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践观点是首要和基本的观点

实践观点是首要和基本的观点

实践观点是首要和基本的观点
实践观点是首要和基本的观点

为什么说“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实践活动是人类生存发展最基本的活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为了正确理解认识的基础和来源,必须首先考察人类的实践活动。

(1)实践活动与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

实践活动是以改造客观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含义)

认识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主体在实践活动中不断打破客体的限制,超越现实客体,发展自己的能力和需求,也使得客体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一是确立实践目的和方案,二是实践按照目的和方案作用于实践客体,通过实践手段把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三是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着一定方向进行。

(2)实践是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第一,实践提出了人以观念把握世界的客观要求,提出了人认识世界的必要性,即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人们要改造世界,首先就要认识世界,人类的认识总是为社会实践的需要而服务的。同时,社会实践的需要始终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强大动力。在当代,科学发展观正是来源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需要。

第二,实践以工具性活动为条件保证,使主体对客体的观念把握即为人的认识提供可能。从认识的客体来看,正因为实践的工具性,才能使得认识对象的属性、本质得以暴露,使对象成为人的认识可以把握的内容。从认识的主体来看,实践不但促进了人脑的发展,而且将活动内化为认识主体的认识结构、认识图式,形成人的认识能力。

(实践使得客体成为可以认识的内容;内化成主体的认识结构和图式,形成其的认识能力)第三,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改造认识对象,才能使对象的属性、本质和规律得以暴露;只有通过实践使感觉器官直接同对象相接触,才能使对象反映到人脑中,从而形成一定的认识。

第四,实践促进了人的社会交往及语言、符号的产生和发展,使得人的认识活动具有社会性和公共性,使其成为人特有的社会性的智能活动。

社会交往和语言的发展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人在社会交往中通过语言、符号使得认识超出了个人体验范围,开始学习他人的经验,从而提高自身的认识能力。(所以说,以社会性特征的实践使得人的认识成为具有社会性的智能活动。)

第五,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是一个实践问题。人们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认识的真理性。

总之,以工具性、社会性为特征的实践活动是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和决定因素。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中产生,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受实践检验。

肯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并不否定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其中,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理性认识对实践有着巨大的指导作用。理论是认识的高级形式,而理论的作用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变成现实。

认识的本质:

新思考题: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1)如何理解和把握认识的本质,是认识论的关键问题。在马哲产生之前,对认识本质的理解大体上有三种观点,即唯心主义先验论、不可知主义的怀疑论、旧唯物主义的直观反映论。

唯心主义先验论把认识看做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先验的东西,否认了认识的客观来源,实际上取消了人能否通过主观正确反映客观的问题。

不可知主义的怀疑论认为,人的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事物是无法证明的。不可知论怀疑人的认识的可靠性,实际上也取消了人能否通过主观认识正确反映客观世界的问题,并在主观认识和客观世界之间人为划了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

旧唯物主义的直观反映论认为,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但它把人的反映看做认识者消极、被动地接受客观事物刺激的过程。它有两个缺陷:一是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二是离开辩证法来考察认识问题。

(2)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继承了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合理成分,又克服了它的严重缺陷。(首先,辩证唯物主义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科学规定了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认为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首先是一种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才产生了它们之间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其次,辩证唯物主义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把认识看成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浅入深的充满矛盾的能动的认识过程。)马哲把实践观点引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创造了能动的反映论。它科学揭示了认识的本质,指出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首先,马哲坚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原则,把反映或摹写的特性看做人类认识的基本规定性。也就是说它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认识的反映性或摹写性是指人的认识事宜客观事物为原型的。认识是人以观念的方式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反映。没有客观对象的存在,也就不可能产生相应的认识。

其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揭示出人的认识所具有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特征。也就是说它认为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一个能动的创造的过程。认识不仅能对客体进行直观的摹写,而且能对客体进行抽象和概括的过程;同时,认识不仅能反映事物当下样子,而且能反映它由于人的改造活动而可能成为的样子。所以列宁认为,“人的意识不仅反映世界,并且能创造客观世界”。(列宁的话指=人的认识不仅是客观事物的模本,而且为改造世界提供蓝图。)没有这种超前性的、创造性的反映活动及其成果,认识就不能指导实践活动,也就不能成为人的认识。

值得注意的是,认识的反映或摹写的特性与能动的、创造的特征是不可分割的。只承认认识的反映或摹写的特性,就会成为消极直观的反映论。只承认能动性和创造性,就会成为唯心主义先验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之所以是能动的反映论,就在于它把认识的反映或摹写的特性与认识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有机统一起来,而这个关键就在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以科学的实践观为理论基础的。

其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立足于实践的观点。它认为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以实践为中介而实现的。认识之所以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正是由于实践不仅为主体提供认识的

内容(即客观事物),而且能为主体提供加工、改造客体的认识模式,从而把认识的反应性和创造性统一起来。恩格斯提出,“人的思维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自然界本身。”

最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把辩证法贯彻于反映论,指出人对世界的能动反映是充满矛盾运动的辩证过程。人对世界的能动反映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的无限发展过程。

《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践》读书心得

《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践》读书心得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书心得了。到底应如何写读书心得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践》读书心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有效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即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是高效、低效还是无效?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因此,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惟一指标。 我认为有效教学中的效字不仅局限在课堂中的体现,还应体现在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中、课后的反思中及长期的关注中。只有这四方面都做到了有效,才能算是真正的有效教学。 在新课程背景下实施有效教学,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学生进行有效教学,教师就要走进学生,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找准教学的切入点,准确的把握教学的量和度。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找到学生感兴趣的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要做到六认真: 1、备课深入细致。平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案编写认真,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2、注重课堂教学效果。针对中年级学生特点,以愉快式教学为主,不搞满堂灌,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

