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蒙古风资源概述

内蒙古风资源概述

内蒙古风资源概述
内蒙古风资源概述

内蒙古自治区风资源概况

一、内蒙古自治区简介

(一)地理位置

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北部边疆的一个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内蒙古地域狭长,分为蒙东和蒙西。

1、内蒙古历史

内蒙古阴山一带远古人类活动,有悠久历史。1973年在呼和浩特东北发现的距今50万年前的“大窑文化”发生于与北京周口店北京人同一时期的旧石器时代初期至晚期。

春秋战国之前,一些北方的游牧民族,如匈奴和东胡人在今天的内蒙古地区游牧生活。战国后期,燕国、赵国、秦国的领土已经拓展到今天的内蒙古地区,中原的华夏民族开始在内蒙古南部定居。如赵武灵王在今呼和浩特托克托县境内始建云中城。“赵长城”经过呼和浩特北面的大青山。燕将秦开击败东胡之后,构筑“燕北长城”,在今内蒙古赤峰市南建右北平部,治所在宁城。

秦朝修筑万里长城,连接从前各国的长城,以防御匈奴。内蒙古南部,如云中郡,是边防重镇。而北部塞外主要是匈奴人和乌桓、鲜卑等东胡人的领地。西汉时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取胜,匈奴势力北迁、西迁。在整个汉朝及其后的五胡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南匈奴人和东胡人逐渐和华夏民族融和,形成今天的汉族的前身。汉朝在今天的内蒙古地区设立郡县。如(前127年)西汉设置五原郡,辖境相当于今巴彦淖尔盟东部、

包头市和鄂尔多斯市(伊克昭盟)达拉特旗、准格尔旗等地。三国时期著名将领吕布就出生于此。

2、内蒙古名称由来

“内/外蒙古”的名称虽然让人感觉是中国中心的产物,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在蒙古语中,内蒙古被称为“?bür monggol(罗马字母拼音)”。这里?bür的意思是南部、内部、前方等,而满语与此相同。这和蒙古人、女真人面向南方中原的传统地理观相关。汉语的内/外蒙古的名称来自满语或蒙古语。在蒙古,当“内/外蒙古”被翻译时,有时翻译成“内/外蒙古”,有时是“南/北蒙古”。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长的民族自治区。

3、内蒙古地理属性

目前属于中国北部边疆,但实际范围横跨东北、华北、西北(三北),接邻八个省区: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甘肃和宁夏接邻国家:蒙古国和俄罗斯。

内蒙古有18个边境口岸,其中满洲里口岸是中国大陆最大的陆路口岸,二连浩特是对蒙古国的最大边境口岸。

主要城市:呼和浩特、包头、赤峰、通辽、乌海、呼伦贝尔、乌兰察布、鄂尔多斯、巴彦淖尔、满洲里、二连浩特、乌兰浩特、锡林浩特、巴彦浩特

蒙东:赤峰市、通辽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

蒙西: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乌海市、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盟、巴彦淖尔盟、阿拉善盟。

4、内蒙古经济

A、内蒙古的优势产业:能源、化工、冶金、装备制造、农畜产品加工、高新技术。

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三市的GDP占全自治区的51.8%。2005年全自治区GDP比2000年翻了一番多,人均GDP超过中国大陆平均水平。

B、经济发展优势

①资源优势:资源丰富,储量大开发条件好。

②地理优势:边境口岸众多,与京津、东北、西北经济技术合作关系密切。

③地广人稀:有利于收缩生产力布局,以及劳动力向城镇转移,恢复和保护生态环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位于阿拉善盟境内。

5、内蒙古资源和物产

内蒙古号称“东林西矿、南农北牧”。草原、森林和人均耕地面积居全中国第一,稀土金属储量居世界首位。内蒙古是中国最大的草原牧区,畜牧业发达。

6、内蒙古人口资料

内蒙古自治区的蒙古族人口已经远远超过蒙古国(原外蒙古)的蒙古族人口总数(约250万)。以汉族为主体(1847万,占79%),其次是蒙古族(400万,占17%),此外还有满(50万)、回(21万)、达斡尔(7.7万)、鄂温克(2.6万),俄罗斯(5020人)、鄂伦春(3573人)、锡伯(3023人)等49个民族。

7、内蒙古文化

呼和浩特的街道都会使用双语标记(中文和蒙古文),全区共有1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6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A、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扎兰屯

B、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呼和浩特

8、内蒙古历史沿革

以漠南蒙古得名。唐为突厥地;宋时出现蒙古部落;后建元朝,其地直属中书省及岭北行省;明分达靼鞑及瓦剌;清统一蒙古,以漠南蒙古居内地称内蒙古,漠北蒙古居边外称外蒙古,并属理藩院。民国初分属热河、察哈尔、绥远等特别区,后均改省;建国前中共以今内蒙古东部设内蒙古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

1947年4月23日至5月3日,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在王爷庙(今乌兰浩特市) 召开,会议决定5月1日为内蒙古自治区成立纪念日,民族区域自治在全国第一个得以实现,时辖呼伦贝尔、纳文慕仁、兴安、锡林郭勒、察哈尔盟,计32个旗、 1个县、3个县级市,面积54万平方公里。自治政府驻王爷庙。

1949年11月,经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周恩来批准,自治政府迁址张家口。

1949年9 月19日,以国民党高级将领、绥远省代省长董其武为首的19人率部举行起义,其后,成立绥远省人民政府。

1954年3月5日,内蒙古人民政府、绥远省人民政府委员会、绥远军政委员会、绥远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在归绥市(呼和浩特市)

联合召开扩大会议,根据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命令,从3月6日起,绥远省建制和省人民政府同时撤销,原绥远省辖区并入内蒙古自治区,由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领导,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呼和浩特市。

1955年7月30日,将热河省敖汉、翁牛特、喀拉沁旗和赤峰、宁城、乌丹县划归自治区昭乌达盟。1956年4月3日,将甘肃省巴彦浩特蒙古族自治州和额济纳蒙古族自治旗划归内蒙古, 增设巴彦淖尔盟,以原自治州和自治旗的行政区域为盟的行政区域。

1969年7月5日,将呼伦贝尔盟、哲里木盟、昭乌达盟分别划归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将阿拉善左旗、阿拉善右旗、额济纳旗分别划归宁夏和甘肃,1979年5月30日又重新划回内蒙古自治区。

