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1 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教案

1.1 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教案

1.1  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教案
1.1  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教案

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

1.1 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

学习目标:1.了解原子结构的模型

2.掌握原子结构各微粒之间的关系

科学家的探索之旅

约翰·道尔顿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发表了

《道尔顿原子学》,被誉为原子理论的创建人。他认

为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不可再分。

约瑟夫·约翰·汤姆生,第一个原子结构模型—葡

萄干面包模型的提出者。

卢瑟福,汤姆生的研究生,开拓了原子轨道理论,

特别是在他的金箔实验中发现了卢瑟福散射现象,而

且提出了新的原子结构模型—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

伦琴夫人的手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一种能穿透

金属箔、硬纸片、玻璃等并能通过黑纸感光的射

线,由于本质不清楚故命名为X射线,而且不同

金属有自己的特征射线,并用他的发现为夫人拍

了第一张手骨照片。于是人们得出结论:原子可

能还不是最小的。

伦琴的发现引起了研究射线的热潮,在此过程中法国物理学家发现了铀的放射性。而我们熟知的居里夫人对此做进一步研究发现了钋和镭。天然放射性物质放射出几种不同的射线,都是原子核自发裂变产生的。由此可见原子是不可再分的说法已存在问题。

通过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后来汤姆生又发现阴极射线是带负电的,并命名为电子。由此,汤姆生提出了模型—葡萄干面包模型。道尔顿的原子结构模型被彻底否定了。

葡萄干面包模型α粒子散射实验

1909年卢瑟福建议其学生兼助手盖革和罗斯顿用α粒子轰击金箔去验证汤姆孙原子模型。

结论:绝大部分的α粒子都直线穿了过去,极少数α粒子穿过时发生偏转,个别α粒子竟然偏转了180°。

实验结果与之前的预测完全不一致,所以原子结构模型须重新构思。

因此,卢瑟福结合实验结果和计算提出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即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质量很集中的、体积很小的核和在它外面运动着的带负电荷的电子组成的,就像行星绕太阳运转一样。

卢瑟福原子模型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

子构成

如何用烤箱烤面包

如何用烤箱烤面包 在我们的生活中,面包就像馒头米饭一样,已经占据了一定的地位,我们的早餐也不在只是包子油条豆浆来了,还有面包火腿了,但是我们吃的面包绝大多数都是在面包店或者是大型超市买的,基本上很少是自己做的,有可能是不会做,又有可能是为了方便,反正我知道我是属于想做而又不会做的那类人。 那么如何用烤箱烤面包呢,这就是我现在说纠结而且又想知道的问题了,看着购买的面包外面的袋子上,写的面和鸡蛋什么的,但是怎么做,怎么烤,我们还是不知道,那么就让我们来看一下吧。 材料 450克模具 水150克,奶粉12克,玉米油20克,白糖40克,盐2克,鸡蛋1个50克,高筋面粉260克,干酵母4克,葡萄干少量面包机和面50分钟,烤箱190度30分钟 做法 1、先在搅拌叶上滴几滴油,然后次序是水-白糖-盐-鸡蛋、面粉-奶粉,面粉上戳个洞,倒进酵母粉。 2、按发面程序,我家的面包机发面程序是和面20分钟+1小时10分钟发酵。看好时间20分钟后回来,不能让它发酵了。(面包机当然也有专门的和面程序,可以根据自己的机子程序设置来和面)pS:开盖揉面,机子不会发烫导致面团提前发酵。

3、20分钟到,果断长安开始键,关掉面包机,看看面团。起了点筋哦,继续按和面让它搅。这回10分钟就要关掉面包机,再来看看面团。筋已经不错了,应该属于扩展阶段吧!现在倒入剩下的玉米油,按和面团程序。 4、油进来了,面团变滑,开始有点甩了,开始可以关一下盖子,免得油到处飞。到了10分钟这样,油基本吸收了,把盖子开着搅。 5、这次不用关程序了,让它一直自动。可以不用理它了,一直给它自己走完程序,20分钟和面完后就自己发酵了。 6、程序走完面团是发不到2.5倍大的,现在是12月,气温8度,我多等了1个小时后才来看它的,刚刚好,前面发酵的余温之后还继续可以用的。看看发好的面团,我戳了它一个洞,发好了。 7、接下来就是面包的排气、整形、第二次发酵了。之前我做面包老失败,就是败在排气上,新手往往不注意排气是什么回事,以前我都是把面团用力揉了一会,结果越揉越沾手,一塌糊涂,结果烤出来的面包都是口味发酸,组织是孔状,自己都不想吃。后来看贴发现排气不是用力揉的,而是轻轻拍打,用手背按按,把里面的气泡弄均匀了就好了。别把气泡都弄破,否则面筋弄断就拉不出丝了。 8、分成2份醒发10分钟左右。 9、开始整形了,用擀面棍擀长,手法是从中间往2头擀,并铺上准备好的葡萄干。从上往下卷好放入模具,模具要刷上一层油方便脱壳。

