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09-2011新医改问题分析

2009-2011新医改问题分析

2009-2011新医改问题分析
2009-2011新医改问题分析

小组讨论之新医改

内容及目的:

首先,讨论之前我认为我们要明确一点,那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讨论医改这个话题?不论是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下,人民的健康永远都是一个最需要保障的基本项,过去我们在着力发展经济,增强国力,现在,我们的国力已经得到了巨大的提升,GDP跃升全球第二,那么民生,就应该是下一步国家关注的重点了。那么对于我国的医药卫生体制,一直以来都存在各种各样突出的问题——看病难、看病贵是百姓抱怨最多的,这就只能通过改革来解决。09年推出的新医改,文件全名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这个意见很长,总结来看就是重点抓好五项改革:

一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二是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中央文件的内容永远都是那么晦涩难懂,翻译一下那就是:1、落实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实现人人都能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2、降低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减轻群众个人支付的医药费用负担。3、医疗机构遍及城乡,不论身在何处,看病将不再困难。 4、使全体城乡居民都能平等的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的取消特权。5、提高公立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做到好好给病人看病。

新医改三年成效几何

首先看一下新医改给我们大学生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09年之前在校大学生未纳入城镇医保,自己参保费用大概一年45,财政补助比较少,最高报销限额比较低,报销范围也很有限。那时候就没有印象说谁生病了还真的用过医保这回事。

新医改后,我们赶上了好时候,现在大学生医疗保险资金通过个人缴费和政府补助共同筹集。大学生医保个人缴费标准为每人每年缴纳20元,财政补助为每人每年100元。最高报销额提高到了10万元。

大学生居民医保待遇包括三个方面:普通门诊医疗待遇、门诊治疗部分重症(慢性)疾病医疗待遇、住院医疗待遇。

我们在指定的医疗机构普通门诊就医,医保报销比例不得低于70%。

如果住院,根据医疗机构级别不同可以享受60%-80%的报销比例。

可以看到,新医改在我们身上可谓成效不小。

这就归功于“全民医保”的初步实现。目前,据官方统计,中国城乡已有13亿人享有基本医保,医保覆盖率达到95%以上,中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全民基本安全保障网”。在异地打工的农民工、学生、下岗工人等人员也将享受医保,这样,跟过去不在医保范围内相比,看病住院的费用可以减少一半以上。

同时三年医改,中国政府对医疗卫生机构硬件的投入同样堪称大手笔。其中,中央财政投入430亿元,支持地方建设2233所县级医院、6200多所中心乡镇卫生院、2.5万多所村卫生室。而且,建立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目录中不仅有治感冒发烧的药,治疗糖尿

病药物、抗肿瘤药物等也已包括在内,这个基本药物目录相当于一个可报销清单,基本药物的报销比例都高于非基本药物,这样可为患者每年节省大量开销。

此外,通过建立异地就医结算机制和完善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服务,解决了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跨制度、跨地区转移接续问题。另外建立居民健康档案也避免了患者在不同医疗机构就诊带来重复检查。这些措施的实施也有助于缓解居民的医疗负担。

总而言之,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制度改进让百姓看病更容易了,看病更便宜了。

遗留问题及措施建议

一、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新医改方案仍无法实现公平原则。中国还有数十万中央单位公务员在享受公费医疗,改革进展缓慢;同时,全国还有七个省份没有取消公费医疗,“特权医疗”犹存。而且医改后中国仍然实行三种医保制度: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新农村信用合作医疗1,仍与户籍捆绑在一起,三种制度无论是在支付限额,还是在报销比例上都有不小的差距,这样城乡差距越拉越大, 造成同为公民却享受不同的国民待遇。城镇职工理论最高支付限额:北京37.42万,湖南17.33万。

我们小组认为,各地物价、消费水平不一导致医药报销额度有差异可以理解,但是必须保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目前的状况明显仍然还是特权当道,严重违背公平原则。今后应该加快消除户籍在享受基本医疗等保障方面的差别限制。

二、医改实施后大多药价并没有必应声而降,“贵药方”现象依然存在。虽然药品降价目录的推出起到了降低药品价格的作用,但却出现了很多药品企业和代理商把药品换个名称,换个批号和包装,再上市,依然将价格涨到原来的几倍十几倍。此外,即便最终实现“医药分家”,也无法完全斩断药厂与医生之间的利益联系。即使医院不再经营药品,药厂依然可以根据为病人开药的处方向医生提供“提成”;由于医生和患者之间的信息高度不对称,医院是强势群体,决定药品的品种和用量,患者对于药物缺少知情权和选择权,无法判断医生开的处方是否合理。对于药厂不合理定价以及医生开“大处方”或“贵处方”的问题,提高医药从业者的道德水准来降低处方的不合理性无法实现制度化,真正的解决之道还是要靠加强对药厂和医生的监管,例如可以不定期派遣专家组对诊疗方案进行抽查,一旦发现违规操作坚决采取大力度的惩罚措施。

