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滕王阁序教案公开课

滕王阁序教案公开课

滕王阁序教案公开课
滕王阁序教案公开课

滕王阁序优质课教案

滕王阁序优质课教案 《滕王阁序》教案 一、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滕王阁序》的写作背景。 2.了解《滕王阁序》之所以成为千古名篇的原因。 3.欣赏《滕王阁序》的景美。 4.培养学生欣赏古代散文的能力。 5.训练学生能将名句改写成优美片段散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讨论研究法、形象描述法、利用网络筛选信息法、总结归纳法

2. 研究创新的方法:形象描述法、改写法 (三)、情感与价值观: 1.是学生体味山川美景,欣赏千古名句,感受音韵美感,领受美的熏陶。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豁达的情怀 二、教学方法设计 1.讨论研究法、形象描述法、网络信息筛选法、总结归纳法、改写法 2.利用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三、教材处理设计: 《滕王阁序》是一篇记述盛会的序文。是初唐文学家王勃一挥而成的千古名篇。王勃在探望父亲途中,到达洪州,正好赶上洪州都督阎某重修滕王阁成,宴请宾客,阎都督听说王勃之才,因此邀请王勃参加。作者用生动的文笔,由地理风貌到自然、人文景观,再到宴会,

层层铺叙,突现了滕王阁的壮丽,描绘出欢饮娱乐的场景;并且即景生情,抒发了他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在表现技巧上,文章的词藻极为丰富华美,其中不乏精辟之句,受到时人和后人的赞赏。文章多用典故,简练含蓄。结构也很紧凑,前后互相呼应,脉络十分清楚。 《滕王阁序》能成为千古传颂的文章,自然有它的独到之处,原 因很多,但是短短的一学时的课堂教学设计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分析,因此确立本课时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为: 1.欣赏《滕王阁序》的景美。 2.欣赏千古名句,体味名句之美。 四、教学过程与师生互动设计 (一)导语设计: 在我们祖国这块神奇的大地上,积淀了五千的文化遗产,宫殿园林,亭台楼阁比比皆是。在众多的人文景观中,“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因其精美的建筑流传千古,更因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含义。那么有谁知道“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呢?(鹳雀楼,黄鹤楼,岳阳楼,

《滕王阁序》优质课教案

《滕王阁序》优质课教案 《滕王阁序》优质课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骈文的两大特征——对偶与用典。 2.学习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 3.背诵全文,积累文化知识。 教学重点 1.理解本文用典的内涵。 2.熟读本文直至背诵,感受文章的内容美和形式美。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滕王阁诗 王勃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朱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读着这气势磅礴的诗句,我们便会想到王勃为这首诗所作的流传千古的《滕王阁序》。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解题

1.写作背景 《唐摭言?卷五》说:“王勃着《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巡让宾,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报云‘落霞与孤鹜齐飞,长天共秋水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2.关于作者 王勃(649—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人,祖父是隋朝学者王通。王勃六岁即写文章,十四岁便科举中第。沛王李贤闻其名声,邀请他作王府修撰,后因一篇游戏文章触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后又因杀官奴而犯罪,父亲也受连累贬为交趾令。公元675年王勃前往交趾省亲,途经南昌正赶上当地都督在滕王阁上设宴。王勃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滕王阁序》。随后前往交趾途中溺水惊悸而死。本文遂成为他的“绝唱” 三、研习课文 1.对照注释,查阅工具书,疏通文句,做到读音准确,断句恰当。 本文有四字句、六字句、七字句等,其中四字句只有一种情况,即二二式,如: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六字句的情况大致有四种,如:

滕王阁序试讲教案

《滕王阁序》试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 下午好,我是XX号选手,我今天试讲的课程是《滕王阁序》,现在开始正式上课! 上课,同学们好! 一、导入 在我们祖国这块神奇的大地上,积淀了五千的文化遗产,宫殿园林,亭台楼阁比比皆是。在众多的人文景观中,“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因其精美的建筑流传千古,更因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含义。“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黄鹤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岳阳楼,“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滕王阁。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王勃的《滕王阁序》。《滕王阁序》板书 二、初读感知 同学们课前都已经预习过课文,很多同学都反映这篇课文的音韵节奏比较难把握,那么现在呢,老师播放课文的录音,大家仔细听,感知在录音中名家是如何把握节奏的。 好,现在录音听完了,有没有同学注意到,咱们这篇文章的句式有何特点? 好,你来说,恩,刚才这位同学说文章的句式大多都是四字句和六字句,还有一些杂言,其实这就涉及到了本文的文体,本文是骈文,骈文呢,讲究排比和对偶,运用平仄,声韵要求严格,多以四六字句为主,所以骈文也叫做四六文。 那么骈文朗读时应该怎样把握节奏呢,刚刚大家听名家范读应该有一些感触,我们来看看示例: 明确:①四字句的读法有“二二式”,比如说“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②六字句的读法大致有四种:“三三式”--“孟学士/之词宗”;“四二式”--“钟鸣鼎食/之家”;“二四式”--“谁悲/失路之人”;“一五式”--“临/帝子之长洲”。 ③七字句大致有四种读法:“三四式”--“襟三江/而带五湖”;“二一四式--“龙光/射/牛斗之墟””;“四三式”--“都督阎公/之雅望”; 1.现在请同学们根据示例诵读课文,老师抛砖引玉,先读第一段,再请六位

