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验报告审核签发管理制度

试验报告审核签发管理制度

试验报告审核签发管理制度

试验报告审核签发管理制度

技术责任制是试验、检测报告的正确性、科学性和全面性的基础,是试验、检测报告质量的保证,也是考核技术人员业务技术成绩的重要依据,试验报告格式一律使用《铁路工程试验表格》(Q/CR9205-2015)所载表格。

1、中心试验室主任负责统筹安排全室的试验、检测工作,并对试验室工作负全面责任。

2、技术负责人负责试验、检测的技术工作,对检测质量和经审核批准的试验报告负技术责任。

3、授权签字人对安排承接的试验、检测工作的全过程及试验报告的正确性负技术责任。

4、试验人员对自己承担的试验检测项目,应对提供的试验、检测数据及原始记录的正确性承担技术性责任。

5、试验、检测报告的打印。需经主办试验员校对,打印人员对试验、检测报告的打印质量负责。

6、试验报告应按规定格式编写,内容应完整,数据无误,结论确切公正,不允许涂改。

7、试验检测报告需由试验人员、复核人员、授权签字人签字后,加盖试验专用章和资质章方为有效。

检验结果报告审核制度

检验结果报告审核制度 一、定义 1检验结果审核是检验人员对本岗工作范围内,实验项目的结果进行核对确认的过程。 2检验报告审核是被授权人员对一个实验报告的全部内容(病人信息、医嘱信息、标本情况、实验结果等)进行核对、分析和确认的过程。 3本制度的报告审核包括打印形成的正式文字报告,直接审核的报告。 4根据检验人员的工作岗位和职责不同,一个报告中的不同实验结果可由不同实验人员审核,也可由同一实验人员审核。 5报告审核人员可以对有疑问的结果提出复测建议,对已审核的结果负责。 6急诊值班、指定设备、特殊项目或特定岗位等条件下,不具备审核人时,结果报告人员可以同时成为结果审核人员。 二、审核权限 1.管理员级:科主任具有全部审核权限。 2.主管级:各实验室主任、主管技师具有审核权和常规数据的修改权,不 具有历史数据修改权限。 3.操作员级:普通实验操作人员,在以下第[1]条件的基础上,满足任意另 外一个条件即获此权限。本权限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遇有危急结果、有疑 义或需要特别报告的结果应向主管级报告。 [1]具有本院检验专业任职资格,经专业技术资格考核取得资格证书,科 主任授权具有出具检验报告资格的本科室在岗检验人员。 [2]新参加工作的人员,在本科室连续从事检验专业工作1年以上。 [3]原已参加工作的人员,更换专业岗位后1个月以上。 [4]经过培训取得指定实验项目的资格证或培训证书的人员。 4.审核权限的批准:符合上述条件,由科主任确认后,赋予不同的报告和 审核权限。 三、审核方法 1.按条形码申请项目顺序审核,对已分析完成的实验项目进行逐项审核: ①病人条形码申请项目与报告审核项目是相符。 ②实验结果是否符合申请目的及临床诊断。 ③一般项目明显异常的结果、连续观察项目的结果、特殊项目异常结 果,要查找历史记录进行比较分析。 ④与标本质量相关项目异常,查看原试管标本质量。标本不合格时按 不合格标本处理程序处理,并在备注中说明。

检验科报告签发、审核制度

检验报告单签、发审核制度 一、检验报告单发出前,除主要操作人员签字外,还应有另一有资格的检验人员核查并签字,最好由本工作室负责人或高年资有经验的检验人员核查签名;但在危急情况下或单独一人值班时(如夜班)除外,值班人员必须有资格认定。 二、诊断性的检验报告单必须有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检验人员发。 三、实习学员不得单独签发检验结果报告单。 四、核查的基本内容有:临床医师所申请的检验项目是否已全部检验,有无漏项;检验结果的填写是否清楚、正确;检验报告单上所有内容是否全部填写完整;有无非常异常的、难以解释的结果;有无书写错误;是否有需要复查的结果等。 五、特殊项目的检验结果及一些关系重大的检验结果:如抗HIV初筛阳性的检验结果;初次诊断为白血病及恶性肿瘤的检验结果;发现罕见病原体的检验结果;发现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等,需有科主任复核无误签名后,方可发出。 六、异常结果、危重患者、疑难患者等的检验结果复核或复查制度:此处所谓异常结果并非单纯指高于参考区间上限或低于参考区间下限的那些检验结果,而且还包括以下情况的检验结果。 1、检验结果异常偏高或偏低。 2、与临床诊断不符的检验结果。 3、与以往结果相差过大的检验结果。 4、与相关试验结果不符的检验结果。 5、有争议的结果。遇到上述情况之一,应复查送检标本情况,并考虑是否用原送检标本复查,还是需要另行采集标本复查,或与临床医师联系;必要时查阅病历、查询患者情况。当然还应检查当天检测系统的可靠性。当检测结果有争议而不能决定时,如某些特殊细菌的鉴定、寄生虫及细胞的识别,也包括某些难以解释的结果,除上述处理方法外,尚可采用外送会诊方法处理。 47

管理评审输入报告

管理评审输入报告 篇一:管理评审报告及相关输入、记录 管理评审计划 编号:YFR5.6---02 一、评审目的: 通过本次管理评审活动, 通报和总结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和产品质量管理、内部质量审核情况,系统评估公司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确定公司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下一步工作,识别改进的机会。以满足国家标准和顾客需求与期望,提高公司的竞争力与适应力。 二、评审依据:《质量手册》、“管理评审程序”以及各部门汇报 材料 三、评审时间: 20XX年7月8日(一天) 四、评审地点: 公司二楼会议室 五、参加部门与人员: 总经理、管代、部门负责人、内审组成员 六、管理评审会议议程: 1、公司总经理主持会议说明管理评审的有关事项。

