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1年高考政治人教版必修一经济生活背诵提纲

2021年高考政治人教版必修一经济生活背诵提纲

2021年高考政治人教版必修一经济生活背诵提纲
2021年高考政治人教版必修一经济生活背诵提纲

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背诵提纲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一.货币的本质

1.商品的基本属性

(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1)产生: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物物交换——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商品流通(商品—货币—商品)。

(2)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3)本质: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

(1)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2)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还债、工资、房租、利息、交税等)和世界货币。

(3)货币流通规律: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待售商品总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4.金属货币与纸币

(1)金属货币:金银条快、铸币。

(2)纸币的含义: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3)纸币的发行量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反之,则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的流通。货币供应量过多是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

(4)货币的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银行计算机网络化的实现,出现了用电子计算机进行贮存、转账、购买、支付的电子货币。

二.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1.货币与财富

(1)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基本职能。从一定意义上看,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2)正确对待金钱: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2.结算与信用工具

(1)结算方式:一是现金结算,二是转账结算。

(2)信用卡:集存款、取款、借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3)支票

含义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

分类转账支票、现金支票

3.外汇和汇率

(1)外汇: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外汇汇率的变化: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对人民币的汇率跌落。

(3)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

利于人民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利于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

利弊: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有利于引进外资,不利于海外投资;有利于外国人到中国旅游、留学和购物,不利于中国人到国外旅游、留学和购物。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一、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1、价值与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①单位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长,价值量越大。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价值量下降,产量增加,价值总量不变;

②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处于有利地位。这就促使生产者努力缩短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商品价格不变,产量增加,价值总量增加。

2、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1)价值规律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供给与需求

供给指产品的生产、销售,一般而言,供给增加,价格的稳定或下降;

需求指产品的购买、消费,一般而言,需求增加,可能带来商品价格的上升。

4、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

(1)商品的供求关系会影响商品价格的变化: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2)卖方市场:当供不应求时,商品短缺,购买者争相购买,销售者趁机提价,买方不得不接受较高的价格以满足自身的需要,于是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

买方市场:当供过于求时,商品过剩,销售者竞相出售,购买者持币待购,卖方不得不以较低的价格处理他们过剩的存货,于是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

(5+3总结)

1,价值决定价格(耗费的劳动量;社会劳动生产率;生产成本。)

2,供求关系。

3,货币价值。(金属货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纸币的供应量)

4,市场自发性和宏观调控。

二、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1、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

(1)一般来讲,价格上涨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2)价格变动的影响: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比较大。

(3)价格上涨,该商品需求量减少,替代品需求量会随之增加,互补商品需求量会随之减少。(相关商品)

2、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1)调节产量。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商品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2)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为降低成本,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对其使用量;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生产者就会减少对其使用量;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节约成本,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3)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重要体现。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一、消费及其类型

1. 影响消费的因素

(1)根本因素:经济发展水平

(2)主要因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①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

②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有密切的联系。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3)主观因素:消费心理

(4)其他因素:物价、商品性能与质量、外观与包装、广告、购买方式、服务态度等。

拓展:

提高消费水平的途径:最根本的是发展生产(经济),增加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规范分配秩序,还要稳定物价(通过宏观调控)、培育新消费热点、创造良好的消费环境等。

2.消费类型

(1)按消费对象的不同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2)按交易方式不同可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3)按消费目的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3.消费结构

(1)消费结构: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所占的比重。(购买债券股票属于投资支出)

(2)恩格尔系数:

①含义: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

②恩格尔系数越小,表明人们的消费结构改善,生活水平提高。

③特点:随经济发展,收入变化而变化,方向遵循由生存需要到发展需要再到享受需要的顺序。

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1.消费心理

①从众心理(受到别人评价的影响、带动)→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②求异心理(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有时可以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展示个性要考虑社会的认可,还要考虑代价。→适当求异可行,过分求异不提倡

③攀比心理(向上看齐、炫耀)→不健康的。

④求实心理(讲究实惠)→理智的消费。

2.消费原则(做理智的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适度消费:不滞后消费、不超前消费)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避免情绪化消费,避免重物质消费而忽视精神消费的倾向)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主旨:保护消费者健康、节约资源核心:可持续消费)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3. 消费行为

消费者为获得所用的消费资料和劳务而从事的物色、选择、购买和使用等活动。亦称消费者行为。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一、生产与消费

1. 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③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注意: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其中,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着重要的影响;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要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3.大力发展生产力原因:①生产决定消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决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的要求。

