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智能交通系统研究现状分析

中国智能交通系统研究现状分析

中国智能交通系统研究现状分析
中国智能交通系统研究现状分析

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设计)题目:中国智能交通系统研究现状分析系别:信息管理系

专业 (方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年级、班:2007 级(2)班

学生姓名:马永麟

指导教师:曹晓军

2011年5月16日

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取得的成果。因本毕业论文(设计)引起的法律后果完全由本人承担。

本毕业论文(设计)成果归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所有。

特此声明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2011年 5 月16日

中国智能交通系统研究现状分析

摘要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交通系统所涉及的领域和范围越来越广,传统的交通管理方式显得力不从心,引入智能交通系统成为提高交通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其研究的核心是针对日益严重的交通需求和交通资源的压力,采用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对传统道路交通网络进行深入的改造,以提高城市交通路网的使用效率,缓解城市交通问题并且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本文简要的介绍了智能交通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特征,深入分析了智能交通系统在我国的发展情况,并且详细介绍了GPS,不停车收费等技术在我国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

[关键词]智能交通系统;研究现状;GPS;不停车收费系统

Abstract

With city modernization advancement speeding up,urban traffic system involves the fields and more widely,the traditional transportation management mode,introducing the ragged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become improve traffic management level,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ways for the core of its research is increasingly severe traffic demand and traffic resource pressure ,the adop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the computer technology,etc,to the traditional road traffic network in-depth reform to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of urban transit network,alleviate the urban transportation problem and reduce unnecessary losse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asic concepts of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and the characteristic,in-depth analysis of the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in China,and the development of GPS,introduced in detail the no-waiting toll collection etc technology in our country the application of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Key words ] ITS;Research status;GPS; No parking charge system

目录

一、引言 (1)

(一)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背景 (1)

(二)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4)

二、智能交通系统 (4)

(一)智能交通系统的概述 (5)

1、智能交通系统的含义 (5)

2、智能交通系统的基本特征 (5)

(二)研究智能交通系统的意义 (7)

三、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现状 (7)

四、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 (11)

(一)GPS在我国智能交通系统(ITS)中的应用 (11)

(二)不停车收费系统在我国智能交通系统(ITS)中的应用 (13)

五、我国发展智能交通系统的对策 (15)

(一)有重点地发展智能交通系统 (15)

(二)建立智能交通系统协调组织机制 (16)

(三)注重人才的培养 (16)

六、总结 (17)

参考文献 (18)

中国智能交通系统研究现状分析

一、引言

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交通运输已经成为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方面,并对保证社会经济体系正常运转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实现交通现代化已被各国政府日益重视。实践表明,运用各种先进技术,形成行之有效的交通网络系统,对提高交通效率,改善交通环境,促进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环境污染和能源短缺等交通相关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毫无例外地承受着不断加剧的交通问题的困扰,交通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地城市,尤其是大城市的首要问题之一。尽管各国政府在道路建设上均投入了大量资金,城市及其周围修建了大量的交通设施,但是交通拥堵状况在全世界许多国家仍然十分严重,已经成为非常突出的世界性难题。美国得克萨斯运输研究所对美国39个主要城市的研究表明,美国道路堵塞问题十分严重,一年平均每人堵塞在公路上的时间高达36小时。交通堵塞不但使出行者浪费时间,而且造成交通事故、增加燃油浪费和环境污染等。如果折合货币单位,那么美国每年因交通堵塞而造成的经济损失将以千亿美元计。

在日本,交通拥堵现象日趋严重。仅东京圈严重拥堵地点就达219处,在东京高速道路拥堵严重的路段,其拥堵时间长达17小时,拥挤长度达9.87公里。日本国土交通省曾经测算过,每年日本全国堵车浪费掉38.1亿小时,

换算成金钱约是11.6万亿日元,这主要是由于交通拥堵的加剧、货车每日行驶距离缩短、成本上升造成的。

在欧洲,交通环境也在不断恶化。英国实施了鼓励民间进行道路建设和经营的政策,伦敦确立了红色路线(通过禁止路边停车等交通规则来缓解交通拥堵)等。此外,在法国则采取了建设完善巴黎的环状线,改善公共交通等对策。德国也在采取强化高速道路网等措施。但这些仍无法缓解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系统的需求。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机动车的保有量急剧增多传统的依靠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的方法已经不能解决人们日益增长的交通出行需求,以深圳为例,至2010年底,深圳机动车的保有量将超过170万辆,目前每月新增机动车约2.4万辆。城市交通面临运输效率低、安全形势突出、能源消耗高、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各类道路交通出行的需求已经接近现有设施通行能力的极限,交通运输问题成为制约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城市交通中的重大问题是交通安全问题。在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机动车数量急剧增加,快速以及不受轨道束缚的自由度导致发生大量的交通事故。仅2010年上半年我国就有交通事故报告99282起,造成27270人死亡,116982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达4.1亿元。

以上所有交通问题的现状说明:现代的交通状况已经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构成了威胁,交通问题成为世界各国城市面临的极其严重的“城市病”之一,已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传统办法是修建道路,但无论是哪个国家的大城市,可供修建道路的空

间都越来越小。国内外多年来的实践也证明,单纯靠改善交通设施来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不仅成本昂贵,而且效果有限。我国在这方面表现得尤为突出,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平均行车速度已降至20km/h以下,有些路段甚至只有7~8km/h;虽然近两年来大规模的交通建设使情况有所改变,但由于缺乏先进的交通科学理论为指导,仍不时出现“交通工程的遗憾”,交通拥堵依旧严重,作为快速干道的高架路常常成为“高架停车场”。由于缺乏科学的规划和管理,现有的一些交通资源又未获充分利用。例如,北京四环路设计通行能力为每车道1500辆/小时机动车,而实际通行的车辆仅为500辆/小时,即使如此,仍经常发生交通拥堵。除了修建必要的道路网以外,人们还尝试了很多新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例如,改进道路信号控制,采用道路可变信号,在交通高峰期通过道路改线增加进出车道,而在大城市则成立交通控制中心来监控与显示公路网络的全部交通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交通拥堵状况。可是在许多地方,这些方法实施的规划是针对预先建立的日常重复的交通模式而制定的,并不能对交通拥堵实际状况做出动态反应,也不能根据具体情况迅速改变交通处理准则。

为了解决“交通难”问题,发达国家投入巨资,吸引了大批力学、物理学、非线性科学和系统科学等领域的科学家进行交通科学的基础研究,采用了高科技投入与多学科领域专家合作研究相结合的办法,研制、构建与其国情相适应的科学的交通系统。例如美国在20世纪90年代后研究的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简称ITS),德国启用的高级运输信息与管理系统等。其中,现代交通流科学的研究发挥了重大作用。

我国近年来增强了对交通研究的投入,但始终存在着“重技术,轻科学”、“重硬件,轻软件”的倾向,交通科学的研究严重滞后于交通工程的进展,科学性预研的投入在交通建设中的比例微乎其微。我国正在实施经济大发展,因此建设现代化交通运输系统和交通信息管理系统已成为当务之急。

在此背景下,把交通参与者、车辆和道路系统综合起来研究,并应用各种高新技术来系统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思想就应运而生了,这就是智能交通系统产生的动机。同样,对于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也就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系统的要求而全面展开了。

(二)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就智能交通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做了简要的介绍,深入分析了智能交通系统在我国发展情况,详细介绍了GPS,不停车收费等技术在我国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情况,并且就我国发展智能交通系统的不足之处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二、智能交通系统

众所周知,交通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单独从车辆方面考虑或者单独从道路方面考虑,采用传统方式很难完美地解决道路交通问题,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意识到利用信息将车辆,道路,使用者紧密结合起来,不仅能够有效地解决交通拥挤,堵塞问题,而且对交通事故的应急处理,环境保护,能源节约等都有着积极而显著的效果,于是人们充分利用系统的观点,对交通系统进行重新审视,从而导致智能交通系统ITS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的诞生。ITS开始只是进行道路和车辆智能化的研究,现在已扩展到交通运输的全部过程及其相关部门,