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3、坚持参加校内外教学研讨活动,不断汲取他人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请教并经常在一起讨论教学问题。 4、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重在订正,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在辅导中做到有的放矢。 第二: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学生的层次性,注意他们在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客观差异,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以人人会学为宗旨。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尊重孩子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现形式,使他们形成自己不同的风格,不强求一律。有意识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让他们的天性和个性得以自由健康的发挥。让学生在视、听、触觉中培养了创造性思维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极大地活跃了课堂气氛,相应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同时,作为教师,应该明白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和缺点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后进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尤其是在学习上后进的学生,往往得不到老师的肯定,而后进生转化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全班学生的整体成绩。首先教师要用发展的观点看学生。应当纵向地看到:后进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应相信他的明天会比今天好。其次,教师应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帮助后进生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以平常的心

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论文1500字

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论文1500字 常说:失败乃成功之母。而我却觉得,检讨才是成功之母。下面的是橙子分享的与大学生社会实践汇报论文1500字有关的文章,欢迎继续访问查字典范文格式网! 大学生社会实践汇报论文1500字一: 寒假到了,新年快要到了。我们终于可以快乐过一个美好的假期了。可是,我们怎么才能过一个安康快乐的寒假呢?在注重素质教育的今天,假期社会实践作为促进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良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安康成长成才的重要举措,作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创新和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一直来深受学校的高度重视。社会实践活动一直被视为高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开展的跨世纪优秀人才的重要途径。寒假期间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也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重要手段。 它有助于当代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同时,实践也是学生学习知识、锻炼才干的有效途径,更是学生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一种良好形式。所以今年过年,为了锻炼自己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培养自己的吃苦耐劳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与素质,使自己的大学生活更加充实而精彩,因此,在大学第二个寒假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其中最有感触的就是在面包店里卖面包的这份工作。特有如下感悟领会与感悟。 一、实践目的: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

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助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更新观念,吸收新的思想与知识。 二、实践内容:通过在店内以零工的形式锻炼自己的能力,领会社会事务,工作辛劳。 三、实践结果:通过在店内工作的将近一个月时间,不仅通过自己的双手赚到了来之不易的工资,更通过这次实践,亲身领会到了父母工作的辛苦,收获了许多在学校里没领会到的酸甜苦辣,增长了自己的社会经验,获益匪浅。 四、实践总结归纳与领会: 1.挣钱的辛苦。每天辛辛苦苦反复同样的工作,小心翼翼的进行日常工作,才可以得到工资,这次的体验确实让我真真切切感受到父母的钱来之不易,一分一厘都来自于没日没夜的辛勤工作,挣钱确实是个很困难的过程,需要一心一意的付出。 2.人际关系。在这次实践中,让我很有感触的一点就人际交往方面,大家都知道社会上人际交往非常复杂,但是详细多么复杂,我想也很难说清楚,只有经历了才能了解.才能有深刻的感受,大家为了工作走到一起,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要跟他(她)们处理好关系得需要许多技巧,就看你怎么把握了.我想说的一点就是,在交际中,既然我们不能改变一些东西,那我们就学着适应它.假如还不行,那就改变一下适应它的方法。

专业实践报告【三篇】

专业实践报告【三篇】 财务会计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目前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着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学习而轻视技能培养的倾向。本文是财务会计的实践报告范文,仅供参考。 专业实践报告【一】 一、前言 实习是每一个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经朋友介绍,这个暑假我有幸以会计的身份来到聪晓运输服务有限公司实习历练。会计作为一门应用性的学科、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济管理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就显得越重要。会计工作在提高经济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发展动力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二是会计信息使用者信息需求的变化。前者是更根本的动力,它决定了对会计信息的数量和质量的需求。 此次实习,不仅仅是对课本知识掌握的反馈,更是锻炼自己把课堂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际操作的一次机会。同时也会看到自己与从事多年会计方面的会计员的差距。

社会是个舞台,这次的社会实践,更是我迈出象牙塔,走向社会,与社会中的人一起工作生活的一次很好的平台,这次社会实践,更是要我学会了如何与人相处,懂得了为人处世的道理。 通过这次为期一个月的实习,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以及与别人的差距,所以在剩下的3年内的大学学习生活中,更要把握好每一天,努力熟练掌握各项专业知识,为了以后的就业打好基础。 二、浅谈我对出纳业务的认识 由于本次实践活动我主要是负责会计那一块,所以对于出纳这方面,研究的比较肤浅。根据我在课本上所学到的知道,以及我个人对出纳的看法我认为出纳所做的就是一下这3点。 (一)、根据审核无误的现金收付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及银行日记账,编制资金收支日报表。严格按照国家有关现金管理制度的规定,必须经过会计审核、总经理签批,方可办理款项支出。付款后,加盖“收讫”、“付讫”戳记。日常周转金不得超过XX元,如有超出,需缴存银行。不允许私自坐支收到的现金及支票,要及时送交银行。不得以“白条”抵充现金,更不得任意挪用现金。如果发现库存现金有短缺或盈余,应查明原因,根据情况分别处理,不得私下取走或补足。如有短缺,要负赔偿责任。要保守保险柜密码的