2、各部门汇报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并由总经理主持公司管理层在部门汇报完毕之后对该部门作有效性、充分性、适宜性及建议进行评价和提出改进决策。 3、对质量管理体系实施和保持效果的综合评价。 4、总经理主持公司管理层总结评审结果及改进方向。 5、管理者代表出具管理评审报告。 6、管理评审措施进行验证。八、各部门准备材料要求: ①销售公司提供市场调研,走访用户,用户满意调查的总结。②化验室提供近阶段体系运行以来产品实物质量情况的统计分析。③生产技术部提供目前设备现状及运行、生产计划完成情况的报告。 ④采供部提供原、燃材料采购情况和市场调查分析报告。 ⑤综合办公室提供目前人力资源分布,配制及培训汇报。 ⑥全质办提供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贯彻实施情况、内部质量体系审核报告、纠正和预防措施报告。 编制人:日期: 审批人:日期: 管理评审报告 编号:YFR5.6---01 一、评审目的: 确保公司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识别改进的机会,确定变更的需要。以满足国家标准和顾

XXXXXX公司咨询类报告质量审核制度

XXXXXX公司 总工程师办公室文件 XX公司总办[201X]X号签发人:XXX XXXXXX公司 咨询类报告质量审核制度(试行) 第一章目的与适用范围 一、目的 为规范公司咨询类报告质量审核管理工作,确保各类报告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对公司咨询类报告质量审核工作的控制,包括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清洁生产报告、风险应急预案、竣工验收报告等。

第二章审核程序 一、现场踏勘阶段 部门主管承接项目并下达给项目负责人后,应同时组织项目负责人与相关技术人员对项目所在区域进行环境现状调查(包括环境保护目标、水系、生态环境、区域污染源等)。总工办原则上不参与现场踏勘,由项目负责人与相关技术人员对环境现状调查结果负责。 二、报告编制阶段 项目负责人完成环境现状调查后,应按照相关导则及规范要求开展报告编制工作。在报告编制过程中,项目负责人可就遇到的技术难题(不包括编制依据、评价因子、评价标准选择,数据验算,文字校核等低级问题)向总工办申请技术支持,总工办收到申请后将提出指导建议。项目负责人在总工办指导下仍不能独立完成报告编制工作的,其所在部门主管应及时更换项目负责人。 三、报告审查阶段 报告编制完成后,项目负责人应自行审查或由部门主管组织内部审查。 四、报告审核阶段 报告经部门内审通过后,项目负责人应向总工办提交部门内审意见与审核申请表(见附件),并将需审核的报告电子版发至总工办审核专用邮箱(XXX@https://www.doczj.com/doc/fa10512322.html,)。对未遵照以上规定履行审核程序的报告,总工办不予

审核。 在收到审核申请表与送审报告电子版后,总工办开始对该报告编制质量进行审核。总工办在审核过程中发现报告质量存在问题的,将向项目负责人出具书面修改意见;必要时也可采用会议形式对报告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读,项目负责人及相关编制人员必须到会。 报告修改过程中,项目负责人可向总工办申请技术支持,总工办收到申请后将提出指导建议。项目负责人在总工办指导下仍不能独立完成报告修改工作的,其所在部门主管应及时安排其他技术人员协助完成报告修改工作。 修改后报告再次送总工办审核时,项目负责人应向总工办提交复核申请表(见附件),并将需复核的报告电子版发至总工办审核专用邮箱(XXX@https://www.doczj.com/doc/fa10512322.html,)。对未遵照以上规定履行复核程序的报告,总工办不予复核。 报告经审核通过后,由总工办签放资质许可单。项目负责人凭资质许可单向资质管理部门申请项目资质证书。 五、资质核发阶段 资质许可单一式两份,经总工办签字并加盖技术审核专用章后方可生效。资质管理部门收到总工办签发的资质许可单后,应加盖部门公章并返回总工办一份存档备查。资质管理部门对未取得资质许可单的项目发放资质证书并造成不良影响的,总工办不承担任何责任。 咨询类报告审核流程图如下:

技术部管理评审报告

技术部管理评审报告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技术部管理评审报告根据质量手册要求,本部门主要职责有:技术文件控制、原料质量监控、成品质量监控、设计和开发、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生产和服务提供过程的确认。 一、一季度质量目标完成情况及目标结果分析: 1、质量目标完成情况: 1)新产品研发情况达到预期目标。 2)原料检验、成品检验达到覆盖率100%。漏检率为0。 3)及时准确处理现场技术问题,并对生产过程中特殊工序进行技术 指导; 4)暂未实施降低产品成本技术革新。 2、目标结果分析: 今年部门目标的考核结果说明ISO9001体系运行正常,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部分检验结果处理不够严格,数据表达不够清晰。目前已经组织改进。 2)过期文件没有及时清理。以后组织检查文件到期时间及时清理过期文件。 二、体系文件执行情况: 1.技术文件控制:

严格按《文件管理制度》有关要求实施文件管理与控制: 1)编制了《技术文件编号办法》,并对文件的编号实施严格控制; 2)文件按制度要求进行相应级别的签字; 3)文件修改:严格按程序要求审批、修改; 4)文件实施定置管理,方便检索; 5)加强了现行文件和参考、作废文件的识别与管理。 2.检验报告管理: 1)原料、、中控、成品检验报告分类管理,增加条理性。 2)制定了《成品检验周期计划》,按计划要求实时进行周期检验并做好相应记录,并对发现的不合格项次采取相应措施加以纠正,保证了车间生产的可靠运行,满足生产需求。 3.设计和开发控制: 按制度要求有效开展了各阶段的设计活动与质量控制,后期按需完善三级控制文件。 4.生产和服务提供的控制: 按制度要求以工艺与操作规程的形式向生产车间及相关部门提供了产品特性的信息和作业指导文件。另外,根据质量体系内审情况,为提高工艺的适用及可操作性,目前正在对各类作业指导书进行整改,预计年底完成。 6.生产和服务提供的确认:

