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离子反应》难点总结

《离子反应》难点总结

《离子反应》难点总结
《离子反应》难点总结

离子反应重难点归纳

重点一、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1.强酸、强碱和易溶于水的盐改写成离子形式,如:硫酸、氢氧化钠等要拆成离子形式;难溶物质、难电离物质、易挥发物质、单质、氧化物、非电解质等均写化学式,如:碳酸钙、硫酸钡、氯化银、硅酸、氢氧化铜、氢氧化铁等不溶物要写成化学式,醋酸、氨水等弱电解质要写成化学式。

2.微溶物作为反应物,若是澄清溶液写离子符号,若是悬浊液写化学式;微溶物作为生成物,一般写化学式(标↓号)。

3.多元弱酸酸式酸根离子,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开写。注意:中强酸归为弱酸范畴,也不能拆。如:HSO3—、H2PO4-、HPO42-等。

4.氨水作为反应物写NH3·H2O;作为生成物,若有加热条件或浓度很大时,可写NH3 (标↑号)。

5.固体与固体间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浓H2SO4、浓H3PO4与固体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6.离子方程式要做到原子个数配平、电荷配平。

7.一些特殊的反应,如:有酸式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离子被一种物质氧化或还原、Ba(OH)2与KAl(SO4)2按不同比的反应等,要考虑并满足反应物物质的量的比值。

重点二、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六“看”)

1.看离子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不可主观臆造产物及反应。如:2Fe+6H+──2Fe3++3H2↑是错误的,因为H+只能将铁氧化成+2价。

Cu+2H+──Cu2++H2↑是错误的,因为铜排在金属活动顺序表氢之后,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2.看“──”、“”、“↑”、“↓”等是否正确。如:H2S在水中发生电离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H2S──HS-+H+是错误的,因为H2S在水中发生部分电离,应当用“”。3.看表示各物质的化学式是否正确。如:HCO3-不能写成CO32-+ H+,HSO3-不可写成SO32-+ H+等。

4.看是否漏掉离子反应。如:Ba(OH)2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既要写Ba2+与SO42-的离子反应,又要写出Cu2+与OH-的离子反应。

5.看电荷是否守恒。如:FeCl2溶液与C12反应,不能写成Fe3++Cl2──Fe2++2Cl -,而应写成2Fe2++Cl2──2Fe3++2Cl-,两边即要原子守恒又要电荷守恒。6.看反应物或产物的配比是否正确。如:稀H2SO4与Ba(OH)2溶液反应不能写成

H++OH-+SO42-+Ba2+──BaSO4↓+H2O,应写成2H++2OH-+SO42-+Ba2+──BaSO4↓+2H2O。

【规律总结】

视点一、量不同,离子反应不同。

1.生成的产物可与过量的物质继续反应的离子反应

这类离子反应,只需注意题中所给条件,判断产物是否与过量物质继续反应,正确确定产物形式即可。如NaOH(足量或不足量)与AlC13溶液,NaAlO2溶液通HCl(少量或足量),CO2、H2S、SO2(少量或足量)通入到Ca(OH)2、NaOH溶液中等,有关离子方程式都有所区别。

例: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CO2+2OH-──CO32-+H2O 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CO2+OH-──HCO3-

2.酸式盐与量有关的离子反应

这类离子反应一般书写时,量不足的物质参与反应的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一定要与它的化学式相符合,而足量的物质参与反应的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不一定与化学式相符。如果没有明确的用量,用任一反应物作为足量写出的离子反应方程式均属正确。如:NaHSO4溶液与Ba(HCO3)2(足量或少量),Ca(HCO3)2溶液与NaOH(少量或足量),Ca(OH)2溶液与NaHCO3(不限制量),NaH2PO4溶液与Ba(OH)2(不限制量)等,均应明确量的影响。

例:Ca(HCO3)2溶液与少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OH-+ HCO3-+Ca2+──CaCO3↓+H2O

Ca(HCO3)2溶液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a2++ 2HCO3-+2OH-──CaCO3↓+2H2O+CO32-

3.氧化还原反应中与量有关的离子反应

这类离子反应中常涉及一种氧化剂(或还原剂)与多种还原剂(或氧化剂)的反应。书写时只要找准氧化性、还原性强弱,依据氧化性或还原性强的先反应即可。如向FeBr2、FeI2溶液中通入Cl2的离子反应。因还原性有以下关系I->Fe2+>Br-,所以当Cl2量不同时离子反应不同。

例:向FeBr2溶液中通入少量Cl2的离子反应:

2Fe2++Cl2──2Fe3++2Cl-

向FeBr2溶液中通人过量Cl2应:

2Fe2++4Br-+3C12──2Fe3++2Br2+6Cl-

4.较特殊且与量有关的离子反应

这类反应要求量与其他因素统筹兼顾。如Mg(HCO3)2溶液与过量NaOH反应,不可忽视Mg(OH)2比MgCO3更难溶、更稳定;明矾与足量Ba(OH)2溶液反应,不可忽视Al(OH)3的两性;NH4HSO4溶液与足量Ba(OH)2反应,不可忽视NH3·H2O也是弱电解质等。

例:明矾与少量Ba(OH)2溶液反应:

2Al3+ +3SO42-+3Ba2++6OH-──3BaSO4↓+2Al(OH)3↓

明矾与足量Ba(OH)2溶液反应

Al3+ +2SO42-+2Ba2++4OH-──2BaSO4↓+AlO2-

5.按实际用量书写离子方程式的离子反应

这类反应是在上述书写规律的基础上增大难度,不仅是少量足量问题,而且是给出具体比进行书写总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例:将1mol/L 的NaAlO2溶液和1.5mol/L的HCl溶液等体积充分混合的总离子反应方程式