鲁科版化学选修3《原子结构模型》教案

鲁科版化学选修3《原子结构模型》教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玻尔原子结构模型”,知道其合理因素和存在的不足。初步认识原子结构的量子力学模型 (2)能利用“玻尔原子结构模型”解释氢原子的线状光谱。 (3)能用n、ι、m、ms四个量子数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4)知道n、ι、m、ms的相互关系及有关量子限制 (5)了解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概念及形状,能正确书写能级符号及原子轨道符号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介绍几种原子结构模型,培养学生分析和评价能力。 (2)通过原子结构模型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实验对化学理论发展的重要意义,使学生感受到在学生阶段就要认真作实验、认真记录实验现象。 (3)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4)通过介绍四个量子数及有关量子限制,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的严密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原子结构模型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2)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 【学习重点】1、基态、激发态及能量量子化的概念。 2、利用跃迁规则,解释氢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及其他光谱现象。 3、用四个量子数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学习难点】1、n、ι、m、ms的相互关系及有关量子限制。 2、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概念 第1课时 【自主预习提纲】 一、原子结构理论发展史: 1、1803年提出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建立原子学说的是英国化学家,1903 年汤姆逊提出原子结构的“”模型,1911年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结构的模型,1913年玻尔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建立于20世纪20年代中期的模型已成为现代化学的理论基础。 二、必修中学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原子核外的电子是________排布的,研究表明已知原子的核外电子共分为______

高中物理《波尔的原子模型》优秀教学设计

第三节 波尔的原子模型
三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玻尔原子理论的主要内容; (2)了解能级、能量量子化以及基态、激发态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玻尔理论的学习,进一步了解氢光谱的产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我们对科学的探究精神,养成独立自主、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玻尔原子理论的基本假设。 教学难点: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一)引入新课
提问: (1)α 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是什么? (2)原子核式结构学说的内容是什么? (3)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学说与经典电磁理论的矛盾?
b5E2RGbCAP
电子绕核运动(有加速度)
辐射电磁波
频率等于绕核运行的频率
能量减少、轨道半径减少
频率变化
电子沿螺旋线轨道落入原子核
原子光谱应为连续光谱 (矛盾:实际上是不连续的亮线)
原子是不稳定的 (矛盾:实际上原子是稳定的)
为了解决上述矛盾,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在 1913 年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说。
(二)进行新课 1、玻尔的原子理论
(1)能级(定态)假设: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运动,但并

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定态。 (本假设是针对原子稳定性提出的)p1EanqFDPw (2)跃迁假设:原子从一种定态(设能量为 En)跃迁到另一种定态(设能量为 Em)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 光子的能量由这两种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 h? (本假设针对线状谱提出)DXDiTa9E3d ? Em ? En (h 为普朗克恒量)
(3)轨道量子化假设: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沿不同的圆形轨道绕核运动相对应。原子的定态是不连续的,因此电子的 可能轨道的分布也是不连续的。 (针对原子核式模型提出,是能级假设的补充)RTCrpUDGiT
2、 玻尔根据经典电磁理论和牛顿力学计算出氢原子的电子的各条可能轨道半径和电子在各条轨道上运动时 的能量(包括动能和势能)公式:5PCzVD7HxA
轨道半径: rn
? n 2 r1
n=1,2,3……能
量:
En ?
1 E1 n2
n=1,2,3……式中 r1、E1、分别代表第一条(即
离核最近的)可能轨道的半径和电子在这条轨道上运动时的能量,rn、En 分别代表第 n 条可能轨道的半径和电子在第 n 条轨 道上运动时的能量,n 是正整数,叫量子数。jLBHrnAILg
3、氢原子的能级图
从玻尔的基本假设出发,运用经典电磁学和经典力学的理论,可以计算氢原子中电子的可能轨道半径和相应的能量。
xHAQX74J0X
(1)氢原子的大小:氢原子的电子的各条可能轨道的半径 rn: rn=n r1, r1 代表第一条(离核最近的一条)可能轨道的半径 r1=0.53×10 例如:n=2, r2=2.12×10
-10 -10
2
m
m
(2)氢原子的能级: 原子在各个定态时的能量值 En 称为原子的能级。它对应电子在各条可能轨道上运动时的能量 En(包括动能和势能) En=E1/n
2
n=1,2,3, · · · · · ·LDAYtRyKfE
E1 代表电子在第一条可能轨道上运动时的能量,E1=-13.6eV 注意:计算能量时取离核无限远处的电势能为零,电子带负电,在正电荷的场中为负值,电子的动能为电势能绝对值的一半, 总能量为负值。Zzz6ZB2Ltk 例如:n=2,E2=-3.4eV, n=3,E3=-1.51eV, n=4,E4=-0.85eV,……dvzfvkwMI1
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
4、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

高中化学选修导学案:原子结构(人教版)

4月12日学科高中化学年级高二作者 课题1-1-1 原子结构(1)课时 1 课型新授【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2.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 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知识链接】 原子模型的发展史: 不同时期的原子结构模型: 古希腊原子论道尔顿原子模型(1803年)汤姆生原子模型(1904年) ___________________ (1911年)玻尔原子模型(1913年)_______ ___________(1926年) 【自主学习】 一、原子的诞生 ________是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地球上的元素大多数是________,非金属(包括稀有气体)仅有________种。 二、能层与能级 1.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的能量是________的,按________________可以将电子分成不同的________,用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表示相应的1~7能层。各能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分别为________。 2.多电子的原子中,同一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________,还可以分成________。在第n能层中,能级符号的顺序是________。 能层… 符号… 电子离 核远近 电子能 量高低 能级… 最多容纳电子……

数 1.原子核外电子的每一个能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与能层的序数(n)间存在什么关系? 2.不同的能层分别有多少个能级,与能层的序数(n)间存在什么关系? 3.不同层中,符号相同的能级中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否相同? 三、构造原理 即电子排布的能级顺序 1.比较同一能层的不同能级间的能量关系 2.比较不同能层的相同能级间的能量关系 3.是不是能层越高,能级的能量一定越高? 4.观察构造原理图示,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应遵循的顺序是: 四、电子排布式 1.电子排布式表示方法:用数字在能级符号右上角表明该能级上的排布的电子数。

