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嵇康与千古绝唱

嵇康与千古绝唱

嵇康与千古绝唱
嵇康与千古绝唱

嵇康与千古绝唱《广陵散》在我国的文学史上,魏晋期间有七位文学名士,他们七人的共同特点是性格狂放不羁。因常聚于竹林下饮酒,故称“竹林七贤”。竹林七贤中有一人叫嵇康是三国曹魏时谯郡(今安徽宿县西南)人。擅长文学,喜欢绘画,更酷好弹琴。相传他的一生与《广陵散》一曲有着不解之缘。

嵇康年轻时,一次夜宿洛西华阳亭。云淡风轻,引起他的雅兴,就弹起琴来。不知不觉,更鼓三敲,夜深了。他刚要收琴,看见身后立着一位老者,正在专心致志地听他弹奏。老者佝偻着身躯,眼睛灰暗无光。乱康随口问道:“老人家会弹琴吧?请指教。”老人谦逊地微微一笑,说:“略知一二。”

嵇康正年轻气盛,自负很有才华,就存心试老者一试:“请老人家指点,我的琴艺有哪些不足之处?”老人家拈着花白胡子说:“您的指法很熟练,可惜感情不够。您把悲壮的古曲弹得过于柔弱婉转了。”嵇康万没想到这个其貌不扬的老人会挑出他的毛病,顿时涨红了脸,觉得老人讲得有道理,遂诚恳求教于老人。

老人并不推辞,让嵇康点起一炉紫檀香,自己净了手,整整衣冠,盘膝坐好,先不弹琴,闭目沉思良久。然后,老人才从容拨动琴弦,桐琴发出了阵阵沉闷的响声,仿佛黑云压城,令人感到压抑、窒息。继而,老人又奏出铿锵有力的旋律,犹如云开月朗,给人以希望、信心和鼓舞。老人双手在琴弦上挥拂,旋律变化万千,时如海浪击岸,时如喁喁私语。稍后,琴弦又发出了悲壮、凄凉的哀调,如泣如诉,飞跃亭外,湖水似乎也在呜咽。

琴声戛然而止,嵇康才如梦方醒。此时,嵇康再看老人,双目晶明,神采奕奕。他佩服得五体投地,恭恭敬敬地恳请老人家把这绝技传授给他。老人欣然允诺,就给他讲起这古典的来历。原来,这古曲流传在广陵(今扬州)地方,名为《广陵散》。“散”是一种琴曲的名称。《广陵散》描写的是勇士聂政刺杀韩王的故事:

聂政的父亲给韩王铸剑,违了期限,为韩王所杀。聂政找到一个机会,混进王宫要刺韩王替父报仇,被侍卫发觉后,逃进深山。他听说韩王喜欢听琴,就想扮作琴师接近韩王。在山里,他请了位老师教他弹琴。为了通过关卡不让人认出,他用漆涂脸颊,用石头砸掉牙齿;为了改变声音,他吞火炭把嗓子弄哑,年深月久他终于弹得一手好琴。

一天,他在京城门楼下弹琴,“观者如堵,马牛止听”,韩国人都被他琴艺征服了。韩王得知有这样一位弹琴高手,就派人把他带进宫里献艺。

报仇机会来到了,进宫时,聂政把匕首藏在琴腹。他弹的琴曲博得韩王和群臣的赞扬。就在这时,聂政突然拔出匕首,把韩王刺死。然后,他割下自己的眼皮、嘴唇、鼻子、耳朵,彻底毁坏了面容,自刎而死。韩人将他暴尸于街头,悬千金,征闻这刺客的姓氏和籍贯。

聂政的母亲听到这个消息,她猜想到只有自己的儿子才做得出这样的事情,便来到尸旁,抱起尸体大声痛哭,对着围观的人们说:“这是我的儿子聂政,他为报父仇,杀死暴君,又怕累及家人而毁容。但是,我怎能贪生而不让儿子名扬于世呢!”她哭得死去活来,最后气绝身亡。

老人家把这故事讲完,嵇康心灵受到震撼,一时说不出话来。老人沉默良久,才又说:“弹琴,单靠指法的熟练是不够的,还要理解曲子的内容和精神,要把自己感情融化到琴曲中去,自己感动了,才能打动人。”接着,老人就亲自指点嵇康弹奏。

天快亮了,嵇康再看老人时,不知何时老人早已不见了。从此,嵇康的《广陵散》弹得精妙绝伦。这支古曲同嵇康的名字联在一起,名闻天下。

后来,“竹林七贤”在司马氏集团的势力威胁、利诱下,渐渐分化瓦解。嵇康是个铁铮铮的硬汉,始终不肯阿附司马家族。嵇康与司马氏集团势不两立的态度,终于给自己招来了灾祸。他们罗织罪名,要杀掉他。

公元262年,统治者司马昭下令将嵇康处以死刑。在刑场上,有三千太学生向朝廷请愿,请求赦免嵇康,并要拜嵇康为师,这正是

向社会昭示了嵇康的学术地位和人格魅力,但这种“无理要求”当然不会被当权者接纳。而此刻嵇康所想的,不是他那神采飞扬的生命即将终止,却是一首美妙绝伦的音乐后继无人。他要过一架琴,在高高的刑台上,面对成千上万前来为他送行的人们,要来一张琴,弹奏了最后的《广陵散》,铮铮的琴声,神秘的曲调,铺天盖地,飘进了每个人的心里。那激昂、悲壮的琴声,感动得围观的人们为之饮泣洒泪。他收住琴,昂首对长天叹:“吾死不足惜,《广陵散》啊可惜要失传了!”弹毕之后,嵇康从容地引首就戳,时年仅三十九岁。

嵇康被杀害了,死时只有四十岁。所幸《广陵散》并没有失传,它先是辗转于琴师们的手口之间,历经九百余年后,终被有心的音乐家朱权记录在《神奇秘谱》一书中。该曲分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五大部分,连开指共四十五段,成为今日得见的最长的古琴曲之一。