全区现设呼和浩特、包头、乌海、赤峰、通辽、鄂尔多斯、呼伦贝尔、乌兰察布、巴彦淖尔9个市;兴安、阿拉善、锡林郭勒3个盟;另外有满洲里、二连浩特2个计划单列市;下辖12个县级市、17个县,52个旗,其中包括鄂伦春、鄂温克、莫力达瓦达斡尔3个少数民族自治旗。

二、内蒙古风资源概述

内蒙古风资源占有量在全国排第一位,国家在六个省市自治区中规划了七个千万千瓦基地,其中,内蒙就有两个。内蒙古地处蒙古高原,各山脉山形相对平坦,适合开发建设大型风力发电场。按电网和地理位置划分,将内蒙古分为东部和西部两个区域。

(一)蒙东地区风资源状况

内蒙古东部地区由赤峰市、通辽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共一盟三市组成。

1、呼伦贝尔市风资源

呼伦贝尔地域辽阔,主要分为岭东地区和岭西地区,岭东地区受大兴安岭山脉影响,风资源较差。岭西地区在满洲里一带风资源较好。本次普查圈定5各区域。

呼伦贝尔圈定风资源图

2、

2、兴安盟风资源

兴安盟西部与通辽市和蒙古接壤,其风资源较好。

兴安盟50米高程风功率密度图

3、通辽市风资源

通辽市风资源圈定总图

4、赤峰市风资源

赤峰市风资源储量丰富,本次圈定12各地区。其中,一流风资源有9个。

赤峰风资源总图

一流风资源图

赤峰市50米高程风功率密度图

(二)蒙西地区

1、锡林郭勒盟

锡林郭勒盟地域辽阔,风资源丰富,本次普查圈定9个地区。

锡林浩特风资源总图

锡林浩特一流风资源5个区域

2、乌兰察布盟风资源

乌兰察布盟风资源丰富,本次普查圈定8各区域,其中,一流风资

源有6各区域。

乌兰察布圈定风资源总图

6个一流风资源区域

3、呼和浩特市风资源

本次风资源普查在呼和浩特市圈定两个区域。

呼和浩特市50米高程风功率密度图

呼和浩特市圈定的两个区域

4、包头市风资源

包头市圈定风资源图

包头市50米高程风功率密度图

巴彦淖尔盟50米高程风功率密度图

内蒙畜牧业基本情况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北部边疆,由东北向西南斜伸,呈狭长形,东西直线距离2400公里,南北跨度1700公里,横跨东北、华北、西北三大区。土地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2.3%,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名列第三位。东南西与8省区毗邻,北与蒙古国、俄罗斯接壤,国境线长4200公里。 自然条件 [地质]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地层发育齐全,岩浆活动频繁,成矿条件好,矿产资源丰富。以北纬42°为界,可分为两个I级大地构造单元。42°线以北为天山--内蒙古--兴安地槽区,以南为华北地台区。中、新生代时受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的影响,内蒙古东部地区形成北北东向的构造火山岩带,即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内蒙古存在着两个全国著名的Ⅱ级成矿带,就在这两大工级构造单元接触部轴和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上。前者为华北地台北缘金、铜多金属Ⅱ级成矿带,后者为大兴安岭Ⅱ级铜多金属成矿带。 [地貌]全区基本上是一个高原型的地貌区,大部分地区海拔1000米以上。内蒙古高原是中国四大高原中的第二大高原。除了高原以外,还有山地、丘陵、平原、沙漠、河流、湖泊。 [气候]全区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形成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的复杂多样的气候。春季气温骤升,多大风天气;夏季短促温热,降水集中;秋季气温剧降,秋霜冻往往过早来临;冬季漫长严寒,多寒潮天气。全年降水量在100-500毫米之间,无霜期在80-150天之间,年日照量普遍在2700小时以上。大兴安岭和阴山山脉是全区气候差异的重要自然分界线,大兴安岭以东和阴山以北地区的气温和降雨量明显低于大兴安岭以西和阴山以南地区。 [水文]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共有大小河流千余条,祖国的第二大河--黄河,由宁 夏石咀山附近进入内蒙古,由南向北,围绕鄂尔多斯高原,形成一个马蹄形。其中流域

内蒙古自治区各市县情况介绍

内蒙古自治区情况介绍 一、基本情况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北部边疆,首府呼和浩特,横跨东北、华北、西北地区,接邻八个省区,是中国邻省最多的省级行政区之一,北与蒙古国和俄罗斯联邦接壤。是中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 图一内蒙古全境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欧亚大陆内部,东西直线距离2400公里,南北跨度1700公里,土地国境线长4200公里。 内蒙古全区面积为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2.3%,2015年统计,全区常住人口为2504.8万人,主要分布有汉族、蒙古族,以及满、回、达斡尔、鄂温克等49个民族,民族众多。辖9个地

级市、3盟,共计22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17个县、49旗、自治旗。 二、各行政区情况 1、呼和浩特市 呼和浩特辖4市辖区(回民区、玉泉区、新城区、赛罕区)、4县(托克托县、清水河县、武川县、和林格尔县)、1旗(土默特左旗)。全市常住人口为286.6615万人。 图一呼和浩特市行政图 表一 呼和浩特市行政区划分表

个旗及一个国家级稀土高新技术产业 开发区。即昆都仑区、青山区、东河 区、九原区、石拐区、固阳县、土默 特右旗、白云鄂博市(拟由达尔罕茂 明安联合旗、白云鄂博矿区合并而成) 和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包 括滨河新区)。常驻人口265.0364万 人。 图二包头市行政图 表二包头市行政区划分表

乌海市地处黄河上游,东临鄂尔多斯高原,南与宁夏石嘴山市隔河相望,西接阿拉善草原,北靠肥沃的河套平原。是华北与西北的结合部,同时也是“宁蒙陕甘”经济区的结合部和沿黄经济带的中心区域。总面积1754平方 公里。常住人口为53.2902万人。 图三乌海市行政图 表三 乌海市行政区划分表