三、新医改方案没有说明白中央、地方各级政府在医疗卫生费用中究竟扮演什么角色。我们提出了人人享有医疗卫生保健,如果不解决各级政府分工的话,就很容易陷入到一个中央政府请客,地方政府买单的局面。现在的问题是,中央政府提出了一个宏大的目标,而地方政府,尤其是县一级政府普遍是吃财政饭。这些基层政府能否很好落实确实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四、政府与公立医院、其它所有制医院之间的关系没有界定清楚,只是抽象地讲“建立规范的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公立医院要遵循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等。比如说,公立医院过去用地是国家的、资产是国家的,但是许多公立医院根本没有公益性,根本的问题到底是什么,如何从制度上激励和约束公立医院,没有明确的答案。政府到底用哪种方式管公立医院,如何实现“管办分离”,都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说法,给人一种“画饼充饥”的感觉。对其它所有制的医院,将来是需要放开准入的,但究竟如何放开准入,如何鼓励和扶持其它所有制的医院发挥公益性或竞争性服务,也没有给出相关答案。

在这方面我们小组认为,既然改革,就是要解决实际问题,在推出改革措施的时候也必须从实际出发,不要再只是理论上推导一些冠冕堂皇的制度大话,应该再拿出一点行动诚意。固然这么大范围的改革不能一蹴而就,但至少应该让老百姓看到,政府在做事,在行动,而不只是坐在办公室里拟定一些大话空话。

从战略角度浅析我国的新医改政策

从战略角度浅析我国的新医改政策 摘要: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的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是直接涉及公共利益的重大民生问题。政府在发展医药卫生事业、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方面有义不容辞的责任。由于医药卫生事业对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具有长期性的促进作用,政府已经把这项职能提到了战略的高度。本文将对2009年国家颁布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这一战略计划进行深入分析,展示其主要内容,剖析政策缺陷,并提出改进意见。 关键词:战略计划战略分析医药卫生事业新医改政策 一、我国对卫生事业进行战略管理的必要性与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体制转轨的大背景下,政府部门在职能范围、管理理念与手段上,较计划经济时期发生了间距大变化。由于政府自身角色的调整、外部环境不确定的增加和全球化的影响、科技变革与进步、企业战略管理理论日趋成熟等原因,政府逐部门步借鉴和引入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成熟技术和方法,迫切希望自己能像在私人领域大有成就的企业一样,在公共领域也能硕果累累,增加公共物品与服务的产出以满足百姓的需求,并提高他们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 战略管理是指对一个组织的未来方向制定决策和实施这些决策。战略管理在政府部门的实施,提高了对政府履行职能的要求,在履行经济建设、社会管理等职能时不能只关注自身做什么、怎么做,还要重视政府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确立和调整政府的长期目标,才能在不确定的发展环境中保持稳定性,从而实现最终目标。 健康是一项基本人权,同时也是一个国家生产力进步的保证,因此发展能够促进健康的医疗卫生事业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与职能。因为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水平与社会持续发展、市场经济发展、国家的全面发展是紧密联系的,所以政府更应该把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视为一项战略,进行战略管理。 战略管理的实施从战略规划、战略实施和战略控制三个阶段分析。医疗卫生事业来的发展体现在不断的卫生方针演变与卫生体制改革之中。因此政府颁布的一系列卫生工作方针与政策就是战略规划的结果——战略计划。 2009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即新医改,这是中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程中的一个新的里程碑,标志着中国13亿人口

中国新医改之路回眸与展望

中国新医改之路回眸与展望 2012-09-29 摘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实施三年来,新医改成果卓著。2012年后新医改进入深入区,8月,国家发改委、卫生部等六部委正式公布《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9月,国家发改委等三部委召开全国县级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工作会议,要求300余个试点县破除“以药补医”机制。本文撷取了部分专家学者的观点,回顾了新医改三年来取得的成绩,深入评述近期医改的最新政策与举措,详细分析了新医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十二五”期间新医改的推进方向进行了展望。 一、回眸三年医改阶段性成果 2009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向社会公布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了?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近期目标,以及?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长远目标。2012年6月国务院医改办公室起草《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三年总结报告》指出自《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出台以来,新一轮医改统筹推进五项重点改革,如期全面完成了三年医改各项任务,交出了一张惠及全民的中国答卷,朝着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 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孙志刚自2009年新一轮医改启动以来,医改五项重点任务取得明显突破和成效,基层医改取得重大突破,亮点频现,百姓所享受的实惠也逐年增多。 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国项目部主任、教授刘远立无论是横向的国际比较,还是纵向的历史比较,中国新医改已经取得了十分重要的阶段性成果,举世瞩目。随着覆盖全民的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老百姓医疗服务的利用率明显提高,“看病贵”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政府对农村和基层卫生投入的增加使农村和基层卫生服务的“硬实力”得到加强,“看病难”在大部分农村