嵇康阮籍作文素材

嵇康阮籍素材 嵇康(223---262),字叔夜,三同魏谯郡(今安徽宿县西南)人。稽康早年丧 父,家境贫困,但仍励志勤学,以至博学多才,文学、玄学、音乐等无不精通并成就非凡。曾官拜中散大夫,世又称嵇中散。嵇康作为魏晋名士,是著竹林七贤之一。(一)人物事略: 博才嵇康 嵇康少时聪明好学,但是骄纵任性,远迈不群,这种性格深深地影响了他的为人处世,史书上称他少有奇才,博览群书,无师自通,学识渊博。他爱好音乐,演奏古琴的技巧非常高明,在当时是首屈一指的高手。稽康的书法也很有名。造诣很高,“如抱琴半醉,酣歌高眠。又若众鸟翱翔,群乌乍散。”他的诗也可以称得上大家。 嵇康打铁 嵇康爱好打铁,铁铺子在后园一棵枝叶茂密的柳树下,他引来山泉,绕着柳树筑了一个小小的游泳池,打铁累了,就跳进池子里泡一会儿。见到的人不是赞叹他“萧萧肃肃,爽朗清举”,就是夸他“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从中可见其对生活的潇洒姿态。 竹林七贤 为了避开曹魏政治斗争的锋芒,他离开了京城,到山阳隐居了下来。当时,他和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交往过密,几个人常常游玩于竹林,世称“竹林七贤”。 嵇康饮酒 嵇康饮酒在当时也是很有名的。饮酒大醉,能够忘掉世事,解除现实矛盾的缠绕。嵇康不但饮酒,还写下了《酒会诗》,诗酒交融,让人感觉到酒中有诗,诗中有酒。嵇康饮酒非常有节制,从不过量。他说:“酒色何物?今自不辜:歌以言之,酒色令人枯。”另一方面,嵇康也知道,饮酒以逃避现实是暂时的,因为终究还是要醒来。所以这不是彻底解脱的办法。 嵇康服药 嵇康服一种叫“五石散”的药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五石散的基本成分,大概是五样药:石钟乳,石硫黄,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另外还配点别样的药。嵇康服药一方面为了达到“转弱为强”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减轻政治环境给他带来的精神压力。但这没有给他带来精神的安定,反而造成了他的性格扭曲。服药使他性格火爆,而且越来越厉害。在诸多矛盾面前,他陷人了深深的痛苦之中。 广陵散绝 嵇康被司马氏集团所杀,临刑这天,嵇康要来一架古琴,调好后,开始弹《广陵散》,霎时间,刑场上一片安静,琴曲昂扬激越,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悠长,萦回低啭。弹毕,嵇康长叹一声:“过去袁孝尼要跟我学《广陵散》,我总是不肯教他,《广陵散》今绝矣!”嵇康与孙登 嵇康常常到山中采药,以至留连忘返,陶醉其中,在苏门山中遇见孙登。孙登是大隐士,他对嵇康的提间不做任何回答。最后,稽康要离开了,他再一次间孙登:“先生竟无言乎?”孙登这次开口了,他说:“子识火乎?难乎免于今世。子无求乎!”孙登承认嵇康有才,但是又认为他识寡。所谓识寡,就是保身之道不足。孙登是当时的一位很有见识的隐者,其隐逸之举,也是为了避免政治上的猜疑与迫害。嵇康说“今愧孙登”,就是因为没有采纳孙登的意见,未能及早隐居以致自蹈大祸的缘故。(二)话题运用: 1、自我认识和别人的期待 “哐当、哐当……”听见那清脆的打铁声了吗?清风拂面,强健的肌肉散发出生命的气息,熊熊的烈火陶冶着高尚的情操。嵇康,这个时代的英雄,一代才子,就在这儿过着铁匠的生活。和其他人一样,你也对他期望很高吧,可是你敢劝他人仕吗?是否忘了《与山涛(山巨源)绝交书》?那铿锵的言辞己经向所有人宣告了他对仕途的不屑,就让他做他自己吧,让“竹林七贤”永远过着“邺下放歌”、“竹林饮酒”、“曲水流觞”、“南山采菊”的生活,不要让世俗的秽气覆盖了菊花淡淡的幽香。 或许这就是生命的真谛,不管他人如何期望,自己认为是对的就不懈追求,追求自由、追求崇高、追求生命的尊严、追求英雄本色,抛开他人的期望,抛开他人的劝阻,向着自己的认识迈进。 2:心灵的选择 历来最为矛盾的便是文人,他们似乎生来就进行着心灵上的选择,在进与退之间,在生与死之间。 魏晋出英雄——历史学家如是说。 我不知道在别人心目中嵇康算不算英雌,但从他的每一次选择中我断定:他是个英雄。 嵇康也许天生一副傲骨,不屈于俗,不慕于官,过着白己田园隐士的生活。一代名将钟会,慕名往谒,结果被拒之门外。钟会在临走时,没忘记恨恨地瞪两眼。于是嵇康便上了刑台,理由是谋乱。行刑前,执刑官问他还有何话说,他抬起头,看着台下三千太学生稽首向着一个高高在上的人,司马昭也看着嵇康。嵇康知道,以他的名望,只要向司马昭说一句恳求的话,往后则皆大欢喜。他的心在动,心在痛,屈服吗?不,他知道自己并没有错。于是他说了句:“把琴拿来。”……他勇于赴死的从容给了历史一个隽永的背景,那已成绝响的《广陵散》余音绕耳,嵇康是在尊严与生命之间做出了令人回味的抉择。 若干年后,我们会说:这是最令人回肠荡气的选择! 3: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沙漠上的狂风刮过古堡的废墟,书本中妄自描述着空中花园的美丽,人们希冀希冀着听到消逝已久古乐的音律,时光带走了古文字的意义。历史的车轮缓缓轧了过去,轧碎了多少文明古迹。假如记忆可以移植,我相信古老的文明也能在今天重现。 昔代“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临刑之前叹息:“《广陵散》从此绝矣。”一部

嵇康诗全集

嵇康诗全集 嵇康(223~263),三国时曹魏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字叔夜。谯国□县(今安徽宿县)人。早年丧父,家境贫困,但仍励志勤学,文学、玄学、音乐等无不博通。他娶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曾任中散大夫,史称“嵇中散”。司马昭曾想拉拢嵇康,但嵇康在当时的政争中倾向皇室一边,对于司马氏采取不合作态度,因此颇招忌恨。司马昭的心腹钟会想结交嵇康,受到冷遇,从此结下仇隙。嵇康的友人吕安被其兄诬以不孝,嵇康出面为吕安辩护,钟会即劝司马昭乘机除掉吕、嵇。当时太学生三千人请求赦免嵇康,愿以康为师,司马昭不许。临刑,嵇康神色自若。奏《广陵散》一曲,从容赴死。嵇康的文学创作,主要是诗歌和散文。他的诗今存50余首,以四言体为多,占一半以上。嵇康著作,《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13卷,又别有15卷本,宋代原集散失,仅存10卷本。明代诸本卷数与宋本同,但篇数减少。明本常见的有汪士贤刻《嵇中散集》(收入《汉魏六朝二十名家集》中),张溥刻《嵇中散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等等。1924年,鲁迅辑校《嵇康集》,1938年收入《鲁迅全集》第9 卷中。戴明扬校注的《嵇康集》1962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此书除校、注外,还收集了有关嵇康的事迹、评论材料。 代秋胡歌诗七首幽愤诗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十八首四言诗十一首五言赠秀才诗答二郭诗三首酒会诗与阮德如诗述志诗二首五言诗三首六言诗十首思亲诗琴歌诗游仙诗 代秋胡歌诗七首 一 富贵尊荣。忧患谅独多。富贵尊荣。忧患谅独多。古人所惧。丰屋蔀家。 人害其上。兽恶网罗。惟有贫贱。可以无他。歌以言之。富贵忧患多。 二 贫贱易居。贵盛难为工。贫贱易居。贵盛难为工。耻佞直言。与祸相逢。 变故万端。俾吉作凶。思牵黄犬。其计莫从。歌以言之。贵盛难为工。 三 劳谦寡悔。忠信可久安。劳谦寡悔。忠信可久安。天道害盈。好胜者残。 强梁致灾。多事招患。欲得安乐。独有无愆。歌以言之。忠信可久安。 四 役神者弊。极欲令人枯。役神者弊。极欲令人枯。颜回短折。下及童乌。 纵体淫恣。莫不早徂。酒色何物。自令不辜。歌以言之。酒色令人枯。 五 绝智弃学。游心于玄默。绝智弃学。游心于玄默。遇过而悔。当不自得。 垂钓一壑。所乐一国。被发行歌。和气四塞。歌以言之。游心于玄默。 六 思与王乔。乘云游八极。思与王乔。乘云游八极。凌厉五岳。忽行万亿。 授我神药。自生羽翼。呼吸太和。炼形易色。歌以言之。思行游八极。

