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操作步骤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操作步骤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操作步骤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操作步骤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操作步骤

一、制胶前的准备

1、玻璃板的准备

用洗涤剂将玻璃板反复擦洗,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待玻璃板晾干后,将1mm塑料薄片沾少许清水,使其贴在玻璃板上,然后将另一块凹行玻璃板与原玻璃板紧贴。

2、垂直平板支架的安装

将准备好的玻璃板,放入垂直支架内,两侧用钢夹使其固定,钢夹的高度不要超过凹行玻璃的凹口处为宜,两侧选用力度大小适中、对称的钢夹。

3、玻璃板的密封

将1%琼脂糖用微波炉加热融化后,倒入支架板底槽中,使其密封即可,然后用吸管吸取少量琼脂溶液,沿玻璃板两边的缝隙内加入,使其密封,待其冷却凝固后备用。

二、凝胶的制备

1、30%的丙烯酰胺溶液的配制(1L)

配方:丙烯酰胺(Acr)290g 甲叉双丙烯酰胺(Bis)10g

步骤:称取样品,倒入烧杯中

用蒸馏水定容至1 L

将烧杯置于搅拌器上,使溶液充分溶解至透明

将完全溶解的溶液分多次过滤到棕色容器中保存备用

2、10xTBE溶液的配制(1L)

配方:Tris:108g;硼酸:55g ;EDTANa2:7.44g

步骤:称取各成分至烧杯

用蒸馏水定容至1L

用玻璃棒搅拌至溶剂完全溶解

分瓶倒装待用

3、PAGE凝胶的制备(一块胶为例)

配方:30%的丙烯酰胺溶液10ml ; 10xTBE溶液4ml;双蒸水16ml;20%的过硫酸铵(AP)200ul;TEMED溶液20ul

步骤:将各成分称量好之后混合好以备灌胶

4、灌胶

把垂直支架倾斜30°,将配好的PAGE凝胶溶液沿凹形玻璃平口处缓缓倒入至距平口7mm处为宜,倒入过程中要避免气泡的产生,发现有气泡产生时,要待气泡消失后再倒入。灌胶完成后,用枪吸取少量水密封胶口,压平胶面。当胶面与水之间有一条明显的界限时,表示凝胶已凝固,可以开始点样电泳。

三、点样及电泳

1、0.5xTBE缓冲溶液的配制

量取950ml的蒸馏水,然后加50ml的10xTBE溶液至1000ml处,装瓶摇匀,备用。

2、垂直平板电泳槽的安装

将制作好的胶放入垂直电泳槽内,凹形玻璃向内侧。选择合适的梳子,轻轻插入玻璃板内,梳子底部与胶面刚好接触为宜。将插好梳子的玻璃板紧贴电泳槽的硅胶密封圈,用钢夹使其固定。

倒入0.5xTBE缓冲溶液于电泳槽内,以刚好淹没凹形玻璃平口为宜。

3、点样

用微量移液器吸取1ul的溴酚蓝溶液,根据PCR产物量大小吸取适量样品,点入胶孔内即可。每次加样前,微量移液器要用蒸馏水清洗,以避免交叉污染。为了确保各个胶孔之间都相互隔离,

在点样之前可先吸取少量的溴酚蓝点入胶孔两端,看是否有渗漏现象,如果有渗漏现象,要重新安装梳子。每块胶都要点上make

r标记。

4、电泳

点样结束后,接通电源,调节电压至300V,90min,时间电泳时间根据PCR产物分子量适当延长。

四、染色、显影

1、染色液、显色液的配制

染色液:0.1%AgNO3。AgNO3 1g 加水至1L 溶解待用。

显色液:2%NaOH。NaOH 20g 加水至1L溶解待用

2、取胶

把电泳完成后的玻璃板取下,小心拔出梳子

揭去凹形玻璃,去掉底部的琼脂凝胶,小心将胶揭下,放入染色槽中

3、染色

将胶用蒸馏水冲洗2次,倒入适量的染色液,以淹没胶体为宜,计时10min

4、显影

染色好的胶体,用蒸馏水冲洗2次,倒入显色液(用前加3ml的甲醛),轻摇至显出清晰的带为止

5、拍照

将显好色的胶用水冲洗2次后,置于玻璃板上,在室温下拍照,用于分析处理。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电泳操作方法

XXX有限公司SDS-PAGE 电泳的测定方法 文件编号XXXX-02 制定部门研发部 版本A/0 页码1/3 生效日期2014/4/9 一、目的 建立SDS-PAGE电泳的测定方法,确保电泳检测的准确性,保证电泳的安全性、有效性。 二、范围与权责 适用于本公司的所有成品以及中间体的分析,由化验员负责采样检测。 品控主管负责审核。 三、原理 SDS-PAGE电泳,是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系统中引进SDS,SDS会与变性的多肽结合,并使蛋白带负电荷,由于多肽结合SDS的量总是与多肽的分子量成正比而与其序列无关,因此SDS多肽复合物在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的迁移率只与多肽的大小有关,在达到饱和的状态下,每克多肽可与1.4g去污剂结合。当分子量在15KD到200KD之间时,蛋白质的迁移率和分子量的对数呈线性关系,符合下式:lgMw=k-bX。式中:Mw为分子量;X为迁移率;k、b均为常数,若将已知分子量的标准蛋白质的迁移率对数分子量对数作图,可获得一条标准曲线,未知蛋白质在相同条件下进行电泳,根据它的电泳迁移率即可在标准曲线上求得分子量。 四、实验仪器及试剂 1.DYCZ-24DN 双垂直电泳仪 2.DYY-8C 电泳仪电源 3.STS-2A 脱色摇床(水平) 4.标准蛋白Marker 5.平皿:直径150mm 6.TEMED:四甲基乙二胺 7.DTT:二硫苏糖醇 8.储存液 ①2M Tris-HCl缓冲液:称取24.2g Tris,用50ml蒸馏水溶解后,滴加HCl调节pH至8.8, 待室温,加蒸馏水至100ml。 ②1 M Tris-HCl缓冲液:称取12.1g Tris,用50ml蒸馏水溶解后,滴加HCl调节pH至6.8, 待室温,加蒸馏水至100ml。 ③10%SDS溶液:称取10g SDS ,加蒸馏水溶解至100ml。 ④50%甘油:50ml甘油加50ml蒸馏水,混合均匀。 ⑤1%溴酚蓝:100mg溴酚蓝,加蒸馏水至10ml,搅拌至完全溶解,水相针式过滤器过滤除去聚 合的染料。 9. 工作液 ①A液:30%丙烯酰胺储存液,丙烯酰胺是一种神经毒素,可通过皮肤被人体吸收并富集。操 作时要避免皮肤接触,并带合适的口罩于通风橱中进行。 ②B液—分离胶缓冲液:取75ml 2M Tris-HCl缓冲液,4ml10%SDS溶液,加21ml蒸馏水,混 合均匀,4℃保存数月。 ③C液—浓缩胶缓冲液:取50ml 1M Tris-HCl缓冲液,4ml10%SDS溶液,,加46ml蒸馏水,混 合均匀,4℃保存数月。 ④10%APS:称取1g过硫酸铵,加10ml蒸馏水溶解后,水相针式过滤器过滤分装到EP管中,