实践的观点论文

试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的观点”及其方法论意义 【摘要】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和核心。那么,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去理解物质世界,对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马克思实践观方法论意义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点,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在众多教科书和相关文献资料中,都强调马克思主义实践的观点,并且说明了实践的含义。但对于究竟什么是“实践的观点”,这一关键的问题,大多数的资料都未曾说明。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那么,全面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实践的观点”,明确揭示和阐明马克思主义“实践的观点”蕴含的方法论意义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1844 年经济学哲学稿》中,马克思的实践观思想初步形成。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最终形成。其中,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实践马克思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实践观表明,实践就是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所进行能动地探索、改造和利用客观世界的物质性、社会历史活动。实践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点:一是物质性,实践有物质生产实践、社会政治实践、精神生产实践等基本种类。无论哪种实践都是为了获取物质生活资料。二是能动性,改造和探索物质世界的实践活动是人有

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适应环境的本能活动的标志。三是社会历史性,人们的实践不是孤立的个人活动,而是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才能从事实践活动,不同历史阶段上的实践内容、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四是创造性,实践是以人为主体的,具有主观能动性,是人自觉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创造性活动。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以明确和精炼的语言概括了实践的过程和构成要素,实际上是从劳动的过程和要素的角度为实践做了科学规定。他指出:“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引起、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主张从主观与客观、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中去把握实践,认为实践由主体因素、客体因素和中介因素三个方面构成。其中主体因素是指即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本身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等。客体因素是指被实践的主体探索,改造利用的一切对象。中介因素是指实际的工具性因素。实践活动是一个以主体、中介和客体为基本骨架的动态的发展系统,其中实践的主体是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因素,实践的客体是制约性因素,实践的工具、手段则是把主体与客体联结起来,使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得以实现的条件和中介。在实践过程中,一方面,主体受到客体的限制和约定;另一方面,主体又能不断地发展自己的能力和需求,以自觉能动的活动不断打破客体的限定,超越现实客体,这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实质。从二者相互作用的内容和结果来看,这种相互作用是通过改造和被改造,即通过主体对象化和客体非对象化的双向运动而实现的。马克思说过:“在生产中,人客体

会计专科社会实践小论文

会计专科社会实践小论文

导致我对部分未接触过的的业务如何划分会计分录,银行帐单、费用票和单据怎样分类处理,乃至于最后登记账簿,都出现了不同的问题。还好会计主管和出纳总是能耐心的指导我,我从她们那学到了不少知识。我终于了解到,所谓“日清月结”不仅仅是口头上说说而已,财务人员每天都需要把当日的数据结清,并分类处理好,才能为月底结账和最终的记账并出具报表做好准备。 好几个月之后公司领导决定引入财务软件,这时我已经熟悉了整个公司大部分财务相关的事务,于是我就接到了一个艰巨的任务,期初建账并将以前年度的数据录入软件里面,方便对比数据。这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虽然我在学校里也学过这些方面的知识,但是这毕竟不是做题,而是没有标准答案的现实,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而我毕竟经验太少。在期初建账和录入以前年度的数据时,我发现了以下几点问题: 1、期初建账和会计分录 一个企业开创之初,很多科目都没有必要分得很细致,一般来说只要一级科目和二级科目就足够了,但是往往一段时间之后,二级科目就不够了,这时候,手工账可以很简单的加上一笔,但是软件就不行了。以前录入的期间数据全都废掉,只能再从期初建账开始。于是重复两次之后,我吸取了教训,尽量将科目分得细致一些,基本上全都有了三级科目,部分明细数据甚至编到了四级。 2、固定资产未编号 以前的固定资产并没有编号,只是建立了一个固定资产的档案,说明是什么时间买的,它的规格和型号,连购买的时候的金额也没有。这就给以后的固定资产的管理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因为办公桌椅和电脑这一类的东西型号基本是相同的,根本分辨不出来哪一些的新的,哪一些是旧的。坏了之后也不好做

关于专业实践报告

关于专业实践报告 补充了原来学习中没有深入的部分.通信业是一个更新很快的行业,知识的有效期短,我们必须不断的学习新知识才能适应专业的需要. 经过一个月的生产实习,我基本上达到了实习目的的要求。 一方面我从基本的层面上了解了学校环境与社会环境的不同。不能把学校环境等同于社会环境,而且社会环境要比学校环境复杂的多。在社会中工作,压力来自各方面,不像学校一样,学校都为你铺垫了道路。在社会中不仅要有知识而且要融会贯通,你不行就不会有提升,不会有利润,强者多得。不管你说的多好,只要有好的成绩,给公司或单位带来更多的利益就是强者,懂得了什么是优胜劣汰。虽然这些远远还不够,但是很宝贵。 另一方面,我也感觉到大学校园是一个对我们来说很舒适的环境,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好好把握,要不然只会后悔,因为它不会再有第二次。它是我们每个大学生人生中的重要部分,也会成为我们生命中的转折点。因此我要努力把握剩下的时间,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同时在空余时间里多锻炼自己。大学不像高中一样,它有很多自由时间,只要自己把握好了,大学生活就会非常精彩。我觉得以前的我确实没有做到,只觉得社会对我们还很遥远,根本没有认真地考虑这些,但是现在懂得了,知道社会不仅离我们很近而且它时时都在我们身边,只是以前我们没有注意。现在还不晚,我会认真对待大学里的每一天,