西式面点专业教学计划

2017年和田技师学院师资培训《西式面点》 专 业 教 学 计 划 与 教 学 大 纲 和田技师学院 2017年7月

西式面点专业(高级工)人才培养方案 一、课程的地位、目的与任务 通过45天的学习,学员具有在专业知识领域中具有识别和选用各种原料的能力;中式面点制作的能力;具有能熟练并合理使用常用面点制作工具和烹饪工具及养护的能力;具有对原材料选择、调配、加工处理的能力;具有熟练面点制作的能力;具有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 二、培训教材 科学出版社发行部出版的《西式面点工艺与实训》(第二版)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教学要求 1.专业老师采取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 2.强调教材内容体系与西式面点实际岗位工作内容相结合,注重工艺理讲解,紧密围绕实际操作; 3.强调知识学习与职业素养养成相融通,突出工艺与实训的有机结合; 4.学员直观了解原料、设备器具、操作过程、技术要领。同时对每一个实训任务从实训准备到每个工艺环节,详细阐述其操作要求、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二)教学内容 模块一概述(35课时)

单元一西式面点概况 项目一西式面点的概念与种类 项目二西式面点的特点与作用 单元二西式面点生产作业流程与要求 项目一西式面点的生产作业流程 项目二西式面点职业的基本要求 项目三西点生产中的规范要求 单元三匾式面点常用原料 项目一西点主要原料 项目二西点辅助原料 项目三西点常用食品添加剂 单元四西式面点常用设备 项目一西点常用设备 项目二西点常用器具 单元五配方平衡与烘焙百分比 项目一配方平衡 项目二烘焙百分比 模块二面包制作(45课时)单元一面包制作工艺 项目一面团搅拌 项目二面团发酵 项目三面团整形

沪科版化学高一上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word教案

第一章打开原子世界的大门 1.1从葡萄干面包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 星模型 教学设计的理念和思路: 上海二期课改的基本指导思想是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合理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体系,同时努力渗透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的要素。因此本节的教学意图就是:1.加强对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2.体现知识结论与学习过程的同样重要。 3.追求学科教育目标的多元化,促使学生学术潜力和非学术潜力的全面发展,以符合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和上海二期课改的基本指导思想。 科学的原子学说是十九世纪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来的,这种学说大约使用了100年。十九世纪末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说明原子还可以再分。不过,原子内部究竟怎样还说不清楚。不久,卢瑟福用金箔作了α粒子的散射实验,说明了原子里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原子核带正电,它集中了原子的所有质量。于是,建立了原子的核式模型。但是,核外电子是怎样排布的还不很清楚。不过,对原子核的认识又近了一步。到了20世纪初,波尔运用先进的量子力学理论,根据诸多的实验事实,提出原子核外电子分层排布,各层电子有一定的数目,并解决了物理和化学方面的一些问题。玻尔理论是有局限性的,能成功解释各种原子光谱的是量子力学。 怎样让学生体验原子发现的艰巨呢?我设计了以时间为数轴的一条教学主线,在学生感叹时间消逝的过程中,也体会了科学理论的得知不易,并且在辨析合理与否的过程中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再次体验真理的获得要不断地探索。而通过原子结构理论的发展过程的讨论,使学生强化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培养构建科学思维与研究方法。 第二课时主要探究的是现在的原子结构理论怎样得出的,从19世纪末的1897年发现电子后,在大约20年内科学家们提出了原子结构的以下模型:汤姆生的“葡萄干面包结构”、卢瑟福的“核式结构”、玻尔的“能级结构”、量子力学的“电子云结构”。每种原子结构理论的提出都使学生了解其特定的实验基础和背景,提出后也都有应用上的成功和困难;而理论认识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总是离不开科学实践与科学家们符合实际的大胆猜想与假设,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 在回顾科学历史和增强科学素养的同时,学生最终也可以体验到科学研究的五个步骤: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再次发现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最好的教育就是自我的教育”!教育不仅仅是简单的说教和无奈的责骂,她更是师生共同经历的生命历程。我在教学过程中体会到只有学生在主动的体验下,

(统编版)2020学年高中物理第二章原子结构第4节玻尔的原子模型能级教学案教科版选修3

第4节 玻尔的原子模型__能级 (对应学生用书页码P26) 一、波尔的原子结构理论 (1)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的轨道不是任意的,而是一系列分立的、特定的轨道,当电子在这些轨道上运动时,原子是稳定的,不向外辐射能量,也不吸收能量,这些状态称为定态。 (2)当原子中的电子从一定态跃迁到另一定态时,才发射或吸收一个光子,其光子的能量hν=E n -E m ,其中E n 、E m 分别是原子的高能级和低能级。 (3)以上两点说明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主要是指轨道量子化和能量量子化。 [特别提醒] “跃迁”可以理解为电子从一种能量状态到另一种能量状态的瞬间过渡。 二、用玻尔的原子结构理论解释氢光谱 1.玻尔的氢原子能级公式 E n =E 1n 2(n =1,2,3,…),其中E 1=-13.6 eV ,称基态。 2.玻尔的氢原子中电子轨道半径公式 r n =n 2r 1(n =1,2,3,…),其中r 1=0.53×10 -10 m 。 3.玻尔理论对氢光谱解释 按照玻尔理论,从理论上求出里德伯常量R H 的值,且与实验符合得很好。同样,玻尔理论也很好地解释甚至预言了氢原子的其他谱线系。 三、玻尔原子结构理论的意义 1.玻尔理论的成功之处 第一次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提出了定态和跃迁的概念,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 2.玻尔理论的局限性 不能说明谱线的强度和偏振情况;不能解释有两个以上电子的原子的复杂光谱。 1.判断: (1)玻尔的原子结构假说认为电子的轨道是量子化的。( ) (2)电子吸收某种频率条件的光子时会从较低的能量态跃迁到较高的能量态。( ) (3)电子能吸收任意频率的光子发生跃迁。( ) (4)玻尔理论只能解释氢光谱的巴尔末系。( ) 答案:(1)√ (2)√ (3)× (4)× 2.思考:卢瑟福的原子模型与玻尔的原子模型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提示:(1)相同点:

面包保存方法及保质期详解

面包保存方法及保质期详解 君之/ 原文/ 2012-05-04 / 9490人看过 1 虽然在“面包新手攻略”里提到过面包不宜冷藏,但看到有很多朋友还是将自己做好的面包放进冰箱冷藏室保存,因此特意再拿出来唠叨一下。 很简单一句话:冷藏会加速面包中淀粉的老化,使面包干硬、粗糙、口感差。淀粉老化反应是不可逆的,一旦面包变“老”了,即使重新加热后面包会再度变软一点,也不可能重新回复之前的松软。 今天顺道儿说说面包的保存方法和保存期吧。 相对于大部分饼干和蛋糕来说,面包的保质期是最短的。面包的变质,一般是变硬变粗糙、发霉、馅料腐坏等,往往最常见的原因就是第一个:变硬变粗糙导致口感变差。而引起这一变化的原因,就是淀粉的老化。 淀粉的老化反应从面包出炉的那一刻就开始了,在室温下,面包老化得比较缓慢,在较低温度的时候,老化反应会大大加速。所以,只要有可能,面包在室温下保存最佳。(但是有一些面包,如冷加工的调理面包、加了易变质的水果、淡奶油的面包,为了延长保存期,有时候只能以牺牲口感为代价,将面包冷藏保存了。)

刚出炉的面包,放在冷却架上冷却到和手心温度差不多的时候,放进大号保鲜袋。将保鲜袋的口扎起来,放在室温下即可。 不同的面包,保质期是不一样的,下面分别来说一说 (注1:下面说的保质期全部是室温下的保质期。如果放进冰箱冷藏,一般面包的保质期都不会超过1天,因为1天的时间足够让淀粉彻底老化) (注2:保质期一般是一个时间段,比如2-3天,因为根据室温、环境差异等原因,面包的保质期可能会不一样。室温18-25摄氏度是面包保存的最佳温度。) 一、调理面包(如肉松火腿面包、热狗面包、汉堡包、玉米火腿沙拉包)保质期:1天 这类面包的保质期是最短的,使这类面包很快变质的原因并不是淀粉的老化,而是馅料(肉类、蔬菜)的腐败。 热加工的调理面包(即面包里的肉类是和面团一起整形放进烤箱去烤的),即使放进冰箱冷藏,保质期也不会超过一天(淀粉的老化),而且极大牺牲了口感,因此室温保存即可。 冷加工的调理面包(即面包里的肉类是在面包出炉冷却以后再夹进去的,比如三明治面包、一些沙拉面包)必须放进冰箱冷藏,才能有1天的保质期,放在室温下保质期不超过4个小时。这类面包如果不是当时立即吃掉,还是冷藏为宜。 二、一般甜面包、土司面包(不含馅)(如奶香土司、罗松甜面包、花式牛奶面包)保质期:2-3天 甜面包的保质期相对较长,在保质期内,面包的口感基本上能保证不发生大的变化,即面包依然会比较松软(前提是你的面包真的做好了哈) 三、含馅面包、含馅土司(如豆沙卷面包、火腿奶酪土司)保质期:2-3天或1天 虽然都含馅,但必须分开来看。含耐储存的软质馅料(如豆沙馅、椰蓉馅、莲蓉馅)的面包,可以储存2-3天。含肉馅(如鸡肉馅)的面包,只能储存1天。 四、丹麦面包(如牛角面包、丹麦葡萄卷)保质期:3-5天 丹麦面包的保质期较长。但请注意,如果是带肉馅的丹麦面包(如金枪鱼丹麦面包)保质期同样只有1天。 五、硬壳面包(如法棍)保质期:8个小时 硬壳面包最吸引人的便是它硬质的外壳。但在出炉后,面包内部的水分会不断向外部渗透,最终会导致外壳吸收水分变软。超过8个小时的硬壳面包,外壳会像皮革般难以下咽。即

原子结构模型的教学设计

《原子结构的模型》教学设计 浙江省海宁市实验初中宋竺 《原子结构的模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的学习、合作学习。案例的动画模型有直观、形象的优点,动画与单纯用语言描述相比,教学效果较好。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节为浙教版初中《科学》八年级(下)第一章《粒子的模型与符号》的第3节第一课时,本节两个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对学生学习原子结构模型的建立完善。让学生沿着科学家的道路去构建原子模型,同时渗透模型的构建方法。通过对有关科学家和其研究的介绍,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使学生体验、学习科学家提出问题、建立假设、修正模型的研究方法。教会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分析、学会总结,帮助学生认知,从而帮助学生构建知识。 本节的基本概念和基础原理多,如原子结构的概念,这些内容抽象,肉眼不可见,远离学生的生活,所以运用了大量的图片和动画来展示或模拟结构,使之形象化,便于直观认识。 本节还密切联系现代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实际,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时代气息。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与生活、科学与社会的关系。 (二)学生分析 从知识水平来看,本节内容抽象,肉眼又不可见,远离生活,学生难以理解,但学生在学习了前面的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物质与微观粒子模型的基础上,继续来学习原子结构的模型,有一定的微观认识基础。 从人的思维发展阶段看,初中的学生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的阶段,要使他们形成正确的微观的结构表象和概念,需要教师提供直观的动画模型,帮助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 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看,本节的丰富内容,精美的图片,与生活、科技紧密接合的事例,激起了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三)网络教室 学生上课时可以直接查找网络或到自主学习网站学习,方便快捷,课堂容量大。

