复习题

土地生态学复习题 填空题: 1、生态学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科学,一般可分为(理论生态学)和(应用生态学)两大类。 2、生物的生存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生物环境)。对物理环境,包括(能量环境)和(物质环境)。 3、生物的物质环境包括(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 4、(水)是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参与地表物质能量转化的重要因素。 5、(拮抗)是各个因子在一起联合作用时,一种因子能抑制或影响另一种因子起作用。 6、因其大小、数量或活动上起着主要的影响和控制作用,即优势度大而成为(优势种)。 决定群落中各个成员重要性程度,即(优势程度)。 7、(密度)是指单位面积上物种的个体数。(盖度)植物枝叶所覆盖的土地面积。(频度)是指群落中某个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 8、土地生态类型包括(土地生态类型的划分)、(土地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土地生态系统的形成与演替)。 9、从生态学的观点来看,(种群)不仅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还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也是生态系统研究的基础。 10、世代不相重叠种群的离散增长模型:世代不相重叠,是指生物的生命只有一年,一年只有一次繁殖,其世代不重叠。 11、单种种群增长模型包括四个假设:种群增长是无界的。世代不相重叠。种群没有迁入和迁出。种群没有年龄结构。 12、评价内容:(1)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2)土地生产潜力评价。 13、加拿大于(1969)年成立了土地生态分类委员会,形成了一套用生态学原则和标准对土地分类的方法。 14、1990年8月在日本横滨举行第(5)届国际生态学大会。 15、(土地系统生态层次)从区域和地理概念的高度来观察土地生态系统本身。 16、农田生态系统的特点:在系统的形成与演变主要受人为调控。构成简单。食物链较短。许多空间、时间及副产品、废弃物的利用不充分。 17、农田生态系统对太阳光能的利用率不及森林的(六分之一)。 18、森林每年固定太阳能的总量为草地的(3倍多),农田的(6倍多)。平均单位面积上的净第一性生产力为草地的3.6倍,农田的6.3倍。 19、土地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生产功能、能量功能、物质功能、信息传递功能。 20、绿色植物利用太阳能转化为脂肪和蛋白脂。 21、没有(物质),信息无法形成。没有(能量),信息无法传输。 22、(信息)是生态系统平衡与发展的最有生命活力的流动体。 23、土地生态系统问题的实质是(在该系统中人类和其他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产生了不平衡)。 24、仅世界最贫困国家中,每年因环境质量引起的疾病就使5个孩子中的一个丧命。 25、我国沙漠化面积扩大了(60公顷以上)。全球气温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的下降趋势转变为以(上升)为主。 26、地球上土地退化严重地区集中分布在三个大陆:非洲、亚洲、大洋洲。 27、土地生态适宜性分析方法:地图重叠法。因子加权评分法。生态因子组合法。生态因子的组合法可以分为(层次组合法)和(非层次组合法)。 28、(人地共生思想)是土地生态设计的理论核心。 29、系统动力学是(结构法、功能方法和历史方法)的统一。

《高绩效教练》读书笔记

《高绩效教练》—约翰·惠特默 第一部分:教练不仅仅是一门技术,第一章:教练不仅仅是一门技术(1-12页) 教练一词来源于体育界,真正的对手不是比赛中的对手,而是自己头脑中的对手。《牛津简明字典》中对于教练的解释是:一辆长途旅行的大巴、一节火车车厢或者旅行。其实说的很对,教练及是一段陪伴,一段记忆和一段时光,在这段时光内并不能改变你什么,而是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而已。 把“真正的对手不是比赛中的对手,而是自己头脑中的对手”解释一下吧!其实我们的生活也就是我们参加的一场比赛,而在这场比赛中我们的对手都是看不到摸不着的。每天我们的内心都在面对这个世界在挣扎,我们需要摆脱这种情况的唯一方法就是知道一个博弈公式:P=p-i,也就是绩效=潜能-干扰。我们在这个公式里面把我们的潜能无限放大再把我们的干扰极限减小我们的绩效就会无限增高。当然这只是理想状态。 在教练的概念里面我们还要明白,教练和导师的区别。大家在市面上经常听说某某精神导师、某某人生导师等等,可是很少听到某某精神教练、某某人生教练这样的叫法。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导师是:把他知道的东西都交给你。教练是:在教练看来你需要援助的时候给你提供帮助。这两者有着天壤之别,因为前者可以对你没有什么了解,可后者却要对你全面了解。否则就不能制定出符合你需求的方案或者是计划。其实,思考到我们的业务里面的话,我们也可以成为HR或者是财务的教练,但大前提是我们需要掌握比HR或者财务要更专业的工作技能和工作知识。 如果你要成为一个教练,那么你是不是需要先了解你的学员。了解一个人,在当下的市场环境和工作环境里面比较标准的衡量标准既是:马斯洛需求理论,这五个个人需求囊括了我们人生的各个境界。 在工作中或者是生活中这5个境界相互作用共同制约我们的需求,身为教练的身份我们的清楚的知道学员处于那个境界至关重要,因为这能让你制定出更适合学员的培养方案和培养计划。在这个层级至上我们至少还要明白我们自己,明白我们自己所处在那个层级,我们有什么样的需求。 教练是伙伴关系、相互合作和相信对方的潜能,但是这个前提是自我察觉和责任担当并且需要一定的基础教练技能和强有力的问题及积极的倾听,以及GROW模型。明天继续……

景观生态学重点

Adobe Acrobat 7.0 Professional 景观生态学重点及参考答案 (特此感谢雷威、朱虹、汪峰、邓朝松、郑永锴总结参考答案,鼓掌!!!!) 1.名词解释 ①景观:在较大、中度尺度以及具有空间异质性的较小尺度的区域,都可视为景观;是一定的地表可见景象的综合;具美学方面的特征。 ④景观结构成分:在生态学性质和地理学中性质各异,而形态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相似的景观要素。 ⑦景观连接度:景观中各功能上和生态过程上的联系。一方面取决于景观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另一方面还要通过斑块之间生物种迁徙或其他生态过程进展的顺利程度来反映。 ①干扰斑块:由于局部干扰而形成的斑块。 ④残存斑块:大面积干扰后残存下来的局部未受干扰的自然或般自然斑块。 ⑥边缘效应:景观单元边缘部分由于受外围影响而表现出与中心部分显著不同的生态学特征的现象。 ⑦景观孔隙度:单位面积的斑块数目。 ④生态交错带:指相邻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区。 ⑤景观边界:指在特定时空尺度下,相对均质的景观之间所存在的异质性过渡区域。 ①景观格局:景观要素在景观空间内的配置和组合形式,是景观结构和景观生态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①景观生态安全格局:景观中存在某种潜在的生态系统空间格局,它由景观中的某些关键的局部,其所处方位和空间联系共同构成。 ①景观异质性:由景观要素的多样性和景观要素的空间相互关系共同决定的景观要素属性的变异程度。 ⑦空间异质性:由景观要素的数量和比例、形状、空间分布及景观要素之间的空间邻接关系所决定的空间不均匀性。 ③时间异质性:作为空间某一点不同时间景观结构和组分变化的量

