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底火山作用和火山岩的若干特点

海底火山作用和火山岩的若干特点

海底火山作用和火山岩的若干特点
海底火山作用和火山岩的若干特点

海底火山作用和火山岩的若干特点

刘继顺

(中南工业大学地质系长沙410083)

原载:有色金属矿产与勘查,1995,4(1):35-37

摘要在500-lO00m 水深之下的海底,火山作用仅表现为非爆发性的裂隙型或火泉型喷发。这种环境中产出的火山碎屑岩,均是淬冷碎屑岩化和自碎角砾岩化形成的。海底熔岩杂岩可穿切到未固结的沉积物中而呈似侵入接触现象。

关键词非爆发性喷发淬冷碎屑岩化自碎角砾岩化海底熔岩杂岩

海相火山岩是块状硫化物矿床和喷流沉积型多金属矿床的重要勘查目标。海底火山作用发生在巨大静水压力的围压环境中,其产物海相火山岩与陆相火山岩比,有许多独特之处:

1 海底火山作用方式

决定火山喷发是爆发性抑或非爆发性的因素,是岩浆的性质(如成分、挥发分含量、粘度和喷发速率)、围压及存在外来水否(海水、湖水和地下水)。

爆发性喷发是由不同成因的挥发分驱动的。挥发分可来自岩浆的出溶(如CO2和水)或外来过热水的气化(如与岩浆接触并气化的海水或地下水)。当周围的海水静水压力足以抑制岩浆气体爆发性膨胀及与岩浆接触处过热海水爆发性膨胀(即岩浆蒸气爆发,Phreatomagmatic explosion)时,则只会发生非爆发性喷发。

实验表明,纯水的临界点为2.16X10的7次方Pa,海水(含3.5%的NaCl)的临界点为3.15X10的7次方Pa,CO2的临界点为7.5×10的6次方Pa,对应的海水深度分别为2160m,3150m 和750m。H2O 和CO2混合物的临界点压力远低于纯水的。在临界点深度之下,纯岩浆水或过热海水都不具有可压缩性。不会排斥围岩而爆发性地膨胀。对800℃以上的岩浆而言,抑制其爆发的最低压力为2X10的7次方Pa(即200Om 深),甚或1×10的7次方Pa(即1000m 水深)[1]。

McBirney(1963)根据岩浆的化学组成和挥发分含量推测,岩浆爆发性喷发只能发生在浅于500~1OOOm深的海底(图1),与Pecover等(1973)推测的结果(700m水深)相吻合。现代海底爆发性火山喷发都见于较浅的海底,1km 以下的海底尚未发现任何岩浆的爆发性活动[2]。这一事实强有力地支持了上述推论。

非爆发性火山喷发是以裂隙式的火泉(fire fountaining)喷发的,其驱动力不是挥发分压力,而是静岩压力负荷和流体质岩浆的浮力。

值得指出的是:Burnham(1983)等认为长英质岩浆爆发可以发生在3.5--4km的海底,并将黑矿型块状硫化物矿床的形成与火山爆发所造成的破火山口联系起来。事实上,3500--4000m 海底的静水压力大大超过纯水的临界点压力,绝无爆发性喷发的可能。

2 海相火山碎屑岩

深海底非爆发性火泉式喷发往往形成块状熔岩、席状熔岩、铺路熔岩(Paving stone lava)和枕状熔岩。枕状熔岩多为镁铁质的,但亦见长英质的。Sevins和Roach(1979)曾发现澳大利亚威尔士奥陶系中有厚达40m的海相长英质熔岩(SiO2平均为66%),其枕状体直径为0.5--3m。在深海底火山岩剖面中,除熔岩外,还存在大量火山碎屑岩。这种火山碎屑岩不是火山爆发形成的火成碎屑物(Pyroclastite),而是淬冷碎屑岩化和自碎角砾岩化形成的。

图1 海相火山作用性质与水深和成分的关系<据Fisher,1984)

A一镁铁质岩浆;B一长英质岩浆;II一爆发性喷发区,可形成岩浆爆发的火山碎屑岩,气化爆发的火山碎屑岩、淬冷玻质碎屑岩和自碎角砾岩;I 非爆发性喷发区,只有淬玲玻质碎屑岩和自碎角砾岩,其含量随水探增加而增加,熔岩与火山碎屑物之比最高可达5:1。

淬冷碎屑岩化(quench fragmentation)是一种由于炽热岩浆与冷水突然接触时冷却收缩产生的热应力使熔岩表层剥离和颗粒化的作用[3]。

其过程是:1)岩浆和水最初接触时在岩浆与水之间产生蒸气膜;

2)蒸气膜膨胀在与水接触的最外部边缘蒸气冷却,蒸气膜就地萎陷,这种膨胀与萎陷多次重复进行,直到与萎陷有关的能量引起岩浆碎裂为止;

3)萎陷的蒸气膜与岩浆混合后增了两者反应的表面积;

4)当水包围了熔体碎屑后加速了热的快速传导;

5)形成新的蒸气膜由于过热作用水迅速地气化并膨胀,又返回第2阶段,开始下一个旋回。

淬冷碎屑岩化的产物被称玻质碎屑岩(hyaloclastite)。其特征是具有多角状外形、尖锐的边缘(即刃状边)角、直线状平面状边和同心环状及放射状的多裂垃的冷却节理。一般无气孔构造,粒径大小悬殊,从岩块到凝灰质碎屑均有。它与具孤面多角形、园滑的凹面和凸面以多气孔的爆发性火成碎屑物截然不同。淬冷玻质碎屑岩在熔岩流进水中、潜水火山爆发或岩浆侵入到饱和水的未固结的沉积物中时都可以形成,因此可以和火成碎屑岩共生。

自碎角砾岩化(Autobrecciation)系指邻近岩浆流动产生的剪应力或拉张应力作用下正在固结的岩浆发生破裂的作用;当粘滞的凝结的熔岩继续流动或冷凝的粘滞的熔岩壳,由于熔岩内部继续流动而运动时,冷凝的熔岩发生应变而变形,会裂成碎片或碎块,也可能以脆性形式产生裂隙。如果粘度和应变速率足够大,就会形成平滑表面的岩块和块状熔岩。它们可以自由翻滚,或相互熔结在一起.或被非碎裂化的熔岩包围。

自碎角砾岩化的产物常被称为枕状角砾岩(pillow breccia),常见于熔岩流的边缘和熔岩流之间。

自碎角砾岩化和淬冷碎屑岩化常可同时发生,形成较厚的火山碎屑岩层序。海相火山岩剖面一般自下而上为:块状熔岩一枕状熔岩一岛状枕状熔岩一枕状角砾岩一淬冷玻质碎屑岩。

侧面上近喷口区为块状熔岩,岩流前锋为枕状熔岩,远火口区为枕状角砾岩和淬冷玻质碎屑岩。

淬冷玻质碎屑物可充填在枕体之问。这种水平方向上和垂直方面上变化趋势的产生是由于岩流的前锋和顶部与水直接接触,比内部更易遭受广泛的原地淬冷碎屑岩化和自碎角砾岩化。

此外,海相火山岩剖面中常见到再造的或再沉积的火山碎屑岩。重力流或浊流可将先成火山碎屑物甚至远处浅水火山爆发物搬运到深海处,从而形成再造火山碎屑岩。这种岩石往往含有洋底软泥或陆源碎屑沉积物,不难与原地火山碎屑岩区别开来。