《世说新语》中的嵇康

《世说新语》中的嵇康 ——通过《世说新语》浅谈嵇康的人格魅力 内容摘要: 在魏晋士子中,嵇康绝对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人物。这并非因为他在文学艺术上的造诣,而是因为他的死,他以生命的代价使其人格和精神升华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他丰神俊朗的外表,卓尔不群的气质固然让人为之感叹;他“博综技艺,丝竹特妙”的高超才华也让人欣羡;他“目送飞鸿,手挥五弦”的绝世风姿也令人神往,但真正能打动人的是他的人格;他“抗心希古,任其所尚”,将封建礼教踩在脚下,敢于“非汤王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大胆追求人性的自由,从而不惜献出年轻的生命。 当然,嵇康之死,尚不仅仅因为其性格,与他的身份也不无关系。他与曹氏家族的姻亲关系使之在司马集团眼中成了一个猎杀的对象,身份地位既在风口浪尖之上,内在性格又使其不愿委曲求全,不死奈何?一曲《广陵散》便是他在人间的最后遗响了。 关键词:嵇康人格魅力气度非凡 魏晋时期在中国历史的进程中绝对算不上辉煌灿烂,但却是一个让人怀念和向往的历史瞬间。因为,在那个短暂而苦难的时期,催生了一批美丽高贵、才华横溢的生命个体。正像刘诗林在《中国诗学精神》一书中所说:“这个时代是一种典型的二律背反:人对生活的要求愈是简约和无,生命本身就愈显得灿烂和美丽;个体愈有才华、美、风度,就愈要被残酷的消灭,而愈是在残酷的毁灭中,这生命的才华、美、风度就愈能达成不朽。在这里,生命和现实缔构成一种痛苦

的平衡,鲜艳的生命和黑暗的现实同时展示了最强的阵容。……在这里,我们看到:现实的苦难,恰好促成人对外物的罢黜和对内在本体的发现和皈依,如同中世纪欧洲基督教所显示的,这是一份在受难过程中所生成的鲜艳圣洁的精神之花。而嵇康和阮籍,则恰好构成其中两片最珍贵的花萼。……那么表现魏晋人的觉醒主题,表现在苦难现实中生展出来的任性的艺术情怀、自由精神、宇宙意识,集中体现在嵇康身上。在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上,这种真诚、纯洁和高度都是罕见的,它直承庄学的纯净气质、澡雪精神,又不放弃人的感性生存与现实需要。” 本文拟就《世说新语》中所载的关于这个特立独行的生命个体的一些细节进行分析,从而对其进行简单的扫描和透视,再现这一历史上的伟丈夫的人格魅力。 一、仪容伟岸的的嵇康 嵇康的外貌在古代也是一位美男子、伟丈夫。据《容止》第五则中记载: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所谓容止,指的是一个人的仪容举止。此条目大致意思是说嵇康身高七尺八寸,换算过来大概有今天的一米九一左右,风采卓异。看到他的人赞叹说:“潇洒端正,爽朗清高。”,也有人说:“如同树下清风,高远绵长。”而山公即山涛,嵇康的好友之一,也评价说道:“嵇叔夜就像山崖上的孤松,傲然独立;他醉酒的样子,便如高耸的玉山将要崩倒。”由此可见,嵇康的外貌确然丰神俊朗,气质异人。而在《晋书·嵇康传》中也谈到嵇康的外貌,“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余嘉锡在《容止》第十三则中解释:“土木形骸者,谓乱头粗服,不加修饰,视其形骸,如土木然。”据《颜氏家训》中记载,当时的名士大都非常重视修饰,出门前非但要傅粉施朱,熏衣修面,还要带齐羽扇、麈尾、玉环、香囊等各种器物挂件,如此方能从容出入。而嵇康可谓当时名士中的异类了,整日蓬头垢面,不加修饰。但即使嵇康如此“土木形骸,不自藻饰”,却依然让人称赞道:如萧萧清风,明爽俊朗;如凛凛寒松,高拔清峻;让人认为他是“龙章凤姿,天质自然”。此缘于何故呢?曾有人说过,一个人的外在表象,有时可以折射着他的内在品质。而我则认为,反过来说也是可以的,一个人的内在气质也会影响他的外在表象。正是

《世说新语》中的人物杂谈——独谈嵇康

《世说新语》中的人物杂谈——独谈嵇康 生活在魏晋时代的人,不似隋唐之时重视外在的修饰和 华美,而以德行高尚、言语文雅为重。魏晋之士,愿抛去一 切浮华矫作,只是人孤独地同天地万物对话,观物之来去变化,潜心研究玄学清谈。他们简朴、疏放、清绝,活得自在 而真实,若把隋唐比为牡丹,魏晋便是梅罢。 话至魏晋,若是单从文献的记载上来还原那个时代怕是太过 单调乏味了。好比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不能对其用下定义的 方式来评价的,对于一个时代则更是这样。因为他们都是富 有生气、自然而灵动、蕴含着无限情感的,而想要走进他们,就应当真诚地与他们接触,了解他们,感受他们。 我曾到过敦煌的莫高窟。在那个承载着千年文明的地方,我感觉我被历史的洪流所消融,我看见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 前呼后拥地向我走来,每个艺术家都牵连着他们喧闹的背景。在莫高窟,或许才能从容地走进悠悠千年中的任一个朝代。 开头看到的青褐浑厚的色流便是魏晋的遗存,色泽浓厚沉着 得如同立体,笔触奔放豪迈的如同剑戟。那个时代,故事频繁、社会动荡、政治黑暗,强悍与苦难结合,流泻到了石窟 的洞壁。看魏晋的作品,豪放、粗犷、狂野、冰冷,甚至有 点残忍。 生活在魏晋时代的人,不似隋唐之时重视外在的修饰和

华美,而以德行高尚、言语文雅为重。魏晋之士,愿抛去一切浮华矫作,只是人孤独地同天地万物对话,观物之来去变化,潜心研究玄学清谈。他们简朴、疏放、清绝,活得自在而真实,若把隋唐比为牡丹,魏晋便是梅罢。 在我看来,支撑起整个魏晋士人风貌的是竹林七贤,而嵇康则是竹林七贤中的精神领袖。嵇康的容貌在当时煞有好评,赞他美貌的人很多。《容止》一章中曾描绘到:“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在我看来,用如此美好的句子来刻画嵇康并不为过,人的外表是心灵的映衬,心灵纯粹通透之人自有明朗之容,由内而外淳朴自然之美比雕着修饰之美更令人心醉神怡。《晋书》中说嵇康“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便是这个意思。 我认为嵇康能够独立于众多文人雅士之上是因为他并不是一个穷经皓首、白面儒冠、长于舞文弄墨的文弱书生,亦不是一个粗野鄙陋之士。他性情豪放、崇尚自然之趣,才会于村野之中悠然打起了铁。这绝不是为了营生,必是爱好这番,觉得意趣非凡。打铁粗俗一事,于嵇康手下,自成一番情趣。这是多么自在地追寻内心的声音啊,他嵇康从未把自己定居为雅士,做事言论只为真诚地表露内心,无谓前途何

