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06书法三要素

106书法三要素

106书法三要素
106书法三要素

106书法三要素

所有的事物,都是由要素决定的。把握一个事物,也就是要把握它的要素。训练一个新手,当然是从基础要素入手。书法的基本要素是什么?历史上有没有人讲起过呢?

唐朝张怀瓘《玉堂禁经》不但记录了永字八法、五势和九用,还归纳了书法的三大要素。他说:“夫书第一用笔,第二识势,第三裹束。三者兼备,然后为书;苟守一途,即为未得。”这后面一句话很严厉,所谓书法,一定要三样东西都有,三者兼备,假如你一直守住一样,那就没有得到,还不是真正的书法。

张怀瓘不是等闲之辈,在中国书法史上他是理论大权威,书法论述,数他最多。所以《玉堂禁经》这些话很值得我们重视。

8.用笔、识势和裹束

这三要素的详细内容是什么?

8.1什么是“用笔”?

第一个要素是用笔。顾名思义,

用笔就是毛笔的使用方法。通常包

括两个内容,一是毛笔怎么执?二

是笔锋怎么用?即执笔、用锋。

用笔第一件事情,是执笔。怎

样抓住毛笔,这是有讲究的。韩方

明《授笔要说》详细记录了五执笔。

这是张旭讲课的公开内容。

张怀瓘《玉堂禁经》记录了“九

用”的内容,讲笔锋怎样用,是张旭不公开的内容。

①执笔

五执笔就是唐人流行的五种执笔法。

每种执笔法都有专称,这就是:执管、【扌

族】管、撮管、握管、搦管。但是要注意,

其中只有一种“执管”是书法家所用。其

余4种方法都不是,虽然非常流行,只是

分析给你听,都不是好的方法。

②九用

所谓“九用”,就是用锋方

法:一曰顿笔、二曰挫笔、三曰

驭锋、四曰蹲锋、五曰锋、六曰

衄锋、七曰趯锋、八曰按锋、九

曰揭笔。这些是唐朝人的术语。九用又可以分为两类,挫笔和趯锋是书写动作,其他都是调锋动作。

毛笔和硬笔不同,时时会散,会扭起来,所以要一边写一边调锋。调锋以后,笔锋就顺了。

简言之:

书法第一个要素是用笔。

用笔=执笔+用锋。

用笔调锋习惯上称为“小圈”。

8.2什么是“识势”

第二个书法要素是“识势”。我们来看看这个例子,永字八法为例,看看不

同笔势的点:

箭头所指的第

一点,现在是侧放的,

看起来很好看。如果

我们把这一点换了

一个方向,这笔势就

不同了,放在永字的

头上,看起来就不舒服。把这个点竖起来,尖头

向天,姿态也不好。如果倒

过来,尖头向下,也觉得很

别扭。

在书法中,每一个点画,

哪怕小到一点,也要讲究笔

势。有笔势才有姿态。你看

这三个点,中间一点是左右

对称的,旁边两个点,笔势

是相反的。那么,这三个点

在书法里面,我们就称之为笔势不同,他们可以用在不同的地方。

简言之:

书法中的点画,是讲姿态的,不能乱用。

点画的姿态,取决于笔锋的走势。

我来解释一下,什么叫笔锋走势呢?

褚遂良大字《阴

符经》中有一个“沉”

字。“沉”字一上来

就是一个三点水,我

们看起笔这两个点,

它们的形状是相反

的,一个向下,一个

向上。这是相反的形

状,是因为笔锋所走

过的路不同。如果把

笔锋走过来的中线

画出来,就可以很清晰的看到第一点是向下覆的,第二点是向上仰的。这就是笔锋的走势,决定点画的姿态不同。

不同的书法家,在处

理笔势时,往往有自己的

方法。你看,颜真卿写“沉”

字的三点水,取势就和褚

遂良不同,他的起手两点,

都是覆的。

简言之:

点画的姿态,取决于

笔锋的走势。

变化姿态,只要改变

走势就可以了。

你理解了笔势,就容易理解书法第二个要素“识势”了。

在《玉堂禁经》中,记录了永字八法和五势。永字八法是张旭公开的内容,五势是不公开的,这些在上一堂课都讲过。

1单一笔势:永字八法

永字八法是取一个“永”字为例子,把它拆开,就是八个单一笔势。在书法中各有名称,这是最

简单、也是最基本的

笔势。

2复合笔势:五

在书法中,还有

复合笔势。复合笔势

由单一笔势所组成,

用处非常之大。所谓

五势,就是五种复合

笔势。复合笔势由单

一笔势的组合。

1曲尺势:是横画加竖画所形成的

复合笔势。你看王羲之《二谢帖》“儿”

字,箭头所指的地方,就是一个曲尺势。

2交争势,这是撇捺的结合。看起

来好像一个人字。王羲之《丧乱帖》中

有一个“哀”字,最后部分就是一个交

争势。

3飞带势,两撇一捺,这是非常有

用的笔势。王羲之《丧乱帖》中有一个

“复”字,最后部分是一个飞带势。

4顾盼势,一共三笔,先写中间一笔,然后左右两边,看起来好像一个“小”字。王羲之《兰亭序》中有一个“丝”字,最后用了顾盼势。

简言之:

所谓“识势”,就是懂得笔锋的走势。

永字八法包括八个单一笔势。 五势是复合笔势的例子。

笔锋行走的路线,习惯上称为“大圈”。

8.3什么是“裹束”?

书法的第三个要素,是裹束。这个名词现代人很陌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裹”就是包裹,“束”就是捆绑。“裹束”,是什么呢?

用笔调锋是小圈,笔锋走势是大圈。裹束=小圈+大圈。

观察大圈

举例来说:褚遂良《阴符经》这个“沉”字,在书法中是分为三个复合笔势。“沉”的三点水,称“散水势”;右上的称“冖(幂)头势”,右下的叫“凤翅势”。这三个部分加一“裹束”,就组成了“沉”字。

再如智永《真草千字文》中的“寥”字。这个字从上到下可以分为四个部分,也就是四个复合笔势。其中第四部分的三撇,转化为一个“小”字形。这样从上

到下,就有“宀头势、石笋势,交争势、顾盼势”。“裹束”

这四个笔势,就成了“寥”字。

王羲之有一个草书帖《远宦帖》。这是王羲之的名作,

不是真迹,是摹本,现在

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它

的第五行第一个字,就是

救命的“救”字。我们来

看看这

个字,放

大点。这

个草字,

是由三

个笔势

所组成的,如果我们把它分解,第一个

笔势是中间部分,第二个笔势是左边部

分,第三个笔势是右边部分。这些笔势的名称到二级课程专门讲解。这样我们就完成的取势,“大圈”就这样分出来了。

古人往往用手在空中写字,称为“书空”。让我们来试一下,三个笔势加在一起,字就出来了。要注意,有些人临写的时候,会出现很大的误差。大圈难写,大小,小了,变了,反了都不行,都不是临写。

