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冲刺】高三历史复习:高考主观题:原因背景类

【高考冲刺】高三历史复习:高考主观题:原因背景类

【高考冲刺】高三历史复习:高考主观题:原因背景类
【高考冲刺】高三历史复习:高考主观题:原因背景类

主观题专项训练

一原因、背景、条件类

[解题思路]

1.在没有限定词的情况下,历史背景、条件、因素、依据、原因

等可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思考。

具体表现为:

(1)经济方面的内容可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政治根

源(原因)是什么,根本/主要/直接原因是什么等。

(2)政治方面的内容可从政局、制度、政策、阶级、民族、外交、

军事等方面思考。

(3)思想文化方面的内容可从思想、科技教育等方面思考。

2.一般包括背景、原因、条件三种不同设问。背景的范围最广,

原因或条件是背景的组成部分。条件更注重客观性,原因注重主观性。常见的前提是原因,也是条件。导火线是直接原因,不是条件。

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1)主观原因:(主观意识方面的原因)一般从领导某事件的阶级、阶层的主观目的、动机、决策或政策、方针等方面进行思考。(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

(2)客观原因:指与主观原因有紧密关系但又不受主观意识影响的原因,一般从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状况、政治状况、思想因素等方面进行思考。

(3)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1)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

(2)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

(3)根本原因:政治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层面入手;生产关系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生产力入手;上层建筑层面的根本原因从经济基础入手;社会意识形态的根本原因从社会存在入手;历史事件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内因入手;相同属性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从历史规律入手。

直接原因、主要原因和根本原因,三者既有层次区别,又有联系渗透。

真题感悟

1.(2017 全国II卷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廷经常以“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下达“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1872 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

——摘编自戴逸主编《简明清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在雍正年间与19 世纪70 年代矿业政策的差异及原因。(15 分)

2.(2017 全国III 卷.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1602 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以后,荷兰人曾先后进攻澳门、台湾,遭到明朝官民的坚决抵抗而失败。1608 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董事会发出指示:“我们必须用—切可能来增进对华贸易,首要目的是取得生丝,因为生丝利润优厚。”1621 年,荷兰人得知西班牙人也计划占领台湾,遂于次年再次侵占澎湖,并于1624 年侵占台湾南部。1642 年,其势力扩张到台湾北部。

1661 年,郑成功进军台湾,并正告荷兰驻军,台湾和澎湖列岛应由中国政府管辖,岛屿上的居民都是中国人,“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并耕种这一土地”。荷兰人试图以

赔款的方式换取郑成功退兵,被拒绝。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台湾根据郡县制,设立一府二县;兴建孔庙,建立学院、府学、社学等完整的学校体系;开科取士,“三年两试,照科、岁例开试儒童”;许多

文人学士随之入台,写下了台湾第一批文学作品;大量移民涌入,台湾的人口迅速增加。

——摘编自陈孔立主编《台湾历史纲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荷兰侵占中国台湾与澎湖的历史背景和目的。(15 分)

3.(2015 年新2 卷.4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清代前期,正一品文官年薪俸银180 两,正七品知县45 两,正九品官员33 两。这些银两除养家糊口外,还要支付随从、幕僚的酬金及办公费用,普遍入不敷出。各级官员在征收田赋等税收时,以各种名义额外加征。这些税外之税,小部分作为各级衙门的办公经费,大部分被各级官员据为己有。“大州上县,每正赋一两”,额外加征“银一钱五分、二钱不等”;部分州县“数倍于正额”,以致引发民变。雍正帝认为,与其暗取而多征,不若明定其数;与其营私而中饱,不若责其办公。他决定改革,明确规定加征的税额,统一管理,用于发放以“养廉”为名的津贴。养廉银的数目,视职位的高低及岗位的重要程度而定。总督每年约二万两,州县官每年也有两千两左右,用作办公经费与官员薪水补贴。官员的合法收入大幅提高。

——摘编自黄惠贤等《中国俸禄制度史》(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政府建立养廉银制度的原因。(8 分)

4.(2017全国II卷.4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末,有很多部门负责管理北京的街道与沟渠、河道,“严且备矣”,但“究其实,无一人过问”,以致北京城“粪土载道,秽污山积”,“洋人目之为猪圈,外省比之为厕屋”。清政府每年出资修缮,并向商民收取巨款,但款项皆被官员私吞,并没有真正用于街道等的修缮。戊戌变法时期,清政府令“各衙门即行查勘、结修,以壮

观瞻,并大清门、正阳门外,菜蔬鸡鱼摊肆,一概逐令于城根摆设”,对此改革,“官吏闾民,皆称不便”,更有官吏怂恿百姓联名反对。

——据苏继祖《清廷戊戌朝变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的原因。(8 分)

参考答案1.

【答案】(1)差异:雍正年间:限制开矿,政府垄断。

19世纪70年代:允许开矿,官督商办。

原因:①雍正年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清廷认为开矿影响社会稳定;

政府谋取矿利。

②19世纪70年代:列强的经济侵略;洋务运动的推动;煤铁

等关系到国防、民生,需求很大。

2.

【答案】(1)背景:①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

②荷兰海外贸易快速发展,与东方的贸易利润巨大;

③明末战乱之际,中央政府无暇他顾。

目的:建立殖民据点;扩大对中国的殖民贸易,攫取高额利润;与西班牙进行殖民贸易竞争。

3.