浅论嵇康

浅论嵇康 一、嵇康生平 嵇康,字叔夜,谯郡铚人,是魏晋时期著名思想家,竹林名士的代表人物之一。生于魏文帝黄初四年(公元223年),卒于魏元帝景元三年,终年四十。嵇氏本姓奚,原为会稽上虞人,因为避怨,移居谯郡铚县,便改姓嵇。嵇康的家世虽世代儒学,但并不显赫,在曹魏末年算是庶族。《嵇氏谱》载:“康父昭,字子远,督军治书侍御史。”嵇昭所任治书侍御史,属于六百石的中下层官员。嵇康在少时,父亲便去世了,靠母亲和兄长抚养长大。嵇康在其著作中,屡次提及母兄的养育之恩。如嵇康在《忧愤诗》中说:“嗟余薄祜,少遭不造;哀茕靡识,越在襁褓。母兄鞠育,有慈无威”。 嵇康有兄嵇喜,“字公穆,晋扬州刺史、宗正”①,且“有当世才”。嵇喜积极入世,希望有所作为,而嵇康则终身无意仕途,希望过自由放达的生活。嵇康的妻子是魏沛王曹林的女儿,所以嵇康算是魏宗室的女婿了,而且也因此被授官为郎中,拜中散大夫。 二、嵇康的性情 嵇康“有奇才,远迈不群。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仪,天质自然”②。嵇康身材高大,仪表堂堂,不加修饰却能有自然之美,真是不同寻常之人。在性情上,嵇康恬静寡欲,如嵇喜在为嵇康所作的传中说:“家世儒学,少有俊才,旷迈不群,高亮任性,不修名誉,宽简有大量。学不师授,博洽多闻,长好老、庄之业,恬静无欲。性好服食,尝采御上药。善属文论,弹琴咏诗,自足于怀抱之中”。嵇康是竹林七贤中的重要人物,《魏氏春秋》载:“康寓居河内之山阳县,与之游者,未尝见其喜愠之色。与陈留阮籍、河内山涛、河南向秀、籍兄子咸、琅玡王戎、沛人刘伶相与友善,游于竹林,号为七贤”。到后来袁宏作《名士传》,便称他们七人为“竹林名士”。 嵇康为人尚奇、任侠。“尝在洛阳太学写石经,有兵家子赵至,年十四,问嵇康名,康具告之。后来赵至亡命至山阳投康,康不在,至乃游邺,于康相见,遂随康还山阳。”③《文士传》中记载“康性绝巧,能锻铁,家有盛柳树,乃激水以圜之,夏天甚清凉,恒居其下傲戏,乃身自锻。家虽贫,有人就锻者,康不受

探微:嵇康的游仙情结

嵇康的游仙情结探微 【摘要】:嵇康是魏晋南北朝“竹林七贤”的核心人物。嵇康虽是以论文闻名的作家,但 是其游仙诗却又独特的思想价值和审美价值。通过分析嵇康的游仙情结,我们了解到他的羡仙情绪是源自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本真性格的执着保持。 【关键词】:嵇康游仙诗世俗乌托邦 嵇康的游仙诗共有两首,其中一首为四言诗,现在仅存残句: “翩翩凤辖,逢此网罗。” 另一篇作品是比较完整的五言诗: “遥望山上松,隆谷郁青葱,自遇一何高,独立炯无双,愿想游其下,蹊路绝不通。王乔弃我去,乘云驾六龙。飘飖戏玄圃,黄老路相逢,授我自然道,旷若发童蒙。采药钟山隅,服食改姿容,蝉蜕弃秽累,结友家板桐,临觞奏九韶,雅歌何邕邕,长与俗人别,谁能睹其踪。” 《神仙传》谓“嵇叔夜有迈世之志”,或许这正是这首诗的立意。他的求仙欲望十分强烈,几乎陶醉在自我幻想的神仙境界之中。嵇康通过对神仙生活的描绘:“戏玄圃”、遇黄老、采药、服食仙丹……表达自己的终极追求:“长与俗人别”。 嵇康在《秋胡行》(其六)中写道:“思与王乔,乘云游八极,思与王乔,乘云游八极,凌厉五岳,忽行万亿,授我神药,自生羽翼,呼吸太和,练形易色,歌以言之,思行游八极。” 反复吟诵此诗,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诗人对求仙的虔诚和热情。诗人希望通过道教学说中所说的服食神药的方式达到“行游八极”的神仙境界,远离俗世的生活轨迹。 而在《重作四言诗七首》(第七)中: 徘徊钟山,息驾于层城,徘徊钟山,息驾于层城,上荫华盖,下采若英,受道王母,遂升紫庭,逍遥天衢,千载长生,歌以言之,徘徊于层城。 我们可以看出嵇康不食人间烟火,完全脱离世俗生活的幻想。 通过简略地分析以上几首游仙诗,我们不难看出嵇康试图在仙境中求得精神的解脱。诗人在现实中越是感到压抑,在诗歌中越体现成仙的完美和快乐,越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不满与愤激。我们甚至可以说他对人世的生活是有厌倦之感的。 在艺术风格上,虽说嵇康的诗清新自然,质朴朗畅,刚健有力。但是嵇康的诗歌议论化的倾向比较严重,他的一些作品往往情旨毕露,缺乏感染力。钟嵘以为嵇诗“讦直露才,伤渊雅之致”,明·陆时雍谓“嵇阮多材,然嵇诗一举殆尽”,都是针对嵇诗缺乏含蓄之美而言的。 所以,总的来说嵇诗的艺术价值并不高。但是如果想全面了解嵇康的思想和矛盾情绪及文化人格,以嵇康的游仙诗作为切入点,分析嵇康的游仙情结,会有一个比较理想的效果。 嵇康在作品中所表现的游仙情结,并不是脱离现实的冥思玄想,而是由现实生活所激发出来的诚挚、深沉的感情寄托,这是与虚伪的名教和黑暗的社会不妥协的心志的曲折反映。 魏明帝时,嵇康20岁前后,被曹操的儿子沛穆王曹林看中,把女儿长乐亭主下嫁给他,他成了皇室的外戚。嵇康举家迁往曹魏宗室聚集的河内郡,就是现在的云台山风景区一带。相传太行山支脉有白鹿山,上有天门谷、百家岩(一说天门山今谓之百家岩),即嵇康隐居处。正是在这豫、晋两省交界之地,在磊落雄壮的太行山环抱中,在那清幽的灵山秀水之间,嵇康与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等名士相与友善,常聚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谓之“竹林七贤”。他们啸傲山林,弹筝抚琴,饮酒咏诗,高倡自然。但是与此同