胶内酶切及MALDI-TOF-TOF质谱鉴定操作步骤

蛋白质肽谱制备 1.凝胶,用解剖刀将胶带切成1-2mm2大小的胶片放入小管中。 ★凝胶染色分为:A:硝酸银染色 B:考马斯亮蓝染色 C:胶体蓝染色 ★胶粒分为:A:一维SDS-Page胶粒 B:二维双向电泳胶粒 2.凝胶加入脱色液100ul浸泡,振荡20min,弃取溶液,重复1-2次直至蓝色褪尽,乙腈100ul,弃废液。 ★如果为二维双向电泳胶粒,直接进行第3步骤。 ★如果为一维SDS-Page胶粒,需要加两个步骤: ①加入50uLDTT还原液,30min,56度,弃废液,加100ul乙腈脱水5-10min ②加入50ul碘乙酰胺烷基化,于暗处30min(开冻干机) 3.凝胶加100ul脱色液,洗5-10min,乙腈100ul,弃废液,冰冻干燥20min. 4. 凝胶加入15-20ul酶液(0.01ug/ul),置于4度放置30min,待酶液完全被吸收,补充酶解缓冲液(25mMNH4HCO3)15-20ul,使胶完全浸没,37度保温15小时以上或过夜。 ★如果一管中的胶粒很多,15-20ul酶液不足让所有胶粒都吸涨,可视情况多加酶液。补同体积酶解缓冲液后,胶粒刚好被液体浸住。(后边提取液I、提取液II也可相应多加,且提取时间也可相应增长。)5.加提取液I(5%TFA)100ul,40度加热水浴1小时,每30min,超声一次,3min左右。 6.将提取液吸到另一干净的管中,冰冻干燥;向胶块中加入提取II(50%乙腈,2.5%TFA)100ul,30度保温1小时,每30min,超声一次,3min左右。 7. 将提取液合并,氮气吹干乙腈后,冰冻干燥。(冻干的肽段放-20度冰箱保存) 8.向冻干肽段加入2~10ul(根据未脱色以前胶粒的颜色深浅,判断样品的量多少)的0.1%TFA溶液混匀。(如果不能及时上质谱检测,建议不要复溶冻干肽段。) 9. 取0.5ul~0.8ul样品点靶。待干,再点0.5ul基质,上质谱。 溶液配制 1.100mMNH4HCO3:称取1.975gNH4HCO3溶于250ml的去离子水中 2.脱色液配方乙腈:50mMNH4HCO3=1:1 3. 10mmol/LDTT还原液:称取1.54mg溶于1ml100mMNH4HCO3中 4.55mmol/L烷基化溶液:称取10.2mg碘乙酰胺溶于1mL100mMNH4HCO3中 5.酶解贮液:Trypsin(Promega,V5111)制备为0.5ug/ul水溶液,分装1-3ug -20度保存(粉末+40ul水——>2~6ul分装。) 6.酶解工作液:Trypsin终浓度为0.01ug于25mMNH4HCO3溶液(2ul稀释50倍=100ul) 7.肽提取液I:5%TFA(v/v)水溶液 8.肽提取液II: 乙腈:5%TFA=1:1

琼脂糖凝胶电泳操作标准流程

琼脂糖凝胶电泳操作标准流程 一、实验目的 琼脂糖凝胶电泳是常用的检测核酸的方法,具有操作方便、经济快速等优点。本铜人阵学习DNA琼脂糖凝胶电泳的使用技术,此关为能力考核,通关成功后,代表具备操作琼脂糖电泳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 琼脂糖凝胶电泳是常用的用于分离、鉴定DNA、RNA分子混合物的方法,这种电泳方法以琼脂凝胶作为支持物,利用DNA分子在泳动时的电荷效应和分子筛效应,达到分离混合物的目的。DNA分子在高于其等电点的溶液中带负电,在电场中向阳极移动。在一定的电场强度下,DNA分子的迁移速度取决于分子筛效应,即分子本身的大小和构型是主要的影响因素。DNA分子的迁移速度与其相对分子量成反比。不同构型的DNA分子的迁移速度不同。如环形DNA分子样品,其中有三种构型的分子:共价闭合环状的超螺旋分子(cccDNA)、开环分子(ocDNA)、和线形DNA分子(IDNA)。这三种不同构型分子进行电泳时的迁移速度大小顺序为:cccDNA>IDNA>ocDNA 影响核酸分子泳动率的因素主要还是:1、DNA分子大小;2、琼脂糖浓度;3、DNA构想; 4、所用的电压; 5、琼脂糖种类; 6、电泳缓冲液 核酸电泳中常用的染色剂是溴化乙锭(ethidium bromide EB)。溴化乙锭是一种扁平分子,可以嵌入核酸双链的配对碱基之间。在紫外线照射BE-DNA复合物时,出现不同的效应。254nm的紫外线照射时,灵敏度最高,但对DNA损伤严重;360nm紫外线照射时,虽然灵敏度较低,但对DNA损伤小,所以适合对DNA样品的观察和回收等操作。300nm紫外线照射的灵敏度较高,且对DNA损伤不是很大,所以也比较适用。

(完整版)SDS-PAGE蛋白电泳方法

SDS-PAGE 一. 实验原理 SDS 是一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蛋白质溶液里加入 SDS 和巯基乙醇后,巯基乙醇能使蛋白质分子中的二硫键还原, SDS 能使蛋白质的氢键、疏水键打开并结合到蛋白质分子上,形成蛋白质-SDS 复合物。在一定条件下,SDS 与大多数蛋白质的结合比例为 1.4:1。由于十二烷基磺酸根带负电,使各种蛋白质的SDS-复合物都带上相同密度的负电荷,它的量大大超过了蛋白质原有的电荷量,因而掩盖了不同种类蛋白质间原有的电荷差别。SDS与蛋白质结合后,还引起了蛋白质构象的改变。蛋白质-SDS复合物的流体力学和光学性质表明,它们在水溶液中的形状,近似于雪茄烟形的长椭圆棒,不同蛋白质的 SDS 复合物的短轴长度都一样,约为 1.8nm ,而长轴则随蛋白质的 Mr 成正比的变化。基于上述原因,蛋白质-SDS 复合物在凝胶电泳中的迁移率,不再受蛋白质原有电荷和形状的影响,而只与椭圆棒的长度有关,也就是蛋白质 Mr 的函数。 二. 试剂器材 30%凝胶贮液(100mL):称取试剂Acr 29.2g和Bis 0.8g置于100mL烧杯中,向烧杯中加入约60mL双蒸水,充分搅拌溶解后加双蒸水定容至100mL,置于棕色瓶内4℃贮存,每过1-2个月应重新配制; 注意:丙稀酰胺具有很强的神经毒性,并可通过皮肤吸收,其作用有积累性,配制时应戴手套和口罩等。 分离胶缓冲液(1.5 mol/L Tris-HCl,pH 8.8,100mL):称取Tris 18.2g 溶于约80mL 双蒸水,用6mol/L的HCl 调整pH值至8.8,加双蒸水定容到100mL,4℃ 贮存;堆积胶缓冲液(0.5 M Tris-HCl,pH 6.8,100mL):称取Tris 6.0g溶于约80mL双蒸水,用1mol/L的HCl 调整pH值至6.8,加双蒸水定容到100mL,4℃ 贮存;