浅谈新医改的成效、问题与建议

浅谈新医改的成效、问题与建议 摘要:2009年4月6日,经过三年酝酿、讨论的新医改方案终于正式出台。经过这几年来的实践以及2012年修改后的再实践,我国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很大成效,但仍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针对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现状,参考各方意见,笔者提出了相关的建议措施,希望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和谐发展。 关键词:新医改成效问题建议 长期以来,我国医疗卫生存在“重医疗,轻预防;重城市,轻农村;重大型医院,轻社区卫生”的倾向,我国医药卫生体制十分不健全,“看病难,看病贵”问题长期困扰广大百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2009年实施新医改以来,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取得长足发展,人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医疗中的许多问题仍相当突出,新医改在很多方面亟待完善。 一、新医改的成效 经过多年来的改革实践,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国际舆论认为,中国医改涉及世界最多人口,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社会工程,中国医改的成功不仅对本国城乡居民健康保障有利,对世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也是一个巨大贡献。我国新医改的成效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全民基本医保初步建立,为城乡居民“病有所医”提供了制度保障。 2、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初步建立,结束基层“以药补医”历史。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李玲教授认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为契机,撬动综合改革并建立起新的运行机制,破除了旧的“以药补医”机制,这是一个系统的创新,是三年医改最大的亮点。 3、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高。我国新一轮医改的三年考卷成果显著,尤其在保证农村居民等这些社会最基层群体享受均等化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上,我国政府投入了大量资源,有效地提高了医疗服务的覆盖率,保证了其公平性。 4、看病报销多、药价降幅大,人民群众得到明显实惠,大大减轻老百姓看病的负担。 5、公立医院改革得到推进。各地不断推出解决城市公立医院看病难、看病贵的具体措施,比如预约挂号、优化服务流程、建立分级医疗制度、按病种付费等,这些措施重在加强医院的内部管理,客观上也形成了对大医院运行机制改革的倒逼机制。 二、新医改存在的问题 虽然新一轮医改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不过,我们也必须清醒认识到深化医改依然面临着一系列重大挑战,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不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面临的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1、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

2009新医改方案全文

2009新医改方案全文 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建立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现就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医药卫生事业关系千家万户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是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重要标志,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取得了显着成就,覆盖城乡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医疗保障覆盖人口逐步扩大,卫生科技水平迅速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尤其是抗击“非典”取得重大胜利以来,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公共卫生、农村医疗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加快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不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公共卫生和农村、社区医疗卫生工作比较薄弱,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不规范,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医药费用上涨过快,人民群众反映比较强烈。从现在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医药卫生工作肩负着繁重的任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改善医药卫生服务将会有更高的要求。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和生态环境变化等,都给医药卫生工作带来一系列新的严峻挑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实现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医药是一项涉及面广、难度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我国人口多,人均收入水平低,城乡、区域差距大,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艰巨的任务,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在明确方向和框架的基础上,经过长期艰苦努力和坚持不懈的探索,才能逐步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医药卫生体制。 二、医药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医药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际有益经验,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的方针,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健全制度体系,加强监督管理,创新体制机制,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 (二)基本原则。医药体制改革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坚持医药卫生事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以保障人民健康为中心,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改革方案设计、卫生制度建立到服务体系建设都要遵循公益性的原则,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实现全体人民病有所医。坚持立足国情,建立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坚持从

浅谈对新医改的看法和建议

浅谈对新医改的看法和建议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取得了显着成就,覆盖城乡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医疗保障覆盖人口逐步扩大,卫生科技水平迅速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尤其是抗击“非典”取得重大胜利以来,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公共卫生、农村医疗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加快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础。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不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公共卫生和农村、社区医疗卫生工作比较薄弱,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不规范,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医药费用上涨过快,人民群众反映比较强烈。 此次医改立足于我国现实国情,确立了“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为此次医疗体系改革的总体目标,并且确定了从2009年到2011年我国需要进行的五项重点改革。它们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相比于其他四项,基本药物制度的完善和健全程度还远有差距。 一、我国现行的国家基本药物政策的现状 1、我国的基本药物制度还不健全,缺乏强有力的实施保障 我国在发布基本药物目录时就明确提到: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指导合理用药,指导药品生产经营,指导药品报销目录的制定。所谓的“基本药物”指的是能够满足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保证供应、基层能够配备、国民能够公平获得的药品,

浅谈新医改的看法(终稿)

