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粉尘粒径的大小

粉尘粒径的大小

粉尘粒径的大小
粉尘粒径的大小

②粉尘粒径的大小

>5m粒子,口鼻咽喉中

2~5m粒子,气管和支气管中

<2m粒子,肺泡,被肺泡吸收,不经过肝脏

的解毒作用,直接由血液和淋巴液输送至全身,

对人体有很大的危害。

<0.4m粒子,在人呼吸时会排出体外。

粒径小,化学活性大,表面活性大,加剧了人体生理效应的发生与发展。锌等一些金属本身无毒,但将其加热后形成的烟状氧化物时,可与体内蛋白质作用引起发烧,即所谓的铸造热病。

细小粉尘的吸附能力很强。有害气体,液体,细菌和病毒会吸附在细粉尘上,被人体吸入肺部深处后,造成急慢性病症

1.局部通风系统分为局部送风和局部排风两大类

1.按照工作原理的不同,局部排风罩可分为:

密闭罩

柜式排风罩

外部吸气罩

接受式排风罩

吹吸式排风罩

1.设计局部排风罩时,应遵循的原则

局部排风罩应尽可能包围或靠近有害物发生源,使有害物局限于较小的空间,尽可能减小其吸气范围,便于捕集和控制。

排风罩的吸气气流方向应尽可能与污染气流运动方向一致。

已被污染的吸入气流不允许通过人的呼吸区。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操作人员的位置和活动范围。

排风罩应力求结构简单、造价低,便于制作安装和拆卸维修。

要尽可能避免或减弱干扰气流如穿堂风、送风气流等对吸气气流的影响。

和工艺密切配合,使局部排风罩的配置与生产工艺协调一致,力求不影响工艺操作

2.密闭罩排风口位置确定的原则是:

排风口应设在罩内压力最高的部位,以利于消除正压;

不应在含尘气流浓度高的部位或飞溅区内。

3.按照气流运动的特点,柜式排风罩可分为:

吸气式通风柜

吹吸式通风柜

送风式通风柜

4.对于冷过程且有害物的密度较大,因有害物容易积在下部,应将吸风口布设在通风柜的下部,才能有效地控制有害物。否则,如果将吸风口布设在上部,这时,由于工作孔上部的吸入速度为平均流速的150%,而下部仅为平均流速的60%,积在下部的有害气体就会从下部逸出。

对于产热量较大的工艺过程,与冷过程正好相反,因柜内有害物在热气流的作用下上升积在上部,应将吸风口布设在通风柜的上部,才能有效地控制有害物。否则,如果将吸风口布设在通风柜的下部,有害气体就会从上部逸出,这是不合理的布设。

对于散热量不稳定的过程,可在上下均设排风口,随柜内散热量的变化,调节上、下排风量的比

1.为保证有害物全部吸入罩内,必须在距吸气口最远的有害物散发点(即控制点)上造成适当的空气流动。

2.除尘机理的不同,可以分为:

3.1)重力除尘,如重力沉降室;(2)惯性除尘,如惯性除尘器;(3)离心力除尘,如旋风除尘器;(4)过滤除尘,如袋式除尘器、尘粒层除尘器、纤维过滤器;(5)洗涤除尘,如自激式除尘器、卧式旋风水膜除尘器;(6)静电除尘,如电除尘器。

2.可以分为:

(1)粗净化,主要用于除掉粗大的尘粒,一般用作多级除尘的第一级。(2)中净化,主要用于通风除尘系统,要求净化后的空气含尘浓度达到国家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限值以下(不超过100~200mg/m3)。(3)细净化,主要用于通风空调系统的进风系统和再循环系统,要求净化后的空气含尘浓度达到工业企业卫生标准限值以下(不超过1~2mg/m3)。(4)超净化,主要需按空气洁净度指标核计,常用计数含尘浓度表示。适用于清洁度要求较高的洁净房间,视工艺要求而定。

2.重力沉降室是通过重力作用使尘粒从气流中沉降分离的除尘装置,它的结构如图所示。含尘气流进入重力沉降室后,由于突然扩大了流动截面积,气流速度迅速下降,此时气流处于层流状态或接近层流状态下运动,使较重尘粒在重力作用下缓慢向灰斗沉降。。

重力沉降室应该是一个扁长形的长方体结构,有利于除尘。

3.惯性除尘器是指含尘气流冲击在挡板上,使气流方向发生急剧转变,利用尘粒本身的惯性力作用使其与气流分离,并与挡板发生碰撞而被捕集的装置,是低效除尘器。

4.

惯性除尘器结构型式多种多样,主要分为碰撞式和反转式两类。

碰撞式惯性除尘器是以气流中粒子冲击挡板而捕集较为粗大粒径粉尘的除尘装置,也称为冲击式惯性除尘器。当含尘气流流经挡板时,尘粒借助惯性力作用撞击在挡板上,失去动能后的尘粒在重力作用下沿挡板下落,进入灰斗。挡板可以是单级,也可以是多级,如图4-10所示。多级挡板交错布置,一般可设置3~5排。实际应用多采用多级挡板,目的是增加撞击机会,提高除尘效率。这类除尘器阻力较小,一般在100Pa以内。尽管使用多级挡板,但除尘效率也只能达到55%~75%。

5.旋风除尘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普通旋风除尘器是由进气管、筒体、锥体和排气管等组成,如图4-12所示。含尘气流由切线方向进口进入除尘器,沿外壁由上向下作螺旋形旋转运动,称为外涡旋;外涡旋到达锥体底部后,转而向上,沿轴心向上作旋转运动,称为内涡旋;最后经排气管排出。外涡旋和内涡旋的旋转方向相同,轴向运动方向相反。气流作旋转运动时,受惯性离心力推动作用,尘粒向外移动,到达外壁面后在气流和重力共同作用下,落入灰斗。

1 气流与尘粒的运动

2 切向速度

切向速度是决定气流合速度的主要速度分量,也是决定气流中质点离心力和尘粒捕集效率的主要因素。如图5.12所示,是某一断面的速度分布和压力分布。可以看出,外涡旋切向速度随半径减小而增加,反比于旋转半径的次方,最大值位于内外涡旋交界面,该交界面的半径(为排气管的直径)。内涡旋切向速度随半径的减小而减小,正比于旋转半径,比例常数等于气流的旋转角速度。

3 径向速度

外涡旋径向速度是向心的,内涡旋径向速度是向外的。气流切向分速度和径向分速度对尘粒的分离起着相反的影响,前者产生惯性离心力,使尘粒向外径向运动,后者造成尘粒向心径向运动。

4 轴向速度

轴向速度视内、外涡旋而定,外涡旋向下,内涡旋向上。

5 压力分布

从气流运动三个速度分量分析,可以看出旋风除尘器内压力分布。轴向各断面的速度分布差别较小,因此轴向压力变化也较小;切向速度在径向变化很大,因此径向全压和静压变化均很大,由外壁向轴心逐渐降低,轴心部分静压为负值。

研究表明,即使在正压下运行,轴心处也是处于负压状态,该负压一直延伸至灰斗。因此,旋风除尘器下部如果不保持严密,会把已经分离的粉尘重新卷入到内涡旋中。

2.

