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入仕途与连番下狱_李梦阳研究之二

初入仕途与连番下狱_李梦阳研究之二

初入仕途与连番下狱_李梦阳研究之二
初入仕途与连番下狱_李梦阳研究之二

第32卷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Vol.32第1期Journal of Hube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No.1,2012

初入仕途与连番下狱

———李梦阳研究之二

石麟

(湖北师范学院文学院,湖北黄石435002)

〔摘要〕在经历灰色的幼年、少年生活之后,李梦阳刚刚二十出头就连续完成了秀才、举人、进士的三级跳,由此,他步入仕途。不料,父母相继离世,成为他入仕的第一道障碍。回家乡守孝五年之后,李梦阳正式步入官场。但谁能料到,连番的牢狱之灾正在等待着这位意气风发的青年士子。与此同时,以李梦阳为领袖的文学复古活动,也正在明中叶弘治年间如火如荼地开展。

〔关键词〕李梦阳;为官;入狱;复古;诗风

〔中图分类号〕I20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733(2012)01-0005-06

弱冠之年,李梦阳的生活轨迹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二十一岁中举,次年成进士,他开始了生命历程的辉煌阶段。不料,父母相继离世,成为他入仕的第一道障碍。丁忧守制五年之后,李梦阳正式步入仕途。可他哪里知道,等待他的竟是一场意料之外的牢狱之灾。

李梦阳于弘治三年(1490)与左氏成亲之后,次年便生一子,取名李枝。不久,梦阳又回到庆阳(时属陕西,今属甘肃),准备博取功名。为什么要从河南跑到陕西参加考试呢?因为当时的“高考”政策与今天有很大的相似之处,考生参加秀才、举人两级考试都必须回原籍进行,而李梦阳的籍贯正是庆阳。这一次,命运之神热烈地拥抱了这位出身贫寒的李家儿,他得到了“贵人”的赏识和提携:“时邃庵杨提学陕西,见公,大奇之,补为弟子员。”(徐缙《明江西按察司副使空同李公墓表》)

此处所谓“弟子员”,乃“秀才”之别称。而所谓“邃庵”者,姓杨,名一清,字应宁,邃庵其号也,云南安宁人。杨一清乃成化八年进士,由中书舍人历官提学副使。正是这位杨大人在陕西当教育厅长时,“赏识李献吉,召置门下”。(钱谦益《列朝诗集小传·杨少师一清》)也正因此,李梦阳一辈子对杨一清感恩戴德、推崇备至。

后来,杨一清的《石淙类稿》“属献吉评点行世,而献吉亦亟称公之诗笔与长沙(李东阳)并驾”。(同上)当时,李东阳为文坛盟主,一世宗匠,学士大夫多出其门墙。梦阳将李东阳、杨一清并称,无非是扬杨而抑李,不欲李东阳独操文柄。这也算是他对恩师杨一清受恩图报的一点私心吧!

弘治五年(1492),“李子举陕西乡试第一。”(李梦阳《封宜人亡妻左氏墓志铭》)乡试得中者就是举人,而举人的第一名就是所谓“解元”。此时的李梦阳,可谓春风得意。由“贫寒子”一跃而成“解元公”了。

次年三月,李梦阳进京参加会试、殿试,终于“登进士第”。(同上)按照正常程序,李梦阳很快就会进入仕途,或在中央某部门工作,或在地方当一名县令。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人也有旦夕祸福。当年八月,李梦阳的母亲高慧离开人世。梦阳未及授官而丁母忧,必须回乡守制。紧接着,梦阳的父亲李正又于弘治八年(1495)撒手尘寰,梦阳更须接连守制家居。这对于一位刚刚进入官员后备队的年轻人而言,毫无疑问是一个极大的打击。

父母连丧,梦阳只好带着妻子归庆阳守孝。具体地点,在离庆阳北城威武楼不远的华池。“华池,古乐蟠县也。……威武楼,庆阳北城楼

[收稿日期]2011—09—15

[作者简介]石麟,男,湖北黄石市人,湖北师范学院文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元明清文学及古代小说研究。

也。……李子曰:余如华池,在弘治乙卯年焉。居盖三年云。”(李梦阳《华池杂记》)此处的乙卯年即弘治八年(1495),李梦阳当时二十四岁。

弘治十年(1497),李梦阳服满入京候官。这年夏天,“北寇谋犯大同”,朝廷命李介“兼佐佥都御史往督军饷,且经略之”。(《明史·李介传》)实际上,也就是让李介担任大同一带军事主帅以固边防。就在李介离开京城料理西北边防军务的时候,居京师的李梦阳作《送李帅之云中》一诗赠送之,对李介此行寄予很大的希望。诗云:

黄风北来云气恶,云州健儿夜吹角。

将军按剑坐待曙,纥干山摇月半落。

槽头马鸣士饭饱,昔为完衣今绣袄。

沙场缓辔行射雕,秋草满地单于逃。

李介到大同后,果然不负众望,治军有方,取得很好的效果。而从李梦阳的角度来说,上引那首七言古诗,至少让我们看到空同子的两个方面:其一,关心国事大事,希望建功立业,对国家命运、个人前途,都充满信心。其二,善写七古,雄奇奔放的诗风已初露端倪,就连“黄风”“云气”“吹角”“沙场”“秋草”等等这样一些词汇或意象也在李梦阳的诗中开始大量出现,并且在此后的几十年中被反反复复地运用。

弘治十一年(1498),李梦阳铨官户部主事。按《明史·职官志》:“主事二人,正六品。”次年,梦阳在通州履行职责。通州,今属北京,当时也是京畿要地。元代以来,从北京城东到通州城南,为运粮要道。而钱粮问题,恰归户部管理。

弘治十二年,在李梦阳身边发生了一喜一悲两件大事。

喜事是梦阳妻左氏被朝廷封为“安人”。《封宜人亡妻左氏墓志铭》载:“孝宗皇帝上圣慈仁寿太皇太后尊号。封左氏安人,给勅命。”所谓“安人”,乃是宋徽宗时定下的给命妇的一种封号,在“宜人”之下,明代为六品官员妻子的封号。

所悲之事则是李梦阳唯一的弟弟李孟章青年早卒。李梦阳《族谱·家传》云:“孟章,吏隐公第三子,字汝含。……弘治十二年十一月二十日子时卒。”李梦阳为此撰写《亡弟汝含祭文》以哭奠之。李孟章卒时年仅十九岁,妻朱氏,有一女。

不久,李梦阳又监税三关。此所谓“三关”,即内三关。明代以今河北境内沿内长城而设的居庸关、倒马关、紫荆关为“内三关”。这是由京城通往西北一带的几大军事要塞和经济通道。梦阳监税于此,兢兢业业,忠于职守。然而,正因

为他秉公办事,不徇私情,恰恰触犯了某些权贵的利益。结果,他被人诬陷,竟至下吏逮狱。

此事发生在弘治十四年(1501),岁在辛酉。这一年的二月,梦阳还在北京昌平东北的银山寺游览,其《闲居寡营忽忆关塞之游遂成七首》之七原注有云:“弘治辛酉二月之望,宿银山寺观邓隐峰诗刻。”不料,旋即便有牢狱之灾。据李梦阳本人《下吏》诗自注:“弘治辛酉年,坐榆河驿仓粮。”榆河,一名温余河,俗名富河,自居庸关南流,经昌平、顺义至通县北入白河。榆河驿正在李梦阳的管理范围之内。

关于这件事,一些材料记载如下:

公初税三关也,立法严整,请谒不行。勋珰诬之,逮狱,寻释。(徐缙《明江西按察司副使空同李公墓表》)

常监三关,招商,用法严,格势人之求,被构下狱,寻得释。”(《明文海》卷四百三十三,崔铣《江西按察司副使空同李君墓志铭》)

榷关格势要,构下狱,得释。(《明史·李梦阳传》)

监三仓,下狱,寻得释。(《列朝诗集小传·李副使梦阳》)

此案具体情况、详细过程,尤其是李梦阳所“格”之“势要”究竟是谁,由于上述材料均未作明确记载,故而我们要想知道详情有很大的难度。但有一点却可以肯定:李梦阳监税三关时,因“立法严整”,与某些权豪势要的利益发生激烈冲突。这些人便抓住榆河驿仓粮的一点小事大做文章,极尽诬陷攻击之能事,最终导致李梦阳被停职查办,下狱待审。幸而“皇恩浩荡”,朝廷很快就弄清真相,李梦阳得以释放,官复原职。