浅谈新医改的看法 ——————关于当今社会的医患关系 摘要:医患关系是患者及家属与医生、护士及医院各级人员之间的特殊关系,也是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医患双方对彼此之间相互认同的一个衡量标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既关系到广大患者的健康权益,也关系到医务人员工作环境和自身发展,是医患双方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因此,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必须着力解决好医患关系问题。 关键词:医生患者现状医患关系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正文 医患关系现状:在过去的六十多年里,我们中国的医疗卫生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健康水平持续改善,这集中体现在国际公认的综合反映健康水平的三个重要指标上:一是人均期望寿命,由1978年的68.2岁增加到2005年的73岁;二是婴儿死亡率,由1981年的34.7‰下降到2007年的15.3‰,下降了56%;三是孕产妇死亡率,由1990年的88.9/10万下降到2007年的36.6/10万,下降了60%。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改善卫生服务和提高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医患关系现在已经成为了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全国有73.33%的医院出现过病人及其家属用暴力殴打、威胁、辱骂医务人员的情况;76.67%的医院发生过患者及其家属在诊疗结束后拒绝出院,且不缴纳住院费用;61.48%的医院发生过病人去世后,病人家属在医院摆设花圈、烧纸、设置灵堂等。医患关系紧张,最直接的后果的确需要患者付出更大的代价。但实际情况还不止于此。 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医患关系紧张成因复杂,涉及各个方面,既有体制、机制上的问题,也有思想观念转变方面的问题,还有管理监督不力等原因。这也是我国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和处于战略机遇期、矛盾突显期社会矛盾在医疗服务领域的客观反映。总结下来有以下三大点: 1.医疗资源不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患者有意见。 2.医疗质量不高、服务态度不好,群众不满意。 3.更复杂的社会因素。 具体说来,医患之间缺乏信任、缺乏理解,不能换位思考,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部分医务人员不能设身处地的替患者着想,而是较多地考虑医疗机构和自身的利益。而患者对医务人员也缺乏理解,不了解医学的复杂性。这不仅仅是一个沟通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感情问题。 从医务人员一方来讲,我们创办医疗机构的目的是什么?医务人员的职责是什么?我们是否尽到了自己的职责?如果手术前,医生与患者沟通时只是说:“这个手术有危险,出了问题你自己要承担风险,要不就别动手术。”这样的沟通肯定起不到良好的效果。这样的医患关系能和谐吗? 医患之间的沟通应该是心灵的沟通和感情的沟通。患者容易产生不满意的地方,一是服务质量,二是医疗费用。如果患者花费许多钱,获得的是低质量的医疗服务,不仅病没治好,反而加重病情,这是患者最不满意的。 因此,我们首先要正视并克服自身的不足,不能抱怨患者不理解,怨天尤人解决不了问题。要善于分析自身的问题,我们的服务环境怎么样,服务理念怎么样,服务态度如何,服务效果好不好。对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来说,就是要以病人为中心,不断深化改革,转变服务理念,提高医疗质量,千方百计减轻群众负担,多与病人进行一些感情沟通,多给病人一些人文关爱,多替患者着想,并尽其所能减轻患者痛苦。这样,就能形成和谐的医患关系,这样才能缓解医患矛盾。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是主导。尊重病人、理解患者,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关键。医学发展史证明,只有医务工作者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选择权,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才能使患者积极支持、配合诊疗工作,才能推动医学事业的发展。 如何改善医患关系:

2009年新医改方案全文(详细)

2009年新医改方案全文(详细)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以下简称《意见》),2009-2011年重点抓好五项改革:一是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二是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三是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四是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五是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推进五项重点改革,旨在着力解决群众反映较多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将全体城乡居民纳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切实减轻群众个人支付的医药费用负担。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方便群众就医,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降低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使全体城乡居民都能享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最大限度地预防疾病。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提高公立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努力解决群众“看好病”问题。 推进五项重点改革,旨在落实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具有改革阶段性的鲜明特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这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从理念到体制的重大变革,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艰巨而长期的任务,需要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要处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在改革初期首先着力解决公平问题,保障广大群众看病就医的基本需求,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提高保障水平。逐步解决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之间的衔接问题。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卫生服务,统筹利用全社会的医疗卫生资源,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医疗卫生需求。 推进五项重点改革,旨在增强改革的可操作性,突出重点,带动医药卫生体制全面改革。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是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是医药卫生体制全面改革的关键环节。五项重点改革涉及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药品供应保障、医药价格形成机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公立医疗机构改革、医疗卫生投入机制、医务人员队伍建设、医药卫生管理体制等关键环节和重要领域。抓好这五项改革,目的是从根本上改变部分城乡居民没有医疗保障和公共医疗卫生服务长期薄弱的状况,扭转公立医疗机构趋利行为,使其真正回归公益性,有效解决当前医药卫生领域的突出问题,为全面实现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长远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一、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 (一)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三年内,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覆盖城乡全体居民,参保率均提高到90%以上。用两年左右时间,将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纳入城镇职工医保,确有困难的,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参加城镇居民医保。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实现医疗保险待遇与企业缴费脱钩。中央财政对困难地区的国有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参保给予适当补助。2009年全面推开城镇居民医保制度,将在校大学生全部纳入城镇居民医保范围。积极推进城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医保。政府对符合就业促进法规定的就业困难人员参加城镇职工医保的参保费用给予补贴。灵活就业人员自愿选择参加城镇职工医保或城镇居民医保。参加城镇职工医保有困难的农民工,可以自愿选择参加城镇居民医保或户籍所在地的新农合。 (二)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2010年,各级财政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并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具体缴费标准由省级人民政府制定。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对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报销比例逐步提高。逐步扩大和提高门诊费用报销范围和比例。将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左右,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 (三)规范基本医疗保障基金管理。各类医保基金要坚持以收定支、收支平衡、略有结余的原则。合

