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地利用论文

土地利用论文

土地利用论文
土地利用论文

1 引言

1.1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意义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自然资源,也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场所,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速发展的现代科技大大促进了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的改善,但丝毫未降低人类对土地的依赖性.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类社会面临的土地利用问题越来越突出.人类对土地资源高强度、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地力衰减、生态环境恶化和农林牧生产质量的降低口.因此,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分析,对促进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与优化、综合整治、保护土地、充分挖掘土地利用潜力及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等都具有重大意义.土地利用现状是自然客观条件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它的形成与演变过程在受到地理自然因素制约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人类改造利用行为的影响。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和不同的社会需求以及不同的生产科技管理水平,不断改变并形成新的利用现状。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是对规划区域内现实土地资源的特点,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利用程度、利用效果及存在问题作出的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只有深入分析土地利用现状,才能发现问题,作出合乎当地实际的规划。实施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目的之一,是加强土地管理,以土地作为国有资产投入,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工程中,提高国民经济的收益。

1.2 当今国内外研究现状

土地利用研究始终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之一,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这一方面是因为土地利用是引起其他全球变化问题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是因为在全球环境变化问题中,土地利用可以说是自然和人文过程交叉最为密切的问题。土地利用的研究起初是从全球变化研究人手,发展到现在,开始重视典型区的研究;从简单的数量研究发展到空间变化上的研究;从简单的土地利用转换的研究发展到生态足迹、能量流与物质流的转换研究。总的来看,土地利用的研究是越来越微观。

1.3 存在的问题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土地利用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的生存环境,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可以有效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各种环境条件协调发展,而生态环境建设又对人类土地利用活动产生反馈作用,促使土地利用随时空而变化。这种控制作用和反馈作用是同时存在的,是互动的。因此,如何合理的去分析土地利用现状,是当前的一个重要内容。

1.4 课题的提出

近几年,我国经济建设飞速发展引起的土地利用的急剧变化,使得用传统制图方法来完成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和图件更新远远跟不上建设发展的需要。部分已经建立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的数据达不到应有的应用需求,无法满足土地管理工作信息化的要求。随着“数字国土”工作的深入,利用GIS等信息技术对土地利用现状和变化信息进行现代化管理,是提高土地资源科学规划和合理开发利用水平,实现土地资源管理现代化和服务社会化的保证。

本文从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现状出发,深入分析了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利用ArcGIS软件进行,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为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与格局的调整,区域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合理的土地利用及生态——生产均衡范式的建立提供数据分析。

2 ARCGIS概述

2.1 ArcGIS的优势

目前国内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主要采用ArccIS、MapGIS、Super Map三种平台。ArcGIS 是ESRI在全面整合了GIS与数据库、软件工程、人工智能、网络技术及其它多方面的计算机的全系列GIS产品。ArcCIS是一个全面的,可伸缩的GIS平台。为用户构建一个完善的CIs系统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ArcGIS的基本体系能够让用户在任何需要的地方部署GIS 功能和业务逻辑。ArcGIS支持Geodatabase、shp、coverage三种格式的矢量数据。

Map GlS是国产优秀的GIS软件,可对数字、文本、地图、遥感图像、航片等多源地学数据进行有效采集、一体化管理、综合空同分析及可视化分析。

SuperMap是北京超围公司的优秀GIS产品。是管理、显示、编辑、分析空闻数据和输出的强大工具。

与其他两种平台比较AreGIS作为建库的平台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Geodatabase是为了更好的管理和使用地理要素教据.而按照一定的模型和规则组合起来的存储空问数据和属性数据的容器。Geodatabas是按照层次型的数据对象来组织地理数据的,这些数据对象包括对象类、要素类、要素数据集。Geodatabase借助强大的SQL语句和ArcGIS空问分析功能能够方便完成数据库建设的技术要求。

2.2 ArcGIS的功能特点

2.2.1 一体化的制图编辑

在ArcGIS中,ArcMap提供了一体化的完整的地图绘制、显示、编辑和输出的集成环境。相对于以往所有的GIS软件,ArcMAP不仅可以按照属性编辑和表现图形,而且可以直接绘制和生成要素数据;不仅可以在数据视图按照特定的符号浏览地理要素,而且可以同时在版面视图生成打印输出地图;具有无与伦比的强大的制图编辑功能。

