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恒荷载内力计算

恒荷载内力计算

恒荷载内力计算
恒荷载内力计算

四恒荷载内力计算

(一)恒荷载计算

1.屋面框架梁线荷载标准值

20厚水泥混凝土找平0.02×20=0.46kN/m2

40~120厚(1%找坡)膨胀珍珠岩(0.08+0.16)÷2×7=0.546kN/m2四层作法防水层0.36kN/m2

100mm厚钢筋混凝土楼板0.1×25=2.56kN/m2

20mm厚石灰砂浆抹底0.02×17=0.34kN/m2

屋面恒荷载4.08 kN/m2

边框架梁自重0.3×0.8×25=6kN/m

边框架梁粉刷2×(0.8-0.1)×0.02×17=0.48kN/m

中框架梁自重0.3×0.6×25=4.5kN/m2

中框架梁粉刷2×(0.6-0.1)×0.03×17=0.34kN/m

则作用于屋面框架梁上线荷载标准值为:

g5AB1=6.48kN/m

g5BC1=4.85kN/m

g5AB2=4.08×3.9=15.91kN/m

g5BC2=4.08×3=12.24kN/m

2.楼面框架梁线荷载标准值

20mm厚水泥砂浆找平0.02×20=0.46kN/m2

100mm厚钢筋混凝土楼板0.1×25=2.5kN/m2

20mm厚石灰砂浆抹底0.02×17=0.34kN/m2

水磨石面层0.65 kN/m2

楼面恒荷载3.89 kN/m2

边框架梁自重及粉刷 6.48kN/m

中框架梁自重及粉刷 4.85kN/m

边跨填充墙自重0.24×3.6×18=15.55kN/m

填充墙粉刷2×0.02×2×17=2.45kN/m

则作用于楼面框架梁上线荷载标准值为:

g AB1=6.48+15.55+2.45=24.48kN/m

g BC1=4.85kN/m

g AB2=3.89×3.9=15.17kN/m

g BC2=3.89×3=11.67kN/m

3.屋面框架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

纵向框架梁自重0.3×0.8×7.8×25=46.8kN

纵向框架梁粉刷2×(0.8-0.1)×0.02×7.8×17=3.71kN

纵向框架梁传来的屋面恒荷载2×(3.9/2)2×4.08=31.02kN

次梁自重及粉刷0.6×0.2×25×7.2/2+2×0.02×(0.6-0.1)×7.2/2=10.87kN

次梁传来的屋面恒荷载(1-2×0.272+0.273)×4.08×3.9×7.2/2=50.06kN

1m高女儿墙自重及粉刷1×7.8×0.24×18+2×1×7.8×0.02×17=39kN

则顶层边节点集中荷载为:G5A=181.46kN

纵向框架梁自重及粉刷46.8+3.71=50.51kN

纵向框架梁传来的屋面恒荷载31.02+(1-2×0.192+0.193)×4.08×7.8×3/2=75.64kN 次梁自重、粉刷及传来的屋面恒荷载10.87+50.06=60.93kN

则顶层中节点集中荷载为:G5B=187.08kN

4.楼面框架节点集中荷载标准值

纵向框架梁自重及粉刷51.51kN

纵向框架梁传来的楼面恒荷载2×(3.9/2)2×3.89=29.44kN

次梁自重及粉刷10.87kN

次梁传来的楼面恒荷载(1-2×0.272+0.273)×3.89×3.9×7.2/2=47.73kN

钢窗自重2×2.3×1.8×0.4=3.31kN

墙体自重(3.6×7.8-2×2.3×1.8)×0.24×18=85.54kN

墙面粉刷2×(3.6×7.8-2×2.3×1.8)×0.02×1.7=13.46kN

框架柱自重0.602×3.6×25=32.4kN

柱面粉刷4×0.6×0.02×17=0.82kN

中间层边柱节点集中荷载为:G A=274.08kN

纵向框架梁自重及粉刷50.51kN

纵向框架梁传来的楼面恒荷载29.44+(1-2×0.192+0.1923)×3.89×7.8×3/2=71.98kN 次梁粉刷、自重及传来的楼面恒荷载10.87+47.73=58.6kN

木门自重2×1.0×2.6×0.2=1.04Kn

墙体自重(3.6×7.8-2×1.0×2.6)×0.24×18=98.84kN

墙面粉刷2×0.02×()×17=15.56kN

框架主自重及粉刷32.4+0.82=33.22kN

中间层中柱节点集中荷载为:G B=329.75kN

(二)恒荷载作用下内力计算

1.计算简图

计算简图

2.荷载等效

27.02

.729

.31=?=

α 顶层边跨 m /38kN .2048.691.15)27.027.021('g 325=+?+?-=边

顶层中跨 m /12.5kN 4.8512.248

5

'g 5=+?=中

中间层边跨 m /37.74kN 48.2417.15)27.027.021('g 32=+?+?-=边

中间层中跨 m /11.97kN 4.6867.118

5

'g =+?=中

荷载等效后的计算简图如下

G

D

3.固端弯矩计算

顶层边跨 m 88.04kN 2.738.20121

M 25AB ?=??=

顶层中跨 m 38kN .95.15.1231

M 25BC ?=??=

中间层边跨 m 04kN .1632.774.37121

M 2AB ?=??=

中间层中跨 m 98kN .85.197.113

1

M 25BC ?=??=

4.分层计算弯矩(取半结构计算) 1)顶层

分配系数计算如下

569.04

0.39.0456.34

56.312=??+??=μ

431.0569.0111214=-=-=μμ

442.02

3.640.39.0456.34

56.321=?+??+??=

μ

223.02

3.640.39.0456.32

6.323=?+??+??=μ

335.0223.0442.011232125=--=--=μμμ

内力计算过程如下(单位:kN ?m )

1-4 1-2 2-1 2-5 2-3 0.431 0.569 0.442 0.335 0.223 -88.04 88.04 -9.38 37.95 50.09 → 25.05 -22.92 ← -45.84 -34.74 -23.13 9.88 13.04 → 6.52 -1.44 ← -2.88 -2.19 -1.45 0.62 0.82 → 0.41 -0.18 -0.14 -0.09 48.45 -48.45

71.12

-37.07

-34.05

M 图见下页(单位:kN ?m )

2)中间层

分配系数计算如下

301.056

.3420.39.040

.39.043631=?+?????==μμ

398.0301.0301.011363134=--=--=μμμ

251.03.6

256.3420.39.040

.39.044742=?+?+?????=

=μμ

331.03.6

256.3420.39.0456

.3443=?+?+????=μ

167.0331.0251.0251.01143474234=---=---=μμμμ

内力计算过程如下(单位:kN ?m )

3-6 3-1 3-4 4-3 4-2 4-7 4-5 0.301 0.301 0.398 0.331 0.251 0.251 0.167 -163.04 163.04 -8.98 49.08 49.08 64.88 → 32.44 -30.87 ← -61.73 -46.81 -46.81 -31.15 9.29 9.29 12.29 → 6.15 -1.02 ← -2.04 -1.54 -1.54 -1.03 0.31 0.31 0.40 → 0.20 -0.07 -0.05 -0.05 -0.03 58.68 58.68

-117.36

137.99

-48.4

-48.4

-41.19

M 图见下页(单位:kN ?m )