③(新: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措施:①以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定不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②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发展生产力,必须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④必须全面深化改革,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1.公有制为主体(1)公有制经济的内容: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公有成分(2)公有制的地位:主体地位、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3)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4)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要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2.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3.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非公有制经济内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地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作用:非公有制经济在支撑经济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混合所有制经济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

式,有利于国有资本增强控制力、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4.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原因:适合初级阶段生产力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措施:①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②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③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

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

一、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

1.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

(1)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2)公司:依法设立,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3)公司制,是企业的主要组织形式之一。

2.公司的类型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有两种,即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

3.公司的组织形式(1)决策机构: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及董事会。处理公司重大经营管理事宜.(2)执行机构:董事会聘用的经理。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3)监督机构:监事会。对董事会和经理的工作进行监督。

4.企业经营与企业发展(1)直接目的:利润。(2)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

①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②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③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时政:党的十九大指出,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5.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

(1)企业兼并①含义:经营管理好、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兼并那些相对劣势的企业。

②意义: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以优带劣,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有益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2)企业破产: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按法定程序实施破产结算的经济现象。

二、劳动者1.劳动与就业

(1)劳动的作用:劳动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

劳动光荣: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2)就业的意义①就业是民生之本。(新: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②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同时,劳动者就业,有利于其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扩大就业措施:党和政府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破除妨碍劳动力流动的体制机制弊端,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

劳动者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树立自主择业观、树立竞争就业观、树立职业平等观、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2.维护劳动者权益

(1)必要性①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②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③是实现平等就业、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保证。

(2)如何维护劳动者的权益①党和政府在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的同时,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着力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一切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②劳动者自觉履行劳动义务。(互为前提)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重要保证)。

④劳动者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

第六课投资理财的选择

一、商业银行

1、利息、利率与本金

(1)利息是银行因为使用储蓄存款而支付的报酬,是存款本金的增值部分。(2)利息计算:利息= 本金×利息率×存期期限

(3)存款基准利率由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利率是经济调节的的重要杠杆。

2、储蓄存款

(1)储蓄机构主要是:各商业银行

(2)分类:活期储蓄特点:活期储蓄流动性强、灵活方便,适合个人日常生活待用资金的存储,但收益低。定期储蓄特点:定期储蓄流动性较差,收益高于活期储蓄,但一般低于债券和股票。储蓄存款比较安全,风险较低。但也存在通货膨胀情况下存款贬值及定期存款提前支取而损失利息的风险。

3、我国的商业银行体系

(1)商业银行是指经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并以利润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机构。(2)银行利润=贷款利息-存款利息-经营费用;

(3)地位:以国有控股银行为主体,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4)业务:一,存款业务。(基础业务)其二,贷款业务。(主体业务,也是商业银行盈利的主要来源)。其三,结算业务。

除上述三大业务外,商业银行还为我们提供债券买卖及兑付、代理买卖外汇、代理保险、提供保险箱等服务。

二、投资

1、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一般而言,投资收益与风险成正比,即风险越高,收益也越高。

2、股票含义是股份有限公司在筹集资本时向出资人出具的股份凭证。注意:①股票代表其持有者(即股东)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这种所有权是一种综合权利,如参加股东大会、投票表决、参与公司的重大决策、收取股息或分享红利。②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出资(要么等公司的破产清盘或将股票转售给第三人)③股票投资的收入:股息和红利收入;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④股票市场的建立和发展,对促进资金融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推动企业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债券含义:债券是一种债务证书,即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承诺在一定时期支付约定利息,并到期偿还本金。分类:目前在我国,根据发行者不同,债券主要分为国债、金融债券和企业债券。注意:中央政府发行政府债券的目的:

A、弥补国家财政赤字,B为一些耗费巨大的建设项目、某些特殊经济政策乃至为战争筹措资金。

4、商业保险(1)功能:规避风险。(2)类型:分为人身保险和财产保险两大类。(3)订立保险合同的原则:公平互利、协商一致、自愿订立。

5.投资形式的选择:①要注意投资的回报率,也要注意投资的风险性。②要注意投资的多元化。③投资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量力而行。④投资方向既要考虑个人利益,也要考虑国家利益,做到利国利民,不违反国家法律、政策。

6.融资(1)融资的含义:也叫资金的融通,是筹资者的资金筹集的行为与过程。(2)融资的目的:追求利润最大化,或者偿还债务。

(3)融资的方式:主要是贷款和发行股票、债券(融资中介机构:银行、证券公司(主要)、投资基金)。

(4)融资的作用(融资对企业发展来说,是一把双刃剑)①融资能够促进企业超常规发展,企业经营者要“敢于融资”,充分发挥融资的推动力;②导致企业债务危机,企业经营者要“谨慎融资”,“善于融资”,有效防范融资风险,遏止融资破坏力的出现。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一、分配制度