3 海底熔岩杂岩

一般的海相火山岩已有大量文献论及,人们均有较透彻的理解。然而对深海底长英质火山喷发形成的特殊火山岩形式——海底熔岩杂岩(submarine lava complex)却知之甚少。海底熔岩杂岩最初由Pichler识别出来,Yamagishi(1985,1987)、Allen(1988)和Cas(1990)等都进行了不少的研究[4,5]。

一般来讲,海底熔岩杂岩由相关的熔岩流、馈浆岩脉、玻质碎屑岩和自碎角砾岩组成(图2)。由于深海底长英质火山喷发为非爆发性的,熔岩只能通过馈浆岩昧溢出,形成熔岩丘。同时由于淬冷碎屑岩化和自碎角砾岩化形成火山碎屑岩,它们与浊流或重力流搬运来的远火山物质或陆源碎屑物一起沉淀下来,形成沉积柱。后续岩浆继续沿馈浆岩脉源源不断地溢出,使熔岩丘增高增大。另一方面熔浆沿早先喷发熔岩冷却收缩产生的裂隙贯入形成交错的岩脉分枝,也可侵位到未固结的正在沉积增厚的沉积柱中而未穿透沉积物的顶面,构成潜火山丘。海底熔岩杂岩中心通常为晶质的,而边缘则为具珍珠状裂隙的玻璃质的,顶部和侧翼部位具侵入接触特征。

图2 海底熔岩杂岩理想示意图

(据Cas,1992)

1一熔岩丘;2一玻质碎屑岩及沉积物;3块状硫化物矿床;4一周围沉积物

这种海底熔岩杂岩见于日本中新世绿色凝灰岩带(为黑矿型矿床的容矿主岩)、加拿大太古代阿比提比绿岩带和澳大利亚东南部泥盆纪Bunga地层(含有wilga块状硫化物矿床)等地层内,是块状硫化物矿床的最佳容矿主岩。

4 结论

1)海相火山喷发的形式受控于喷发的海底环境,在500~1000m水深以上的海底才会发生爆发性喷发,因此考察古海相火山作用时,要注意海盆地的深度。

2)火山碎屑岩的形成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非爆发性的滓冷碎屑岩化和自碎角砾岩化均可形成大量的火山碎屑岩。切忌将一切火山碎屑岩都当作火山爆发的产物,同时要注意区分再造的或再沉积的远源火山碎屑岩。

3)海底熔岩杂岩是块状硫化物矿床良好的容矿岩石,应大力加强研究。海底熔岩杂岩可侵位到未固结的沉积物中而不穿透沉积物顶面。切忌将一切具侵入特征的火成岩作为侵入岩看待,云南东川铜矿区过去视为侵入岩的部分中基性火成岩,就属于典型的海底熔岩杂岩。

浅谈火山喷发类型与火山岩相分类

浅谈火山喷发类型与火山岩相分类 xbs 内容提要:本文根据前人工作简要分析、整理并总结了火山的喷发类型,火山岩相及其分类,以及中国东南火山的火山-侵入岩相的分类三分方案。全文分为两个部分,即火山与火山喷发类型、火山岩相及分类方案。旨在共同学习和激发兴趣。 关键词:火山;火山喷发;火山岩相 火山岩是岩石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此项工作对寻找和开发相关矿产有着密切的联系。而火山岩的产生自然离不开火山与火山作用。现在讨论的问题是火山岩的喷发类型,火山岩相的含义、类型与识别。重点为后者。火山岩相研究方面,前苏联学者提出相、亚相分类(或成因类型),普遍的应用于古火山岩地区。美国学者对于近代火山喷发产物的研究提出了火山碎屑流相模式。但由于划分标准的不统一,不论是火山喷发类型,还是火山岩相的分类,都还众说纷纭。为了方便非专业人士的了解和参考,笔者就世界主流观点做了一些分析和总结,并以中国东部火山来进行分类。 一、火山与火山喷发类型 火山,炽热地心的窗口,是地球上最具爆发性的力量。早在东汉时的《神异经》中就有“荒外有火山,风吹不强,猛雨不灭”的相关描述。“火山”(volcano)这一名词来源于拉丁语vulcanus或volcanus,与希腊神话密切相关,意指地壳上的一个开口,炽热的物质通过它被抛出形成的“山”。而火山和火山喷发的现代定义为:高温的地下熔体流体经地下通道喷出地表,谓之火山喷发;由这些喷发出的喷出物形成的地貌景观,称之为火山,为火山作用产物。 一般说来,只有活火山(包括休眠火山)才会喷发。火山喷发(volcanic eruption)是一种奇特的地质现象,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地球内部热能在地表的一种最强烈的显示。是岩浆等喷出物在短时间内从火山口向地表的释放。因岩浆性质、地下岩浆库内压力、火山通道形状、火山喷发环境(陆上或水下)等诸因素的影响,使火山喷发的形式有很大差别。按岩浆的通道分为裂隙式喷发和中心式喷发两大类。 裂隙式喷发又称冰岛型火山喷发。岩浆沿地壳中的断裂带溢出地表。喷发温

斑岩型铜矿的主要地质特征

斑岩型铜矿的主要地质特征: (1)与岩体的关系: 在时间上、空间上,成因上矿床均与斑状结构的中酸性浅成或超浅成的小侵入体有关,如花岗闪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石英斑岩。 而斑岩体以小侵入体或次火山岩体产出,出露面积不大,一般小于1km2(如江西德兴朱砂红岩体0.02 km2),也有达十余平方公里的。 矿化多集中在岩体项部,岩体形态复杂,以岩株、岩筒状对成矿较有利,岩石常具有斑状结构,岩体内外伴有角砾岩带,有的矿化角砾岩筒是主要的开采对象。 岩体时代一般较年轻,典型的斑岩铜矿床从晚古生代到中新生代,尤以中新生代占绝对优势。 (2)围岩蚀变特征: 矿床的围岩蚀变很发育,蚀变范围可达几百米到几千米,常具有明显的、有规律的水平和垂直的分带现象。多数情况自岩体中心向外可分为:(1)钾化带(钾质蚀变带);(2)石英绢云母化带;(3)泥化带(粘土化带);(4)青盘岩化带;上述四个带在一个矿床中不一定都存在,可以是其中某一两个带特别发育,围岩蚀变呈带状分布的特点,可作为寻找斑岩铜矿的有效标志。金属矿化分布在岩体内或部分在岩体内,部分在岩体外,石英绢云母带常为主要的矿化带。 (3)矿床地质特征: 矿体形态主要受各种复杂地质条件控制,如侵入体的形态、接触面的形状和产状、成矿前的裂隙构造及围岩蚀变等。矿石构造以细脉浸染状为主,也有呈致密块状、角砾状的等等。矿石品位一般较低,但矿化均匀。矿化明显分带,片矿化向外为:Mo—Cu、Cu—Mo、Pb-Zn、Au。 (4)地质构造环境:岛弧,特别是活动大陆边缘火山岩浆弧环境钙碱系列的安山岩带有利于斑岩型铜矿的形成。矿床多分布于不同大地构造单元过渡带相对隆起的一侧,一般为深-大断裂带及其上盘。 (5)成矿作用: 当岩浆侵位于地壳浅部时快速冷凝结晶而形成斑状中酸性次火山岩体。随后,深部岩浆房中析出的含矿流体迅速上升至次火山岩体的上部,并因减压沸腾形成细脉浸染状矿化或发生隐爆形成角砾岩筒。在有化学性质活泼的围岩时也可形成矽卡岩型矿化。岩浆和气液流体的上升可引发地下水的对流循环,使围岩中的矿质及硫活化并参与成矿。