观察小圈

现在说说小圈。小圈就是

调锋的位置。在这个字中,我

用黄色的箭头指出三个小圈

位置,这就是调锋的位置。小

圈调锋,属于笔法动作。调锋

的方法有很多,下面课程再讲

解。各位还没学过调锋,那你

就顺时针画一小圈好了。

简言之:在书法中,写“字”实际上是写“笔势”。

大圈以行笔,小圈以调锋。

裹束就是大圈加小圈的

综合。

我做了一个动画,来表

示书法的三要素。一个光点

移动,它走的是大圈。但走

到某一点,就会加上调锋动

作,这就是小圈。所以,书

法就是大圈加小圈,看起来

好像天体的运行。

现在你大约懂得了这句

话了。唐朝张怀瓘《书断》评王羲之说:“至研精体势,则无所不工。”王羲之对体势,及有心得,极有发挥。初学者小圈难,深入者大圈难。在掌握了笔法之后,

就要下功夫研究笔势。

这是王羲之《兰亭序》中的“山”

字。它是怎样取势的呢?临帖时要

看清楚。在《兰亭序》中,“山”

字有很多变化。看这个“幽”字,

蓝色箭头所指的地方是断开的。这

一取势,对唐代书法家,影响很大。

你看,褚遂良《雁塔圣教序》里面

的“幽”字,也是断开的。

艺术讲究变化,书法

上变换笔势,是一大难点。

写字时笔锋怎么走,在行

草书中变化更大。这是王

羲之《得示帖》“出”字

的取势,中间的一竖,是

最后写的。

对于初学者来说,不

要急于创造笔势,临帖时

你能看清楚笔势就很不

错了。比如褚遂良《阴符经》中的“出”字,他的取势跟王羲之有不一样。究竟笔势怎样走法,不是一下子看得懂的。

本节要点:

书法三要素:用笔、识

势、裹束。

用笔:五执笔+九用。

(小圈)

识势:永字八法+五势。

(大圈)

裹束:大圈+小圈。

复习思考题:

书空:《兰亭序》的“幽”字。

书空:《阴符经》的“出”字。

书法试题及参考答案

书法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楷书四体是(颜体)、(柳体)、(欧体)、(赵体)。 2、(行书)是介于楷书和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相传行书为东汉的(刘德升)所创。 3.(王羲之),东晋时期人,被后人尊为“书圣”,其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4. 书法还包括草书,其中以人称"狂张醉素"的(张旭)和(怀素)的创作最具代表性。 5、唐代书法的伟大成就,一方面是端严庄重的楷书,另一方面则是创造了气势飞动奇幻多变的草书,颜 筋柳骨指(颜真卿)书多筋骨,(柳公权)书多骨力 6、书法上人称“宋代四家”是指(蔡襄)、(苏轼)、(黄庭坚)、(米芾)等人。 7、元代书法家(赵孟頫),其书法集诸家之长,诸体兼备,篆、隶、楷、行、草皆能,造诣深厚。 8、中国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的特有的艺术。 9、书法三要素是指(笔法、结构、章法) 10、“楷书”又叫(真书)。经过了魏晋、南北朝,至隋唐逐步发展完善,一直沿用至今。平时人们常说的“魏碑”和“唐碑”都属于楷书范畴 11、在中国书法史上,楷书、隶书、篆书、行书、草书等书体出现的时间是不同的,根据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应该是(篆书,隶书,楷书,草书,行书)。 12、(临池)是学习书法的别称,(临摹)是学习书法的基本方法。 13、硬笔书法是以硬笔(钢笔、圆珠笔、签字笔、铅笔、书法笔、记号笔等)为书写工具,以汉字为表现对象的线条书写和造型艺术。 14、汉字形体的最小书写单位是(笔画)。写字时,由落笔到抬笔,叫做一笔或一画。 15、汉字的八种基本笔画是点,(横,竖,撇,捺,挑,钩,折)练好笔画是写好字的基本功。 16、用薄纸蒙在字帖上隔纸描写的方法叫(摹),比照着字帖写叫(临)。 17、不看字帖也能写出像字帖的字体,称为(背帖)。 18、使用字帖的基本方法是(读帖、摹帖、临帖、背帖) 19、中国书法艺术的美,主要表现在(线条美、形体美、布白美、意境美)四个方面。 20、当代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于( 1981年5月)。 二、简答题简述楷书四大家的书体特点及代表作品 楷书四大家,是对书法史上以楷书著称的四位书法家的合称。也称四大楷书,楷书四体,他们是:唐朝欧阳询(欧体)、唐朝颜真卿(颜体)、唐朝柳公权(柳体)、元朝赵孟頫(赵体)。 欧阳询,今湖南长沙人。他的书法成就以楷书为最,笔力险峻,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代表作《九成宫醴泉铭》。 颜真卿,今山东临沂人。其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世称“颜体”,代表作《多宝塔碑》。 柳公权,今陕西铜川人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以行书和楷书最为精妙。代表作《玄秘塔碑》和《神策军碑》。 赵孟頫,今浙江吴兴人。他善篆、隶、真、行、草书,尤以楷、行书著称于世,其书风遒媚、秀逸,结体严整、笔法圆熟。代表作《玄妙观重修三门记》。

孙文书法

孙文书法 孙文书法 孙中山名文,字逸仙。广东香山(今中山)人。孙中山是近代中国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中华民国的创立者,被尊称为国父。孙中山身前留下的大量墨宝,不仅是珍贵的革命史料,也是难得的书法作品。无论是案头小牍或辟窠巨构,所书皆开阔雄浑、朗健清逸,字字独立却气脉浑整。自始至终都贯彻着一种正大、沉毅、豪迈的阳刚精神和恢弘独特的美感,在雍和中透着高雅不俗,体现了孙中山的伟人气魄和不朽精神。中山先生并不以书法知名,但他的书法作品有着不同寻常的韵味。中山先生的字,结体紧密,气象雍容,有一种大家风范。他放笔直书,随意挥毫,不受任何拘束,但百变不离其宗,刚劲有力的书法中透出了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不拘泥于传统布局排列,突破旧规,而更注重书写内容及笔下情感的表达,一气呵成。中山先生是一位革命的实践者,不可能临池学书般地只专心于书法。他的书法不是练出来的,而纯粹是从心灵里流露出来,是以其特殊的政治地位与伟大理想自成一体,“字如其人”在孙中山先生身上得到完美的体现。研究孙中山的书法是个冷门,但中山市孙中山研究会理事欧宝龄却孜孜以求研究了20多年。他说,从孙中山的书法中,不但看到了孙

中山书法的典雅精妙,别具一格,而且字里行间中也透露出孙中山独特的人格魅力。欧宝龄说,孙中山的书法主要融会王体、颜体和苏体诸家,自成一家。其书法在现在很多场合都能看到,“经常见到的孙中山书法包括赠送给很多友人的“天下为公”、“博爱”的比较多,现在我们在很多场合都能见到,比如“天下为公”在孙中山故居门口就有,孙中山纪念堂都有。这些都是孙中山书法的一些精华。” 欧宝龄说,书法是一种综合的艺术,反映人的素质和修养。所谓字如其人,从孙中山书法中同样可看到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孙中山由于他博爱的胸襟,所以他的人格都反映在书法里面。他的书法不是作为纯粹的写字,而是表达他一种情怀、情操,所以很有感染力。给予一种鼓舞,一种激动的力量。比如“天下为公”,我们要建设和谐社会,天下为公就是一种人类的理想,世界大同,都是世界趋于和平,人类趋于和满幸福,在书法中表达很简洁就流露出来。”民国四大书家之一的谭延闿评说孙中山书法:“故时贤谓总理之怪,深得唐人气韵,流美自然,非力学所能工。至其矜慎厚重,不诡不随,又适如其人焉。”又说:“其书不但似苏东坡,而往往有唐人写经笔意,正直雍和如其人,真天资聪明,凡夫须学而不能也。”谭延闿也是民国一代书法大家,长期追随孙中山,所述当然透彻,这也成为评论孙中山书法较为经典的论述。孙中山在其《孙文学说》所说的“能用古人