袋式除尘器的工作原理

常用滤料由棉、毛、人造纤维等加工而成,滤料本身网孔较大,一般为20~50μm,表面起绒的滤料约为5~10μm,新用滤料的除尘效率不高,对于1μm的尘粒除尘效率只有40%左右,如图4-20所示。含尘气体通过滤料时,粉尘因筛滤、截留、惯性碰幢、静电、扩散和重力沉降等作用,逐渐深入滤料内部,使纤维间空间逐渐减小,最终形成附着在滤料表面的粉尘层(称为初层)。

粉尘初层形成后,成为袋式除尘器的主要过滤层,使过滤效率剧增,而滤布只是起着形成粉尘初层和支撑它的骨架作用,如图4-21所示。但随着粉尘在滤袋上积聚,滤袋两侧压力差增大,会把有些已附在滤料上的细小粉尘挤压过去,使除尘效率下降。另外,若除尘器阻力过高,会使除尘系统处理气体量显著下降,影响生产系统的排风效果,因此除尘器阻力达到一定数值后,要及时清灰

2.湿式除尘器是通过含尘气体与液滴或液膜的接触使尘粒从气流中分离的。其优点是结构简单,投资低,占地面积小,除尘效率高,能同时进行有害气体的净化,适宜处理有爆炸危险或同时含有多种有害物的气体。其缺点是有用物料不能干法回收,泥浆需要处理,有时要设置专门的废水处理设备;高温烟气洗涤后,温度下降,会影响烟气在大气的扩散。

除尘机理主要有:

(1)通过惯性碰撞、接触阻留,尘粒与液滴、液膜发生接触,使尘粒加湿、增重、凝聚;

(2)细小尘粒通过扩散与液滴、液膜接触;

(3)由于烟气增湿,尘粒的凝聚性增加;

(4)高温烟气中的水蒸气冷却凝结时,要以尘粒为凝结核,形成一层液膜包围在尘粒表面,增强了粉尘的凝聚性,能改善疏水性粉尘的可湿性。

粒径为1~5 μm的粉尘主要利用第一个机理,粒径在1μm以下的粉尘主要利用后三种机理。

3.电除尘器的工作原理

电除尘器种类和结构型式繁多,但基本工作原理相同,包括气体电离和电晕放电、尘粒的荷电、收尘等基本过程。

1 气体电离与电晕放电

由于辐射摩擦等原因,空气中含有少量的自由离子,单靠这些自由离子是不可能使含尘空气中的尘粒充分荷电的。因此,电除尘器内必须设置如图4-38所示的高压电场。放电极接高压直流电源的负极,集尘极接地为正极,集尘极可以采用平板,也可以采用圆管。在电场作用下,空气中的自由离子要向两极移动,电压愈高、电场强度愈高,离子的运动速度越快。由于离子的运动,极间形成了电流。开始时,空气中的自由离子少,电流较小。电压升高到一定数值后,放电极附近的离子获得了较高的能量和速度,他们撞击空气中的中性原子时,中性原子会分解成正、负离子,这种现象称为空气电离。空气电离后,由于联锁反应,在极间运动的离子数大大增加,表现为极间的电流(这个电流称为电晕电流)急剧增加,空气成了导体。放电极周围的空气全部电离后,在放电极周围可以看见一圈淡蓝色的光环,这个光环称为电晕。因此,这个放电的导线被称为电晕极。

在离电晕极较远的地方,电场强度小,离子的运动速度也较小,那里的空气还没有被电离。如果进一步提高电压,空气电离(电晕)的范围逐渐扩大,最后极间空气全部电离,这种现象称为电场击穿。电场击穿时,发生火花放电,电路短路,电除尘器停止工作。

电除尘器的电晕电流与电压的关系如图4-39所示。为了保证电除尘器的正常运行,电晕的范围不宜过大,一般应局限于电晕极附近。

如果电场内各点的电场强度是不相等的,这个电场称为非匀强电场。电场内各点的电场强度都是相等的电场称为匀强电场。例如,用两块平板组成的电场就是匀强电场,在均匀电场内,只要某一点的空气被电离,极间空气便全部电离,电除尘器发生击穿。因此电除尘器内必须设置非均匀电场。

开始产生电晕放电的电压称为起晕电压。

电除尘器达到火花击穿的电压称为击穿电压。

2 尘粒的荷电

电除尘器的电晕范围(也称电晕区)通常局限于电晕线周围几毫米处,电晕区以外的空间称为电晕外区。电晕区内的空气电离后,正离子很快向负(电晕)极移动,只有负离子才会进入电晕外区,向阳极移动。含尘空气通过电除尘器时,由于电晕区的范围很小,只有少量的尘粒在电晕区通过,或得正电荷,沉积在电晕极上。大多数尘粒在电晕外区通过,获得负电荷,最后沉积在阳极板上,这就是阳极板称为集尘极的原因。

颗粒物荷电是电除尘过程的第一步

在电除尘器电晕电场中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粒子荷电机理。一种是离子在静电力作用下做定向运动,与粒子碰撞而使粒子荷电,称为电场荷电或碰撞荷电,该机理依赖于电场强度;另一种是由离子扩散而使粒子荷电,称为扩散荷电,该机理依赖于离子热能。粒子荷电过程取决于粒径,当,以电场荷电为主;当,以扩散荷电为主;介于之间,则同时考虑两种机理。

在电场荷电时,通过离子与尘粒的碰撞使其荷电,随尘粒上电荷的增加,在尘粒周围形成一个与外加电场相反的电场,其场强越来越强,最后导致离子无法到达尘粒表面。此时,尘粒上的电荷已达到饱和。

5.净化排气中有害气体的方法:燃烧法、冷凝法、吸收法和吸附法

燃烧过程是一种热氧化过程,通过氧化反应把废气中的烃类成份有效地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其它成分如卤素或含硫的有机物也可转化为允许向大气排放或容易回收的物质

燃烧法热力燃烧:明火下的火焰燃烧

催化燃烧:在催化作用下,使CH化合物在稍低的温度下氧化分解

3.冷凝法液体受热蒸发产生的有害蒸气可以通过冷凝使其从废气中分离。这种方法净化效率低,仅适用于浓度高、冷凝温度高的有害蒸气。

低浓度气体的净化通常采用吸收法和吸附法,它们是通风排气中有害气体的主要净化方法

1.吸收过程是吸收质从气相转移到液相的质量传递过程即传质过程

喷淋的液滴应大小适中,液滴直径过小,容易被气流带走,液滴直径过大,气液的接触面积小、接触时间短,影响吸收速率。

气体在吸收塔横断面上的平均流速称为空塔速度。喷淋塔的空塔速度一般为0.6~1.2m/s,阻力为20~200Pa,液气比为0.7~2.7L/m3。

弥散现象:填料层高度较大时,液体在流过3~4倍塔直径的填料层后,有逐渐向塔壁流动的趋势。

防止弥散现象的方法:

填料层较高时,每隔塔径2~3倍的高度要另外安装液体再分布装置,将液体引入塔中心或作再分布。

空塔速度一般为0.3~1.5m/s,每米填料层的阻力约为150~600Pa。淋塔的优点是阻力小,结构简单,塔内无运动部件。但是它的吸收效率不高,仅适用于有害气体浓度低,处理气体量不大和同时需要除尘的情况。填料的种类:拉西环、鲍尔环、鞍形和波纹填料等

填料塔结构简单,阻力中等,吸收效率高。填料塔直径不宜超过800~1000mm,直径过大,液体在径向分布不均匀,影响吸收效率。它不适用于有害气体与粉尘共存的场合。

填料的基本要求:比表面积大,气体通过填料时的阻力低,容易润湿等。

气、液、固三相接触,小球表面的液膜能不断更新,增大吸收推动力,提高吸收效率。

小球应耐磨、耐腐、耐温,通常用聚乙烯和聚丙烯制作,塔的直径大于200mm时,可以采用25、30、38的小球,填料层高度为0.2~0.3m。

空塔速度一般为2~6m/s,每段塔的阻力约为400~ 1200Pa。

把雾滴带到上层筛板的现象称为“雾沫夹带”。

液体从下层筛板倒流到上层筛板,这种现象称为“液泛”