世说新语中的阮籍

阮籍 《世说新语·任诞》 陈留阮籍、谯国嵇康、河内山涛,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亚之。预此契者:沛国刘伶、陈留阮咸、河内向秀。琅邪王戎①。七人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谓竹林七贤。 【注释】①契:契会;约会。按:竹林七贤都是意气相投、纵酒清谈的著名人物。【译文】陈留郡阮籍、谯国嵇康、河内郡山涛,这三个人年纪都相仿,嵇康的年纪比他们稍为小些。参与他们聚会的人还有:沛国刘伶、陈留郡阮咸、河内郡向秀、琅邪郡王戎。七个人经常在竹林之下聚会,毫无顾忌地开怀畅饮,所以世人叫他们做竹林七贤。 阮籍遭母丧,在晋文王坐进酒肉①。司隶何曾亦在坐,曰:“明公方以孝治天下,而阮籍以重丧显于公坐饮酒食肉,宜流之海外,以正风教②。”文王曰:“嗣宗毁顿如此,君不能共忧之,何谓③!且有疾而饮酒食肉,固丧礼也④!”籍饮啖不辍,神色自若。 【注释】①阮籍:字嗣宗,晋文王司马昭任大将军时,调阮籍任从事中郎,后阮籍求为步兵校尉,放诞不羁,居丧无礼。参看《德行》第15 则注①。 ②重丧:重大的丧事,指父母之死。 ③毁顿:毁指因哀伤过度而损害身体,顿指劳累。 ④固丧礼也:按:《礼记·曲礼上》:“居丧之礼..有疾则饮酒食肉,疾止复初。”可见饮酒食肉并不违反丧礼。 【译文】阮籍在为母亲服丧期间,在晋文王的宴席上喝酒吃肉。司隶校尉何曾也在座,对晋文王说:“您正在用孝道治理天下,可是阮籍身居重丧却公然在您的宴席上喝酒吃肉,应该把他流放到荒漠地方,以端正风俗教化。”文王说:“嗣宗哀伤劳累到这个样子,您不能和我一道为他担忧,还说什么呢!再说有病而喝酒吃肉,这本来就合乎丧礼啊!”阮籍吃喝不停,神色自若。( 步兵校尉缺,厨中有贮酒数百斛,阮籍乃求为步兵校尉①。 【注释】①步兵校尉:官名。汉代京师置屯兵八校尉,步兵校尉掌管上林苑屯兵。厨:指步兵营的厨房,其酒为犒劳军队而酿造的。 阮籍嫂尝还家,籍见与别,或讥之①。籍曰:“礼岂为我辈设也?”【注释】①或讥之:按礼制,叔嫂不通问,所以认为阮籍不遵礼法而指责他。 阮公邻家妇,有美色,当垆酤酒。阮与王安丰常从妇饮酒,阮醉,便眠其妇侧。夫始殊

竹林七贤——嵇康

竹林七贤——嵇康 “矜尚不存乎心, 故能越名教而任自然;情不系于所欲, 故能审贵贱而通物情。”——嵇康《释私论》“山公曰:‘嵇叔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峨若玉山之将崩。’”——《世说新语·容止》嵇康(223—262),字叔夜,谯郡铚(今安徽宿县西南)人。其家本姓奚,会稽人,先祖避怨移居谯郡铚县,改为嵇姓。与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等人交游甚密,被称为'竹林七贤'。娶曹操之子曹林之女(一说曹林孙女)长乐亭主为妻,迁郎中,拜中散大夫。生平经历嵇康一生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年少求学、竹林交游、卷入纷争。嵇康少孤,靠母兄抚养长大。年轻时代的他生活在一个政局稳定,社会安宁的环境中,同时他的家境殷实,这为他提供了很好的成长环境。他“幼有奇才,博览无所不见”(臧荣绪《晋书》),兼通音律,喜欢与友人抚琴吟诗于山水之间。竹林的交游始于嵇康与向秀、阮籍等人的结识。在这段时间里,嵇康或与友人于竹林中饮酒赋诗,放浪形骸;或读书属文,与其他学者就某些话题反复辩难。这是一段难得的自由时期,嵇康的才思在这段时期恣意奔涌,他一生中一些重要的著作如《养生论》、《声无哀乐论》、《琴赋》等便著于此时。高平陵政变后,嵇康与向秀铸铁于洛邑,并时常进山求仙访

道,开始过起了隐居生活,然而执政者却不肯放过这位当世文坛的灵魂人物。《世说新语·简傲》载:“钟士季(钟会)……寻康。康方大树下锻,向子期为佐鼓排。康扬锤不辍,旁若无人,移时不交一言。钟起去,康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康始见恶于会。后嵇康写下《与山巨源绝交书》,对官场无情地进行批判, 言辞之激烈更是让统治者侧目。钟会曾向司马昭进言:“嵇叔夜,卧龙也。公无忧天下,但以康为虑耳。”终于,吕安之案让钟会找到了机会。他罗织罪名,将嵇康投入了监狱,并不顾三千太学生的请命杀掉了嵇康。 赵孟頫行书《与山巨源绝交书》 思想人格嵇康作为魏晋时期一位著名的玄学家,他对于本体论的探讨十分有限,他更关注个体的人,更注重具体事物之理的探索。他分析音乐,提出“声无哀乐”,讨论养 生之理,又对名与胆、“自然好学”、“宅无吉凶”等问题,做出客观的分析与说明。他的分析中抽象的哲学思维的成分很少,相反的,他多用十分具体常见的事例,通过清晰严密的推理,揭示客观的自然之理。嵇康的思想不仅落在纸上,更是他一生品行的标杆。他在《释私论》中提出的“越名教而任自然”,便是他一生的写照。嵇康的诗最能体现他的这一品质。陈延杰《诗品注》曰:“四言能名家者甚鲜,三百篇之后,惟曹操、嵇康,差可嗣响。”他的四言诗清雅脱俗

浅谈“清谈”误国论

浅谈“清谈”误国论 摘要:魏晋时期是清谈盛行的时代,在中古时代的文人生活中,清谈占有重要的位置,通过对清谈的考察,我们可以清晰地触摸到那绚丽时代的脉搏。面对时人和后世众多学者们所认定的清谈误国论,我们是否也应随其波而肯定清谈之罪名,如若不是,清谈在其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且为何会担当这样的罪名? 关键词:清谈清议王衍士人 魏晋时期是清谈盛行的时代,在中古时代的文人生活中,清谈占有重要的位置,通过对清谈的考察,我们可以清晰地触摸到那绚丽时代的脉搏。魏晋所谓清谈指的清雅玄妙、高蹈超俗的谈论,它是一种以老庄思想为根基的注重形式、追求玄理的哲学性谈论。 关于清谈的起源,从思辨方式(主要表现在品评人物方面)的角度上来说,一般认为它起源于东汉时代的清议。“清谈的来源是有史可征的。它的前身是太学中的清议”[1]“清谈的兴起,大抵由于东汉末年党锢诸名士遭到政治暴力的摧残和压迫,一变其具体评议朝廷人物任用的当否,即所谓清议,而为抽象玄理的讨论。”[2]东汉中叶以后,外戚专横,宦官祸乱,政治社会都变得动荡不安。太学生聚集京师,由于不满当时博士们流于繁琐的章句之学,于是便形成自谒名师,治求大义的风气。 是时太学生三万馀人,皆推先陈蕃、李膺,被服前行。由是学生同声,竞为高论,上议执政,下议卿士。范滂岑之徒,仰其风而扇之。于是天下翕然,以臧否为谈。(袁宏《后汉纪·桓帝纪上》)