2.2.2 便捷的元数据管理

在ArcGIS 9.2中可以管理其支持的所有数据类型的元数据。元数据是对数据进行描述和定义的数据,包括与空间数据相关的很多有用信息,如数据属性全名、原始数据比例尺、定位精度和投影等。ArcGIS 9.2可以建立自身支持的数据类型的元数据,也可以建立用户定义数据的元数据(如文本、CAD、脚本),并可以对元数据进行编辑和浏览。

2.2.3灵活的定制与开发

ArcGIS 9.2的Desktop部分通过一系列可视的GIS应用操作界面,满足了大多数终端用户的需求。且为更高级的用户和开发人员提供了全面的客户化定制功能。

综上,选用ArcGIS作为建库的技术平台。借用ArcGIS进行土地利用类型分析,可以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统计,发现一些土地不合理利用给生态环境,人类与自然生存带来的严重影响,总结造成土地利用发展趋势的原因,寻求拯救环境,保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解决办法,为土地的合理利用制定适宜的规划政策。

3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过程

3.1 基于ARCGIS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流程(如下图3.1)

图3.1 基于ArcGIS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流程

城市土地利用论文

城市土地利用论文 城市中小尺度生态土地利用方法浅析摘要:本文研究的重点是探讨生态城市规划中的用地评定方法,主要是用地的适宜性分析方法及功能布局方法,以期补充完善我国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方法,为规划设计的功能分区及规划结构选择提供依据,进而促进生态城市建设理念的落实。 关键词:城市;土地;利用 1引言 土地是人类社会生存和社会经济活动的载体,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通过编制可持续土地利用规划,既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又谋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以开发资源、增长经济、保护环境和协调发展为依据,以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目的,促进全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在开发利用资源,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同时,保证土地资源的良性循环和永续利用。 尺度问题是现代生态学的核心问题之一,生态学家认识到考虑尺度约束对于生态研究和生态学模型的建立和求解是很关键的。但是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对用地条件的评价并没有因为尺度的不同进行深入考究。如今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研究己经相对成熟,但是,基本是从整个城市的宏观层面来分析的,缺乏对中小尺度空间范围的生

态化设计方法研究。 2中小尺度土地利用规划的目的与原则 2.1中小尺度土地利用规划的目的 2.1.1弥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不足,实现人地协调的关系。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点是基本农田的保护、建设用地的划定、生态保护区的划定,但是由于范围较大,划定的边界相对来说比较模糊与粗略,在实施过程中,浪费了很多可开发建设的用地。而中小尺度的土地利用规划刚好弥补了这些不足之处,能更好实现上下层次规划的衔接。 2.1.2为用地的各项功能布局提供依据 自然条件在一定程度上约束着功能的选择与布局,尤其是在自然特征明显的地带。中小尺度的土地重新评价后,能具体的指导功能的布局。这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所做不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导性的,而中小尺度的土地利用规划是能具体指导功能选择与布局的。 2.2中小尺度生态土地利用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2.2.1适应性原则 适应性包含多层次的含义:“尊重自然,结合自然”、“体现历史的连贯性”、“突出个性与特色”、“实现环境、社会、经济三个效益的统一”。对未来城市用地的合理结构分析更要综合考虑影响城市用地结构的社会经济因素。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论文

