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实验复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40.50 KB
- 文档页数:4
遗传学复习题库遗传学各章复习题绪论⼀、选择题1.亲代传给⼦代的是(C )A) 基因型B) 表现型C) 基因D) 性状2. 通常认为遗传学诞⽣于(C )年。
B. 18653. 1909年,发表“纯系学说”,并提出“gene”的概念,以代替孟德尔所谓的“遗传因⼦”⼈是( A )。
A. 约翰⽣B.摩尔根C. 魏斯曼D.贝特森第⼀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名词解释1、染⾊体组型分析(核型分析):对⽣物细胞核内全部染⾊体形态特征所进⾏的分析。
⼆、填空题1、⼆倍体物种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是四倍体细胞,减数分裂粗线期的细胞是⼆倍体细胞,减数分裂第⼀次分裂的⼦细胞是单倍体细胞,减数分裂第⼆次分裂的⼦细胞是单倍体细胞。
2、染⾊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核⼩体、连接丝、组蛋⽩H1 。
3、中期染⾊体的基本形态图中染⾊体包括:着丝粒(⼜称主缢痕)、次缢痕、长臂、短臂(长短臂统称染⾊体臂)、随体、端粒4、有丝分裂的特点:细胞分裂⼀次,染⾊体复制⼀次,遗传物质均分到两个⼦细胞中。
5、减数分裂的特点:细胞分裂两次,染⾊体复制⼀次,同源染⾊体发⽣联会,每个⼦细胞遗传物质减半6、减数分裂的前期Ⅰ经历的时间最长,所发⽣的⽣化反应也最复杂。
为叙述⽅便起见,⼜将其分为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终变期五个时期:7、①⾼等植物中,10个⼩孢⼦母细胞,能产⽣40 配⼦,10个⼩孢⼦能产⽣10 配⼦,10个⼤孢⼦能产⽣10 配⼦,②在动物中,100个精原细胞,能产⽣400 个精⼦,100个初级精母细胞,能产⽣400 个精⼦,100个卵原细胞能产⽣100 个卵⼦,100个次级卵母细胞能产⽣100 个卵⼦。
8、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相同点是:把遗传物质准确地传递给⼦细胞。
9、有丝分裂的⽬的是:增⼤营养体,维持正常的新陈代谢;减数分裂的⽬的是:形成配⼦,产⽣母细胞。
有丝分裂的时期是:从⽣到死;减数分裂的时期是:性母细胞在成熟时。
有丝分裂的部位:是⽣物的各器官;减数分裂的部位是:性母细胞。
第一章绪论二、填空题1、①(拉马克)提出用进废退与获得性遗传假说;②(魏斯曼)提出种质论,支持选择理论但否定后天获得性遗传;③(孟德尔)提出分离规律和独立分配规律;④(摩尔根)提出遗传的染色体学说;⑤(贝特森)用“Genetics”一词命名遗传学;⑥(约翰森)提出“Gene”一词,代替遗传因子概念,首先提出了基因型和表现型概念;⑦(摩尔根)提出了连锁交换规律及伴性遗传规律;⑧(比德尔、泰特姆)提出了“一个基因一种酶”的学说;⑨(沃森、克里克)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2、(1900)年由(狄·弗里斯)、(科伦斯)、(冯·切尔迈克)三个人重新发现了孟德尔规律,该年被定为遗传学诞生之年。
3、1910年,摩尔根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创立了基因理论,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而成为第一个因在遗传学领域的突出贡献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科学家。
4、(沃森)和(克里克)于1953年提出了DNA分子结构模型。
5、(遗传)与(变异)是生物界最普遍和最根本的两个特征。
6、(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三大因素。
三、选择题1、1900年(B)规律的重新发现标志着遗传学的诞生。
A.达尔文B.孟德尔C.拉马克D.克里克2、遗传学这一学科名称是由英国遗传学家(A)于1906年首先提出的。
A.贝特森B.孟德尔 C、魏斯曼 D、摩尔根3、遗传学中将细胞学研究和孟德尔遗传规律结合,提出了遗传的染色体学说,这是(C)的特征。
A.分子遗传学B.个体遗传学C.细胞遗传学D.微生物遗传学4、遗传学中以微生物为研究对象,采用生化方法探索遗传物质的本质及其功能,这是(D)的特征。
