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计算机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计算机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计算机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计算机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计算机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摘要:计算机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计算机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文分析了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了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改革;研究;实践

中图分类号:tp39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23-0000-02

1 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计算机能力参差不齐。尽管中小学以及普及了计算机教育,但是由于地区差异、学校教育水平差异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计算机教育水平参差不齐[1]。有的学生家庭拥有电脑,具备一定的电脑运用基础,可以熟练地操作计算机;但是有的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对计算机一窍不通,甚至连最简单的开机、关机都不会,对计算机的领悟能力非常差,更谈不上熟练应用计算机了;还有些学生经常上网玩游戏,就觉得自己可以熟练掌握计算机。这些问题都给计算机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问题,因此,在计算机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计算机知识,还要兼顾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能力差异,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使基础差的学生尽快跟上教学进度,使基础好的学生能够更上一层楼。

1.2 教学内容的安排不合理。计算机课程具有知识杂、内容多、操作性强的特点[2]。计算机教育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计算机发展

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浅析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人才供需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应用型人才需求增加,在这种形式下,给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改革方向。计算机基础的教学要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这一要求对现有的教学方法是一种挑战。本文就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初步探讨分析,如何进行教学改革才能更好的配合培养应用型人才。首先提出差异化教学,其次要求教师能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再次要求课堂习题能起到很好的岗位衔接作用。 关键词:差异化教学,计算机基础,自主学习,教学改革 1引言 20世纪末,国际高教界都普遍重视实践教学、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而国内,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用人单位主要从成本和效益出发,更多地考虑招聘的大学生能否带来更大的效益,更注重学生的应用能力,因此应用型人才需求增加,许多高校也逐步在教学改革的探索中注重强化实践环节。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应用的重要方法,也是提升学生的岗位衔接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为了使计算机基础教学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结合起来,需要将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融入课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置身于实际应用的真实环境,完成具有岗位应用特色的习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触到相关领域模拟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2 计算机基础教学存在的问题 现今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模式仍是以老师讲解,学生听讲并做相应的习题为主。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比较被动,不能主动思考,不会迁移知识,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不匹配。为了更好地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课程教学也需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下面对现在的教学模式进行分析,找出其主要存在的问题。 2.1教材不能与时俱进 众所周知,计算机领域发展得非常快,硬件在不断升级改进,软件在不断地更新换代。而通常我们使用的教材都至少是两三年前编写的,里面的有些内容就落伍了。虽然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并不要求掌握最前沿的信息,但是主流信息应保持更新,教材过于陈旧影响学生对知识判断。 2.2教学习题陈旧 每年计算机基础教学大纲的变化不大,甚至没变化,因此教学中的习题,不及时更新也能应对基本的教学,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的需求和关注点都不同,现在的学生(年龄在1997年左右)对几年前的习题内容一点也不感兴趣,没有共鸣,他们只会觉得枯燥无趣,提不起兴趣,也难以保持学习热情。很多学生反映考完计算机等级考试后,在实际应用中要用WORD、EXCEL、PPT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感觉无从下手。 2.3 学生的差异

语文教育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语文教育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摘要:语文教育专业一直以来都是高职高专院校必不可少的专业之一,对高职高专院校的人才培育来说有重大意义和作用,如果加强对高职高专院校语文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力度,则能够提高该专业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及综合能力,并提高他们的生活实践能力,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实践型、应用型及综合型人才,足以见得实践教学对高职高专院校语文教育专业的重要性。对此,本文作者根据自己的语文教育专业教学经验,探讨了高职高专院校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高职院校;语文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等领域都得到了发展,尤其是文化教育领域,如今已经经历了不少于五次教育改革,使我国教育体系及制度越来越完善,越来越有利于我国健康可持续发展。高职高专院校也是在多次教育改革中发展和成长着,如今更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及教育事业发展中占据越来越高的位置,成为培养技术型、应用型、实践型及综合型人才的重要场所及机构,故高职高专院校内的专业均被人们所关注着,其中不乏有语文教育专业。在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教育中进行实践教学,是提高语文教育专业教育质量及效率的必经之路,所以本文先简单论述了在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中展开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然后简要分析了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现状;最后详细分析了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 一、在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中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第一,能够有效提高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及实践能力,在语文教育专业中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会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语文知识,还会使学生在实践能力方面得到培养;第二,能够有效提高该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岗位竞争力等。如今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很多领域都存在密切的联系,所以在一个领域工作时需要同时掌握多个领域的工作技巧,这意味着工作者必须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职业能力及岗位竞争力,对于语文教育工作者来说也不例外,所以对高职高专语文教育专业学生进行实践教学是必要的,能够提高该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及岗位竞争力[1]。