每件事,还有所学的每一种知识。 生产实习不同于我们平时的实验,因为环境不同。也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每个人对这次生产实习都非常重视,它是我们大四学生走向社会的一次阅兵,我们也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在这期间,我们学会了很多需要自己动手的知识,这是在没有老师的指导下的知识,也掌握了一些查东西的捷径。我们每去一个地方回学校的时候都会有很多收获,我们会在一起讨论,这对我们对知识的掌握很有帮助,也增加了我们同学之间的友谊。我觉得生产实习让我开始认真了起来,受益匪浅,对我以后参加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非常感谢我们的专业老师对本次生产实习的指导,还有那些接待我们实习的单位工作人员,你们让我感到无比的热情,实习的成功离不开你们的支持,我将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今后的学习生活中。 通过本次认识实习,自己了解了通信专业的基础知识,开阔了眼界,增加了见闻,明白了一些通信设备的简单原理,也明白了目前该行业的最新发展,把平时书本的知识应用在了实践中,同时也得到了很多宝贵的知识财富,另一面自己也看见了自己的不足,还需要努力学习,了解更多相关知识,丰富自己的阅历,多请教老师,和有关人员,通过各个渠道学习和了解通信工程的有关知识。 通过实习,我们才有了机会去面对着专业性人员,听着他们对专业性的讲解以及亲自看到了许多的大型通信设备,这些都很有助于我们对知识的理解以及与实际相联系,这些都很益于我们在以后的工作。通过实习,让我体会通信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的

实践观

第二单元 实践观、真理观(认识论) 年级:高二 编写:高二备课组 日期:2013.5 【学习目标】 高考考点: 1、实践:⑴实践的概念 ⑵实践的特点。 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⑴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⑵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⑷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3、真理:⑴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条件性 ⑵真理和谬误 4、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 【知识梳理】 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 的 活动。 客观物质性:实践构成要素是 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受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也具有 。 实践 实践的基本特征 主观能动性:实践是有 的创造性活动。 社会历史性:社会性——总是处于一定的 之中进行实践活动,历史性——实践是历史的发展着的,人们的实践活动受 的制约。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只能来源于实践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⑴实践遇到新的问题,产生新要求,推动新探索。⑵实践为人们提供了新工具,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认识的发展;⑶实践锻炼了人的认识能力,提高了判断和推理的能力,推动认识深化。 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观念变为现实,人们把指导实践的认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对照,成功的,则是正确的。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是认识的真正目的和归宿,认识必须为实践服务。 方法论要求: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 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班别_____________ 小组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

研究性学习的理念与实践

课程名称:研究性学习的理念与实践 主讲教师: 根据上海市二期课改的精神,研究型课程是上海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二期工程所构建的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种种客观原因,传统的“接受性学习”不尽人意地独霸课堂,教育体系必须改革,必须输入注重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的研究性学习,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得以发扬,实践能力得以锻炼。 研究性学习的理念与实践――这门微型课程的开设,从我各人而言,首先是基于我多年以来担任研究性课程的教学任务,以及担任研究性课程备课组和之后扩展的该课程教研组组长的工作,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研究型学习展开的经验和得失,对于这一门相对于大部分教师来说陌生的学科类型,可作相对全面的系统介绍,有问题可探讨,有经验可交流。 而该课题更为重要的价值在于,在新时期的教学改革大潮面前,我们要求,每一个教师具有上基础课,拓展课和研究课的多面能力,迎接时代的高要求。 然而,研究性课程对于大部分的教师来说,不仅陌生,而且还存在着一定的障碍。我们多年来从事的都是传统的教学任务。有既定的教材和既定的评分要求,我们已经习惯这样的传授知识的方式,积累了相当的有益的经验。然而,新型的这些课程,尤其是最近几年推进的研究性课程,初次接手的老师常常是一头雾水,感觉无从下手,先前的学科知识中积累的教学经验几乎丝毫帮不上忙,一些教师因此感到了茫然不知所措。 存在障碍的另一个层面是思想认识。有部分教师认为,光靠一周一节课真的能有效改进学生的学习习惯吗?研究性学习等于给学生又额外增加了学业负担,纯粹是走形式而已。 因此,当教导处和我沟通开设这样一门课程的时候,我们都认为,无论从思想认识上,还是实践教学方面,都非常有必要对老师进行有关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和培训。使得每一个教师能真正在思想上认同,重视,对课程的教学实践有基本的总体了解,尽可能的熟悉掌握一些基本教学方法技能。 课程面对的主体培训教师对象主要为没有参加过研究性教学的老师。从我校2000年9月正式设置高中研究性学习课程以来,正式担任过研究性学习的教学任务的老师人数还是有限的,基本定员在每年10人左右,所以本培训课程的主体对象为大部分对于研究性学习的概念和过程几乎是零认识的教师们。当然,我们也欢迎担任研究性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参加,相信通过系统的理论介绍也会给大家的教学带来新的认识和启发。 课程内容分为理论和实践两大板块。 第一部分,研究性学习的理论知识。 一,“研究性学习”的渊源历史 介绍历史上三次提倡的“研究性学习”思想,包括第一次发生于18世纪末到19世纪的欧洲,第二次发生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美国,和第三次发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的美欧诸国以及亚洲的韩国、日本等国的,研究性学习的代表人物,核心思想。同时探讨今天倡导的“研究性学习”与历史上的“研究性学习”的在学习目的,学习方法等层面的区别。 二,我国的研究性学习推广历程 回顾2000年国际科盟ICSU科学能力建设委员会发表的《北京宣言》所提