根据NaAlO2与HCl的物质的量之比可知最终生成的Al3+和Al(OH)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故离子方程式为6AlO2-+ 9H+ +3H2O──5A l(O H)3↓+ Al3+视点二、混合顺序不同时,离子反应的现象及产物

如AlCl3与NaOH;Na2CO3(Na2SO3、Na2S)与HCl(H2SO4、NaHSO4);Na2S 与FeCl3;氨水与AgNO3等混合顺序不同时所对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不同,反应现象不同。当两者用量一定时,除Na2CO3(Na2SO3、Na2S)与HCl(H2SO4、NaHSO4);Na2S与FeCl3外最终产物相同。

当Na2CO3(Na2SO3、Na2S)与HCl(H2SO4、NaHSO4)混合时,若H+足量时,产物相同;若H+不足量时,产物不同。同理,Na2S与FeCl3混合时,若Na2S足量时,产物相同;若Na2S不足量时,产物不同。

【典例剖析】

【例1】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的是

⑴铜片与稀硝酸反应Cu+NO3-+ 4H+Cu2++NO↑+2H2O

⑵饱和石灰水跟稀硝酸反应Ca(OH)2+2H+Ca2++2H2O

⑶硫酸亚铁溶液中加过氧化氢溶液Fe2++2H2O2+4H+Fe3++4H2O

⑷硫化钠水解S2-+2H2O H2S+2OH-

⑸氯气通入水中Cl2+H2O2H++Cl-+ClO-

⑹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过量CO2Ca2++2ClO-+H2O+CO2CaCO3↓+2HClO

⑺碳酸钙与醋酸反应CaCO3+2CH3COOH Ca2++2CH3COO-+CO2↑+H2O

⑻将金属钠加入水中Na+2H2O Na++2OH-+H2↑

【例2】下列离子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 向FeCl2溶液中通人Cl2:Fe2++Cl2Fe3++2Cl-

B 石灰石和盐酸反应:CO32-+2H+CO2↑+H2O

C 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硫酸反应:H++OH-H2O

D 碘化钾和适量溴水反应:2I-+Br2I2+2Br-

【例3】按要求正确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

(1)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至中性,写出此步的离子反应方程

式:;

在以上中性溶液中,继续滴加Ba(OH)2溶液至完全反应,此步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2) 向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NaHSO4溶液至恰好沉淀完全,写出此步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在以上溶液中,继续滴加NaHSO4溶液至完全反应,此步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例4】在一定条件下,RO3n-和I-可以发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RO3n-+6I-+6H+R-+3I2+3H2O

(1) RO3n-中R元素的化合价为。

(2)R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有个。

【例5】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既可以大量共存,且加入氨水后也不产生沉淀的是

A Na+、Ba2+、Cl-、SO42-

B K+、AlO2-、NO3-、OH-

C H+、NH4+、Al3+、SO42-

D H+、Cl-、CH3COO-、NO3-【例6】(05年天津)下列各组离子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是

A.酸性溶液Na+、K+、MnO4—、Br—

B.酸性溶液Fe3+、NH4+、SCN—、NO—

C.碱性溶液Na+、K+、AlO2—、SO42—

D.碱性溶液Ba2+、Na+、CO32—、Cl—

【例7】某无色透明溶液中存在以下离子中的几种,且跟金属铝反应能放出氢气,试判断下列离子:Mg2+、Ba2+、Cu2+、H+、Ag+、HCO3-、SO42-、SO32-、OH-、NO3-何者能存在于此溶液中?

(1)当生成Al3+时,一定存在,可能存在。

(2)当生成AlO2-时,一定存在,可能存在。

定语从句专项知识点总结汇总

定语从句专项知识点总结汇总 - 定语从句(Attributive Clauses)在句中做定语,修饰一个名词或代词,有时也可以修饰部分或整个句子。 被修饰的名词,词组或代词即先行词。定语从句通常出现在先行词之后,由关系词(关系代词或关系副词)引出。 关系代词有:who, whom, whose, that, which, as。 关系副词有:when, where, why, how。 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放在先行词和定语从句之间,起连接作用,同时又可做定语从句的一个成分。当关系代词做宾语时可以省略。 定语从句中的谓语动词必须在人称上和数量上和先行词保持一致。 定语从句分为限制性定语从句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 1 关系代词引导的定语从句 1) who, whom, that 这些词代替的先行词是人的名词或代词,在从句中所起作用如下:

Is he the man who/that wants to see you? (who/that在从句中作主语) He is the man whom/ that I saw yesterday. (whom/that在从句中作宾语) 2) whose 用来指人或物,(只用作定语,若指物,它还可以同of which互换). 例如: Please pass me the book whose (of which) cover is green. 3) which, that 它们所代替的先行词是事物的名词或代词,在从句中可作主语、宾语等. 例如: A prosperity which / that had never been seen before appears in the countryside. (which / that在句中作宾语) The package (which / that) you are carrying is about to come unwrapped. (which / that在句中作宾语) 关系代词that和which 都可以指物,that 和Who 都可以指人,其用法区别:

全面初中物理光学知识点总结归纳(精选版)

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 1、光源: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 3、光速 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 = 3×108m/s ,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 ,玻璃中为2/3C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5、光线 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 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一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3)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 也变为零度 8、两种反射现象

(1)镜面反射:(2)漫反射: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9、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0、平面镜对光的作用 (1)成像(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1、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2)像和物的大小(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 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 12、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 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13、平面镜的应用 (1)水中的倒影(2)平面镜成像(3)潜望镜 六、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