附双向电泳完整的操作步骤第一向等电聚焦1从冰箱中取-20

附:双向电泳完整的操作步骤 (一)第一向等电聚焦 1. 从冰箱中取-20℃冷冻保存的水化上样缓冲液(I)(不含DTT,不含Bio-Lyte)一小管(1ml/管),置室温溶解。 2. 在小管中加入0.01g DTT,Bio-Lyte 4-6、5-7各2.5ml,充分混匀。 3. 从小管中取出400ml水化上样缓冲液,加入100ml样品,充分混匀。 4. 从冰箱中取-20℃冷冻保存的IPG预制胶条(17cm pH 4-7),室温中放置10分钟。 5. 沿着聚焦盘或水化盘中槽的边缘至左而右线性加入样品。在槽两端各1cm左右不要加样,中间的样品液一定要连贯。注意:不要产生气泡。否则影响到胶条中蛋白质的分布。 6. 当所有的蛋白质样品都已经加入到聚焦盘或水化盘中后,用镊子轻轻的去除预制IPG胶条上的保护层。 7. 分清胶条的正负极,轻轻地将IPG胶条胶面朝下置于聚焦盘或水化盘中样品溶液上,使得胶条的正极(标有+)对应于聚焦盘的正极。确保胶条与电极紧密接触。不要使样品溶液弄到胶条背面的塑料支撑膜上,因为这些溶液不会被胶条吸收。同样还要注意不使胶条下面的溶液产生气泡。如果已经产生气泡,用镊子轻轻地提起胶条的一端,上下移动胶条,直到气泡被赶到胶条以外。 8. 在每根胶条上覆盖2-3ml矿物油,防止胶条水化过程中液体的蒸发。需缓慢的加入矿物油,沿着胶条,使矿物油一滴一滴慢慢加在塑料支撑膜上。 9. 对好正、负极,盖上盖子。设置等电聚焦程序。 10.聚焦结束的胶条。立即进行平衡、第二向SDS-PAGE电泳,否则将胶条置于样品水化盘中,-20℃冰箱保存。 (二)第二向SDS-PAGE电泳 1. 配制10%的丙烯酰胺凝胶两块。配80ml凝胶溶液,每块凝胶40ml,将溶液分别注入玻璃板夹层中,上部留1cm的空间,用MilliQ水(没有milliq的话ddh2o也行,注,水云深浪按)、乙醇或水饱和正丁醇封面,保持胶面平整。聚合30分钟。一般凝胶与上方液体分层后,表明凝胶已基本聚合。 2. 待凝胶凝固后,倒去分离胶表面的MilliQ水、乙醇或水饱和正丁醇,用MilliQ水冲洗。 3. 从-20℃冰箱中取出的胶条,先于室温放置10分钟,使其溶解。 4. 配制胶条平衡缓冲液I。 5.在桌上先放置干的厚滤纸,聚焦好的胶条胶面朝上放在干的厚滤纸上。将另一份厚滤纸用MilliQ水浸湿,挤去多余水分,然后直接置于胶条上,轻轻吸干胶条上的矿物油及多余样品。这可以减少凝胶染色时出现的纵条纹。 6. 将胶条转移至溶涨盘中,每个槽一根胶条,在有胶条的槽中加入5ml胶条平衡缓冲液I。将样品水化盘放在水平摇床上缓慢摇晃15分钟。 7. 配制胶条平衡缓冲液II。 8. 第一次平衡结束后,彻底倒掉或吸掉样品水化盘中的胶条平衡缓冲液I。并用滤纸吸取多余的平衡液(将胶条竖在滤纸上,以免损失蛋白或损坏凝胶表面)。再加入胶条平衡缓冲液II,继续在水平摇床上缓慢摇晃15分钟。 9. 用滤纸吸去SDS-PAGE聚丙烯酰胺凝胶上方玻璃板间多余的液体。将处理好的第二向凝胶放在桌面上,长玻璃板在下,短玻璃板朝上,凝胶的顶部对着自己。 10.将琼脂糖封胶液进行加热溶解。 11.将10×电泳缓冲液,用量筒稀释10倍,成1×电泳缓冲液。赶去缓冲液表面的气泡。 12.第二次平衡结束后,彻底倒掉或吸掉样品水化盘中的胶条平衡缓冲液II。并用滤纸吸取多余的平衡液(将胶条竖在滤纸上,以免损失蛋白或损坏凝胶表面)。 13.将IPG胶条从样品水化盘中移出,用镊子夹住胶条的一端使胶面完全浸末在1×电泳缓冲液中。然后将胶条胶面朝上放在凝胶的长玻璃板上。其余胶条同样操作。 14.将放有胶条的SDS-PAGE凝胶转移到灌胶架上,短玻璃板一面对着自己。在凝胶的上方加入低熔点琼脂糖封胶液。 15.用镊子、压舌板或是平头的针头,轻轻地将胶条向下推,使之与聚丙烯酰胺凝胶胶面完全接触。注意不要在胶条下方产生任何气泡。在用镊子、压舌板或平头针头推胶条时,要注意是推动凝胶背面的支撑膜,不要碰到胶面。 16.放置5分钟,使低熔点琼脂糖封胶液彻底凝固。 17.在低熔点琼脂糖封胶液完全凝固后。将凝胶转移至电泳槽中。 18.在电泳槽加入电泳缓冲液后,接通电源,起始时用的低电流(5mA/gel/17cm)或低电压,待样品在完全走出IPG胶条,浓缩成一条线后,再加大电流(或电压)(20-30mA/gel/17cm),待溴酚蓝指示剂达到底部边缘时即可停止电泳。 19.电泳结束后,轻轻撬开两层玻璃,取出凝胶,并切角以作记号(戴手套,防止污染胶面)。