李梦阳满怀报国之心、立身之志,初入仕途便秉公执法、不徇私情,这正是其刚介耿直性格的第一次充分表现。但是,他毕竟对当时黑暗的官场缺乏深入了解,仅凭一腔“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锐气与权豪势要相抵格。其结果,自然是受到恶势力的打击和陷害,蒙受不白之冤,初尝铁窗之苦。这是他宦海生涯的第一道波澜,也是残酷现实对他的首次考验。

吃了一次大亏的李空同,从此以后是见风转舵,抑或是依然故我?这只有看他在政治舞台上的继续表现了。

因“榆河驿仓粮”事件下狱旋被释放以后,李梦阳重归户部任职,并于次年、亦即岁在壬戌的弘治十五年(1502)携妻左氏榷舟河西务。李梦阳自言:“壬戌,李子榷舟河西务,左氏从河西务。”(《封宜人亡妻左氏墓志铭》)河西务,集镇

名,在今天津市武清西北北运河西岸。明代于此置户部分司、巡司,该地当时商民攒聚,舟航辐辏。梦阳至此,仍是履行户部主事职责。

这一年,京师文坛上又添两名新秀———康海、何景明。《明史·孝宗纪》载:十五年三月“庚寅,赐康海等进士及第出身有差”。《列朝诗集小传·何副使景明》载:“弘治壬戌,举进士。”由此可知,康对山、何大复为同榜进士,而且康海还是该榜的进士第一,亦即中国老百姓所津津乐道的“状元及第”。

康海、何景明同中进士并任职京师,使京城的文坛更加热闹了,尤其是使得文坛上的复古派阵容更加强大。其实,早在五年前李梦阳京城候选的时候,他就开始了“倡为古学”的活动,并与京城中一些志同道合者多有往来。

在京中,李梦阳最先结识的是乔宇,所谓“二十逢君同跃马”也。(李梦阳《乔太卿宇宅夜别》)乔宇乃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比梦阳年长,又早入仕途,二人文学观点比较接近。几年后,乔宇便开始“与李献吉、王伯安切摩为文”。(《列朝诗集小传·乔少保宇》)王伯安即王守仁,弘治十二年(1499)进士,除刑部主事。这位王主事“在郎署,与李空同诸人游,刻意为词章”。(《列朝诗集小传·王新建守仁》)同时,还有杭济、杭淮兄弟“与李空同结社”。(《列朝诗集小传·杭布政济都御史淮》)康海、何景明进入京师以后,很快加入复古阵营。请看:“德涵于诗文持论甚高,与李献吉兴起古学,排抑长沙,一时奉为标的。”(《列朝诗集小传·康修撰海》)“献吉……谓汉后无文,唐后无诗,以复古为己任。信阳何仲默起而应之。”(《列朝诗集小传·李副使梦阳》)

弘治十六年(1503),李梦阳奉命饷军西夏。因为要出远门,他只好将妻子左氏送回娘家开封暂住。《封宜人亡妻左氏墓志铭》载:“壬戌,……明年,李子饷军西夏,挈左氏还,过汴。”随后,李梦阳开始了他到西北边陲犒赏军队的工作。途中渡过黄河时,他写下了《秋望》一诗:黄河水绕汉宫墙,河上秋风雁几行。

客子过濠追野马,将军弢箭射天狼。

黄尘古渡迷飞挽,白日横空冷战场。

闻道朔方多勇略,只今谁是郭汾阳?

该诗描写了边塞风光,充满着对边庭战事的深切关心,全诗雄浑健劲、慷慨悲凉。这首诗在李梦阳的诗作中堪称出类拔萃,但李梦阳自己编定的《空同集》中却未收入。个中原因,据《四库全书总目·空同集提要》云:“《因树屋书影》载其‘黄河水绕汉宫墙’一诗,以落句有‘郭汾阳’

字,涉用唐事,恐贻口实,遂删其稿不入集中。其坚立门户至于如此。”

《因树屋书影》为清代周亮工撰,不知他所看到的是《空同集》的哪一种版本,但引用周氏这番话的四库本《空同集》中,却于卷三十二之末录存了这首《秋望》诗。然而,周亮工的话却可以从王世贞《艺苑卮言》中得到证明:“《空同集》是献吉自选,然亦多驳杂可删者。余见李嵩宪长称其‘黄河水绕汉宫墙,……只今谁是郭汾阳’一首,李开先少卿诵其逸诗凡十余首,极有雄浑流丽,胜其集中存者。尔时不见选,何也?”(《弇州四部稿》卷一百四十九)

诗中的“郭汾阳”即郭子仪,乃中唐名将,平息“安史之乱”的功臣。删此诗不入《空同集》,主要是因为最后一句用了唐代、尤其是中唐的典实。这种做法,自然是李梦阳“以复古自命”,“不读唐以后书”之后的事。在写这首诗时,他的门户之见未必这样深。因此,诗作反而显得真切感人。恰是王世贞所谓“胜其集中存者”之“雄浑流丽”之作。再者,梦阳所谓“不读唐以后书”不过是为复古而提出的一个口号而已,事实上也不可能那样做。诚如朱彝尊所言:“其谓‘唐以后书不必读,唐以后事不必使。’此英雄欺人之言。如‘江湖陆务观’,‘司马今年相宋朝’,‘秦相何缘怨岳飞’等句,非唐以后事乎?”(《静志居诗话》卷十)

或许是因为又一次踏上大西北土地的缘故吧,李梦阳在弘治十七年写下了很长的一组诗歌《弘治甲子届我初度追念徃事死生骨肉怆然动怀拟杜七歌用抒愤抱云耳》来怀念自己的亲人。当时,李梦阳的父亲李正、母亲高慧、弟弟李孟章、三姊李三姐均已先后去世,因此,梦阳这组“拟杜七歌”便依次追怀父、母、弟、姊等亲人,均写得情真意挚、动人肺腑。我们不妨看看其中几个片断。

如回忆父亲带他作客豪门的情景:

当时携我登朱门,舞嫱歌媵争看面。

二十年前一回首,往事凋零泪如霰。

———(其一)如表达对母亲生养之恩未及回报的痛苦心情:

男儿有亲生不封,万钟于我乎何益?

高天苍苍白日冻,今辰何辰夕何夕?

———(其二)如表达兄弟间的骨肉亲情:

从兄翱翔潞河侧,宁料为殇返乡域。

孤坟寂寞崔桥西,渺渺游魂泣寒食。

———(其三)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在充分了解李梦阳恋亲情结的同时,我们也能领略到年轻的空同子七言古诗风格的另一面:回旋往复,沉郁顿挫。

弘治十八年(1505),岁在乙丑,对于从西夏返回京师的李梦阳而言,这注定是一个多事之“春”。因为仅仅当年的前五个月,就在他身边接连发生了三件大事。

第一是复古阵营随着徐祯卿的加盟已成为一个庞大的团体,“前七子”全部“到位”。这年春天的杏榜,徐祯卿赫然在列。《列朝诗集小传·徐博士祯卿》载:“弘治乙丑进士。”

而此时文坛上的倡复古学活动,亦可谓风起云涌,云蒸霞蔚。且看《列朝诗集小传》中的记载:

子衡起何、李之后,凌厉驰骋,欲与并驾齐驱。(《王宫保廷相》)

敬夫馆选试端阳赐扇诗,效李西涯(东阳)体,遂得首选,有名史馆中。……既而康、李辈出,唱导古学,相与訾謷馆阁之体,敬夫舍所学而从之,于是始自贰于长沙矣。(《王寿州九思》)就连“七子”中之姗姗来迟者徐祯卿,也很快加入这一行列:“其持论于唐名家独喜刘宾客、白太傅,沉酣六朝散华流艳文章烟月之句。……登第之后,与北地李献吉游,悔其少作,改而趋汉魏盛唐。”(《徐博士祯卿》)

此外,尚有顾璘、孟洋、陆渊、朱应登、陈沂、郑善夫等参与结社唱和。诚如陈田所记:“《横云山人史稿》:‘弘治时,李东阳主文柄,天下翕然宗之。梦阳讥其萎弱,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与何景明、徐祯卿、边贡、朱应登、顾璘、陈沂、郑善夫、康海、王九思号十才子。’”(《明诗纪事》丁签卷一)