变。 ④景观破碎化:景观中景观要素斑块的平均面积减小、斑块数量增加的变化。 ⑤景观多样性:特定区域中景观要素及其空间结构类型、格局、过程的变异性和复杂性。④中继站:在链路上某一地点,传输设备的集合。 ⑨景观生态流:物质、能量、物种和信息在景观中毗邻的生态系统之间的流动或运动。 ③景观阻力: ①干扰:阻断原有生物系统生态过程的非连续性事件。 ④中度干扰假说:中等程度的干扰频率能维持较高的物种多样性。 ①景观变化:景观变化的速率有快有慢,规模有大有小,总是一个渐进的过程。②景观稳定性⑥破碎化⑨转移矩阵 ①群丛 1.简答题 ③景观生态学形成与发展的理论基础主要有哪些? 答1)德国生物学和地理学家定义景观为:将地球圈、生物圈和智慧圈的人类建筑综合在一起的,供人类生存的总体空间可见体。 2)荷兰景观生态学家普遍认为,景观是由生物、非生物和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产生和维持的,作为地球表面可识别的一部分,包括其部分形态与功能关系的综合体。 3)美国景观生态学家和法国地理学家认为,景观是指由一组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异质性陆地区域,其空间尺度在数千米到数十千米范围。 4)①环境资源斑块的特性是什么? 答:1)由于自然环境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具有相对稳定性,环境资源斑块的持续时间较长,即斑块寿命较长,周转速率很低 2)斑块与木底之间的生态交错区可能很宽,常形成逐步变化的梯度⑦斑块边缘对能量、养分、物种有何影响? 答:1)能量流动或物质交换随着边缘的增加而增加。 2)大型斑块有利于敏感物种生存,为大型脊椎动物提供核心生境躲

景观生态学考试重点复习课程

景观生态学考试重点

景观生态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 1、景观: 概念:狭义——在几十千米至几百千米范围内,由不同类型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具有重复性格局的异质性地理单元。 广义——包括出现在从微观到宏观不同尺度上的具有异质性或斑块性的空间单元。 美学概念: 地理学概念: 生态学概念: 2、景观有哪些基本特征?如何理解景观和景观要素之间联系与区别? 基本特征:空间异质性、功能一致性、地域性、可辨识性、可重复性等 ①相互作用的生态系统的异质性镶嵌;②地貌、植被、土地利用和人类居住格局的特别结构;③生态系统以上区域以下的组织层次;④综合人类活动与土地的区域系统;⑤一种风景,其美学价值由文化所决定;⑥遥感图像中的像元排列。 景观要素是景观的构成基本单元,强调的是均质性,而景观则强调异质性。在一定条件下其地位可以相互转化,二者的关系体现了景观现象的尺度效应。 景观景观要素 相同点都具有等级结构特征,可在不用的问题或等级尺度上处于不同的地位

整体景观的组成成分 不同点空间实体的整体性组成景观的空间单元的均质性 异质性地域单元从属性地域单元 1、景观生态学 概念:以景观为对象,重点研究其结构、功能、变化及其科学规划和有效管理的一门宏观生态学科。 研究对象和内容: ①景观结构:即景观组成单元的类型、多样性及其空间关系; ②景观功能:即景观结构与生态学过程的相互作用,或景观结构单元之间的相互作用; ③景观动态:即指景观在结构和功能方面随时间的变化; ④景观规划和管理。 第二章 景观生态学 基本理论:系统论、等级系统理论、空间异质性理论、时空尺度、渗透理论、复合种群理论等。 基本原理:系统整体性原理、尺度性原理、结构镶嵌原理、文化性原理、多重价值原理等。 第三章

土地生态学

土地生态学 考试结构:名词解释30 填空题20 简答题40 论述题10 第一章 1.土地生态学:土地生态学是应用生态学的一般原理,研究土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物质流和价值流等相互作用和转化,开展土地利用优化与调控的学科。(名词解释) 2.土地生态学的研究内容:①土地生态系统的形成与演替②土地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③土地生态系统的退化机理与修复途径④土地生态系统的调控机制与可持续利用及管理⑤土地生态系统的研究方法和工程技术应用(简答) 3.土地生态学的特点:①地域的空间性②时间点的动态性③对象的宏观性④问题的综合性⑤方法的多样性(填空) 4.土地生态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①与土地学和生态学的关系:土地生态学是土地学和生态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它通过直接吸收土地学和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而不断充实发展,形成自己特色的研究领域和独特的核心问题②与景观生态学的关系:土地生态学和景观生态学是密切联系的,而且某些研究内容有一定的重叠和交叉。但是两者又有很大的区别,土地生态学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和独特的核心问题。两者学科的研究对象不同景观学是景观,生态学研究对象是土地③与资源生态学的关系:从大资源观的角度讲,土地生态学可以被认为是资源生态学的重要分支学科(简答) 第二章 5.土地生态学的基础理论:①整体论与系统论②生态系统平衡及其调控理论③资源经济—生态协调论④复合种群理论⑤渗透理论⑥等级理论⑦地域分异理论⑧生态动力源—汇理论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理论⑩土地可持续利用与管理的生态系统原理(填空) 6.土地生态学的基础理论内容及其指导作用: ?整体论与系统论:整体论:每一个整体都是一个系统,即处于一个相对稳定态中的相互关系集合。系统论:从系统的角度揭示客观事物和现象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共同本质和内在规律性 指导作用:①土地生态学要从整体性角度研究和把握土地开发利用中面临的生态问题②要把“土地生态系统”作为土地生态学研究的对象③要把土地生态系统的层次、结构、功能、反馈、信息、平衡等作为土地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基础研究内容④要把土地生态系统的结构性、开放性和动态性作为土地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生态平衡及其调控理论: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工程规划设计,土地开发整理及复垦规划设计等土地利用规划管理中,要把生态平衡调控理论作为指导理论,将维护生态平衡作为主要的目标与任务之一。 指导作用:重视土地的开发,利用,整理,复垦,土地利用管理工作过程中的生态调控,防止生态失调,促进土地生态良性循环 ?生态-经济协调论:内容:生态经济两重理论、生态经济有机整体理论、生态经济全面需求理论、生态经济生产理论、生态经济价值理论、生态经济循环理论、生态经济战略理论。指导作用:①决定了土地利用调控必须同时重视其经济过程条件和生态过程调控②要从土地经济价值评估和土地生态价值评估两个方面搞好土地的综合价值核算③要统筹考虑人们在土地方面的经济社会需求和生态精神需求④要将各类用地作为一个有机系统整体、统筹规划,合理安排。⑤要在空间上合理布局土地资源,促进各类用地之间的良性循环⑥要同时重视土地的经济生产和生态生产⑦要将土地开发利用的生态、经济协调发展作为一切土地活动的核心战略目标 ?复合种群理论:在空间上彼此隔离,而在功能上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亚种群或局部种群组成的种群缀块系统。