乌海市农牧业概况

乌海市农牧业概况 乌海市是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新兴工业城市,地处黄河上游,东临鄂尔多斯高原,南与宁夏石嘴山市隔河相望,西接阿拉善草原,北靠肥沃的河套平原。乌海是华北与西北的结合部,同时也是“宁蒙陕甘”经济区的结合部和沿黄经济带的中心区域。第一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 乌海气候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干燥少雨,大风多沙。 乌海市地处黄河上游,东临鄂尔多斯高原,南与宁夏石嘴山市隔河相望,西接阿拉善草原,北靠肥沃的河套平原。是华北与西北的结合部,同时也是“宁蒙陕甘”经济区的结合部和沿黄经济带的中心区域。总面积1754平方公里。 乌海市是36亿年前鄂尔多斯古大陆的一部分,系古地中海浸区经第三次喜玛拉雅山隆起而成。基本地形地貌特征是“三山两谷一条河”。 东部是绵延百里的桌子山,中部为甘德尔山,西部为五虎山,各山体均属贺兰山脉的北端余脉,三山成南北走向平行排列,中间形成两条平坦的谷地。黄河沿岗德尔山西谷流经市区,阻断乌兰布和沙漠进入河套地区。乌海地势东西两边高、中间低。域内地貌分为四大类:构造侵蚀中低山地占乌海总面积的40%,剥蚀丘陵区占乌海总面积的20%,山前堆积冲洪积扇区占乌海总面积的30%,黄河冲积堆积阶地占乌海总面积的10%。 乌海市地处大陆深处,属于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其气候特征是冬季少雪,春季干旱,夏季炎热高温,秋季气温剧降。春秋季短,冬夏季长,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可见光照资源丰富。多年平均9.640.2℃,极端最高气温40.2℃,极端最低气温-36.6℃,多年平均日照时间数为3138.6小时,年平均接受太阳辐射能155.8千卡/平方厘米,平均无霜期为156—165天;历年平均降水量159.8 毫米,平均相对湿度42%,平均蒸发量3289毫米;年平均风速2.9米/秒,瞬间最大风速33米/秒。乌海是发展种养业及高效农业光热资源最充足、最理想的地区之一,所有北方的农作物都适宜在这里种植,并产高质优。 乌海市境内多山,山地丘陵约占总面积的2/3。东部是桌子山、岗德尔山,西部有五虎山山,均呈南北向带状延伸。中间为宽谷沟地,由桌子山、岗德尔山西麓、五虎山东麓的冲积洪积扇与黄河冲积阶地构成,约占总面积的1/3。黄河纵贯南北。 域内土壤有6个土类,11个亚类,22个土属,157个土种。6个土类分别占乌海土地总面积的比例是:灰漠土占21.98%,棕钙土23.34%,栗钙土0.003%,风沙土7.1%,草甸土1.3%,盐土0.01%,除以上六种土壤类型外,其余均为难利用的土地。其中:有平沟床、流动沙丘、裸岩等无法利用的土地1164.38公顷。乌海市植被稀疏。覆盖率小于5—10%面积大,土壤多为沙质或第四纪冲积物,结构松散,在水、风的作用下易造成水土流失。 乌海有宜耕地14347.97公顷,宜果地12678.2公顷,宜林地16110.57公顷,宜牧地、宜封禁育草地17868.2公顷,不宜利用地8752.11公顷。宜耕地主要分布在黄河两岸一二级阶地上。土地利用现状为农用地139961.39公顷,建设用地15628.72公顷,未利用地11646.38公顷。 黄河流经市区105千米,平均河宽250—500米,水深2.5—11.6米,多年平均径流量269亿立方米。黄河水由于受上游融雪、消水、降水及上游水库调节影响,年内水位变化较大,幅度一般为2—4米。

内蒙古自治区各市县情况介绍

内蒙古自治区各市县情况 介绍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内蒙古自治区情况介绍 一、基本情况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北部边疆,首府,横跨东北、华北、地区,接邻八个省区,是中国邻省最多的之一,北与和接壤。是中国五个之一。 图一内蒙古全境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内部,东西直线距离2400公里,南北跨度1700公里,土地国境线长4200公里。 内蒙古全区面积为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2015年统计,全区常住人口为万人,主要分布有、,以及满、回、达斡尔、鄂温克等49个民族,民族众多。辖9个地级市、3盟,共计22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17个县、49旗、自治旗。 二、各行政区情况 1、呼和浩特市 呼和浩特辖4市辖区 (、、、)、4县(、、、)、 1旗()。全市常住人口为万 人。 地区名称 面积(平方千 米)人口数量(万 人) 距市中心距离行政区域编码政府所在地 17271- 150100/150101(市辖 区) 新城区700 150102 大街1013 150105

图一呼和浩特市行政图 表一 呼和浩特市行政区划分表 2、包头市 包头市辖5个市辖区、1个县、2个旗及一个国家级稀土。 即、、、、、、、(拟由、合并而成)和(包括)。常驻人口万人。 图二包头市行政图 地区名称 面积(平方千米) 人口数量(万 人) 距市中心距离 行政区划代码 政府所在地 包头市 27,768 - 150200/150201 钢铁大街29号 301 3 150203 阿尔丁大街 280 150204 建设路 470 150202 巴彦塔拉东大街 734 13 150207 建设路 761 150205 巴达噶尔大街 175 150103 新华西街 213 150104 昭君路 4885 150125 1313 150122 2859 150124 3401 150123 2712 150121