这样,就掀起了一股强大的复古狂飙。正如李梦阳事后回忆的那样:“当是时,笃行之士,翕然臻向。弘治之间,古学遂兴。”(《答周子书》)正是在这样一个基础之上,才形成了“弘(治)、正(德)间作者倡复古学,同调六、七人,李、何实为之长”。“北地一呼,豪杰四应,信阳角之,迪功犄之,……华泉、东桥(顾璘)等为之羽翼”的局面。(《静志居诗话》卷十)

而“七子”之名,在当时也已形成:“弘治时,朝士有所谓七子者:北郡李梦阳、信阳何景明、武功康海、鄠杜王九思、吴郡徐祯卿、仪封王廷相、济南边贡也。”《列朝诗集小传·边尚书贡》)这样一种局面的形成,其实已经意味着李梦阳即将取代了前辈盟主李东阳而执当时文坛之牛耳,令人对这位当时只有三十四岁的后起之秀敬佩有加。但是,让人对李梦阳刮目相看的还是

紧接着发生的另一件轰动朝野的大事。

弘治十八年四月,李梦阳“应诏上书陈二病、三害、六渐,凡五千馀言,极论得失”。(《明史·李梦阳传》)因为这篇疏文的结末言及寿宁侯张鹤龄怙宠秧民,结果,又导致李梦阳第二次下狱。正如李梦阳自己所言:“弘治乙丑年四月,坐劾寿宁侯逮诏狱。”(《述愤》诗自注)

那么,这位寿宁侯张鹤龄何许人也?居然能让一位劾奏他的朝廷命官“逮诏狱”呢?

原来,他是弘治皇帝的小舅子,也就是民间所谓“国舅爷”。

要了解张鹤龄的“事迹”,还得从他姐姐张皇后说起。《明史·后妃传》:“孝宗孝康皇后张氏,兴济人。父峦,以乡贡入太学。母金氏,梦月入怀而生后。成化二十三年选为太子妃。是年,孝宗即位,册立为皇后。帝颇优礼外家,追封峦昌国公,封后弟鹤龄寿宁侯,延龄建昌伯。”

张鹤龄兄弟贵为皇亲国戚,不思报效国家,却倚仗权势,一味横行霸道。早在弘治九年(1496),他们就与另一位皇亲国戚长宁伯周彧家“竞营私利”,“至聚众相斗,都下震骇。”(《明史·外戚传》)多年来,“鹤龄兄弟并骄肆,纵家奴夺民田庐,篡狱囚,数犯法。”(同上)李梦阳对他们的罪恶行径深为不满,于是,借着应诏陈言的机会,撰写了《上孝宗皇帝书稿》,“末言寿宁侯张鹤龄招纳无赖,罔利贼民,势如翼虎。”(《明史·李梦阳传》)

关于这次上疏劾奏张鹤龄的经过,四库本《空同集》在疏文后面附有一篇李梦阳自己写的《秘录》,对其过程记载颇为详细,《明史·李梦阳传》也有一些相关的记载。下面,综合这两方面的材料,对这一“六品小官”勇斗国舅爷的过程作一评述:

初,诏下恳切。梦阳读既,退而感泣,已叹曰:‘真诏哉!’于是密撰此奏,盖体统利害事。

李梦阳写完奏疏以后,准备找个人参谋一下,毕竟这是劾奏国舅爷的大事。找谁呢?他首先想到了最要好的朋友、时任太常博士的边贡。他们二人还没有正式谈及此事,恰恰碰上另一位朋友、官居刑部主事的王守仁也来凑热闹。于是,出现了下面饶有意味的一幕:

草具,袖而过边博士。会王主事守仁来。王遽目予袖而曰:“有物乎?有必谏草耳!”予为此,即妻子未之知,不知王何从而疑之也。乃出其草,示二子。王曰:“疏入,必重祸。”又曰:“为若筮,可乎?”……筮得田获三狐,得黄矢,贞吉。王曰:“行哉,此忠直之由也。”及疏入,不报也,

以为竟不报也。(《秘录》)

这位王守仁就是后来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王阳明先生,明代垂范百年的“心学”大师。但在当时,他也是一位与李梦阳一样血气方刚、敢于直言的年轻官员。当然,相对于李梦阳的近乎莽撞的勇敢而言,他似乎更为老成一些,于是,提出通过卜筮先预测一下后果,然后决定是否行动。结果,“筮得田获三狐,得黄矢,贞吉。”于是,王守仁当即鼓励李梦阳将奏疏交上去。

那么,“筮得田获三狐,得黄矢,贞吉”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按《周易正义》卷四:“九二,田获三狐,得黄矢,贞吉。”王弼注:“狐者,隐伏之物也。刚中而应,为五所任。处于险中,知险之情,以斯解物,能获隐伏也。故曰:田三狐也。黄,理中之称也,矢,直也。田而获三狐,得乎理中之道,不失枉直之实,能全其正者也。故曰:田获三狐,得黄矢,贞吉也。”孔颖达疏:“正义曰:田获三狐者,狐是隐伏之物,三为成数,举三,言之搜备懽尽。九二,以刚居中而应于五,为五所任,处于险中,知险之情,以斯解险,无险不济。能获隐伏如似田猎而获窟中之狐,故曰田三狐。得黄矢、贞吉者,黄,中之称;矢,直也。田而获三狐,得乎理中之道,不失枉直之实,能全其正者也。故曰:得黄矢,贞吉也。”

简而言之,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处在危险的境况中,但知道危险的程度,而能以正直之道处之,是可以解脱危险的。无怪乎王守仁当即鼓励李梦阳说:“行哉,此忠直之由也。”

李梦阳上疏以后,没有得到回音,以为不会有什么结果了。但他没有想到,张鹤龄及其亲属肯定也会采取行动的。果然,张鹤龄得知李梦阳对他的劾奏以后,进行了疯狂的反扑:“鹤龄奏辨,摘疏中‘陛下厚张氏语’,诬梦阳讪母后为张氏,罪当斩。时皇后有宠,后母金夫人泣愬帝,帝不得已,系梦阳锦衣狱,寻宥出,夺俸。金夫人愬不已,帝弗听,召鹤龄间处切责之,鹤龄免冠叩头乃已。”(《李梦阳传》)

张鹤龄的手法是极其卑劣的。本来,李梦阳在疏文的末尾说:“臣窃以为,宜及今慎其礼防,则所以厚张氏者至矣,亦杜渐剪萌之道也。”只是请弘治皇帝适当遏制张鹤龄,防微杜渐,以免引发祸端。而张鹤龄却抓住其中“厚张氏者至矣”几个字,采取断章取义、移花接木的手段,硬将揭露“张国舅”之“张氏”说成是讪骂“张皇后”之“张氏”,给李梦阳扣上“讪母后”的大帽子,欲论李梦阳以斩罪。更加上当时张皇后有宠,而皇后的母亲金夫人又在皇帝面前唠叨个不

停。这样一来,李梦阳的处境就万分凶险了。

幸而弘治皇帝是个明白人,他深深知道张家那两位国舅爷是什么货色,李梦阳的劾章肯定是有理有据的,而且疏文中的“张氏”指的就是张鹤龄而非张皇后。因此,他决定不能重处李梦阳这位大胆直言的六品主事。但是,皇后的面子还是要给的,岳母金夫人的哭诉也要稍加抚慰。左右为难的明孝宗只好将梦阳系锦衣狱,但很快就释放出来,仅仅“罚俸三个月”而已。同时,这位心里明镜一般的皇帝又把小舅子叫来狠狠地训了一顿。于是,这样一场劾奏国舅爷的激烈斗争就被各种势力给“消解”殆尽了。

对此,李梦阳的一段记载充分显示了他内心深处的不满而又无可奈何:“一日,忽有旨拿梦阳,送诏狱,乃于是知张氏有本辩矣。张氏论我斩罪十,然大意主讪母后,谓疏末张氏斥后也。……奉圣旨:‘李梦阳妄言大臣,姑从轻,罚俸三个月。’此十八年四月十六日也”(《秘录》)

然而,事情并没有就此画上句号。一方面是拍皇后马屁的官员,要求对李梦阳予以杖刑,但却遭到弘治皇帝的拒绝和批评:“左右知帝护梦阳,请毋重罪,而予杖,以泄金夫人愤,帝又弗许。谓尚书刘大夏曰:‘若辈欲以杖毙梦阳耳!吾宁杀直臣快左右心乎?’”另一方面,生性倔犟而自负的李梦阳,如何能咽下这口怨气?于是,最能体现空同子性格的一幕在京城大街上上演了:“他日,梦阳途遇寿宁侯,詈之,击以马箠,堕二齿,寿宁侯不敢校也。”(《李梦阳传》)

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真正的小京官当街怒打国舅爷,没有丝毫的夸张和虚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李梦阳具有何等的胆气!