滕王阁序优秀教案设计

标准实用 滕王阁序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及骈体文的特点。 2.学习本文将典故与眼前情景相结合的写法。 3.理解文中的典故。 4.掌握“故”“尽”“属”“即”“且”“矣”的用法。 5.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典故;理解内容和观点。 【教学难点】骈体文的特点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背诵与赏析相结合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介绍作家作品,文体知识;初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解题: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 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他修建滕王阁,也是歌舞享乐的需要。 “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统观全文,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步步递进,紧扣题意。 文因饯别而作,但对于宴会之盛仅略叙数笔带过,而倾全力写登阁所见之景,因景而生之情,这就脱去了一般饯别文章颂扬、应酬的窠臼,辟出了自家新径。二.背景: 唐高宗十四年,王勃的父亲任六合县县令,王勃赴六合经过洪州。文中“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可佐证。 还有一种说法,王勃上元二幼年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所作,序文中内容的博大,辞采的富赡看来,非“童子”之作,而是成年作品,“童子”非小孩,而是“弱冠”二十岁左右之作。课文采用这种说法。 三.时人对王勃的评价: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时人认为王勃年轻气盛,才华横溢,挥毫泼墨,而语惊四座。 四.关于骈体文: 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

把每一节平常课上成公开课 把每一节公开课上成平常课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滕王阁序》的写作背景及成为千古名篇的原因;欣赏《滕王阁序》的美景与真情;掌握常用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过程与方法读注释,疏通文意,体会骈文特点;利用句式特点理解实词的义项及虚词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味山川美景,欣赏千古名句,感受音韵美感,接受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豁达的情怀和“居卑位而有为”的蓬勃进取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本文用富丽的词藻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于沉沦的复杂感情的特点。 教学难点学习事、景、情融于一体的写作技巧;指导背诵。 教学时数4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认识作者文体 1、导语设计。 在我们祖国这块神奇的大地上,积淀了五千年的文化遗产,宫殿园林、亭台楼阁比比皆是。在众多的人文景观中,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有“四大名楼”,你们能说出写这些名楼及其相关诗句吗?

滕王阁之所以享有巨大名声,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滕王阁序》,该文集音韵之美、文句之美、景物之美、感情之美于一体,浑然天成,实为千古骈俪绝调,今天我们进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滕王阁。 2、简介滕王阁:滕王阁面临赣江,处于赣江和抚河交汇处。由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任都督时,于公元653年下令在江西南昌修建,以封号为名。 滕王阁始建于唐代,后几经兴废,明代景泰年间,巡抚都御使韩雍重修,其规模为:三层,高27米,宽约14米。此楼在历史上迭废迭兴达28次。现在的滕王阁楼于1989年10月8日竣工,全楼九层,高57.5米,背城临江,距唐代遗址百余米。今重修后的滕王阁,连地下室共九层,高57.5 米,占地达47000平方米。 滕王阁为历代封建士大夫们迎送和宴请宾客之处。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曾设宴阁上,命诸臣、文人赋诗填词,观看灯火。1926年军阀混战时,被北洋军阀邓如琢部纵火烧毁。建国后,江西省政府重建滕王阁。重建后的滕王阁,无论其高度,还是面积,均远胜于历代四阁,同时也大大超过了现在的黄鹤楼和岳阳楼,仍然居于三大名楼之首。如今滕王阁已成了南昌,也是江西省的一处重要的旅游景点。 滕王阁之所以享有巨大名声,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滕王阁序》。传说当时诗人王勃探亲路过南昌,正赶上阎都督重修滕王阁后,在阁上大宴宾客,王勃当场一气写下这篇令在座宾客赞服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即《滕王阁序》),王勃作序后,

济源市高中语文优质课教案展示一:滕王阁序、逍遥游

济源市高中语文优质课教案展示一:滕王阁序、逍遥游 教学园地 10-04 2056 1号课目 滕王阁序 教学目标: 1.鉴赏本文的美景与真情。 2.理解的思想情感和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 理解的思想情感和人生态度。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设想: 《滕王阁序》是千古传唱的奇文、妙文,但同时又是教学中的难文、硬文。它是骈文的优秀篇章,用典太多,文辞简奥,给学生的诵读理解带来一定的困难,为此学生必须在课前预习中做一些充分而必要的工作,如结合课下注释,读准字音、疏通文意,找出文中运用的典故,理解其意图;诵读时注意句式的错落变化、句子的节奏划分等。课堂上教学重点放在深入探究情感的变化以及对写景和抒情名句的鉴赏上。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古几重阳,依然天高地迥;东南一都会,正是彩彻区明。王勃兴来,诗文题阁楼,一序占千秋;我辈登临,乐趣寄山水,三江抒豪情。让我们跟随初唐四