2021年社会实践论文 汇总10篇

社会实践论文汇总10篇 实践人:xxx 实践单位:xxx股份有限公司 实践时间:xx年1月18日~xx年2月20日 实践活动:连接器生产部员工 实践目的:①勤工俭学②丰富和充实假期生活③锻炼动手本事和与人相处的本事,增加实践经历及收获 实践资料及体会: 为期四周的社会实践活动结束了,在xxx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力配合下,我以后走向工作岗位又多了一次学习的机会,一个月的集中培训学习使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掌握了必须的技能,学到了经验,有付出也有收获,接下来跟大家 ___的是我个人在这期间的实践经历。 这是大学的第二个寒假了,上大学以来一向想着要自力更生,勤工俭学,做一个有担当有作为的大学生,不要再一味地依靠父母,总

是伸手向家里要钱。可是除了偶尔去附近的酒店当当服务生打打 ___,挣几个小钱外,一向打工未遂,于是这次狠了狠心,最终决定出来打工了,见下世面,增长下见识的同时也给自我挣点零用钱,为家里减轻点负担。放假后,跟同学一块踏上了实践之旅,来到了深圳长盈那里,然后被分配到了连接器生产部门,在那里开始了我为期一个月的打工生涯。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是贴 ___外壳包装纸,还真的是一百个不适应。以前在学校都是想干嘛就干嘛,随心所欲,来去自如的,可此刻要连续几个小时坐在板凳上,不能随便走动,一天下来10个小时,腰酸背痛的,苦不堪言……还有工作的时候,为了不弄脏产品,严格要求要戴好手指套,想想这一个月上班的时候手指们都被紧紧束缚在手指套里不能自由呼吸,还被勒出一圈圈淤青,真的觉得很痛苦。最惨的是,工作起来不能相互讲话,开小差,只能一股脑儿地重复简单又机械的动作,克服瞌睡成了一个很让人头痛的难题。 刚开始那几天,都是在种种不适和难受中度过,才觉得一天是有多漫长啊,真怕自我坚持不下去,好怕自我又半途而废,好怕自我身为一个大学生原先却是这样一个吃不了苦,受不了累的没出息的人……幸好还是咬牙挺过来了。身体酸痛了,不能起身走动,那就偶尔变换一下姿势缓解缓解;手指勒痛了,揉一揉,弄松点,继续干;瞌睡来了,努力让大脑开始思考各种各样的问题,不让瞌睡虫打倒自我,然后晚上回去早点洗好澡休息、补觉。就这样,每一天

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的论文

对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是一种否定性活动的理解 (1)段实践是人类自觉自我的一切行为。内在意识本体与生命本体的矛盾是推动人类自我解放的根本矛盾,其外在化为人类个体及组织、阶级通过生产关系联系的整体对于自然及个体间或者集体关系、阶级关系形成的解放活动。实践只有在自觉的意识下才是人性的、人格的。人类基本的实践矛盾就在于内在的自我本质对于自我自然的发现及创新。而人类由于实践的科学化,在生产力进步的社会化中外在矛盾的实践再反作用于自我本体形成对于自我本体的实践主导。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实践活动是以改造世界为目的、主体与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中介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实践矛盾产生物质及意识概念。物质与意识的认识是实践的规律性规定。实践的内在矛盾是意识本体与生命本体的自我解放。实践的基本主体是人,实践的基本矛盾就是人的基本矛盾,其规律就是人的运动规律。人的行为范畴就是实践的行为范畴,独创性见解。 在我看来,实践并不是一种否定性活动。一方面,实践是指为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实践活动的对象性质是以人为主体,以世界上任何事物为对象(客体)的现实活动。与动物消极地适应自然的活动不同,人的实践活动具有自主性。实践的自主性表现在,人通过实践不但能够认识客观规律,而且能够利用客观规律,使客观规律为人所用,从而使物按人的方式同人发生关系,达到物被人所掌握和占有的目的。同时,实践还具有创造性,它创造出按照自然规律本身无法产生或产生的几率几乎等于零的事物。人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本质上就是

创造。没有创造,就不会形成适合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属人世界。实践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一起,共同体现了人的主体性特征。实践是由人发动的同时又是为了人的活动,它使人与物的关系由物支配变成人支配物,由此确立了人对自然界的主体地位。在实践中,人按照对事物运动规律的认识去改造事物,把它塑造成适合人占有和利用的形式,充分显示了人的主体能动性。同时,人在实践中自觉地把自己和自然界区分开来,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具有发主体意识。实践的发展,既是人的主体性不断发展和提升的过程,同时也是人的主体意识不断提高和弘扬的过程。 另一方面,实践具有物质的、客观的、感性的的性质和形式,这一含义把实践作为人以“感性”的方式把握客体的活动,用以区别人以精神的、观念的方式把握客体的活动,如认识、理论活动等等。在这种区别中,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征。所谓直接现实性,指实践是人把自己作为物质力量并运用物质手段同物质对象发生实际的相互作用,这种“感性的”活动同感性的对象一样具有现实的实在性。纯粹的自然存在物不包含人的主观活动,因此它们不可能证实或证伪人的理论与认识。实践则不同,它既同人的主观活动相联系,又从人的主观精神的圈子里走出来,物化即外化为感性的客观实在。人通过实践活动的多次进行,不但能使自身的利益和需要得满足,而且也检验着自己的主观目的、愿望、意图和计划等等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检验着自己对事物的认识是否正确。