书法常识题库

一、选择题 1、下列哪部名帖不属于乾隆“三希堂”中的“三希” A《快雪时晴帖》 B《中秋帖》 C《伯远帖》 D《鸭头丸帖》5、下列哪位书法家不是和尚? A怀素 B智永 C金农 D怀仁 6、下列哪位书法家没有政治污点? A蔡襄 B赵孟頫 C张瑞图 D王铎 8、“蚕头雁尾”是哪一种书体的用笔特征? A篆书 B隶书 C楷书 D行书 9、“似我者死,逆我者生”是我国现代哪位艺术家的名言? A潘天寿B启功C齐白石D李可染 10、下列古代书法家中哪一位不是以写篆书而闻名的? A李斯B李阳冰C吴昌硕D薛稷 11、下列书法家哪一组不是父子关系? A王羲之、王献之 B欧阳询、欧阳通 C 康熙、乾隆 D米芾、米友仁 12、下面哪幅作品不是赵孟頫的书法作品 A《四十二章经》 B《洛神赋》 C《赤壁赋》 D《道德经》 15、金文是商、周、春秋、战国时期铜器上铭文字体的总称,请问其兴盛于哪个朝代A商朝 B商代 C春秋 D战国 16、郑板桥为“扬州八怪”之一,其哪三个方面世称“三绝” A诗、画、文 B诗、书、画 C诗、文、书 D文、书、画 17、石刻文是刻在石头上的一种字体,产生于周代,请问兴盛于哪个朝代 A、汉代 B秦代 C 魏代 D晋代

19、楷书四大家中谁不是唐朝的? A颜真卿 B柳公权 C欧阳询 D赵孟頫 20、甲骨文被誉为“最早的文字、最晚的书法”,它的发现者是谁? A清王懿荣 B 明王懿荣 C 明刘基 D清刘基 21、隶书是哪个年代发明的 A汉代 B秦代 C魏晋 D唐 1. 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不是书法术语()。 A.翰墨 B.勒石 C.临 摹 D.透视 2.“入木三分”这一成语与下列哪位书法家有关()。 A.赵孟頫 B.薛稷 C.王羲 之 D.欧阳询 3.临摹碑帖是学习书法的有效手段。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临帖六法()。 A.实临法 B.指临法 C.意临法 D.笔临法 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吴门四才子。() A.唐伯虎 B.文征明 C.徐渭 D.祝允明 5.书法作品的落款有多种形式,下列哪一项是上款敬语()。 A.谨书 B.顿首 C.嘱 书 D.雅鉴 6. 下列词语中,哪一个是学习书法的别称() A.临摹 B.临帖 C.临池 D.临 渊

(完整版)书法常识百题

书法常识百题 发布时间:2011年05月09日点击数: 307 一、书体类 1.什么是甲骨文? 甲骨文是指殷商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多用刀刻成,有先书后刻和以刀代笔直接刻写两种形式。从书法的角度分析,它已经具备了书法的用笔、结字、章法三要素。传世的甲骨文中有朱书和墨书的痕迹,并且笔画有弹性,应当是由类似毛笔的工具书写而成的。 2.什么是金文? 金文是指殷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古称铜为金,因而把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金文。因为这种文字在钟和鼎上出现最多,且乐器以钟为多,礼器以鼎为尊,故又称之为钟鼎文。钟鼎铭文,字凹人的阴文叫做款;字凸出的阳文叫做识(音炽)。钟鼎铭文一般记录当时人们纪典、田猎、征伐等活动的情况以及制造原因等,这些文字属于大篆。在青铜器上铸刻铭文起于商代前期,中后期开始流行。 3.金文的代表作品及其风格有哪些? 商代前期金文的代表作有《戌嗣子鼎》《宰甫卣》等,

笔画丰满柔韧,结体端庄沉稳,体势恢弘。西周金文比较盛行,主要有《毛公鼎》《散氏盘》等,风格多姿多彩,笔画遒劲峻拔,结体自然且变化多端,笔法圆润精严,行款疏密有致、朴茂雍容。西周晚期的金文使大篆发展成熟。 4.什么是石鼓文? 石鼓文是刻在十个鼓形石碣上的文字,内容是记叙游猎、行乐的四言诗,十鼓分刻十首诗,故又称“猎碣文”。其笔画匀整,结体疏朗,朴厚雄浑,用笔遒劲圆润,具有春秋战国时期秦文字的典范性,归于大篆系统。5.什么是大篆?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前的所有文字统称为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钟鼎文)、籀文、古文等。 6.什么是小篆? 小篆是与大篆相对而言的。秦始皇为统一中国的文字,令丞相李斯在秦国大篆的基础上结合六国文字加以修订、整理,统一为官体标准文字——秦篆。后人为了区分秦以前的文字,把秦篆称为小篆。 7.秦代小篆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峄山刻石》《泰山刻石》《琅琊刻石》《芝罘刻石》《会稽刻石》等。据传多为李斯所书,书风严谨匀称、端庄秀美。

书道,书法之大道——访著名书画家李少白

书道,书法之大道 ——访著名书法家李少白先生10月15日,在丹东新城区国门湾科技五金城内新落成的中朝美术馆,记者观赏了我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李少白先生的书法作品展。展厅内共展出李少白先生字体风格各异的书法作品共100余幅。在这里,记者见到了专程从北京来丹办书展的李少白先生。 李少白,著名书画家,诗人,艺术评论家,中国水墨书法的代表人物,中国新水墨画派的创始人,其诗、书、画、印皆精,全面传承了中国传统文人大家的特点。其作品被很多国家领导人及国外友人收藏。著有《硬书要决》《商略》《厚红学》等专著。 家学渊源 他虽然生于大连,住在北京,但对丹东却充满感情。因为他的爷爷李言曾长期在丹东,文革前后担任过丹东市市长、市委副书记等职。这次在丹东办书展,对李少白来说也是一种寻根。 对于这次展出,李少白说,“中朝展销基地是中朝文化交汇的地方,所以中朝美术馆在国门湾的落成,对促进中朝文化交流将会起到重要作用。”在丹东各界的支持下,“书道精神—李少白书法展”在中朝美术馆展出了,这个展出将长期进行,将成为丹东市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窗口。 李少白幼时,得国学教育家潘文海先生的启蒙,对国学产生了浓厚兴趣。他七岁学书法,二十岁前,他主要习王字,从行、草入门径,二十岁以后,他又广泛涉猎黄庭坚、米芾、张旭、贺知章等名家的作品。李少白幼时便对古文和国学也非常热爱,尤其喜欢《道德经》等经典。后来又广泛研读诸多古代的经史子集。应该说,他的国学功底在当代书画家中是不多见的。 继承后的创新 深厚的古典文化功底为李少白的书法艺术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并使他在不断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理论。 关于书法的学习,李少白主张“要背贴而不是临贴”。因为学书法的目的不是写的和原贴一样,成为“奴书”,而是要吸收成自已的东西。对比自已所写与原帖的差异,择其善者而从之,自已好的就保留,原贴好的就学习,这样书艺就会迅速提高,并迅速形成自已的风格。 李少白的书法作品以行草为主,兼擅楷隶。他博采众家之长,而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其行楷,清秀隽永,其境界、笔法,具有浓厚的书卷气。他将继承和发展完美结合,得到名家的赞赏和好评。 在展馆中展出的作品风格是多样的。即有继承,又有创新。 在名帖展厅中,有李少白意临天下十大行书的作品,包括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轼的《黄州寒食帖》,王洵的《伯远帖》,杨凝式的《韭花帖》,柳公权的《蒙诏帖》,欧阳询的《张翰思鲈帖》,米芾的《蜀素帖》,黄庭坚的《松阁诗帖》,李建中的《土母帖》。自古以来,这十大行书就象皇冠上的瑰宝,是历代书法精品中的精品。李少白融入十大名贴的笔意,取其精华,结合自身对书道的理解,以意临之,每贴皆完整的形成作品。即有原贴风骨,又各成体系,独有新意。功力老到,章法谨然,这是对于不同风格的名贴的掌握

