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2020届创新创业优秀毕业生名单

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2020届创新创业优秀毕业生名单

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2020届创新创业优秀毕业生名单
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2020届创新创业优秀毕业生名单

附件2

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2020届

创新创业优秀毕业生名单

中南大学(46人)

李佳楠王文瑾石佳琦段珂婷孔凡斌高虒源黄文韬刘军赵丹鹿阳雷明涛宋虎潮包志强刘正尹诗刘芸怡栾翔宇李姝陈泽标李源李欣雨茶维佩赵天钰张鑫谭显瀚周国韬苏志华唐霖峰刘彦哲周国伟陈涛李阳高晓蕾陈秋丽李朝斌梁正宇左定川游介文王钧晖谷昆泓张文婷张宇鸿刘逸峰李燕飞周剑范成铭

湖南大学(32人)

黄梓威邹高宇张佳伟褚凡王茜婷孙鸣昊秦钒治严淦张嘉豪刘思成刘一怡贺银慧郭育辰田畅刘丹阳欧阳旖璠王馨李恩晗潘婷婷张思斯贾林陈达伟高婷周成赟田野

胡圣贤连琳田丰黄媛刘思尧易星舟王力

湖南师范大学(23人)

吴凡陈良玉彭思杨洁张津豪王奕鑫刘玉翠周芷薇李嘉明张若菡夏钰童祁文桢朱怡俊杨杨张婧祺吴迪郭译舒张辰璐甄晴周金龙何礼广陈洪雨陈娅雯

湖南师范大学树达学院(2人)

黎哲谢雪妮

湘潭大学(33人)

程安琪刘海于婷婷张倩姣顾春梦艾华刘汉江王璇谢扬真王慧敏张延定白靖陈紫鑫邹岳松胡均邦张慕泽谢晨辉左婉晴胡琴屈智勇丁卫强卫斯达胡婧姜乐盈周紫薇李志岗赵成陈寅初王首勋张佳轩苏长青熊文豪何毅

湘潭大学兴湘学院(6人)

胡静清刘健沈峰石孝坤王新华向旭平

长沙理工大学(26人)

易英炜宋章明陈湘鹏邹佳斌康震严旭武彦威朱文璨黄恬武江南张泽玺张思佳张羽涵宁搏王杰曾青吴红慧刘波迟庆芳张斌文小颖黄秀琳袁韶文罗亚刘江琪李然琛

长沙理工大学城南学院(1人)

罗爽

湖南农业大学(27人)

周润姿曹秀成阳田恬范婷芳李文彬吴贤波谭宁宁黄艳红刘柯灿童欣李慧多张雨阳尹家全游峻松胡俐泉黄粤林黄崇银易思雨张宇刘深王弃非张中钦刘明闫昭明李婕万众苏荣荣

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6人)

黄犇黄伟峰张稷策钟诚胡宁周鑫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4人)

吴楚梁刘至辰张飞虎杨晓楠尹茂懿王玉竹赵佳豪邹江枫陈淑敏肖沙

洪鑫金亦佳钱妙段菁阳陈中琪孙思敏张楠宋璋玉杨志高谭康业莫凯宁万金鑫谭知理郭景昭

湖南中医药大学(16人)

邓文祥刘金红郭斌龙茜穆馨怡刘眴蒂陈兴宇韦细连程丽慧刘小兵伍嘉晖疏琛王璇张旭王乙钦李晶晶

南华大学(31人)

禹远马引航黄康陈林徐俊瑶罗温伟王炬黄洋王玉锋钟鹏程何云方罗珊杨芹黎杰鑫侯杨峰李韬欧阳思雨杨文玲张耀元孙梦婷蒲玉翠袁莹曾钊范坤华谭玉婷颜嘉陈玖龙蒋潇宇李裕瑶李育萌肖国梁

南华大学船山学院(5人)

彭江尹同录张颖雷阳光闫凯湖南科技大学(28人)

刘敉共张亮洪佩玉朱鹏程董沂卓李权接谷振宗张博玮黄尹剑峰任德敏李泉张佳强康尹曹奔谭靖芝

刘娜毛清萍刘茜谢琳郑倩何丽容蔡晓可刘婕王小康吕黎曙杨孝昆伍星冷智玉

湖南科技大学潇湘学院(1人)

江建梅

吉首大学(11人)

阳思念王恩民郭禹鹏蒋林龚伟马建彬莫异李至宏郭旭明唐明佳阿布力克木·麦麦提阿布都拉

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5人)

周芳子曾富强雷海波唐佳康吴尚湖南工业大学(8人)

李剑桥樊平吴尚霖李海君贺子健曾忆婷王娉肖玲

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3人)

邵相弟吴俞京赵雅钰

湖南工商大学(16人)

田浚佑罗倩李溶栗林周洁王玉龙张芙颖熊峥峥陈卉鑫李雪聪邬玉龙任秋月王启程刘斌陈梓元唐荻松戴国庆

湖南工商大学北津学院(4人)

周杰周谦赵紫伶彭璐

湖南理工学院(18人)

何学文曾霞廖金艳张克盛夏诗雨唐玉春屈正威李浩乾颜淑姣唐崧源钟文聂希朗孟雪婷彭凯林王苗朱孝天周旭张甜甜

湖南理工学院南湖学院(5人)