论述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论述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实践包括生产实践活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科学实验活动等三个基本形式。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实践概念的科学规定和实践观点的确立,是实现哲学上伟大变革的关键。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哲学的根本之处,在于它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独特方式,即以实践为基础去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不了解人类实践活动及其意义,因而导致它们在对世界的理解和观察世界的视角等一系列问题上存在着重大缺陷。马克思主义哲学扬弃了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提出了能动性与受动性相统一的实践概念,并以此为基础去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现实世界,把对象、现实、感性当作实践去理解,从而在世界观、自然观、历史观和认识论上都获得了全新的解释,构筑了统一的、彻底的、科学的哲学体系。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贯穿于全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各个环节。离开了实践观点,就不可能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不可能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整个思想体系。 马克思和恩格斯始终坚持的是实践的生产力观, 认为生产力是人们在现实实践 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本质力量或实践能力, 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则存在于人们不 断发展的物质利益需要及其丰富的社会关系之中。 马克思认为: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方面去的神秘东西, 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对于生产力的研究不能只从客体方面去理解, 而应从实践去理解。就是说, 生产力本身已内在地包括了客体、主体和实践, 而对于实践, 不仅要从“客观的活动”去理解, 而且要从“主体的方面”去理解, 把“主体”和实践联系起来。实践就是“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 这就肯定了主体的能动性; 同时, 实践又是真正现实的感性 的活动, 这又否定了抽象能动性, 把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思维与存在、主观与客观、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等关系在实践基础上统一了起来。这也就是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双重统一过程中去理解和诠释生产力。由此, 马克思进一步从实践思维方式的高度加以概括, 认为生产力是人们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矛盾的实践能力, 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与社会使其适应人类需要的实践力量。马克思研究生产力的出发点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人, 生产力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的目的 的人的活动能力。人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要维持自己的生活、创造自己的历史。从事物质和精神生产活动, 既是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物质和信息的变换过程, 又是主客体之间的物质与观念的变换过程。这样, 马克思从人类的基本实践活动中找到了把客观性、自主性、创造性和现实性统一起来的基础, 从而解决了先前生产力理论无法解决的矛盾, 实现了生产力理论的革命性变革。 实践思维方式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 它使马克思在生产力理论研 究中创立了独树一帜的实践的生产力观。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使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实践是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实践包括生产实践活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科学实验活动等三个基本形式这里我想谈一下实践的生产力观:马克思和恩格斯始终坚持的是实践的生产力观, 认为生产力是人们在现实实践中所体现出来

《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践》参考答案

《有效教学的理念与实践》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有效教学需要以学生付出努力愿意跟随和效法教师为前提。 2、教学能否找到原来经验的起点,实际上是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 3、时间应该是衡量教学效率的主要指标。 4、严格要求是教师对教学、对学生负责任的基本表现。 5、建设进取、合作、民主、创新的教师文化既是观课议课的目标,又是有效观课议课的基础。 二、单项选择题。 6、“教育本身不是目的,学习本身也不是目的,升学当然更不能成为目的。”这句话说明的观点是(B ) A、用生活来教育 B、为生活而教育 C、生活等于教育 D、教育即生活 7、读懂教材的目的是(C ) A、照搬教材 B、避免给学生讲错误知识 C、在理解教材以后更合理地处理教材,给学生呈现更合适的教学内容 D、把作者的观点无批判地呈现给学生 8、我县正在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改革,部分学校根据自身特点,打造了不同特点的课堂教学模式,无论哪种模式,都要(D ) A、围绕学生学会、会学、越学越聪明来设计 B、以提高学生成绩来设计 C、找出包医百病,应对所有教育情境的方法。 D、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不刻意追求教学成绩 9、教学空间是师生共同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场所,对师生健康和安全的保障是教学空间管理的(D ) A、民主性要求 B、教育性要求 C、科学要求 D、第一要求 10、“张俊同学认真听同学回答问题,表现很好!”这是(A ) A、评价行为和过程 B、评价纪律 C、评价结果 D、评价人格 三、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1、写反思日记必须具备“挑剔问题”的意识,有针对性地制订改进的计划。(√) 12、观课说明等同于说课,都要对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说明。(×) 13、“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正是体现了有效教学的理念。(√) 14、“亲其师,信其道”说明了学生对教师的信任首先基于对师爱的信任。(√) 15、关注教学效益就要专于学科本位,画地为牢。(×) 四、简答题。 16、先学和自学有什么追求和价值呢? 答:A、先学和自学立足于追求学习者的学习责任。B、先学和自学可以让学生变得有准备。 C、先学和自学可以满足学生自我发现的需求。 17、多媒体和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的便利有哪些? 答:1、多媒体和信息技术打破了时空界限,拓展了人的视野。 2、多媒体提供了多样的信息表达方式。 3、多媒体和信息技术提供了互动平台,提升了人的参与热情。 4、互联网上的海量信息极大的丰富了信息来源。 18、怎样才能让有效议课致力理解教学? 答:1.有效议课以平等对话为基础。2、有效议课是基于教学案例的讨论。 3、有效议课需要“同在共行”的立场和方式。 4、有效议课要致力推进有效教学。 5、有效议课要致力发现教学中的关系和可能。 19、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怎样划分评价的类型? 答:1、关注过程行为的评价和关注结果人格的评价。 2、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 3、高厉害评价和低厉害评价。 4、横向评价和纵向评价。 5、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 20、考察教学效率要关注学生学得如何,从哪些方面来评判学生学得如何呢? 答:1、看学生是否喜欢,有理想效率的课应该是学生喜欢的课2、关注的核心在于学生的智力活动。3、我们关注智力活动的品质。 4、智力活动的内容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 5、教学的效率应该体现在关注每一个学生身上,它追求更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1