杰之一王勃一起登上滕王阁,品读其美景,赏析其真情。(展示目标)文章的全称为《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 序》。这些标题已介绍了文章的内容:秋天在滕王阁举办的一次大型宴会上所作的开场白。此类文章开篇多为介绍宴会地点、集会人物,极尽溢美之词,结尾多为总结全文提出号召展望未来。我们不妨来验证一番。 二、学生齐读第一段。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内容。 答:赞盛地、捧阎公、夸嘉宾 三、学生自己读最后一段,归纳内容。 答:总结陈词,回到现实,礼让他人。 四、重点学习2-6段,这一部分才是全文的精华部分。教师配乐诵读,并预先设置问题。 1.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用文中一句话来作答。 答: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2.因何而“兴”? 答: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尤其是美景,集中在2-3段。 五、赏析2-3段,男女生分读。 提问:哪些写景的美句最能打动你? 方法提示:1.诵读 2.描述意境 3.写景视角 4.技巧手法 5.相关诗句对比 举例:1.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评析:这一句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滕王阁序》教案超强版

《滕王阁序》 《归去来兮辞》教学反思:课文教学中,课文导入是一个亮点,最能体现语文新、奇的特点;文体知识可增加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背景资料补充对理解文本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尤其是关于作者思想及其影响的介绍;文言知识更不能省,必须全面而综合地介绍……在这堂课的教学中,对所有的问题我都不愿舍去。 备课时,设计所有这些内容都一笔带过,当简则简。但在实际教学中我还是未能跳出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愿舍弃一个内容,不愿简化一个环节,导致教学重点的突显受影响,未能迅速地进入文本的解读和欣赏,以至于整篇文章花了整整四个课时才教完,最终淡化了文本是关键,学生是主体这一教学主旨。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及骈体文的特点。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豁达、不甘放弃的情怀。 2.学习本文将典故与眼前情景相结合的写法。归纳文中出现的成语 3.理解文中的典故。 4.掌握“故”“尽”“属”“即”“且”“矣”的用法。 5.背诵第二、三段。 【教学重点】理解典故;理解内容和观点。 【教学难点】骈体文的特点 【教学课时】8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背诵与赏析相结合的方法。 课前三分钟才艺展示为成语积累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介绍作家作品,文体知识;初读课文。 1.登堂入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水平。 2.顶礼膜拜:比喻崇拜到极点,含贬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解题: 在我们祖国这块神奇的大地上,积淀了五千年的文化遗产,宫殿园林,亭台楼阁比比皆是。在众多的人文景观中,“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因其精美的建筑流传千古,更因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含义。 那么有谁知道“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呢? 滕王阁面临赣江,处于赣江和抚河交汇处。由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任都督时,于公元653年下令在江西南昌修建。以封号为名。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 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他修建滕王阁,也是歌舞享乐的需要。

《滕王阁序》教案

滕王阁序(王勃)·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及骈体文的特点。 2.学习本文将典故与眼前情景相结合的写法。 3.理解文中的典故。 4.掌握“故”“尽”“属”“即”“且”“矣”的用法。 5.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典故;理解内容和观点。 【教学难点】骈体文的特点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背诵与赏析相结合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介绍作家作品,文体知识;初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解题: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 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他修建滕王阁,也是歌舞享乐的需要。 “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统观全文,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步步递进,紧扣题意。 文因饯别而作,但对于宴会之盛仅略叙数笔带过,而倾全力写登阁所见之景,因景而生之情,这就脱去了一般饯别文章颂扬、应酬的窠臼,辟出了自家新径。 王勃(649~675),字子安,降州龙门(现在山西河津)人,初唐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二.背景: 唐高宗十四年,王勃的父亲任六合县县令,王勃赴六合经过洪州。文中“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可佐证。 还有一种说法,王勃上元二幼年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所作,序文中内容的博大,辞采的富赡看来,非“童子”之作,而是成年作品,“童子”非小孩,而是“弱冠”二十岁左右之作。课文采用这种说法。三.时人对王勃的评价: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时人认为王勃年轻气盛,才华横溢,挥毫泼墨,而语惊四座。 四.关于骈体文: 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 1、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又称为“四六文”。 2、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 3、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五.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扣“洪府” ——赞地之灵秀,述宾主之美 第二部分(2):扣“秋日登阁”——绘山川美景,叙人烟富庶 第三部分(3-4):扣“饯”——写宴会盛况,抒人生感慨