【答案】

(1)原因:①官员薪俸偏低;

②地方办公经费不足;

③各种税外之税繁多,官员贪腐现象普遍;

④百姓税负沉重,社会矛盾尖锐;

⑤政府力图整顿吏治。(8分)

4.【答案】

(1)原因:

①西方的影响;②政出多门,互相推诿;③城市宜居性差,影响城市形象;

④日常维护不力,经费被官吏贪污。

2019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五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原因意义类主观题专练新人教版必修2

第五单元公民的政治生活 原因意义类主观题专练 1.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在物质生产过剩的今天,全球的经济已基本处于买方市场。作为买方市场供给大于需求,产品或服务的同质化严重,差别很不明显,特别是核心功能差别几乎为零。在这种市场条件下,品牌毫无疑问已经成为同类产品之间相互区分的主要标志。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认识到,我们已经进入了品牌竞争的时代,品牌是竞争制胜的法宝。为此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挥品牌引领作用推动供需结构升级的意见》。我国将实施品牌基础建设工程,这是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途径。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实施品牌基础建设工程的理由。 答案(1)是由我国当前品牌建设的现状决定的。 (2)有利于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与竞争力。 (3)有利于增加有效供给,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4)有利于树立自主品牌消费信心,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物质文化需求。 (5)有利于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优势,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2.创意经济以创新为核心,以现代科技为手段,将文化、知识和创意等无形资源融合物化,提供高技术含量、高文化附加值的创新型产品和服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进供给侧改革,为创意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材料一为推进创意经济发展,各级政府实行多措并举:一是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建立健全财政科技创新投入宏观决策和部门协调机制。二是制定创意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与创意产业合作培养紧缺人才。三是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强新

2020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精编

2020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精编 2020.全国卷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越野滑雪 【美】海明威 缆车又颠了一下,停了。尼克正在行李车厢里给滑雪板上蜡,把靴尖塞进滑雪板上的铁夹,牢牢扣上夹子。他从车厢边缘跳下,落脚在硬邦邦的冰壳上,来一个弹跳旋转,蹲下身子,把滑雪杖拖在背后,一溜烟滑下山坡。 乔治在下面的雪坡上一落一起,再一落就不见了人影。尼克顺着陡起陡伏的山坡滑下去时,那股冲势加上猛然下滑的劲儿把他弄得浑然忘却一切,只觉得身子里有一股飞翔、下坠的奇妙感。他挺起身,稍稍来个上滑姿势,一下子又往下滑,往下滑,冲下最后一个陡峭的长坡,越滑越快,越滑越快,雪坡似乎在他脚下消失了。身子下蹲得几乎倒坐在滑雪板上,尽量把重心放低,只见飞雪犹如沙暴,他知道速度太快了。但他稳住了。随即一搭被风刮进坑里的软雪把他绊倒,滑雪板一阵磕磕绊绊,他接连翻了几个筋斗,然后停住,两腿交叉,滑雪板朝天翘起,鼻子和耳朵里满是雪。 乔治站在坡下稍远的地方,正噼噼啪啪地拍掉风衣上的雪。 “你的姿势真美妙,迈克,”他大声叫道。“那搭烂糟糟的雪真该死。把我也绊了一跤。” “在峡谷滑雪什么滋味儿?”尼克挣扎着站起来。 “你得靠左滑。因为谷底有堵栅栏,所以飞速冲下去后得来个大旋身。” “等一会儿我们一起去滑。” “不,你先去。我想看你滑下峡谷。” 尼克赶过乔治,他的滑雪板开始有点打滑,随后一下子猛冲下去。他坚持靠左边滑,末了,在冲向栅栏时,紧紧并拢双膝,像拧紧螺旋似的旋转身子,把滑雪板向右来个急转弯,扬起滚滚白雪,然后慢慢减速,跟铁丝栅栏平行地站住了。 他抬头看看山上。乔治正屈起双膝滑下山来;两支滑雪杖像虫子的细腿那样荡着,杖尖触到地面,掀起阵阵白雪,最后,这整个一腿下跪、一腿拖随的身子来个漂亮的右转弯,蹲着滑行,双腿一前一后,飞快移动,身子探出,防止旋转,两支滑雪杖像两个光点,把弧线衬托得更加突出,一切都笼罩在漫天飞舞的白雪中。 尼克用滑雪板把铁丝栅栏最高一股铁丝压下,乔治纵身越过去。他们沿路屈膝滑行,进入一片松林。路面结着光亮的冰层,被拖运原木的马儿拉的犁弄脏了,染得一搭橙红,一搭