教练式领导力培训后感

教练式领导力 教练式领导力是一种用于人员开发和帮助员工自主实现工作目标的模式和方法,使员工在组织中能以最大的热情和创造性来工作,并把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结合在一起的策略。教练式领导者能够充分调动员工工作意愿,提高其工作能力,高效地完成工作目标,使企业以更强的适应性面对新的挑战。 上午的课时老师重点讲了教练式领导力的原理、含义、作用。由于理论知识偏多,我阅历尚浅,暂不能以丰富的实际案例来解释说明。 下午的课时老师重点讲了如何运用教练式领导力,由此我们也实践了一回。主要是通过一连串相关的发问的方式,包括: 今天感觉怎么样? 目前有什么高兴的事情可以分享? 今天要解决的问题是? 那你的目标是? 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会带来什么结果? 目前遇到的问题是? 即使没有存在这些问题,你能做些什么? 除了这些,你还能做些什么?(至少3个) 做了这些,有什么用呢?(至少3点) 既然这样,选择哪个方法先试一试? 打算什么时候开始呢?(时间确定) 你希望什么时间用什么方式来跟进你?

请问在这个过程中你学到了什么? 这类激发式的谈话不仅让员工能独立的处理问题,也促进了领导和员工的关系。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扮演的角色是以领导者的身份来帮助小组学员解决问题。他以员工的身份提出了他目前遇到的困难是他的产品销售范围狭隘,以至于他作为他们组的采购经理而未能创造利益,我用那串发问的方式逐一问他,当问到他能做些什么来解决问题的时候,由于老师说明是至少要3点,而他好不容易酝酿出了2点,而达不到老师的要求了。过后我也向老师提出了这个问题,有时候,即使我们穷尽一生可能也想不出这个问题的答案,那这个问题又如何解决呢?老师虽然回答了我们的问题,但我不得要领,感觉他脱离正题了(个人意见)。 在快下课的时候,有人上台分享了他的问题,想老师能给他做出解答。问题如下:他觉得他的妻子只顾花钱,不懂节约,他认为妻子就是该像他母亲一样的,勤俭持家,相夫教子,问老师如何能解决这个问题。老师回答的是:改变不了别人那就只能改变自己,他只是活在他的理想中,也就是有了这样的妻子,才能更好的激励他赚更多的钱。前两句我很赞同,改变自己很难,更何况改变别人,但不能因此而以诡辩的方法论来解答发问人的问题,人不该是这样激励的,问题最终还是没能解决,当然分享很重要。有时候遇到问题也别怕出糗而不提问,这样问题也不会被剖析清楚,可能你解决不了,而他可以帮你提出不同的解决思路。对于那位发问人,我很佩服他的勇气,有时

内蒙古农业大学《景观生态学》复习题汇总

景观生态学易考题 名词解释 5S:RS、GIS、GPS、Eos、DPS。 B斑块:是在外观上不同于周围环境的非线性地表区域,具有相对同质性,是构成景观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元。 B本底:景观中范围最大、连通性最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景观的性质,对景观的动态起着主导作用的景观要素。 B变幅:指生态系统可被改变并能迅速恢复原来状态的程度。 D地带性土壤:由生物气候条件决定而发育具广域分布的土壤。 F富集作用:生物体逆着生境的浓度吸收有毒有害物质的作用。 G干扰:是阻断原有生物系统生态过程的非连续性事件,它改变或破坏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的组成和结构,改变生态系统的资源基础和环境状况。 G干扰:一种明显改变景观结构、功能和动态过程的事件。 J景观(狭义):指一般在几平方千米到数百平方千米范围内,由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以某种空间组织方式组成的异质性地理空间单元。 J景观格局:是景观要素在景观空间的配置和组合形式,是景观结构和景观生态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 J景观生态流:能量、物质、物种和其他信息在景观要素之间的流动。景观生态流的表现形式即为景观过程。 J景观变化:也称景观动态。是指景观的结构和功能随时间所表现出的动态特征。J景观稳定性:指一个系统对干扰或扰动的反应能力。景观稳定近似于生态系统的稳定。 J景观生态建设:是景观尺度上的生态建设,即一定地域、跨生态系统、适用于特定景观类型的生态建设。 K抗性:或称抵抗力。描述生态系统在受到扰动后产生变化的大小,也就是衡量生态系统对敏感性的大小。 L廊道:是不同于两侧本底的狭长地带,可以看作是一个线状或带状斑块。 S生态系统: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成分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构成的生态学功能单位。

景观生态学(终极版)

1.叙述景观生态学的主要内容及目前的研究重点。 主要内容: (1)景观生态学是研究空间的异质性和格局 a)定量地描述不同尺度下的景观格局形成的物理、生物过程和干扰过程; b)空间异质性如何影响到个体、种群和群落的空间分布; c)景观结构和功能随时间变化; d)人类对景观变化的影响以及如何管理景观。 (2)景观生态学是对空间异质性的研究和管理 a)景观镶嵌体的空间结构和组成; b)景观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如能流、物流); c)景观结构和功能随时间的变化; d)景观结构和功能的优化和管理。 目前研究的重点: ①干扰对景观格局和过程的影响和干扰在景观中的传播和扩散。 ②景观格局与景观过程的关系或景观格局的生态学和环境效应。 ③小尺度实验研究及其尺度外推。 ④景观动态模拟预测模型和景观规划设计辅助决策以及多尺度空间耦合模型。 ⑤景观格局优化。 ⑥景观的多重价值和作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与决策基础的景观社会经济研究。 ⑦人类在景观中的作用和景观规划设计。 热点地区:①流域系统;②湿地;③文化景观;④城乡过渡带;⑤滨海地区;⑥乡村景观 2.试比较美国景观生态学派与西欧景观生态学派的特点。(必考) 欧洲和北美在起源和发展上均有着显著的不同。一般而言,欧洲学派更具人文性和整体论的特点;北美学派更注重于以生物为中心的生态学内容和还原论为基础的方法论。 具体的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 首先,景观生态学在欧洲学派中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与规划、管理和政府有着密切的和明确的关系;北美学派虽也有应用的方面,但它更大的兴趣在于景观格局和功能等基本问题上,并不是都结合到任何具体的应用方面。 其次,欧洲学派主要侧重于人类占优势的景观;而北美学派同时对研究原始状态的景观也有着浓厚的兴趣。 当然除此之外,他们之间也存在一些共同点,如北美景观生态学派同样意识到了人类对景观的作用和影响;欧洲学派也没有放弃对空间格局的重视。 3.为什么要研究景观格局?研究景观格局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景观格局一般指景观的空间格局(Spatial pattern),是大小、形状、属性不一的景观空间单元(斑块)在空间上的分布与组合规律。 研究意义: a)从看似无序的景观斑块镶嵌中,发现潜在的有意义的规律性,最终目的是为了确定产生和控制景观格局的因子和机制, 探讨格局效应。 b)确定产生和控制空间格局的因子及其作用机制; c)比较不同景观镶嵌体的特征和它们的变化; d)探讨空间格局的尺度性质; e)确定景观格局和功能过程的相互关系; f)为景观的合理管理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研究方法: a)用于景观要素特征分析的景观空间格局指数

