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动机原理复习-上

发动机原理复习-上

发动机原理复习-上
发动机原理复习-上

第一章发动机的性能

一、选择

1.柴油机比汽油机经济性好的主要原因是()

A.柴油机转速低 B.柴油机机械效率高

C.柴油机压缩比大,热效率高 D.柴油机功率大

2.一般同等结构汽油机和柴油机标定工况相比,最高燃烧压力Pz和排气温度T是()

A.Pz柴油机大于汽油机,T柴油机大于汽油机

B.Pz柴油机大于汽油机,T柴油机小于汽油机

C.Pz柴油机小于汽油机,T柴油机小于汽油机

D.Pz柴油机小于汽油机,T柴油机大于汽油机

3.当发动机油门位置固定,转速增加时()

A.平均机械损失压力增加,机械效率减小

B.平均机械损失压力减小,机械效率增加

C.平均机械损失压力减小,机械效率减小

D.平均机械损失压力增加,机械效率增加

4.一般汽油机和柴油机标定工况,压缩终了压力Pc和温度Tc是()

A.柴油机Pc大于汽油机,Tc柴油机小于汽油机

B.柴油机Pc大于汽油机,Tc柴油机大于汽油机

C.柴油机Pc小于汽油机,Tc柴油机大于汽油机

D.柴油机Pc小于汽油机,Tc柴油机小于汽油机

5.一般汽油机和柴油机标定工况相比膨胀终了压力Pb和温度Tb是()

A.柴油机Pb小于汽油机,Tb柴油机大于汽油机

B.柴油机Pb小于汽油机,Tb柴油机小于汽油机

C.柴油机Pb大于汽油机,Tb柴油机小于汽油机

D.柴油机Pb大于汽油机,Tb柴油机大于汽油机

6.关于四行程发动机的压缩行程,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进、排气门均关闭,活塞由上止点向下止点移动

B.进、排气门均关闭,活塞由下止点向上止点移动

C.进气门开启,排气门关闭,活塞由上止点向下止点移动

D.进气门关闭,排气门开启,活塞由下止点向上止点移动

7.非增压柴油机平均有效压力比汽油机低的原因是()

A.柴油机转速低

B.柴油机压缩比高

C.柴油机充气效率低

D.受冒烟限制,平均过量空气系数大

8.从示功图中可以看出()

A.最高燃烧压力B.最高燃烧温度C.转速D.排气温度9.当发动机油门位置固定,转速增加时()

A.平均机械损失压力增加,机械效率减小

B.平均机械损失压力减小,机械效率增加

C.平均机械损失压力减小,机械效率减小

D.平均机械损失压力增加,机械效率增加

10.实际循环的有效功与为得到此有效功所消耗的燃油热量之比称为()

A.有效热效率 B.小时耗油量 C.指示热效率 D.有效燃油消耗率

11.油耗线外延法测内燃机的机械损失适用于()

A.非增压柴油机B.中高增压柴油机C.非增压汽油机D.增压汽油机12.在四行程发动机实际循环中,()行程的温度最高。

A.进气B.压缩C.作功D.排气

13.当发动机转速不变,负荷(在中等负荷范围内)增加时()

A.汽油机的指示效率增加,柴油机的指示效率减小

B.汽油机的指示效率减小,柴油机的指示效率增加

C.汽油机的指示效率增加,柴油机的指示效率增加

D.汽油机的指示效率减小,柴油机的指示效率减小

二、填空

14.发动机工质的定压比热容C p、定容比热容C v均随T的上升而。

15.理论循环中,压缩比ε不变,ρ=1的等容加热循环条件下,负荷增加时,λ变大,循环热效率ηt

将。

16.根据机械效率的定义,ηm=1-P m/(P e+P m),必然是负荷P e愈小,ηm愈。

17.理论循环热效率随ε的加大而。

18.某过程T——s图上,同一热力学温度时,定容线要比定压线的斜率。

19.其它条件不变时,发动机的机械效率随负荷的降低而。

20.升功率愈高,表明发动机工作容积的利用程度愈。

21.理想工质与理想循环相结合的理论循环模型可根据加热方式不同分为、等压加热循环和

混合加热循环三种。

22.发动机转速一定,负荷减少时,发动机的机械效率。

23.同一汽油机的理论循环,在加热量相同时,加热模式按循环工作时汽油机的热效率最高。

24.综合评定发动机产品质量优劣的工作性能指标有、经济性能指标、其它

运转性能指标(如有害排放物、噪声和冷起动等)及使用性能指标。

三、名词解释

25.平均有效压力

26.升功率

27.活塞平均运动速度

28.机械效率

29.有效燃油消耗率

30.平均指示压力

四、简答

31.简述工质改变对发动机实际循环的影响。

32.内燃机的机械损失包括哪几部分?常用哪几种方法测量内燃机的机械损失?

33.简述单缸熄火法机械损失测定方法优缺点。

34.内燃机的强化指标有哪些?

35.在一定假设条件下,可以把四冲程汽油机的实际工作过程简化为如右图示

的理想循环的温—摘(T—S)图。

试求:1.对应的压—容(P—V)图,并标出各热力过程的性质(4分);

2.循环的加热量和放热量在T—S图上用哪些面积表示(2分)?

36.理论混合加热循环中,若压缩比,循环加热量Q1一定时,用T-S图说明压

力升高比入增加,循环热效率如何变化。

37.为便于分析,常将复杂的内燃机热力循环过程简化为理想工质的理想循环过程(理论循环),该模型的

基本假定有哪些?

的影响。

38.简述真实循环特性对发动机实际循环热效率t

39.画出与右图相应的T—S(温—熵)图。

40.内燃机ε、k、循环加热量、燃烧效率ηc相同时,画出理想工质与

理想循环相结合的三种基本热力循环的T-S图,并对比三者的ηt

大小。

五、论述

41.现在某些新型发动机经常采用“可变技术”,以汽油机米勒循环为例说明为什么要采用“可变技术”,

常用的还有哪些?(自己上网找)

第二章发动机的换气过程

一、选择

42.增压柴油发动机气门叠开角一般()非增压柴油发动机。

A.小于B.大于C.等于D.以上三种都可以43.充气效率的定义是()

A.实际供入气缸空气的数量与理论供气数量之比

B.实际供入气缸的空气数量与在大气状态下充满气缸工作容积的空气数量之比

C.燃烧1kg燃料的实际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之比

D.实际吸入气缸的新鲜充量与以进气状态下充满气缸工作容积的新鲜充量之比

44.如果发动机的进气迟闭角减小,那么()

A.发动机的最大扭矩点不变

B.发动机的最大扭矩点向高速移

C.发动机的最大扭矩点向低速移

D.发动机的低速扭矩和高速扭矩都增大

45.当发动机转速不变,负荷增加时,进气终了压力Pa为()

A.柴油机Pa增加,汽油机Pa减小

B.柴油机Pa减小,汽油机Pa增加

C.柴油机Pa增加,汽油机Pa基本不变

D.柴油机Pa基本不变,汽油机Pa增加

46.当发动机转速一定,负荷增加时()

A.汽油机的残余废气系数增加,柴油机的残余废气系数增加

B.汽油机的残余废气系数增加,柴油机的残余系数减小

C.汽油机的残余废气系数减小,柴油机的残余废气系数基本不变

D.汽油机的残余废气系数减小,柴油机的残余废气系数增加

47.发动机进、排气门的实际开、闭时刻和持续时间,称为()