高三历史高考模拟检测试题及答案

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 历史 第一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孔子主张“仁者,爱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的社会背景是 A.社会动荡矛盾尖锐 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封建制度最终形成 2.下图为陕西出土的东汉牛耕画像石,对该“画像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表明东汉开始出现二牛一人的犁耕方式 B.是研究中国古代农业的第一手材料 C.还可以用于研究中国古代艺术发展情况 D.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的精耕细作水平 3.右图为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其上部文字为:“济南 刘家功夫针铺”;中部文字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部文字为 “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买兴贩,别有加 饶,请记白”。作为直接证据,它可用以研究宋代的①商业广告②印刷技术③商标意识④专利技术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朱元璋在总结元亡时说:“主荒臣专,威服下移,由是法度不行,人心涣散,遂至天下大乱。”。朱元璋认为元亡的主要原因是 A.皇权旁落,丞相专权 B.干弱枝强,地方割据 C.法度不行,人心涣散 D.元行暴政,农民暴动 5.京剧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高度美学成就的戏剧艺术。下列关于京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最早形成于北京地区 B.是中国古代戏曲成熟的标志 C.清朝时期成为广泛流行的新剧种 D.有许多南方戏曲的特点 6.据统计,19世纪40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广东人民抵制洋货 B.《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 C.自然经济的逐步瓦解 D.清政府限制广州对外贸易 7.“天兵来杀妖,全为穷乡亲。打下南京城,就把田地分。”这首反映太平天国运动的歌谣中,对其隐含的信息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反对专制腐朽的旧制度 B.有宗教化的宣传领导组织 C.革命的目标是占领南京 D.有平均分配土地的倾向 8.从1895年开始,在短短的lO多年时间里,张謇的企业从一个扩大到20多个,形成了一个以纺织为主跨行业的资本企业集团。这主要得益于 A.外资企业刺激和洋务企业的诱导 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高涨 C.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9.孙中山先生认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纵观孙中山的一生,他顺应世界潮流的做法有①提出三民主义②提倡实业救国③推动国共第一次合作④领导北伐战争

高考政治主观题九大题型答题模板

高考政治主观题九大题型分析 题型一、“体现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体现型的设问中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字眼。 【解题技巧】: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梳理——作答 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 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 三梳理作答: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要点,作 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题型二、“反映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反映型”的设问,一般来说所给的材料有文字式的,也有图表式的, 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反映了什么问题或现象,二是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变化. 【解题技巧】:不管是哪一种设问的情况,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感性的,而答案要 求是理性的也就是说感性材料理性化,既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用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加以表 明。做这类题关键是对材料所给的信息要全面把握,可采用定点法。同上题型三、“为什 么(原因)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等形式呈现 【解题技巧】:具体有三种方案: 第一种:从分析其必然性,必要性的角度展开。必然性亦可理解为紧迫性,也就是应 客观规律、时代背景而生的产物,是为了解决现状不足的需要,必要性和重要性就是解决此问 题的重要现实意义。 第二种:从为什么要、为什么能的角度展开。一定要紧扣题意且联系教材知识来回答, 答的越充分越全面越好,同时还要分析能够这么做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第三种:从政治、经济或文化、历史或现实,内因与外因等角度展开,要求具体问题, 具体分析。 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 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 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题型四、“怎么办(对策)类”主观题 【题型特点】:此类题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出了确定的主体,如党、国家、政府、 公民、企业、消费者和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 【解题技巧】:解答此类题目时,可采用定点法,同题型一。 凡是经济学中见到如何经营类题时,应想到: ( 1)市场:面向市场进行产业、产品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商品;遵循价值规律, 将生产资料与劳动力进行优化合理配置。 (2)科技:贯彻科教兴国战略,运用高新技术; (3)管理:加强管理,贯彻人才强国战略 (4)素质:提高经营者,劳动者的素质; (5)效益: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增大产出,提高经济效益,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 6)品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与信誉,创立品牌,生产优质无公害商品,冲破国际“绿色壁垒” (7)竞争力: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将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国际竞争力,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运用政治学知识回答如何做,一般会从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两个角度来回答,但具体 的又可以从党、国家机关、公民角度回答:

政治生活高考必备主观题

第一单元 民主选举 1、公民为什么要积极参与民主选举?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公民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 (3)①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积极参加民主选举,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社会责任感;②有利于选出自己信赖的当家人或选出代表自己意志的人进入决策机关,更好地维护公民合法权益;③有利于提高公民的政治素养,提高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的能力; ④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⑤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⑥有利于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公民怎样参与民主选举? (1)要依法有序参与民主选举。(2)选民参与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要积极行使好民主选举的权利。(3)要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统一的原则。(4)要努力提高个人政治素养。(5)公民行使选举权应出于公心,以人民利益为重;要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能力表现,在理性思考的基础上审慎投票。 民主决策: 1、公民为什么要积极参与民主决策?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3)①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②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③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④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公民的政治素养。⑤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⑥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⑦有利于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公民怎样参与民主决策? (1)要依法有序参与民主决策。(2)要积极行使好民主决策的权利,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积极参与民主决策。(3)要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统一的原则。(4)要努力提高个人政治素养。 民主管理: 1、公民为什么要积极参与民主管理?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公民享有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3)①有利于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管理社会事务的本领,提高公民的政治素养;②有利于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③有利于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④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⑤有利于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⑥有利于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公民怎样参与民主管理? (1)要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管理。(2)要积极行使好民主管理的权利,通过选举、决策、管理、监督等途径积极参与民主管理。(3)要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统一的原则。(4)要努力提高个人政治素养。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精选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导读:本文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仅供参考,如果能帮助到您,欢迎点评和分享. 下面是整理的“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欢迎阅读参考,有关内容请继续关注高考栏目. 2018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拟试题及答案(一) 1.据北宋欧阳修等史学家编撰的《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凡市,日中击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而散.”而唐代诗人王建有诗《夜看扬州市》写道:“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这两段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A.前者是正史,后者是文学体裁,应以前者为准 B.前者是后世人编撰的,后者写于唐代,应以后者为准 C.两者所载内容均需经过进一步考证才能确定史料价值 D.两者记载的史实相违背,必有其一是伪史 2.“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郡县制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 ) A.它分郡县两级,一郡之内又分若干县 B.郡县制是中央对地方政权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 C.郡县制开中国单一制国家组织结构先河,影响深远 D.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3.史学研究中非常注重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以下史实和结论之间逻辑关系