社会实践论文范文

暑期社会实践论文 学校:桂林理工大学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姓名:XXX 学号:3090415XXX 目录 1.摘要 (1) 2.关键字 (2) 3.正文 (2) 4.结束语 (4) [摘要]中国大部分的农村现状是:人多地少,没生活门路,青壮男女都被生活所迫出来打工了,家里只剩下老的和小的,或者待产的孕妇。不是过年的话农村都没有一点生气了。大部分农村都只靠打工经济来支撑。(那些农业大省或者先天有资源优势的除外)。 所以农村网络普及开来主要用户也就是农村的学生,初中以下为主体,因为农村如果有能力上高中的,要么就是不上高中要么就是肯定想上大学的,这部分人大多都只能到县里才有的高中去学习,一个月也只能回一两次家,在家上网的时间很少的。所以农村的网吧也是平时非常冷清,一到学校放假或者过年时候就非常爆满,和火车票一个情况。 所以农村的家庭网络发展缓慢,包年和包月都不太受欢迎,建议要针对学生和打工青年的特殊性而制定特殊的套餐,才能有发展。 四十以上的农村人基本没几个会上网的,因为他们基本没有机会接受过教育,智能手机都很难对付。 近年来,全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国民经济全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轨和高速增长的宏观背景下,中国农村经济进入了新的一轮快速发展时期。按可比价格计算,农业总产值94年比93年增长43%,农

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进一步加强。以乡镇企业为主体的非农产业产值94年比93年增长57.6%,经济实力明显提高。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整个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关键词]农村生活农村教育农民思想 对于从小生活在城市中的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经历。短短的五天时间,感受了浓厚的乡村生活气息,也产生了很多感想。 XX村是远近闻名的文明村,全村耕地面积1550亩,住户面积200亩,230户人家,800口人,其中党员19名。村固定资产120万,村每年平均收入3800元左右。生活在附近乡村中属富裕水平。 村长自74年上任以来,为村里的工作耗尽心血,给村里带来了大量收益,村子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提起X村长,村里的老少爷们儿们都直竖大拇指。进村后,首先引起我注意的就是有序的道路和整齐的房舍,以及道路两旁那既有经济效益又能美化环境的柿子树,与我想象中的农村有着相当大的区别。待融入到村中去以后,可以深切的感受到村里的治安情况相当好。经济上的宽裕和生活上的安宁,使我毫不夸张的用了安居乐业来作为我的第一印象。 听村里的领导介绍,村里的主要收入来源于种植业,其中200亩果园收益可达每亩4000元左右,而辣椒更是达到了每亩10000元。但当我们问到村中是否有自己的企业和项目时,村里领导向我们道出了苦衷:数年前曾有一木器厂,在村里投入生产,但不到3年,木器厂就因接连亏损而在村中消失,而其后的几次上项目的想法,都因缺资金少技术(尤其是少技术少人才)而夭折。人才、教育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实践型毕业论文

实践型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我整理的实践型毕业论文,欢迎来参考! 摘要: 近年来,我国许多高校引入了实践型本专科毕业论文体裁。这一改革适应了差异化的人才需求,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也有助于克服单一学术型论文的弊端。从实施要求看,实践型体裁更适用于应用性专业中具有就业倾向的学生,并且必须满足实践性、专业性和创新性的质量要求。从改革实践看,实践型毕业论文的引入提高了学生积极性和毕业论文质量,但也存在着专业覆盖面不够、配套改革不深入的问题。今后学校应拓展改革覆盖面和体裁形式,加大配套教学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力度。 一、实践型毕业论文改革的背景与依据 实践型毕业论文改革正在国内多所高校试点,并将成为今后高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那么,为何要进行此项改革?改革的出发点和依据是什么?这一问题关系到实践型毕业论文改革的合理性与必然性,是改革必须明确的首要问题。 (一)实践型毕业论文改革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分化的必然要求 我国高校从1999年开始扩招,目前毛入学率已由9.8%上升到26.5%马丁·特罗指出,当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15%~50%区间时,为大众型高等教育。在高等教育大众型转型阶段,高等教育也应在观念、功能、学校类型、学术标准、内部管理等多方面发生“质的变化”。按照上述理论,我国高校已进入大众化阶段,应在多个方面进行积极转变,以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界对本专科阶段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已有较明确的认识:除少数研究型大学外,大多数院校应以培养实务就业型人才为主,即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伦理和实践操作能力。根据这一要求,毕业论文的体裁类型应根据学校定位、专业特点加以区分,单一的学术型论文已难以符合差异化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对此,复旦大学副校长周鲁卫教授认为,对毕业论文的要求,说到底是对大学培养不同人才的要求。大学的定位不同,专业特点不同,对人才培养的目标也不同,如有些研究型大学是培养学术人才,有些职业院校则以培养就业型人才为主。后者的毕业论文应更强调实践性。可见,实践型论文改革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分化的必然要求。 (二)实践型毕业论文改革是高校强化实践教学的必然要求 从教学体系建设体现“应用”二字,其核心环节就在实践教学。在许多高校,相对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往往是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实践教学场地设施不足,组织管理粗放,教学安排随意,教师实践能力不达标,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在这种条件下,学生就更难做到“知行合一”,这也导致社会对大学毕业生实践能力的不信任。从这个角度看,毕业论文的脱离实际只是大学教育知行不一的表象之一。面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和新问题,办学者已越来越认识到强化实践教学是大学教育实现“知行合一”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实践水平和就业能力的有效方式。在这种背景下,在毕业论文环节增设实践型论文体裁,就成为办学者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环境的必然选择。 (三)实践型毕业论文改革是克服传统学术型论文弊端的必然要求 克服单一学术型论文的弊端是实践型毕业论文改革的另一动因。多年来,人文社科专业的毕业论文一直以学术型论文为主。这种文体虽然有助于学生掌握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观点