(新)高中英语语法定语从句总结全

高中英语定语从句详解 Ⅰ. 概念: (1) 定语从句:在主从复合句中用作定语的从句叫定语从句。定语从句一般紧接在先行词(antecedent)后面。 (2) 先行词:被定语从句修饰的成份。先行词可以为一个词,短语,或整个主句。 (3) 引导定语从句的词叫关系词,分为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 关系词的作用: 1) 引导定语从句,连接主句和从句,相当于一个连词; 2) 必在从句中作某个句子成份(可以做主语,宾语,表语,定语,状语) 常用的关系代词: that、which、who、whom、whose,当关系代词在定语从句中做宾语时,关系代词可以省略。 常用的关系副词(在从句中只作状语): when(时间状语)、why(原因状语)、where(地点状语) 可以修饰人的关系代词:that, who, whom, whose 可以修饰事的关系代词:that, which, as, whose, The student who answered the question was John. I know the reason why he was so angry. The boy (whom) you are talking to is my brother. I'd like a room whose window faces the sea. 定语从句三步: 第一找出先行词; 第二看先行词在定语从句中的语法功能(做主语、宾语、表语或状语); 第三选择合适的关系词。 Ⅱ. 几个关系代词的基本用法: ●that: 可指人或物;在定语从句中作主语,宾语,表语。(指人时,相当于who 或whom;指物时,相当于which)(一般不用于非限制性定语从句; 不可置于介词后作宾语) 如: 1. A letter that/which is written in pencil is difficult to read. (主语) 2. Do you know the gentleman that/who spoke just now? 3. You can take anything ( that) you like. (宾语) 4. What is the question (that/which) they are talking about? 5. Here is the man ( who/whom/that ) you want to see. 6. She's no longer the girl ( that) she used to be before.(表语) 7. Our hometown is no longer the one (that) it used to be. (= Our hometown is not the same as it used to be. = Our hometown is different from what it used to be。 = Our hometown is not what it used to be.) ●which: 指物;在定语从句中作主语,宾语。如: 1. The book which/that was on the desk was bought by my father.(主语) 2. The book (which/that) I bought yesterday is very interesting.(宾语) ●who, whom, whose: who: 主格, 在从句中作主语,只可指人 whom: 宾格,在从句中只能作宾语; 只可指人 whose: 表所属关系,在从句中作定语。译为:某人的,某物的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离子反应》难点总结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离子反应重难点归纳重点一、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1. 一、难溶物不拆例I:向碳酸钙中加入过量盐酸错误:CO3 + 2H+= CO2 +H2(原因:CaC03隹溶于水,像BaSO4 . AgCL CU(OH)2 H2SiO3 等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均不能拆开,应写成化学式.正确:CaCO3 + 2H+ = CO2↑+ Ca2++ + H2O 2. 二、微溶物作生成物不拆例2:向氯化钙溶液中加入硫酸钠溶液。错误:该反应不能发生.原因:CaSO4是微溶物,像Ag2SO4 MgC03 Ca(OH)2等微溶物,若作为生成物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均不能拆开,应写成化学式。正确:S04 - Ca2+= CaSO4说明:微溶物作反应物,浓度较小时拆成离子式,浓度较大时应写成化学式。 3. 三、弱电解质不拆 . 例3: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错误:AI3+ + 3OH-=AI(OH)3 原因:氨水为弱电解质,像H2O、HF、 CH3CO OH等弱电解质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均不能拆开,应写成化学 式。正确:AI3+ + 3NH3?H2O=AI(OH)3 + 3NH4+ 4. 四、氧化物不拆例4:将氧化钠加入水中。错误:O2- + H20=20H-原因:Na2O是氧化物,氧化物不论是否溶于水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均不能拆开,应写成化学式。正确:Na2O+H2O=2Na+ + 2OH- 5. ]五、弱酸的酸式酸根不拆例5:向碳酸氢钠溶液中加入稀盐

酸。错误:2H+ + CO32- = CO2 + H2O原因.HCO3是弱酸H2C03的酸式酸根,像HSO3,、HS- H2PO4等离子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均不能拆开,应写成化学式。正确:HC03- + H+ = C02 + H2注意:对于强酸的酸式盐,如NaHSo4其阴离子在稀溶液中应拆开写成H+与S04形式,在浓溶液中不拆开,仍写成HSO4? 6. 六、固相反应不拆例6:将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钙固体混合加热。错误:NH4+ + OH- = NH3 + H2(原因:写离子反应的前提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进行的反应,固体与固体的反应尽管是离子反 应,只能写化学方程式,不写离子方程式。正确:2NH4Cl+Ca(0H)2 CaCl2 + 2NH3 +2H2O化学反应方程式) 7. 七、非电解质不拆蔗糖、乙醇等大多数有机物是非电解质,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均不能拆开,应写分子式。 重点二、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六“看”) 1. 看离子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不可主观臆造产物及反应。女口:2Fe+6H+—— 2Fe3++3H2↑是错误的,因为H+只能将铁氧化成+2价。 Cu+2H+——Cu2++H2 ↑是错误的,因为铜排在金属活动顺序表氢之后,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2. 看“——”、“=”、“T”、”等是否正确。如:H2S在水中发生电离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H2S——HS「+H+是错误的,因为H2S在水中发生部分电离,应当用“一”。 3. 看表示各物质的化学式是否正确。如: HC03_不能写成Cθ32~ + H+,HSO3_ 不可写