金志锋彭鑫周裕宇邓丽君邓钰锟衡阳师范学院(10人)

郑友胜李伊宇易程易王文唐涛蒋发刘思妍周晟吴旭峰黄佳欣衡阳师范学院南岳学院(1人)

巫晓婷

湖南文理学院(18人)

李思远吉思源罗嘉杰凌玲刘喜王馨刘禹辰王可心陈婕刘康珂曾怀彬于仕煜胡东林魏伊雯龙志亮李樽王谊李佳洵

湖南文理学院芙蓉学院(2人)

胡强波邓子航

湖南工程学院(12人)

胡新政刘彦伸肖纪雄陶文杰杨康刘娟李煌明刘荆州李薇张丹梅文科刘川

湖南城市学院(15人)

周玥含王存珮陈俊清杨碧原杨晓鹏冯茜毛子林朱海瑜李华陈丹刘志丽徐慧琳刘雯钱艺包祥材邵阳学院(18人)

唐思思刘懿彭君程均奕蒋雅菁郑佳明邓君李明山赵江南高运克刘冬伟刘思利李舒婷张镖田彬瑶张平平刘卓婧周武

怀化学院(16人)

杨冰刘娇阳肖静威谭文华孟俊光陶美珍黄杰华陈永昌杨建平赵璞张雪莹王恬周铱文白新新张天佑罗崇雯

湖南科技学院(15人)

孙锡南毛轩睿唐阳阳卫亚银杨小丹蓝世杰邹四辉张义君周荣灏李行清张克勇邓晴张宁周旺程佑川

湘南学院(12人)

刘珊林雷胜光练亿安何丽鸿朱毅简正王涛何山虹綦全刘源尹琴周玥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17人)

陈佳陈敏涛奉先焱张雨娟吴孟佳韦颖苑颖慧邱昌栋张嘉峻杨茂盛李欢王佳宁刘丹曾鹏李谟函王宁卢秀婷

长沙学院(14人)

邓万钞颜琴孟丽刘宇翔胡索周晓梅丘志炜赵婧娴龚珈民叶海峰李佳露唐凡仙沈凯帆黄贤禄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2人)

丁文韬陈萍

长沙医学院(22人)

李珊吴欢刘霞谢辉马蕾陈舟陈聪刘雪嘉颜文斌文柏友秦朝军刘洁容段子慧项乐盈叶杭曹杨港刘相麟冯义建李莹希张弘毅宋伟明成高丽

关于印发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教高〔2017〕573号

于印发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教高〔2017〕573号 2017-07-11 11:15:53 【浏览字号:大中小】来源:教育厅办公室 分享到 河南省教育厅 关于印发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普通高等学校: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豫政办〔2016〕59号)文件精神,为进一步深化我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我厅制订了《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各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按照实施方案要求,认真组织开展各项工作,切实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努力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 附件:河南省教育厅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河南省教育厅 2017年7月4日附件 河南省教育厅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和《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豫政办〔2016〕59号)精神,进一步深化我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加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高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造就一大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结合我省高校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推进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为主题,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为重点,以完善条件和政策保障为支撑,推进教学、科研、实践协同育人,汇聚政府、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和学校各方资源,形成培养合力,加快培养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创新创业能力,勇于投身实践的创新创业人才队伍,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和富民强省提供强大的人力智力支撑。 二、改革目标 “十三五”期间,面向全省高校普及创新创业教育,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和先进经验,建设、认定一批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示范高校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示范基地、大学科技园、众创空间等创新创业孵化服务载体,实现新一轮大学生创业

湖湘青年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方案

湖湘青年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建设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加强对青年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和支持,不断探索和创新科技人才工作机制,努力营造青年创新创业的良好环境,拟组建湖湘青年科技创新创业平台(以下简称“青年平台”),组建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国家和我省《中长期科技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立足现有创新资源,遴选出一批青年科技拔尖人才进行重点培养,为其搭建拓展视野、交流思想、互促合作的学术交流平台,名师带培、项目支持、重点培养的创新支持平台,人才、项目、技术、产业融合的创业服务平台,信息集成与资源共享平台,培养造就一批我省新一代学术、技术和产业带头人,为创新型湖南建设提供人才支持。 二、平台建设内容 重点围绕学术交流、创新支持、创业服务、信息共享四个方面建设湖湘青年科技创新创业平台。 (一)学术交流 1、举办沙龙。围绕我省重点产业、重点学科或科技前沿领域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精选主题,以学术报告、专家论坛、产学研对接等形式举办沙龙活动。邀请相关院士、知名学者、企业家等参加,省科技厅相关厅领导、处室主要