新课标人教版3-5选修三18.4《玻尔的原子模型》WORD教案2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物理(选修3- 5)[人教版] 第十八章原子结构 新课标要求 1 ?内容标准 (1)了解人类探索原子结构的历史以及有关经典实验。 例1用录像片或计算机模拟,演示a粒子散射实验。 (2)通过对氢原子光谱的分析,了解原子的能级结构。 例2 了解光谱分析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2.活动建议 观看有关原子结构的科普影片。 新课程学习 18. 4玻尔的原子模型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玻尔原子理论的主要内容。 2.了解能级、能量量子化以及基态、激发态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玻尔理论的学习,进一步了解氢光谱的产生。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我们对科学的探究精神,养成独立自主、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 玻尔原子理论的基本假设。 ★教学难点 玻尔理论对氢光谱的解释。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 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提问: 1.a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是什么? 2 ?原子核式结构学说的内容是什么? 3?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学说与经典电磁理论的矛盾 电子绕核运动(有加速度) 辐射电磁波频率等于绕核运行的频率 电子沿螺旋线轨道落入原子核原子光谱应为连续光谱 (矛盾:实际上是不连续的亮线)教师:为了解决上述矛盾,丹麦物理学家玻尔,在1913年提出了自己的原子结构假说。 (二)进行新课 1 ?玻尔的原子理论 (1)能级(定态)假设: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 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绕核运动,但并不向外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定态。(本假设是针对原子稳定性提出的)(2)跃迁假设:原子从一种定态(设能量为E n)跃迁到另一种定态(设 能量为E m)时,它辐射(或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种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A = E m - E n (h为普朗克恒量) (本假设针对线状谱提出) (3)轨道量子化假设: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沿不同的圆形轨道绕核 (针对原子核式模型提

高二化学物质结构与性质优质学案2:1.1原子结构模型

第1节原子结构模型 学习目标 1.了解氢原子光谱的特点及玻尔原子结构模型的基本观点。 2.了解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跃迁与光谱的联系。 3.理解原子轨道和电子云的含义。 自主学习 知识点一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 1.原子结构理论的发展史 道尔顿―→实心球原子模型 汤姆逊―→“葡萄干布丁”模型 卢瑟福― 玻尔―→核外电子分层排布模型 现代― 2.光谱 (1)连续光谱:由各种波长的光组成,且相近的波长差别极小而不能分辨。如阳光形成的光谱即为连续光谱。 (2)线状光谱:由具有特定波长、彼此分立的谱线组成。如氢原子光谱为线状光谱。 3.玻尔原子模型的基本观点

(2)贡献 ①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的实验事实。 ②阐明了原子光谱源自核外电子在能量不同的轨道之间的跃迁,而电子所处的轨道的能量是量子化的。 思考交流 1.电子跃迁时只吸收能量吗? 知识点二量子力学对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1.原子轨道 (1)电子层:在多电子原子中,根据电子离核的平均距离远近、能量的高低分为多个电子层;用n表示,n的取值为正整数1,2,3,4,5,6,……,对应符号K,L,M,N,O,P等。 (2)能级:当n相同时,电子所具有的能量也可能不同,因此,对同一个电子层,还可分为若干个能级。如n=2时,有1个s能级和1个p能级。 (3)原子轨道:用来描述原子中的单个电子的空间运动状态。 (4)n值所对应的能级和原子轨道的情况。 思考交流 2.多电子原子中,电子的运动区域与其能量的高低之间有何关系?2.原子轨道的图形描述 3.电子云

(1)定义:描述电子在空间单位体积内出现概率大小的图形称为电子云图。 (2)含义:用单位体积内小点的疏密程度表示电子在原子核外单位体积内出现概率的大小。点密的地方,表示在那里电子在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概率大;点疏的地方,表示在那里电子在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概率小。 探究学习 探究一 基态、激发态与原子光谱 【问题导思】 ①原子光谱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或释放不同的光,形成原子光谱。②霓虹灯的发光原理与氢原子光谱相同吗? 【提示】 基本相同,都是气体在高电压激发下发生电子跃迁产生的。 1.基态原子与激发态原子 2.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或释放不同的光,可以用光谱仪摄取各种元素的电子的吸收光谱或发射光谱,总称原子光谱。 3.光谱分析:利用原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 4.玻尔原子结构模型 (1)基本观点:①电子在确定的轨道上运动 ②轨道能量是量子化的 ③电子跃迁产生能量变化 (2)意义:①成功解释了氢原子的线状光谱 ②说明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3)不足:无法解释复杂光谱问题 【例1】可见光光子的能量在1.61 ~3.10 eV 范围内。若氢原子从高能级跃迁到量子数为n 的低能级的谱线中有可见光,根据氢原子能级图可判断n 为( )

烤面包片怎么烤都需要什么

烤面包片怎么烤都需要什么 面包的消化由口腔开始,唾液的消化是使淀粉转变成为糊精和麦芽糖,转变的量依面包咀嚼的完全程度而定,那么你知道面包要怎么烤吗?下面给你分享一下烤面包的做法吧。 烤面包的材料准备 烤面包的做法步骤 1.面包取出切片 2.放盘中 3.黄油切小块 4.隔水融化 5.大蒜擦成蒜蓉 6.放入化好的黄油中 7.加适量盐 8.拌匀 9.均匀地刷在面包片的表面,一面刷好后翻开刷另一面 10.放烤盘中170度上下火15分钟即可 面包的注意事项 选购要点 超市里的食物越来越丰富了,选购食品的消费者们却越来越糊涂