离子反应知识点总结

离子反应知识点归纳 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1.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所含类型: ①酸:HCl、H 2SO 4 、HNO 3 、H 3 PO 4 、H 2 CO 3 、CH 3 COOH ②碱:NaOH、KOH、Ba(OH) 2、NH 3 ·H 2 O、Fe(OH) 3 、 ③盐:NaCl、CaCO 3、NaHSO 4 、KNO 3 ④活泼金属氧化物:Na 2 O、CaO、MgO ⑤水 2.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都不导电的化合物。所含类型: ①非金属氧化物:SO 2、SO 3 、CO 2 、CO、P 2 O 5 ②非酸性气态氢化物:NH 3 ③部分有机物:蔗糖、酒精、CH 4 *补充知识点: ①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均属于化合物。例如:HCl是电解质,其水溶液盐酸不是电解质。 ②化合物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变为电解质:a.在水溶液中能导电。b.在熔融状态下能导电。例:共价化合物HCl在液态时不导电,在水溶液中能导电。 ③CO2等非电解质氧化物溶于水后所得溶液能导电,原因是在溶液中真正起到导电作用的 是它们与水反应的生成物H 2SO 3 、H 2 SO 4 ,而不是它们自己本身。所以CO 2 属非电解质。 ④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如石墨、铜等;电解质不一定都能导电,如NaCl晶体。 ⑤活泼金属氧化物(NaO、MgO)在熔融状态下能电离,能导电,故属于电解质。 ⑥BaSO 4、CaCO 3 等盐难溶于水,但它们在熔融状态下能电离,能导电,故属于电解质。 三、电离方程式 1.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离解成自由移动离子的过程。 2.电离方程式:表示电解质电离的式子叫电离方程式。 如:H 2SO 4 ==2H++SO 4 2- H 2 CO 3 H++HCO3- 注: ①正确拆分离子; ②离子符号的正确写法; ③电离出的离子的电荷数守恒,即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

初中光学知识点总结

初中光学知识点总结 一、光的传播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可分为 (1)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 (2)人造光源如:蜡烛,电灯 2、光的传播: (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直线传播现象 ①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无影灯 ②小孔成像:倒立、实像 3、光的传播速度": (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0×108 (2)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的3/4 (3)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的2/3 二、光的反射 1、反射现象:光射到物体的表面被反射出去的现象 2、概念: (1)一点:入射点 (2)二角: ①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②反射角:反射光学分与法线的夹角 (3)三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 3、反射定律: (1)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三线共面)(2)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两线异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两角相等) 4、反射分类: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镜面反射: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也平行 (2)漫反射: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不平行

5、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等大,正立,虚像) 三、光的折射 1、折射现象:光由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在介面上将发生光路改变的现象。常见现象:筷子变"弯"、池水变浅、海市蜃楼。 2、光的折射初步规律:(1)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介质,折射角小于反射角(2)光从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折射角大于入射角(3)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传播方向不变(4)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随之增大 3、光路是可逆的 四、光的色散 1、定义:白光经过三棱镜时被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光的色散。 2、色光三基色:红、绿、蓝。混合后为白色 3、颜料三原色:红、黄、蓝。混合后为黑色 4、颜色 (1)透明体的颜色决定于物体透过的色光。(透明物体让和它颜色的光通过,把其它光都吸收)。 (2)不透明体的颜色决定于物体反射的色光。(有色不通明物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反射各种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的光)。 五、光学探究凸透镜成像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2、相关概念: ①主光轴 ②焦点(F) ③光心(O) ④焦距(f) 3、经过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①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过异侧焦点; ②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离子反应过量不足量总结

离子反应过量、不足量问题 一、看似有量,实则无量: 1.氯化铝溶液中通入过量(或少量)氨水: 二、复分解反应中发生连续反应时有量的关系 (一)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与碱溶液反应时用量不同产物不同。 2. 少量二氧化碳通入烧碱溶液中。 3. 过量二氧化碳通入烧碱溶液中。 4. 少量二氧化碳通入次氯酸钙溶液中。 5. 过量二氧化碳通入次氯酸钙溶液中。 6. 少量二氧化硫通入氨水中。 7. 过量二氧化硫通入氨水中。 8. 硫化钠溶液与少量盐酸反应。 9. 硫化钠溶液与足量盐酸反应。 10. 碳酸钠与少量盐酸反应。 11. 碳酸钠与足量盐酸反应。 (二)铝离子和偏铝酸根相关的离子方程式 12. 氯化铝溶液与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13. 氯化铝溶液与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14. 偏铝酸钠溶液与少量盐酸反应。 15. 偏铝酸钠溶液与过量盐酸反应。 16. 偏铝酸钠溶液与少量CO2反应。 17. 偏铝酸钠溶液与过量CO2反应。 18. 偏铝酸钠与氯化铝溶液反应 (三)弱酸或其酸酐与比其酸性更弱的酸所对应的盐反应时,酸少量会生成其正盐,酸过量会生成其酸式盐。 19. 少量二氧化硫通入碳酸氢钠溶液中, 20. 过量二氧化硫通入碳酸氢钠溶液中的反应。 (四)氧化还原反应时有两种还原性离子(或两种氧化性离子)能被同一氧化剂(或还原剂)氧化(或还原)时,根据氧化剂(或还原剂)的用量不同会有不同的产物 21. 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 22. 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过量氯气。