血清蛋白电泳操作规程

血清蛋白电泳 一.项目名称 血清蛋白电泳(HYDRAGEL PROTEIN) 二.检验方法名称 琼脂糖凝胶区带电泳 三.方法学原理 蛋白电泳是临床实验室中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剖析技术。它可以对血清或其他体液中的异常蛋白质进行筛选。它是以区带电泳为基础在一种合适的支持介质—琼脂糖上进行的电泳。血清蛋白质在给定的PH条件下主要根据其所带电荷数将其分离成五种片段:白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每一区带含有一种或多种血清蛋白质。 四.方法学溯源 自1930年由Tiselius发现了移界电泳(moving boundary eectrophoresis),而后,这种技术的各种局限性已逐渐被区带电泳(zone elecrrophoresis)所克服,区带电泳的条件和支持介质的选择是电泳成败的关键。血清蛋白区带电泳是在临床实验室中常用的技术之一,可定性和/或半定量各条正常或异常蛋白区带。 五.仪器 (一)型号:SEBIA HYDRASYS (PN1210) (二)分析和计算参数: 1.处理量:约162个样本/小时 2.所需样本量:10ul 3.检验时间:约半小时 4.重复性:有良好的批内和批间重复性 5.电泳参数:电压0-300V(可选至3000V) 电流0-500mA 功率0-100W 六.试剂及配套品 (一)试剂 1.HYDRAGEL 7 PROTEIN(E)试剂盒 HYDRAGEL 15 PROTEIN(E)试剂盒 HYDRAGEL 30 PROTEIN(E)试剂盒 (1)商标:SEBIA (2)包装规格:70测试/150测试/300测试 (3)货号:PN4100/ PN4120/ PN4140 2.脱色液 (1)商标:SEBIA (2)包装规格:Pack for 10×100ml (3)货号:PN4540 (4) 成分:柠檬酸

双向电泳操作步骤

双向电泳操作步骤 水化上样( 被动上样) 1. 从冰箱中取出IPG 胶条,室温放置10min。 2. 沿水化盘槽的边缘从左向右线性加入样品,槽两端各1cm 左右不加样,中间的样品液一定要连贯。注意:不要产生气泡,否则会影响胶条中蛋白质的分布。 3. 用镊子轻轻撕去IPG 胶条上的保护层。注意:碱性端较脆弱,应小心操作。 4. 将IPG胶条胶面朝下轻轻置于水化盘中样品溶液上。注意:不要将样品溶液弄到胶条背面,因为这些溶液不会被胶条吸收;还使胶条下面的溶液产生气泡。如产生了气泡,用镊子轻轻地提起胶条的一端,上下移动胶条,直到气泡被赶走。 5. 放置30~45min 大部分样品被胶条吸收,沿着胶条缓慢加入矿物油,每根胶条约3ml(17cmIPG),防止胶条水化过程中液体蒸发。 6. 置等电聚焦仪于- 20℃水化11~15h。 第一向等电聚焦 1. 将纸电极置于聚焦盘的正负极上,加ddH2O 5~8μl 润湿。 2. 取出水化好的胶条,提起一端将矿物油沥干,胶面朝下,将其置于刚好润湿的滤纸片上杂交以去除表面上的不溶物。 3. 将IPG 胶条胶面朝下置于聚焦盘中,胶条的正极(标有+)对应于聚焦盘的正极,确保胶条与电极紧密接触。 4. 在每根胶条上覆盖2- 3ml 矿物油。 5. 对好正、负极,盖上盖子。设置等电聚焦程序。 6. 聚焦结束的胶条,立即进行平衡、第二向SDS-PAGE电泳。或将胶条置于样品水化盘中,- 20℃冰箱保存,电泳前取出胶条,室温放置10 分钟,使其溶解。 第二向SDS-PAGE电泳 1. 配制12%的丙烯酰胺凝胶。 2. 待凝胶凝固后,倒去分离胶表面的MilliQ水、乙醇或水饱和正丁醇,用MilliQ 水冲洗。 3. 配制胶条平衡缓冲液I 4. 在桌上先放置干的厚滤纸,聚焦好的胶条胶面朝上放在干的厚滤纸上。将另一份厚滤纸用MilliQ水浸湿,挤去多余水分,然后直接置于胶条上,轻轻吸干胶条上的矿物油及多余样品,这样可以减少凝胶染色时出现的纵条纹。 5. 将胶条转移至样品水化盘中,加入6ml(17cmIPG)平衡缓冲液I ,在水平摇床上缓慢摇晃15 分钟。 6. 配制胶条平衡缓冲液II 。 7. 第一次平衡结束后,取出胶条将之竖在滤纸上沥去多余的液体,放入平衡缓冲液II 中,继续在水平摇床上缓慢摇晃15 分钟。 8. 用滤纸吸去SDS-PAGE胶上方玻璃板间多余的液体,将二向凝胶放在桌面上,凝胶的顶部面对自己。 9. 将琼脂糖封胶液加热溶解。 10. 在100ml 量筒中加入TGS 电泳缓冲液。 11. 第二次平衡结束后,取出胶条,用滤纸吸去多余的平衡液(将胶条竖在滤纸上,以免损失蛋白或损坏凝胶表面)。 12. 用镊子夹住胶条的一端使胶面完全浸末在1×电泳缓冲液中漂洗数次。 13. 将胶条背面朝向玻璃板,轻轻放在长玻板上,加入低熔点琼脂糖封胶液。 14. 用适当厚度的胶片,轻轻地将胶条向下推,使之与聚丙烯酰胺凝胶胶面完全接触。注意:不要在胶条下方产生气泡,应推动凝胶背面的支撑膜,不要碰到面胶。