正确的是( ) 4.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一文中指出,“能利用各地各时的直接材料,……材料愈扩充,学问愈进步,……地质、地理、考古、生物、气象、天文等学,无一不供给研究历史问题者之工具,……要把历史学语言学建设得和生物学地质学等同样,乃是我们的同志!”对于上述观点理解最恰当的是( ) A.傅斯年突出史料在史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B.傅斯年主张在史学研究中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 C.傅斯年认为历史学应该涵盖各种学科 D.傅斯年重史学的客观性而不重史家的主观取向 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每个时代都要编写它自己的历史,不是因为早先的历史编写的不对,而是因为每个时代都会面对新的问题,产生新的疑问,探求新的答案.上述材料( ) A.表明史学的实用价值 B.说明历史时序性特点 C.肯定求真的史学态度 D.阐释全球史观的意义 6.历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说:“各时代的统一性是如此紧密,古今之间的关系是双向的.对现代的曲解必定源于对历史的无知;而对现实一无所知的人,要了解历史也必定是徒劳无功的.”作者在此强调的是( ) A.辩证统一中外关联 B.厚积薄发以古讽今 C.鉴往知来贯通古今 D.厚今薄古学贯中西 7.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个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的美德传统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汉代以后尤其是历经宋明理学的发展,更进一步强化.下列不能反映这一传统美德的是( ) A.“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B.“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高中政治历年高考图表类题目专项练习

图表类主观题专项练习(一) 1、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19分) 注:从1998年开始,国家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连续5年累计发行了66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 表3 我国经济增长 ⑴表1、表2和表3分别说明了什么经济现象? ⑵综合上述各表,运用经济常识和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看法。 2、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表1 我国居民的恩格尔系数 单位:% 注:恩格尔系数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划分标准,恩格尔系数60%以上者是绝对贫困;50%-60%者为温饱;40%-50%者为小康;30%-40%者为富裕;30%以下者为最富裕。 表2 我国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 单位:元 图1 2003年我国农民人均税费负担(单位:元) ⑴上述图表分别说明什么经济现象? ⑵上述图表之间有什么经济联系? ⑶温家宝总理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指出:“从今年起,逐步降低农业税税率,平均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以上,五年内取消农业税。”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取消农业税的看法。

图表类主观题专项练习(二) 3、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表1 全国和江苏省国民经济发展部分数据 注:江苏发展水平在全国处于前列。其中,苏南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苏中超过全国但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苏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表2 2003年江苏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情况 注:2003年江苏省实际利用外资总额超过全国1/4,在全国排名第一。 材料二: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江苏省在前进中还存在不少的矛盾和问题。如,部分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制约加剧;就业形势依然严峻;部分地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有些行业存在投资过度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情况。 ⑴材料一反映了江苏经济发展中的哪些特点? ⑵联系材料一,运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分析说明进一步发展江苏经济应有的国际视野。 ⑶根据材料一、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有关观点分析江苏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4、(32分)2004年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又称“一 号文件”)正式公布,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措施。 *系2002年数据 ⑴联系“一号文件”,运用所学经济常识分析材料一、二分别说明了什么。(11分) ⑵运用国家经济职能的知识说明中央公布“一号文件”的必要性。(10分) ⑶试运用抓主要矛盾的原理,分析一号文件将着力点放在增加农民收入上的决策依据。(11分)

高考政治主观题高分策略

高考政治主观题高分策略 高考政治主观题高分策略 方法一:主观题设问归类梳理——触类旁通 “是什么”类型。通常包括现象题和体现题:现象题即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文化现象或政治现象。首先,对材料进行全面分析,整体把握;其次:在文字材料中找出所包含的全部经济、政治或文化问题;最后,把图表、数据转换为书面文字,直接概括,不必引入观点,不必进行分析。体现题即材料体现了×××原理(原则)、观点、道理等。 首先,要注意一个材料体现多个原理,要从多角度回答;其次,多个材料体现一个原理,找共同点;最后,注意答题格式,以及原理加材料中的作法(即如何体现)。 “为什么”类型。通常包括原因、重要性、必要性及意义:原因题即为什么这样做、为什么产生这种现象、说明理由。首先,答案各要点必须与设问的对象之间有因果关系;其次,答题格式即客观必然性加意义(重要性)。意义题即分析××经济意义、政治意义、文化意义。其中经济意义包括:根据不同主体定要点(从对国家、对企业、对居民/消费者等);根据经济活动的性质和不同环节定要点如:根本性质:巩固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实现共同富裕、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等;政治意义:对党、对政府、对公民、对社会热点、对国际;文化意义:弘扬民族文化,培养民族精神等。

