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精讲

高中化学精讲

高中化学精讲
高中化学精讲

高中化学58个考点精讲

1、氧化还原反应及其配平

1.复习重点:1、氧化还原反应概念。

2、电子守恒原理的应用。

3、根据化合价升降总数守恒配平化学反应方程式。

2.难点聚焦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概念与规律:

一、五对概念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有五对既相对立又相联系的概念。它们的名称和相互关系是:

二、五条规律

1、表现性质规律

同种元素具有多种价态时,一般处于最高价态时只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时只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可变价时既具有氧化性又具有还原性。

2、性质强弱规律

3、反应先后规律

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还原剂时,若加入氧化剂,则它首先与溶液中最强的还原剂作用;同理,在浓度相差不大的溶液中,同时含有几种氧化剂时,若加入还原剂,则它首先与溶液中最强的氧化剂作用。例如,向含有FeBr2溶液中通入Cl2,首先被氧化的是Fe2+

4、价态归中规律

含不同价态同种元素的物质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该元素价态的变化一定遵循“高价+低价→中间价”的规律。

5、电子守恒规律

在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向)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或共用电子对偏离)总数一定相等。

三.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的比较:

(1)由元素的金属性或非金属性比较

<1>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随其单质还原性的增强而减弱

非金属阴离子的还原性随其单质的氧化性增强而减弱

(2)由反应条件的难易比较

不同的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时,反应条件越易,其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如:

前者比后者容易发生反应,可判断氧化性:。同理,不同的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时,反应条件越易,其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

(3)根据被氧化或被还原的程度不同进行比较

当不同的氧化剂与同一还原剂反应时,还原剂被氧化的程度越大,氧化剂的氧化性就越强。如

,根据铁被氧化程度的不同

,可判断氧化性:

。同理,当不同的还原剂与同一氧化剂反应时,氧化剂被还原的程度越大,还原剂的还原性就越强。

(4)根据反应方程式进行比较

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5)根据元素周期律进行比较

一般地,氧化性:上>下,右>左;还原性:下>上,左>右。

(6)某些氧化剂的氧化性或还原剂的还原性与下列因素有关:

温度:如热的浓硫酸的氧化性比冷的浓硫酸的氧化性强。

浓度:如浓硝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的强。

酸碱性:如中性环境中不显氧化性,酸性环境中

显氧化性;又如

溶液的氧化性随溶液的酸性增强而增强。

注意: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只决定于得到或失去电子的难易,与得失电子的多少无关。如还原性:,氧化性:

3.例题精讲:

一、氧化还原反应中的概念辨析:

例1、(广州测试题)制备氰化钙的化学方程式为

CaCO3+ 2HCN = Ca(CN)2 + CO↑+ H2↑+ CO2↑,在反应中()

A. 氢元素被氧化,碳元素被还原

B. HCN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 Ca(CN)2是氧化产物,H2是还原产物

D. CO为氧化产物,H2为还原产物

解析: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

CaCO3+ 2HCN = Ca(CN)2 + CO↑+ H2↑+ CO2↑(注意生成物中CO2碳元素来自CaCO3,它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即氢元素化合价降低,碳元素化合价升高,故HCN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Ca(CN)2 是氧化产物,H2是还原产物。答案:B、C。

点评:此类结合实例确定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的试题,其解题方法是:找变价

判类型分

升降定其他。其中“找变价”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特别是反应物中含有同种元素的氧化还原反应(如本题反应物均含有碳元素),必须弄清它的变化情况。

例2. (全国高考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都是阳离子

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一定是氧化剂

C.某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该元素一定被还原

D.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不一定得到金属单质

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正误的判断。

答案:A、D。

点评:解此类有关概念辨析的试题应遵循“理解概念抓实质”的原则,若是再辅以具体实例,会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其判断结果更具有可靠性。

例3:(98高考试测题)120℃、101.3KPa条件下,有2LH

2O、2LCO、1LCO

2

、0.5LO

2

和1LH

2

组成

的混合气体。将混合气体通过分别放有足量Cu粉、C粉和CuO粉的三个灼热的反应管。假设气体通过每个反应管都能充分反应,且不论三个反应管以何种顺序排列

..............,问:

⑴尾气是否有可能是单一气体?(填“可能”或“不可能”)。若可能,该气体是

⑵原气体中是否有几种(或一种),不可能再存在于尾气之中:(填“有”或“没有”。若有,它们(或它)是。

⑶原气体中是否有几种(或一种)肯定存在于尾气中?(填“有”或“没有”。若有,它们(或它)是。

解答:题时若将放有足量Cu粉、C粉和CuO粉的三个反应管排列组合,共有6种情况,逐一分

析,固然可以求解,但相当费时费力。如运用发散思维从还原剂Cu粉、C粉可将O

2、CO

2

、H

2

O

还原成CO、H

2;氧化剂CuO可将CO、H

2

氧化成CO

2

、H

2

O等角度来考虑,就能找到一个新角度,

发现新的解法:

2

CO2、H2O或CO、H2存在。

答案:⑴不可能⑵有,O

2

⑶没有

二、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判断:

例4. (上海高考试题)根据下列反应判断有关物质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解析:本题是根据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强弱的规律解题。

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概括为:左>右。据此规律,由反应式(1)可知还原性,由(2)可知还原性,由(3)可知还原性

综合(1)(2)(3)得:。答案:A

例5. (2000年南京调研试题)已知均有还原性,它们在

酸性溶液中还原性的强弱顺序为。则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解析:本题实质上是例3的逆向思维题,解题时可先假设各选项反应均能发生,推出选项中相应微粒还原性的强弱顺序,然后对照已知微粒还原性强弱顺序,从而确定反应能否发生。

由还原性强弱顺序的判断规律可知,各选项有关微粒还原性强弱顺序为:

A.,对比,C、D与此相违背,故C、D反应不能发生。

答案:C、D。

点评:氧化还原反应能否发生,其规律是:强氧化剂+强还原剂

弱氧化剂+弱还原剂,或者说氧化性、还原性体现“以

强制弱”的原则。根据氧化还原反应,判断有关微粒的氧化性、还原性的强弱是化学中的一条重要规律的应用,也是高考考查的热点知识。

三、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

1、配平原则:在氧化还原反应元素间得失电子总数(或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

2、配平方法:一标、二找、三定、四平、五查 (1) 定项配平:

例5、(上海高考试题)实验室为监测空气中汞蒸气的含量;往往悬挂涂有CuI 的滤纸,根据滤纸是否变色或颜色发生变化所用去的时间来判断空气中的含汞量,其反应为:4CuI +Hg →Cu 2HgI 4+2Cu