研究范围已经逐步涉及到铁路,水运及航空等各种交通方式,形成一套为用户及交通管理部门提供交通信息的新型交通运输体系。

(一)智能交通系统的概述

1、智能交通系统的含义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简称ITS)是指利用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形成人—车—路三位一体的系统,从而大大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性、运输效率、行车的舒适性以及有利于环境保护的道路交通系统。

ITS的特点体现在信息技术的四个方面,即智能感测技术(模式识别)、智能通信网、智能信息处理、智能控制等。

交通系统的智能化的意义如下:

(1)方向性:车辆在道路上可以安全自由地行驶,在陌生地方不致迷失方向;

(2)管理高效性:道路的交通流可以调整至最佳状态,从而缩短行车时间,减少阻塞,提高其通行能力;

(3)快速反应能力:交通管理控制中心可对道路和车辆的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处理事故,保障道路畅通;

(4)环境性:系统为用户提供的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得到提高,能源得以节省,环保得以改善。

2、智能交通系统的基本特征

智能交通系统是包括车辆系统,应用计算机和通信系统的传感器技术与系统工程技术等硬软件技术的合成的高科技的开发,使交通运输设施,交通运输系统和道路系统的组织管理实现信息化、智能化,提高交通运输

系统的安全性、快速性和可靠性,提高交通运输设施的利用率和效益,具体包括建立交通安全、旅客出行和货物集、装、运、卸、散的信息系统,交通控制系统,车辆运行系统,道路(包括轨道)的引导系统等。其主要目的是改善交通安全、减少道路拥挤,提高道路的通过能力,方便旅客和货物的旅行和运输,提高交通设施的利用率和效率,为旅客和客户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综合关于智能的各种观点,可以认为智能是知识与智力的总和。其中知识是一切智能行为的基础,而智力是指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来自人脑的思维活动。具体地说智能交通系统具有以下特征:(1)具有记忆与思维能力。记忆用于存储由感觉器官感知到的部分以及由思维所产生的知识,思维用于对记忆的信息进行处理,即利用已有的只是对信息进行分析、计算、比较、判断、推理、联想、决策等。思维可分为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顿悟思维,其中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是两种最基本的思维方式。逻辑思维是根据逻辑规律对信息进行处理的一种思维方式,其处理过程是串行的,处理结果是完全确定的、唯一的,而且其思维过程可以用符号串表达出来。形象思维主要是依据直觉,即感觉形象进行处理的一种思维方式,其处理过程是并行协同式的,通过各部分的相互影响,协同地完成处理任务。当要求迅速做出决策而不要求十分精确时,可用形象思维,当需要进行严格的确证时,就必须用逻辑思维,人们在求解问题时,通常把这两种思维方式结合起来使用,首先用形象思维给出一种假设,然后再用逻辑思维进行论证。

(2)具有感知能力。感知能力是指人们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感觉器官感知外部世界的能力,人们正是通过运用各种能力获取各

种外部信息,从而认识外部世界并引发各种智能活动。

(3)具有自适应能力。人们具有对环境的自适应能力,能对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干扰、刺激等灵活地作出反应,并能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进行学习积累经验,增长知识。

(4)具有表达和决策能力。通过记忆、思维判断能力作出各种决策,如果把人的感知能力看作是信息输入,则表达能力和决策能力是受到神经系统的控制而产生的信息输出。

(二)研究智能交通系统的意义

过去十几年来,计算机与通讯技术取得了重大的进展,因特网完成了从诞生到全球化普及应用的发展过程。在当今社会,几乎各个方面、各种阶层、各项领域都十分显著地受到了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影响。

信息革命对于交通运输的重要性并不亚于汽车和喷气式飞机的发明。智能交通系统(ITS)技术产生是道路建设与运输领域里的一场革命。它对道路建设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给交通运输带来了从形式到观念到效果的根本变化;它将促进交通运输的安全、环保和高效;它是公路建设和运输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场革命正在为促进交通一体化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很好地把握这一机遇,理智地迎接这一挑战,已成为2l世纪交通运输工作者的必然使命。

交通运输工作最终目标就是要极大限度地增强客货运输的机动性和安全性,同时减少交通运输对环境和能源耗费的负面影响。

三、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现状

从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我国交通事业快速发展。各级交通部门充

分发挥“后起国”优势,通过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一些先进技术逐渐在中国部分大城市交通部门得到应用。虽然在整体规模和层次上与世界发达国家还有不小差距,但部分领域技术水平已处于世界领先位置。我国ITS 的研究应用起步较晚,但发展处于蓬勃上升趋势,初步开展了ITS规划的研究并在部分城市试点建设。

1、规划和政策层面。成立了国家层面协调机构并开展规划研究,2010年交通运输部原则通过“十二五”四个专项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高速公路联网建设,将智能交通列为交通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1998年,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指导下,交通部正式批准成立了ISO/TC204中国委员会,该委员会把推进中国ITS标准化作为主要任务。国家有关部委已成立了全国ITS协调小组,并完成了“中国ITS体系框架”、“中国ITS标准体系框架研究”、“智能运输系统发展战略研究”等一批关系中国ITS发展的重点项目,还完成了重大“ITS关键技术开发和示范工程”,2010年交通运输部已经启动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发展战略研究以及应用物联网技术推进现代交通运输策略研究两个重大研究项目,为未来5-10年发展思路进行谋划。

2、技术层面。上世纪70年代中至80年代初,主要试验研究城市交通信号控制。80年代中至90年代初,一些大城市如北京、天津、上海引进消化了城市信号控制系统,北京引进了英国SCOOT系统,天津、上海引进了澳大利亚SCATS系统等。90年代,一些大城市逐渐建设交通监控系统,一些高速或高等级公路建设监控及电子收费系统、GIS、GPS等技术也在管理、运营等领域应用。据透露,拟订中的“十二五”交通规划提出,未来五年,

实现对国家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重要路段、大型桥梁、车辆区域、交通运输状况等的感知和监控;实现对危险品运输车辆、船舶、长途客运以及城市公交、出租车和轨道交通的全过程监控;基本建成全方位覆盖、全天候运行、快速反应的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系统和海事信息服务系统。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或正在研究开发的智能交通系统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交通信号控制与指挥系统。我国大多数大城市不仅在既有的信号控制系统建设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而且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建设指挥系统,很多城市指挥中心的规模与设备水平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一些发达国家的建设规模与水平,已经建设了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其中包括我国自行开发的系统和引进的国外SCATS、SCOOT等系统。目前,我国若干研究机构和一些企业集团正在致力于适合我国混合交通特点的、具有一定自学功能的、与交通诱导等其他子系统有相当协调能力的信号控制系统的研究开发工作。

(2)交通监视与监测系统。我国多数城市已经建立了以电视摄像为主体的交通监视与交通流信息监测系统,管理人员通过该系统监视突发交通事故,及时处理交通事故、交通堵塞和记录交通违章、交通违法,有些城市的监视系统还能够根据交通量的变化来控制摄像机镜头自动指向道路拥挤或发生突发交通事故的路段,具备了一定的智能化功能。

(3)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利用网络技术实现车辆档案、驾驶员档案、交通事故及交通违章的综合管理,建立盗抢机动车信息库、车辆与驾驶员信息库,并实现数据共享。

(4)交通信息动态显示系统。利用交通控制系统和交通信息系统,以及122报警台采集突发交通事故信息,通过道路交通显示屏发放信息,引导道路使用者合理地参与交通。

(5)交通诱导系统。利用交通广播电台或交通寻呼台实时发送交通信息。我国的省会城市和部分大城市目前已经基本建立了交通广播电台和交通寻呼台,进行了交通数据广播网试点,利用调频附加信道和广播信息交换网,实现跨地区长途运输的交通信息传送。

(6)交通运输安全报警系统。利用GPS/GIS等的功能,监管长途客车安全运行,及时制止意外的发生。

(7)交通违法监测系统。利用照相、摄像、视频检测等手段,记录机动车违法信息,又称“电子警察系统”。随着现代科技的广泛应用,目前我国的主要城市基本上都已经安装了电子警察系统,为公安交通管理非现场执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8)驾驶员考试系统。利用激光技术、摄像检测以及计算机信息技术自动记录驾驶学员的驾驶过程,实施场地考试自动监测;利用检测技术、信息技术自动记录驾驶学员的道路行驶过程,实施道路考试自动监测。