《滕王阁序》优秀教案设计

滕王阁序教案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1、诵读课文,初步把握 2、了解文体特点 3、培养学生热爱自燃的思想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初步把握 教学难点:了解文体特点 教学方法:诵读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学习新课,导入 《新唐书·王勃传》中说:“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石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王勃才气从中可见一斑。正因为如此才华,路过洪州,参加滕王阁重阳宴会时,才能顷刻而就,文不加点,写下在唐代已脍炙人口的《滕王阁序》。 文体:《滕王阁序》是一篇骈体文,其特点是:讲求对仗,一般是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平仄相对;多用典故,讲求藻饰。 经历:作者的人生道路与文章主旨有密切关系,“知人论世”对理解作品内容不无益处。除课文注释外,补充介绍下列知识:王勃14岁应举及第,授朝散郎。曾为沛王府修撰,为沛王李贤侍读时因撰《檄英王鸡》文而被逐,入蜀后补虢州参军时又因擅杀官奴曹达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 二、诵读课文,初步把握 初读求读准:让学生自己搭桥过河,在读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碰壁”后予以引导,记忆尤深。例如,骈文的七字句和诗句节奏不同,诗句的节奏一般是四三,而骈体文七字句的节奏一般是三四、三一三、二五、四一二、二三二等,所以下列文句节奏应是:A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B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C都督阎公∕之∕雅望,启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帷暂暂驻。D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引导点拨后,举一反三,学生自会读出语感,有所感悟。 3.再读解词句:即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解决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重点虚词、特殊句式这些文言语法问题。首先,要求学生边读边依靠积累、依靠语感用特定的标记画出不同词法现象,然后以小组为单

《兰亭集序》《滕王阁序》比较阅读(公开课)

兴感之由,不坠之志 高一年级组沈霞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研读《滕王阁序》和《兰亭集序》文本,理解作者的“兴感之由”和“不 坠之志”,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2、过程和方法: 通过讨论、对重点语段和课外文本的赏析,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课内外文本的欣赏,使学生理解诗文内涵,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涵养人文精神。 [教学重点]“兴感之由”的深刻内涵及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不坠之志”的不同层次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滕王阁序》和《兰亭集序》同为盛宴即兴之佳作,且在一篇之内经历了由喜入悲这样重大的情感转折。他们因何而发出这样的感慨,这些感慨又将引领他们去向何方? 二、“兴感之由” 1、阅读《滕王阁序》第4小节,讨论王勃因何而发出感慨? 2、感慨的本质是什么? 人和自我的关系 人和外界的关系

人和生命的关系 三、“若合一契” 1、阅读《兰亭集序》第2小节,结合上述三点,思考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2、联系其他文本加以鉴赏: 《江城子·密州出猎》、《行路难》、《短歌行》 3、“兴感之由”的内在联系 四、不坠之志 1、思考《兰亭集序》中,作者是如何化解自己的“悲”情的?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传文于世。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以待来者。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正视生死。 2、分析《滕王阁序》中,作者如何化解自己的人生之悲。 3、联系其他文本继续深入分析: 《归去来兮辞》——小我 《岳阳楼记》——大我 《赤壁赋》——无我 4、“不坠之志”的共性及对学生的启迪。 五、拓展延伸 王羲之在感慨“死生亦大矣”中“列叙时人,录其所述”;王勃在感叹“谁悲失路之人”时以“不坠青云之志”自勉。俗语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对此我们难免会有各种感慨叹息。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自己的困境?结合你的阅读体验和人生经验,写出自己的看法。不少于200字。 六、板书 兴感之由不坠之志 人和自我的关系小我

《滕王阁序》特级教师课堂实录

《滕王阁序》特级教师课堂实录 作为经典佳作,《滕王阁序》既彰显了作者的积学之富、体察之微、文采之炫、文思之敏、抱负之大,又集音韵之美、文句之美、景物之美、感情之美于一体,浑然天成,实为千古骈俪绝调。这样一篇对于学生难得一见的美文,对于教师来说却是教学上的难文——如何做到长文短教、深文浅教、名文新教,我在教学时以“美的发现”为着力点,尝试了美文美教。下面呈现这节课的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大家好!我想问的是,你们读过这篇文章后,最大的感受是什么?用一个字来回答我。 生:(异口同声)美。 师:是的,这是一篇难得一见的美文。我们平常看见美人美物总要多看几眼,那么面对这篇美文,我们也应该多读多品,引用阿尔卑斯山下那句碑文就是:“慢慢走,欣赏啊!”那么,我们要欣赏这篇课文哪些方面的美呢? 生1:写景美,抒情美。 生2:音节美,名句美,景色美。

生3:“韵之美”“句之美”“景之美”“情之美”。 师:好一个“韵之美”“句之美”“景之美”“情之美”。我同意学生3较为全面的归纳,我们先来感受本文的“韵之美”。马上我们以1到4段为例,分角色朗诵。诵读的节奏、语速、语气等的变化都得服从情感的变化,我们先了解各段写了什么内容,情感有怎样的变化,然后才来把握朗读的技巧。先看本文的总体思路是怎样的? 生:本文总体思路是“事——景——情”。第1段:记事,写宴会盛况。第2、3段:写景,写登阁所见,第4至7段,议论,抒发感情。 师:好的,下面我们就分角色朗诵。全班集体朗读第一段,这一段作者记叙宴会盛况,我们集体朗诵,就是要营造文势,渲染盛况。 (生齐读第1段,声音洪亮,激情饱满。) 师:我请一位男生读第2段,同学们先说说这一段应该怎样读?为什么这样读? 生:要有激情,读出赞美之情。因为这一段写作者登阁所见,表