火山岩作为石材的特点

火山岩作为石材的特点: 1、火山岩(玄武岩)石材性能优越、除具有普通石材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自身独特风格和特殊功能。与花岗岩等石材相比,火山岩(玄武岩)石材的低放射性,使之可以安全用于人类生活居住场所,而无放射性污染之虞。 2、火山岩(玄武岩)石材抗风化、耐气候、经久耐用;吸声降噪有利于改善听觉环境;古朴自然避免眩光,有益于改善视觉环境;吸水防滑阻热有益于改善体感环境:独特的“呼吸”功能能够调节空气湿度,改善生态环境。种种独特优点,可以满足当今时代人们在建筑装修上追求古朴自然、崇尚绿色环保的新时尚。 3、火山岩(玄武岩)石质坚硬,可用以生产出超薄型石板材,经表面精磨后光泽度可达85度以上,色泽光亮纯正,外观典雅庄重,广泛用于各种建筑外墙装饰,市政道路广场、住宅小区的地面铺装,更是各类仿古建筑、欧式建筑、园林建筑的首选石材,深受国内外广大客户的喜爱和欢迎。 4、火山岩(玄武岩)石铸石管具有极好的耐磨损、抗腐蚀性能,可作为电力、化工、冶金、矿山、煤炭等部门气力或水力输送磨损腐蚀性物料和浆料的管道系统的衬里。 5、火山岩(玄武岩)石经破碎后的碎石料(0.5~2厘米)广泛用于道路、桥梁、楼房、堤坝海塘等场合的基础施工。产品较之其他石料具有独特的高强度、高耐磨、高硬度的特性,尤其适用于高速公路和机场跑道的路基浇注,可大大提高道路基础的承重、抗压、耐磨损、抗疲劳等各项性能指标,有利于确保工程质量的百年大计,成为各建设项目单位和建筑设计部门在确定工程用料时的首选石材。? 吸光阻热火山岩产品源于火山熔岩喷发后冷凝而生成,因产生与绝对高温而具有明显的吸光阻热功能,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绝不会向花岗岩一样烫手,并没有铁板烘烤的感觉。在寒冷的动机也不会向花岗岩一样冰手。 ? 吸音降燥 火山岩独具的天然孔洞,是目前所有建材中唯一的一个天然吸音材料。适应与车站、地铁、地下工程及噪音较大的生产车间、广场等场所。 ? 呼吸功能 火山岩的天然孔洞,使其具备独特的呼吸功能,就是在雨天可以利用孔洞将水分吸足,晴天在阳光的照射下,使水分慢慢的释放来调解周边空气的温度。此功能多适用于步行街、广场、特别是花、草、树木的周边,使其天空的雨水渗入地下,与地下的水分沟通,保证植物有充分的水分,并且周边也没有阳光的强烈烘烤。? 防滑功能 天然的孔洞,使其形成泡沫体的材料,绵软防滑、耐磨耐酸碱。 ? 保健功能 天然的火山岩产品,具有三十余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火山孕育的无数的温泉,可想人们洗温泉浴能够治疗很多疾病。如关节炎、风湿痛及各种皮肤病等,都有较好的疗效及保健功能。

从岩石组合看大地构造

大地构造读书报告 学院: 专业: 学号: 姓名:

从岩石组合到大地构造 摘要:当今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不同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交叉。地质学中的板块构造学、岩石学与地球化学的发展,以及分析手段、测试精度的提高,在总结岩石学特征与板块构造关系方面出现一个介于岩石学、大地构造学和地球化学之间的一个边缘学科——岩石大地构造学。本篇文章就是从岩石组合的角度对大地构造进行分析,主要介绍几种重要的岩石大地构造组合,分别是蛇绿岩(套)、混杂堆积、双变质带、超高压变质岩(带)、复理石、磨拉石。 第一章.蛇绿岩(套) 1、概念 1972年9月,在美国召开的彭罗斯(Penrose)蛇绿岩会议上,赋予蛇绿岩一词如下含义: 1)蛇绿岩是镁铁质至超镁铁质岩的特征的岩石组合; 2)蛇绿岩不应作为一种岩石名称或填图单元; 3)发育完整的蛇绿岩层序由下而上包括超镁铁质杂岩、辉长岩类杂岩、镁铁质席状岩墙群和镁铁质火山杂岩; 4)伴生的岩石类型包括上覆沉积层序中的条带状硅质岩、页岩夹层和少量灰岩,通常与纯橄榄岩伴生的豆荚状铬铁岩,以及富Na 的长英质侵入和喷发岩;可填图的岩石单元之间通常为断层接触,完整剖面可能缺失。因此,蛇绿岩可以是不完全的,肢解的或变质的。

2、蛇绿岩套的组成及层序 蛇绿岩套以其层序性、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构造变形这四个方面的紧密联系特征,通常认为完整蛇绿岩套在层序上(由下至向上)有:超镁铁质岩-辉长岩-辉绿岩-枕状玄武岩熔岩-深海沉积层。 (1)变质超镁铁质杂岩:有纯橄榄岩、多期变形变质,常形成蛇纹化石橄榄岩或蛇纹岩。 (2)堆积杂岩:为岩浆结晶分异作用所造成的“晶体堆积体”,下部为堆积的橄榄岩,上部为堆积的辉长岩。有时,尚有英云闪长岩、斜长花岗岩等产于辉长岩顶部(基性岩浆结晶分异产物)。 (3)席状岩墙群:由许多近于垂直,互相紧挨着的辉绿岩墙组成,相邻岩墙在接触处出现对称的冷凝边,可见岩墙是岩浆沿张性裂隙先后依次贯入而成; (4)枕状熔岩:属海底喷发,以拉斑玄武岩为主,常有细碧岩,形成紧密堆积的岩枕,岩枕中有气孔、冷凝边及放射状裂隙。 (5)深海沉积物:包括放射虫硅质岩、含钙质超微化石的灰岩、页岩和硬砂岩等。 3、蛇绿岩的成因 关于蛇绿岩的成因模式为:洋脊扩张时,地幔成分的物质沿扩张裂隙上涌,同时发生玄武质岩浆的部分熔融,这种基性岩浆在岩浆房中不断分异和固结,就依次形成海底喷发的基性熔岩,贯入的席状岩墙,以及堆晶的层带超基性岩、基性杂岩、分异的终端产物还有淡色岩类(奥长花岗岩、闪长岩等),而残留下来的物质则为方辉橄榄岩、