这些太学生聚集京师又是名门世族,目睹当时政治社会的黑暗,遂逐渐转移其视线于实际问题。 逮桓、灵之间,主荒政谬,国命委于阉寺,士子羞于为伍,故匹夫抗愤,处士横议,遂乃激扬名声,互相题拂,品核公卿,裁量执政,婞直之风,于斯行矣。(范晔《后汉书·党锢传序》) 这种为抵制宦官势力的专横以及随之而来的对士人阶层的严酷压迫的迫切现实需求,是产生清议这种抗议性谈论的重要原因。而“清谈”一词成为明确定型的用语并频繁出现于古籍中,是在经历党锢之祸十多年后的灵帝末期至献帝初期的约十年间。换言之,它始于汉朝末年混乱时期地方官员的谈论: (青州刺史焦和)入见其人,清谈干云,出观其政,赏罚淆乱。(袁宏《后汉纪》二六) (郑太)对(董卓)曰:“孔公绪清谈高论,嘘枯吹生,并无军旅之才,执锐之干。”(范晔《后汉书·郑太传》) 从上述文字叙述看,这些“清谈”都是以人物评论为主要内容的谈论,之所以称之为“清谈”是因为它是以自己所持儒教道德高标准以评断对象的“清而正的谈论。” 但是因魏晋时期复杂的政治背景和环境,名士言论受到了惨毒的打击,“言及玄远。而未曾评论时事,臧否人物”(《魏志》一八《李通传》)。谈论之风遂由评论时事,臧否人物,渐趋于抽象,现实性的谈论变化转移为抽象性谈论,由实际政治讲到内圣外王、天人之际的玄远哲理,由人物品评讲到“才性四本”以及性情之分。到了

阮籍《咏怀》(其一)鉴赏

咏此万古怀且邀琴月来 ——阮籍《咏怀》(其一)鉴赏 曾有段这样的经历,一读阮籍的《咏怀》诗,就不自觉地想起嵇康的古琴曲《广陵散》;反之,先听《广陵散》亦然。后来,慢慢地有些明白了,这诗心和琴心一样,都是在倾诉郁积诗人心中的万古情怀啊!《广陵散》,听起来是那样的压抑、沉重、冷涩,那如泣如诉、不绝如缕的幽咽旋律,让人隐约感到,这背后有难以言表的人生苦难,有说不尽的哀怨与愤懑。但音乐毕竟是抽象的艺术,旋律是“能指”,那么旋律的“所指”到底是什么,恐怕只有嵇康知晓。相较而言,阮籍的《咏怀》诗可以用文学的意象,形象生动地诉说悲剧时代诗人的心曲。 阮籍与嵇康是挚友,他们都生活在魏晋易代的正始时期,司马氏的黑暗统治时期。高贵乡公曹髦曾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司马父子,不仅篡逆之心早萌,而且为人更虚伪,猜忌心更重,在其高压统治下,鹰犬遍地,文网密布,曾使嵇康罹难,文士人人自危,欲苟活于世,也是难事。面对灾难人生,与嵇康同为“竹林七贤”首领的阮籍,一方面因为自己对现实的怨望和不满,任诞使酒,放浪形骸,尽使白眼。却又无可奈何;一方面迫于司马氏的淫威,虚与委蛇,委曲求全,不得已还要与统治者做某种合作或交换,但其内心是极其痛苦的。痛苦的根源是,阮籍感到,在司马氏专制的这块大地上铺就的人生道路是绝望之路——“常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痛哭而反”——穷途末路,无路可走。这种情怀,不仅体现在阮籍嵇康身上,而且体现在其他的古代诗人作品里,深埋在他们的内心世界里,李白不是借醉酒写了“与尔同销万古愁”吗?阮籍的《咏怀》(其一),就非常具有原典意义。 金风送爽的秋夜,诗人却久久地难以成眠,这定是由于心事沉重吧?起身小坐片刻,或是披衣徘徊一番,也不妨为一种消愁的办法。但是,“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如此端坐弹琴,却肯定不是文人一时的雅兴了。阮步兵所弹的这把古琴,肯定也有嵇叔夜那把的神韵——嵇康不是也写过“目送归鸿,手抚五弦”的诗句吗?也用古琴宣泄了难言又难忍的痛苦吗?琴是诗人可亲可敬的朋友,是他倾诉心曲的对象,是他向世界表明情感态度、传达信息的媒介。前此,“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曾写过《七哀诗》“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后世的岳飞《小重山》中有“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因此,我们可以想见,

嵇康阮籍论

论阮籍、嵇康的仕隐之心 前言 阮籍、嵇康作为竹林七贤的两大领袖,是正始时期最重要的两个文人,他们对当时及后世的思想界都有极大的影响,其生平活动和思想倾向都为历代学者所关注。他们在对待出仕和归隐的问题上都呈现出一种矛盾的心态。阮、嵇这种心态的产生与他们深受儒道两家思想的影响是密不可分的,从他们身上能够看到明显的中国儒家和道家思想的痕迹。 阮籍、嵇康的儒家思想 在前人著述中,很多人都认为阮籍、嵇康身上的儒家思想痕迹不是很明显。但是作为从小深受儒家文化熏陶的阮、嵇二人,在他们的言行和著作中其实都透露着儒家那种积极入世和顺从儒家秩序的思想。虽说在魏晋之际儒家文化那种大一统的格局被打破,但是根植于当时文人心中的儒家思想并没有真正被推翻,阮、嵇当然也没有例外。 先看阮籍,他出身于儒学之家,其父阮瑀是建安七子之一,曾受学于蔡邕。有着这样的家庭出身和早期所受的儒家思想的教育,无形中对他后来的思想有很深的影响。阮籍就曾自述:“昔年十四五,志尚好书诗。被褐怀珠玉,颜闵相与期。”⑴可见他早年是十分爱好儒家经典的,心目中的理想人物是孔子弟子中的以德行见称的颜回和闵子骞。在《乐论》中,阮籍就称赞礼乐有着教化作用,强调要维护儒家封建等级制度和道德规范,认为“尊卑有分,上下有等,谓之礼;人安其生,情意无哀,谓之乐”,“礼逾其制,则尊卑乖;乐失其序,则亲疏乱。礼定其象,乐平其心,礼治其外,乐化其内,礼乐正而天下平”。从这可以看出阮籍把礼乐的教化作用提到了平天下的高度,具有一种浓烈的顺从儒家秩序的情怀。 阮籍是一个怀有济世之志的文人。据《晋书?阮籍传》:“(籍)尝登广武,观楚汉战处,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登武牢山,望京邑而叹,于是赋《豪杰诗》。”由此可以看出,阮籍不仅有济世之志,而且眼界很高,抱负甚大,我们来看其《咏怀诗?三十八》、《咏怀诗?三十九》: 炎光延万里,洪川荡湍濑。弯弓挂扶桑,长剑倚天外。泰山成砥砺,黄河为裳带。视彼庄周子,荣枯何足赖。捐身弃中野,乌鸢作患害。岂若雄杰士,功名从此大。 壮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驱车远行役,受命念自忘。良弓挟乌号,明甲有精光。临难不顾生,身死魂飞扬。岂为全躯士,效命争战场。忠为百世荣,义使令名彰,垂声谢后世,气节故有常。 在前一首诗中,感情基调慷慨昂扬,表述极其明快朴实,表达了阮籍自视甚高,“志气宏放”⑵的一面。方东树云:“此以高明远大自许,……言己本欲建功业,非无意于世者。” ⑶这说明阮籍儒家的政治理想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消失,它一直沉淀在其心灵深处,一有机会就会以某种形式表现出来。 在后一首诗中,阮籍塑造了一个“临难不顾生”的壮士形象,他所称颂是儒家忠义气节。他向往建功立业的政治热情也于此流露无遗。即便是身处易代乱世,“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与世事,遂酣饮为常”,⑷但其内心的政治热情亦未完全泯灭。还是苏轼说的好:“嗣宗虽放荡,本有意于世,以魏晋间多故,故一放为酒。”⑸看来苏轼是看到了阮籍内心中被压抑着济世理想所带来的痛苦。 “非汤武而薄周孔”、“越名教而任自然”(《释私论》)是嵇康著名的反儒家思想的言论,不少学者以此来判定嵇康思想属于儒家的对立面。的确,嵇康是非常推崇老庄,曾明言“老子、庄周,吾之师也”,⑹其诗文著作中也有颇多引用道家典籍之处。于是有很多学者就从