板式塔的空塔速度一般为1~3.5m/s,筛板开孔率10%~18%,筛孔直径一般为3~8mm,每层筛板阻力约为200~1000Pa。

优点是构造简单,吸收效率高,处理风量大,可使设备小型化。

溢流堰的作用:使筛板上液层分布均匀并有一定厚度。

为什么板式塔内气流速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

板式塔:气流通过板式塔的筛孔垂直向上时,会把液滴喷得很高,容易产生雾沫夹带。而且筛板上有液面落差,引起气体分布不均匀,对提高效率不利。

舌形板塔与板式塔的比较:

舌形板塔:气体由舌板斜向喷出时,与板上液流方向一致,对液流起到推动作用,避免了液体的逆向混合及液面落差问题。板上滞留液量也较小,故操作灵敏,阻力小。

粉尘粒径分布测定实验—安德逊移液管法

粉尘粒径分布测定实验—安德逊移液管法 通风与除尘中所研究的粉尘都是由许多大小不同粉尘粒子所组成的聚合体。粉尘的粒径分布也叫分散度—即粉尘中各种粒径或粒径范围的尘粒所占的百分数。以数量统计形式表征的粉尘粒径布称为粉尘粒径数量分布;以质量统计形式表征的粉尘粒径分布称为粉尘粒径质量分布。 粉尘的粒径分布不同,其对人体到的危害以及除尘的机理也都不同,掌握粉尘的粒径分布是进行除尘器设计和研究的基本条件。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使用移液管法测定粉体粒度分布的原理和方法; (2) 加深对Stokes 颗粒沉降速度方程的理解,灵活运用该方程; (3) 根据粒度测试数据,能作出粒度累积分布曲线主频率分布曲线。 二、实验原理 本实验使用液体重力沉降法(安德逊移液管法)来测定分析粉尘的粒径分布。 液体重力沉降法是根据不同大小的粒子在重力作用下,在液体中的沉降速度各不相同这一原理而得到的。粒子在液体(或气体)介质中作等速自然沉降时所具有的速度,称为沉降速度,其大小可以用斯托克斯公式表示。 μ ρρ18)(2 p L p t gd v -= (1) 式中:v t — 粒子的沉降速度,cm/s ; μ — 液体的动力黏度,g/(cm ·s) ρp — 粒子的真密度, g/cm 3; ρL — 液体的密度,g/cm 3 g — 重力加速度,981cm/s 2; d p —粒子的直径, cm 。 由式(1)可得 gt H g v d L p L p t p )(18)(18ρρμρρμ-= -= (2) 这样,粒径便可以根据其沉降速度求得。由于沉降速度是沉降高度与沉降时间的比值,以此替换沉降速度。使上式变为 2 )(18p L p gd H t ρρμ-= (3) 式中:H — 粒子的沉降高度,cm ; t — 粒子的沉降时间,s 粒子在液体中沉降情况可用图1表示。粉样放入玻璃瓶内某种液体介质中,

粉尘粒径分布测定

实验一 粉尘粒径分布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用光散射的方法测定粉尘粒径分布的方法。 2.了解激光粒度分布仪的构造原理及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根据光学衍射和散射原理,光电探测器把检测到的信号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在这些电信号中包含有颗粒粒径大小及分布的信息,电信号经放大后,输入到计算机,计算机根据测得的衍射和散射光能值,求出粒度分布的相关数据,并将全部测量结果打印输出。 图1 激光粒度测试仪原理示意图 三、实验设备 图2 仪器外形结构 A :机械搅拌器 B :样品分散池 C :排水管接口 D :自动进水管接口 E :电源开关 F :交流电源输入端 G :连接串口线 四、操作步骤 1.开仪器和电脑电源,开电源前先检查电源是否正常,接地是否良好; 2.为保证测试的准确性,仪器应预热20~30分钟,再进行测试; H 、 正视图 后视图

3.打开水开关;运行桌面快捷文件“JL-1166”; 4.点击“仪器调零”,会出现两种情况: A.显示“请按空白测试”,表示仪器可以通讯,状态正常; B.显示“仪器调零请等待”,字没有变化,表示仪器与电脑之间没有通讯,此时:请点击:“系统设置-系统设置”,弹出“选择串口号数”对话框,如果当前串口号数为“1”,修改为“2”,仪器就可以通讯了(也可以运行TZ.exe文件修改)。 5.点击“半自动清洗”,继续点击“循环泵”和“进水”。待样品分散池内无气泡排出,点击“空白测试”,出现“状态正常请加粉测试”。 注:如果使用环境没有水源,只需在提示自动进水时由人工进水(推荐方法)。也可以选用半自动清洗,由人工进水,往样品分散池内注入三分之二清水,点击“半自动清洗-循环泵”。待样品分散池内无气泡排出,点击“空白测试”,出现“状态正常请加粉测试”。 6.此时,点击“加粉准备”,在样品池中加入适量粉末(约0.1~0.5g,不同粉体加入量不尽相同,应保证相对加入量显示在50~85之间,另加1~2滴分散剂; 7.电脑自动完成第一次测试,显示数据后,可继续点击“测试”,此时:以下表数据进行判断分档测试。 见下表: 8.反复点击“测试”3~5次,待数据稳定后,点击“保存文件”,输入文件名,点击“保存”(保存文件默认在当前文件夹中的JL子文件夹中); 9.测试完毕后要及时点击“全自动清洗”,自动进行仪器内部管道循环清洗; 注:如果是使用半自动测试,测试完毕后,同样点击“全自动清洗”,待样品分散池内完全排完水后,及进注入清水至样品分散池,水位约在三分之二,此动作人工替代进水阀动作,直至清洗完毕。 10.要显示测试结果,点击“结果显示”; 11.要打印测试结果,点击“结果显示-打印”; 12.清洗次数及排水,进水时间等参数可以自己设定:点击“系统-清洗参数设置”即可设置清洗参数(清洗次数一般为三次); 13.测试结束时,应先关闭仪器电源,再关闭计算机电源。 五、注意事项

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

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GB 5748-85 UDC 613.633:543 标准编号: GB 5748-85 UDC 613.633:543 标准正文: Methods for airborne dust measurement in workplace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人事部1986-01-27发布, 1986-05-01实施 为了评价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的危害程度,加强防尘措施的科学管理,保护职工 的安全和健康,促进生产发展,特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测定作业场所空气中的粉尘浓度、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和粉尘 分散度。 1术语 1.1作业场所 工人在生产过程中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 1.2粉尘 悬浮于作业场所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1.3粉尘浓度 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粉尘的质量(mg/m^3)或数量 (粒/cm^3)。本方法采用质 量浓度。 1.4游离二氧化硅 指结晶型的二氧化硅。 1.5粉尘分散度 各粒径区间的粉尘数量或质量分布的百分比。本方法采用数量分布百分比。 1.6测尘点 受粉尘污染的作业场所中必须进行监测的地点。 2测尘点的选择原则 2.1测尘点应设在有代表性的工人接尘地点。 2.2测尘位置,应选择在接尘人员经常活动的范围内,且粉尘分布较均匀处的呼吸带。在风流影响时,一般应选择在作业地点的下风侧或回风侧。 移动式产尘点的采样位置,应位于生产活动中有代表性的地点,或将采样器架设 于移动设备上。 3粉尘浓度的测定方法 3.1原理抽取一定体积的含尘空气,将粉尘阻留在已知质量的滤膜上,由采样后 滤膜的增量,求出单位体积空气中粉尘的质量(mg/m^3)。 3.2器材 3.2.1采样器采用经过产品检验合格的粉尘采样器,在需要防爆的作业场所采样时,用防爆型粉尘采样器,采样头的气密性应符合附录A的要求。 3.2.2滤膜采用过氯乙烯纤维滤膜。当粉尘浓度低于50mg/m^3时,用直径为4 0mm的滤膜,高于50mg/m^3时,用直径为75mm的滤膜。当过氯乙烯纤维滤膜不适用时,改用玻璃纤维滤膜。 3.2.3气体流量计常用15~40l/min的转子流量计,也可用涡轮式气体流量计; 需要加大流量时,可提高到80l/min的上述流量计,流量计至少每半年用钟罩式气体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指导书 环境工程实验室 第一部分粉尘性质的测定