A.实际循环B.气门重叠C.配气相位D.进、排气正时48.当发动机转速一定,负荷增加时()

A.汽油机充气效率增加,柴油机充气效率基本不变

B.汽油机充气效率减小,柴油机充气效率增加

C.汽油机充气效率减小,柴油机充气效率减小

D.汽油机充气效率增加,柴油机充气效率减小

49.高速发动机的排气提前角()低速发动机的排气提前角。

A.大于B.小于C.等于D.A、B、C均可50.影响充气效率的因素有:进气终了状态压力pa、进气终了温度Ta、残余废气系数γ、配气相位和()

A.换气损失B.燃烧室扫气C.压缩比D.着火落后期

51.当发动机转速一定,负荷增加时()

A.汽油机的残余废气系数增加,柴油机的残余废气系数增加

B.汽油机的残余废气系数增加,柴油机的残余系数减小

C.汽油机的残余废气系数减小,柴油机的残余废气系数基本不变

D.汽油机的残余废气系数减小,柴油机的残余废气系数增加

52.如果发动机的进气迟闭角减小,那么()

A.发动机的最大扭矩点不变

B.发动机的最大扭矩点向低速移

C.发动机的最大扭矩点向高速移

D.发动机的低速扭矩和高速扭矩都增大

53.高速发动机的排气提前角应()低速发动机。

A.等于B.小于C.大于D.A、B、C均可54.充气效率的定义是()

A.实际供入气缸空气的数量与理论供气数量之比;

B.实际吸入气缸的新鲜充量与以进气状态下充满气缸工作容积的新鲜充量之比;

C.燃烧1kg燃料的实际空气量与理论空气量之比;

D.实际供入气缸的空气数量与在大气状态下充满气缸工作容积的空气数量之比。

二、填空

55.发动机转速一定,负荷增加时,汽油机的充气效率。

56.发动机的换气过程一般分为自由排气、强制排气、进气和四个阶段。

57.发动机换气损失由排气损失和两部分组成。

58.与无气门重叠角的发动机相比,有适当气门重叠角的发动机的充气效率更。

59.最佳进、排气门早开晚关角都随转速的上升而。

60.增加进气门晚关角将使高速功率增加和低速扭矩。

三、名词解释

61.充量系数(充气效率)

62.残余废气系数

63.气门开启总时面值

四、简答

64.简述提高汽油机充气效率的主要途径。

65.如何选择高速发动机和低速发动机的进气管长度?

66.画出汽油机充气效率速度特性曲线,简述曲线的变化规律。

67.简述发动机进、排气门提前开启、滞后关闭的原因。

五、论述

68.气门的气流通过能力常用气门的开启“时间—断面”表示,分析增加此“时间—断面”’的主要措施有

哪些?

第三章燃料与燃烧

一、选择

69.我国柴油的标号是指()

A.十六烷值B.10%馏出温度C.闪点D.凝固点

70.我国汽油的标号是指()

A.凝点B.自燃温度C.10%馏出温度D.辛烷值

71.当发动机燃料的自燃温度增加时()

A.汽油机爆震倾向增加,柴油机工作粗暴倾向增加 B.汽油机爆震倾向增加,柴油机工作粗暴倾向减小C.汽油机爆震倾向减小,柴油机工作粗暴倾向减小D.汽油机爆震倾向减小,柴油机工作粗暴倾向增加72.如果柴油的十六烷值增加,馏程温度增加,那么()

A.柴油机既粗暴又冒黑烟 B.柴油机既不粗暴又不冒黑烟

C.柴油机工作易粗暴 D.柴油机排气易冒黑烟

73.我国某城市冬季12月~1月份平均气温为3℃~-5℃,在此季节使用的高速柴油机最合适的柴油牌号

是()

A.-10#B.0#C.10#D.20#

74.与汽油机冷起动性有关的汽油性能是()

A.初馏点B.10%馏出温度C.50%馏出温度D.90%馏出温度75.柴油的()太低时,使柴油机工作粗暴,起动困难。

A.凝点B.辛烷值C.十六烷值D.粘度

76.与汽油机加速性和暖车时间有关的汽油性能是()

A.10%馏出温度B.50%馏出温度C.90%馏出温度D.汽油机的辛烷值77.与汽油机爆震现象有关的汽油性能是()

A.10%馏出温度B.50%馏出温度C.90%馏出温度D.汽油机的辛烷值78.我国汽油的标号是指汽油的()

A.马达法辛烷值B.道路法辛烷值C.研究法辛烷值D.10%馏出温度79.不包括水的汽化潜热的燃料热值称为燃料的()

A.低热值B.质量热值C.高热值D.混合气热值

二、填空

80.评价柴油自燃性的指标是。

81.单烃C原子数愈多,其化学稳定性愈,物态稳定性愈好。

82.汽油的辛烷值是评价汽油的指标。

83.控制燃烧、降低燃烧过程中的,可以降低发动机噪声和振动。

84.车用配套发动机的负荷调节方式:汽油机(除GDI汽油机外)是负荷,柴油机是质调

节。

85.常用的内燃机的气体代用燃料有和液化石油气。

三、名词解释

86.过量空气系数

87.可燃混合气质量热值

88.燃料低热值

四、简答

89.从提高发动机有效效率方面说明有哪些措施可以提高发动机的能量利用效率?

汽车发动机原理试题库及答案

一、发动机的性能 一、解释术语 1、指示热效率:是发动机实际循环指示功与消耗燃料的热量的比值. 2、压缩比:气功容积与燃烧室容积之比 3、燃油消耗率:发动机每发出1KW有效功率,在1h内所消耗的燃油质量 4、平均有效压力:单位气缸工作容积所做的有效功 5、有效燃料消耗率:是发动机发出单位有效功率时的耗油量 6、升功率:在标定工况下,发动机每升气缸工作容积说发出的有效功率 7、有效扭矩:曲轴的输出转矩 8、平均指示压力:单位气缸容积所做的指示功 2、示功图:发动机实际循环常用气缸内工质压力P随气缸容积V(或曲轴转角)而变化的曲线 二、选择题 1、通常认为,汽油机的理论循环为( A ) A、定容加热循环 B、等压加热循环

C、混合加热循环 D、多变加热循环 6、实际发动机的膨胀过程是一个多变过程。在膨胀过程中,工质( B ) A、不吸热不放热 B、先吸热后放热 C、先放热后吸热 D、又吸热又放热 2、发动机的整机性能用有效指标表示,因为有效指标以( D ) A、燃料放出的热量为基础 B、气体膨胀的功为基础 C、活塞输出的功率为基础 D、曲轴输出的功率为基础 5、通常认为,高速柴油机的理论循环为( C ) A、定容加热循环 B、定压加热循环 C、混合加热循环 D、多变加热循环 6、实际发动机的压缩过程是一个多变过程。在压缩过程中,工质( B ) A、不吸热不放热 B、先吸热后放热 C、先放热后吸热 D、又吸热又放热

2、发动机工作循环的完善程度用指示指标表示,因为指示指标以( C ) A、燃料具有的热量为基础 B、燃料放出的热量为基础 C、气体对活塞的做功为基础 D、曲轴输出的功率为基础 2、表示循环热效率的参数有( C )。 A、有效热效率 B、混合热效率 C、指示热效率 D、实际热效率 3、发动机理论循环的假定中,假设燃烧是( B )。 A、定容过程 B、加热过程 C、定压过程 D、绝热过程 4、实际发动机的压缩过程是一个( D )。 A、绝热过程 B、吸热过程 C、放热过程 D、多变过程 5、通常认为,高速柴油机的理论循环为( C )加热循环。 A、定容 B、定压 C、混合 D、多变