了。面对着满货架的商品,眼花缭乱之余,不知道如何挑选。就让我们来看一看,面包选购要点在哪里: 面包:健康价值细细看 从热量来说,以表皮干脆的脆皮面包热量最低,因为这类面包不甜,含糖、盐和油脂都很少,烘焙后表皮脆硬,趁热吃非常可口。法式主食面包和俄式“大列巴”都属于这一类,营养价值和馒头大体类似。硬质面包和软质面包加入鸡蛋、糖、牛奶、油脂等材料,只是加入的水分不同。孩子们喜欢的“吐司面包”、“奶油面包”和大部分花色点心面包都属于软质面包。软质甜面包含糖约15%,油脂约10%,吐司面包更多一些。但因为加入了鸡蛋和奶粉,营养价值也有所增高,适合给宝贝食用。 选购注意新鲜度 面包包装上都会注明保质期:“二、三季度(春夏)2-3天,一、四季度(秋冬)4-5天”。选购时一定要选择尽可能新鲜的面包。如果在快过期的时候购买,就要马上食用,不要让面包在家里过期长霉了。如果商场正在促销打折,更要睁大眼睛,看看是否已经临近过期! 要知道不少食品企业为了延长产品销售时间,往往会做一些“生产日期超前”的小把戏。如果贪便宜购买了马上过期的面包,回家里一两天有吃不完,可就让自己陷入两难境地了:扔了吧,太可惜;慢慢吃吧,又很不安全。如果放在冰箱里,口感就会越来越差。 面包挑硬不挑软 据营养学专家介绍,真正健康的面包应该符合“硬、淡、粗”的

2017-2018学年上海交大附中高一化学练习1-原子结构模型

高一化学练习1—原子结构模型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 1、下列说法中,不属于道尔顿近代原子论要点的是() A. 同一元素的原子质量相同 B. 原子中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中 C.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保持其不可再分性 D. 化合物中各种原子按照简单整数比结合 2、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是现代化学的开端,道尔顿原子论认为:①原子时不可再分的粒子 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从现代观点来看,这三个论点不确切的是()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①③ D. ②③ 3、下列不是Joseph John Thomson 的伟大贡献的是() A. 发现电子 B. 测量出了电子的电荷与质量比 C. 提出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 D. 打破了原子不可分的传统观念 4、汤姆逊提出葡萄干面包模型的主要依据是() ①原子的构成中有电子②原子的构成中有质子③原子的构成中有中子④整个原子是电中性的 A. ①②③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5、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微粒 B. 原子在任何变化中都保持不变 C.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D. 原子最早是由墨子所提出的 6、科学家从下列哪些发现推测出原子具有复杂的结构() ①电子的发现②放射性的发现③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④空气组成的发现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7、与现代物质结构学说最接近的原子结构模型是() A. 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微粒 B. 原子在任何变化中都保持不变 C.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D. 原子最早是由墨子所提出的 8、宇宙大爆炸理论认为在宇宙爆炸之初,首先产生了中子,中子分裂产生质子和电子,随

1 第一章从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教师版)

