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用企业反垄断法律规制研究

公用企业反垄断法律规制研究

公用企业反垄断法律规制研究
公用企业反垄断法律规制研究

公用企业反垄断法律规制研究

管理学院财务学系许非凡 32120122200519

摘要:本文探讨了我国公用企业反垄断法律规制的问题,首先分析了公用企业垄断理论的缺陷及在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其次介绍了西方发达国家对待公用企业垄断的成熟做法,最后联系我国当前公用企业反垄断法律规制的现状指出了完善我国公用企业反垄断法律规制的路径。

关键词:公用企业,反垄断,法律规制

在我国,公用企业作为国家的“宠儿”长期以来一直处于垄断地位,而我国通过的《反垄断法》对公用企业垄断的规定也是模糊不清。近几年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再加上公用企业不断曝出的效率低、服务质量差的问题,社会上掀起了打破公用企业垄断的呼声。这让我们有必要研究是否该将公用企业纳入反垄断的范围以及如何用法律来规制。搞清这个问题有助于促进我国公用企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最终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一、公用企业垄断理论的缺陷及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公用企业垄断理论的缺陷

公用企业又称为公益企业,是国家为适应社会公共生活而设立的经济组织。根据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公用事业法典》的规定,公用事业包括所有为公众或所有公众的一部分提供服务或商品的电力公司、燃气公司、自来水公司、电话公司、电报公司、运输公司、石油管道公司、污水处理公司、供热公司和桥梁通行费征收公司等。 我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1993年12月发布的《关于禁止公用企业限制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则将公用企业定义为供水、供电、供热、供气、邮政、电讯、交通运输等公用事业或行业的经营者?根据传统理论,公用企业拥有垄断地位是源于其公共利益性和自然垄断性。公共利益性是指公用企业是为社会大众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公用企业一般是通过管网来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而建设管网这些基础设施耗资费时巨大,而且资金一旦投入就难以在短时间内收回,也难以改为其他用途。基于公用企业的这些特点,私人企业一般不愿意投资建设公用企业。国家出于社会安全和公共利益考虑便采取了由政府直接经营或独资经营的模式。自然垄断性是根据传统的规模经济原理来分析的,指在一定的产出范围内,生产函数成规模报酬递增状态,企业的规模越大,单位产品的成本就越低,由一个企业大规模生产要比几个企业小规模同时生产更

有效率。或者从现代经济学理论分析,指一个企业生产一定数量产品的总成本,要比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共同生产同样数量产品的总成本低。简言之,自然垄断是指依其性质只能或只宜“独家经营”的业务或事业。[2]如果在这些公用领域实行多家企业经营将会导致重复浪费建设和效率低下?

仔细分析,公用企业拥有垄断地位的理论依据由于自身缺陷以及时代变化暴露出以下问题。

首先,公用企业拥有垄断地位并不能促进效益和公共利益的提高。一方面,根据现代经济学理论,如果没有外部的竞争压力,企业本身难以有足够的动力去革新技术,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相反其会利用垄断地位的优势谋取高额利润,打击竞争者,侵害消费者权益。另一方面,公用企业虽有公共利益性,但作为独立的法律主体,仍具有“经济人”的内在倾向。同时,又受到行政部门权力的制约,其经营发展受到部门利益的影响。因此,其很难实现社会公共利益的目标。

其次,公用企业并不是绝对的具有自然垄断性。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公用行业可以通过多家企业共享网络和基础设施的方式来实行多家经营,从而形成竞争局面。如电信、铁路、航空、电力、城市公共交通等。此外,随着经济发展,市场规模扩大,而技术的进步又导致了成本的降低,建设经营公用企业有了相对稳定可观的收益,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和经营者愿意来投资经营公用企业。

再次,作为公用企业物质基础的网络和基础设施建设也可以引入竞争机制,理由同上。可以规定市场准入条件,让有能力有意愿的企业参与竞标,然后通过特许经营的方式保障其建设和经营权。也可以实现这些公用企业的股份化,让各种资本参与进来,最终提高公用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从以上分析可知,公用企业天然拥有垄断地位的理论依据正在失去其合理性,应当引入适当竞争理论,加快反垄断步伐。

(二)公用企业垄断存在的现实问题

公用企业基于垄断理论和政策考量已实行了多年垄断,暴露出了不少现实问题。

首先,成本高而效率低下。多年以来,公用企业基于其战略地位和国家控制的需要,照搬行政管理体制,导致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再加上没有外部的压力存在,缺乏竞争的动力和活力,成本一直居高不下,而效率却没有明显的提高。前几年传出的某供电局抄表工人月薪过万就很难能说明这个问题。

其次,滥用垄断地位,打击竞争者,侵害消费者权益。公用企业具有“经济人”本性,又拥有垄断地位,因此很容易滥用其垄断地位,打击竞争者,谋取高额利润,并最终侵害消费者权益。前不久,国家发改委对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发起反垄断调查,结果发现,在互联网接入市场上,两家公司合在一起占有2/3以上

的市场份额,它们利用这种支配地位对于跟自己有竞争关系的竞争对手如移动等给出高价,而对于没有竞争关系的企业,给出的价格就要优惠一些。由于缺乏竞争,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的宽带收费标准维持在较高水平。据统计,我国的网络宽带平均每Mbps接入速率费用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3至4倍。而如果我国宽带接入市场能够形成有效竞争,未来5年可以促使上网价格下降27%至38%,至少为消费者节约上网费用100亿至150亿元。[3]

再次,技术革新缓慢。公用企业由于拥有垄断地位,部分企业管理和技术落后,但同时又享受着政府的补贴,导致这些企业往往技术革新缓慢,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仍以上面的例子为例。根据2012年7月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等单位发布的2012年中国信息化蓝皮书显示,截至去年年底,全球宽带接入平均水平为5.6Mbps,而中国平均下行速率仅1.8Mbps,不及美国、英国、日本等三十几个经济合作组织国家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排名全球第71位。宽带接入速率的落后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竞争的缺乏,企业技术革新缓慢造成的。

以上从理论和现实两方面分析了我国公用企业拥有垄断地位的不合理性和存在的严重问题。这些充分的说明了,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公用企业垄断,切实将公用企业纳入反垄断法律规制的必要性。

二、西方发达国家公用企业反垄断法律规制的经验

西方发达国家对待公用企业也经历了从垄断到引入竞争机制,最终用反垄断法律规制的过程。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开始了对公用企业进行反垄断法律规制的进程。美国在1978年颁布了《天然气政策法》等法律,逐步开放能源和运输市场。在1984年,又针对AT&T在电信市场上的垄断格局,美国司法部依据反垄断法,将AT&T分拆成一个专营长途电话业务的新AT&T公司和7个本地电话公司。之后AT&T被继续拆分,从此,美国电信进入全面自由竞争的时代。在反垄断执法机构方面,1914年美国通过《联邦贸易委员会法》,确立联邦贸易委员会为独立执行机构,有权对垄断行为展开调查、做出判决。1933年,美国司法部专门成立了反垄断局。1950年又通过《塞勒—基福弗法》,扩大联邦贸易委员会和反垄断局的司法管辖权。

