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物膜之间的联系

生物膜之间的联系

生物膜之间的联系
生物膜之间的联系

生物膜之间的联系

(一)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的联系

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内质网膜与外层核膜相连,内质网腔与内、外两层核膜之间的腔相通,外层核膜上附着有大量的核糖体。内质网与核膜的连通,使细胞质和核内物质的联系更为紧密。在有的细胞中,还可以看到内质网膜与细胞膜相连。内质网膜与线粒体膜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联系。线粒体是内质网执行功能时所需能量的直接“供应站”,在合成旺盛的细胞里,内质网总是与线粒体紧密相依,代谢越旺盛相依程度越紧密,有的细胞的内质网膜甚至与线粒体的外膜相连。

虽然高尔基体与内质网在结构上没有直接相通,但是当附着有核糖体颗粒的内质网膜(粗面内质网)连接到高尔基体膜上时,内质网膜常常失去核糖体,变成光滑的、无颗粒的膜,生物学上称之为光面内质网,与高尔基体的膜极为相似。许多科学家认为,在细胞进化的过程中,高尔基体是由内质网转变而来的。

高尔基体膜在厚度和化学组成上介于内质网膜和细胞膜之间。在活细胞中,这三种膜是可以互相转变的。内质网膜通过“出芽”的形式,形成具有膜的小泡(具膜小泡),小泡离开内质网,移动到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小泡膜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高尔基体膜又可以突起,形成小泡,小泡离开高尔基体,移动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成为细胞膜的一部分。细胞膜也

可以内陷形成小泡,小泡离开细胞膜,回到细胞质中。由此可以看出,细胞内的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具膜小泡对细胞的内吞和外排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生物膜的化学组成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不仅在结构上相互联系,它们的化学组成也大致相同。与细胞膜类似,其他生物膜也主要由蛋白质、脂类和少量的糖类(细胞膜上的糖类一般与蛋白质结合,以糖蛋白的形式出现在细胞膜上,糖蛋白对细胞的生物识别功用意义非凡)组成。但是在不同的生物膜中,这三种物质的含量是有差别的(如下表)。

(二)各种生物膜在功能上的联系

科学家在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在豚鼠的胰脏腺泡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3m

17min n in后,被标记的氨基酸出现在附着有核糖体的内质网中,17mi 后,出现在高尔基体中,117min后,出现在靠近细胞膜内侧的运输蛋白质的小泡中,以及释放到细胞外的分泌物中(如图)。这个实验说明分泌蛋白在附着于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合成之后,是按照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的方向运输的。

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分泌蛋白,为什么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而不是直接运输到细胞膜呢?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在核糖体上翻译出的蛋白质,进入内质网腔后,还要经过一些加工,如折

叠、组装、加上一些糖基团等,才能成为比较成熟的蛋白质。然后,由内质网腔膨大、出芽形成具膜小泡,包裹着蛋白质转移到高尔基体,把蛋白质输送到高尔基体腔内,做进一步的加工。接着,高尔基体边缘突起形成小泡,把蛋白质包裹在小泡里,运输到细胞膜,小泡与细胞膜融合,把蛋白质释放到细胞外。在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的供给,来自于细胞内的“动力站”——线粒体,线粒体内膜上含有大量的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由此可见,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不仅在结构上有一定的联系,在功能上也是既有明确的分工,又有紧密的联系。各种生物膜相互配合,协同工作,才使得细胞这台高度精密的生命机器能够持续、高效地运转。

湖南省2020届高三生物第一次联考试题(含解析)

湖南省邵阳市2020届高三生物第一次联考试题(含解析) 一、选择题 1.所谓“膜流”是指细胞中各种生物膜之间的联系和转移。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不属于“膜流”现象 B. RNA在核质之间的转移过程发生了“膜流”现象 C. 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发生了“膜流”现象 D. 吞噬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发生了“膜流”现象 【答案】B 【解析】 【分析】 真核细胞内存在着丰富的膜结构,他们将细胞内部划分成相对独立的区室,保证多种生命活动高效有序的进行,这些膜结构又可以相互转化,在结构和功能上构成一个统一整体。细胞膜、核膜及多种细胞器膜,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详解】A、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是失水和吸水导致的原生质层与细胞壁的分离和复原,没有膜泡运输,没有体现“膜流”现象,A正确; B、RNA在核质之间的转移是通过核孔,没有发生“膜流”现象,B错误; C、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属于胞吐,发生了“膜流”现象,C正确; D、吞噬细胞吞噬细菌的过程属于胞吞,发生了“膜流”现象,D正确。 故选B。 2.取未转基因的水稻(W)和转Z基因的水稻(T)各数株,分组后分别喷施蒸馏水、寡霉素和NaHSO3,24h后进行干旱胁迫处理(胁迫指对植物生长和发育不利的环境因素),下图为测得未胁迫组和胁迫组植株8h时的光合速率柱形图。已知寡霉素抑制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中ATP 合成酶的活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寡霉素在细胞呼吸过程中主要作用部位在线粒体的内膜 B. 寡霉素对光合作用的抑制作用可以通过提高CO2的浓度来缓解 C. Z基因能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且减缓干旱胁迫引起的光合速率的下降 D. 喷施NaHSO3促进光合作用,且在干旱胁迫条件下,促进效应相对更强 【答案】B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在这两个阶段中,第一阶段是直接需要光的称为光反应,第二阶段不需要光直接参加,是二氧化碳转变为糖的反过程称为暗反应。光合作用主要受光照强度、CO2浓度、温度等影响。转基因技术是指利用DNA重组、转化等技术将特定的外源目的基因转移到受体生物中,并使之产生可预期的、定向的遗传改变。 【详解】A、寡霉素抑制细胞呼吸中ATP合成酶的活性,在细胞呼吸过程中第三阶段产生的ATP 最多,场所位于线粒体内膜,A正确; B、寡霉素抑制光合作用中ATP合成酶的活性,提高CO2的浓度可能无法缓解,也可设置提高CO2浓度的组别来探究或验证,从图中无法得知提高CO2的浓度可以缓解寡霉素对光合作用的抑制作用,B错误; C、对比W+H2O组和T+H2O组,自变量是是否转入基因Z,可知Z基因能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再结合W+H2O组(胁迫和未胁迫)和T+H2O组(胁迫和未胁迫),可知转入Z基因能降低胁迫引起的光合速率的减小(差值减小),因此基因Z能减缓干旱胁迫引起的光合速率的下降,C