1、生产决定分配

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1)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的社会扣除以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2)表现:公有及公有控股企业的工资、薪金、奖金、津贴等,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的农业收入。

(3)必要性:是由我国现实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直接原因)

意义: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3、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1)分配方式: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

(2)意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完善按要素分配的体制机制,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二、效率与公平

1、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对效率的影响:如果分配方式有利于调动人们生产的积极性,就会提高效率,促进生产的发展;反之,则会降低效率,阻碍生产的发展。对公平的影响:公平的收入分配: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2、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1)收入分配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原因: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体现。

措施: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②增加居民收入,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新:鼓励勤劳守法致富,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新:要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要履行好政府再分配调节职能,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缩小收入分配差距。)

(2)效率①效率,是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

(3)关系.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分别强调不同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

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①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②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③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

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④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第八课国家财政

一、国家财政(国家的收入与支出)

1.财政收入的构成:税收收入.利润收入(国有或国有参股企业).债务收入(内债和外债).其他收入(费或罚款等)

2.税收与财政的关系

税收是国家筹集财政收入的最普遍形式,是财政收入的最重要来源.税收在财政收入中占主导地位,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它征收面最广、最稳定,最可靠的财政收入形式。

3.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1)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很多,其中,主要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家的分配政策。

(1)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2)分配政策是影响财政收入的重要因素。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财富过多,会直接减少企业和个人的收入,不利于企业生产的扩大和个人购买力的增加,最终将对财政收入的增加产生不利的影响。相反,如果国家财政集中的收入太少,将直接影响国家职能的有效发挥,尤其会降低财政对经济发展支持和调控的力度,最终也不利于企业和个人收入的增加。因此,国家应当制定合理的分配政策,既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又促进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4.财政支出的构成

经济建设支出.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支出.行政管理和国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债务支出

5.财政收支平衡:三种:收支相等.略有盈余.略有赤字(辩证看待,合理确定财政收支关系.如当前我国扩大财政赤字率,是为了扩大社会总需求,促进供求平衡)

6.财政的作用

(1)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财政与宏观调控: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二、征税与纳税

1.税收的基本特征(1)强制性(2)无偿性(3)固定性

2.税收的种类:目前我国税收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资源税、财产税和行为税五大类,共二十多种。

增值税:是以生产经营中的增值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增值税只对增值额征税,不仅可以避免对一个经营额重复征税,而且可以防止前一生产经营环节企业的偷漏税行为。它有利于促进生产的专业化和体现公平竞争,也有利于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

个人所得税: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也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3.税收的作用(1)组织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2)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3)国家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4.依法纳税纳税人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组织和个人。负税人最终承担税收负担的单位和个人

①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在我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

②树立纳税人意识:自觉诚信纳税(义务意识);增强自己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和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源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权利意识)

(3)四种违反税法的表现:A、偷税(不缴或少缴)B、欠税(拖欠税款)C、骗税(欺骗税收优惠D、抗税(暴力、威胁等手段拒不缴纳)

第九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

1、市场与计划: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把握侧重)

①含义: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的经济。

②市场是“看不见的手”调节人、财、物在全社会的配置。

2、市场调节及其弊端

①市场配置资源主要是通过价格、供求、竞争机制等进行的.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及时、准确、灵敏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

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有效利用

②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社会经济不稳定,发生经济波动和混乱;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扩大,甚至导致两极分化。

3、市场配置资源

①资源配置是由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的需求的无限性这一矛盾决定的。②为了尽量满足多方面的需要,社会必须合理配置有限的资源

4、市场秩序

(1)原因:只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

(2)措施:

①良好的市场秩序需要市场规则来维护。市场规则主要包括市场准入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和市场交易规则。

②诚实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要切实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在全社会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

③总之,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每个经济活动的参加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既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的规范,又能够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应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基本标志)

②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根本原则)

③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内在要求)

2、宏观调控

①含义: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②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③手段:国家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

第十课新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经济建设

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

1.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我国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2.主要矛盾: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3.目标:在二零二零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从二零二零年到本世界中叶分两个阶段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二(1)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1.创新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动力问题。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是发展的基点。

2.协调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3.绿色发展注重的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问题。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推进绿色发展,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

4.开放发展注重的是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性经济体系。

5.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谋民生之忧,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不断迈进。

(2)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1.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

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2.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3.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强化举措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先发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

第十一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一、经济全球化

1、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

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资本全球化。

2、跨国公司

(1)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

(2)跨国公司的意义:其全球化的生产经营方式大大促进了资金、技术、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推动了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

