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PFNA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PFNA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PFNA治疗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诊疗方案

股骨粗隆间骨折诊疗方案 一、概述:股骨粗隆间骨折,又称股骨转子间骨折,系指由股骨颈基底至小粗隆水平以上部位的骨折,是中老年人常见骨折之一,股骨粗隆部是老年骨质疏松的主要部位,骨折强度降低,很容易发生骨折。 二、诊断 (一)诊断依据 1、病史:有明显外伤史。 2、临床表现: (1)、伤后患部疼痛、活动时加重,疼痛可放射至大腿内侧或膝部,髋关节功能障碍,患者不能站立或坐起。 (2)、患髋疼痛及轻度肿胀,患肢呈内收、外旋和短缩畸形,大粗隆向上移位,股骨大转子处压痛,纵轴冲击痛(+)。 3、辅助检查: (1)、实验室检查:入院后常规检查血、尿、大便检查、生化全套、心电图及胸片,需手术病人查丙肝、乙肝表面抗原、凝血系统、梅毒血清、爱滋病抗体等。 (2)、患肢X线片及CT三维重建检查,了解骨折类型及损伤程度。 (3)、高龄患者,需增加检查双下肢动、静脉彩超、心脏彩超。 (二)证候分类 1、Evans根据骨折线方向分为2种主要类型。其中I型又进一步分4个亚型。I型:骨折线从小粗隆向外、向上延伸。la型:骨折无移位,小粗隆无骨折,骨折稳定;Ib型:骨折有移位,小粗隆有骨折,复位后内存皮质能附着,骨折稳定;Ic型:骨折有移位,小粗隆有骨折,复位后内存骨皮质不能附着,骨折不稳定;Id型:粉碎骨折,至少包括大小粗隆4部分骨折块,骨折不稳定。Ⅱ型:骨折线自小粗隆斜向外下方,骨折不稳定。 2、按骨折线部位分类: (1)、顺粗隆间骨折:骨折线从大粗隆上方斜向小粗隆。 (2)、逆粗隆间骨折:骨折线从大粗隆下方斜向小粗隆。 (3)、粗隆下骨折:骨折线经过大小粗隆的下方,成横形,斜形骨折。 3、中医辨证分型: (1)早期:气血瘀阻型 临床证候:伤后1~2周内,患髋疼痛明显,局部肿胀,瘀血斑,不能站立,

股骨粗隆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侯要点 (一)气滞血瘀证(骨折早期):患处肿胀、疼痛明显,活动受限。舌淡红或淡黯,苔薄白,脉弦。 (二)气血不和,筋脉瘀阻证(骨折中期):肿胀渐消,肢体酸痛,活动不利。舌黯苔薄白,脉弦涩。 (三)肝肾亏虚证(骨折后期):肿痛已消,肢体乏力,肌肉瘦削。舌淡苔薄白,脉沉。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疼痛 1、评估疼痛的诱因、性质、肢端活动、感觉情况。 2、体位护理:绝对卧床休息,患肢制动,保持外展中立位,适当抬高肢端,以利淋巴和静脉血液回流,可减轻局部肿胀引起的疼痛;注意保护患肢,以免因搬动或翻身动作不协调而引起疼痛。 3、在进行各种检查、治疗、护理时,动作应轻柔、避免粗暴,尽量减少疼痛刺激。 4、指导病人采取预防或减轻疼痛的方法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如放慢节律呼吸,深呼吸—握紧拳头—打呵欠,想像、听音乐等有助于分散注意力,减轻疼痛。 5、遵医嘱利用中药进行湿热敷、中药封包、熏蒸、穴位贴敷等方法,使其行气消瘀,通络而止痛作用;局部贴本院自制软伤膏,主要功效为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6、予骨牵引或皮牵引,牵引重量是患者体重的1/6-1/8左右,也可根据患者的耐受进行牵引重量的调节。 (二)肿胀 1、评估患肢肿胀程度,并做好记录。 2、受伤早期局部可冷疗,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渗出,使破裂的小血管及时凝固止血,减轻肿胀。 3、遵医嘱局部中药涂药、中药湿敷等治疗,注意防止皮肤烫伤及损伤;也可物理治疗,如微波等。 4、局部贴本院自制软伤膏,观察治疗效果。 5、遵医嘱予内服中药汤剂。 (三)患肢活动受限

1、评估患肢活动度及患者生活自理能力。 2、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防止意外事件发生。 3、做好健康教育,教会患者下床活动的注意事项,使用辅助具行走。 4、卧床期间,指导患者进行患肢股四头肌等长收缩活动,踝关节的背伸和足趾的曲、伸运动。 5、保持病室环境安全,物品放置有序,协助患者料理生活,满足各项需求。 6、遵医予中药熏蒸、CPM(复位固定后即可做)等;中、后期仍局部贴本院自制软伤膏。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牵引(牵引或骨牵引)的护理 1、牵引治疗前做好解释工作,告知患者注意事项以取得配合。 2、要适当提高床尾,应使患肢与牵引力在同一轴线上,勿将被子压在牵引绳或患脚上,患肢足部勿抵住床尾栏杆。 3、保持牵引砝码悬空、滑车灵活,防止滑车抵住床尾、砝码着地、牵引绳断裂或滑脱。并且不可随意增减牵引重量。 4、牵引期间嘱患者多饮水,予翻身、拍背、经常按摩骨突受压部位,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骨牵引要预防针眼处感染。 (二)围手术期护理 1、术前护理 (1)做好术前宣教和心理护理,告知手术注意事项及相关准备工作,取得患者配合。(2)对于吸烟者劝其戒烟,预防感冒;指导患者练习深呼吸、咳嗽和排痰的方法。(3)常规进行术区皮肤准备、药物过敏试验,血凝、血常规、肝肾功及交叉配血等检查。 2、术后护理 (1)术后妥善安置患者,搬运患者时,注意保护好患肢,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2)根据不同的麻醉方式,正确指导患者进食,进食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3)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患肢感觉、血运、活动度、皮温、皮色、肿胀程度以及伤口敷料渗血情况,保持伤口引流管通畅,及时倾倒引流液,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观察引流液色、质、量的变化,并记录。