滕王阁序优质教案

滕王阁序优质教案 学习目标 1.学习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及其表达方式,背诵全文。 2.了解骈文的两大特征——对偶与用典,积累文化知识。 3.体会作者怀才不遇而又自励志节,愤郁不平而又不甘沉沦的复杂情感。 学习重点 1、掌握文中的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重点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 2、体会作者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于沉沦的复杂感情。 3、背诵第二、三段。 学习难点 理解骈体文的特点。 学习方法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集体备课个人备课 第一学时 第一部分:由洪州地势,人才说到宴会。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写古今之变迁;“星分翼轸”四句写空间地势之雄;“物华天宝”四句写人物之盛;接着,“雄州雾列”呼应“星分”句,“俊彩星驰”呼应“物华”句;“台隍枕夷夏之交”再承“星分”,“宾主尽东南之美”再承“物华”。多层渲染,以壮文气。

第二部分:写滕王阁构筑之宏,眺望之广,周围秋景之美。 “潦水尽”二语写秋景;“俨骖騑”四句写自己来到滕王阁;“层峦”以下八句,写阁在山水之间;“披绣闼”以下十句,写阁上眺览所及。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二句为描写秋景名句,展示出一幅鲜明生动的秋之图景。 第三部分:写欢娱宴游引发的人生感慨。 “遥襟俯畅”以下十句,写参与宴会的人。“穷睇眄于中天”,引出“天高地迥”二句,“极娱游于暇日”,引出“兴尽悲来”二语,于是紧之相承抒发身世之感,遂引用“冯唐”等四人怀才不遇而矢志之典,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家之块垒。“所赖君子安贫”以下,用以勉励自己不因处境困窘而改变志节。 第四部分:写自己有幸与会,应命做诗。 “无路请缨”四句再说自己的遭遇。“舍簪笏”以下八句,说自己路过滕王阁,把当时宾主合在一起说;“杨意不逢”等四句言自己甚愿做诗。“呜呼”以下各句,述作序的意,以谦词作结,收束全文。 ①设景美:一句一景,一景一画,水天浩渺,上下浑然一色,描画出旷远的意境。 ②着色美:天青水碧,霞红鹜美,一红一白,色彩明丽,一静一动,相映生辉。 ③生机美:落霞自天而下,孤鹜自下而上,飞鸟翱翔,秋水流淌,景物鲜活。 一、导入新课

滕王阁序特级教师教案

滕王阁序特级教师教案 【篇一:《滕王阁序》优秀教案设计】 滕王阁序教案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1、诵读课文,初步把握 2、了解文体特点 3、培养学生热爱自燃的思想 教学重点:诵读课文,初步把握 教学难点:了解文体特点 教学方法:诵读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学习新课,导入 文体:《滕王阁序》是一篇骈体文,其特点是:讲求对仗,一般是 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平仄相对;多用典故,讲求藻饰。 经历:作者的人生道路与文章主旨有密切关系,“知人论世”对理解 作品内容不无益处。除课文注释外,补充介绍下列知识:王勃14 岁应举及第,授朝散郎。曾为沛王府修撰,为沛王李贤侍读时因撰《檄英王鸡》文而被逐,入蜀后补虢州参军时又因擅杀官奴曹达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 二、诵读课文,初步把握 初读求读准:让学生自己搭桥过河,在读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 问题。“碰壁”后予以引导,记忆尤深。例如,骈文的七字句和诗句 节奏不同,诗句的节奏一般是四三,而骈体文七字句的节奏一般是 三四、三一三、二五、四一二、二三二等,所以下列文句节奏应是:A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B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 东南之美。C都督阎公∕之∕雅望,启戟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帷暂暂驻。D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引导点拨后,举一反三,学生自会读出语感,有所感悟。 3.再读解词句:即引导学生通过自读解决一词多义、词类活用、 重点虚词、特殊句式这些文言语法问题。首先,要求学生边读边依 靠积累、依靠语感用特定的标记画出不同词法现象,然后以小组为 单

位,交换重点,同时共同释疑,提出难点,教师适当启发点拨。例如:“雄州雾列,俊采星驰”的“雾”“星”学生凭语感画出名词作状语的标记。“襟三江而带五湖”中的“襟”“带”两个名词的意动用法,可从“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的“宾客”点拨而来,同时巩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三、作业:熟读课文 教后记:学生朗读还需加强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1、疏通文义 2、讲解实词、虚词用法(故、尽、属、即、且、矣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疏通文义 教学难点:讲解实词、虚词用法(故、尽、属、即、且、矣) 教学方法:讲析、讨论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学深诵读第一段,检查作业情况 二、学习新课,学习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请学生根据课下注释,理解课文。 教师答疑 学生通过自读解决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重点虚词、特殊句式这些文言语法问题。首先,要求学生边读边依靠积累、依靠语感用特定的标记画出不同词法现象,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换重点,同时共同释疑,提出难点,教师适当启发点拨。例如:“雄州雾列,俊采星驰”的“雾”“星”学生凭语感画出名词作状语的标记。“襟三江而带五湖”中的“襟”“带”两个名词的意动用法,可从“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的“宾客”点拨而来,同时巩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三、讲解几个实、虚词的用法(见课后练习) 故尽属即 四、作业:课后练习二、三 教后记:学生能够初步读懂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1、常见句式分析 2、文章分析

公开课滕王阁序教(学)案第二课时

《秋日登滕王阁饯别序》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容:学习课文第二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如何鉴赏写景文段,领会情景交融的写法,体味语言的魅力,学习对偶的表达技巧。 过程与方法:诵读、感受、理解、讨论、鉴赏。 情感与价值:感受古人那种登临亭台楼阁而生发悲我的情怀。 重点难点:学习如何鉴赏写景文段,领会情景交融的写法,体味语言的魅力。 教学辅助: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朗读感知 1、学生谈感受。 2、提问:文段紧扣文题的哪些字词? 三讨论探究 一这幅图由哪些景物构成?