物流仓储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物流仓储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近年来交通运输方式不断进步,物流在 整个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作为培养专项人才的重要渠道,高职院校物流专业不断与时俱进,加强对物流仓储教学的改革和优化,就成为充 分发挥物流专业引导人才发展、对接社会职业渠道的必然选择。面对当今社会不 断发展的外部形势,必须与时俱进,做出适当的调整与创新,从而让自身的发展 满足学科建设和学生成长的需要,满足社会对人才技能的需要。本文就物流仓储 教学现状和对策进行简要分析,希望在教学方法上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物流仓储;教学改革;研究;实践 一、物流仓储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大专层次的物流管理应用型人才,因此,应按照“理论知识 适当、突出应用技能培养、提高综合素质”的方针,突出应用特色,并以此来组织物流教学。但由于物流管理是一门新兴学科,一切都还处在摸索阶段;加之高职 院校自身发展条件的一些限制,导致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毕业生不能适 应企业和社会的需求。目前学校教育与实际需求相脱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课程体系欠缺 随着我国物流业的迅速发展,从 2002 年以来,许多高职院校开办了物流专业。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从水路运输、公路运输、汽车运输、铁路运输 等传统专业基础上转化而成的,还有一类是在工商管理专业平台上构建的物流管 理专业。所以对于物流专业的建设还处在探索阶段。纵观各高职院校的教学计划,大部分没能充分体现物流专业的系统性及各门课程的关联性特征,课程体系不完善,不能形成一定职业岗位所需人才的合理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 2.理论多,实践少 由于许多高职院校的经费不足,对物流管理等专业的建设投入较少,实习实 训设施和场所非常有限。导致在教学计划上理论教学课时偏多,实践教学课时偏少,有的学校实践教学课时甚至不到 10%。所以在具体教学中,理论讲述多,实 习实践少,关门办学,闭门教书。这种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是导致物流人才进 入企业不能适应的主要原因。 3.师资力量薄弱 国外经过多年发展,已形成了一定规模的物流教育系统,许多高校设置了与 物流相关的课程,为物流业培养并输送了大批实用人才。相比之下,我国物流教 育起步晚,培养的物流人才有限,走上教育岗位的高校物流专业毕业生更少。目 前高职院校的物流专业教师中,中老年教师毫无疑问都不是物流专业毕业的,而 招进来的绝大部分青年教师是与物流相关的专业毕业的,如交通运输管理、国际 贸易、经济学等,真正物流专业毕业的是凤毛麟角。许多老师都是在边学边教边 干的过程中进行物流教学的。再加上学校资金有限,教师出去培训进修的机会很少,这种状况下培养出来的物流专业毕业生质量难免差强人意。 二、物流仓储教学改革对策 1.健全课程配置,紧扣教学主题 首先,课程的设置需要以有效的教学目标为依托,而笔者认为,既然目前高 职类学校以面向社会、培养专业技术类人才为教学目标,那么物流专业的仓储实 训教学的目标设计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细化。比如根据学生的就业意向,为其

师范院校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师范院校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摘要:师范院校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探索可从实践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途径、时间与资源设备、考核和评估、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进行。 关键词:师范院校;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实践教学是高等师范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培养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富有竞争力的应用型师范人才的重要途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加强实验室、校内外实习基地、课程教材等基本建设”、“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 近几年来,许多师范院校加强了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但在实践教学中仍存在诸多的问题和不足,如对实践教学目标认识模糊,教学方法与手段落后,设施和经费投入不够,管理缺乏规范,监督与考评不得力,等等[1]。因此,必须不断深化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一、实践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 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必不可少的教学形式。通过确立多维立体的实践教学目标,使师范生师能和师德并重,成为未来合格的德艺双修的中小学教师。其教学目标应体现在:加深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将所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紧密联系起来,通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教育实践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拥有必要的职业技能和能力,并使他们的创新精神、实践才能得以更好地展现;通过渗透职业意识和职业理想教育,坚定师范生的职业信念,并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欲望[2]。 二、实践教学内容的整体化构建 1.专业技能训练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基本技能训练。主要包括三笔字、普通话、简笔画、教具及课件制作等。二是教学技能训练。主要包括备课技能、制作多媒体课件技能、说课技能、讲课技能等。其中讲课技能又包括导入、讲解、活动设计与组织、组织教学、提问、板书等技能训练。三是教育技能训练。主要包括班主任工作、学生团队工作等技能训练。 2.素质拓展训练 素质拓展训练旨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此,可通过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校内外实践活动,如军训、文体活动、读书或演讲比赛、社会实践与服务、社会调查研究、学生社团组织活动等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教育科研能力训练 师范生通过在校的学习与实践必须具备两大能力,即教育教学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师范生教育科研能力训练包括研究性作业、课题研究、论文撰写、发明创作等。 4.现代教育技术训练 目前,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越来越得到重视和广泛应用,是当代师范生必须面对和掌握的实践知识之一,如网站或网页的制作、课件制作、对word、flash、power point、excel等的熟练操作和使用。 三、实践教学的多方位探索 (一)教学途径多方位探索