(9)交通事故快速勘查系统。利用立体摄影、计算机信息和数据传输等技术,对事故现场进行快速勘查、制图和事故现场图像的及时传送,使指挥控制中心对交通事故进行实时处理和指挥。

(10)电子收费系统。利用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信息通信技术,通过安装在汽车上的电子标识卡(存储与车辆收费有关的大量信息,如预缴金额、车型、车主等)与安装在收费车道旁的读写收发器,通过微波或红外

进行快速的数据交换,实现车辆的不停车收费。不仅可以解决收费站的排队问题,而且应用它可方便实现道路拥挤收费,进行交通需求管理;可进行交通监视、事件检测、实时OD矩阵估计、驾驶员信息采集和各种费用的自动收取等。

(11)公共交通运营指挥调度系统。利用GPS系统、交通地理信息系统等相关技术,实现公共交通的智能运营组织调度,特别是针对大型活动或突发交通事故,能够提供辅助指挥调度相关决策方案,提高救援效率。

3、投资层面。伴随城市智能交通业对提高城市道路交通效率、解决交通拥挤、确保运输安全、减少环境污染等方面产生的积极影响,各级政府部门对其越来越重视,同时不断出台一系列政策加以扶持。随着国家“十二五”交通规划的出台,预计2011—2013年,中国城市(道路)智能交通行业投资额预计将继续快速增长,2013 年总体市场规模将达到459.5亿元。

事实上,我国各相关部门均已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从事相关智能交通领域的研究,远远超过上述系统的建设,还包括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及城市道路交通各种运输方式的智能化系统的建设,从门的管理与信息服务水平。因此可以说,我国既是当今建设速度最快的国家,又是交通需求增长最快的国家。

四、我国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

(一)GPS在我国智能交通系统(ITS)中的应用

目前,计算机网络的宽带网技术发展很快,网络主干带可达到千兆位,可满足传输量大的智能运输系统的要求;全球移动通讯系统可以使用户之间方便地进行信息传递,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实现车辆之间、货主之间

的生产调度通信联系和营销业务通信联系等等;正在高速发展的互联网Internet,能够高效地实现货运企业间的数据交换,实现货物的预约和车辆的配载以及实现企业本身的内部管理等;前途广阔的无线局域网技术,可以让用户在任何时间和地点轻松地进入到网络去获得自己所需的交通信息,用户不再需要接入到局域网交换机的端口去访问网络。在智能运输系统中,将GPS导航系统与交通地理信息系统、通信网络及计算机车辆管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可以实现以下功能:

(1)车辆跟踪。利用GPS和电子地图可以实时显示出车辆的实际位置,并任意放大、缩小、还原、换图;可以随目标移动,使目标始终保持在屏幕上;还可实现多窗口、多车辆、多屏幕同时跟踪,利用该功能可对重要车辆和货物进行跟踪运输。

(2)提供出行路线的规划和导航规划。出行路线是汽车导航系统的一项重要辅助功能,包括:自动线路规划,由驾驶员确定起点和终点,由计算机软件按照要求自动设计最佳行驶路线,包括最快的路线、最简单的路线、通过高速公路路段次数最少的路线等。

(3)信息查询。为用户提供主要物标,如旅游景点、宾馆、医院等数据库,用户能够在电子地图上根据需要进行查询。查询资料可以以文字、语言及图像的形式显示,并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其位置。同时,监测中心可以利用监测控制台对区域内任意目标的所在位置进行查询,车辆信息将以数字形式在控制中心的电子地图上显示出来。

(4)话务指挥指挥中心。可以监测区域内车辆的运行状况,对被监控车辆进行合理调度。指挥中心也可随时与被跟踪目标通话,实行管理。

(5)紧急援助。通过GPS定位和监控管理系统可以对遇有险情或发生事故的车辆进行紧急援助。监控台的电子地图可显示求助信息和报警目标,规划出最优援助方案,并以报警声、光提醒值班人员进行应急处理。

(二)不停车收费系统在我国智能交通系统(ITS)中的应用

不停车收费是ITS服务领域中的一个特殊方面,由于它涉及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回收,又是缓解收费站交通堵塞的有效手段,同时在使用中收费卡的用量有很大,因此各个国家的ETC作为ITS领域最先投入应用的系统来开发。

ETC最早引进我国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那时我国部分经济发达地区的高速公路车流量激增,导致了收费口交通堵塞、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伴随着交通流密度的增大,要求的道路服务水平也要提高,实施不停车的高速ETC收费业务的需求越来越迫切。1995年,国家技术监督局正式批准交通部承担ISO/TC204国内归口工作.秘书处设在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1996年,交通部成立了中国交通工程设施(公路)标委会。1998年,国家计委立项委托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开展“交通工程标准化体系研究”,并要求尽快制订本领域急需的20多项国家标准.其中就包括“公路不停车收费应用技术条件”的编制工作。广东省在2004年就已经开通了150条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车道。2007年长三角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试点正式启动。2008年12月31日,长三角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ETC)系统正式开通试运行,上海市30个高速公路收费站的80条车道和江苏省的14个收费站23条车道,率先同时启动不停车收费系统。同时,山东省2009底初步建成了ETC系统在10个地级市的主要收费站,包括济南周边

的济南西、济南东、天桥、华山、机场、港沟、崮山收费站,实现了不停车收费。据统计,装有车载元(OBU)的车辆仅需3-5秒就能通过ETC收费道口,通行速度大为提高。

在城市交通方面,上海已经在全部快速道路上应用了城市交通诱导系统,经权威部门评测:应用该项目以后通过路网的总体流量增加了15%-20%,相当于新建18公里的快速道路,节约建设资金50亿-60亿元和大量道路用地,缓解交通拥堵所节省的出行费用达到每年5亿-8亿元,车速提高并减少大约3%以上的尾气排放;2004年底北京市已经在崇文门新世界、王府井、西单三个区域覆盖了停车诱导系统,这样能合理地安排必要停车,提高路外停车设施泊位利用率,促使停车设施利用均衡化,减少路边停车现象,减少等待入库排队车辆,减少驾驶员寻找停车泊位的时间消耗,从而减少市中心为停车而附加的交通量;而广州市则建立了羊城交通广播电台,利用闭路电视监视图像和交通信息员的路面情况报告,每15分钟发布一次道路信息,对城市交通的诱导起到重要作用。

总的来讲,我国的ETC项目进展并不顺利,有些大项目碰到了很复杂的协调问题,有些项目正式运行后因多种原因无法扩大规模,用户群较小。与半自动收费方式相比,电子收费系统的运行市场化特色更浓一些,要求运营公司有很高的商业运作能力。另外由于实施ETC收费可能导致的收费员下岗问题和并未明显体会到的ETC经济效益,大多数公莨实施ETC收费的热情还不够。在现阶段,各方面的精力主要集中在人工半自动的区域联网收费工作上。

五、我国发展智能交通系统的对策

为了交通运输事业的顺利发展,我国已经对交通基础设施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巨大成就。整体上,我国交通运输技术装备及交通基础设施得到明显的改善,使得中国交通运输已从“限制型”向“适应型”过渡,已从满足“量”的需要向满足“质”的需要过渡,但与发达国家的交通系统的发展相比。我国的交通系统仍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如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总量不足的矛盾依然存在;交通设施在技术装备、服务质量等方面还很不适应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与国际水平相比差距较大;众多大城市的交通拥堵问题仍然得不到解决。

在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交通运输的发展具有不同的特征,世界各国的基本情况不同,发展条件也有较大的差异,但是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可以发现,这种特征有着一定程度的共性。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尚有较大差距,但改革开放的政策使我国的发展速度较快。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们已经深刻地感受到,今后必将会继续出现一些问题,为此,我们要采取积极的对策避免或者应对这些问题,使交通事业的发展适应新世纪的要求,从长远发展来看,我们要采取的措施是根据国情发展中国的智能交通系统。

(一)有重点地发展智能交通系统

回顾往昔,随着高速公路的不停车收费系统、以电视监视系统、警车GPS指挥调度系统以及122报警服务系统为核心的城市交通管理系统、水运和公路运输的智能运输系统项目及中国智能交通系统标准体系的研究任务的顺利完成,我国智能交通的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从全国范