汽车发动机原理复习题

、发动机的性能 一、解释术语 1、指示热效率:是发动机实际循环指示功与消耗燃料的热量的比值. 2、压缩比:气功容积与燃烧室容积之比 3、燃油消耗率:发动机每发出1KW有效功率,在1h内所消耗的燃油质量 4、平均有效压力:单位气缸工作容积所做的有效功 5、有效燃料消耗率:是发动机发出单位有效功率时的耗油量 6、升功率:在标定工况下,发动机每升气缸工作容积说发出的有效功率 7、有效扭矩:曲轴的输出转矩 8、平均指示压力:单位气缸容积所做的指示功 2、示功图:发动机实际循环常用气缸内工质压力P随气缸容积V (或曲 轴转角)而变化的曲线 二、选择题 1 、通常认为,汽油机的理论循环为 A ) A、定容加热循环 B 、等压加热循环 C、混合加热循环 D、多变加热循环 6、实际发动机的膨胀过程是一个多变过程。在膨胀过程中,工质 B ) A、不吸热不放热 B 、先吸热后放热 C、先放热后吸热 D、又吸热又放热

2、发动机的整机性能用有效指标表示,因为有效指标以 A、燃料放出的热量为基础、气体膨胀的功为基础 C、活塞输出的功率为基础、曲轴输出的功率为基础 5、常认为,油机的理论循环为 A、定容加热循环定压加热循环 C、混合加热循环多变加热循环 6、实际发动机的压缩过程是一个多变过程。在压缩过程中,工质 A、不吸热不放热 B 、先吸热后放热 C、先放热后吸热 D、又吸热又放热 2、发动机工作循环的完善程度用指示指标表示,因为指示指标以 A、燃料具有的热量为基础 B 、燃料放出的热量为基础 C、气体对活塞的做功为基础 D 、曲轴输出的功率为基础 2、表示循环热效率的参数有( C)。 A、有效热效率 B 、混合热效率 C、指示热效率 D 、实际热效率 3、发动机理论循环的假定中,假设燃烧是 B )。 A、定容过程 B、加热过程

发动机原理复习材料

1.当气缸内压力pe与排气门后的压力pe′的比值大于等于1.83,排气门处气体 的流动达到音速500~700m/s,自由排气阶段排出废气量达排气总量的60%以上。 2.四冲程增压发动机的理论泵气功大于实际泵气功,理论泵气功等于实际泵气功 与泵气损失功的和。 3.排气损失由自由排气损失和强制排气损失两部分组成,排气早开角△ψeo小, 自由排气损失小而强制排气损失大;△ψeo大则反之。 4.由示功图直接计算出一个工作循环缸内气体所做的功,称为指示循环功Wi。 5.充量系数φc是衡量发动机进气过程完善程度的重要指标,它定义为每缸每循 环实际吸入气缸的新鲜空气质量与进气状态下充满气缸工作容积的进气量比值。 6.可燃混合气低热值H um 是单位质量或单位体积可燃混合气的低热值。 7.进气门平均有效开启通路面积与进气门的“角面值”成正比,。 8.进气动态效应在进气门处的压力波对充量系数φc 造成一定的影响,利用进气动态效应的正压脉冲波会有效地提高φc值。 9.发动机负荷越大,进气温升ΔT a′越高,进气密度越低,充量系数φ c 值就越小。 发动机转速越低,进气温升ΔT a′越低,进气密度越高,充量系数φ c 值就越大。 10.预混合燃烧的燃烧速度主要取决于化学反应速度和火焰传播的速度。 11.发动机将燃料的化学能转换为机械能。燃料燃烧将化学能转换为热能,气体 膨胀将热能转换为机械能。 12.柴油机的混合气是缸内燃油高压喷射、雾化与空气混合形成的。 13.发动机的充量系数φc随转速n变化规律,叫做发动机的进气速度特性。 14.影响汽油机爆燃的因素有:点火提前角、压缩比、气流运动强度、火焰传播 速度、燃烧室结构、火焰传播距离、末端混合气温度和燃料抗爆性等。 15.低温多阶段着火要经历冷焰诱导阶段(τ1),冷焰阶段(τ 2 ) ,蓝焰阶段(τ 3)三个阶段。 16.等容加热循环的循环热效率最高,等压加热循环的循环热效率最低,混合加 热循环的循环热效率介于等容加热循环与等压加热循环之间。 17.汽油机调节输出功率的大小是通过控制进入气缸的混合气进气量来实现的。称为量调节。 18.三种理论循环的热效率均随压缩比的加大而上升。提高发动机的压缩比能提

发动机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部分》

第一章发动机的工作循环和性能指标 1.为何要分析发动机的理想循环? 答:确定影响性能的某些重要因素,从而找到提高发动机性能的基本途径。 2.试分析工质改变对发动机实际循环的影响? 3.说明提高压缩比可以提高发动机热效率和功率的原因? 答:提高压缩比,可提高压缩行程终了混合气的温度和压力,加快火焰传播速度,选择合适的点火提前角,可使燃烧在更小的容积下进行,使燃烧终了的温度、压力高。 且燃气膨胀充分,热效率提高,发动机功率、扭矩大,有效燃油消耗率降低。4.为什么汽油机的压缩比没有柴油机的高? 答:汽油机压缩比的增加受到结构强度,机械效率和燃烧条件的限制增加 ①将Pz急剧上升,对承载零件要求更高,增加发动机的质量,降低发动机的使用寿 命和可靠性。 ②增加将导致摩擦副间的摩擦力增加,及运动件惯性力的增加,从而导致机械效率 下降。 ③增加将导致终点压力和温度的升高,容易使汽油机不正常燃烧即爆震。 5.何为发动机的指示指标? 答:指示性能指标:以工质对活塞做功为计算基础的指标,称为指示性能指标,简称指示指标。包括:指示功、指示功率、平均指示压力(动力性);指示热效率、指示燃油消耗率(经济性) 6.何为发动机的有效指标? 答:有效性能指标:以曲轴输出功率为计算基础的性能指标,称为有效性能指标,简称有效指标。包括: 发动机动力性指标(有效功率、有效转矩、平均有效压力、转速n和活塞平均速度Cm) 发动机经济性指标(有效热效率、有效燃油消耗率) 发动机强化程度(升功率、比质量、强化系数) 7.在发动机性能指标分析中,为什么将泵气损失功归到机械损失中考虑? 答:泵气损失是进`排气过程所消耗的功。因为活塞环和缸套的磨损过大(机械磨损),从而泵气不足。 8.试做出四冲程非增压柴油机理想循环和实际循环p-V图,并标明各部分损失。