英国对公用企业的反垄断是从1984年开始。它相继通过了《电信法》、《铁路法》、《煤气法》、《电力法》、《自来水法》等,以此来打破这些自然垄断行业的垄断。英国针对这些行业设置了相应的政府管制办公室。这些机构主要是制定相应的管制法规,颁发企业市场准入许可证,设计并执行价格模型,并独立的对公用企业实行监督。

欧共体对公用企业的反垄断法律规制主要表现在欧共体条约86条第1款的规定,即“成员国不得对国有企业以及享有特权或专有权的企业采取背离或者保留本条约,特别是条约第12条以及第81条至89条的任何措施。”该条款不仅适用于国有企业,还适用于享有特权或专有权的国有垄断企业。此外,欧盟于1996年发布了开放电力市场的指令。指令内容是,从1999年2月起,除希腊和爱尔兰等个别成员外,欧共体成员国必须向其他成员开放25%电力市场。到2006年,欧共体电力市场已经达到了整个市场的1/3。目前,欧盟的大多数国家的电力部门都引入了竞争机制,打破了以往国家垄断经营公有企业的局面。结果是欧盟成员国电价大幅度降低,提升了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4]

日本对公用企业垄断的规制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最重要的举措是颁布《民营化法》,并根据该法对日本的“三社”——日本电信电报会社、日本专卖会社和日本国有铁道会社进行了垄断分拆和民营化改革。1988年4月将日本电信电报会社改为日本电信电话股份公司,日本专卖会社改为日本烟草股份公司,而日本国有铁道会社则被分成了6家客运铁路公司和客货运铁路公司。在民营初期,国家还持有这三大公司的全部股份,到了90年代,民间对这三大公司持有的股份分别达到了44%、60.6%、和19.7%的水平,民营化基本完成。与此同时,这些公用企业的效益也大大提高。[5]

以上通过分析西方发达国家对公用企业的反垄断法律规制可以看出,对公用企业反垄断不仅必要而且可行,并取得了经济效益的提高。我国应借鉴其中的成熟经验,来更好的完善我国公用企业的反垄断法律规制。

三、我国公用企业反垄断法律规制的现状及其完善

(一)我国公用企业反垄断法律规制的现状

我国也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了打破公用企业垄断、引入竞争机制的实践,并通过了一些列的法律法规。在基本法方面,我国于1993年通过了《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公用企业限制竞争的行为予以规范。但该法只有第6条有相关的规定,且规制范围局限在限定他人购买产品上,这样的规定对公用企业垄断的规范作用非常有限。2008年8月开始实行《反垄断法》,该法对垄断行为的界定及规制比较全面,但对公用企业反垄断的规定不明确。第7条规定公用企业这类特定行业要依法经营,不得利用其控制地位或者专营专卖地位损害消费者利益。从这条难以看出,对于公用企业,是只要其具有垄断行为即可以规制,还是只对损害消费者的行为予以处罚。这样的规定是难以为打破公用企业垄断提供法律依据的。在专门法方面,《电力法》、《铁路法》、《邮政法》这些专门立法虽然有公用企业反垄断法律规制的内容,但由于受行业利益和部门利益影响较大,因而对公用企业垄断的规制力度不够。再次是部委规章,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于1993年12月发布的

《关于禁止公用企业限制竞争行为的若干规定》,该规定对限制企业竞争的行为予以了详细规定,但由于法律位阶不高,并未能起到很好的规范作用。此外还有《禁止价格垄断行为的规定》、《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等,但都存在一定的不足。[6]

通过对我国公用企业反垄断法律规制现状的介绍,可以看出我国反垄断立法存在着零乱分散、规定不够明确、法律权威不够等问题,因此需要对我国公用企业反垄断的法律规定进行完善。

(二)我国公用企业反垄断法律规制的完善

公用企业的垄断问题不单只是法律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国家产业政策的问题。而我国中央提出的“推进垄断行业改革,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和“十一五”规划提出的“深化石油、电信、民航、邮政、烟草、盐业和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推进国有资产重组,形成竞争性市场格局”在宏观政策层面为我国公用企业反垄断奠定了政策依据,确定了公用企业实行政企分开、引入竞争的大方向。借鉴西方国家改革公用企业行业管理体制的经验,打破公用企业垄断主要是通过立法的方式来实现的,即以立法为先导,先用法律手段打破公用企业垄断确立基本框架,然后再依法进行改革。这种方式,对于合法合理逐步推进公用企业的反垄断,并避免出现大的社会动荡作用明显。以下从四方面来建设性的谈论我国公用企业的反垄断法律规制完善的路径。

1、完善宏观层面的反垄断统一立法和专门立法,形成二元的反垄断立法层次。首先是完善我国目前的《反垄断法》,明确规定公用企业跟普通企业一样受到《反垄断法》的调整。对公用企业垄断的规制主要是垄断行为的规制,而不是垄断状态的规制。[7]因为这类行业需要规模经营,不适合进行充分的竞争。当然,公用企业的垄断状态不是绝对的,即公用企业并不是所有生产过程都具有自然垄断性。可以对公用企业不同生产环节的业务性质作出区分。那些管网建设业务可以垄断经营,但管网运营环节则应该进行多家竞争。专门立法正好可以对这些作出相应的规定。专门立法由于针对各行各业的特点而制定,因而具有较强的操作性。需要强调的是,这些专门立法必须置于统一的《反垄断法》之下,不能违反《反垄断法》的规定,防止由于部门利益行业利益的阻碍将《反垄断法》虚置。从而保持反垄断法律体系的统一性,完善对公用企业垄断的法律规制。

2、制定公用企业竞争促进法。打破公用企业垄断经营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护竞争,维护正常的竞争秩序,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现在我国在公用企业领域进行的股份制改革,正是使企业由“纯国有法人”向“公民法人”或“公私混营法人”的体制转型。[8]在公用企业中引入民间资本有利于企业治理结构的优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另外对于公用企业经营的业务要合理的放开市场

准入,让民营资本参与进来。具体来说,公用企业竞争促进法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加以规定。一是公用行业领域投资和经营的准入条件及投资经营权取得的方式;二是公用行业领域参与者之间的竞争规则;三是公用行业投资者和经营者的权利义务和政府以及行业主管部门的关系。通过制定公用企业竞争促进法,建立和完善公用行业的竞争格局,提高发展水平和经营效益。

3、建立符合竞争机制的价格规制制度。价格是市场供求关系的反映,制定合理的价格政策有利于企业经济效率的提高。鉴于目前我国公用企业在相关市场一般都占有支配地位,其极容易利用垄断地位来获取高额利润,严重侵犯消费者的权益,长远来看也不利于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因此要完善目前的《价格法》,规定对公用企业产品价格的确定,要经过价格听证程序,以较好的兼顾企业、政府和消费者的利益。这样建立起符合竞争机制的价格规制制度将促进公用企业积极改进技术,降低成本,提高公用企业的效益水平。

