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畜牧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畜牧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畜牧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畜牧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畜牧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250445

课程名称:畜牧学概论

英文名称:Animal Husbandry

课程类别:专业课

学时:72 学时

学分:4.0

适用对象:动物医学、农学、草业科学等专业的本科学生。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动物学、普通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动物解剖学、动物组织胚胎学、动物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动物微生物学、家畜病理学、应用数学(含高等数学、概率论基础、线性代数)、生物统计附试验设计

二、课程简介

畜牧学是一门研究动物生产原理与技术的综合性课程,重点阐述我国畜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动物营养原理、饲料、动物遗传基本原理、动物育种、动物繁殖等。要求掌握畜牧生产与科研的基础理论,畜牧生产中各主要环节的基本技能,能够利用所学理论和技术,科学发展畜牧生产,解决生产应用中的问题,提高动物生产力和经济、生态以及社会效益。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动物医学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程,它包括动物遗传、动物育种、动物繁殖、动物营养原理与饲料4大部分。本课程开设的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动物饲养原理、动物遗传的基本原理、动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及育种的基本方法、动物繁殖生理、繁殖技术及常见的繁殖障碍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动物生产专业课奠定基础。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绪论

(一)目的与要求

1.了解畜牧业的地位和作用;

2.了解国内外畜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二)教学内容

1.主要内容

①畜牧业在农业和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②我国畜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③国外畜牧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④畜牧生产的概念。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畜牧生产

3.问题与应用

①发展畜牧业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有何重要作用?

②阐述国外畜牧业生产现状和发展方向;

③我国畜牧业产业化生产的实质和特点是什么?

(三)课后练习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①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②课堂讨论。

2.教学手段

①教学录像;②计算机教学辅助课件(CAI课件)。

第一章动物营养原理

(一)目的与要求

1.重点饲料营养物质在动物体内的消化吸收机理;

2.掌握饲料营养物质分类与功能;

3.牢固掌握动物营养需要、饲养标准。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饲料营养物质在动物体内的消化吸收

1.主要内容

①饲料与动物体的组成;

②动物的消化系统及消化方式;

③单胃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④反刍动物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饲料,粗灰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无氮浸出物,消化,吸收,反刍,瘤胃氮素循环,瘤胃降解蛋白,过瘤胃蛋白,保护性蛋白质。

3.问题与应用

①按常规饲料分析,饲料中营养物质可分为几类?

②简述饲料与畜体组成的差异;

③Van Soest 粗饲料分析方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④比较猪、鸡、牛的消化特点。

第二节饲料营养物质与动物营养

1.主要内容

①水与动物营养;

②蛋白质与动物营养;

③脂类与动物营养;

④碳水化合物与动物营养;

⑤矿物质与动物营养;

⑥维生素与动物营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代谢水,必需氨基酸,非必需氨基酸,限制性氨基酸,氨基酸平衡,氨基酸互补作用,必需脂肪酸,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维生素

3.问题与应用

①水在动物体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②维生素如何分类?有哪些维生素?

③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对畜禽有哪些作用?

④碳水化合物和脂类对畜禽有哪些生理功用?

⑤简述氨基酸的平衡、氨基酸的互补作用;

⑥反刍动物对非蛋白氮如何利用?

第三节动物营养需要与饲养标准

1.主要内容

①营养需要的概念和衡量指标;

②营养需要的测定;

③维持需要;

④生产需要

⑤饲养标准。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营养需要量,维持状态,维持需要,基础代谢,基础氮代谢,饲养标准

3.问题与应用

①什么是营养需要?其衡量指标有哪些?

②何谓综合法与析因法?

③什么是维持与维持需要?影响维持需要的因素有哪些?

④阐述饲养标准的概念与作用。

(三)课后练习

①碳水化合物和脂类对畜禽有哪些生理功用?

②比较猪、鸡、牛的消化特点;

③反刍动物对非蛋白氮如何利用?