37.07

34.05

71.1212.3616.15

48.45

48.45(1)

(2)(3)

(4)(5)

3)底层

分配系数计算如下

307.056

.342.8140.39.040

.39.0431=?+?+????=μ

32.056

.342.8140.39.0481

.2436=?+?+???=μ

373.032.0307.011363134=--=--=μμμ

248.03.6

256.342.8140.39.040

.39.0442=?+?+?+????=

μ

259.03.6

256.342.8140.39.0481

.2447=?+?+?+???=μ

328.03.6

256.342.8140.39.0456

.3443=?+?+?+???=μ

0.165328.0259.0248.01143474234=---=---=μμμμ

内力计算过程如下(单位:kN ?m )

3-6 3-1 3-4 4-3 4-2 4-7 4-5 0.32 0.307 0.373 0.328 0.248 0.259 0.165 -163.04 163.04 -8.98 52.17 50.05 60.82 → 30.41 -30.26 ← -60.51 -45.75 -47.78 -30.43

9.68 9.29 11.29 → 5.65 -0.93 ← -1,85 -1.40 -1.47 -0.93 0.30 0.29 0.34 → 0.17 -0.06 -0.04 -0.04 -0.03 62.15

59.63

121.78

136.85

-47.19

-49.29

-40.37

48.4117.36

19.5616.1348.4

137.9941.1916.1319.5658.68

58.68

(1)(2)(3)(4)

(5)

(6)(7)

M 图如下(单位:kN ?m )

5.不平衡弯矩分配

计算过程见如下(单位:kN ?m ),方框内为原不平衡弯矩

7.13

不平衡弯矩调整之后即可得出恒荷载作用下框架弯矩图,见第29页(单位:kN ?m ,括号内为调幅后的弯矩值)

15.7340.37136.8549.29

47.1924.6531.0859.63

62.15

121.78

19.88(1)

(2)(3)(4)(5)(6)(7)

6.跨中弯矩计算

m 94kN .62225

.7858.592.728.2081M 25AB ?=+-??=

m 81kN .1545.300.324.12121

0.385.481M 225BC ?-=-??+??=

m 104.91kN 139.65-244.56272

.14757.1312.737.7481M 24AB ?==+-??=

m 41kN .2243.3602.1436.430.311.6712

1

0.368.481M 224BC ?-=-=-??+??=

m 77kN .1032

67

.14892.13256.244M 3AB ?=+-=

m 79kN .2181.3502.14M 3BC ?-=-=

m 77kN .1032

148.67

133.0656.244M 2AB ?=+-

=

m 85kN .2187.3502.14M 2BC ?-=-=

m 108.95kN 2

142.14

129.0856.244M 1AB ?=+-

=

m 23.69kN 37.7102.14M 1BC ?-=-=

7.剪力计算

5kN .62130.182

159.221)]29.32.7(91.152.748.6[7.225.6858.59V 5AB =?+-=?-?+?+-=

67.68kN 62.5-18.130V 5BA ==

46kN .16)5.124.120.385.4(2

1

V 5BC =?+??=

255.9

2

124.221)]29.32.7(17.152.724.48[7.222.14757.131V 4AB ?+-=?-?+?+-=

71kN .125=

130.19kN 71.1259.255V 4BA =-=

77kN .15)5.111.670.368.4(2

1

V V V V 1BC 2BC 3BC 4BC =?+??==== 125.76kN 255.92

1

7.2148.67-132.92V 3AB =?+=

130.14kN 76.1259.255V 3BA =-=

125.8kN 255.92

1

7.2148.52-133.06V 2AB =?+=

130.1kN 8.1259.255V 2BA =-=

M 图(单位:kN ?m )

126.14kN 255.92

1

7.2142.14-129.08V 1AB =?+=

129.76kN 126.149.255V 1BA =-=

8.轴力计算

96kN .2435.6246.181N 5At =+= 18kN .27782.04.3296.243N 5Ab =++= 75kN .64371.12508.27496.243N 4At =++= 97kN .67633.2275.643N 4Ab =+=

59kN .104376.12508.274643.75N 3At =++= 81kN .107622.3359.1043N 3Ab =+= 1443.47kN 125.8274.081043.59N 2At =++= 69kN .147622.3347.1443N 2Ab =+=

1843.69kN 126.14274.081443.47N 1At =++=

56kN .190087.5669.18431702.03.5465.0253.565.0(69.1843N 21Ab =+=????+??+=

271.22kN 16.4667.68187.08N 5Bt =++= 44kN .30422.3322.271N 5Bb =+=

93kN .74615.77130.19329.7522.271N 4Bt =+++= 15kN .78022.3393.746N 4Bb =+=

1222.59kN 130.14345.52746.93N 3Bt =++= 81kN .125522.3359.1222N 3Bb =+= 21kN .16981.13052.34559.1222N 2Bt =++= 43kN .173122.3321.1698N 2Bb =+=

2173.49kN 129.76345.521698.21N 1Bt =++= 36kN .223087.5649.2173N 1Bb =+=

框架结构的剪力图和轴力图如下(单位:kN )

V N

V ,M 图(单位:kN )

9.弯矩调幅

边跨:端部弯矩值乘以0.85,跨中弯矩值乘以1.2 中跨:端部弯矩值乘以0.85,跨中弯矩值乘以0.9 将调幅后的弯矩值表于框架弯矩图的()内

1443.47

1043.59

643.75

1900.56

1843.69

1476.691076.81676.97227.18243.96

2230.36

2173.491731.431698.211255.811222.59780.15746.93

304.44271.22

15.77

15.77

15.77

15.77

16.46

129.76

126.14

130.19

130.14

130.10

125.80

125.76

125.71

67.68

62.50

10.梁端柱边剪力与弯矩

V (kN)

M (kN?m)

60.19 -65.37 13.55

内力组合计算书

5.4 内力组合 《抗震规范》第5.4条规定如下。 5.4截面抗震验算 5.4.1 结构构件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应按下式计算: G GE Eh Ehk Ev Evk w w wk S S S S S γγγψγ=+++ (5.4.1) 式中: S ——结构构件内力组合的设计值,包括组合的弯矩、轴向力和剪力设计值; γG ——重力荷载分项系数,一般情况应采用1.2,当重力荷载效应对构件承载能 力有利时,不应大于1.0; γEh 、γEv ——分别为水平、竖向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应按表5.4.1 采用; γw ——风荷载分项系数,应采用1.4; s GE ——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效应,有吊车时尚应包括悬吊物重力标准值的效应; s Ehk ——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尚应乘以相应的增大系数或调整系数; s Evk ——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尚应乘以相应的增大系数或调整系数; s wk ——风荷载标准值的效应 ; ψw ——风荷载组合值系数,一般结构取0.0,风荷载起控制作用的高层建筑应采 用0.2。 注:本规范一般略去表示水平方向的下标。 表5.4.1 地震作用分项系数 5.4.2 结构构件的截面抗震验算,应采用下列设计表达式: RE R S γ= 式中: γRE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除另有规定外,应按表5.4.2采用; R ——结构构件承载力设计值。