3、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积极影响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新:它促成了贸易大繁荣、投资大便利、人员大流动、技术大发展,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

(2)消极影响。

①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新:经济全球化的大方向是正确的,同时也存在着发展失衡、治理困境、数字鸿沟、公平赤字等问题。这些是前进中的问题,需要正视并设法解决)

②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联系在一起,这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极大威胁(“风险全球化”)

(3)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

(新:总体而言,经济全球化符合经济规律,符合各方利益。同时,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为全球发展提供强劲动能,也带来一些新情况新挑战。我国将继续深入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等、共赢的方向发展。

我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为全球经济稳定和增长提供了持续强大的推动。我国同一大批国家的联动发展,使全球经济发展更加平衡。我国减贫事业的巨大成就,使全球经济增长更加包容。我国改革开放持续推进,为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

二、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1、国际经济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基本原则:非歧视原则、透明度原则、自由贸易原则、公平竞争原则(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与国待遇与国民待遇原则)

2、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我国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和开放型经济体系逐步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新:举措①我们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②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要着力培养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③要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便利化政策,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保护外商投资合法权益。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④在新时代,我国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主动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不断壮大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并且同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共同发展新动能,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

最新整理最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复习提纲(知识点概括版)汇总

思想政治必修1 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商品的含义 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是商品 商品的属性 1、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就是商品的使用价值 2、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 商品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 1、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2、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货币的本质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 货币的职能 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 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 纸币的含义 当今,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信用卡、支票和外汇 信用卡的含义 信用卡是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信用卡的优点 使用信用卡可以集存款、取款、借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使用,简化首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支票的含义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 外汇的含义 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 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 生活安定、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影响价格的因素 影响价格的因素 供求影响价格,价值决定价格 供不应求,价格提升。供过于求,价格下降。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在我国,支票主要分为 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1、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 价交换,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2、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价格变动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 1、一般说来,当某种商品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价格下降时, 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往往不会导 致消费者对其需求急剧减少。高档耐用品价格的大幅下降,则会导致消费者对其需求量 的迅速增加。 3、消费者对于既定商品的需求,不仅受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而且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 的影响。(然后答替代品和互补品)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需求 1、调节产量 2、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3、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消费及其类型 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2、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影响 3、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 4、消费者的心理 5、物价总水平 6、经济发展水平是根本因素 消费的类型 消费包括钱货两清的消费(一旦交易完成,商品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即由买主自己享有)和贷款消费。按照消费目的,生活消费可以分成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消费心理及其特点、评价 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特点:人们跟风、随大流的心理,往往能够引发对某类商品或某 风格商品的追求,并形成流行趋势。评价:消费是否应该从众,要进行具体分析。盲目 从众是不可取的。合理健康的从众心理,可以带动一个产业的发展,否则是有害的。 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特点:有些人消费喜欢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效果。评价: 有时可以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但展示个性要考虑社会认可,还要考虑代价。为 了显示与众不同而过分标新立异是不值得提倡的。 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特点:个别同学受攀比心理影响,饮食消费向广告看齐,服装消 费向名牌看齐,人情消费向成人看齐。评价:这种消费心理是不健康的。

必修三《文化生活》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必修三《文化生活》基础知识 一、文化与生活 (一)文化与社会 1,文化的内涵(理解文化的主要特征和形式,再认) (1)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人们进行文化的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 文化具有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都属于文化 (2)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人所创造的,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3)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也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通过社会生活实践和教育培养和发展起来的。 (4)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任何文化和精神产品都有其物质载体,但人们欣赏文化载体(艺术品、文物、书籍等)时,关注的是文化载体所承载的精神实质。 2,文化的社会作用 (背诵)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历史证明,一个民族,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重要原理,背诵) (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①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引导和制约经济、政治。 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社会发展起不同的作用) ②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和传承性。文化与社会经济政治并非同步发展。认为“物质生活条件好,精神文化水平就高,物质生活条件差,精神文化水平就低”的观点是错误的。 (2)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重要原理,背诵)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科学技术推动经济建设;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居于基础性地位,居于全局性、先导性、基础性作用。 经济的文化含量越来越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文化生产力(文化产业)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防止西方国家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西化分化我国,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更加重要。 4,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 (重要原理,背诵) (1)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是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文化是发展中国家维护其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3)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运用:党和政府为什么要重视提高我国(或当地)文化竞争力?可选用“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三个方面的知识作答。结合后面的“中华文化的力