呼和浩特市农牧业概况

呼和浩特市农牧业概况 呼和浩特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府,中国特大城市和新二线城市,是内蒙古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和金融中心,呼包银城市群核心城市,呼包鄂城市群中心城市。 呼和浩特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旧称为归绥,原为绥远省省会,蒙绥合并后,自治区首府由乌兰浩特迁入呼和浩特。 呼和浩特是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城市”。呼和浩特是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回、满、达斡尔、鄂温克等41个民族聚居的城市。 呼和浩特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经济实力百强城市,被誉为“中国乳都”。 呼和浩特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东经110°46′--112°10′,北纬40°51′--41°8‘,市区位于北纬40.48东经111.41 。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大青山南侧,西与包头市、鄂尔多斯市接壤,东邻乌兰察布市,南抵山西省。全市总面积17,224平方公里。 河流有大黑河、小黑河、什万立米水磨沟,流域面积1380.9平方公里,沟长68.2公里,年平均径流量4972万立米。1958年在沟口兴建红领巾水库1座,库容1650万立米,灌溉面积11万亩。哈拉沁沟,沟长55.6公里,流域面积708.7平方公里,年均径流量2622万立米。全市河流总长度1075.8公里,河网密度为0.177公里/平方公里。 呼和浩特属典型的蒙古高原大陆性气候,四季气候变化明显,年温差大,日温差也大。其特点:春季干燥多风,冷暖变化剧烈;夏季短暂、炎热、少雨;秋季降温迅速,常有霜冻;冬季漫长、严寒、少雪。 年平均气温:北低南高,北部大青山区仅2℃左右,南部为6.7℃。最冷月气温-12.7~-16.1℃;最热月平均气温17-22.9℃。平均年较差为34.4-35.7℃,平均日较差为13.5-13.7℃。极端最高气温38.5℃,最低-41.5℃。 无霜期:北部山区为75天,低山丘陵区110天,南部平原区为113-134天。日照时间:年均1600小时。 降水量:年平均降水量为335.2-534.6毫米,且主要集中在7-8月。其地域分布是西南最少,年均降水量仅350毫米;平原区在400毫米左右;大青山区在430-500毫米;最多是大青山乡一前响村,年均降水达到534.6毫米;其次是井乡,年均降水量为489.3毫米;最少是在南坪乡、黑城乡、新营镇一带,年均降水量仅为335.2-362.8毫米。 野生植物主要有种于植物和蕨类植雉、半翅、雕,鹰等100多种。其中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有青羊、云豹:鸟类有金雕、雀鹰、松雀鹰、燕鹰、灰背鹰、猫鹰、红鹰、小鹤、长耳鹤、短耳鹤,雕鹤、红角鹤等10多种。 呼和浩特有“中国乳都”之称,拥有“伊利”、“蒙牛”两大国内知名乳业品牌,已形成了呼市最具活力的乳业产业链条。奶牛头数、奶产量、人均占有量、人均消费量等均居全国之冠。2005年8月28日呼和浩特市被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乳都”。到目前为止全市乳品加工企业超过13家,乳品加工企业从业人员1.7万人,相关从业人员达60万人,获绿色食品标志的乳产品达30 多个。2009年,奶牛存栏达到70万头,鲜奶产量达到305.4万吨,乳业实现销

浅谈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

文献综述 浅谈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

浅谈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摘要:本篇综述根据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变化,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格局现状,对现阶段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和建议,旨在为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平衡协调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发展 引言 近年来,在国家区域发展政策引导下,经过内蒙古人民的共同努力,内蒙古自治区在经济上高速发展,形成了区域发展新格局,我国与俄罗斯、蒙古经济贸易合作进一步深化,西部开发进入新阶段,我国东部地区正式纳入国家东北地区振兴规划范围,国家大力支持民族聚居地区发展,我区区域经济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坚持“适度收缩,相对集中”的原则实现呼包鄂地区率先发展,东部地区崛起,其它地区比较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促进地区间合理分工,塑造“东西互动、内外互动”的区域发展新格局,增强了在全国经济格局中的竞争力,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目标,对于提升我国的国家综合实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十二五”规划中提出,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加大支持西藏、新疆和其他民族地区发展力度;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加强和完善跨区域合作机制;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十二五时期”是我区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也是加快我区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时期。尽管我区区域发展呈现出协调性不断增强、布局不断改善、合作不断深化的良好态势,但是由于受到地域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内蒙古各个盟市之间经济发展仍存在较大差异。充分认识内蒙古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对促进内蒙古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内蒙古自治区区域经济差异现状及分析 内蒙古自治区的12个盟市都各有各自的优势,充分认识各地区之间存在的差异,对于实现经济协调发展,优化配置区域要素有着重要意义。 (一)各地区资源分布不均衡、产业结构差异较大,经济发展不平衡 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是我国资源禀赋较好的地区,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以行政区划为基础,分为蒙东、蒙中和蒙西地区。蒙东地区包括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锡林郭勒盟、赤峰市;蒙中地区包括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蒙西地区包括巴彦淖尔市、乌海市、阿拉善盟。近年来,区域经济差异日趋明显,蒙中呼包鄂地区已经成为内蒙古经济增长极,而蒙东地区经济增长明显放慢。以人均GDP 为例,2007 年人均GDP 最高的地区是鄂尔多斯市,最低的地区为兴安盟,极差为66324 元。依托区域资源禀赋,各地区已经形成了一批优势特色产业,如包头市的钢铁、鄂尔多斯市的煤炭和羊绒等发展态势都相当良好,为本地区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

内蒙古自治区区情简介

内蒙古自治区区情简介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中国北部边疆,全区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1/8。东西直线距离2400公里,南北直线距离1700公里。全区总人口2413.7万,由蒙古、汉、满、回、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等多个民族组成,其中汉族1880.1万、蒙古族436.7万、其他少数民族96.9万。全区辖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乌海市、阿拉善盟3盟9市和满洲里、二连浩特2个计划单列市,共101个旗县(市、区),其中包括鄂伦春、鄂温克族、莫力达瓦达斡尔族3个自治旗。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市,是全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商贸中心。 内蒙古自治区是我国的资源富集区,许多资源储量大且开发条件好。全区人均耕地面积、草原和森林面积均居全国第一位。在世界已探明的140多种矿产资源中,内蒙古就有135种,其中已探明储量的83种,储量居全国前3位的28种,居首位的5种。特别是稀土储量居世界首位,煤炭储量7016亿吨、居全国第一,天然气储量6432亿立方米,预计远景储量4.2万亿立方米,金银等10种有色金属资源储量2539万

吨,可利用风能总功率1.5亿千瓦。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内蒙古自治区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产业基地、能源和原材料产业基地、稀土科研与生产基地。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北部边疆,是我国对外开放的北通道,与俄罗斯、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达4200公里,有满洲里、二连浩特等18个陆路口岸,其中满洲里是我国最大的陆路口岸,年过货能力2400多万吨,二连浩特口岸年过货能力560多万吨。内蒙古自治区横跨东北、华北、西北三大行政区,毗邻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8个省区,可以同东北、华北、西北三个经济区进行广泛的经济技术协作,既是津京和环渤海地区的腹地,又是华北沟通大西北的经济通道,具有北开南联、承东接西的区位优势。 内蒙古草原、古迹、沙漠、湖泊、森林、民俗“六大奇观”构成独特的旅游胜景。内蒙古辽阔的大草原,富饶美丽。大兴安岭的林海风光,吸引着无数国内外游客。蒙古族歌舞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灿烂明珠,赛马、摔跤、射箭被视为蒙古族的“男儿三技”,蜚声中外。传统的那达慕常常让中外游客如痴如醉。名胜古迹众多。如呼和浩特市的五塔寺、大召、昭君

2018年导游考试《地方导游基础知识》模拟练习-第四章-华中地区各省市自治区基本概况)