书法艺术中的节奏

书法是以汉字结构规律为载体,毛笔为表现媒介的一种线条抽象造型艺术。一件好的书法作品包含众多元素。古人曾说书法是:起于用笔,基于结字,成于章法,美于气韵。简单的说用笔、结字、章法是书法的基本三要素。而书法之所以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还因为有气韵即节奏韵律这一表现媒介将它们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节奏,从狭义上讲是指音乐中,音响节拍轻重缓急的变化和重复。从广义上讲是指合乎一定规律的重复性变化的运动形式。书法艺术的节奏包含线条运动的节奏和空间布局的节奏。其中线条运动又包括用笔的提按顿挫,转折起伏,轻重缓急,粗细变化,浓淡枯湿,藏露锋变化等;空间布局则包括单个空间的前后呼应,如大小、方圆、扁长、正斜和整篇空间气势走向的整体把握。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在《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中说:若平直相似,状如算子,上下方整,前后齐平,便不是书,但得其点画耳。一幅书法作品若是平直相似上下方整前后齐平便如摆在纸上的一个个算子,死板乏味,毫无生气。这说明节奏是书法艺术创作的活力之源,如果失去了节奏感,书法只是一堆线条墨迹的堆砌而已,没有任何美感可言。而一件优秀的书法作品应该是笔画有轻重急缓之分;笔墨有枯湿浓淡之别;字形有大小方扁差异;结构有开合伸缩之变;章法有错落欹侧之势,并且还富含有书写者饱满的情感。 书法是线条的艺术,流畅而极具美感的气势连贯的书写,展现在线与墨色的运动当中,所以用笔的节奏感表现在纸上就是线条与墨色的节奏感。线条的运动、起伏产生节奏。而这种规律或不规律的运动包括用笔的提与按的周期出现,直线与曲线的交错重复,用笔过程中轻重、快慢、粗细的前后对应等。有了这些元素的丰富作用,书法家就能通过线条的律动传递给观者一种无声的乐感,使本来毫无生命活力的笔墨线条变得鲜活而富有灵性。再加上墨色变化带来的枯湿浓淡的视觉美感,更是给线条的灵动增加力量。 而线条的运动形式由笔控制,分为内向用笔和外向用笔两种。内向用笔提按变化微小,笔锋含于笔画当中,用笔所显示的节奏感多内敛,提按关系多复杂不易发现,往往看上去平稳的线条是多次连续提按或扭转达到的,适用于静态书体,如楷书,隶书,篆书。《泰山金刚经》线条浑厚静穆,提按转折均很含蓄,其节奏感缓慢沉着。虞世南《孔子庙堂碑》,用笔内柔外刚,点画圆润光洁,给人以恬淡之气,书写节奏把握得恰到好处。而外向用笔则指提按明显,用笔的起承转合都表现在线迹上,一目了然。这种明了的节奏感很适合动态书体,如行书和草书。由于行草书使转较多,常常出现字与字的连接,长线较多,点画时常由多笔画合为一画,又加上一定的速度,所以线迹忽长忽短,忽粗忽细。再加上蘸墨一次从饱满到枯竭的墨色表现过程,行草书很容易出现跌宕起伏的强烈的节奏感。如颜真卿《裴将军诗帖》,第一个字行笔缓慢,用墨厚重,几乎为楷书,接下来的两个字则速度略快,成行草书,提笔圆转连带,如此重复交错完成此篇作品。这些快与慢,直与曲,连与断,粗与细,轻与重的交替出现使《裴将军诗帖》的节奏感染力极强。 孙过庭曾在《书谱》中说:至若数画并施,其形各异;众点排列,为体五乖。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违而不和,犯而不同。结字是汉字的载体,它有松紧、开合、倚侧之变化。这些变化同样表现出了书法艺术的节奏感。这种结构不是像建筑物的框架结构一样不可改变,它是通过线的运动与组合的各种形式关系所产生的有一定美学意义的普遍规律,是灵活机动的。并且不同的书体由于空间布局的需求不同而表现的节奏感的强弱也不同。例如章草和今草,章草在字形上大小基本一致,一字一格成方或扁形,在楷隶之间,空间变化不大,有一定的松紧和开合,所以节奏感相对含蓄;而今草则没有固定格式,有大有小,有正有欹,有方有圆,有长有扁,结字摇曳多姿,错落有致,富有极强的节奏律动感。 如果说结字是单个字的空间布局关系,那章法就是多个字,多行字的空间布局关系。结字的节奏感是微观的运动,章法的节奏感即是宏观的运动。古人论书有云:凡落笔结字,上皆覆下,下以承上,使其形势递相映带,无使势背。作书贵一气贯注。凡作一字,上下有承结,左右有呼应,打叠一片,方为尽善尽美。即此推之,数字、数行、

书法常识百题剖析

书法常识百题 一、书体类 1.是指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多 用刀刻成,有先书后刻和以刀代笔直接刻写两种形式。从书法的角度分析,它已经具备了书法的用笔、结字、章法三要素。传世的中有朱书和墨书的痕迹,并且笔画有弹性,应当是由类似毛笔的工具书写而成的。 2._________ 是指殷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古称铜为金,因而把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称为金文。因为这种文字在钟和鼎上出现最多,且乐器以钟为多,礼器以鼎为尊,故又称之为钟鼎文。钟鼎铭文,字凹人的阴文叫做款;字凸出的阳文叫做识(音炽)。 3.商代前期金文的代表作有:A、《戌嗣子鼎》B、《宰甫卣》C、《月仪帖》等,笔画丰满柔韧,结体端庄沉稳,体势恢弘。西周金文 比较盛行,主要有A、《毛公鼎》B、《散氏盘》等。 4.是刻在十个鼓形石碣上的文字,内容是记叙游猎、 行乐的四言诗,十鼓分刻十首诗,故又称___________________ 。其笔画匀整,结体疏朗,朴厚雄浑,用笔遒劲圆润,具有春秋战国时期秦文字 的典范性,归于大篆系统。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前的所有文字统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包括甲骨文、金文(钟鼎文)、籀文、古文等。 6.是与大篆相对而言的。秦始皇为统一中国的文字,令丞 相李斯在秦国大篆的基础上结合六国文字加以修订、整理,统一为官 体标准文字---- 秦篆。后人为了区分秦以前的文字,把秦篆称 为。 7.秦代小篆的代表作:A《峄山刻石》B《泰山刻石》C《琅琊刻石》D《芝罘刻石》E《会稽刻石》等。据传多为李斯所书,书风严谨匀 称、端庄秀美。 & ___________ 是秦汉时期瓦当上所刻的文字。内容多为吉语。不 同种类的建筑物,其瓦当文字的风格不一,官署用瓦书体方正严谨,私宅用瓦书体活泼多变,姿态妍美,书体皆为阳文篆书。 9.是在草篆的长期书写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大篆的发 展派生出了小篆和古隶,秦统一中国后,小篆成了惟一的官体文字。