负责人参加。同时,利用高新园区与高校院所的创新创业基地、人才活动场所开展经常性的学术交流、对接洽谈等活动。 2、研修培训。积极支持培养对象参加国际学术活动,到国内外一流大学、研究机构或知名企业访问交流或进修深造。同时,为培养对象开展科技发展战略、科技政策、科研管理、创新创业方法、项目申报、团队建设等专题培训与研讨活动。 (二)创新支持 1、导师带培。根据双向选择的原则,培养对象所在单位为培养对象选聘院士、知名专家等担任带培导师,开展一对一的传帮带,通过参与项目研究、课题指导、顶岗锻炼等形式,提升培养对象的创新能力。培养对象所在单位与带陪导师签订带培协议,明确带培目标与任务,导师聘期为3年,导师聘请费用由培养对象所在单位解决。 2、项目支持。建立湖湘青年科技创新创业专项经费,给予每位培养对象9万元科技项目经费支持。培养对象所在单位按不少于1∶1的比例配套培养经费,并在科研岗位、科研项目、实验设备、工作场所等方面给予重点保障。建立培养对象项目库,对创新性强、市场前景好的项目,省科技厅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支持,优先推荐培养对象申报科技奖励。 3、产学研结合创新。对接企业科技特派专家行动计划,积极选派培养对象到企业兼职、挂职,与企业共同开展技术攻关,促进高校、科研院所的创新资源向企业流动。组织青

研究论文: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现状述评

134267 高等教育论文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现状述评 我国高校自从1999年实施扩招政策以来,在校大学生规模扩大,这也直接导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从2003年起逐年增加,使得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企业需要人才,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人,高校培养的毕业生不能与用人单位无缝对接,出现了就业鸿沟。要让毕业生顺利融入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不只是就业一种途径,还要鼓励有能力、有胆识的同学去创业,这样不仅可以解决创业学生自己的就业问题,还能带动一批同学就业。为了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和创业,高校在培养学生过程中必须进行系统化的相关教育。当前有关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很多,对近几年的研究文献进行总结和梳理,为后续高校创新创业研究奠定基础。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创新的本质含义有两层,一是创造出原来不存在的新东西,二是在现有基础上进行更新和改造。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思维、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育。

高校创新教育就是为了挖掘大学生的探索能力、创造性地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而进行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创业,顾名思义就是创立企业,而高校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启发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冒险精神,培养学生创业所需的综合能力,其终极目标还是为了让学生毕业后能顺利融入社会。 创新和创业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创新是高质量创业的前提,创业是将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的途径。创业是形式,创新为实质,二者相辅相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该在创新的基础上进行高质量的创业,将新产品、新技术、新的商业模式推向市场。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文献大数据 (一)文献发表数量及趋势 在中国知网检索条件“主题”中输入“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行模糊检索,可以搜索出近年来发表的相关文献,发表的时间及数量如图1所示,进行模糊检索是为了分析相关文献的总体发表趋势。我国高校1999年实施扩招政策,到2003年,首批扩招的大学生毕业就面临严峻的就业问题。2003年相关主题的文献数量是50篇,高等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有关“高校创新创业

浅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验师资队伍的建设_何斌

高等教育 Higher Education 35 ASIA —PACIFIC EDUCATION 亚太教育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成为我国当今社会的新态势。党的十八大对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部署,国务院对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要求把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树立先进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面向全体、分类施教、结合专业、强化实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努力造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力军。 基于此,目前我国各高校正在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大力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高校在实施创新创业过程中,需要运行先进的教学理念、制定准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积极改革教学方法、采用卓有成效的考核方式,来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1] 。实验教学是创新教育实施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实验室是衔接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是激发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开拓、深入研究、创新兴趣的主要阵地以及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2,3] 。因此建设一支具有创新意 识和创新能力、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的创新创业教育实验师资队伍就 成为当前迫切解决的重要任务之一。 一、创新创业教育实验师资队伍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匮乏。从我国高校的发展现状来看,目前绝大部分高校都属于教学型和教学研究型,都偏重理论教学,采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只注重课堂教学,实践性环节占的比重偏小,实验师资队伍建设不受重视。而且高校实验教师在完成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同时,还必须进行科学研究,教学和科研是高校教师非常重要的职责。这就导致实验教师不会去重视创新创业教育,也不会花精力、心思去接触学习创新创业教育理论。目前我国高校实验教师基本都是从学校毕业直接进入高校工作,虽然拥有高学历,但缺乏企业经历、缺乏实际经验,缺乏创新创业实战训练,这就很难把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训练衔接并贯穿于实验实践教学环节中来,更不用谈培养学生创新创思维、创业能力。 (二)创新创业教育实验师资队伍数量短缺。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师很多都是由辅导员或者就业指导中心工作人员兼任,把创新创业教育简单地认为是就业工作的延伸。专职的创新创业教师是少之又少。而且现在学校在招聘实验教师方面,学校为加强“内涵”建设,在选聘教师时过于注重应聘者学历、职称和科研能力,这就直接把一些行业经验丰富、具有创业经验的人拒之教育门外[4] 。结果就导致了高校创 新创业教育实验师资队伍力量薄弱和数量短缺。 (三)管理及考核制度不完善。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离不开学校制度的支持与保障[5]。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很多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致使其管理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很多高校没有独立的研究管理机构,也未制定创新创业教育考核或评价机制,创新创业活动开展较混乱,和实验实践环节脱节,难以形成良好的氛围。对于兼职实验教师,在评定职称时,申报的是专业技术职称,而创新创业教育对他们职称的评定没有多大的帮助,导致了这部分教师对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态度不够端正。而且很多高校一直存在重科研、轻教学和社会服务的倾向,并未将创新创业教育成果纳入个人考核中。缺乏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考核及奖励激励措施,实验师资的创新创业能力很难得到提升。 二、创新创业教育对实验师资队伍的要求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要求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为国家输出符合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新型人才,高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培养创业型、复合型人才,为经济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6]。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对高校实验师资队伍提出更高的要求。实验教师不仅要熟悉实验技能和操作,还必须要驾驭理论知识体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会设计开发实验项目,有过创业经历或参与过创新创业专业培训,具备把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训练衔接并贯穿于实验实践教学环节中的能力。 三、创新创业教育实验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明确创新创业实验师资队伍培养目标。高校要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实验师资队伍建设必须要融入其中,要制定实验师资创新创业教育计划,明确创新创业师资培养目标。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和办学方针,制定出能把创新创业能力训练衔接并贯穿于实验实践教学环节中的培养目标,加强综合素质与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提高科学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能够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专业咨询和服务。 (二)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验师资队伍力量薄弱、数量短缺,存在学历学位结构、年龄结构不合理等因素。应制定相关政策,吸引有过创业成功经历、有过实践经验、有较强的创新能力、热爱大学生创业教育事业、专业扎实的高学历和高职称实验教师充实到高校创新创业师资培养的行列,并及时补充勇于创新、工作踏实负责的青年教师进来,以老带新,形成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梯队建设模式。鼓励理论教师参与实验教学,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有机整体,理论教师同时参与两个教学环节,能够深化教学内 作者简介:何斌(1982-),男,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纺织材料结构与性能。 基金项目:湖南省2016年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湘教通[2016]400号);2014年湖南工程学院研究生教学改革项目(校教字[2014]34号)。 浅谈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验师资队伍的建设 何斌 汪泽幸 刘超 谭冬宜 刘涛 摘 要: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当今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建设综合素质高的创新创业实验师资队伍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介绍了创新创业教育实验师资队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态势下创新创业教育对高校实验师资队伍的新要求,并围绕创新创业教育实验师资队伍的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高校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实验师资队伍;建设 DOI:10.16550/https://www.doczj.com/doc/fa12322151.html,ki.2095-9214.2016.35.018