A.分子遗传学B.个体遗传学C.细胞遗传学D.微生物遗传学5、荻.弗里斯(de Vris, H.)、柴马克(Tschermak, E.)和柯伦斯(Correns, C.)三人分别重新发现孟德尔(Mendel, G. L.)遗传规律,标志着遗传学学科建立的年份是(B)年。
遗传学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练习)(参考答案)一、解释下列名词:着丝点:即着丝粒。
染色体的特定部位,细胞分裂时出现的纺锤丝所附着的位置,此部位不染色。
异源染色体:形态结构上有所不同的染色体间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一般不能两两配对,形状、大小和结构都不相同。
胚乳直感:又称花粉直感。
在3n胚乳的性状上由于精核的影响而直接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
果实直感:种皮或果皮组织在发育过程中由于花粉影响而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第三章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练习)(参考答案)一、解释下列名词不均一RNA:在真核生物中,转录形成的RNA中,含由大量非编码序列,大约只有25%RNA经加工成为mRNA,最后翻译为蛋白质。
因为这种未经加工的前体mRNA(pre-mRNA)在分子大小上差别很大,所以通常称为不均一核RNA( hnRNA)。
遗传密码:DNA链上编码氨基酸的三个核苷酸称之为遗传密码。
简并:一个氨基酸由一个以上的三联体密码所决定的现象,称为简并。
多聚合糖体:在氨基酸多肽链的延伸合成过程中,当mRNA上蛋白质合成的起始位置移出核糖体后,另一个核糖体可以识别起始位点,并与其结合,然后进行第二条多肽链的合成。
此过程可以多次重复,因此一条mRNA分子可以同时结合多个核糖体,形成一串核糖体,称为多聚核糖体。
2.如何证明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证明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可设计两种实验进行直接证明DNA是生物的主要遗传物质:(1)肺炎双球菌定向转化试验:有毒SⅢ型(65℃杀死)→小鼠成活→无细菌无毒RⅡ型→小鼠成活→重现RⅡ型有毒SⅢ型→小鼠死亡→重现SⅢ型RⅡ型+有毒SⅢ型(65℃)→小鼠→死亡→重现SⅢ型将III S型细菌的DNA提取物与II R型细菌混合在一起,在离体培养的条件下,也成功地使少数II R型细菌定向转化为III S型细菌。
该提取物不受蛋白酶、多糖酶和核糖核酸酶的影响,而只能为DNA酶所破坏。
所以可确认导致转化的物质是DNA。
第三章连锁遗传与性连锁一、选择题:1.某一植物中,以AABBDD×aabbdd 杂交,F1再与三隐性亲本测交,获得的Ft数据为:ABD20;abd20;abD20;ABd20;Abd5;aBD5;aBd5;AbD5;从这些数据8.大豆的白花和紫花是一对相对性状。
下列四组杂交实验中,能判断显性和隐性关系的是()①紫花╳紫花→紫花②紫花╳紫花→301紫花+101白花③紫花╳白花→紫花④紫花╳白花→98紫花+102白花A.①和②B.③和④C.①和③D.②和③看出ABD是()(1)AB9.在相引组中,F2亲本型性状比自由组合中的()。
连锁,D独立;(2)AD连锁,B独立;(2)相等(3)相近(4)多(3)BD连锁,A独立(4)ABD都连锁(1)少10.下列各对性状中,属于相对性状的是(在一条染色体上存在两对完全连锁的基因(AB)/(a)b),而C基因是在另一2.A.狗的短毛和狗的卷毛B.羊的黑毛和兔的白毛AaBbCc与三隐性个体杂交,后代可能出现():染色体上,相互独立,杂种C.果蝇的红眼和果蝇的棒眼D.人的右利手和人的左利手(1)8种表现型比例相等(2)8种表现型中每四种比例相等(3)4种表现型每两种比例相等(4)4种表现型比例相等3.一对正常夫妇生了一个患白化病的男孩,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几率是()A.75%B.25%C.12.5%D.37.5%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两个纯合子的后代必是纯合子B.两个杂合子的后代必是杂合子C.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D.