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

10.1、教学研究 在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发展规划中,以就业为导向,以人才市场需求为中心,积极主动地研究人才需求的新特点,调整专业结构,调整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通过合理的教学内容安排、科学的教学方法实践和先进的教学手段应用来培养高素质、能力强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基础性与先进性的和谐统一;在教学方法上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为目的,充分强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重视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力求具有鲜明的教学特点和显著的教学效果。要建设好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技术研发和职业素质训导五位一体的数控实训中心,以高规格装配好数控实验实训室;深化课程改革,构建以任务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以社会化考证行业认证为主的专业考评考核体系和以用人单位反馈为主的能力素质考评体系;不断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加快教材和实践教学讲义及网络建设的一体化建设步伐,建立起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公共服务平台和学生自主学习网络平台;进一步强化“双师型”队伍建设,提高师资水平。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构建包括基本素质平台、公共技术平台、专业方向平台、专业拓展平台和专业技能平台五大平台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两个体系交叉渗透,相辅相成,每一个体系又由若干模块组成。基本素质平台由文化素质基础模块和信息工具模块组成;公共技术平台由机械基础模块和相关知识模块组成;专业方向平台由机械制造工艺专业模块;专业拓展平台由专业拓宽模块和创新创业模块组成;专业技能平台由基本技能实训模块、专业技能实训模块、综合技能实训模块组成。每个模块包括若干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这些课程能够涵盖相应职业资格证书要求的所有知识和技能。 根据培养目标和职业技能鉴定考核的要求,围绕“一专多能、一生多证”,建立以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实训三大模块为主线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每个模块包括若干实训课程,并配有实训大纲,每门实训课程由若干独立的基本训练单元组成。系列实训课程主要包括机加工操作实训、电工电子实训、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现场综合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一年级主要进行基本技能实训,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操作技能;二年级主要进行专业技能实训,使学生熟练掌握本专业要求的各项专业技能;三年级主要进行综合技能实训,让学生参加劳动部门组织的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并利用产学结合,让学生参与生产及就业环节,完成第一岗位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过渡,毕业后就能顶岗工作,缩短了磨合期。 在突出主干课程教学的前提下,设置了人文、社科等人文素质类以及专业拓宽和创新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一、课程内容改革: 目前我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包含了《计算机基础及应用》、《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多媒体技术与应用》四门课程。对于大一新生,全校各专业的学生都开设了《计算机基础及应用》,进入大一下学期,根据各专业的特点分别开设了《程序设计基础》、《数据库技术与应用》、《多媒体技术与应用》,从而使计算机公共课程与各专业的计算机课程有机衔接。形成了有序的课程体系。 二、课程教学学时数改革:见机房课表和教学任务书 三、课程教学管理改革 ●2008年成立公共课部,对全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进行统筹管理; ●在日常教学管理中,推进课程组建设,成立了四个课程组; ●在学生意见反馈上,利用教学管理QQ群和院系联系人制度保障 信息的沟通和教学中问题的处理; 四、教学师资力量: ●要求全院教师、特别是副高以上的教师带一个班的计算机基础

课程。引导尽量多的优秀专职教师担任计算机基础课程。 ●在校其他部门,挑选、聘用一批计算机专业的在职员工,作为 兼职的计算机基础教师。培养了一批稳定的师资队伍。 ●聘用在读研究生作为兼职教师,严格把关。坚持试讲制度, 不符合要求的,坚决不聘。 五、考核形式改革:采用无纸化考试 六、学生作业提交方式改革:教师在服务器建立班级账户,学生通 过局域网提交作业,教师随时可以查看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完成作业的时间;也方便学生在实验课内无法完成作业可以在其他时间补交。见实验档案文件夹。 七、课程建设: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的四门课程中,《计算 机基础及应用》课程已经通过校级精品课程验收;《数据库技术与应用》课程的建设依托省级教学研究项目,已经成功申报了校级精品课程,目前正在建设中;《程序设计基础》校级精品课程的申报工作也已启动。 八、教材建设: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 员会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关于“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指导意见(2007年),组织有多年计算机基础教学经验、教学效果好的优秀教师编写相关课程的教材;并紧跟社会需求,每三年对教材进行重新编写;