表5.4.2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5.4.3 当仅计算竖向地震作用时,各类结构构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均宜采用1.0。 本次毕业设计,各截面不同内力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取值如下表 结构安全等级设为二级,故结构重要性系数为 0 1.0 γ=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组合三种工况:恒荷载控制下、活荷载控制下和有地震作用参加的组合。其具体组合方法如下: 恒荷载控制下:Gk Qk S 1.35S 1.40.7S =+? 活荷载控制下:Gk Qk S 1.2S 1.4S =+ 有地震作用参加的:Gk Qk Ehk S 1.2(S 0.5S ) 1.3S =+± Gk Qk Ehk S 1.0(S 0.5S ) 1.3S =+± 对柱进行非抗震内力组合时,根据规范,对活载布置计算的荷载进行折减,折减系数由上而下分别为1.0,0.85,0.85,0.7,0.7。偏安全,不考虑因楼面活载布置面积对梁设计内力的折减。 梁柱截面标号示意见图5.22。

多层钢筋混凝土框架设计(4 恒荷载内力计算)

四恒荷载内力计算 (一)恒荷载计算 1.屋面框架梁线荷载标准值 20厚水泥混凝土找平0.02×20=0.46kN/m2 40~120厚(1%找坡)膨胀珍珠岩(0.08+0.16)÷2×7=0.546kN/m2四层作法防水层0.36kN/m2 100mm厚钢筋混凝土楼板0.1×25=2.56kN/m2 20mm厚石灰砂浆抹底0.02×17=0.34kN/m2 屋面恒荷载 4.08 kN/m2 边框架梁自重0.3×0.8×25=6kN/m 边框架梁粉刷2×(0.8-0.1)×0.02×17=0.48kN/m 中框架梁自重0.3×0.6×25=4.5kN/m2 边框架梁粉刷2×(0.6-0.1)×0.03×17=0.34kN/m 则作用于屋面框架梁上线荷载标准值为: g5AB1=6.48kN/m g5BC1=4.85kN/m g5AB2=4.08×3.9=15.91kN/m g5BC2=4.08×3=12.24kN/m 2.楼面框架梁线荷载标准值 20mm厚水泥砂浆找平0.02×20=0.46kN/m2 100mm厚钢筋混凝土楼板0.1×25=2.5kN/m2 20mm厚石灰砂浆抹底0.02×17=0.34kN/m2 水磨石面层0.65 kN/m2 楼面恒荷载 3.89 kN/m2 边框架梁自重及粉刷 6.48kN/m 中框架梁自重及粉刷 4.85kN/m 边跨填充墙自重0.24×3.6×18=15.55kN/m 填充墙粉刷2×0.02×2×17=2.45kN/m 则作用于楼面框架梁上线荷载标准值为: g AB1=6.48+15.55+2.45=24.48kN/m g BC1=4.85kN/m g AB2=3.89×3.9=15.17kN/m g BC2=3.89×3=11.67kN/m

楼面恒载(惯用数值)

楼面恒载: 楼面恒载包括构件自重,面层自重,板底抹灰自重(或吊顶自重),PKPM 软件可以自动计算构件自重,所以输入的荷载只为后两项之和。后两项要根据具体工程的建筑做法,查《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得出。 例1: 楼面做法:(从上向下)12厚大理石地面;30厚细实混凝土;现浇楼板;天棚抹灰。 楼面恒载:)12厚大理石地面:0.012×28 KN/m3=0.34 KN/m2 30厚细实混凝土:0.03×24KN/m3=0.72 KN/m2 天棚抹灰(15mm):0.015×17KN/m3=0.26 KN/m2 楼板恒荷载标准值:0.34+0.72+0.26=1.32 具体工程按照上述方法计算,PKPM输入时再将计算结果稍微加大,可以乘以1.1的增大系数。 如果板上有隔墙,处理方法如下: 1、隔墙下有梁,则隔墙的荷载以线性荷载的形式加到梁上。 120厚烧结砖重量: 2.96 KN/m2 240厚烧结砖重量: 5.24 KN/m2 360厚烧结砖重量: 7.62 KN/m2 490厚烧结砖重量: 9.99 KN/m2 用面荷载乘以层高(可以适当减小)就得到梁上的线荷载。 2、隔墙下没有梁,多用在卫生间,可以先算出隔墙的总重,然后除以隔墙所在 房间的楼板的面积,以面荷载的形式加到楼板上,同时由于有设备,可以将活荷载取大些。 3、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附录B来计算,特殊情况下使用。 简化计算楼面恒载的方法: 将各种建筑做法的容重取平均值,近似取为20 KN/m3,主要楼面的做法厚为90mm、100mm、110mm,次要楼面(如走道,楼梯等)的做法厚可取 5 0mm,吊顶或抹灰取最大值0.5 KN/m2这样, 主要楼面的恒荷载为:0. 1×20 KN/m3+0.5 KN/m2=2.5KN/m2(100厚) 次要楼面的恒荷载为:0. 05×20 KN/m3+0.5 KN/m2=1.5KN/m2(50厚)

9、2.6风荷载标准值计算

2.6风荷载标准值计算 作用在屋面梁和楼面梁节点处的集中风荷载标准值: 为了简化计算起见,通常将计算单元范围内外墙面的分布风荷载,化为等量的作用于楼面集中风荷载,计算公式如下: 0)(/2k z z i j W w h h B βμ=+ 式中: 基本风压200.5/kN m w =;结构基本周期1(0.06~0.09)0.24~0.36n s s T ==,取 10.30.25s s T =>考虑风振影响。作用在屋面梁和楼面梁节点处的集中风荷载标准值 为:w=βz ·μs ·μz ·ωo ,对于矩形平面μs =1.3;μz 可査荷载规范底层柱高取h=4.3+0.45=4.75m 。计算过程如下表中所示W k =β z μ s μz 0ω. 。0ωT 12 =0.5 ×0.32 =0.045, 由于地面粗糙度为C 类,0ωT 12 应乘以0.62,得0.0279查表ξ=1.15 ;H/B=16.45 /82.5=0.20 查表V=0.40。 (1)各楼层位置处的zi β值计算结果zi β=1+ξVZ/H z μ 表2.6-1 (2)各楼层位置处的风荷载标准值Fi= Ai zi βμs z μωo 表2.6-2

水平风荷载作用下框架内力分析 1) 柱端弯矩 如图2.6-2 h y V M )(1上-= 图2.6-2柱端弯矩计算图 2)梁端弯矩:根据结点平衡求出 对于边柱如图2.6-3 下上i i i M M M += 3)对于中柱如图:2.4-3 Vyh M =下

按两端线刚度分配 右左左 下上左) (i i i M M M i i i ++= 图2.6-3 梁端弯矩计算 4)水平荷载引起的梁端剪力、柱轴力 如图2.6-4所示: 梁端剪力: l M M V i i 右 左+= 柱轴力:边柱 ∑==N i R R V N 1 中柱 ∑=-=N i R R R V V N )(21 图2.6-4 梁端剪力计算 1/1轴框架各柱的杆端弯矩、梁端弯矩计算过程见下表2.6-3表2.6-4 表2.6-3 表2.6-4 梁端弯矩剪力 右 左右 下上右) (i i i M M M i i i ++=