创新创业教育试点改革专业申报指引

附件6: 创新创业教育试点改革专业 申报指南 一、总体要求 结合教育部关于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相关要求,以高校现有国家级或省级特色专业为重点,或遴选其他条件较为成熟的专业,既可专业内整体推进,也可以创新创业实验班为载体,围绕创新创业教育开展试点改革专业建设,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师资队伍、实践教学、教育资源等方面的综合改革,使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专业教育的全过程,建成一批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的专业点,着力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二、建设内容 1.培养目标 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中,要融入体现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具体要求,要对专业培养目标和学生专业能力与创新创业能力的要求进行细化。 2.培养方案 结合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并单独实施。培养方案要推动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度融合,实现人才培养模式与大学生创业活动密切结合,每年均设置一定量额的创新创业学分,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

度。 3.课程体系 按照深度融合创新创业教育的专业培养目标,以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改进专业课程教学,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开设一批面向全体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与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进一步完善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体系和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的专业课程体系,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精品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共享。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教材的编写工作,联合行业企业优秀人才联合编写具有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的重点规划教材。 4.师资队伍 加强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将提高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作为岗前培训、课程轮训、骨干研修的重要内容,建立校内专任教师到相关产业和领域一线学习交流和挂职锻炼制度,聘请相关知名科学家、创业成功者、企业家、风险投资人等各行各业优秀人才,担任专业课、创新创业课授课或指导教师,完善专业建设点与行业、企业之间的协同育人机制。 5.实践教学 在试点专业建设中需要重点突出“知行合一”的实践育人理念,依托校级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加大面向创新创业的专业类实践、实训、实验课程和项目的设计开发,形成线上线下融合、注重过程体验、突出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快校内外实习和实践教学

创业政策湖南大学生创业政策

湖南大学生创业政策 完善政策体系,鼓励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各地各校出台《关于开展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意见》配套文件200余个,形成了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政策体系。鼓励高校与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合作开展创业培训和实训,从2013年起,将创业培训补贴政策期限从目前的毕业年度调整为毕业学年。各高校设立了大学生创业扶持资金,实行“一先三保”鼓励政策。 强化教育培训,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把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全过程,纳入新生入学教育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内容。积极构建社会创业培训服务网络,通过举办SIYB、KAB、GYB专题班等途径为大学生提供专业化的创业实践培训。聘请职业指导专家、知名企业家、创业成功校友等对创业学生进行指导。组编和修订就业创业指导教材,分层设计创业教育活动,分类实施创业教育。 打造创业平台,优化大学生自主创业服务。建立省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免费提供场地、培训和咨询指导。引导市州依托高新区、经开区创建大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和大学生创业服务中心。开展就业创业示范校评比和毕业生就业“一把手”工程督查,引导高校依托大学科技园、教学实训场馆等建立大学生创业实践基地。投入专项开发资金,完善湖南省毕业生就业网创新创业板块,筹建网上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为注册项目提供品牌服务和咨询指导。依托中南大学创建全国首家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网站“中国大学生创业网”,搭建创业信息