④简述氨基酸的平衡、氨基酸的互补作用;

⑤什么是营养需要?其衡量指标有哪些?

⑥阐述饲养标准的概念与作用。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①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②提问。

2.教学手段

①教学录像;②计算机教学辅助课件(CAI课件)。

第二章饲料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饲料的营养特性及利用;

2.掌握饲料营养价值的评定;

3.掌握日粮配合方法。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饲料营养价值的评定

1.主要内容

①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概念和意义;

②化学分析方法;

③消化试验;

④代谢试验;

⑤饲养试验;

⑥屠宰试验;

⑦饲料能量价值的评定;

⑧饲料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定。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饲料的营养价值,饲料营养价值的评定,化学分析方法,饲料养分消化率,表观消化率,真实消化率,平衡试验法,饲养试验,屠宰试验,总能,消

化能,代谢能,净能,产品净能,可消化粗蛋白,蛋白质生物价,蛋白质

净利用率,蛋白质效率比,蛋白质化学评分

3.问题与应用

①什么是饲料营养价值评定?有哪些方法?

②阐述饲养试验的设计、动物选择与要求、分组、项目测定。

第二节饲料的营养特性与加工利用

1.主要内容

①饲料的分类;

②粗饲料;

③青绿饲料;

④青贮饲料;

⑤能量饲料;

⑥蛋白质饲料;

⑦矿物质饲料;

⑧维生素饲料;

⑨饲料添加剂;

⑩饲料的加工调制。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粗饲料,青草,秸秆,青绿饲料,能量饲料,米糠,蛋白质饲料,油饼,油粕,饲料添加剂,益生素

3.问题与应用

①简述各类饲料的主要营养特性和代表性饲料品种;

②简述常用饼粕类饲料的主要营养特性及其所含的毒素或抗营养因子;

③说明饲料添加剂、营养性添加剂、非营养性添加剂和生长促进剂的概念和差异;

④简述饲料添加剂的主要种类和营养生理功能;

⑤抗生素、益生素添加剂促生长的主要机制是什么?

第三节配合饲料与日粮配合

1.主要内容

①概述;

②设计饲料配方的原则;

③配合饲料配方的设计;

④浓缩饲料配方的设计;

⑤添加剂预混料配方的设计。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配合饲料,全价配合饲料,精料补充料,添加剂预混料,浓缩饲料,膨化饲料,饲料配方,日粮,饲粮,试差法,载体,稀释剂

3.问题与应用

①配合饲料的优点;

②配合饲料如何分类?

③设计饲料配方的原则有哪些?

④如何正确选择载体和稀释剂?

⑤设计20~60 kg生长肥育猪1%微量元素预混料配方。

(三)课后练习

①阐述饲养试验的设计、动物选择与要求、分组、项目测定;

②简述常用饼粕类饲料的主要营养特性及其所含的毒素或抗营养因子;

③抗生素、益生素添加剂促生长的主要机制是什么?

④设计饲料配方的原则有哪些?

⑤如何正确选择载体和稀释剂?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①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②提问。

2.教学手段

①教学录像;②计算机教学辅助课件(CAI课件)。

第三章动物遗传基本原理

(一)目的与要求

1.熟练掌握遗传学的基本概念、三大遗传定律、性别决定、伴性遗传和变

异;

2.掌握群体遗传学基本理论、三大遗传参数、近交和杂交;

3.了解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遗传规律以及遗传物质基础。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细胞遗传

1.主要内容

①孟德尔遗传及其细胞学基础;

②连锁互换定律与伴性遗传。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细胞遗传,着丝粒,染色粒,端粒,染色体畸变,缺失,重复,倒位,易

位,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核型分析,伴性遗传

3.问题与应用

①染色体畸变的内容有哪些?