Java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Java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要:目前Java课程的教学体系结构缺乏市场适应性与岗位针对性,教学内容不够完善,教学模式和考试形式单一,实践教学环节比较薄弱。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及适应市场对Java人才的需求,就要加强Java课程改革的研究。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试及实践教学四个环节进行Java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Java;程序设计;教学改革 1引言 随着国家信息化产业的发展和对计算机人才的更高需求,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作为专业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需要反思自身专业教学体系的科学性和社会性,需要敏锐地感知社会需求的变化,分析社会需求并相应调整专业知识结构。在重视基础理论教育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就业的零距离对接。现有Java课程的教学体系结构缺乏市场适应性与岗位针对性,只有通过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才能使学生满足社会对Java人才的需求。

2教学内容改革 Java已不仅仅是一种语言,从广义上说它代表了一个技术体系,该体系结构根据应用方向的不同主要分为Java SE、Java EE和Java ME三个部分,它们分别适用于小型设备和智能卡、桌面系统以及服务器应用程序的开发与运行。J2SE 为创建和运行Java程序提供了最基本的环境,是Java技术的核心和基础,J2EE和J2ME都建立在J2SE基础之上。但目前Java教学中主要以J2SE为基础,很少系统讲解J2EE 和J2ME。Java技术尤其是J2EE技术占据着市场很大的份额,但国内J2EE技术的开展仍然处于滞后状态,许多高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只学习了一点Java基础知识和JSP,而对于Eclipse、Tomcat、Hibernate、Struts、JSF、Spring、EJB、SQA等很少应用。所以,在Java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J2SE 中的主要技术规范,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方向将J2EE 和J2ME作为J2SE的后续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应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不断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为学生提供符合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课后习题的作用在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教材内容,巩固基本概念,是检查对授课内容理解和掌握程度的重要手段,是掌握实际技能的基本训练。根据各章节的具体内容,精选习题,促使学生加深对本章节主要概念、方法、原理等的理

师范教育 师范生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师范教育师范生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作者:华东师范大学 来源:《师资建设·理论与政策版》 2009年第5期 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师范司司长管培俊做客人民网谈教师队伍建设(节选) 主持人:大家都知道,2007年的时候管司长就来过人民网做客,当时您曾经说过,全国30万教师学历不合格, 现在您认为这个数字目前是否有所改变? 管培俊:有改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在向好的方向发展,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教师的整体学历水平。截止到2008年底,学历不合格教师的数量由原来的50多万已经下降到24.3万。与此同时,高学历的教师在逐步地增加,根 据统计,到2008年底,具有专科层次的小学教师已经占到全部小学教师的71%,这个增长的速度是比较快的。具有 本科学历的初中教师现在已经占到半数以上,在高中教师当中,具有研究生学历的也在逐步增加。教师学历的水平提高,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 师范生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自2007年5月国务院决定在部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以来,华东师范大学积极贯彻落实这一国家政策,把培养造就优秀教师和未来教育家当作学校的头等大事来抓。学校不仅通过提升课程建设的质量,加强师范生的基础 知识、基本理论学习,而且积极整合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探索新型实践教学模式,强化师范生实践教学的基本体验 和基本技能。 一、师范生实践教学的开展 2007年以来,我校在师范生实践教学环节做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主要包括: (一)构建“教育见习、研习与实习”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 2007年5月,学校根据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提出的培养优秀教师未来教育家的培养目标,制定了新的师范生培养 方案。为凸显师范生实践教学能力的培养,在整合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和条件的基础上,学校明确提出了构建“教育见习、研习与实习”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把互为衔接的专题见习、课题研习和教育实习,循序渐进地贯穿在师范生四 年的专业学习中。 为把这一新的师范生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落到实处,华东师范大学主要是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加强师范生实践教学工作的管理 为加强师范生实践教学工作的改革,整体推进“教育见习、研习和实习”一体化实践体系的建设,学校建立了师范生实践教学指导委员会,会同学校教务处整体制定实践教学的实施计划和师范生实践教学管理办法,并负责指导、监督 师范生实践教学工作的开展。 与此同时,为了加强师范生实践教学的管理工作,各院系相继建立师范生实践教学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系主 任亲自担任组长,全面负责师范生实践教学计划的制定、组织实施与实践教学质量的监控。 2.探索师范生实践教学新机制 为落实“教育见习、研习和实习”一体化实践体系的建设,在师范生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上,华东师大积极探索实践教学的新机制。