交流平台。引进和开发专业软件,组织学生开办模拟公司,为学 生接受创业模拟训练搭建网络课堂。 如果你是高校毕业生,现在还没有就业想自己创业,不要为 创业条件缺乏太过忧愁。 湖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 就业有关工作的通知》中规定:从事个体经营的高校毕业生,可 享受三年内免交登记类、管理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 的优惠政策。对自愿到湘西地区及县级(含县级)以下基层自主创 业的高校毕业生,其自筹资金不足的,可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对 从事微利项目的,贷款利息由财政承担50%,展期不贴息。 《通知》明确要求全省各地劳动保障部门主动配合相关部门,落实高校毕业生就业有关扶持政策。《通知》还要求各地公共就 业服务机构设立高校毕业生专门服务窗口,提供免费政策咨询、 职业指导和职业介绍服务。大学生想做小老板,还将有机会得到 一些实际指导。按照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的部署,对希望参加创 业培训的,由各地相关部门组织其参加“创办你的企业”(SYS)创 业培训班,并提供创业项目、开业指导、融资服务等配套服务。 对经过创业培训合格的学员,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要求将其纳入 当地创业服务体系,提供项目开发、专家指导、小额贷款等一揽 子服务,帮助他们成功创业。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本文基于互联网技术,对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研究。提出了开放式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对高等院校的“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讨论,并对“互联网+”理念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促进点进行了分析。本文工作为高等院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一种思路,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价值。 标签: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开放式 一、引言 2015年7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加速了我国互联网+理念与各行业的融合。高等院校学生大部分为青年,青年人思维活跃、精力旺盛、创新灵感旺盛、创业积极性高涨。高等院校学生经过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的学习,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专业技术知识。在家人、学校、社会的期望下,能够在技术领域实现创新,在社会事业上得以发展和成功。高等院校作为大学生的培育主体,具有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责任。鉴于上述背景,本文基于互联网技术,对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行研究。提出了开放式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对高等院校的“互联网+”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讨论,并对“互联网+”理念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促进点进行了分析。本文工作为高等院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一种思路,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价值。 二、开放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 本文给出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第一,学校构建开放式信息交互校园环境。首先,对校园无线互联网络、有线互联网络进行规划,实现在校大学生可以通过智能化终端与外界进行畅通联络。其次,学校基于互联网环境对信息交互“软实力”进行建设,如构建基于网络的学习平台;开通云服务应用接口;引入文献检索数据库等。最后,学校应通过各种活动来引导学生应用物联网进行创新创业,提高“互联网+”理念的应用敏感度。第二,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广泛应用“互联网+”平台,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科学性、合理性。基于“互联网+”的开放式信息交互校园环境的构建,为创新创业提供了开放式信息获取平台。高校师生可以通过“互联网+”信息平台获取教学、教育、科研、创业的相关信息,实现足不出户即可了解到行业、专业、社会、国家的发展动态和先进思想与理念。第三,思想和理念的实际实践。“互联网+”信息平台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信息支持,但效果的生成还需要用实践来证明。所以,在获取、储备了相关的创新创业信息后,实践是较为重要的环节。“互联网+”平台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信息支持,实践检验“互联网+”信息支持的效果,进而再为“互联网+”平台提供信息反馈。上述过程实现了信息的闭环链路,开放式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本质是教育不局限于课本等固态信息,利用“互联网+”技术拓展学生的视野。 三、开放式教育模式关键环节分析

皖西学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申报表

皖西学院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申报表 一、学校创新创业工作基本情况 皖西学院是一所文理兼容、多科协调、富有特色的省属本科高校,长期以来,学校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办学定位,服务地方发展,坚持内涵建设和创新引领,努力建设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围绕学校定位和发展目标,贯彻落实国家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系列精神,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完善育人体系,提升服务水平,坚持特色发展,创新创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09 年被确定为省级硕士学位授权规划立项建设单位和安徽省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立项建设单位;2012 年获批为“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2013年4月首批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试点);2014 年7 月获批安徽省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立项建设单位。学校坚持以应用型办学定位,注重产学研合作育人,以科研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现有科技创新平台47 个,其中植物细胞工程安徽省工程技术中心、仿生传感与检测技术省级重点实验室、石斛产业化开发协同创新中心、安徽省农林废弃物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为省级科技创新平台。2014 年,我校参与的研究成果“中药材生产立地条件与土壤微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15、2016 年连续获得“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一等奖” 。 二、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建立健全创新创业工作机制学校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作为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的重要抓手,坚持“一把手”工程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2010 年出台《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2011年成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委员会(下设办公室,教务处负责组织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中心。建立了经费到位、机构到位、队伍到位的长效保障机制。学校2012 年启动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课程,2012 年成为六安市和安徽省创业模拟实训定点培训机构,与六安市人社局合作开展大学生创业意识教育、创业模拟实训和网络创业培训,2013 年成立皖西学院“大学生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创建了企业家论坛和创业大讲堂,成立了大学生创业实践协会,多措并举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涌现出一大批创新创业实践成果和创业典型。2014 年作为主体建设单位与六安市共建六安大学科技园,先后有18 个学生创业项目入驻孵化,由校内向校外递进式创业孵化模式成效凸显。2012 年获批安徽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2015 年学校成立创新创业学院,统筹协调学校双创工作,