中国的新医改方案基本背景

中国的新医改方案基本背景 2009年1月,中国国务院通过了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医改方案。这样,始于2006年的新医改政策过程终于完成,其间经过了广泛的跨部门磋商和公众讨论。 2007年,针对城市居民实施了综合医疗保险;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在2006年至2008年间继续扩大。 长达的三年医改计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将面向城市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扩大,覆盖至退休人员、国有企业、大学生和农民工。 2.农民工可以在其医疗保险登记地以外的地方报销医疗费用。 3.医生晋升职称前须到农村义务服务一年。农村医疗服务一直是中国医疗卫生政策的一大挑战。 4.对到农村诊所服务满三年的医学院校毕业生提供学费补贴。 5.减少并最终消除医院对药品销售收入的依赖。 6.将部分公立医院将转为民营医院。 2011年前要完成的主要措施包括: A.到2011年,将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提高到90%,并从2010年开始,对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每人每年提供120元的财政补贴。 B.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由政府统一制定和发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这些药物的生产和流通由政府监管,并纳入医疗保障体系。 C.改善地方医疗机构的服务水平,包括: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偏远乡村的诊所、小城市的社区卫生中心。 D.努力平衡城市和农村的医疗卫生服务水平。 E.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主要是使公立医院远离市场体制。 新医改还承诺:未来3年内,在农村地区建立2000所县级医院和5000所乡镇卫生所。 前景和挑战 在相当大程度上,医改计划反映了一种与日俱增的共识,即医疗是一种公共服务,不能完全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则运行。在过去的十年里,医疗费用、药费和诊疗费用的高企,是私有化和将市场规则强加给医院和医生的直接结果。新医改方案是认识到过分市场化已经导致

国务院2009年4月6日发布新医改意见

国务院2009年4月6日发布新医改意见,从今年起,中国逐步向城乡居民统一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卫生服务 三十年的医改在扩大内需的背景下终于有了新突破,3月初的“两会”期间,中国卫生部部长陈竺表示新医改方案推出将以日为单位,广大民众都在翘首等待新医改方案的落地。3月28日,在新医改方案即将推出的前夕,陈竺部长与凤凰网财经频道进行了独家对话。 凤凰网财经:凤凰网财经频道针对此次全民关注的新医改制作了重点专题,想听听部长您的声音。 陈竺:深化医改是我们国家政府重视民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举措,尤其是在当前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对我们国家影响的形势下,中央在“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政策指导下,在财政吃紧的情况下今后三年投入8500个亿来解决人民群众看病

就医的困难,来做好医疗的保障,让人民群众少得病,我想无论是对于人民的福祉还是对于刺激经济、拉动内需都有特殊的、非凡的意义。 凤凰网财经:新医改方案推出后,“以药养医”局面将得以改善,公立医院的收入来源将由哪些部分组成? 陈竺:“以药补医”改革只是整体改革当中的一个部分,也要分步骤来做,目前主要还是在基层而且要配套进行改革。 凤凰网财经:新医改方案实行后,医生收红包等灰色收入现象能否杜绝? 陈竺:红包现象我们现在就要 坚决反对和打击,在医改当中要从制度上、源头上进一步治理我们医疗领域的不正之风。 凤凰网财经:新医改方案实行后,公立医院就医的诊疗费用会不会增加?医改只有大幅度提高医生的待遇和把药价降到合理水平,医改才能成功。 更多>>

陈竺:公立医院在这次改革中是一个试点,未来三年先做一个试点,摸索经验,摸清我们改革的路径,当然大方向是确定的,公立医院要体现公益性,为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发挥积极性,把医疗卫生系统同志们的积极性、创造力、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精神弘扬起来,工作的环境要改善,价值观要朝着公益性的方向引导,当然也要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 医保最高支付额增至平均工资6倍设药品处方费2009年04月06日 17:23新华网【大中小】【打印】已有评论179条 新华网北京4月6日电题:世界性难题的中国解决方案——透视医改方案中的创新之处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江国成、周婷玉、韩洁 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正式出台。这是一部为了建立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远大目标的纲领性文件。

新医改下我国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发展

浅谈新医改形势下我国公共卫生服务 均等化发展 摘要:逐步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已经成为我国现阶段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促进我国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我国现实情况出发,结合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新医改政策,阐释了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出的背景及含义,并介绍了我国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取得的成效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思考与建议。 关键词新医改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一、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出的背景及含义 (一)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出的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经济社会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造成了一些不公平、不平等现象,出现了许多迫切需要解决的隐患,如我国的基本卫生服务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不同群体之间的提供水平不断拉大,社会各界对医疗卫生改革表现出极大的不满,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有损于社会和谐,而且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我国经济的发展。基于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用于改善社会中存在的问题。如2009年国务院出台新医改方案,第十九条规定:“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健全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逐步扩大国家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范围,向城乡居民提供疾病防控、计划免疫、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专项,有效预防控制重大疾病,进一步提高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能力。逐步缩小城乡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差距,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显然,在我国从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过渡时期,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具有特殊的社会意义,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改善民生、激发社会创造力的客观需要,是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新医改环境下医药代表职业发展趋势及研究