1 从葡萄干面包原子模型到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 知识梳理 (一)复习提问 1.古代的人们对原子是如何认识的?2.近代对原子的认识过程是怎样的? 3.电子的发现和元素放射性现象说明了什么? 4.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是如何建立的?它的内涵是什么?5.你认为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绝对准确吗?(二)知识回顾 1.章头图是比利时工程师昂·瓦特凯恩于1958年为布鲁塞尔万国博览会设计的建筑物,它由九个巨大金属圆球组成,位于布鲁塞尔易明多市立公园内。每个圆球象征一个原子,显示了人类和平利用原子能的美好前景。 2.古代对原子的认识 惠施,即惠子。公元前4世纪战国时代宋国人,一位能言善辩的学者。他认为物质是无限可分的。墨子,即墨翟,春秋时代著名思想家、学者。他认为物质被分割是有条件的。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提出古典原子论,认为物质由极小的称为“原子”的微粒构成,物质只能分割到原子。3.近代道尔顿的原子论 化学元素均由不可再分的微粒构成,这种微粒成为原子;原子在一切化学变化中均保持其不可再分性; 同一元素的原子在质量和性质上都相同,不同元素的原子在质量和性质上都不相同; 不同元素化合时,这些元素的原子按简单整数比结合成化合物。4.汤姆逊的葡萄干面包模型 电子是1897年由英国物理学家汤姆孙(Joseph John Thomson ,1856—1940)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的。他证明了阴极射线是一种高速带电的粒子流,并测定这种粒子的电荷与质量之比(荷质比)e/m 。他发现不论阴极射线管的电极用何种金属材料制成,产生阴极射线的粒子的荷质比都相同,这种粒子应是物质共有的组成部分。他在1897年4月30日给英国皇家协会的报告中称这种粒子为“电子”。 汤姆孙提出了葡萄干面包模型,认为原子中的正电荷是均匀分布在整个原子的球体内,电子则均匀分布在这些正电荷之间。 5.x 射线的发现 x 射线是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Wilhelm conrad Rontgen ,1845~1923)在研究阴极射线激发玻璃管壁而产生的荧光时发现的。他偶然发现用黑纸封套包裹着的照相底片放在高真空的阴极射线管附近时会感光,这说明放电管内发出了某种能穿透底片封套的射线,这种射线穿透力强,但不被电磁场馆转,它能穿透2~3cm 厚的木板、15mm 厚的铝片,如果把手放在放电管与屏之间,可以从手影中见到手骨的骨影。后来研究证明,x 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 6.铀的放射性 贝克勒尔(Antoine Henri Becquerel ,1852~1908)发现放射性现象纯属偶然,当时有人认为能发出荧光的物质会放出x 射线,贝克勒尔试图用实验来证实这一观点。他把一种含铀化合物的晶体——钾铀酰硫酸盐[K(UO)SO 4]放在阳光下暴晒,直到晶体可以在黑暗中发出很强的荧光,然后把它放在用黑纸包裹的照相底片上,结果底片感了光,他认为晶体发出的是X 射线。他想进一步研究这种射线,但却遇上了连日阴雨。他只好把含铀化合物晶体与用黑纸包好的底片一起放进抽屉,五天后雨停了,焦急的他忘了把晶体暴晒就径直把底片冲洗,竟发现底片也感了光,而且感光强度特别大,产生了黑如木炭的斑点。因没有经过阳光照射,晶体不可能产生荧光,说明荧光与引起感光的射线间没有必然的联系。这射线一定是含铀化合物或含铀晶体本身放射出来的。进一步实验证明,这种穿透性射线是铀放射出来的。 7.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证明原子的可分性的重要科学发现和现象分别是电子的发现和元素的放射性现象。8.α射线和β射线的发现 卢瑟福(Ernest Ruttherford ,187l ~1937),英国物理学家,生于新西兰。1899 年他发现放射性辐射中的两种成 分并分别命名为α射线和β射线。他还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钍”。1909年他和他的同事根据他们设计和进行的α粒子 散射实验,发现了原子核的存在,并提出了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1919年他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而获得了氧的同位素,第一次实现了元素的人工蜕变。1908年他因在核化学方面的巨大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9.散射 光束在介质中前进时,部分光线偏离原方向而分散传播的现象。粒子束在前进中与物质发生相互作用而使部分粒子偏离原方向前进,也称为散射。 10.α粒子散射实验(可以给学生放实验视频“模拟α粒子散射实验”,该视频可到“资源中心/教学工具库/化学/高一”文件夹中下载。) 把1g 金打成尽可能薄的金箔,经计算此金箔大约由400层金原子排列组成。 下面是卢瑟福所做的α粒子散射实验的示意图。 (1)α粒子构成微粒是_______________,α粒子在真空中能穿过金箔的原因是质量相对来说_______,速率________(光速的1/10),带____电荷,能对其它带电微粒产生较强作用。 (2)根据卢瑟福预测的结果,能看到α粒子的点是_________, 其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模型。而根据实验的结果α粒子所出现的点是__________,此实验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卢瑟福因为在原子结构研究领域的突出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奖,他的主要功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能取得成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He 2+,较大,大,正;(2)A,汤姆孙的葡萄干面包,ABC,汤姆孙的葡萄干面包模型是错误的,提出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实事求是。 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卢瑟福认为: 绝大部分α粒子能直线穿过金箔,说明原子一定是中空的; 极少数的α粒子能被金箔偏转,有的还被直接弹了回来,说明在原子中存在着很小的带正电荷的核。 11.卢瑟福的原子结构行星模型 原子是由带正电荷的质量很集中的很小的原子核和在它周围运动着的带负电荷的电子组成的,就像行星绕太阳运转一样的体系。 【补充说明】α粒子散射实验的中对于原子结构的推断是基于一系列的概率统计得出的结果。 (1)每10000个α粒子中约有1个发生了大于1°的路径偏转,发生更大偏折的机率更小。 (2)α粒子被直接弹回,说明前进途径中遇到了质量较大、体积很小的带正电荷的物体的“阻挡”。 (3)直线运动的α和β粒子在碰到物质原子时,运动方向会发生偏转。β粒子的散射数目要比α粒子更多,因为β粒子的动量和能量要小得多。似乎已没有疑问,如此迅速移动的粒子以其原来的路径穿过了原子,而观察到的偏转是由于遍布于原子系统内强电场作用的结果。一般假设,一束α或β粒子射线在通过薄片物质时的散射,是物质原子来回多次小散射的结果。然而,Geiger 和Marsden 对α射线散射的观察显示,某些α粒子在单次碰撞时,一定会发生大于正常角度的偏转。例如,他们发现,一小部分入射α粒子,大约20000个中有1个,在穿过厚度约为0.00004cm 的金箔时平均偏转了90°的角度,如此厚度的金箔阻止α粒子的能力相当于1.6mm 厚度的空气。Geiger 接着指出,一束α粒子穿过以上厚度金箔最可能偏转的角度是0.87°。基于概率理论的一个简单计算表明,粒子偏转90°的机会是微乎其微的。此外,稍后可以看出,如果这种大角度偏转是由许多小的偏转组成,那么,这种大角度偏转的α粒子对各种角度的分布并不遵守预期的概率定律。大角度偏转是由于单次原子碰撞的设想似乎是有道理的,因为第二次同样碰撞而产生大角度偏转的概率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很小的。一个简单的计算显示,原子必须具有强电场的核心,才能在单次碰撞中产生如此大的偏转。 12.放射性元素的三种射线 α射线——氦原子失去电子后的正离子(He 2+ )