实验一、粉尘真密度测定 一、 目的 粉尘真密度是指密实粉尘单位体积的重量,即设法将吸附在尘粒表面及间隙中的空气排除后测的的 粉尘自身密度P D . 测定粉尘真密度一般采用比重瓶法,粉尘试样的质量可用天平称量,而粉尘物体的体积测量则由于 粉尘吸附的气体及粒子间的空隙占据大量体积,故用简单的浸润排液的方法不能直接量得粉尘体积,而 应对粉尘进行排气处理,使浸液充分充填各空隙及粉尘的空洞。才能测得粉尘物质的真实体积。 二、 测试仪器和实验粉尘 比重瓶、三通开关、分液漏斗、缓冲瓶、真空表、干燥瓶、温度计、抽气泵、被测粉尘、蒸馏水 三、 测试步骤 1.称量干净烘干的比重瓶mO 。然后装入约1/3之一体积的粉尘,称得连瓶带尘重量mS 。 2.接好各仪器,组成真空抽气系统,将比重瓶接入抽气系统中,打开三通开关使比重瓶与抽气泵联 通,启动抽气泵抽气约30分钟。 3.轻轻转动三通开关使分液漏斗与比重瓶联通。(注意:不能将分液漏斗与抽气系统联通以免水进入 抽气泵中)此时由于比重瓶中真空度很高,分液漏斗中的水会迅速地流入比重瓶中,注意只能让水 注入瓶内2/3处,不能注满。 4.转动三通开关,再使比重瓶与抽气泵联通,启动抽气泵,轻轻振动比重瓶,这时可以看见粉尘中 有残留气泡冒出,待气泡冒完后,停止抽气。 5.取下比重瓶,加满蒸馏水至刻度线,将瓶外檫干净后称其重量mSe 。 6.洗净比重瓶中粉尘,装满蒸馏水称其重量me 。 Pe m m m m m m P se e O S O S D ?-+--=)(` g/cm 3 式中:mO 比重瓶自重g ; mS (比重瓶+粉尘)重g; mSe (比重瓶+粉尘+水)重g ; me (比重瓶+水)重g; Pe 测定温度下水的密度; Pp 粉尘的真密度 g/cm3 四、 测定记录 粉尘名称 电厂锅炉飞灰 粉尘来源 电厂 液体名称 自来水 液体密度 1 g/cm3 测定温度 16o C 测定日期 2010/5/21 平均真密度 2.241 g/cm3 五、 思考题: 1. 此法与先加水后抽气测真密度相比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光学法测定粉尘粒实验二

光学法测定粉尘粒径 一、实验目的和意义 粉尘粒径的大小与除尘器的除尘效果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是通风除尘设计中的基本参数,因此粉尘粒径大小的测定在大气污染控制中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本实验应达到以下目的: 1.掌握光学法测定粉尘粒径的基本原理及实验方法。 2.了解显微镜的构造原理以及操作方法。 3.学会数据处理及分析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并测定的粉尘粒径,面积等分径、定向径、长径、短径,如图2-1所示。 在显微镜下测定光片中粉尘投影粒径的大小,通常使用带有刻度的止刻微尺来进行,这种止刻微尺是一圆形玻片,其中央刻有5mm的、等分为50格(100格)的标尺,,每小格所代表的长度随止境和物镜放大倍数及镜筒长度的不同而定。用物测微尺(中央刻有1mm的标尺,等分为100格,每格10μm)标定好一定倍数目测微尺上每小格所代表的长度以后,便可以进行测定。

粉尘是由各种不同粒径的被子组成的集合休。因此,测定好各个单一粉尘粒子的投影径以后,可通过多种方法得出粉尘的分散度。常用的方法有列表法、直方图法、频率曲线法等。为了更好地了解粉尘粒径分布、比较不同的粒子总体可以适当地计算粉尘的几个特征数。粉尘的特征数主要包括:算术平均径(d)、中位径(d50)、众径(d m)、方差、标准差等。 三、实验设备和试剂 1 光学显微镜 2 载玻片、盖玻片 3.烘箱 4.香柏油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粉尘样品光片的制备 (1)将待测粉尘样品放入烘箱,烘干后置于干燥器中冷却备用。 (2)滴入半滴至一滴香柏油于载玻片上,然后用钳子取少量粉尘样品,将粉尘均匀洒在载玻片的香柏油中。 (3)待粉尘在香柏油中分散均匀后,在载玻片上面加上盖玻片。在加盖玻片时,应先将盖玻片的一边置于载玻片上,然后轻轻地向下按,如图2-1所示,以免产生气池影响粉尘粒径的观察和测定。

粉尘粒径分布测定说明书范文

粉尘粒径分布测定 说明书

文档仅供参考 上海江科教学器材有限公司 粉尘粒径分布测定实验装置 型号:CJK29 一、实验目的 掌握液体重力沉降法(移液管法)测定粉体粒径分布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液体重力沉降法是根据不同大小的粒子在重力作用下,在液体中的沉降速度各不相同这一原理而得到的。粒子在液体(或气体)介质中作等速自然沉降时所具有的速度,称为沉降速度,其大小能够用斯托克斯公式表示。μ ρρν18)(2 p L p t gd -= (式1) 式中 t ν——粒子的沉降速度,cm/s μ——粒子的动力黏度g/(cm·s) p ρ——粒子的真密度g/cm 3 L ρ——液体的真密度g/cm 3 g ——重力加速度cm/s 2 d p ——粒子的直径 cm 由式中可得 g d L P t P )(18ρρμν-= (式2) 这样,粒径便能够根据其沉降速度求得。可是,直接测得各种粒径的沉降速是困难的,而沉降速度是沉降高度与沉降时间的比值,以此替换沉降速度,使上式变为

gt H d L P P )(18ρρμ-= 或 2 )(18P L P gd H t ρρμ-= (式3) 式中 H ——粒子的沉降高度 cm t ——粒子的沉降时间s 粒子在液体中沉降情况可用图表示,粉样放入玻璃瓶内某种液体介质中,经搅拌后,使粉样均匀的扩散在整个液体中,如图中状态甲。经过t1后,因重力作用,悬浮体由状态甲变为状态乙。在状态乙,直径为d1的粒子全部沉降到虚线以下,由状态甲变到状态乙,所需时间为t1。根据(式3)应为2 11)(18gd H t L P ρρμ-= 同理,直径为d2粒子全部沉降 到虚线以下(即到达状态丙)所需时间为2 2 2)(18gd H t L P ρρμ-= 直径为d3的粒子全部沉降到虚线以下(即到达状态丁)所需时间为 2 3 3)(18gd H t L P ρρμ-= 根据上述关系,将粉体试样放在一定液体介质中,自然沉降,经过一定时间后,不同直径的粒子将分布在不同高度的液体介质中。根据这

粉尘的种类及特性

安全管理编号:LX-FS-A80812 粉尘的种类及特性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plan the important work to be done in the future, and require the personnel to jointly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or activity reaches the specified standard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粉尘的种类及特性 使用说明:本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安全相关工作进行具有统筹性,导向性的规划,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1.粉尘的种类 按粉尘的成分可分为无机粉尘、有机粉尘和混合性粉尘;按粉尘的颗粒大小可分为可见粉尘粒径大于10微米,显微粉尘粒径为0.25~10微米,起显微粉尘粒径小于0.25微米;按燃烧和爆炸性质可分为易燃易爆粉尘和非易燃易爆粉尘按卫生角度可分为呼吸性粉尘和非呼吸粉尘,呼吸性粉尘粒径小于5 微米,能进入人的细支气管到达细胞,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 2.粉尘特性 (1)粉尘的粒径分布