2019届高三《经济生活》最新复习提纲

2019届高三《经济生活》最新复习提纲(加粗部分为教材最新修改内容)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1、货币: (1)货币的本质 【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货币本质】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是一种普遍乐意接受的特殊商品,它能够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的基本职能,还具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纸币】 含义: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流通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通货膨胀,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过低于这个限度就会引起通货紧缩,导致消费不足、市场疲软、经济衰退和失业增加。 措施:目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和下行压力大,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减税增支,下调利率,适度增加货币供应,刺激总需求,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待售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总额 / 货币流通速度。 (2)信用卡和外汇 【信用卡】 含义: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功能:集存款、取款、借款、消费、查询、结算为一体,给持卡人带来便捷的服务。 【外汇】 含义: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本币,表明:外币汇率上升,外币币值升值;本币汇率下降,本币币值贬值。 利弊: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有利于引进外资,不利于海外投资;有利于外国人到中国旅游、留学和购物,不利于中国人到国外旅游、留学和购物。 2、价格 (1)影响价格的因素 【供求与价格】 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 价格影响供求,价格上涨时,供给增加而需求减少,价格下降时,供给减少而需求增加。 【价值与价格】 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大价格就高,价值量小价格就低。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企业只有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并且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人教部编版高中政治高中三年全部必修教材背诵提纲

人教部编版高中政治高中三年全部必修教材背诵提纲 经济生活背诵提纲 1.影响价格的因素: ⑴价值决定价格。劳动生产率、原材料、流通→成本→ 价值量→价格 ⑵供求关系影响价格。天气、政策、市场炒作、消费心 理等→供求关系→价格 供过于求,价格下降;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2.价格变动的影响: ⑴影响生活(消费者、需求量): ①影响商品的需求量:价格上升,减少购买;价格下降,增加购买。 需求有弹性: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小,需求量受价格 变动影响小;高档耐用品,需求弹性大,需求量受价格变动 影响大 ②影响相关商品的需求量:商品价格上升,其互补商品 的需求量减少,替代品的需求量增加; 商品价格下降,其互补商品需求量增加,替代品的需求 量减少。 ⑵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①调节产量。商品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会压缩

生产规模,减少产量; 商品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②调节生产要素分配。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某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生产者就会增加其使用量;价格提高,减少其使用量。 3.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居民收入: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消费水平与当前收入正相关。②未来收入预期。未来收入预期乐观,可能预支将来收入,加大当前消费;预期未来收入减少,会节制当前消费。③收入差距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水平会降低;收入差距缩小,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收入预期,缩小居民收入差距,保持物价稳定。 消费心理、消费观念影响消费行为。居民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性的消费者。 4.消费结构的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的提高,人们会越来越追求身心愉悦和全面发展,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消费将逐渐增加,生存消费比重下降,恩格尔系数降低。 5.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性的消费者 ①量入为出、适度消费。②避免盲从、理性消费。③保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复习提纲人教版

《文化生活》 第一单元 文化的反作用: 不同民族文化,影响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特殊性: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文化的发展并不是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相对独立性。 5.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②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 ①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②世界范围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 6.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 (1)地位和作用: 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2)我国在当前国际竞争中提高文化竞争力的重要性: 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二、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①潜移默化:文化氛围和文化活动的无形影响(潜移默化≠虚无飘渺);人们积极主动地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潜移默化≠消积被动)。 ②深远持久:“三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三观”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影响深远持久。2.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3.文化对人生的塑造作用 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民主法制意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文明、开拓进取、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成为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 5.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等各方面得到全面提高。 6.文化竞争力 (1)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 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2)中国文化产业发展之路:

(完整版)《经济生活》易混易错知识点归纳整理

《经济生活》易混易错知识点归纳整理 1.中国无偿捐赠给海地、智利的救灾物资是商品。(×)自然界中的阳光、空气、水也是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救灾物资是无偿捐赠的,没有用于交换。自然界中的阳光、空气、水既不是劳动产品,又没有用于交换。) 2.商品与货币同时产生,是一对孪生兄弟。(×) (货币的出现比商品晚得多,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3.不同的商品能够交换,是因为它们都具有使用价值。(×) (不同的商品能够交换,是因为它们都是劳动产品,生产它们都耗费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4.货币的本质是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5.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体现。货币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其根本原因在于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6.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7.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流通手段。(×) (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价值尺度。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叫流通手段。) 8.生产者要为消费者着想,生产质量上乘的商品是因为质量越好,价格越高。(×)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值决定价格,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影响价值的实现。) 9.纸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 (纸币的本质是价值符号,不具备价值尺度职能,可以行使流通手段职能。) 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发行量,国家可以规定每种面值纸币代表多少价值(纸币的购买力)(×) (国家只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无法规定之比的购买力) 10、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物价下跌就是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紧缩)的主要原因是纸币发行量超过(小于)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会引起物价全面持续上涨(下跌),本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小于)社会总供给造成的。所以物价上涨不等于通货膨胀,物价下跌不等于通货紧缩。)通货膨胀时国家可以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如提高税率,增加税收;减少财政(经济建设)支出,减少国债的发行量。采取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如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提高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减少纸币发行量,缩减银行信贷规模。通货紧缩时相反。 11.通货膨胀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通货紧缩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影响企业生产和投资的积极性,对经济的长远发展和人民的长远利益不利,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 12.外汇是两种货币的兑换比例。(×)(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13.2007月8年24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基准价为756.91,2008年4月18日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基准价为698.36(注:人民币外汇牌价的标价方法为人民币/100外币)。这一变化表明人民币升值,人民币汇率上升,美元贬值,美元汇率下跌,有利于我国进口,公民出国留学、旅游的成本降低,不利于出口,不利于吸引外商投资,不利于吸引外国旅游者等。(√) 14.一种商品的价格不是固定不变的,时涨时落,但是不会无限上涨,也不会无限下跌。这是因为价格变动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但是价格最终由价值决定的。(√) 15.“物以稀为贵”、“货多不值钱”说明价值决定价格。(×) (“物以稀为贵”、“货多不值钱”说明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价格上涨,形成卖方市场;供过于求,价格下跌,形成买方市场。) 16.生产者努力缩短个别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因为个别劳动时间决定价值量。(×) (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17.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成正比。(×)(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总量无关。) 18.商品价格下降的根本原因是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供过于求)。(×)

2021年高二政治 文化生活复习提纲

2019-2020年高二政治文化生活复习提纲 古老的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 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 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2、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 了巨大作用,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见证。 、我国历史上编撰的史书,其规模之大,存留之 丰,为世界所仅有。 1、含义:“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原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 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 文化的理解。 在中思考:1、为什么说中华文化是源远流长的?(为什么说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成因 关系 (作用、特点、地位)

2、为什么说中华文化是博大精深的?(为什么说博大精深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3、怎样理解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3)你认为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8分 2、材料一:“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无论身在故土还是 异国他乡,每当听到这雄壮激昂、催人奋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时刻,深为自己是一名中 国人而骄傲,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便会油然而生,就像看到“神舟”五号飞向太空,看到香 我 们 的 民 族 精 神 永恒的中华 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精神 的基本内涵 爱国主义为核爱国主义是一面旗帜 爱国主义是具体的 当代爱国主义的主题 弘扬中华 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随时代的变化而不断丰富和发展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 必要性(意义) 3、如何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 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完整版)高中文化生活知识点

政治考试中常用的知识点 ------文化生活部分 1、文化的作用?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 3、为什么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越来越突出? (1)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发展上面临严峻挑战,在文化发展上也面临严峻挑战。 4、我们应如何增强文化竞争力? 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5、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1)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2)文化对人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6、优秀文化对人的塑造作用是什么? (1)优秀文化能丰富精神世界(2)优秀文化能增强精神力量(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7、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1)必然性: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2)重要性:①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是这个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②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③文化多样性的重要作用,就像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平衡那样必不可少。 8、怎样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态度和原则) 正确的态度是: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原则是各国文化一律平等。 9、中外文化交流有何重大意义? (1)对内:中华文化①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维护民族文化。②将中国先进文化推向世界,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③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④有利于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 (2)对外:世界文化①有利于吸收和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③有利于加强交流国家人民之间的友谊和相互了

新版2021年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复习提纲

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复习提纲 学习就像一场战争,一场赛跑,它不会因你而停止,而你要因它而奋斗! 政治必修1 《经济生活》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1、货币:(1)货币的本质【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货币本质】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是一种普遍乐意接受的特殊商品,它能够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货币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的基本职能,还具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纸币】含义: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流通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通货膨胀,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过低于这个限度就会引起通货紧缩,导致消费不足、市场疲软、经济衰退和失业增加。措施:目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和下行压力大,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减税增支,下调利率,适度增加货币供应,刺激总需求,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 待售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总额/ 货币流通速度。 (2)信用卡和外汇【信用卡】含义: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功能:集存款、取款、借款、

消费、查询、结算为一体,给持卡人带来便捷的服务。【外汇】含义: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本币,表明:外币汇率上升,外币币值升值;本币汇率下降,本币币值贬值。利弊: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有利于引进外资,不利于海外投资;有利于外国人到中国旅游、留学和购物,不利于中国人到国外旅游、留学和购物。 2、价格(1)影响价格的因素 【供求与价格】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价格影响供求,价格上涨时,供给增加而需求减少,价格下降时,供给减少而需求增加。【价值与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大价格就高,价值量小价格就低。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企业只有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并且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只有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才能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价值规律】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对消费的影响】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购买,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购买。价格变动对生