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5、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等位基因片断产生交换和重组一般发生在A、细线期B、偶线期C、粗线期D、双线期E、终变期6.A和B是连锁在一条染色体上的两个非等位基因,彼此间的交换值是14%,现有AaBb杂种,试问产生Ab重组配子的比例是多少?()(1)14%(2)7%(3)3.5%(4)28%7.已知某两对连锁基因的重组率为24%,说明在该二对基因间发生交换的孢母细胞数占全部孢母细胞的()(1)24%(2)50%(3)76%(4)48%8.番茄果实的红色( R)对黄色(r)是显性.RR╳rr杂交,F1为红果,自交得到的F2中有30株结红果,其中基因型为Rr的植株约为()A.10株B.15株C.20株D.25株9.一对杂合子的黑毛豚鼠交配,生出四只豚鼠.它们的表现型及数量可能是()A.全部黑色或全部白色B.三黑一白或一黑三白C.二黑二白D.以上任何一种10.正常人的褐眼(A)对蓝眼(a)为显性,一个蓝眼男子和一个其母是蓝眼的褐眼女子结婚。
基因遗传复习题基因遗传是生物学中的重要概念,涉及到基因的传递和表达。
通过基因遗传复习题的训练,我们可以加深对基因遗传的理解,提高解决遗传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一些基因遗传复习题,供大家进行学习和巩固知识。
1. 在人类的染色体中,男性的性别决定基因位于哪一对染色体上?2. 请解释“等位基因”的概念,并给出一个例子来说明。
3. 对于孟德尔的单因素遗传实验,假设一个父本纯合(纯种)为黄种人(YY),一个母本纯合为绿种人(yy),请写出并解释下一代的基因型和表型比例。
4. 什么是显性遗传?请举一个显性遗传的例子,并解释如何从显性遗传的表现来推断个体的基因型。
5. 假设高度是由一个基因控制的,且有两个等位基因,高度的表现为“矮”和“高”。
矮高度是显性表型,与之相关的基因型是ss,而基因型S_ 和S_ 是正常高度的表现。
请写出一个纯合矮个体和一个纯合高个体的交配,并解释下一代的表现型比例和基因型比例。
6. 某种果蝇有红色和白色眼睛两种表型,红色是显性表现。
一种白眼果蝇与红眼果蝇交配,结果得到100%红眼果蝇。
请写出父本的基因型并解释。
7. 两个杂合个体(Aa)进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有25%的个体表现为纯合(AA或aa),50%的个体表现为杂合(Aa),以及25%个体表现为无病但携带病基因(Aa)。
请写出父本的基因型并解释。
8. 请解释什么是连锁不平衡,以及连锁不平衡是如何形成的?9. 请列举一些基因突变的类型,并解释可能的影响。
10. 在人类的染色体上,哪一对染色体决定了性别的遗传?请解释为什么男性有更高的性别相关疾病的风险。
通过回答以上的基因遗传复习题,我们可以加深对基因遗传的理解,掌握关键的概念和原理。
在学习和解决遗传问题时,适当地运用相关的基因遗传公式和推理方法,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生物现象,为进一步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以上复习题能对大家的学习和巩固基因遗传知识有所帮助。
遗传学复习题及个人答案遗传学复习题一、名词解释遗传:遗传通常就是指亲子之间以及子代个体之间性状存有相似性,说明性状可以从亲代传达给子代遗传学:自然科学领域中探究生物遗传和变异规律的的科学染色体:细胞内具备遗传性质的dna深度放大构成的聚合体,极易被碱性染料涂成深色,所以叫做染色体同源染色体:有丝分裂中期看到的长度和着丝点位置相同的两个染色体,或减数分裂时看到的两两配对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一对染色体与另一对形态结构相同的染色体,则互称作非同源染色体联会:亦称接合,就是所指在减数第一次对立前期,同源染色体在四纵的方向上两两接合的现象染色体组型分析:对生物某一个体或某一分类单位(亚种、种等)的体细胞的染色体按一定特征排序出来的图象(染色体组型)的分析复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可以存在两个以上的等位基因,遗传学上把这种等位基因称为复等位基因冈崎片段:就是dna激活过程中,一段属不已连续制备的延后股,即为相对来说长度较短的dna片段简并:是指遗传密码子的简并性,即同一种氨基酸具有两个或更多个密码子的现象中心法则:遗传信息在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间转移的基本法则,包括由dna到dna的复制、由dna到rna的转录和由rna到蛋白质的翻译等过程单位性状:孟德尔在研究豌豆等植物的性状遗传时,把植株所整体表现的