粉尘粒度分析仪操作规程

粉尘粒度分析仪操作规程 1.连接好电源线,打开电源开关,仪器显示状态1(state1)。 2.按进行键GO,使仪器进入状态2(state2)后,按ENT键,仪器提示输 入参数:粉尘真密度ρ P 、液体真密度ρ 1 、粘结系数V和沉降池高度H。 3.参数的确定: 粉尘真密度ρ P 可以采用真密度测试装置测定。 液体真密度ρ 1 、粘度系数V根据实验时温度查附录表1、表2。 沉降池高度以沉降池上的刻度线为准,从低到高一次是1、2、3、4,当液面高度与刻度线重合时的刻度线高度值就是沉降池高度H。 参数输入正确后,仪器提示显示OK。 4.用吸管往沉降池中移入适量的分散剂,液面高度高于1即可。把沉降盒向右旋转45度,降沉降池放入沉降盒内,然后再将沉降盒旋回原位,并确认已将沉降池顶紧,旋转圆盘上的光路对标准志线与仪器上的标准志线重合后,即可进行下一步工作。 5.按进行键GO,仪器进入状态4(state4)后,按ENT键测出背景值。 若分散剂用乙酸丁酯,为准确起见,测背景是应在乙酸丁酯溶液放入一张空白滤膜,然后降沉降池放入沉降盒;若分散剂用无水乙醇,则无需在分散剂放空白滤膜。该值应在2500~3800之间,如果超出范围,可通过调节光强调节旋钮使该值处于该范围。该步骤应在仪器测试前调节好。 6.测试完毕后,取出沉降池,将溶液倒出,然后将制备好的粉尘溶液倒入沉降池并放入仪器内,再按ENT键,测最大光密度值,仪器显示该值以100±10左右为宜,大于100时应稀释粉尘溶液,小于90时应加粉尘,直到调节到合适为止。每次测定之前都应反复转动圆盘,使粉尘容易均匀,之后才能测量。 7.按进行键GO,仪器进入状态5(state5)后,按ENT键开始测量,此时仪器随时间自动显示时间t和光密度值。 8.当达到所需粒径的测量时间时,按BRE键终止测量,仪器自动计算,并显示粒度分布值。 9.结果显示 按GO键,仪器进入状态1(state1);按RED键,输入此数值后按ENT键确

粉体粒度及其分布测定

粉体粒度及其分布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粉体粒度测试的原理及方法; 2.了解影响粉体粒度测试结果的主要因素,掌握测试样品制备的步骤和注意要点; 3.学会对粉体粒度测试结果数据处理及分析。 二.实验原理 图1:微纳激光粒度分析仪工作原理框图 粉体粒度及其分布是粉体的重要性能之一,对材料的制备工艺、结构、性能均产生重要的影响,凡采用粉体原料来制备材料者,必须对粉体粒度及其分布进行测定。粉体粒度的测试方法有许多种:筛分法、显微镜法、沉降法和激光法等。 激光粒度测试是利用颗粒对激光产生衍射和散射的现象来测量颗粒群的粒度分布的,其基本原理为:激光经过透镜组扩束成具有一定直径的平行光,照射到测量样品池中的颗粒悬浮液时,产生衍射,经傅氏(傅立叶)透镜的聚焦作用,在透镜的焦平面上形成一中心圆斑和围绕圆斑的一系列同心圆环,圆环的直径随衍射角的大小即随颗粒的直径而变化,粒径越小,衍射角越大,圆环直径亦大;在透镜的后焦平面位置设有一多元光电探测器,能将颗粒群衍射的光通量接收下来,光--电转换信号再经模数转换,送至计算机处理,根据夫朗和费衍射原理关于任意角度下衍射光强度与颗粒直径的公式,进行复杂的计算,并运用最小二乘法原理处理数据,最后得到颗粒群的粒度分布。 激光粒度测试法具有适应广、速度快、操作方便、重复性好的优点,测量范围为:0.1—几百微米。但当粒径与所用光的波长相当时,夫朗和费衍射理论的运用有较大误差,需应用米氏理论来修正。 三.仪器设备 济南微纳颗粒技术有限公司Winner2000Z智能型激光粒度分析仪、微型计算机、打印机。 四.实验步骤 4.1测试前的准备工作 1.开启激光粒度分析仪,预热10~15分钟。启动计算机,并运行相对应的软件。 2.清洗循环系统。首先,进入控制系统的人工模式,不选择自动进水点击排水, 把与被测样品相匹配的分散介质加入样品桶,待管路及样品窗中都充满介质后, 再点击排水,关闭排水。其次,按下冲洗,洗完后,自动排出。按以上步骤反

4.4 粉尘散度测定

4.4 粉尘分散度的测定 粉尘分散度:粉尘个粒径区间的粉尘质量或数量占总质量或数量的百分比。 我国现行卫生标准采用数量分散度表示粉尘分散度。 主要测定方法有滤膜法和沉降法两种。 1. 滤膜法 滤膜法又称滤膜溶解涂片法。 原理:把采样后的滤膜溶解于有机溶剂中,形成粉尘粒子的混悬液,制成标本,在显微镜下测定。 测定步骤(P95): 测定方法(P95): 粉尘数量分散度测量记录表 溶剂的稀释,搅拌,部分颗粒的破碎,变形,溶解等,真实地颗粒分布性差。 2. 沉降法又称自然沉降法、格林氏沉降法。 (一)原理

将现场含尘空气采集到格林氏沉降器的金属圆筒中.水平静置3h,粉尘自然沉降在圆筒底部的盖玻片上,在显微镜下测量粉尘颗粒的大小,按粒径分组计算尘粒数的百分率。 (二)测定方法 1.采样将盖玻片用铬酸洗液浸泡,水冲洗,用95%酒精棉球擦洗数次后.放人沉降器凹槽内,推动沉降器滑板与底座平齐,盖好圆筒盖。在采样点,向凹槽方向推动滑板至圆筒位于底座之外,打开圆筒盖,在距地面1.5m高处上下移动数次,用现场气体留换。 3. 用物镜测微尺标定目镜测微尺 (1)物镜测微尺是一个标准的尺度,长度1mm,100等份,每一等分的刻度值为0.01mm(10um)。

(2)标定当物镜倍数改变时,显微镜中的视野的大小随之改变,目镜测微尺的刻度间距不能反映粉尘颗粒的真实直径,因此,必须用物镜测微尺标定目镜测微尺。

(3)测定方法: 粉尘数量分散度测量记录表 (4)注意事项

测定沉降的颗粒.其形状没有变化,测定能较其实地反映现场粉尘的状态。采前应该洗净载玻片,保证无粉尘;采样运输、存放过程中震荡和污染,测定200个以上,测定尘粒数太少,粉尘的分散度的误差较大。

生产车间粉尘颗粒监测设计方案

生产车间粉尘颗粒监测设计方案

生产车间粉尘颗粒监测设计方案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发展过程中的环保意识不强,中国越来越多的地区粉尘,空气中灰尘的监控预警也变得也来越急迫与重要。而对环境质量有特定要求的公司及行业来说,对粉尘的监控也是非常必要的。比如最近在昆山的金属制品公司的汽车轮毂抛光车间因为抛光过程中铝粉的浓度过高后遇到火星引起爆炸而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害。可见,对粉尘的监控在很多方面都是有必要的。对粉尘的检测也变成像温度一样,需要常规化,制度化的检测。粉尘检测仪主要用于检测环境中的粉尘浓度,其工作原理:主要元器件为激光二极管、透镜组和光电检测器。检测时,首先由激光二极管发出的激光,经过透镜组形成一个薄层面光源。薄层光照射在流经传感器室的待测空气,粉尘会产生散射,经过光电探测器来检测光的散射光强。当前人们对生活工作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主要适用于各种研究机构,气象学,公众卫生学,工业劳动卫生工程学,大气污染研究等。 二、设计背景 对于作业场所空气中的粉尘,从全面了解和掌握粉尘的物理化学性状出发,需要监测的项目很多,如生产车间的粉尘的形状、密度、粒度分布、溶解度、浓度,粉尘的化学成分及荷电性、爆炸性等。从安全和卫生的角度出发,日常监测的项目包括,粉尘浓