在第二次与权豪势要的斗争中,李梦阳的胆子越来越大。他冒着极大的危险,直言上疏,劾奏皇亲国戚,甚至在事后还怒打国舅。虽然他也曾被抓下狱,且损失了三个月的薪俸。但是,在当时的朝廷之上,他却赢得了忠直刚介的好名声。

除了倡言复古和劾奏国舅这两件大事以外,在弘治十八年的上半年,还有一件与李梦阳息息相关的大事也在他身边发生,那就是弘治皇帝“驾崩”。

《明史·武宗纪》载:“十八年五月孝宗崩。壬寅即皇帝位,以明年为正德元年。”弘治皇帝的儿子就是正德皇帝,亦即明武宗。他在父亲死后继位为新的天子。这可是位宝贝皇帝,关于他的事迹,我们在后面还有叙述。

弘治皇帝的死,在李梦阳的作品中得到迅速

反映,他很快就写了《大行皇帝挽歌》三首,原注:“弘治十八年五月。”在上一节中,我们已经涉及到弘治皇帝对李梦阳的爱护。那么,李梦阳对弘治皇帝又是什么态度呢?四个字可以概括:感恩不尽。

其实,只要我们认真地想一想,就会明白李梦阳何以如此感戴弘治皇帝。

年轻的李梦阳在进入仕途的几年时间里,居然两次与权贵发生剧烈冲突,竟至连番下狱。但是,每一次下狱都很快被释放,而且官复原职。之所以发生这种情况,应该与明孝宗的明白事理不无关系。《明史》等书的记载告诉我们,相对于明中叶的其他皇帝而言,弘治皇帝应该是最明事理的一位了。而作为当事人的李梦阳,对弘治皇帝于自己的爱护自然是心中有数。因此,他对孝宗亦可谓忠心耿耿。直到孝宗死后,李梦阳还一再写诗表示对这位心中明主的悼念。而且,那些诗作大都写得诚挚恳切、恸自肝肠,完全不是通常的那种臣子写给先帝的官样文章的大行皇帝挽歌。如:

忽忆临崩诏,看天泪数行。

———(《纪变》)孤臣万古泪,偏洒泰陵园。

———(《七月十五日食不见追往有叹》)

十年放逐同梁苑,中夜悲歌泣孝宗。

———(《限韵赠黄子》)这些诗句,有的写于弘治皇帝刚刚离世之时,有的则写于十几年之后。李梦阳对弘治皇帝的恩德可谓终身不忘:看到日食,他思念心中的“太阳”弘治皇帝;回顾往事,他于深更半夜痛哭悲歌。李梦阳如此再三表达对孝宗的悼念,其心情实际上是异常复杂的。一方面,当然是因为孝宗比较能够理解他、信任他,甚至在关键的时候庇护他;另一方面,也由于他后来在正德年间总是很难得到武宗的理解和信任。换句话说,李梦阳于武宗朝大力追怀孝宗,其实也是对武宗的不满和抗议的一种含蓄的表现。

更有甚者,李梦阳在孝宗朝任户部主事这种六品小京官,并且从弘治十一年(1498)一直当到孝宗驾崩的弘治十八年(1505),七年时间没有升职,但他的心情却比较舒畅;而在武宗朝他升过三次官,最后当到正四品的江西提学副使,但心情却不见得怎么畅快。个中原因何在?具体情况如何?并且,在此后的日子里,李梦阳于文学理论和文学创作方面又有什么表现?他的言行和交游又对当时和以后的文坛有什么样的作用和影响?所有这些,我们只好且听下文分解了。

(责任编辑:徐柏青)

(上接第4页)

Under popular song angle of

view Tang Song jambic verse research theory

SONG Qiu-min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post-doctoral research station,Nanjing210097,China;Dong guan City Polytechnic College City College,Dong guan523106,China)Abstract:As then popular song,Tang Song jambic verse regardless of or exterior function speaking of among them in the spe-cial characteristic,all is having the main attribute and the characteristic which in the modern significance the popular song has.Studies the Tang Song jambic verse from the popular song angle of view,not only was helpful to pull closer the ancient times classical literature and the ordinary populace’s distance,academically jumps out on“studies for the research”the strange circle,moreover is helpful to the development present age popular lyrics author's field of vision,enriches its creation content,simultaneously,but also is helpful to enhances the creator and the appreciation culture savors,maintenance nationali-ty art independence.

key words:Tang Song jambic verse;popular songs;feasibility;academic value;practical significance

巅峰阅读九年级文言文翻译

《卖酒者传》参考译文: (江西)万安县有个卖酒者,凭借精湛的酿酒技术而致富。一生从不欺负别人。如果遇见被(主人)派来买酒的奴仆、婢女,一定问:“你能饮酒吗?”(并且根据奴仆、婢女说的酒量)尽量斟酒给他们(饮),并叮嘱:“千万不要偷瓶中的酒喝,不然要受主人鞭笞的。”有时遇到(奴仆、婢女)走路不稳跌倒摔破了装酒的器皿,总是从自己家拿出瓶子,重新装好酒,让(奴仆、婢女)拿着回去。因此,远远近近的人都称赞他是有德行的人。有个用口袋背着很多东西在路上行走的人,遇着了大雪,不能继续前行。听说卖酒者是有德行的人,赶紧到他家寄宿。雪一连下了几天,卖酒者每天叫客人同自己赌博,并把赢来的钱拿来买酒一同吃喝。客人大多数时候是赌输了,私下不高兴地说“卖酒者竟不是有德行的人?然而我已经赌输了,还要大吃大喝,花费从我这赢的钱。”雪停之后,客人兑现了赌博所输的钱准备出发。卖酒者笑着说:“哪里有主人竟要客人的钱买酒肉的道理?天冷非常寒冷,不以博弈为名,客人(您)必然不肯大吃大喝。”卖酒者把从客人那赢来的钱如数还给了他。 于成龙破案译文 巡抚官于成龙到江苏高邮检查公务,途中碰上豪绅家准备嫁女儿,但在女儿出嫁前夕,他家的好多嫁妆夜里却被盗贼挖穿墙壁给偷光了。刺史无法破案,于是这件案子转由巡抚办理。于公命令把所有城门都关上,只留一个城门放行人出入。与此同时,他派公差守门,严格搜查进出的人所携带的行李。又出告示通知全城人都回家去,等候第二天全城大搜查,他坚信一定能找到赃物。精明的于公暗中嘱咐公差说,看见再三出入城门的人,就抓起来。刚过中午,公差就发现了两个人。他们除了身上衣服,并未带行李。于公说:“他们就是真强盗。”这两个人诡辩不承认。于公下令解开他们的衣服搜查。只见长袍里面还穿着两套女衣,都是那女子嫁妆中的东西。原来,盗贼害怕第二天全城大搜查,急于转移赃物,但赃物太多难得带出,所以暗中穿着多次出城。 子昂碎琴翻译 唐朝时陈子昂刚到京城时,人们都不认识他。一天,有个卖胡琴的老头喊价百万要卖手中的胡琴,一些豪门富商传看那胡琴,没人看得出这琴是不是真的价值百万。陈子昂突然说:“我出一千缗钱买了。”大家听了,惊异得不得了,陈子昂说:“我擅长弹奏胡琴,这是把好琴。”众人要求子昂弹奏一曲,陈子昂说:“如各位不嫌弃,明天请到宜阳里来。” 第二天众人果然依约前往,陈子昂准备了酒菜,将胡琴放在桌上,用过酒菜后,陈子昂捧着琴说:“我是四川陈子昂,写过上百篇的文章,到京城来也已有一段时日了,但是始终得不到任何赏识。至于胡琴嘛,是低贱的乐工所弹奏的,哪值得花时间心力去钻研。”于是举起胡琴摔在地下,将自己所写的文章分赠在场的宾客。一天之内,陈子昂的名声就轰动整个长安城。 曹玮破虏翻译 曹玮主管镇戎军时,曾出战小胜,敌兵退去。曹玮侦察敌兵退离已远,于是就驱赶着缴获的牛羊和辎重车辆,缓慢地驱赶着返回,很是不成军队行列。他的部下担忧此事,对曹玮说:“牛羊无用,只是束缚军队。不如抛弃它们,整齐队伍返回。”曹玮没回答,派人去侦察。敌兵离开几十里,听说曹玮贪得牛羊之利可是军队不整齐,立刻就返回袭击曹玮军队。曹玮军队行进更加缓慢,行进中找到地势有利的地方,就停下来等待敌军。敌军将要来到,离得很近了,曹玮派人对敌军说:“你们外国军队远来一定很疲劳,我不想趁着别人疲怠作战,请你们让战士和马休息一下,隔一会儿就决战。”敌人正苦于疲劳极了,都很高兴,使军队严整的休息了很长时间。曹玮又派人告知他们:“休息好了可以相互驱马进攻了。”于是各方击鼓发兵进攻,一交战就把敌军打得大败,于是抛弃了牛羊返回。曹玮慢慢地对他的部下说:“我知道敌人已很疲劳,故意做贪利的事来引诱他们。等到他们再来,接近行走百里了,如果趁着他们锐气便交战,还会有胜负。走远路的人,如果稍稍休息,那么腿脚疼痛麻木就站不起来了,士气也残尽了。我凭这些打败了敌人。”