新医改环境下医药代表职业发展趋势及研究 【摘要】随着现代医药体系的不断发展,国家相关部门对于医药代表这一行业的规范力度不断强化,在这种情况下,国内传统的药品营销模式已经不适用于现代社会环境,因此,我们应该重点研究这一课题。本文主要以新医改环境下医药代表职业发展趋势一己发展出路为主要内容,首先提出在新医改的条件下,医药代表面临的相关问题,然后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医药代表相关概念的深入阐述,其次,对于新环境对于医药代表的影响进行探索,接着,对于未来医药代表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最后,探索医药代表未来发展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新医改环境;医药代表职业;发展趋势;发展出路 引言 随着新医改的出台,医药产业从生产、销售、流通及消费领域将发生巨大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影响就是传统的药品销售模式在发生变化,由原来的靠关系营销的观念向学术推广以及知识营销方面转变,然而,在新医改的条件下,医药代表这一职业的发展趋势将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这引起人们群众的广泛关注,大部分人们认为相关政策的出台一定会影响到医药代理的销售业绩。为什么在新医改的条件下,人们对于医药代表这一职业的发展抱有悲观的心态,难道这一职业就没办法发展下去了吗,在新医改的背景下,相关医药代表如何进行应对,这是我们应该深入思考的一个问题,因此,本文选择新医改环境下医药代表职业发展趋势这一课题进行研究。 1医药代表的相关概念 1.1 医药代表的定义 医药代表(Medicinal Representation MR)或者医院代表(Hospital Representative HR),原本是指负责向临床医生介绍药品的性能及告知各种使用禁忌、收集临床应用过程中的各种不良反应,以及发现药品新的治疗功能、延长药品生命力的药厂或医药销售企业的代表1。然而,我国的实际情况是还有其他职业人员是医药代表,例如,相关医药生产企业人员或是营销人员。与其他行业工作人员相比,医药代表的职责还包括建立销售渠道,同时还要建立整个营销流程,除此之外,这些医药代表还要将相关新产品打入医药市场,并负责相关促销以及相关工作。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现阶段医药代表的主要目标人群有相关药品销售公司、各个医院以及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药店。随着现阶段新医改政策的不断深入,医药代表这一职业的受到极大的影响,同时,这一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受到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因此,本文研究的重点对象就是以各个医院为主要目标各户的医药代表,简称HR。1.2 医药代表的发展 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我们可以发现,在我国医药代表这一概念出现的时间并不是很长,根据医药代表在各个时期的发展特点,将其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健康发展阶段。在上个世界八十年代末,随着我改革开放相关政策不断实施,我国医药市场开始开放,国际上很多知名的医药企业开始进入我国市场,这些医药企业在进入我国市场的同时也影响了我国医药市场的改革模式,在这种背景下,医药代表被引入到我国。这些医药代表的主要职业就是想相关医院医生介绍相关药品以及相关医疗器械的使用方法,并将新研制的药品介绍给临床医生,以方便他们使用,在这一时期相关市场环节较为良好,因此,医药代表这一职业发展十分迅速,因此称这一阶段为健康发展阶段;二是活跃而又混乱阶段。从第一阶段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随着我国医药行业的飞速发展以及我国政府的支持,有部分民营医药企业开始进入市场,这导致国内医药企业与国外医药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各个企业都有自身的优点以及缺点,相关人员在这种情况下看到了时机,纷纷加入到医药代表这一职业中去,由于其专业素质以及竞争手段存在一定的问题,这导致这一职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迅速下降,部分工作人员认为只要能够拥有一定的人情网,并能够将药品或是医疗器械推销出去,就可

新医改政策解读

新医改政策解读 1月21日,国务院通过新的医改方案,今后3年国家将投入8500亿,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近日,新医改的具体方案出台已在各大媒体、网络炒的热火朝天,30年的医药体制改革在扩大内需的背景下终于有了新突破,从药品制度到医院改革,从药品零售到市场监管,从政府到人民,医药改革是一大难点,也是一大重点,能否真真正正的解决人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解决药品生产安全隐患、解决市场运行的矛盾,国家的政策调整、市场机制改革,我们期待着…… 一、政策背景解读 2.资金扶持状况

二、政策看点解读 1.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解决“看病贵”问题 未来3年,国家将使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主要指城镇非就业人群)医保和新农合三大公立医疗保险的参保率提高到90%以上。2010年,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

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并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标准,提高报销比例和支付限额。两项医保的最高报销水平(即“封顶线”)已经锁定,为人均收入的6倍。加大对尚未纳入医保人群的关注,如国家将增加投入重点解决国有关闭破产企业、困难企业等职工和退休人员,以及混合所有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包括农民工)的医保问题;大学生也被纳入医保。从我们的生活中不难感觉到,许许多多的大学毕业生、很多没能够有合适的企业工作,还有许许多多的打工农民朋友们,因为没有良好的机会、(很多中小型企业因为资金的投入而没能够对员工参保做相应的补贴和保障),很多个体也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到医保,就算入保,也似乎找不到合适的渠道方式,他们大多是生活流动性主流,没有稳定的基础性保障而失去了投入医保的队列中。从这一点来看,国家需更多的关注尚未纳入医保的弱势人群,有了医保,还担心看病贵的问题吗? 2.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治药价虚高“顽疾” 建立科学合理的基本药物目录遴选调整管理机制和供应保障体系。将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医保药品报销目录。基本药物的“定点生产”改为“实行公开招标采购”;“统一制定零售价”修改为“国家制定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在指导价格内,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招标情况确定本地区的统一采购价格”,即国家不再制定统一的基本药物零售价格;在基本药物使用上,由“全部使用”改为“全部配备和使用”,尊重医生和患者的用药选择权。“全部配用和使用”和“实行公开招标采购”,不仅形成了高品质、高质量的市场竞争模式,也使行业的集中度会有所提升,形成一种类似于现代农业发展的模式,大机器化,大农场主的生产。使产品、市场在量、质上有了保证,使市场价格在竞争调节中有效的发展。有效的遏制和减少医药安全事故的再现。 3.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解决结构性看病难的问题 重点加强县级医院(含中医院)、乡镇卫生院、边远地区村卫生室和困难地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加快农村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全面覆盖,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水平和质量。国家3年内中央重点支持2000所左右县级医院(含中医院)建设,使每个县至少有一所县级医疗机构基本达到标准化水平,完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标准。与过去医疗改革不同,新医改重点是将“医疗人才建设”纳入其中。通过试点推广“住院医师培养制度”,让乡村医生、基层医生进入大医院接受培训,然后走出医院下到基层;通过大力发展“县级医院”,建立“县医院为龙头,农村医务室为网底、乡镇卫生院为节点”的体系,通过在基层医院加强硬件投入、人才输入,切实缓解农村看病难。相信身为农村的我们都有深刻的体会,平常的感冒,村里的医生开的一点小药,一两天,两三天就会好了,但是,如果碰到大病呢,急病呢?很多情况下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患病者从小县城的医院