文件、记录和档案管理制度范本

文件、记录和档案管理制度 1 目的 对记录进行控制以及文件、档案的有效管理。 2 范围 本程序包含了文件的编写、审批、发放、使用、更改及作废等子过程。规定了各过程负责人的职责,适用于各过程管理体系文件的控制。 3 职责 3.1 各过程管理部门职责: 3.1.1 负责确定所管理的过程的文件需求。 3.1.2 负责对所需的文件进行策划并安排专人编写。 3.1.3 负责过程管理文件的(程序、规定、制度、表格)组织编制。 3.1.4 负责严格执行过程管理文件的规定,并按规定的表格做好相应的记录。 3.1.5 负责文件更改内容等。 3.2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各过程文件的编制、评审和批准。 3.3各部门负责本部门记录的建立与管理。 4 程序内容 4.1 确定文件种类 4.1.1 为便于文件管理,根据不同的管理方式将综合管理体系文件分为外来文件、综合管理体系文件。 4.1.2 外来文件:外来文件系指国家、地方政府部门发布的法律、法规、条例和标准(见法律法规的识别与评价程序);上级部门下发的通知、要求、规定和办法;相关方的期望和要求。

4.1.3 综合管理体系文件 a. 方针、目标和指标; b. 实现方针、目标和指标的策划; c. 控制各业务过程的程序、规定、指导书、表格。 4.1.4 资料和记录 相关的资料包括但不限于: a.各类分析 / 评价 / 统计数据; b. 特种设备及其附件的安全技术监察(检测)资料; c.图纸、竣工验收报告及相关审查结论和批复意见; d.各类检查、教育培训、演习及其他活动记录; e.专项风险评价、环境因素识别及环境影响评价报告; f.危化品应建立一栏三卡(职业危害公告栏、毒物周知卡、安全操作卡、异常工况处置卡); g.技术资料; h.供应商和承包商档案; i.作业许可证等; h.其他资料。 4.2 提出文件的编制和修改需求 4.2.1 所有人员都有提出编制和修改文件的权利,但是必须向过程负责人提出申请。 4.2.2 过程负责人确定所管理的过程的文件需求。 4.3 指定编写人 4.3.1 如需要编制或修改,对所需的文件进行策划并安排专人编写。

安全标准化系统管理评审控制制度完整版

安全标准化系统管理评 审控制制度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制度文件修订状态:A/O XX公司 XX矿 安全标准化系统管理评审控制制度 AB-XX-P-03-15-XX A 版 编制:工会工作部 审核:生产技术部 批准:X X XX年X月X日发布: XX年X月X日实施: XX公司XX矿发布 1 目的 确保本矿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通过 不断改进和完善,使本矿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保证安全 生产方针和目标的实施。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XX矿各生产单位、部室。 3 职责 矿长 负责组织实施安全标准化系统管理评审

主管副矿长 负责安全标准化系统管理评审的具体工作。 安全部 3.3.1 负责管理评审实施、落实、组织、协调。 3.3.2 负责报告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运行情况。 车间、部室 3.4.1 提供管理评审所需的资料; 3.4.2 对评审后的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进行跟踪和验证。 4 工作程序 管理评审的频次和周期, 4.1.1 每年的3月-5月进行评审,两次管理评审的间隔时间不超过15个月,在下列情况下矿长可随时追加管理评审次数。 a)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时。 b)安全生产方针、目标修改时; c)本矿内部组织结构重大调整时; d)发生重大事故时; e)矿长认为需要的其他情况; 4.1.2 管理评审安排在内部安全本标准化体系审核后,外部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审核开始之前。 管理评审输入 4.2.1 矿长负责组织专人制定行动计划,收集内、外审核的结果。 4.2.2 各车间、部室负责收集各自的安全生产运行方面的信息。 4.2.3 标准化系统评审应包括下列输入:

报告审核签发管理制度

校验记录与报告的签发、审批制度 1、目的 确保本机构客观、准确、清晰、完整地出具校验报告,对报告的规范性、编制、应涵盖的信息、签发、存档等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 2、范围 适用于本机构出具的各类安全阀校验报告的编制、核验、签发、修改等活动。 3 、职责 3.1校验人员提供校验原始数据,校验组组长对校验原始数据进行校核。 3.2综合部报告编制人员负责校验报告的编制。 3.3校验组组长负责校验报告的审核,对校验结果提出意见和解释。 3.4技术负责人负责校验报告的批准。 3.5综合部负责校验报告的发送及归档。 4、程序 4.1报告的编制 4.1.1报告编制人按规定的要求,依据原始记录编制校验报告;同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a) 校验报告必须做到字迹清楚、数据准确、计算无误、内容真实、结果客观明确。 b) 报告内容必须涵盖必要的校验信息,符合标准规范、规程的要求,且与相应的原始记录保持一致。 c)报告编写必须严格按规定格式、专业术语、符号和法定计量单位编制。 4.1.2校验报告须有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签字。 4.1.3机构的校验报告全部由计算机出具。 4.2报告包含的信息 4.2.1校验机构出具的每一份校验报告至少包含以下信息内容: a) 标题—校验报告; b) 校验机构的名称和地址; c) 校验报告唯一性标识:名称、编号、每一页的标识、报告结束的标识;