文言文中之字用法

文言文中“之”字的用法 “之”的用法,总结起来不外乎作代词、助词、动词。 一、“之”作代词用,用在动词的后面。 “之”作代词的用法在教材中有很多,如下列加点的“之”字: 1、夏蚊成雷……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童趣》) 2、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童趣》)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 4、择其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 分析以上例子可以看出,“之”用在动词的后面,作它前面动词的宾语。 二、“之”作助词用 “之”作助词的用法比较复杂一些,在初中阶段出现的大致有以下三种: 1、“之”作结构助词“的”解。 如:①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童趣》) ②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关雎》) ③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唐雎不辱使命》) ④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分析以上例子可知,当“之”后面的一个词是名词(如“物”、“趣”、“洲”、“地”)或名词性短语(如“一毛”)时,“之”作结构助词“的”解。 2、“之”用于主谓之间,不译。 如: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童趣》) ②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③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十则》) 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当“之”用在一个名词或代词(主语)和一个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之间时,“之”不译。 3、“之”起调节音节作用,不译。 这种用法,在初中阶段并不多见,这种情况下,“之”一般用在时间副词的后面。如: ①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②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陈涉世家》) 三、“之”作动词用,“往、前往”的意思。 请看下面的例子: 1、吾欲之南海,何如?(《劝学》) 2、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孟浩然之广陵》)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分析以上例子,我们发现“之”的后面都跟了一个地点名词,如例句中的“南海”、“广陵”、“蜀州”、“垄上”;前面有人名或人称代词,如例句中的“吾”、“孟浩然”、“杜少府”,例4中虽没直接出现人名,但很明显是承前省略了陈涉。整个句子合起来应为“某人去某地”的句式。

零件的视图选择

§10—3 零件的视图选择 零件的视图选择,是在考虑便于作图和看图的前提下,确定一组零件的结构形状完整,清晰地表达出来,并力求绘图简便。零件的视图选择(或者说表达方案的确定),包括:( 1 ) 分析零件的结构形状; ( 2 ) 主视图的选择; ( 3)其他视图的选择。 一、零件视图选择的原则 一般情况下,主视图间表达零件结构形状的一组图形中最主要的视图,而且画图和看图也通常先从主视图开始,主视图的选择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其他视图的选择、配置和看图、画图是否方便,甚至也影响到图幅能否合理利用。因此,应首先选好主视图。 1、方向的选择 GB/T17451—1998中指出,表示零件信息量最多的那个视图应作为主视图,通常是零件的工作位置或加工位置或安装位置。 这就是说,首先主视投射方向应满足这一总原则,即应以反映零件的信息量最大,能较明显时反映出零件的主要形状特征和各部分之际间相对位置的那个投射方向作为主视图的投射方向,简称为“大信息量原则”或“特征性原则”。 如图10—23所示的轴和图10—24所示的尾架体,按A投射方向与按B投身方向所得到的视图相比较,A投射方向反映的信息量为大,形状牲征明显。因此,应以A投射方向所得到的那一视图作为主视图。这是必须首先满足的原则。 2、件安放方位的选择 主视图其投射方向确定后,零件主视图其方位仍没有完全被确定,例如图10—23所示的轴,固然A投射方向牲征明显,但在不改变这一原则下,还可以斜放或竖放或调头,需进一步确定安放方位,依不同类型零件及其图样的着眼点而定,一般有两种原则,即“加工位置原则”或“工作位置(安装位置)原则”。 (1)加工位置原则是指零件在机床上加工时的装夹位置。主视图方位与零件主要加工工序中的加工位置相一致,便于看图、加工和检测尺寸。因此,对于主要是在车床上完成机械加工的轴套类、轮盘类等零件,一般要按加工位置即将其轴线水放置来安放主视图。如图10—25b所示的轴作为主视图,其安放方位是符合图10—25a所示在车床上的加工位置的。

10首宋词巅峰之作

10首宋词巅峰之作 宋词在我国有着极高的文学地位。 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曾这样评价过宋词: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那么,宋词究竟为何有这么大魅力呢? 诗词君查阅了宋词名篇在互联网上的影响力评估,得出了这10首巅峰之作的排名。 -01-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南宋著名文学家胡仔曾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评价过这首词:“东坡大江东去赤壁词,语意高妙,真古今绝唱!” 几百年过去了,《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地位岿然不动,仍是举世公认的“古今第一绝唱”。 正如苏轼所说:人们来到这个世界,就如生于世间犹如在水面飘浮,人们离开这个世界,就好似做了一场大梦。 在这场梦里,穷也好,富也好,其实到头来,都是过眼云烟。 -02-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岳飞《满江红·写怀》 这首《满江红》字字铿锵,将爱国热情与报国之志写得淋漓尽致,被世人盛赞为“孤篇压两宋”之词。 一场急骤而来的雨刚刚停歇。岳飞独自靠在栏杆旁,望着远方的山峦。 他想收复山河,豪壮的胸怀激动剧烈,可三十年功绩名位已经成了尘土,征战千里只有浮云明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是啊,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当我们行至中年,即使有未达成的宏愿,愿我们都坦然面对岁月。 -03-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40首东坡诗词巅峰之作

40首东坡诗词巅峰之作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代: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念奴娇·赤壁怀古 宋代: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宋代: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宋代: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江城子·密州出猎 宋代: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宋代: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蝶恋花·春景 宋代: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宋代: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望江南·超然台作 宋代: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临江仙·送钱穆父

(完整版)文言文中之字用法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 一、之1.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一)可以代人、代物、代事。 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 或兼语,不作主语。例如:作《师说》以贻之。(《师说》,代 人,作宾语。)輮使之然也。(《劝学》,代物,作兼语。)人非 生而知之者。(《师说》,代事理,作宾语。)(二)指示代词,表 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如:均之二策。(《廉 颇蔺相如列传》)2.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一)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 有的可不译。如: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二)结构助词,补语的标 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 如: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 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三)结构助词,宾语前 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 时应省去。如:宋何罪之有?(《公输》,即"宋有何罪")(四)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 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 译时也可省去。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师说》)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捕蛇者说》)孤之 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五)音节助词。用在形 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