斑岩型铜矿的特征及研究进展

斑岩型铜矿的特征及研究进展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斑岩型铜矿的基本地质特征以及近年来对斑岩型铜矿研究的一些进展。主要包括斑岩型铜矿产出的大地构造环境;成矿物质和成矿流体的来源;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及岩浆岩在成矿过程中的演化以及过渡岩浆的作用;最后介绍了多数人比较认可的一般成矿模式。 关键词斑岩型铜矿成矿物质成矿流体成矿模式岩浆演化 斑岩型铜矿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矿床类型之一,约占世界铜总储量的50%以上。这类矿床存在4个特点:一大二贫三易选四露天。尽管其品味低,但其规模巨大,全岩均匀矿化,埋藏浅,适于露采,选矿回收率高,并且常伴有Mo、Au、Ag等有益元素可综合利用等特点,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铜矿类型。 一、斑岩型铜矿的地质特征 1.基本地质特征 斑岩型铜矿是与陆相次火山热液作用有关的矿床。在时间上、空间上、成因上斑岩型铜矿均与斑状结构的中酸性浅成或超浅成的小侵入体有关。斑岩铜矿形成的时代主要集中在中、新生代,其次是古生代,前寒武纪斑岩铜矿床目前发现较少。斑岩铜矿矿床具有明显的线性分布特征,绝大多数超大型斑岩铜矿床分布都不是独立的,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常与同一类型的几个矿床共生。 2.围岩蚀变特征 斑岩铜矿在热液蚀变类型、强度和规模等方面变化很大,但是代表性的蚀变带普遍存在,并具明显的分带性。斑岩铜矿有其特征的蚀变组合及其分带模式,俗称“大白菜模式”,由内到外依次为: 石英内核→钾化带( 黑云母—钾长石带) →似千枚岩化带( 绢云母—石英带) →泥化带→青磐岩化带。 石英内核是早期岩浆结晶的产物;黑云母—钾长石的交代现象是

一种阳离子交换反应;石英—绢云母带围绕和部分叠加在钾化带上,由于它与泥化带往往赋存在内部钾化带和外部青磐岩带之间,故也称之为中间带,其特点是钾长石和斜长石均绢云母化,角闪石和部分黑云母也变成了绢云母、黄铁矿、金红石等;泥化带(高岭石—蒙脱石化)的斜长石变化最为明显,靠近矿体的斜长石多蚀变成为高岭石。 二、全球分布特征及大地构造环境 从世界已知斑岩铜矿分布情况看,大致分为环太平洋、特提斯-喜马拉雅、古亚洲(中亚成矿带)3个全球性成矿域。夏斌等(2002)指出,环太平洋可分东西两带,东带主要分布在太平洋东岸的科迪勒拉和安第斯山脉;西带分内带和外带,内带从俄罗斯鄂霍茨克北缘,经我国东北东部、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地区外带从日本列岛经我国台湾、菲律宾、加里曼丹岛、巴布亚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 板块理论建立之后,许多矿床学家试图用板块理论来解释斑岩铜矿的成因。斑岩铜矿可以在板块俯冲、碰撞和拉张环境下形成,其中,板块俯冲背景下形成的斑岩铜矿数量最多。 从斑岩铜矿在全球的分布来看,会聚板块边缘无疑是斑岩铜矿最重要的成矿背景;但有研究者认为,有利于斑岩铜矿成矿的构造环境并不是单纯的俯冲和挤压。 Richards等(Richards et al.2001)对智利北部Escondida 地区进行了详细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讨了斑岩铜矿的控制因素,总结了有利于斑岩铜矿形成的地质因素,其中,构造背景因素包括:1.上地壳处于较长时期挤压状态后的应力松驰期;2.成矿域存在早期深大断裂,而且,这些断裂在应力松驰期活化张开。在地壳处于较长时期挤压状态后的应力松驰期形成斑岩铜矿的现象在中国也有出现。辉钼矿Re-Os 同位素定年工作表明,中国西藏冈底斯斑岩铜矿带的矿化发生在14 Ma 左右,在这一时期,该区已处于碰撞后的拉张环境(侯增谦2003)。 三、成矿物质及成矿流体来源 1.成矿物质来源 尽管部分斑岩铜矿中存在铜来源于地层的证据,但岩浆来源的观

水族中火山岩的选购及作用

水族中火山岩的选购及作用 火山岩 火山岩在鱼缸中可以起到过滤吸附、稳定水质以及促进水草生长的作用,是一种用处广泛的水族辅助材料,在水族上对火山石或火山岩要求还是比较严格的,如何选择到合适的火山岩也是水族爱好者们一直关心的问题。 一、如何选购火山岩 颜色上还是以红色的为好,因为红色的可以对鱼虾等宝贝有诱色的作用。比重最好是能沉于水的为好,当然如果个人爱好,用能浮起的也可以。孔眼要丰富细密的为佳。硬度要高,否则容易掉渣。 产地以内蒙和河北的为佳,云南的也很好。最好是产于干燥山区的,少雨湿度低,后天的腐蚀程度小,硬度相对就高。 单纯做滤材的话,黑的也可以用。孔眼大的适合培养莫丝水草,孔眼小的适合培养硝化菌EM菌或光合细菌使用,是天然的细菌屋。看不到孔眼还很轻的那种培养细菌最好,就是不好找到这样的货。做磨脚石的那种,孔眼非常大,小的像绿豆大的跟黄豆大,还很轻,能完全浮在水面的不能用培养硝化菌。因为孔眼太大了,微孔少或者几乎说没有微孔,起不到细菌屋的作用。孔眼大小不均,比重适中的是比较现实的选择,大的孔眼可以吸附水中鱼虾的粪便和食物残渣,小的孔眼可以接纳细菌的居住,绑莫