土壤生态学

土壤生态学 二、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 主要包括构成系统的生物组成(种类)及其数量,生物组成在系统中的时空分布和相互之间的营养关系,以及非生物组成分的数量及其时空分布。 生物组份:初级生产者:根系、藻类光能和化能自养细菌; 消费者:植食、菌食和肉食性土壤动物; 分解者:土壤微生物、土壤动物;土壤酶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质。 非生物组份是土壤生态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是土壤生物的栖居环境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土壤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但赋予了土壤生态系统的机构特质,而且决定着系统的功能。因此,土壤生态系统结构分析是功能研究的基础。 结构方面的具体研究内容详见下表(人类活动干扰对土壤生态系统机构的影响非常重要,未单独列出)。

土壤生态系统的功能 1、生态系统的功能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保持生态系统运行的过程。有时生态系统的功能 又称为生态系统过程; 2、和其它生态系统一样,土壤生态系统系统的功能也主要包括能流、物质循环和信息 流等过程,它们是生态系统得以保持和发展的动力; 3、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密不可分:一定的生态系统结构决定了其具有特定的功能或过程 格局,而功能又反作用于结构。因而生态系统机构和功能的演进或退化总是相伴进行的; 能量流 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与生物之间能量的传递和转化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能量流,简称能流。 土壤生态系统的能流以植物和土壤藻类等初级生产者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为开端,然后这些生物或其残体中的能量进一步沿食物链向下传递,同时伴随着向环境的消散:

土壤生态系统能流的研究内容 1、初级生产者的能量(光能)同化量、呼吸量、总初级生产力和净初级生产力及其分配; 2、次级生产者的能量摄取量、同化量、排泄分泌量、呼吸量和次级生产力; 3、能量的输入和输出,在各隔室中的流通量和现存量,最终建立能流模型,揭示能量沿土壤碎屑食物网的流动规律; 4、土壤生物群落或系统演替中的能流特征以及干扰对能流过程的影响。 物质循环 物质通过一定的途径进入到生物体,再从生物体返回到环境的过程称为物质循环。物质循环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复杂过程,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 养分循环的概念 生物生命必需的营养元素的循环叫做养分循环。水分是养分循环的重要载体,往往是相互伴随的过程。

人本教练模式读后感范文

人本教练模式读后感范文 人本教练模式(一) 读了《人本教练模式》使我感触最深的是九点领导力:激情、承诺、负责任、欣赏、付出、信任、共赢、感召、可能性。这九点看似简单,但内涵很深。他们之间的联系是:当一个人相信他的理想后,就会有激情,然后承诺于自己的理想,采取负责任的态度,欣赏身边的一切,不断付出,信任周围的人,有共赢的心态,从而更有激情,感召更多的人参与游戏,创造出新的可能性。这九点属于和心态方面的内容,教练认为个人的信念和心态非常重要,因为信念决定态度,态度决定命运,行之所达必定是心之所向,只有把心态调整好了,才能行之有效,行中有乐。九点领导力模型是让人们从各种自我设置的局限中脱颖而出,增强调适性领导力,创造可能性,身心自如地拓展的宽度和深度。激情是九点领导力的起点,也是贯穿始终的最重要的一点。激情是有很强的感染力,可以透过空气而感觉到,可以通过言行而触摸到。激情的原因是真我价值,激情的出发点是自由选择,激情的外在表现是活出自我。感召力是团队实现共赢的牵引力,是团队向一个方向前进的聚光灯,领导者就是发动机,执掌灯光的人。感召力不仅利于团队建设还利于销售。感召的做法是挖掘对方的理想,而自己的产品是帮助对方实现理想的有效工具。你要做的是找出你的产品和他的需要之间的联系。 人本教练模式读后感(二) 《人本教练模式》是企业实施教练技术的重要理念工具。

《人本教练模式》一书主要讲了一切要以人为本,并激发你的潜能及领导力。此书教给我不是教练别人,是教练自己。由人本概念出发,讲解了九点领导力的因道素,之后进入教练技巧,教练能力,最后讲诉九种领导技巧。先是开宗明义,之后从道和术两方面阐述,最后到生活和工作的应用。这个步骤也有些类似我们的教练课程。CT1是道的开启,CT2是术的方法令到自己做到,TA是应用。而应用中,这本书是最大的指南针和催化剂。目前针对的学习主要是在九点领导力。针对激情,承诺,负责任,欣赏,付出,信任,共赢,感召,可能性九个领导力,从因道素的阐述,结合中国古典文明的泱泱智慧,给我强的震撼和感知。为学日益,为道日损。读书是日益的过程,充满了力量,能量,一切正面的光芒的自己。读后感觉对我帮助很大,更深层次的思考人性认识自己。本书把人的精神分成内在的道(即内在的素质:如负责任、共赢心胸、欣赏人才)和外在的术(设定目标、沟通方法、与挑战)让我们思路更清晰。 人本教练模式读后感(三) 此书教给我不是教练别人,是教练自己。读那本书我都好和自己对照,那点是自己做到的,那点是自己没做到的。那点是自己需要追求的。我们已知过去,从来没有办法去已知未来,我们有自己的经验,有别人的说教,有自己的脑子去过滤,用自己的嘴巴去演绎,都是真的吗?未必。看到的不一定是真的,看不到的不一定就是假的。人生才有那么多名词:智者、高人、境界、仁者、圣人、等等。从他们的经验里给了我们一点点地启发和预知。人都知自己哪里,又去向