4、建立具有高度独立性和较高权威性的反垄断法执法机关。我国目前的反垄断模式是反垄断委员会加反垄断执法机构的模式。反垄断委员会只是具有政策制定、咨询和协调的职能,而没有真正的执法权力。拥有执法权力的是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和国家工商管理总局下属的反垄断执法机构。这三个部门的执法机构分别根据《价格法》、《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反不正当竞争法》来执行反垄断法,职能并不统一。而这三个部门的反垄断执法机构都是司局级,这样导致权威性不够。而相比于国外反垄断执法机构组成人员的专业性,我国反垄断执法机构的组成人员也不够专业。借鉴国外的经验,我国应建立一个独立的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将反垄断执法权力集中于反垄断委员会,规定反垄断委员会是一个独立的直接对国务院总理负责的机构,在地方上设立相应的地方反垄断委员会。赋予反垄断委员会行政权、司法权,当事人对裁决结果不服的可以向法院起诉。并且大力提升反垄断委员会组成人员的素质,主要由经济学专家和法学专家组成。相信采取这样的模式会大大加强反垄断的执法工作,最终促进公用企业领域良好竞争局面的形成。

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公用企业的改革也走到了十字路口。打破公用企业的垄断局面是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在需要,是加快公用企业技术革新,提高产品和服务水平,提升国际竞争力的有力措施。而打破公用企业垄断,稳健推进公用企业改革,需要相应的反垄断立法来予以规范和引导,需要反垄断立法来保障和维护公用企业改革的成果。总之,建立和完善对我国公用企业的反垄断法律规制,是公用企业顺利通过改革关口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 曹炳洲.美国公用事业价格监管与借鉴[J].中国物价,1999,(04).

[2] 史迹春.公用事业引入竞争机制与“反垄断法”[J].法学家,2002,(06).

[3] 周荣祥.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涉嫌垄断或遭巨额罚款[N].证券时报,2011-11-10.

[4] 雷瀚林,余文杰.我国公用企业垄断问题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8,(08).

[5] 陈建安.日本公用企业的民营化及其问题[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6:425.

[6] 罗泽胜. 公用企业反垄断法律规制[J].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3) .

[7] 李昌麒.经济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241.

[8] 黄臻. 我国公用企业反垄断探析[J].亚太经济,2009,(02) .

反垄断法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哈佛学派即产业组织学派,其研究的重点是市场势力和市场竞争的关系,特别是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运行三方面的关系,并由此提出了三种可供选择的维护市场有效竞争的方案,即S-C-P方案。 2.(芝加哥学派、后芝加哥学派) 3.结构Structure,指的是市场结构,包括供应方的结构(如原材料技术)、需求方的结构(如需求价格弹性、增长率、购买方法等)可以反映市场结构的因素比如:市场集中度、产品之间的区分度、企业产品多样化的程度,市场进入障碍竞争企业数量减少,将导致市场集中,影响市场绩效(价格增高、质量降低)改变市场结构:政府干预(竞争法的实施) 4.行为Conduct,行为指市场上的企业采取的竞争性的行为,包括合谋、策略性的行为,还包括研发、广告、并购、降低成本、调整结构、开发新产品等。 5.绩效Performance,即市场绩效,是指市场机制的运行效果,即一个行业在多大程度上为消费者谋得福利,在绩效良好的市场中,企业以最有效率的方式生产最大程度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价格反映了供求的变化。 6.需求: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该产品的数量。 7.决定需求函数的因素:产品价格、消费者收入水平、相关产品价格、消费者偏好、消费者对价格的预期等 8.需求函数:一种商品的需求数量和影响该需求数量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 9.供给: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并且能够出售的该种商品的数量。 10.影响供给数量的因素:该商品的价格、生产的成本、生产的技术水平、相关商品的价格、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 11.供给函数:所有影响这种商品供给量的因素的函数。 12.均衡:经济事务中有关的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所有参与者的力量能够相互制约和抵消,各方面的经济行为者的愿望都能得到满足。 13.局部均衡:单个市场或者部分市场的供求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和均衡状态。 14.一般均衡:一个经济社会中所有市场的供求与价格的关系和均衡状态。 15.均衡价格: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即供需曲线的相交点。 16.完全竞争市场: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任何一个个体买与不买,卖与不卖,都不会对市场价格有影响,每个人都是被动的既定市场价格接受者;每个厂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同质的,商品完全无差别(质量、规格、服务);所有资源具有完全流动性,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是完全自由毫无困难的;信息是完全的。

经济法(2014)第11章 反垄断法律制度(课后作业)(下载版)

第十一章课后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根据反垄断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对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职责的表述,正确的是()。 A.国家工商局负责依法查处价格垄断行为 B.商务部负责限制竞争方面的反垄断执法工作 C.国家工商局负责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反垄断执法工作 D.商务部负责滥用行政权力排除竞争方面的反垄断执法工作 2.根据反垄断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可豁免的垄断协议的是()。 A.为改进技术、研究开发新产品的 B.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增进效率,统一产品规格、标准或者实行专业化分工的 C.在正常的经济环境下,为缓解销售量严重下降或者生产过剩的 D.为保障对外贸易和对外经济合作中的正当利益的 3.根据我国反垄断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经济活动中的垄断行为适用《反垄断法》 B.发生在境外市场的垄断行为均适用我国的《反垄断法》 C.境内市场不包含港、澳、台地区 D.我国《反垄断法》的效力不仅及于发生在境内的垄断行为,还及于发生在境外的对境内市场竞争产生排除、限制影响的垄断行为 4.经营者违反反垄断法规定,达成并实施垄断协议的,由反垄断执法机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上一年度销售额()以上()以下的罚款。 A.0.5% 10% B.1% 10% C.2% 10% D.3% 10% 5.根据反垄断执法机构的规定,因垄断行为产生的损害赔偿请求权,诉讼时效期间自()起计算。 A.侵害行为发生之日 B.原告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侵害之日 C.造成损失之日 D.提起民事诉讼之日 6.根据反垄断法律制度的规定,行业协会违反反垄断法规定,组织本行业的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的,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处()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机关可以依法撤销登记。 A.10万元 B.20万元 C.40万元 D.50万元 7.根据反垄断法律制度的规定,我国经营者集中申报制度采取()。 A.强制的事前申报模式 B.强制的事后申报模式 C.自愿决定是否事前申报的模式 D.自愿决定是否事后申报的模式