度、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和粉尘的分散度等。在超过预警值是能够发出报警信号,通知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应对。监测的内容能够包括以下几点: 1.粉尘浓度 指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粉尘的质量或颗粒数。表示方法有两种,即质量浓度(mg/m3)和数量浓度(ppm/cm3)。 在粉尘浓度的测定中,由于粉尘粒度的大小不同,进入人体呼吸道部位不同,对人体的危害也不同,因此,又将粉尘浓度分成两类,即总粉尘浓度和呼吸性粉尘浓度。 总粉尘浓度:指全部悬浮于空气中可进入人体的粉尘的质量或数量,并以总粉尘浓度采样头采集到的粉尘的全部质量或数量来表示。 呼吸性粉尘浓度:指能被吸入到人体肺泡区内的粉尘。在进行呼吸性粉尘采样时需使用呼吸性粉尘采样器。 2.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游离二氧化硅是指未与金属及金属氧化物结合的二氧化硅,常以结晶状态存在。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多少对尘肺病的发生有重要影响,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越高致病力越强。 3.粉尘中的金属颗粒浓度 对于金属加工也的抛光车间来说,对粉尘的监控显得尤为重

粉尘的理化性质

粉尘的理化性质是指粉尘本身固有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粉尘具有的与防尘技术关系密切的特性有:密度、粒径、分散度、安息角、湿润性、粘附性、爆炸性、荷(带)电性、比电阻、凝并等。 一、粉尘密度 粉尘密度有堆积密度和真密度之分。自然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粉尘的质量,称为粉尘堆积密度(或称容积密度)。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粉尘的质量,称为粉尘真密度(或称尘粒密度)。 二、粉尘粒径 粉尘粒径是表征粉尘颗粒大小的最佳代表性尺寸。对球形尘粒,粒径是指它的直径。 实际的尘粒形状大多是不规则的,一般也用“粒径”来衡量其大小,然而此时的粒径却有不同的含义。同一粉尘按不同的测定方法和定义所得的粒径,不但数值不同,应用场合也不同。因此,在使用粉尘粒径时,必须了解所采用的测定方法和粒径的含义。例如,用显微镜法测定粒径时,有定向粒径、定向面积等分粒径和投影面积粒径等;用重力沉降法测出的粒径为斯托克斯粒径或空气动力粒径3用光散射法测定时,粒径为体积粒径。在选取粒径测定方法时,除需考虑方法本身的精度、操作难易程度及费用等因素外,还应特别注意测定的目的和应用场合。在给出或应用粒径分析结果时,也应说明或了解所采用的测定方法。 三、粉尘分散度 粉尘分散度即粉尘的粒径分布。粉尘的粒径分布可用分组(按粉尘粒径大小分组)的质量百分数或数量百分数来表示。前者称为质量分散度,后者称为计数分散度。粉尘的分散度不同,对人体的危害以及除尘机现和采取的除尘方式也不同。因此,掌握粉尘的分散度是评价粉尘危害程序,评价除尘器性能和选择除尘器的基本条件。由于质量分散度更能反映粉尘的粒径分布对人体和除尘器性能的影响,所以在防尘技术中多采用质量分散度。国内已生产出多种测定粉尘质量分散度的仪器,有不少单位已在使用。 四、粉尘安息角 将粉尘自然地堆放在水平面上,堆积成圆锥体的锥底角称为粉尘安息角。安息角也称休止角、堆积角,一般为35°-55°。将粉尘置于光滑的平板上,使此平板倾斜到粉尘开始滑动时的角度,为粉尘滑动角,一般为30°-40°。粉尘安息角和滑动角是评价粉尘流动特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它们与粉尘粒径、含水率、尘粒形状、尘粒表面光滑程度、粉尘粘附性等因素有关,是设计除尘器灰斗或料仓锥度、除尘管道或输灰管道斜度的主要依据。 五、粉尘湿润性 粉尘粒子被水(或其它液体)湿润的难易程度称为粉尘湿润性。有的粉尘(如锅炉飞

粉尘检测技术

粉尘检测技术 粉尘检测是以科学的方法对生产环境空气中粉尘的含量及其物理化学性状进行测定、分析和检查的工作。从安全和卫生学的角度出发,日常的粉尘检测项目主要是粉尘浓度、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和粉尘分散度(也称为粒度分布)的检测。 1)粉尘浓度测定 矿的粉尘浓度测定主要有滤膜测尘法和快速直读测尘仪测定法。 (1)滤膜测尘法。测尘原理是用粉尘采样器(或呼吸性粉尘采样器)抽取采集一定体积的含尘空气,含尘空气通过滤膜时,粉尘被捕集在滤膜上,根据滤膜的增重计算出粉尘浓度。 (2)快速直读测尘仪测尘法。用滤膜采样器测尘是一种间接测量粉尘浓度的方法,由于准备工作,粉尘采样和样品处理时间比较长,不能立即得到结果,在卫生监督和评价防尘措施效果时显得不方便。为了满足这方面工作特点的需要,各国研制开发了可以立即获得粉尘浓度的快速测定仪。 2)粉尘游离二氧化硅的测定

国家标准中规定的测定方法是焦磷酸质量法,也有用红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法进行测定。 (1)焦磷酸质量法。在245~250℃的温度下,焦磷酸能溶解硅酸盐及金属氧化物,对游离二氧化硅几乎不溶。因此,用焦磷酸处理粉尘试样后,所得残渣的质量即为游离二氧化硅的量,以百分比表示。为了求得更精确的结果,可将残渣再用氢氟酸处理,经过这一过程所减轻的质量则为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 (2)红外分光分析法。当红外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其能量与物质分子的振动或转动能级相当时会发生能级的跃迁,即分子电低能级过渡到高能级。其结果是某些波长的红外光被物质分子吸收产生红外吸收光谱。游离二氧化硅的吸收光谱的波数为800cm—1、780cm—1、694cm—1(相当于波长为12.5μm、12.8μm、14.4μm)。 (3)粉尘分散度的测定。粉尘分散度分为数量分散度和质量分散度。前者是针对具有代表性的一定数量的样品逐个测定其粒径的方法。其测定方法主要有显微镜法、光散射法等。测得的是各级粒子的颗粒百分数。后者是以某种手段把粉尘按一定粒径范围分级,然后称取各部分的质量,求其粒径分布,常采用离心、沉降或冲击原理将粉尘按粒径