生物膜系统

? 生物膜系统: 1、概念:细胞膜、核膜以及各种细胞器膜在组成成分和结构上很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共同构成了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2、作用:使细胞具有稳定内部环境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为各种酶提供大量附着位点,是许多生化反应的场所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保证生命活动高效、有序进行。 ? ? 分泌蛋白和细胞内蛋白的比较: ? 分泌蛋白 细胞内蛋白 不同点 作用部位 分泌到细胞外起作用 细胞内起作用 合成部位 内质网上的核糖体 游离的核糖体 举例 抗体、消化酶和一些激素 有氧呼吸酶、光合作用酶等 相同点 基本单位都是氨基酸,都是细胞内合成的;需要核糖体、内质网、 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细胞器参与合成 ? ? ? 知识点拨: 2.各种生物膜在化学组成上的联系

(1)相似性:各种生物膜在化学组成上大致相同,都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2)差异性:不同生物膜的功能不同,组成成分的含量有差异,如代谢旺盛的生物膜(如线粒体内膜)蛋白质含量高;与细胞识别有关的细胞膜糖类含餐高。 3.在结构上的联系 (1)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大致相同,都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骨架,蛋白质分子分布其中,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2)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连续性: 4.生物膜系统的功能 ??知识拓展: 1、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与分泌

2、在分泌蛋白的加工、运输过程中,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的膜面积变化情况如下:内质网膜面积减少,高尔基体不变,细胞膜增多。 例如(1)腺泡细胞将蛋白分泌出细胞是通过胞吐的方式实现的,分泌蛋白首先在核糖体上合成,然后经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加工,最后分泌到细胞外,这一过程需要能量,不需要细胞膜上的载体。 (2)单克隆抗体是分泌蛋白,需要经过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通过细胞膜分泌到细胞外;有氧呼吸过程中O2与[H]结合生成H2O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细胞借助细胞膜完成与外界的物质与能量的交换;遗传信息转录成mRNA在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内进行,该过程与生物膜无关。 例下列有关生物膜系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膜、叶绿体的内膜与外膜、内质网膜与小肠黏膜都属于生物膜系统 B.所有的酶都在生物膜上,没有生物膜生物就无法进行各种代谢活动 C.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都是一样的,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 D.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使细胞内的化学反应不会互相干扰 答案D

关于大学医学生物学(第六版)试题.doc

大学医学生物学考试试题(闭卷) 课程名称:医学生物学 学号:姓名: 一、选择题(每题选一正确答案,写于答卷纸上。每题一分,共40分): 1.下列哪一种细胞内没有高尔基复合体 A、淋巴细胞 B、肝细胞 C、癌细胞 D、胚胎细胞 E、红细胞 2.在电镜下观察生物膜结构可见 C.两层深色致密层和中间一层浅色疏松层 D.两层浅色疏松层和中间一层深色致密层 E.上面两层浅色疏松层和下面一层深色致密层 3.属于动态微管的是 A.中心粒 B. 纺锤体 C. 鞭毛 D. 纤毛 E. 胞质收缩环 4.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的过程为 A.通道扩散 B. 帮助扩散 C. 主动运输 D. 伴随运输 E. 膜泡运输 5.关于细菌,下列哪项叙述有误 A、为典型的原核细胞 B、细胞壁的成分为蛋白多糖类 C、仅有一条 DNA分子 D、 具有 80S 核糖体 E、有些鞭毛作为运动器 6.关于真核细胞,下列哪项叙述有误 A、有真正的细胞核 B、有多条DNA分子并与组蛋白构成染色质 C、基因表达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同时进行 D、膜性细胞器发达 E. 有核膜 7.氚(3H)标记的尿嘧啶核苷可用于检测细胞中的 A、蛋白质合成 B、 DNA复制 C、 RNA转录 D、糖原合成 E、细胞分化 8.β 折叠属于蛋白质分子的哪级结构 A. 基本结构 B. 一级结构 C. 二级结构 D. 三级结构 E. 四级结构 9.在奶牛的乳腺细胞中,与酪蛋白的合成与分泌有密切关系的细胞结构是 A、核糖体,线粒体,中心体,染色体 B、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纺锤体 C、核糖体,线粒体,高尔基体,中心体 D、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分泌小泡 E、核糖体,分泌小泡,高尔基体,中心体 10.膜脂不具有的分子运动是 A、侧向运动 B、扭曲运动 C、翻转运动 D、旋转运动 E、振荡运动 11.微管和微丝大量存在于 A、细胞质基质 B、细胞外被 C、细胞膜 D、胞质溶胶 E、细胞连接 12.能封闭上皮细胞间隙的连接方式称为 A、紧密连接 B、粘着连接 C、桥粒连接 D、间隙连接 E、锚定连接 13.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是 A、紧密连接 B、桥粒 C、微绒毛 D、胶原 E、绒毛 14.真核细胞的核外遗传物质存在于