二这些景物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四赏析名句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 好图。 2、该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 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如“落霞”对“孤鹜”,“秋水”对 “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一对联练习 对联的要求: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1、南京名园瞻园中有一副对联,其下联的句序、结构已被打乱,请根据所给出的上联进行适当的调整。上联: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英雄,问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何处是唐宫汉阙? 下联的内容(已被打乱):红雨树边,小苑 西回,一庭佳丽莺唤起,看池边绿树,此间 有尧天舜日。 下联:小苑西回,莺唤起一庭佳丽,看池边 绿树,树边红雨,此间有舜日尧天。

二、围绕“春天”写100字左右的一段话。 要求:用上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对偶)中的至少两种,写出春天的特点。

1.6.咏怀八十二首(其一)[罗 莎]【市一等奖】优质课教案

教学内容分析 该诗选自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单元主题为“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因此,在赏析诗歌时,注重在深入探究诗人生平及为人的前提下,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歌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阮籍是魏晋之交“竹林七贤”的代表人物,受复杂多变的政治格局影响,他的诗歌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学生正好可以通过搜集史料、了解背景来揣测诗歌主旨,学习“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赏析方法。 2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诗歌创作背景,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进而领悟时代对诗人心境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知人论世的赏析方法,探究诗人形象,感受诗人的审美人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结合个人切身体会,能够对诗人、诗作及所处时代做出自己的评价。 3学习者特征分析 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他们在初中及高一已经接触过一些诗歌,对古诗词常见意象的内涵有一定知识储备。但鉴于过去所学诗歌多为一人一时之作,赏析诗歌往往是就诗论诗,没有过对同类型诗歌或同一作者的不同诗歌进行过系统赏析,因而对诗歌赏析的方法了解不多,认识不足,这也正是《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单元的学习任务。授课班级为理科实验班,从日常教学活动及课下交流感受到学生性格开朗,比较敢于发表个人见解,因而在涉及本课时考虑到学生风格,设计了较多让学生发表观点、做出评价的环节。 4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课共涉及三个环节,体现出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认识规律,逐步加深对诗人及诗作的理解。主要采用的策略有:1.反复诵读,以读带情;2.结合旧知,分析意象;3.拓展阅读,以“鸟”意象为切入点;4.比较鉴赏,将诗人的经历与“竹林七贤”其他成员进行比较。 5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诗人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通过诗作探究诗人形象,结合个人体会对诗人做出自己的评价。 6教具准备 阮籍的相关资料、PPT课件、电子白板 7教学过程 7.1 第一学时 7.1.1教学目标

滕王阁序-优秀教案

6、滕王阁序(王勃)·教案 【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及骈体文的特点。 2.学习本文将典故与眼前情景相结合的写法。 3.理解文中的典故。 4.掌握“故”“尽”“属”“即”“且”“矣”的用法。 5.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典故;理解内容和观点。 【教学难点】骈体文的特点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背诵与赏析相结合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介绍作家作品,文体知识;初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解题: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 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他修建滕王阁,也是歌舞享乐的需要。 “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统观全文,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步步递进,紧扣题意。 文因饯别而作,但对于宴会之盛仅略叙数笔带过,而倾全力写登阁所见之景,因景而生之情,这就脱去了一般饯别文章颂扬、应酬的窠臼,辟出了自家新径。 二.背景: 唐高宗十四年,王勃的父亲任六合县县令,王勃赴六合经过洪州。文中“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可佐证。 还有一种说法,王勃上元二幼年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所作,序文中内容的博大,辞采的富赡看来,非“童子”之作,而是成年作品,“童子”非小孩,而是“弱冠”二十岁左右之作。课文采用这种说法。 三.时人对王勃的评价: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时人认为王勃年轻气盛,才华横溢,挥毫泼墨,而语惊四座。 四.关于骈体文: 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 1、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又称为“四六文”。 2、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 3、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 五.朗读与预习: 1.下列词语的注音释义全都正确的是:(引导学生逐段批注) A 宇文新洲之懿范懿:yi 美好