SDS-PAGE电泳实验步骤

垂直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 一、实验目的 学习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SDS—PAGE)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的原理和基本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 蛋白质是两性电解质,在一定的pH条件下解离而带电荷。当溶液的pH大于蛋白质的等电点(pI)时,蛋白质本身带负电,在电场中将向正极移动;当溶液的pH小于蛋白质的等电点时,蛋白质带正电,在电场中将向负极移动;蛋白质在特定电场中移动的速度取决于其本身所带的净电荷的多少、蛋白质颗粒的大小和分子形状、电场强度等。 聚丙烯酰胺凝胶是由一定量的丙烯酰胺和双丙烯酰胺聚合而成的三维网状孔结构。本实验采用不连续凝胶系统,调整双丙烯酰胺用量的多少,可制成不同孔径的两层凝胶;这样,当含有不同分子量的蛋白质溶液通过这两层凝胶时,受阻滞的程度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迁移率。由于上层胶的孔径较大,不同大小的蛋白质分子在通过大孔胶时,受到的阻滞基本相同,因此以相同的速率移动;当进入小孔胶时,分子量大的蛋白质移动速度减慢,因而在两层凝胶的界面处,样品被压缩成很窄的区带。这就是常说的浓缩效应和分子筛效应。同时,在制备上层胶(浓缩胶)和下层胶(分离胶)时,采用两种缓冲体系;上层胶pH=6.7—6.8,下层胶pH=8.9;Tris —HCI缓冲液中的Tris用于维持溶液的电中性及pH,是缓冲配对离子;CI-是前导离子。在pH6.8时,缓冲液中的Gly-为尾随离子,而在pH=8.9时,Gly的解离度增加;这样浓缩胶和分离胶之间pH的不连续性,控制了慢离子的解离度,进而达到控制其有效迁移率之目的。不同蛋白质具有不同的等电点,在进入分离胶后,各种蛋白质由于所带的静电荷不同,而有不同的迁移率。由于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存在的浓缩效应,分子筛效应及电荷效应,使不同的蛋白质在同一电场中达到有效的分离。 如果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加入一定浓度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由于SDS带有大量的负电荷,且这种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能使蛋白质变性,特别是在强还原剂如巯基乙醇存在下,蛋白质分子内的二硫键被还原,肽链完全伸展,使蛋白质分子与SDS充分结合,形成带负电性的蛋白质—SDS复合物;此时,蛋白质分子上所带的负电荷量远远超过蛋白质分子原有的电荷量,掩盖了不同蛋白质间所带电荷上的差异。蛋白质分子量愈小,在电场中移动得愈快;反之,愈慢。蛋白质的分子量与电泳迁移率之间的关系是: M r =K(10-b·m) logM r =LogK—b·R m , 式中M r ——蛋白质的分子量; logK——截距; b——斜率; R m ——相对迁移率。 实验证明,蛋白质分子量在15,000—200,000的范围内,电泳迁移率与分子量

电泳实验步骤

电泳实验细节 实验步骤操作要点: ① 每组将2只50 mL 、2只100 mL 容量瓶,3只200ml 烧杯洗净待用。 ② 用100ml 的容量瓶准确配制0.10 mol/L 的KI 、AgNO 3各100 mL 待用,并配置0.010 mol/L 两种溶液各50 mL 备用。 ③ 用0.010 mol/L 的KI 和AgNO 3分别配制0.005mol/L 的KI 和AgNO 3新鲜溶液100 mL 待用。 ④ 在洗净的200 mL 烧杯中准确移入0.005 mol/L 的KI 26.0 mL ,在搅拌条件缓缓滴入22.0 ml 左右的0.005 mol/L 的AgNO 3,直至形成透明晶莹的AgI 溶胶。 ⑤ 将制备好的溶胶沿洗净的电泳管中央细管缓缓加入,使溶胶高度与电极管口插入的电极头部同高(图二中刻度6)。 ⑥ 沿电泳管的管壁(图中2)滴入0.005mol/L 的KNO 3辅助液,并且使辅助液要高出铂片约2 cm (图中刻度5),将滴加完KNO 3的溶液静置8-10分钟,观察辅助液与胶体间有无界面,无界面则重做。 ⑦ 打开电源之前,检查电源粗调旋钮是否在零位,若不在:一定要调至零点,然后再打开电源;再分别调节粗调 、细调两个旋钮,使电压稳定在160伏,电泳一段时间,使负极一端界面下降2.0 cm (即图中刻度5到刻度6),记下移动所用时间(s ).注意:关闭电源时, 电压粗调旋钮也必须调至零点,方可关掉电泳电源开关。 ⑧ 用导线测量两电极铂片间溶胶的长度。 相关公式:)]/(/[t /h 43002 L V E )(πηζ?= h :2cm ,E=81 ,V=160V , η:在试验温度下水的黏度80,L :胶体的长度 ,t :上升所用时间。

双向电泳步骤--标准操作完整版

细胞裂解(蛋白质提取) 一、试剂配置: PBS配方 氯化钠(MW 58.44) 130mM 8g 氯化钾(MW 74.5) 2.7mM 0.2g 十二水和磷酸氢二钠(MW 358) 10 mM3.63g 磷酸二氢钾(MW 136) 2 mM0.24g 加水至1L配好后进行高压灭菌。 Washing buffer(500mL)配方 Tris(MW 121.1) 10mM 0.605g 蔗糖(MW 342) 250mM 42.75g 加水溶解,用HCl调pH至7.0后用孔径为0.22μm滤膜过滤(使用1M盐酸略高于2750uL调pH) 裂解储液配方(细胞): 尿素(MW 60.06) 7M 4.2g 硫脲(MW 76.12) 2M 1.52g CHAPS(MW614.89) 4%(W/V)0.4g 加超纯水定容至10mL后经0.22μm一次性滤膜过滤,过滤后分装成20小管,每小管500uL,-20℃冰箱保存。 裂解储液配方(组织): 尿素(MW 60.06)5M3g 硫脲(MW 76.12) 2M1.52g

CHAPS(MW614.89) 2% 0.2g Tris(MW 121.1)40mM 0.048g 加超纯水定容至10mL后经0.22μm一次性滤膜过滤,过滤后分装成20小管,每小管500uL,-20℃冰箱保存。 裂解液: 裂解液储液 100uL IPG buffer(pH可选) 2% 2uL Pi 2uL NucLease mix(100×) 1uL PMSF(100mM:20mg/mL) 1mM 1uL DTT(0.411g/mL) 40mM 1.5uL Pi:每片使用200uL超纯水溶解后按10 uL分装 考马斯亮蓝G-250: 考马斯亮蓝G-250 0.01% 100g 95%乙醇 4.7% 50ml H3PO4 8.5% 85g 将考马斯亮蓝G-250溶于50ml95%乙醇中,与用水溶解的100mlH3PO4混合后稀释至1000ml,之后使用滤纸过滤。 二、实验准备: 1、准备冰盒,细胞裂解过程均在冰盒内进行(4℃); 2、准备4℃离心机,开机降温,保证温度下降至4℃; 3、取出置于-20℃保存的试剂,需冰上融化,最后取出细胞样品。

