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

  • 格式:doc
  • 大小:41.50 KB
  • 文档页数:1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MCLS

(川崎病KD)

川崎病是一种病因未明的血管炎综合症。以幼儿多发,临床特点为发热、皮肤粘膜病损和淋巴结肿大。由于近几年来本病有增加发病的趋势,临床误诊较多,本症早期治疗效果较好。

川崎病不会危及生命但会死于其并发症,通常严重的并发症为心肌梗死,并发症的演变过程:早期心衰—→心律失常—→冠脉扩张—→后期心梗。

一.病因(具体为以下几种,依据可能不足)

1.感染:β-溶血琏球菌,EB病毒。

2.免疫反应:急性期都有免疫失调的情况,可能与一定宿主感染多种病原引发的免疫介导有关。

3.其他:与药物,化学元素物质过于敏感有关。

二.病理变化(分四期)

1.初期(1-2周):全身小动脉炎症,可见到冠状动脉外膜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侵润,此为早期表现,程度最轻。

2.极期(2-4周):此期最危险,易致死亡,表现为全程血管炎,细胞内膜侵润,此期过后基本形成冠状动脉瘤,血管内膜增生、肥厚,此期过后基本无动脉瘤出现。

3.肉芽肿期(4-7周):血管炎症消退,内膜肉芽组织增生,血管内膜肥厚更加进一步。

4.陈旧期(7周-4年):瘢痕形成,血管多为冠状动脉狭窄,易致血栓形成-→致使心肌梗死为川崎病致死的主要原因,另可引起动脉瘤破裂(狭窄-→心脏代偿收缩-→动脉壁压力增大-→动脉瘤破裂)

三.临床表现

发病年龄1个月~13. 8岁,平均2.6岁,中位年龄2. 0岁。发病高峰年龄为1岁, 87·4%患儿<5岁,79·8%患儿<4岁, 67·2%患儿<3岁, 49·3%患儿<2岁,21·5%患儿<1岁。男716例,女391例,男:女=1. 83:1,病程 1-67天,平均6-7天。有流行年份和季节分布特点,春夏多见,除主要表现外,部分患儿出现卡介苗接种部位红肿、肛门周围脱皮脱屑等其他表现,但这些表现较6个主要症状少见,且

主要出现在3岁以下小儿,对婴幼儿不典型KD诊断有帮助北京小儿川崎病协作组发热仍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而多形性皮疹取代淋巴结大成为最少见的临床特征。(北京小儿川崎病协作组)

(一)主要症状和体征

1.发热:38-40°呈稽留热,持续1-2周。就像SARS必有发热一样,且发热5天以上,抗生素治疗无效。

2.皮肤粘膜:

(1)皮疹:向心性,多形性,同一期内可有几种皮疹,如荨麻疹样,麻疹样,深红色,猩红热样皮疹,但无疱疹。

(2)肢端的变化:指(趾)呈梭形肿胀,关节酸痛,僵直(类似于类风湿小关节病变的表现),手足硬性水肿(按压较硬),以上为发

热期。当体温退后,肢端肛周成块脱皮。

(3)粘膜

①球结膜充血:为干性炎症,无流泪,分泌物可与结膜炎相鉴别。

②口唇干裂,皲裂:可见到血痂(唇干色红)。

③口腔弥漫充血:可见柯氏斑(与麻疹相鉴别),呈鲜牛肉色。

④舌乳头突起:杨梅舌。(即舌乳头肿胀,发红类似草莓,常见于猩红热)

3.淋巴结肿大:以颈部,颈后单侧多见,无疼痛,无发热,单纯性肿大,可与急性淋巴结相鉴别。

(二)心血管症状

1.心脏炎:可有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包炎的症状,体征,无特异性。可表现为节律不齐,心衰,杂音,心音遥远等改变,常出现于急性发热期。

2.心血管:主要损害冠状动脉,早期可有收缩期杂音,节律改变。

①冠状动脉炎:发生率为50%,不出现扩张,只有炎症表现,最轻。

②冠状动脉瘤:第十二天开始出现扩大,8周最明显,急性期发生率高,急性期后基本不出现,表现为冠状动脉扩张大于3mm。

③冠状动脉狭窄:见于第四期,瘢痕形成,表现为心肌缺血,心梗,心绞痛。

冠状动脉瘤并发心肌梗死高危因素

1、冠状动脉瘤的最大直径>8mm以上

2、冠状动脉瘤形态为囊状、念珠状、香肠状

3、急性期发热持续21天以上

4、急性期单独使用皮质激素

5、发病年龄2岁以下

临床特点:

1、多在休息、安静或睡眠中突然发生(占63%)

2、多表现为休克、强烈哭叫、胸痛、腹痛、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婴儿主诉胸痛者少(可能与年龄有关),亦可表现呼吸困难、心力衰竭、心律失常;

3、无症状者占较大比例(占77%,73/95),此为川崎病并发

心肌梗死的特征;

4、心肌梗死的预后与再梗死次数及冠状动脉阻塞部位有关。(三)其它系统

1.泌尿系统:脓尿,尿蛋白;

2.消化系统:肝功能改变;

3.脑:无菌性脑炎。

四.实验室检查

1.血象:早期白细胞达2.0×109/L;血小板正常,但在2周后可增达300×109/L以上;ESR增高,CRP(C反应蛋白)增高;抗O正常。2.心脏:二维彩色心动图显示冠状动脉扩张或冠状动脉瘤。

(1)异常Q波Q/R比例>0.3QS波形

(2)冠状动脉主干正常内径:4周-3岁为2.5mm,3-9岁为3mm,9-14岁为3.5mm。冠状动脉扩张是指内径大于正常范围或冠状动脉与主动

脉根部内径之比>0.3。

(3)冠状动脉扩张分级:0级:正常范围;1级:<4.0mm;2级:4-7mm,此级最常见;3级:≥ 8mm,可累及主干1支以上,最重的呈球形。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扩大3-5mm,直径>6mm或呈球形,纺锤球样改变。五.诊断标准

1.发热5天以上;

2.手足症状:末端梭形肿胀,热退脱皮;

3.皮肤多形红斑;

4.粘膜改变:口腔粘膜牛肉色,球结膜充血;

5.口唇干裂,杨梅舌;

6.非化脓性颈部淋巴结炎。

包括发热在内共有5条,无需实验室支持即可确诊,如有B超提示冠状动脉改变,包括发热在内共有4条即可,但此时要排除其它疾病:如风湿热(抗O增高)。6条可概括为:发热+皮肤+粘膜+淋巴结+口舌+手足。

早期诊断不完全性川崎病

典型川崎病是指不明原因发热5d以上,且具备其他5项主要临床特征中的4项或4项以上。而不完全性川崎病则是指发热5d以上,其他主要临床表现仅符合3项或2项,但超声心动图证实有冠状动脉(简称冠脉)病变。不完全性川崎病的诊断又分两种情况:(1)如果超声心动图显示冠脉瘤或冠脉中度扩张,可确诊为川崎病,给予静脉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2)如果冠脉轻度扩张或冠脉壁辉度增强、血管腔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