措施题即我们应怎样做,请你对此提出合理化建议。首先,从材料中找方法,材料呈现的是负面现象,其反向就是正确方法(如材料是环境污染等,其反向就是加强环保、合理利用资源);如果材料中呈现的是正确做法,只需对这种做法加以概括、总结即可。其次,从课本知识中找方法;再次,从当前政策中找方法(党代会、两会等提出的重大措施)。 “看法、认识、评价”类型。谈谈对××观点或对上述材料(现象)的认识等。首先,联系材料,分解设问。把问题可以分解从四个角度思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做”。联系具体要求选择好角度进行回答。 总之,答题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具体分析,谨防定势。 方法二:审题答题的基本路径——按步就班 第一步:先审设问后审材料。首先,通过审设问要弄清命题的限定性:知识范围限定(是经济常识还是哲学常识、政治常识,文化生活,还是具体的知识);问题角度限定(应回答“是什么”还是回答“为什么”“怎么样”“怎样做”);材料限定(是否要求结合材料、结合哪个材料);对象限定(要求我们对什么分析);主体限定(是党、国家、政府、企业、个人、还是经营者、劳动者和消费者的角度)。其次,审材料时要结合设问提取有效信息,先找出核心思想,再围绕核心找出相关信息;如果是表格材料,要全面解读表题目、表头、数据、尾注,要细致全面。 第二步:回忆、联想曾学过的与该题设问、材料相关的概念、观

高中《政治生活》“措施类”主观题归纳

高中《政治生活》“措施类”主观题归纳 1、济南二模文综28、材料二根据中共山东省九届九次会议精神,山东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坚决打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省政府多次向省委汇报工作,采纳省政协的有关提案,听取有关专家和基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2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山东省政府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是如何做到科学民主决策的? (8分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省政府贯彻省委会议精神并向省委汇报工作,坚持党的领导并接受党的监督做到了科学决策。 ②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省政府执行人大决议并接受人大监督做到了科学民主决策。 ③人民政协具有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省政府采纳政协提案并接受监督做到了科学民主决策。 ④公民有依法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的权利。政府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集中民智、反映民意做到了科学民主决策。(8分。每要点2分,每句1分 2、济南一模政治:材料二为了更好地实施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山东省政府成立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咨询委员会,通过咨询委员会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建设重大事项进行深入研究,开展科学论证,提出建议意见。 (2说明专家咨询参与民主决策对政府正确行使职能的作用。(4分 ①公民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决策,有利于提高政府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1分 ②我国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政府通过专家咨询制度科学民主决策,有利于更好地行使经济建设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更好地依法行政、对人民负责。(3分。每分句1,最高给3分 3、潍坊二模文综28、材料一暴力拆迁,极端对抗;因拆暴富……针对“拆迁”过程中的种种问题,经过两年多的调查研究、征求意见,国务院法制办会同住房城乡建设部制定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征求意见稿》,拟取代原有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并于1月29日正式公开征求民意。征求意见稿用“搬迁”取代了“拆迁”,并规定只有因七种“公共利益”的需要,政府才能征收房屋;只有90%以上被征收人同意,方可进行危旧房改造……新条例无论从名称上,还是从内容上都有了很大的变化,这无疑有利于实现政府与群

高考文学类阅读——标题的作用(学生版)(含详细答案)

文学类文本阅读——标题的作用 学科语文班级高()班小组姓名教师评价 一、学习目标: 1.明确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点。 2.掌握小说阅读中标题作用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3.熟练掌握小说类标题作用的答题模式。 二、知识链接: [考纲解读]《浙江省普通高考语文学科考试说明》对文学类文本(主指散文与小说,戏剧及诗歌不纳入考虑)阅读有八条要求: 1.作品结构的分析,作品主题的概括。 2.作品体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的分析。 3.重要语句丰富含意的体会,精彩语句表现力的品味。 4.作品形象的欣赏,作品内涵的赏析,作品艺术魅力的领悟。 5.对作品所表现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评价。 6.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对作品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发掘。 7.对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的探讨。 8.对作品的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文学类作品阅读要求能“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落实到小说阅读中的“重要词语”是指对营造典型环境、展示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和表现中心思想等起重要作用的词语。而对小说标题内涵与作用的解读就是其中之一,也是高考小说阅读的命题热点之一。 三、学习过程: 分析高考真题,探究命题形式 【高考真题回眸】 1.(2009 浙江卷)《魔盒》15.有人建议把标题“魔盒”改为“贝格斯太太”,你认为哪一个合适,谈谈你的看法。(5分) 2.(2014 浙江卷)《走眼》14.这篇小说为什么要用“走眼”做题目?(5分) 3.(2016 全国新课标Ⅰ卷)11.(2)《锄》小说以“锄”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小说标题常见命题形式】 1.把标题“××”改为“××”,你认为是否合适,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分析是否可以换标题】 2. “××”作为这篇小说的标题,有主题思想,结构艺术、象征意蕴等多方面的考虑。请选择一个方面,结合全文,陈述你的观点作分析。【探讨标题作用】 3“××”作为小说的标题,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探究标题意蕴】 真题演练,掌握标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一)【探讨标题作用】 (2014 浙江卷)《走眼》14.这篇小说为什么要用“走眼”做题目?(5分) (文本见课后练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标题作用答题思路指津】 1、如果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的作用。 比如:《礼拜二午睡时刻》《第9车厢》《晚秋》《祝福》…… 2、如果以物件(物象)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作为结构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揭示文章主题、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的作用。

高三历史高考模拟试题精编(2)