英国NHS制度的理念嬗变及对我国新医改的启示

英国NHS制度的理念嬗变及对我国新医改的启示 笪龚文君1,2 (1.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北京100872;2.宜宾学院,四川宜宾644000) [摘 要]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福利国家,英国在卫生保健方面,建立的是国民健康服务体系(NHS ),即“贝弗里 奇”模式的医疗保障制度。该模式以高度的公平性和福利性闻名于世,在为国民提供全方位的免费医疗服务上取得了显著成就,从而成为当今世界典型的医疗保障模式之一。研究英国国民健康服务体系制度理念的嬗变及其对实践的影响,能为我国新一轮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供启示。 [关键词]英国;国民健康服务体系;理念;启示;新医改[中图分类号]F12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12)09-0056-05 2012年9月第34卷第9期 当代经济管理 CONTEMPORARY ECONOMY &MANAGEMENT Sep.2012Vol.34No.9 收稿日期:2012-06-14 网络出版网址:https://www.doczj.com/doc/f917521423.html,/kcms/detail/13.1356.F.20121011.0909.012.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2-10-1109:09:02AM 作者简介:龚文君(1982-),女,四川宜宾人,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博士研究生,宜宾学院政府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社会保障理论与政策。 作为福利国家的代表,英国的医疗保障制度采取的是当今世界上被效仿最多的典型模式之一———“贝弗里奇”模式①。在此模式下,国家调控和医疗服务各个环节的高度公共化是最为核心的特征。从该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制度理念的变化及其对制度变迁的重要推动作用,也能为我国正在进行的新医改提供启示。 一、前国民健康服务体系时期:从“惩戒”思想到国家责任 1601年英国政府颁布《济贫法》,强调通过惩 治懒惰的贫民来根治贫穷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特别是贫困与失业等社会问题的严重化,英国民众的健康状况也不断恶化,健康问题逐渐成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又一重要的社会问题。这时,英国仍然依据济贫法制度的规定,主要通过济贫医院对那些收入较少、无力支付其他医院较高费用以及接受院内救济的贫民提供医疗服务。由济贫法“惩戒”的基调思想所决定,政府以及当时各个教区对就诊人员的个人品行、医药供应、医疗设备购置以及医疗人员数量和工资等方面进行严格限制,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济贫医院在提供医疗服务方面发挥的作用。另外,早在17世纪~18世纪,英国就已经出现了私人医疗保险和工人医疗互助制度,他们成立了“友谊社”、“工人俱乐部”以及“共济会”等民间组织来应对疾病风险的挑战。到19世纪末,这些民间组织已经逐渐发展成地区自愿性包括健康在内的民间自愿健康保险机构,但覆盖规模还极为有限。所以,当时政府和民间两方面的力量都难 以满足英国民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 在这个时期,大量学者对英国的贫困和工业化问题进行了不懈探索,各方面社会思潮的涌动,有力地促进了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自由主义者主张不要政府干预解决贫困等问题,而让个人和市场去调节。亚当·斯密认为,“他(市场)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自己出于本意要达到的目的……往往更有效地促进社会效益”[1];马尔萨斯则以其人口论说明对穷人的救济只能导致人口增加,从而加剧失业和贫困。 与自由主义者相反,有的学者逐渐认识到,完全市场竞争的资本主义并不能解决贫困问题,贫困不完全是个人的懒惰所致,而是由于国家的经济状态和政治组织的缺陷,解决贫困应该是一种社会的责任。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提出劳动公社,通过改革实验来构造理想的社会模式,并主张在现代化大生产的基础上实现按劳分配乃至按需分配[2]。边沁的功利主义认为,贫困不仅是对个人安全的最大威胁,也是对社会的威胁,政府必须摆脱无为而治的传统,通过立法来干预贫困问题。著名的社会改革家埃德温·查德威克则提出“个人的命运是一个社会问题,国家对个人的命运承担着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认为英国原有的济贫制度的真正缺陷在于它破坏了人的劳动本能,济贫必须由政府统一进行管理,停止一切院外救济,将一切院外救济活动集中于济贫院进行[3]。 此外,费边社的代表人物萧伯纳、韦伯夫妇等认为,在任何一个社会中,老弱病残者的需要都应