三种方案治疗高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比较

三种方案治疗高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比较 摘要目的研究股骨头置换、动力髋螺钉内固定以及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三种方法对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360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每组120例。甲组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乙组进行动力髋螺钉内固定,丙组进行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比较甲、乙、丙三组实际治疗效果。结果丙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甲组以及乙组;丙组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甲组以及乙组;丙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甲组以及乙组;丙组并发症明显低于甲组以及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在三种方案中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均较优,并且具有较高的治疗有效率,因而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关键词股骨头置换;动力髋螺钉内固定;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损伤,患者平均年龄70岁。股骨头置换、动力髋螺钉内固定以及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都是常见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方法,现将三种治疗方法比较情况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360例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其中男222例,女138 例,年龄62~84岁,所有患者均经过影像学检查,病症得以确定,排除了恶性肿瘤致骨折患者,患者均具有良好的脏器功能,经过判断可以进行麻醉以及手术,治疗方法均经过家属认可。将其随机分为甲、乙、丙三组,每组120例。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甲组患者进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进行腰硬联合麻醉,取患者侧卧位,进行髋外侧小切口微创置换。B 组患者进行给予动力髋螺钉内固定,于大转子处向下进行纵行切口,暴露大约20 cm,复位骨折部位,确定实际引针位置,固定髋动力钢板,冲洗手术部位后置入引流管,逐层展开缝合。丙组患者进行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于髋关节后外侧进行入路,选取股骨小粗隆截骨平面,取出股骨头后测量大小。复位并固定游离的小粗隆,在患者股骨小粗隆水平横向紧贴大粗隆处进行截骨。 1. 3 观察指标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对比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1. 4 疗效评定标准显效:骨折部位完全愈合,患者髋部无疼痛感,患者骨关节活动能力恢复到受伤前状态。有效:骨折部位基本愈合,患者髋部有疼痛感,但偶尔出现,患者骨关节活动能力基本恢复到受伤前状态;轻度髋内翻,

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小粗隆骨折的处理

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小粗隆骨折的处理 目的分析不同方式处理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FIF)中小粗隆骨折利弊。方法对小粗隆进行复位固定FIF者32例入观察组,不进行复位固定者42例纳入对照组,对比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2个月后观察组髋关节功能评分(87±5)分高于对照组(82±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术中输血率高于对照组、后遗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FIF中小粗隆骨折进行内固定处理,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但有一定适应证、禁忌症,且可能增加术中创伤、出血风险;老年、合并有其它疾病、手术耐受相对较差者,不应合并处理小粗隆骨折,对于存在内侧皮质缺损等内固定不稳定高危風险因素、耐受较好、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风险较低患者,可考虑合并处理小粗隆骨折,但并非必要措施。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sis the different treatment of unstable 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Femora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FIF)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Methods The lesser trochanter for reduction and fixation of FIF in 32 cas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not for reduction and fixation in 42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related index comparison.Resul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operation time,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observation group 12 months after hip joint function score(87±5)i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82±7),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blood transfusion rate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sequela rate i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Conclusion The FIF small trochanter fracture treated by internal fixation,help to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the patients,promote the recovery of hip joint function after operation,but there are some indications,contraindications,and may increase the risk of bleeding in surgery,trauma complicated with other diseases;elderly,tolerance,operation is relatively poor,should not be combined with the treatment of small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 of medial cortical defect,for the existence of the internal fixation of unstable high risk factors,good tolerance,short-term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s low risk patients can be considered small,combined treatment of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but not necessary measures. Key words:Unstable intertrochanteric fracture;Small trochanter fracture;Operation;Fixation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骨折,约占全身骨折3%~4%,占髋部骨折45%,其中约有35%~40%属不稳定型骨折,是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FIF病死率高达15%~20%[1]。不稳定型FIF病死率、内固定失败率、后遗症发生率相对较高,早期死亡率高,术后功能恢复较差[2]。小粗隆骨折是不稳定型FIF主

股骨粗隆间骨折护理查房.