诗人嵇康生平作品有哪些

诗人嵇康生平作品有哪些 嵇康是竹林七贤的领袖人物,也是三国末期著名的诗人和音乐家。那么嵇康的生平作品有哪些?下面是本人为你搜集嵇康生平作品,希望对你有帮助! 嵇康作品绝交书 嵇康的这封绝交书是写给为司马氏做官的山涛的,作为竹林七贤,他们深深感受到司马氏统治的王朝昏庸,所以才决定一辈子不做官,追求的是更高尚德井生生活,但是作为自己的好友,首先打破了这个约定,是嵇康不能接受的。 绝交书的开头就表明了自己和山源不同的立场,他认为山源没有羞愧之心,嵇康用先人的例子来启示山源,《与山源绝交书》本来是用作对山涛的做官邀请,是一封辞谢信,但是嵇康在文中表明了自己的意志。 全文从论述处世大方向,到友情的小观点,嵇康责备对方做了对不起朋友的做法,表面上行文流畅,洋洋洒洒但是却有着极强的逻辑性,嵇康的文章风格有很重的时代印记。一方面受汉朝末期文人写作的大影响,文章的普遍言简透彻,另一方面士人多高傲,这种思想会渗透到文章中。 受主观情绪影响大了之后,更多的是表达了嵇康对朋友的决定的不理解,和希望能唤醒朋友的心,不要被官场仕途迷惑了。 从绝交书中我们可以看出嵇康责备山涛不懂自己,但是这是说明嵇康不理解山涛的为人吗?山涛虽然没有嵇康那样的放荡不羁,但是他的中年持重,刚正不阿确是嵇康对他放心的表现。 嵇康在临死前将自己的儿子托付给山涛,就是对山涛

的理解,嵇康的高洁放任,山涛的雅致庄严,都是对魏晋人物最好的全诗。 嵇康作品酒会诗 《酒会诗》是三国时期嵇康所著的五言诗,全诗写的是嵇康和竹林七贤游山玩水,坦荡的生活,诗的前半部分就写出山水的好风光,让人心旷神怡,可以看出诗人是在一个极其放松的心态下,有了这酒会的感慨。 “竹林七贤”是在魏晋更替的时期,他们大多仕途艰难,为了避免在朝廷做官惹上杀身之祸,开始为了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而找寻目标,他们有时作诗弹琴抒发对世道不公的感叹,有时登高远眺向自然倾吐自己远大的抱负。在大自然的洗礼后,他们获得了精神上的寄托了愉悦。 诗歌的前半部分就充分表达了诗人溢于言表的快乐。“乐哉”二字一出,就奠定了全文欢快的基调,一开始诗人就因为自己置身于大自然,远离官场感受到了莫大的乐趣,面对美妙的景色,诗人陶醉了。 花朵盛开的芳香馥郁,极目远眺的高台峙立,林木枝叶交错纵横,深池里鲤鱼欢快的嬉戏。此情此情都是自然为人们展示的自己神秘的一面,这样美不胜收的景色怎么能让作者不为之动容。 诗的下半段意境有明显转折,从写景转到抒情,感情色彩也由原先的高兴陷入思考。想到这样美好的景色自己的好友阮侃不能销售到,不由得多了点淡淡的忧伤,但是嵇康在饮酒的同时,幻想出自己的友人就在身边,充分表达了诗人想要分享这份快乐的心情。 诗人因为欣赏到山水而产生的快乐之情的背后,流露出的是莫名的爱上,给整首诗蒙上一层暗淡的色彩,这是嵇康

浅谈魏晋名士嵇康的人格魅力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fa16339096.html, 浅谈魏晋名士嵇康的人格魅力 作者:马毓青 来源:《丝绸之路》2017年第18期 [摘要]魏晋名士嵇康,这个令古今多少文人雅士所敬佩的精神偶像,用其短短40年的光阴,书写了一部叹为观止的传奇人生。本文根据史籍文献中有关嵇康的记载,重回历史,感受其独特的人格魅力。 [关键词]嵇康;“竹林七贤”;魏晋名士 [中图分类号] K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7)18-0020-02 一、学不师授,旷迈不群 嵇康诞生在魏国谯郡铚县(今安徽宿县西南)境内的稽山,据史料记载,嵇康一族本姓“奚”,会稽人,为躲避仇怨迁徙至谯郡铚县。“嵇康,字叔夜,谯国铚人也。其先姓奚,会稽上虞人,以避怨,徙焉。铚有嵇山,家于其侧,因而命氏。”?譹?訛 嵇康的父亲嵇昭,曾担任魏国督军粮治书侍御史一职,在魏晋时期属于中下层官吏。嵇氏一族在当时只能算是普通士大夫阶层,嵇康上有两位哥哥,大哥姓名在史书中没有明确记载,二哥名喜,字公穆,历徐扬州刺史、太仆、宗正卿。嵇昭为儿子取名一喜一康,大概只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这个动荡的年代能够喜乐安康。 但在这个见惯了天灾人祸、战乱瘟疫的时期,丧亲之痛几乎时时上演。曹操曾用“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来描述当年满目疮痍的景象。在这样一个犹如虎兕出柙的时代,嵇康亦是在襁褓之时便失去了父爱。他曾在《幽愤诗》中写道:“嗟余薄祜,少遭不造。哀茕靡识,越在襁褓。母兄鞠育,有慈无威。恃爱肆姐,不训不师。”也许正是在母亲和兄长“有慈无威”教育下,嵇康才养成了肆意潇洒、狂放不羁的性格。大概也是在这样的性格影响下,嵇康才会被道家清净无为、道法自然的思想理念所吸引。 嵇喜在《嵇康传》中曾提到嵇康“学不师授,博洽多闻”,并没有受过系统的正规教育,很大程度上都是自学成才。臧荣绪《晋书》称嵇康“幼有奇才,博览无所不见”。在他的诗文中,常运用比兴手法,重章叠句,回环复沓,句中处处彰显着他性格中的纯粹和率性,精骛八极,心游万仞,一任自然。嵇康之所以被称为“通才”,是因其不仅文采斐然,在艺术方面更有与生俱来的天赋和高超的技艺。《琴赋序》开篇便说“余少好音声,长而玩之”,故嵇康与音乐的结缘应该很早,和大多古代文人雅士一样,嵇康对琴及琴乐极为推崇:“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譺?訛此外,嵇康还进行琴曲的创作,《嵇康四弄》(长青、短青、长侧、短侧)、《风入松歌》都是他创作的琴曲。嵇康还写得一首好字,尤其擅长草书,唐代张彦远编