荷载内力计算和杆件截面选择计算

(1) 设计资料 昆明地区某工厂金工车间,屋架跨度为 24m ,屋架端部高度2m ,长 度90m ,柱距6m ,车间内设有两台30/5t 中级工作制桥式吊车,屋面采 用1.5 >6m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大型屋面板。20mm 厚水泥砂浆找平层,三 毡四油防水层,屋面坡度i 1/10。屋架两端铰支于钢筋混凝土柱上,上 柱截面400X400mm ,混凝土 C20,屋面活荷载0.50 kN/m 2,屋面积灰荷 载 0.75 kN/m 2,保温层自重 0.4kN/m 2。 (2) 钢材和焊条的选用 屋架钢材选用Q235,焊条选用E43型,手工焊。 (3) 屋架形式,尺寸及支撑布置 采用无檩屋盖方案,屋面坡度i 1/10 ,由于采用1.5m 6m 预应力钢 筋混凝土大型屋面板和卷材屋面,故选用平坡型屋架,屋架尺寸如下: 屋架计算跨度: L 0 L 300 24000 300 23700 mm 屋架端部高度取: 为使屋架节点受荷,配合屋面板1.5m 宽,腹杆体系大部分采用下弦 节间为3m 的人字形式,仅在跨中考虑腹杆的适宜倾角,采用再分式杆系, 屋架跨中起拱48mm ,几何尺寸如图所示: 根据车间长度,跨度及荷载情况,设置三道上,下弦横向水平支撑,因车间 两端为山墙,故横向水平支撑设在第二柱间;在第一柱间的上弦平面设置刚性系 杆保证安装时上弦的稳定,下弦平面的第一柱间也设置刚性系杆传递山墙的风荷 载;在设置横向水平支撑的同一柱间, 设置竖向支撑三道,分别设在屋架的两端 跨中高度: 屋架高跨比: H o 2000mm 23700 1 H H o i 2000 3185 3190mm 2 2 10 H 3190 1 L 23700 7.4 u m J 启

1、恒荷载取值

3.1.1 恒载取值 恒载:又称永久荷载,在结构使用期间内,荷载的大小不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或其变化与其平均值相比较可以忽略不计、或其变化是单调的并能趋于限值的荷载。如结构自重、构造层重、土压力等。 结构自重和构造层重的标准值计算,可按照施工图纸的设计尺寸和材料的单位体积、或面积、或长度的重力,经计算直接确定;土压力标准值的计算详有关基础设计资料。 3.1.1.1 楼面恒荷载 楼面恒荷载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建Array筑面层恒荷载、结构层恒荷载、顶棚恒 荷载,分布形式详图3.1.1所示。 (1)由建筑面层引起的楼面恒荷载 计算 建筑面层引起的楼面恒荷载计算, 必须根据建筑楼面面层的具体做法 确定,常用建筑楼面面层恒荷载取值可图3.1.1 楼面恒荷载组成示意图 参考表3.1.1。 (2)由结构层引起的楼面恒荷载计 算 结构层引起的楼面恒荷载 = 结构楼层楼板厚度×钢筋混凝土容重(一般取25kN/m3)程序计算时,只要输入结构楼层楼板厚度和混凝土容重,结构层恒荷载即会自行导算,详4.1所述。 表3.1.1 常用建筑楼面面层恒荷载取值参考表

(3)由顶棚引起的楼面恒荷载计算 顶棚引起的楼面恒荷载计算,必须根据建筑顶棚的具体做法确定,常用建筑顶棚恒荷载取值可参考表3.1.2。 表3.1.2 常用建筑顶棚恒荷载取值参考表 2

《结构程序PKPM 应用实训》开放性实验资料 3 3.1.1.2 屋面恒荷载 屋面恒荷载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建筑屋面面层恒荷载、结构层恒荷载、顶棚恒荷载,分布形式详图3.1.2所示。 图3.1.2 屋面恒荷载组成示意图 由结构层与顶棚引起的屋面恒荷载计算方法,同相应楼面恒荷载的计算方法,由建筑屋面面层引起的屋面恒荷载,必须根据建筑屋面面层的具体做法确定。 由于建筑屋面承担着保温、隔热和防水、排水的功能,因此建筑屋面面层的做法相对于建筑楼面面层的做法要复杂得多,加之各地气候、雨水情况不同,保温隔热材料和防水材料 的不断更新发展,使各地屋面面层的做法不完全相同,但基本构造层相差不多。 (1)平屋面面层恒荷载计算 平屋面,又称建筑找坡屋面,排水坡度为2%~3%,屋面面层的基本构造、荷重如下: ① 结构层(钢筋混凝土屋面板)上水泥砂浆找平层:厚度15~30mm ,容重20kN/m 3 ; ② 隔气层:以成品为主,重量较轻,可以忽略; ③ 保温层兼找坡层:一般采用憎水性能好、导热系数小和重量轻的保温材料,起坡处 厚度必须满足热工要求、由建筑专业计算决定,如膨胀珍珠岩系列(容重7~15 kN/m 3 ,现场拌制的砂浆取大值,成品取小值)、挤塑板系列(很轻,重量可以忽略)等; ④ 水泥砂浆找平层:厚度15~20mm ,容重20kN/m 3 ; ⑤ 防水层:如二毡三油系列、二布六胶系列等,重量2~8 kN/m 2 ; ⑥ 保护面层:对于不上人屋面,可以是涂料、反射膜、砂石粘料(常称绿豆砂)、蛭石云母粉、纤维纺织毯、水泥砂浆块材等;对于上人屋面,与楼面面层的做法相同,一般以水泥砂浆面层为主;也可以结合环境绿化,采用种植屋面、蓄水屋面等。 (2)坡屋面面层恒荷载计算

楼面活荷载取值

4.1 民用建筑楼面均布活荷载 4.1.1民用建筑楼面均布活荷载的标准值及其组合值,频遇值和准永久值系数,应按表4.1.1 的规定采用。 表 4.1.1民用建筑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及其组合值、频遇值和 准永久值系数

注:1本表所给各项活荷载适用于一般使用条件,当使用荷载较大时,应按实际情况采用。 2第 6 项书库活荷载当书架高度大于2m 时,书库活荷载尚应按每书架高度不小于2.5kN/m2确定。 3第8 项中的客车活荷载只适用于停放载人少于9 人的客车;消防车活荷载是适用于满载总重为300kN 的大型车辆;当不符合本表的要求时,应将车轮的局部荷载按结构效应的等效原则,换算为等效均布荷载。