时间:2014年1月23日 地点:医生办公室 护理查房内容:《股骨粗隆间骨折》 参加人员:外二科护理人员 各位同事姐妹们,下午好!今天我们就查12床,徐明松,右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护理查房。 基本资料:12床,徐明松,男性,84岁,已婚,工人,文盲,患者因右髋部外伤后疼痛,活动受限1小时,X线检查示:右股骨粗隆间骨折,初步诊断为右股骨粗隆间骨折,既往史:有肺结核病、COPD、脑血管意外后遗症及高血压病史、患者十年前行阑尾切除术;于2014年1月14日19:00入院,平车推入病房,查体:T:36.7℃,P:100次/分,R:20次/分,BP:180/90mmHg。患者神志清楚,入院后处理:给予骨科二级护理,进入右股骨粗隆间骨 折临床路径,气垫床,软食(低盐饮食),测血压日三,给予:抗炎、化痰、活血、等相关检查。 辅助检查: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左心室肥大。B超:主动脉瓣,三尖瓣轻度返流。血型:B型。生化单示:D-二聚体:63.63ng/ml,纤维蛋白降解产物:129.78ng/ml,钙:2.0mmol/L,球蛋白:30.09g/L,钾:3.4mmol/L,尿素:17.2mmol/L,肌酐:122.0umol/L。 手术:患者于2014年1月7日8:30在腰硬联合麻下行右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PFNA 术,于12:00术毕,返回病房,术中给予,同型红细胞悬液2单位,术后给予,抗炎、化 痰、营养、活血、补液等治疗。 下面我就介绍患者住院期间出现的护理问题、采取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评价,并请大家补充。 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一、疼痛:与骨折,手术切口有关 护理目标:疼痛的刺激因素被消除或减弱,痛感减轻或消失。给予精神上的安慰。 护理措施:1、评估患者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及持续时间,鼓励其说出自己的感受,给予精神上的安慰。 2、嘱病人听音乐或看电视,分散注意,减轻焦虑与不适。 3、必要时使用镇痛药,注意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 效果评价:病人在应用护理措施后疼痛减轻。 二、知识缺乏:与不了解手术和术后的康复相关知识及预后效果有关。 护理目标:患者及家属了解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和相关知识,忧虑感减轻。 护理措施1、稳定患者情绪,对骨折后的症状、注意事项做好解释,向病人及家属介

股骨粗隆间骨折护理查房

护理查房:股骨颈骨折的护理 时间:2011年12月 地点:四病区骨科 主持人:胡静波护士长 主讲人:李晓玲 胡静波护士长:今天有幸把大家请到我们四病区骨科,进行本季度的护理查房。内容是: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护理,希望通过这次护理查房,我们能从中学习到新知识,掌握相关护理知识和技巧,提高年轻同志的专科知识,增长大家的护理经验。下面请责任护士介绍一下有关该疾病的相关知识。 李晓玲:股骨粗隆间骨折系指股骨颈基底至小粗隆下缘之间的骨折,多见于老年人,因老年人骨质疏松,跌倒时下肢突然扭转或急剧过度外展或内收,或外力直接冲击大粗隆即可发生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表现: 外伤后局部疼痛、肿胀、压痛和功能障碍均较明显,有时髋外侧可 见皮下瘀血斑,远侧骨折段处于极度外旋位,严重者可达90°外 旋。 治疗: 1.非手术治疗:牵引疗法。 2.手术治疗:(1)钉-板类。 (2)髓内钉固定系统、 胡静波护士长:李晓玲同志就疾病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详细阐述,下面请责任护士介绍一下病史。 基本资料: 4XX床,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患者主诉三小时前不慎跌倒致左髋部疼痛、活动明显受限,不能站立行走,来我院就诊,急诊摄片示:左股骨粗隆间骨折,为进一步治疗,于2011-12-05 12:00收入病房。入院时患者神志清楚,呼吸平稳,平车入病房,测T:36.5℃,P:84次/分,BP:120/80mmHg。入院后查体示:左髋部肿胀,压痛明显,左下肢缩短,外旋畸形,足趾血运正常。既往史:平时健康状况一般。 入院后给予补液消肿、活血、促骨生长治疗,2011年12月5日13:00患者主诉患肢疼痛,遵医嘱给予吗啡针肌注止痛治疗,半小时后患者主诉疼痛较前好转。完善各项检查。于2011年12月7日8:00在硬要联合麻醉下行左股骨粗隆间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术后顺利,于12:10安返病房,测血压140/90mmHg,术后患者神志清,呼吸平稳,切口敷料外观干燥,切口引流管一根接负压球,引流出红色血性液体,患肢予以抬高位,末梢血供正常。留置导尿畅,尿色清;镇痛泵使用中。予以气垫床护理,定时协助患者翻身。 于12月8日复查血常规,结果回报:白细胞、中性细胞、血红蛋白在正常范围内。。 截止于12月10日负压引流管共引流出红色血性液体100ml,予以拔除负压引流管,未出现活动性出血。 于12月13日拔除尿管,患者自行排尿,留置尿管期间患者未出现尿路感染。 下面我就患者住院期间出现的护理问题,采取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评价做简单的介绍,请大家补充。

股骨粗隆骨折护理查房

股骨粗隆间骨折十知道 床号:1323床姓名:季岳山性别:男年龄:80岁诊断:左股骨粗隆间骨折入院时间:2018-8-14 入院情况、简要病史: 患者于2018年8月14日在家中不慎摔倒致左髋部疼痛,不能站立,急诊拟“左股骨粗隆间骨折”收治我科。入院后于骨护二级,糖尿病饮食,完善各项化验及检查,于8月17日在全麻下行左股骨粗隆间骨折闭合复位髓内针内固定术,今为术后第二天,于二级护理,糖尿病饮食,心电监护,吸氧3L/min,留置导尿中,伤口敷料干燥无渗血,肢端温暖有感觉,足背动脉搏动良好,四天未解大便。 异常化验及指标: 8-17:白细胞↑,C-反应蛋白↑,白蛋白↓ 8-19::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钾↓,钙↓ 治疗要点: 1、心电监护及吸氧,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及瞳孔。 2、观察患者疼痛程度,四肢神经功能及末梢血液循环情况。 3、观察伤口情况,如有渗血及时通知医生。 4、治疗予替他欣消炎、麦通纳消肿、兰川护胃、兰苏化痰、白蛋白静滴,万脉舒预防血栓,雾化吸入、膀胱冲洗等预防肺部及泌尿系感染,Qid监测血糖,二甲双孤Tid口服,诺R18-18-18u皮下注射。 现存护理问题: 1、疼痛:与骨折及手术创伤有关 措施:(1)正确评估疼痛,观察记录疼痛性质、部位、程度等。(2)讲解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如听音乐等。(3)必要时遵医嘱予泰勒宁口服或者肌注特耐或曲马多,缓解疼痛,观察用药效果及副作用。 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措施:(1)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饮食。(2)遵医嘱定时检查血象。(3)遵医嘱补钾补钙及补充白蛋白,预防低蛋白血症。 3、便秘:与长期卧床及活动过少有关。 措施:(1)遵医嘱给予杜密克口服,以润肠通便,必要时予开塞露纳肛或灌肠。(2)训练患者在床上排便的习惯,指导顺时针按摩腹部促进肠蠕动。(3)指导患者多食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及保证每天的入水量。 4、躯体移动障碍:与患肢骨折、制动有关 措施:(1)协助患者更换体位及排泄、保持个人卫生,口腔护理及床上擦浴每日两次。(2)鼓励患者加强四肢活动。 5、焦虑:与担心手术预后有关 措施:(1)经常巡视病房,多与患者交谈,予安慰及必要的病情解释。(2)将病人的症状,体征缓解等情况通报病人,以实际疗效鼓励患者,增强信心。6、知识缺乏:缺乏疾病的医疗护理常识 措施:(1)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有关疾病的医疗护理基本常识,取得配合。(2)根据患者的病情,制定健康教育计划。

