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我国转基因食品管理

关于我国转基因食品管理

关于我国转基因食品管理
关于我国转基因食品管理

关于我国转基因食品管理

1宽松的转基因食品管理体系

从国际贸易这个视角下分析,美国转基因管理宽松的原因也许更加明晰。在宽松的政策下,美国的转基因食品得到了其企业充分的研究与开发,促进了转基因技术的蓬勃发展,促使美国成为目前世界上种植、生产、出口转基因食品第一大国。如果加贴标签会增加转基因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使美国的国际贸易受到负面影响,可见美国作为最大的转基因食品出口国基于成本原因拒绝标识,实为保障本国的既得利益。转基因食品与人类健康安全问题早已成为讨论的焦点,人们对是否对转基因产品加注标签包装更加重视。目前,不同国家持有不同的态度,转基因食品上的标签在国际贸易争端中反映出的是其贸易利益方面的争议。

2严格的转基因食品管理体系

欧盟坚持标识转基因产品,严格控制从田间到餐桌中的每个环节,要求确保食品安全可追溯,将风险控制在较低的范围。欧盟食品安全局及各成员国政府负责转基因的日常管理,相继出台了《转基因食品及饲料条例》、《新食品法》及《转基因生物追溯性及标识办法以及含转基因生物物质的食品及饲料产品的追溯性条例》等法规,对转基因产品实施强制性标识,阈值为0.9%,即转基因成分含量低于0.9%的食品不需标识,高于0.9%的食品必须标识。就转基因食品的审批而言,在欧盟从申报到批准至少需要17个月。欧盟对转基因食品采取严格的管制措施出于3个方面原因:一是基于欧盟条约中的高标准要求。欧盟条约第95条第3款规定,欧盟执委会在提出一项有关健康、安全、环境以及消费者保护的提案时,应当采取较高的保护标准。如果存在对于人类、动植物健康及环境的潜在危害,可以应用预防原则。二是欧盟的法规更加尊重公众对转基因食品的质疑。欧盟委员会调查显示,94%的欧洲人希望对转基因产品享有选择的权利,70%不愿意购买转基因产品。受欧盟公众抵制影响,大多数欧盟成员国只能以安全性为由在政策上限制转基因食品的推广,并加快完善了转基因食品、饲料管理规定,使管理更加严格。三是抵制从美同进口的转基因食品。欧盟为了抵御美国转基因作物的入侵,也在加快提高自身的转基因技术水平。但由于国际上转基因技术发展的不均衡,技术差的国家势必会在贸易壁垒上对技术好的国家形成制约。因此,欧盟为了在国际贸易中占据有利位置,在法律上规定如果一个技术会引发潜在风险的一方不对其承担证明责任,应由此技术的负责方证明其使用技术的安全。

3中庸式的转基因食品管理体系

日本转基因产品的立法基于农业和工业中应用重组DNA生物体的框架,其通产省、厚生劳动省、文部科学省和农林水产省共同负责管理转基因食品安全。通产省负责推动生物技术在化学产品、化学药品和化肥生产方面的应用;厚生劳动省负责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和食品、食品添加剂和药品的审批;文部科学省负责试验阶段的重组DNA研究的审批;农林水产省负责重组生物释放到环境中的审批。日本对转基因食品管理体系的严格程度介于美国与欧盟之间,主要体现在转基因食品是否需要加施标签方面,其在初期时不要求加施标签,后因公众对于加强管理的要求反响强烈,农林水产省于1999年公布了24种以进口玉米和大豆为主要原料的标签加施标准,为保证转基因产品的混合比控制在5%以内,规定实行区别运输系统来区分非转基因生物原料和转基因生物原料,相比欧盟0.9%的转基因要求仍宽松很多。从日本耕种土地数量与人口数量来分析,便可清楚理解日本对转基因食品管理尺度把握的原因所在。日本人均耕地面积少,60%左右的农产品来自于进口,进口转基因食品对日本来说意义重大。日本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转基因食品及饲料进口国,每年进口约1600万t玉米和420万t大豆,其中大部分是转基因品种。管理太严,粮食进口、国内转基因食品发展将会受到限制;管理太松,无法确保转基因食品的安全。因此,日本的转基因食品政策基于美国的“可靠科学原则”与欧盟的“预防原则”之间,并寻求一种适当的平衡。

4我国转基因食品管理体系及发展探讨

20世纪末,我国对转基因食品的监管初步形成。1990年,卫生部出台了《新资源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对转基因食品的加工审批与标识要求进行了规定。此后的10年间,科技部、农业部和环保总局分别出台了《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对转基因安全性评估、控制措施和方法等事项进行要求,明确了商业化生产的农业生物技术应报请农业部审批等一系列办法。可以说,在2000年以前我国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管理只是处于萌芽阶段,有学者称这段时间为准备阶段。21世纪初,我国将转基因安全性管理提升到法律层面。2001年,国务院发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对我国境内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研究、试验、生产、加工、经营和进口、出口活动进行了规定,建立了许可审批和标识管理制度,这标志了我国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开始实施全面管理。此后的10年间,《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食品安全法》和《食品标识管理规定》等十几部法规相继出台实施,明确规定了涉及食品安全的风险检测与评估、许可、记录、标签以及跟踪、召回制度和法律责任等事项。在此期间,转基因的各项制度不断完善和优化,有学者称这段时间为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的成长阶段。近年,我国出口到国外的食品因含有转基因成分而不断遭到退货、召回或销毁,不但俄罗斯、日本、韩国、美国和欧盟等要求其进口食品不得含有转基因成分,而且欧美国家甚至要求从我国进口的饲料也是非转基因产品。我国是一个粮食生产和贸易大国,完善我国转基因的管理体系势在必行。但转基因食品的管理体系不仅仅是出于安全(包括对人体的安全和环境安全)方面的考虑,还是民众意愿的反映,也是经济利益的博弈,更是政治力量的较量,必须要统筹考虑。根据我国现有管理法规,结合世界上转基因食品的管理特点,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促进我国转基因食品的管理工作良好开展。