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论文 [摘要] 土地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是创造其他社会财富的主要源泉。随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兴起,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已成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托和核心内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成为现今社会研究的热门话题。 [关键词]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我国有句古话“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本”。土地资源是承载人类社会几乎所有活动的场所。其持续利用是实现人类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因此,协调好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环境改善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关系,对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土地可持续利用”应该涵盖下述几个方面的重要内容: (1)从生态学意义上来说,是保持特定地区的所有土地均处于可用状态,并长期保持其生产力和生态稳定性。 (2)从社会一经济学意义上来说,是保持特定地块特定用途,如食物安全和收入学不页士学位论文土地习,持续利用战略币开究来源。农民可能从他们自己的观点出发,并由他们自己的理解和定义,他们的观点和行动在确定现有土地利用方式是否具有持续性问题上起着重要作用。 (3)从时间上看,土地可持续利用不仅着眼于眼前,更着眼于永久的未来;从空间上看,不是着眼于一部分人,而是着眼于全体人类。 (4)从系统论看,土地可持续利用是在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战略下进行的,这就意味着土地可持续利用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要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繁荣。 (5)从与传统土地利用方式的比较看,土地可持续利用更加强调土地利用的可持续性、土地利用的协调性和土地利用的公平性。 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制约因素如下: 1.土地资源总量大,人均土地特别是耕地数量少,且耕地质量差。 如果单从数量上来考虑,中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为土地面积仅次于俄罗斯占世界第二位,耕地面积居世界第四位。但是从人均占有量则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见表1)。 表1 中国土地资源与世界一些国家的比较 单位:公顷/人 类型世界中国俄罗斯美国印度加拿大法国 人均土地总面积2.20 0.740 11.400 3.350 0.31 30.54 0.937 人均耕地面积0.247 0.076 0.898 0.686 0.174 1.507 0.330 人均森林面积0.583 0.106 5.154 0.776 0.067 8.100 0.256 人均草原面积0.575 0.319 0.586 0.874 0.012 0.924 0.184 人口密度442 1321 88 294 3177 32 1060 我国国土资源分布不均衡,西部地区气候干旱,地广人稀,人口只占全国总人口的28.4%,而土地面积占全国土总面积的56.5%。西部地区耕地占全国耕地的28.4%,林地占全国林地的38.3%,牧草地占全国牧草地的72%。就人均占有量的而言,西部地区人均土地为28.8亩,人均耕地、林地、牧草地分别是2.0亩、4.7、10.3、为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1.7倍和1.3倍。虽然西部地区土地总量很大,人均占有量也较高,但其耕地质量却不高。在西部,优质高产旱涝保收农田约有1.8亩,只占耕地总面积得32%,低于全国40%的平均水平。而大于25度的坡耕地共计681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2%,大大高于全国4%的平均水平。在2000年我国耕地普查中,耕地面积12823.31 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101 公顷,不足世界人均耕地的一半。而更为严重的是,人口每年以10‰左右的速度在增长,耕地则每年以

城市土地管理论文

城市土地管理论文——农村城市化土地管理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的步伐越来越快,随着城市化速度加快,关于农村城市化土地管理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了。土地问题一直是关系我们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土地管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城市化不是简单地等于农民进城。即,城市化≠农民进城。城市化是要让一部分农民进城,但又不仅是让农民进城,更重要的是通过进城农民的就业和收入结构的改变,使他们能有尊严地参与和分享城市化的成果,分享城镇中的现代生活。国际上通常以居住在城镇内的人口总数占该国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城市化水平,这在操作上比较简便,也利于横向比较,但这种城市化的内涵缺乏全面性,容易产生重城市化数量,轻城市化质量。城市化过程最重要的应通过为农民提供就业机会,吸收他们进城市定居,改变生活方式。城市化的实质是生活方式的城市化,不是单纯的人口城市化。进城的农民,不仅当做外来的劳动力,而且要当做城市居民、城市的主人,并逐步达到减缓城乡收入差距的长远目标。同时城市化还包括农村生活方式的变化。城市化是一个复杂综合的现象。大量的农民进城打工,不能在城镇定居,不能享受市民待遇,原有的城乡二元结构没有解决,还可能出现新的城市内部的二元结构,这正是城市化质量不高的表现。 在城市化过程中,要处理好土地征收的补偿与安臵问题。《土地管理法》规定,征收集体所有的土地,应当依法足额支付土地补偿费,安臵补助费,土地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等费用,安排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由于城市土地市场的建立处在逐步摸索的阶段,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

1、尘世存量土地供应失控。多年来都强调政府土地供应,但在实际操作中,政府职能通过农地专用,征用等手段控制新增建设用地的供应,而对城市存量土地,政府不仅不能垄断其供应,而且很难称其为一个供应者,存量土地虽然数量巨大,但政府掌握的份额却近于零。 2、协议出让,政府让利。出让土地方式有拍卖、招标和协议三种。 3、生地出让,效益粗放。随着我国各大城市土地收购储备制度的逐步建立,各地政府以招标、拍卖方式出让土地使用权的越来越多,有的城市甚至想社会公开承诺,通过公开招标、拍卖方式出让的土地面积要占全年出让土地总面积的90%以上。 4、“有地没人用,有人没地用”为了一些破产的中小企业,政府不惜用“土地换就业”、“拿土地换养老”,但一些私企或外商在将其收购后。立即将这份突击改变用途,获取暴利,只是职工今后无立锥之地 土地征收需要遵守下列原则。严格维护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原则;珍惜耕地,合理利用土地原则;兼顾国家集体,个人利益的原则;妥善安臵被征地单位和农民原则;依法征地原则。随着土地价格的上涨,近年来,不少地区都存在非法利用土地,损害国家集体他人利益的行为。地方政府主导,支持,默许非法用地的情况今年也更加严重的趋势。加大土地法等相关法的宣传,做到每个村民及村干部,乡领导,以及政府,开发商,都要知法,懂法,依法。加大打击违法使用土地和非法占用土地力度,严厉打击各种违法使用土地和非法占用土地的个人和集体。要贯彻执法,稍有姑息,这类违法行为将无法解决。 在城市化进程中,无法避免城市建设用地的利用管理相对于其他类型的用地而言,建设用地主要有如下特点,建设用地利用的非生态性,建设用地位臵的特别