生物膜之间的关系

生物膜的概念 细胞就像一台复杂而精巧的生命机器,各个部件虽然作用不同,但是衔接得非常巧妙,因而整台机器能够灵活运转。细胞膜、核膜以及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细胞器,就是这台“机器”中一些功能相关的“部件”,它们都由膜构成,这些膜的化学组成相似,基本结构大致相同,统称为生物膜。 生物膜之间的联系 (一)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的联系 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内质网膜与外层核膜相连,内质网腔与内、外两层核膜之间的腔相通,外层核膜上附着有大量的核糖体(如图)。内质网与核膜的连通,使细胞质和核内物质的联系更为紧密。在有的细胞中,还可以看到内质网膜与细胞膜相连。内质网膜与线粒体膜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联系。线粒体是内质网执行功能时所需能量的直接“供应站”,在合成旺盛的细胞里,内质网总是与线粒体紧密相依,代谢越旺盛相依程度越紧密,有的细胞的内质网膜甚至与线粒体的外膜相连。 虽然高尔基体与内质网在结构上没有直接相通,但是当附着有核糖体颗粒的内质网膜(粗面内质网)连接到高尔基体膜上时,内质网膜常常失去核糖体,变成光滑的、无颗粒的膜,生物学上称之为光面内质网,与高尔基体的膜极为相似。许多科学家认为,在细胞进化的过程中,高尔基体是由内质网转变而来的。 高尔基体膜在厚度和化学组成上介于内质网膜和细胞膜之间。在活细胞中,这三种膜是可以互相转变的。内质网膜通过“出芽”的形式,形成具有膜的小泡(具膜小泡),小泡离开内质网,移动到高尔基体,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小泡膜成为高尔基体膜的一部分。高尔基体膜又可以突起,形成小泡,小泡离开高尔基体,移动到细胞膜,与细胞膜融合,成为细胞膜的一部分。细胞膜也可以内陷形成小泡,小泡离开细胞膜,回到细胞质中。由此可以看出,细胞内的生物膜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具膜小泡对细胞的内吞和外排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生物膜的化学组成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不仅在结构上相互联系,它们的化学组成也大致相同。与细胞膜类似,其他生物膜也主要由蛋白质、脂类和少量的糖类(细胞膜上的糖类一般与蛋白质结合,以糖蛋白的形式出现在细胞膜上,糖蛋白对细胞的生物识别功用意义非凡)组成。但是在不同的生物膜中,这三种物质的含量是有差别的(如下表)。 生物膜人红细胞膜大鼠肝细胞核膜内质网膜线粒体外膜线粒体内膜 蛋白质...49.. .......59.......... 67 .......52 . (76) 脂类.....43 .........35 ..........33 .......48 . (24) 糖类......8 ........2.9 .......含量很少 ....含量很少.... 含量很少 (质量分数/%) (二)各种生物膜在功能上的联系 科学家在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他们在豚鼠的胰脏腺泡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3min后,被标记的氨基酸出现在附着有核糖体的内质网中,17min后,出现在高尔基体中,117min后,出现在靠近细胞膜内侧的运输蛋白质的小泡中,以及释放到细胞外的分泌物中(如图)。这个实验说明分泌蛋白在附着于内质网上的核糖体中合成之后,是按照内质网→高尔基体→ 细胞膜的方向运输的。 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分泌蛋白,为什么要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而不是直接运输到细胞膜呢?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在核糖体上翻译出的蛋白质,进入内质网腔后,还要经过一些加工,如折叠、组装、加上一些糖基团等,才能成为比较成熟的蛋白质。然后,由内质网腔膨大、出芽形成具膜小泡,包裹着蛋白质转移到高尔基体,把蛋白质输送到高尔基体腔内,做进一步的加工。接着,高尔基体边缘突起形成小泡,把蛋白质包裹在小泡里,运输到细胞膜,