发动机原理试题与答案

汽车发动机原理试题(2002年) 姓名学号班级成绩 一、解释下列概念(本题30分) 1)平均有效压力 2)预混燃烧 3)有效燃油消耗率 4)机械效率 5)残余废气系数 6)火焰传播速度 7)爆燃 8)柴油机滞燃期 9)表面点火 10)理论空气量 11)过量空气系数 12)外特性 13)扫气系数 14)喷油规律 15)挤流 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本题25分) 1.何谓内燃机的充气效率?简述提高汽油机充气效率的主要途径。(5分) 2.内燃机的机械损失包括哪几部分?常用哪几种方法测量内燃机的机械损失?简述其原理。(10分) 3.对于电控柴油机何谓时间控制,高压共轨系统主要的优缺点?(10分) 三、选择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10分) 1、当发动机压缩比增加时 a、汽油机爆震倾向增加,柴油机工作粗暴倾向增加 b、汽油机爆震倾向减小,柴油机工作粗暴倾向增加 c、汽油机爆震倾向增加,柴油机工作粗暴倾向减小 d、汽油机爆震倾向减小,柴油机工作粗暴倾向减小 2、一般汽油机和柴油机标定工况相比最高燃烧压力Pz和最高燃烧温度Tz是 a、Pz柴油机大于汽油机,Tz柴油机大于汽油机 b、Pz柴油机大于汽油机,Tz柴油机小于汽油机 c、Pz柴油机小于汽油机,Tz柴油机小于汽油机 d、Pz柴油机小于汽油机,Tz柴油机大于汽油机

3、当发动机燃料的自燃温度增加时 a、汽油机爆震倾向增加,柴油机工作粗暴倾向增加 b、汽油机爆震倾向增加,柴油机工作粗暴倾向减小 c、汽油机爆震倾向减小,柴油机工作粗暴倾向增加 d、汽油机爆震倾向减小,柴油机工作粗暴倾向减小 4、当发动机的点火提前角或喷油提前角增加时 a、汽油机爆震倾向增加,柴油机工作粗暴倾向也增加 b、汽油机爆震倾向增加,柴油机工作粗暴倾向减小 c、汽油机爆震倾向减小,柴油机工作粗暴倾向增加 d、汽油机爆震倾向减小,柴油机工作粗暴倾向减小 5、对于汽油机来说,最佳点火提前角如下变化 a、油门位置一定,转速增加时,最佳点火提前角不变, b、油门位置一定,转速增加时,最佳点火提前角减小, c、转速一定,负荷增加时,最佳点火提前角增大 d、转速一定,负荷增加时,最佳点火提前角减小 6、柴油机比汽油机经济性好的主要原因是 a、柴油机压缩比大,热效率高 b、柴油机机械效率高 c、柴油机转速低 d、柴油机功率大 7、我国柴油的标号是指 a、闪点 b、凝固点 c、十六烷值 d、10%馏出温度 8、汽车选配内燃机时,如果后备功率大,那么汽车在运行时 a、动力性好,使用经济性差 b、动力性好,使用经济性也好 c、动力性差,经济性差 d、动力性差,经济性好 9、当发动机转速不变,负荷增大时 a、汽油机α基本不变,柴油机α减小 b、汽油机α减小,柴油机α基本不变 c、汽油机α基本不变,柴油机α增加 d、汽油机α减小,柴油机α增加 10、当发动机油门位置固定,转速增加时 a、平均机械损失压力增加,机械效率减小 b、平均机械损失压力减小,机械效率增加 c、平均机械损失压力减小,机械效率减小 d、平均机械损失压力增加,机械效率增加 四、判断对错简述理由(本题10分) 1.内燃机转速一定,负荷增加时,内燃机的机械效率增加。 2.当汽油机转速一定,负荷增加时,最佳点火提前角减小。 3.增压柴油机比非增压柴油机气门叠开角大。 4.汽油机是量调节,柴油机是质调节。 5.内燃机的扭矩储备系数指外特性上最大扭矩与标定扭矩之比。 6.当汽油机油门位置一定,转速变化时,过量空气系数a基本不变。 7.当汽油机在使用中出现爆震,常用的消除办法是增加点火提前角。 8.内燃机的换气损失包括:进气损失、排气损失和泵气损失三部分。 9.为了减少柴油机燃烧噪声,应尽量减少其滞燃期中的喷油量。 10.高速小型柴油机通常采用浅盆型燃烧室。

汽车发动机原理复习题

1、汽油机实际循环与下列()理论循环相似。 A、混合加热循环 B、定容加热循环 C、定压加热循环 D、卡诺循环 2、汽油机常用的压缩比在()范围内。 A、4 ~7 B、7 ~11 C、11 ~15 D、15 ~22 3、车用柴油机实际循环与下列()理论循环相似。 A、混合加热循环 B、定容加热循环 C、定压加热循环 D、卡诺循环 4、非增压发动机在一个工作循环中,缸内压力最低出现在() A、膨胀结束 B、排气终了 C、压缩初期 D、进气中期 5、发动机实际换气过程完善程度的评价参数有() A、机械效率 B、热效率 C、进气马赫数 D、充气效率 6、四冲程发动机换气过程中存在气门叠开现象的原因是() A、进气门早开和排气门早开 B、进气门晚关和排气门早开 C、进气门早开和排气门晚关 D、进气门晚关和排气门晚关 7、汽油机的火焰速度是() A、燃烧速度 B、火焰锋面移动速度 C、扩散速度 D、气流运动速度 8、提高压缩比使汽油机的爆震倾向加大,为此,可采取()的措施。 A、减小喷油提前角 B、减小点火提前角 C、加大喷油提前角 D、加大点火提前角 9、评价速燃期的重要指标中有() A、温度升高率 B、最大压力出现时刻 C、最高温度 D、压力升高时刻 10、下列措施中,不能够消除汽油机爆震的是() A、增大点火提前角 B、推迟点火提前角 C、加强冷却 D、选用高牌号的汽油 11、下面列出的()属于柴油机燃烧特点。 A、缺氧 B、空气过量 C、扩散燃烧 D、混合气预先形成 12、柴油机混合气形成过程中,存在燃料燃烧、燃料()、燃料与空气之间的扩散同步进行现象。 A、燃烧 B、凝结 C、蒸发 D、混合 13、球形油膜燃烧室属于柴油机()燃烧室。 A、涡流式 B、预燃室 C、间接喷射式 D、直接喷射式 14、下列四种燃烧室对喷射系统要求最高的是() A、开式燃烧室 B、半开式燃烧室 C、涡流室燃烧室 D、预燃室燃烧室 15、在发动机试验装置中,()是发动机试验台架的基本设备。 A、发动机 B、试验台 C、测功机 D、测量系统 17、万有特性图中,最内层的区域是() A、功率最高区域 B、油耗最小区域 C、转矩最大区域 D、转速最小区域 18、发动机的有效燃油消耗率和下面哪个参数成反比() A、机械效率 B、指示热效率 C、两个都是 D、两个都不是 19、三元催化转换器要求的空燃比范围是()理论空燃比。 A、小于 B、小于并接近 C、大于 D、大于并接近

发动机原理复习资料

此答案仅供参考,如有错误,请大家相互改正; 发动机原理复习资料 注意:考试试题类型有三种: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题。 1.发动机的示功图是什么?代表什么?参数有哪些? P-V图上曲线所包围的面积表示工质完成一个实际循环所做的有用功2,根据加热方式不同,发动机有三种基本空气标准循环,柴油机,汽油机近似

为哪种循环? 汽油机的理想循环:等容加热循环 ; 低速柴油机的理想循环:等压加热循环高速柴油机的理想循环:混合加热循环 定容加热混合加热定压加热 3. 实际循环与理论循环之间的差别由哪几项损失引起? ? 1.实际工质的影响 ? 2.换气损失 ? 3.燃烧损失 ? 4.传热损失 ? 5.缸内流动损失 ? 6.其他几项损失

4. 影响充气效率的因素包括哪几项? 影响ηv的因素有: ?进气(或大气〕的状态(ps、Ts) ?进气终了时气体压力(pa) ?进气终了的气体温度(Ta) ?残余废气系数(γ) ?压缩比(ε) ?气门正时(ξ) 5. 评定柴油自燃性好坏的指标,汽油抗爆性的指标是什么? 十六烷值辛烷值 6.预混合燃烧的燃烧过程实质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 火焰在预混合气体中传播的过程 7. 四冲程发动机换气过程有哪些?