土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

河南农业 2018年第3期(中) 陈?丽1,杜诗劼2,易廷辉1,陈景春1,杜?静1 (1.重庆市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站,重庆 401121;2.重庆市水产技术推广站,重庆 400020) 摘?要:土地是社会经济的构成要素之一,同时又是生产要素之一,相对于庞大的人口基础,我国土地资源十分紧缺。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现状以及保护与利用存在的问题进行细致分析,并指出我国土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性,为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土地资源;保护;可持续利用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高度依赖于土地资源,我国仅以占世界7%左右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左右的人口,堪称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1]。尽管如此,但是土地资源紧缺的问题,尤其是耕地资源紧缺的问题依然十分严峻,我国土地资源保护工作依然任重道远,各种土地资源有待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 一、我国土地资源分布现状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也是我国土地资源最大、最突出的矛盾。虽然土地总量可观,但是人均占有量小,而且土地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衡,可利用率低[2]。 (一)土地总量可观,但是人均占有量小 虽然我国幅员辽阔,国土面积有960万km 2,但是人均土地占有量还不到世界平均值的1/3。我国西部地区人口稀少、土地广袤,人均耕地也仅在0.13 hm 2 以上,而且自然条件相对恶劣,沙漠化现象严重;中东部地区自然条件相对较好,但是人均耕地面积却不足0.13 hm 2; 东部沿海地区人均耕地面积更是不足667 m 2 。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人均耕地面积更是远远低于法国、俄罗斯等 国家。 (二)山地和丘陵比较多,耕地面积有限 我国土地面积大部分都处在海拔较高的地区,高原、丘陵和山地这三类土地占到国土面积的69%,盆地和平原的面积仅占31%。除去林地、草地、居民居住地、交通和水域、工矿外,可利用的耕地面积很少。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的国土总面积为9.598亿hm 2,其中可利 用的耕地面积仅有1.234亿hm 2,不及国土总面积的30%。 (三)土地资源分布不均衡虽然我国的土地资源类型丰富,土地广阔,但复杂的自然条件使我国的土地资源分布不均衡。一是地理上分布不均衡。在秦岭、淮河的北面,旱耕地稍多;南面则主要是水稻主产区。西部和西北部地区全年降雨量偏少,属于干旱、半干旱和高寒区,可耕地面积稀少;中东部地区整年雨量尚可,属于湿润、半湿润气候,可耕地面积占全国总可耕地面积的90%。二是土地质量极不均衡。西北和黄土高原的绝大部分地区肥力不足,灌溉设施也比较落后,不能保证充足的水分供给;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地区和东北平原地区则土质相对较好,适宜耕种。 二、我国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存在的问题 土地资源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是国民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人口规模庞大,土地需求增加,土地的供应却跟不上,土地资源紧缺问题日益凸显。 (一)土地资源不合理利用,导致耕地资源数量迅速减少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工业用地、城镇居民居住用地和基础设施开发用地的需求增多,供需矛盾进一步凸显。除了建设用地,农业结构调整、人为因素下的环境污染和破坏、灾毁等因素也直接造成了我国耕地面积锐减。 在政绩压力面前,一些地方政府过分追求面子工程、形象工程,政府这种 不理性的“圈地运动”也是导致土地资源减少的原因之一。在财政压力面前,地方政府又将土地作为财政收入的来源,乱批土地现象频现,容易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现阶段,我国还存在不同的土地所有制,这种不规范的制度性因素也容易造成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二)土地质量退化,造成环境破坏近些年,一些具有破坏性的人为因素使得土地出现沙化、盐碱化和水土流失的现象,造成土地质量退化,自然环境不断遭到破坏。我国土地沙漠化的速度逐年攀升,沙化土地面积逐年增加,这使得自然环境不断恶化,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一些地方还存在乱砍滥伐、过度开发土地的现象,人类这种无情的掠夺式开发直接导致水土大面积流失。和沙化现象一样,近些年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只见增加而不见减少。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因为水土流失而冲走的土地面积占整个国土面积的1/6甚至1/6以上。另外,污染物的随意排放也是造成土壤污染、导致土地质量退化的原因,而土地污染又会引起其他的环境问题,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以上因素都易导致土壤的养分含量减少,或者使土壤的理化性质发生变化,进而造成土地贫瘠化。另外,耕种方式落后,用养失调也容易导致土壤贫瘠化。 土地质量退化很难使遭受破坏的土地资源在短时间内获得恢复,再加上气我国的环境问题更加突出。 用的重要性 (一)土地资源保护的重要性(下转第51