金属粉尘颗粒监测解决方案

金属粉尘颗粒监测解决方案 一、概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发展过程中的环保意识不强,我国越来越多的地区粉尘,空气中灰尘的监控预警也变得也来越急迫与重要。而对环境质量有特定要求的公司及行业来说,对粉尘的监控也是非常必要的。比如最近在昆山的金属制品公司的汽车轮毂抛光车间因为抛光过程中铝粉的浓度过高后遇到火星引起爆炸而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害。可见,对粉尘的监控在很多方面都是有必要的。对粉尘的检测也变成像温度一样,需要常规化,制度化的检测。粉尘检测仪主要用于检测环境中的粉尘浓度,其工作原理:主要元器件为激光二极管、透镜组和光电检测器。检测时,首先由激光二极管发出的激光,通过透镜组形成一个薄层面光源。薄层光照射在流经传感器室的待测空气,粉尘会产生散射,通过光电探测器来检测光的散射光强。当前人们对生活工作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主要适用于各种研究机构,气象学,公众卫生学,工业劳动卫生工程学,大气污染研究等。二、设计要求 对于作业场所空气中的粉尘,从全面了解和掌握粉尘的物理化学性状出发,需要监测的项目很多,如粉尘的形状、密度、粒度分布、溶解度、浓度,粉尘的化学成分及荷电性、爆炸性等。从安全和卫生的角度出发,日常监测的项目包括,粉尘浓度、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和粉尘的分散度等。在超过预警值是能够发出报警信号,通知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应对。监测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几点: 1.粉尘浓度 指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粉尘的质量或颗粒数。表示方法有两种,即质量浓度(mg/m3)和数量浓度(ppm/cm3)。 在粉尘浓度的测定中,由于粉尘粒度的大小不同,进入人体呼吸道部位不同,对人体的危害也不同,所以,又将粉尘浓度分成两类,即总粉尘浓度和呼吸性粉尘浓度。 总粉尘浓度:指全部悬浮于空气中可进入人体的粉尘的质量或数量,并以总粉尘

粉尘特性

粉尘特性 粉尘本身固有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叫做粉尘特性。粉尘具有许多不同的特性,与防尘技术关系密切的有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密度、粒径和分散度、安置角和滑动角、粘附性、湿润性与水硬性、磨损性、爆炸性、荷电性(带电性)、比电阻等。 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自然界没有纯粹的硅,它总是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最常见的是二氧化硅(SiO2)。游离二氧化硅是指不与其他元素的氧化物结合在一起的二氧化硅,如石英。石棉(CaO·3MgO·4SiO2)和滑石(3MgO·4SiO2·H2O)中,虽然也有二氧化硅成分,但它是与其他元素的氧化物,如氧化钙(CaO)、氧化镁(MgO)结合在一起的。这种以结合状态存在的二氧化硅,叫做硅酸盐。各种矿石、原料和粉尘的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可以用化学分析方法(如焦磷酸法)或物理方法(如X线衍射法、红外线分光光度法等)测定出来。 大量的实验研究和卫生学调查都表明,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越高,尘肺的发病时间越短,病变发展速度越快,危害性越大。如吸入含游离二氧化硅70%以上的粉尘时,往往形成以结节为主的弥漫性纤维化,而且发展较快,又易于融合。当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低于10%时,则肺内病变以间质性为主,发展较慢且不易融合。 粉尘的密度粉尘的密度有堆积密度和真密度之分。自然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粉尘的质量称为堆积密度(或称容积密度),它与粉尘的贮运设备和除尘器灰斗容积的设计有密切关系。在粉尘(或物料)的气力输送中也要考虑粉尘的堆积密度。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粉尘的质量称为真密度(或称尘粒密度),它对机械类除尘器(如重力沉降室、惯性除尘器、旋风除尘器)的工作和效率具有较大的影响。例如,对于粒径大、真密度大的粉尘可以选用重力沉降室或旋风除尘器,而对于真密度小的粉尘,即使粒径较大也不宜采用这种类型的除尘器。 粉尘的粒径和分散度表征粉尘颗粒大小的代表性尺寸叫做粉尘的粒径。对球形尘粒来说,是指它的直径。实际的尘粒大多是不规则的,一般也用“粒径”来衡量其大小,然而此时的尘粒只能根据赋予的定义用某一个有代表性的尺寸作为它的粒径。同一粉尘按不同定义所得的粒径,不但数值不同,应用场合也不一样。因此,在使用粉尘粒径时,必须了解所采用的粒径含义。在选取粒径测定方法时,除需考虑方法本身的精度、操作难易及费用等因素外,还应特别注意测定的目的和应用场合。不同的粒径测定方法,得出不同概念的粒径。因此,在给出或应用粒径分析结果时,还必须说明或了解所用的测定方法。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粉尘粒径: 1.投影粒径。用显微镜法直接观测时测得的粒径为投影粒径。根据定义不同,分为定向粒径、定向面积等分粒径和投影圆等值粒径。 2.斯托克斯粒径和空气动力粒径。可用沉降法(如移液管法、沉降天平法等)间接测定得到。 斯托克斯粒径ds,指与被测尘粒密度相同、沉降速度相同的球形粒子直径。当尘粒沉降的雷诺数Re≤1时,按斯托克斯定律,可得到斯托克斯粒径的定义式为: 式中μ—流体动力黏性系数,Pa·s; Vs——沉降速度,m/s;

筛分粒径分布实验报告范本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筛分粒径分布实验报告

编号:FS-DY-20864 筛分粒径分布实验报告 篇一:筛分分析-实验指导书 粒度分布通常是指某一粒径或某一粒径范围的颗粒在整个粉体中占多大的比例。它可用粒度分布表格、粒度分布图和函数形式表示颗粒群粒径的分布状态。颗粒的粒度、粒度分布及形状能显著影响粉末及其产品的性质和用途。例如.水泥的凝结时间、强度与其细度有关;陶瓷原料和坯釉料的粒度及粒度分布影响着许多工艺性能和理化性能;磨料的粒度及粒度分布决定其质量等级等。为了掌握生产线的工作情况和产品是否合格,在生产过程中必须按时取样并对产品进行粒度分布的检验,粉碎和分级也需要测量粒度。 粒度测定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筛析法、沉降法、激光法、小孔通过法、吸附法等。本实验用筛析法测粉体粒度分布。筛析法是最简单的也是用得最早和应用最厂泛的粒度测定方法、利用筛析方法不仅可以测定粒度分布,而且通过绘

制累积粒度特性曲线,还可得到累积产率50%时的平均粒度。 一、实验目的意义 本实验的目的: ①了解筛析法测物体粒度分布的原理和方法; ②根据筛分析数据绘制粒度累积分布曲线和频率分布曲线。 二、实验原理 筛析法是让粉体试样通过一系列不同筛孔的标准筛,将其分离成若干个粒级,分别称重,求得以质量百分数表示的粒度分布。筛析法适用约20μm~100㎜之间的粒度分布测量。如采用电成形筛(微孔筛),其筛孔尺寸可小至5μm,甚至更小。 筛孔的大小习惯上用“目”表示,其含义是每英寸(2.54cm)长度上筛孔的数目。也有用l㎝长度上的孔数或1㎝筛面上的孔数表示的,还有的直接用筛孔的尺寸来表示。筛分法常使用标准套筛,标准筛的筛制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推荐的筛孔为1㎜的筛子作为基筛,也可采用泰勒筛,筛孔尺寸为0.074mm(200目)作为基筛。

粉尘的粒径分布测定

粉尘的粒径分布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LS900激光粒度分析仪的工作原理; 2、 了解不同粉尘粒度的分布情况; 3、 掌握LS900激光粒度分析仪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 (1) 基础知识——颗粒对光的散射理论 众所周知,光是一种电磁波。它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颗粒时,将与之相互作用,其中的一部分将偏离原来的行进方向,称之为散射,如图1所示: 图1 光的散射现象示意图 当颗粒是均匀、各向同性的圆球时,可以根据Maxwell 电磁波方程严格地推算出散射光场的强度分布,称为Mie 散射理论,摘录如下: {}2 1 )(cos )(cos )1(1 2∑∞ =+++= l l l l l a b a l l l I θτθπ {}2 1 )(cos )(cos )1(1 2∑∞ =+++= l l l l l b a b l l l I θτθπ 其中I a 和I b 分别表示垂直偏振光和水平偏振光的散射光强;θ表示散射角,a l 和b l 的表达式分别如下: )?`()()?()(?)?`()()?()`(?) 1()` 1(q n q q n q n q n q q n q n a l l l l l l l l l ?ζ?ζ????--=