自由排气、强制排气、进气、气门叠开 8.四行程发动机换气过程的图是怎么样的?图上的内容表示什么?(以书本为准) (P23) 气缸压力p、排气管压力pr随曲轴转角的变化曲线

9.内燃机三种理想循环,在加热量和最高压力相同时,定容加热循环热效率、定压加热循环热效率和混合加热循环热效率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循环总加热量相同时 定容加热循环热效率>混合加热循环热效率>定压加热循环热效率 ?最高压力相同时 定压加热循环热效率>混合加热循环热效率>定容加热循环热效率 10. 提高发动机升功率的措施有哪些? 提高平均有效压力(Pme)和转速(n) ,p mm怎么样变化?(答案自己找) 11.怠速工况时,Pe ,Pi,Pm,η m 12. 当其他条件不变,汽油发动机转速上升时,机械损失功率(Pm),机械效率,Pa,充气效率怎么变化? 机械损失功率增加、机械效率增加、充气效率提高 13. 本田公司的汽车技术VTEC指的是什么?英文名字是什么? VTEC系统全称是可变气门正时和升程电子控制系统 Variable Valve Timing and Lift Electronic Control System 14. 右图所示为Audi v6发动机的进气系统,其设计的依据原理什么? 15.什么是表面点火? 在汽油机中,凡是不靠电火花点火,而由燃烧室内炙热表面(排气门头部、火花塞绝缘体或零件表面炙热的沉积物)点燃混合气的现象,称为表面点火。 16.当发动机压缩比增加时,汽油机爆震倾向,柴油机工作粗暴情况变化如何?

发动机原理复习题带答案.pdf

一填空 1. 评定实际循环的指标称为指示指标它以工质对活塞所做之工 为基础。 2.发动机的经济性和动力性指标是以曲轴输出功为基础,代表了发动机的整机性能,通常称为有效指标。 3.发动机的主要指示指标有指示功率、平均指示压力、指示燃烧消耗率和指示热效率。 4.发动机的主要有效指标有有效功率、平均有效压力、有效热效率、有效燃油消耗率和有效转矩。 5.发动机的换气过程包括进气过程和排气过程。 6.发动机进气管的动态效应分为(惯性)效应和【波动】效应两类。 7.在汽油的性能指标中,影响汽油机性能的关键指标主要是【】和馏程;评价柴油自燃性的指标是【十六烷值】;评价汽油抗爆性的指标是【辛烷值】。 8、使可燃混合气着火的方法有【高温单阶段着火】和【低温单阶段着火】两种,汽油机的着火方式是【高温单阶段着火】。柴油机的着火方式是【低温单阶段着火】。 9.电子控制汽油喷射系统按检测进气量的方式分为【质量流量控 制】和【速度密度控制】【节流速度控制】两类,按喷嘴数量和 喷嘴安装位置分为【缸内喷射】和【进气管喷射】两类。 10、汽油机产生紊流的主要方式有【挤流】和【近期涡流】两种。 11、最佳点火提前角应使最高燃烧压力出现在上止点后【 5 】度曲

轴转角。柴油机喷油器有【孔】式喷油器和【轴针】式喷油器两类,前者用于直喷式(统一式)燃烧室中,后者用于分隔式燃烧室中。 12,油束的雾化质量一般是指油束中液滴的【细度】和【均匀度】。 13.柴油机分隔式燃烧室包括【涡流式】式燃烧室和【预燃式】式燃烧室两类:直喷式燃烧室分为【开】式燃烧室和【半开】式燃烧室两类。 14.柴油机上所用的调速器分【全程式】式和【两极】式两类。一般【全程式】式调速器用于汽车柴油机,【两极】式调速器用于拖拉机柴油机。 15.根据加热方式不同,发动机有【等容加热循环】、【混合加热循环】、【等压加热循环】、三种标准循环形式。 16、理论循环的评定指标有【循环热效率】和【循环平均压力】,前者用于评定循环的经济性,后者用于评定循环的做工能力。 17,评定实际循环动力性的指标有【平均指示压力】和指示功率;评定实际循环经济性的指标有指示热效率和【指示燃油消耗率】。 18.四冲程发动机的实际循环是由【进气】【压缩】【燃烧】【膨胀】和排气五个过程组成的。 19、发动机的动力性指标包括有效功率、【有效功】、【有效功率、有效转矩、平均有效压力】、转速和活塞平均速度。 20、发动机的换气过程分为【自由排气】、【强制排气】、【进气】和气门叠开四个阶段。

汽车发动机原理考试试题(答案)

2009春季学期《汽车发动机原理》期中考试试题 姓名:班级:学号: 一、单项或多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我国汽油标号如93#代表汽油的( b )。 a)MON b)RON c)馏出温度d)粘度 2.我国柴油标号如0#代表柴油的( c )。 a)闪点b)十六烷值c)凝固点d)饱和蒸汽压 3.转速不变,负荷增加时,( c )。 a)汽油机φa 增加,柴油机φa 基本不变 b)汽油机φa 减小,柴油机φa 增加 c)汽油机φa基本不变,柴油机φa 减小 d)汽油机φa 基本不变,柴油机φa 增加 4.下列替代燃料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b )。 a)LPG b)BTL c)CTL d)CNG 5.机械损失功不包括( b )。 a)泵气损失功b)发电机消耗功c)冷却水泵消耗功d)活塞摩擦消耗功 6.汽油机采用“Downsizing”技术后,可以( a, d )。 a)增加升功率b)增加压缩比c)减小面容比d)减小摩擦损失 7.PFI汽油车加速时,为了保持化学计量比运行,燃油喷射量应该( c )。 a)不变b)减小c)增加d)先减小再增加 8.下列柴油机喷射系统需要调速的是( a, c )。 a)机械分配泵b)电控单体泵c)电控直列泵d)高压共轨 9.应用发动机VVT技术可以( a, d )。 a)提高充量系数b)减小过量空气系数c)减少机械摩擦损失d)降低排气损失10.提高循环等容度,意味着( c )。 a)增大加热量b)减少放热量c)靠近TDC加热d)靠近BDC放热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正确√,错误×) 1.燃料的C/H比越小,则燃料的燃烧越清洁,但燃料的热值越低。(×) 2.化学计量比GDI发动机不是稀燃,所以不能节能。(×) 3.在可变进气系统中,为利用波动效应,低速时使进气通过短管进入气缸,高速时使进气通过长管进入气缸。(×) 4.转速一定,负荷增加时,内燃机的机械效率增加。(√) 5.增大进气门晚关角有利于高速大功率,但会降低低速最大转矩。(√) 6.选择对转速不太敏感的燃料系统,可以使万有特性的最经济区域在横坐标方向变宽。(√) 7.化学安定性越差的燃料,辛烷值越低。(×) 8.内燃机的换气损失包括进气损失、排气损失和泵气损失三部分。(×) 9.轿车用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一般按1小时功率进行标定。(×) 10.发动机缸内涡流比越大,则充量系数越小。(√)