经济生活复习提纲

经济生活复习提纲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经济生活》复习提纲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必须符合两个基本条件:一是用于交换;二是劳动产品 商品的基本属性是:使用价值(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关键词有质量、性能等)和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一般指价格)。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2.货币 (1)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2)产生: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贵金属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产生了货币。 (3)本质:一般等价物。 (4)基本职能: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做价值尺度;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形式是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和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形式是只能用现实上的货币,而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还有贮藏手段、世界货币、支付手段三个其他职能。 注意:区分流通手段(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与支付手段(偿还债务、支付地租、利息、税款、工资等等),刷卡消费是流通手段。 3.货币流通规律公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货币流通次数 = 货币流通次数 4.纸币 (1)纸币是国家(或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2)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货币量为限度,超过这个限度可能发生通货膨胀,小于这个限度可能引发通货紧缩。通货膨胀是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的、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通货紧缩是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全面的、持续的物价下跌的现象。 注意: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决定纸币的发行量,但无权任意发行纸币;有权规定纸币的面额,但无权规定购买力。 5.信用卡 广义:具有消费、转账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狭义:(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功能: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贷款于一身 优点:减少现金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 6.汇率与外汇 (1)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2)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如果100单位本币(人民币)兑换更多的外币,说明本币(人民币)汇率升高,人民币升值;反之,本币(人民币)汇率降低,本币(人民币)贬值。注意:判断时注意日期。 (3)本币(人民币)升值,意味着同量外币兑换的本币更少,积极影响有:有利于进口、减轻外债负担、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对外投资、出国消费成本降低;消极影响:不利于出口、失业增加、外汇储备贬值、大量外资流入、外资投资成本增加。本币贬值则反之。 7.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 (1)内涵: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

高中政治文化生活背诵提纲-超详版

超详细《文化生活》背诵提纲 1.文化的特点:①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②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也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③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文化的作用(力量、功能、意义):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和人的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 ◇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⑴对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文化有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⑵对经济、政治的相互交融: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①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②为推动经济建设,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越来越重要。②文化自身的经济功能: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日益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①国内: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②国际:文化渗透、文化入侵,与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要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 ⑶对综合国力的影响: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对人的影响:

⑴途径: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①特定的文化环境;②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加强文化环境、文化场馆的建设,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⑵表现:文化影响人们的①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②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⑶特点:①潜移默化(方式上);②深远持久(效果上)。 ⑷优秀文化塑造人生:①丰富精神世界;②增强精神力量;③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4.保护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5.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又是世界的。 6.文化具有多样性,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7.尊重文化多样性,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相互借鉴,求同存异。 8.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①商业贸易②人口迁徙③教育…… 9.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大众传媒能够最大限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2019届高三《经济生活》最新复习提纲(含教材最新修改内容)

2019届高三《经济生活》最新复习提纲(含教材最新修改内容)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1、货币: (1)货币的本质 【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货币本质】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是一种普遍乐意接受的特殊商品,它能够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货币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的基本职能,还具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 【纸币】 含义: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流通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通货膨胀,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过低于这个限度就会引起通货紧缩,导致消费不足、市场疲软、经济衰退和失业增加。 措施:目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和下行压力大,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减税增支,下调利率,适度增加货币供应,刺激总需求,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待售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总额 / 货币流通速度。 (2)信用卡和外汇 【信用卡】 含义: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功能:集存款、取款、借款、消费、查询、结算为一体,给持卡人带来便捷的服务。【外汇】 含义: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本币,表明:外币汇率上升,外币币值升值;本币汇率下降,本币币值贬值。 利弊: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有利于引进外资,不利于海外投资;有利于外国人到中国旅游、留学和购物,不利于中国人到国外旅游、留学和购物。2、价格 (1)影响价格的因素 【供求与价格】 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 价格影响供求,价格上涨时,供给增加而需求减少,价格下降时,供给减少而需求增加。 【价值与价格】 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大价格就高,价值量小价格就低。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企业只有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并且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只有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才能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价值规律】

