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

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

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
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

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

拼音nǎoxuèguǎnbìngsuǒzhìjīngshénzhàngài

概述是指由于脑血管病变(包括出血性和缺血性)造成组织血流供应不正常所致的精神障碍。一般进展缓慢,常因座中引起急性加剧,病程波动,由于侧枝循环学抽样调查(1982)发现其时点患病率为0.45%。,城乡患病率之比约为3:1。

一)高血压病所致的精神障碍:我国成人中高血压病患病率为3~10%,平均7.8%。动脉压的持续升高,细小动脉痉挛和硬化导致脑供血不足或缺血,产生一过性或持续性的神经精神障碍。由于脑血管的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使短暂的和持久的精神障碍交织在一起,增加了精神症状的复杂性,个体易感性心理社会因素也与精神障碍的发生有关。

高血压病的初期可没有任何自觉症状。部分患者出现类似神经衰弱的临床表现,由于过份关注自己的病情或对卒中发作的恐惧,而表现出焦虑不安、忧虑、疑病观念或死亡恐怖。当血压急剧增高出现高血压危象或者高血压脑病时,出现的意识障碍以朦胧状态、谵妄状态或精神错乱状态为多见,伴有恐怖性幻觉、片断的妄想,定向力不良,思

维不连贯及精神运动兴奋、冲动、自伤、伤人等行为。某些患者不产生意识障碍,而表现为幻觉妄想状态,幻觉与妄想内容常相互联系,妄想缺乏系统性,虽然对症状缺乏批判能力,但与环境接触良好。精神症状的出现往往可使原有的高血压病加重,如果意识障碍持续存在或不断加重时,预后不良。

(二)多发梗塞性痴呆(multi-infarctdementia,MID):以往称脑动脉硬化性精神病或动脉硬化痴呆,近年又称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国外本症发病率颇高,欧美报告约占老年期痴呆的10%,日本学者认为60~70%的老年期痴呆系属于血管性痴呆,国内尚无精神调查数据。发病年龄在50~65岁,男性略多于女性。

病因病理病机动脉硬化及来自颅外动脉的栓子是致多发性脑梗

塞的最常见原因。能造成脑供血不足,脑组织缺血和软化灶的疾病,如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栓塞、脑血栓形成、脑脉管炎、血管管腔狭窄均可导致多发性脑梗塞,精神障碍的发生还与患者病前性格特征,遗传素质,环境因素及机体功能状态有关。

大脑深部的多个微小梗塞是本症的的主要病理所见,梗塞也见于大脑皮质及皮质下,伴有局限性或弥漫性脑萎缩及脑室扩大、脑回变窄、脑沟增宽等。发生痴呆的原因与脑软化的总体及大脑平均局部积压流量有关,也与梗塞的部位相关。如丘脑网状系统是复杂思维活动的基础;乳头体位于Papez环路上,可影响近记忆力;杏仁核与情绪和行为有关;尾状核也与学习和记忆有关;胼胝体病变常出现精神症状。

临床表现多数患者有高血压病的脑血管意外发作史。约半数患者起病缓慢。早期表现为头痛,头晕、耳鸣、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易疲劳等类似神经衰弱症状。情感脆弱也是早期常见症状,表现为情感控制能力减弱、易伤感、易激惹、或无故烦躁、苦闷、悔恨、忧虑等。随后出现近记忆障碍,尤以人名及数字的记忆缺损为著。人格及智力在相当长时间内保持完好。晚期出现强制性哭笑,情感淡漠及痴呆等。有急性缺血发作或数次短暂缺血发作之后可出现意识朦胧、谵妄或错乱状态,智力减退,行为紊乱,以及疑病、被害、嫉妒、夸大或被窃等妄想,偶伴有幻觉。在卒中发作后或疾病晚期、痴呆严重时可出现人格改变,患者变得自私、挥霍、幼稚、懒散、性欲亢进,甚至出现违纪行为等。

病程常呈现出跳跃性加剧和不完全缓慢的波动性特点。

神经系统症状与体征及辅助检查等参阅神经病学专著。

诊断与鉴别诊断1.常有高血压和躯体其他部位动脉硬化的证据;2.有反复发作的短暂脑供血不足或卒中史;

3.情绪不稳和近记忆障碍为主要表现,人格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完整。

4.波动性病程。

5.常伴有脑局灶性损害体征;

6.排除老年性痴呆。后者发病较晚,病程呈渐进性,发病早期即有人格改变和自知力减退,较少出现神经系统局灶性损害体征,智力障碍程度较本症(MID)严重。

治疗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有重要意义。

1.在治疗高血压和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及时诊治各种形式的脑缺血发作,对于MID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参阅神经病学专著)

2.改善精神症状:对脑衰弱综合征可参考神经衰弱的治疗。对兴奋躁动、幻觉、妄想常选用抗精神药物治疗,严重兴奋躁动者可予以安定或氟哌啶醇肌肉注射,但药物剂量应从小量开始,不宜剂量过大与用药过久,抑郁明显时首选三环类抗抑郁药。意识障碍时应给与促神经细胞代谢药。痴呆者除用镇静药和改善脑代谢药物外,可试用高压氧治疗与抗凝治疗,加强护理和对症处理亦十分重要。行为治疗可能有利于痴呆者不良行为的改善。

大头医生https://www.doczj.com/doc/fb10469372.html,/

脑血管疾病伴发精神障碍的护理

脑血管疾病伴发精神障碍的护理【关键词】脑血管疾病;精神障碍;护理 血管性痴呆,包括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在起病、临床特点和病程上均与阿尔采末式病性痴呆不同,典型病例均有短暂脑缺血发作的病史,并有短暂的意识损害,一过性轻瘫或视觉丧失,痴呆也可发生在一系列急性脑血管意外之后或继发于一次重度卒中,但这种情况较少见。此后,记忆和思维损害成为突出表现,起病通常在晚年,可在某次短暂脑缺血发作后突然起病或逐渐起病。 1 临床表现 脑血管疾病涉及广泛,临床表现极为复杂。除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脑血管意外等常见的病症外,还包括各种脑血管炎症、脑部血管畸形以及静脉系统的疾病等。在此就不一一详细阐述了。 2 脑血管疾病伴发精神障碍的护理 脑血管疾病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及神经系统症状,饮食及睡眠等日常生活的活动功能衰退,生活不能自理或需他人协助料理。因此,必须施以精心护理,才能有助于病人身心处于最佳状态。 2.1 主要护理问题 (1)生活自理能力差。由于脑卒中后遗症偏瘫失语等引起,表现为病人不能料理个人生活,饮食、起居、洗漱均需协助。(2)社会功能丧失。由于脑血管疾病伴发精神障碍引起,表现为丧失工作、学习能力。(3)兴奋冲动。病人受幻觉妄想支配,表现冲动、伤人、自伤、毁物等异常行为。(4)焦虑。由于疑病妄想引起,表现为常诉说内脏有病,解释无效,病人焦虑、叹气、坐立不安。(5)