生物膜

6-6 生物膜的组成和性质上册P589 细胞的外周膜(质膜)和内膜系统统称为生物膜。生物膜结构是细胞结构的基本形式。 生物膜主要由蛋白质(包括酶)、脂质(主要是磷脂)和糖类组成。生物膜的组分因膜的种类不同而不同,如P589(表18-1),一般功能复杂或多样的膜,蛋白质比例较大,蛋白质:脂质比例可从1:4到4:1。 (一)膜脂:有磷脂、胆固醇和糖脂。 (1)磷脂:构成生物膜的基质,为生物膜主要成分。包括甘油磷脂和鞘磷脂,在生物膜中呈双分子排列,构成脂双层。 (2)糖脂:大多为鞘氨醇衍生物,如半乳糖脑苷脂和神经节苷脂。 (3)胆固醇:对生物膜中脂质的物理状态,流动性,渗透性有一定调节作用,是脊椎动物膜流动性的关键调节剂。 为膜的凝胶相和液晶相的相互转变温度。磷脂分子成膜后头膜分子的相变温度T C 以下时,尾链全部取反式构象(全交叉),排列整齐,为凝胶相; 基排列整齐,在T C 以上时,尾链成邻位交叉,形成“结”而变成流动态,为液晶相。见P597 图而在T C 18-15。 ,胆固醇阻扰磷脂尾链中碳碳键旋转的分子异构化运动,胆固醇的作用是:当t>T C 阻止向液晶态转化,使相变温度提高;而当t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学习目标】 1.理解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分子结构以及流动性的结构特点。 2.理解细胞膜的主要功能、物质出入膜的两种方式及功能特点。 3.建立细胞膜的结构模型,了解细胞膜的其他功能。 4.能用膜的流动性、选择透过性等特点进行分析和解释相关的现象。 【学习障碍】 1.理解障碍 如何理解细胞膜的结构以及结构特点;如何理解膜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如何理解膜的结构特点与功能特性之间的联系。 2.解题障碍 用膜的结构特点以及膜的选择透过性的原理去分析解释有关细胞的融合、物质出入细胞(包括内吞与外排、主动运输等)等相关的生命现象。 【学习策略】 1.理解障碍的突破 (1)用“模型法”理解细胞膜的结构。 生命是物质的,生命活动需要一定的结构来保障,因此,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生物体的结构问题,尤其是更微观层次上的结构,这就要求学习者能将微观问题转变成宏观的问题,而建立一个简单、直观的模型来辅助,为思维创建一些支点,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这就是所谓的“模型法”。如下图。 在细胞膜中每一个磷脂分子头部因含有磷酸和碱基,极性强,是亲水性的;尾部的碳氢链为非极性的,具疏水性。如通过实验将磷脂加入水中,在一定浓度下,磷脂分子相互聚集,亲水性的极性头部朝向水相,而疏水的非极性尾部则避开水向内聚集,从而形成微小的球形磷脂分子团。若继续用超声波处理,则形成不易溶于水且在水相对稳定存在的磷脂双分子层结构。因此,膜中的磷脂分子正如模型中的那样排列。而磷脂分子的这种性质对于构成稳定的膜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从模型中还可以看出,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主要结构支架;膜蛋白为球蛋白,分布于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或嵌入磷脂分子中,有的甚至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组成细胞膜的各种成分在膜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即具有不对称性。例如:膜蛋白在磷脂双分子层中不对称地、不同程度地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或分布于膜表面。同时不同部位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另外,细胞膜上的糖被只存在于膜外表面,与外层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所以,糖类在细胞膜中的分布具有显著的不对称性。这些特点对于膜的功能的实现具有更直接的意义。 [例1]根据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和结构特点,分析下列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 (1)1895年Overton在研究各种未受精卵细胞的透性时,发现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透过细胞膜十分困难。这表明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_________。 (2)1925年Gorter Grendel用丙酮提取红细胞膜的类脂,并将它在空气、水界面上展开时,这个单层分子的面积相当于原来红细胞表面积的两倍。由此可以认为细胞膜由_______________组成。 解析:用“联想对照法”来解。 答案:(1)脂质分子(2)两层磷脂分子 点评:此题以考查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为线索,兼学科内综合及跨学科知识于一体。取材于书外,回答的内容却在书内,即“题在书外,理在书内”,是一道科技含量高,分析推理较强的试题。 (2)用“借比法”理解膜的结构特点。 “借比法”就是把难于想象或很抽象的生物学内容,通过借助我们所熟知的一些事例或现象进行比喻,以达到对问题真正理解的一种科学思维方法。 根据细胞膜的结构,巧妙地利用“借比法”帮助理解。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膜的流动性是细胞膜结构的基本特征之一,同时也是细胞膜表现其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膜的流动性是指膜结构分子的运动性,它包括膜磷脂分子的运动和膜蛋白的运动。我们可以联想细胞就好比地球,假设地球上没有陆地而全被大海所覆盖,那么磷脂双分子层就好比海水,蛋白质分子就好比海上的各种船只,它们都是可以运动的,这样就很容易理解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3)用“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去理解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之间的关系、结构特点与功能特性之间的联系。 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包括两层意思:一是有一定的结构就必然有与之相对应的功能存在;二是任何功能都需要有一定的结构来完成。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是:①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这种结构的存在就必然有与之相对应的功能存在——脂溶性物质能够以自由扩散的方式优先通过膜,其他不带电荷的小分子也可以以自由扩散的方式通过膜。②在磷脂双分子层中,镶嵌有蛋白质分子,这一结构的存在,也必然有与之相对应的功能存在——蛋白质可以作为物质运输的载体,从而使膜具有主动运输的功能;糖被的存在,与细胞保护、润滑、识别等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复习学案.doc

1320班生物一轮复习学案 必修1 《第三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本期主编:大雄组组长:雄哥 第1节编辑:韩殿雄、王子翔; 第2节编辑:蒋洪磊、任程; 第3节编辑:张玉晨、许浩扬。 打字员:李立峰 真正不羁的灵魂不会真的去计较什么,因为他们的内心深处有国王般的骄傲。 ——杰克?凯鲁亚克 第1节细胞膜一一系统的边界 £知识提纲3 一、制备细胞膜:方法;选材;步骤 二、细胞膜的成分: 三、细胞膜的功能: 四、细胞壁:成分;作用;特性 £夯实基础3 一、制备细胞膜: 1.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法。 2?最佳选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①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易制得纯净的细 胞膜;②无___________ ,细胞易吸水涨破;③红细 胞单个存在,易制成悬浮液。 3.步M聚:配制红细胞稀释液->取少量红细胞稀释液滴加到载玻片上■?滴加蒸馏水使红细胞吸水涨破 ★考点: ①红细胞稀释液是用_加适量的 _____________ 配制而成。 ②滴加蒸馏水的方法称之为 ______ 法,其操作 要领可以概括为:一侧滴一侧吸,重笈几次。 ③整个加水操作都要在 ______ 上进行,以便使 用_ (高/低)倍镜观察细胞的变化过程。 ④细胞破裂后,还需要通过_和_才能获得较纯净的细胞膜。 ★思考:科学家在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到细胞膜之前,己经确定细胞膜的存在了,你知道依据是啥码? 二、细胞膜的组成: 1.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胞膜主要由和组成,还 有 少量的 ____ 。其中含量最多的是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成细胞膜的脂 质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丰富,同时 还含有 ______ (尤其在动物细胞膜上)。谁再记不住 这个,谁就不是动物,谁就是植物,就是“植物人”! 功能越S杂的细胞膜,艿上该物质的种类和数泉越多。☆小冷:癌细胞的恶性增殖和转移与癌细胞 __________ 的改变有关。 三、细胞膜的功能: 熟记三大功能,并能准确分析题中所给材料体现了其中的哪些功能。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意义:使细胞 成为相对独立的系统,保障了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细胞膜的此 能力是相对的。 ? ?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思考: 细胞膜的上述三大功能分别主要与细胞膜上? ?的___________ 、 _________ 和_________ (物质)相关。 ★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三种方式(P42图3—2重要)①间接交流:例子:激素;递质等 ②直接交流:例子:精卵的相互识别与结合;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的识别与结合。 ③形成通道:(常见于_____________ )例子: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_______________ 相互连接,有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 的作用。 3. 是细胞膜功能的主要承担者,因此,