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做为研究对象,这样区分开去的性状称作单位性状显性性状:显性性状指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所产生的子一代中能显现出的亲本性状隐形性状:隐性性状指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所产生的子一代中未能显现出的亲本性状基因型:基因型又称遗传型,是某一生物个体全部基因组合的总称表现型:指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测交:为测量显性个体的基因型而将未明基因型显性个体与有关隐性纯合个体之间的交配近音:亲缘关系相似个体间杂交,亦称近亲交配共显性:如果双亲的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表现出来,这种显性表现称为共显性上位性促进作用:两对基因共同掌控性状的整体表现,但其中一对基因能够遮挡另一对基因的整体表现,这种促进作用表示上位促进作用连锁遗传:原来亲本所具有的两个或多个性状,在f2常有连锁遗传联系在一起遗传的倾向交换值:指染色单体上两个基因间发生交换的平均次数.即重组型配子在总配子中所占的百分数伴性遗传:由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掌控性状的遗传方式就称作伴性遗传限性遗传: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只在一种性别中抒发,而在另一种性别全然不抒发转化:某一基因型的细胞从周围介质中吸收来自另一基因型的细胞的dna而使它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发生相应变化的现象同化作用:由噬菌体将一个细胞的基因传达给另一细胞的过程结构基因:编码任何蛋白质或非调控因子的rna的基因,是操纵子的一部分调控基因:指其产物参与调控其他结构基因表达的基因非整倍体:个体染色体数目不是成倍增加或者增加,而是成单个或几个的平添或增加多倍体:体细胞中所含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个体超倍体:非整倍体中染色体数多于2n者称作超倍体亚倍体:非整倍体中染色体数多于2n者称作超倍体单体:在遗传学上指控制相同性状的某对染色体缺失一条染色体的个体单倍体:仅由原生物体染色体组一半的染色体组数所构成的个体称为单倍体单价体:在减数分裂中期没有配对的单个染色体基因突变:染色体上某一基因位点内部出现了化学性质的变化,与原来基因构成对性关系重组子:出现性状的重组时,可以互换的最轻的单位突变子:性状变异时,产生变异的最轻单位广义遗传率为:遗传方差占到表现型方差的比率狭义遗传率:累加性遗传主效应的方差占表现型方差的比率细胞质遗传:细胞质基因所控制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母性影响:子代某一性状的表现型由母体的染色体基因型同意,而受本身基因型的支配细胞全能性:指细胞经对立和分化后仍具备构成完备有机体的创造力或特性群体遗传学:研究群体的遗传结构及其变化规律的遗传学分支学科物种:有一定的形态和生理特征以及一定的自然分布区的生物类群,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基因组:一个细胞或者生物体所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二、填空题1.水稻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24,玉米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20,普通小麦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42,无籽西瓜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33,蚕豆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2n=12,人类缺体患者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2=44。