睡眠障碍。由于脑血管疾病伴发精神障碍引起,主要表现为睡眠倒错,夜间不睡,到处乱窜,而白天却蒙头大睡。(6)易激惹,冲动;或抑郁,焦虑,由于情绪障碍引起,表现为冲动,伤人或抑郁,自责自罪。 2.2 护理措施 2.2.1 一般护理 (1)病人入院后不要突然改变他们的生活习惯。(2)保持规律性的生活,尤其是睡眠、饮食,活动时间应有规律。 (3)病人身边的事情尽量让其自己做。(4)调动病人的积极性,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5)让病人保持分担责任意识,在病房中分担一点责任,会强化病人责任意识。(6)适当让病人会客或外出,但需护理人员随同。 2.2.2 病情观察脑血管疾病伴发精神障碍病人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重者为痴呆。因此,对并发症的症状有隐匿、不典型以及多病共存的特点,故护理人员要全面的、仔细观察病情变化。(1)生命体征的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的变化需要注意。(2)疼痛观察。由于此病多属老年病人,反应差,对疼痛反应不敏感,因此护理人员要细心观察,做到小痛不放过,局部痛不忽视,无痛不麻痹。(3)胃部不适的观察。病人因牙齿不好或吞咽困难,食物不能充分咀嚼,或暴饮暴食,常有胃部不适和胀痛,但胃部不适也是其他疾病的反应,如肝癌、心脏病等病人常有胃部不适。 2.2.3 合并症预防的护理容易并发合并症是本病的一个特点。一旦发生,将会对病人的生命造成威胁。而细致得当的护理,是可以预防合并症发生的。(1)行走不便或轻度偏瘫的病人,应主动搀扶,防止跌倒发生外伤和骨折。(2)伴有高血压症状的病人,要密切注意血压变化,嘱病人卧床休息,避免情

奥氮平与奋乃静治疗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对照分析

奥氮平与奋乃静治疗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对照分析 摘要:目的:观察奥氮平与奋乃静在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治疗过程中的情况,了解两者治疗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优缺点。方法:对照分析105例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随机采用这两种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种药物对治疗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效果相近,奥氮平的起效快,镇静作用强,无锥体外系反应。结论:奥氮平更适合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治疗,不过用药应从小剂量开始,并注意血糖的变化。 关键词:奥氮平;奋乃静;脑外伤;精神障碍 The Contrast Analysis Of Olanzapine And perphenazine Therapy Mental Disorders caused by brain Injury Huang xiao-fang Kuang wei-ping Lei yan-qing Hua ka Huang yu Abstract:Objective:Observe olanzapine and perphenazine in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in the mental disorders caused by brain injury,In order to realize of both the two drugs′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in treat the mental disorders caused by brain injury. Method Contrast analysis of the 105 cases of brain injury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s

精神科专业病例.doc

精神科专业病例一 男,42 岁,已婚 主诉:反复洗手10 年,自笑、伤人毁物 2 个月 现病史:病人10 年前开始每天反复洗手,即使手洗的苍白。有时洗1-2 小时,不洗就心烦,自己无法控制,感到苦恼。洗后心里舒服一些,长期治 疗效果不佳。近 2 个月来,表现行为异常,经常自笑,自言自语,声音低 微,别人无法听清内容,问他说什么?答:“没说什么”。时而发呆,有时无原因的突然砸自己家的窗户,摔手机,打父母。有时不在床上睡觉,在 家地上睡,称周围人都议论他,说“自己想事不用大脑,用小脑想事”,时而磕头,无故的大喊大叫。 既往史:无传染病史及药物过敏史 家族史:阴性 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均无异常。 精神检查:意识清晰,强迫入病房,衣着不整,生活不能自理,接触被动。问:“为什么不在床上睡觉,在地上睡?”答:“地比床大,地床比木床大,所 以我喜欢在地上睡觉”。问:“为什么打父母?”答:“父母和邻居仪器合伙坏我、议论我。”问:“为什么砸东西?”答:“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砸的。” 问:“为什么摔手机?”答:“经常听到手机里有人骂我,手机里有窃听器。” 时而自笑。 1. 初步诊断:精神分裂症 2. 诊断依据:(1)无明显诱因缓慢起病,逐渐进展,无缓解期 (2)思维逻辑障碍:地比床大,地床比木床大,所以我喜欢在地 上睡觉 (3)思维内容障碍:关系妄想、被害妄想 (4)情感障碍:自笑 (5)行为异常如冲动行为:无原因的突然砸自己家的窗户,摔东 西等 3.鉴别诊断:强迫症:虽然疾病早期有典型的强迫症的症状,强迫行为,反复洗 手,可以考虑有强迫症的可能,但逐渐出现了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思 维内容障碍、逻辑障碍和情感行为障碍,可以排除强迫症 4.进一步检查:(1)头CT 或MRI (2)精神症状(阳性症状)评定量表 5.治疗:(1)抗精神病药物 (2)治疗强迫症药物 (3)ECT 6.现场答辩