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护理

股骨粗隆间骨折护理常规 一、非手术治疗的护理: ⒈心理护理加强与病人的交流,解除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关心安慰病人,增强治疗的信心。 ⒉一般护理加强基础护理,保持床单位的卫生。注意饮食卫生,提供丰富营养易消化饮食,多吃水果蔬菜,适量纤维及及多饮水防止便秘及泌尿系感染。 ⒊疼痛的护理骨折病人疼痛原因很多,针对不同原因和时间进行护理。 ⑴骨折断端移动刺激周围软组织可引起疼痛:要轻搬少动。 ⑵由于肿胀压迫引起疼痛:抬高患肢,早期冷敷减少血液循环,减轻水肿,止痛,并防止出血;晚期热敷促进血液循环,消除水肿,止痛。 ⒋骨牵引病人的护理 ⑴保持牵引的效能,患肢外展中立位。 ⑵密切观察患肢末梢血运、感觉及运动情况。 ⑶牵引针眼的护理:保持牵引针眼处清洁干燥,每日在针孔处滴75%酒精2次,无菌敷料覆盖。 ⑷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长时间卧床的病人应预防坠积性肺炎、压疮、泌尿系感染、便秘等并发症,指导病人经常做深呼吸有效咳嗽,每2小时协助病人改变一次体位,并按摩受压部位,鼓励病人多饮水,多吃粗纤维食物,指导病人每日沿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 ⑸功能锻炼:牵引后即行股四头肌的收缩运动,行踝关节的主动背伸及足趾的伸屈运动,防止足下垂,每日被动活动髌骨,防止关节僵硬。 二、手术治疗的护理: ㈠术前护理 ⒈心理护理 ⒉完善各项术前准备 ㈡术后护理 ⒈病情观察: ⑴观察生命体征至平稳。

⑵密切观察患肢末梢血运及感觉运动情况。 ⑶术后卧床3天,2周后可在床上进行下肢伸屈活动,4-6周后患者不负重扶双拐下地,8-12周逐渐开始负重锻炼。 3、功能锻炼 ⑴复位后即可行股四头肌舒缩及踝关节伸屈活动。 ⑵若骨折稳定,1周后可扶双拐下床不负重,并保持下肢外展位活动,4周后轻负重活动,6-8周扶双拐逐渐负重;行牵引治疗者待骨折愈合,钢针拔除后扶双拐轻负重活动。 ⑶半年后始可扶单拐逐步负重。