4.1必须加强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

目前,我国批准种植的转基因作物只有棉花和木瓜,没有批准任何主粮的商业化生产。因此,各监管部门应各负其责加强转基因管理。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应加强对进出口转基因作物的检验检疫,防止转基因种子等以邮寄、携带等非法方式进入我国;农业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农业种子的登记管理,在农作物新品种登记时必须提供非转基因证明,杜绝转基因种子进入流通市场。应加强执法检查,严厉查处转基因作物的非法种植,依法对转基因大豆、玉米、油菜、棉花、番茄等作物产品实行按目录强制标识,未标识和不按规定标识的,不得进口或销售;高校科研单位应加强对转基因科研试验种植区划管理,严格执行《转基因安全性试验》向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的申报制度,避免转基因试验材料的环境释放,将我国转基因安全风险降到最低。

4.2完善转基因安全性评价体系。

1993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提出了实质等同性原则,1996年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专家咨询会议认为,以实质等同性原则为依据的安全性评价可以用于评价转基因生物衍生的食品和食品成分的安全性,国际上普遍接受这一评价方法,一些国家用此方法评价了50多种转基因作物。我国应尽快建立完善依据安全性评价程序的评价体系,即亲本作物的安全食用历史、成分、营养、毒性物质、抗营养素等;供体基因的安全使用历史、基因组合的分子特性和插入到宿主基因组性质和标记基因,考虑基因的水平转移和DNA安全性;基因产物危害性的评估数据,包括毒物学和过敏性等。

4.3提高转基因成分自检筛查能力。

加强研发,不断探索转基因食品的快速筛查技术及装置研究,推广转基因成分筛查快捷检测方法;提高企业转基因安全主体意识,加大转基因检测设备投入,加强自检自控能力建设,对风险较大的大豆、玉米、水稻和棉籽的原料或终端产品采取转基因成分自检筛查措施;努力提高我国农产品转基因检测和监测的能力与水平,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4.4建立可追溯体系。

中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分析.

中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分析 华中农业大学李然 改革开放初期,为了切实保证人们的健康和食品安全,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管理条例》,该条例主要介绍了食品卫生标准、食品卫生要求及食品卫生管理办法等。 但由于管理范围较窄,内容欠丰富。后又推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该 法案不仅继承了管理条例的优点,还通过与实践的结合完善了条例的不足。随着基因工程技 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1993年国家科技部颁布了〈〈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办法》,1996年农业部又相继颁布了〈〈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以规范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和管理。 为了预防转基因生物技术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的潜在影响,2000年由国家环保总局 牵头及八个相关部门共同参与制定了〈〈中国国家生物安全框架》,国务院2001年也颁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该条例标志着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管理正式纳入法制建设轨道。2002年,农业部为了配合安全管理条例的实施,也颁发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进El安全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同年。卫生部也颁发了〈〈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并明文规定食品中含有转基因产物的要 标注“转基因XX食品”或“以转基因XX食品为原料”等字样。为了进一步推动中国的生物安全管理。2005年我国正式加入联合国〈〈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标志着我国的生物 安全管理正式步入国际合作的轨道。2006年农业部为了进一步加强转基因生物的审批管理。 发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加工审批办法》,办法中明确了从事农业转基因生物加工应具备的 条件。2007年卫生部又颁布实施了〈〈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 纵观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演变历程,不难发现:中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制 度正经历着一个快速变迁的发展过程。并逐步向标准化、系统化、国际化靠拢。通过对中国 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的变迁进行分析和探讨,得出以下几点启示和建议。 1. 建立严格的转基因食品生产许可制度 由于转基因食品生产的特殊性,为了从源头上把关转基因食品安全,需要政府出台专门 的生产许可制度对生产者的资格进行严格把关。实行“一扇门一把钥匙”的标准评估程序,杜绝未达到许可标准的食品企业从事转基因食品的生产。 2. 建立规范的转基因食品安全监测制度 目前,国内的监管和检测技术还比较落后,制度还不甚完善,市场上生产者往往将转基 因食品与非转基凶食品混同销售,以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达到蒙蔽消费者、获取利润的目的。 为了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和生态安全,政府需要建立一套完整规范的监测制度,明确产品法律责任、加大对违规企业的惩罚力度,防患于未然。 3. 健全转基因食品标识制度 为了保护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应用事先知情同意和预防原则,保障消费者的基本 权利。我国虽然在〈〈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和〈〈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中规定转基因食品必须进行标识,但这些规定仍不够具体,还需要做到:应明确标识转基因的内容 如转基因成分来源、过敏性等;给定标识制度的适用范围如明确规定食品的转基因含量限值等;标志位置应该显著,便于消费者选择等。 4. 建立转基因农作物种植补贴制度 种植转基因作物可能并不适应传统的小农生产方式,为了切实保障农民的利益、规避市 场风险,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措施给予农民种植补贴。以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产

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

反对种植转基因作物的人们,并非都是由于科学上的疑虑(且不说其理由是否站得住脚),有的是出于其信仰,认为人类不应该种植“不自然”的作物。但是人类今天种植的作物,没有一种是“自然”的,全都是人工改造过的。这个改造过程发生于大约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始尝试种植粮食的时候。在种植过程中,发现有的植株有人们想要的性状(比如产量比较高、味道比较好),于是其种子被保留下来,继续种下去。在下一代中,又选择“品质”最好的往下种,这样一代代地选择下去,就能得到“优良”品种。达尔文后来把这个过程称为“人工选择”。 这个过程非常缓慢。在新石器时代,“驯化”一种野生植物要花上千年的时间。1719年,英国植物学家费尔柴尔德发明了一种创造作物新品种的方法——杂交育种,把作物的不同品种进行杂交,在其后代中选育具有优良品性的品种。到了20世纪初,遗传学的创立为作物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植物学家用杂交育种方法创造出了许多在农业生产上有巨大实用价值的新品种。这些新品种都是自然界原先没有的。 但是不同物种之间的杂交很难成功。在1930年代,植物学家发现使用秋水仙碱能够有效地克服远缘杂种不育的难题。之后又发明了细胞质融合技术,把来自两个物种的细胞融合在一起,从中培育出杂交后代。有了这些技术,杂交打破了物种障碍,杂交育种不再限于物种内部。两个不同的物种之间,甚至不同的属之间的杂交成为了可能。比如,通过把属于不同属的小麦和黑麦杂交,创造出既有小麦的高产又有黑麦的抗锈病能力的新物种小黑麦。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一种新的育种技术——诱变育种获得了广泛应用。它通过使用化学诱变剂或辐射来诱发种子产生基因突变,从中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比起杂交育种,诱变育种更加“不自然”,因为它直接改变生物体的遗传物质,创造出了新的基因。 这些方法都属于经典育种技术,育种学家在使用这些技术时,其实是相当盲目的,并不知道他们给植物新品种引入了什么基因。从遗传学诞生日起,人们就梦想着有一天能够直接而精确地改变生物体的基因,或者说,对生物体实施“遗传工程”。这只有在分子遗传学诞生以后,才成为可能。 第一次遗传工程是1971年在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生物学家伯格实验室完成的。他们把噬菌体λ的DNA片段插入猿猴病毒SV40的基因组,首次在体外将来自不同物种的DNA重组起来。这个重组DNA分子由于含有哺乳动物病毒序列,有可能被结合进哺乳动物细胞的染色体中;又由于含有噬菌体λ序列,有可能在细菌(例如大肠杆菌)中扩增。虽然由于许多