高中化学第1章原子结构第1节第1课时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学案鲁科版

第1课时 氢原子光谱和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 [学习目标定位] 1.知道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历程和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的内容。2.知道基态、激发态和原子光谱等概念,认识原子光谱分析的应用。 一 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 1.阅读教材,将下列各原子结构模型的名称及相关科学家的名字填入表中: 中在原子核上,电子在原子核外空间做高速运动。卢瑟福因此被誉为“原子之父”。 [归纳总结] 1.由于道尔顿最早提出了原子论,合理地解释了当时的一些化学现象和规律,给化学奠定了唯物主义理论基石,所以道尔顿被誉为近代化学之父。 2.从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过程可以看出,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过程是逐步深入的。虽然很多科学家得到了一些错误的结论,但对当时发现真相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3.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已能利用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来拍摄表示原子图像的照片并且能在晶体硅表面上用探针对原子进行“搬迁”。 [活学活用] 1.自从1803年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假说,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就不断深入、发展,并通过实验事实不断地完善对原子结构的认识。下列关于原子结构模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道尔顿的原子结构模型将原子看作实心球,故不能解释任何问题 B .汤姆逊“葡萄干布丁”原子结构模型成功地解释了原子中的正负粒子是可以稳定共存的 C .卢瑟福核式原子结构模型指出了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质量关系、电性关系及占有体

积的关系 D .玻尔电子分层排布原子结构模型引入了量子化的概念,能够成功解释所有的原子光谱 答案 C 解析 道尔顿的原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质量守恒定律等规律,故A 选项是错误的;汤姆逊“葡萄干布丁”原子结构模型提出了正负电荷的共存问题,但同时认为在这样微小的距离上有着极大的作用力,存在着电子会被拉进去并会碰撞在带正电的核心上这样的问题,故B 选项是错误的;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核式原子结构模型,散射实验的结果能够分析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的质量关系、电性关系及占有体积的关系,故C 选项是正确的;玻尔电子分层排布原子结构模型只引入了一个量子化的概念,只能够解释氢原子光谱,而不能解释比较复杂的原子光谱,故D 选项是错误的。 2.道尔顿的原子学说曾起了很大的作用。他的学说包含下列三个论点: ①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②同种元素的原子的各种性质和质量都相同; ③原子是微小的实心球体。 从现代的观点考虑,你认为三个论点中不确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②③ 解析 根据现代物质结构的观点可知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因此可以再分;由于存在同位素,因此质子数相同的同种原子也会因中子数不同而导致其质量和物理性质不同,但其化学性质相同;原子核的体积很小,原子中大部分为空隙,电子在核外作 高速运动。 二 氢原子光谱和波尔的原子结构模型 1.阅读教材,回答下列问题: (1)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基态原子。若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跃迁至能量较高轨道成为激发态原子。 (2)原子基态与激发态相互转化间的能量变化 基态原子 吸收能量释放能量激发态原子 2.光是电子释放能量的重要形式之一。在日常生活中,大家看到的许多可见光(如灯光、霓虹灯光、激光)和节日燃放的焰火等都与原子核外电子发生跃迁释放能量有关。 (1)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跃迁时会吸收或释放不同的光,若用光谱仪摄取各种元素的电子的吸收光谱或发射光谱,则可确立某种元素的原子,这些光谱总称原子光谱。在现代化学中,常利用原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称为谱学分析。 (2)氢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而不是连续光谱,是由于氢原子光谱源自核外电子在能量不

面包坊烘焙坊组织设计方案

合师烘焙坊 组织设计方案

烘焙坊组织设计方案 一、合师烘焙坊职能清单 1、经营职能 (1)研发:当今时代,唯一不变的事情就是变化,创新是产品生命之所在, 创新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旋律。对于一个烘焙坊而言,烤出新 颖美味的面包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它是烘焙坊生存与发展 的重要支柱。 (2)采购:制作面包的各种原料和各种调料品:高筋面粉、酵母、绵白糖、盐、鸡蛋、牛奶、黄油、抹茶、葡萄干等。 (3)生产:做面包步骤(可根据不同口味进行调整): ①酵母粉用少量温水(三十几度,与体温接近即可)搅拌、活化,放 置一旁待用。②把白糖、奶粉、剩余的清水、面包改良剂搅拌均 匀,然后再把鸡蛋一个个放入搅拌均匀成糊。 ③把第 2 步的糊倒入面粉里慢速搅拌,一边搅拌一边倒入第 1 步 的酵母水,搅拌至七成时,把预先化好的黄油(放入碗里,在微波炉 中热几十秒即可)分几次倒入。每倒入一次黄油,就用手使劲揉,直 至被面团吸收,然后继续。最后把面团揉成黄黄的发亮的小团。容 器加盖,静置发酵。室温较低时,则可以把烤箱略微加热,熄火 后,待烤箱内温度在30℃时将面团放入烤箱内发酵。 ④发酵个小时,面团内有大量蜂窝眼即可上案板分成面团,搓 圆,再静置 30 分钟左右,然后开始根据自己的口味包裹馅料。 ⑤包好馅料后,再放入烤箱静置 15-30 分钟最后饧一下,开始烤之 前,在面包上面刷一层鸡蛋液。肉松面包则在刷过鸡蛋液后,再 在上面涂上色拉酱,撒上肉松。 ⑥烘烤的时间约为 10-15 分钟,温度约 180-200℃(4)包装:包装要求透明密封,能够让顾客看到产品,可以根据顾客的性别设 计两种环保手提袋。 (5)销售:在烘焙坊初期可以通过打折的方式来提高知名度,在学校通过社团赞助活动提高校内知名度,并提供满二十送货上门服务,对校外 通过外卖平台进行销售,并由外卖配送。 2、管理职能 (1)财务管理在烘焙坊经营期间,烘焙坊的日常开支的费用均需纳入经营成本。对于经 营期间的费用开支,应由经手人向店主签批后即可开支报账。对于经营期间的营业收入,在每天工作结束后由收银员进行财务核对并向店主汇报。 月底由店主进行财务核算并结算员工工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