发动机原理复习复习总结讲义

发动机原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 1简述发动机的实际工作循环过程。 答: 2画出四冲程发动机实际循环的示功图,它与理论示功图有什么不同?说明指示功的概念和意义。 理论循环中假设工质比热容是定值,而实际气体随温度等因素影响会变大,而且实际循环中还存在泄露损失.换气损失燃烧损失等,这些损失的存在,会导致实际循环放热率低于理论循环。指示功时指气缸内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所得到的有用功Wi,指示功Wi反映了发动机气缸在一个工作循环中所获得的有用功的数量。 4 .什么是发动机的指示指标?主要有哪些? 答:以工质对活塞所作之功为计算基准的指标称为指示性能指标。它主要有:指示功和平均指示压力.指示功率.指示热效率和指示燃油消耗率。 5.什么是发动机的有效指标?主要有哪些? 答:以曲轴输出功为计算基准的指标称为有效性能指标。主要有:1)发动机动力性指标,包括有效功和有效功率.有效转矩.平均有效压力.转速n和活塞平均速度;2)发动机经济性指标,包括有效热效率.有 效燃油消耗率;3)发动机强化指标,包括升功率PL.比质量me。强化系数PmeCm. 第二章 1.为什么发动机进气门迟后关闭.排气门提前开启?提前与迟后的角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进气门迟后关闭是为了充分利用高速气流的动能,从而实现在下止点后继续充气,增加进气量。排气门提前开启是由于配气机构惯性力的限制,若在活塞到下止点时才打开排气门,则在排气门开启的初期,开度极小,废弃不能通畅流出,缸内压力来不及下降,在活塞向上回行时形成较大的反压力,增加排气行程所消耗的功。在发动机高速运转时,同样的自由排气时间所相当的曲轴转角增大,为使气缸内废气及时排出,应加大排气提前角。 2.四冲程发动机换气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这几个阶段时如何界定的? 答:1)自由排气阶段:从排气门打开到气缸压力接近于排气管内压力的这个时期。 强制排气阶段:废气是由活塞上行强制推出的这个时期。进气过程:进气门开启到关闭这段时期。气门重叠和燃烧室扫气:由于排气门迟后关闭和进气门提前开启,所以进.排气门同时打开这段时期。 3.影响充量系数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1)进气门关闭时气缸内压力Pa',其值愈高,фc值愈大。 进气门关闭时气缸内气体温度Ta',其值愈高,фc愈低。残余废气系数γ,其值增大会使фc下降。进排气相位角:合适的配气相位应使Pa'具有最大值。 压缩比:压缩比εc增加,фc会有所增加。 近期状态:其对фc影响不大。 4提高发动机工作转速,从换气方面会遇到哪些阻碍因素?该如何克服? 答:发动机转速提高,气体流速增大,?Pa显著增加,(?Pa=λ·ρν2/2),使迅速下降(Pa'=Ps -?Pa),从而使充量系数фc下降。同时,进气门进气阻力、排气门排气终了废气压力增大,降低了充量系数,增加了排气损失。可适当加大进气门迟闭角,利用废气再循环系统,降低进排气系统的阻力,减少对进气充量的加热,合理选择进、排气相位角。 5.什么是进气管动力效应?怎样利用它来提高充量系数? 答:进气管具有较长的长度时,由于管内气体具有相当惯性和可压缩性,所以在活塞变速运动以及进气过程间歇而又周期性的作用下,进气管内的气体压力、流速、密度、声速、温度等物理量做周期性的变动叫进气管动力效应。利用:如果进气管长度适当,使从膨胀波发出到压缩波回到气缸处所经过的时间,正好与进气门从开启到关闭所需的时间配合,即压缩波到达气缸时,进气门正好处于关闭前夕,则能把较高压力的空气关在气缸内,得到增压效果。 6.什么叫进气马赫数?它对充量系数有什么影响?

汽车发动机原理试题库及答案

一、发动机的性能 二、选择题 1、通常认为,汽油机的理论循环为( A ) A、定容加热循环 B、等压加热循环 C、混合加热循环 D、多变加热循环 6、实际发动机的膨胀过程是一个多变过程。在膨胀过程中,工质( B ) A、不吸热不放热 B、先吸热后放热 C、先放热后吸热 D、又吸热又放热 2、发动机的整机性能用有效指标表示,因为有效指标以( D ) A、燃料放出的热量为基础 B、气体膨胀的功为基础 C、活塞输出的功率为基础 D、曲轴输出的功率为基础 5、通常认为,高速柴油机的理论循环为( C ) A、定容加热循环 B、定压加热循环 C、混合加热循环 D、多变加热循环 6、实际发动机的压缩过程是一个多变过程。在压缩过程中,工质( B ) A、不吸热不放热 B、先吸热后放热 C、先放热后吸热 D、又吸热又放热 2、发动机工作循环的完善程度用指示指标表示,因为指示指标以( C ) A、燃料具有的热量为基础 B、燃料放出的热量为基础 C、气体对活塞的做功为基础 D、曲轴输出的功率为基础 2、表示循环热效率的参数有( C )。 A、有效热效率 B、混合热效率 C、指示热效率 D、实际热效率 3、发动机理论循环的假定中,假设燃烧是( B )。 A、定容过程 B、加热过程 C、定压过程 D、绝热过程 4、实际发动机的压缩过程是一个( D )。 A、绝热过程 B、吸热过程

C、放热过程 D、多变过程 5、通常认为,高速柴油机的理论循环为( C )加热循环。 A、定容 B、定压 C、混合 D、多变 6、实际发动机的膨胀过程是一个( D )。 A、绝热过程 B、吸热过程 C、放热过程 D、多变过程 7、通常认为,低速柴油机的理论循环为( B )加热循环。 A、定容 B、定压 C、混合 D、多变 8、汽油机实际循环与下列(B )理论循环相似。 A、混合加热循环 B、定容加热循环 C、定压加热循环 D、卡诺循环 9、汽油机常用的压缩比在( B )范围内。 A、4 ~7 B、7 ~11 C、11 ~15 D、15 ~22 10、车用柴油机实际循环与下列( A )理论循环相似。 A、混合加热循环 B、定容加热循环 C、定压加热循环 D、卡诺循环 11、非增压发动机在一个工作循环中,缸内压力最低出现在(D )。 A、膨胀结束 B、排气终了 C、压缩初期 D、进气中期 12、自然吸气柴油机的压缩比范围为(D )。 A、8 ~16 B、10 ~18 C、12 ~20 D、14 ~22 3、发动机理论循环的假设燃烧是加热过程,其原因是( B )。 A、温度不变 B、工质不变 C、压力不变 D、容积不变 6、实际发动机的膨胀过程是一个多变过程,原因是在膨胀过程中,工质( C )。

汽车发动机原理复习试题与答案

单元测试一·选择题(该题共有10 小题) 1.采用下列哪项技术最适宜用来提高在高原使用的内燃机的功率? A.增压技术 B.电喷技术 C.多气门技术 D.水冷技术 2.按燃气对活塞做功的性质,排气过程可分为____过程。 A.自由排气和强制排气 B.超临界排气和亚临界排气 C.自由排气和扫气 D.扫气和泵气 3.四冲程内燃机进气门提前开启和推迟关闭的主要目的是____。 A.扫气 B.增加气缸的新鲜充量 C.加强进气流动