股骨粗隆间骨折分类标准

股骨粗隆间骨折又名股骨转子间骨折,是老年人常见的骨折。随着社会的老龄化,人均寿命的延长,骨质疏松人数的增加,老年人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概率呈上升趋势。仔细研究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分型有利于对骨折程度作出更准确的评价,以选择更加适合的治疗方法和判断预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分型加以综述。股骨粗隆间骨折由间接暴力和直接暴力损伤产生。老年患者的股骨粗隆间骨折,多为直接外力如跌倒所致。因常伴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故易造成严重的粉碎性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分型很多,目前公认并得以应用的有以下十种:Evans分型(1949),Boyd Griffin分型(1949),Ramadier分型(1956),DecoulxLavarde 分型(1969),Ender分型(1970),Tronzo分型(1973),Jensen分型(1975),Deburge分型(1976),Briot分型(1980),AO分型(1981)。所有分型可归为两类:a)解剖学描述(Evans;Ramadier;Decoulx Lavarde);b)提示预后(Tronzo;Ender;Jensen改良的Evans分型)。任何骨折分型必须应用简便,并能指导治疗,同时提示预后才能具有临床意义。就股骨粗隆间骨折分型而言,能够对于骨折的稳定性及复位、固定之后骨折部位能否耐受生理应力做出判断尤为重要。AO分型,Evans分型,Jensen分型和Boyd Griffin分型为大家熟知并得以广泛应用。现介绍如下。 1AO分型 AO将股骨粗隆间骨折纳入其整体骨折分型系统中归为A类骨折。A1型:经转子的简单骨折(两部分),内侧骨皮质仍有良好的支撑,外侧骨皮质保持完好。1、沿转子间线;2、通过大转子;3、通过小转子。A2型:经转子的粉碎骨折,内侧和后方骨皮质在数个平面上破裂,但外侧骨皮质保持完好。1、有一内侧骨折块;2、有数块内侧骨折块;3、在小转子下延伸超过1cm。A3型:反转子间骨折,外侧骨皮质也有破裂。1、斜形;2、横形;3、粉碎。AO分型便于进行统计学分析。既对于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形态学描述,又可对于预后作出判断。同时在内固定物的选择方面也可出建议。 2Evans分型 Evans根据骨折线方向分为两种主要类型。Ⅰ型中,骨折线从小粗隆向上外延伸;Ⅱ型中,骨折线是反斜形。其中Ⅰ型1度和Ⅰ型2度属于稳定型占72%,Ⅰ型3度、Ⅰ型4度和Ⅱ型属于不稳定型占28%。Evans观察到稳定复位的关键是修复股骨转子区后内侧皮质的连续性,简单而实用,并有助于理解稳定性复位的特点,准确的预见股骨转子间骨折解剖复位和穿钉后继发骨折移位的可能性。 3Jensen分型 Jensen对于Evans分型进行了改进,基于大小粗隆是否受累及复位后骨折是否稳定而分为五型。Ⅰ型:2骨折片段,骨折无移位。Ⅱ型:2骨折片段,骨折有移位。Ⅲ型:3骨折片段,因为移位的大粗隆片段而缺乏后外侧支持。Ⅳ型:3骨折片段,由于小粗隆或股骨矩骨折缺乏内侧支持。Ⅴ型:3骨折片段,缺乏内侧和外侧的支持,为Ⅲ型和Ⅳ型的结合。Jensen 研究发现Ⅰ、Ⅱ型骨折94%复位后稳定;Ⅲ型骨折33%复位后稳定;Ⅳ型骨折21%复位后稳定;Ⅴ型骨折8%复位后稳定。Jensen指出大小粗隆的粉碎程度与复位后骨折的稳定性成反比。Jensen等在Evans分型的基础上改良,应用更广,研究表明,Jensen等改良的Evans 分型为判断复位后的稳定性和骨折再次移位的风险提供了最为可靠的预测。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第一诊断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住院患者。 一、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1.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股骨粗隆间骨折(TCD编码为:BGG040)。 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股骨粗隆间骨折(ICD-1O编码为:S72.101)。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l)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O01. 9-94)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朱云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年)。 (2)西医诊断:参照《实用骨科学》第三版(胥少汀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年)和《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孙传兴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1987年)。 2.分型 (1)根据骨折线的走向和骨折端的位置分型: 顺粗隆间型 反粗隆间型 粗隆间粉碎型 (2)根据《实用骨科学》第三版(胥少汀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年),采用Evans分型系统分型: I型:顺粗隆间骨折,无骨折移位,为稳定型骨折。 II型:骨折线至小粗隆上缘,该处骨皮质可压陷或否,骨折移位呈内翻畸形。 IIIA型:粗隆间骨折+小粗隆骨折,内翻畸形。 IIIB型:粗隆间骨折+大粗隆骨折,成为单独骨折块。 IV型:粗隆间骨折+大小粗隆骨折,亦可粉碎骨折。 V型:反粗隆骨折,即骨折线自小粗隆至大粗隆下。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常见证候:

(1)早期:血瘀气滞证,伤后2周以内,经络受损,血溢脉外,瘀于皮下筋膜、阻塞气血、气滞血瘀、局部压痛,舌质淡,苔薄白,脉弦。 (2)中期:为营血不调证,伤后2周~4周,其仍有瘀凝气滞,肿痛尚未尽除,断骨已正,骨折未愈,伤处疼痛拒按,动则加剧,功能活动障碍,舌红或有瘀点,苔白,脉弦。 (3)后期:肝肾亏虚证,伤后4周以上,断骨未坚,筋脉疲软,可出现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两目干涩,视物模糊,五心烦热,遗精盗汗,舌红苔薄,脉细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股骨粗隆间骨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股骨粗隆间骨折。 2.患者适合,同意接受手术治疗同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住院日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股骨粗隆间骨折诊断标准(TCD编码:BGG040骨折病;ICD-10编码:S72.101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新鲜骨折患者。 2.手术治疗的适应证:不稳定性骨折;因年龄较高不宜长期卧床的稳定性骨折,可作手术治疗(附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临床诊疗路径表单)。 3.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4.除外以下情况 (1)病理性骨折。 (2)患处严重皮肤疾病者。 (3)合并其他无法耐受治疗的疾病(如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癫痫、帕金森病)等。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顼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血型、尿常规、粪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感染性疾病筛查、血糖、血脂; (3)凝血功能;

股骨粗隆间骨折护理常规

股骨粗隆间骨折护理常规股骨粗隆间骨折:就是指自股骨颈基底部关节囊外,向下至小转子下5cm之间得骨折,属祖国医学“骨折病"范畴。 一、护理评估 1、受伤史,暴力性质。 2、其她脏器有无损伤、 3、患肢疼痛得性质、程度,肿胀、瘀斑得范围、 4、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社会状况。 5、X线摄片、CT、血常规与生化检查结果。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维持有效牵引,嘱患者做踝关节曲伸运动与股四头肌舒缩锻炼,并鼓励患者早期在床上进行全身锻炼。 (2)日常生活加强基础护理,保持床单位得卫生;为了方便病人在床上大小便及避免暴露隐私,可给病人穿方便短裤;指导病人用健足及双手撑床,悬空臀部,便于放置便盆;女病人可用女式便壶或自制得小便壶、 (3)骨牵引病人得护理 ①保持牵引得效能,患肢外展中立位。 ②密切观察患肢末梢血运、感觉及运动情况。 ③牵引针眼得护理:保持牵引针眼处清洁干燥,每日在针孔处滴75%酒精2次,无菌敷料覆盖、