实践与历史唯物主义 从目前的许多书目来看,我们可以知道,人们多从认识论的角度学习和研究马克思的实践思想,而较少深究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大意义。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唯物主义,是在马克思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之后才形成的。马克思吧实践的观点引入之后,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根本上克服了旧的唯物主义哲学缺陷。这是第一次把社会历史的理论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从而建造了历史唯物主义这一科学的思想体系。所以,实践观点跟历史唯物主义有着很密切的关系。 什么是实践观? 我们都知道,马克思并不是“实践”的这种观点的第一个提出者,在马克思之前,亚里士多德、康德等人就已经开始使用了。但是,是马克思第一个真正把实践跟唯物主义结合起来的。实践,从词义上看,就是实行或者行动。他指的是人们实现某种主观目的的活动。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实践指的是人们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实践活动是人类所特有的,带有人类自主性的一种活动,具有鲜明的主观性。实践是人的一种生存方式。很多时候,我们所说的实践指的就是人类的生产实践,即是我们所说的“劳动”,而人类的历史指的就是人的实践活动的历史。正是人的实践活动,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历史。而我们要了解社会的历史及其发展规律就必须联系实践的观点。实践作为人的生存方式,使得我们不断地迎合自身所需,并且为之做出改变。而人自身也在不停地往前迈进。 历史唯物主义 从字面上看,历史唯物主义的“历史”一词就规定了它所属的范畴,是在人类社会当中的。“历史”可以泛指人类的历史,而人类的历史是从“劳动”出现的时候就正式与动物划清界限。在人还是“猿类”的时候,就能够使用简单的一些外物帮助获取自己想要的东西。我们可以称其为原始的劳动。而后,劳动是猿类的思维等逐步发生变化,最终使猿类变成了人类。劳动是人最初始的实践形式。劳动,即我们所说的实践,是人之所以成为人,是人类得以成为人类社会。我们可以在一个范围内说,是实践塑造了历史。因而,我们可以知道,实践跟历史,或者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是很密切的。 我个人认为,当我们把实践观点跟历史唯物主义摆一起讨论的时候,我们应该强调的是一种社会实践的观点,而不应该单纯地考察实践的观点。社会实践,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把

家园共育的理念与实践(上)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fb10395603.html, 家园共育的理念与实践(上) 作者:虞永平 来源:《动漫界·幼教365(管理)》2018年第04期 编者按:当前家园双方围绕着幼儿教育.存在诸多矛盾和冲突.主要是由家园沟通不畅、无力、无效等造成的。2018年1月26日.由中央电化教育馆主办.山西省电教馆和今日教育集团协办的“家园共育”百所示范幼儿园项目阶段性成果展示交流暨第二批试验幼儿园启动会在山西太原召开。会议上.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理事长、南京师范大学教授虞永平教授作了《家园共育 的理念与实践》专题报告。本文根据现场录音整理而成.有删节。 家园共育是学前教育领域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今天和大家谈一谈,我对家园共育的理解,以及在当前家园共育实践中应该倡导的方向。 一、关于家园共育的共识 在家园共育方面,我们已经达成了一些基本的共识。 第一,家庭和幼儿园共同承担教育儿童的责任,共同促进儿童发展,已经成为社会的共识。孩子上幼儿园,不是把教育任务扔给幼儿园,家长就不负责了,应该是家长和幼儿园老师共同承担幼儿教育的责任,共同促进幼儿发展。这样的观念是大家都普遍接受的。因为幼儿教育的责任是共同承担的,所以当前我们国家的政策也是向着这个方向发展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幼儿园阶段实行的是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也就是说,幼儿教育的经费一部分来自国家,一部分来自家长,他们是分担的。成本是分担的,责任也是分担的。家庭有家庭的优势和特点,幼儿园有幼儿园的优势和特点。如何将两者的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很好地统一起来,是我们要关注的方向。 第二,家庭和幼儿园是儿童发展生态上两个关系非常密切的系统,它们之间的关系、质量直接影响到孩子的生活和发展。家庭和幼儿园都是孩子发展过程中非常微观的系统。家长和老师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到孩子的生活质量,所以说家园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关系。我们不仅要看到家庭和幼儿园本身,更应该看到两者之间的相互联系。它们是两个相互关联的系统,每个系统都要做好——幼儿园要做好,家庭要做好,家庭和幼儿园的关系更要建立好,并使之变得稳固,变得一致,变得温暖,变得有效。 第三,近年来的研究,清楚地发现家园关系水平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家园关系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发展质量。不断完善家园关系已经成为我们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策略。这次会议讨论的一个重点是,幼儿园和家庭的关系如何能够变得更加和谐。最近发生的几起虐童事件,究其原因,其中一个因素就是家园沟通。如果家庭和幼儿园没有良好的沟通渠道,那么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不可能真正和谐的。有的幼儿园说装了摄像头是不是就能解决问题?我说不。摄像头只是一个技术因素,它不能解决心理上的问题。心理上的沟通才是最根本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