景观生态学重点总结

景观生态学重点总结: 景观的定义:在几十千米到几百千米范围内由不同生态系统组成的异质性地理单元。是土地的一部分,强调其美学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效益。(景观与土地,环境的区别和联系?)景观:土地的具体一部分,是土地的外延从属,更代表了一种较为精细的尺度涵义;强调美学价值、生态价值和社会效益;具有异质性;存在形式为实体。概括其特点可为以下七性:空间异质性、地域性、可辩识性、可重复性、功能一致性、尺度性和多功能性。 土地:侧重于社会经济属性,主要关注土地的肥力、产权关系、经济价值;均质性地块单元。 环境:环绕于人类周围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包括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存在形式有实体和非实体形式。 两大学派:美国学派:来源于生态学。侧重对景观生态系统研究,把研究建立在现代科学和系统生态学基础上,侧重对景观的异质性,多样性,稳定性的研究。形成从空间格局分析,景观功能研究,动态监测等一系列方法。 欧洲学派:来源于地理学。主要应用景观生态学方法进行土地评价,利用和规划,形成了一套景观生态规划的理论和方法。 景观生态学:研究景观结构,功能,动态变化的学科。 第二章 斑块,廊道,基底模式(patch-corridor-matrix):是用来描述景观空间格局的基本模式。斑块:景观最小异质性单元。廊道:不同于两侧基质的狭长地带。基底:景观中范围最广,相对均质和连通性最强的部分。 景观结构(landscape structure):景观的组分构成和空间分布方式。 异质性(difference):在一个景观区域中,景观元素类型,组合及属性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变异程度。包括时间异质性和空间异质性。 尺度:研究对象时间和空间上的细化水平。 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明确岛屿的概念:与外界有相对明显的界限;不受外界干扰;内部相对均质;与外界差异显著。阐述了岛屿上物种丰富度与面积的关系,遵循那个公式。物种丰富度取决于两个过程:1.物种迁入 2.物种绝灭,迁入率和灭绝率与岛屿面积,隔离程度和年龄有关。 距离效应:由于不同种物种在传播能力上和岛屿隔离程度上的差异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现象。 面积效应:岛屿面积越小,种群则越小,种群灭亡的概率也就越大。 异质种群(mata-population):空间上彼此隔离,而在功能上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亚种群或局部种群组成的种群缀块系统。 经典型大陆岛屿形缀块型非平衡态中间型或复合型种群 经典型:由很多生境和大小,形态相近的缀块组成。灭绝概率相同 大陆岛屿形:由少数很大的斑块和许多面积很小的斑块组成。大陆斑块经常起到库的作用。

园林生态学复习重点

绪论 海克尔定义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在其生活过程中与环境的关系,尤其指动物与其他动物、植物之间互惠或互敌对的关系。 生态学发展简史: 1.生态学萌芽时期:16世纪以前,人类依赖自然生存,在长期与自然的交往及生产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有关植物和动物的知识,对自然地了解逐渐增多。人类在生产实践中不断积累的这些知识为生态学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2.生态学建立时期:17-19世纪。十七世纪后,有关生态学的知识逐渐丰富。十九世纪末,生态学作为生物学的分支科学诞生。 3.生态学巩固时期:20世纪初-50年代。生态学进入到生态系统这一新阶段。 4.现代生态学时期:20世纪60年代后,科学发展,生产力提高,人类与环境矛盾日益突出,人类面临人口爆炸、资源短缺、能源危机、粮食不足、环境污染五大问题的挑战,人们意识到生态对保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生态学概念和主要研究内容:(概念)园林生态学是研究城市居民、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关系。(内容)1.城市地区特殊的生态环境条件与园林植物的相互作用关系。2.城市绿地生态系统改善城市环境的作用和标准。3.城市植被营建管护相关的植物群落生态学知识。4.城市景观生态规则以及城市的生态恢复与生态管理等。 第一章城市环境与生态因子 环境:是指生物个体或群体外的一切因素的总和。构成环境的各个因素称为环境因子。 生态因子:环境因子中,能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布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作用的因子。生境:是指植物体或植物群落所居住的地方,是具体的特定地段上对植物起作用的生态因子的总和。 城市环境的特征(简答) (1)城市环境的高度人工化特征 (2)城市环境的空间(平面和立面)特征 (3)城市环境的地域层次特征:建筑空间、道路广场空间和绿地空地空间 (4)城市境污染特征:如“热岛效应”。 城市环境容量 1.环境容量:是指某一环境在自然生态结构和正常功能不受损害、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不下降的前提下,能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2.环境污染:当污染物进入环境中的量超过环境对污染物的承受能力(环境容量时),环境就会恶化,对人体健康、动植物正常生长发育产生危害,该现象称为环境污染。 3.城市环境容量:是指环境对于城市规模及人的活动提出的限度。 生态因子的分类: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 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1. 综合性(生态环境是由许多生态因子组合起来的综合体,对植物起着综合的生态作用)2. 非等价性(对植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是非等价的,其中必有一个或几个因子起决定性作用,这个因子称主导因子)3. 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 4. 阶段性5. 直接作用与间接作用 最小因子定律:稳态条件下,植物生长所必需元素中,供给量最少(与需要量比相差最大)的元素决定着植物的产量。

(完整word版)土地生态学题库

绪论 一、土地生态学:土地生态学是一门研究土地生态系统的特性、结构、功能和优化利用的学科。 二、土地生态学基本任务: 1、应用生态学原理指导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和管理 2、揭示土地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过程中的生态规律。 三、土地生态学基本目的:为土地利用规划、利用工程和土地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四、土地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土地生态系统 五、土地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可以概括为五个方面: 1、土地生态类型 (1) 土地生态分类, 即土地生态系统类型的划分。其目的是使复杂多样的土地生态系统 类型得以条理化、系统化(2) 土地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3)土地生态系统的形成与演替。 2、土地生态评价 主要属于土地生态系统功能的研究, 重点是土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研究。一般包括: (1) 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2) 土地生产潜力评价。 3、土地生态规划设计 是在土地生态评价基础上开展的土地生态学重要研究内容。土地生态规划属于“总体规划”的性质,有两种情况: ①以土地生态评价结果为依据进行布局,少考虑社会经济因素; ②充分考虑土地生态评价结果的同时, 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因素而编制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规划方案。 4、土地生态整治 对影响和制约土地生态系统潜在生产力发挥的各种限制性因素的改造。内容广泛,包括:水土流失地的治理;盐碱地的治理;风沙地的治理;沼泽地的治理;受污染土地的治理; 中低产田改造;荒山荒地的开发与治理。 5、土地生态管理 土地生态管理主要是通过审查和监督各级土地生态规划与设计方案,使人类按照规定的土地用途, 合理地利用、改造和保护土地, 不断提高土地肥力和生产力, 保持土地生态平衡, 获取最优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益。 其重点是:(1) 土地利用结构的监督;(2) 土地肥力及其变化趋势的监督;(3) 土地开发活动的监督;(4) 土地污染与环境保护的监督。 第一章生态学基础 一、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一、生态系统:指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的一个自然系统。它有一定的结构、一定 的边界。但是边界常常又是人们根据一定的条件和需要来划定的。 三、生态系统的组成 Ⅰ生物环境: 1、生产者又称初级生产者,指自养生物,主要指绿色植物,也包括一些化能合成细菌。 这些生物能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并把环境中的太阳能以生物化学能的形式第一 次固定到生物有机体中。 2、消费者不能利用无机物质制造有机物质,而是直接或间接依赖于生产者所制造的 有机物质。它们属于异养生物。 3、分解者,指利用动植物残体及其它有机物为食的小型异养生物。主要有真菌、细菌、

景观生态学知识点总结 - 副本 (2)