反垄断法案例及分析

反垄断法案例 1、两拓结盟 2009年6月5日,力拓宣布与竞争对手必和必拓达成合作协议,双方将合并各自的西澳大利亚矿石业务,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并各持股50%。由于两者的铁矿石出口量之和占到了澳大利亚的80%以上,已构成了实质性的垄断。而作为对进口澳矿依赖度超过40%的中国,如何应对成为业界关注的焦点。 国际钢协、中钢协、欧洲钢铁工业联盟、日本钢铁联盟对此表示强烈反对。商务部称,至今未收到两拓的反垄断申报。 2、北京首起反垄断诉讼案宣判界定“相关市场”概念 原告唐山人人公司诉称,由于其降低了对百度搜索竞价排名的投入,被告即对全民医药网在自然排名结果中进行了全面屏蔽,从而导致了全民医药网访问量的大幅度降低。而被告这种利用中国搜索引擎市场的支配地位对原告的网站进行屏蔽的行为,违反了我国《反垄断法》的规定,构成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强迫原告进行竞价排名交易的行为。故请求法院判令被告赔偿原告经济损失1106000元,解除对全民医药网的屏蔽并恢复全面收录。 被告百度公司辩称,被告确实对原告所拥有的全民医药网采取了减少收录的措施,实施该措施的原因是原告的网站设置了大量垃圾外链、搜索引擎自动对其进行了作弊处罚。但是,该项处罚措施针对的仅仅是百度搜索中的自然排名结果,与原告所称的竞价排名的投入毫无关系,亦不会影响原告竞价排名的结果。其次,原告称被告具有《反垄断法》所称的市场支配地位缺乏事实依据。被告提供的搜索引擎服务对于广大网民来说是免费的,故与搜索引擎有关的服务不能构成《反垄断法》所称的相关市场。因此,请求人民法院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法院经审理认为,首先,认定经营者是否具有市场支配地位,原则上应当根据《反垄断法》第十八条所规定的市场份额、竞争状况、控制销售市场和原材料市场的能力等因素进行判断。当然,在经营者的市场份额能够予以准确确定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反垄断法》第十九条的规定进行市场支配地位的推定。但当反垄断民事诉讼中的原告选择适用上述推定条款来证明被告具有市场支配地位时,应当就其对被告市场份额的计算或者证明方式提供充分的证据予以支持。本案中的相关市场是中国搜索引擎服务市场,原告仅提交了两篇有关被告市场地

章节练习反垄断法律制度

第十一章反垄断法律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 根据反垄断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垄断行为中,行为人可能承担刑事责任的是()。 A. 行业协会促成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 B. 经营者与交易相对人达成固定转售价格协议 C. 经营者未经执法机构批准,擅自实施集中 D. 经营者之间串通投标,情节严重 及《刑法》均对“情节严重的串通招投标行为”规定了刑事责任。 2. 下列关于反垄断民事诉讼制度的表述中,符合反垄断法律制度规定的是()。 A. 消费者不可以作为反垄断民事诉讼的原告 B. 因合同内容、行业协会的章程违反反垄断法而发生争议的自然人、法人或 者其他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反垄断民事诉讼 C. 原告提起反垄断民事诉讼,须以反垄断执法机构认定相关垄断行为违法为前提 D.在反垄断民事诉讼中,具有相应专门知识的人员出庭就案件专门性问题所作的说明,属于《民事诉讼法》上的证人证言 3. 根据反垄断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选项中,属于界定相关市场基本标准的是()。 A. 商品的销售渠道 B. 商品之间的价格差异 C. 商品间较为紧密的相互替代性

D. 商品的使用期限和季节性 4. 下列关于《反垄断法》适用范围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 只要垄断行为发生在境内(含我国港、澳、台地区),无论该行为是否对境内市场竞争产生排除、限制影响,均应适用《反垄断法》 B. 只要行为人是我国公民或者境内企业,无论该行为是否发生在境内,均应适用《反垄断法》 C.只要行为人是我国公民或者境内企业,无论该行为是否对境内市场竞争产生排除、限制影响,均应适用《反垄断法》 D. 只要垄断行为对境内市场竞争产生排除、限制影响,无论该行为是否发生在境内,均应适用《反垄断法》 5. 根据反垄断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反垄断调查程序的是()。 A. 立案 B. 调查 C. 侦查 D. 处理 6. 根据反垄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涉嫌垄断行为中,不属于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采取的措施的是()。 A. 冻结经营者的银行账户 B. 进入被调查的经营者的营业场所或者其他有关场所进行检查 C. 查封、扣押相关证据 D. 询问被调查的经营者、利害关系人或者其他有关单位或者个人,要求其说明有关情况7.根据反垄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情形中,不属于反垄断执法机构应当恢复调查的是()。 A. 中止调查的决定是基于经营者提供的不完整信息作出的

论一人公司的优势与弊端

论一人公司的优势与弊端 法人人格独立与股东的有限责任作为公司的最基本的法律特征,使得公司制度受到了投资者的青睐,并成为现代企业的典型形态。然而随着近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个人投资能力的增强,一人公司出现了。自从1925年列支敦士登《关于自然人及公司之法律》首次以立法形式对一人公司做出确认之后,各国纷纷仿效,一人公司至此得到迅速发展。 我国2006年实施的《公司法》首次对一人公司进行了明确的规定,承认了其法律地位,这对刺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鼓励个人投资创业具有积极意义。加之在2013年新《公司法》实施以后,公司注册采取了完全的认缴制度,更促进了我国一人公司的发展。但是,一人公司是否优于其他形式,仍值得商榷。 一、一人公司的积极影响 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而产生的一人公司,在公司法律制度的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而言,一人公司具有一些清晰可见的优点: 1、一人公司可以确定风险,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市场竞争日益剧烈,经营风险也随之增大,相对于有限责任公司来讲,单一投资者业希望能把控风险减小损失。一人公司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这一公司形式可以保障出资人以其出资承担有限的风险,使个人财产与公司的财产有明确的界限,划定责任财产的范围,保障其营业外的个人财产,使其不致因经营失败而倾家荡产,从而大大降低了投资者的经营风险。可以说有限责任是一人公司的最大的生命力,相对于投资者承担无限责任的个人独资企业,一人公司似乎对投资者更具有吸引力,使投资者的投资风险预先得以确定,也就是说定量资本金的风险相对的是无限利润的可能性,实现经济效率最大化。这也正是“世界各国无论立法中是否承认一人公司,一人公司都普遍存在的重要原因”。 2、一人公司可以降低公司设立成本 一人公司的设立程序较为简单,可以为投资者带来方便。设立一人公司的投资者,只需将公司章程(由股东一人制定)、公司登记申请书等文件到工商机关登记即可。和普通有限责任公司相比,一人公司的设立程序快捷方便,可以帮助