书法审美三要素-《探美书法》(一)

书法审美三要素 —《探美书法》之一 路全清 书法是艺术,艺术是追求美的。 书法的美,必须要三方面的呈现,这就是形态、气韵和义涵。 先说形态。形态就是字的形体,字的造型,就是字的模样,容貌体态。这是字的根本,要的是字的楷书基础。 汉字的起源是甲骨、金石、帛简文,再有大篆、小篆,发展到隶书、章草、行、楷、草诸体,百体百样,各具形态。但最常用、最稳定、最重要的还是楷书。 楷书是一笔一划撘架子、摆姿势、立造型。像盖房子一样,把字的材料如点、橫、竖、撇、捺、勾……等用不同形式组合建立起来。有许多法规、许多讲究,立得起,有型、有力、有美感。唐太宗说:“惟在求其骨力,而形式自生耳。”汉代书法大师蔡邕在他的著作里提出的九势,就是结字造型的准则,是历代书法家都遵循的。 字形的要求是书家修练的第一关,不能轻视。凡有成就的书法家,都有这个基本功。有人急功近利,想舍难取易,找隶书、草书写。有人楷书写得难看,美名曰稚拙体、孩童体,殊不知好看的稚拙体更难写,更要讲究美,更要好的楷书基础去加以变化出奇制胜。

再说气韵。气韵就是味道,就是韵律。要让书法审美中有味觉和听觉的感受,要鲜美、要悦耳、要激越震撼、要飘逸沉醉、要音乐性、要美的旋律和节奏。这就要求作品的动态,通过作者的运笔去完成。运笔讲究很多:迟徐、润燥、疾涩、断连、笔锋藏露、腕力转按、变化灵动、活力飞扬。 气韵也称之为意境。作者通过笔墨技巧表达对自然界、生活现象的观察、感受,从而抒发意趣情操的性灵。或深沉高远;或雅致飘逸;或宏阔;或细腻,不同的作品呈现不同的意境。南北朝书法家王僧虔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可超于古人。”宋代大书家黄庭坚认为:“蓄书者,能以韵观之,当得仿佛。” 气韵决定于作者的气质,作者的情怀、性格都包括在里面。宋代大书法家欧阳修评价唐大家颜真卿时说:“斯人(鲁公)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这就是字如其人最好的铨释。宋代大家朱熹评王羲之的《十七帖》:“玩其笔意,从容衍裕,而气象超然,不为法束,不求法脱,可真谓一一从自己胸襟流出者。” 第三要素是义涵。义涵就是书法作品的内容涵义。任何一幅书法作品都表达一种意义。招牌、标语、口号,意义是明确的。诗词、语录、精句,一个词,甚至一个字,都有深刻内涵。这些内涵在作品的审美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有些作品的涵义比较隐晦,有引申的意思或典故寓义,也就是字外的义涵,内里包含着书法作者的字外功。 书法作品所散发出的书卷气和精、气、神,有时不全在字的本体

中国改革报整版报道舒山先生

画里画外述说家国情怀 ——谈书画家叶建民的艺术创作 文:王留键谢国正高喜来 舒山是叶建民的笔名,当代书画家成千上万,但很少像舒山那样,既有渊博的学识修养,又有高尚的人格品德;既有国学的传统功底,又有创新的开派立说。更难能可贵的是他在书画创作中始终饱含着爱国激情,因实就事地把客观现实倾注笔端,展现出一幅幅壮美的画卷。

精忠爱国满腔热血注笔端舒山自幼拜先贤,先忧天下后思安。 春蚕到死丝方尽,化作白茧暖人间。 ——舒山 鹰

2016年,中国南海形势紧张之际,一幅题为《守望》的中国画风靡网络。画面中海浪的巨石上挺立着一只栩栩如生的雄鹰,时刻准备着捍卫中华海疆。大有“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之势。画面的题字为“观南海、望西沙、九段线内是我家”。落款是“岁次丙申之夏,写于南海仲裁之前”,代表着中华儿女的心声,使那些觊觎中华领土者闻风丧胆,这幅画作者正是舒山。网友铁匠留言:“先生笔下的雄鹰,身披铠甲、怒目圆睁、双腿如弓、铁啄如刃,随时准备振翅搏击,斩尽妖魔鬼怪。足见其功力雄厚,主题突出,不愧为大师之作。” 守望 在此之前,舒山还有力作《关天培》与《林则徐》等民族英雄形象。在为《关天培》画作上的题字为:“抬头看世界,低头思国门。鸦片妖氛起,散财净海尘。故里埋忠骨,南海荡

忠魂。如今又是非,当问天培君”。为《林则徐》的题字是:“威震南海,气压蛮夷。千古英贤,林公则徐”。 早在1985年,已是43岁的舒山获准赴香港会亲,首次见到自己的生身父亲。百感交集潸然泪下,并挥笔写下了《梦港岛会亲》一诗:“梦里依稀几春冬,万水千山得相逢。把酒叙旧慰长想,亲情更比酒情浓。同舟操揖见肝胆,风云变幻识杰雄。莫道台独敢吠日,但见众唾淹逆虫。恩恩怨怨付流水,朝朝暮暮盼一统。一国两制顺民意,两岸三通合国情。雄鸡一唱港梦断,试揩泪眼待天明”。此诗发表在政协报上,道出了两岸人民盼望统一的心声。 舒山常用诗、书、画、印的特长,为祖国的和平统一、为家乡的经济建设尽自己绵薄之力。上世纪90年代曾两次赴台湾探亲,寓居七个多月,以诗会友,以书会友,最常写的句子是“一轮明月照两岸,两岸人心向一统”。他利用一切机会传播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政治主张。曾先后和原国民党副主席连战先生等诸多当局领导交谈并合影留念。舒山先生两次赴台探亲,两次在台湾组织商界投资考察团赴故乡宝丰投资考察,为家乡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1993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对舒山进行了表彰,评定其为河南省台胞、台属“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活动”先进;宝丰县政协把舒山的事迹写入年度工作报告,对其进行表彰;平顶山

学习书法应懂得书写之法(一、二、三、四)

学习书法应懂得书写之法(一、二、三、四) 学习书法应懂得书写之法 (一、二、三、四)罗振玉刻字 书法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光辉的传统。前人于长期的书写习惯中悟出了书写之道,积累了丰富的书写经验,论书者颇多,精辟妙论丰富多采。有志学书者若为己所用,则能事半功倍。是今人学书的经验之谈。愿广大书友读后收获多多。 郭沫若书法目录 一.字如其人立品为先 二.临摹入门循序渐进 三.形神相依意境为重 四.笔墨技法熟而后巧 五.筋骨血肉相容互济 六.结体章法辩正安排 七.立姿取势气贯神足 八.手随意运意在笔先 九.变化万千贵在自然 十.通晓各体博而后约 十一.精研流派广采众长