高考模拟试题精编(十二) 【说明】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请将第Ⅰ卷的答案填入答题栏内,第Ⅱ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 2分,共50分) 1.下面为秦汉时期地方政府管理体制情况表,对其理解正确的是( ) A.制 C .汉承秦制保持了政治制度的稳定性 D .东汉的地方管理体制发生了本质变化 2.明末清初有思想家认为:“郡县之弊在迁转太速,封建之弊在世守不易。”以下对郡县制和分封制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郡县制不利于地方发展 B .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 C .二者均有弊无利 D .二者均易形成皇权专制 3.恩格斯说:“随着商业和工业的发展,发生了财富积累和集中于少数人手中以及大批自由公民贫困化的现象;摆在自由公民面前的只有两条道路:或者从事手工业去跟奴隶劳动竞争,而这被认为是可耻的、卑贱的职业……或者变成穷光蛋。他们……于是就把整个雅典国家引向了灭亡。所以,使雅典灭亡的并不是民主制……而是排斥自由公民劳动的奴隶制。”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 A .雅典亡于直接民主制所导致的民主泛滥和社会动荡 B .雅典亡于小国寡民体制不能容纳雅典社会的发展

C.雅典亡于社会发展的停滞和公民权利与责任意识的逐渐淡化 D.雅典亡于数量庞大的穷困自由民的革命与造反 4.美国设立参议院的主要目的是使政府能够“推行正当之措施”,应该对参议员“予以较长之任期”。对参议员“予以较长之任期”主要是考虑到() A.地方与中央争权影响美国政局的稳定B.行政与立法机构在国家中的地位不同 C.“权力制衡”是美国宪法的基本精神D.参议员专司其事才能提高其专业能力 5.有人将法德关系作了如下比喻:“原来两国都在同一条马路上开车,各有各的交通规则,法国采取了‘民主’规则,德国采取了‘专制’规则,结果一再撞车。现在仍旧在同一条马路上开车,大家都遵守相同的‘民主’规则,不再撞车了。”这里第二个“民主”的含义是() A.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B.民主权利的逐步扩大 C.欧洲的经济一体化D.法德关系的和解 6.鸦片战争后,中英两国谈判,英国选择上海为通商口岸,这种选择的意图反映了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最迫切的需要,这是因为上海() A.是我国传统的外贸城市B.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市场前景 C.拥有大量的矿产资源D.是当时中国经济发达地区中最大的城市 7.某县模范父亲王者成在送儿子王建堂出征之际,赠送的竟是一面“死”字大旗。他在白布中央写了大大的一个“死”字,两边写道:“国难当头,日寇狰狞;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本欲服役,奈过年龄;幸有吾子,自觉请缨;赠旗一面,时刻防身;伤时拭血,死后裹身;勇往直前,勿忘本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体现了甲午战争时期政府发动民众B.体现了中国人民的爱国热情 C.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狠残暴D.体现了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踊跃支前8.一战期间,列宁指出,“没收地主土地,全部土地国有化;把所有银行合并为一个国家银行,由苏维埃加以监督。”列宁的意图是() 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B.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C.争取农民的大力支持D.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9.有人认为,目前的欧洲有两种东扩,一种是制度性的,一种是战略性的。对这两种东扩,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完整版)高中政治主观题常见类型及解题思路

高中政治主观题常见类型及解题思路 1.“体现类”主观题 此类题往往通过呈现材料或图表,构建“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或“如何体现”的设问。这种设问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考查考生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的能力和方法。既要求考生掌握某观点的具体内涵,又要与题设材料相结合,做到材料与观点一一对应。回答此类题首先应思考该观点的具体内容,并将材料与观点的具体内容对应起来,根据与材料关联的程度,安排观点表述的顺序。 2.“反映类”主观题 此类试题有两种设问:一是反映了什么问题或现象或信息,二是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变化。但不管是哪一种设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感性的,而答案要求是理性的。考生所做的就是要把感性材料理性化,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用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加以呈现。做这类题关键是对材料所给的信息要全面把握。 3.“原因类”主观题* 此类题的设计往往是承上启下的,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等形式呈现。题目要求往往包括说(做)这件事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优越性、不做这件事的危害性。“依据”是说(做)这件事的经济、哲学、政治、文化的理论依据;“重要性”是说(做)这件事的地位、作用、意义、优越性、目标等;“必要性”是说(做)这件事当前存在的客观实际,即非做不可的原因;“可能性”是说(做)这件事存在哪些主客观条件,使做此事成为可能;“危害性”是做或不做这件事将会导致怎样的消极后果。答题时应根据材料及相关设问要求给予回答。 4.“意义类”主观题* “意义类”主要是针对某一“做法”或某一“事件”有什么意义来设问。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首先要明确回答是经济意义、政治意义、文化意义还是社会意义。其次解题时,一是注意确定范围分析意义。如区域范围,即考虑对“当地”有何意义、对“地区”有何意义、对“国家”有何意义、对“世界”有何意义。二是根据主体分析意义。即分析设问中的事件或措施对“谁”有意义。如经济生活中,是国家,还是企业(经营者)、劳动者、消费者等。 5.“影响类”主观题 “影响”类与“意义”类题的设问有一定区别,“意义类”题的设问一般是积极影响。而影响分为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因此,“影响类”题的设问应注意根据性质分析,在回答时既要考虑有利影响又要考虑不利影响,题目最后还应表明自己的态度。

