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核心素养“社会责任”应如何在高中生物课堂落地生根

核心素养“社会责任”应如何在高中生物课堂落地生根

核心素养“社会责任”应如何在高中生物课堂落地生根

摘要:社会责任作为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它要求学生基于生物学的基础上

对社会中涉及生物学的问题和事务作出理性的解释,要求学生通过对生物学科的

学习能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能够利用生物学知识服务社会、造福社会。关键词:核心素养;社会责任;高中生物

课程改革理念要求教师走出知识传授的目标取向,走向培养“整体的人”的课

程目标,与此同时在生物学的自然科学属性的基础上提出了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生物学核心素养是学生后天习得的终身受益成果,是公民基本素养的重要组成之一,它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四个方面。其中“社会责任”是指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作出理性解释和判断,尝试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的担当和能力。学生应能够以造福人类的态度

和价值观,关注涉及生物学的社会议题,参与讨论并作出理性解释,辨别迷信和

伪科学;形成生态意识,参与环境保护实践;主动向他人宣传健康生活和关爱生

命等相关知识;结合本地资源开展科学实践,尝试解决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

的问题。[1]

而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实施需要课堂作为载体,而教师又是作为推动新课改的

最关键因素。这就要求教师要摒弃传统“满堂灌”的教学课堂,积极大胆尝试以自主、合作、探究、分享为主要特征的课堂,从而达到培养“整体的人”的课程目标,使学生体验学习乐趣,研究科学知识,从而发现科学真理。

那在我们的高中生物课堂中,教师应该如何根据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怎样才能将社会责任这一核心素养渗透在平时的课堂上,社会责任这个核心

素养能否在日常的高中生物课堂中找到合适的土壤落地生根呢?我认为站在一线

的教师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以课本上的课外栏目阅读为载体,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通过对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一《分子与细胞》、必修二《遗传与进化》、必修三《稳态与环境》以及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与专题》中的课外阅读

栏目的整理,发现在课本上的课外阅读栏目中有许许多多可以成为培养学生社会

责任的信息材料,而且它们同时又与课本知识点息息相关,例如:必修二第三章《基因的本质》中的课外阅读——DNA指纹技术、必修三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

命活动的调节》中的课外阅读——拒绝毒品,慎用心理药物、必修三第五章《生

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中的课外阅读——恢复生态学及其应用、生态农业等除此之

外还有出现在选修三中的课外阅读如:神奇的基因芯片、是研究合作,还是资源

掠夺还有前景广阔的沼气工程等等,这些课外阅读都可以成为高中生物课堂上提

高学生社会责任的载体。

以必修三中出现的课外阅读“生态农业”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完之

后提出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如:什么是生态农业?生态农业的特点是什么?生态农业与我们所学的生物知识有什么联系?生活中同学们都见过哪些类型的生

态农业?生态农业对社会的发展有什么意义呢?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让学生能感

受到生物知识给生活带来的变化,促使学生将所学的生物知识积极的运用到生活

实践中,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科技改变生活的成就感,以及加强学生运用所学知

识改变社会生活的使命感。再如以选修三中出现的“课外阅读前景广阔的沼气工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