十二.理法兼长力求上乘 十三.学识修养字外功夫 十四.莫懈耕耘精益求精 一、字如其人立品为先 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即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仰其人。清.松年《颐园画论》 立品之人,笔墨外自有一种正大光明之概。清.王妤 且其浩浩落落之怀,一皆寓于笔墨之际,所谓品高,韵自胜焉。张沅《石涛画语录》 古人论书云: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是书之法,学者习之,故当熟其手,必先修诸德以熟之以身,德而熟之以身,书之于手,如是而为书焉。《书法三味》 学书者有两观:曰观物,曰观我。观物以类情,观我以通德。清.刘熙载〈艺概〉 凡人各殊气血,异筋骨。心有疏密,手有巧拙,书之好丑,在于心手。唐.张彦远〈法书要录〉 夫书禀乎人性,疾者不可使之令徐:徐者不可使之令疾。东汉.蔡邕〈石室神授笔势〉. 正书法,所以正人心也,所以闲圣道也。明.项穆〈书法雅言故书也者,心学也;写字者,写志也。清.刘熙载〈艺概〉学术经论,皆由心起,其心不正,所动悉邪。柳公权曰:

书法常用名词和术语.

书法常用名词和术语解释 笔力:从字的点画形态中所体现来的“力”的感受,是从书法艺术的审美角度来理解的,与物理学上的“力“不能混为一谈。 中锋:用笔的关健技法之一。作书时,始终保持笔头的中心锋芒走中路,其走的轨迹在点画的中间。历代书法家多主张写字要做到笔笔中锋,这是因为用中锋行笔,墨汁顺笔尖流注而下,不是上下左右偏斜,而是向四面渗透,点画就息然显得饱满圆润。因此,中锋用笔是学习书法的重要内容,必须在正确的执笔、运腕的基础上反复领会。 侧锋:行笔时,笔的锋芒向点画的一侧。写出来的笔画一边光一边发毛。通常书家认为侧锋用笔是不可取的,但在行草书中使用的例子比较常见,只是初学书法都不宜使用此法。 藏锋:笔锋藏在点画之内而不外露。在起笔和收笔处,凡不露锋芒的皆称为蔵锋。藏锋写出的点画含蓄,力不外露,古人说“藏锋以包其气”,就是指的将笔力蕴藏于点画之内的道理,其写法是,起笔处笔毫逆锋入纸,收笔处往来的方向回锋。 露锋:亦称出锋,无论起筆收笔,凡笔的锋芒露出点画外的都称为露锋。露锋使字的神情外露,增加了字的灵动,同时将字里行间的呼应关系显现出来,给人以流畅的感觉。 抢笔:又称“空抢”。行笔至笔画末端,借笔画下行的力量往反方向一缩,然后提笔离纸,这一瞬间的“回力”动作,笔力已送至笔尖,写出的锋势挺拔劲健,而无“虚尖”之病。 挫锋:又称“挫笔”。运笔时改变行笔方向的动作。一般的写法是,行笔至转角或出钩处,先顿笔然后把笔略提,转动笔锋以改变行筆方向。注意停笔、顿笔和转笔是一气呵成的。太快则交待不清,过慢又疲软失势。

转锋:转锋与折锋相对而言,是写出圆的点画的用笔方法。所谓“转以成圆”,不露锋芒棱角,转的关健处笔不停驻,担笔暗暗转过,有浑然天成之意。 折锋:折锋与转锋相对而言,是写出点画的用笔方法。所谓“折以成方”,易显现锋芒棱角,折笔处顿笔稍停,然后改变行笔方向,古人云:“折欲少驻,驻则有力”。又云:“方者,折法也,点画波起止是也”。 提笔:提笔有二义,一是担笔离纸,接写第二画,二是行笔过程中的提笔,笔不离纸,所出现的线条较细,但极具韧劲。 按笔:与提笔相反,笔往下按。行笔过程中且行且按,出现的线条较粗。应注意下按之力不可过大,否则线条浮肿无力。实际上,写字的过程就是笔在纸上提按交替的过程。一画之内或点画之间,有了提按交替,就有了轻重变化,从而也就有了节奏感和韵律感,所书之字就显得神采飞杨了。 顿笔:与按笔近义,但按下之力略大些,所谓“力透纸背者为顿”。一般有顿下略停的意思,在点画的起止处用得最为普遍。 轻重:历代书家认为用笔应力不过腰,即用笔不要超过笔毫的一半,否则神气涣散,有浮滑之弊.。故用一分笔为轻,用三分笔为重。书法用笔的轻重首先表现在一画之中的轻重变化,其次表现在点画之间的轻重对比,如所书之字无所谓轻重,给人的感觉必然缺乏生气。只是机械的重复而已。 缓急:缓慢急速的用笔方法。缓使其点画凝重,急点画生动,故缓得其形,急得其势,写字是缓与急的有机配合,若是只图快,则点画轻飘,一味地慢又使点画呆滞。清宋曹《书法约言》云:“迟则生妍而姿态毌媚,速则生骨而筯络勿牵,能速而速,故以取神,应迟不迟,反应失势。”初学书法宜慢勿快,特别是,点画中段的行笔过程,应缓慢徐行,即古人所说“留得应笔”。 方圆:方笔和圆笔的用笔方法。点画的起收和转折处出现棱角,顿笔后折锋写出的部份称为方笔。方笔写出的笔画方整峻利。气势开张,精神外溢。故又称为“外

书法三要素

书法三要素:笔法、结构、章法。 书法三要素详解: 一、笔法 习字用笔,因习惯不同,只要在运、行笔过程中方便自如即可,不一定非要一一纠正。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要注意培养那些执笔、用笔不规范的朋友在书写运笔过程中笔锋的起收、提按、顺逆、中侧、转折、顿挫、徐急、藏露、展收、方圆等的综合把握能力,让其比较不同执、行笔的优劣。自古习字,首重用笔。朋友在用笔上,在经过一段各种字体笔法的训练后,可侧重练习一些用笔随意的字体,如:隶、行、行草等,根据需要也可适当学些现代书法笔画的技法等。总之,所写笔画要苍润、有立体感,这需要朋友自己悉心揣摩,同时也要着重在笔意的变化上狠下功夫。 二、结构 唐代大书法家孙过庭在其《书谱》中说“至于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这里对于书法结构中的“平正”和“险绝”的辩证关系论述得很精辟,说明了学书者由浅而深、由简单模仿到运用自如的客观过程。大家知道,楷书结构的一条重要规则,就是不失重心,怎样才能不失重心?一种办法是把结构搭配得四平八稳,重心自然不歪不斜,这种办法叫做“平正”。另一种写法是把结构搭配得更灵活、更巧妙,有正有欹,有轻有重,有展有缩,从动态中求稳妥,从变化中求平正,同样不失重心,这种写法叫做“险正”或“似欹反正”,能使字写得更具有情趣与活力,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朋友可以将字写得四平八稳。但对于工作了几十年、有相当丰富经验的人来说,他们有极强的心理平衡素质和准确的目测能力,对重心的把握往往要超过年轻人,更适合他们的应该是“险正”、“似欹反正”的写法。因此在书法的施教过程中,结体以“追险绝”为主,让他们将其丰富的阅历及对现实和自然的深刻认识概括地熔铸在富有提按、顿挫、疾徐、粗细、浓淡和方圆等特点的笔墨结体之中。 三、章法 学会了笔法与结构,朋友还要解决整幅书法作品的章法问题,即绘画上所称的“经营位置”。一幅作品书写的字数有多有少,所反映的情绪和格调也不尽相同。如何通过篇幅中字的大小、疏密、敛放等的处理,使其既能更好地反映出书者的思想感情,又具有高度变化统一的形式美感,两者和谐结合,这是书法作品的章法布局要解决的问题。我认为如果提倡写书法以“少字数”书法为主,解决章法问题就灵活得多了。“少字数”书法的字数以四个字左右为宜,首先在心理上就比大篇幅内容要轻松得多,减少了思想压力与体力负担。大篇的诗词,你必须字字斟酌,哪个字写大,哪个字写小,哪里写疏,哪里写 密,就算字字都斟酌好了,可往往笔不达意,不是这里未写好,就是那里出错,很难保证字字满意,更别说理想效果了。再说内容多了,字必然要小,老年朋友长时间全神贯注于一个个小字,既不利于身心健康,也不利于时间的综合调配。而“少字数”书法内容简单,字数少,有兴趣就挥写几幅,无兴趣就搁置一边。所写作品既随意、又自然,写坏了重来,一不劳心,二不劳力,纯粹是当消遣,寻求一种“执笔将军”的感觉。况且往往还可偶得喜人的佳作,让你时不时自个儿偷着乐。 最后要做到三心:信心,恒心,耐心