④预防并发症得发生,长时间卧床得病人应预防坠积性肺炎、压疮、泌尿系感染、便秘等并发症,指导病人经常做深呼吸有效咳嗽, 每2小时协助病人改变一次体位,并按摩受压部位,鼓励病人多饮水,多吃粗纤维食物,指导病人每日沿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 ⑤功能锻炼:牵引后即行股四头肌得收缩运动,行踝关节得主动 背伸及足趾得伸屈运动,防止足下垂,每日被动活动髌骨,防止关节僵硬、 2、病情观察 (1)严密观察患者得生命特征、患肢局部疼痛、皮肤颜色、温度等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2)注意伤口出血及引流情况;敷料如有渗湿,报告医生及时更换。 3、给药护理 (1)疼痛时遵医嘱使用止痛剂或针刺止痛。 (2)遵医嘱局部贴敷时,注意局部皮肤过敏者应及时揭去,并注意观察药后反应、 (3)中药汤剂宜温服、 4、饮食护理 (1)宜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粗纤维及果胶成分丰富得食物。 (2)早期饮食宜活血祛瘀之品,如田七田鸡汤、田七瘦肉汤、鱼汤,忌辛辣刺激湿热食物。 (3)中期宜接骨续筋之品,如猪脚筋、牛脚筋、鸡汤等。

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发表时间:2015-12-18T13:14:05.400Z 来源:《航空军医》2015年8期供稿作者:李江兴 [导读] 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人民医院骨科 DHS是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较好的内固定方法。 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人民医院骨科甘肃清水 741400 【摘要】目的评价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DHS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Ⅰ~Ⅴ型骨折48例,年龄61~83岁,平均年龄68岁。结果获得平均1.2年随访者46例。采用Kuderna疗效评定:优18例,良22例,可5例,差1例。骨折骨性愈合44例,平均愈合时间5.2个月,内固定失效畸形愈合4例。结论 DHS是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较好的内固定方法。 【关键词】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DHS;内固定 股骨粗隆间骨折常见于老年人,由于非手术治疗卧床时间长,并发症多,对于能耐受手术的患者,目前大多数学者主张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1~5],可有效地降低死亡率和髋内翻畸形。DHS内固定已经成为公认的较为理想的固定方法。该方法具有固定牢靠,抗弯强度大,创伤小等优点。我院2007年9月至2013年12月用DHS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Ⅰ~Ⅴ型骨折48例,效果满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48例中,男19例,女29例;年龄61~81岁,平均68岁。左侧26例,右侧22例。跌倒摔伤38例,车祸伤4例,,坠落伤6例。48例均为闭合骨折,其中44例为单纯股骨粗隆间骨折,4例有合并伤。合并同侧Colles骨折、肋骨骨折各1例。48例粗隆间骨折按Evan′s分型,Ⅰ型5例,Ⅱ型15 例,Ⅲ型19例,Ⅳ型6例,Ⅴ型3例。来院时间为伤后2h~4d,受伤至手术时间为3~9d,平均8d。合并糖尿病3例,高血压8例,心肌缺血17例。 1.2 术前准备:入院后均行下肢皮肤牵引。常规行心、肺、肝肾功能测定,全面了解全身情况和各器官功能,术前拍摄骨盆正位片,充分了解骨折情况及骨质疏松情况,初步评估手术难度。为术中顺利复位和固定创造条件,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术前备血400~800mL。由于老年人机体代偿功能下降,常合并一些内科病,因此,首先应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评估病人的全身情况及手术耐受情况。对合并内科合并症的,如糖尿病、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心肌缺血等疾病的患者,要积极治疗,使指标控制在手术许可范围内,最大限度的降低手术风险。如对合并有糖尿病的老年患者,术前通常使用胰岛素治疗,使空腹血糖控制在7mmol/L以下,以减少术后感染的机会;对高血压患者需控制在基本正常范围;对8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严重骨质疏松症的粗隆间粉碎性不稳定性骨折,慎用或不用DHS治疗。 1.3 手术方法:持续硬膜外麻醉或全麻,平卧位,臀部垫高,在股骨粗隆部依侧方钢板长度作一股外侧直切口,切口一般为15~ 20cm。显露股骨大粗隆下及股骨干上段,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外展牵引闭合复位。确认骨折复位良好后,在大粗隆下2~3cm处外侧皮质前后中点为进针点,用骨钻钻一小孔,放置135°导引角度定位器,在C臂机透视下,保持约15°前倾角、平行股骨颈向股骨头方向穿入导针至股骨头软骨下0.5cm。X线透视正位导针经股骨颈中线偏向股骨距约0.5cm,侧位位于股骨颈长轴的正中。当确定导针的位置及深度都满意后,测深后结合X线透视,选择长度合适的鹅头钉。组合绞刀经导针扩孔后,用丝锥攻丝,拧入鹅头钉,其钉尖距股骨头关节面1.0cm 左右。置入套筒钢板使其与外侧骨皮质完全贴合。依次于各钉孔垂直股骨干钻孔、攻丝,拧入皮质骨螺钉,小粗隆骨折块用拉力螺钉固定。拧紧拉力钉尾帽使骨折断端加压。冲洗伤口,放置引流管,逐层缝合切口。 1.4 术后处理:预防性使用抗生素、镇痛药,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补充营养和维生素等。患肢置轻度外旋位,穿“丁”字防旋鞋。术后第2天可行股四头肌收缩锻炼,12~14d拆线。48例切口均Ⅰ期愈合。稳定型骨折(Ⅰ型、Ⅱ型)3周后可扶拐不负重行走,6周后可扶拐部分负重行走。对于不稳定骨折(Ⅲ~Ⅴ型)4周内在床上行髋关节各方活动功能锻炼,4周后可下地扶拐不负重行走,8周后可扶拐部分负重行走。3个月后定期来门诊摄片复查,待X线片显示骨折临床愈合后方可弃拐负重行走。 2 结果 48例患者住院时合并肺部与尿路感染各4例,出院时治愈。4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个月~5年,平均1.2年。采用Kuderna[1]疗效评定标准,根据局部疼痛、髋关节活动范围和步态进行评分,优:大于17分;良:13~16分;可:9~12分;差:小于8分。评定结果:优18例,良22例,可5例,差1例,优良率86.9%。骨折骨性愈合44例,愈合时间4~6个月,平均5.2个月。内固定失效骨折畸形愈合髋内翻4例。21例术后1.5~2年取出内固定后粗隆部未再骨折。 3 讨论 3.1 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方法的选择:目前用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内固定器主要有DHS、Gamma钉、股骨近端髓内钉、股骨近端锁定钢板。DHS是AO/ASIF组织专门为股骨粗隆间骨折而改进设计的内固定物。此钉有加压和滑动双重功能,它通过髋螺钉和侧方套筒钢板将股骨头颈与股骨干固定为一体,髋螺钉可在套筒内作轴向移动,带动骨折块自近端向远端滑动使骨折线相互嵌插,使骨折块压缩并获得稳定,具有早期活动和负重的优点,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金标准。而髓内钉理论上具有力臂短、弯矩小、作用在骨折端的压应力和张应力减少、局部加压作用更直接、远端锁钉能防旋转等优点,但临床应用上Gamma钉等髓内固定系统与DHS相比并不具有优势。有研究报告显示Gamma钉与手术操作相关的并发症较多,尤其与远侧锁钉相关。髓内钉插入时致大粗隆劈裂、远端锁钉处骨折、远期股骨远端骨折等特殊的并发症。对比手术时间、失血量、术后关节功能、自主症状、骨折愈合率等均无明显差异。DHS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操作简单,可动力加压,力学强度可靠为患者功能康复创造了条件。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临床资料显示,DHS已成为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标准内固定物[2]。彭明学、钱亮报告股骨近端锁定钢板比DHS更适合治疗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3]。 3.2 并发症及预防:DHS内固定常见并发症有感染、深静脉血栓、头钉切割与退出股骨头颈、头钉折裂、钢板及螺钉折裂松动、髋内翻、骨不连等。上述并发症均出现在DHS应用早期,随着对DHS认识的加深和手术技术的提高,这些并发症已明显减少。这与骨质量、骨折类型、骨折复位情况、内固定位置密切相关。本组头钉穿出2例,均因头钉在股骨头颈外上,加之患者骨质疏松、体胖过早负重而穿出股骨头颈。预防这一类并发症,一是严格按手术规范操作,复位和导针在X线片上满意后方可安放内固定;二是应保证头钉的理想位置在股骨