《遗传学》自测题题库一、名词解释1、遗传2、变异3、可遗传变异4、不遗传变异5、生物进化6、自然选择7、人工选择8、原核生物9、真核生物10、同源染色体11、非同源染色体12、双受精13、花粉直感14、孤雌生殖15、孤雄生殖16、单性生殖17、不定胚18、单性结实19、无融合生殖20、单位形状21、相对性状22、性状23、分离现象24、分离规律25、相对基因26、等位基因27、基因型(遗传型)28、表现型(表型)29、纯合型(纯质结合)30、杂合型(异质结合)31、基因型分析32、完全显性33、不完全显性34、共显性35、显性36、隐性37、测交法38、杂交法39、复等位基因40、独立分配规律41、一因多效42、多因一效43、互补作用44、隐性上位作用45、显性上位作用46、累加作用(积加作用)47、抑制作用48、重叠作用49、相引组(偶相组合)50、相斥组(单相组合)51、亲型配子52、重组型配子53、连锁交换规律54、完全连锁55、不完全连锁56、交换值57、连锁群58、性染色体59、常染色体60、性连锁遗传(伴性遗传)61、数量性状62、质量性状63、超亲遗传(超亲分离、超亲变异)64、基因累加效应(基因加性效应、基因相加效应)65、完全显性效应66、部分显性效应67、超显性效应68、遗传力(遗传率)69、近亲繁殖70、自交71、回交72、轮回亲本73、非轮回亲本74、纯系75、纯系学说76、杂交77、杂种优势78、显性学说79、超显性学说80、多基因学说81、核基因82、胞核遗传83、质基因(核外基因)84、胞质遗传85、母性遗传86、植物雄不育性87、雄不育系88、雄不育保持系89、雄不育恢复系90、突变率91、基因突变(点突变)92、突变体93、镶嵌体94、正突变95、反突变96、芽变97、自然突变98、诱发突变(人工诱变)99、显性突变100、隐性突变101、大突变102、微突变103、缺失104、重复105、倒位106、易位107、基因剂量效应108、染色体基因组(染色体组、基因组)109、单倍体110、一倍体111、配子体112、孢子体113、二倍体114、多倍体115、同源多倍体116、异源多倍体117、单体118、缺体119、三体120、双三体121、遗传信息122、遗传密码(三联体密码)123、中心法则124、交换子125、突变子126、作用子127、遗传工程128、基因工程129、基因130、杂合体131、纯合体132、双倍体一、名词解释1、亲代把成套遗传物质传给子代并致使亲子相似的过程。
2005年本科遗传学试卷(A卷)一、名词解释(×10=15):联会复合体核小体相斥相亚倍体顺反子QTL RFLP母性影响ClB染色体复等位基因二、填空和选择(2×15=30):1.____________年,____________规律的重新发现,标志着遗传学学科的建立。
在遗传学的发展史上,许多科学家由于其突出的学术贡献,先后获得了诺贝尔奖金,____________因为他用____________作为实验材料,创立了基因理论,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而成为第一个因在遗传学领域的突出贡献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科学家。
2.和于1953年提出了DNA分子结构模型。
3.孟德尔遗传规律最常用的验证方法有:和。
4. 植物的10个花粉母细胞可以形成花粉粒,精核,管核。
植物的10个胚囊母细胞可以形成卵细胞,极核。
5. 西瓜(2n=22),无籽西瓜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______________。
6. 缺失杂合体、重复杂合体和倒位杂合体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时会形成瘤状突起,但是它们突起的成分是不同的:缺失环是____________,重复环是____________,倒位圈则是____________。
7. 普通小麦(AABBDD)与圆锥小麦(AABB)杂交,其F1体细胞中有___________染色体组,共有_______染色体。
F1孢母细胞减数分裂时形成___________二价体和__________单价体。
8.植物基因转化的方法有、等。
9.相互易位杂合体自交将形成、和三种后代。
其比例为,其中的产生的配子是半不育的。
10.(n-1)II+I是;(n-1)II+III是;(n-2)II+I+I是。
产生nI和(n-1)I两种配子的非整倍体是;产生(n+1)I和nI两种配子的个体是。
11.植物的数量性状遗传研究中进行遗传力计算时,广义遗传力为与之比;狭义遗传力则为与之比。
12.简写下列符号代表的遗传学含义。
遗传学部分习题答案(简答题和计算题)四、简答题1.简述真核生物DNA合成与原核生物DNA合成的主要区别。
答: (1)真核细胞DNA的合成只是在细胞周期的S期进行, 而原核生物则在整个细胞生长过程中都可进行DNA合成。