帕金森病的健康教育

帕金森病的健康教育 一、什么是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又称震颤麻痹,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疾病,主要是因为由于中脑部位黑质中的细胞发生病理性改变后,多巴胺的合成减少,抑制乙酰胆碱的功能降低,则乙酰胆碱的兴奋作用相对增强,两者失衡的结果便出现了震颤麻痹。 二、帕金森病主要功能障碍 1、胃肠道功能障碍:患者经常出现顽固性便秘,给予钡餐检查时,可显示结肠无张力,甚至形成巨结肠。还可以引起食管、胃及小肠的运动障碍。因此,患者可有食欲减退,也可因胃-食管反流而出现恶心、呕吐。而应用复方左旋多巴起始时引起的恶心、呕吐、头晕,是由于呕吐中枢的刺激所致,一般应用6—8周消失。 2、循环系统功能障碍:帕金森(震颤麻痹)病会使许多患者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即在忽然起立时会出现低血压。在以前的研究中,一直认为这种体位性低血压是由于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左旋多巴所致。但后来研究发现,帕金森病本身才是导致这种情况发生的罪魁祸首。研究人员发现,在帕金森病患者中存在交感神经功能丧失。而交感神经负责调剂人体在运动和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血压变化。交感神经系统的完整对于患者耐受站起过程中的血压变化是十分重要的。帕金森病患者交感神经系统功能的丧失导致了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体位性低血压是疾病本身的一部分,而不是治疗药物的不良反应。 3、其他:有些患者大量出汗,常见于患者的头面部,也可以只限于震颤一侧的肢体。由于大量的皮脂溢出,使患者出现脱发或秃顶。性功能降低和男性阳痿也较常见。应用复方左旋多巴后性功能可以改善。 三、帕金森病患者注重心理护理 近来强调家庭成员与患者的关系在患者的康复中的作用,由于帕金森病患者功能丧失逐渐加重,影响着生活自理能力,患者常需要依靠配偶或依靠已成立家庭的中年子女。因此,患者除了遭受机体病痛外,还要体验到依附于别人的感觉。家庭在为残疾患者建立一个合适的康复环境方面起重要作用。而且,在康复治疗前估计康复效果常常要取决于患者及家庭成员的态度、对治疗的反应及生活环境三个方面。如果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很注意尊重患者,鼓励他参与各种活动,这样有利于刺激患者的主动性和生活的积极性,由此患者可在主动参与家庭活动中能康复。本病多发于中老年,精神障碍多表现情绪低落,反应迟钝,行为拘谨,退缩、不愿与人交往等。尤其是忧郁,常无明显诱因处于隐袭发展中,往往易被忽视,故应引起注意,实施心理治疗及护理,多与患者交谈,并引导患者与周围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鼓励亲属多探视,热情关怀,细心观察,防止意外发生。

帕金森病导致的精神障碍的治疗

帕金森病导致的精神障碍的治疗 *导读:帕金森氏病导致的精神障碍的治疗方法有哪些?这种精神障碍疾病类型具有精神障碍疾病的一般特征,还具有一些其它类型所没有的特点。因此,对因帕金森氏病导致的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应特别讲究科学的方法,本文就来探讨一下。…… 帕金森氏病导致的精神障碍的治疗方法有哪些?这种精神障碍疾病类型具有精神障碍疾病的一般特征,还具有一些其它类型所没有的特点。因此,对因帕金森氏病导致的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应特别讲究科学的方法,本文就来探讨一下。 帕金森病导致的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巴金森氏病所致精神障碍的主要表现为人格改变,智能障碍,精神病性表现,以及由治疗原发病引起的精神改变。可出现急性器质性反应:意识混浊,定向障碍,精神错乱,幻视。有些则以抑郁为主,可有自杀行为,具体症状如下: 1)精神症状:①意识障碍综合征;②抑郁综合征:情绪低落、焦虑,严重时可自杀,以女性患者较多见;③幻觉妄想综合征:以幻听,被害和疑病妄想较多见;④痴呆综合征。 2)神经症状体征:①以运动减少,肌强直,静止性震颤及姿势障碍为主的锥体外系综合征;②其他如流涎、皮脂溢出、言语障碍和植物神经症状等。 3)病程:隐匿,缓慢病程,病程数年之久,导致全面社会功能损

害、痴呆、最后多因躯体疾病或合并感染死亡。 帕金森氏病导致的精神障碍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帕金森氏病导致的精神障碍属于比较严重的疾病类型,因此需要坚持服用药物来控制疾病的“恶化”,主要包括五类药物。 1)抗胆碱能药物:如安坦、苯甲托品、东莨菪碱等。最近出现的甲苯乙胺对肌强直疗效较好,宜小量递增;2)促多巴胺释放剂: 如金刚烷胺可与抗胆碱能药并用。 3)多巴类药物:如左旋多巴或左旋多巴加脱羧酶抑制剂的卡比多巴等;4)哌啶烷基类衍生物:如叔二苯哌啶主要作用为影响多巴 胺释放或吸收,同时具有抗胆碱能作用和5-HT系统激动作用。5)精神药物:类抑郁综合征用抗抑郁剂,幻觉妄想综合征用抗精神病药治疗,但应注意药物副作用,尤其是锥体外系副反应。6)外科治疗:适用于难治的严重功能障碍的上肢震颤患者,立体定向对侧后脑切开术可能缓解症状,但不主张行双侧后脑切开术,因有构音障碍、假性球麻痹的危险。

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概念

是指由于脑血管病变(包括出血性和缺血性)造成组织血流供应不正常所致的精神障碍。一般进展缓慢,常因座中引起急性加剧,病程波动,由于侧枝循环学抽样调查(1982)发现其时点患病率为0.45%.,城乡患病率之比约为3:1。(一)高血压病所致的精神障碍:我国成人中高血压病患病率为3~10%,平均7.8%.动脉压的持续升高,细小动脉痉挛和硬化导致脑供血不足或缺血,产生一过性或持续性的神经精神障碍。由于脑血管的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使短暂的和持久的精神障碍交织在一起,增加了精神症状的复杂性,个体易感性心理社会因素也与精神障碍的发生有关。高血压病的初期可没有任何自觉症状。部分患者出现类似神经衰弱的临床表现,由于过份关注自己的病情或对卒中发作的恐惧,而表现出焦虑不安、忧虑、疑病观念或死亡恐怖。当血压急剧增高出现高血压危象或者高血压脑病时,出现的意识障碍以朦胧状态、谵妄状态或精神错乱状态为多见,伴有恐怖性幻觉、片断的妄想,定向力不良,思维不连贯及精神运动兴奋、冲动、自伤、伤人等行为。某些患者不产生意识障碍,而表现为幻觉妄想状态,幻觉与妄想内容常相互联系,妄想缺乏系统性,虽然对症状缺乏批判能力,但与环境接触良好。精神症状的出现往往可使原有的高血压病加重,如果意识障碍持续存在或不断加重时,预后不良。(二)多发梗塞性痴呆(multi-infarctdementia,MID):以往称脑动脉硬化性精神病或动脉硬化痴呆,近年又称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国外本症发病率颇高,欧美报告约占老年期痴呆的10%,日本学者认为60~70%的老年期痴呆系属于血管性痴呆,国内尚无精神调查数据。发病年龄在50~65岁,男性略多于女性。