2018年全国导游资格考试科目四《地方导游基础知识》模拟题库2018年全国导游资格考试科目四《地方导游基础知识》模拟题库 第四章华中地区各省基本概况 一、判断题(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 1、湖南有“古道圣土”、“屈贾之乡“、“潇湘洙泗”的美誉。() 2、湘菜以湘江流域、洞庭湖区和湘西山区三种地方风味为主。() 3、小说领域最引人注目的是“古文运动”。() 4、全真教以丘处机所创龙门派在河南传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 5、安阳是河南省的南大门,素有豫北咽喉、四省要道之称。() 6、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是我国中部地区最大的空港。() 7、湖北最具影响力的是汉剧、楚剧、荆州花鼓戏。() 8、泰山被誉为道教“第一山”。() 9、发掘于枣阳市的距今约6000年的雕龙碑址将中国文明上溯了1000年。() 10、被誉为”东方第八大奇迹“的编钟出土于随州擂鼓墩。() 11、湖北菜简称鄂菜按文字记载的时间算至今也有1000年的历史。() 12、湖北崇阳人给客人泡的茶是花椒盐巴家焙茶。() 13、“三湘四水”是湖北的称谓。() 14、湖南是驰名中外的“有色金属之乡”和“非金属矿产之乡”。() 15、河南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 16、安阳殷墟发现的甲骨文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 17、隋朝以南阳为中心开凿了沟通南北的大运河。() 18、西汉洛阳贾谊的《大人赋》开启了汉代骚体抒情赋的先河。() 19、东汉南阳张衡的《归田赋》是汉大赋中的极品。() 20、河南被称为“戏曲之乡”。() 21、少林武功起源于河南嵩山少林寺是中国体系最庞大的武术门派。() 22、河南有世界文化遗产3个:龙门石窟、安阳殷墟和少林寺。() 23、先后有13个王朝在西安建都被称为九朝古都。() 24、河南地下文物和地上文物居全国第一。() 25、河南四大怀药指铁棍山药、怀菊花、怀地黄、怀牛膝。()

内蒙古农牧业基本概况

内蒙古农业基本概况 一、基本状况 内蒙古位于北纬37°—53°之间,是全国最佳的奶牛、绒山羊养殖带,玉米、杂粮杂豆、马铃薯种植带,农畜产品资源多样性特征明显,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农畜产品资源丰富。全区人均耕地面积0.24公顷,是全国人均耕地面积的3倍,居全国第一位,2005年全区第一产业国内生产总值为589.56亿元,占全区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5.1%;农牧业人口1436.1万人,占全区总人口60.18%。 河套、土默川、西辽河平原有“谷仓”和“塞外米粮川”之称,不仅是内蒙古粮食和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区,也是国家农业开发的重点地区。目前全区马铃薯、向日葵播种面积、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玉米产量居第五位;莜麦、荞麦、绿豆等杂粮杂豆品质优良,是全国小杂粮三大产区之一。可利用草场面积6818万公顷,占全国可利用草场面积1/5以上,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居全国五大牧区之首。畜种资源丰富多样,乌珠穆沁肥尾羊、阿尔巴斯白绒山羊等优良品种在国内外闻名遐迩,在质量、规模等各方面都具备了产业化开发的基础和条件。牛奶产量居全国第一位,羊肉产量居全国第二位,牛肉产量居全国第十位。内蒙古充分发挥农畜产品资源优势,大力实施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加大了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步伐,使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经营走进了全国前列。乳产业、绒产业在全国都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2004年

牛奶产量占全国的比重达到22%,羊绒产量占全国的比重达到41%,鲜奶加工能力和羊绒加工能力都居全国第一位。 二、存在问题 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仍处于初始阶段,农牧业产业化经营还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1、科技水平和加工增值率低 内蒙古农畜产品资源十分丰富,但资源优势远未发挥出来。由于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仍不健全,科研成果转化率低,农牧业产业化科技含量不高,产业链条短,加工转化率低。目前农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牧业产值比仅为0.6:1,与全国平均1:1的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与发达国家3:1的水平更是相差甚远。如果内蒙古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程度达到全国平均水平,2003年农畜产品加工业产值将达到666亿元,比实际水平高75%。从各行业的发展情况看,乳制品主要以超高温灭菌奶、奶粉、酸奶、冰淇淋为主,产品细分程度低,花色品种少,深加工产品更少。肉类加工绝大多数都停留在传统的简单初加工上,精深加工水平低,新产品开发能力弱,尚未形成品牌优势。粮油产业大多以原粮、油料等初级产品进入市场,竞争力弱、附加值低。以玉米产业为例,目前内蒙古玉米的加工转化率仅为17.2%,而吉林省已达到36.7%;内蒙古加工转化品种还不到10种,而全国有200多种,发达国家已达到2000多种。种植的牧草大多处于自产自用阶段,还没有形成规模化种植、专业化生产,加工转化和商品率不高。沙产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加工转化严重滞后。

内蒙古概况

内蒙古概况 内蒙古的历史及由来 内蒙古自治区自古以来就是以北方民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的家园。早在炎黄时代,中国古代北方民族就已活跃在历史舞台上,黄帝曾北逐荤粥。战国时,以东胡、匈奴为主体的北方民族逐渐兴起。秦汉时,匈奴、乌桓、鲜卑等族活跃在北方历史舞台。魏晋南北朝时,北方诸族进入内地,形成民族大迁徙、大融合的新时期,拓跋鲜卑统一了北方十六国。隋唐时,出现在北方的有突厥、回纥、契丹、室韦、奚等民族。辽夏金时期,兴起于北方草原的契丹、党项和女真民族相继称雄,占据黄河流域广大地区。 内蒙古地理及资源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的上部,有一块狭长的横跨东北、华北、西北的区域。这个区域,看似一只矫健的雄鹰,振羽展翅,雄踞在祖国的边疆;又似一匹奔腾的骏马,昂首奋蹄,驰骋在祖国的北方。这个区域,就是辽阔、美丽、富饶的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中国的第二大高原.东起茫茫的兴安岭,西至阿拉善戈壁,地跨东北、华北、西北,毗邻八省区,接壤俄罗斯、蒙古国。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有茂密的森林、丰美的草场、肥沃的农田、广阔的水面、众多的野生动植物和无穷的地下宝藏,素有“东林西铁、南粮北牧、遍地矿藏”的美称。内蒙古东部与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毗邻,南部、西南部与河北、山西、陕西、宁夏四省区接壤,西部与甘肃省相连,北部与蒙古国为邻,东北部与俄