转基因食品安全

美国如何对待转基因食品 美国是转基因食品研发和消费大国。上世纪90年代早期,在政府“有利出 口”的政策鼓励下,转基因食品获得飞速发展。 但随着转基因食品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广泛争议,美国民众也愈发担忧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不少专家和组织呼呼对转基因食品进行科学研究鉴定,并对美国转基因种子公司巨头提起大规模诉讼。 然而,由于受到专利权的保护,人们始终无法一窥转基因食品的“真容”,只能在漠然无奈或不安中继续消费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引领风潮 在美国超市琳琅满目的食品中,你很难发现有“转基因食品”的标签,多数民众对这种食品也缺少足够的认识。但事实上,民众每天都以大量的转基因食品作为盘中大餐。统计显示,美国人在过去10年总共消费了3万亿份转基因食品。 美国从里根时代就开始研发转基因食品,老布什时期转基因食品获得重要发展基础。上世纪90年代之后,转基因食品在美国市场开始大行其道。 1992年5月,时任副总统奎尔领导的“竞争力委员会”将转基因作物确立为促进美国出口的新兴产业。奎尔宣布“改革并简化”转基因食品进入市场的程序,以便绕开“繁冗复杂的监管”。 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随即出台相对宽松有利于转基因食品发展的政策。该机构宣称,只要转基因食品生产商确认产品是安全的,那么这些转基因食品就可以被视作“公认安全”。 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没有对转基因食品提出安全性评估的要求,对产品是否应该贴上“转基因食品”的标签也未作硬性规定。 然而,人们对转基因食品这一“新鲜事物”多少有些不安。支持转基因食品的专家们为此展开强大的宣传攻势,向世人描绘了转基因食品的种种好处: 在全球人口突破60亿粮食供应日趋紧张的情况下,转基因食品有利于缓解全球粮食需求;转基因作物有较强的抗病害虫性能,能适应灭草剂的环境,其产量能得到有效提高;某些转基因作物还具有高强的抗冻性,把从一种深水鱼体内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分析》阅读附答案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分析》阅读附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9分) 转基因食品就是指应用现代份子生物技术,把动植物的基因加以扭转,再制造出具有新特点的食品种类。其优点显著,但转基因食品存在良多不容忽视的存在的或潜伏的危害性。 新基因的转入,打破了原来生物基因的“管理体制”,使一些发生毒素的默然基因开启,发生有毒物资。有资料证实,转基因食品可能致使生物体系统失调、引发癌症并传递给下一代,此进程可能需要30年或更长的时间。人为转入外源基因极有可能使原有的基因发生缺失和错码等突变。美国出产的一种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的抗癌成份异黄酮就比一般大豆低12%~14%。 全球约有2%的人群对某些食品发生过敏性反映。1996年美国先锋种子公司将巴西坚果某基因转入大豆中,结果对巴西坚果过敏的人群也对该大豆过敏,该大豆种子终究没有被批准商业化出产。人们在食用了这类改进食品后,食品会在人体内将抗药性基因传给致病细菌,使人体发生抗药性。在英国,做过切除大肠组织手术的志愿者,食用过用转基因大豆做成的汉堡包以后,在其小肠肠道的细菌中检测到了转基因DNA的残留物。而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的严重影响,可能需要经由较长期才能逐步表现和检测出来。 良多转基因生物拥有较强的生存能力或抗逆性,这样的生物一旦进入环境中,将会取代原来的作物,造成物种灭绝,但这类问题可能要经由许多年后才能浮现出来。如一些盐碱、池沼、雨林及有寄生虫的地区,之前本来不适合农业种植,这些地区都被用来种植农作物,

从而使本来糊口在这里的生物的栖息地受到损坏,造成生态系统失衡,终究致使物种退化、减少乃至灭绝。 转基因生物将增强目标害虫的抗性。专家正告,如果这类拥有转基因抗性的害虫变成拥有抵抗性的超级害虫,就需要喷洒更多的农药,而这将会对农田和自然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危害。因为转基因作物特性良好,良多人选择种植转基因作物,使某些作物的多样性大大下降。维持生物多样性是减少生物遭遇疫病侵袭的首要方式。1864年的爱尔兰土豆枯死病,造成100多万人死亡,数百人流离失所,缘由就是当地人只种植两个土豆品种。 转基因作物可能将其抗性基因杂交传递给其野生亲缘种,从而使本是杂草的野生亲缘种变成无敌杂草。基因漂移的进程很难人为节制,其后果也难以预测。在加拿大,被用于实验的油菜,只拥有抗草甘膦、抗草胺膦和抗咪唑啉酮功能中的一种功能,后来发现了同时具有这三种功能的油菜,说明这三种油菜之间发生了杂交,这类油菜对周围植物造成了很大影响。 (选自朱世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分析》,有改动) 9. 以下不能说明“转基因食品对人体的危害”这一观点的一项是() A.转基因食品可能在30年或更长的时间,引发癌症并传递给下一代。 B.美国出产的一种耐除草剂转基因大豆的抗癌成份异黄酮比一般大豆低12%~14%。 C.拥有较强的生存能力或抗逆性的转基因生物,将致使物种退化,减少乃至灭绝。 D.转基因食品会发生过敏原,而全球约有2%的人群对某些食品发生过敏反映。 10.以下说法相符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食品企业转基因控制程序