丝也能用。 造景用,可以用黑的和红色的,那要看个人的喜欢和爱好了。孔眼大的比较受欢迎,看着气派。 二、选购火山岩注意事项: 1、真正的火山岩表面很多小孔,能起到和陶瓷环一样培养硝化细菌的作用,而假的好象是红泥一样,小孔非常少。 2、火山岩的重量非常轻,没有象普通沙子那样沉,而假的重量很沉。同样是五十斤,放在一起就可以看出体积的区别。 3、火山岩因为是天然的物质,高温烧透的会是红色,温度稍低的会是浅红色,没烧透的是黑色,所以有深浅不同的颜色! 4、火山岩在清洗的过程中,不会掉色,而且摸起来硬。 三、火山岩的作用 1、吸附 火山石具有多孔,表面积大的特点,可以吸附水中的有害细菌和对生物体產生影响的重金属离子如铬、砷等,甚至包括一些水中残留的氯。在水族箱内放置火山石可以吸附筛检程式吸滤不掉的残渣以及粪便保持缸内的水质清洁。 2、嬉戏道具 绝大多数鱼儿特别是罗汉都不是多隻混养,它们也会孤单寂寞,并且罗汉有喜欢摆弄石头营造家园的习性,所以,重量轻盈的火山石成了它嬉戏的良好道具。 3、促进新陈代谢 火山石释放的微量元素可以促进动物细胞的代谢,并且带出体内的有害卤化物,清理细胞中的脏东西。

成岩作用在层序边界识别中的作用

内容摘要 层序地层学研究是通过对露头、测井和地震反射剖面研究进行的,是属宏观研究.但大量实践证明,在不少层序界面,宏观上是难于辨别的.这就有碍于正确划分层序,开展层序地层学的研究工作.任何一个层序都经历过成岩作用的改造,因此成岩地层学与层序地层学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与表生成岩作用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在许多不整合面上形成区域性的成岩标志,如溶蚀作用、硅化作用、白云岩化作用、土壤化作用、交代作用等标志.因此,可以通过成岩作用的微观研究来识别那些隐伏的层序界面. 成岩作用研究在白云岩地层中对层序边界及其类型的识别、体系域的划分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成岩作用层序地层学层序层序界面

第一章前言 长期以来,人们在进行层序地层学研究过程中,往往只注重测井、地震及野外露头资料的宏观分析,而忽略了沉积记录中各种微观现象固有的意义.近年来通过研究发现,在沉积岩粒间胶结物、次生加大边、次生矿物和孔洞充填矿物中,准确记载着当时地球动力学和物理化学条件及各种自然变迁的信息.自90年代以来,一些具有远见卓识的沉积学家已意识到成岩微观资料在层序地层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并很快把成岩作用与层序研究有机结合起来,从此,成岩层序地层学(diageneitesequeneestratigraphy)应运而生。Ginsburg在研究大巴哈马台地时明确阐述了海平面变化对碳酸盐岩早期成岩作用的影响.Tucker(1992)则系统地总结了层序地层与成岩作用的关系并明确指出,碳酸盐沉积物的成岩作用可在相对海平面变化及沉积体系域这一框架内加以论述,并认为在不同的海平面旋回时期及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会出现不同的成岩作用类型。因此,成岩作用信息会有助于对不整合面的认识,从而有利于重建海平面变化.据此,AkihiroKano(1992)提出了成岩层序地层学的概念,Goldstein等(1992)提出了碳酸盐胶结层序地层学概念,他们认为浅水碳酸盐岩层序的成岩特征如胶结物及溶孔等,可帮助认识不整合面。其原因是:在部分暴露于水面的大陆架碳酸盐岩横剖面上,随埋深增加成岩作用序列分别是渗流作用、淋滤潜流作用、潜流作用及深埋成岩作用;当大陆架完全被上升的海平面侵没时陆架在海底环境中接受碳酸盐沉积物,因此其岩石由两个部分构成:上部为海水成岩相,下部为淡水成岩相,不整合面位于上部成岩相和下部成岩相之间。他将这一思想应用于瑞士Gotland地区泥盆系浅水碳酸盐岩层序中,至少找到了9种不整合面。这对碳酸盐岩层序中难以识别的不整合面的重新认识,具有理论指导作用.这不仅为成岩矿物研究方法在层序地层学中的运用铺平了道路,而且作为理想的桥梁,把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与海平面变化科学地联系起来。成岩层序地层学研究内容主要包括:①沉积相、层序和区域成岩作用的关系,②成岩作用与层序边界的关系;③不同成因层序,其成岩物理、化学特征及其变化;④胶结成岩事件的区域对比和连续性研究;⑥层序边界代表胶结物晶体生长间断研究;⑥成岩层序作为胶结物结晶生长过程中一系列沉积、加大事件的总和研究,⑦孔隙和孔隙流体阶段性演化与海平面周期性变化的关系。

碎屑岩成岩作用研究方法综述

碎屑岩成岩作用的主要研究方法 确定矿物种类、形态、成分的方法 一、电镜扫描法 1.电镜扫描法的特点 分辨率高,放大倍数大(一般2000-5000倍),景深大,立体感强,制样简单。自1975 年开始用于石油地质。 2.电镜扫描法的原理 以扫描方式照射到实验样品的微区上,使样品产生各种不同的信息,然后分别收集和整理。 3. 主要应用 1) 观察微孔隙:普通显微镜对几十微米到几微米的孔隙不易研究,但是扫描电镜都可以做到。据国外研究,凡是>0.2微米的孔隙都能储油, 最近的研究发现0.1微米的微孔隙也可储油。 (2) 区别孔隙类型:原生、次生、孔隙全貌、溶蚀情况、裂缝、喉道分布 (3) 观察胶结物在砂岩中的分布方式 (4) 辨别胶结物 A. 粘土胶结 ?水云母-单体为片状、丝缕状、蜂窝状、羽毛状,集 合体为鳞片状、碎片状,蜂窝状,呈孔隙衬 垫,呈孔隙充填。 ?高岭石-假六方板状,集合体呈书页状;部分由长 石演变而来,一部分呈蠕虫状。 ?蒙脱石-单体为棉絮状,集合体为鳞片状、蜂窝状, 呈粒间充填 ?绿泥石-单体为针叶状,集合体为鳞片状、玫瑰花 状、绒球状,呈孔隙衬垫 ?埃洛石-针状、棒状、管状,集合体呈细管状,常由 水云母和蒙脱石转化而来 ?凹凸棒石-单体为纤维状,集合体束状或无规则缠绕 B. 沸石 ?斜方沸石-薄板状,板厚2-5微米,板长20-30微米,有的呈细长板条状,晶面上可见到球状硅质小晶粒,集合体呈束状 ?片沸石-基本同上 ?方沸石-等轴 ?浊沸石-板状,短柱状,有解理,形态类似长石 C. 硅质 ?方英石-5微米左右的球体,注意与绿泥石区别。自生石英加大 D. 硫化物 ?黄铁矿-莓球状和八面体;代表PH=8-9还原环境 E. 碳酸盐:区分不同期次(晶形、大小、包体)