d) 所用校验方法的标识或文件名; e) 样品名称、代码、安装位置; f) 进行校验的日期、下次校验日期; g) 校验结果;整定压力;校验介质、工作压力;工作介质;密封试验压力; h) 校验报告校验人、批准人的姓名、签字、日期; 4.2.2必要时还应包括下列内容: a) 有关环境条件; b) 有关不确定度的信息。 4.3校验数据的校核 4.3.1校验报告编制人员对校验原始记录中的数据进行核查后,将正确的数据编入校验报告中; 4.3.2报告审核人审核报告时,必须对校验报告的数据进行审核,无误后在审批栏内签字确认。 4.3.3校验数据经校核有误时,由校验人员进行更改,并在需改动之处划线,以正确的数据写在右上方,在划线处盖上更正人员红色印章或签名。 4.3.4凡校验数据经校核有疑问时,必要时重新校验。 4.4 校验报告的审核与批准 4.4.1技术负责人负责校验报告的审核工作,主要内容包括: a) 校验工作是否按有关标准规范、方法等完成; b) 仪器设备使用是否匹配; c) 环境条件是否符合要求; d) 所得数据是否合理; e) 校验结论是否正确。 审核无误后签字确认。 4.4.2技术负责人应在其授权领域范围内批准签署校验报告,不得代签或超出授权签字领域签署报告。 4.5 报告的修改 4.5.1 当报告发出后,如发现有误而需修改时,应由报告编制人填写《报告更改申请表》,经技术负责人批准后,重新出具校验报告。

文件和记录管理制度

文件和档案管理制度 1、总则 1.1为了规范公司各类文件的类别、编号规定、格式;编写、审批和发布、发放规则;评审、修订、作废管理,以提高文件编写质量,加强文件的系统性、协调性、合规性、适用性、唯一性;为保证记录收集及时、传递有序、标识清晰、保管齐全完整、归档及时、销毁受控等。特制定本 文件。 1.2本文件适用于本公司内部文件、外来文件和记录的管理。 1.3本文件相关部门的职责: (a)行政部负责确定公司文件的相关管理要求;负责标准化审查、编号、登记及分发。 (b)行政部负责外来文件的收发和公司的档案管理。 (c)各部门负责编制及审核主管工作所需的文件。 1.4公文的管理执行公司《公文管理办法》。 2、文件分类 2.1本公司将内部制定的文件分为如下类别: (1)管理手册:向公司内、外部提供关于公司管理体系的一致信息的文件; (2)管理制度类文件:通过公司通知类公文形式发布,适用于公司各部门,或适用于一个 部门但较重要的管理类文件。包括: (a)管理制度:规定如何一致地完成主要管理过程的信息的文件,主要用于职能部门管 理主要管理过程。 (b)方案、办法、细则等:规定如何一致地完成主要管理过程中相对独立活动的信息的 文件,主要用于职能部门管理各项相对独立活动。 (c)预案:规定各种紧急情况的应急方法的文件。 (3)作业类文件:阐明作业标准、作业步骤、作业检查要求的文件,如作业规程、安全操 作规程。 (4) 记录:规定填写内容的格式文件,一般随管理制度类及作业类文件同时发布。 3、文件编制总要求

3.1 各类文件所规定的条款应明确而无歧义,并且在其范围所规定的界限内按需要力求完整、 清楚、准确、相互协调,能被未参加文件编制的相关人员所理解。 3.2 各类文件充分考虑与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及相关标准,特别是强制性标准的协调 性,并考虑最新管理水平,能达到控制风险的目的。 3.3在各层级文件内,文件的结构、文体和术语应保持一致,同类文件的结构及其章、条的编号应尽可能相同,类似的条款应使用类似的措辞来表达,相同的条款应使用相同的措辞来表达。 3.4在各层级文件内,某一给定概念应使用相同的术语。对于已定义的概念应避免使用同义 词,每个选用的术语应尽可能只有唯一的含义。 3.5文件的内容应便于实施,并易被其他文件引用。 3.6为了保证文件的及时发布,在制定文件时,应遵守文件制定程序。在起草文件前,应确 定预计的结构和内在关系,尤其应考虑内容的划分。 4、文件内容及格式要求 4.1公司根据各项管理工作的需要,明确各类文件应描述的基本内容要求。按照相关要求,根据 公司实际,规定各类文件格式,以保证公司文件的规范有序。 4.2公司管理手册应描述公司的安全管理组织架构、方针、目标等基本信息;公司各项主要工作 的责任部门、职能定位及管理要求。 4.3管理制度类文件应描述公司层面各项工作的具体要求及方法,应使用的相关记录等。 4.4作业类文件应描述相关作业要求、步骤等。 4.5记录是反映管理活动实施过程和主要内容。配套纸质记录表格的格式见附录5。如使用信 息系统上的电子记录,按照信息系统上确定的格式执行,在相应的文件中给予说明。 5、文件编制、评审 5.1 各部门根据管理需要按照第3章、第4章的要求编制相关管理类文件。 a)公司安全管理手册由质安部组织编制; b)管理制度类文件或作业文件由各相关主办部门负责组织编制。 5.2 行政部组织各相关主办部门评审文件。 c)各文件编制主办部门组织本部门内部评审所负责文件的可操作性; d)各文件编制主办部门组织相关部门评审所负责文件的接口合理性;

检验报告审核制度

检验报告审核制度 1 目的 对检验报告的格式、内容、编制、审核、签发及修改等全过 程实施质量控制,确保向患者提供准确、可靠、有效的检验报告。2 范围 适用于检验科出具的各科检验报告。 3 检验报告内容 检验报告至少应包括下列信息。 1)医院名称与报告标题。 2)被检者姓名、年龄、门诊/病室、床号、病历号。 3)送检验品号(唯一识别号),送检医师,样品性质, 对不符要求样品的状态描述。 4)检验项目名称(英文缩写名,中文名),检验结果、 结果单位、参考值。 5)报告日期、时间,报告人,审核人。 6)仅对被检样品所检项目负责的声明。 4 检验报告的格式 1)检验科主任设计各类检验报告格式。