1目的 制定该程序是为了避免转基因食品和以转基因为原料加工的食品造成的交叉污染。 2范围 适用于产品实现过程对食品中本身带有的及可能受到原辅材料或人为污染的转基因食品的控制及消费者误用的防止。 3职责 3.1品控部和仓管员在对入厂原材料的运输车辆检验时,检验车辆内是否装有与这一次采购原 辅材料无关的相关转基因食品或材料。 3.2生产现场QC随时检查转基因控制情况。 4程序 4.1常见的和公司可能存在的转基因食品的清单 4.1.1常见的转基因种类有: 4.1.1.1欧盟法规定义的几种转基因有:大豆和玉米及其制品、菜籽油及加工品、棉籽油和转基因土豆及衍生物等。 4.1.1.2国内《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要求:必须进行标识的首批农业转基因生物是:1、大豆种子、大豆、大豆粉、大豆油、豆粕2、玉米种子、玉米、玉米油、玉米粉3、油菜种子、油菜籽、油菜籽油、油菜籽粕4、棉花种子5、番茄种子、鲜番茄、番茄酱等。 4.2厂内产品转基因识别 4.2.1产品有可能是转基因材料或由转基因材料制成:玉米淀粉。 4.2.2HACCP小组应对原材料及生产过程的每一步进行分析,找出可能含有或介入转基因的可能性。 4.3转基因控制 4.3.1采购食用玉米淀粉时需向客户索要有效的转基因三方检测报告(每年度一次),必要时抽取淀粉样品(或果葡糖浆成品)送三方检验机构作转基因成份检测; 4.3.2标签标识:如产品中含有转基因成份,在包装设计确认前,品控部必须对识别的配方中所含有的食品转基因,核对在相应的标签中是否已标明,以为顾客提供知情权选择。 4.4原辅材料采购、运输和储存阶段的转基因控制 4.4.1对原辅材料供应商进行评审,在供应商评估表中增加配料成份表调查及转基因物质调查表,确认此供应商提供的原辅材料是否含有转基因,供应商责任人必须签字负责责。 4.4.2将公司的转基因清单提供给供应商,要供应商在原辅材料的运输过程中不能将有转基因的食品一起运输。必须将含有转基因的原料分开运输,所用的外包装是完好无损。 4.5销售 4.5.1如已发现出运的食品中含已知的转基因成分或怀疑食品受到转基因污染,而在产品标识中未明确说明,必须立即实施《产品召回程序》。

转基因食品法律法规教学文案

转基因食品法律法规

国务院颁布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其三个配套的管理办法,即《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农业转基因生物进口安全管理办法》和《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这些法规已明确规定,发放安全证书需要进行环境安全与食用安全检测,并对含有转基因成分的产品进行强制性标识。《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规定:列入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目录的农业转基因生物,必须进行标识。该办法第六条规定了标识的标注方法:转基因动植物(含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和微生物,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产品,含有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或者其产品成份的种子、种畜禽、水产苗种、农药、兽药、肥料和添加剂等产品,直接标注转基因某某0;转基因农产品的直接加工品,标注为转基因某某,加工品(制成品)或者加工原料为转基因某某0;用农业转基因生物或用含有农业转基因生物成份的产品加工制成的产品,但最终销售产品中已不再含有或检测不出转基因成份的产品,标注为本产品为转基因某某加工制成,但本产品中已不再含有转基因成份或者标注本产品加工原料中有转基因某某,但本产品中已不再含有转基因成份。 (二)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的缺陷

纵观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从2008年的“毒奶粉”事件,到今年的“地沟油”事件和“龙虾门”事件,食品安全问题始终十分突出。下面对我国食品安全法律规制的缺陷进行分析: 1、现有立法层次不高。国际上以美国、日本等为代表的很多国家都是针对转基因食品安全进行专门立法,而我国对于转基因生物技术颁布的多是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这些法规大多从本部门的职责角度出发,对转基因技术及其产品进行管理,具有临时性和应急性,难以从整个生物安全角度出发,对转基因生物技术及其产品安全的监督管理作出全面系统规定。 制定专门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法 我国的转基因食品安全立法与国外(如美国、欧盟、日本)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我国缺乏转基因食品安全的专门立法。虽然有关转基因食品安全的有关规定可散见于《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等,但适用于转基因食品安全的一些特殊规定,如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标准,就与转基因生物安全有所不同。而且这种分散的部门法规在执行中也存在很大的阻力。笔者建议由我国立法机关制定专门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法,将现行的《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从转基因食品安全角度进行修改和完善,成为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的有关问题,作出专门规定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法。在制定专门的转基因食品安全法时要注意借鉴国外的立法模式,建立完善的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监控及标识制度,以有效保证转基因食品的安全。

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

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转基因食品的监督管理,保障消费者的健康权和知情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以下简称《食品卫生法》)和《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转基因食品,系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基因组构成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生产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包括: (一)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产品; (二)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直接加工品; (三)以转基因动植物、微生物或者其直接加工品为原料生产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 第三条转基因食品作为一类新资源食品,须经卫生部审查批准后方可生产或者进口。未经卫生部审查批准的转基因食品不得生产或者进口,也不得用作食品或食品原料。 第四条转基因食品应当符合《食品卫生法》及其有关法规、规章、标准的规定,不得对人体造成急性、慢性或其他潜在性健康危害。 第五条转基因食品的食用安全性和营养质量不得低于对应的原有食品。 第六条转基因食品的生产企业须达到国家有关食品生产企业卫生规范的要求。 转基因食品的生产经营者应当保证所生产经营的转基因食品的食用安全性和营养质量。 转基因食品的生产者应当保留转基因食品进(出)货记录,包括进(出)货单位、地址、数量,相关记录至少保留二年备查。