关于实践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举措探讨

关于实践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举措探讨 摘要:通过对现行高校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加大对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完善实验室的管理体制,强化实验教学的主体地位,同时要加强对实验教学人员的培训,不断地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挖掘实验教学资源,提高利用率,还要强化实验教学环节管理,创新实验教学内容,促进教学科研实验室一体化建设,通过建立开放性实验室、虚拟实验室等措施,来培养创新型人才。 引言 实践教学是教学改革中的重要环节,高校实验室是从事实践教学、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素质培养的重要基地,高校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是否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的好坏。目前,由于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普遍存在着对实验室的建设投入力度不够,管理的不到位,实验人员专业素养不高,实验室的潜能挖掘和效能的利用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到学校的人才培养的质量。 1、高校实验室目前存在的问题 1.1 对实验教学的主体地位认识不到位 在目前高校教学体系中,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是这个体系中具有同等重要作用的有机部分,“两者是辨证统一的关系,而不是主从关系,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促进高校教学体系的全面协调发展。长期以来,实验教学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大多学校把实验人员作为教学辅助人员对待,认为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辅助环节,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实验教学是为了加强、帮助理解理论教学内容的。这种将实验教学从属于理论教学的片面做法有孛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将严重影响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1]在教学两大体系中之一实践教学体系长期以来一直处于从属地位。 1.2 实验教学的经费投入不足 目前,由于各个高校都在扩大招生规模,随着在校学生人数的迅速增加,而相应实验经费投入相对滞后与不足,特别是在保教学、保日常运转的情况下,实验室的经费投入更显不足,尤其是西部的地方院校情况更为严重。普遍存在问题主要有:实验人员业务水平不高,实验室设备陈旧,更新速度慢,跟不上教材更新的步伐,设备仪器得不到及时维修保养,损坏率高,实验教学所急需的高价值仪器设备不能购置等,造成这些问题源头都是源于经费投入不足引起的,结果导致实验教学人员的积极性得不到发挥,现代化的实验技术与手段得不到应用,实验教学在低层次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附件 1.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鉴定书 2.教学成果总结 成果完成人刘运好余恕诚胡传志俞晓红 成果完成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推荐等级建议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推荐单位名称及盖章安徽省教育厅 推荐时间2004 年12 月30 日 成果科类中国语言文学 代码□0□5□0□1□4□1□2□2 序号□9□3□4□0□1□8 编号

附件一 国家级教学成果奖鉴定书成果名称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成果第一完成人及 刘运好余恕诚胡传志俞晓红 其他完成人姓名 成果第一完成人及 安徽师范大学 其他完成人所在单 位名称 组织鉴定部门名称安徽省教育厅 鉴定组织名称安徽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鉴定委员会 鉴定时间2004年12月20日 鉴定意见: 以刘运好教授为项目负责人的《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是高等师范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的一项十分重要研究成果。专家组通过听取项目负责人成果汇报、提问答辩、审读材料等方式,在充分讨论评议的基础上,对该成果进行了严谨、客观、科学的鉴定。鉴定意见如下: 该成果以专题讲座为基点,促进教师科研成果向教学的转化;以专题讨论为契机,强化学生对学科前沿知识的吸纳。突出了教师科研与教学的联系,强化了学生知识结构的时代性与前瞻性,对高等师范古代文学教学具有示范作用。 该成果从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考评体系等方面,对中国古代文学教学进行了系统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不仅理论上具有创新性,而且从教改实验的两个年级教学效果看,已经取得了重大人才培养效益。 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成果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对提高教学质量,实现培养目标,全面深化高等师范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在理论与实践上做出了突出贡献。 特此推荐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鉴定组织负责人签字郁贤皓 2004年12月20日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实验方案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理论教学 及实验教学改革及实施方案 一、课程理论教学改革及实施 1.新生入学伊始,首先对大学一年级新生使用无纸化考试系统进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 摸底考试(学生自愿报名参加考试),经过考核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新生可以免修《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并根据学生个人意愿,确定是否将摸底考试成绩作为该生本课程的A考成绩,系里全体任课教师负责考核并给出成绩。对于参加摸底考试的学生,无论成绩如何,都可以选择参加本课程的正常学习和考核。 2.根据机房条件,部分班级采用直接在机房授课的方式(大约30%的班级),以利于学 生更好地掌握授课内容和提高计算机应用能力,总学时不变,试点班级由任课教师报名,学院和教务处备案。理论课任课教师教学工作量算法不变,实验室教师计实验准备工作量。 二、实验教学改革及实施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学时总计16学时,具体分配见表1。为了提高实验课的教学质量,根据学校相关规定,专职实验教师参与实验指导工作。,实验采取混排方式,即实验由承担实验指导的教师(可以不是本班任课教师)对自己指导的班级给出百分制实验成绩(最终占总成绩的20%),并且按学校要求填写实验授课手册,最后与期末成绩和平时成绩(由任课教师考核,分别按比例70%、10%)合计作为学生的期末总成绩。实验指导教师和理论课授课教师承担各自的职责,出现责任事故按相关规定处理。 根据机房现有条件,准备每次每个实验室同时进行3个班的上机实验,安排实验指导老师方案如下: 3个自然班安排1名任课教师和1名实验室教师同时进行实验指导,任课教师负责2个班级的实验指导和考核任务,实验室教师负责1个班级的实验指导及考核任务,期末均给出百分制考核成绩,并负责填在期末成绩总表中。实验指导教师在实验之前必须给出具体的实验项目名称、实验要求等内容,不能采用大纲上的笼统的项目名称。