2)根据各专业技术特点编制检验报告。 3)各类检验报告需满足第 3 个要求。 5 检验报告的审核、签发和存档 1)检测人员必须根据室内质量控制数据确认所检验项目 结果受控。2) 检测人员必须认真核对检验样品与检验报告一一对应的唯 一性。3)检 测人员必须认真核查异常结果,判断其技术误差的可接受 性。有疑问时进行复检。复检包括:核查样品性状是否符 合要求,样品与样品是否对应,重作检测。复检后仍有疑 问需报告审核人处理。4)检测人 员核查后在报告人栏签名。 5)审核人必须核查整批检验结果的质控数据,判断是否 在控及误差的可接受性。 6)审核人员必须认真核查异常结果。分析可疑结果原因, 确定复检方案,督促复检。7) 复检后仍有疑问,报告科主任。科主任组织复检。必要时 科主任联系临床科室查寻异常原因,确认复检结果,发出 报告。 8)审核合格,审核人签名,发出报告。 9)检验科报告的电子版由检测人员输入微机。签名贮存。

安全管理绩效考核与管理评审制度实用版

YF-ED-J9167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安全管理绩效考核与管理评审制度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安全管理绩效考核与管理评审制 度实用版 提示:该管理制度文档适合使用于工作中为保证本部门的工作或生产能够有效、安全、稳定地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设备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1 目的 为了不断完善公司的安全标准化工作,提 高安全管理绩效水平,保持安全标准化体系持 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安全标准化体系的绩效考 核、管理评审。 3 职责与分工 主管部门:安全环保部。负责组织编制绩 效考核和管理评审计划,并负责组织进行绩效

考核,汇总管理评审意见及对改进措施进行跟踪验收。 相关部门:管理部,负责配合安全环保部完成管理评审工作,并及时对各部门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考核。 各部门、车间;准备与本部门有关的绩效考核资料,并根据绩效考核报告的要求制订实施本部门的改进措施。 4 内容与要求 4.1 绩效考核的组织实施 4.1.1 公司成立以总经理为组长、主管安全生产的副总为副组长、各有关安全管理人员为组员的绩效考核小组,对公司各部门安全标准化工作进行绩效考核。

报告审核制度

报告审核制度 土地估价报告审核实际上是对土地估价师已完成的土地估价报告进行检查并提出评判意见的行为或过程。土地估价报告审核可以分为外部审核和内部审核两类。外部审核是指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行业协会或客户组织人员对已向委托方(或相关当事人)提供的土地估价报告进行的质量评判性审核。内部审核是指土地估价机构组织内部人员对本机构已完成但尚未向委托方(或相关当事人)提供的土地估价报告进行的审查、核对,并提出具体的修改意见,以不断完善报告内容,提高报告质量。内部审核已成为不断提高土地估价师执业水平和提高土地估价报告质量的最佳途径之一。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开展土地估价报告内部审核工作,根据笔者的工作经验,试从审核准则、分级审核制度两个方面做初步探讨。 一、审核准则 1、合法性准则。合法性准则,实际上是从法律法规和现行政策的角度,评判一项估价活动和一份土地估价报告是否合法的重要依据。合法性准则在审核报告时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产权审核,估价对象的产权应以土地权属证书或有关部门出具的证明为合法依据;土地利用条件审核,应以城市规划、土地途管制等为合法依据;权益处分审核,应以国家法律法规或有效合同等允许的处分方式为合法依据;估价结果审核,应以符合当地土地市场行情或符合当地政府有关土地价格政策规定为合法依据。此外,为保证委托方身份的合法性,也要审核委托方是否具有符合有关规定的合法身份;同时,对报告中是否正确表述估价目的、估价时点、估价作业时间和土地价报告应用的有效期等内容,也要进行审核。在实务工作中,一旦发现产

权资料不全,或者产权证记载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应要求土地估价师进一步做好调查核实工作。如宗地抵押贷款评估,必须掌握其权利人和委托人的关系,以及当地政府土地主管部门书面出具的土地他项权利状况信息等情况。 2、合理性准则。合理性准则主要是指,在独立、客观、公正地进行估价活动的基础上,得出合理的估价结果。土地估价工作属于社会中介服务,不同于一般的商业服务,绝对不能以“顾客满意度”作为衡量服务质量的唯一标准。一份土地估价报告,通常应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满足委托方和相关当事人用于估价目的的要求;二是满足估价机构保持和增加业务量,以及估价机构质量管理和风险防范的要求;三是符合土地市场规律,与土地市场信息的对称。在一般情况下,估价结果的价值定义均指土地公开市场价值。因此,根据合理性准则审核估价报告,主要是依赖审核人员对类似宗地在估价时点的公开市场价值的正确把握,以及对技术报告中有关土地价格影响因素分析、估价方法选用、估价测算过程和估价结果确定等项内容的认真审查。同时,还需要考虑估价过程中是否存在不恰当的人为干扰因素。 3、合规性准则。合规性准则主要是指,估价报告从形式到内容都应该符合《城镇土地估价规程》和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符合行业的其他要求。合规性准则,实际上是从行业自律的角度,评判估价报告专业服务水准高低的重要依据。根据合规性准则审核估价报告,其重点主要是:报告格式应符合《城镇土地估价规程》明确的规范格式;提供的附件数目和内容应符合《城镇土地估价规程》明确的具体要求;估价报告中各部分内容的表述应符合《城镇土地估价规程》明确的具体要求。《城镇土地估价规程》对估价报告中各部分内