(2)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复制是多起点的, 而原核生物DNA的复制是单起点的。
(3)真核生物DNA合成所需的RNA引物及后随链上合成的冈崎片段的长度比原核生物要短。
(4)在真核生物中, 有两种不同的DNA聚合酶即DNA聚合酶δ和DNA聚合酶α分别控制前导链和后随链的合成;而在原核生物中, 由DNA聚合酶Ⅲ同时控制两条链的合成。
(5)真核生物染色体为线状, 有染色体端体的复制;而原核生物的染色体多为环状, 无端体的复制。
2.述减数分裂与遗传三大规律之间的关系。
答:减数分裂是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的特殊的有丝分裂,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动态变化直接体现了遗传学的三大规律的本质。
间期时完成了染色体的复制及相关蛋白的合成, 结果每条染色体有两条染色单体构成。
前期Ⅰ的细线期同源染色体联会, 粗线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出现交换(基因交换), 中期Ⅰ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的两边, 后期Ⅰ同源染色体分离(基因分离), 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基因自由组合)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 一条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连锁在一起(基因连锁);减数第二次分裂重复一次有丝分裂。
这样形成的配子中各自含有双亲的一套遗传信息, 又有交换的遗传信息, 配子结合成合子后发育成的个体既有双亲的遗传信息, 又有变异的遗传物质。
3.独立分配规律的实质及遗传学意义。
4、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什么?答:控制两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 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 每对同源染色体上的每一对等位基因发生分离, (2.5分)而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之间可以自由组合。
(2.5分)5.大豆的紫花基因H对白花基因h为显性, 紫花×白花的F1全为紫花, F2共有1653株, 其中紫花1240株, 白花413株, 试用基因型说明这一试验结果。
初中生物遗传专题复习题一、选择题1. 遗传是指()A. 后天获得的特征B. 基因的转移C. 物种逐渐改变的过程D. 生物特征的传递和变异2. 下列哪项不是遗传的基本规律()A. 配子中的染色体数目相同B. 染色体中的基因排列次序固定C. 性状的遗传是随机的D. 子代与父代有相同的表型3. 下列实验中,不可能获得两个完全一样的基因型的是()A. AA×AaB. Aa×aaC. Aa×AaD. Aa×AA4. 具有相同表型但可能有不同基因型的现象称为()A. 基因的连锁B. 基因的随性5. 在遗传学实验中,两个自交纯合的个体交配后的子代称为()A. F1代B. F2代C. F3代D. F4代二、填空题1. 染色体上具有相同功能的基因称为 ___________。
2. 基因型是由 _______ 组成的。
3. 下列基因型中,属于显性遗传的是 ____________。
4. 根据孟德尔的遗传定律,F1代的表型比例是 ________。
三、解答题1. 用字母符号表示基因型,A代表一个基因,请写出下图中每个个体的基因型。
2. 通过染色体分离实验,可以验证孟德尔的遗传定律,试简要叙述该实验的步骤和实验结果。
3. 请解释下列生物学概念:等位基因、显性、隐性、杂合、自交、异交。
四、应用题1. 出示以下4个染色体分离方案的实验数据,请分析每个方案的结果是否验证了孟德尔遗传定律,并说明原因。
| 方案 | 父代基因型 | 子代表型比例 | 验证结果 |2. 一个家庭的父亲有A型血,妻子有O型血。
请分析他们的子女可能的血型组合,并计算每种血型的概率。
五、综合题某工厂正在进行小麦的育种,在选育新品种的过程中,经过多年的试验和筛选,最终得到了以下四个品种之一。
科研人员准备对这四个品种进行杂交,以获得更优秀的新品种。
根据以下信息,请完成以下问题。
1. 请从四个品种中选择出适合作为杂交的父本品种和母本品种,并解释你的选择理由。
遗传学实验复习题
第一部分
1、什么是减数分裂?主要有哪些特征?