论一人有限责任公司

论一人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作为新《公司法》中的特别规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一方面它反映了现实社会的客观需要,另一方面是传统公司法的进一步发展与进步。但是它也存在着一些缺陷,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社会的进步,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会越来越规范。 关键字:一人有点责任公司、股东、趋利避害 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具体是指一个自然人股东或者一个法人持有公司的全部出资或所有股份的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一人公司”、“独资公司”或“独股公司”。公司理论上有狭义和广义的区分,狭义的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只有一人,全部股份由一人拥有的公司,又称形式意义上的“一人公司”。广义的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不仅包括形式意义上的“一人公司”,还包括实质意义上的“一人公司”,即公司的真是股东只有一人,其余股东仅为了真实股东一人利益而持有公司股份的所谓名义股东,这种名义股东并不享真正意义上的股权,也不承担真正意义上的股东义务。 那么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历史由来是怎样的呢?其实一人公司的出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19世纪末,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迅速,市场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个人拥有的资本迅速膨胀。那个时候公司还是以复数个股东数组成的,拥有较大份额的个人出资的股东为了使自己在出资失败时能把损失范围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迫切需要解决有限责任的问题。这样,就开始出现拉人头入股的方式,名义上凑足法定股东人数,成立有限责任公司,而实质上享受到的却是有限责任的一人公司。当这种形式的有限责任公司越来越多的出现时,也必然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本可以一人就可以建立起来的公司,为了符合法律的要求,不得不去凑足人数,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而当这样成立的公司出现危机的时候,若主要的出资人即实际的股东携款脱逃时,挂名的股东不得不为其埋单,而他们在公司运营的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多少利益。随着问题的出现,解决问题方式的出现就应运而生。1897年,英国的萨洛蒙有限公司案(Solomon v.Solomon&Co.Ltd)使一人公司获得了承认。这一案例的判决为公司法学及商业界打开了新的视野,它不仅承认了一人公司的合法性,显示了个体经营者组建公司与大公司一样有实际价值,而且还揭示出个体经营者既可以出资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也可以人否公司债券从而比股份更能避免经营风险。从此,一人公司迅速发展,各国也开始以成文法或判例的形式承认了一人公司的合法地位。最早的一人公司可以追溯到1925年的列支敦士登的《自然人和公司法》,其第637条公开承认一人公司。随后该制度陆续被世界各经济先进的国家或地区所承认和接受。如德国、日本、加拿大不仅允许设立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而且还允许设立一人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另外有些国家如法国、比利时、丹麦等只允许设立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我国台湾地区2001年11月修改公司法,也公开承认一人公司。我国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明确设立也是在2005年才出现的。2005年10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修订的新《公司法》第二章第三节单独就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做出了特别规定,从第五十八条至第六十四条,对其做了具体的规定。 一项法律制度的存在必然有其历史背景以及一定的积极意义。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也是这样。有限责任制,它要求投资者仅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有限的责任,从而摆脱了他们负担无限责任的压力,这就大大调动了投资者的投资的积极性,使资本有效利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一人成立的有限公司,是社会的的需求。社会的发展不仅需要大型企业的推动,更需要很多的中小企业的支持。一人设立的企业对中小企业的运营有更大的灵活性,更充分的利用了人力物力等社会资源,有助于社会闲散资金的流通,从而创造丰富的社会资源。当然,它的设立也存在着一定的缺点。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中,一人股东特别是自然人中,“所有权”与“经营权”往往

论我国《反垄断法》的调整范围(一)

论我国《反垄断法》的调整范围(一)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作为执政党的一项重大思维革新,无疑会对我国法制建设的进程和方向产生巨大的影响。今后一系列立法、修法活动都将在“人本论”和“统筹论”的背景下展开。已经酝酿十多年的《反垄断法》要体现科学发展观,这更应成为《反垄断法》在立法过程中必须贯彻的原则精神。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结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义,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和统筹的精神,对我国即将出台的《反垄断法》的调整范围即规制对象作一番梳理和分析,使我们对《反垄断法》出台的意义和目的能从新的角度得到深化。 一、反垄断法本质上是和科学发展观契合的 纵观历史,反垄断法的出现时期是19世纪末12世纪初,那时正值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垄断时期。由于发展的不平衡,市场竞争变得异常激烈而残酷,传统民法所捍卫的契约自由蜕化为市场优势主体盘剥公众的利器,种种垄断行为使得中小企业和市场新进入者的发展权受到了极大抑制,消费者的权益被藐视,社会公益被虚化。在此背景下出现的反垄断法,从一开始就必须具备经济和社会两个层面上发展的双重任务:促进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公共福利。也如一些学者指出的,反垄断法和竞争政策是“经济效益和平民主义者的要求”①。 一百多年过去了,这两大社会基本诉求对法律的呼唤并没有减弱,相反,伴随着二战后各国经济交往的增加和竞争程度的提高,以及各国人民民主权利意识的进一步觉醒,经济效益和人本意识更成为人们所共同关心的一个话题。因此,“以人为本”、“统筹发展”的理念在各国赢得了共识。 在以调整市场和政府“双失灵”为目标的经济法的视野中,“以人为本”可以说主要是落实在对市场中的自然人或者少数自然人组建的团体的关怀之上的,具言之,就是消费者、中小企业以及其他部分的社会公众。他们是市场活力的重要来源,也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基础性力量。从保护市场中的中小企业的竞争权,到近年来对消费者权益的重视,《反垄断法》可谓早已浸淫着“以人为本”的精神。 “统筹”同样是反垄断法中早有的基本之意。因为各国反垄断法对经济力量过度集中和经营者滥用优势地位实施规制,一般都是在对有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内外经济力量对比进行了全盘考虑后,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的目的而做出的。也就是说,如何使经济和社会得到科学的发展,正是制定和适用反垄断法的意义所在;而对各种因素的统筹结果,则决定了反垄断法发挥效力的方向和力度。 但需要指出的是,这种精神的契合并不意味着科学发展观下对反垄断法的实际研究任务的减轻,考虑到新时代的瞬息万变和市场规制需求的不断演化,如何结合当前城乡、区域、国内外、经济社会、人与自然趋向一体化又矛盾重重的复杂形势,确定我国最终出台的这部1!世纪的《反垄断法》的调整范围,仍然是一个需要认真分析的课题。 二、从科学发展观看三大传统经济垄断行为 各国现有反垄断法的调整范围一般都包括经济力量过度集中、垄断协议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三大块。1221年的我国《反垄断法》征求意见稿第3条写道:“本法所称的垄断,是指下列排除或者限制竞争,损害其他经营者或者消费者权益,危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一)经营者之间的协议、决定或者其他协调一致的行为;(二)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三)企业兼并造成过度集中(或者企业过度集中)的行为”。 这三类行为的弊害在传统理论上得到了较多的论证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十年来,由于经济社会生活实际的变化,出现了不少具有影响力的新学说,如芝加哥学派的理论,使得人们对这些行为的认识和规制的必要性又有了一些调整。各国司法实践中,“合理原则”逐渐得到了比“本身违法原则”更多的运用。然而,这并不必然意味着反垄断法的调整范围趋向于不确定,因为在判断反垄断法是否需要对某些行为或状态进行规制的时候,有一条标准是恒定的,

注册会计师考试经济法考点解读第11章反垄断法律制度02

注册会计师考试经济法考点解读第11章反垄断法律制度02

第二单元垄断协议 【考点1】《反垄断法》禁止的横向垄断协议(P445) 5.联合抵制交易 根据《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禁止垄断协议行为的规定》,联合抵制交易协议的表现形式有:(1)联合拒绝向特定经营者供货或者销售商品; (2)联合拒绝采购或者销售特定经营者的商品; (3)联合限定特定经营者不得与其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进行交易。 6.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认定的其它垄断协议。 【考点2】《反垄断法》禁止的纵向垄断协议(P447)(多选题) 1.固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价格 2.限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最低价格 【例题·多选题】经营者与其交易相对人达成的下列协议中,被中国反垄断法律制度明确禁止的有()。()

A.限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最低价格 B.限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最高价格 C.固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价格 D.限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地域范围 【答案】AC 【解析】(1)选项B:限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最低价格”,属于《反垄断法》明确禁止的纵向垄断协议,而限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最高价格”,并不违法;(2)选项D:“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之间”就“分割销售市场或者原材料采购市场”达成的垄断协议,属于《反垄断法》明确禁止的横向垄断协议,而“经营者与其交易相对人”(如生产商和销售商)达成的“限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地域范围”的协议,并不违法。 【考点3】垄断协议的豁免(P449) 1.可被《反垄断法》豁免的垄断协议类型 (1)为改进技术、研究开发新产品的(技术性卡特尔); (2)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增进效率,统一产品规格、标准或者实行专业化分工的(标准化卡特尔、专业化卡特尔);