对斑岩型铜矿成因及找矿前景分析

对斑岩型铜矿成因及找矿前景分析 斑岩型铜矿床是重要的铜矿类型,具有规模大、埋藏浅、成群成带出现,矿石易选,可综合利用元素多等特点,在已探明的铜储量中斑岩型铜矿居首位。近年来斑岩铜矿的发现与有关找矿实践与研究说明,斑岩铜矿在国内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成矿类型,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本文通过对斑岩型铜矿形成的主要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进行探讨,并对斑岩型铜矿的找矿方向和前景进行了相关分析。 标签:斑岩型铜矿地质特征找矿方向前景 1斑岩铜矿床主要地质特征 (1)斑岩铜矿形成主要与钙碱性花岗岩类有关,成矿斑岩源于地幔、下地壳或洋壳物质的参与。在时间上、空间上、成因上矿床均与斑状结构的中酸性浅成或超浅成的小侵入体有关,含矿岩性成分范围较宽,可以是花岗闪长斑岩、石英二长斑岩、石英斑岩。斑岩体以小侵入体或次火山岩体产出,出露面积不大,一般小于1km2。矿化多集中在岩体顶部,岩体形态复杂,以岩株、岩筒状对成矿有利。 (2)斑岩铜矿形成环境主要以活动大陆边缘为主,其次为岛弧,与板块俯冲作用有关,两板块接触缝合带是矿床形成的有利地区。矿床受区域断裂-构造带控制,故常呈带状分布。矿体常受次一级构造控制,即岩体和围岩中的微裂隙控制(层间裂隙、片理、原生裂隙等)。 (3)矿床的围岩蚀变很明显,蚀变范围可达几百米到几千米。常具明显的、有规律的水平和垂直的分带现象。多数情况自岩体中心向外可分为钾化带、石英-绢云母化带、泥化带、青盘岩化带。 (4)矿体形态主要受各种复杂地质条件控制,如侵入体的形态、接触面的形状和产状、成矿前的裂隙构造及围岩蚀变等。斑岩型铜矿床一般矿化品位较低,形成深度较浅。但矿化均匀,矿化分带明显,矿石构造以细脉侵染状为主,也有致密块状、角砾状等。矿石选、冶性能好,矿床工业利用价值高。 2斑岩铜矿矿床成因 目前国内外大多数学者都赞同斑岩型矿床矿质和成矿热液是由中酸性岩浆在上侵过程及侵位后的结晶过程中,由于温度、压力等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而析出,并在有利的部位富集成矿。斑岩铜矿成矿作用经历了早期岩浆阶段和晚期大气水阶段,然而在搬运和沉淀矿石的是早期岩浆热液还是晚期来自围岩的流体的认识上还存在争论,这一分歧也扩大到金属、S以及其它组分的来源方面,特别集中在成矿元素是源自结晶岩浆还是通过对流流体从围岩中萃取的。一种观点认为成矿元素Cu源于围岩,证据出自稳定同位素、热质输运数值模拟、流体包裹体以及围岩成矿元素降低场等方面的研究。

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利弊影响分析

Advances in Geosciences地球科学前沿, 2019, 9(4), 289-300 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19 in Hans. https://www.doczj.com/doc/f911348587.html,/journal/ag https://https://www.doczj.com/doc/f911348587.html,/10.12677/ag.2019.94032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Effects of Diagenesis on 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ies Song Hu1, Xiaoxiao Lu2,Danfeng Zhang3, Jing Cheng4 1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 SNOPEC, Beijing 2Daqing Branch of China Petroleum Logging Co. LTD., Songyuan Jilin 3Greatwall Drilling Company, CNPC, Beijing 4International Logging Company of Greatwall Drilling Company, CNPC, Beijing Received: Apr. 7th, 2019; accepted: Apr. 22nd, 2019; published: Apr. 29th, 2019 Abstract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theory, the diagenesis types cannot be divided into two categories completely. In fact, both the diagenesis itself and its combination have two sides. In this paper, the diagenesis of the W oil field is taken as an example, and the main diagenesis types are summarized by the methods of observing cores, identifing common and casting thin sections, and detecting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nd the dialectic influence of diagenesis on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reservoirs is discussed in the light of the theory of dialectic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in di-agenetic types, such as compaction, cementation, dissolution, recrystallization, their own or their combination, have a common duality, complexity and interrelated influence on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They are characterized by interdependence and mutual transformation of reservoir im-provement and destruction. In line with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to find the principle of high-quality reservoirs, it is conducive to the ultimate improvement of 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ies if the compaction, cementation and metasomatism are relatively developed in the early stage of diagenesis as well as the dissolution is more developed in the later stage of diagenesis. Keywords Diagenetic Type, Diagenetic Evolution, Physical Property, Materialist Dialectics, Two Sides 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利弊影响分析 胡松1,路肖肖2,张丹锋3,成婧4 1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 2中国石油测井有限公司大庆分公司,吉林松原 3中国石油集团长城钻探公司,北京 4中国石油长城钻探工程公司国际测井公司,北京

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石炭系火山岩储层成岩作用——成岩作用对储集空间演化的影响