23. 碘化亚铁溶液中通入少量氯气。 24. 碘化亚铁溶液中通入足量氯气。 三、溶液中存在两对反应的离子且一对恰好反应时另一对不能恰好反应,相反碳酸氢钙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时就没有量的关系。 25. 碳酸氢钙溶液与氢氧化钙溶液(少量或足量)反应 26. 氢氧化钠溶液与少量碳酸氢钙溶液反应。 27. 氢氧化钠溶液与过量碳酸氢钙溶液反应。 28. 碳酸氢钠溶液与少量氢氧化钙溶液反应。 29. 碳酸氢钠溶液与过量氢氧化钙溶液反应。 30. 明矾与过量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31. 明矾与少量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32. 向Ba(OH)2溶液中逐渐滴入明矾溶液时,当生成的沉淀的物质的量为最大值时,发生的离子反应 33. 少量氢氧化钡与硫酸氢钠反应 34. 足量氢氧化钡与硫酸氢钠反应 35. 向足量的NaHSO4溶液中逐渐滴入Ba(HCO3)2溶液 36. 向足量的Ba(HCO3)2溶液中逐渐滴入NaHSO4溶液 37. 少量Ba(OH)2溶液与NH4HSO4溶液反应 38. 足量Ba(OH)2溶液与NH4HSO4溶液反应 四、上述存在用量关系的反应均可在反应中给定具体的用量 39. 物质的量相等的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钙反应。 40. 物质的量相等的明矾与氢氧化钡反应。 41. 当n(FeBr2):n(Cl2)=1:1时 42. 当n(FeBr2):n(Cl2)=4:5时 43. 当n(FeI2):n(Cl2)=4:5时 44. 将1mol/L 的NaAlO2溶液和L的HCl溶液等体积充分混合的总离子反应方程式 45. 向L,2L的NaOH溶液中,通入标况下体积为的CO2气体 五、滴加顺序不同,发生的离子反应不同 46. 碳酸钠逐滴加入稀盐酸中: 47. 稀盐酸逐滴加入碳酸钠中: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2.2离子反应知识点总结

离子反应 一、电解质概念的理解 1.电解质: 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2.非电解质: 在水溶液和熔化状态下均不导电的化合物。 电解质与导电的关系是: (1)电解质不一定能导电。 (2)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可能是电解质,关键看是否含有自由移动的离子。例如,固体NaCl是电解质,但不导电。 3.强、弱电解质: (1)电离:化合物在水溶液里离解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 (2)强电解质:水溶液中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例: HCl=H++Cl-H2SO4=2H++SO42- NaOH=Na++OH-CuCl2=Cu2++2Cl- 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强碱、大多数盐。 (3)弱电解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 例: H2S H++HS-NH3·H2O NH4++OH- 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弱碱、水 二、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 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 酸、碱、盐溶于水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酸、碱、盐在溶液中参加的反应实质是离子反应。 例如: H2SO4和BaCl2溶液混合,H2SO4和BaCl2分别完全电离: H2SO4=2H++SO42—BaCl2=Ba2++2Cl- 溶液中主要存在四种离子:H+、SO42—、Ba2+和Cl-。Ba2+和SO42-结合成BaSO4沉淀,H+和Cl-仍在溶液中自由移动,所以H2SO4和BaCl2反应实质是Ba2+和SO42-反应:Ba2++SO42—=BaSO4↓ 例如: Na2SO4溶液和Ba(OH)2溶液混合,Na2SO4和Ba(OH)2分别完全电离: Na2SO4=2Na++SO42— Ba(OH)2=Ba2++2OH- 溶液中主要存在四种离子:Na+、SO42—、Ba2+和OH—。Ba2+和SO42—结合成BaSO4沉淀,Na+和OH-仍在溶液中自由移动,所以Na2SO4和Ba(OH)2反应,实质是Ba2+和SO42—的反应:Ba2++SO42—=BaSO4↓由上述分析,可见酸、碱、盐在溶液中参加的反应实质是离子反应。 又如: Fe+CuSO4=FeSO4+Cu实质是Fe与Cu2+的反应,Fe+Cu2+=Fe 2++Cu,该反应虽不是复分解反应,但也是离子反应。 二、 三、2.离子反应的类型 ①离子互换形式的反应(复分解反应)

(完整版)初二光学知识点整理

光学知识点知识点整理 一、光的直线传播 1、光现象: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 2、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光源按形成原因分,可以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例如,自然光源有太阳、萤火虫等,人造光源有如蜡烛、霓虹灯、白炽灯等。 ●月亮不是光源,月亮本身不发光,只是反射太阳的光。 3、光的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或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的传播 不需要介质。 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海市蜃楼、早晨看到太阳时,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星星的闪烁等) 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小孔成像、井底之蛙、影子、日食、月食、一叶障目。 ●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①激光准直. 排直队要向前看齐. 打靶瞄准 ②影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 以在不透光的物体后面,光照射不到,形成了黑暗的部分就是影。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 日食的成因: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并且三球在一条直线上,太阳光沿直线传播过程中,被不透明的月球挡住,月球的黑影落在地球上,就形成了日食. 月食的成因:当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中间时,太阳光被不透明的地球挡住,地球的影落在月球上,就形成了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 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 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 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1 3 2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 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像可能放大,也可能宿小。 用一个带有小孔的板遮挡在屏幕与物之间,屏幕上就会形成物的倒像,我们把这样的现象叫小孔成像。前后移动中间的板,像的大小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这种现象反映了光沿直线传播的性质。 小孔成像原理: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不受引力作用干扰的情况下沿直线传播根据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证明像长和物长之比等于像和物分别距小孔屏的距离之比。 4、光线: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的直线。(光线是假想的, 实际并不存在) 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 5、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 (1)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 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雷声和闪电在同时同地发生,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说明什么问题? 这表明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快. (2)光年是长度的单位,1光年表示光在1年时间所走的路程,1光年=3×108 米/秒×365×24×3600秒=9.46×1015米 注意:光年不是时间的单位。 二、光的反射 1.反射:光在两种物质的交界面处会发生反射。 我们能够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任何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 2.探究实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设计实验】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ON垂直于镜面,如图2-2所示。 一束光贴着纸板沿着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