土地利用规划论文

互联网经济对土地利用规划的影响 钱福明1 (1: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云南昆明650500)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这推进了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而随着互联网经济对整个社会经济系统的根本改变,土地这种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载体势必会受到其影响,从土地利用结构、区划、城市公共空间以及土地管理方式等方面都将受其影响。 关键词:互联网;互联网经济;土地利用规划;土地管理 随着当今信息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信息化已然成为当下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而互联网则是这种趋势的重要载体。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世界正在进入一个数字化和信息化时代[1~3]。而互联网经济就是基于互联网所产生的经济活动的总和,因此,互联网不仅仅是“新经济”的核心,而且将对社会经济系统具有深远的意义与影响。本文企在讨论互联网经济是否对土地利用规划有影响,及其影响的方面及程度如何。 1互联网经济的特征 互联网经济的影响是非常有广度与深度的。这主要得益于人们生活中大量的服务与生活都可以通过互联网来进行。而正确认识互联网经济的特征是研究其影响的第一步[4]。 1.1互联网经济的特征[5] 1.融合性。借助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跨时期、跨区域、跨行业数据的深度融合和资源整合,使原有的一、二、三产的产业边界趋于模糊,推动产业格局发生巨变。 2.便捷性。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使居民足不出户就能便捷享用各项服务资源,改变了现有生活模式,提高了城市生活的便利性。 3.互动性。通过网络平台实现进一步互动,增强了沟通等城市社会功能,逐渐削弱市场经济的信息不对称,进一步激发了城市的创新活力。 4.灵活性。互联网经济使企业组织由工业社会时期的规模化生产,转变为根据客户需求出发的弹性生产。允许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工作场景等实现灵活变化。 5.带动性。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不仅直接带动了互联网新兴产业快速发展,而且间接带动了其他关联产业发展。 2互联网经济对土地利用规划的影响[5] 互联网经济促进了传统工业的转型;从工业用地内部结构来看,物流仓储用地比重偏低,互联网经济直接带动了物流仓储业发展;互联网经济对以百货商场、超市卖场等业态为代表的零售业冲击较大,部分商业用地可能面临过剩问题;与此同时,互联网经济改变了传统的办公模式,局部地区办公用地也将面临着过剩问题。 参考文献 [1] 陈述彭. 地理科学的信息化与现代化地理科学,2001, 21(3 ): 193-197. [2] 郑度. 21世纪人地关系研究前瞻地理研究,2002, 21(1) : 9-13. [3] 顾朝林,段学军,于涛方等. 论“数字城市”及其三维再现关键技术地理研究,2002, 21(1): 14–24. [4] 郑新业. 从“互联网经济”的特征谈起. 经济管理, 2000(5). [5] 庄幼绯,卢为民,王思. 互联网经济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及对策——以上海为例. 中国土地, 2015(11).