减数分裂是一种特殊方式的细胞分裂,仅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这一过程的特
点是:连续进行两次核分裂,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结果形成四个核,每个核只
含单倍数的染色体,即染色体数减少一半,所以称作减数分裂。另一个特点是前
期特别长,而且变化复杂,包括同源染色体的配对、交换与分离等。
2、在哪些器官中可观察到减数分裂现象?其中哪些是理想的实验材料?
在适当的时期采集植物的花蕾或动物的精巢。蚕豆花蕾,短脚斑腿蝗精巢。
3、在减数分裂装片制作时,选择合适的时期尤其重要,以蚕豆花蕾为例说明选择的过程?
取已固定好的花序,按其花蕾大小,排列在小培养皿中2)拨开花蕾,先取中等
大小的花蕾,取出花药,放在载玻片上3)加一滴醋酸洋红在花药上,用镊子夹
碎花药壁,散出花粉母细胞4)加盖玻片,吸干周围染色液,用拇指适力下压5)
镜检
4、在蝗虫精巢减数分裂装片制作中,精巢的分离应注意哪些方面。
5、在花药装片中,有三种中期:减数分裂中期I、中期II和有丝分裂中期,如何判别?
减数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减半排列在赤道面上,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染色体数目
不变,但发生联会。
细胞分裂的中期,纺锤体清晰可见。这时候,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的两侧,都有
纺锤丝附着在上面,纺锤丝牵引着染色体运动,使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细
胞中央的赤道板上。分裂中期的细胞,染色体的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比较清晰,
便于观察清楚.
6、在植物体的哪些部分可观察到有丝分裂?其中哪些是制作装片比较理想的实验材料?
高等植物体细胞的有丝分裂,主要发生在茎尖、根尖、形成层等分生组织。洋葱
根尖,蚕豆根尖。
7、什么是固定?如何收集洋葱根尖固定?
固定是利用化学或物理的方法,使固定剂迅速透入组织和细胞,将其杀死,使蛋
白质等物质变性,但在形态结构上尽量保持原来活着时的完整和真实状态,如细
胞内染色体的分裂形态。同时固定更易于染色,可以较清楚的显现细胞在生活时
不易看清的结构。
卡诺固定液:3份无水乙醇,1份冰醋酸(现配现用)。
8、在植物根尖制片过程中,预处理方法有哪些?作用是什么?
冰冻预处理,药物预处理。对标本进行预处理,固定染色体,使其停留在某一
时期便于观察。
药剂处理:可以用作染色体预处理的化学药品,主要有生物碱、甙类、酸类及其
他物质;最常用的 化学药品有秋水仙素、8-羟基喹啉及对二氯苯。
其作用是: ①阻止或破坏纺垂体微管的形成, 由于没有纺垂体的作用, 细胞
有丝分裂过程, 被阻抑在细胞分裂中期阶段, 从而累计比较多的处于细胞分裂
中期的染 色体图象。 ②促进染色体浓缩变短, 减少染色体之间相互缠绕重叠,
有利染色体的高度分散。 ③改变胞质粘度,促进染色体清晰,促进细胞质清洁。
9、植物根尖的解离有哪几种方法?试简述其主要程序。
酸水解:一般采用盐酸解离。用盐酸解离因材料不用而不同。洋葱根尖用
0.1mol/L盐酸在60°C下处理8min,蚕豆根尖用上述浓度温度时间延长15min。
之后用70%酒精清洗几次,把残留的酸洗掉以免影响染色体着色。
酶处理:将固定的洋葱根尖用0.1mol/L的醋酸钠洗2次,然后放入酶液中(2%
果胶酶和1%纤维素酶等量混合),在25°C恒温箱中处理1.5-2.5h,此时根尖较
柔软,将根尖取出,用0.1mol/L醋酸钠洗2次,再放入60°C0.1mol/L盐酸溶
液中水解2min。最后用45%醋酸钠清洗根尖。
10、植物根尖压片过程应注意哪些方面。
取一染色的根尖置于载玻片中央,用吸水纸洗去多余的溶液,加1滴新鲜的染液,
盖上盖玻片后,在盖玻片上盖上一些吸水纸,应以左手的拇指和中指固定盖片的
位置,用铅笔或橡皮轻轻敲打,使细胞核染色体均匀分散。
11、植物根尖解离有什么目的?酸解离有何优缺点。
目的是使分生组织细胞之间的果胶质层水解掉,并使细胞壁软化,便于压片.