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临床表现

(一)急性期精神障碍 1.意识障碍:见于闭合性脑外伤,可能是由于脑组织在颅腔内的较大幅度的旋转性移动的结果。脑震荡意识障碍程度较轻,可在伤后即发生,持续时间多在半小时以内。脑挫伤患者意识障碍程度严惩持续时间可为数小时至数天不等,在清醒的过程中可发生定向不良,紧张、恐惧、兴奋不安、丰富的错觉与幻觉,称为外伤性谵妄。如脑外伤时的初期昏迷清醒后,经过数小时到数日的中间清醒期,再次出现意识障碍时,应考虑硬脑膜下血肿。 2.遗忘症:当患者意识恢复后常有记忆障碍。外伤后遗忘症的期间是指从受伤时起到正常记忆的恢复。以逆行性遗忘不常见(即指对受伤前的一段经历的遗忘),多在数周内恢复。部分患者可发生持久的近事遗忘、虚构和错构,称外伤后遗忘综合征。(二)后期精神障碍 1.脑外伤后综合征:多见。表现头痛、头重、头昏、恶心、易疲乏、注意不易集中、记忆减退、情绪不稳、睡眠障碍等,通常称脑震荡后综合症,症状一般可持续数月。有的可能有器质性基础,若长期迁延不愈,往往与心理社会因素和易患素质有关。 2.脑外伤后神经症:可有疑病,焦虑、癔症等表现,如痉挛发生、聋哑症、偏瘫、截瘫等,起病可能与外伤时心理因素有关。 3.脑外伤性精神症:较少见。可有精神分裂症样状态,以幻觉妄想为主症,被害内容居多。也可呈现躁郁症样状态。 4.脑外伤性痴呆:部分严惩脑外伤昏迷时间较久的患者,可后遗痴呆状态,表现近记忆、理解和判断明显减退,思维迟钝。并常伴有人格改变,表现主动性缺乏、情感迟钝或易激惹、欣快、羞耻感丧失等。 5.外伤性癫痫。 6.外伤后人格障碍:多发生于严惩颅脑外伤,特别是额叶损伤时,常与痴呆并存。变得情绪不稳、易激惹、自我控制能力减退,性格乖戾、粗暴、固执、自私和丧失进取心。

帕金森氏病所致精神障碍的生活及康复护理

帕金森氏病所致精神障碍的生活及康复护理 发表时间:2011-09-13T15:07:32.917Z 来源:《心理医生》2010年第11期供稿作者:张礼廉[导读] 帕金森氏病所致精神障碍,也叫做震颤麻痹所致精神障碍 张礼廉(安徽省巢湖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安徽巢湖 238000)【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0)11-069-01 帕金森氏病所致精神障碍,也叫做震颤麻痹所致精神障碍,是指绝大多数帕金森氏病患者在经历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的三主症后出现精神障碍。帕金森氏病是一种病因不明,但又常见的散发性疾病,男女发病均等,患病率为150/10万。 1 日常生活护理 1.1不要改变原有生活习惯例如早起、洗漱、进食、物品放置等均可顺其自然。尽量鼓励个人生活自理和做自己喜欢的事。增强病人的责任心,如负责自己居室的门窗开关、清洁床头桌、扫地等,使其对生活保持信心。 1.2保持生活起居、饮食、睡眠的规律性,逐渐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1.3适当让病人会客或外出,但必须有人陪同。外出要注意安全,防止意外发生。 1.4病人记忆和智能受损时,使其表述症状困难,因此症状具有隐蔽、不典型和多病共存的特点。需要护理人员全面仔细观察病情变化。 1.5仔细测定,慎重对待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高度警惕疼痛、胃部不适等一般症状。本组病人多数年老体弱,基础代谢率低,机体反应差,脏器功能降低,机能状态不稳定,因此体温升至摄氏37度,或脉搏、呼吸突然加快,或血压波动明显时,均应提高警惕。特别对伴有动脉硬化或冠心病的病人,血压突然增高,要警惕心衰、心绞痛及脑血管意外。做到小痛不放过,无痛不麻痹。胃部不适可由牙齿不好、吞咽困难、饮食无度等原因所致,但也需注意其他严重疾病如肝癌、心脏病所致的可能性。 1.6老年人合并症多而重。因此对各种合并症的预防与对症护理是重要的护理内容。除了按常规护理意识障碍,兴奋躁动,幻觉妄想,饮食与睡眠障碍外,还需根据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及患者其他疾症等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2 康复训练护理 2.1对各种失语和认知障碍,要尽早进行语言和认知功能的康复训练坚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反复练习,持之以恒的原则。先从病人受损最轻的言语功能着手,如运用姿势性语言眼神,手势等进行交流。然后再用具体物品、单字、单词、短句进行训练。语言训练过程,发音练习要尽早开始。智能训练过程,作业训练应尽早进行。 2.2尽早进行运动功能的康复训练肢体按摩应从远端关节开始,应按肢体正常功能方向开始被动运动。一开始因疼痛病人不愿活动,此时应安慰鼓励并稍加强制。活动从短时间小运动开始,逐步增量。应鼓励尽早恢复自主活动。 2.3加强卫生宣传教育,预防脑血管疾病。

颅脑损伤所致的精神行为障碍诊疗规范(2020年版)