教师教育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年

教师教育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实践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一轮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承担基础教育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它要求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的教学方法,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和勤于动手主动学习,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和通过“做中学”达到培养目标。要求教师转变教育观念,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由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要求教师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达到新课程培养目标。为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高素质、技能型中小学教师的需求,变革教师教育专业培养模式,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提升教师教育专业毕业生培养质量,使其能够迅速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新需求,成为当前高等师范院校面临的紧迫任务。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类专业普遍存在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陈旧、实践教学环节薄弱等诸多问题,这严重制约着教师教育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地方高校教师教育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有鉴于此,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我校”)从2009 年起在所有教师教育类专业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力求通过实践教学改革提升教师教育类专业学生的教学技能、班级管理能力和适应农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岗位的其他能力,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决定人才培养质量,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为推进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程,学校一方面组织各教学系和相关部门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毕业生适应情况调查,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剖析地方高师院校现行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研究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教育专业标准,明

浅谈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

浅谈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 2008-12-25 16:17:14 【摘要】随着网络化时代的到来,计算机知识与应用能力已经成为高等院校培养目标的主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与特点,结合学校近年来计算机教学的实际,从教师如何应对计算机课程改革,计算机课程创新教育对教师素质的要求以及让课堂焕发创造活力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了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的方案和创新教育的思路。 【关键词】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 随着科技的发展,大学的职能正在悄然改变。未来的大学校园将成为信息化校园,这是一个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有机结合的新型教育、学习、研究的平台。借助于这样一个校园平台,学习者将从被动接受知识的模式解脱出来,培养独立主动获取、加工、利用信息和知识的能力。大学将大大提高教学、科研和管理效率,加快知识传播的速度,扩大知识传播的范围。这将带来一场大学的革命,为高等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高等教育的发展为提高我国国民素质和造就成千上万的人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与此同时,处于转型时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又给我国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赋予了新的使命。课程教材改革作为整个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尤其是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所受到的关注日益突出,变革的呼声越来越高。这是我们必须要研究的问题。 一、计算机课程改革的目标与特点 计算机课程改革的目的是不仅对课程体系进行重大调整,而且要反映出教育思想的革命性变化:即通过课程改革促使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根本转变,使学校教学工作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归纳起来,应该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转变教育功能,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落实到课程标准和创新教育之中。 新的课程标准力图在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从而促进学校教育重心的转移。 2、突破学科中心,加强学科整合并设置综合课程。 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现状,密切教科书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 3、强调课程目标,增大学校和教师在课程执行中的自主权。

浅谈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浅谈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田虎伟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不断贯彻新的教学理念,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三年多来在教育学区的指导下,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从学科入手,积极开展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验研究,努力探索教育改革的内容、方法与途径,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课堂教学改革的体系。实践证明,通过对课堂教学改革尝试,促进了学生自主健康的发展,促进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一、认真分析学科现状,树立新的教学观念。 通过认真分析和反思,我们认为过去学科的教学状况确实令人担忧。其一,教师对各学科是在教学,但不够科学,方法陈旧。如识字教学只是教师教,学生学,满堂灌,学生只是机械的记忆,没有从音、形、意去引导学生通过理解掌握生字。其二,由于认为小学低年级的知识不教,到一定的时候他自己也会自然掌握和理解,疏于管理,甚至放任自流。在数学学科中,如:元、角、分;时、分、秒;年、月、日等内容。教师上课只是走过场,糊弄糊弄学生。 为了课程改革工作的顺利展开,学校挑选出一批教学优秀、责任心强,业务水平高的年青教师担任低年级的教学。回顾近几年的课改历程,我校新课程研究正在实践中稳步推进,并以新基础教育理论为依据,在研究策略、教学改革、校本课程等方面的实践中研究和发展。 二、深入开展课程改革研究,建立科学的教学体系。 初期,我们通过学习新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理论,结合学校的具体实际,设计了学科的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案和操作细则。我们本着边实践边完善的原则,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内容、方法和方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初步形成了较为科学的课堂教学体系。 1、课堂教学改革的内容。 改变过去知识满堂灌的方式和技能死方法的教学模式,注重内容、方法、技能的全面培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出发,改革课堂教学。 2、课堂教学的方法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们在尝试把新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发现课堂教学“活”起来了,学生“动”起来了,但却出现了一些担忧的问题。为夸奖而夸奖、自主变成了自流、有活动没体验、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知识掌握不扎实……对此我们提出必须用理性对待实验,实施有效教学。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学生学到了什么?得到什么?这是任何教学改革都必须首先追问和考虑的问题。 (1)实施有效教学,让课堂活而不乱解决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关键在于既要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努力发挥好教师的引领作用。为此向教师提出了课堂努力的三个阶段:

关于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研究的调查与研究.doc

关于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研究的调查与研 究 导语 泰州市凤凰初级中学创建于2018年,地处城郊结合部,由一所乡镇初中易地重建。刚创建时的三个年级,学生少,师资薄,进取心不足,教学工作困难重重。为提高我校课堂教学质量,我从2019年秋学期开学以来,深入各备课组和各班级,采取参加集体备课、推门听课、组织评课、凤凰论坛等形式,与广大师生面对面交流进行调研。经过一个多月的调研,锁定主要问题,确定了以“打造美好凤凰”为主题,强师能、研课堂、建社团、谋课程,一心一意抓教学,聚精会神提质量的教学改革目标。 一、现状及问题 1.教师的教学理念陈旧 在听课的过程中,我发现有很多教师的教学理念比较陈旧,存在满堂灌的现象,甚至对于多媒体和泰微课的使用还存在抵触思想。在集体备课中,有些教师不愿意、不积极参与讨论和发言,对于组长布置的备课任务也不能有效落实,更多的是拿来主义、经验主义。在评课中,只有个别老师能提出一点有效的见解,大部分老师缺少思考。这些都是教学理念落后,甚至没有教学理念的表现,也有一些老师纯粹是态度问题,不愿与人交流分享。

2.课堂教学结构传统 在听课和调阅老师的教学设计时发现,老师们的课堂教学结构比较传统,缺少问题和情境的导入,在设疑激趣、讲练结合、深度学习、突出学生等方面做得不是很好。 3.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 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非常单一,只满足老师课堂上讲的东西,不能自主地学习,更加不会合作探究学习。这样带来的结果是学生只会书本上的知识,拓展的知识、灵活的知识、实践技能都得不到很好地掌握。 二、原因及症结 1.师资力量薄弱 我校是由原高新区塘湾实验学校初中部整体搬迁而来,师资力量比较薄弱,教师老龄化现象非常严重,某些考查学科存在主科老师兼职从教的现象。 2.课堂模式单一 课堂模式非常单一,教师缺少进取精神、研究精神,基本上是沿袭老一套的教学思路,对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都缺少科学合理的研究。 3.生源质量较差 我校地处城郊结合部,生源基本是来自塘湾镇周边地区,还有外来务工子女。学校有40%的学生是外来务工子女、留守儿童、单亲家庭,他们平时的学习习惯非常差,不能及时有效地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 三、对策及建议 首先,我们要以“泰微课”为抓手,助力学校课堂教学改革。

本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方案【模板】

本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方案 按照XX学院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为加强我校学生计算机能力的培养,强化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能,从2011-2012学年开始,将进一步深化我校本科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改革计算机应用基础(一级)的教学方式,加强数据库应用和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下称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 一、改革目标 计算机应用能力已成为社会和用人单位衡量大学生业务素质与能力的突出标志,尤其是学生程序设计语言的应用能力。通过教学改革,将对我校本科生重点加强程序设计语言类课程的教学,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并逐年提高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的通过率,以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计算机能力要求。 二、改革方案 1.从2011级开始,本科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一级)由学生根据教学要求进行自学,学校开放机房供学生练习,并在第一学年中组织对学生进行上机操作考试,考试合格者获得1学分,以确保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本技能。 本科各专业均开设《软件技术基础》32学时和《数据库及其应用》或《程序设计语言》(语种包括C、C++、VB)64学时两门公共计算机必修课程,《数据库及其应用》或《程序设计语言》由院(系)根据情况在其中至少选择一门,按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要求进行教学。 2.英语系、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法律系、日语系和艺术学院的2009级、2010级本科专业从下学期开始增设《数据库及其应用》课程,课程性质为专业限选课(必选),总学时64,其他院(系)的2009、2010级本科学生继续执行原教学计划中设置的与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相关的课程。 3.修改学校学士学位授予办法中对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的要求,从2008级开始本科生的学士学位授予条件中对计算机等级考试成绩暂不作要求。 4.学校已决定从2012-2013学年开始,将各院(系)本科生的全国或江苏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的通过率纳入院系二级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各院(系)应组织好学生参加全国或江苏省计算机等级考试二级的考试工作。 从2011级开始,本科学生可自愿在学校报名参加全国或江苏省