股骨粗隆间骨折护理查房

股骨粗隆间骨折护理查房

护理查房:股骨颈骨折的护理 时间:2011年12月 地点:四病区骨科 主持人:胡静波护士长 主讲人:李晓玲 胡静波护士长:今天有幸把大家请到我们四病区骨科,进行本季度的护理查房。内容是: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护理,希望通过这次护理查房,我们能从中学习到新知识,掌握相关护理知识和技巧,提高年轻同志的专科知识,增长大家的护理经验。下面请责任护士介绍一下有关该疾病的相关知识。 李晓玲:股骨粗隆间骨折系指股骨颈基底至小粗隆下缘之间的骨折,多见于老年人,因老年人骨质疏松,跌倒时下肢突然扭转或急剧过度外展或内收,或外力直接冲击大粗隆即可发生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表现: 外伤后局部疼痛、肿胀、压痛和功能障碍均较明显,有时髋外侧可 见皮下瘀血斑,远侧骨折段处于极度外旋位,严重者可达90°外 旋。 治疗: 1.非手术治疗:牵引疗法。 2.手术治疗:(1)钉-板类。 (2)髓内钉固定系统、 胡静波护士长:李晓玲同志就疾病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详细阐述,下面请责任护士介绍一下病史。 基本资料: 4XX床,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患者主诉三小时前不慎跌倒致左髋部疼痛、活动明显受限,不能站立行走,来我院就诊,急诊摄片示:左股骨粗隆间骨折,为进一步治疗,于2011-12-05 12:00收入病房。入院时患者神志清楚,呼吸平稳,平车入病房,测T:36.5℃,P:84次/分,BP:120/80mmHg。入院后查体示:左髋部肿胀,压痛明显,左下肢缩短,外旋畸形,足趾血运正常。 既往史:平时健康状况一般。 入院后给予补液消肿、活血、促骨生长治疗,2011年12月5日13:00患者主诉患肢疼痛,遵医嘱给予吗啡针肌注止痛治疗,半小时后患者主诉疼痛较前好转。完善各项检查。于2011年12月7日8:00在硬要联合麻醉下行左股骨粗隆间闭合复位PFNA内固定术,术后顺利,于12:10安返病房,测血压140/90mmHg,术后患者神志清,呼吸平稳,切口敷料外观干燥,切口引流管一根接负压球,引流出红色血性液体,患肢予以抬高位,末梢血供正常。留置导尿畅,尿色清;镇痛泵使用中。予以气垫床护理,定时协助患者翻身。 于12月8日复查血常规,结果回报:白细胞、中性细胞、血红蛋白在正常范围内。。 截止于12月10日负压引流管共引流出红色血性液体100ml,予以拔除负压引流管,未出现活动性出血。 于12月13日拔除尿管,患者自行排尿,留置尿管期间患者未出现尿路感染。 下面我就患者住院期间出现的护理问题,采取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评价