Value Engineering 0引言 近年来,新疆三塘湖盆地火山岩油气藏勘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展示出其深层火山岩油藏广阔的勘探潜力。火山岩体分布复杂多变,其本身作为非常规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在经历了复杂的构造 运动和风化淋滤作用,使其岩性、 岩相复杂多变;其储层成岩阶段划分、各成岩阶段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对孔隙演化规律的影响是本文研究内容,目的在于更加深入了解火山岩有效储层发育规律提供有利依据。 1储集层特征 1.1岩石特征在对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及化学分析知本区石炭系火山岩以中基性岩浆岩为主,岩石系列为碱性与钙碱性系列组合。依据我国盆地火山岩目前通行的分类命名原则,本区火山岩可分成两大类,即火山熔岩(约占43.43%)和火山碎屑岩(约占56.57%)。其中,石炭系火山岩油气储层中,熔岩类主要是玄武岩、安山岩;火山碎屑岩类主要为火山角砾岩,而火山凝灰岩类含油气性稍 差。由于本区碱性-钙碱性火山岩中暗色矿物含量较高,所以稳定性差,极易蚀变。岩矿鉴定表明,橄榄石多蚀变为伊丁石、褐铁矿;辉石、角闪石多蚀变为绿泥石、磁铁矿;基性斜长石多钠长石化或蚀变为高岭石、绿泥石,个别蚀变为浊沸石和碳酸盐矿物。另外,储层岩石中,绿泥石、方解石、玉髓、蛋白石、沸石类矿物充填孔缝较为普遍,局部层段可见次生石英充填孔缝。 1.2主要储集空间类型对24口径岩心观察及28口径薄片鉴定将本区火山岩储集空间类型划分为孔隙和裂缝两大类型。孔隙划分为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和复合孔隙三种类型,按结构进一步划分为12种具体类型,最主要的孔隙为气孔、脱玻化微孔、杏仁体内残留孔、粒间孔和粒内溶孔;裂缝划分为原生缝、次生缝和复合缝三种类型, 按结构进一步划分为10种具体类型, 最主要的为溶蚀缝、构造裂缝。2成岩阶段及储集空间的演化阶段划分 2.1成岩阶段及成岩环境本次研究将火山岩成岩阶段划分为同生、早埋藏、晚埋藏和表生四个成岩阶段。每个成岩阶段内,成岩作用与成岩环境密切相关,对储集空间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溶解作用和压溶、压实作用在本区石炭系火山岩的各个成岩阶段对储集空间均有有利的影响。在同生成岩阶段对储集空间有利影响的成岩作用有冷凝(却)收缩作用、挥发份的逸散作用、熔蚀作用。对岩心观 察在挥发逸散作用下形成的气孔大小不一,小的可到微孔,大的孔 径达到3cm 。 气孔呈近圆形或椭圆形,少量气孔被拉长,其方向与岩浆流动方向一致,孔壁一般较光滑,有时气孔壁被溶蚀而变得粗糙。这类气孔虽然很多,但都孤立分布,需要裂缝连通才可构成好的储 层。构造作用、 风化作用和脱玻化作用是在埋藏成岩阶段和表生成岩阶段对储集空间有利影响的成岩作用。在同生、埋藏成岩阶段熔 结及熔浆胶结作用、 胶结作用、压结作用、火山热液充填作用和烃碱流体充填作用对储集空间均存在一定的破坏作用。例如对牛东9-10井、 牛东102井、马26井的大段玄武岩镜下观察发现,大多数样品中被矿物充填的孔隙要比剩余的孔隙多,充填作用使火山岩储集空间损失50%以上。在埋藏成岩阶段钠长石交代作用、钠铁闪石交代作用、菱铁矿交代作用和黄铁矿交代作用对储集空间有破坏作用。在表生成岩阶段表生矿物充填作用和碳酸盐矿物交代作用对储集空间有一定的破坏作用。 2.2储集空间的演化在前面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储集空间的演化顺序。第一阶段为原生储集空间形成阶段,与火山喷发和固结有关。第二阶段为风化淋滤阶段,大气降水、潜流水作用形成了大量的溶蚀孔、溶蚀洞及溶蚀缝,同时沉淀物充填部分的孔隙。第三阶段为盆地进入热沉降阶段和构造断裂阶段,火山岩体被埋藏及产生构造裂缝,岩浆期后热液开始进入裂缝并充填裂缝。构造裂缝是酸性或热液流体在火山岩体中主要渗流通道。第四阶段为火山岩遭受溶蚀和充填阶段,烃碱流体及后续热液对储层中矿物进行溶蚀、交代和充填。第五阶段为储层中的大部分孔隙产生的阶段,主要由于大量有机质成熟后,释放有机酸对火山岩及碱性沉淀矿物发生溶 蚀,形成了大量的次生溶蚀孔隙。 第六阶段为油气运移阶段,断层和断裂起着烃类迁移管道的作用。 3成岩阶段与储集空间演化 火山岩不同岩石类型的次生孔隙形成与溶解作用强度密不可分,溶解作用发生于任何成岩作用阶段,对储集空间起着有利的作用,但由于不同成岩阶段中溶解介质、物理化学条件、埋藏时间等不同,从而不同成岩阶段溶解强度也不同。经分析认为晚埋藏成岩阶段溶解作用最强烈,其原因有以下三方面: 3.1不同成岩期溶解介质不同同生成岩阶段和表生成岩阶段溶解介质为风化淋滤水和潜水;早埋藏成岩阶段溶解介质为沿裂缝渗透的大气淡水和流动的地下水;晚埋藏成岩阶段溶解介质主要为 烃碱流体和有机酸性水。从这些水的性质来看, 晚埋藏成岩阶段烃—————————————————————— —作者简介:万春红(1981-),女,河北吴桥人,硕士,研究方向为矿物学、岩石 学、矿床学,油气储层地质学。 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石炭系火山岩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成岩作用对储集空间演化的影响 Diagenesis Research of Malang Depression Carboniferous Volcanic Rock Reservoirs in Santanghu Basin: Influence of Diagenesis on Reservoir Space Evolution 万春红①Wan Chunhong ;杨洁②Yang Jie ;柳成志①Liu Chengzhi ;周凤春③Zhou Fengchun ;尹洪彦④Yin Hongyan (①东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大庆163318;②大庆钻探工程公司物探一公司研究所,大庆163411; ③大港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天津300280;④大庆钻探工程公司地质录井一公司,大庆163411) (①Academy of Earth Sciences , 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 ,Daqing 163318,China ;②The First Geophysical Company Institute of Daqing Drilling Engineering Company ,Daqing 163411,China ;③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in Dagang Oilfield ,Tianjin 300280,China ;④The First Geological Logging Company of Daqing Drilling Engineering Company ,Daqing 163411,China ) 摘要:通过岩心描述、岩石薄片鉴定、孔隙特征分析,认为本区石炭系火山岩以中基性岩浆岩为主。主要岩石类型为熔岩及火山碎屑岩;储集 空间为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和复合孔隙,原生缝、次生缝和复合缝。储集空间在不同成岩阶段所受影响不同,其中溶解作用对储集空间的演化影 响最为显著。 Abstract:Through the description of rock core,identification of rock chip,analysis of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re,the paper thinks that the mafic igneous rocks are the core of the carboniferous volcanic rocks,the lava and pyroclastic rocks are the main rock types,and the reservoir space belongs to primary pores,secondary porosity and composite porosity,primary seam,secondary seam and composite seam.In the different diagenetic stage,the reservoir space will be affected by different factors,and the influence of dissolution to the evolution of reservoir space is the most outstanding. 关键词:马朗凹陷;火山岩;储集空间;成岩作用Key words:Malang depression ;volcanic rocks ;reservoir space ;diagenesis 中图分类号:P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03-0285-02 ·285·