医学生物学知识点资料

医学生物学知识点

医学生物学知识点 第一章生命的特征与起源 1.生命的基本特征★★★(9条 p7-p9) ①生命是以核酸与蛋白质为主导的自然物质体系 ②生命是以细胞为基本单位的功能结构体系 ③生命是以新陈代谢为基本运动形式的自我更新体系 ④生命是以精密的信号转导通路网络维持的自主调节体系 ⑤生命是以生长发育为表现形式的“质”“量”转换体系 ⑥生命是通过生殖繁衍实现的物质能量守恒体系 ⑦生命是以遗传变异规律为枢纽的综合决定体系 ⑧生命是具有高度时空顺序性的物质运动演化体系 ⑨生命是与自然环境的协同共存体系 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1.细胞的发现(时间、人物)(P10) 1665年,英国物理科学家胡克。 2.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4条)p13 ①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②所有细胞都具有共同的基本结构 ③生物体通过细胞活动反映其生命特征 ④细胞来自原有细胞的分裂

3.细胞的基本定义(4条)p14 ①细胞是构成生物有机体的基本结构单位。一切有机体均由细胞构成(病毒为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除外); ②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在有机体的一切代谢活动与执行功能过程中,细胞呈现为一个独立的、有序的、自动控制性很强的独立代谢体系; ③细胞是生物有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单位。生物有机体的生长与发育是依靠细胞的分裂、细胞体积的增长与细胞的分化来实现的。绝大多数多细胞生物的个体最初都是由一个细胞——受精卵,经过一系列过程发育而来的; ④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具有遗传的全能性。人体内各种不同类型的细胞,所含的遗传信息都是相同的,都是由一个受精卵发育来的,他们之所以表现功能不同是有于基因选择性开放和表达的结果。 4.细胞体积守恒定律(p14) 器官的大小与细胞的数量成正比,而与细胞的大小无关,这种关系有人称为“细胞体积守恒定律”。 5.细胞的主要共性(3条) ①所有细胞都具有选择透性的膜结构 ②细胞都具有遗传物质 ③细胞都具有核糖体 6.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表2-1)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教案

细胞膜的结构及功能 一、教材分析 高中生物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中“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内容是细胞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内容要求学生通过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的学习,认识细胞膜的化学组成,理解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关系,为进一步学习物质的跨膜运输打基础。是在对前面“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学习,同时也为后面学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新陈代谢、物质出入细胞、物质代谢、生物膜系统等内容作铺垫。所以本节内容起到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和结构; (2)说出细胞膜有哪些重要功能; (3)说出细胞膜的“结构特性”和“功能特性”。 2、能力目标: 认识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清楚细胞膜结构的功能特点。 三、教学重点 1、细胞膜的成分与结构特点: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糖类; 2、细胞膜的功能:物质交换、细胞识别、分泌、排泄、免疫。 四、教学难点 1、细胞膜上脂质和蛋白质都是运动的; 2、细胞膜怎样进行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 五、教学方法 讲解式教学法,融合直观教学法和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配合进行教学。 六、教学内容 1、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细胞的元素和化学组成,我们说了细胞是由哪几种元素组成的?首先是大量元素,有C、H、O、N、P、S、K、Ca、Mg等;然后是微量元素,有Fe、Cu、Zn、B、Mn 、Mo等,其中讲到C是细胞最基本的元素;接下来讲的是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他们的统一性是说生物界中的元素在非生物界里都有,而非生物界中的元素在生物界里也都有,差异性是说生物界和非生物界中的元素含量有很大的差异;最后我们将了组成细胞的化合物:有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有水、无机盐,有机化合物有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讲由化合物组成的细胞的结构和由结构决定的功能。说到细胞的结构,首先来看细胞的结构是什么,细胞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组成,其中一些还有细胞壁,比如,植物细胞。所以我们先讲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下面同学们用两分钟的时间看一下课本上“细胞的结构和功能”这节的内容,然后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细胞膜的元素和化合物组成是什么?2、细胞膜的结构是什么?3、细胞膜的功能是什么? 板书课题: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好的,时间差不多了,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刚才说的问题:1、细胞膜的元素和化合物组成是什么?2、细胞膜的结构是什么?3、细胞膜的功能是什么?今天我们就是围绕这三个问题来讲细胞膜的结构和工能。下面我们开始学习。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细胞膜的成分。

2020年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题2.2细胞器(精讲)(含解析)

专题2.2 细胞器 1.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Ⅱ)。 2.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Ⅱ)。 3.实验: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通过对各种细胞器进行比较和分析,能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和归纳。用科学的方法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 知识点一 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1.细胞质的组成 细胞质包括细胞质基质和细胞器,前者为代谢提供场所、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影响细胞的形态、分裂、运动及细胞器的转运等。 2.细胞器之间的分工 (1)线粒体和叶绿体的比较 (2)其他细胞器的功能分析

【重点突破】 (1)线粒体、叶绿体中含有DNA、RNA和核糖体,能独立地进行基因表达合成部分蛋白质,但其绝大多数蛋白质由核基因编码,在细胞质核糖体上合成后转移至线粒体或叶绿体内。因此二者被称为半自主性细胞器。 (2)真核细胞中的核糖体有两类:附着核糖体主要合成分泌蛋白(如抗体等);游离核糖体主要合成细胞自身所需要的蛋白质。 (3)内质网有两类:粗面型内质网与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运输有关;滑面型内质网与糖类、脂质(如某些激素)的合成有关。 (4)动物细胞内的高尔基体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是各种膜成分相互转化中的“枢纽”。植物细胞内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5)液泡中的色素是花青素,与花和果实的颜色有关;叶绿体中的色素是叶绿素等,与光合作用有关。 (6)溶酶体起源于高尔基体。 3.细胞器的不同分类 知识点二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及生物膜系统 1.各种生物膜之间的联系 (1)在成分上的联系