股骨粗隆间骨折护理常规

股骨粗隆间骨折护理常规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指自股骨颈基底部关节囊外,向下至小转子 下5cm之间的骨折,属祖国医学“骨折病”范畴。 一、护理评估 1、受伤史,暴力性质。 2、其他脏器有无损伤。 3、患肢疼痛的性质、程度,肿胀、瘀斑的范围。 4、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社会状况。 5、X线摄片、CT血常规和生化检查结果。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维持有效牵引,嘱患者做踝关节曲伸运动与股四头肌舒缩锻炼,并鼓励患者早期在床上进行全身锻炼。 (2)日常生活加强基础护理,保持床单位的卫生;为了方便 病人在床上大小便及避免暴露隐私,可给病人穿方便短裤;指导病人用健足及双手撑床,悬空臀部,便于放置便盆;女病人可用女式便壶或自制的小便壶。 (3)骨牵引病人的护理 ①保持牵引的效能,患肢外展中立位。 ②密切观察患肢末梢血运、感觉及运动情况。

③牵引针眼的护理:保持牵引针眼处清洁干燥,每日在针孔处滴75%酉精2次,无菌敷料覆盖。 ④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长时间卧床的病人应预防坠积性肺炎、压疮、泌尿系感染、便秘等并发症,指导病人经常做深呼吸有效咳嗽, 每2小时协助病人改变一次体位,并按摩受压部位,鼓励病人多饮水, 多吃粗纤维食物,指导病人每日沿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 ⑤功能锻炼:牵引后即行股四头肌的收缩运动,行踝关节的主动背伸及足趾的伸屈运动,防止足下垂,每日被动活动髌骨,防止关节僵硬。 2、病情观察 (1)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特征、患肢局部疼痛、皮肤颜色、温度等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2)注意伤口出血及引流情况;敷料如有渗湿,报告医生及时更换。 3、给药护理 (1)疼痛时遵医嘱使用止痛剂或针刺止痛。 (2)遵医嘱局部贴敷时,注意局部皮肤过敏者应及时揭去,并注意观察药后反应。 (3)中药汤剂宜温服。 4、饮食护理 (1)宜高蛋白、高维生素、高钙、粗纤维及果胶成分丰富的食物。 (2)早期饮食宜活血祛瘀之品,如田七田鸡汤、田七瘦肉汤、鱼

股骨粗隆间骨折护理查房

护理查房:股骨颈骨折的护理 时间:年月 地点:四病区骨科 主持人:胡静波护士长 主讲人:李晓玲 胡静波护士长:今天有幸把大家请到我们四病区骨科,进行本季度的护理查房。内容是: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护理,希望通过这次护理查房,我们能从中学习到新知识,掌握相关护理知识和技巧,提高年轻同志的专科知识,增长大家的护理经验。下面请责任护士介绍一下有关该疾病的相关知识。 李晓玲:股骨粗隆间骨折系指股骨颈基底至小粗隆下缘之间的骨折,多见于老年人,因老年人骨质疏松,跌倒时下肢突然扭转或急剧过度外展或内收,或外力直接冲击大粗隆即可发生骨折。 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表现: 外伤后局部疼痛、肿胀、压痛和功能障碍均较明显,有时髋外侧可 见皮下瘀血斑,远侧骨折段处于极度外旋位,严重者可达°外 旋。 治疗: 1.非手术治疗:牵引疗法。 2.手术治疗:()钉板类。 ()髓内钉固定系统、 胡静波护士长:李晓玲同志就疾病的相关知识进行了详细阐述,下面请责任护士介绍一下病史。 基本资料: 床,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患者主诉三小时前不慎跌倒致左髋部疼痛、活动明显受限,不能站立行走,来我院就诊,急诊摄片示:左股骨粗隆间骨折,为进一步治疗,于收入病房。入院时患者神志清楚,呼吸平稳,平车入病房,测:℃,:次分,:。 入院后查体示:左髋部肿胀,压痛明显,左下肢缩短,外旋畸形,足趾血运正常。既往史:平时健康状况一般。 入院后给予补液消肿、活血、促骨生长治疗,年月日患者主诉患肢疼痛,遵医嘱给予吗啡针肌注止痛治疗,半小时后患者主诉疼痛较前好转。完善各项检查。于年月日在硬要联合麻醉下行左股骨粗隆间闭合复位内固定术,术后顺利,于安返病房,测血压,术后患者神志清,呼吸平稳,切口敷料外观干燥,切口引流管一根接负压球,引流出红色血性液体,患肢予以抬高位,末梢血供正常。留置导尿畅,尿色清;镇痛泵使用中。予以气垫床护理,定时协助患者翻身。 于月日复查血常规,结果回报:白细胞、中性细胞、血红蛋白在正常范围内。。 截止于月日负压引流管共引流出红色血性液体,予以拔除负压引流管,未出现活动性出血。 于月日拔除尿管,患者自行排尿,留置尿管期间患者未出现尿路感染。 下面我就患者住院期间出现的护理问题,采取的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评价做简单的介绍,请大家补充。 一、术前存在的护理问题及措施和评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