(1)上述反应产物Cu 2HgI 4中,Cu 元素显 价。

(2)以上反应中的氧化剂为 ,当有1molCuI 参与反应时,转移电子 mol 。 (3)2+与-

2+-3-

解答(1)+1 (2)CuI 0.5 (3)2 5 2 1 (2) 缺项配平:

例6、(上海高考试题)KClO 3(浓)→2↑2↑ (1)

(2)浓盐酸在反应中显示出来的性质是 (填写编号,多选倒扣)。 ①只有还原性 ②还原性和酸性 ③只有氧化性 ④氧化性和酸性

(3)产生0.1molCl 2,则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mol 。

(4)ClO 2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因此,常被用作消毒剂,其消毒效率(以单位质量得到的电子数表示)是Cl 2的 倍。

解析:(1)HCl 中一部分Cl -化合价不变,表现为酸性,一部分Cl -化合价升高到+1价,表现为还原性,KClO 3化合价降低到+4价。先配平发生元素化合价变化的系数,观察得缺项为H 20。

配平得2、4、2、2、1、2 H 20。(2) ②、(3)0.2 (4)根据得电子能力:5.675A N :71

2A

N =2.63

(3)依题意书写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例7、在KI和H2SO4 溶液中加入H2O2 ,放出大量不溶于水的无色气体(气泡从溶

液内部放出),同时溶液呈紫红色,且可使淀粉变蓝,写出化学方程式.

解析:这是一道颇为简单但却很容易出错的化学题,错误的原因大多是把实验现象看成只是一个反应的现象,其实,实验现象往往是若干个反应共同体现出来的,该题就

是如此.有的同学认为产物中有I

2和O

2

,这没有错,但如果认为这两种物质均是由

一个反应得到的话,这就错了,因为在这个反应中,这两种物质均是氧化产物,哪么

还原剂是什么呢?如果还原剂是H

2SO

4

,则应该有SO2生成,与题意不符,而且稀

H

2SO

4

也没有这么强的氧化性.

H

2

O

2

+2KI+H

2

SO

4

=I

2

+K

2

SO

4

+2H

2

O

2H

2

O

2

=2H

2

O+O2↑

点评:解此类题方法是:先依据题意设法找出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物质,根据元素化合价变化总数守恒配平其系数,再根据电荷、元素守恒配平找出并其它物质。

4.实战演练

1、[高考试题]是一种广谱型的消毒剂,根据世界环保联盟的要求ClO

2将逐渐取代Cl

2

为生产自来水的消毒剂。工业上ClO

2常用NaClO

3

和Na

2

SO

3

溶液混合并加H

2

SO

4

酸化后反应制得,

在以上反应中NaClO

3和Na

2

SO

3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1:1

B 2:1

C 1:2

D 2:3

2. [天津调考试题]对于反应的正确说法是()

A. 属于置换反应

B.是还原剂

C.

是还原剂 D.

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3. [2000年福州测试题]常温下,在下列溶液中发生如下反应:

由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可以进行

B. Z元素在(1)(3)反应中均被还原

C. 氧化性由强到弱顺序是

D. 还原性由强到弱顺序是

4. [1999年长沙联考试题]今有下列三个氧化还原反应:

若某溶液中有,可加入的试剂是()。

5. [南昌测试题]五种物质,它们是硫及其化合物,已知在一定条件下有如下转化关系(未配平):

则这些物质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或平均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6. [全国高考试题]某金属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生成该金属的三价正盐和

氢气。则该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7. [全国高考试题]已知在酸性溶液中,下列物质氧化时,自身发生如下变化:

如果分别用等物质的量的这些物质氧化足量的,得到

最多的是()

高中化学58个考点14、元素周期表

高中化学58个考点精讲 14、元素周期表 1.复习重点 1.周期表的结构。理解位置、结构、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 2.依据“位—构—性”之间的关系,会进行元素推断和确定几种元素形成化合物形式。2.难点聚焦 二、周期表 1.位、构、性三者关系 结构决定位置,结构决定性质,位置体现性质。 2.几个量的关系 周期数=电子层数 主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数 |最高正价|+|负价|=8 3.周期表中部分规律总结 ⑴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3而又小于8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1或2的元素可能是主族、副族或0族(He)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元素是稀有气体元素(He 除外)。 ⑵在周期表中,第ⅡA与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别有以下三种情况:①第1~3周期(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相差1;②第4、5周期相差11;③第6、7周期相差15。 ⑶每一周期排布元素的种类满足以下规律:设n为周期序数,则奇数周期中为 2)1 (2 + n 种,偶数周期中为 2)2 (2 + n 种。 ⑷同主族相邻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别有以下二种情况:①第ⅠA、ⅡA族,上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该周期元素的数目=下一同期元素的原子序数;②第ⅣA~ⅦA族,上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下一周期元素的数目=下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 ⑸设主族元素族序数为a,周期数为b,则有:①a/b<1时,为金属元素,其最高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最高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碱;②a/b=1时,为两性元素(H除外),其最高氧化物为两性氧化物,最高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两性氢氧化物;③a/b>1时,为非金属元素,其最高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最高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酸。无论是同周期还是同主族元素中,a/b的值越小,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就越强;反之,a/b的值越大,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强。 ⑹元素周期表中除第Ⅷ族元素以外,原子序数为奇(或偶)数的元素,元素所在族的序数及主要化合价也为奇(或偶)数。 ⑺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和非金属之间有一分界线,分界线右上方的元素为非金属元素,分界线左下方的元素为金属元素(H除外),分界线两边的元素一般既有金属性,也有非金属性。 ⑻对角线规则:沿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方向对角(左上角与右下角)的两主族元素性质相似,这一规律以第二、三周期元素间尤为明显。 3.例题精讲 例1今有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按C、A、D、E的顺序增大。 C、D都能分别与A按原子个数比1:1或2:1形成化合物。CB可与EA2反应生成C2A 与气态物质EB4。 ⑴写出五种元素名称 A B ,C ,D , E 。