4第11 项楼梯活荷载,对预制楼梯踏步平板;尚应按 1.5kN 集中荷载验算。 5本表各项荷载不包括隔墙自重和二次装修荷载。对固定隔墙和自重应按恒荷载考虑,当隔墙位置可灵活自由布置时,非固定隔墙的自重应取每延墙重(kN/m)的1/3 作为楼面活荷载的附加值(kN/m2)计入,附加不于 1.0kN/m2。 4.1.2设计楼面梁、墙、柱及基础时,表4.1.1 中的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在下列情况下应乘以规定的折减系数: 1设计楼面梁时的折减系数: 1)第1(1)项当楼面梁从属面积超过25m2的,应取0.9; 2)第1(2)~7 项当楼面梁从属面积超过50m2时应取0.9; 3)第8 项对单向板楼盖的次梁和槽形板的纵肋取0.8; 对单向板楼盖的主梁应取0.6; 对双向板楼盖的梁应取0.8。 4)第9~12 项采用与所属房屋类别相同的折减系数。 2设计墙、柱和基础时的折减系数: 1)第1(1)项按表 4.1.2 规定采用; 2)第1(2)~7 项采用与其楼面梁相同的折减系数; 3)第8 项对单向板楼盖应取0.5; 对双向板楼盖和无梁楼盖应取0.8; 4)第9~12 项采用与所属房屋类别相同的折减系数。 注:楼面梁的从属面积是指向梁两侧各延伸二分之一梁间距的范围内的实际面积确定。 表 4.1.2活荷载按楼层的折减系数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风荷载标准值计算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风荷载标准值计算 在编制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施工组织设计时,作用于脚手架的水平风荷载,往往是计算的难点之一。我们依据《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以下简称《脚手架规范》)和国家现行《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J9-87)(以下简称《荷载规范》)的有关规定,对风荷载的计算参数进行分析,找出规律性的内涵,以便准确地计算,确保施工安全。 脚手架规范第4.2.3条规定:作用于脚手架的水平风荷载标准值,应按下式计算: ωk=0.7μzμsω0 式中ωk——风荷载标准值(kN/m2) μ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μs——脚手架风荷载体型系数 ·ω0——基本风压(kN/m2)。 计算风荷载标准值除修正系数外,还有三个参数,现分析归纳如下: 一、基本风压ω0及修正系数 基本风压ω0应按荷载规范“全国基本风压分布图”的规定采用。 荷载规范规定:风荷载标准值ωk=βzμzμsω0,即风荷载标准值中还应乘以风振系数βz,以考虑风压脉动对高层建筑结构的影响。脚手架规范编制时,考虑到脚手架附着在主体结构上,故取βz=1。

荷载规范规定的基本风压是根据重现期为30年确定的,而脚手架使用期较短,遇到强劲风的概率相对要小得多,基本风压ω0乘以0.7修正系数是参考英国脚手架标准计算确定的。 二、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 荷载规范规定: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应根据地面粗糙度类别按《荷载规范》采用。 地面粗糙度可分为A、B、C三类 A类指近海海面、海岛、海岸、湖岸及沙漠地区; B类指田野、乡村、丛林、丘陵及房屋比较烯疏的中、小城镇和大城市郊区 C类指有密集建筑群的在城市市区。 选用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应注意以下两种情况: 1.立杆稳定计算,应取离地面5m高度计算风压高度变化系数。经计算,风荷载虽然在脚手架顶部最大,但此处脚手架结构所产生的轴压力很小,综合计算值最小;5m高度处组合风荷载产生计算值虽较小,但脚手架自重产生的轴压力接近最大,综合计算值最大。根据以上分析,立杆稳定性计算部位为底部。 2.连墙件计算,应取脚手架上部计算风压高度变化系数。连墙件的轴向力设计值与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成正比函数关系,即架体升高,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增大,连墙作轴向力设计值随之增大,架体顶部达到最大。连墙件稳定承载力及扣件抗滑承载力验算,应取连墙件最大轴向力设计值。 三、风荷载体型系数μs 风荷载体型系数按《脚手架规范》4.2.4规定计算。

高层建筑混凝土内力组合建筑结构设计计算书

高层建筑混凝土力组合建筑结构设计计算 书 7 力组合 7.1 选取荷载组合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规定,抗震设计时要同时考虑无地震作用效应时的组合和有地震作用效应时的组合: 无地震作用效应组合时,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应按下式确定: d G GK L Q Q Qk w w wK S S S S γγψγψγ=++ d S ——荷载效应组合的设计值; G γ——永久荷载分项系数; Q γ——楼面活荷载分项系数; w γ——风荷载分项系数; L γ——考虑结构设计使用年限的荷载调整系数,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时取1.0,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时取1.1 GK S ——永久荷载效应标准值; GK S ——永久荷载效应标准值; QK S ——楼面活荷载效应标准值; wK S ——风荷载效应标准值; ,Q w ψψ——楼面活荷载组合值系数和风荷载组合值系数,当永久荷载效应起控制作用时分别取0.7和0.0;当可变荷载效应起控制作用时应分别取1.0和0.6或0.7和1.0。 结合本工程情况作出如下基本组合: 1.由永久荷载效应起控制的组合: 1.35G γ=, 1.4Q γ=, 1.4w γ=,0.7Q ψ=,0.0w ψ= 选用组合为: 1.350.7 1.4GK Qk S S S =+? 2.由可变荷载(只考虑可变荷载)效应起控制的组合: 1.20G γ=, 1.4Q γ=, 1.0Q ψ= 选用组合为: 1.20 1.0 1.4GK Qk S S S =+?

有地震作用效应组合时,荷载效应和地震作用效应组合的设计值应按下式确定: wK w w Evk Ev Ehk Eh GE G S S S S S γψγγγ+++= S ——荷载效应和地震作用效应组合的设计值; GE S ——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效应; Ehk S ——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尚应乘上相应的增大系数或调整系数; Evk S ——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尚应乘上相应的增大系数或调整系数; wK S ——风荷载效应标准值; G γ——重力荷载分项系数; w γ——风荷载分项系数; Eh γ——水平地震作用分项系数; Ev γ——竖向地震作用分项系数; w ψ——风荷载组合值系数,一般取0.0,对6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取0.2。承载 力计算时,7度抗震设计,60m 以下的高层建筑,分项系数取如下: 1.2G γ=, 1.3Eh γ=,不考虑Ev γ,w γ。 选用组合为: 1.2 1.3GE Ehk S S S =+ 7.2 构件的承载力能力验算 根据“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第11.1.6条和表11.1.6规定”对结构抗震承载力进行调整。 无地震作用效应: 0S R γ≤ 有地震作用效应: RE R S γ≤ 式中0γ——结构重要性系数,对安全等级为一级或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以上的结构构件,不应小于1.1;对安全等级为二级或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的结构构件 ,不应小于1.0; S ——作用效应组合的设计值; R ——构件承载力设计值; 1.1c η= RE γ——构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按照下表选取:

桥梁工程恒载内力计算例题

一、 设 计 资 料 (一) 桥面净空 16m (行车道)+2*0.75(人行道)+ 2* 0.25 (栏杆)。 (二)主梁跨径和全长 标准跨径 m l b 00.20=(墩中心距离) 计算跨径 m l 50.19=(支座中心距离) 主梁全长 96m .19=全l (主梁预制长度) (三)设计荷载 根据该桥所在道路的等级确定荷载等级为: 公路-Ⅱ级,人群荷载3.5kN/m 2 (四)材料 混凝土:主梁用40 号(C40),人行道、栏杆及桥面铺装用25 号(C25) 钢筋:直径〉=12mm 时采用Ⅱ级钢筋,直径<12 mm 时采用Ⅰ级热轧光面钢筋。 每侧的栏杆和人行道构件重量的作用力为5KN/m 。 (五)计算方法

1.恒载内力 (1)恒载:假定桥面构造各部分重量平均分配给各主梁承担,计算下表

构件名 构件简图及尺寸(cm) 单元构件体积及算式(m 3) 容重 (KN /m 3) 每延米重量(kN/m) 主 梁 434 .0)2 14 .008.030.1(91.0230.100.2=+-? ?-? 25 85.1025434.0=? 横 隔 梁 中 梁 089.05.19591.02216.018.0)214.008.000.1(=÷???+?+- 25 228.225089.0=? 114.12/228.2= 边 梁 桥 面 铺 装 沥青混凝土: 64.01604.0=? 混凝土垫层(取平均厚12cm ): 92.11612.0=? 223 224 72.142364.0=? 08.462492.1=? ∑=+=76 .69/)08.4672.14(人 行 道 部 分 11.19/25=?