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高校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和关键,高校教师在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根据当前具体管理要求可知,只有确定合适的管理方式,才能促进进步。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针对特殊性,需要做好具体分析工作,按照要求实施,达到理想的效果。 高校作为培养创业人才的重要阵地,在整个实施阶段需要考虑到具体情况,做好驱动教育和知道工作,避免出现管理不到位的现象。创业能力的综合素质提升符合要求,根据多方面资源支撑要求可知,需要配合协作完成。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在整个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根据组织形势要求可知,要从支撑的角度入手,按照创业教育形势要求实施。 1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现状 1.1师资力量缺乏 根据现有创新教育形式和其他方面的具体要求可知,在整个落实阶段需要对教育形势进行分析,开展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在初期教育过程中对工作人员素质有严格的要求,在过渡教育阶段要开展因材施教的形式,满足学生要求。但是当前在具体管理过程中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数量配合比存在问题,除了少数设立创业学院外,很少有高校建立独立的专业化素质高的队伍。根据现有管理指标可知,如果远远落后于创新教育,则无法满足操作要求。 1.2知识结构不完善 根据专业教育形式可知,在整个落实过程中做好具体分析工作,能满足指标要求,以新理论形式为例,需要从跨学科知识领域入手,做好知识结构分析工作。此外相关工作人员要具备实践经验和理论基础,从有效衔接的角度入手,提升综合能力。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阶段多数工作人员由学工部门、就业指导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组成的,考虑到传统领域知识的教育要求可知,如果没有受到创新教育或者缺少感知体验,则会产生不良影响。缺少理论基础的创业经验教师,如何做好言传身教是重点,必须从实际情况入手,做好具体队伍建设,满足具体要求。 1.3专业结合不紧密 当前学校在管理过程中采用的是专兼结合的模式,解决了当前存在的知识、能力和结构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根据沟通和指导要求可知,如何做好队伍建设是重点。考虑到创业教育理论和实践操作的要求,要从当前教学现状入手,做好最大程度分析工作,提升可行性。但是在实践过程中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存在部分问题,随意性比较大,不成体系,根据专业结合的相关理论可知,如果没有按照实际要求实施,则势必造成其他影响,根据专业结合的理论可知,不成体系,

山东职业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附件: 山东职业学院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 二O一六年六月

目录 一、指导思想 (1) 二、总体目标 (1) 三、具体内容 (1) (一)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 1.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2) 2.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2) 3.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4) 4.改革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 (5) 5.完善创新创业竞赛机制 (6) 6.积极组织社团活动 (8) (二)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 (14) 1.制定鼓励扶持政策 (14) 2.成立优秀“双创”项目评选委员会 (14) 3.设立“双创”项目扶持专项资金 (15) 4.提供开展“双创”项目活动场地 (15) 5.对“双创”项目全程跟踪指导 (16) 6.开展校园“双创”项目大赛 (17) 四、保障措施 (17) (一)组织保障 (18) (二)制度保障 (18) (三)资金保障 (19) (四)师资保障 (19)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牢固树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将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要环节,作为学院教育综合改革的有效突破口,作为学院学生实现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有力保障。秉承“与时俱进,开放创新,改革发展”的办学理念,贯彻“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办学方针,以《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为指导,以贯彻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为总抓手,坚持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优化专业布局、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完善质量保障机制、增强学院办学活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总体目标 紧紧围绕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等重大教育战略,全面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到2020年,将我院建设成“理念先进、机制协调、专业特色、师资雄厚、保障完善、文化融合、质量一流”的职业院校。学院办学活力进一步激发,服务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明显增强,投身创业实践学生显著增加,办学实力显著增强,打造山职教育品牌,建成山东高职教育的一面旗帜。 三、具体内容 (一)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湖南省青年创新创业扶持资金管理办法