罗斯交界,国境线长达4221公里.土壤总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2.3%,相当于我国江苏省土地面积的11倍多;相当于英国土地面积的4倍,法国土地面积的两倍。 内蒙古人文发展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草原就在歌声里。内蒙古有着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自东向西有呼伦贝尔草原、科尔沁草原、锡林郭勒草原、乌兰察布草原、鄂尔多斯草原、阿拉善草原。那浩瀚的巴丹吉林沙漠和库布其沙漠,由响沙向游人诉说着种种神秘……那丰富的历史文化、独特的民俗风情、美丽的河流湖泊、晶莹的北国风光、茂密的森林和神圣的口岸,无一不让游人留连忘返。内蒙古必将成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向往的绿色天堂,沉寂的草原正在沸腾起来! 内蒙古地处中国北部边陲,民族众多,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古代文化。内蒙古素有“歌乡”、“舞海”的美称,优秀文化艺术传统源远流长,构成了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巨幅画卷中璀璨夺目的篇章。历史上曾留下了《蒙古秘史》、《江格尔》、《格斯尔》等著名的文学作品以及歌舞、乐器、绘画等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出现了一批杰出的历史人物及及当代名家,历史上有成吉思汗、俺答汗、三娘子,当代有地质学家李四光,生物学家旭日干等众多著名人物。首府呼和浩特更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这里有各种召庙50多座,最为著名的是大召、席力图召、乌素图召、喇嘛洞召。另有昭君墓、万部华严经塔、金刚座舍利宝塔、哈素海、清公主府、绥远城将军衙署等。城郊有不少草原旅游点,那里芳草萋萋,牛羊遍地,鸟语花香,富有浓郁的塞外风情。 ,

4、导游资格证考试《地方导游基础》基本概况(华中)

2020年导游资格证考试《地方导游基础知识》 考点精讲班 授课:橙子

第四节 华中地区各省基本概况 华中地区 河南省 湖北省 湖南省

地理位于中国中东部、黄河中下游,因大部分地区位于黄河以南而得名。东接安徽、山东,北界河北、山西,西连陕西,南临湖北,呈望北向南、承东启西之势。河南地处沿海开放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接合部, 是中国经济由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中间地带,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 地势西高东低,北、西、南三面由太行山、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沿省界呈半环形分布;灵宝市境内的老鸦岔为全省最高峰,海拔2413.8米;海拔最低处在固始县淮河出省处,仅 23.2米。 河南地跨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

气候河南大部分地处暖温带,南部跨亚热带,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同时还具有自东向西由平原向丘陵山地气候过渡的特征,具有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复杂多样和气象灾害频繁的特点。 区划河南辖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鹤壁、新乡、焦作、濮阳、 许昌、漯河、三门峡、南阳、商丘、信阳、周口、驻马店17个地级市,济源1个省直辖县级行政单位。 人口河南省面积约17万平方千米,人口 10932万。

交通河南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是全国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重要交通枢纽, 拥有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等相结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京广、京九、太焦、焦柳、陇海、侯月、新月、新菏、宁西铁路及京广、郑西高铁等多条铁路干线经过河南,形成了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铁路网。 航空方面,截至2015年年底,全省有三个民用机场。 资源农林牧资源方面,河南省2014年年末共有自然保护区32个。 生物资源:高等植物有197科、3830余种。小麦、 玉米、棉花、烟叶和油料等产量较高。 河南是全国矿产资源大省之一。目前已发现的矿种142种,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109种,已开发利用的矿产93种。优势矿产可归纳为煤、石油、天然气“三大能源矿产”,钼、 金、铝、银“四大金属矿产”,天然碱、盐矿、耐火黏土、蓝石棉、珍珠岩、 水泥灰岩、石英砂岩“七大非金属矿产”。

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现状

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 一、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现状 (一)畜牧业生产再创新纪录 2006年度,全区牲畜存栏达到11051.47万头(只),再创历史新高。主要畜产品产量均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农区牲畜存栏达7209万头(只),占牲畜总头数的68%;牛奶、羊肉、羊绒产量居全国之首,畜牧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预计肉类产量达到260万吨以上,牛奶产量达到800万吨。这标志着内蒙古畜牧业生产实现了全面跨越式发展。 (二)畜牧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 随着生产结构进一步优化、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的加快,内蒙古畜牧业已由追求数量向质量、效率与生态并重的方向转变,畜牧业“三个比重”不断提高,即:良种牲畜在牲畜总头数中比重由2000年的72.3%提高到93.2%;农区牲畜存栏头数占存栏总头数的比重预计达到70%,比2000年提高49.1%;畜牧业产值占第一产业比重达到50%,比2000年提高12.2%。牲畜养殖实现向科学健康养殖方式和规模养殖转变,牧畜出栏得到大幅度增加,牲畜繁殖成活率进一步提高。 (三)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提升 目前,全区无公害农畜水产品达到900个,产品生产总量达到460万吨,产值达到65亿元;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达到424个,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面积达到2912万亩;有机食品产品达到145个。全区动物防疫监测预警和应急快速反应能力进一步提升,重大动物疫病始终处于稳定控制状态。 (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再上新台阶 预计年末全区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加工企业达到1819家,同比增加278家;实现销售收入1134亿元,同比增长29.6%;完成增加值356亿元,同比增长40%。牧民人均从产业化得到现金收入达到1170元,同比增长16.5%。 (五)农牧业科技达到新水平 农牧业科技入户工程效果明显,辐射带动农牧户24万户。农牧业重大技术推广力度加大,特别是完成了1000万亩免费测土任务,实现节本增效4.32亿元。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牲畜改良比重、水产良种覆盖率预计分别为95%、93.2%和91.3%,同比分别提高了1个、2.5个和0.3个百分点。农村牧区沼气建设步伐加快,在全区15个旗县,143个村(嘎查)开展了沼气建设。 (六)草原生态建设取得成效 全区草原建设总体规模已达7112.57万亩,预计饲料总产量可达165万吨,同比增长10%,工业总产值可达50亿元。禁牧休牧草原面积达到6.5亿亩,实行划区轮牧的草原面积达到0.7亿亩。 二、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草畜矛盾仍十分突出 全区草地沙化、退化面积已由60年代的18%,发展到80年代的39%,目前沙化、退化面积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比例已经达到73%,而且每年还以1200万亩的速度蔓延。生态环境恶化、草畜矛盾的不断加剧便成为制约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的强大阻力。 (二)基础设施建设薄弱 不少农村牧区存在人和牲畜饮用水困难的问题;很多地方因电网质量差和电价太贵而无法保证最基本的生产用电。农村牧区道路交通条件差,畜牧业生产必然受到影响。 (三)生态建设与畜牧业发展之间的矛盾 目前全区草地、草原的沙化、碱化、退化日益严重,不仅制约了畜牧业的持续发展,也给整个生态环境带来了威胁。 (四)畜牧业内部生产结构和布局不合理 长期以来,在传统畜牧业经营思想的束缚下,畜群、畜种结构存在许多不合理现象。目前从总的方面看,母畜、大畜、良种畜比重仍然偏少。这种畜种结构,既不利于畜牧业自身扩大再生产的需要,也远远