高一化学物质的量知识点讲解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一、物质的量 1.定义:表示物质所含微粒多少的物理量,也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 2.物质的量是以微观粒子为计量的对象。 3.物质的量的符号为“n”。 二、摩尔 1.物质的量的单位单位:克/摩符号:g/mol 数值:等于物质的原子量、分子量、原子团的式量。 2.符号是mol。 3.使用摩尔表示物质的量时,应该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 例如:1molH表示mol氢原子,1mol H2表示1mol氢分子(氢气),1mol H+表示1mol氢离子,但如果说“1mol氢”就违反了使用标准,因为氢是元素名称,不是微粒名称,也不是微粒的符号或化学式。 4.计算公式: n=N/NAn=m/M 5.气体的摩尔体积 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符号Vm。(提问:为什么液体、固体没有摩尔体积) n=V/Vm (标准状况下:Vm=22.4L/mol) 使用“物质的量”与“摩尔”时的注意事项 (1)物质的量 ①“物质的量”四个字是一个整体概念,不得简化或增添任何字,如不能说成“物质量”“物质的质量”或“物质的数量”等。 ②物质的量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同“时间”,“长度”等一样,其单位是摩尔(mol)。 ③物质的量表示的是微观粒子或微观粒子的特定组合的集合体,不适用于宏观物质,如 1 mol苹果的说法是错误的。 ④物质的量中所指粒子包括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团等微观粒子

或微观粒子的特定组合(如NaCl、Na2SO4等)。 (2)摩尔 使用摩尔作单位时必须用化学式指明粒子的种类,如1 mol H表示1摩尔氢原子,1 mol H2表示1摩尔氢分子,1 mol H+表示1摩尔氢离子。不能说1 mol氢,应该说1 mol氢原子(或分子或离子)。 2.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阿伏加德罗常数是一个物理量,单位是mol-1,而不是纯数。 不能误认为N A就是6.02×1023。 例如:1mol O2中约含有个6.02×1023氧分子 2mol C中约含有1.204×1024个碳原子 1mol H2SO4中约含有6.02×1023硫酸分子 1.5mol NaOH中约含有9.03×1023个Na+和9.03×1023个OH-; n mol某微粒集合体中所含微粒数约为n×6.02×1023。 由以上举例可以得知: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以及微粒数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式?由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存在正比例关系。如果用n表示物质的量,N A 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N表示微粒数,三者之间的关系是:N = n·N A,由此可以推知n = N/N A N A = N/n 3.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区别与联系 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②“摩尔质量在数值上一定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或相对原子质量”。这句话对否?为什么? 不对。因为摩尔质量的单位有g·mol-1或kg·mol-1等,只有以g·mol-1为单位时,在数值上才与微观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相等。 ③两种原子的质量之比与其相对原子质量之比有何关系?为什么? 相等。因为任何一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都是以12C质量的1/12为标准所得的比值。所以,任何原子的质量之比,就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4.物质的量n、质量m、粒子数目N之间的关系

高中化学高频考点精讲

高中化学高频考点精讲 目录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 考点1常用化学计量 (1) 考点2化学计量在计算中的应用 (4) 考点3物质的分类胶体 (7) 考点4离子反应 (9) 考点5氧化还原反应 (13) 第二部分基本理论 考点1 元素周期表与元素周期律 (16) 考点2物质结构 (18) 考点3化学反应与能量 (20) 考点4 电化学基础 (23) 考点5化学反应速率 (27) 考点6化学平衡 (29) 考点7弱电解质的电离 (33) 考点8溶液的酸碱性及pH (36) 考点9盐类的水解 (38) 考点10 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42) 第三部分元素化合物 考点1 钠及其化合物 (44) 考点2镁、铝及其化合物 (47) 考点3铁及其化合物 (50) 考点4铜及其化合物 (53) 考点5金属元素小结 (55) 考点6碳、硅及其化合物 (57) 考点7 氯及其化合物 (59) 考点8硫及其化合物 (61)

考点9氮及其化合物 (64) 考点10非金属元素小结 (67) 考点11无机物的推断 (70) 考点12无机化学工艺流程 (74) 考点13无机化学方程式总结 (77) 第四部分有机化合物 考点1烃 (79) 考点2同分异构体 (82) 考点3卤代烃 (84) 考点4烃的含氧衍生物—醇酚 (86) 考点5烃的含氧衍生物—醛 (89) 考点6烃的含氧衍生物—羧酸酯 (91) 考点7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 (94) 考点8有机反应类型 (97) 考点9有机合成与推断 (100) 考点10 有机化学方程式总结 (105) 第五部分化学实验 考点1无机化学实验综合 (107) 考点2有机化学实验综合 (114)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 考点1 常用化学计量 一、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最新高中化学精讲苯酚

考点49.苯酚 1.复习重点 1.苯酚的结构特点及与醇结构的区别; 2.苯酚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检验方法及用途。 2.难点聚焦 一、乙苯酚分子结构与物理性质:注意强调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 物理性质:无色晶体(因被部分氧化而呈粉红色)、有特殊气味、 常温下在水中溶解度小,高于650C时与水混溶。但易溶于有机溶剂。 苯酚的官能团是羟基—OH,且与苯环直接相连,二者相互影响,因此苯酚的性质比乙醇活泼。 二、化学性质:苯酚的官能团是羟基—OH,与苯环直接相连 【6-3】【6-4】 1·弱酸性——比H2CO3弱,不能使指示剂变色,又名石炭酸。 C6H5OH C6H5O—+H+ C6H5OH +NaOH →C6H5ONa +H2O C6H5ONa+CO2+H2O →C6H5OH+NaHCO3(强调不能生成Na2CO3) 苯酚和乙醇均为烃的衍生物,为什么性质却不同? 分析:对比苯酚与乙醇的结构,了解不同烃基对同一官能团的不同影 响。 【6-5】【6-6】

2·取代反应—常于苯酚的定性检验和定量测定 ※3 ·显色反应——苯酚溶液遇FeCl3显紫色 三、苯酚的用途:阅读课本P169小字。 1·苯酚苯环对羟基的影响:—OH更活泼,与活泼金属、碱等反应 的性质羟基对苯环的影响:苯环易与溴发生取代反应 2·苯酚的鉴别方法。 一、苯酚分子结构与物理性质:注意强调羟基与苯环直接相连 物理性质:无色晶体(因被部分氧化而呈粉红色)、有特殊气味、 常温下在水中溶解度小,高于650C时与水混溶。但易溶于有机溶剂。 二、化学性质:苯酚的官能团是羟基—OH,与苯环直接相连 1·弱酸性——比H2CO3弱 2·取代反应 3·显色反应——苯酚溶液遇FeCl3显紫色 四.苯环上的取代定位规则 大量实验事实表明,当一些基团处于苯环上时,苯环的亲电取代反应会变得容易进行,同时使再进入的基团将连接在它的邻位或对位。例如,当苯环上已存在一个甲基时(即甲苯),它的卤化、硝化和磺化等反应,反应温度均远低于苯,且新基团的导入均进入苯环上甲基的邻或对位: 甲基的这种作用称为定位效应。在这里甲基是一个邻、对位指向基,具有活化苯环的作用,称为活化基。类似的活化基团还有许多,它们也被称为第一类取代基,并按活化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如下:

高考化学提分高频考点资料

高考化学提分高频考点 【1】氧化物的分类 1. 氧化物的分类: 成盐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复杂氧化物(过氧化物、超氧化物、Fe3O4、Pb3O4等); 不成盐氧化物: CO、NO 2. 易混淆概念分辨 酸酐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乙酸酐酐(CH3CO)2O等;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酸酐。 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NO、CO、NO2、N2O4、H2O 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CrO3 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Al2O3、ZnO(两性),Mn2O7、CrO3(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NO2因与碱反应不仅生成盐和水,还有NO,因而不是酸性氧化物。 ※Na2O2因与酸反应不仅生成盐和水,还有O2,因而不是碱性氧化物。 【2】具有漂白作用的物质 氧化作用:Cl2、O3、Na2O2、浓HNO3;化学变化;不可逆 化合作用:SO2;化学变化;可逆 吸附作用:活性炭;物理变化;可逆 ※其中能氧化指示剂而使指示剂褪色的主要有Cl2(HClO)和浓HNO3及Na2O2 【3】能被活性炭吸附的物质 1、有毒气体(NO 2、Cl2、NO等)——去毒; 2、色素——漂白; 3、水中有臭味的物质——净化。

【4】“黑色金属”有哪些 化学上把铁、铬、锰三种金属和铁基合金统称为“黑色金属”。 【5】Fe2+与Fe3+的鉴别方法 Fe2+与Fe3+的性质不同而又可以相互转化。中学化学中可用以下几种方法加以鉴别。 1.观察法: 其溶液呈棕黄色者是Fe3+,呈浅绿色者是Fe2+。 2.H2S法: 通往H2S气体或加入氢硫酸,有浅黄色沉淀析出者是Fe3+,而Fe2+溶液不反应。2Fe3++H2S==2Fe2++2H++S↓ 3.KSCN法: 加入KSCN或其它可溶性硫氰化物溶液,呈血红色者是Fe3+溶液,而Fe2+的溶液无此现象。这是鉴别鉴别Fe3+与Fe2+最常用、最灵敏的方法。 Fe3++SCN?==[Fe(SCN)]2+ 4.苯酚法: 分别加入苯酚溶液,显透明紫色的是Fe3+溶液,无此现象的是Fe2+的溶液。 Fe3++6C6H5OH→[Fe(C6H5O)6]3?+6H+(了解) 5.碱液法: 取两种溶液分别通入氨气或碱液,生成红褐色沉淀的是Fe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并迅速变为灰绿色、最终变成红褐色的是Fe2+溶液。Fe3++3NH3·H2O==Fe(OH)3↓+3NH4+; Fe3++3OH ̄== Fe(OH)3↓ Fe2++2 NH3·H2O==Fe(OH)2↓+2NH4+; 4 Fe(OH)2+2H2O+O2==4 Fe(OH)3 6.淀粉KI试纸法: 能使淀粉KI试纸变蓝的是Fe3+溶液,无变化的是Fe3+溶液。 2 Fe3++2I ̄==2 Fe2++I2 7.铜片法:

高考化学58个考点名师精讲(45)石油 煤

考点45石油煤 1.复习重点 1.石油的分馏、裂化和裂解; 2.煤的干馏、气化和液化。 2.难点聚焦 一石油的成分: 1、石油组成:碳、氢、硫、氧、氮等。 2、石油成分:各种烷烃、环烷烃和芳香烃组成的混和物,一般石油不含烯烃。 二石油的炼制: 开采出来的石油叫做原油。要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处理后才能得到适合不同需要的各种成品,如汽油、柴油等。 原油含水盐类、含水多,在炼制时要浪费燃料,含水量盐多会腐蚀设备。所以,原油必须先经脱水、脱盐等处理过程才能进行炼制。 石油的炼制分为:石油的分馏、裂化、裂解三种方法。 石油的分馏与石油的蒸馏原理相同,实验5-23中: ①蒸馏烧瓶、冷凝管 ②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蒸馏烧瓶支管口齐平 ③冷凝管的进、出口方向能否倒置? 1、石油的分馏 先复习随着烃分子里碳原子数增加,烃的沸点也相应升高的知识,然后启发学生如何能把石油组成里的低沸点烃和高沸点烃分离开。(答:给石油加热时,低沸点的烃先气化,经过冷却先分离出来。随着温度升高,较高沸点的烃再气化,经过冷凝也分离出来。)向学生说明原油开始沸腾后温度仍逐渐升高。同时问学生为什么?这说明原油是混合物。 工业上如何实现分馏过程呢?主要设备是加热炉和分馏塔。 按P137图5-24前半部分介绍,要突出介绍分馏塔的作用。最后总结石油常压分馏产物:液化石油气、汽油、煤油、柴油、重油。 接着,提出重油所含的成分如何分离?升温?在高温下,高沸点的烃受热会分解,更严重的是还会出现炭化结焦、损坏设备,从而引出减压分馏的方法。 按课本P137图5-24的后半部分介绍减压分馏过程和产物:重柴油、润滑油、凡士林、石蜡、沥青。 2、石油的裂化: (1)提出石油分馏只能得到25%左右的汽油、煤油和柴油等轻质液体燃料,产量不高。 如何提高轻质燃料的产量,特别是提高汽油的产量?引出石油的裂化。什么叫裂 化? 裂化——就是在一定条件下,把分子量大、沸点高的烃断裂为分子量小、沸点低的烃的过程。 裂化过程举例:

最新整理高中化学学考知识点资料讲解

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复习纲要——必修1 1.托盘天平精确到0.1g,量筒精确到0.1mL。 2.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坩埚。 3.点燃可燃气体(氢气等)前要验纯。 4.酒精着火应迅速用湿抹布盖灭,钠、钾着火用细沙盖灭。 5.分离提纯的装置: 依次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分液)。 6.过滤用于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主要仪器:漏斗。 7.蒸馏用于分离液体混合物,(主要仪器包括蒸馏烧瓶,冷凝管)如:乙醇和水的混合物。 冷凝水“下进上出”。 8.萃取可用于提取碘水中的碘单质。主要仪器:分液漏斗;萃取剂不能溶于水,如四氯化碳,不可使用酒精。 9.分液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如:乙酸乙酯和饱和Na2CO3溶液,植物油和水。主要仪器:分液漏斗。使用时注意“下层放、上层倒”。 10.蒸发的主要仪器:蒸发皿。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停止加热。不可加热至蒸干。 11.精盐含(硫酸钠,氯化镁,氯化钙)的提纯的方法: 加氯化钡目的: 除去Na2SO4,加入氢氧化钠目的是除去MgCl2, 加入碳酸钠的目的是除去CaCl2和BaCl2, 加入盐酸的目的是除去NaOH和Na2CO3。 12.摩尔(mol)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13.摩尔质量的单位g/mol或g.mo l-1数值与该物质的相对分子(原子)量相同(如氯化氢相对分子量为:36.5,摩尔质量为:36.5g/mol) 14.22.4L/ mol的使用条件: ①标准状况下(0℃ 101KPa);②气体。(注:水在标准状况下为液体) 15.物质的量的计算的四个公式:n= 16.溶液稀释的公式:c(浓)·V(浓) = c(稀)·V(稀) 17.两个浓度的转化公式:c=1000ρω/M 18.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必需 ..的仪器:××mL容量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19.有关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做题步骤: (1),将已经m,V气,c、V液计算成n, (2)列化学方程式将已知与待求的物质建立联系,求出待出物质的n (3)将求出的n转化为最终要求的m,V气,c、V液

高中化学高频考点精讲

考点4 离子反应 一、离子共存 ? 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涉及到离子的性质及溶液酸碱性等综合知识。凡能使溶液中有关离子的 浓度显著改变的均不能大量共存,如生成难溶物质、难电离物质、气体物质或能转变成其它种类的离子等。 (1)无色溶液中不能大量含有的离子:Fe 2+(浅绿色)、Fe 3+(黄色)、Cu 2+(蓝色)、MnO 4-(紫 色)、Cr 2O 72- (橙色)。 (2)在酸性溶液(pH <7的溶液、能使pH 试纸变红的溶液、紫色石蕊试液呈红色的溶液、含有大量Al 3+ 、Fe 3+的溶液、c (OH - )=1×10—13 mol/L 的溶液等)中含有大量的H +,不能共存的离子有:OH -、CO 32-、SO 32-、S 2-、F -、ClO -、SiO 32-、AlO 2-、CH 3COO -、C 6H 5O -、S 2O 32- 等);弱酸的酸式根离子( HCO 3-、HSO 3-等)。 (4)因生成沉淀而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SO 42-与Ba 2+、Pb 2+、Ca 2+ ;CO 32- 与Ca 2+、Mg 2+、Ba 2+; Ag +与SO 42-、CO 32-、PO 43-、Cl -、Br -、I -;S 2-与Fe 2+、Cu 2+、Pb 2+;H +与SiO 32-;OH -与Mg 2+、Al 3+、Fe 3+、Cu 2+等。 (5)相互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Fe 3+与S 2-(HS -)、SO 32-(HSO 3-)、I -;酸性条件下NO 3-、 MnO 4-、ClO -与 Fe 2+、S 2-、SO 32-、Br -、I - 等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ClO -、MnO 4- 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仍具有氧化性;NO 3- 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氧化性极弱,可与上述离子共存。 (6)因相互促进水解而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Al 3+和Fe 3+与AlO 2-、CO 32-、HCO 3-、ClO -;AlO 2-与NH 4+、Al 3+ Fe 3+ Mg 2+;NH 4+与SiO 32- ; (7)因发生络合反应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Fe 3+与SCN -、C 6H 5O - 等。 二、常考的离子检验 1.阴离子的检验 OH -:能使无色酚酞变为红色、紫色石蕊变为蓝色、橙色的甲基橙变为黄色,证明有OH -。 CO 32-和HCO 3-:加盐酸放出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证明有CO 32-或HCO 3-。 CO 32-+2H + == H 2O +CO 2↑ HCO 3- +H + == H 2O +CO 2↑ CO 2+Ca(OH)2 == CaCO 3↓+H 2O SO 42- :先加盐酸,如果没有沉淀,再加入几滴BaCl 2溶液,若有不溶于盐酸的白色沉淀产生,证明有SO 42-。

高考化学58个考点精讲 考点48 (习题课)有机物分子式和结构式的确定

考点48有机物分子式和结构式的确定 复习重点 1.了解确定有机物实验式、分子式的方法,掌握有关有机物分子式确定的计算; 2.有机物分子式、结构式的确定方法 难点聚焦 一、利用有机物燃烧反应的方程式进行计算 有关化学方程式 烷烃+ ++烯烃或环烷烃+点燃 点燃 C H O nCO (n 1)H O C H + 3n 2 O CO nH O n 2n +2222n 2n 222312 n +?→???→?? 炔烃或二烯烃++ -点燃 C H O nCO (n 1)H O n 2n 2222--?→??312 n 苯及苯的同系物++ -点燃 C H O nCO (n 3)H O n 2n 6222--?→??332 n 饱和一元醇++饱和一元醛或酮+ +点燃 点燃 C H O +3n 2 nCO (n 1)H O C H O O nCO nH O n 2n +222n 2n 222O n 2312 ?→??-?→?? 饱和一元羧酸或酯++ 点燃 C H O O nCO nH O n 2n 2222322 n -?→?? 饱和二元醇++ +点燃 C H O O nCO (n 1)H O n 2n +22222312 n -?→?? 饱和三元醇++ +点燃 C H O O nCO (n 1)H O n 2n +23222322 n -?→?? 由上可知,相同碳原子数的烯烃(环烷烃)与一元饱和醇完全燃烧时,耗氧量相同(把 C H O C H H O n 2n +2n 2n 2看成·:相同碳原子数的炔烃(二烯烃)与醛(酮)及饱和二元醇完全 燃烧时,耗氧量相同(醛:C H O C H H O n 2n n 2n 22→·-饱和二元醇: C H O C H 2H O n 2n +22n 2n 22→·-);相同碳原子数的羧酸(酯)与三元醇完全燃烧,耗氧量相

高中化学方程式大全+高中化学58个精讲离子反应方程_共存。(绝对精品)