2019年文化生活复习提纲

《文化生活》必背 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 文化多样性的表现:主要通过和表现出来 (1)民族节日蕴含着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 的。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 (2)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对研究有重要意义,对展示________________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 2.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1)意义(地位):文化多样性是的基本特征,是的重要动力。 (2)必要性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维系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 要尊重, 、本民族文化。 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必然要求。 (3)文化既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4)只有保持文化多样性,世界才能更加,。 3.怎样尊重文化多样性? ①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自己民族的文 化,、本民族文化。 ②正确态度:既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互借鉴,求 同存异,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繁荣进步。 ③遵循原则: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 要,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④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既要反对一味推崇外来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又要反对拒绝接受外来文化 的封闭主义。 4.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有三个,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文化传播还有其他途径;不要把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文化传播的媒介相混淆。) 其他途径:小到,大到活动 5.文化传播的媒介: ①传播媒介简称。传媒大体经历了、、、等发 展形态。 ②传媒真正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_______________的推广为标志的。 ③当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大众传媒的特点(功能):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汇集,日益显示出文化、、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 7.文化交流的意义。(为什么) ①有利于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②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③有利于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8.如何推动中外文化交流? ①我们既要热情欢迎世界各国在中国的传播,吸收各国。 ②更加主动地推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增强中华文 化的国际影响力。 ③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态度:。 首先要尊重本民族文化, ④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 强大功能 第四课、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1.继承传统文化的哪些方面?(传统文化继承性的表现) ①________:对人们的和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 的; ②传统建筑:建筑,被称为。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现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 标志; ③传统文艺:以古代、、等为代表,是中华民族____ 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和等,对今天 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有深刻影响。 2.传统文化的特点 (1)继承性:从传统习俗等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延续中,可以感受到文化的继承性。 (2)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______________;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_________。 (3)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民族创造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_____________________的。 3、传统文化的作用(两重性): ①如果能______________ ,不断满足,就能对社会与人 的发展起;一成不变则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 ②传统文化中的_______________起积极作用;糟粕部分起阻碍作用。 4、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 ①从民族、国家、社会的角度来看,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 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 ②从个人角度来看,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更好 地。

2019届高考高三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基础知识复习提纲

必修一《经济生活》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 1、货币: (1)货币的本质 【商品】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货币本质】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是一种普遍乐意接受的特殊商品,它能够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货币职能】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的基本职能,还具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的职能。【纸币】 含义: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流通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通货膨胀,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过低于这个限度就会引起通货紧缩,导致消费不足、市场疲软、经济衰退和失业增加。 措施:目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和下行压力大,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减税增支,下调利率,适度增加货币供应,刺激总需求,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2)信用卡和外汇 【信用卡】 含义: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功能:集存款、取款、借款、消费、查询、结算为一体,给持卡人带来便捷的服务。 【外汇】 含义: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汇率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如果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更多的本币,表明:外币汇率上升,外币币值升值;本币汇率下降,本币币值贬值。 利弊: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出口,不利于进口;有利于引进外资,不利于海外投资;有利于外国人到中国旅游、留学和购物,不利于中国人到国外旅游、留学和购物。 2、价格 (1)影响价格的因素 【供求与价格】 供求影响价格,供不应求时,价格上涨,供过于求时,价格下降。 价格影响供求,价格上涨时,供给增加而需求减少,价格下降时,供给减少而需求增加。 【价值与价格】 价值决定价格,价值量大价格就高,价值量小价格就低。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商品的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而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企业只有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缩短个别劳动时间并且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只有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才能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价值规律】 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消费的影响】 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购买,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购买。 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的需求弹性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弹性大。 在两种替代商品中此商品的价格变动与彼商品的需求变化成正比,在两种互补商品中此商品的价格变动与彼商品的需求变化成反比。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价格变动调节产量。某种商品价格上升,获利增加,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价格下降,获利减少,缩小生产规模,减少产量。 价格变动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就会增加它的使用量,哪种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就会减少使用量。 3、消费 (1)影响消费的因素 【收入与消费的关系】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是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 居民消费水平取决于当前收入,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与人们收入差距有关,缩小收入差距可以提高总体消费水平。 【提高消费水平的措施】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实行合理的分配政策,提高工资水平;解决好就业问题,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和体系;实行收入分配公平,缩小收入差距;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消费转型升级;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保证食品药品质量安全。 【消费的类型】 按照消费的方式划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 按照消费目的划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生存资料消费是最基本的消费,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消费比重上升,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和改善。 【消费心理】人们的消费行为受消费心理的影响,盲目从众不可取,过分求异不提倡,攀比心理不健康,求实心理是理智的。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消费原则】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绿色生活】 原因: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环境形势严峻;绿色消费以保护健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主旨,核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 做法:植树造林;讲究卫生;节约水电;环保选购;垃圾分类;重复使用。 第二单元:生产、劳动和经营 4、生产与经济制度 (1)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新的消费需求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具有导向作用;新的消费热点会带动新的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社会再生产】社会再生产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消费是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发展生产力】 原因:这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要求,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发展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措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对外开放;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坚持和完善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原因: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支柱,适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