黄庭坚--书法作品鉴赏(上中下)

黄庭坚--书法作品鉴赏(上中下)

黄庭坚--书法作品鉴赏(上、中、下) 黄庭坚书法作品鉴赏(上卷) 宋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豫章、黔安居士,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世称“黄山谷”。北宋诗人,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学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推崇杜诗韩文,善于借鉴翻新,诗风瘦硬,气象森严,自成一家,开创江西诗派,为江西诗派之鼻祖。黄庭坚出身于一个家学渊博的世家,父亲为著名诗人,与当时的王安石、欧阳修、梅尧臣都有交往。自小聪慧过人,一生命运多桀,仕途坎坷,与苏东坡极为相似,热衷佛老,也不逊于苏。举治平三年进士,历官集贤校理、著作郎、秘书丞、涪州别驾、吏部员外郎等,曾被以修实录不实之罪名而遭贬谪。他长于诗词,工于书法。其诗,奇倔劲峭,力矫轻俗之习,为江西诗派所宗;其词,豪放秀逸,与秦观齐名。其诗文、禅学出众,与苏轼并行,故又有[苏黄]之称。其书法,真、行、草俱佳。宋徵宗评云:“黄书如抱道足学之士,坐高车驷马之上,横钳高下,无不如意”。《宋史·文苑传》称他:“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他自己说:“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舜钦)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

又得张长史、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他的行书,如《松风阁》,《苏轼寒食诗跋》,用笔如明代冯班《钝吟杂录》所讲:“笔从画中起,回笔至左顿腕,实画至右住处,却又跳转,正如阵云之遇风,往而却回也。”他的起笔处欲右先左,由画中藏锋逆入至左顿笔,然后平出,“无平不陂”,下笔着意变化;收笔处回锋藏颖。善藏锋,注意顿挫,以“画竹法作书”给人以“沉着痛快”的感觉。其结体从柳公权的楷书得到启发,中宫收紧,由中心向外作辐射状,纵伸横逸,如荡桨、如撑舟,气魄宏大,气宇轩昂。其个性特点十分显著,学他的书法就要留心于点画用笔的“沉着痛快”和结体的舒展大度。至于他的草书,赵孟俯说:“黄太史书,得张长史圆劲飞动之意。”“如高人雅士,望之令人敬叹。”明王世贞谓其“大书酷仿《鹤铭》,狂草极拟怀素”,“老骨颠态、种槎出”。 宋黄庭坚《报云夫帖》行书<《云夫帖》亦称《致云夫七弟尺牍》、《报云夫》、《竭力田园帖》纸本32.6×65.4cm,凡18行,242字。无书写时间,从书风判断应是晚年所书,大约书于1100~1105年间。钤有“项叔子”、“安岐之印”等印记。《大观录》、《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等著录。《御刻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谷园摹古法帖》、《宋黄文节公法

书法三要素:笔法、墨法、章法

书法三要素:笔法、墨法、章法书法,翻开古今书论,什么利剑长戈、千里阵云、龙跳天门等。一些之乎者也,玄之又玄的高论,让人看了望而生畏,迷惑至今 书法,翻开古今书论,什么利剑长戈、千里阵云、龙跳天门等。一些之乎者也,玄之又玄的高论,让人看了望而生畏,迷惑至今。细品之,这些也不外乎笔法、墨法、章法在书写过程中的应用、变化而已,没什么神奇之术。那么,笔法又是什么呢?其实,所谓笔法不过就是书写每一种字体的基本笔画时所用的书写方法。墨法,也就是每一个字的笔画、墨色的变化。章法,不过也就是一个字的结构及通篇字的安排罢了,没有什么可高深莫测的。

这里要指出,书法无神秘,尚需要练功,中国有句老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为每一种字体都有它的不同书写方法,不练怎能行?不就是涂鸦了吗?这就是如运动员做每一项运动及练声乐、学唱歌一样。都需在正确的方法指导下认真训练,越熟越好。笔法也是如此,熟能生巧,巧能生乖。只有熟练地掌握了每一种字体的书写方法,也叫“技法”,才能把字写得更好。 墨法,是关于能否写出线条墨色的变化,《润味》古人云:“墨分五色,即:浓、淡、干、湿、焦。”这五色,主要是墨与水的运用而产生的。如写:“战地黄花分外香,春风杨柳万千条。”这两个文字内容不同的作品时,你就要考虑用怎样的墨色去写才能表现出这两种不同文字内容能要达到的效果。但这些都是在长时间的书写实践中观察、摸索、总结出来的。

张国强四尺横幅《题李凝幽居》 章法,这里说的也就是结字。由一个字,到一篇字或更多的字。中国汉字由甲骨到正楷。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已经成熟了,我们现在的人只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去发展,前人有甲骨、金文、石鼓、小篆、简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各有风格,不但如此,每一种体都有多种风格,这个风格就是发展。我们要发展,也必须如此。不发展,不创新,就是书奴,就是写字匠。只有发展了,书法才能有生命力,但这个发展,要合乎规律,不可随意涂抹,只有达到了法中无法才是上层,因为法是人创造出来的,新风格的字体也是人创造出来的,只要我们下功夫按着正确的方法去练,去研究更多的新方法、新风格的字体一定会出现的。一个百花争艳的书法春天也一定会来到的,这就是规律。前人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是否能在前人的基础上去写、去创新,我们能留给后人什么?这就是我们的责任。

[当代书法家沈鹏]书法家沈鹏的作息时间

[当代书法家沈鹏]书法家沈鹏的作息时间沈鹏,著名书法家、美术评论家、诗人、出版家。斋名介居。书法长行草,有强烈的时代风貌与个人风格,书体兼及隶、楷多种面貌,受到国内外高度评价。是我国当代著名舒服啊家。下面是为你的当代书法家沈鹏书法,希望对你有用! xx年10月在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举办“沈鹏先生书法艺术近作观摩展”。已出版《当代书法家精品集·沈鹏卷》、沈鹏书法作品精选》等多部。发表论文、散文近百万字,论文《传统与“一画”》获第四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一等奖。发表诗词约500首。 出版《三馀吟草》、《三馀续吟》、《三馀诗词选》,风格儒雅,意境深邃,格律严谨。主编或责编的书刊500种以上,主编的《中国美术全集·书法篆刻编4 宋金元书法》获中国图书奖荣誉奖。曾多次访问美国、法国、日本、瑞典、前苏联、新加坡、意大利、韩国、马来西亚、 __、秘鲁、委内瑞拉、特力尼达和多巴哥等国以及我国港、澳、台地区,获 __Academy世界和平艺术权威奖,列入多种名人传记与辞书。华夏艺术网已为其开设专栏。 个人履历