高中化学方程式汇编 温州市第十五中学高三化学备课组 Petros Xn. 无机化学部分 非金属单质(F 2 ,Cl 2 , O 2 , S, N 2 , P , C , Si ) 1. 氧化性: F 2 + H 2 === 2HF 2F 2 +2H 2O===4HF+O 2 Cl 2 +2FeCl 2 ===2FeCl 3 2Cl2+2NaBr===2NaCl+Br2 Cl2 +2NaI ===2NaCl+I2 Cl2+SO2 +2H2O===H2SO4 +2HCl (2004北京高考) 2. 还原性 S+6HNO 3(浓)===H 2SO 4+6NO 2↑+2H 2O 3S+4 HNO 3(稀)===3SO 2+4NO ↑+2H 2O PX 3+X 2===PX 5 C+CO 2===2CO (生成水煤气) (制得粗硅) Si+2NaOH+H 2O===Na 2SiO 3+2H 2↑ 3.(碱中)歧化 Cl 2+H 2O===HCl+HClO (加酸抑制歧化,加碱或光照促进歧化) Cl 2+2NaOH===NaCl+NaClO+H 2O 2Cl 2+2Ca(OH)2===CaCl 2+Ca(ClO)2+2H 2O 金属单质(Na ,Mg ,Al ,Fe )的还原性 4Na+O 2===2Na 2O 2Na+S===Na 2S (爆炸) 2Na+2H 2O===2NaOH+H 2↑ Mg+H 2SO 4===MgSO 4+H 2↑ 2Al+6HCl===2AlCl 3+3H 2↑ 2Al+3H 2SO 4===Al 2(SO 4)3+3H 2↑ 2Al+6H 2SO 4(浓、热)===Al 2(SO 4)3+3SO 2↑+6H 2O (Al,Fe 在冷,浓的H 2SO 4,HNO 3中钝化) Al+4HNO 3(稀)===Al(NO 3)3+NO ↑+2H 2O 2Al+2NaOH+2H 2O===2NaAlO 2+3H 2↑ Fe+2HCl===FeCl 2+H 2↑ Fe+CuCl 2===FeCl 2+Cu 非金属氢化物(HF,HCl,H2O,H2S,NH3) 1.还原性: 16HCl+2KMnO 4==2KCl+2MnCl 2+5Cl 2↑+8H 2O (实验室常用) 2H 2S+SO 2===3S ↓+2H 2O 2NH 3+3Cl 2===N 2+6HCl 8NH 3+3Cl 2===N 2+6NH 4Cl 4NH 3+3O 2(纯氧)===2N 2+6H 2O 4NH 3+6NO===5N 2+6H 2O(用氨清除NO) 2.酸性: 4HF+SiO 2===SiF 4+2H 2O (HF 保存在塑料瓶的原因,此反应广泛应用于测定矿样或钢样中SiO 2的含量) H 2S+CuCl 2===CuS ↓+2HCl H 2S+FeCl 2===(不反应) 3.碱性: NH 3+HCl===NH 4Cl NH 3+HNO 3===NH 4NO 3 2NH 3+H 2SO 4===(NH 4)2SO 4 NH 3+NaCl+H 2O+CO 2===NaHCO 3+NH 4Cl (此反应用于工业制备小苏打,苏打) 4.不稳定性: 2H 2O 2===2H 2O+O 2↑ 非金属氧化物 1.低价态的还原性: 2SO 2+O 2+2H 2O===2H 2SO 4 (这是SO 2在大气中缓慢发生的环境化学反应) SO 2+Cl 2+2H 2O===H 2SO 4+2HCl 2NO+O 2===2NO 2 2CO+O 2===2CO 2 2.氧化性: NO 2+2KI+H 2O===NO+I 2↓+2KOH (不能用淀粉KI 溶液鉴别溴蒸气和NO 2) (CO 2不能用于扑灭由Mg,Ca,Ba,Na,K 等燃烧的火灾) 3.与水的作用: SO 2+H 2O===H 2SO 3 SO 3+H 2O===H 2SO 4 3NO 2+H 2O===2HNO 3+NO N 2O 5+H 2O===2HNO 3 P 2O 5+H 2O (冷)===2HPO 3 P 2O 5+3H 2O (热)===2H 3PO 4 (P 2O 5极易吸水,可作气体干燥剂) 4.与碱性物质的作用: SO 2+(NH 4)2SO 3+H 2O===2NH 4HSO 3 (这是硫酸厂回收SO 2的反应.先用氨水吸收SO 2,再用 H 2SO 4处理: 2NH 4HSO 3+H 2SO 4=== (NH 4)2SO 4 + 2H 2O + 2SO 2 生成的硫酸铵作化肥,SO 2循环作原料气) SO 2+Ca(OH)2===CaSO 3+H 2O (不能用澄清石灰水鉴别SO 2和CO 2.可用品红鉴别) SO 3+Ca(OH)2===CaSO 4+H 2O CO 2+2NaOH(过量)===Na 2CO 3+H 2O CO 2(过量)+NaOH===NaHCO 3 CO 2+Ca(OH)2(过量)===CaCO 3↓+H 2O 2CO 2(过量)+Ca(OH)2===Ca(HCO 3)2 CO 2+2NaAlO 2+3H 2O===2Al(OH)3↓+Na 2CO 3 CO 2+C 6H 5ONa+H 2O===C 6H 5OH ↓+NaHCO 3 SiO 2+2NaOH===Na 2SiO 3+H 2O (强碱缓慢腐蚀玻璃) 金属氧化物 1.低价态的还原性: FeO+4HNO 3===Fe(NO 3)3+NO 2↑+2H 2O 2。氧化性: MgO ,Al 2O 3几乎没有氧化性,很难被还原为Mg ,Al.,一般通过电解制Mg 和Al. (制还原铁粉) 3.与水的作用: Na 2O+H 2O===2NaOH 2Na 2O 2+2H 2O===4NaOH+O 2↑ 4.与酸性物质的作用: Na 2O+CO 2===Na 2CO 3 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 Na 2O 2+H 2SO 4(冷,稀)===Na 2SO 4+H 2O 2 MgO+SO 3===MgSO 4 MgO+H 2SO 4===MgSO 4+H 2O Al 2O 3+3H 2SO 4===Al 2(SO4)3+3H 2O Al 2O 3+2NaOH===2NaAlO 2+H 2O (Al 2O 3是两性氧化物) FeO+2HCl===FeCl 2+3H 2O Fe 2O 3+6HCl===2FeCl 3+3H 2O Fe 3O 4+8HCl===FeCl 2+2FeCl 3+4H 2O 含氧酸 1.氧化性: HClO+H 2SO 3===H 2SO 4 +HCl (X 2表示F 2,Cl 2,Br 2)