第二章食用安全性与营养质量评价 第七条卫生部建立转基因食品食用安全性和营养质量评价制度。 卫生部制定和颁布转基因食品食用安全性和营养质量评价规程及有关标准。 第八条转基因食品食用安全性和营养质量评价采用危险性评价、实质等同、个案处理等原则。 第九条卫生部设立转基因食品专家委员会,负责转基因食品食用安全性与营养质量的评价工作。委员会由食品安全、营养和基因工程等方面的专家组成。 第十条卫生部根据转基因食品食用安全性和营养质量评价工作的需要,认定具备条件的检验机构承担对转基因食品食用安全性与营养质量评价的验证工作。 第三章申报与批准 第十一条生产或者进口转基因食品必须向卫生部提出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申请表; (二)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批准文件; (三)企业标准; (四)食用安全性的保证措施; (五)设计包装及标识样稿; (六)与食用安全性和营养质量评价有关的技术资料;

转基因技术与食品安全

管理制度参考范本转基因技术与食品安全a I时'间H 卜/ / 1 / 5

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世界的贫富差异越发明显,而社会的下层有还在挨饿,因此,转基因食品的出现对于人们来说确实是个福音,转基因的研究对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有着很大的意义。 、转基因食品与转基因生物安全的定义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于20XX年2月9日对转基因食品做了定义,转基因作物就是指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它生物物种上,使其出现原物种不具有的性状或产物,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转基因生物安全的概念界定是转基因生物安全法律问题研究的逻辑起点和工作基础,根据转基因生物安全问题的科技背景、渊源和演变,结合已有的国际立法经验,指出转基因生物安全是指为使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在研究、开发、生产、运输、销售、消费等过程中受到安全控制,防范其对生态和人类健康产生危害,以及救济转基因生物所造成的危害、损害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的总和,并由此明确转基因生物安全法的调控对象和范围。 王明远《法学杂志》20XX 第29 卷第1 期) 二、转基因食品的研究发展历史和现状 1983年世界首例转基因植物培育成功,标志人类用转基因技术改 良农作物的开始。1986年转基因农作物获得批准进入田间试验。1994 年美国Calgene 公司培育延熟保鲜转基因番茄被批准商品化生产。 20XX 年全世界转基因农作物的种植面积达4420万公顷,发展速度非常 迅猛。据不完全统计,转基因研究至少在35科120种植物中获得了成 功, 所涉及到的性状包括抗虫、抗病毒、抗细菌、抗真菌、抗除草剂、

抗逆境、品质改良, 以及对生长发育的调控以提高产量潜力等。根据经济合作与发 展组织(OECD数据,从1986到20XX年的15年间,OECD国家共批准1 031 3例转基因生物进入田间试验, 其中植物占总数的98.4%,细 菌占1.0%,病毒占0.3% ,真菌占0.2%,动物占0.1%。在全部被批准的1 031 3例田间试验中,美国占总数的71.1%。1.0%,病毒占0.3%,真菌占0.2%,动物占 0.1%。在全部被批准的10313例田间试验中,美国占总数 的71.1%。 目前我国有6种转基因植物被批准进入商品化生产,包括我国自 己培育的耐储存番茄(19XX) 、抗虫棉(19XX) 、观赏植物矮牵牛(19XX) 、抗病毒甜椒(19XX) 、抗病毒番茄(19XX), 以及美国孟三都公司培育的抗虫棉 (19XX)。从整体水平看,我国在转基因作物研究技术方面的进展与国际上基本同步, 在发展中国家中居领先地位。但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们的差距仍然很大, 主要表 现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很少, 因此缺乏后劲;产业化滞后,活力不足。(张启发中国大学教育20XX年3 期) 三、人们对转基因食品和转基因生物的担忧 转基因育种工程已在四个主要方面获得了具有商业价值的使用。 一是用于对农作物虫害的控制; 二是使农作物具有抗御除草剂的能力; 三是用于农作物对病虫害 的免疫; 四是通过转基因育种, 使农产品本身更符合人们追求营养和健康的消费要求, 比如增加玉米的含油量、大豆的含糖量等。(黄原 转基因引发的争议20XX年02期)当人类为科学的进步欢欣鼓舞时,一 批冷静的科学家发现转基因物种存在一系列问题。他们认为, 如果在转 基因的过程中,新的抗虫害的功能体现在植物根、茎、叶的每一个细胞 之中, 那么它将比外部喷洒药物具有更大的毒性, 给消费者以及昆虫、 鸟类等野生动物带来更大的损害, 造成自然界生态失衡。有人甚至认为转基因食品 将对人体健康形成破坏性影响。一系列科学报告使世人陷 入困惑:转基因这个科学异形的产生到底是福还是祸?19xx年年底,在英

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

“没有可靠证据表明转基因作物与环境问题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报告称,“使用抗虫或抗除草剂的作物并没有减少农场中植物和昆虫整体多样性,抗虫作物的大田甚至还会有更多的昆虫多样性。” 没有证据表明大斑蝶种群数量的减少与转基因作物的种植相关。 尽管基因漂移(基因从转基因作物到野生近缘物种)已经产生,但没有实例证实这种转移对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 转基因作物的增产潜力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影响更大。一些新的作物改良技术可能会增加产量的增长率 美国国家科学院、国家工程院和国家医学院(the 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s, Engineering, and Medicine)是一家美国科学家组成的荣誉性自治、非营利组织,由美国国家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美国国家工程院(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和美国国家医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medicine)组成。它们分别于1863年、1964年以及1970年成立。该组织在科学、技术与医学领域为美国政府提供政策建议。这份报告受美国农业部等机构的基金支持。资助者不包括从事转基因育种的孟山都、杜邦等农业生物技术公司。 朱作言是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成员,也是2016年最新一届委员会的成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朱作言就转基因问题,接受专访时表示,准确地说,人们常说的转基因,是一种分子杂交,或分子杂交育种。 他进一步解释说,传统的杂交育种是两个物种、品种进行杂交,引入成千上万个基因。而转基因,或叫分子杂交育种技术,唯一的不同是用一个基因去和另一物种或品种杂交,引入的是唯一一条基因,更精准高效。 2016年7月初,全球100多位诺贝奖获得者联合发表公开信,支持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农作物,重申其安全可靠。中国科学院发布过关于支持转基因的声明,专门发布过,院士们发表的 我们在媒体上也能看到一些专家学者说转基因是安全的,但是老百姓好像不买账。 朱作言:专家越说,他越不买账。我看过相关的研究文章,一种社会人的心理,对主流的声音听不进去,越是非主流的声音,越是听得进去。 朱作言:我个人的观点是,不管政府态度怎么样,反转的态度怎么样,我们不看现在,过20年后,回过头来看,这是一场笑话。