D.减小进气管和气缸内压差 4.当马赫数超过____后,无论是增压还是非增压发动机,充量系数开始急剧下降。 A.1 B.0.7 C.0.5 D.0.2 5.内燃机进气空气经压缩机压缩后,其特性变化为____。 A.压力增加,温度升高 B.压力增压,温度降低 C.压力降低,温度升高 D.压力降低,温度降低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增压可以提高发动机的升功率、比质量功率和比体积功率 B.增压可以降低发动机排放和噪声 C.增压可以改善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 D.增压可以提高发动机的输出响应特性 7.在内燃机排气涡轮增压器中,空气进入压气机压缩,其损失主要表现为____。 A.摩擦损失,传热损失

B.传热损失,泄漏损失 C.摩擦损失,撞击损失 D.撞击损失,泄漏损失 8.对于内燃机排气涡轮增压器而言,改变以下哪些参数可以达到移动喘振线的目的_____。 A.改变扩压器的进口角、喉口面积 B.改变涡轮喷嘴环出口截面积 C.改变排气管粗细 D.增加中冷器 9.下列哪项不是二冲程内燃机的换气过程______。 A.自由排气阶段 B.扫气阶段 C.过后排气或过后充气阶段 D.强制排气阶段 10.二冲程内燃机扫气方案不包括_____。 A.螺旋扫气 B.横流扫气 C.回流扫气 D.直流扫气

发动机原理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 1、评价柴油和各种燃料的自燃性的指标是()。 2、常规汽油机燃烧是预制混合气()点火,点燃后火焰传播。 3、发动机燃料抗爆性能一般用()来评价。 4、国内常用()值作为汽油的标号。 5、评价燃料蒸发性的主要指标有()和蒸气压。 6、T90和EP反映汽油中()组分的多少。 7、常用动力黏度和()黏度来表示燃料的黏度。 8、燃料和混合气的()直接影响发动机输出功率的大小,是燃料非常重要的性能指标。 9、()过程和内可逆过程的两种理想化假设,使得发动机的缸内工作过程可以用热力学中分析理想气体可逆平衡状态的公式和曲线进行处理。 10、我国从2000年起停止()汽油的生产。 11、φa>1为()混合气。 12、比质量是指单位()功率所占的质量。 13、增压发动机的净指示功一般()动力过程功。(大于、小于、等于) 14、压缩与燃烧膨胀冲程所作功称为()功,又叫动力循环功。 15、s/D小于1的发动机称为()。(其中s-活塞冲程,D-缸径)。 16、燃料燃烧时,燃烧产物H2O以气态排出,其汽化潜热未能释放时的热值叫()。 17、化学安定性一般用燃料含有的实际胶质、燃料的碘值和()表示。 18、H/C比大的气体燃料通常被称为()燃料,纯H2是最清洁的燃料。 19、常规汽油机缸外形成()混合气。 20、汽油缸内直喷分层稀燃模式,既通过( )和负荷质调节方式来灵活控制空燃比分布以实现整机的稀薄燃烧,降低燃料消耗率。 21、多原子气体的κ值()比单原子气体的。(大于,小于,等于) 22、灭缸法测量发动机的机械损失只适用于()发动机。 23、油耗线法不适用于()。 24、增压发动机是利用压气机提高进气压力,增大进气充量来提高()。 25、二冲程发动机是利用()方式完成换气过程的,以减少不作功的冲程数。 26、发动机排气过程细分为()排气和强制排气两个阶段。 27、发动机的运行工况用()和输出功率两个参数表示。

《汽车发动机原理》试卷A答案

《发动机原理》A卷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答案 一、选择题:(共16分每题2分) 1.曲轴后端的回油螺纹的旋向应该是(与曲轴转动方向相反) A与曲轴旋转方向相同B与曲轴旋转方向相反 C与曲轴向定线方向相反D与曲轴轴线方向相反 2.四冲程发动机曲轴,当其转速为3000r/min时,则同一气缸的进气门,在一分钟时间内开闭的次数应该是(1500次) A、3000次 B、6000次 C、750次 D、1500次 3.四冲程六缸发动机。各同名凸轮的相对夹角应当是(120度) A、30度B、60度C、120度D180度 4.获最低耗油率的混合气体成分应是(α=1.05-1.15) A、α=1.05-1.15 B、α=1. C、α=0.85-0.95 5.柱塞式喷油泵的柱塞在向上运动的全行程中,真正供油的行程是(有效行程) A、整个行程 B、一半行程 C、有效行程 D、无效行程 6.旋进喷油器端部的调压螺钉,喷油器喷油开启压力(升高) A、下降 B、不变 C、波动 D、升高 7.装置喷油泵联轴器,除可弥补主从动轴之间的同轴度外还可以改变喷油泵的(每循环喷油量)

A、一次喷油量 B、多次喷油量 C、每循环喷油量 D、总共喷油量 8.以下燃烧室中属于分开式燃烧室的是(涡流室燃烧式) A、直流室燃烧式 B、涡流室燃烧式 C、反射室燃烧式 二、填空题:(共24分每题1分) 1.柴油机燃烧室按结构分为统一燃烧室和分隔式燃烧室两类 2.喷油泵供油量的调节机构有齿杆式油量调节机构和钢球式油量调节机构两种 3.在怠速和小负荷工况时化油器提供的混合气必须教浓过量空气系数为0.7-0.9 4.闭式喷油器主要由孔式喷油器和轴式喷油器两种 5.曲轴的支撑方式可分为全支承轴和非全支承轴两种 6.排气消声器的作用是降低从排气管排出废气的能量。以消除废气中的火焰和火星和减少噪声 7.配气机构的组成包括气门组和气门传动组两部份 8.曲柄连杆机构工作中受力有气体作用力运动质量、惯性力离心力和摩擦力 9.凸轮传动方式有齿轮传动链传动齿形带传动三种 10.柴油机混合气的燃烧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备然期速燃期缓燃期后燃期 三、名词解释: (共20分每题5分) 发动机排量:多缸发动机各气缸工作容积的总和,称为发动机工作容积或发动机排量配气相位:配气相位就是进排气门的实际开闭时刻,通常用相对于上下点曲拐位置的曲轴转角的环形图来表示。这种图形称为配气相位图。 过量空气系数: 发动机转速特性:发动机转速特性系指发动机的功率,转矩和燃油消耗率三者随曲轴转速变化的规律