平、三环类抗抑郁药、安非他酮等。 4.某些抗癫痫药物可导致认知损害和精神症状,具有情感稳定作用的抗癫痫药更适用于癫痫相关精神行为障碍治疗,需权衡选择。 5.抗癫痫药、精神药物和其他药物之间的药代动力学相互影响,可能导致血药浓度达到毒性水平或低于治疗水平,应始终关注药物相互作用。 6.对癫痫控制不佳和诊断治疗困难的患者,可以考虑神经科会诊共同商讨。 六、疾病管理 癫痫治疗和管理涉及多专业团队的协同工作,包括神经科医师、精神科医师、全科医师、神经心理学家、电生理及神经影像、护理人员、社会工作者、患者监护人等共同完成。癫痫相关精神行为障碍处理也离不开团队协作,其中精神科医师承担着精神行为症状诊断评估、精神药物治疗和心理社会康复指导工作,也承担精神卫生知识教育宣传的职能,癫痫诊断的病耻感影响深远,理应对此保持足够的敏感性,通过健康教育,消除恐惧和误解,帮助患者提升生活质量。 第九节颅脑损伤所致的精神行为障碍 一、概述 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又称脑外伤,是最常见的脑损伤形式。在脑组织损伤的基础上所产生的精神障碍,统称脑外伤所致精神行为障碍。据估计到2020年,脑外伤将成为全球第三大致死原因,仅在美国每年就有170万例病例。由于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研究所用的方法、诊断和评定工具的不同,国内外研究所得的颅脑损伤后精神障碍的发生率差异很大。在颅脑损伤后的12个月内,

精神障碍的发生率为15.8%~18.3%。有近1/3(29.0%)的患者出现人格改变,反社会和强迫性人格障碍是最常见的(10.5%)。颅脑损伤往往造成严重的神经认知损害,具有持久性和高致残率的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社会功能的恢复。颅脑损伤所致的痴呆约占痴呆的2%。 二、病理、病因及发病机制 颅脑损伤所致的精神行为障碍发病机制颇为复杂,包括生物、心理、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颅脑损伤包括颅脑受到直接或间接的脑实质损害。间接的脑实质损害与颅脑损伤后发生的分子机制有关,其主要机制包括兴奋性毒性、神经炎症和细胞因子损伤、氧化损伤,最终细胞死亡。颅脑损伤后脑内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和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的损伤,尤其当额叶、海马等区域受损,与神经认知障碍密切相关。研究提示,颅脑损伤和ApoE?4等位基因是外伤后痴呆的共同危险因素,颅脑损伤患者的脑脊液中β-Amyloid(42)和分泌型β-APP水平在创伤后均显著增加。此外,颅脑损伤患者的胆碱能系统功能下降,急性期5-羟色胺表达增强,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天冬氨酸和NMDA)大量释放且摄取降低,导致钙通道异常,细胞外大量的Ca2+内流,致使Ca2+超载,最终将引发神经元的死亡。程度相当的颅脑损伤神经认知功能损害存在差异可能与心理和社会环境因素有关。 三、临床特征与评估 颅脑损伤急性期常在神经科就诊,神经科有详尽的分类。精神科从临床实用角度出发,将颅脑损伤所致的精神行为障碍分为急性期精神障碍和慢性期精神障碍两大部分。 (一)颅脑损伤后急性期精神障碍 颅脑损伤后急性精神障碍主要表现为脑震荡和脑外伤性谵妄。前

脑血管病与其他脑部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对比

脑血管病与其他脑部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对比 目的:对比脑血管病与其他脑部疾病所致精神障碍的发病率。方法: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对186例脑血管病及其他脑部疾病患者103例于发病1周及发病后1个月、3个月进行评分筛查。结果:脑血管病致精神障碍的发病率为43.0%,其中遗忘综合征8.0%,抑郁综合征29.0%,焦虑综合征5.9%,其他脑部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发病率为19.4%,其中遗忘综合征7.7%,抑郁综合征9.7%,焦虑综合征1.9%。结论:脑血管病较其他脑部疾病所致精神障碍发病率高。 标签:脑血管病;其他脑部疾病;精神障碍;发病率 神经系统疾病并发精神障碍近年逐渐受到重视,特别是脑卒中后精神障碍发病率高得到广泛认可,但脑部其他疾病伴发精神障碍文献报道较少,与脑血管病的对比研究更少,笔者所在科近年来就这方面给予临床观察。选取诊断明确的186例脑血管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及103例其他脑部疾病(以下简称其他组)作为对照组,分别于发病后1周、1个月、3个月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进行评分筛查,以观察两组并发精神障碍的发病率,进行对比观察,同时针对相关发病因素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8年6月-2013年年底笔者所在科收住院患者,其中脑血管病186例,男111例,女75例,年龄51~78岁,平均63.8岁;脑出血68例,脑梗死10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6例。其中文盲58例(31.2%),小学文化106例(60.0%),初中文化及以上22例(8.8%)。其他脑部疾病103例,男69例,女34例,年龄23~81岁,平均56.7岁;多发性硬化16例,颅内肿瘤21例,脑膜脑炎、颅内脓肿66例,其中文盲31例(30.1%),小学文化60例(58.3%),初中文化及以上12例(11.6),两类患者文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脑血管病(1)有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表现。(2)诊断符合中华医学会第四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1],均经脑CT或/和脑MRI证实。(3)合并有其他系统异常表现,且有可能引起精神障碍者不列入研究。(4)有精神疾病病史者、有意识障碍、语言功能障碍、继发癫痫者除外。(5)良好完成三次量表问卷调查者。 1.2.2 其他脑部疾病(1)有神经系统功能缺损表现。(2)诊断符合相关疾病诊断标准且脑CT或/和脑MRI有相关影像学改变。(3)合并有其他系统异常表现,且有可能引起精神障碍者不列入研究。(4)有精神疾病病史者、有意识障