风荷载标准值计算方法

按老版本规范风荷载标准值计算方法: 1.1风荷载标准值的计算方法 幕墙属于外围护构件,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2006年版)计算: w k =β gz μ z μ s1 w ……7.1.1-2[GB50009-2001 2006年版] 上式中: w k :作用在幕墙上的风荷载标准值(MPa); Z:计算点标高:15.6m; β gz :瞬时风压的阵风系数; 根据不同场地类型,按以下公式计算(高度不足5m按5m计算): β gz =K(1+2μ f ) 其中K为地面粗糙度调整系数,μ f 为脉动系数 A类场地:β gz =0.92×(1+2μ f ) 其中:μ f =0.387×(Z/10)-0.12 B类场地:β gz =0.89×(1+2μ f ) 其中:μ f =0.5(Z/10)-0.16 C类场地:β gz =0.85×(1+2μ f ) 其中:μ f =0.734(Z/10)-0.22 D类场地:β gz =0.80×(1+2μ f ) 其中:μ f =1.2248(Z/10)-0.3 对于B类地形,15.6m高度处瞬时风压的阵风系数: β gz =0.89×(1+2×(0.5(Z/10)-0.16))=1.7189 μ z :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根据不同场地类型,按以下公式计算: A类场地:μ z =1.379×(Z/10)0.24 当Z>300m时,取Z=300m,当Z<5m时,取Z=5m; B类场地:μ z =(Z/10)0.32 当Z>350m时,取Z=350m,当Z<10m时,取Z=10m; C类场地:μ z =0.616×(Z/10)0.44 当Z>400m时,取Z=400m,当Z<15m时,取Z=15m; D类场地:μ z =0.318×(Z/10)0.60 当Z>450m时,取Z=450m,当Z<30m时,取Z=30m; 对于B类地形,15.6m高度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 μ z =1.000×(Z/10)0.32=1.1529 μ s1 :局部风压体型系数; 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年版)第7.3.3条:验算围护 构件及其连接的强度时,可按下列规定采用局部风压体型系数μ s1 : 一、外表面 1. 正压区按表7.3.1采用; 2. 负压区 -对墙面,取-1.0 -对墙角边,取-1.8 二、内表面 对封闭式建筑物,按表面风压的正负情况取-0.2或0.2。 本计算点为大面位置。 按JGJ102-2003第5.3.2条文说明:风荷载在建筑物表面分布是不均匀的,在檐口附近、边角部位较大。根据风洞试验结果和国外的有关资料,在上述区域风吸力系数可取-1.8,其余墙面可考虑-1.0,由于围护结构有开启的可能,所以

内力组合计算书

内力组合 《抗震规范》第条规定如下。 截面抗震验算 结构构件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其他荷载效应的基本组合,应按下式计算: G GE Eh Ehk Ev Evk w w wk S S S S S γγγψγ=+++ () 式中: S ——结构构件内力组合的设计值,包括组合的弯矩、轴向力和剪力设计值; γG ——重力荷载分项系数,一般情况应采用,当重力荷载效应对构件承载能力有 利时,不应大于; γEh 、γEv ——分别为水平、竖向地震作用分项系数,应按表 采用; γw ——风荷载分项系数,应采用; s GE ——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效应,有吊车时尚应包括悬吊物重力标准值的效应; s Ehk ——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尚应乘以相应的增大系数或调整系数; s Evk ——竖向地震作用标准值的效应,尚应乘以相应的增大系数或调整系数; s wk ——风荷载标准值的效应 ; ψw ——风荷载组合值系数,一般结构取,风荷载起控制作用的高层建筑应采用。 注:本规范一般略去表示水平方向的下标。 表 地震作用分项系数 结构构件的截面抗震验算,应采用下列设计表达式: RE R S γ= 式中: γRE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除另有规定外,应按表采用; R ——结构构件承载力设计值。 表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当仅计算竖向地震作用时,各类结构构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均宜采用。 本次毕业设计,各截面不同内力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取值如下表 结构安全等级设为二级,故结构重要性系数为 0 1.0 γ=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组合三种工况:恒荷载控制下、活荷载控制下和有地震作用参加的组合。其具体组合方法如下: 恒荷载控制下:Gk Qk S 1.35S 1.40.7S =+? 活荷载控制下:Gk Qk S 1.2S 1.4S =+ 有地震作用参加的:Gk Qk Ehk S 1.2(S 0.5S ) 1.3S =+± Gk Qk Ehk S 1.0(S 0.5S ) 1.3S =+± 对柱进行非抗震内力组合时,根据规范,对活载布置计算的荷载进行折减,折减系数由上而下分别为,,,,。偏安全,不考虑因楼面活载布置面积对梁设计内力的折减。 梁柱截面标号示意见图。 图 梁截面标号示意图

楼面荷载计算方法

楼面荷载计算方法 楼面恒载: 楼面恒载包括构件自重,面层自重,板底抹灰自重(或吊顶自重),PKPM软件可以自动计算构件自重,所以输入的荷载只为后两项之和。后两项要根据具体工程的建筑做法,查《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得出。 例1: 楼面做法:(从上向下)12厚大理石地面;30厚细实混凝土;现浇楼板;天棚抹灰。 楼面恒载:)12厚大理石地面:0.012×28 KN/m3=0.34 KN/m2 30厚细实混凝土:0.03×24KN/m3=0.72 KN/m2 天棚抹灰(15mm):0.015×17KN/m3=0.26 KN/m2 楼板恒荷载标准值:0.34+0.72+0.26=1.32 具体工程按照上述方法计算,PKPM输入时再将计算结果稍微加大,可以乘以1.1的增大系数。 如果板上有隔墙,处理方法如下: 1、隔墙下有梁,则隔墙的荷载以线性荷载的形式加到梁上。 120厚烧结砖重量: 2.96 KN/m2 240厚烧结砖重量: 5.24 KN/m2 360厚烧结砖重量:7.62 KN/m2 490厚烧结砖重量:9.99 KN/m2 用面荷载乘以层高(可以适当减小)就得到梁上的线荷载。 2、隔墙下没有梁,多用在卫生间,可以先算出隔墙的总重,然后除以隔墙所在房间的楼板的面积,以面荷载的形式加到楼板上,同时由于有设备,可以将活荷载取大些。 3、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附录B来计算,特殊情况下使用。 简化计算楼面恒载的方法: 将各种建筑做法的容重取平均值,近似取为20 KN/m3,主要楼面的做法厚为90mm、100mm、110mm,次要楼面(如走道,楼梯等)的做法厚可取50mm,吊顶或抹灰取最大值0.5 KN/m2这样, 主要楼面的恒荷载为:0. 1×20 KN/m3+0.5 KN/m2=2.5KN/m2(100厚) 次要楼面的恒荷载为:0. 05×20 KN/m3+0.5 KN/m2=1.5KN/m2(50厚) 最后再加上隔墙等效的面荷载。 总结上述方法恒荷载取值见下表(不包括隔墙)(KN/m2) 楼面恒载 一般楼面 卫生间 楼梯