湖南省青年创新创业扶持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条湖南省青年创新创业扶持资金由湖南青年创业就业基金会管理,专项用于扶持青年创新创业工作。湖南省青年创新创业扶持资金来源于省级就业扶持资金安排、社会捐赠、利息收入、其他收入等。为加强扶持资金的管理,保证扶持资金使用的科学、合理、公开、公正,切实提高扶持资金的使用效益,根据《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发〔2017〕28号)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创业就业的实施意见》(湘政办明电〔2014〕89号)、《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通知>》(湘发[2015]7号)精神,制定本资金管理办法。 第二条湖南省青年创新创业扶持资金的使用分配将主要考虑以下因素: (一)青年开展创业的行业分布情况。 (二)青年在创业就业领域所需帮助的类型和特点。 (三)青年中各类典型性群体的群体需求。 (四)服务青年创新创业就业项目的投入产出效能评估。 第三条湖南省青年创新创业扶持资金的使用方向。扶持资金坚持专款专用的原则,在下列范围内使用: (一)用于为青年创业提供项目资金扶持。 (二)用于为青年创业领域的各类培训项目和相关服务项目提供资金扶持。 (三)用于青年创业示范园区和创业孵化基地为入驻青年创业实体提供就业创业服务和场地租金减免的扶持。 (四)用于为青年创业领域的各类金融服务项目提供资金扶持。 (五)用于开展青年创新创业大赛等青年创新创业活动。 (六)用于为青年创业提供股权投资、融资担保等服务。 (七)用于专家评审及导师服务等各项开支。 第四条湖南省青年创新创业扶持资金扶持对象。 扶持资金主要用于为湖南省内和湖南省外派遣回湘的湘籍毕业五年以内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活动提供扶持,包括专科生、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和技师学院高级工班、预备技师班、特殊教育院校职业教育类毕业生。申请湖南省青年创新创业扶持资金的对象应同时具备以下条件:(一)品学兼优,具有一定组织协调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 (二)申请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导向,具有一定的技术先进性和开发价值,市场前景较好; (三)依法登记并取得工商管理部门核发的经营许可,具有健全的财务规章制度和固定的营业场所,担任所创办企业的法人代表; (四)无不良信用和违法记录。 成功申请湖南省青年创新创业扶持资金的创业项目不能重复享受该项政策。 第五条对城镇零就业家庭、低保户家庭、残疾人家庭和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家庭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项目,给予重点扶持。 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节能降耗、出口创汇和劳动密集型的创业项目给予优先支持。 第六条扶持资金的支持方式 扶持资金采用无偿资助的支持方式进行。 第七条扶持资金的扶持标准 (一)对于青年自主创业项目,根据创业项目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科技含量、市场前景等择优扶持,确定扶持额度。项目需经市级团委、省直团工委、高校团委推荐报送,项目所在市州人力资源和社

关于举办2018年高校创新创业教学研讨会的通知

关于举办2018年高校创新创业教学研讨会的通知 各学院(部)、各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教高〔2018〕2号)等文件的精神,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助力高校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特举办2018年高校创新创业教学研讨会。现将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参会对象 1.本校对创新创业教学感兴趣的老师; 2.本校愿意尝试新的教学方法的各专业教师。 二、会议内容 1.探讨国际前沿创新创业教学问题; 2.创新创业教学师资创新思维方式; 3.探索创新创业教学课程设计思路和评估方式; 4.了解国际前沿专创融合创新创业教学方法和内容 5.分享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经验。

附:分享嘉宾简介 1.Alison Price Enterprise Evolution UK(创展英国)首席顾问,欧盟双创教育高级顾问,Enterprise Educators UK (EEUK)政策部主任,参与编写《欧盟创新能力标准框架》和《英国高等教育质量监管署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指南》。Alison师从世界著名创业教育大师 Allan Gibb教授,共同著有“A Compendium of Pedagogies for Teaching Entrepreneurship”,提炼总结了44种教学方法,引领开发了英国国际创新创业教育讲师培训项目(International Entrepreneurship Educators Programme, IEEP)。Alison 专注于继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课程改革,特别是双创教育与专业相融合。 2.李建兴台湾义守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导兼管理硕博士班EMBA PMBA 执行长、财金系主任兼所长。高雄市投资与创新管理学会理事长、南台湾财金学术联盟执行长,国务院十二五重点项目- 两岸金融研究中心第一届智库委员会委员 (2014.10.30 荣获政协副主席陈元颁证)。近五年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SSCI发表十余篇论文,研究项目有包括金融科技发展与台湾银行业的因应策略( 台湾银行公会委托) 、上市公司重大信息揭露( 台湾证券交易所委托)、垦丁国家公园收费机制与财务创新等20多件。他的实务专长﹕富有人士的企业与家族传承( 犹太人富过三代的规划策略) 、企业产销人发财辅导、企业跨国投资评估、天使与创投基金。 3.孙洪义香港城市大学系统工程及工程管理系任职终身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孙洪义博士多年来致力于创新创业教育领域的研究和考学,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3333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大纲和PIPE教学方法,并开发配套的教材和慕课。该教育模式曾荣获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创新创业教育分会2010年度征文一等奖;中国高等教育学会2010-2012年度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一等奖,Emerald创业教育2010年创业教育国际会议最佳实践和政策论文奖等奖项,香港城市大学2012年度杰出教学奖和2017年专业发展奖,2018年IEOM全球工程教育奖等。孙博士在香港城市大学为本科生开设《创新创业基础》,为研

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示范校

附件7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申报指南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和《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甘肃省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试行)的通知》(甘政办发〔2015〕161号)精神,全面深化我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宣传推广创新创业好经验好做法,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切实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申报条件 (一)顶层设计。制定并报备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在学校综合改革方案及“十三五”规划中列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相关内容,并明确提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目标、政策和举措;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 (二)管理机制。落实了创新创业教育主体责任,明确创新创业教育校长负责制,成立了由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分管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部署相关工作;建立了教务部门牵

头,就业指导、学生工作、团委等部门齐抓共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协调机制,将创新创业的日常管理工作纳入教学管理体系,形成长效机制;有创新创业服务专门机构。 (三)课程设计。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相关专业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了通识性创新创业公共课和具有行业特点、与创新创业密切相关的专业课,并纳入了学分管理;建设了创新创业教育慕课、视频公开课等在线开放课程,选课人数达到一定规模,教学效果良好;建立了在线开放课程学习认证和学分认定制度;组织编写了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教材。 (四)教学方法改革。以学生为主体,广泛开展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小班额教学覆盖面广,学生受益面大;改革考核内容和方式,探索实施非标准答案考试等。 (五)实践训练。建设了能够集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平台;专业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创业实验室和训练中心等基本覆盖相关专业学生;校内科技创新资源原则上向全体在校学生开放;结合学科专业实际,依托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等,建设了一批学生校外实践基地;积极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组织举办或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科技创新、创意设计、创业设计等专题竞赛,并获得优异成绩;成立了学生创新创业协会、创业俱乐部等,校园创新创业文化建设效果明显。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研究