①相似性:各种生物膜都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②差异性:每种成分所占的比例不同,功能越复杂的生物膜,其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就越多。 (2)在结构上的联系 ①各种生物膜在结构上大致相同,都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支架,蛋白质分子分布其中,都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②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图示如下: (3)在功能上的联系(以分泌蛋白的合成、运输、分泌为例) ①过程 ②图解 分泌蛋白依次经过图中①②③④⑤⑥⑦,依次表示核糖体、内质网、囊泡、高尔基体、囊泡、细胞膜、细胞外,⑧是线粒体,为该过程提供能量。 2.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1)组成: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2)功能

医学生物学笔记

医学生物学笔记 绪论 1.汜胜之书:公元前一世纪,总结了农业生产实践方面。 2.18世纪,林奈,二分法,统一了世界各国极其混乱的动植物命名。 3.生命科学的分科:①按生命特点划分:形态学、生理学、生态学、生物化学、遗传学、 胚胎学、分类学、进化论;②生物类群:微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人类学;③结构水平:量子、分子、细胞、组织学、器官、个体、群体、生态系统生物学。 4.生命的基本特征:①生物大分子是生物的物质基础;②新陈代谢是生物的基本特征’;③ 细胞是有机体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④能生长与发育;⑤可以生殖;⑥有遗传与变异;⑦机体具有适应性与应激性, 5.进化:原核生物(古细菌、真细菌)→原生生物(变形虫、鞭毛虫、草履虫)→真核生 物(真菌、动物、植物) 第一章分子基础 6.组成细胞的物质称为原生质,C、H、O、N占90%。 7.生物体内的“工作分子”是蛋白质。 8.氨基酸分子由于含有酸性的羧基和碱性的氨基,所以是典型的两性化合物。当氨基酸 溶于水时,氨基和羧基可同时电离,如果溶液呈酸性则氨基酸带正电荷;如果溶液呈碱性则氨基酸带负电荷。 9.10个氨基酸以下称寡肽,相对分子质量6000以下,氨基酸数目少于100才称多肽。 10.蛋白质分子结构分为四级,一级为基本结构,其余都是空间结构。①氨基酸的排列顺 序就是一级结构。②二级结构有三种构象:α-螺旋(单链右手螺旋)、β-折叠(双链或单链回折形成的锯齿状构象)、π-螺旋(胶原蛋白独有结构,三链相互绞合成的右手超螺旋)。③三级结构由二级进一步盘曲折叠,形成近球形,单链三级结构已经能表现生物活性,但其余得升四。 11.只有空间结构才称构象(所以一级不算),通过蛋白质构象变化而实现调节功能的现象 称为变构,如蛋白质磷酸化和去磷酸化。 12.变性和变构都不涉及氨基酸排列顺序(蛋白质一级结构)的变化,轻微变性可逆,称 为复性。 13.蛋白质分类:①按组成:a.单纯(仅有氨基酸)蛋白质:清蛋白、球蛋白、组蛋白等, b.结合(含有辅基)蛋白质:核蛋白、色素蛋白、磷蛋白、糖蛋白和脂蛋白。②按分子 形状:a.纤维状蛋白,多为结构蛋白,难溶于水,b.球状蛋白,易溶于水,许多具有生理特性的蛋白都近球状。③按生理功能:结构蛋白、保护蛋白、酶蛋白、激素蛋白、转运蛋白、运动蛋白、凝血蛋白、膜蛋白、受体蛋白和调节蛋白等。 14.脲酶、蛋白酶、淀粉酶、酯酶均属于单纯酶;除酶蛋白外还有辅助因子(辅酶(水溶 性维生素)、辅基(无机离子))的称为结合酶,属于结合蛋白质。 15.稀有碱基约占tRNA所有碱基的10%~20%。 16.功能:DNA携带和储存遗传信息,RNA传递和调控遗传信息。 17.B-DNA双螺旋的螺旋直径是2nm,螺距3.4nm,每一转有10对碱基,所以两个相邻 碱基对的距离为0.34nm。而A-DNA每一转有11对碱基。还有Z-DNA是左手螺旋。 18.RNA :mRNA占1~5%,tRNA占5~10%,rRNA占80~90% 19.rRNA参与蛋白质合成。