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如: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毛遂自荐》) [之"在文言文中常当代词.助词.动词用.其作用各不相同. 一. 作代词 1. 代人.如<项脊轩志>中的[先妣抚之甚厚".[之"可译作[她".代老妪. 2. 代物.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若不阙秦.将焉取之".[之"代[土地". 3. 代事.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与坐谈.问之客曰".[之"代[与徐公孰美这件事". 4. 指示代词.如<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无如寡人之用心者".[之"可译作[这.这样"指上文[河内凶--亦然".[不若长安君之甚"<触龙说赵太后>.[之"译作[那样". 二. 作助词 1. 定语的标志.如<谏太宗十思疏>中的[代百司之职役哉".这里的[之"连结名词性定语[百司"和中心语[职役".可译作[的".表示限制的偏正关系.此句可译为[代管百 官的职事呢?".<过秦论>中的[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两个[之"分别连结形 容词性定语[膏腴".[要害"和中心词[地".[郡".表示修饰的偏正关系. 2. 补语的标志.如<捕蛇者说>中的[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之"在这里作补语的标志.可译作[得".表示连结中心词[不幸"和补语[甚". 3. 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夫晋.何厌之有".这里[何厌"是[有"的宾语.提前了.此句可译为[晋国(的欲望).有什么满足的(可能)呢?" 4. 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如<劝学>中的[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两个[之"都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之"字前是中心语.[之"字后是定语.此句可译为[蚯蚓(虽然)没有 锐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5.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如<归去来兮辞>中的[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这里两个[之"用在主谓词组之间.表示这一词组不能单独成句.此句 可译为[(我)羡慕一切生物得到复苏的时节其时.感叹自己的年华行将结束." 6. 用在主语和介词结构之间.表示它们已经成为一个整体.强调.突出这个介词结构的意义.(不译).如<寡人之于国也>中的[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中的[之".接在主语[寡人"与介词结构[于国"之间.强调[于国"的意义.此句可译为[我对于治理 国家.可算是尽了心的了." 7. 衬音助词(不译).用在表示时间的词或某些动词的后面.凑足一个音节.它没有 实际意义.只是起着协调音节的作用.如<劝学>中的[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之"嵌在时间词[须臾"的后面.协调音节.作词缀.此句译作[比不上片刻学到的东西多".<谏 逐客书>中的[由此观之".这里的[之"接在动词[观"后面.协调音节.无义.此句可译作[从这看来" 8. 嵌在姓名中间.无实义.如[佚之狐言于郑伯曰".[若使烛之武见秦君".[介之推不 言禄".[宫之奇谏假道"中的[佚之狐".[烛之武".[介之推".[宫之奇". 9. 嵌在专用名词之间.无义.如<病梅馆记>中的[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前一个[之"用在[病梅馆"这个专用名词中.不译. 三. 作动词 用在处所句词前.可译作[到.往.去".如<鸿门宴>中的[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之"用在处所名词[沛公军"前.作动词.之

零件图视图选择

零件图视图选择 ?零件的视图选择就是选用一组合适的视图表达出零件的内、外结构形状及其各部分的相对位置关系。一个好的零件视图表达方案 是:表达正确、完整、清晰、简练,同时易于看图。 ?由于零件的结构形状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在画图前应对零件进行结构形状分析,并针对不同零件的特点选择主视图及其它视图, 确定最佳表达方案。 选择视图的原则是:在完整、清晰的表达零件内、外形状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图形数量,以方便画图和看图。 零件分析 零件分析 零件分析是认识零件的过程,是确定零件表达方案的前提,一个好的视图表达方案离不开对零件的全面、透彻、正确分析。同时,零件分析也是确定零件的尺寸标注以及确定零件的技术要求的前提,因此,零件分析是绘制零件图的依据。 通常零件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内容: 1、零件的结构形状分析

通过对零件的结构形状分析,了解它的内外结构形状特征,从而可根据其结构形状特征选用适当的表达方法和方案,在完整、清晰地表达零件各部分结构形状的前提下,力求制图简便。这是选择主视图的投影方向和确定视图表达方案的前提。 2.零件的功能分析 通过对零件的功能分析,了解零件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分清其结构的主要部分、次要部分,明确零件在机器或部件中的工作位置和安装形式。这是选择主视图时,需要遵循工作位置原则的依据。 3.零件的加工方法分析 在画零件图之前,应对该零件的加工方法和加工过程有一个比较完整、清楚的了解,这样就可确零件在各加工工序中的加工位置。这是选择主视图时,需要遵循加工位置原则的依据。 4.零件的工艺结构分析 零件的工艺结构分析就是要求设计者从零件的材料、铸造工艺、机械加工工艺乃至于装配工艺等各个方面对零件进行分析,以便在零件的视图选择过程中,考虑这些工艺结构的标准化等特需要求和规定,使零件视图表达更趋完整、合理。

五年级语文百变精灵阅读-第20讲(文言文)巅峰相会:文言文阅读满分挑战

【文言文】巅峰相会:文言文阅读满分挑战 神话王国 神话故事: 关于神仙或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文化的解释与想象的故事,是一种原始的幻想性很强的、不自觉的艺术创造。 如:开辟神话 自然神话 英雄神话 (一)鲧禹治水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选自《山海经·海内经》 人名,禹的父亲 天帝

神土,生长不息的土 堵塞 火神的名字 羽山的近郊 通“腹”,腹部 铺陈,布置 【译文】 大水漫上天际,鲧盗取了天帝的息壤来堵塞洪水,违抗了天帝的命令。天帝让祝融在羽山近郊杀死鲧。鲧腹中生出了禹,天帝就命令禹率部下铺填土壤平治洪水来安定九州。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或者释义有误的一项是( ) A.鲧(gǔn)窃帝之息壤 B.以堙(yīn:堵塞,填塞)洪水 C.鲧复(fù:又)生禹 2.这个神话故事中的两个治水英雄分别是___和____。 3.翻译句子。 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原文回答。 鲧用什么方法治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禹用什么方法治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鲧的被杀并没有阻断治水的进程:“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鲧复生禹” 反映出一种什么可贵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寓言故事 寓言王国 一、寓言特点 所谓寓言,是一种以比喻性的故事来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的文学题材。 寓言篇幅短小,语言简洁,结构单一,一般采用一事一理的写法,它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动物植物非生物。它通过讲述故事,来借古喻今,借小寓大,借此寓彼。 经常使用拟人、夸张、讽刺等表现手法。 二、世界寓言的有关知识 世界三大寓言发祥地:文学史家把古希腊、印度和中国并称为世界三大寓言发祥地。

宋词艺术成就的巅峰之作赏析

宋词艺术成就的巅峰之作赏析 文/老桂 唐朝是诗的国度,宋朝是词的国度,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宋朝几位大词人的一首代表作。这个很难选择啊,毕竟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只是小编的一己之言,各位也可以积极发表意见。 1、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3、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4、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5、姜夔《扬州慢·淮左名都》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6、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7、周邦彦《苏幕遮·燎沉香》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8、陆游《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9、秦观《鹊桥仙》

工业制图 习题答案第9章零件图1

9-1 根据给出的(a)图补画(b)图中的过渡线 班级 姓名 (a) (1) (b) (2) (a) (b) (3) (4) (a) (b) (a) (b)

9-2 标注表面粗糙度 姓名 班级(1)指出左图中表面粗糙度的标注错误,并在右图中正确标出。 (a) (b) 锪平锪平 其余 (2)将指定的表面粗糙度用代号标注在图上。 (a) (b) A面R a 最大允许值为12.5;10孔表面R y 为3.2;B面R a 为12.5; 其余表面均不加工,R a 最大允许值为50。 A面为 B、C、D、H面为E、F面为G面为其余面为 其余 其余

9-3 标注尺寸公差班级姓名 (1) 根据装配图上的配合代号,标注零件图上轴或孔的直径公差带代号, 并填写下列内容。 (a)说明的含义: 8表示;F表示,7表示 ; h表示,6表示; 此配合是基制配合。 (b)M7h6为基制配合。 (c)查表写出M7h6配合中下列数值: 孔:最大极限尺寸为; 最小极限尺寸为; 上偏差,下偏差,公差。 轴:最大极限尺寸为; 最小极限尺寸为; 上偏差,下偏差,公差。 (2) 标注轴、孔的直径偏差值,并回答问题: (1)为基制配合的轴的直径公差带代号。 (2)为基制配合的孔的直径公差带代号。 (3)如此标注的原因是。

9-4 标注形位公差班级姓名 1 按要求将文字说明的形位公差标注在图形中。 (1)(2) A面对B面的垂直度公差为0.05mm.20H7轴线对底面的平行度公差为 0.02mm. (3)(4) 75m6轴线对50H7轴线的同轴度公差为0.025mm; 50H7轴线对右端面的垂直度公差为0.04mm。 50h7对30h6轴线的径向跳动公 差为0.02mm; 端面A对30h6轴线的端面跳动公差 为0.04mm。 2 对照下图所注形位公差,理解含义并填空。 的含义:属于公差,公差项目是, 被测要素是,公差值为。 属于公差,公差项目是, 被测要素是,公差值为。 的含义: 属于公差,公差项目是, 被测要素是,基准要素是, 公差值为。 的含义: 的含义:被测要素是,基准要素是, 公差项目是,公差值为。 被测要素是,基准要素是, 公差项目是,公差值为。 的含义:

盘点文言文中的第一人称

人物传记类文言文常见词语分类列举 一、人的称谓 直称姓名、称字、称号、称谥号、称斋名、称籍贯、称郡望、称官名、称爵名、称官地、兼称、敬称、贱称。 二、人称代词 第一人称代词。 1、主要有“我”、“吾”、“予”、“余”、“朕”。 2、谦称代替第一人称,主要有“愚”、“臣”、“仆”、“鄙人”、“不才”、“某”、“小人”(一般人自称),“寡人”、“不穀”、“孤”(君主自称),“妾”(女子自称)。但谦称是名词,而不是代词。 3、另外自称其名,也是一种谦称,例: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论语·季氏》)句子中的“丘”是孔子的名,这是孔子自己的一种谦称 第二人称代词 1、古汉语中,第二人称代词主要有“女、汝、尔、而、乃、若”等六个。其中以“女、汝、尔、若”四个为常见。 2、尊称 “子、足下、君、公、先生、大王、陛下(对君王)”作第二人称时,是尊称,相当于先生,“您”。 第三人称代词 古汉语中,第三人称代词主要有“彼、之、其、厥、他、渠”等六个。其中以“彼、之、其”三个为常见。 三、常见的官名、官司府名: 宰相、太尉、司徒、司空、太尉、知州、尚书、主簿、郎中、左右拾遗、巡抚、总督、侍郎侍中、宦官、太史、太守、知县、员外部、翰林学士、御史大夫、校、围子监、中书省。 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 2..表官职变化的: 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 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 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 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 5)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 6)表恢复的:复、还 7)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 3.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

工业制图习题答案第9章零件图1.docx

第九章零件图 9-1根据给出的(a)图补画 (b)图中的过渡线班级姓名 (1)(2) (a)(b)(a)(b) (3)(4) (a)(b)(a)(b)

9-2标注表面粗糙度 (1)指出左图中表面粗糙度的标注错误,并在右图中正确标出。 (a)(b) 其余锪平锪平 (2)将指定的表面粗糙度用代号标注在图上。 (a)(b) 其余 A面为 B、C、D、H面为 E、F面为 G面为 其余面为班级姓名 其余 A面R a最大允许值为 12.5 ; 10孔表面R y为3.2 ; B面R a为12.5; 其余表面均不加工,R a 最大 允许值为 50。

9-3标注尺寸公差 (1)根据装配图上的配合代号,标注零件图上轴或孔的直径公差带代号, 并填写下列内容。 (a) 说明的含义: 8表示;F表 示,7表示; h表示,6表示;此配合是基制配合。 (b)M7 h6 为基 制配合。 (c) M7 查表写出h6配合中下列数值: 孔:最大极限尺寸为; 最小极限尺寸为; 上偏差,下偏差,公差。轴:最大极限尺寸为; 最小极限尺寸为; 上偏差,下偏差,公差。 班级姓名 (2)标注轴、孔的直径偏差值,并回答问题: (1)为基制配合的轴的直径公差带代号。 (2)为基制配合的孔的直径公差带代号。 (3) 如此标注的原因是。

9-4标注形位公差班级姓名1 按要求将文字说明的形位公差标注在图形中。 2 对照下图所注形位公差,理解含义并填空。 (1)(2) A 面对 B面的垂直度公差为 0.05mm.20H7轴线对底面的平行度公差为 0.02mm. (3)(4) 75m6轴线对50H7轴线的同轴 50h7 对30h6轴线的径向跳动公差为 0.02mm; 度公差为0.025mm; 端面 A对30h6轴线的端面跳动公 差 50H7轴线对右端面的垂直度公 差为 0.04mm。为 0.04mm。

关于文言文中的意译

关于文言文中的意译 文言翻译的铁则: 字字对应、字字落实,直译 但 如“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 直译为“连秋天里野兽的毫毛也不敢接近”就显得不合道理。 应意译为“连最细小的东西都不敢占有”,才能明确。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视察实情三年之后,就给朝廷写信祈求赐还自己的骨架身体。 张衡到职工作了三年,向朝廷上表请求告老还乡。

可见, 某些情况需要意译,这是文言翻译的“变”字诀。 “变”就是变通。 这主要是指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格:比喻、借代、引用、用典、委婉等等意义及夸张的说法、委婉的说法、互文的说法等,直译时会不明确。 古文中用修辞的地方往往需要意译。 ①互文不可直译。 互文,需合译:将上下句合为一句。例如: “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出塞》)译为: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 “主人下马客在船” 译文:主人和客人下马来到船上。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翻译:将军和壮士在十年中身经百战,有的战死了,有的得胜归来。 ②文言文中的“并提”,翻译时多应拆开翻译。 两句话的意思交错在一句中表述的方法,在古文 中叫“并提”。 例:风霜高洁……(欧阳修《醉翁亭记》)翻译:天气高爽,霜色洁白……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 它的意思是说:词语不知,文句不懂,倒要从师学习;而思想混沌,道理不明,却不从师学习。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出师表》 译为:将军向宠,性情善良,品行端正。 “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岳阳楼记》) 译为:岸芷青青,汀兰郁郁, 因为“岸芷”是草,谓语应是“青青”,“汀兰”是花,谓语

应是“郁郁”。 水木清华——池水清澈,花木繁盛。 ③比喻有时也不能直译。 如“金城千里”中的“金城”,不能译为“金子修筑的城”或“金属修筑的城”,如保留比喻,可译为“钢铁般的城防”;不保留比喻,可译为“坚固的城防”。 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句中的“藩篱”,原意为篱笆墙,译起来就难保留比喻了,可译为“边防”之类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翻译:目光短浅的人怎么会知道抱负远大的人的志向呢!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零件的视图选择

零件的视图选择 零件的视图选择,是在考虑便于作图和看图的前提下,确定一组零件的结构形状完整,清晰地表达出来,并力求绘图简便。零件的视图选择(或者说表达方案的确定),包括:( 1 ) 分析零件的结构形状; ( 2 ) 主视图的选择; ( 3)其他视图的选择。 一、零件视图选择的原则 一般情况下,主视图间表达零件结构形状的一组图形中最主要的视图,而且画图和看图也通常先从主视图开始,主视图的选择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其他视图的选择、配置和看图、画图是否方便,甚至也影响到图幅能否合理利用。因此,应首先选好主视图。 1、方向的选择 GB/T17451—1998中指出,表示零件信息量最多的那个视图应作为主视图,通常是零件的工作位置或加工位置或安装位置。 这就是说,首先主视投射方向应满足这一总原则,即应以反映零件的信息量最大,能较明显时反映出零件的主要形状特征和各部分之际间相对位置的那个投射方向作为主视图的投射方向,简称为“大信息量原则”或“特征性原则”。 如图10—23所示的轴和图10—24所示的尾架体,按A投射方向与按B投身方向所得到的视图相比较,A投射方向反映的信息量为大,形状牲征明显。因此,应以A投射方向所得到的那一视图作为主视图。这是必须首先满足的原则。 2、件安放方位的选择 主视图其投射方向确定后,零件主视图其方位仍没有完全被确定,例如图10—23所示的轴,固然A投射方向牲征明显,但在不改变这一原则下,还可以斜放或竖放或调头,需进一步确定安放方位,依不同类型零件及其图样的着眼点而定,一般有两种原则,即“加工位置原则”或“工作位置(安装位置)原则”。 (1)加工位置原则是指零件在机床上加工时的装夹位置。主视图方位与零件主要加工工序中的加工位置相一致,便于看图、加工和检测尺寸。因此,对于主要是在车床上完成机械加工的轴套类、轮盘类等零件,一般要按加工位置即将其轴线水放置来安放主视图。如图10—25b所示的轴作为主视图,其安放方位是符合图10—25a所示在车床上的加工位置的。

文言文中的第一人称汇总

文言文中的第一人称汇总 一、第一人称代词,主要有“我”、“吾”、“予”、“余”、“朕”。 1、我:用于第一人称,译作“我”、“我们” 例: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列子·汤问·两小儿辩日》) 2、吾:可译作“我”、“我们” 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论语·为政》) 3、予:可译作“我”、“我的” 例: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范仲淹《岳阳楼记》) 4、余:可译作“我” 例:余闻之也久。(王安石《伤仲永》);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袁宏道《西湖游记二则》) 5、朕:用于第一人称,我、我的。(秦始皇以后成为皇帝专用的自称) 例:朕皇考曰伯庸。(屈原《离骚》) 二、谦称代替第一人称,主要有“愚”、“臣”、“仆”、“鄙人”、“不才”、“某”、“小人”(一般人自称),“寡人”、“不穀”、“孤”(君主自称),“妾”(女子自称)。但谦称是名词,而不是代词。 1、愚:可译作“我” 例: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司马迁《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2、臣:可译作“我” 例: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诸葛亮《出师表》);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 3、仆:可译作“我” 例: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柳宗元《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刘义庆《世说新语》)