2020-2024年中国眼镜行业发展预测分析

2020-2024年中国眼镜行业发展预测分析 1.1中国眼镜零售市场规模状况 根据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4年中国眼镜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眼镜消费需求呈现多样性,随着佩戴需求提升、近视群体增加以及人口老龄化增强对于老化性需求的提升,眼镜零售市场规模预计将继续保持稳步提升。中国眼镜零售市场规模从2006年的208.2亿元增长至2017年的730.24亿元,2018年眼镜零售市场规模约750亿元,过去10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13.94%。2019年中国眼镜市场零售额达884.3亿元。 图表2012-2019年中国眼镜零售市场规模 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Euromonitor 1.2隐形眼镜市场竞争格局 根据CNPP数据研究联合十大品牌网发布的2019消费者喜爱隐形眼镜品牌排行榜,博士伦、强生安视优、海昌几家头部品牌在消费者受喜爱程度中占据前三的位置。 根据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4年中国眼镜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消费者对于隐形眼镜的选择很注重体验感。从材质上来说,隐形眼镜主要有硅水凝胶材质和水凝胶材质。前者透氧率比较高,比水凝胶高出7倍,佩戴后更加透气、水润。而水凝胶材质的更加柔软,也更好佩戴。但就算同样材质的产品,不同品牌,其产品特性也会不同,消费者佩戴的感受也就不同。

对于品牌与相对低端产品的区别,很多消费者愿意选择大品牌,除了佩戴的舒适度以及样式以外,更重要的是质量问题。大品牌的隐形眼镜制作工艺可能更加成熟,例如使用的材料、镜片的含水量、透氧性、磨制镜片的工艺等。而一些相对便宜、低档次的产品因为工艺的欠缺,消费者最直接的反映就是其舒适度欠缺。 事实上,隐形眼镜不是今天才成为大众讨论的焦点,其热度早在十年之前就开始显现。2010至2017年中国隐形眼镜消费额的平均增长率为17.6%,远高于世界2.5%的平均增长率。 而隐形眼镜分为透明片和彩色片两种。2018年我国彩色隐形眼镜(美容类)市场规模增长至14.04亿元,彩色隐形眼镜占隐形眼镜规模比重从2012年的6.50%增长至2018年的18.30%。 近年来海昌、博士伦、海俪恩、强生安视优等多个品牌不断上架多款美瞳新品。实际上这个市场不仅仅是近视群体的市场,还包括美妆人群的消费,特别是年轻人对于时尚的追求,使之产生了一个庞大的美瞳市场。 随着需求旺盛、市场规模的扩大,产品的竞争也更加激烈。除了传统品牌,国内的医疗器械企业也在试图杀入。2019年10月,鱼跃医疗以4200万元购进江苏视准两成股份入局隐形眼镜市场。目前我国经营范围含隐形眼镜的企业已经超过10万家。其中,2.5万家为2019年新增企业。 虽然入局的企业不少,但是真正能够生产出产品的商家屈指可数,大多以经营销售国外品牌为主。中国美瞳消费者规模庞大,本土品牌稀少,这令不少企业看到了商机。但是其技术门槛技术很高,许多企业没有技术就只有走经营销售的路。 1.3我国眼镜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一、国家政策大力支持 眼镜产业与国民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其发展得到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近年来,我国政府陆续出台一系列产业发展相关政策,在税收、投资等方面给予产业支持,国务院发布的《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扶持中小企业,培育产业集群,提高出口退税率,为眼镜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居民购买力提高及消费观念升级驱动眼镜市场发展 根据中投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4年中国眼镜行业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近年来,随着我国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我国居民收入水平有了大幅提高,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居民购买力得到显著提升,人们对非生活必需品和高端消费品消费需求的增加,推动了眼镜市场的发展。2019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8%。

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要点

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分析 【摘要】: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国民收入水平的迅速提高,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潜力巨大的出境旅游市场已引起全球瞩目,但是入境旅游市场却持续低迷,出境旅游这一高额利润市场也受到国内外旅行社的普遍关注。本文采用市场学中的消费者行为理论对中国出入境旅游市场现状的分析,揭示我国旅游贸易逆差的原因,以及入境旅游市场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针对相关问题提出个人建议及解决措施。 【关键词】: 出境旅游入境旅游旅游逆差 旅游业是为满足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产生的食、行、游、住、购、娱等需求,提供相关旅游产品与服务为主的复合性产业,主要包括:观光产业、度假产、康体产业,商务产业、文化产业、娱乐产业、教育产业等等。而在一定条件下商业、餐饮业、旅游地产业等产业也由于本身具有重要特色而会归入其范围内。因而,旅游业可说是一种无烟产业,优势明显。 在当今时代,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解决就业,帮助扶贫开发方面成效显著,产业不断提高。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的中国旅游业对社会经济的拉动、社会就业的带动、以及对文化的提升与环境的改善作用也日益显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迅速,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产业,我国旅游人数逐年增长,旅游资源日益丰富,旅游市场日趋完善。在中国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的现象之下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出入境旅游业发展的分析。 一、我国出入境游客数量状况 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13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国内旅游人数32.62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3%。全国国内旅游收入26276.12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5.7%。入境旅游人数12907.78万人次,比上年下降 2.5%。其中:外国人2629.03万人次,下降 3.3%;香港同胞7688.46万人次,下降2.3%;澳门同胞207 4.03万人次,下降2.0%;台湾同胞516.25万人次,下降3.3%。中国国家旅游局3日宣布,截至2014年11月,中国内地公民当年出境游首破1亿人次。 从旅游局发布的数据来看,我国旅游市场中出入境游客数量分布不均,我国入境旅游市场处于低迷状态,出境旅游市场则发展良好,这就造成了我国旅游业的贸易逆差,近几年来我国旅游业贸易逆差持续增大,据有关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旅游业境外消费1020亿美元,贸易逆差519亿美元;2013年境外消费1287亿美元,贸易逆差769亿美元;2014年前6个月境外消费700亿美元,逆差470亿美元,预计2014年贸易逆差会超过1000亿美元。 二、出现旅游贸易逆差持续增长的原因

国内外英语写作的研究现状及意义

国内外英语写作的研究现状及意义 一、英汉差异对英语写作的影响 汉语与英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符号系统,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时因受汉语的影响,习惯用汉语思维。无论从词法、句法、篇章结构上还是思维模式上,他们的作文都难免带有汉语的痕迹 1.词法方面 每一种语言的词汇都可以反映使用这种语言的社会面貌,制度和习俗等。如果不了解该语言所处的特定文化背景,就难以理解词汇的准确意义。另外,英语中有些词类的划分与汉语也有所不同。例如:英语中名词分为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动词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形容词分为表语形容词和定语形容词。在英语的写作过程中,学生应该特别注意英语词汇的特征。 (1)词汇的虚实 汉语思维是整体、综合的,而英语的思维是分析、独特的(马秉义,199 6)。这种思维差异表现在语言上就是:汉语往往偏好种概念的词,即是泛指,用词概括而模糊;而英语偏好属概念的词,即特指,用词具体而细腻。 (2)词性的差异 汉语对词性的界定相对宽松,词语的词性往往在句子中才会彰显。如果单独呈现,则难以判断词性。而英语大部分词放入句子之前一般都有较明确的词性。由于受汉语的影响,中国学生对英语词语的的词性把握相对缺乏严谨性,在用英语写作时只注意词汇的词义而忽视了其词性,结果导致了许多语言错误。例如: Many people against the plan. (将介词against误用为动词) I’m regret to inform you that the sports meeting han been cancelle d (将动词regret误用为形容词) (3)词语的搭配 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英语词语搭配存在一定的差异。比如,汉语中某些词语在不同的语境中会有英语不同的表达,而且这些表达是约定俗成的,如果忽略了这种差异就会出现语言错误。 比如,许多学生习惯把“学习知识”说成 Learn knowledge,这显然是错误的,正确的表达应该为acquire knowledge。如果照汉语的习惯来构建英语表达就会导致搭配不当的语言错误 (4)词义的文化差异 中西文化背景以及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英汉两种语言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也存在差异。例如“龙”(DRAGON)在中国人眼里是吉祥的特征,而在西方却是象征邪恶。若将“望子成龙”译为:to hope one’s son will become a drag on,英美人士会感到奇怪。 但译为:to hope one’s son bright future,英美人士可以获得与汉语读者相近的或相同的理解。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ITS总体设计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ITS总体设计