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

护士长问: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的定义? 这是一组由脑变性、脑血管病、颅内感染、颅脑创伤、颅构肿瘤或癫痫等器质性因素直接损害脑部所致精神障碍,不包括全身性感染、中毒、躯体疾患和精神活性物质和非依赖性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精神症状可表现为意识障碍、遗忘综合征、智能障碍、人格改变、精神病性症状、情感障碍、神经症样表现或行为障碍。其诊断除标明主要精神症状属何类综合征外,还应同时作出导致精神障碍的脑器质性疾病的诊断。 护士长问: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的发病机制? 护士1答: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发病机理尚不明确,一般认为脑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较差,脑损伤或血肿压迫脑组织时,脑细胞一过性或长久缺血缺氧,脑干网状结构以及皮层各部位神经突触联接的完整性和彼此之间联系受到破坏等多种因素所致,从而造成相应部位脑功能的障碍,临床上病人表现为不同程度和类型的精神障碍。目前诊断主要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 3)第3版》进行[3],包括由各种脑损伤导致的精神障碍和后遗综合征,即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脑震荡后综合征及脑挫裂伤后综合征等。而陈大普等[4]对脑损伤性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作详细的表述:①有明显的头部外伤史,伤前无精神障碍病史;②伤后躁狂不安,狂喊,毁物,欲伤他人,拒绝治疗;③伤后语言紊乱,智能减退,具有远近期健忘症;④易激惹,幻觉,表现正常人际适应差,社会适应差;⑤思维迟缓,淡漠、抑郁、孤僻、爆破性语言伴强迫动作或体位;⑥失眠多梦,易怒、易喜,离奇动作。具有①及②~⑥中任何一项即可诊断为精神障碍。张延平等[5]对359例精神障碍患者进行研究,伤后均行CT扫描证实额前区及颞前区(包括双侧)脑实质损伤占70%,其他脑叶占10%,临床表现的症状、体征与脑实质损伤基本一致,无明显脑叶形态损伤者占20%,而无明显脑形态损伤者其精神表现更显著且持续时间长。 护士长问: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表现? 护士2答:1.急性精神障碍。(1)意识障碍:严重受创伤者若丧失意识时间超过数小时,完全康复的机会可能降低。(2)脑外伤后急性障碍:昏迷病人会经过一段意识模糊 和智能下降的阶段,才能完全恢复正常,这类情况亦称外伤后精神混乱状态。(3) 记忆障碍:脑外伤后遗忘是一种顺行性遗忘,病人对脑外伤当时及其后一段时间 的经历发生遗忘。 2.慢性精神障碍。(1)智能障碍:严重的脑外伤可引起智力受损,出现遗忘综合征 甚至痴呆。(2)人格改变:可以是患者对脑外伤及其后果的心理反应的表现。(3) 脑外伤后精神病性症状:部分头部外伤的患者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出现精神病性症 状,如精神分裂症样症状与情感症状等。(4)脑震荡后综合症:这是各种脑外伤后

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 年版)—帕金森病伴发的精神行为障碍

精神障碍诊疗规范(2020 年版)—帕金森病伴发的精神行为障碍 一、概述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又称震颤麻痹或特发性帕金森病,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变性病,主要是由于黑质变性致使纹状体多巴胺不足,使多巴胺与兴奋性乙酰胆碱失去平衡,其特征性表现除 震颤、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障碍等运动性症状外,还可伴发精神行为问题。30%~80%的帕金森病患者会出现精神行为障碍。常见的精神行为症状包括抑郁、焦虑、精神病性症状、认知功能障碍、睡眠障碍等。抑郁是国际公认的帕金森病最常伴发的精神症状,其危险因素为抑郁障碍家族史、既往抑郁障碍发作、女性、早发性帕金森病和其他神经精神症状。帕金森病伴焦虑的发病率为 3.6%~40.0%,抑郁与焦虑障碍经常共存,共病率为 14%,并可在帕金森病运动症状之前出现。帕金森病伴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和妄想的发生率为 16%~75%,其中幻视22%~38%,幻听0%~22%,妄想5%,其危险因素包括痴呆、认知障碍、高龄(65 岁及以上)、疾病持续时间延长、睡眠障碍、抑郁、视觉障碍,以及使用药物治疗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认知障碍也是帕金森病的常见症状,即使在帕金森病早期也可有轻微的认知损害,约30%的帕金森病患者可能发展成痴呆,帕金森病患者发生痴呆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 6 倍,与年龄呈正相关,其危险因素包括帕金森病病情较重(特别是运动迟缓和僵硬)、高龄、出现幻视等。

二、病理、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焦虑、抑郁症状 患者边缘系统[11C]RTI-32 结合率显著下降,提示抑郁、焦虑症状可能与边缘系统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系统代谢异常有关。帕金森病伴焦虑、抑郁的机制可能是慢性疾病导致功能损害或心理反应,也可能是左旋多巴等抗帕金森病药物治疗引起 5-羟色胺减少的结果,还可能是疾病的过程(即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系统受损)或损害累及额叶的结果。帕金森病所致的抑郁也可能有独立的发病机制,而不是对帕金森病本身的情绪反应,因为抑郁的严重程度和帕金森病病情无关。 (二)精神病性症状 重度帕金森病患者易并发精神病性症状,与长期使用抗帕金森病药物治疗有关。帕金森病的严重程度、痴呆、抑郁、较差的视敏度可能是幻觉形成的重要决定因素,其发病机制可能与脑内路易小体沉积、单胺能神经递质的不平衡以及视觉空间加工障碍有关。 (三)认知障碍 尸检研究中帕金森病痴呆的主要病理相关因素是皮质和边缘路易体(α-突触核蛋白)的存在,也有证据表明淀粉样斑块比 tau 病理更为活跃,促进痴呆的发展。帕金森病认知损害的基础是黑质细胞的退行性变。多巴胺能和非多巴胺能递质缺陷都是认知能力下降的基础。胆碱能系统似乎在帕金森病早期受到影响,帕金森病患者Meynert 基底核胆碱能细胞的丢失显著,这也是目前胆碱酯酶抑制剂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痴呆的基础。有研究认为,帕金森病患者的认知缺陷也可能由皮质、皮质下多巴胺环路受损、纹状体内多巴胺减少导致前额叶内多巴胺耗竭所致。