内蒙古概况自然地理及人文社科

内蒙古概况 ----自然地理及人文社科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中国北部边疆,由东北向西 南斜伸,呈狭长形,东西直线距离2400公里, 南北跨度1700公里,横跨东北、华北、西北 三大区。土地总面积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 积的%,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名列第三 位。东南西与8省区毗邻,北与蒙古国、俄罗 斯接壤,国境线长4200公里。 自治区主席: 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 自治区政府地址:呼和浩特市敕勒川大街1号 邮政编码:010098 电话: 网址: 地理位置和自然状况

地貌全区基本上是一个高原型的地貌区,大部分地区海拔1000米以上。内蒙古高原是中国四大高原中的第二大高原。除了高原以外,还有山地、丘陵、平原、沙漠、河流、湖泊。 气候全区由于地理位置和地形的影响,形成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的复杂多样的气候。春季气温骤升,多大风天气;夏季短促温热,降水集中;秋季气温剧降,秋霜冻往往过早来临;冬季漫长严寒,多寒潮天气。全年降水量在100-500毫米之间,无霜期在80-150天之间,年日照量普遍在2700小时以上。大兴安岭和阴山山脉是全区气候差异的重要自然分界线,大兴安岭以东和阴山以北地区的气温和降雨量明显低于大兴安岭以西和阴山以南地区。 自然资 源动植物:内蒙古自治区分布有各类草原野生植物2718种,植被组成主要有乔木、灌木、半木本植物、草本植物等基本类群,其中草本植物分布面积最广。按类别分,种子植物2208种,蕨类植物62种,苔藓类植物511种。全区野生脊椎动物众多,总计712种。主要有兽类138种、鸟类436种、爬行类28种、两栖类9种。其中,列入国家和地区重点保护动物116种,一级保护动物26种,二级保护动物90种。全区有中国和日本两国政府保护候鸟及栖息环境协定中规定的保护候鸟128种,有

内蒙古自治区地下水分布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地下水分布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地下水分布规律 内蒙古自治区面积约118.3万平方公里,其地下水分布受气候的影响,明显有由东向西、由南向北减少的分带性。同时因地下水储存地质条件与岩性的不同而有明显的差异性。 内蒙古自治区多年降水量从东部的鄂伦春自治旗一带486毫米向西至额济纳旗减至37毫米,蒸发量相应由1000毫米增至3000毫米以上。从东到西跨越半湿润、半干旱、干旱三个气候带。在自然景观上从森林草原向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过渡。地下水沿此方向逐渐减少,含水层逐渐变薄,地下水资源逐渐贫乏。干旱、半干旱地下水水质特征逐渐明显,如大陆盐化逐渐加重,地下水中Cl、SO4、Na离子与F、NO3含量逐渐增加,水质逐渐变坏等。地下水储存条件,因含水层岩性不同可分为以松散岩类为主的孔隙水、以碎屑岩类为主的裂隙孔隙水、以碳酸岩类为主的裂隙溶洞水、以基岩为主的裂隙水。它又可根据储水构造与地貌的不同,划分不同的类型。初步可划为十种类型。 第一类为第四系断陷盆地地下水。主要分布在河套平原、西辽河平原与乌兰布和沙漠。其特点是含水层厚度大,水量丰富,是内蒙古自治区地下水开发最有远景地区。含水层主要是第四系冲洪积与冲湖积砂砾石与砂。地下水水量、水质、水位埋藏有由山前向平原中部变小、变差、变浅的规律。 第二类为第四系断拗陷盆地地下水。主要分布在自治区境内几大

沙漠区。如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库布其沙漠、毛乌素沙漠、浑善达克沙漠。其含水层主要为第四系湖积砂,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补给,受气候影响,地下水补给能力由东向西减弱,地下水富水性也由东向西变差。因湖积砂透水性好,降水易补给,使各沙漠下部都有较丰富的地下水,尚有由盆地边缘向盆地中部含水层变厚、水量变富的规律,水质一般都较好,矿化度小于1.0克/升。局部洼地,水质较差,有的形成盐碱湖。各沙漠区是自治区富水地段之一。 第三类是第四系河谷冲积平原地下水。主要分布在额济纳河谷平原与大兴安岭东麓地段。由河谷冲积扇或河流三角洲组成。含水层为第四系砂、砂砾石。其地下水富水程度,初受侧向补给量影响外,主要受河流地表水补给的影响,常因地表水径流量的多少而变化。其含水层岩性、水量、水位埋藏、水质有由冲积扇或三角洲顶部向边部变细、变小、变浅、变差的规律,是自治区富水地段之一。 第四类是河谷洼地地下水。呈零星线状分布于自治区全区,是自治区应用最广的主要供水含水层。含水层由第四系冲洪积砂、砂砾石组成。其地下水分布受气候影响甚大,含水层厚度、水量、水质,均有随气候由东向西、由南向北变薄、变小、变差的规律。 第五类为第三系断拗陷盆地地下水。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含水层富水程度远不如第四系,含水层主要为河流相与湖沼相砂岩、砂砾岩。湖沼相砂岩、砂砾岩一般夹于厚层泥岩中,含水层薄,水量也小,水质相对也差。河流相砂岩、砂砾岩含水层,无论厚度、水量、水质相应比湖沼相含水层厚,水量大,水质好。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概况