反垄断法律汇编

中国反垄断法律汇总 2013.09.15 目 录 I.反垄断法律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 (2) II.反垄断行政法规 (11) 国务院关于经营者集中申报标准的规定 (11) III.反垄断司法解释 (1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因垄断行为引发的民事纠纷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 (12) IV.反垄断部门规章 (14) 1.国家发改委规章 (14) 1.1反价格垄断规定 (14) 1.2反价格垄断行政执法程序规定 (18) 2.国家商务部规章 (21) 2.1经营者集中申报办法 (21) 2.2经营者集中审查办法 (24) 2.3关于实施经营者集中资产或业务剥离的暂行规定 (26) 2.4关于评估经营者集中竞争影响的暂行规定 (29) 2.5未依法申报经营者集中调查处理暂行办法 (32) 3.国家工商总局规章 (34) 3.1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禁止垄断协议行为的规定 (34) 3.2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的规定 (37) 3.3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的规定 (40) 3.4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查处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案件程序规定 (41) 3.5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程序规定 (46) 4.五部委联合规章 (47) 金融业经营者集中申报营业额计算办法 (47) V.反垄断指南 (48) 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关于相关市场界定的指南 (48)

I.反垄断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 (2007年8月30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 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 第 六十八 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2007年8月30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8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胡锦涛 2007年8月30日 目 录 第一章 总 则 第二章 垄断协议 第三章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第四章 经营者集中 第五章 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 第六章 对涉嫌垄断行为的调查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八章 附 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预防和制止垄断行为,保护市场公平竞争,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维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经济活动中的垄断行为,适用本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垄断行为,对境内市场竞争产生排除、限制影响的,适用本法。 第三条 本法规定的垄断行为包括: (一)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 (二)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三)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

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属于个人独资企业还是居民企业

主体及责任承担不同 (一)投资主体不同 1、根据新《公司法》第58条第二款规定“本法所称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是指只有一个自然人股东或者一个法人股东的有限责任公司。”因此,我国立法规定,可以成为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投资主体的,只能是一个自然人(natural persons)或一个法人,这里有两点需要阐明:(1)成为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法人投资主体不限于有限责任公司,还可以是股份有限责任公司;(2)设立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只能采取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形式,不能采取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形式。[7] 《个人独资企业法》第二条规定“ 本法所称个人独资企业,是指依照本法在中国境内设立,由一个自然人投资,财产为投资人个人所有,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的经营实体。”即法律规定,允许成为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主体的,只能是自然人个人。 2、在转投资方面,新公司法对普通有限责任公司的转投资的投资额条件已不设限制[8],该规定同样适用于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但是,由于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存在一个自然人股东或一个法人股东的情形,因此在转投资时应有所区别,(1)对于一个自然人股东的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对外进行投资时,不能投资设立新的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这是为防止股东将其财产分成若干份,设立多个公司,用小量资本承担较大风险的投机活动,立法上禁止一个自然人再次成为另一有限公司的唯一股东,出现一人公司的连锁机构,以防个人信用无限扩大” [9]。(2)对于一个法人股东的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其对外进行投资时,并无多数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限制,换句话说,该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可以投资设立多个法人独资性质的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即便存在投资公司与新设公司存在母子公司的控制关系,也无所限制,其理由如前文关于母子公司的阐述,笔者认为,新公司关于该条文立法亦有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的考量因素。而个人独资企业在转投资方面则完全没有限制,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个人完全可以通过受让股份或购买股票的方式成为其他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有一种情形两者是相似的,在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对外进行“增资扩股”时,不受新公司法第59条[10]的限制,即按照笔者的理解,公司对外进行“增资扩股”时,不一定指投资设立一个全新的公司,还应有另外一种情形: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对外进行投资,受让被投资企业的部分出资额或股份,成为被投资公司的股东之一,导致被投资公司的注册资本和股东人数发生增加和扩充;同理,个人独资企业对外进行投资时,同样可以导致与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增资扩股”相类似的法律后果,个人独资企业同样可成为被投资企业的新股东。 (二)民事责任承担主体不同 根据新公司第三条的规定,“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因此,在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中,民事责任的承担主体有二,一为公司,二为股东。而个人独资企业的民事责任承担主体则显得较为单一,根据《个人独资企业法》第2条、第18条的规定,“投资人以其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在申请企业设立登记时明确以其家庭共有财产作为个人出资的,应当依法以家庭共有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根据该条款,笔者理解为,个人独资企业中承担民事责任的主体为投资者个人或投资者个人及其家庭成员。 (三)民事责任的承担方式不同这是两者最为本质的区别。 1、做为对债权人的义务承担主体,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对债权人承担有限责任,个人独资企业对债权人则承担无限责任。

C15030反垄断法条文解读 100分

C15030反垄断法条文解读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 行业协会违反我国反垄断法规定,组织本行业的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的,反垄断执法机构可以处()以下的罚款。 A. 二百万元 B. 一百万元 C. 五十万元 D. 三十万元 您的答案: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批注: 2. 根据我国反垄断法的规定,第一个主动报告达成价格垄断协议的有关情况并提供重要证据的()。 A. 可以免除处罚 B. 可以按照不低于50%的幅度减轻处罚 C. 可以按照不高于50%的幅度减轻处罚 D. 不能免除处罚 您的答案:A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批注: 二、多项选择题 3. 卡特尔行为具有如下特点()。 A. 具有高度隐秘性 B. 卡特尔组织通常可攫取高额利润 C. 对卡特尔行为的处罚力度较大 D. 透明度较高 您的答案:C,A,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批注: 4. 以下属于我国反垄断法禁止的经营者与交易相对人达成的垄断协议的是()。 A. 固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价格 B. 约定采用据以计算价格的标准公式 C. 限定向第三人转售商品的最低价格 D. 国务院反垄断执法机构认定的其他垄断协议 您的答案:A,D,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批注: 5. 我国反垄断法所规范的行为主要包括() A. 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 B. 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C. 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 D. 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 您的答案:B,A,D,C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批注: 6. 反垄断法所禁止的垄断协议的类型可分为()。 A. 横向垄断协议 B. 纵向垄断协议 C. 混合协议 D.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您的答案:A,C,B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批注: 7. 下列关于反垄断法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垄断法是自由企业的大宪章 B. 反垄断法是维护自由市场机制的基本法 C. 反垄断法是补救“市场失灵”,对市场进行适度干预的法律 D. 我国反垄断法立法的目的是为了预防和制止垄断行为,保护市场公平竞争,提高经济运行效率,维护消费者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您的答案:B,C,A,D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批注: 三、判断题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所称的垄断协议,是指排除、限制竞争的协议、决定或者其他协同行为。() 您的答案:正确 题目分数:10 此题得分:10.0 批注: 9. 具有竞争关系的经营者达成固定或者变更价格变动幅度的协议不构成价格垄断协议。()您的答案:错误