管理评审制度

管理评审制度 1 目的 按计划的时间间隔评审质量管理体系保证能力要求,以确保其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2 范围 适用用于对本公司质量管理体系/3C质量保证能力要求的评审。 3 职责 3.1 总经理主持管理评审活动 3.2 管理者代表/质量负责人负责向总经理报告质量管理体系/3C质量保证能力要求运行情况,提出改进建议,编写相应的管理评审报告。 3.3 运营管理中心负责评审计划的制定,收集并提供管理评审所需的资料,负责对评审后的纠正、预防措施的跟踪和验证。 3.4 各相关部门负责准备、提供与本部门工作有关的评审所需资料,并负责实施管理评审中提出的相关的纠正、预防措施。 4 管理要求 4.1 管理评审计划 4.1.1 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管理评审 4.1.2 运营管理中心于每次管理评审前编制《管理评审计划》,报管理者代表审核,总经理批准。计划的主要内容包括: a)评审时间; b)评审目的; c)评审范围及评审重点; d)参加评审部门(人员); e)评审依据; f)评审内容。 4.1.3 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可增加管理评审频次 a)公司组织、机构、服务范围、资源配置发生重大变化时;

b)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或客户关于质量有严重投诉或投诉连续发生时; c)当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有变化时; d)市场需求发生重大变化时; e)即将进行第二、三方审核或法律、法规规定的审核时; f)质量审核中发现严重不合格时。 4.2 管理评审输入 管理评审输入应包括与以下方面有关的当前的业绩和改进机会: a)审核结果,包括第一方、第二方、第三方质量管理体系/3C质量保证能力要求审核、服务质量审核等的结果; b)顾客的反馈,包括满意程度的测量结果及与顾客沟通的结果等; c)过程的业绩和服务的符合性,包括过程、服务测量和监控的结果; d)改进、预防和纠正措施的状况,包括对内部审核和日常发现的不合格项采取的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及其有效性的监控结果; e)以往管理评审跟踪措施的实施及有效性; f)可能影响质量管理体系/3C质量保证能力要求的各种变化,包括内外环境的变化,如法律、法规的变化,新项目、新设备、新工艺的开发等; g)质量管理体系/质量保证能力要求运行状况,包括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4.3 评审准备 4.3.1 预定评审前,运营管理中心以书面形式向管理者代表/质量负责人汇报现阶段质量管理体系/3C质量保证能力要求运行情况,并提交本次《管理评审计划》。 4.3.2 运营管理中心负责根据评审输入的要求,组织评审资料的收集,准备必要的文件,评审资料由管理者代表/质量负责人确认。 4.3.3 运营管理中心向参加评审的人员发放《管理评审计划》和有关资料。4.4 管理评审会议 a)总经理主持评审会议,各部门负责人和有关人员对评审输入做出评价,对存

报告审核签发管理制度

1.18 报告审核签发管理制度 1、目的 确保本试验室客观、准确、清晰、完整地出具检测报告,对报告的规范性、编制、应涵盖的信息、签发、存档等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的质量控制。 2、范围 适用于本试验室出具的各类检测报告的编制、核验、签发、修改等活动。 3 、职责 3.1检测组检测人员提供检测原始数据,检测组组长对检测原始数据进行校核。 3.2管理室报告编制人员负责检测报告的编制。 3.3检测组组长负责检测报告的审核,对检测结果提出意见和解释。 3.4报告授权签字人负责检测报告的批准。 3.5管理室负责检测报告的发送及归档。 4、程序 4.1报告的编制 4.1.1报告编制人按规定的要求,依据原始记录编制检测报告;同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a) 检测报告必须做到字迹清楚、数据准确、计算无误、内容真实、结果客观明确。 b) 报告内容必须涵盖必要的检测信息,符合标准规范、规程的要求,且与相应的原始记录保持一致。 c)报告编写必须严格按规定格式、专业术语、符号和法定计量单位编制。 4.1.2检测报告须有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签字。 4.1.3使用认可标志的检测报告,必须经认可的相应领域的授权签字人审核或批准。 4.1.4试验室的检测报告全部由计算机出具。 4.2报告包含的信息 4.2.1检测试验室出具的每一份检测报告至少包含以下信息内容: a) 标题—检测报告; b) 检测试验室的名称和地址;

c) 检测报告唯一性标识:名称、编号、每一页的标识、报告结束的标识; d) 委托方的名称和地址; e) 所用检测方法的标识或文件名; f) 样品名称、编号、数量; g) 样品接收日期和进行检测的日期; h) 检测结果; i) 检测报告批准人的姓名、职务、签字; j) 检测结果仅对所检测样品有效的声明; k)未经检测试验室书面批准,检测报告不得部分复制的声明。 4.2.2必要时还应包括下列内容: a) 有关环境条件; b) 有关抽样情况的说明; c) 有关不确定度的信息。 4.2.3当需要对检测报告作出解释时,检测报告除应具有上述信息外,还应包括以下内容: a) 对检测方法的偏离、增加、删节的信息,以及特殊检测条件(如环境条件)的信息; b) 需要时,符合或不符合要求和(或)规范的声明; c) 适用时,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声明; d) 适用且需要时,提出意见和解释; e) 特定方法、客户或客户群体要求的附加信息。 4.2.4当检测试验室出具带有抽样结果的检测报告时,检测报告中应增加与抽样过程有关的附加信息内容: a) 抽样的日期; b) 抽取的物质的编号标识; c) 抽样位置,包括任何简图、草图或照片; d) 所用的抽样计划和抽样程序的说明; e) 抽样过程中可能影响检测结果解释的环境条件的详细信息; f) 与抽样方法或抽样程序有关的标准、规范,以及对这些规范的偏离、增删情况。