)?`()()?(`)(?)?()`()?(`)(?)` 1() 1(q n q q n q n q n q q n q n b l l l l l l l l l ?ζ?ζ????--= 此地,ω πσ 4(1?i n +∈∈= 介 ),0 λωc = ,r q 介 λπ 2= ;式中,介∈为介质的介电常数, ∈为散射粒子的介电常数,σ 为电导率,0λ和介λ分别为真空和介质中的光波 长,r 为粒子半径,而 ) (2 )(2 1q J q q l l + = π? )()()() 1(q i q q l l χ?ζ+= 其中)(2 )(2 1q N q q l l + -=πχ 这里)(2 1q J l +和)(2 1q N l + 分别是第一类Bessel 函数和诺俟曼函数。 l π和l τ的表达式则为: ∑=-------= 2 /0 1 2) (cos ) 2)((2)2)(22() 1()(cos l m m l l m l m l m l m m l m l θθπ )(cos sin 1) 1(θθ l p = )(cos cos )(cos sin )(cos cos )(cos ) 1(2 θθ θ θπθ θθπθτl l l l p d d d d = -= 其) 1(l p 为一次缔合勒让德多项式 Mie 理论是描述散射光场的严格理论,适用于经典意义上任意大小的颗粒。但是对大颗粒(λ??r ),Mie 散射公式的数值计算十分复杂。通常人们认为这种情况下散射现象可以用较常见而简单的衍射公式描述。当散射粒子到观察点的距离无限远时,衍射公式可简化为Fraunhoff 衍射公式: 2 1222sin )sin (2) ()(?? ? ???=θθλπθkr kr J f A r I ()。 (2) 工作原理 激光粒度仪由测量单元、样品池、计算机和打印机组成,如图2所示:

粒度测定法

1、目的 建立粒度检验操作规程 2、范围 适用于预胶化淀粉粒度的检测 3、依据 《中国药典》2010版二部附录IX E 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内容 粒度的检测 4、内容 本法用于测定原料药和药物制剂的粒子大小或粒度分布。其中,第一法、第二法用于测定药物制剂的粒子大小或限度,第三法用于测定原料药或药物制剂的粒度分布。 第一法(显微镜法) 本法中的粒度,系以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长度表示。 目镜测微尺的标定用以确定使用同一显微镜及特定倍数的物镜、目镜和镜筒长度时,目镜测微尺上每一格所代表的长度。 将镜台测微尺置于显微镜台上,对光调焦,并移动测微尺于视野中央; 取下目镜,旋下接目镜的目镜盖,将目镜测微尺放入木镜筒中部的光栏上(正面向上),旋上目镜盖后反置镜筒上。此时在视野中可同时观察到镜台测微尺的像及目镜测微尺的分度小格,移动镜台测微尺和旋转目镜,使两种量尺的刻度平行,并令左边的“0”刻度重合;寻找第二条重合刻度,记录两条刻度的读数;并根据此值计算出目镜测微尺每小格在该物镜条件下所相当的长度(μm)。由于镜台测微尺每格相当于10μm,故目镜测微尺每一小格的长度为: 10 相重区间镜台测微尺的格数 相重区间目镜测微尺的格数

当测定时要使用不同的放大倍数时,应分别标定。 测定法取供试品,用力摇匀,黏度较大者可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加适量甘油溶液(1→2)稀释,照该剂型或各品种项下的规定,量取供试品,置载玻片上,覆以盖玻片,轻压使颗粒分布均匀,注意防止气泡混入,半固体可直接涂在载玻片上,立即在50~100倍显微镜下检视盖玻片全部视野,应无凝聚现象,并不得检出该剂型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50μm及以上的粒子。再在200~500倍的显微镜下检视该剂型或各品项下规定的视野内得总粒数,并计算其所占比例(%)。 第二法(筛分法) 筛分法一般分为手动筛分法、机械筛分法与空气喷射筛分法。手动筛分法和机械筛分法适用于测定大部分粒径大于75μm的样品。对于粒径小于75μm的样品,则应采用空气喷射筛分法或其他适宜的方法。 机械筛分法系采用机械方法或电磁方法,产生垂直振动、水平圆周运动、拍打、拍打与水平圆周运动相结合等振动方式。空气喷射筛分法则采用流动的空气流带动颗粒运动。 筛分实验时需注意环境湿度,防止样品吸水或失水。对易产生静电的样品,可加入0.5%胶质二氧化硅(或)氧化铝等抗静电剂,以减小静电作用产生的影响。 1.手动筛分法 (1) 单筛分法称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供试品,置规定号的药筛中(筛下配有密合的接收容器),筛上加盖。按水平方向旋转振摇至少3分钟,并不时在垂直方向轻叩筛。取筛下的颗粒及粉末,称定重量,计算其所占比例(%)。 (2) 双筛分法取单剂量包装的5袋(瓶)或多剂量包装的1袋(瓶),称定重量,置该剂型或品种项下规定的上层(孔径大的)药筛中(下层的筛下配有密合的接收容器),保持水平状态过筛,左右往返,边筛动边拍打3分钟。取不能通过大孔径筛和能通过小孔径筛的颗粒及粉末,称定重量,计算其所占比例(%)。 2. 机械筛分法 除另有规定外,取直径为200mm规定号的药筛和接收容器,称定重量,根据供试品的容积密度,称取供试品25~100g,置最上层(孔径最大的)药筛中(最下层的筛下配有密合的接收容器),筛上加盖。设定振动方式和振动

实验1 粉体的粒度及其分布的测定

实验1 粉体的粒度及其分布的测定 粒度分布的测量在实际应用中非常重要,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固体原料和制品,很多都是以粉体的形态存在的,粒度分布对这些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催化剂的粒度对催化效果有着重要影响;水泥的粒度影响凝结时间及最终的强度;各种矿物填料的粒度影响制品的质量与性能;涂料的粒度影响涂饰效果和表面光泽;药物的粒度影响口感、吸收率和疗效等等。因此在粉体加工与应用的领域中,有效控制与测量粉体的粒度分布,对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能源消耗,控制环境污染,保护人类的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粉体粒度测试的原理及方法。 2、了解影响粉体粒度测试结果的主要因素,掌握测试样品制备的步骤和注 意事项。 3、学会对粉体粒度测试结果数据处理及分析。 二、实验原理 粉体粒度及其分布是粉体的重要性能之一,对材料的制备工艺、结构、性能均产生重要的影响,凡采用粉体原料来制备材料者,必须对粉体粒度及其分布进行测定。粉体粒度的测试方法有许多种:筛分析、显微镜法、沉降法和激光法等。激光法是用途最广泛的一种方法。它具有测试速度快、操作方便、重复性好、测试范围宽等优点,是现代粒度测量的主要方法之一。 激光粒度测试时利用颗粒对激光产生衍射和散射的现象来测量颗粒群的粒度分布的,其基本原理为:激光经过透镜组扩束成具有一定直径的平行光,照射到测量样品池中的颗粒悬浮液时,产生衍射,经傅氏(傅里叶)透镜的聚焦作用,在透镜的后焦平面位置设有一多元光电探测器,能将颗粒群衍射的光通量接收下来,光-电转换信号再经模数转换,送至计算机处理,根据夫琅禾费衍射原理关于任意角度下衍射光强度与颗粒直径的公式,进行复杂的计算,并运用最小二乘法原理处理数据,最后得到颗粒群的粒度分布。 三、仪器设备 1、制样:超声清洗器、烧杯、玻璃棒、蒸馏水、六偏磷酸钠。 2、测量:Easysizer20激光粒度仪、微型计算机、打印机。 四、实验步骤 (一)测试准备 1、仪器及用品准备 (1)仔细检查粒度仪、电脑、打印机等,看它们是否连接好,放置仪器的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