《滕王阁序》优秀教案

5、滕王阁序(王勃) 【教学目的】1.了解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及骈体文的特点。 2.学习本文将典故与眼前情景相结合的写法。 3.理解文中的典故。 4.掌握“故”“尽”“属”“即”“且”“矣”的用法。 5.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理解典故;理解内容和观点。 【教学难点】骈体文的特点 【教学课时】3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朗读背诵与赏析相结合的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介绍作家作品,文体知识;初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解题:(多媒体出示)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 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得名。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他修建滕王阁,也是歌舞享乐的需要。 “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 统观全文,由地及人,由人及景,由景及情,步步递进,紧扣题意。 文因饯别而作,但对宴会之盛仅略叙数笔带过,而倾全力写登阁所见之景,因景而生情,脱去了一般饯别文章颂扬、应酬的窠臼,辟出了自家新径。 二.背景:唐高宗十四年,王勃的父亲任六合县县令,王勃赴六合经过洪州。文中“童子何知,躬逢胜饯”可佐证。 还有一种说法,王勃上元二年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所作,从序文中内容的博大,辞采的富赡看来,非“童子”之作,而是成年作品,“童子”非小孩,而是“弱冠”二十岁左右之作。课文采用这种说法。 三.时人对王勃的评价: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时人认为王勃年轻气盛,才华横溢,挥毫泼墨,而语惊四座。 四.关于骈体文: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 1、语句方面:即骈偶和“四六”,又称为“四六文”。 2、语音方面:平仄相对。 3、用词方面:用典和藻饰。 五.朗读与预习: 1.下列词语的注音释义全都正确的是:(引导学生逐段批注) A 宇文新洲之懿范懿:yi 美好 B 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崇阿:a 高大的丘陵 C 云销雨霁霁:ji 雨过天晴 D 逸兴遄飞遄:chuan 迅速 2.断句品韵: A 四四对四四:豫章/故郡,洪都/新府“二二式”。 B 六字句的断句: (1.孟学士/之词宗,访风景/于崇阿“三三式”; (2.临/帝子之长州;穷/岛屿之萦回“一五式”; (3.钟鸣/鼎食/之家;谁悲/失路/之人“二二二式”; (4.响穷/彭蠡之滨;气凌/彭泽之樽“二四式”; (5.抚/凌云/而自惜;幸/承恩/于伟饯“一二三式”。 C.七字句的读法(按意义划分):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五《滕王阁序》教学设计

《滕王阁序》教案 一、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滕王阁序》的写作背景。 2.了解《滕王阁序》之所以成为千古名篇的原因。 3.欣赏《滕王阁序》的景美。 4.培养学生欣赏古代散文的能力。 5.训练学生能将名句改写成优美片段散文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 解决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讨论研究法、形象描述法、利用网络筛选信息法、总结归纳法 2. 研究创新的方法:形象描述法、改写法 (三)、情感与价值观: 1.是学生体味山川美景,欣赏千古名句,感受音韵美感,领受美的熏陶。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豁达的情怀 二、教学方法设计 1.讨论研究法、形象描述法、网络信息筛选法、总结归纳法、改写法 2.利用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三、教材处理设计:

《滕王阁序》是一篇记述盛会的序文。是初唐文学家王勃一挥而成的千古名篇。王勃在探望父亲途中,到达洪州,正好赶上洪州都督阎某重修滕王阁成,宴请宾客,阎都督听说王勃之才,因此邀请王勃参加。作者用生动的文笔,由地理风貌到自然、人文景观,再到宴会,层层铺叙,突现了滕王阁的壮丽,描绘出欢饮娱乐的场景;并且即景生情,抒发了他的抱负和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在表现技巧上,文章的词藻极为丰富华美,其中不乏精辟之句,受到时人和后人的赞赏。文章多用典故,简练含蓄。结构也很紧凑,前后互相呼应,脉络十分清楚。 《滕王阁序》能成为千古传颂的文章,自然有它的独到之处,原因很多,但是短短的一学时的课堂教学设计不可能面面俱到的分析,因此确立本课时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为: 1.欣赏《滕王阁序》的景美。 2.欣赏千古名句,体味名句之美。 四、教学过程与师生互动设计 (一)导语设计: 在我们祖国这块神奇的大地上,积淀了五千的文化遗产,宫殿园林,亭台楼阁比比皆是。在众多的人文景观中,“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因其精美的建筑流传千古,更因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含义。那么有谁知道“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呢?(鹳雀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与四大名楼有关的名人题诗,谁能例举一二?四大名楼因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而名扬天下。第一段小结:地势雄伟,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公开课教案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公开课教案 【学习过程】 一、导入: 曾经有这么一句话:”酒是水质的诗,诗是心酿的酒”. 在中国的文学史上,酒与文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多少文人因酒忘却人世间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的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吐露真情,因酒而成就传世的佳作。 (附:①三国时的政泉,临死前要求将其尸体埋在陶瓷作坊旁,说:“以后我的尸体真成了土,土又可被陶瓷作坊做成酒壶,人生快意莫过于此!”②西晋刘伶乘坐马车,酣饮不休,且备锄头于车上,对马车夫说:“死则葬我。”) 唐代诗人李白,便是这其中的佼佼者,他“自言臣是酒中仙,天子呼来不上船”,他可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这就是李白,李白饮下去的是美酒,是物质,喷薄而出的是诗篇,是精神。世俗之人只是饮酒,李白的饮酒却是一种创造。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关键字词,疏通文意,品味鲜活优美的语言,熟读成诵。 2、把握情感,理解“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背后所流露出来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豪情逸兴。 三、教学过程 一)、作者常识 李白(公元701年—公元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李白是唐朝著名诗人,也是中国最著名的诗人之一,好剑术,志气宏放,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李白和杜甫合称“李杜”。风格豪放飘逸。 下列典故或传说,何者与李白有关? ①天上谪仙人②坦腹东床③铁杵成针④煮酒论英雄⑤才高八斗⑥玄宗调羹⑦贵妃捧砚⑧水中捞月⑨力士脱靴⑩梦笔生花 二)、解题题目给出了哪些信息?我们学过哪些同体裁的作品? 时间(春夜)、地点(桃花园)、人物(李白和诸从弟)、事件(聚宴)。体裁(序) 看题目就知道文章的基本内容:某个春夜我李白和各位堂弟在桃花园宴游,并为之作序。(从:指堂房亲属,如堂兄弟称从兄弟,堂伯叔称从伯叔。从弟就是堂弟或族弟的意思。但唐代风气喜联宗,凡同姓即结为兄弟叔侄等,所谓从弟未必真有血缘关系。) 追问:序,有书序、赠序、宴集序,我们学过哪些序?都是哪种序? “序”和本单元中的传、书、箴一样,是一种文体,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前言、引言之类的小篇幅文章。大致可以细分为三种类型:书序、赠序、宴集序。 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如:《<宽容>序》、《<呐喊>自序》等。 赠序──是指亲友间,表达惜别、祝愿、劝勉之意时相赠的文章,如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唐韩愈《送董邵南游河北序》等。 宴集序──是指古人宴集时,常一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说明情况,并借此来表达一些人生之感,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滕王阁序》等等。三)、朗读,初步感悟 1.注音解词 逆旅(nì,客舍,古意“迎接”)。过客(旅客。李白《拟古十二首》其九:'生者为过客。')秉烛(bǐng拿着,握着。)假(借,引伸为提供。)序(同“叙”,叙谈,畅谈。)琼筵(yán,古人席地而坐时铺的席。泛指筵席。)羽觞(shāng,古代指酒杯。) 2.积累文言知识,疏通文意

《滕王阁序》教案设计

《滕王阁序》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骈文的两大特征——对偶与用典,积累文化知识。 2、诵读文章,理解体会本文的语言美、音韵美、情感美及其表达方式,背诵全文。 3、体会作者怀才而又自励志节,愤郁不平而又不甘沉沦的复杂情感,并给予正确评价。 【教学重点】 1、找出文中重点文言知识,疏通文意,体会骈文特点。 2、指导诵读,注意停顿,通过诵读体会文章优美的语言。 3、作者情感的变化以及对写景和抒情名句的鉴赏。 【教学方法】诵读法,探究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滕王阁序》在唐代已脍炙人口,被誉为“永垂不朽”的“天才之作”,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下着一千古绝唱。 二、布置学生课前预习 1、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字词,并归纳文章的字词。 2、整理这篇文章涉及到的历史典故。 3、了解有关滕王阁的历史传说,丰富文化知识。 4、回顾“序”的文体知识,将《兰亭集序》温习一遍。 5、试着梳理文中作者情感变化的脉络,联系作者的身世理解作者兴悲之由并将这种情感的变化和《兰亭集序》中王羲之情感的变化进行比较。 三、作者和解题: 请学生介绍王勃的生平事迹,教师明确: 1、王勃14岁应举及第,受朝散郎。为沛王侍读时因撰写《檄英王鸡》而被逐。入蜀补虢州参军时又因擅杀官奴曹达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 2、王勃和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 3、解题: (1)王勃和《滕王阁序》:上元二年(675年)秋,王勃前往交趾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正赶上都督阎伯屿新修滕王阁成,重阳日在滕王阁大宴宾客。王勃前往拜见,阎都督早闻他的名气,便请他也参加宴会。阎都督此次宴客,是为了向大家夸耀女婿孟学士的才学。让女婿事先准备好一篇序文,在席间当作即兴所作书写给大家看。宴会上,阎都督让人拿出纸笔,假意请诸人为这次盛会作序。大家知道他的用意,所以都推辞不写,而王勃以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晚辈,竟不推辞,接过纸笔,当众挥笔而书。阎都督老大不高兴,拂衣而起,转入帐后,教人去看王勃写些什么。听说王勃开首写道“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都督便说:不过是老生常谈。又闻“星分翼轸,地接衡庐”,沉吟不语。等听到“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都督不得不叹服道:“此真天才,当垂不朽!”。《唐才子传》则记道:“勃欣然对客操觚,顷刻而就,文不加点,满座大惊。” (2)序:序的概念和种类 (3)四大名楼:在众多的人文景观中,有些景观因为历史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意义。例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鹳雀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黄鹤楼、范文正公感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岳阳楼和“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滕王阁。它们因为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而名扬天下,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楼。 四、第一环节: 朗读:第一次朗读听学生读,正字音,明句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