高中英语语法定语从句总结全

高中英语定语从句详解 Ⅰ、概念: (1) 定语从句:在主从复合句中用作定语得从句叫定语从句。定语从句一般紧接在先行词(antecedent)后面。 (2) 先行词:被定语从句修饰得成份。先行词可以为一个词,短语,或整个主句。 (3)引导定语从句得词叫关系词,分为关系代词与关系副词。 关系词得作用: 1) 引导定语从句,连接主句与从句,相当于一个连词; 2) 必在从句中作某个句子成份(可以做主语,宾语,表语,定语,状语) 常用得关系代词: that、which、who、whom、whose,当关系代词在定语从句中做宾语时,关系代词可以省略。 常用得关系副词(在从句中只作状语): when(时间状语)、why(原因状语)、whe re(地点状语) 可以修饰人得关系代词:that, who,whom,whose 可以修饰事得关系代词:that, which, as,whose, The student who answered the question was John、 Iknow thereasonwhy he wasso angry、 The boy (whom) you are talkingto is mybrother、 I'd like a roomwhose window facesthe sea、 定语从句三步: 第一找出先行词; 第二瞧先行词在定语从句中得语法功能(做主语、宾语、表语或状语); 第三选择合适得关系词。 Ⅱ、几个关系代词得基本用法: ●that:可指人或物;在定语从句中作主语,宾语,表语。(指人时,相当于who或whom;指物时,相当于which)(一般不用于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不可置于介词后作宾语) 如: 1、A letterthat/which is written in pencil is difficult to read、(主语) 2、Do you know the gentleman that/whospoke just now? 3、You can takeanything ( that)you like、(宾语) 4、Whatis thequestion(that/which) they aretalking about? 5、Hereis theman (who/whom/that) you want tosee、 6、She's no longerthe girl( that) sheused to be before、(表语) 7、Ourhometown isno longer theone (that)it usedto be、(=Our hometown isnot the same as it used tobe、 = Our hometown is differentfrom what itusedtobe。 =Ourhometown is notwhat it used to be、) ●which:指物;在定语从句中作主语,宾语。如: 1、Thebook which/thatwas on the deskwasbought bymy father、(主语) 2、Thebook(which/that) Ibought yesterdayis very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及《氧化还原反应》重点总结

离子反应重难点归纳 重点一、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原则 1.强酸、强碱和易溶于水的盐改写成离子形式,如:硫酸、氢氧化钠等要拆成离子形式;难溶物质、难电离物质、易挥发物质、单质、氧化物、非电解质等均写化学式,如:碳酸钙、硫酸钡、氯化银、硅酸、氢氧化铜、氢氧化铁等不溶物要写成化学式,醋酸、氨水等弱电解质要写成化学式。 2.微溶物作为反应物,若是澄清溶液写离子符号,若是悬浊液写化学式;微溶物作为生成物,一般写化学式(标↓号)。 3.多元弱酸酸式酸根离子,在离子方程式中不能拆开写。注意:中强酸归为弱 酸范畴,也不能拆。如:HSO 3—、H 2 PO 4 -、HPO 4 2-等。 4.氨水作为反应物写NH 3·H 2 O;作为生成物,若有加热条件或浓度很大时,可 写NH 3 (标↑号)。 5.固体与固体间的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浓H 2SO 4 、浓H 3 PO 4 与固体的反应不 能写离子方程式。 6.离子方程式要做到原子个数配平、电荷配平。 7.一些特殊的反应,如:有酸式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离子 被一种物质氧化或还原、Ba(OH) 2与KAl(SO 4 ) 2 按不同比的反应等,要考虑并满足 反应物物质的量的比值。 重点二、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六“看”) 1.看离子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不可主观臆造产物及反应。如:2Fe+6H+── 2Fe3++3H 2 ↑是错误的,因为H+只能将铁氧化成+2价。 Cu+2H+──Cu2++H 2 ↑是错误的,因为铜排在金属活动顺序表氢之后,不能置换出酸中的氢。 2.看“──”、“”、“↑”、“↓”等是否正确。如:H 2 S在水中发生电离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H 2S──HS-+H+是错误的,因为H 2 S在水中发生部分电离,应当用“”。 3.看表示各物质的化学式是否正确。如:HCO 3-不能写成CO 3 2-+ H+,HSO 3 -不可写 成SO 3 2-+ H+等。

离子反应规律及离子方程式书写知识点总结

离子反应规律和离子方程式书写 1 基本概念 离子反应:在溶液(或熔化态)中有离子参与或有离子生成的化学反应统称离子反应。它包括有离子参与或有离子生成的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两大类。 2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在溶液中(或熔化状态)本身能发生电离的化合物叫电解质,不能发生电离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叫强电解质,它包括大多数的盐类、强酸和强碱。;在溶液中只有部分电离为离子的电解质叫弱电解质,它包括弱酸(H2SO3、HF、HClO)以及弱碱(NH3?H2O)等。 2 离子反应规律(仅讨论非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反应)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对于复分解反应而言,有下列三种物质之一生成的反应就能进行完全:①更难溶物质;②更难电离的物质;③气态物质。简言之,复分解反应的方向总是朝着有利于某种离子浓度减少的一方进行。 沉淀的生成及转化 常见难溶物有:①酸:H2SiO3 ;②碱:Mg(OH)2 、Al(OH)3、Cu(OH)2、Fe(OH)3等;③盐:AgCl、 AgBr、AgI、BaCO3、BaSO4、Ca3(PO4)2等。 常见弱电解质有:①弱酸:HF、H2CO3、HClO、CH3COOH等;②弱碱:NH3?H2O;③其它:H2O、C6H5OH 等 (3) 气态物质生成 常见气态物有:SO2、CO2、NH3、H2S 等 3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3.1.1 离子方程式书写方法步骤—“写拆删查“ 以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为例 第一步“写“ 2NaClO + CO2 + H2O = 2HClO + Na2CO3 第二步“拆“ 2Na+ + 2ClO- + CO2 + H2O = 2HClO + 2Na+ + CO32- 第三步“删“ 2ClO- + CO2 + H2O = 2HClO + CO32- 第四步“查“查原子个数、离子电荷是否配平 [说明] ①原则上说,电解质要不要拆分改写为离子形式,应以物质客观存在的形式为依据。若化合物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则应“拆”为离子形式表示;若化合物主要以“分子”形式存在,则不能“拆”,而仍应以“分子”形式表示。如浓H2SO4应以分子式表示,稀H2SO4则应“拆”为离子式(2H+ 和SO42- )表示。