凝胶电泳实验原理与步骤

一、实验目的 学习和掌握琼脂糖电泳法鉴定DNA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琼脂糖凝胶电泳是用于分离、鉴定和提纯DNA片段的标准方法。琼脂糖是从琼脂中提取的一种多糖,具亲水性,但不带电荷,是一种很好的电泳支持物。DNA在碱性条件下(pH8.0的缓冲液)带负电荷,在电场中通过凝胶介质向正极移动,不同DNA分子片段由于分子和构型不同,在电场中的泳动速率液不同。溴化乙锭(EB)可嵌入DNA分子碱基对间形成荧光络合物,经紫外线照射后,可分出不同的区带,达到分离、鉴定分子量,筛选重组子的目的。 三、实验材料 实验14提取的DNA样品, 四、器具及药品 电泳仪,电泳槽,紫外透射反射仪,恒温水浴锅,微波炉,微量进样器,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醋酸钠,EDTA,琼脂糖,溴酚蓝,溴化乙锭。 五、实验步骤 1、安装电泳槽 将有机玻璃的电泳凝胶床洗净,晾干,用胶带将两端的开口封好,放在水平的工作台上,插上样品梳。 2、琼脂糖凝胶的制备 称取琼脂糖溶解在电泳缓冲液中,(按0.3-1.5%的琼脂糖含量,1-25kb大小的DNA用1%的凝胶,20-100kb的DNA用0.5%的凝胶,200-2000bp的DNA用1.5%的凝胶)置微波炉或沸水浴中加热至完全溶化(不要加热至沸腾),取出摇匀。 3、灌胶 将冷却到60℃的琼脂糖溶液轻轻倒入电泳槽水平板上。 4、待琼脂糖胶凝固后,在电泳槽内加入电泳缓冲液,然后拔出梳子。 5、加样 将DNA样品与加样缓冲液按4:1混匀后,用微量移液器将混合液加到样品槽中,每槽加10-20μl,记录样品的点样次序和加样量。 6、电泳 安装好电极导线,点样孔一端接负极,另一端接正极,打开电源,调电压至3-5V/cm,电泳1-3hr,当溴酚蓝移到距凝胶前沿1-2cm时,停止电泳。 7、染色和观察 取出凝胶,放在含有溴化乙锭的染色液中染色30min,即可在254nm的紫外灯下观察,有橙红色荧光条带的位置,即为DNA条带,或在紫外灯下照相记录电泳图谱。溴化乙锭是致癌剂,操作时要小心,必须戴手套。 附: ⑴5×TBE(tris-硼酸及EDTA)缓冲液的配制(1000ml): Tris 54g,硼酸27.5g,0.5mol/L EDTA 20ml,将pH调到8.0,定容至1000ml,4℃冰箱保存,用时稀释10倍。 ⑵加样缓冲液的配制: 0.25%溴酚蓝,40%(W/V)蔗糖水溶液,4℃冰箱保存。 ⑶溴化乙锭的配制: 称取0.1g溴化乙锭,溶于10ml水,配成终浓度为10mg/ml的母液,4℃冰箱保存。染

SDS-PAGE电泳操作规范

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 一简介 作用原理:聚丙烯酰胺凝胶为网状结构,具有分子筛效应。它有两种形式: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Native-PAGE)及SDS-聚丙烯酰胺凝胶(SDS-PAGE);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在电泳的过程中,蛋白质能够保持完整状态,并依据蛋白质的分子量大小、蛋白质的形状及其所附带的电荷量而逐渐呈梯度分开。而SDS-PAGE仅根据蛋白质亚基分子量的不同就可以分开蛋白质。该技术最初由shapiro 于1967年建立,他们发现在样品介质和丙烯酰胺凝胶中加入离子去污剂和强还原剂(SDS即十二烷基磺酸钠)后,蛋白质亚基的电泳迁移率主要取决于亚基分子量的大小(可以忽略电荷因素)。 二作用 SDS是阴离子去污剂,作为变性剂和助溶试剂,它能断裂分子内和分子间的氢键,使分子去折叠,破坏蛋白分子的二、三级结构。而强还原剂如巯基乙醇,二硫苏糖醇(DTT)能使半胱氨酸残基间的二硫键断裂。在样品和凝胶中加入还原剂和SDS后,分子被解聚成多肽链,解聚后的氨基酸侧链和SDS结合成蛋白- SDS胶束,所带的负电荷大大超过了蛋白原有的电荷量,这样就消除了不同分子间的电荷差异和结构差异。SDS-PAGE一般采用的是不连续缓冲系统,与连续缓冲系统相比,能够有较高的分辨率。浓缩胶的作用是有堆积作用,凝胶浓度较小,孔径较大,把较稀的样品加在浓缩胶上,经过大孔径凝胶的迁移作用而被浓缩至一个狭窄的区带。当样品液和浓缩胶选

TRIS/HCl缓冲液,电极液选TRIS/甘氨酸。电泳开始后,HCl解离成氯离子,甘氨酸解离出少量的甘氨酸根离子。蛋白质带负电荷,因此一起向正极移动,其中氯离子最快,甘氨酸根离子最慢,蛋白居中。电泳开始时氯离子泳动率最大,超过蛋白,因此在后面形成低电导区,而电场强度与低电导区成反比,因而产生较高的电场强度,使蛋白和甘氨酸根离子迅速移动,形成以稳定的界面,使蛋白聚集在移动界面附近,浓缩成一中间层。此鉴定方法中,蛋白质的迁移率主要取决于它的相对分子质量,而与所带电荷和分子形状无关。 三电泳过程 蛋白质在聚丙烯酰胺凝胶中电泳时,它的迁移率取决于它所带净电荷以及分子的大小和形状等因素。如果加入一种试剂使电荷因素消除,那电泳迁移率就取决于分子的大小,就可以用电泳技术测定蛋白质的分子量。1967年,Shapiro等发现阴离子去污剂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具有这种作用。当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足够量SDS和巯基乙醇,可使蛋白质分子中的二硫键还原。由于十二烷基硫酸根带负电,使各种蛋白质—SDS复合物都带上相同密度的负电荷,它的量大大超过了蛋白质分子原的电荷量,因而掩盖了不同种蛋白质间原有的电荷差别,SDS与蛋白质结合后,还可引起构象改变,蛋白质—SDS复合物形成近似“雪茄烟”形的长椭圆棒,不同蛋白质的SDS复合物的短轴长度都一样,约为18A(1A=10的负十次方米),这样的蛋白质—SDS复合物,在凝胶中的迁移率,不再受蛋白质原的电荷和形状的影响,而取决于分子量的大小由于蛋白质-SDS复合物在单位长度上