[提要]建立适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是当前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所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立足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探讨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模型的内涵,并结合素质模型框架设计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力图为高校有效地提高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提供思路和范例。 关键词:素质模型;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高校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在我国高校教育中已形成广泛共识,并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新方向的切入口。 一、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现状 我国的创业教育可追溯到1998年清华大学举办的国内首届创业计划大赛,随后引起政府高度重视,形成了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但仍处于起步阶段。课程是高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载体,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创新创业教育中,课程建设亦是一个核心问题,但是,高校在课程建设方面尚未形成系统的创业课程体系,仍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课程尚未融合。高校没有把创

业能力培养看成是主流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没有将创业教育融合到整个教学体系中,使创业教育与学科教学、与专业教育脱节。其次,创业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学科化、体系化尚未形成。大部分学校开设了相关的创业课程,但仅仅是孤立的课程,与其他课程不衔接。当前,各高校尚无统一、科学的创业教育系列教材和教学目标,创业教学内容因学校、教师等因素有很大差异。许多高校的创业教育教材只是把经济管理、财务会计、法律法规等学科与创办企业的相关理论和创业案例进行简单堆砌。基于此,高校有必要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模式。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模型构建 素质模型(又称胜任力模型)起源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目前已成为管理界和心理学界研究的前沿问题,随着素质模型理论研究的日益成熟,其他行业和领域也纷纷引入。根据素质洋葱模型,笔者构建出了以创新创业人格特质为中心的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三维素质模型框架。(图1)在图1中,创新创业人格特质处于内核位置,对其他显性素质具有动力、定向、支持、强化作用。创新创业人格是一个人的创新创业素质中的调节系统。创新创业人格是多层次、多侧面的,由复杂的心理特征所构成的整体,主要包括意志力、创新、坚韧、责任心、冒险和挫折承受力等。这些特征是相互联系的、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人的行动进行调节和控制。创新创业认知和态度参与并决定个人创新能力的高低,具有导向作用,最终决定能否给我们带来新的具有社会价值的创新成果。创新创业知

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的政策解析(深度解读)

【网站点评】我国深化教育改革的政策解读 随着近年来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金融危机的爆发,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再度成为 社会关注的焦点。在这样的背景下,突出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在大学教育改革中的重要性, 我们先了解一下我国高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中存在的不足,然后针对大学生就业 难问题高校应该采取的相关措施进行解析。 【背景介绍】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将人才培养目标简单定位为研究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存在大 学生毕业后的选择就是就业、考研、出国等这一教育观念,严重忽视了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和创业教育,导致当今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严重不足。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等飞速发展,正在日益深刻 地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新的科学技术把人类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即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不仅是知识成为发展经济的主要要素,而且带来经济全球化和社会 的各种变革。这些都为大学生创业带来了契机。 经济和社会环境得到优化,创业的扶持政策不断完善,创业空间更加广阔,创业教育纳 入教育体系。当前的就业形势要求更多有条件的大学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大学生自主创业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实现自我价值的渴望和张扬个性的要求将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上自主创业之路。这些都为大学生创业提 供了可能性。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性】 1、是国家发展的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在世 界上都处于领先地位,我国和发达国家在诸多方面的差距已越来越小,这和我国对发达国家 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学习和吸收是分不开的。但我们要进一步赶超发达国家,则不能一味地学习、吸收、引进,而要更多地依靠我们自己的自主创新。我国党和政府已充分认 识到这一点,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决策,并把它作为我们的基本国策。只有从教育方面不断重视起创新,这样才能有效的推动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才符合我国建设创新型国 家的发展方向。 2、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实际需要 我们力图通过各门课的教学来提高和增强学生的素质、能力、创新性、实践性,但却没有开 设专门的课程来系统地加以培养和强化,这是不够的。和中小学生不一样,大学生毕业后就要走上工作岗位,在现阶段,大学生就业难已经引起学校、家庭、政府等多方面的重视。开 展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和教育可以以创业促就业,减轻大学生就业问题对社会的压力。当然,并不是每个大学生毕业后都要去创办自己的企业,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可以帮助他 们更好地就业,可以使他们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1、大学生缺乏创新观念和思维 我国近年开展各类科技竞赛、创业设计大赛、实践教育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创业。但是这种方式的刺激,往往是以短期收益为结果,竞赛和活动结束之后,学生获得了奖励,老师取得了荣誉,在后续的过程中很少有继续深入实践的,多数团队就此终止研究,同时指导教师也转向其他方面的科研中。由此可见,以科技竞赛带动的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虽然有助于 调动老师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但缺乏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长效机制,短期行为严重,严重忽视了大学生创新观念、逻辑思维、逆向思维等能力的培养,严重影响其持续发展的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