光学知识点+练习题

一、光的直线传播 光源: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1、光的传播 ①传播规律: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②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轨迹和方 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光线实际上不存在的。 ③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及形成的现象: a 激光准直 b 影子的形成(透明的物体不能形成影子) c 日食月食的形成 (发生日食时,月球在太阳与地球之间) d 小孔成像。 小孔成像的特点:倒立的实像,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2、光的速度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3×105km/s 。 在水中为真空中的3/4。玻璃中为真空中的2/3。 1光年=9.46×1015m 光年是长度单位,不是时间单位。 二、光的反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 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 (1)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 (2)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要说在前面)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反射的分类: ⑴ 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光滑平整的物体表面上,反射光线仍平行的反射。 镜面反 射的条件:反射面光滑平整。 ⑵ 漫反射——平行光射到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上,反射光线向着不同方向的反射 。漫 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区别镜面反射和漫射的方法:站在不同的方位看物体,如亮度差不多,则是漫反射, 如明亮程度不同,则是镜面反射。 4、凹面镜和凸面镜 (1)凹面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2)凸面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三、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特点 ①物和像大小相等②物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③物和像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像和物体关于镜面对称 (注意:平面镜中像的大小只与物体有关,只要物体的大小不变,那么像的大小就不 会变)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定理 发生的是光的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定语从句用法总结

定语从句用法总结 一.定义:定语由一个句子来充当,那么这个句子就叫做定语从句。 eg: The old town has narrow streets and small houses that are built close to each other.其中划线部分为定语从句。 二.分类:分为限制性定语从句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还有间隔性定语从句。 eg: is the school (that/which)we visited last year. (限制性定语从句) weather turned out to be very good,which was more than we could expect. (非限制性定语从句) days are gone when physical strength was all you needed to make a living.(间隔性定语从句) ] 注:定语从句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的区别 限制性定语从句无逗号隔开、不可缺少、起修饰限制作用;而非限制性定语从句有逗号隔开、可有可无、起补充说明作用。 三.构成:定语从句有先行词、引导词和从句构成。 先行词是定语从句所修饰限制的名词或代词。 引导词是用来引导定语从句的关系代词或关系副词。 eg: The old town has narrow streets and small houses that are built close to each other. 此句中先行词为:narrow streets and small houses, ( 引导词为:that,定语从句为:that are built close to each other 四.基本原则 定语从句中不能出现与先行词在意义上相一致的词 is the book that I like it best .(it 与book指同一物,所以要去掉。) 五.定语从句中常见考点:

高中化学离子反应知识点总结精讲精练

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知识点详解考点一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1.电解质、非电解质 电解质非电解质 定义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 能导电的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本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 能够电离的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发生电离的化合物 导电实质产生了自由移动的离子没有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 结构特点离子化合物和某些具有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某些共价化合物 共同点均为化合物 注意点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区分与化合物的水溶性无关. 举例NaCl Ba(OH)2 CH3COOH CH3CH2OH C12H22O11 2.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定义在水溶液中能全部电离的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电离程度完全部分 电离平衡不存在存在 溶液中存在微粒种类水合离子、水分子水合离子、水分子弱电解质分子电离过程不可逆、不存在电离平衡可逆、存在电离平衡 相互关系均为电解质。在相同条件下,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于弱电解质溶液 电离方程式书写规律用等号 HnA=nH++A n- 用可逆符号,弱酸分步电离 HnA H+ +HA(n-1)-,HA(n-1)- H+ +H2A(n-2)- 举例强酸:HCl H2SO4 HNO3 HClO4 HBr HI 强碱:KOH NaOH Ba(OH)2等. 绝大部分盐:BaSO4 BaCl2. 等弱酸:CH3COOH HCN H2S H2CO3等弱碱:NH3H2O Cu(OH)2等. H2O及小部分盐:(CH3COO)2Pb等. [例1]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A.Na2O B.SO3 C.Cu D.NaCl溶液