4、鄙人:可译作“我” 例:且鄙人虽愚,独不知狼乎?(马中锡《中山狼传》) 5、不才:可译作“我” 例:至以上下相争,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宋臣《报刘一太书》) 6、某:可译作“我” 例: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相助上以抗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7、小人:古时男子对地位高于自己者或平辈自称的谦辞,亦称“小可”、“小子” 例:小人实不才。(左丘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8、寡人:诸侯王的谦称,可译作“我” 例:桓侯曰:“寡人无疾。”(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战国策·唐睢不辱使命》) 9、:不穀: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词,可译作“我” 例:岂不穀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穀同好,如何?(左丘明《左传·僖公四年》) 10、孤:古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可译作“我” 例: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认为大有所益。”(司马光《资治通鉴·孙权劝学》) 11、妾:古代妇女对自己的谦称,可译作“我” 例: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范晔《后汉书·乐羊子妻》) 另外自称其名,也是一种谦称,例: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贫而患不均,不患寡而患不安。(《论语·季氏》)句子中的“丘”是孔子的名,这是孔子自己的一种谦称。

巅峰阅读

文言文训练 1.曹植聪慧 原文 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词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请人?”时邺铜雀台新成,太祖悉将诸子登台,使各为赋。植援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 译文 曹植十多岁(的时候),(能)诵读《诗经》、《论语》及词赋十几万字,善于写文章。曹操曾看到他的文章,对曹植说:“你请人(代笔写的)吧?”曹植跪拜回答说:“话说出来是言论,落笔(写下来)成文章了,(您)只要当面考我,(我)怎么会请人(代写)呢?”当时邺地铜雀台新建成,曹操带领所有的儿子登上铜雀台,让他们各自做一篇赋文。曹植提笔立刻就完成,文章值得一看。曹操非常惊异于曹植这样(的才能)。 2.黄琬巧对 原文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几何。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译文 黄琬从小就聪明,祖父黄琼担任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发生日食。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情况,黄琼把他听到的情况告诉皇上,皇太后召见他问他日食的情况。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但又不知道当时的情况。黄琬7岁,在旁边,说:“为什么不说日食剩下的像刚出来的月亮?”黄琼恍然大悟,立即按照黄琬说的回答诏书,认为黄琬十分特别,十分喜爱他。 3.汗不敢出 原文 钟毓、钟会稍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繇曰:“可令二子来。”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卿面何以汗?”毓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复问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译文 钟毓、钟会在少年时期就有美好的声誉。十三岁时,魏文帝曹丕听说这两个孩子的聪慧名声,就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可以叫这两个孩子来见我。”于是奉旨进见。钟毓脸上冒有汗水,魏文帝问:“你脸上为什么出汗呢?”钟毓回答:“由于恐惧慌张、害怕得发抖,所以汗水像水浆一样流出。”文帝又问钟会:“你脸上为什么不出汗?”钟会回答:“由于恐惧战栗,害怕得发抖,所以汗水也不敢冒出。”

文言文中之的意思

文言文中之的意思 之 ⑴他,她,它(们)。例: ①人皆吊之。(之:他,指上文善术者) ②以刀劈狼首,数刀毙之。(之:它,指狼。) ③然之。(之:它,指上文李的话。) ④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本义项指后一个“之”:她,指燕后。) ⑤彼竭我盈,故克之。(之:他们,指齐军。) ⑥我见相如,必辱之。(之:他,指相如。) ⑦以杜君言泛讯之。(之:他们,旨狱中囚犯。) ⑧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之:它,指上文府吏的话。) ⑨遽扑之,入石穴中。(之:它,指蟋蟀。) ⑩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本义项指后一个“之”它指兵器。) ⑵的。例: ①近塞之人,死者十九。(《塞翁失马》) 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③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 ④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⑶往,到......去。例: ①如欲之南海,何如?(《为学》) ②去逾四十里,之虚所卖之。(本义项指前一个“之”。) ③诸将请所之。 ④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本义项指前一个“之”?) ⑤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 ⑥于是弃其家走之关中。 ⑦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本义项指后一个之“之”。) ⑷这,此。例: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本义项指后一个“之”。) ②其上以构脂、腊和氏灰之类昌之。(本义项指前一个之。) ③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④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⑤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⑥郯子之,其贤不及孔子。 ⑦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为之谋。(本义项指中间一个。) ⑸作宾语前置的标志。例: ①何陋之有? ②宋何罪之有?

③句读之不知。 ④何功之有哉? ⑤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本义项指后一个之。) ⑹我。例: ①君将哀而生之乎? ②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③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④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 ⑤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 ⑥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之以为戮:以之为戮。之:指我们。) ⑺调整音节,无实义。例: 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本义项指后一个之。) ⑻用在主谓结构中,表示了消句子独立性。例: 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②乐郊乐郊,谁之永号! ③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⑼作定语后置的标志。例: ①云之崔嵬。 ②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文言文创作集锦

文言文阅读103 尹伊 众所周知,北京之境弗好也,已雾霾数年。而昨日忽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晴空万里,令诸人惊叹不已。朵朵白云飘于蓝空,轻盈飘动,云卷云舒,可谓变幻万千。微信朋友圈顿因醉人天空而刷屏,感慨声此起彼伏。 吾爱北京之蓝天,吾爱北京之干净蓝天。心愿日日如此焉! 吴典霖 王天洋传 天洋者,石门人也。余与其共学于国文、洋文学堂。其洋文尤精,却常无所事事与堂上,公然娱以电子设备,读无关书籍。余与屈金博、赵震等人恶其已久,屡告之于师而未果,盖其学业甚精,无措也。 尝违禁饮用有色饮料,使用iPad如故,余师靓雯无可忍,斥之,终收其iPad,毁其饮料,扣其学分,可谓“是可忍,孰不可忍”也,真大快人心也! 天洋之恶,必有其果,孰谓学业甚精,德可不诚乎? 戴梦萱 梦游计 一日,吾深感疲倦,便倒于枕,而入梦也。梦一日,吾父五十大寿,吾于兄长们于必胜客集聚,心乐之,吾避席,举杯曰:“如今,儿已成年,颇有当年汝之风采,此与汝之教诲息息相关也。若吾闲下,定当回乡,俯身,倾耳闻汝之教诲,俯汝之身侧畅谈平生,安享天伦。”吾父心乐之,曰:“吾儿孝也。”在座各亲皆夸吾孝于父。不料,忽有一人身着破烂不堪,步伐蹒跚,微有醉意,此人约五旬,手持一鹦鹉,此鹦鹉甚慧,可诵《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及李清照之各诗也,如《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声声慢.寻寻觅觅》等。此鹦鹉颇为可爱,甚得人心,吾之亲皆笑矣,唯有吾心感怪哉,此人来历不明,不知其身份,吾试了解其身份,那人却闭口不语,此人,怪矣。而吾父却于其聊之甚欢,两人谈古论今,情投意合,不料这时,其来历之人,忽于腰侧拔出一刀,直刺向吾父之肩。这时, 吾惊醒也,心恐之,还好为梦也。 王一彤 昔有张者,其钥匙自舟中坠与水,心怒之,遽契其舟,曰:“是吾钥匙之所从坠。”舟止,忽想起昔有刻舟求剑之人,认自愚。便舍船,望有一竹林,见有一老妇坐林边。走问其何所来,曰:“吾来自星星,吾能满足你一愿。”答:“吾望要吾钥匙。”便还其钥匙,张者大惊,谢之后,乃去 次日,张者述此事于吾,吾以其做梦。 董卓琪 丁小烨传 丁小烨,一学生学于十一。其懒无人可比,寡学术,师生皆恨之。课上,余屡见丁伏桌上,一声不响,不受四周读书声干扰,只知大睡。不需多时只闻呼呼大睡之。丁嗜睡至极,及师提醒方睁睡眼。师立有间,丁小烨只得读书,丁缓取书于书包,翻书甚缓,置书与桌上。便呆坐,无所事事。尝携有色饮料入教室,师为之恼,遽置之于垃圾桶。丁由是郁郁寡欢,数日不食,丁遂死。 朱清瑶 昨日力争上游始于羽毛球馆。力争上游,论体,全能战队之第二关也。 全能战队为直升初一所办,分博闻强识1,力争上游,艺术创作,博闻强识2,及终极竞赛六关。分队竞技,逐关淘汰,至终,剩八队,终极竞赛一决高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