目录 背景及需求 (3) 形势与背景 (3) 规划定位 (4) 规划目标 (5) 系统总体设计 (8) 城市智能交通总体建设规划 (8) 围绕六大业务核心开展ITS子系统建设 (9) 以人为本开展交通信息交换平台建设 (18)

背景及需求 形势与背景 机动车出行需求不断增加,时间与空间分布模式转变公众机动车出行需求不断增加、时间与空间分布模式转变、交通拥堵范围与程度扩大,需要ITS构建宏观调控手段。 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建设与管理并重 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建设与管理并重,在大规模进行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需要ITS软环境为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提速。 打击多样化交通违法行为,维持交通管理秩序面对日益严峻的交通管理需求,通过开展多种专项整治活动,打击机动车闯红灯、行人闯红灯、机动车斑马线不礼让行人、非法占用公交车道、道路逆行压线等行为,规范出行交通新秩序。 打造绿色交通、节能减排的人居城市 打造绿色交通、节能减排的人居城市,引进先进的IT手段,通过交通物联网等技术,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出行效率、减少交通事故、降低交通污染,实现“智慧交通、低碳出行”。 ITS信息服务体系形成新架构 城市交通信息服务,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出“智慧交通、低碳出行、感知全程”的公众出行服务理念,全力打造城市ITS信息服务体系新架构。

构建人性化执法服务环境,合理规划勤务信息以人为本,构建人性化执法服务环境,确保道路执勤、执法、现场事故处理等工作的安全、严谨和规范性,并做到“警力跟着警情走”,合理规划勤务信息。 规划定位 强化指挥中心职能,紧密围绕“六大业务核心”开展城市ITS建设 指挥中心智能交通信息平台,作为城市ITS发展的基础,其依托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城市ITS建设将依托指挥中心智能交通信息平台,围绕秩序管理、事故管理、路网管理、特勤任务、交通肇事逃逸追捕、城市交通服务这六大业务核心,建设交通运行指挥中心、交通监管指挥中心、城市交通信息管理服务中心;建设/改造15个子系统,即交通固定点监视系统、交通制高点监视系统、交通违法手动抓拍系统、车辆监测及参数采集系统、交通事件视频检系统、公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违法占用公交车道监测记录系统、城市道路违法停车监测记录系统、机动车超速监测记录系统、机动车区间测速系统、人行横道智能监测系统、动态交通诱导系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执法车辆车载取证系统执法系统。 依托城市已建成及规划格局,细分业务重点,构筑城市ITS感知网格 城市ITS感知网格的合理建设,依托于对城市已建成及规划格局的深入解读,综合考虑城市出入口、工业聚集区、商业聚集区、市民居住聚集区、道路分布、铁路分布、水路分布、客(货)运交通枢纽、建筑物空间分布及高度等因素,同时结合城市发展历史,不同阶段的发展需求和侧重点,进行科学的点位设置和前端感知设备类型选择,构筑“点、线、面、空”多维度一体的城市ITS动态感

中国眼镜行业六个“行规行约”通过试行

为了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方针、政策,在我国眼镜行业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倡导企业诚信经营,提高全社会对眼镜行业的再认识。按照民政部、国资委等有关上级部门的要求,协会秘书处起草了《中国眼镜行业职业道德规范》、《中国眼镜协会会员基本行为规范》、《中国眼镜行业诚信经营规范》、《中国眼镜行业质量检查制度》、《验配眼镜企业服务规范》、《中国眼镜协会行业内争议处理规则》等六个“行规行约”的征求意见稿,提交2013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协会七届六次常务理事会审议,经协会七届六次常务理事会审议,同意将这六个“行规行约”提交全体会员通讯表决。 根据协会七届六次常务理事会的决议,协会秘书处于2013年10月22日将这六个“行规行约”提交全体会员单位通讯表决,截止到10月30日未收到反对意见,一致通过了这六个“行规行约”。现予公布试行。 附:通讯表决通过的六个“行规行约” 中国眼镜行业职业道德规范(经2013年10月30日会员通讯表决通过) 第一条为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规范行业行为,加强行业自律,提高眼镜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更好地履行保持眼镜行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繁荣国内市场、扩大就业的历史使命,根据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国眼镜协会章程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我国眼镜生产、验配、流通领域和眼镜相关领域的从业者。 第三条爱岗敬业。从业者要充分认识到所从事职业的社会价值,认识到眼镜行业在国计民生中的重要性。要热爱行业,立足岗位,敬重职业,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要以集体主义精神为原则,树立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自觉维护本行业声誉。 第四条诚实守信。要坚持公平交易原则,重合同、守信誉,牢固树立用户至上的理念,真诚对待用户,竭诚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高效的服务,杜绝各种虚假欺诈行为,绝不损害用户利益,从业人员要说实话、办实事、不欺诈、守信用、表里如一、言行一致、遵纪守法。 第五条服务至上。在职业活动中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为人民服务是职业的灵魂,要将广大消费者的满意放在首位。在服务过程中做到热心、耐心、虚心、真心,从消费者的利益出发,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第六条注重环保。要树立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理念。积极贯彻相关技术标准,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进资源节约和清洁生产,努力营造可持续发展的行业氛围。 第七条团结协作。企业之间和从业人员之间,要在尊重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加强联系,互通信息,交流经验,扩大合作,共同维护和发挥行业整体优势,形成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行业风气。 第八条以人为本。要充分发挥和保护广大从业人员的积极性,鼓励其技术创新和提出各种合理化建议。重视各类人才培养,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和职工教育,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为实现其人生价值提供广阔的舞台。 第九条奉献社会。大力提倡奉献精神,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以永不停息的事业追求和至真至善的人文关怀,服务于和谐社会。 第十条本规范由中国眼镜协会负责解释。 中国眼镜协会会员基本行为规范(经2013年10月30日会员通讯表决通过)为促进镜行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倡企业诚信经营,进一步规范会员企业的运营机制,优化行业信用环境,根据《中国眼镜协会章程》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规范。 一、爱国守法,遵守社会公德; 二、严于律己,遵守协会章程和制度; 三、诚信经营,无欺诈无假冒伪劣; 四、互惠互利,不搞不正当竞争; 五、共谋发展,不恶意挖同行企业的人才; 六、公平贸易,不破坏本行业形象; 七、讲究质量,按照标准进行生产和配镜加工;