定语从句用法归纳完整版

定语从句用法归纳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定语从句用法归纳 篇一:定语从句的用法一、定语从句的有关概念所谓定语从句,就是在复合句中起定语作用以修饰主句中的名词或代词的从句。学习定语从句,首先要弄清两个重要概念——先行词和关系词。先行词是我们汉语中从来没有听过的一个新概念,它其实指的就是被定语从句所修饰的词。由于定语从句修饰名词或代词时,定语从句通常是后置的,所以人们就将放在定语从句前被定语从句修饰的名词或代词叫先行词。 那什么是关系词呢其实它就是用于引导定语从句的引导词。事实上,英语中的各类从句,不管性质如何,它们都需要有一个词来“引导”,正如人们给引导状语从句的词语取了个名字叫从属连词一样,人们也给引导定语从句的词语取了个名字,叫它关系词,因为它通常被放在先行词和定语从句之间起连接作用,以表明两者之间的修饰关系,同时它还在定语从句中充当一定的句子成分。二、定语从句中关系词与所修饰先行词的关系 为了更好地理解定语从句,我们还有必要研究一下关系词与先行词之间的关系。但在研究这种关系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关系词有哪些。根据关系词在定语从句中的作用,我们可以将关系词分为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两种。所谓关系代词就是指起代词作用的关系词,它们在引导定语从句的同时,还在定语从句中充当主语、宾语、宾语等,英语中比较常用的关系代词有that, which, who, whom, whose等。类似地,关系副词就是指起副词作用的关系词,它们在引导定语从句的同时,还在定语从句中充当状语等,英语中比较常用的关系副词只有三个,即when, where和why。许多初学定语从句的人弄不清关系词与先行词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其实啊,关系词与先行词之间的关系很简单,简单得可以划一个等号。因为,关系词的含义在本质上等价于先行词,它与先行词指的就是同一个人或同一个事物。为便于理解,下面我们来看几个例子吧。I know the man who lives next door. 我认识住在隔壁的那个人。这是一个含有定语从句的复合句。句中的the man为先行词,who lives next door为修饰the man的定语从句;在定语从句中,who是关系词,它在定语从句中用作主语,从意义上说,它在

高一化学《离子反应》知识点归纳总结+典例解析

离子反应 【学习目标】 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2.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了解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并会判断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 3.能运用书写规则书写常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或结合具体反应对所给离子方程式进行正误判断。 【要点梳理】 要点一、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1)电解质、非电解质均应是化合物。金属属于单质,故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电解质导电必须有外界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 (3)电解质应是一定条件下本身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CO2、SO2、SO3、NH3溶于水后也导电,却是与水反应生成新物质后电离而导电的,不是本身电离导电的,故属于非电解质。 (4)能导电的物质并不一定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能导电,但因其为单质,故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食盐水能导电,但其为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溶于水不能导电的物质可能是电解质,如BaSO4难溶于水,但其溶于水的部分是完全电离的,属于电解质。 要点二、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1

电解质的强弱是以电离的程度来区分的,与物质的溶解度、溶液的导电能力没有必然联系。 ①BaSO4、CaCO3等虽然在水中溶解度很小,溶液的导电性很差,但是由于都是离子化合物,溶于水的部分是全部电离的,是强电解质。 ②浓氨水的导电性比极稀NaOH溶液强,但NH3·H2O属于弱电解质。 2.电离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1)要求左边书写电解质的化学式,右边写电解质电离出的离子的化学式,不同离子间用加号相连。强电解质用“==”,弱电解质用“”。 如:H2SO4==2H++SO42-;NaHSO4==Na++H++SO42—;Ca(HCO3)2==Ca2++2HCO3— CH3COOHCH3COO- + H+;NH3·H2ONH4+ +OH- ;H2OH++ OH- (2)电离过程中,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不变。离子所带电荷数等于它在化合物中显示的化合价。 (3)检查电离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时,不仅要检查质量是否守恒(即电离前后原子的种类是否相同和个数是否相等),而且要检查电荷是否守恒(即电离后的阴、阳离子所带负、正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4)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且第一步电离程度远远大于第二步,如碳酸电离方程式: H2CO3H++HCO3―;HCO3―H++CO32― (5)多元弱碱电离方程式一步写出,如氢氧化铁电离方程式:Fe(OH)3Fe3++3OH― 3.酸、碱、盐的定义 (1)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H+)的化合物叫做酸。 HCl = H+ + Cl- H2SO4 = 2H+ + SO42- HNO3 = H+ + NO3- (2)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的化合物叫做碱。 NaOH = Na+ + OH- Ba(OH)2 = Ba2+ + 2OH- KOH = K+ + OH- (3)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NH4NO3 = NH4+ + NO3- MgCl2 = Mg2+ + 2Cl- Fe2(SO4)3 = 2Fe3+ + 3SO42- 要点三、离子反应 1.定义:由于电解质溶于水后电离成为离子,所以,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质上是离子之间的反应,像这样,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就叫做离子反应。 2.本质:反应物中的某些离子的浓度减小。 3.发生条件: ①生成难溶(或微溶)的物质,如Al(OH)3、BaSO4、Ag2SO4、CaSO4、Ca(OH)2等。 ②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如弱酸、弱碱、水等。 ③生成挥发性的物质,如CO2、SO2、NH3等。 ④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Zn与硫酸铜溶液:Zn+Cu2+=Zn2+ +Cu 要点四、离子方程式 1.概念: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 2.书写离子方程式的四个步骤(以碳酸钙和盐酸的反应为例): “一写”:首先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aCO3+2HCl==CaCl2+CO2↑+H2O “二改”(或拆):把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改写成离子形式(最关键的一步): CaCO3+2H++2Cl―==Ca2++2Cl―+CO2↑+H2O 注意: (1)书写离子方程式时,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易溶的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盐)必须写成阴、阳离子的形式。难溶的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和单质则必须保留化学式。 (2)对于微溶性的强电解质:①在反应物中视情况而定。如澄清石灰水中Ca(OH)2以Ca2+、OH―存在,可以拆成离子的形式;石灰乳中主要以不溶的Ca(OH)2固体形式存在,不能拆成离子形式。②在生成物中,一般不能拆,以化学式形式表示。 (3)可溶性多元弱酸酸式盐的酸式根一律保留酸式根形式。如在水溶液中HCO3―写成H++CO32―是不对的。 “三删”:删去方程式两边未参加反应的离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