斑岩型矿床

中国大陆环境斑岩型矿床包括斑岩型Cu(-Mo、-Au)、斑岩型Mo、斑岩型Au和斑岩型Pb-Zn 等矿床类型,主要产出于青藏高原大陆碰撞带、东秦岭大陆碰撞带和中国东中部燕山期陆内环境,在地球动力学背景、深部作用过程、岩浆起源演化、流体与金属来源等方面与岩浆弧环境斑岩型矿床存在重要差异。在大洋板块俯冲形成的岩浆弧,主要发育斑岩Cu-Au矿床或富金斑岩Cu矿(岛弧)和斑岩Cu-Mo及斑岩Mo矿床(陆缘弧)。相比,在大陆碰撞带,晚碰撞构造转换环境发育斑岩Cu、Cu-Mo和Cu-Au矿床,矿床受斜交碰撞带的走滑断裂系统控制,后碰撞地壳伸展环境则主要发育斑岩Cu-Mo矿床,矿床受垂直于碰撞带的正断层系统控制;在陆内造山环境,早期发育斑岩Cu-Au矿床,晚期发育斑岩Pb-Zn矿床,它们主要沿古老的但再活化的岩石圈不连续带分布,受网格状断裂系统控制;在后造山(或非造山)伸展环境,则大量发育斑岩Mo矿和斑岩Au矿,它们则主要围绕大陆基底—克拉通(或地块)边缘分布,受再活化的岩石圈不连续带控制。大陆环境斑岩Cu(-Mo,-Au)矿床的含矿斑岩多为高钾钙碱性和钾玄质,以高钾为特征,显示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性。岩浆通常起源于加厚的新生镁铁质下地壳或拆沉的古老下地壳。上地幔通过三种可能的方式向岩浆系统供给金属Cu(和Au):①提供大批量的幔源岩浆并底垫于加厚下地壳底部,构成含Cu岩浆的源岩;②提供小批量的软流圈熔体交代和改造下地壳,并诱发其熔融;③与拆沉的下地壳岩浆熔体发生反应。大陆环境含Mo岩浆系统高SiO2、高K2O,岩相以花岗斑岩为主,花岗闪长斑岩次之,既不同于Climax 型,又有别于石英二长斑岩型Mo矿床,岩浆起源于古老的下地壳。金属Mo主要为就地熔出,部分萃取于上部地壳。大陆环境含Pb-Zn花岗斑岩多属铝过饱和型,与S型花岗岩相当,以高δ18O(〉10‰)和高放射性Pb为特征,Sr-Nd-Pb同位素组成反映其来源于中下地壳的深熔作用,金属Pb-Zn主要来源于深融的壳层。大陆环境含Au岩浆系统以富B花岗闪长斑岩为主,常与矿前闪长岩密切共生。Sr-Nd-Pb同位素显示,含Au岩浆主要来源于上部地壳,但曾与幔源岩浆发生相互作用。金属Au部分来源于上地壳,部分来源于地幔岩浆。大陆环境斑岩型矿床显示各具特色的蚀变类型和蚀变分带,其中,斑岩型Cu(-Mo,-Au)矿热液蚀变遵循Lowell and Guilbert模式;斑岩型Mo矿主要发育钙硅酸盐化、钾硅酸盐化和石英-绢云母化;斑岩型Pb-Zn矿主要发育绿泥石-绢云母化和绢云母-碳酸盐化,缺乏钾硅酸盐化;斑岩型Au矿强烈发育中度泥化。斑岩型矿床的成矿流体初始为高温、高fO2、高S、富金属的岩浆水,由浅成侵位的长英质岩浆房在应力松弛环境下出溶而来,晚期有天水不同程度地混入。Cu、Mo、Pb-Zn 通常沉淀于流体分相和流体沸腾过程中,而Au则主要沉淀于岩浆-热液过渡阶段。 斑岩型矿床过去又称为“细脉浸染型”矿床,主要以铜、钼为主。近年来,又发现了斑岩钨矿(据统计有1/3的斑岩钼矿中均含钨,而所有斑岩钨矿中均含钼)、斑岩锡矿(玻俐维亚一个锡矿床,五十年代集中开采脉状富锡矿体,1979年发现斑岩中有蚀变和角砾岩化,普遍含Sn 0.2-0.3%,紧接此成矿带的秘鲁也发现了巨型的斑岩锡矿,矿石品位Sn 0 .05-0 .08%,储量约180 x106t)、斑岩金矿以及斑岩铅、锌矿床等。上述矿床在我国南岭等地区也有分布。它们的特点如下:①矿床规模大,如斑岩铜矿是当前世界铜矿床的主要类型,占世界已探明铜储量的一半;②埋藏浅,易于开采;③矿床常呈带状分布,这和斑岩体受一定构造带控制有关;④矿石品位较低,但矿化分布均匀;⑥矿石成分简单,易选;⑥可供综合利用的矿产多,除Cu、MO、W、Sn、Pb、Zn外,尚可综合利用Au、Ag、Se、Te、Re等元素。

火山能量石的功效与作用之排毒

火山能量石的功效与作用之排毒 火山能量石具有排毒作用,火山能量石的热量能帮助排除体内的部分毒素,火山能量石中含有的矿物质以及吸收的精油有自身的美容功效,增加温度后更易被皮肤吸收,石块本身的重量对人体穴道具有压力,发挥火山能量石的功效与作用能达到舒缓放松全身的作用。火山能量石来源于返朴归真的大自然中,成型于远古的天地之变。火山能量石取材于大自然的天然矿体中,含有大量人体所需的护肤、养生“微量元素”。火山能量石和一般光滑的石头不同,火山能量石的表面拥有有许多与生俱来的小孔(火山爆发释放能量时,岩浆由高达30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凝固形成),就如同皮肤上的毛孔一般。火山能量石在历经选石、磨石,并在用珍贵中草药和二十四种精油充分吸收名贵中草药和精的成分,养火山能量石的过程中能吸收精油的成分,这样便于发挥火山能量石的功效与作用。火山能量石与皮肤接触再将能量(含各种有益微量元素)释放入体内,配合不同功效的产品及特殊的按摩技巧,能解决许多恼人的皮肤问题及身体疾病。加之火山能量石上的小孔所涵盖的表面积远比光滑石头的表面积大得多,所以其吸附人体内负离子的能力也比其它石头强许多倍。当火山能量石与皮肤紧密接触时可将人体皮肤的毛孔内深层的污垢和毒素带出。 火山能量石的功效与作用之促进血液循环 利用火山能量石的热源作媒介,接触体表或神经(穴道),将热值接传输给身体,增高接触部位的体表温度,发挥火山能量石的功效与作用,使患部充血,增加血液循环,并将热量经由血液流动,传到身体其他部位,改善缺氧恶性循环,活化细胞内外物质交换,使代谢正常,细胞修护与更新机制激活。 火山能量石的功效与作用之美容美体 火山能量石本身具有微量元素、矿物质和相对局部巨大的能量场。这是火山能量石的功效与作用得到发挥的关键因素。温热后的火山能量石不断刺激神阙穴会使脐部皮肤上的各种神经末梢进入活动状态,以促进人体的神经、体液调节作用.可以提高免疫功效,激发抗病能力。从而加强各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尤其是能改善微循环。具有温补元阳,健运脾胃,美颜护肤、益气延年之功效,从而达到美容美体、防病保健的作用。火山能量石具有较大能量和较强的磁场,石头之间也会相吸和排挤,当火山能量石与身体打仗时,火山能量石的能量能使身体血液壅闭的地方买通,到达排毒的成果。用火山能量石在腹部推拿排毒,既可以缓解调治肠胃道、消化体系的不适,改进便秘,又可以雕塑腹部,加快燃烧脂肪,收紧瘦腰。 火山能量石的功效与作用之抗流感 火山能量石除了能够美容之外,还能抵御流感。火山能量石疗法就是发挥火山能量石的功效与作用的好方法。火山能量石疗法结合了西方的淋巴排毒和中国的经络原理,特别适合冬天神经末梢传导不良,血液循环不良,手脚冰凉的虚寒体质的人群。同时,火山能量石疗法能够松弛神经,改善体内的能量中心,达到身心平衡的境界,也适合生活紧张忙碌的白领阶层,所以,当寒冷的冬天围绕你的时候,不妨享受一下暖洋洋的火山能量石疗法,不仅可以排毒减肥,更能增强免疫系统的功效,的确是寒冬之际御寒抗流感的好帮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