中国旅游业发展状况分析及政策建议

中国旅游业发展状况分析及政策建议 【摘要】21世纪旅游业的发展有着光辉的前景。作为亚太地区的大国,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更是生机勃勃。被称为朝阳产业,这说明了它的发展前途和生命力。但是,这个朝阳需要整个社会来托起来。本文主要通过对影响旅游发展的多因素分析,建立以旅游收入为被解释变量,若干影响因素为解释变量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并应用2002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截面数据回归得到的模型,对中国的旅游发展显著因素分析和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旅游产业可支配收入旅游业投资国际游人数 (一)引言部分 旅游业是由旅行社业、住宿业、交通业、商业等相关产业的集合,是一种关联带作用较大的综合性产业。旅游业的发展不但对增加就业和扩大内需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优化产业结构,而且可以增加国家外汇收入,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和加强国家、地区间的文化交流。20世纪90年代,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其增加值超过了石油、钢铁、汽车等传统产业,而我国第三产业产值只占GDP的33%左右,2002年旅游产业的产值只有5530亿,占同年GDP很小一部分,而我国的旅游资源是很丰富的,我国旅游业发展潜力巨大。 (二)研究目的 我们通过收集数据、建立模型来对影响我国旅游收入的因素进行研究分析,一方面力求为增加旅游方法的研究指出明确的方向,另一方面通过模型的分析针对重要的影响因素提出我们对增加旅游收入的一些建议。 (三)理论支持 根据对旅游收入的分类,旅游收入可分为国内旅游收入和国际旅游收入,我们的模型的设定以这一分类为基础,另外,考虑到旅游产业收入的发展除受外在因素影响以外,还很大程度上受其产业本身的发展水平影响,因此进行旅游收入分析模型设定时,我们还引入旅游的固定资产作为解释变量。 (四)模型的设定和数据的收集 1、根据理论分析和经验,我们最初选择了居民可支配收入、旅游业固定资产、国际游人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公共绿地面积、污染的直接经济损失、居民消费水平和旅客周转量等因素作为参考,但是经过反复的回归实验,我们发现有些因素或是不符合经济意义,或是显著性检验不能通过,或是不能改善拟合优度,同时对其他参数有明显影响,与我们的预计存在很大差距,所以我们就认为这些都是多余变量,不宜引入模型,最后,我们选择了影响最为显著的三个因素,建立计量经济模型:Y i=β0+β1X1+β2X2+β3X3+u i 其中:Y为旅游企业营业收入(万元),X1为居民可支配收入(元),X2为旅游业固定资产(万元),X3为国际游人(万)人次。居民可支配收入是影响国内旅游收入的因素代表,国际游人是影响国际旅游收入的因素,而旅游固定资产则体现了旅游产业的发展规模。 2、为了避免时间序列的非平稳性,本模型使用截面数据,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国内英语口语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f911758770.html, 国内英语口语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作者:何丹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第34期 摘要:现阶段国内外学者对于英语口语的重视,我国开始出现许多关于它的学术文章。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10种外语期刊中口语研究的资料,从研究数量、方法、内容三个方面得出,它的研究趋势持续上升。据资料显示,本科生对它的关注度最高,以及英语专业的研究对象较为多一些。本文根据研究现状的浅析,可以看出,即使在现在研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在总体研究中研究对象太统一,不广泛。对学习重要内容相对较弱等问题。 关键词:英语口语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发展趋势 我国相关专业的学者总体来说对于英语口语研究起步较晚。从王立非老师在2004年研究得出,我国口语的发展是从1995年开始,在此之前,我国英语口语的研究成果极为少数。近些年,随着语言学、认知语言学、教育学、语料库等相关学科的开展,加上国内外研究学者的水平上升,英语口语得到了直线上升的趋势。在它领域中研究的数量、内容以及方法都得到了突破性的转变。本文对近今年英语口语的分析,提出研究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为提高它的发展做出贡献。[1] 一、英语口语研究的现状 1.基本现状 关于口语近五年来的研究,总体研究数量是持上升趋势的,在2000年前,我国对英语口语的研究较少,但是,之后关于它的论文资料相继增加。直到2005年,达到了一个上升顶峰。不可否认,之后虽然发展相比较为缓慢,但是相关研究内容以及范围在扩大,形成了动态发展模式。这也代表我国相关学者对于它的重视在不断增加。 2.研究对象 对于近五年来英语口语专业的研究对象大部分都是本科生。统计得出,作为英语专业的本科生研究文章多于非相关业的。针对小学生英语口语以及高职类英语口语的相关研究几乎没有。[2] 3.研究方法 从研究的方法来看,我国对于它的研究,可大致分为两个部分,一方面是实证研究,它是根据数据的分析来解答相关的问题,此类研究的方式是一种定量研究,它指量化统计以及分析,主要是以数据资料的收集通过统计工具进行分析运算,得出结果。另一方是非材料性研究,是指根据有关文献资料的收集分析提出相关的理论。此类研究主要是对数据的要求极高。

中国城市智能交通

中国城市智能交通 中国智能交通系统研究起步较晚,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在国家相关部委的组织下,我国交通运输领域的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开始跟踪智能交通系统相关技术,经过20年左右的发展和积累,在智能交通技术研发、产业化、系统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纵观我国智能交通发展历程,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2000 年之前,中国智能交通基本处于城际智能交通的科技攻关、国家智能交通体系框架和标准的研究等层面,城市道路智能交通系统示范或开工建设的项目不多,主要围绕北京、上海、大连、广州等地展开。 2000~2005年,城市道路交通信息采集、信号控制与诱导、视频监控等示范工程逐步实施,有力地推动了国内科研机构及企业在技术攻关、产品研发、市场化等方面的发展,由此阶段开始,中国智能交通发展进入实质性建设、应用实验阶段。 2005~2010年,智能交通进入高速发展期,交通高清视频检测、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等多种主流技术在国内得到应用。国家道路交通安全科技行动计划、国家“863”计划智能交通系统专题等国家级科研项目的设立和执行也都推动了产业发展。 2011年以后,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成熟,智能交通产业专业化分工日趋明确,专业性解决方案逐步成熟,增长服务运营成为新的发展目标。 中国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产业化发展趋势 智能公交系统 “公交都市”的提出为全国公交事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2012 年以来,乌鲁木齐、银川、连云港、兰州、枣庄、宜昌、武汉等十余个城市正在建设和即将建设BRT工程,继深圳、郑州之后,有20多个城市将“公交都市” 作为激励“公交优先”发展的重要政策之一[4]。各地大力开展公交都市示范 工程,智能公交系统建设呈蓬勃发展之势,预计未来的5年内,智能公交系统每年的市场容量为50亿元以上。在这些项目的基础上,GPS运营调度、车载视频 监控、客流统计、电子站牌、公共交通领域的车载终端、通信系统、智能调度系统等科技手段将会得到全面应用,能够极大地提升公交优先的可实现度。目前,国内涉及智能公交领域的厂家至少超过300家,而随着公交车辆对社会交通分担比例的不断提高,公交智能化需求会愈发旺盛,在产品标准化程度进一步提高,行业运作模式进一步成熟的前提下,智能公交产业将迎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交通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是继云计算、物联网之后IT产业的又一次颠覆性革命。智能交通作为计算机、控制、通信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集成应用的产物,其系统建设的核心是数据的采集、存储与计算。数据采集涉及人、车、路、环境等诸多对象,包括基于互联网的公众出行服务数据、基于行业运营企业生产监管数据、基于物联网、车联网的终端设备传感器采集数据、基于交通气象数据的城市交通规划与管理交通出行环境数据等,数据来源广泛、数据形式多样、数据量十分庞大,是云计算、大数据、智能终端等新技术典型的应用环境,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从海量交通数据挖掘潜在有价值的信息,成为智能交通系统充分发挥作用的关键。 目前北京、上海、广东等地都在广泛地研究和应用大数据技术。北京市交通iFFF-r-F-FFF…一扌彳-F-FFF-i - F.-F- - - XFFF*FFXF* " ~ '

眼镜行业的市场营销策略

眼镜行业的市场营销策略 一、中国眼镜行业简介: 眼镜行业是一个半医半商的行业。近几年来,眼镜更从功能性商品进化到时尚性商品,加深了管理的深度与难度。眼镜行业有四大商品类别:镜框,镜片,隐形眼镜,药水。商品的特性又有很大的不同。镜框是流行性商品,时尚性很强,商品周期短。镜片是光学商品,功能性强。隐形眼镜是美容型商品,强调方便性及舒适性。药水是隐型眼镜的消耗品,周期性型强。四大类商品构成眼镜零售业的商品系列组合。眼镜零售业的另外一个特点是顾客回转周期较长。顾客平均回转周期为:镜框4.5年,镜片3.5年,隐形眼镜1年,药水0.2年。青少年(在学期)的回转率比较高,约1.5年,女性的回转率周期也高,约1.2年。男性是回转率最低的群体,一般超过5年,年纪越大,回转率周期越长。眼镜业所面临的问题是一个顾客在配好一次服务满意的商品后,可能要3年半以后才会再来光临。 眼镜,这个上世纪80年代轻工业的小五类商品,已经玩儿转了一个肉多狼更多的市场。 中国眼镜零售业在计划经济时期是从国营企业发展起来,很多老字号在全国各地都隶属地方政府企业。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的眼镜零售业最早发展连锁。据业内专家估计,全国约有三亿人口是需要视力矫正(配眼镜),大陆市场一年约有200到250亿元的零售额。其中镜框大约有8000万支的销售量,镜片约有2亿片的年消化量。几年来,全国各地的眼镜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连锁规模,但大多数是地方上的