必修二政治生活主观题训练(高考真题)

必修二政治生活主观题训练(高考真题) 必修二《政治生活》高考真题训练 单元一公民的政治生活 1、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先进,网络速度越来越快,人们在充分享受其给工作、学习、交往带来的种种便利的同时,也承受着迅速传播的电脑病毒的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从事危害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公民合法利益的活动,不得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 材料二:2007年2月7日。全国首例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大案告破,号称2006年度互联网“毒王”的“熊猫烧香”病毒的始作俑者李某等人落入法网。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据统计,截至2008年6月,中国网民人数达2.53亿,网站数共有191.9万个。25岁以下网民占到51%,30岁以下的网民占到70%左右。年轻人成为网民的主体,他们乐于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互相网舆情成为社情民意中最活跃的部分。

2008年6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做客人民网与网民在线交流,并表示,“网友们在网上发给我的一些帖子,我会认真地去阅读、去研究”。 材料二 近年来中国网络购物市场迅速发展。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网络购物交易规模破千亿元,增速超过130%,网购用户规模达8000万,近三成的网民成为网络购物用户;网络购物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也首次突破1%。 对2007年大城市网络购物人群调查显示,上海的网络购物人群占上网总人数的50.4%。上海的网络购物金额达到118亿元,而全部连锁商业的零售总额是1362亿。 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公民应当如何利用网络参与政治生活。 3、38.辨析:公民的有序政治参与就是按照政府的要求进行政治参与。 ? ? 单元二为人民服务的政府 ?1、近年来,东部地区民营企业出现了“用工荒”,一些企业难以找到所需的农民工。“用工荒”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面对“用工荒”,政府应如何履行其应有的职能? 2、2009年4月以来,从墨西哥蔓延开来的流感,最初被诊断为猪流感。后来,世界卫生组织等权威机构研究发现,这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答题技巧(经典)

2019年高考语文专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知识归纳 小说阅读 1.明确概念:小说是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 2.四要素:人物、环境、故事情节(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是:主题) 一、人物形象 1、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正面描写: 肖像描写:暗示人物身分和地位;反映人物的精神状态和风貌;反映人物的性格爱好. 动作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显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心理描写:展现人物的内心活动,暗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语言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细节描写:指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事实所作的具体、深入的描写,能更细腻地展示人物的某一特征。 侧面描写:又叫间接描写,是从侧面烘托人物形象,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使描写对象的特点鲜明突出。 2、小说中的人称及作用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能自由的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便于直接对话交流情感,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 第三人称:能比较客观的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3、小说人物形象的作用

人物形象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主人公、次要人物。 这两类人物在文中的作用分别是: 主人公是文章塑造的核心人物,能够揭示、突出、深化主题; 次要人物能够对比、衬托主人公,突出主人公的特点,使主人公形象更加鲜明;也能够推动情节的发展或者造成情节的陡转;有对比、衬托、揭示主题的作用。 4人物形象的分析是小说常考的题型。 设问角度: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xx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解题思路:由面到点分点作答,性格特点+文中的依据(结合文本材料分析)。 如何解答这类题型,一般可从五面揣摩: 第一,从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化中把握人物性格; 第二,从描写手法中认识人物性格。作品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都是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 第三,从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中认识人物性格; 第四,借助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把握人物基本特征。包括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第五,从社会环境、活动场景及人物关系中认识人物的典型意义; 注意:区别“人物形象的特点”和“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人物形象特点的核心是人物的性格特点,但还包括人物形象的身份、职业、地位、技能、行为习惯等因素。而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则只指人物的品行、情感、精神等心理特点。 二、情节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

高三历史模拟考试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汉宣帝曾教训自己的太子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且俗儒不达时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于名实,不知所受,何足委任!”由此可以推知当时 A.秦朝部分统治思想得以继承 B.黄老之学仍然占据统治地位 C.皇帝背离“独尊儒术”的初衷 D.儒学不能顺应汉朝政治需求 2.北宋名臣李沆曾当着使者的面把真宗皇帝的手诏烧掉,并让使者回话“但道臣沆以为不可”;另一名臣韩琦曾对神宗皇帝说:“先帝,臣所立;陛下,先帝儿子,做得好,臣便面阔;做得不好,臣亦负惭愧。”上述现象说明宋代 A.君主权力受到了威胁 B.士大夫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 C.士大夫参与政治决策 D.重文轻武的国策被严格执行 3.下列宋元时期三部重要的农业典籍在对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记述上带有各自鲜明的 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C.统一局面渐趋形成 D.民族交融不断发展 4.明代以每纳粮一万石的地区为一粮区,选派当地大户担任“粮长”,负责催征税粮,参与编制赋役黄册和鱼鳞图册,有的还包揽地方事物。政府还以“税户人才”的名义,选拨优秀粮长为基层官吏。由此可知“粮长制”的推行 A.违背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B.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C.推动了明代赋役制度的完善 D.适应了强化君权的需要 5.据不完全统计,1850年的中国总人口量约为4.1亿,1873年下降至约3.5亿,锐减6000余万。导致这一数据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日趋加剧的民族矛盾 B.持续不断的海外移民 C.愈加沉重的封建剥削 D.动荡不安的社会环境 6.下图是刊登在1910年《神州日报》上的一-幅风俗画,画中男子正在张贴的布告上写有“奉旨不缠足”字样。此画旨在说明