风荷载标准值

风荷载标准值 关于风荷载计算 风荷载是高层建筑主要侧向荷载之一,结构抗风分析(包括荷载,力,位移,加速度等)是高层建筑设计 计算的重要因素。 脉动风和稳定风 风荷载在建筑物表面是不均匀的,它具有静力作用(长周期哦部分)和动力作用(短周期部分)的双重特 点,静力作用成为稳定风,动力部分就是我们经常接触的脉动风。脉动风的作用就是引起高层建筑的振动 (简称风振)。 以顺风向这一单一角度来分析风载,我们又常常称静力稳定风为平均风,称动力脉动风为阵风。平均风对 结构的作用相当于静力,只要知道平均风的数值,就可以按结构力学的方法来计算构件力。阵风对结构的 作用是动力的,结构在脉动风的作用下将产生风振。 注意:不管在何种风向下,只要是在结构计算风荷载的理论当中,脉动风一定是一种随机荷载,所以分析 脉动风对结构的动力作用,不能采用一般确定性的结构动力分析方法,而应以随机振动理论和概率统计法 为依据。 从风振的性质看顺风向和横风向风力 顺风向风力分为平均风和阵风。平均风相当于静力,不引起振动。阵风相当于动力,引起振动但是引 起的是一种随机振动。也就是说顺风向风力除了静风就是脉动风,根本就没有周期性风力会引起周期性风 振,绝对没有,起码从结构计算风载的理论上顺风向的风力不存在周期性风力。 横风向,既有周期性振动又有随机振动。换句话说就是既有周期性风力又有脉动风。反映在荷载上,它可能是周期性荷载,也可能是随机性荷载,随着雷诺数的大小而定。 有的计算方法 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风对结构作用的计算,分为以下三个不同的方面: (1)对于顺风向的平均风,采用静力计算方法 (2)对于顺风向的脉动风,或横风向脉动风,则应按随机振动理论计算 (3)对于横风向的周期性风力,或引起扭转振动的外扭矩,通常作为稳定性荷载,对结构进行动力计算 风荷载标准值的表达可有两种形式,其一为平均风压加上由脉 动风引起导致结构风振的等效风压;另一种为平均风压乘以风振系数。由于在结构的风振计算中,一般往往是第1振型起主要作

楼面荷载计算方法

楼面xx载: 楼面恒载包括构件自重,面层自重,板底抹灰自重(或吊顶自重),PKPM 软件可以自动计算构件自重,所以输入的荷载只为后两项之和。后两项要根据具体工程的建筑做法,查《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得出。 例1: 楼面做法: (从上向下)12厚大理石地面;30厚细实混凝土;现浇楼板;天棚抹灰。 楼面xx载: )12厚大理石地面: 0.012×28 KN/m3=0.34 KN/m2 30厚细实混凝土: 0.03×24KN/m3=0.72 KN/m2 天棚抹灰(15mm): 0.015×17KN/m3=0.26 KN/m2 楼板xx荷载标准值: 0.34+ 0.72+ 0.26= 1.32 具体工程按照上述方法计算,PKPM输入时再将计算结果稍微加大,可以乘以

1.1的增大系数。 如果板上有隔墙,处理方法如下: 1、隔墙下有梁,则隔墙的荷载以线性荷载的形式加到梁上。 120厚烧结砖重量: 2.96 KN/m2 240厚烧结砖重量: 5.24 KN/m2 360厚烧结砖重量: 7.62 KN/m2 490厚烧结砖重量: 9.99 KN/m2 用面荷载乘以层高(可以适当减小)就得到梁上的线荷载。 2、隔墙下没有梁,多用在卫生间,可以先算出隔墙的总重,然后除以隔墙所在房间的楼板的面积,以面荷载的形式加到楼板上,同时由于有设备,可以将活荷载取大些。 3、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附录B来计算,特殊情况下使用。 简化计算楼面xx载的方法: 将各种建筑做法的容重取平均值,近似取为20 KN/m3 ,主要楼面的做法厚为90mm、100mm、110mm,次要楼面(如走道,楼梯等)的做法厚可取50mm,吊顶或抹灰取最大值 0.5 KN/m2 这样,

恒荷载取值

3.1.1 恒载 恒载:又称永久荷载,在结构使用期间内,荷载的大小不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或其变化与其平均值相比较可以忽略不计、或其变化是单调的并能趋于限值的荷载。如结构自重、构造层重、土压力等。 结构自重和构造层重的标准值计算,可按照施工图纸的设计尺寸和材料的单位体积、或面积、或长度的重力,经计算直接确定;土压力标准值的计算详有关基础设计资料。 3.1.1.1 楼面恒荷载 筑面层恒荷载、结构层恒荷载、顶棚恒 荷载,分布形式详图3.1.1所示。 (1)由建筑面层引起的楼面恒荷载 计算 建筑面层引起的楼面恒荷载计算, 必须根据建筑楼面面层的具体做法 确定,常用建筑楼面面层恒荷载取值可图3.1.1 楼面恒荷载组成示意图 参考表3.1.1。 (2)由结构层引起的楼面恒荷载计 算 结构层引起的楼面恒荷载 = 结构楼层楼板厚度×钢筋混凝土容重(一般取25kN/m3)程序计算时,只要输入结构楼层楼板厚度和混凝土容重,结构层恒荷载即会自行导算,详4.1所述。 表3.1.1 常用建筑楼面面层恒荷载取值参考表

(3)由顶棚引起的楼面恒荷载计算 顶棚引起的楼面恒荷载计算,必须根据建筑顶棚的具体做法确定,常用建筑顶棚恒荷载取值可参考表3.1.2。 表3.1.2 常用建筑顶棚恒荷载取值参考表

3.1.1.2 屋面恒荷载 屋面恒荷载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建筑屋面面层恒荷载、结构层恒荷载、顶棚恒荷载,分布形式详图3.1.2所示。 图3.1.2 屋面恒荷载组成示意图 由结构层与顶棚引起的屋面恒荷载计算方法,同相应楼面恒荷载的计算方法,由建筑屋面面层引起的屋面恒荷载,必须根据建筑屋面面层的具体做法确定。 由于建筑屋面承担着保温、隔热和防水、排水的功能,因此建筑屋面面层的做法相对于建筑楼面面层的做法要复杂得多,加之各地气候、雨水情况不同,保温隔热材料和防水材料 的不断更新发展,使各地屋面面层的做法不完全相同,但基本构造层相差不多。 (1)平屋面面层恒荷载计算 平屋面,又称建筑找坡屋面,排水坡度为2%~3%,屋面面层的基本构造、荷重如下: ① 结构层(钢筋混凝土屋面板)上水泥砂浆找平层:厚度15~30mm ,容重20kN/m 3 ; ② 隔气层:以成品为主,重量较轻,可以忽略; ③ 保温层兼找坡层:一般采用憎水性能好、导热系数小和重量轻的保温材料,起坡处 厚度必须满足热工要求、由建筑专业计算决定,如膨胀珍珠岩系列(容重7~15 kN/m 3 ,现场拌制的砂浆取大值,成品取小值)、挤塑板系列(很轻,重量可以忽略)等; ④ 水泥砂浆找平层:厚度15~20mm ,容重20kN/m 3 ; ⑤ 防水层:如二毡三油系列、二布六胶系列等,重量2~8 kN/m 2 ; ⑥ 保护面层:对于不上人屋面,可以是涂料、反射膜、砂石粘料(常称绿豆砂)、蛭石云母粉、纤维纺织毯、水泥砂浆块材等;对于上人屋面,与楼面面层的做法相同,一般以水泥砂浆面层为主;也可以结合环境绿化,采用种植屋面、蓄水屋面等。 (2)坡屋面面层恒荷载计算