检验科报告审核制度

检验科报告审核制度 1.目的 对检验报告的格式、内容、编制、审核、签发及修改等全过程实施质量控制,确保向患者提供准确、可靠、有效的检验报告。2.范围 适用于检验科出具的各科检验报告。 3.检验报告内容 检验报告至少应包括下列信息。 3.1医院名称与报告标题。 3.2被检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病室、床号、病历号。 3.3送检样品号(唯一识别号),送检日期、时间,送检医师,样品性质,对不符合要求样品的状态描述。 3.4检验项目名称(英文缩写名、中文名),检验结果、结果单位、参考值。 3.5报告日期、时间,报告人,审核人。. 3.6仅对被检样品所检项目负责的声明。 4.检验报告的格式, 4.1检验科主任设计各类检验报告格式。 4.2根据各专业技术特点编制检验报告。 4.3各类检验报告需满足第3条要求。 5.检验报告的审核、签发和存档

5.1检测人员必须根据室内质量控制数据确认所检项目结果受控。 5.2检测人员必须认真核对检验样品与检验报告一一对应的唯一性。 5-3检测人员必须认真核查异常结果,判断其技术误差的可接受性。有疑问时进行复检。复检包括:核查样品性状是否符合要求,样品与样品号是否对应,重作检测。复检后仍有疑问需报告审核人处理。 5.4检测人员核查后在报告人栏签名。 5.5审核人必须核查整批检验结果的质控数据,判断是否在控及误差的可接受性。 5.6审核人员必须认真核查异常结果。分析可疑结果原因,确定复检方案,督促复检。。’、。 5.7复检后仍有疑问,报告科主任。科主任组织复检。必要时科主任联系临床科室查寻异常原因,确认复检结果,发出报告。 5.8审核合格,审核人签名,发出报告。 5.9检验科报告的电子版由检测人员输入微机,签名贮存。其它人员不能改动。文字版由管理人员保管。 6.检验报告的更改 已签发的检验报告需要作补充或修改时,根据不同情况采用不同方式。 6.1对不影响原有检测结果的补充,由报告人、审核人签发新报告,收回原报告归档备查。

服装公司管理评审工作程序与流程

工作行为规范系列 服装公司管理评审工作程 序 (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58294服装公司管理评审工作程序 Appraisal work procedures for clothing companies 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1.目的 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不断寻求质量改进的机会。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最高管理层对质量管理体系中各项质量活动的评审。 3.职责 3.1总经理负责: 3.1.1主持管理评审会议; 3.1.2批准管理评审计划和管理评审报告; 3.1.3批准整改措施。 3.2管理者代表负责: 3.2.1收集管理评审材料;

3.2.2编制管理评审计划; 3.2.3编制管理评审报告; 3.2.4拟订整改措施。 3.3质管部负责追踪、验证整改措施实施结果。 3.4企管培训部负责保存评审记录。 3.5各部门主管负责: 3.5.1执行管理评审决定; 3.5.2落实整改措施; 3.5.3制定并实施与本部门有关的其他措施。 4.工作程序 4.1管理评审会议频次 4.1.1每年进行一次,通常在第一季度末召开评审会议。 4.1.2当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重大质量异常、组织结构发生重大变动、产品结构发生重大调整等重大变化时,可增加管理会议频次。 4.2管理评审人员 成立管理评审委员会,评审主席由总经理或总经理授权人员担任;秘书长由管理者代表担任;成员由公司最高管理

层、各部门主管及总经理指定人员组成,并于评审前一个月予以公布。 4.3管理评审计划 4.3.1管理者代表应在管理评审会召开前一个月完成制定管理评审计划,管理评审计划内容:评审目的、评审范围、评审重点、评审依据、评审人员。 4.3.2评审计划经总经理核准后,分发给管理评审相关人员。 4.4管理评审的内容 4.4.1质量方针、目标; 4.4.2质量管理体系结构; 4.4.3上次管理评审会议的决议执行情况; 4.4.4内部、外部审核不合格项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情况和效果; 4.4.5重大质量异常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情况和效果; 4.4.6客户报怨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实施情况和效果; 4.4.7过程控制运行情况; 4.4.8顾客满意度测评情况及提高措施;

检测报告的编制和管理制度

检测报告的编制和管理制度 [日期:2008-03-05]来源:作者:[字体:大中小] 吉林化工学院分析测试中心 检测报告的编制和管理制度 1.为了保证检测报告的完整性、准确性以及能够真实地反映检测结果的全部信息, 特制定本制度。 2.本制度适用于检测报告的编号、格式和信息要求,检测报告的审核和批准,对报 告内容的意见和解释,报告发送和报告的修改补充。 3.职责 3.1检测人员负责检测原始记录的如实填写,并填写检测结果汇总单。 3.2检测人员及同室人员负责审核检测原始记录及结果汇总单。中心主任负责复核 检测报告书。 3.3检测报告授权签字人签发检测报告。 3.4业务办公室负责检测报告的打印和归档。 3.5检测报告经签发后,由业务办公室负责向有关单位或客户发送。 4程序 4.1检测报告编制要求 4.1.1报告序号YY-MM-XXX(年份-月份-顺号)。 4.l.2本中心的检测报告应能够准确、清晰、明确和客观地报告每一项的检测结果,并符合检测方法中规定的要求。检测报告内容包括以下部分: (a)检测报告的标题; (b)实验室的名称; (c)检测报告的唯一性(编号)标识,以及表明检测报告结束的清晰标识; (d)客户的名称; (e)所用方法的标识; (f)检测物品的描述、状态和明确的标识; (g)样品接收日期和进行检测的日期; (h)检测的结果,用国际标准测量单位(SI)表达;