计算机教学改革总结

计算机教学改革总结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成为了可能。网络所体现出来的图像、声音、编辑灵活等巨大优势,对传统的黑板教学形式形成了巨大的挑战,同时网络教学在语言应用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计算机教学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实际操作方面的技能,结合网络进行教学可以发挥传统授课方式和网络教学的长处。 一、网络教学有很多的优点,主要体现在: 1、网络信息量大,声像并茂,能给学生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其提供的知识容量远远高于传统课堂。 2、在当前软硬件快速发展的条件下,网络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图文并茂的课件,让学生对计算机有更深的了解。不会像传统的教学,只停留在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学习上。 3、网络计算机教学可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安排学习计划,进行有针对性地学习,充分体现了计算机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作用。 4、网络信息传送快,能够保持知识的不断更新,与时代同步,周期短,这是计算机学习所必须的,也恰恰是传统的教材和教辅所无法比拟的。 5、网络教学对教学过程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教学结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网络教学形式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展了教育教学的原有领域,提高了教学效果。如何应用计算机网络多媒体进行教学?在教学上,如何在众多的教学软件资料中找出适合课材内容、适合学生实际又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和能力的教学软件资料?在课堂上何时应用多媒体技术,如何适量的、有针对性的应用多媒体技术,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点,充分应用图、文、声、像并茂的教学优势优化课堂教学?如何应用多媒体技术开展计算机智能性辅助教学,培养跨世纪的新型人才等,都为教育科学研究提供新的研究领域。 二、网络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网络教学的优点很多,但通过网络教学仍然不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所以网络教学要与机房的实践教学相结合。 1、采取的措施:为了使网络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应当在计算机机房安

中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实践训练? 中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方成武 戴银 韩茹 谢冬梅 王键 安徽中医学院药学院 (合肥 230038) 摘 要 针对目前中药专业毕业生实践动手能力有所下降的趋势,安徽中医学院修订中药专业实践教学计划,增加课程见习和社会实践等实践教学内容,改革毕业实习模式,加强对毕业实习的管理。通过一系列举措,毕业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有所提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 中药专业;实践教学;毕业实习;技能培养 目前,全国大多数的中医药院校培养的中药专业毕业生均为宽口径、适应面广的人才。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药物研发、生产、营销、使用和管理等环节的工作,从事的岗位大多为医院药剂科、药厂、医药公司、药检所(药监局)以及药物研究所等部门。根据安徽中医学院已毕业的二十余届中药专业本科毕业生调查反馈信息分析,多数毕业生能胜任本职工作,尤以恢复高考后的前几届毕业生工作最为出色。但近年来,也有不少单位反映,自1990年代以后毕业的学生,其实践动手能力及实践操作技能有所下降。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因素:一是近年来考入大学的学生年龄较小,从学校到学校,大多数没有经过社会生产实践的锻炼,同时学习的刻苦精神也不如以前的学生;二是由于近年高校大规模扩招,教育经费和实验条件未能同步增长和发展,致使一些正常的实践教学受到一定的影响;三是因为市场经济以后,原有的生产实习基地(例如制药厂)考虑到市场竞争因素以及G MP生产车间的实际要求,对学生的生产实习大多持不欢迎态度。 为了提高中药专业毕业生在不断发展的医药卫生行业中的竞争力,培养满足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近年来学院在加强中药专业实践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与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修订中药专业实践教学计划 为了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中药专业学生对传统中药的“认、采、制、用”方面的实践知识匮乏状况,通过调研、论证,对中药专业四年的教学计划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如将《中药学》与《药用植物学》的教学时间进行对调[1]。对专业基础课(药用植物学、中药学)以及专业课(中药鉴定学、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等课程,在学习理论课的同时,分别安排12周时间进行生产见习;增加毕业实习时间,将毕业实习时间由原来的第八学期开始提前到第七学期的下半学期开始。 二、实行切实可行的实践教学模式 11巩固专业基础实践能力的培养 对于《药用植物学》这门专业基础课,理论课结束之后,每年的5月中旬安排学生到黄山进行野外生产实习(自2003年开始,因教学时数的压缩,又将黄山野外实习的时间安排在每年7月份的暑假期间),以加强学生对药用植物原植物的鉴别能力以及生态意识和采制标本技术的培养。黄山具有东部海洋季风气候条件下的山地小气候特点,终年温暖湿润,冬暖夏凉,药用资源极为丰富,仅药用植物就多达1700余种。因此每年《药用植物学》课程的黄山野外实习已成为学院中药专业学生的必修内容。由于学校的大规模扩招,为了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解决经费紧张和实习时间减少的矛盾,学校投入一定的人力和财力,在校内建成了栽培有700多种常用药用植物的药植园以及收藏有7万多份植物蜡叶标本的标本中心。这样学生在学校学习药用植物学理论课时,既可观看蜡叶标本,又可到学校药植园见习,课程结束时学生已经掌握了大多数常见药用 — 1 3 — 药学教育2005年第21卷第5期 收稿日期:2005206202。 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教研项目“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与质量监控体系研究”,项目号:2005060。 作者简介:方成武(1961-),男,安徽舒城人,大学本科,副教授,从事中药资源与应用以及中药质量标准等方面的研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