一、名词解释: Porosity 孔隙度是景观内具有闭合边界的斑块密度的量度,指单位面积上具有闭合边界的斑块数目 Landscape boundary景观边界是在特定时空尺度下相对均质的景观要素之间所存在的异质性过渡区域。 Ecotone 生态交错带是相邻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往往也是尺度较大的不同景观类型之间的边界地带,如沙漠边缘、海陆交错带、山地与平原的交错地带等。 Grain size粒级景观组分规模大小的量度 Contrast 景观对比度指相邻的不同景观单元之间的相异程度 Langscape heterogeneity景观异质性指景观系统特征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不均匀性及复杂程度 Venturi effect狭管效应(瓶颈效应) 能量和物质在通过景观的狭窄地带时流速改变 Landscape change景观变化是研究景观在各种内弯部驱动因素作用下其结构和功能随时间推移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征与规律,也称景观动态(landscape dynamic)。 Disturbance 干扰剧烈影响生态系统、群落或种群结构,并能改变资源和物理环境的相对离散性事件。 Frequence 干扰频度指同一地区同一植被或同一景观内,单位时间某一干扰发生的次数。 Return interval cycle or turnover time干扰重发间隔指一个地点相邻两次干扰间隔的平均年数,为频度的倒数,主要指周期性不明显的干扰。某处100年发生一次火灾,此处每年发生火灾的频度为0.01,间隔为100。 Scale 尺度对某一研究对象或现象在空间或时间上的量度 尺度通常用粒度、幅度和范围来表达。大尺度对应小比例尺,小尺度对应大比例尺。 Scaling 尺度推绎指利用某一尺度上所获得的信息和知识来推测其他尺度上特征的过程,或者通过在不同尺度上的研究来讨论生态结构、过程、功能等景观生态学问题跨尺度特征的过程,即为跨尺度信息转换,也称尺度演绎或尺度外推(scale extrapolation)。内容:尺度的放大或缩小(改变粒度或幅度来实现);系统要素和结构随尺度变化的重新组合或显现;根据某一尺度上的信息,按一定规律方法推测研究其他尺度上的问题。 Landscape ecological classification景观生态分类根据景观的空间结构与生态功能特性来划分景观生态系统的类型。 Suitability 适宜性也称适宜度,是一定土地单元的某种特殊利用方式与其生态环境协调关系的一种量度。 Suitability analysis适宜性评价指相对于特定生态过程的景观潜力和景观利用合适程度的综合评估。 Landscape ecological evaluation景观生态评价是对景观属性的现状、生态功能及可能的利用方案进行综合判定的过程。 Ecosystem health生态系统健康指一个生态系统所具有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即在时间上具有维持其组织结构、自我调节和干扰后的恢复能力。活力、组织结构、恢复力为其特征。 Ecosystem service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的维持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条件及其效用。替代市场价格法、全变估值法Ecological security,eco-security生态安全指在人的生活、健康、安乐、基本权利、生活保障来源、必要来源、社会秩序和人类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等方面不受威胁的状态,包括自然生态安全、经济生态安全和社会生态安全,组成一个复合人工生态安全系统。狭义的生态安全是指自然和半自然生态系统的安全,即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健康的整体水平反映。 Ecological footprint生态足迹法是基于土地面积的量化,它是通过核算人类生存所需的生物生存土地面积与该地区所能提供的实际土地面积相比较,判断该地区人类活动是否处于生态承载力范围之内。 通过测算研究区域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生态赤字来测评区域可持续发展状况。 Ecological capacity生态承载力指一个区域实际提供给人类的所有生物生产土地面积的总和 Landscape ecologicalplanning景观生态规划是指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以区域景观生态系统整体优化为基本目标,在景观生态分析、综合和评价的基础上,建立区域景观生态系统优化利用的空间结构和模式。 Landscape ecological classification景观空间分类就是根据景观的空间结构域生态功能的特性来划分景观生态系统的类型。单元确定(以功能关系为基础),类型归并(以空间形态为指标) Wetland 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的咸水或淡水或半咸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体。 二、填空、选择: 景观地理学概念——洪堡德 景观生态学创始人——特罗尔 景观的基本特征: 1、景观是由异质性的土地单元组成的镶嵌体,即生态系统的聚合。异质性是景观的基本属性。 2、景观由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生态系统组成 3、景观是处于生态系统之上、区域之下的中等尺度的空间实体 4、景观具有一定自然和文化特征 5、具有一定的气候和地貌特征 6、与一定的干扰状况的聚合相对应 渗透理论用以描述胶体和玻璃类物质的物理特性,并逐渐成为研究流体在聚合材料媒介中运动的理论基础 斑块的类型环境资源斑块、干扰斑块、残存斑块、引入斑块(植入斑块、聚居斑块) 按廊道的结构和性质划分线状廊道带状廊道河流廊道 廊道的功能资源功能通道功能屏障功能、防护功能美学功能 廊道的双重性质:1、廊道将景观不同部分隔离开。2、廊道又将景观不同部分连接起来并可起保护作用,这两方面的性质是矛盾的,却集中于一体,区别点在于起作用的对象不同。 景观边界的特征异质性动态性宏观性尺度性 最常见、最简单的景观空间格局构型斑块——廊道——基质 网眼大小:网络线间的平均距离或网线所环绕的景观要素的平均面积。网眼大小在采伐作业和农业经济方面也有一定意义,如适当的道路密度可以减少木材的运输费用,田块的大小也与农田耕作方式密切相关。 景观空间格局有均匀格局聚集格局随机格局组合格局 均匀格局景观包括:点阵格局、渐变格局、带状格局、交替格局、棋盘格局、网状格局、环状格局楔状格局 聚集格局:群居格局、线状格局、交错格局、放射格局、水系格局、指状格局 随机格局:散点格局、散斑格局、镶嵌格局 景观破碎化指由于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干扰所导致的景观由简单趋于复杂的过程,即景观由单一、均质和连续的整体趋向于复杂、异质和不连续的斑块状镶嵌体的过程。 景观间流的运动机制:半透膜观点;关于源区和汇区的观点 景观要素之间物质、能量和物种的流动靠的是五种媒介物:风、水、飞翔动物、地面动物和人。 