帕金森病患者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帕金森病患者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分析 发表时间:2018-08-14T13:15:41.400Z 来源:《心理医生》2018年8月22期作者:李荣荣 [导读] 对帕金森病患者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进行探究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 李荣荣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二医院江苏淮安 223001) 【摘要】目的:对帕金森病患者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进行探究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择取与2007年NINDS/NIMH制定的帕金森病患者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相符的79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观察组,按是否存在精神障碍进一步将其分为PDNP组(不存在精神障碍的帕金森病患者)与PDP组(存在精神障碍的帕金森病患者);另取64名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存在精神障碍的患者有29例(36.7%)明显多于对照组2例(3.1%)(χ2=9.476,P<0.05)。幻觉、错觉是PDP组患者的最常见表现,PDP组患者年龄、睡眠障碍评分(SCOPA-SLEEP)、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RBD)发生率与PDNP组患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PDP组患者精神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患者年龄、SCOPA-SLEEP评分、RBD。结论:高龄与睡眠障碍是导致老年帕金森病患者出现精神障碍高于正常人群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帕金森病;精神障碍;临床特点;相关因素 【中图分类号】R7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2-0113-02 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变性缺失和路易小体形成为病理特征的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1]。尽管临床目前对帕金森病的具体病因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帕金森病患者所具有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情绪障碍、认知障碍、精神障碍等非运动症状逐渐被临床所发现。现将帕金森病患者精神障碍的临床特点与相关因素总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所取对象包括我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79例PD患者与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64名健康人群。观察组纳入79例帕金森病患者,包括42例男性,37例女性;年龄最小的为64岁,最大为82岁;平均年龄(70.2±4.7)岁;21例为小学初中文化水平,26例为高中或中专文化水平;32例为大学及以上文化水平。对照组纳入64名健康体检者,本组对象性别构成情况为男性33名,女性31名;年龄区间63~80岁,平均年龄(69.7±5.1)岁;拥有小学初中文凭的有18名,拥有高中大专文凭的有27名,拥有大学及以上文凭的有19名。两组对象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精神障碍诊断两组对象精神障碍诊断以美国国立神经病与中风研究所、国立精神卫生研究所制定的PD精神障碍(PDPsy)诊断标准为依据。参照该诊断标准明确被诊断对象有无存在错觉、幻觉、妄想、错误的存在性感觉等精神障碍表现。 1.2.2 PD精神障碍亚组分析 PD患者认知功能评估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进行评估,情绪状态评估工具为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运动症状评估参照统一帕金森评定量表(UPDRS)第Ⅱ、Ⅲ项进行评估,睡眠障碍情况评估采用帕金森致残量表-睡眠(SCOPA-S)进行评估,同时对患者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的发生情况作以调查。 1.3 观察指标 计算观察组与对照组精神障碍患病病率并行组间比较;对照比较PDPN组与PDP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 1.4 统计学处理 实验数据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n)表示例数,(%)表示百分比,用χ2检验;(x-±s)表示的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精神障碍患病率组间比较 与PDPsy诊断标准中所提及的幻觉、错觉、错误的存在性感觉、妄想等表现相符的患者在观察组分别出现12例、8例、6例、3例,观察组精神障碍患病率为36.7%。对照组出现与PDPsy诊断标准中所提及的幻觉、视错觉表现相符的患者分别有1例,精神障碍患病率为3.1%。观察组精神障碍患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9.476,P<0.05)。 2.2 PDPN组与PDP组患者基本临床资料比较 与PDPN组比较,PDP组患者年龄与SCOPA-SLEEP评分明显要高,组间差异显著且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在性别构成、受教育程度、运动症状、认知功能、情感状态等方面两组并无显著差异,前述比较项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见表1。

脑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脑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1/28)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第1题 造成多发性梗死性痴呆(MID)的常见原因为 A.颅内硬化动脉的血栓形成 B.颅内动脉破裂出血 C.颅外动脉的栓子 D.颅外肿瘤转移栓子 E.颅内肿瘤所致 下一题 (2/28)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第2题 由于大脑局部区域损害,导致智能某方面障碍为 A.全面痴呆 B.心因性痴呆 C.假性痴呆 D.童样痴呆 E.部分痴呆 上一题下一题 (3/28)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第3题 患者18岁之前,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大脑发育不良或受阻,智能发育停留在一定阶段,落后于同龄正常人群,社会适应不良 A.痴呆 B.精神发育迟滞 C.遗忘 D.错构 E.虚构 上一题下一题 (4/28)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第4题 痴呆的主要特征是 A.感知障碍 B.记忆减退 C.判断理解力下降 D.不能自理生活 E.缓慢出现的智能减退 上一题下一题 (5/28)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第5题 谵妄的特征是 A.意识障碍 B.感知障碍 C.记忆障碍 D.定向障碍 E.以上都是 上一题下一题 (6/28)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第6题 老年性痴呆的病理学特征性诊断依据是 A.脑神经细胞减少 B.脑神经细胞缩小 C.老年斑 D.染色体溶解 E.胶质细胞增生 上一题下一题 (7/28)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第7题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病理改变大多是由于 A.脑肿瘤 B.脑萎缩和变性 C.脑代谢障碍 D.脑中毒 E.脑外伤 上一题下一题 (8/28)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第8题 下列哪种情况出现于癫痛性精神障碍发作时精神障碍 A.自动症 B.易激惹 C.失眠 D.人格改变 E.极度抑郁 上一题下一题 (9/28)A1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第9题 血管性痴呆的特征是 A.早期全面智能损害 B.常伴错觉

神经外科颅脑损伤病人健康教育

神经外科颅脑损伤病人 健康教育 神经外科颅脑损伤病人健康教育要点

【疾病特点】 由于颅脑解剖生理的影响,头部受伤后所引起的病理过程有其特殊性。 遭受暴力作用而 致伤的脑组织,除了发生原发性损伤之外,在受损组织周围,还将引起不同程度和不同范围的脑缺血、出血、水肿及变性等一系列继发性损伤。而后,或继续加重、恶化,累及全脑其至全身,或经一定时间逐渐吸收、消退和修复。病人常有头痛、眩晕、注意力涣散、记忆力减退,严重者有意识障碍、人格改变等表现。 【健康教育要点】 1.手术前健康教育 (1)手术知识指导:恰当解释颅脑手术的目的及手术与麻醉的一般过 程。对急诊病人重点 讲解早期救治,争取手术时机,以防拖延导致病情突然恶化及影响存活病人生命质量的利弊矢系。 (2)配合知识指导:重点介绍颅脑损伤病人术前身体及饮食准备的要求、讲解术前皮肤准 备、用药的注意事项以及术后配合治疗的要点。择期手术病人指导其进行呼吸训练、咳痰训 练、床上排便、疼痛评估等训练。 2.手术后健康教育