嵇康性格分析

. 全日制本科生学年论文 ` 题目:嵇康性格分析——以《世说新语》为例 学院:文学院 专业年级:2013级汉语言文学(师范) 学生姓名:李佳芯学号:20130502182 指导教师:何亮职称:副教授 2016年 3 月20 日

全日制本科生学年论文成绩评定表

嵇康性格分析 ——以《世说新语》为例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师范)李佳芯 20130502182 指导老师:何亮 摘要: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变革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仍,礼崩乐坏,人们的文化思想和道德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于是当时的文人之士们标新立异,我行我素,凡事不因循守旧,放荡不羁,因此长期受压抑的人性、人情张扬开来,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思想解放和释放个性的运动。处于这种历史关头的知识分子、人士大夫们,或深陷社会政治运动的漩涡,不能自拔;或寄情于山水之中,远避灾祸;或悟言于一室之内,参理谈玄。嵇康就是这样的代表人物。 关键词:《世说新语》;嵇康;性格 引言:嵇康是当时著名的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他与一些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①。而后他因得罪钟会,为其诬陷,而被司马昭处死。在《世说新语》中,关于嵇康的条目有24个,其中直接与嵇康相关的有10多条。从中可以看出,《世说新语》对嵇康这个人物并没有做详细的描述,但是我们却是可以透过其中简明而又扼要的记述,并经过悉心的梳理,描画出一个形象较为鲜明,性格较为丰满的嵇康来。我们知道一个人物的思想和性格是相当复杂的,它包含了很多甚至相互矛盾的侧面,这些侧面交织成一张暧昧难辨的人物性格图景,因此我们对这个人物的性格分析,就不能仅仅选取其中的一面或一时的言行,来以偏概全的归纳出他的性格内涵。《世说新语》虽只有小部分描写了嵇康与其事迹,但它的体例和写人记事的方法,对我们较为全面地认识人物提供了重要的材料。所以从《世说新语》之中一些语句对嵇康的刻画,可以大致刻画出嵇康的形象,表现出嵇康的性格特征。 一.嵇康具有较高的文学造诣

阮籍与嵇康思想性格的异同

1.阮籍与嵇康思想性格的异同:⑴反对司马氏的篡权是其共同的立场,但在态度上,①阮籍能做到敷衍世事,应变顺和;②嵇康却峻切激烈,往而不返。⑵同样是非毁礼法,放浪形骸,①阮籍含蓄而近于圆滑;②嵇康则轻肆直言,遇事便发。这是二人性格与处世的不同,也造成了不同的后果。 2.文风的异同:“师心遣论”、“使气命才”是其同;“嵇志清峻”、“阮旨遥深” 是其异。 3.阮籍与嵇康之文: ⑴阮籍散文的代表作是《大人先生传》,此外还有《通易论》、《达庄论》 等。阮籍的散文富于文采,但总的说来,在指斥现实、介入政治斗争方面“隐而不显”。 ⑵嵇康的散文的代表作是《太师箴》、《管蔡论》、《与山居源绝交书》,此 外还有《养生论》、《南张辽自然好学论》、《声无哀乐论》等,嵇康的散文观点鲜明,词锋犀利,长于辩难,风格清峻豪壮,有很强的思辨性、哲理性及批判性。 4.阮籍与嵇康之诗: ⑴阮籍诗歌的代表作《咏怀》八十二首,是其一生思想情感的总汇。《咏 怀》八十二首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政治抒情组诗的先河,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 ⑵嵇康的诗歌形式多样,尤以四言成就最高。其代表作品有《幽愤诗》、《送 秀才从军》。嵇康的诗歌风格清峻、言简义丰、意象鲜明、意境高远。 5.阮籍《咏怀》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⑴表现了诗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苦闷孤寂的情怀和忧生惧祸的心理,批 评了社会的黑暗和时政的腐败,同时也体现出一些饮酒、求仙、隐逸等消极出世的情绪。 ⑵阮籍的诗歌继承了风、骚和《古诗十九首》的传统,在艺术上大量地运 用比兴、象征、用典的手法来抒情言志,因而形成了隐晦曲折、旨意遥深的艺术风格。 ⑶阮籍的《咏怀》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左思的《咏史》、陶渊明《饮 酒》、庾信《拟咏怀》,以及陈子昂的《感遇》和李白《古风》等,都明显得到其艺术的滋养。 6.嵇康的《悲愤诗》与《赠秀才入军》: ⑴嵇康的诗,现存五十余首。有四言、五言、七言和杂言,而以四言成就最高。 ⑵嵇康的诗以表现其追求自然,高蹈独立、厌弃功名富贵的人生观为主要 内容。其中《幽愤诗》自述平生的遭遇和理想抱负,对自己无辜受冤表 示极大愤慨。

嵇康诗词

代秋胡歌诗七首 一 富贵尊荣。忧患谅独多。古人所惧。丰屋蔀家。人害其上。兽恶网罗。惟有贫贱。可以无他。歌以言之。富贵忧患多。 二 贫贱易居。贵盛难为工。耻佞直言。与祸相逢。变故万端。俾吉作凶。思牵黄犬。其计莫从。歌以言之。贵盛难为工。 三 劳谦寡悔。忠信可久安。天道害盈。好胜者残。强梁致灾。多事招患。欲得安乐。独有无愆。歌以言之。忠信可久安。 四 役神者弊。极欲令人枯。颜回短折。下及童乌。纵体淫恣。莫不早徂。酒色何物。自令不辜。歌以言之。酒色令人枯。 五 绝智弃学。游心于玄默。遇过而悔。当不自得。垂钓一壑。所乐一国。被发行歌。和气四塞。歌以言之。游心于玄默。 六 思与王乔。乘云游八极。凌厉五岳。忽行万亿。授我神药。自生羽翼。呼吸太和。炼形易色。歌以言之。思行游八极。 托好老庄。贱物贵身。志在守朴。养素全真。 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十八首 一 鸳鸯于飞。肃肃其羽。朝游高原。夕宿兰渚。邕邕和鸣。顾眄俦侣。俛仰慷慨。优游容与。二 鸳鸯于飞。啸侣命俦。朝游高原。夕宿中洲。交颈振翼。容与清流。咀嚼兰蕙。俛仰优游。三 泳彼长川。言息其浒。陟彼高冈。言刈其楚。嗟我征迈。独行踽踽。仰彼凯风。涕泣如雨。四 泳彼长川。言息其沚。陟彼高冈。言刈其杞。嗟我独征。靡瞻靡恃。仰彼凯风。载坐载起。五 穆穆惠风。扇彼轻尘。奕奕素波。转此游鳞。伊我之劳。有怀遐人。寤言永思。寔钟所亲。六 所亲安在。舍我远迈。弃此荪芷。袭彼萧艾。虽曰幽深。岂无颠沛。言念君子。不遐有害。七 人生寿促。天地长久。百年之期。孰云其寿。思欲登仙。以济不朽。缆辔踟蹰。仰顾我友。八 我友焉之。隔兹山梁。谁谓河广。一苇可航。徒恨永离。逝彼路长。瞻仰弗及。徙倚彷徨。九 良马既闲。丽服有晖。左揽繁弱。右接忘归。风驰电逝。蹑景追飞。凌厉中原。顾盻生姿。十 携我好仇。载我轻车。南凌长阜。北厉清渠。仰落惊鸿。俯引渊鱼。盘于游田。其乐只且。十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