动物在景观中的运动方式巢区活动散布迁徙 动物分布格局的一般规律 1、在多数情况下,大片同质性地区不适宜动物生存。 2、廊道与动物运动的关系决定于廊道类型和动物种类。 3、动物巢区通常呈扁长形,有时呈线条形。 4、景观异质性特征在景观功能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景观的一般功能包括生产功能生态功能美学功能文化功能 山地森林对河流的作用:1、维持景观稳定性和保持水土;2、维持河流生物的能量和保持水土;3、维持河流良好的水文状况;4、维持河流的良好水质景观阻力的影响因素包括:生态流通过界面的频率;界面的不连续性;景观要素的适宜性(龙游浅滩遭虾戏,虎落平川被犬欺);各景观要素的长度 景观关键点: 1、具有重要内容或源地效应的部位,或者不同寻常的地物。 2、变化较频繁的区域,特别是生态敏感区,以及那些一旦受到干扰就长时期得不到恢复的区域。 3、各种形式流交汇的地方。 解释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由于不同的人类活动方式而带有明显不同的文化色彩,同时也对生活在景观 中的人们的生活习惯、自然观、生态伦理观、土地利用方式等文化特征产生 直接而显著的影响。 景观文化性原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1、人的景观感知、认识和准则影响景观并受景观的影响 2、文化习俗强烈的影响居住景观和自然景观 3、自然界的文化概念不同于科学的生态功能概念 4、景观外貌反映文化准则 判断景观变化的标准是 1、景观的基质发生变化,一种新的景观要素成为景观基质。 2、几种景观要素类型所占景观面积百分比发生足够大的变化,引起景观内 部空间格局的变化。 3、景观内产生一种新的景观要素类型,并达到一定覆盖范围。 景观变化的空间过程有五种穿孔分割破碎{影响整个区域/一个斑块} 收缩磨蚀{单个斑块或廊道} 整个区域的连接性随着分割过程和破碎化过 程的增强而减小。 按干扰的作用强度划分轻度干扰适度干扰严重干扰极度干扰 常见的干扰现象有火干扰放牧土壤物理干扰土壤施肥践踏外 来物种入侵人类干扰等 影响干扰发生及效应的因素:群落组成及结构;立地条件,影响干扰的发生 及严重程度;植物的生态对策;景观特征 土地分类法、传统的景观分类法、景观生态分类法的区别联系 1、土地分类法即发生法强调属性至上,把土地划分成性质相对一致的空 间单元,但较少考虑到土地的空间形态,从而使空间单元的边界难以确定。 2、传统的景观分类法强调空间形态和空间异质性组合特征,并没有考虑 景观的本质属性 3、景观生态分类法不仅考虑景观的自然属性,同时也考虑景观的空间形 态的差异。 景观生态分类的基本原则:综合性原则、主导因子原则、实用性原则、等级 性原则 景观生态分类的一般步骤 1、目标定位与资料收集 2、景观特征提取与分析 3、分类等级和主导因子确定 4、样点确定与野外调查 5、景观生态分类体系的建立 6、精度评价与结果校正 7、景观生态分类图制作 适宜性评价是生态规划的核心 景观分类与制图是基础 景观生态评价表现:1.根据一定的标准评价;2.是一个系统分析过程即必须 做出事实判断;其本质是对景观功能价值进行判断。 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气候地貌土壤肥力土壤质量土地利用格局 变化等 适宜性评价的一般步骤 1、确定生态规划区范围,明确适宜性评价的具体目标 2、将规划区划分网格,分别进行生态登记 3、根据评价目标确立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 4、各单因子指标量化,或者建立各单因子指标适宜性模型,制定生态适宜 性评价标准 5、适宜性综合评价,同时给出每一土地利用方式的生态适宜性图 生态安全评价框架模式压力——状态——响应 (pressure-state-response,P-S-R)[北京市:p:能源方面,s:大气、水、土 壤、生物,r:新技术和投资]驱动力——状态——响应(driving force-state-response,D-S-R)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 (driviing force-pressure-state-impact-response,D-P-S-I-R) 景观生态规划的步骤 1、规划目标与范围确定 2、资料收集与景观生态调查 3、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分析 4、景观分类与制图 5、景观生态适宜性分析 6、景观功能区划分 7、规划方案评价及实施 景观生态规划的原则 1.自然优先原则 2.整体优化原则 3.特殊性原则 4.综合性原则 一个生物圈保护应由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三个功能区组成 理想的农区景观生态规划应反映农区景观资源提供农业的第一性生产、保护 和维持生态环境平衡及作为一种特殊的旅游观光资源三方面的功能。 Eg:南方丘陵地区多水塘体系景观模式,控制富营养化现象。符合景观生态 流与空间再分配原理。 星状城市景观对消除大气污染的效果最好 城市景观生态规划的总目标:安全性、健康性、便利性、舒适性 绿地是城市景观中最重要的生态要素,一般通常用人均绿地面积和绿地覆盖 率来衡量城市的绿化水平。 生态旅游区景观格局基本面貌是点(斑块)、线(廊道)、面(基质)的分布 状态旅游景点或景区以及空间斑块的形式镶嵌于具有不同地理背景的旅游 区基质上,旅游线路则是用以上连接景点或景区,以及对外交通的廊道,廊 道之间常相互交叉形成网络。 湿地景观特点:1)过渡性2)多样性3)生产力富集性4)坏境脆弱性eg: 我国成都活水公园展示了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污水的新工艺。包括:厌氧池、 人工湿地塘、床系统、养鱼塘系统以及连接各个工艺的水流雕塑和自然水沟。 三、大题: 1.试论述物种共存和斑块动态的平衡观点和非平衡观点。 答:平衡观点是从Gauss的竞争排除原理出发,以生态位分化作为物种共存 的基本机制,这个观点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两点:(1)凡生态位完全相同的 种,将产生种间竞争,一个种将被另一个种所排挤,最后将由一个种占优势。 (2)由多物种组成的稳定群落必须是由生态位不同的种组成。正是由于多 物种在生态位上的千差万别,才使很多物种得以生活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另 外,在看来是一致的生境中,实际上是由许多微生境组成的,在一个微生境 中,对资源要求相同的种会互相排挤,但从总体来说,确是多种共生。 非平衡观点并不反对竞争排斥原理,但认为由于干扰的存在,竞争排斥 不是通则,而是某些局部特点;干扰是维持物种共存的主要机制。竞争排斥 原理在自然界中能否普遍发生存在三个基本前提:(1)确实两物种在同一时 间中对同一资源产生竞争;(2)要在一个稳定的环境中;(3)要一直等到一 个物种完全排斥另一个物种所需的时间为止。但是由于自然环境的极端不稳 定性,并有天然干扰存在,因此就达不到竞争排斥,另外竞争排斥原理是以 闭合群落为基础的,而真实的群落实际上是一个开放的群落。正是由于这些 干扰的作用,所以中等干扰假说特别强调干扰在维持物种多样性中的地位。 