琼脂糖凝胶电泳的操作步骤

琼脂糖凝胶电泳的操作步骤如下: 1. 制备1%琼脂糖凝胶(大胶用70ml,小胶用50ml):称取0.7 g(0.5 g)琼脂糖置于锥形瓶中,加入70 ml(50ml)1×TAE,瓶口倒扣小烧杯.微波炉加热煮沸3次至琼脂糖全部融化,摇匀,即成1.0%琼脂糖凝胶液. 2. 胶板制备:取电泳槽内的有机玻璃内槽(制胶槽)洗干净,晾干,放入制胶玻璃板.取透明胶带将玻璃板与内槽两端边缘封好,形成模子.将内槽置于水平位置,并在 固定位置放好梳子.将冷却到65℃左右的琼脂糖凝胶液混匀小心地倒入内槽玻 璃板上,使胶液缓慢展开,直到整个玻璃板表面形成均匀胶层.室温下静置直至凝 胶完全凝固,垂直轻拔梳子,取下胶带,将凝胶及内槽放入电泳槽中.添加 1×TAE电泳缓冲液至没过胶板为止. 3. 加样:在点样板或parafilm上混合DNA样品和上样缓冲液,上样缓冲液的最终稀释倍数应不小于1X.用10 ul微量移液器分别将样品加入胶板的样品小槽内, 每加完一个样品,应更换一个加样头,以防污染,加样时勿碰坏样品孔周围的凝胶面.(注意:加样前要先记下加样的顺序). 4. 电泳:加样后的凝胶板立即通电进行电泳,电压60-100V,样品由负极(黑色)向正极(红色)方向移动.电压升高,琼脂糖凝胶的有效分离范围降低.当溴酚蓝移动 到距离胶板下沿约1cm处时,停止电泳. (5)电泳完毕后,取出凝胶,用含有0.5 ug/ml的溴化乙锭1×TAE溶液染色约20 min,再用清水漂洗10 min. (6)观察照相:在紫外灯下观察,DNA存在则显示出红色荧光条带,采用凝胶成像系统拍照保存 实验原理 闭合环状质粒、线性质粒和开环质粒DNA由于构形不同,在加溴化乙锭的琼脂糖凝胶电泳上呈现不同的迁移率,因而在紫外灯下观察,能区别闭合环状质粒DNA(cccDNA)、线性质粒DNA(L-DNA)和开环质粒DNA(ocDNA)。 实验材料和试剂 (一)实验样品 质粒pUC118 (二)试剂 1.l DNA/HindIII分子量标准 2.溴酚蓝指示剂点样缓冲液 0.2% 溴酚蓝 50% 蔗糖 3.1mg/ml溴化乙锭溶液 4.电泳缓冲液(TAE) 40 mmol/L Tris-乙酸 1 mol/L EDTA (配制方法:24.2克Tris碱,5.71ml冰乙酸,10ml 0.5mol/L EDTA(pH8.0),定容至5000ml) 5.0.7% 琼脂糖凝胶

蛋白质组学操作规程蛋白质组学样品制备规程01P1

第一部分蛋白质组学操作规程 一、蛋白质组学样品制备规程(01 ) P1. 双向电泳样品缓冲液选用的基本原则 P3. 细胞样品制备(分步)操作规程 P4. 细胞总蛋白提取操作规程 P5. 螺旋藻组织蛋白质提取方法 P6. 嗜热菌蛋白质提取方法 P7. TCA- 丙酮沉淀法样品制备操作规程 P9. 植物材料可溶性蛋白的双乙法制备流程 P10. 动物细胞的样品制备 P10. 动物组织的样品制备——胃 P11. 肺癌组织样品制备 P12. 食管癌样品制备 P13. 羊绒/毛蛋白提取 P13. 大鼠海马组织蛋白提取 P14. 使用Cibacron Blue 3GA Agarose 去除小鼠血浆/血清中的白蛋白P15. E.Coli 样品制备方法 P15. 微生物细胞样品制备操作规程 P16. 去除血浆/血清中的白蛋白和Ig-G P17. 植物根蛋白提取方法 P17. 2D-LC鼠肝样品shotgun消化实验路线 P18. 小鼠肝组织蛋白质提取方法 P18. 小鼠肝脏亚细胞器蛋白质提取方法(线粒体胞浆微粒体) P25. 人肝蛋白质组织提取方法 P27. 人肝脏亚细胞器蛋白质提取方法(线粒体胞浆微粒体) P27. 丙酮丁醇菌蛋白质提取方法(选用嗜热菌蛋白质提取方法) P27. 嗜碱菌蛋白质提取方法(尚在摸索阶段) P27. 脑脊液蛋白质提取方法 二、蛋白质定量标准操作规程(02 ) P1. 改良的Bradford 法测定蛋白质含量 P3. Lowry 法(DC 试剂)测定蛋白质含量 P5. Lowry 法测定蛋白质含量(自配试剂) P7. 安玛西亚定量试剂盒使用方法 P8. 利用微板(96 孔板)定量测定蛋白质浓度 P9. BIO-RAD PROTEIN ASSAY 使用方法P10. BCA Protein Assay Kit 使用操作规程 三、蛋白质电泳及凝胶染色操作规程(03) P1.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P3. 固相pH 梯度-SDS 双向凝胶电泳实验操作程序

(完整word版)DNA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一、实验目的 琼脂糖凝胶电泳是常用的检测核酸的方法,学习DNA琼脂糖凝胶电泳的使用技术,掌握有关的技术和识读电泳图谱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琼脂糖凝胶电泳是常用的用于分离、鉴定DNA、RNA分子混合物的方法,这种电泳方法以琼脂凝胶作为支持物,利用DNA分子在泳动时的电荷效应和分子筛效应,达到分离混合物的目的。DNA分子在高于其等电点的溶液中带负电,在电场中向阳极移动。在一定的电场强度下,DNA分子的迁移速度取决于分子筛效应,即分子本身的大小和构型是主要的影响因素。DNA分子的迁移速度与其相对分子量成反比。不同构型的DNA分子的迁移速度不同。如环形DNA分子样品,其中有三种构型的分子:共价闭合环状的超螺旋分子(cccDNA)、开环分子(ocDNA)、和线形DNA分子(IDNA)。这三种不同构型分子进行电泳时的迁移速度大小顺序为:cccDNA>IDNA>ocDNA 核酸分子是两性解离分子,pH3.5是碱基上的氨基解离,而三个磷酸基团中只有一个磷酸解离,所以分子带正电,在电场中向负极泳动;而pH8.0-8.3时,碱基几乎不解离,而磷酸基团解离,所以核酸分子带负电,在电场中向正极泳动。不同的核酸分子的电荷密度大致相同,因此对泳动速度影响不大。在中性或碱性时,单链DNA与等长的双链DNA的泳动率大致相同。 影响核酸分子泳动率的因素主要是: 1、样品的物理性状 即分子的大小、电荷数、颗粒形状和空间构型。一般而言,电荷密度愈大,泳动率越大。但是不同核酸分子的电荷密度大致相同,所以对泳动率的影响不明显。 对线形分子来说,分子量的常用对数与泳动率成反比,用此标准样品电泳并测定其泳动率,然后进行DNA分子长度(bp)的负对数——泳动距离作标准曲线图,可以用于测定未知分子的长度大小。 DNA分子的空间构型对泳动率的影响很大,比如质粒分子,泳动率的大小顺序为:cDNA >IDNA>ocDNA但是由于琼脂糖浓度、电场强度、离子强度和溴化乙锭等的影响,会出现相反的情况。 2、支持物介质 核酸电泳通常使用琼脂糖凝胶和聚丙烯酰胺凝胶两种介质,琼脂糖是一种聚合链线性分子。含有不同浓度的琼脂糖的凝胶构成的分子筛的网孔大小不同,是于分离不同浓度范围的核酸分子。聚丙烯酰胺凝胶由丙烯酰胺(Acr)在N,N,N′-四甲基乙四胺(TEMED)和过硫酸铵