转基因食品及其安全性(论文啊)

转基因食品及其安全 摘要:转基因食品自从出现以来就一直备受争议,近日转基因水稻、玉米等作物获得农业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颁发的安全证书,这一事件更是加剧了群众对于转基因食品的质疑,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的疑问又被重新摆上台面。本文对转基因食品的来源、分类以及其安全性做了初步探讨,对于帮助了解转基因食品及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都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转基因食品安全性 一、转基因食品的定义 所谓转基因食品,就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一种或几种外源性基因转移到某种特定的生物体中,并使其有效地表达出相应的产物(多肽或蛋白质),此过程叫转基因。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根据转基因食品来源的不同可分为植物性转基因食品,动物性转基因食品和微生物性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是具有一定的优点的,例如转基因食品可增加作物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可增强作物抗虫害、抗病毒等的能力;提高农产品耐贮性;缩短作物开发的时间、摆脱四季供应、打破物种界限,不断培植新物种,生产出有利于人类健康的食品。 但是,即便转基因食品的优点非常多,其具有的一些缺点也是不容忽视的:所谓的增产是不受环境影响的情况下得出的,如果遇到雨雪的自然灾害,也有可能减

产更厉害。许多转基因食品本身就能产生一定量的有毒物质和某些营养因子以抵抗细菌和害虫的入侵。现有转基因食品中的毒素含量并不一定会引起毒反应,当然如若处理不当,某些食品(如木薯)能引起严重的问题甚至可能引发死亡。 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规定,我国目前已有5类17种在售转基因生物被列入转基因标识目录并在市场上销售,这17类转基因生物包括:大豆种子、大豆、大豆粉、大豆油、豆粕、玉米种子、玉米、玉米油、玉米粉、油菜种子、油菜籽、油菜籽油、油菜籽粕、棉花种子、番茄种子、鲜番茄、番茄酱。卫生部的《转基因食品卫生管理办法》则规定,食品产品中(包括原料及其加工的食品)含有基因修饰有机体的,要标注“转基因××食品”或“以转基因××食品为原料”。卫生部对转基因食品的生产经营组织定期或者不定期监督抽查,并向社会公布监督抽查结果。 二、转基因食品的分类 转基因食品包括以下几类: 第一类,植物性转基因食品。植物性转基因食品很多。例如,面包生产需要高蛋白质含量的小麦,而目前的小麦品种含蛋白质较低,将高效表达的蛋白基因转入小麦,将会使做成的面包具有更好的焙烤性能。番茄是一种营养丰富、经济价值很高的果蔬,但它不耐贮藏。为了解决番茄这类果实的贮藏问题,研究者发现,控制植物衰老激素乙烯合成的酶基因,是导致植物衰老的重要基因,如果能够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抑制这个基因的表达,那么衰老激素乙烯的生物合成就会得到控制,番茄也就不会容易变软和腐烂了。美国、中国等国家的多位科学家经过努力,已培育

食品安全转基因控制程序

食品安全转基因控制程序 1目的 制定该程序是为了避免转基因食品和以转基因为原料加工的食品造成的交叉污染。 2范围 适用于产品实现过程对食品中本身带有的及可能受到原辅材料或人为污染的转基因食品的控制及消费者误用的防止。 3职责 3.1品控部和仓管员在对入厂原材料的运输车辆检验时,检验车辆 内是否装有与这一次采购原辅材料无关的相关转基因食品或材料。 3.2生产现场QC随时检查转基因控制情况。 4程序 4.1常见的和公司可能存在的转基因食品的清单 4.1.1常见的转基因种类有: 4.1.1.1欧盟法规定义的几种转基因有:大豆和玉米及其制品、菜籽油及加工品、棉籽油和转基因土豆及衍生物等。

4.1.1.2国内《农业转基因生物标识管理办法》要求:必须进行标识的首批农业转基因生物是:1、大豆种子、大豆、大豆粉、大豆油、豆粕2、玉米种子、玉米、玉米油、玉米粉3、油菜种子、油菜籽、油菜籽油、油菜籽粕4、棉花种子5、番茄种子、鲜番茄、番茄酱等。 4.2厂内产品转基因识别 4.2.1产品有可能是转基因材料或由转基因材料制成:玉米淀粉。 4.2.2HACCP小组应对原材料及生产过程的每一步进行分析,找出可能含有或介入转基因的可能性。 4.3转基因控制 4.3.1采购食用玉米淀粉时需向客户索要有效的转基因三方检测报告(每年度一次),必要时抽取淀粉样品(或果葡糖浆成品)送三方检验机构作转基因成份检测; 4.3.2标签标识:如产品中含有转基因成份,在包装设计确认前,品控部必须对识别的配方中所含有的食品转基因,核对在相应的标签中是否已标明,以为顾客提供知情权选择。 4.4原辅材料采购、运输和储存阶段的转基因控制 4.4.1对原辅材料供应商进行评审,在供应商评估表中增加配料成

浅谈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

摘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物技术快速发展,转基因技术作为其中代表尤为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全球食物短缺问题的日益严峻,转基因食品作为转基因技术发展的产物,让人们看到了解决这一严峻问题的希望,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转基因技术发展迅猛,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与日俱增,转基因食品行业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技术发展必然带来异化,转基因技术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异化,主要表现在转基因食品带来的安全隐患。这些隐患主要来源于转基因食品在人体健康、生太环境等方面的安全性问题。关键词:转基因技术;转基因食品;安全性问题

Abstract Since the 1980s, biotechnology develop fast, 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biotechnology, genetically modified technology attract much attention. Now, the global problem about shortage of food is worse and worse as time goes on. As a product from transgenic technology development, the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give us some hopes that we can solve the problem, and play a more and more predominant role in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last few years, the transgenic technology develops very quickly. At the same time, the planting areas for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increase every day and the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 business plays a more and more predominant role in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th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is sure to bring changes. Sothe transgenic technology inevitably brings some changes, of which are mainly about the potential safety concerns. These safety concerns mainly derive from the influence of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on human health, environmental problem, and so on. Key words:transgenic technology;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 security problem