化学人教版高中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高考化学58个考点精讲 考点50 乙醛 醛类

word整理版 学习参考资料考点50乙醛醛类 1.复习重点 1.乙醛的结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银镜反应的操作要点和反应原理; 3.醛类的结构及性质、相关计算。 2.难点聚焦 、乙醛 1.乙醛的分子组成与结构 乙醛的分子式是OHC42 ,结构式是,简写为CHOCH3。 注意对乙醛的结构简式,醛基要写为—CHO而不能写成—COH。 2.乙醛的物理性质 乙醛是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密度小于水,沸点为C 8.20。乙醛易挥发,易燃烧,能与水、乙醇、氯仿等互溶。 注意因为乙醛易挥发,易燃烧,故在使用纯净的乙醛或高浓度的乙醛溶液时要注意防火。 3.乙醛的化学性质

word整理版 学习参考资料从结构上乙醛可以看成是 甲基与醛基 ()相连而构成的化合物。由于醛基比较活泼,乙醛的化学性质主要由醛基决定。例如,乙醛的加成反应和氧化 反应,都发生在醛基上。 (1)乙醛的加成反应 乙醛分子中的碳氧双键能够发生加成反应。例如,使乙 醛蒸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通过热的镍催化剂,乙醛与氢 气发生加成反应: 说明:①在有机化学反应中,常把有机物分子中加入氢 原子或失去氧原子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乙醛与氢气的 加成反应就属于还原反应。 ②从乙醛与氢气的加成反应也属于还原反应的实例可知,还原反应的概念的外延应当扩大了。 (2)乙醛的氧化反应 在有机化学反应中,通常把有机物分子中加入氧原子或

失去氢原子的反应叫 氧化反应。乙醛易被氧化,如在一定温度和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乙醛能被空气中 的氧气氧化成乙酸: word整理版 学习参考资料 注意①工业上就是利用这个反应制取乙酸。 ②在点燃的条件下,乙醛能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乙醛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OHCOOCHOCH22234452??????点燃 乙醛不仅能被2O氧化,还能被弱氧化剂氧化。 实验6—7 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1 mL 2%的3AgNO溶液,然后一边摇动试管,一边逐滴滴入2%的稀氨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此时得到的溶液叫做银氨溶液)。再滴入3滴乙醛,振荡后把试管放在热水中温热。实验现象不久可以看到,试管内壁上附着一层光亮如镜的金属银。 实验结论化合态的银被还原,乙醛被氧化。 说明: ①上述实验所涉及的主要化学反应为:

高中化学选修选修五知识点整理(详细讲解)

.. 选修 5有机化学基础知识点整理 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 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它们都能与水形 成氢键 )。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药用成分,也 常用乙 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 乙醇既 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限 度。 ②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于65℃时,能与水混溶,冷却后分层,上层 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③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出的乙醇,便 于闻 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④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 操作)。但在稀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⑤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⑥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2.有机物的密度 (1)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一氯代烃、酯(包括油脂) (2)大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多氯代烃、溴代烃(溴苯等)、碘代烃、硝基苯 3.有机物的状态[常温常压(1个大气压、20℃左右)] (1)气态: ①烃类:一般N(C)≤4的各类烃注意:新戊烷[C(CH3)4]亦为气态 ②衍生物类: 一.氯.甲.烷.(.C..H.C..l,.沸.点.为.-.2.4...2.℃.).氟.里.昂.(.C..C.l.F..,.沸.点.为.-.2.9...8.℃.). 322 氯.乙.烯.(..C.H 2 氯.乙.烷.(..C.H 3 2 3Br,沸点为 3.6℃) 四氟乙烯(CF2==CF2,沸点为-76.3℃)甲醚(CH3OCH3,沸点为-23℃)甲乙醚(CH3OC2H5,沸点为10.8℃)环氧乙烷(,沸点为13.5℃)(2)液态:一般N(C)在5~16的烃及绝大多数低级衍生物。如, 己烷 CH3(CH2) 4CH 3环己烷 甲醇CH3OH甲酸HCOOH 溴乙烷C2H5Br乙醛CH3CHO 溴苯C6H5Br硝基苯C6H5NO 2 ★特殊:不饱和程度高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如植物油脂等在常温下也 为液态 (3)固态:一般N(C)在17或17以上的链烃及高级衍生物。如, 石蜡C12以上的烃 饱和程度高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如动物油脂在常温下为固态 ★特殊:苯酚(C6H5OH)、苯甲酸(C6H5COOH)、氨基酸等在常温下亦为固态 4.有机物的颜色 ☆绝大多数有机物为无色气体或无色液体或无色晶体,少数有特殊颜色,常见的如下所示:

高中化学2020年高考化学之高频考点(22)

2020年高考化学之高频考点(22) 知识点化学平衡状态及判断 1.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1)动态标志:v正= v逆≠0 ①同种物质:同一物质的生成速率等于消耗速率。 ②不同物质:必须标明是“异向”的反应速率关系。如a A+b B c C+d D , =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2)静态标志:各种“量”不变 ①各物质的质量、物质的量或浓度不变; ②各物质的百分含量(物质的量分数、质量分数、体积分数)不变; ③温度、压强(化学反应方程式两边气体体积不相等)或颜色(某组分有颜色) 不变。 (3)综合分析 举例m A(g)+n B(g)p C(g) +q D(g)状态 混合物体系中各成分的含量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分数一 定 平衡各物质的质量或各物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平衡

各气体的体积或体积分数一定平衡 总压强、总体积、总物质的量一定不一定平衡 正、逆反应速率的关系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m mol A,同时生 成m mol A,即v正=v逆 平衡 在单位时间内消耗了n mol B,同时生成 p mol C 不一定平衡v A∶v B∶v C∶v D=m∶n∶p∶q,v正不一定等 于v逆 不一定平衡 在单位时间内生成了n mol B,同时消耗了 q mol D 不一定平衡 压强 m+n≠p+q时,总压强一定(其他条件一定)平衡 m+n=p+q时,总压强一定(其他条件一定)不一定平衡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定,当m+n≠p+q时 平衡 一定,当m+n=p+q时不一定平衡 温度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在其他条 件不变的情况下,体系温度一定 平衡 密度密度一定不一定平衡颜色含有有色物质的体系颜色不再变化平衡 (1)依据勒夏特列原理判断