酸解离优点是较酶水解速度快,强度大,但用酸处理后,必须要用70%酒精清
洗,把残留的酸洗掉,以免影响染色体着色。
15、低渗处理有什么意义,试说明这种处理的关键步骤。
使红细胞解体,白细胞膨胀,染色体分散。
取5ML 37°C低温的0.075M KCl溶液加入离心管中,用滴管轻轻冲打成细胞悬
液,放入37°C温箱中静置20min。
16、小鼠细胞的染色体组有哪些不同于人类的特征?
17、培养三龄幼虫时应注意哪些方面?
实验材料 黑腹果蝇的三龄幼虫。这种材料既易饲养,又易取得唾腺,但为了得
到更好的染色体标本,需要在 20—25℃和营养良好的条件下饲养幼虫。选择行
动迟缓、肥大,爬上管壁的三龄幼虫(就要化蛹了)做标本最佳
18、果蝇唾腺染色体有哪些形态特征?
果蝇唾腺染色体比果蝇的其他体细胞染色体要长100-200倍,体积大上千倍,
故有称巨大染色体。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聚集在一起形成染色中心,因此唾腺染
色体不但能进行配对,且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聚集在一起形成染色中心,因此唾
腺细胞染色体形态不是8条个别染色体,而是由染色中心向空间伸展的5条长
臂和1条短臂构成。还表现出有明显的横纹,数目和空间排列是恒定的,代表着
一些基因的位置,具有种的特异性。
19、如果唾腺染色体的分散效果不好,应如何改善?
20、X-染色质检查有何意义?
21、制备X染色质标本的材料来源有哪些?如何获取?
22、用口腔上皮细胞制备X染色质标本时,为何要原位刮取2次细胞?
23、试简述X染色质的形成机制与观察方法。
24、女性X-染色质的阳性率为何只有10-35%?
正常女性间期细胞核中X染色质阳性率一般约为10%—30%,有的可高达50%
以上。其出现率的高低与个体不同生理状态、染色方法、染色技术以及X染色
体在细胞核中的位置不同有关。
第二部分
1、在果蝇杂交实验中,亲本为什么要用处女蝇?如何收集?
只有亲本是处女蝇才能保证雌蝇的生殖器里无精子,若非处女蝇则可能使果蝇后
代不是所用雄蝇交配得来的。
一般来说,刚羽化出来的果蝇在12小时之内是不进行交配的,所以这段时间内
选出的雌蝇即为处女蝇。为保险起见,可在羽化后10h内挑选。
2、在果蝇杂交实验中,F1代为何不需要处女蝇?
此次实验做的一般是黑腹果蝇的突变品种杂交实验。黑檀体突变型和残翅突变型
为亲本——这时雌蝇须是处女蝇。因F1幼虫出现时要将亲本倒干净,F1本身就
需自交产生性状分离比为9:3:3:1的F2代。那么,就不会要求F1是处女蝇了
3、在果蝇伴性遗传实验中,为何一定要设计正反交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