生物膜总结

生物膜 1、生物膜的基本结构特征是什么?这些特征与它的生理功能有什么联系? 2、从生物膜结构模型的演化谈谈人们对生物膜结构的认识过程。 3、何谓膜内在蛋白?膜内在蛋白以什么方式与膜脂相结合? 4、比较主动输运与被动输运的特点及其生物学意义。 5、说明Na+-K+泵的工作原理及其生物学意义。 生物膜(bioligical membrane):细胞和细胞器所有膜结构的总称,是镶嵌有蛋白质和糖类(统称糖蛋白)的 磷脂双分子层,起着划分和分隔细胞和细胞器作用,并有大量的酶结合位点,也是与许多能量转化和细胞 内通讯有关的重要部位。 流体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针对生物膜的结构提出的一种模型。在这个模型中,生物膜被描述成 镶嵌有蛋白质的流体脂双层,脂双层在结构和功能上都表现出不对称性。有的蛋白质“镶”在脂双层表面, 有的则部分或全部嵌入其内部,有的则横跨整个膜。另外脂和膜蛋白可以进行横向扩散。 生物膜的功能: 跨膜运输 能量转换 信息识别与传递 运动和免疫 1答:生物的基本结构特征是膜的流动性和不对称性。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膜的共同结构特点是以液态 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分子结构,而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流动镶嵌模型主 要强调(1)膜的流动性,膜蛋白和膜脂均可侧向运动;(2)膜蛋白镶嵌在脂类中表现出分布的不对称性,有的镶嵌在膜的内外表面,有的嵌入或横跨脂双分子层。膜的流动性是表现生物膜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如通过膜的物资运输、细胞识别、细胞免疫、细胞分化及激素的作用等都与膜的流动性密切相关。膜的不 对称性决定了生物膜内外表面功能的特异性。 从生物膜结构模型演化说明人们对生物膜结构的认识过程。 2答:对生物膜的分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1)脂质双分子层模型: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发现易溶于脂类的物质易通过膜,所以推测膜由脂质构成,有 通过计算总面积,得出膜的模型是脂质双分子层,极性的亲水基团朝向外侧的水性环境。 (2)Davson-Danielli模型:即“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明治式的细胞膜分子结构模型,这个模型的提出是建立在人们对于蛋白质在细胞膜中作用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 (3)单位膜模型:即生物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单位膜构成,该模型继用了前两种模型的合理成分, 但未正确解释蛋白质的位置 (4)流动镶嵌模型:该模型强调膜的流动性,膜蛋白和膜脂均可侧向运动,膜蛋白镶嵌在脂类中并表现出 分布不对称性,而且是通过疏水和亲水相互作用维持膜的结构。该模型强调膜的流动性。生物膜的模型还 在不断的完善中,从这一演化过程中可以看出,人们是通过不断的研究,不断地从实验中发现新现象,在 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不断地完善对于生物膜结构的认识。 1、生物膜的基本结构特征是什么?这些特征与它的生理功能有什么联系? 生物膜的组成和特点: 膜主要是由脂类(lipid) 和蛋白质以非共价键相互作用结合而成的二维流动体系。 脂类分子呈连续的双分子层(bilayer)排列。 膜具有双亲性。 蛋白质相对于脂双层具有不同镶嵌方式。

生物膜

生物膜 介绍:本文介绍了什么是生物膜以及它们在阻碍伤口愈合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此外,还探讨了可能的干预方法,旨在清除或减少生物膜,并预防其在伤口再次形成。 什么是生物膜: 生物膜是一种微生物群落复合体,由细菌和真菌组成。微生物能合成并分泌一种保护性基质,通过它将生物膜牢固的附着在活体或非活体表面。 生物膜是一种动态的异种群落复合体,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它们可能由单一种群细菌或真菌组成,大多数情况下,由多种群组成,比如包含多种多样的菌群。基本上,可将生物膜描述成细菌隐藏在一层厚厚的黏滑的保护层中,保护层由糖类和蛋白质组成。生物膜保护层可保护微生物免受来自外界的危害。 生物膜与伤口有什么联系? 一直以来都认为生物膜可在医疗器械表面形成,例如导尿管、气管插管、鼓膜通气管、骨科与胸部植入物、角膜接触镜、子宫内避孕器(IUDs)以及缝合线。它们是导致潜在的细菌感染和慢性炎症的主要原因,如牙周炎、囊性纤维化、慢性痤疮以及骨髓炎。 生物膜还常见于伤口,并在某种程度上会延迟伤口愈合进程。通过电子显微镜对慢性伤口与急性伤口的活组织检查发现,60%的慢性伤口含有生物膜结构,而急性伤口只有6%含有生物膜结构。据报道,生物膜是导致多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的主要因素,那么极有可能几乎所有的慢性伤口上至少有部分创面含有生物膜菌群。 生物膜是如何形成的? 阶段一:可逆的表面粘附 微生物通常被认为处于孤立的自由漂浮状态(如浮游型)。然而,在自然条件下,大部分微生物倾向于粘附在物体表面上,并最终形成生物膜。最初的粘附是可逆的。 阶段二:永久性表面粘附 随着细菌的繁殖,它们粘附的更加牢固(定植),发生变异,改变基因表达模式以提高生存能力。这通常是一种被称为细菌群感效应(Quorum sensing)的细菌通讯的结果。 阶段三:黏滑保护性基质/生物膜 一旦牢固地附着在表面上,细菌开始分泌一种包围基质,即细胞外聚合物(EPS)。 这是一种保护性基质或称为“黏质物”。这样,小菌落形成最初的生物膜。 EPS的准确成分因所含的不同微生物而异,但通常由多糖、蛋白质、糖脂和细菌DNA 所组成。一般认为存活的或死去的细菌释放的细菌DNA是构成生物膜细胞外聚合物(EPS)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细菌分泌出各种蛋白质和酶帮助生物膜牢固的粘附在伤口创面上。

医学生物学复习提纲

医学生物学复习思考题 1 生物学的概念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的本质,并探讨生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种生命科学。 2 生命的基本特征 核酸、蛋白质:生命大分子——共同的物质基础; 细胞——相似的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新陈代谢——高度一致的生命基本运动形式; 信息传递——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统一机制; 生长和发育——生物体由量变到质变的表现形式; 生殖——生命现象无限延续的根本途径; 遗传和变异——决定和影响生命现象的中枢; 进化——生命活动的全部历史; 生物与环境的统一——生命自然界的基本法则。 3 生物大分子的概念;蛋白质和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和核酸等,它们分子结构复杂,分子量大,分子中载有生命活动的信息,是在生命有机体中担负各种各样生理功能的有机化合物。生命大分子是一切生命有机体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最重要的物质基础。蛋白质:由许多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的大分子多聚体。 4 核酸的种类分布和分子组成。 核酸:核酸是由许多核苷酸构成的多聚体。 核苷酸:由磷酸、戊糖和含氮碱基构成。 核酸主要包括核糖核酸和脱氧核糖核酸。核糖核酸主要分布于细胞质和少量细胞核内;脱氧核糖核酸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和线粒体。 5 DNA、RNA的结构和功能。 DNA 结构分为一级结构和二级结构: 一级结构:脱氧核苷酸由3’-5’磷酸二酯键结合成多核苷酸; 二级结构:DNA 双螺旋结构。 DNA 分子能够指导细胞中蛋白质合成,进而控制细胞中蛋白质的合成、组成和各种代谢反应的完成。DNA具有自我复制能力,从而逐代传递遗传信息。RNA:不同核糖核酸由3’-5’磷酸二酯键连接;多呈链状,某些通过单键自身回折形成假 DNA 由两条走向相反的互补核苷酸链构成,两条链均按同一中心轴呈右手螺旋,两链依靠彼此的碱基在双螺旋内侧形成氢键连接。 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T(2 个氢键),G—C(3个氢键)。