世界各国对转基因食品的管理

世界各国对转基因食品的管理 通过导入外源基因对生物体的某一或某些性状进行改良的技术被称为基因修饰技术,通过基因修饰技术获得的含外源基因的生物体称为遗传工程体( genetically modified organisms,GMOs) 或转基因生物,包括转基因植物、转基因动物和转基因微生物。通常将来源于上述的转基因生物及其衍生产品的食品称为转基因食品( 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GMF) 。目前被批准商品化生产的转基因食品中90%以上为转基因植物及其衍生产品,因此,现阶段所说的转基因食品基本上是指转基因植物性食品。 从增长速度上看,1996 年至2004 年,转基因作物全球种植面积连续8 年保持超过两位数的增长率,从170 万公顷增加到8100 万公顷。从主要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国家来看,2003 年转基因作物的主要种植国家( 种植面积大于50000 公顷) 为10个,2004 年增加到14个,美国仍然是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占全球总量的59%,其次是阿根廷,约为12%。印度、乌拉圭和澳大利亚是增长最快的国家,尤其是印度,从2003年的大约10万公顷,提高到了2004年的50万公顷,增长率为400%。由于转基因作物特有的抵抗病虫害的能力,以及目前经营转基因作物的各大跨国公司提供的种子、农药配套销售服务,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近年来快速增长,其良好经济效益更被看重。 转基因生物技术由于打破了生物自然进化的常规,实现了基因在物种间的转移。在迅速发展的同时,其生物安全性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激烈争论,如1999年美国斑蝶事件、2000年星联玉米事件、2001年墨西哥玉米和加拿大“超级杂草”事件等,尽管有些报道经证实还缺乏一定的事实依据,但也使公众更加担忧。因此,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对转基因食品都十分重视,出台了一些列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接下来介绍一下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转基因法规要求。 欧盟 欧盟RASFF系统每周都发布相关产品被欧盟通报的详细情况,这些情况包括通报国、产品信息、被通报原因、处理措施等。珠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技术中心(以下简称ZHTC)据此对2010年1-11月的通报进行了系统编译和分析,总体来看,1-11月欧盟共发布通报311起,其中涉及非法转基因食品的通报32起,占通报总数的10%,通报国家集中在英国、德国、意大利、荷兰、奥地利、法国、瑞典、希腊8个欧盟成员国,涉及的产品有米粉、汤圆、意大利面、坚果等。由此可以看出,欧盟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的监管范围之广、关注度之高,同时也反映了欧盟具有一套操作性强、管理严格的安全评价制度和产品监管制度。 欧盟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立法,90年代初已形成比较完善的法规体系。2000年以后欧盟全面修改法规,成立了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统一负责转基因生物环境安全和食用安全风险评估。目前,欧盟转基因产品管理法规主要涉及2个综合性法规和3个专门性法规。 1.综合性法规 一个是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178/2002号法规《关于食品法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欧洲食品安全局及有关食品安全程序》,是欧盟制定食品和饲料安全的基本指导原则;另一个是882/2004号法规《关于确

转基因食品安全研究

转基因食品安全研究 一般而言,消费者认为传统食品是安全的。当采用自然方法开发新食品时,食品的某些现有的特性可以正面或负面的方式发生改变。对于转基因食品,大多数国家认为特定评估是必要的,并且已建立特定系统,严格评价与人类健康和环境有关的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而对于传统食品一般不开展类似评价。因此,对这两类食品,在投放市场之前的评价程序方面存在显著差别。 1 转基因食品介绍及现况 1.1 介绍 转基因生物技术的研究是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转基因动物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1974年Jaenish和Mintz应用显微注射法在世界上首次成功获得了转SV40DNA的转基因小鼠。1980年Gordon等人首先育成了带有人胸苷激酶基因(TK)的转基因小鼠,并首次用“转基因”(transgenic)这个新名词来描述这些用特殊方式产生的动物。1982年Palmiter等将大鼠的生长激素基因导人小鼠的受精卵中,获得了比普通大鼠生长速度快24倍、体形大l倍的转基因“超级鼠”,更是轰动了科学界。此后,转基因动物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转基因兔、转基因猪、转基因牛和羊、转基因鸡等陆续育成。我国科学家朱作言等于1985年首先完成了转生长素基因鱼的研究,此后又完成了转草鱼基因(即“全鱼”基因)的鲤鱼研究,其含有2套鲤鱼基因组和l套草鱼基因组,具有快速生长和饵料节省的优良性状,且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营养品质更加优良,在养殖中可显著提高经济效益。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 Modified Foods,GMF)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通常分为四类: 1.植物性转基因食品,面包生产需要高蛋白含量的小麦,而目前的小麦种含蛋白质较低,将高效的蛋白质基因转入小麦,将会使做成的面包具有更好的烘焙效果。

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

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随着转基因技术向农业、食品和医药领域的不断渗透和迅速发展,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现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在我国已 正式成为WTO成员之后,面对进口转基因食品的大量涌现,如何合 理地利用WTO规则,保护我国人民健康,发展我国转基因产业,在 国际商贸中争得主动,是摆在我国科技界和政府有关主管部门面前 的一项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加强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的核心和基础是安全性评价。目前 国际上对转基因食品安全评价遵循以科学为基础、个案分析、实质 等同性和逐步完善的原则。安全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毒性、过敏性、营养成分、抗营养因子、标记基因转移和非期望效应等。在“973”、“863”等科技计划中,我国科学家将以水稻、鱼等为对象,重点研 究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影响的预测毒理学和建立食物过敏人群血 清库等关键科学问题。 食品安全是一个相对和动态的概念,没有一种食品是百分之百 安全的。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进步,人们对食品安全很自然地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同时,食品不仅是营养和能量的来源,还是文化和 传统的标志,也是经济贸易的支柱。在转基因食品展现光明前景的 21世纪,根据国际发展趋势,综合科技、贸易等多方面因素,制定 适合我国国情的转基因食品产业发展和安全管理办法,加强食品安