土地利用与规划论文

《土地利用与规划》论文 论文题目:沛土地利用战略研究 姓名:张 学号:092 院系:城市与环境学院 年级班组:09 指导教师:赵

沛县土地利用战略研究 摘要:土地利用战略研究是对一定时期内,一定区域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全局性、根本性谋划.土地利用战略研究是凸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战略性的必然要求,有助于从根本上把握和解决当前土地利用问题,对于统筹区域土地利用,分区域分类指导土地利用活动,节约和集约 利用土地,保护资源环境和对贯彻落实各级政府的区域发展政策、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土地战略问题 前言 本文是以沛县的2005年至今的有关资料,对沛县土地利用现状进行了分析。根据沛县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提出了沛县土地利用的指导方针、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对策。;重点解决沛县在新一轮的经济快速发展中如何协调好”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问题,即解决既要实行严格的耕地保护政策,切实保护耕地,又要最大限度地满足经 济社会发展的用地需求这个矛盾。 1.沛县土地利用现状分析 1.1农业用地现状 2005年末,农用地总共为100545.74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7.71%。耕地78422.60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78.00%;园地面积为4645.02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4.62%;林地总面积为1187.64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1.18%;其他类型农用地16290.48公顷,

占农用地总面积16.20%。 1.2建设用地现状 2005年底,建设用地总面积25637.2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4.72%,其中城乡建设用地面积为22857.21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89.16%;交通水利用地面积为2562.88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10.00%;其他建设用地面积为217.15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0.85%。 1.3其他用地 2005年底,其他土地面积为48034.9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7.57%,其中水域面积为47928.90公顷,占其他土地面积的99.78%,自然保留地面积为106.07公顷,占其他土地面积的0.22%。 2.沛县土地利用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2.1农用地以耕地为主,土地垦殖率不高 沛县地势平坦,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土地资源的宜耕性较强。2005年沛县耕地面积78422.60公顷,土地垦殖率为45.01%,比徐州市土地垦殖率的平均水平(53.65%)低8.64个百分点。 2.2采煤塌陷严重 长期高强度采煤在地下留下了大量的采空区,造成上方地表的沉陷,形成大面积的采煤塌陷地,造成大量的优质农田被淹变成坑塘、沼泽、苇草丛生的荒滩洼地。 2.3农村建设用地存量多、布局散,统筹城乡土地利用潜力大

土地利用论文

1 引言 1.1 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意义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自然资源,也是人类活动的基本场所,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速发展的现代科技大大促进了经济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的改善,但丝毫未降低人类对土地的依赖性.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类社会面临的土地利用问题越来越突出.人类对土地资源高强度、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了严重的水土流失、地力衰减、生态环境恶化和农林牧生产质量的降低口.因此,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分析,对促进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与优化、综合整治、保护土地、充分挖掘土地利用潜力及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等都具有重大意义.土地利用现状是自然客观条件和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它的形成与演变过程在受到地理自然因素制约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受到人类改造利用行为的影响。不同的社会经济环境和不同的社会需求以及不同的生产科技管理水平,不断改变并形成新的利用现状。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是对规划区域内现实土地资源的特点,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利用程度、利用效果及存在问题作出的分析。土地利用现状分析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基础,只有深入分析土地利用现状,才能发现问题,作出合乎当地实际的规划。实施土地利用现状分析的目的之一,是加强土地管理,以土地作为国有资产投入,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工程中,提高国民经济的收益。 1.2 当今国内外研究现状 土地利用研究始终是全球变化研究的热点之一,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这一方面是因为土地利用是引起其他全球变化问题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是因为在全球环境变化问题中,土地利用可以说是自然和人文过程交叉最为密切的问题。土地利用的研究起初是从全球变化研究人手,发展到现在,开始重视典型区的研究;从简单的数量研究发展到空间变化上的研究;从简单的土地利用转换的研究发展到生态足迹、能量流与物质流的转换研究。总的来看,土地利用的研究是越来越微观。 1.3 存在的问题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土地利用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的生存环境,科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可以有效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各种环境条件协调发展,而生态环境建设又对人类土地利用活动产生反馈作用,促使土地利用随时空而变化。这种控制作用和反馈作用是同时存在的,是互动的。因此,如何合理的去分析土地利用现状,是当前的一个重要内容。 1.4 课题的提出 近几年,我国经济建设飞速发展引起的土地利用的急剧变化,使得用传统制图方法来完成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和图件更新远远跟不上建设发展的需要。部分已经建立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库的数据达不到应有的应用需求,无法满足土地管理工作信息化的要求。随着“数字国土”工作的深入,利用GIS等信息技术对土地利用现状和变化信息进行现代化管理,是提高土地资源科学规划和合理开发利用水平,实现土地资源管理现代化和服务社会化的保证。 本文从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现状出发,深入分析了土地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利用ArcGIS软件进行,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利用现状分析,为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与格局的调整,区域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合理的土地利用及生态——生产均衡范式的建立提供数据分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