(1)体位指导:清醒病人告知术后应取头高位15?30度,借助脑的重力或 颅内压降低,压闭破口以减少或阻止脑脊液外流,促进伤口粘连愈合。低颅压病人告知应取平卧位?以缓解症状。 (2)预防感染指导:告知病人及家属病房空气污染是术后感染的重要因素,应注意保持环 境卫生,按要求使用及更换被服,切忌随意铺垫自带物品,以免交叉感染。有脑脊液鼻漏或耳漏病人告知头下铺垫无菌巾,注意避免污染。放于鼻腔、外耳道内吸引流出脑脊液的无菌棉球,应保持清洁、干燥。嘱病人避免用力咳嗽、援鼻、打喷嚏,保持大便通畅,并预防感冒。有脑室引流者,告知为防止躁动抓脱引流管须约束病人的双手,更换卧位等操作时要防止引流管脱出,一旦引流管脱出立即报告医护人员。 (3)病情观察指导:告知家属协助观察病人的意识、瞳孔及生命体征的变化。如出现一侧 瞳孔散大,对侧肢体瘫痪,脉搏、呼吸变慢,血压升高?提示有颅内出血、颅内压增高或脑疝形成时,应立即报告医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观察病人有无胃肠道出血和呃逆,如在鼻饲管内发现有咖啡色液体,或大便呈柏油样时,提示有胃肠道应激性溃疡出血。应及时报告并保持呼吸道通畅。 (4)护理知识指导:对大小便失禁的病人指导加强皮肤护理.保持床铺清洁、干燥.翻身时动作轻稳,不可在床褥上拖拉,以免擦伤皮肤,对易受压的部位垫以保护器具等。术后第1?3天为脑水肿高峰期,告知应控制饮水和食物中钠盐的摄人,以减少体内水和钠离子的存储量?减轻脑水肿反应。对烦躁不安或有精神症状的病人,强调加强安全防护?避免损伤,病人应安置床护栏以防坠床。有癫痫者注意观察癫痫发作的先兆?并提示病人按时服用抗癫痫

帕金森病伴精神障碍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帕金森病伴精神障碍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王祥华孙圆满 山东省枣庄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病科277101 【摘要】目的:探讨帕金森病伴有精神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采用配对病例对照试验,收集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来本院诊治的帕金病森伴精神病患者70例(PDPsy组),按照年龄性别匹配后选出对照组仅患帕金森病的患者70例(PD组)。比较两组患者的H-Y等级、睡眠、抑郁、焦虑、认知、生活质量。结果:PD组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要低于PDPsy 组患者的病情,X2=10.88,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DPsy组的患者病程要比PD组的患者长(X2=17.46,P<0.01)。PDPsy组的患者失眠以及日间思睡情况比PD组重(ESS:t =2.13,P=0.04;RBD:X2 =5.83,P=0.02)。两组患者抑郁情况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 =0.74,P =0.67)。PDPsy组焦虑状况要较仅有帕金森病患者严重,(t =2.41,P =0.02)。两组患者在认知方面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 =0.58,P =0.99)。PDPsy组的患者的生命质量较PD组的患者要低(t =3.84,P=0.01)。结论:帕金森病伴精神障碍的患者焦虑、睡眠、生活质量较差,需要照顾者以及医护人员更多关注。 【关键词】帕金森病;精神障碍;生活质量;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quality of life on the mental disorders with Parkinson's disease patient. Methods: We had a matched case-control trial,to avoid the influence of age and gender on the study. There were 70 patients who had Parkinson with mental disorder on thePDPsy group among July 2013 to July 2014. The PD group were the patients having Parkinson without mental disorder. Compare the sleep, depression, anxiety, cognition, quality of lif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patients’H-Y degree in PDPs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PD group(X2= 10.88, P<0.01). Ther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ce in two group on diseaseduration(X2 = 17.46, P<0.01). The patients on the PDPsy group had insomnia in the dark and sleepiness in the daytime than these on the PD group (ESS: t = 2.13, P = 0.04; RBD: X2 = 5.83, P = 0.02). And the patients on the PDPsy group were more anxiety than that on the PD group(t = 2.41, P = 0.02). There were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ce on depression and cognition between two groups. The quality of life in PDPsy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PD group(t= 3.84, P= 0.01). Conclusion: Patients having Parkinson's disease with mental disorders have poor quality of life. That should be pay more attention. [Key words] Parkinson; mental disorders; quality of life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为常见的精神系统疾病,临床上主要有动作症状以及非动作症状,其中动作主要临床表现为震颤、少动、强直、姿势平衡障碍等。非动作症状主要有抑郁,焦虑以及精神病性症状【1-4】。精神病性症状主要表现为幻觉、错觉、妄想和存在的错误观念。根据是否使用帕金森治疗药物,精神病性症状的发病率在5%-40%之间【5】,有相关报道,抑郁的发病率在20%-40%,痴呆的发病率在20%-30【2】。帕金森病出现精神病性症状以及抑郁焦虑的比例比较高,可见帕金森病影响患者的生活治疗以及社会交流,对患者的家属以及照顾者也增加了一定的负担【6-8】。本研究比较帕金森伴精神障碍患者与帕金森未伴精神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价精神障碍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研究的对象为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来本院进行诊治的患者。满足其中一条以上者诊断为帕金森伴精神病性障碍【9,10】:(1)符合中国帕金森病诊断标准的原发性帕金森病,或者英国帕金森病协会的脑库诊断标准的原发性帕金森病的诊断。(2)出现幻觉,错觉,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