全的科学技术研究,将有利于我国食品生物技术产业的健康发展, 在新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 通常人们认为传统食品是安全的,但随着新技术在食品生产中 的不断应用,食品安全的风险也越来越大,相当多的食品安全风险 的实质是科学应用的风险,这种风险只有通过科学的手段才能加以 识别和控制。 安全性评价包括转基因食品与传统对应物的比较,集中于异同 点的测定。对整个转基因食品的安全评价,既要考虑期望效应,又 要考虑非期望效应。若新的或改变的危害,营养或安全问题被确定,要分析确定对人类健康的关系。传统上讲,新种类的食用植物在上 市前并未系统地对其进行广泛的化学、毒理学和营养学方面的评估(除非这些食物可能作为膳食的基本组成应用于特殊的人群,如婴儿),对于诸如食品添加剂或可能在食物中残留的农药要进行典型的严格的安全性评价。 实质等同性概念 由于很难将传统的毒理学实验和危险性评价步骤应用于整个食物,因此包括重组DNA植物在内的食用植物的安全性评价需要一个 更加有针对性的方案。目前已提出,运用实质等同性概念来形成一 个多学科的方法用于安全性评价,并考虑到可能产生的预期和非预 期变化。

(新)转基因食品的特性和安全管理

转基因食品的特性和安全管理 孔凡真 (甘肃兰州31号信箱16分箱,730000) 摘 要 阐述了转基因食品的概念和特性,介绍了转基因食品的安全评估原则和管理措施。 关键词 转基因食品 特性 评估 管理 1 转基因食品的概念和特性 基因工程技术是一门高新技术,目前在食品领域应用于对动植物性食品的品质改良,运用转基因技术将遗传物质转移到传统食品中,从而生产出具有特性的食品———转基因食品,也称基因改造食品或基因修饰食品。DNA重组技术先将所需要的某种生物体(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细胞中某种基因从DNA链中分离,将它与运载体结合并降解成最小的功能单位,再植入宿主(传统食品)细胞的染色体中,这时外源基因就能随着细胞的分裂而增殖,宿主表现导入基因所表达的特性,并能稳定地遗传给后代。这样的生物体能有效地表达出相应的产物(多肽或蛋白质),可以直接将其作为食品或以其为原料加工生产食品。 转基因食品特性主要表现为:高产、生长期短、抗病、抗虫害和便于运输、储存,改善食物营养成分含量,防病和增强体质,抗金属作物的清除土壤中污染的重金属能力等。到目前为止,全世界范围内已进入商品化生产的转基因农作物约有三十多种,转基因动物如转基因鱼、转基因兔、转基因鸡、转基因羊等多种动物新品种已被培育成功,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生产的食品种类就更多。世界转基因食品贸易量从2135亿美元上升到30亿美元。转基因食品发展非常迅速,正进入千家万户的餐桌,同时其安全性也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 2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211 外源基因的食用安全性 长期食用的历史证明,食品中的DNA及其降解产物对人体无毒害作用。任何基因都由4种碱基组成,目前转基因食品中所使用的外源基因,不管其来源如何,其组成与普通DNA并无差异。此外,外源基因在转基因食品中的含量很小,例如通过食用转基因番茄而被摄入人体内的外源基因的数量不超过313×10-4~10×10-4μgΠd,可见通过食用转基因食品而摄入体内的外源基因的数量与消化道中持续存在的来源于其他食品中的DNA数量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因此,转基因食品中的外源基因本身不会对人体产生直接毒害作用。 212 外源基因水平转移的可能性 转基因食品被食用后,其中绝大部分DNA早已被降解,并在肠胃中失活。那剩下的极少部分是否会水平转移呢?例如转基因食品作物中含有抗生素抗性标志基因,它能否通过转基因食品传递给人畜肠道的微生物,并在其中表达,影响人畜口服抗生素的药效呢?这种可能性很小,除非在特例中须加以考虑。因为DNA转移并整合进入受体细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要求DNA必须与细胞结合且受体细胞必须呈感受态。消化系统中也没有DNA转至微生物的机制,所以转基因食品中的新基因或活的转基因微生物,将标志基因传递给人或家畜的肠道微生物,危害人或家畜的健康的可能性很小。 213 外源蛋白质的食用安全性 外源蛋白质的安全性须考虑到其直接毒性、过敏性,因蛋白的催化功能而产生的副作用。引起食品过敏症的大多数转基因食品中都引入一种或几种蛋白质,它们在加工、烹调和食用过程中相对稳定,这些异种蛋白有可能引起食品过敏,特别是对儿童和过敏体质的成人。有报道,对巴西坚果过敏的人食用转入巴西坚果基因的大豆后发生过敏。 ? 9 ? 2003年第3期 肉 类 研 究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分析(标准版)

( 安全论文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分析(标准 版) Safety is inseparable from production and efficiency. Only when safety is good can we ensure better production. Pay attention to safety at all times.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分析(标准版) 摘要 转基因食品的研究和应用只有短短几十年,其优质、高产、抗病虫等优点较为明显,早已为广大消费者所接受,但转基因食品对人类和生态环境也存在已经产生的或潜在的危害。转基因食品真的安全吗?食用转基因食品对人体是否会有损害呢?就目前而言,关于安全性许多问题都没有定论。 关键字: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生态环境; 1.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1.1转基因技术与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作物研究开发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主要包括重组DNA、导入异源/同源基因、基因代谢调控、改变基因位置等,转基因技术即是利用上述手段从目的供体物种内获得带有特定优良遗传物质的DNA

片断(目的基因),直接或通过载体导入被改造物种(受体物种)的胚胎内,培养出在性状、营养、消费品质等方面符合人们需要的优良新品种的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1]。转基因食品是指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改变基因组构成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生产的食品和食品添加剂。 1.2转基因食品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转基因植物问世以来,基因工程技术在食品工业的应用,大大提高了食品的产量和质量,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2]。1994年美国培育的耐贮转基因延熟番茄获准进入美国市场,开创了转基因食品商业应用的先河。此后几年间,转基因作物发展十分迅速,到1999年,全球转基因农作物种植面积达4000万公顷,较1998年增长40%,其中发达国家占全球的82%[3]。目前,转基因食品中多为转基因农作物,大豆和玉米分别占种植面积的54%和30%。1997年以来,我国已有包括抗病毒延熟番茄、抗病毒甜椒两个品种转基因食品在内的六项转基因植物被批准投入商品化生产。我国还将加快转基因食品研究开发与商品化应用[4]。 1.3全球关于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认识与争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