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和方法

高考政治主观题答题技巧和方法 一、高考政治主观题全面探秘 (一)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的特点:信息量大,能力层次多,综合要求高,选拔功能强。 (二)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的命题特点:重视基础,突出运用——能力立意;热点多元,模拟情境——拓展思维;强调联系,细分入口——回归教材;角度多维,分层设问——思维综合;适度开放,难度稳定——引导创新。 (三)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学生得分偏低的主要原因: 1、基础知识未落实:①概念界定不清——判断失误;②观点理解不透——迁移失败; ③知识表述不全——要点失缺;④人文通识不广——思维失活。 2、常规能力未到位:①无法提炼有效信息——茫然失措,切题困难②不能形成有机联系——思路不清,运用失当;③没有结合热点分析——东拉西扯,要点不显;④难以形成稳定观点——观点游离,点睛缺失 3、解题未掌握:①命题特点不清——定位不准;②问题要求不明——破题不易;③答题过程不白——思路不顺;④答题套路不熟——得分不高 4、①书写潦草,难以评判;②术语不准,辞不达意③逻辑混乱,层次不清。 (四)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审题过程要注意“六部曲” 1、看:看什么——看设问 怎么看——要看出设问的范围(政治科的考点包括经济常识、哲学常识、政治常识三个部分,哲学常识又包括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人生价值观四个部分);角度(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指向主体特殊的限制与要求等,并一次性将所有的问题看完。 2、抓:抓什么——抓住材料的关键词,中心意; 怎么抓——通常可用“首尾法,词语频率法,同一中心法,引导法”来抓; 3、领:领什么——领悟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考什么知识原理; 怎么领——从题目的材料出发,去思考该题所处的时政背景,从而判断出命题者的意图主要是想考查什么知识内容 4、联:联什么——紧扣题目的材料联系相应的教材术语和时政术语; 怎么联——回想相应的教材知识网和相关热点背景,准确完整的联想。 5、列:列什么——列出答题纲要; 怎么列——按照前面的四部曲的内容,把相关题目设问所要求的材料知识、教材知识,时政知识等内容按先后次有序地列出答案要点。 6、思:思什么——反思答案的完整性,科学性; 怎么思——倒推重审题,注意题分值(看分作答) (五)高考政治主观性试题答案组织要求注意“六个化” 1、解题过程程序化:每答一题都要遵循上面六部曲来进行; 2、答案组织要点化:每个要点自成一点,自成一理; 3、答案表述术语化:采用教材政治术语或时政精辟术语; 4、答案结构逻辑化:各要点之间要有一定的主次、先后、微观、宏观等逻辑关系 5、答案编写完整化:各要点要支持原理+方法论、观点+材料、基础分+提高分等三个方面的统一(提高分是指要联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最新时政精辟观点,进行创造性答题而争取加分);(内在美) 6、字迹书写整洁化:要注意该卷老师的心理,以唤起阅卷老师的同情心和印象分(外在美)(六)从高考阅卷看怎样答政治主观性试题 1、要想方设法使你的答卷成为能够得分的答卷——这是前提 2、让阅卷老师产生好的第一印象——这是关键; 3、努力唤起阅卷老师的同情心——这是保证 考生能够赢得同情分通常有以下表现: (1)卷面整洁,字体整齐,层次清楚,使阅卷老师一目了然,产生愉悦之感; (2)叙述和论证符合逻辑,步骤明确,无前后颠倒,答非所问的表达 (3)字体娟秀整齐,粗细得当为度

2014高考政治生活主观题设问角度归纳整理

2014年新高考政治冲刺考典 ——《政治生活》主观题设问角度归纳整理 一、公民理论或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理论 参考设问1:公民为什么要做某事——1、2、3、8… 参考设问2:公民怎样要做某事——3、4、5、6… 1.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人民的地位: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3.公民依法行使政治权利、自觉履行政治性义务,这是公民政治生活的基础和准则。 ①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政治自由,监督权。②义务: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4.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遵循的3原则: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 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5.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4种途径和方式: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 6.公民要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遵循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有序地参与 政治生活。 7.要正确处理公民与政府的关系,提高公民意识和政治素养。 二、人民理论 参考设问1:凡主体涉及到如“劳动者、农民工、弱势群体、城市建设者等)”等的相关问题时,主要可运用以下知识点。设问词一般为“为什么”或依据或意义或重要性等。 参考设问2:注意主体——当主体为政府时答1;为政党时答3,为民族、宗教等时,答4。 1.国家或政府角度: ⑴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⑵政府的性质和职能;⑶政府的宗旨和原则;⑷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⑸国家依法保护公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利;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⑺主权国家具有管辖权;⑻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2.公民角度: 公民履行维护国家利益的义务: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与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正确对待公民权利与义务的三个原则;人民的民主权利: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3.政党角度: ⑴党的性质(两个先锋队);⑵党的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⑶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⑷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⑸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⑹坚持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4.民族和宗教角度: ⑴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⑵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三、政府理论(关键词:国务院、李克强总理、XX省长.市长.县长) 参考设问1:国家或政府为什么要做某事或做某事的依据是——1、2、3、4、9、10… 参考设问2:国家或政府怎样做某事——3、4、5、6、7、8、9… 1.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政府性质:我国政府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是为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