琼脂糖凝胶电泳注意事项及操作流程1

琼脂糖凝胶电泳注意事项及操作流程 凝胶电泳操作注意事项: 1.缓冲系统:在没有离子存在时,电导率最小,DNA不迁移,或迁移极慢,在高离子强度的缓冲液中,电导很高并产热,可能导致DNA变性,因此应注意缓冲液的使用是否正确。长时间高压电泳时,常更新缓冲液或在两槽间进行缓冲液的循环是可取的。 2.琼脂糖:不同厂家、不同批号的琼脂糖,其杂质含量不同,影响DNA的迁移及荧光背景的强度,应有选择地使用。 3.凝胶的制备:凝胶中所加缓冲液应与电泳槽中的相一致,溶解的凝胶应及时倒入板中,避免倒入前凝固结块。倒入板中的凝胶应避免出现气泡,影响电泳结果。 4.样品加入量:一般情况下,0.5cm宽的梳子可加0.5ug的DNA量,加样量的多少依据加样孔的大小及DNA中片段的数量和大小而定,过多的量会造成加样孔超载,从而导致拖尾和弥散,对于较大的DNA此现象更明显。 5.电泳系统的变化会影响DNA的迁移,加入DNA标准参照物进行判定是必要的。 6.DNA样品中盐浓度会影响DNA的迁移率,平行对照样品应使用同样的缓冲条件以消除这种影响。 7.DNA迁移率取决于琼脂糖凝胶的浓度,迁移分子的形状及大小。采用不同浓度的凝胶有可能分辨范围广泛的DNA分子,制备琼脂糖凝胶可根据DNA分子的范围来决定凝胶的浓度。小片段的DNA电泳应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以提高分辨率。

琼脂糖加样时候注意事项: 1、用移液抢将样品加至点样孔。每孔点样的体积一般少于25ul,因此吸取每一个样品时,操作要稳当且细心。 2、常加一定量的蔗糖来增加样品的浓度,以使每个样品停留在各自的点样孔中。 3、在样品中加入水溶性的阴离子追踪染料(如溴酚蓝),用以看出样品移动的距离。 4、在一个或几个孔中加入标准分子质量样品,电泳结束后,根据已知分子质量的带的相应位置可用来做出标准曲线。 5、电泳一般是在追踪染料泳动到胶的80%部位时停止。注意电泳期间,电泳槽盖要安全盖好,以防止液体蒸发,又可以降低电击的可能性。 6、电泳结束后,将胶浸没在1mg/L的溴化乙锭(EB)中,5min后即可看到DNA 带,EB通过插入在双螺旋的配对核苷酸之间同NDA结合。另一种方法是电泳时,在胶中加入EB。 7、在紫外灯下,由于EB发出强烈的橘红色的荧光,所以可以看到DNA带。利用这种方法检测的界限是每条带约10ng DNA。带上塑料安全眼镜可防止紫外光对眼睛的伤害。可用尺子来测量每条带至点样孔的距离。同样,利用特制的照相机和调焦器,也可以对凝胶拍照。 8、如果要对某一条带(如质粒)进一步分析,可用小刀将含该带的凝胶切割下来,从带中回收DNA。

琼脂糖凝胶电泳步骤

琼脂糖凝胶电泳步骤 实验前准备及注意事项: 将所要用到的制胶锥形瓶、胶槽、梳齿等物品清理干净,如有残胶,需将残胶尽量去除。 注意:所有用来跑核酸胶的物品,只要接触过核酸染料,一定要专门放置,专物专用,不要再将污染过的物品随意放置,以免污染其他物品。接触过核酸染料的手套不要再碰非污染区的物品。制胶和拿取核酸胶时佩戴一次性PE手套,再操作其他地方时将一次性手套丢弃。 实验步骤: 1.按每100ml 1×TAE/TBE缓冲液中加入1g琼脂糖(1%的胶,根据核酸大小选择制胶的浓度,一般情况用1%-2%的胶)的比例,称取琼脂糖,加入专门制琼脂糖凝胶的250ml-500ml的锥形瓶中。 2.按比例量取适量的1×TAE/TBE缓冲液,加入到锥形瓶中的琼脂糖一起,适当摇晃锥形瓶初步混匀。 3.将混合液放入微波炉中,用中高火加热,加热总时间可根据制胶总量调整,一般40ml左右的胶量加热90s左右。如果制胶量大,记得每加热1min左右将瓶从微波炉中取出,轻轻晃匀后,再继续加热,以免局部过热导致胶溢出。 注意:取出加热后的瓶时,记得垫上纸,防止烫手! 4.待胶加热好,完全溶解后,稍晾凉至45-55℃左右(以基本不太烫手为宜)按照1:10000的比例加入核酸染料(如100ml胶加10ul染料),迅速摇匀。 5.将胶槽和梳齿准备好,梳齿可以预先插好,将上一步摇匀的胶倒入胶槽中,一般厚度以60mm左右为宜,具体要根据梳齿的厚度以及样品量来定。 6.待胶变白,基本表示胶已凝好,此时可以将梳齿拔出,一定要竖着往上拔梳齿,不要摇晃,以免样品孔被破坏。 7.在电泳槽中倒入1×TAE/TBE缓冲液,将制好的胶放入缓冲液,以缓冲液没过样品孔为宜。 8.点样:根据样品孔的大小决定上样量,每一排样品孔至少有一个孔用来点DNA Marker。(上样前确定每个样品和Marker里都已经加了Loading buffer,Loading buffer 的终浓度为1×) 9.确定样品孔的方向,核酸带负电,样品孔要在负极,通电后在胶孔中向正极移动。 10.接通电泳槽电源,一般设置电压为100-130V之间,具体可根据样品核酸的分子量以及凝胶的浓度调整,电泳时间一般以Loading buffer中最小的带不跑出凝胶为宜,具体时间要依据具体实验用途及样品大小决定。 分子量大的样品跑的速度相对慢,时间相对长。凝胶浓度高的,跑的速度相对慢,时间相对长。 11.扫胶,拍照。 注意:要先开白光,将胶放正,调整好位置和焦距等参数后,再开紫外适度曝光,最后拍照保存。 操作扫胶仪时注意佩戴一次性PE手套,操作电脑时注意不要佩戴核酸染料污染过的手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