最新反垄断法律术语

反垄断法律术语

A Abuse of monopoly power 滥用垄断支配力 Abuse theory 滥用理论 Abusive conduct 滥用行为 Acquired firm 被收购的企业,被收购方 Acquiring firm 收购企业,收购方 Acquisition of asset 资产的收购 Act of state doctrine 国家行为理论 Actual damage 实际损失 Additional suit 附加诉讼 Administrative adjudication 行政裁决 Administrative process 行政诉讼程序 Adverse competitive effect 反竞争影响,反竞争效果 Affirmative duty 积极的义务 Aftermarket 下游市场 Aggravating circumstance 从重处罚情节 Aggressive pricing 超高定价 Agreement to divide market 分割市场的协议 Agreement with mixed competitive consequence 带有混合竞争后果的协议Allocate market geographically 从地域方面分割市场 Allocative efficiency 资源配置效率 Amicus brief 为协助法庭而对案情所提出的意见书,法庭之友意见概要

Ancillary restraint/ partial restraint 附属的/部分的限制 Annual sale 年销售额 Anti-competitive effect 反竞争效果 Anticompetitive stock acquisition 反竞争性的股份收购 Anticompetitive 限制竞争的,反竞争的 Anti-merger 合并控制 Antitrust 反垄断,反托拉斯 Antitrust Enforcement Guidelines for 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国际经营的反垄断执法指南 Antitrust felony 反垄断重罪 Antitrust immunity 反垄断法的除外 Antitrust litigation 反垄断诉讼 Antitrust procedures and penalties act of 1974 反垄断程序和处罚法 Antitrust scrutiny 反垄断审查 Assign customer 划分客户 Assistant Attorney General 美国联邦司法部长助理 Assured source of supply 稳定的供货渠道 Attempt to monopolize 企图独占 Attempted monopolization 企图独占 Attenuating circumstance 从轻处罚情节 Attorney General 司法部部长 Automatic adjustment mechanism 自动调节机制

一人公司论文:论一人公司的有限责任

一人公司论文:论一人公司的有限责任 摘要一人公司的有限责任问题在学术界有不同的认识,有肯定者,亦有否定者。本文对一人公司的有限责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提出几点完善建议的基础上认为一人公司有限责任应予以维持。 关键词一人公司有限责任法人人格否认 所谓一人公司是指由一名股东持有公司全部的股份或 者出资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对于一人公司,各国法律认可度不同,但是一人公司在世界上已经普遍存在。我国修订后的《公司法》第58条明确规定:一个法人或者一个自然人可以设立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因我国不承认一人股份公司,因此,本文所指一人公司仅指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一人公司不仅能够享受税赋上的优惠和降低代理的成本,而且最重要的是能够取得有限责任。有限责任具有降低成本、吸引投资、提高资本市场效率、降低债权人风险等诸多的经济功能,因此在设立之初是被赋予公开公司的。但是有限责任在公开公司中所具有的很多优点在闭锁型公司中并不存在,作为闭锁性公司极端代表的一人公司,其有限责任的正当性更是受到了诸多的质疑。“一人公司的弊害最严重的莫过于对有限责任制度的合理性构成了威胁,并严重地背离了法律的公平、正义价值目标。”鉴于此,笔者对我国公司法

中的一人公司的有限责任进行简要剖析,以期我国一人公司有限责任的完善。 一、一人公司有限责任存在的问题 第一,容易忽视对债权人相关利益的保护。一人公司有限责任下,股东只需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的债务承担有限的责任。这在客观上减轻了投资者的风险,但却将经营的风险转嫁到债权人的身上,使得在有限责任下债权人的利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我国现行的《公司法》关于有限责任的规定主要集中于第64条:“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不能证明公司财产独立于股东自己财产的,应当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即如果一人公司的股东能够提供证据证明公司财产与其个人财产是相互独立的,那么债权人就要承担在此证明结果下的不利后果。 第二,容易造成一人公司法人人格的滥用。由于一人公司是由一个股东出资或者拥有公司全部股份,公司唯一的经营者和管理者是股东本人,其在有限责任的保护下大大减少了投资的风险,但同时其从事高风险、高投资行为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在利益的不断驱使之下,一人公司的股东和投资者可以很轻易的借助公司的外壳将自己的投资意向和资本运作的范围任意的发挥,由公司承担损失,股东自己获取利益。

试论我国反垄断法律制度.doc

试论我国反垄断法律制度-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机制。只有竞争才能使社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企业才能具有创新和发展的动力,消费者才能得到较大的社会福利。然而,市场经济本身并没有维护公平和自由竞争的机制。恰恰相反,处于竞争中的企业为了减少竞争的压力和逃避风险,它们总是想通过某种手段谋求垄断地位。就在我国现阶段市场不成熟和市场机制不完善的条件下,限制竞争的现象也已经频频出现,如企业联合限价,联合限制生产或者销售数量,或者相互分割销售市场等。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在我国当前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阶段,政企不分的现象尚未完全改变,来自政府方面的行政性限制竞争的情况仍然十分严重,特别是地方保护主义。行政性限制竞争远比经济性的限制竞争严重得多,从而成为在我国当前建立有效竞争市场模式的主要症结所在。这些形形色色的限制竞争不仅会损害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而且,由于取得了垄断地位的企业没有市场竞争的压力,从而会丧失创新动力,不思进取,其结果就会阻碍国家经济和技术的发展。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国内市场进一步对外开放,更多的外国企业和外国商品将会进入我国的市场,与国内的企业和产品展开激烈的竞争。因此,制定一个符合国际惯例的反垄断法,给国内外企业提供一个公平、公开和有序的竞争环境,这不仅有利于我国经济贸易法制的完善,而且也有利于我国实施对外开放政策,有利于我国的经济进一步融入全球化,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早在1987年8月,国务院法制局就成立了反垄断法起草小组,1988年就提出了“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暂行条例草案”。1993年9月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反不正当竞争法,而反垄断法却未能同期出台。反垄断立法被搁浅的主要原因是学术界对我国现阶段制定反垄断法还存在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我国企业的平均规模小,企业横向联合和企业集团刚刚发展,如果现在颁布反垄断法,控制和限制企业联合的规模,就势必影响国家的产业政策。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一方面,从反垄断各方面的立法可以看出,反垄断法基本上适用合理的原则,正如有的学者所概括的:”反垄断法反对的并非一般意义上的大企业,而是任何独占市场的企图;它所努力消除的并非简单的企业优势,而是借助该种优势对于竞争机制的扭曲与蹂躏;它限制的并非企业通过先进的技术、优秀的策略等正当商业行为而获得的市场支配地位及高额利润,而是出于减灭竞争压力、长期轻松获取利润的目的,以非正当的方式对于该地位的维持与滥用;它所保护的并非弱小企业的弱小,而是保护它们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因此,制定反垄断法与支持中小企业的联合、扩大我国企业的平均规模和实现规模经济的经济政策并不矛盾。实际上,我国当前反垄断立法的难点不是在于企业的平均规模过小,而是在于国家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只要企业上面还有“婆婆”,它们还分属于这个部或者那个地方政府,企业就很难享有真正的经营自主权,从而就很难塑造竞争性的市场主体。只要企业进入市场还会受到来自政府方面的阻力,没有真正的投资决策权,反垄断法所追求的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就会是一句空话。