连锁,很少有跨省发展的眼镜连锁集团。 目前,全国眼镜店总数已达23000余家,如果将连锁店的分店也算在内,估计总数约31000家。随着中国加入WTO后市场的逐步打开,欧美各大眼镜连锁集团也势必将眼镜铺子摊向中国市场。每个眼镜零售商都会在广告中坦言希望每个人都有健康的视力,然而看到不断扩大的眼镜需求人群,商家们还是会忍不住一阵窃笑。 “没有一个有利可图的市场尚未被人窥视”,显然,商家们已经开始不自觉地移动脚步,准备不失时机的迅猛一跃。意大利的登喜路(ALFRED DUNHILL)、古姿(GUCCI)、范思哲(VERSACE),奥地利的CD等世界一流品牌早已把自己的眼镜摆上了中国眼镜零售店的柜台,越来越多的国际眼镜展览会也成为国外眼镜企业试探中国市场和寻找合作伙伴的前沿,国外大型眼镜连锁集团进入中国市场只是早晚的事。相比之下,国内眼镜企业的现状是中小连锁企业多,单店多,多数还没有形成一定规模的竞争优势,很多商家已注意到,在这样的氛围下,谁先把连锁的链条拉开拉大,谁就能首先抢占一块优势市场。随之而来的便是一场轰轰烈烈的跑马圈地运动。 二、眼镜企业行业特点与营销重点 眼镜行业从属服务行业,因而我们必须从服务行业的特点出发,制定出符合行业特征的市场营销方案。“服务是一方能够向另一方提供的基本上是无形的任何功效或利益,并且不导致任何所有权的产生。它的生产可能与某种有形产品密切联系在一起,也可能毫无联系”。这就决定了眼镜企业具有如下行业特点: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分校(站、点):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完稿日期: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目录 内容摘要 (3) 关键词 (3) 正文 (3) 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5) 二、国内旅游业的发展趋势 (6) 三、我国旅游业发展对策 (7) 四、旅游营销的变革 (8) 参考文献 (12)

我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 2006春工商管理专科 XX小四号、宋体 【内容摘要】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它 已经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旅游业一般分为国际旅游业和国内旅游业。国内旅游业持续快速增长,旅游产业对社会经济作用的带动进一步加强,《2011中国旅游市场趋势观察研究预测报告》数据显示:2010年,我国旅游业三大市场实现全面恢复并较快增长,全国旅游业总收入1.57万亿元,增长21.7%。 2011年全国旅游业的预期目标为:旅游业总收入1.72万亿元,增长11%。旅游相关产业投资规模的大幅度增长,直接带动了旅游投资的快速增长,各地旅游投资出现了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为旅游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国内旅游业是为国内旅游者服务的一系列相关的行业,它关系到国内游客、旅行方式、膳宿供应设施和其它各种事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旅游业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但是比较而言,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广度深度都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研究和探讨我国国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及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旅游业旅游投资趋势及对策 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现状 旅游业自古以来就是国家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来源,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山川秀丽;进入21世纪,中国成功举办奥运会、世博会、亚冬会等;加之全国经济一体化和世界多元化的形成趋势,新形势的出境旅游、工业,农业旅游、生态旅游等等,必将给我国旅游业带来蓬勃发展。下面先看看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现状。从《中国旅游发展现状》这篇文章可以了解到中国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如下: (一)经济状况与旅游业的发展

国内英语口语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_李英

我国学者对英语口语研究起步较晚,1995年以前,该方面的研究成果不多,以数据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更是凤毛麟角(王立非等,2004)。王立非等(2004)总结了我国英语口语研究从1995年至2004年6月期间的成 就,提出口语语音与音位特点的研究为空白以及口语研究的方法不够多样化等问题。但是,近几年来,随着语言学、认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二语习得、教育学、语料库、计算机科学、统计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以及国内外语研究者学术水平的提高,英语口语研究出现了迅猛发展,在研究数量、内容以及方法等方面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拟对近10年中(2000—2009)我国外语类主提高。 1文献检索范围见表1。 李 英 教育部考试中心 闵尚超 浙江大学 摘 要: 本 一,研究内容层面不足,对学习主体的研究相对薄弱等问题。主题词:英语口语;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研究对象;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2 英语口语研究的现状 2.1 基本趋势 通过S P S S卡方检验,我们发现过去10年国内10种外语类期刊上发表的英语口语论文在数量上并没有显著差异(P e a r s o n C h i-Square=15.575,Sig.=.076>.05),说明我国英语口语研究呈平稳发展的趋势。表1显示,前5年只有8种刊物登载了66篇相关文章,占总数的39.5%。而后5年有10种刊物登载了101篇相关文章,占了60.5%。这说明国内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英语口语研究的行列。 2.2 研究对象 从研究对象看,过去10年国内英语口语研究的研究对象主要为本科生。其中,明确指出研究对象为英语专业本科生的研究有53篇,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研究有49篇。此外,仅有3篇研究研究对象涉及非英语专业研究生,5篇涉及英语专业研究生,研究对象涉及初高中生的研究仅5篇。(孙艳等,2003;何小凤等,2003;王初明,2004;陈桦, 2006a、2006b、2006c、2008等)。针对小学英语口语以及大专生和高职生的英语口语研究几乎为空白。 2.3 研究方法 针对外语教学研究方法的分类,国内外外语界的专家学者存在不同看法。本文借鉴高一虹等(1999)所提出的分类标准,将研究方法简化为两大类:实证性研究和非材料性研究。实证性研究指以系统采集的材料为基础的研究,包括定量研究、定性研究以及两者相结合的研究。非材料性研究指不以系统采集的材料为基础的研究,包括个人感想、操作描述及理论思辨等。基于上述分类,英语口语研究使用的研究方法情况如表 2和图1所示。 从表2和图1中,我们可以看到:2000年至2001年,我国英语口语研究中非材料性研究稍占优势。但是,从2002年起,实证性研究开始逐渐增多,超过非材料性研究,并一直保持绝对优势。这说明国内研究人员已响应众多学者对应用语言学研究中采用实证性研究方法的呼吁(桂诗春,1988;桂诗春、宁春岩,1999;王立非,2000),开始尝试对系统收 表 2 过去10年中英语口语研究使用的研究方法情况 年份研究方法00010203040506070809总计实证研究3596171914101614113非材料研究885419754354总计 11 13 14 10 18 28 21 15 20 17 167 表 1 过去10年中10家外语类核心期刊刊载的英语口语类论文数目 年份期刊名称 00010203040506070809总计《外语教学与研究》003122322217《现代外语》111022402013《外语界》466487233346《外语教学》221103212418《外语研究》00011220208《外语与外语教学》220223521423《外语学刊》00000101013《中国外语》 00000304209《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100024216319《四川外语学院学报》123111110011总计 11 13 14 10 18 28 21 15 20 17 167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总体设计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总体设计·ITS 目录 背景及需求4 形势与背景4 机动车出行需求不断增加,时间与空间分布模式转变4 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建设与管理并重4 打击多样化交通违法行为,维持交通管理秩序4 打造绿色交通、节能减排的人居城市4

ITS信息服务体系形成新架构4 构建人性化执法服务环境,合理规划勤务信息5 规划定位5 强化指挥中心职能,紧密围绕“六大业务核心”开展城市ITS建设5 依托城市已建成及规划格局,细分业务重点,构筑城市ITS感知网格5 “打基础、上业绩、出成效”三年三大步,合理推进城市ITS进程6 以人为本,推进人、车、路、环境协同发展6 规划目标6 提升全城路网实时态势监控和交通秩序监管水平6 打造全城一体的城市智能交通数据中心6 提升交通管理分析的智能化程度,加强涉牌违法目标车辆的打击能力7 提升应急指挥协作水平,加强应急处突综合调度能力7 提升道路科学辅助决策能力,优化路网渠化、信号配时等交通管理措施7 增加互联网+智能交通应用,增加道路交通信息交互能力,提升城市交通形象8 提高系统运维和数据运维的自主分析能力,提高智能交通系统健壮性8 提升业务需求迅速转换为实际系统建设落地的能力,打造城市交通管理亮点8 系统总体设计9 城市智能交通总体建设规划9 围绕六大业务核心开展ITS子系统建设10 以人为本开展交通信息交换平台建设18