高考化学58个考点精讲 考点51 乙酸 羧酸

考点51乙酸羧酸 1.复习重点 1乙酸的结构及化学性质; 2酯的水解反应;羧酸的简单分类及主要性质。 2.难点聚焦 物理性质。 一、乙酸 1·分子结构 2·物理性质: 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凝结成冰一样的晶体、易溶于水和乙醇 —COOH叫羧基,乙酸是由甲基和羧基组成。羧基是由羰基和羟基组成,这两个基团相互影响,结果不再是两个单独的官能团,而成为一个整体。羧基是乙酸的官能团。 2.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还是弱? (1)弱酸性: 学生写出实验2、3反应方程式。 【6-10】在试管中加入3mL乙醇、2mL冰醋酸,再慢慢加入40滴浓硫酸,加入少许碎瓷片;要注意小火加热。 实验中可以观察到在Na2CO3表面有果香味的无色透明油状液体生成,它是乙酸乙酯,乙酸乙酯是另一类烃的衍生物即酯类。像这种酸跟醇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酯化反应。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是可逆的。 (2) 酯化反应——取代反应 乙酸与乙醇反应时可能的脱水方式有几种?学生分析,写出(1)(2)。

介绍同位素原子示踪法证明反应机理,强调(2)是正确的。 根据实验6-10,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为何要加入碎瓷片? 2·导管为何不能伸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中? 3·为何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来吸收乙酸乙酯? 注:①浓硫酸的作用:催化剂、吸水剂。 ②反应过程:酸脱羟基、醇脱氢。 ③饱和碳酸钠溶液作用:中和乙酸,溶解乙醇,便于闻乙酸乙酯的气味;降低乙酸乙酯 的溶解度,便于分层析出。 ④导气管不能伸入碳酸钠溶液中,防止加热不匀,液体倒吸。 二、酯 1·定义:羧酸和醇反应,脱水后生成的一类物质叫酯 2·通式:RCOOR/ 根据乙酸与乙醇的反应现象,可以推断出酯的物理性质。 3·物理性质:低级酯有芳香气味、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 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请看下面实验。 【6-11】

高中化学精讲

一.离子共存 (1)注意对选项的限制条件的设置要看清是问“能”、“不能”,还是“一定能”、“一定不能”等对选项的限制条件。 (2)同一溶液中若离子间符合下列任意一个条件就会发生离子反应,离子不能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 ①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如Ba2+与CO32-、Ag+与Br-、Ca2+与SO42-等不能大量共存。 ②生成气体或挥发性物质:如NH4+与OH-、H+与CO32-、HCO3-、S2-、HS-、HSO3-、SO32-等不能大量共存。 ③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如H+与CH3COO-、CO32-、S2-、SO32-等生成弱酸;OH-与NH4+、Cu2+、Fe3+等生成弱碱或沉淀;H+与OH-生成水,这些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④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性离子[如Fe3+、NO3-(H+)、ClO-、MnO4-(H+)等]与还原性离子(如S2-、I-、Fe2+、SO32-等)因在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 ⑤形成配合物:如Fe3+与SCN-反应生成配合物而不能大量共存。 (3)注意审题,挖掘出隐含条件,如: ①若溶液透明时,则溶液可以含有色离子。如Cu2+(蓝色)、Fe3+(黄色)、Fe2+(浅绿色)、MnO4-(紫红色)等;若无色透明时,溶液一定不存在这些有色离子。 ②某强酸性溶液,表明有大量H+存在;某强碱性溶液,表明有大量OH-存在。 ③某溶液与Al反应产生H2,表明该溶液可能是强酸性溶液,也可能是强碱性溶液,且强酸性溶液中不可能存在NO3-。 二.离子方程式(书写及正误判断) 1、书写步骤:“写”、“拆”、“删”、“查” 2、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一般从下面这几个方面入手分析: (1)反应(特别是氧化还原反应)是否符合反应事实,主要是看反应能否进行或反应产物是否正确; (2)离子方程式是否遵守质量守恒; (3)离子方程式是否遵守电荷守恒; (4)拆分是否正确; (5)与量(少量、过量以及给出具体物质的量)有关的是否表达正确,看是否遵循定组成定律,特别注意有些反应反应物的配比关系。熟记一些与量有关的离子反应: 如:①铝盐溶液与强碱溶液的反应 铝盐过量:Al3++3OH-=Al(OH)3↓强碱过量:Al3++4OH-=AlO2-+2H2O ②铁和稀HNO3的反应铁不足:Fe+4H++NO3-=Fe3++NO↑+2H2O 铁过量:3Fe+8H++2NO3-=3Fe2++2NO↑+4H2O ③FeBr2溶液与不同量的氯水混合,有三种情况: 当氯水足量时:2Fe2++4Br-+3Cl2=2Fe3++2Br2+6Cl- 当氯水少量时:2Fe2++Cl2=2Fe3++2Cl- 当FeBr2与Cl2为1∶1时:2Fe2++2Br-+2Cl2=2Fe3++Br2+4Cl- 因为有氧化性顺序:Cl2>Br2>Fe3+>I2>S,所以FeI2与氯水的离子反应又有不同。 ☆注意离子反应中的多重反应 向Ba(OH)2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Ba2++2OH-+Cu2++SO42-=BaSO4↓+Cu(OH)2↓ 向Ba(OH)2溶液中滴加H2SO4:Ba2++2OH-+2H++SO42-=BaSO4↓+2H2O

2014高中有机化学知识点归纳与推断题解析精讲篇

有机化学知识点整理与推断专题 一、重要的物理性质 1.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药 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 ②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高于65℃时,能与水混溶, 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③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出 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④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 ..。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但在稀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⑤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⑥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溶液。 补充性质【高中化学中各种颜色所包含的物质】 1.红色:铜、Cu2O、品红溶液、酚酞在碱性溶液中、石蕊在酸性溶液中、液溴(深棕红)、红磷(暗红)、苯酚被空气氧化、Fe2O3、(FeSCN)2+(血红) 2.橙色:、溴水及溴的有机溶液(视浓度,黄—橙) 3.黄色(1)淡黄色:硫单质、过氧化钠、溴化银、TNT、实验制得的不纯硝基苯、 (2)黄色:碘化银、黄铁矿(FeS2)、*磷酸银(Ag3PO4)工业盐酸(含Fe3+)、久置的浓硝酸(含NO2)(3)棕黄:FeCl3溶液、碘水(黄棕→褐色) 4.棕色:固体FeCl3、CuCl2(铜与氯气生成棕色烟)、NO2气(红棕)、溴蒸气(红棕) 5.褐色:碘酒、氢氧化铁(红褐色)、刚制得的溴苯(溶有Br2) 6.绿色:氯化铜溶液、碱式碳酸铜、硫酸亚铁溶液或绿矾晶体(浅绿)、氯气或氯水(黄绿色)、氟气(淡黄绿色) 7.蓝色:胆矾、氢氧化铜沉淀(淡蓝)、淀粉遇碘、石蕊遇碱性溶液、硫酸铜溶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