干扰起的作用与竞争平衡正好相反,有下述三个特征:(1)干扰可创造一种 有利于竞争力弱的种的环境条件;(2)干扰频度如果比竞争排斥所需的时间 短,就可以防止竞争排斥发生;(3)干扰斑块如果在空间上接近于正在发生 竞争排斥的斑块,就可使被排斥种迁移到本斑块来。 2.谈谈你对“景观”概念的理解及其在园林规划中的指导意义。 答:景观的概念可以从三方面理解: (1)景观的美学概念。景观与英语中的风景(scenery)一词相当,与汉 语中的“风景”、“景色”、“景致”的含义一致。都是视觉美学意义上的概念。 (2)景观的地理学概念。地理学上将景观作为地球表面气候、土壤、 地貌、生物各种成分的综合体,具有地表可见景象的综合与某个特定区域综 合体的双重含义。 (3)景观的生态学概念。景观是指由一组以类似方式重复出现的、相 互作用的生态系统所组成的异质性区域。 (4)景观这三方面的含义有历史上的联系,从直观的美学观,到地理 上的综合观,又到景观生态学上异质地域观逐步发展而来的。 (5)对于园林规划设计工作者而言,首先应注意景观的美学价值,地 理景观的特征;其次,要重视景观格局形成的生态原因,科学深地认识规划 区的生态特征。在园林规划设计中,不仅要注意观赏上的美学要求,也要充 分考虑到景观结构在生态学上的合理性。 3.试运用实例分析景观生态学的尺度效应。 答:以景观与景观要素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景观强调的是异质镶嵌体,而 景观要素则强调均质性,即指外貌、结构、功能等方面基本一致的单元; 其次,景观和景观要素的地位是相对的,某一景观要素在某种条件下可 能成为景观;比如我们可以将武夷山风景名胜区划分为森林景观、茶园、农 田、河流、居住地等。这时森林景观是构成风景区的一个景观要素,但如果 研究武夷山风景区的森林景观问题,这时森林即为景观,构成森林的马尾松 林、杉木林、经济林、竹林、阔叶林等是其景观要素,这种现象并非说明景 观与景观要素可以任意互相调换地位,而是说明景观现象具有尺度效应。 4、在生态学中,稳定性的含义包含了哪两方面?怎样理解稳定性的尺度? 答:稳定性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系统保持现有状态的能力,即抗干 扰的能力;二是系统受干扰后回归该状态的倾向,即受干扰后的恢复能力。 任何景观都随时间发生变化,景观的稳定性只有相对的意义。在这里最 为关键的问题是所选取的时间尺度。评价景观是否稳定需要首先假定一个时 间尺度或者说是变化速率,当所观察的景观运动速率大于假定的运动速率 时,认为景观是变化的,反之认为景观是稳定的。 大尺度上景观结构和要素组成的变化需要很长的时间才发生,而小尺度上景 观的变化在短期就可以发生。在景观尺度上,稳定性实际上是许多复杂结构 在立地水平上不断变化和大尺度上相对静止的统一。 5、为什么说景观格局与过程分析对景观生态规划有重要意义。 答:不同的景观具有明显不同的景观空间格局,而景观空间格局是决定景观 生态流的性质、方向和速率的主要因素,同时景观格局本身也是景观生态流 的产物,即由景观生态流所控制的景观再生产过程的产物。因此景观的结构 和功能,格局与过程之间的联系与反馈始终是景观生态规划中的重要课题。 成功的规划与设计在于我们对规划区景观的理解程度,因为景观生态规 划的中心任务是通过组合或引入新的景观要素而调整或构建新的景观结构, 以增加景观异质性和稳定性,而对景观格局和生态过程的分析有助于做到这 一点。 6、与农田毗邻的林带对农田存在多方面的影响,试分析林带如何影响农田 的小气候。 答:(1)风速降低30%——40%;(2)减弱湍流交换,降低农田蒸发,保持 水分;(3)保持积雪,防止沙尘暴;(4)避免干热风(高温低湿且达到一定 风力的天气现象);(5)温度白天略增加,夜间略降低。 7、生态建筑的理念。 舒适健康是生态建筑的基础:健康是生活的保证,舒适是更高一级的生活质 量 高效清洁是生态建筑的核心:无废物排放,无有害生物。 和谐优美是生态建筑的精神境界:中国的传统建筑是人类建筑坏境与自然界 生物共生、能够均衡持续发展的文化体现。 8、住宅生态化的知道思想:生态住宅的思想基础——人类居住的生态学原 理,生态住宅的文化基础——人类欣赏景观的非现代性,生态住宅的美学基 础——超功利产生美,生态住宅的技术基础——仿生,生态住宅的环境基础 ——美化景观与治理污染结合,生态住宅的经济基础——不同经济收入水平 不同要求,生态住宅的社会基础——人际关系和谐。 9.基质的判定标准 1、相对面积通常基质的面积超过现存的任何其他景观要素类型的总面 积,或者说基质的面积应占总面积的50%以上,在异质性很强的镶嵌景观中, 可能任何一种要素的面积都在50%以下,这时就应考虑其他判别标准。 2、连通性假如景观的某一要素连接的较为完好,并环绕所有其他现存景 观要素时,可以认为这一要素是基质。因此,基质是景观中连通性最好的景 观要素。 3、动态控制当相对面积和连通性两个因素难以对景观基质进行判别时, 考察某种景观对当地生态环境的控制作用尤为重要。动态控制是一个功能指 标,即景观要素对景观动态的控制程度。 10.气候的意义 1、气候通过影响有机体的光合、呼吸作用等生命过程而影响其生长与发育 过程,从而影响其可能生长的种类或生态型等,进而影响由这些种类或类型 所组成的景观格局。 2、气候影响岩石的风化过程,从而影响地形地貌的形成过程。在同一气候 条件下,不同岩石的风化过程与结果不同,同一种岩石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 其风化的过程与结果也有很大差别,如石灰岩即是一例。 3、气候影响土壤过程,从而影响土壤对植物供应水分、养分等的能力,同 时控制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各种途径。 11.自然保护区的生态规划和建设的方法 根据岛屿生物地理学的种—面积关系和平衡理论 1、大保护区比小保护区好。大保护区内物种迁入速率和绝灭速率平衡时, 拥有的物种较多;大保护区物种绝灭速率低。 2、栖息地是同质的保护区,一般应尽可能少的分成不相连的碎片。大保护 区物种存活率高,小保护区物种存活率低,大保护区比几个小保护区拥有较 多物种。 3、栖息地是同质性的保护区,如果要分成几个不相连的保护区,这些保护 区尽可能的靠近。这样将增加保护区物种迁入率,减小物种绝灭概率。 4、如果是几个不相连的保护区这些保护区应等距离排列。这意味着每一个 保护区的物种可以在保护区之间迁入和再定居;而在线性排列的保护区,位 于两端的保护区相隔距离较远,减少了物种再定居的可能性。 5、如果有几个不相连的保护区,用廊道把他们连接起来可能会明显的改进 保护功能。物种可以在保护区间扩散,而不需要越过栖息地之“海”,从而 增加物种存活机会。 6、只要条件允许,任何保护区应尽可能接近圆形,以缩短保护区内物种扩 散距离。如果保护区太长,当保护区局部发生种群灭绝时,物种从较中间区 域向边远区域扩散的速率会很低,无法阻止类似于岛屿效应的局部绝灭。 12.景观异质性与生物多样性 1、景观异质性与遗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随着景观 破碎等作用导致的景观异质性的增加,生境多样性将提高,种群多样性将更 丰富,物种基因的交流频繁,遗传多样性将增。 2、景观异质性与物种多样性物种在异质性的景观中的定居可以是随机 的,但通常是非随机的,即景观异质性愈高,物种多样性也愈高。 3、景观异质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景观异质性增加,生境多样性也随之增 加,生态系统多样性也随之增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