1931年9月出生于江苏江阴。毕业于江苏江阴南菁高中。是著名书法家、沈鹏书萨都剌诗[1]美术评论家、诗人、出版家。斋名介居。幼年始习字画。少年从章松厂(清末举人)等人学习古文、诗词、中国画、书法。入大学后攻读文学,又学新闻专业。现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美术出版总社顾问以及《中国书画》主编。兼任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理事、中国国际友谊促进会理事、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理事、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北京大学艺术教育研究顾问、炎黄书画院副院长、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教授、《书法之友》杂志名誉主席,绍兴文理学院兰亭书法学院名誉院长等职。书法长行草,有强烈的时代风貌与个人风格,书体兼及隶、楷多种面貌,受到国内外高度评价。 个人作品 为 __、 __、亚运会五洲大酒店等重要场所书写巨幅。其书法作品遍及亚、欧、美各大洲,刻于名胜古迹者有杭州、苏州、镇江、上海、南京、济南、郑州、峨眉山、三峡、千山、崂山、贺兰山、海南、北京等地。书法作品已出版《当代书法家精品·沈鹏卷》《沈鹏书法选》《沈鹏书法作品集》(日本)、《沈鹏书白居易长恨歌、琵琶行》《沈鹏书杜甫诗二十三首》《沈鹏书归去来辞》《行草书绝妙宋词》《草书千字文》《楷书千字文》《岳阳楼记》等。PK沈鹏书法作品

书法与国画之笔法

书法与国画之笔法 元代书法家赵孟頫说:“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功,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清代康有为也曾 “书法之妙,全在运笔。”可见笔法是书法的基础。­ 说过: 唐代张彦远曾说:“夫物象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其在此强调了笔法与立意造型的关系。立意须造型,造型须用笔,笔法亦是中国画的基础。­ 那么,何谓笔法呢?笔法顾名思义即用笔或曰之关键的技法。笔法包括了下笔、行笔和收笔,这就要求充分利用笔毫柔软而富有弹性的功能,使运锋铺毫首尾完善,气势流畅,笔力丰盈,使笔毫在顺逆相交、疾涩相顾、轻重相间的情况下运行,这就是笔法。­ 因此,是否理解并掌握用笔之法,是书法与国画的重中之重。不仅直接影响到是否能入书法与国画的大门,而且直接影响到今后在书法与国画方面的艺术成就。要做到这一点,不仅需要一定时期(甚至长时期)的反复练习,而且要勤于思考,分析运锋铺毫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即不同的笔法下,点画线条所产生的形态,从中找出一些艺术规律。笔法,在整个书法国画艺术体系中是十分重要的,同时也是很复杂的。书法与国画同属于我国独特的传统艺术。古今书法、国

画艺术家都十分强调笔法,且他们在笔法上都具有扎实的功夫和精湛的水平。­ 书法的用笔笔法具体可以归纳为中锋、偏锋、藏锋、露锋、逆锋、顺锋、方笔、圆笔、运笔方向、用笔技法等等。­ 中锋是在笔毫的正中,作书时将笔的正中之锋保持在笔画的中间,就能使点画圆满遒劲。这是因为笔在点画中间运行时,墨水顺笔尖均匀地自两面渗开,达于四面,点画就没有上轻下重或左轻右重等缺点,这样的线条就带有丰润圆劲,富有立体感的特点。中锋之法乃是最基本笔法。­ 偏锋,又称侧锋,就是用笔时将笔偏于一侧,中锋也偏到笔画的一边,所以写出的点画一边光一边毛,一边浓一边枯,常呈锯齿形。­ 藏锋,具体地讲就是藏头护尾。即把笔锋藏在点画中间而不直接外露出来。藏头,就是指起笔,要“横画直下,直画横下”,“欲右先左,欲左先右”。护尾,就是指收笔要“无往不收,无垂不缩”,把笔锋最后护起来。藏锋的笔画给人以含蓄沉著,浑厚凝重之感。藏头是将笔尖逆落纸上,锋藏而行。护尾是将笔毫回收锋尖。­ 露锋,又称出锋,即不回收掩藏,这大多是用在一笔之末,指露出笔锋的收笔动作。主要笔画用藏锋时,副笔可用露锋。藏锋中显示笔力骨气,露锋时要丰实遒劲。­

书法常识习题库

1、下列哪部名帖不属于乾隆“三希堂”中的“三希” A《快雪时晴帖》 B《中秋帖》 C《伯远帖》 D《鸭头丸帖》 5、下列哪位书法家不是和尚? A怀素 B智永 C金农 D怀仁 6、下列哪位书法家没有政治污点? A蔡襄 B赵孟頫 C张瑞图 D王铎 8、“蚕头雁尾”是哪一种书体的用笔特征? A篆书 B隶书 C楷书 D行书 9、“似我者死,逆我者生”是我国现代哪位艺术家的名言? A潘天寿B启功C齐白石D李可染 10、下列古代书法家中哪一位不是以写篆书而闻名的? A李斯B李阳冰C吴昌硕D薛稷 11、下列书法家哪一组不是父子关系? A王羲之、王献之 B欧阳询、欧阳通 C 康熙、乾隆 D米芾、米友仁 12、下面哪幅作品不是赵孟頫的书法作品 A《》 B《》 C《》 D《》 15、金文是商、周、春秋、战国时期铜器上铭文字体的总称,请问其兴盛于哪个朝代A商朝 B商代 C春秋 D战国 16、郑板桥为“扬州八怪”之一,其哪三个方面世称“三绝” :

A诗、画、文 B诗、书、画 C诗、文、书 D文、书、画 17、石刻文是刻在石头上的一种字体,产生于周代,请问兴盛于哪个朝代 A、汉代 B秦代 C 魏代 D晋代 19、楷书四大家中谁不是唐朝的 A颜真卿 B柳公权 C欧阳询 D赵孟頫 20、甲骨文被誉为“最早的文字、最晚的书法”,它的发现者是谁 A清王懿荣 B 明王懿荣 C 明刘基 D清刘基 21、隶书是哪个年代发明的 【 A汉代 B秦代 C魏晋 D唐 1. 下列选项中,哪一个不是书法术语()。 A.翰墨 B.勒石 C.临摹 D.透视 2.“入木三分”这一成语与下列哪位书法家有关()。 A.赵孟頫 B.薛稷 C.王羲之 D.欧阳询 3.临摹碑帖是学习书法的有效手段。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临帖六法()。 A.实临法 B.指临法 C.意临法 D.笔临法 4.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吴门四才子。() A.唐伯虎 B.文征明 C.徐渭 D.祝允明 5.书法作品的落款有多种形式,下列哪一项是上款敬语()。 A.谨书 B.顿首 C.嘱书 D.雅鉴 6. 下列词语中,哪一个是学习书法的别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