2009年新医改方案全文

2009年新医改方案全文2009医改新方案全文 (来源:新华社) 4月6日,备受社会关注的新医改方案在百姓的热切期盼中新鲜出炉。建立新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政府如何加大财政投入,并管好用好这些资金,让百姓真正得到实惠?记者在第一时间采访有关专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解读。 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 财政部科研所所长贾康认为,政府医疗卫生投入的最终目标是要推动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提高民众的健康水平。医改方案明确提出,要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这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从理念到实施的重大转变。 贾康说,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所提供的,是最低收入阶层也能获得的基本医疗卫生保障,保证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是惠及全民、人人受益的公共产品。对于这种公共产品的提供,公共财政是责无旁贷的,因为公共财政最基本的定位,就是提供公共产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其公益性、公平性。我国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财政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为将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解决包括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在内的民生问题,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医改方案,标志着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和整合,也标志着公共财政建设进入了一个具有新高度的新阶段。 财政3年将投入8500亿元,支持医改五项重点改革 最近几年,是政府卫生投入增长最快的时期。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2008年,全国财政安排医疗卫生支出2826亿元,比2007年增长42.01%。其中,中央财政安排854.45亿元,高于2003年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医疗卫生支出的总和。2003年至2008年6年间,全国财政医疗卫生支出年均增长27.74%,大大高于同期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2009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医疗卫生支出1181亿元,比2008年预算数增长38.2%。 新出台的医改方案,对政府卫生投入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使居民个人基本医疗卫生费用负担有效减轻;逐步提高政府卫生投入占经常性财政支出的比重,政府卫生投入增长幅度要高于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政府投入重点用于支持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未来3年,为支持医改五项重点改革,各级政府需要投入8500亿元。这是新增加的一笔巨大的投入。 政府花钱重在“买”好体制好机制 政府投入这么多资金,这些钱能否花在老百姓的头上,能否让老百姓受益是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

新医改对我国医药企业的影响

新医改对我国医药企业影响的分析 专业:2010级市场营销(医药方向) 班级:本科一班 学号:4110017018 姓名:田海伟

2012年4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工作安排》中要求要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规范基本药物采购机制,完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加强基本药物质量监管。此外,《工作安排》要求加强基本药物质量监管,继续提高基本药物质量标准,对基本药物实行全品种覆盖抽验和电子监管,提高对基本药物从生产到使用全过程监管能力。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此项工作;还要求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巩固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的成果,落实基本药物全部配备使用和医保支付政策。有序推进村卫生室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同步落实对乡村医生的各项补助和支持政策。《工作安排》明确以上工作由发展改革委、卫生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工作安排》中还提到要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以县级医院为重点,统筹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药品供应、价格机制等综合改革。 新医改的推行为我国医药市场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影响,企业的医药市场营销在这一全新的局面下如何适应,成为行业内,各大企业摆在面前迫在眉睫的事情,无疑成为讨论的热点 新医改后我国药企营销将从传统的销售主打市场的模式逐步转变,整体的战略营销和品牌营销将成为主导,正是这一主导方向,将各大企业各部门重新进行了职责和权重的地位。 销售部、市场部、商务部、医学部、政府事务部、这几大部门构成了我国医药企业的营销框架,传统模式中销售部与市场部是营销框架中的核心构成,企业的销售主要依靠医药代表的推广和市场活动的推进,而随着医改的推进,药企中各大部门又有了新的市场定位。 新医改政策中“收支两条线”以及“取消药品加成”等策略的出台,从根本上遏制了医院的利益链条,使得企业在医院以及医生方面的影响力,明显降低,特别是销售人员对医生的作用力显著减弱,以至于医改后医药代表的何去何从成了讨论的热点,新医改中提出高端市场化的概念,一方面为医院引入竞争,充分开发;另一方面,也为企业高端产品追求利润提供平台。 基本医疗市场更加完善,与此相应,“强基层”带来的市场机会将不断增大。但是,基层医疗市场的爆发和社会医疗需求的放量,不会为整个医疗企业带来普

最新医改资料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改的意见 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 (2009年3月17日) 新华社北京4月6日电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建立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体制,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现就深化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 医药卫生事业关系亿万人民的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民生问题。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药卫生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覆盖城乡的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疾病防治能力不断增强,医疗保障覆盖人口逐步扩大,卫生科技水平迅速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明显改善,居民主要健康指标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尤其是抗击非典取得重大胜利以来,各级政府投入加大,公共卫生、农村医疗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发展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取得突破性进展,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及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不适应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城乡和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合理,公共卫生和农村、社区医疗卫生工作比较薄弱,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药品生产流通秩序不规范,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完善,政府卫生投入不足,医药费用上涨过快,个人负担过重,对此,人民群众反映强 烈。 从现在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医药卫生工作任务繁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改善医药卫生服务将会有更高的要求。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疾病谱变化和生态环境变化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