(完整版)发动机原理复习题_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

1循环热效率:循环功和循环加热量之比 2循环平均压力:单位汽缸工作容积所做的循环功 3压缩比:气缸的总容积与气缸压缩容积之比 4指示功;一个实际循环工质对活塞所做的有用功称为循环指示功 5平均指示压力:发动机单位气缸工作容积一个循环所做的指示功 6指示功率:发动机单位时间所做的指示功 7指示热效率:实际循环指示功Wi与所消耗的燃料热量Qi之比。 8指示燃油消耗率:单位指示功的耗油量通常以每千瓦小时的耗油量表示[g/(kw.h)]。 9有效功率:曲轴对外输出的功率,称为有效功率 10有效扭矩:发动机工作时,由功率输出轴输出的扭矩 11平均有效压力:单位气缸工作容积输出的有效功 12有效热效率:有效功We(J)与所消耗燃料热量Ql之比值。 13有效燃油消耗率:单位有效功的耗油量 14升功率:是发动机每升工作容积所发出的有效功率。 15比质量:是发动机的干质量m与所给出的标定功率之比,它表征质量利用程度和结构紧凑性。 16强化系数:平均有效压力Pme与活塞平均速度Cm的乘积称为强化系数 17机械效率:有效功率Pe和指示功率Pi的比 18气门叠开:由于排气门的迟后关闭和进气门的提前开启,导致进、排气门同时开启的现象。 19换气损失: 换气损失=排气损失+进气损失。 20泵气损失:主要指活塞在强制排气过程和进气过程中所造成的损失。 21充气效率:充气效率是实际进入气缸的新鲜工质的质量与进气状态下充满气缸工作容积的新鲜工质的质量的比值. 22残余废气系数:进气过程结束时气缸内残余废气量与气缸中新鲜充量的比值。 23进气马赫数:进气马赫数是进气门处气体的平均速度与该处声速c的比值。 24过量空气系数:提供的空气量L与理论上所需空气量L0之比,称为过量空气系数。 25燃料的低热值:1kg燃料完全燃烧所放出的热量,不包括水蒸汽凝结后放出的汽化潜热。26理论混合气热值:单位数量的可燃混合气燃烧所产生的热量。 27火焰传播速度:火焰前锋相对于未燃混合气向前推进的速度 28燃烧速度:单位时间燃烧的混合气量 29爆震燃烧:处在最后燃烧位置上的那部分未燃混合气(常称末端混合气),受到压缩和辐射热的作用,加速了先期反应产生了自燃。压力冲击波反复撞击缸壁。气缸内 发出特别尖锐的金属敲击声,亦称之敲缸。 30表面点火:由燃烧室内炽热表面(如排气门头部、火花塞绝缘体或零件表面炽热的沉积物等)点燃混合气的现象,统称表面点火。 31点火提前角:点火提前角是从发出电火花到上止点间的曲轴转角。 32喉管真空度:指化油器喉管最小截面处因气体流速加大而产生的负压。 33进气管真空度:指节气门后进气管中的负压 34喷油泵速度特性:喷油泵油量控制机构(齿条或拉杆)位置固定,循环供油量随喷油泵转速度变化的关系 35供油规律:指单位时间(或转角)喷油泵的供油量随时间(或转角)的变化关系 36喷油规律:单位时间(或转角)喷油器喷火燃烧室内的燃油量随时间(或转角)的变化关系

级航空发动机原理期末考试复习

级航空发动机原理期末 考试复习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航空发动机原理》复习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 1.以下哪个是衡量发动机经济性的性能参数( A )。 A EPR B FF C SFC D EGT 2.涡轮风扇发动机的涵道比是( D )。 A流过发动机的空气流量与流过内涵道的空气流量之比 B流过发动机的空气流量与流过外涵的空气流量之比 C流过内涵道的空气流量与流过外涵道的空气流量之比 D流过外涵道的空气流量与流过内涵道的空气流量之比 3.高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是指涵道比大于等于( C ). A 2 B 3 C 4 D 5 4.涵道比为4的燃气涡轮风扇发动机外涵产生的推力约占总(C )。 A20% B40% C80% D90% 5.涡桨发动机的喷管产生的推力约占总推力的( B ) %% % D. 0 6.涡桨发动机使用减速器的主要优点是:( C ) A能够增加螺旋桨转速而不增加发动机转速 B螺旋桨的直径和桨叶面积可以增加 C可以提高发动机转速而增大发动机的功率输出又能使螺旋桨保持在较低转速而效率较高 D在增大螺旋桨转速情况下,能增大发动机转速 7.双转子发动机高压转子转速N2与低压转子转速Nl之间有( C ) A N2<Nl B N2=Nl C N2>Nl D设计者确定哪个大 8.亚音速进气道是一个( A )的管道。 A扩张形 B收敛形 C先收敛后扩张形 D圆柱形 9.亚音速进气道的气流通道面积是( D )的。 A扩张形 B收敛形 C先收敛后扩张形 D先扩张后收敛形 10.气流流过亚音速进气道时,(D )。 A速度增加,温度和压力减小 B速度增加,压力增加,温度不变 C速度增加,压力减小,温度增加 D速度减小,压力和温度增加 11.在离心式压气机里两个起扩压作用的部件是( D )。 A涡轮与压气机B压气机与歧管C叶片与膨胀器D叶轮与扩压器 12.轴流式压气机的一级由(C )组成。 A转子和静子 B扩压器和导气管 C工作叶轮和整流环 D工作叶轮和导向器 13. 空气流过压气机工作叶轮时, 气流的(C )。 A相对速度增加, 压力下降 B绝对速度增加, 压力下降 C相对速度下降, 压力增加 D绝对速度下降, 压力增加 14.空气流过压气机整流环时, 气流的( C )。 A速度增加, 压力下降 B速度增加, 压力增加 C速度下降, 压力增加 D速度下降, 压力下降 15.压气机出口处的总压与压气机进口处的总压之比称为(A )。

发动机原理试题以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高速柴油机的实际循环接近于( D ) A、定压加热循环 B、定容加热循环 C、定温加热循环 D、混和加热循环 2、增加排气提前角会导致( C ) A、自由排气损失增加 B、强制排气损失增加 C、提前排气损失增加 D、换气损失增加 3、汽油机早燃的原因是混和气( C ) A、自燃 B、被火花塞点燃 C、被炽热表面点燃 D、被废气点燃 4、对自然吸气的四冲程内燃机,提高充气效率的措施中有( D ) A、提高进气气流速度 B、加大进气迟闭角 C、提高进气管内压力 D、合理选择进气迟闭角 5、为了保证新鲜工质顺利流入气缸,在活塞运动到上止点之前就打开气门。 从气门开启到上止点之间的角度称为( B ) A、排气门提前角 B、进气提前角 C、排气迟闭角 D、进气迟闭角 6、单位时间内燃烧的混合气数量是汽油机的( C ) A、火焰速度 B、点火速度 C、燃烧速度 D、混合速度 7、柴油机混合气形成的过程中,不使用的辅助手段是( D ) A、大压缩比 B、高压喷射 C、进气运动 D、加热进气道 8、压力升高率用于评价( B ) A、着火延迟期 B、速燃期 C、缓燃期 D、后燃期 9、四冲程发动机实际排气过程的持续长度( C ) A、小于180°曲轴转角 B、等于180°曲轴转角 C、大于180°曲轴转角 D、不小于180°曲轴转角 10、发动机的工况变化取决于其所带动的工作机械的( A ) A、运转情况 B、功率情况 C、速度情况 D、传动情况 11、柴油机出现不正常喷射的各种原因中包括( C ) A、高压油管过细 B、油管壁面过厚 C、喷油压力过高 D、喷油数量过多 12、描述发动机负荷特性时,不能代表负荷的参数是( A ) A、转速 B、功率 C、扭矩 D、油门位置 13、汽油机的燃烧过程人为地分为( C ) A、5个阶段 B、4个阶段 C、3个阶段 D、2个阶段 14、实际发动机的膨胀过程是( C ) A、定压过程 B、定温过程 C、多变过程 D、绝热过程 15、发动机的整机性能用有效指标表示,因为有效指标以( D ) A、燃料放出的热量为基础 B、气体膨胀的功为基础 C、活塞输出的功率为基础 D、曲轴输出的功率为基础 16、为了评价发动机进、排气过程中所消耗的有用功,引入的参数是( A ) A、泵气损失 B、传热损失 C、流动损失 D、机械损失 17、柴油机间接喷射式燃烧室类型中包括下面列出的( D ) A、半开式燃烧室 B、开式燃烧室 C、统一室燃烧室 D、预燃室燃烧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