背景及需求 形势与背景 机动车出行需求不断增加,时间与空间分布模式转变公众机动车出行需求不断增加、时间与空间分布模式转变、交通拥堵范围与程度扩大,需要ITS构建宏观调控手段。 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建设与管理并重 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建设与管理并重,在大规模进行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需要ITS软环境为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提速。 打击多样化交通违法行为,维持交通管理秩序面对日益严峻的交通管理需求,通过开展多种专项整治活动,打击机动车闯红灯、行人闯红灯、机动车斑马线不礼让行人、非法占用公交车道、道路逆行压线等行为,规范出行交通新秩序。 打造绿色交通、节能减排的人居城市 打造绿色交通、节能减排的人居城市,引进先进的IT手段,通过交通物联网等技术,缓解交通拥堵、提高出行效率、减少交通事故、降低交通污染,实现“智慧交通、低碳出行”。 ITS信息服务体系形成新架构 城市交通信息服务,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出“智慧交通、低碳出行、感知全程”的公众出行服务理念,全力打造城市ITS信息服务体系新架构。

中国眼镜行业六个“行规行约”

中国眼镜行业六个“行规行约”通过试行 为了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方针、政策,在我国眼镜行业弘扬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倡导企业诚信经营,提高全社会对眼镜行业的再认识。按照民政部、国资委等有关上级部门的要求,协会秘书处起草了《中国眼镜行业职业道德规范》、《中国眼镜协会会员基本行为规范》、《中国眼镜行业诚信经营规范》、《中国眼镜行业质量检查制度》、《验配眼镜企业服务规范》、《中国眼镜协会行业内争议处理规则》等六个“行规行约”的征求意见稿,提交2013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协会七届六次常务理事会审议,经协会七届六次常务理事会审议,同意将这六个“行规行约”提交全体会员通讯表决。 根据协会七届六次常务理事会的决议,协会秘书处于2013年10月22日将这六个“行规行约”提交全体会员单位通讯表决,截止到10月30日未收到反对意见,一致通过了这六个“行规行约”。现予公布试行。 附:通讯表决通过的六个“行规行约” 中国眼镜行业职业道德规范 (经2013年10月30日会员通讯表决通过) 第一条为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规范行业行为,加强行业自律,提高眼镜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准,更好地履行保持眼镜行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繁荣国内市场、扩大就业的历史使命,根据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国眼镜协会章程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我国眼镜生产、验配、流通领域和眼镜相关领域的从业者。

第三条爱岗敬业。从业者要充分认识到所从事职业的社会价值,认识到眼镜行业在国计民生中的重要性。要热爱行业,立足岗位,敬重职业,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要以集体主义精神为原则,树立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自觉维护本行业声誉。 第四条诚实守信。要坚持公平交易原则,重合同、守信誉,牢固树立用户至上的理念,真诚对待用户,竭诚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产品和高效的服务,杜绝各种虚假欺诈行为,绝不损害用户利益,从业人员要说实话、办实事、不欺诈、守信用、表里如一、言行一致、遵纪守法。 第五条服务至上。在职业活动中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为人民服务是职业的灵魂,要将广大消费者的满意放在首位。在服务过程中做到热心、耐心、虚心、真心,从消费者的利益出发,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第六条注重环保。要树立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的生产、经营和管理理念。积极贯彻相关技术标准,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推进资源节约和清洁生产,努力营造可持续发展的行业氛围。 第七条团结协作。企业之间和从业人员之间,要在尊重知识产权的前提下加强联系,互通信息,交流经验,扩大合作,共同维护和发挥行业整体优势,形成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行业风气。 第八条以人为本。要充分发挥和保护广大从业人员的积极性,鼓励其技术创新和提出各种合理化建议。重视各类人才培养,积极开展技术培训和职工教育,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为实现其人生价值提供广阔的舞台。第九条奉献社会。大力提倡奉献精神,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以永不停息的事业追求和至真至善的人文关怀,服务于和谐社会。

中国英语变体研究现状及前景

中国外语 中国英语变体研究现状及前景① 胡晓丽 北京语言大学 1 引言 英语的发展和演变是与社会文化息息相关的,长期的语言接触使得英语在世界各地产生了变异。英语的复数化(World Englishes)用以指称各地域使用的英语变体。当今,英语不仅属于英国、美国和其他英语本族语国家,尼日利亚、印度等也要分享英语的主人身份。由此,英语曾仅作为英美文化载体的角色也随之转变。英语在不同文化社会的土壤里扎根、开花结果,最终成为世界各国多元文化的载体。“中国英语”研究在多元文化和多元语境中应运而生,引起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 中国英语变体研究的新发展2.1学术背景 英语在中国本土化有着百年历程,其源头 可追溯到洋泾浜语( Pidgin English),后来出 现了大量的政治色彩的表达方式,如“papertiger”,“running dog”等。目前,中国文化逐渐渗透到英语之中,从而使其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较贴近中国生活。葛传椝最先提出“中国 英语”的概念,指出Chinese English和ChinaEnglish的区别,从翻译的角度论述了中国英语是“依照英语民族的习惯用法”为前提,表达中国特有事物的词汇在交际中,常“引起外国人的抱怨”,但“一经解释,不难懂得”,但并未认为是一种变体。“中国英语”概念的提出引起了国内学者热情的关注。下面重点谈中国学者在此研究领域取得的理论和应用成果。 2.2理论介绍和引进国内英语变体的研究比西方英语国家起步 晚, 因此介绍和引进国外经典著作和理论就显得十分必要。除了总体介绍性的论文(姜亚军, 1995;潘章仙,2004;徐晓晴,2005)以外,颜治强(2002)简述了中国英语的产生和发展,描述英语在全世界的差异,介绍和评述英语世界化 理论。这些使我们对世界英语研究有了比较全面 的了解。2.3理论探讨上世纪90年代初期,随着中国对外贸易的飞速发展,英语的实用价值和重要性变得越来越明显。英语在中国的本土化也在加深。学术界开 始对与世界英语化理论有联系的中国英语进行了探讨。 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论证了中国英语存在作者简介:胡晓丽,北京语言大学讲师,北京师范大学外文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语言学。Email:lucyhu100@yahoo.com.cn。 中图分类号:H31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382(2008) 02-0027-04 摘 要:本文回顾了中国英语在多元文化和多元语境中的研究状况、分析研究的特点和存 在的问题,认为该领域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并提出今后研究前景。 主题词:中国英语;特点;问题;前景 2 2008年3月第5卷 第2期 (总第22期)

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结课论文向)

**大学计算机网络课程结课论文题目: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 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 班级:信息工程*****班 姓名:**** 学号:**********

智能交通系统的研究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汽车保有量迅速增长,交通拥挤、交通事故、环境污染、能源短缺等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的共同问题。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毫无例外地承受着不断加剧的交通问题的困扰。 解决交通问题的传统方法是大规模修建道路。但目前大部分国家,可供修建道路的空间已经越来越小。另外,交通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仅仅单独从道路方面或者车辆方面考虑,都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此背景下,把交通基础设施、交通运载工具和交通参与者综合起来系统考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数据通信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及交通工程等多项高新技术的集成及应用,使人、车、路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以新的方式呈现出来,这种解决交通问题的方式就是智能交通系统(ITS)。 本文阐释了智能交通系统的概念,组成部分,关键技术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对其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智能交通系统,ITS,计算机网络,物联网

Research of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economy and the speeding civilization, the percentages of owning cars have been rising swiftly, thus problems including the traffic jam, traffic accident, evironment pollution, and the shortage of energy have become the common things nations around the world have to face. Developing and developed countries all have to endure the worsening traffic problems. One of the traditional solution is building large sum of roads , but the spare place is smaller and smaller. So it’s rather difficult to solve it in a fundamental way. So the ITS , intelligent traffic system, which combines traffic infrastructures ,vehicles, traffic participants together and makes a full use of the integration of, some new technology, includ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igital information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y, computer technology to present the relationship among people, cars, and the roads in a new way. The passage illustrates the concept of ITS, the constitution parts, and the vital technology that fully make sense, and intends to discuss the facing problems and its solutions. Key Words: intelligent traffic system, ITS , computer network, The Internet of things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