内蒙古自治区林业概况 内蒙古林业厅 一、基本情况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祖国北部边疆,生态区位十分重要。全区国土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据2003年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统计,林业用地面积4068.3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34.4%,森林面积2078.9万公顷,居全国各省区之首;天然林面积为1341.35万公顷,居全国第二位;活立木总蓄积12.9亿立方米居全国第五位。人工林面积571.0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17.57%。 境内有大兴安岭原始森林和11片次生林区(大兴安岭次生林区、宝格达山、迪彦庙、克什克腾、茅荆大坝、大青山、蛮汉山、乌拉山、贺兰山和额济纳);中部高原有大面积的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 有陆生野生(脊椎)动物712种,野生(维管)植物2718种。分布有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及沼泽化草甸湿地3大类13种类型湿地,面积424.53公顷,占全国湿地面积的11 %,居全国第三位。 有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库布齐、巴音温都尔五大沙漠和科尔沁、浑善达克、毛乌素、呼伦贝尔、乌珠穆沁五大沙地,在阴山北部还分布有大面积严重风蚀沙化土地;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 内蒙古既是森林资源大省区,也是荒漠化大省区,生态保护和建设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二、林业六大工程 面对严峻的生态形势,内蒙古自治区历届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林业生产和发展。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提出了“把内蒙古建设成为我国北方最重要的生态防线”宏伟目标,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决策部署,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道路,把生态保护和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建设来抓,与发展地区经济、促进农牧民增收相结合,全力实施国家六大林业重点工程。 (一)天然林保护工程。包括内蒙古大兴安岭、黄河上中游和岭南八局三个工程区。工程实施以来,木材产量大量调减,森林资源不断增加,管护面积逐步扩大,富余职工妥善安置,工程区内的森林资源得到了休养生息。1、内蒙古大兴安岭天然林保护工程。工程区包括17个森工公司、2个林业局和其他企事业单位,工程由国家林业局直接管理。1998年9月开始试点。规划建设期为11年,即2000─2010年。2、黄河上中游天然林保护工程。工程区位于我区的中西部,涉及6市1盟,即呼和浩特市、包头市、乌海市、鄂尔多斯市、乌兰察布市、巴彦淖尔市和阿拉善盟,实施单位35个旗(县、市、区)、4个盟市直属国有林场和1个综合开发示范区。工程建设期为11年,即2000—2010年。完成公益林建设122.07万公顷。3、岭南八局天然林保护工程。工程区包括呼伦贝尔市的免渡河、乌奴耳、巴林、南木、红花尔基、柴河和兴安盟的白狼、五岔沟8个次生林林业局。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征占用草原审核审批程序规定 第一条为了规范草原征占用审核审批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农业部草原征占用审核审批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结合我区征占用草原管理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下列情形: (一)矿藏开采和工程建设等需要征收征用或者使用草原的审核; (二)临时占用草原的审批; (三)在草原上修建直接为草原保护和畜牧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使用草原的审批。 第三条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征占用草原的审核审批工作。 旗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草原行政主管部门的草原监督管理机构承担相关具体工作。 第四条征收征用或者使用草原的,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一)草原征占用申请表(70公顷以上4份、70公顷及以下3份); (二)单位营业执照、法人证明或者个人身份证复印件; (三)批准文件;

(四)可行性研究报告; (五)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批复; (六)拟征收征用或者使用草原的权属证书及相关证明材料; (七)草原补偿、安置补助协议; (八)拟征收征用或者使用草原的区域坐标图; (九)使用草原可行性报告; (十)征收征用草原自然保护区草原的,提交有关部门同意的批文或意见; (十一)其他需要补充的材料。 第五条临时占用草原的,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一)草原征占用申请表; (二)拟占用草原的权属证书及相关证明材料; (三)相关补偿协议; (四)拟占用草原的区域坐标图; (五)草原植被恢复方案; (六)其他需要补充的材料。 第六条在草原上修建直接为草原保护和畜牧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使用草原的,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一)草原征占用申请表(70公顷以上3份、70公顷及以下2份); (二)单位营业执照、法人证明或者个人身份证复印件; (三)批准文件;

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

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 摘要:内蒙古畜牧业发展中主要存在着草畜矛盾突出、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生产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对此,应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发展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人工、半人工草地,加快实施牲畜保护工程,提高牲畜防疫水平等,来满足畜牧业经济自身发展和人民消费需要。 关键词:内蒙古畜牧业经济;经济现状;发展问题;发展战略 Abstract:Mainly exists in the animal husbandry of Inner Mongolia northern contradiction, weak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production structure problem. In this regard, we should adjust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animal husbandry, develop high standard, high quality, high efficiency of artificial, semi artificial grassland, accelera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livestock protection project, improve the level of livestock epidemic prevention , to meet the animal husbandry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eople's consumption needs. Key words:Inner Mongolia animal husbandry economy; economic status; development issues ; development strategy 草原畜牧业是内蒙古最具有地区特色的传统产业,更是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内蒙古的草原畜牧业历史十分悠久,从草原游牧业到传统草原畜牧业经历了数千年之久。自解放以来内蒙古的草原畜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牲畜头数增加了数倍,畜产品产量成数倍及百倍的增加。草原牧区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牧民生活条件不断提高。但伴随草原畜牧业的发展同时,更面临着巨大的草原生态环境承载压力与快速经济发展的矛盾。由于几十年来牧区人口的过快增长及牲畜头数的不断增加,使草原牧区的自然资源承载力已经远远跟不上人类日益追求物质生活与经济发展的速度与要求。 一、内蒙古畜牧业经济发展现状 内蒙古畜牧业资源丰富,历史悠久,经过现代开发与发展,已形成具有内蒙古自治区特色产业与优势产业,畜牧业长久以来在全国人民心目中都是被看作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代号或象征。当代的内蒙古自治区畜牧业已有了很大的发展,蒙牛、伊利、鄂尔多斯等内蒙古畜牧企业早己是驰名中外著名品牌。内蒙古自治区畜牧业正在向着多种经营、产业化、商品化、市场化、科技化方面转变,正在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正在努力向着现代化发展方向迈步。[1]目前,全区畜牧业已经具备了年产260万吨肉类、850万吨鲜奶、11万吨毛、6000吨羊绒、50万吨禽蛋和11000万头只牲畜的综合生产能力。从发展上看,在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经济中,畜牧业一直呈现较快的发展势头。全区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由1947年931.90万头只增加至2006年的11051.47万头只,增长了10.86倍。1989年突破5000万头只,1995年突破6000万头只,1997 年突破7000万头只,2004年,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跨过8000万头只达到9274 万头只。2005年,牧业年度牲畜存栏总数突破 1 亿头只大关,达到 10615.29 万头只。2006 年,牧业年度牲畜存栏再创历史新高。主要畜产品产量大幅度提高,从 1979年到2006年,肉类总产量由21.8万吨增加到257万吨,增长了11.8倍;牛奶产量由6.7万吨增加到880.45万吨,增长了131.4倍。2006年,全区粮食人均占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