医学生物学重点

医学生物学重点 ~第1章~ 1.蛋白质的基本单位(P.9):氨基酸 2.基本单位(氨基酸)和基本单位(氨基酸)之间是怎么连接形成蛋白质的(p.10)? 通过肽键依次缩和合而成多肽链。 (肽键:氨基酸分子之间的连接键,由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之间脱水缩合而成。) 3.蛋白质的一、二、三、四级结构: (p.10) A:何谓蛋白质一级结构: 是蛋白质的线性平面结构,反映了组成蛋白质分子的氨基酸总类、数量、排列 顺序及链接方式。维系一级结构的化学键主要是肽键,个别是二硫键。 A:二级结构有哪些类型? α螺旋、β折叠、三股螺旋( 螺旋)。(维系二级结构的化学键主要是氢键。) 三级结构: 在二级结构基础上折迭盘曲所形成的紧密球状结构。维系三级结构的化学键除氢键外,还有疏水键、离子键、酯键及二硫键等。 四级结构: 多个亚基按一定方式聚合而成的较为复杂的空间构象。 4.蛋白质变构和变性的区别? (p.11.12)变构:功能存在,变性:功能消失。 1.变构: 一定因素使蛋白质空间构象发生改变引起其生理功能发生改变。 (通过蛋白质构象变化而实现调节功能的现象称之) 2.变性: 一定因素强烈作用使蛋白质空间结构发生破坏引起其理化性质发生改变,丧失生理活性。 (空间结构发生破坏,理化性质改变,生物活性丧失,此一过程称为蛋白质的变性) 5.(1)核酸的基本单位为何? (p.13) 核苷酸(核苷酸=磷酸+核苷(戊糖+碱基)) (2)基本单位之间通过什么键形成核酸链?(p15) 3’—5’磷酸二酯键 (多个核苷酸通过3’-5’磷酸二酯键连接而成多核苷酸长链,是核酸的基本结构) 6.(1)DNA的两条链之间通过什么键连接? (p.17) 氢键 (两条多核苷酸长链是依赖碱基对形成的H键维系的.) (2)两条链的碱基之间如何配对? (p.17) A=T,G≡C (碱基互补原则) 7.核酸的碱基有多少种? 五种: A、T、C、G、U。 8.RNA有几种类型?功能各自为何?(p.17) (1)mRNA:携带来自DNA的遗传信息到核糖体上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2)tRNA:携带特定的活化氨基酸到核糖体的相应位置上合成蛋白质。

生物膜总结

. 生物膜 1、生物膜的基本结构特征是什么?这些特征与它的生理功能有什么联系? 2、从生物膜结构模型的演化谈谈人们对生物膜结构的认识过程。 3、何谓膜内在蛋白?膜内在蛋白以什么方式与膜脂相结合? 4、比较主动输运与被动输运的特点及其生物学意义。 5、说明Na+-K+泵的工作原理及其生物学意义。 生物膜(bioligical membrane):细胞和细胞器所有膜结构的总称,是镶嵌有蛋白质和糖类(统称糖蛋白)的磷脂双分子层,起着划分和分隔细胞和细胞器作用,并有大量的酶结合位点,也是与许多能量转化和细胞内通讯有关的重要部位。 流体镶嵌模型(fluid mosaic model):针对生物膜的结构提出的一种模型。在这个模型中,生物 膜被描述成镶嵌有蛋白质的流体脂双层,脂双层在结构和功能上都表现出不对称性。有的蛋白质“镶”在脂双层表面,有的则部分或全部嵌入其内部,有的则横跨整个膜。另外脂和膜蛋白可以进行横向扩散。 生物膜的功能: 跨膜运输 能量转换 信息识别与传递 运动和免疫 1答:生物的基本结构特征是膜的流动性和不对称性。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膜的共同结构特点是以液态的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其中镶嵌着具有不同分子结构,而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流动镶嵌模型主要强调(1)膜的流动性,膜蛋白和膜脂均可侧向运动;(2)膜蛋白镶嵌在脂类中表现出分布的不对称性,有的镶嵌在膜的内外表面,有的嵌入或横跨脂双分子层。膜的流动性是表现生物膜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如通过膜的物资运输、细胞识别、细胞免疫、细胞分化及激素的作用等都与膜的流动性密切相关。膜的不对称性决定了生物膜内外表面功能的特异性。从生物膜结构模型演化说明人们对生物膜结构的认识过程。 2答:对生物膜的分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1)脂质双分子层模型: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发现易溶于脂类的物质易通过膜,所以推测膜由脂质构成,有通过计算总面积,得出膜的模型是脂质双分子层,极性的亲水基团朝向外侧的水性环境。 (2)Davson-Danielli模型:即“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明治式的细胞膜分子结构模型,这个模型的提出是建立在人们对于蛋白质在细胞膜中作用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 (3)单位膜模型:即生物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的单位膜构成,该模型继用了前两种模型的 合理成分,但未正确解释蛋白质的位置 (4)流动镶嵌模型:该模型强调膜的流动性,膜蛋白和膜脂均可侧向运动,膜蛋白镶嵌在脂类中并表现出分布不对称性,而且是通过疏水和亲水相互作用维持膜的结构。该模型强调膜的流动性。生物膜的模型还在不断的完善中,从这一演化过程中可以看出,人们是通过不断的研究,不断地从实验中发现新现象,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不断地完善对于生物膜结构的认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