(i)中心授权签字人的签字、职务、标识以及签发日期; (j)结果仅与被检物品有关的声明。 4.1.3当需要对检测结果作出解释时,检测报告中还应包括下列内容: (a)符合或不符合要求或规范的声明; (b)必要时,在检测报告上加注使用测量不确定度的声明(当不确定度与检测结果的有效性或应用有关,或客户提出要求时,或测量不确定度影响到对规范限度的符合 性时,检测报告中还需要包括有关不确定度的信息); (c)适用且需要时,提出意见和解释; (d)特定方法、客户和客户群体的附加信息。 4.1.4当需对检测结果作出解释时,对含抽样结果在内的检测报告,除上述要求之外,还应包括下列内容: (a)抽样日期; (b)抽样地点; (c)抽样执行标准或规范。 4.1.5意见和解释。当报告包含意见解释时,则应把意见和解释的依据制订成文件,意见和解释应在报告中被清晰地标注。 4.1.6设计后的检测报告格式应由技术负责人审批使用。 4.2检测报告编制 4.2.1各检测室应将由检测分析人员签字并由同室人员、中心主任审核无误并签字 的检测原始记录、检测结果汇总表、样品检测通知单、样品检测传递单等送至业务 办公室,业务办公室负责根据检测结果汇总表按照承检产品项目的标准格式打印检 测报告。检测报告如无特殊要求打印两份,分别交给客户和留中心存档。 4.2.2当客户有要求时,则报告格式应尽量满足客户的需求。 4.2.3检测报告的打印存储,使用中心检测程序管理系统,以做到检测报告登记、 查询、报出微机化管理。 4.3检测报告的审核 打印出的检测报告,由所承担检测项目的中心技术负责人负责审核。 4.4检测报告的签发 4.4.1审核无误的检测报告由业务办公室送交中心授权签字人审核签发。 4.4.1.1对外咨询超标样品的检测报告,或可能对中心造成重大影响的检测报告由中

管理评审制度正式版

Through the joint creation of clear rules,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mon values, strengthen the code of conduct in individual learning, realize the value contribution to the organization. 管理评审制度正式版

管理评审制度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通过共同创造,促进集体发展的明文规则,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培养团队精神、加强个人学习方面的行为准则,实现对自我,对组织的价值贡献。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一根据《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标准化规范》制定规定。 1、建立标准化系统评审制度。 2、标准化系统评审,每年进行一次。 3、企业安环部标准化评审的小组具体操作。 二、标准化系统评审 1、评审过程文件化。 2、评审应建立健全在其实反映企业安全管理状态的有效信息之上,要全面收集企业安全标准化活动过程中的工艺、过程、人机功效、环境和管理信息即应输入

监测与检测记录,前期评审跟踪结果、变化、纠正与预防措施,制定及有效性、事故统计分析、员工和相关方抱怨,目标和指标完成情况,覆盖范围充分性,标准化系统评价报告、资源保障情况,现场人员职责的便是性等,在此基础上进行标准化系统评审。 3、编制评审报告。评审报告明确提出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事项。 三、根据评审结果制定行动计划。 四、评审结果应及时与责任人,员工及相关方进行沟通,布置行动计划,落实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评审小组应对行动执行过程进行跟踪和监督、检查,对行动结果进行复评,以确保行动结果的有效性。

东华医院信息报告审核管理制度

东华医院信息报告审核管理制度 为加强和规范医院管理相关数据与信息审核、报送工作,更好地发挥统计的信息、咨询和监督作用,提升统计服务功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按照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包括卫生部、广东省卫生厅和东莞市卫生统计信息中心)以及东莞市社保局、东莞市统计局等关于各种统计报表报送的各项规定和要求,结合我院统计工作及管理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本制度所指的医院管理相关数据与信息主要指所有上报给卫生行政部门(卫生局、省卫生厅、卫生部)、统计部门、社保部门等的各类报表、数据资料。 第二条统计人员应熟悉报表内部,报表之间的填写要求和逻辑关系,确定每项指标所包括的范围,对采集的统计信息,统计人员要进行真实性和逻辑性审核,以确保数据的真实可用,对统计报表中的指标数据增减变化大的影响因素必须文字说明。 第三条统计人员要在统计数据填报、汇总、整理的每个阶段,从基础数据收集和各专业主要统计数据之间的衔接,到最后数据的确定,对数据质量进行认真审核,确保统计数据客观真实。对收集的基础统计资料,经整理审核,并核实无遗漏、无重复时,方可进行计算机审核及汇总,坚决杜绝粗估冒算行为的发生。 第四条统计人员经初步整理审核后,对一些增减起伏较大或与正常情况相悖的资料,要做进一步地了解和分析归纳,对符合实际的,经院领导审核后按规定上报,对把握不准或有疑义的,应进一步提交讨论审核确认无误后上报。 第五条建立统计数据质量管理责任制,层层审核把关,医院主管领导对全院统计数据质量统一管理,统计室负责全院统计数据质量的监督、检查和评估等各项工作;各科室、部门对本级统计数据质量进行管理,负责本级统计数据质量的监督、检查和评估工作。 第六条医院统计分管领导对统计数据信息负监管责任,医院统计负责人是统计数据质量主要责任人,专(兼)职统计员是统计数据质量直接责任人。 第七条应开展经常性的数据质量抽查工作,严格把好数据处理、审核、评估关。层层汇总上报数据,必须做到资料齐备、数出有据、合理。 第八条严格规范报表报送程序。统计人员要认真遵守统计报送规定,统计报表必须经专业人员审核无误,经主管领导审核签章,并加盖公章后方可上报。 第九条严格遵守各类统计报表的报送时间要求,在规定时间内上报,保证报表的时效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