反垄断法律制度

第四编经济法律制度——第十一章反垄断法律制度 本章内容框架 第一节反垄断法律制度概述 一、反垄断法的适用范围及适用除外★★★ (一)地域范围(多次考查) (三)适用除外 1.知识产权的正当行使; 2.农业生产中的联合或者协同行为。 【注意】国有垄断企业国有垄断企业的合法经营活动受法律保护,但其从事垄断协议、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导致排除、限制竞争的经营者集中行为同样受《反垄断法》调整。 【例题·多选题(2017)下列关于《反垄断法》适用范围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只要垄断行为发生在境内,无论该行为是否对境内市场竞争产生排除、限制影响,均应适用《反垄断法》 B.只要行为人是我国公民或境内企业,无论该行为是否发生在境内,均应适用《反垄断法》

C.只要行为人是我国公民或境内企业,无论该行为是否对境内市场竞争产生排除、限制影响,均应适用《反垄断法》 D.只要垄断行为对境内市场竞争产生排除、限制影响,无论该行为是否发生在境内,均应适用《反垄断法》 『正确答案』AD 『答案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经济活动中的垄断行为,适用《反垄断法》,选项A正确、B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垄断行为,对境内市场竞争产生排除、限制影响的,适用《反垄断法》,选项C错误、D正确。 【例题·单选题】(2014A)根据反垄断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各项中,属于在从供给角度界定相关商品市场时所应考虑的因素的是()。 A.商品的功能及用途 B.商品间的价格差异 C.消费者的消费偏好 D.其他经营者的转产成本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从供给角度界定相关商品市场,一般考虑的因素包括:经营者的生产流程和工艺,转产的难易程度,转产需要的时间,转产的额外费用和风险,转产后所提供商品的市场竞争力,营销渠道等。 三、反垄断法的实施机制 以行政执法为主、民事诉讼为重要补充的“双轨制”模式。 (一)反垄断法律责任★★★(14考查)

第十一章 反垄断法律制度

本专题内容围绕垄断行为展开,体例逻辑清晰,内容呈现一定规律性。以客观题形式考核,分值为4-6分。反垄断法律制度概述,垄断协议规制制度及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制度,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规制制度等为常见考点,考频指数分布比较均衡。2020年教材对不同垄断行为的表述,有较多变化,需引起注意。 目录 √反垄断法律制度概述 √垄断协议规制制度 √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规制制度 √经营者集中与滥用行政权力反垄断审查 第一节反垄断法律制度概述 一、反垄断法适用的地域范围 1.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经济活动中的垄断行为,适用《反垄断法》。 2.境外的垄断行为,对境内市场竞争产生排除、限制影响的,适用《反垄断法》。 【特别提示】本点为核心考点。 【例题·多选题】下列关于《反垄断法》适用范围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A.只要垄断行为发生在境内,无论该行为是否对境内市场竞争产生排除、限制影响,均应适用《反垄断法》 B.只要行为人是我国公民或境内企业,无论该行为是否发生在境内,均应适用《反垄断法》 C.只要行为人是我国公民或境内企业,无论该行为是否对境内市场竞争产生排除、限制影响,均应适用《反垄断法》 D.只要垄断行为对境内市场竞争产生排除、限制影响,无论该行为是否发生在境内,均应适用《反垄断法》 『正确答案』AD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反垄断法》适用范围。在反垄断法适用的地域范围方面,我国采用“属地原则+效果原则”。属地原则,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经济活动中的垄断行为(无论该行为是否对境内市场竞争产生排除、限制影响),适用《反垄断法》(选项A正确);效果原则,是指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垄断行为,若对境内市场竞争产生排除、限制影响的,适用《反垄断法》(选项D正确)。 二、反垄断法适用的主体 1.以经营者为主体的垄断行为 (1)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 (2)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3)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 2.行业协会参与组织实施的垄断行为 主要是指,实施诸如价格联盟类的垄断行为。 3.行政垄断行为 主要是指,行政机关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 三、反垄断法的适用除外 1.知识产权的正当行使

一人公司法律规定

论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法律规制 时间:2013-01-24 16:45 来源:互联网我要评论(0) 【找法网一人有限公司】提要:2006年我国《公司法》对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做出特别规定,但如何从设立、运营及责任方面对一人有限责任公司进行更好地法律规制,本文拟做粗浅探讨。 一、一人公司概述 一人公司,是指公司的出资或股份全部归属于单一股东的公司。一人公司有两个基本法律特征,一是股东人数的唯一性,二是股东责任的有限性。一人公司可分为形式意义上的一人公司与实质意义上的一人公司,前者指公司的全部出资或所有股份由一个股东拥有,具有股东名义者仅有一人;后者是指形式上公司股东虽为复数,但公司实际上是由一名股东掌握,即公司的“真正股东”,其余的股东仅仅是为了规避法律,满足法律对股东人数要求而持有较少股份的挂名股东。此外,根据一人公司股东的性质,可以分为自然人一人公司、法人一人公司和国有独资公司;根据其产生的方式,一人公司可以分为初始一人公司与嗣后一人公司;根据一人公司的股份性质,可以分为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与一人股份有限公司。 一人公司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个人出资经营者为追求有限责任,降低经营风险的结果。我国《公司法》专设一节对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做了特别规定,包括股东资格、注册资本最低限额、特别公示要求及其他运营规则。至于一人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法》的态度并不明确。今后理论界和实务界的主要任务将是如何实施关于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特别规定,以及如何完善这些规定,这也是本文的主要任务。 二、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设立规制 (一)股东资格要求

1、对投资主体的限制。《公司法》规定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投资主体是一个自然人或者一个法人,强调股东的唯一性。自然人股东应当是完全行为能力人,至于法人股东,《公司法》并没有特别限制,可以包括企业法人、事业单位法人和社会团体法人,而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及不具备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被排除在外。《公司法》之所以把非法人企业排除在外,笔者认为主要是出于维护交易安全、保护第三人利益的考虑。非法人企业一般没有注册资本最低限额的要求,法律是通过追究其投资者的无限责任来保护第三人利益,如果允许非法人企业投资设立一人公司,一旦出现股东财产与公司财产混同以及其他需要否认法人人格的情形,一人公司交易相对人的利益将得不到切实保护。 2、对一个投资主体同时设立数个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做出限制。在我国市场经济法律制度和社会信用体系还不够健全的环境下,《公司法》明确规定一个自然人只能投资设立一个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实属必要。如果允许一个自然人投资设立若干家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易于导致公司资产薄弱、清偿债务能力减弱等弊端。目前,世界各国普遍限制自然人同时成为数个一人公司的唯一股东。 (二)注册资本最低限额要求。公司作为独立法人,其对外的责任能力取决于公司财产的多少,但注册资本仍应视为是对交易相对人的最低担保,尤其是一人有限责任公司,极易出现资本不足或资本混同问题,为了保障公司债权人的利益,规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是非常必要的。 我国《公司法》针对普通有限责任公司和一人有限责任公司采取了不同的资本制度,对前者采取折衷资本制,既规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3万元),同时也规定了公司注册资本为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全体股东认缴的出资额,除首次出资额外,其余部分股东自公司成立之日起2年内缴足;针对后者采取法定资本制,规定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0万元,由股东一次足额缴纳。 (三)特别公示要求。为了维护交易安全,保护债权人利益,一些国家公司法都规定了一人公司在设立时应公开登记,记载于公司登记机关的登记簿上,以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