风荷载标准值

风荷载标准值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风荷载标准值 关于风荷载计算 风荷载是高层建筑主要侧向荷载之一,结构抗风分析(包括荷载,内力,位移,加速度等)是高层建筑设计计算的重要因素。 脉动风和稳定风 风荷载在建筑物表面是不均匀的,它具有静力作用(长周期哦部分)和动力作用(短周期部分)的双重特点,静力作用成为稳定风,动力部分就是我们经常接触的脉动风。脉动风的作用就是引起高层建筑的振动(简称风振)。 以顺风向这一单一角度来分析风载,我们又常常称静力稳定风为平均风,称动力脉动风为阵风。平均风对结构的作用相当于静力,只要知道平均风的数值,就可以按结构力学的方法来计算构件内力。阵风对结构的作用是动力的,结构在脉动风的作用下将产生风振。 注意:不管在何种风向下,只要是在结构计算风荷载的理论当中,脉动风一定是一种随机荷载,所以分析脉动风对结构的动力作用,不能采用一般确定性的结构动力分析方法,而应以随机振动理论和概率统计法为依据。 从风振的性质看顺风向和横风向风力 顺风向风力分为平均风和阵风。平均风相当于静力,不引起振动。阵风相当于动力,引起振动但是引起的是一种随机振动。也就是说顺风向风力除了静风就是脉动风,根本就没有周期性风力会引起周期性风振,绝对没有,起码从结构计算风载的理论上顺风向的风力不存在周期性风力。

横风向,既有周期性振动又有随机振动。换句话说就是既有周期性风力又有脉动风。反映在荷载上,它可能是周期性荷载,也可能是随机性荷载,随着雷诺数的大小而定。 有的计算方法 根据现有的研究成果,风对结构作用的计算,分为以下三个不同的方面: (1)对于顺风向的平均风,采用静力计算方法 (2)对于顺风向的脉动风,或横风向脉动风,则应按随机振动理论计算(3)对于横风向的周期性风力,或引起扭转振动的外扭矩,通常作为稳定性荷 载,对结构进行动力计算 风荷载标准值的表达可有两种形式,其一为平均风压加上由脉动风引起导致结构风振的等效风压;另一种为平均风压乘以风振系数。由于在结构的风振计算中,一般往往是第1振型起主要作用,因而我国与大多数国家相同,采用后一种表达形式,即采用风振系数βz,它综合考虑了结构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其中包括风速随时间、空间的变异性和结构的阻尼特性等因素。 WK=βzμsμZ W0 W0基本风压 WK 风荷载标准值 βz z高度处的风振系数 μs 风荷载体型系数

荷载内力计算和杆件截面选择计算

(1) 设计资料 昆明地区某工厂金工车间,屋架跨度为24m ,屋架端部高度2m ,长度90m ,柱距6m ,车间内设有两台30/5t 中级工作制桥式吊车,屋面采用×6m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大型屋面板。20mm 厚水泥砂浆找平层,三毡四油防水层,屋面坡度=i 1/10。屋架两端铰支于钢筋混凝土柱上,上柱截面400×400mm,混凝土C20,屋面活荷载 kN/m 2,屋面积灰荷载 kN/m 2,保温层自重m 2。 (2)钢材和焊条的选用 屋架钢材选用Q235,焊条选用E43型,手工焊。 (3)屋架形式,尺寸及支撑布置 采用无檩屋盖方案,屋面坡度10/1=i ,由于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大型屋面板和卷材屋面,故选用平坡型屋架,屋架尺寸如下: 屋架计算跨度: mm L L 23700300240003000=-=-= 屋架端部高度取: =o H 2000mm

跨中高度: mm i L H H 3190318510 12237002000200≈=?+=+ = 屋架高跨比: 4 .712370031900==L H 为使屋架节点受荷,配合屋面板宽,腹杆体系大部分采用下弦节间为3m 的人字形式,仅在跨中考虑腹杆的适宜倾角,采用再分式杆系,屋架跨中起拱48mm ,几何尺寸如图所示: 根据车间长度,跨度及荷载情况,设置三道上,下弦横向水平支撑,因车间两端为山墙,故横向水平支撑设在第二柱间;在第一柱间的上弦平面设置刚性系杆保证安装时上弦的稳定,下弦平面的第一柱间也设置刚性系杆传递山墙的风荷载;在设置横向水平支撑的同一柱间,设置竖向支撑三道,分别设在屋架的两端和跨中,屋脊节点及屋架支座处沿厂房设置通长刚性系杆,屋架下弦跨中设置一道通长柔性

楼面荷载的计算

3.3 荷载的统计与计算 3.3.1 板活荷载的确定 不上人屋面均布活荷载: 0.5KN/㎡ 上人屋面均布活荷载: 2.0KN/㎡ 走廊的均布活荷载: 2.5 KN/㎡ 档案室、资料室的均布活荷载: 2.5 KN/㎡ 楼梯间的均布活荷载: 2.5 KN/㎡ 健身房的均布活荷载: 4.0 KN/㎡ 其他的板的均布活荷载: 2.0KN/㎡ 3.3.2 板恒荷载的确定 ①屋面恒载标准值 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防水屋面做法(参98ZJ001,屋16)如下: 计算结果: 高聚物改性沥青卷材防水屋面: 2.26 KN/㎡ 120厚C25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0.120×25=3.00 KN/㎡ 20厚底板抹灰: 0.020×17=0.34 KN/㎡ 总计:(2.26+3.00+0.34)×1.1=6.16 KN/㎡ 取 6.20 KN/㎡ ②卫生间楼板恒载标准值 陶瓷地砖卫生间楼面做法(参98ZJ001楼27):

计算结果: 陶瓷地砖卫生间楼面为: 2.26 KN/㎡ 280厚1∶6水泥炉渣垫层: 0.28×12=3.36 KN/㎡ 120mm厚C25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25×0.12=3.0 KN/㎡ 20厚底板抹灰: 0.020×17=0.34 KN/㎡ 合计:(2.26+3.36+3.0+0.34)×1.1=9.86 KN/㎡ 取 10.00KN/㎡ ③100厚楼面恒载标准值 陶瓷地砖楼面做法(参98ZJ001,楼10): 计算结果: 陶瓷地砖楼面: 0.70KN/㎡ 100厚C25现浇钢筋混凝土板: 0.100×25=2.50 KN/㎡ 20厚底板抹灰: 0.020×17=0.34 KN/㎡ 总计:(0.70+2.5+0.34)×1.1=3.89KN/㎡ 取 4.0 KN/㎡ ⑤楼梯踏步板恒载标准值 斜板部分:踏步尺寸300mm×150mm,取板厚为120mm,约为板斜长的1/30。 板倾斜度tgα=150/300=0.50,cosα=0.894 楼梯板面做法(参98ZJ001,楼10): 计算结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