②简述细胞分裂的过程;

③假设牛的黑毛(B)和白毛(W)为共显性等位基因,其杂合子为沙毛(BW):

若纯合子的黑毛牛和白毛牛杂交,写出的F1代基因型;让F1代自交,F2

代的表现型有几种,为什么?

④若上述牛中无角对有角为显性,若无角白毛对有角红毛牛交配,F1代杂

交,写出F2代的基因型与表现型的比例。

第二节群体遗传学

1.主要内容

①基因的结构与突变;

②群体的遗传结构。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群体遗传学,转录单位,间隔序列,前导序列,拖尾序列,内含子,外显子,控制序列,启动子,增强子,基因突变,基因突变频率,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哈代-温伯格定律,遗传漂变

3.问题与应用

①简述哈代-温伯格定律的中心内容;

②基因的结构由哪些内容组成?

③简述引起基因突变的因素;

④上海人群中的一个群体记录了人类M-N血型的下列数字。

MM MN NN

1526 2893 1216

在该群体中观察到的基因突变频率是多少?基因频率为多少?

⑤人类食指比无名指短是伴性基因S1和S2决定,在男性中S2(长指)为隐性性状,在女性中S2(长指)为隐性性状,男性中长指基因型为S2S2,短指基因型为S1S1、S1S2;女性中长指基因型为S1S2、S2S2,短指基因型为S1S1。某人群中,发现120人是短食指,210人是长食指,试计算女性中短食指与长食指的比例?

第三节数量性状的遗传

1.主要内容

①遗传参数;

②选择;

③近交和杂交。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重复力,遗传力,遗传相关,间接选择,选择,选择差,选择强度,选择反应,世代间隔,选择极限,个体选择,家系选择,家系内选择,合并选择,顺序选择法,独立淘汰法,综合选择指数法,近交,杂交。

3.问题与应用

①写出重复力、遗传力和遗传相关的计算公式及其它们的应用范围;

②近交和杂交的遗传效应是什么?

③简述杂种优势的理论。

第四节分子遗传与生物工程

1.主要内容

①分子遗传的本质;

②遗传密码;

③基因重组;

④转基因;

⑤限制与修饰;

⑥基因定位与基因图谱;

⑦生物工程。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生物工程,遗传密码,基因重组,PCR,载体,质粒,转基因,基因打靶,基因定位,遗传图谱,物理图谱,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蛋白质

工程

3.问题与应用

①简述基因重组的过程;

②基因载体有哪些?

③转基因的方法有哪些?

④基因定位的方法有哪些?

⑤生物工程可分为哪些类型?

(三)课后练习

①简述细胞分裂的过程;

②简述哈代-温伯格定律的中心内容;

③简述引起基因突变的因素;

④近交和杂交的遗传效应是什么?

⑤简述杂种优势的理论;

⑥简述基因重组的过程;

⑦转基因的方法有哪些?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①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②提问。

2.教学手段

①教学录像;②计算机教学辅助课件(CAI课件)。

第四章动物育种

(一)目的与要求

1.熟练掌握家畜的品种,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选种原理和选配;

2.掌握本品种选育;杂种优势利用,生产力及外形;

3.了解育种工作的组织与措施。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品种概述

1.主要内容

①种、品种的概念;

②引种与风土驯化。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种,品种,原始品种,培育品种,过渡品种,专用品种,兼用品种,引种,风土驯化,适应性变异,退化

3.问题与应用

①作为一个品种应具备哪些条件?

第二节动物生长发育的规律

1.主要内容

①生长发育的概念;

②生长发育的测定和计算;

③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④影响生长发育的主要因素。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生长,发育,体高,体长,胸围,管围,累积生长,绝对生长,相对生长,生长系数,体高指数,体长指数,胸围指数,管围指数,体躯指数,生长波,生长中心,发育受阻

3.问题与应用

①动物生长和发育在概念上有何区别?研究动物生长发育有何意义?

第三节动物生产力

1.主要内容

①动物的生产力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经济早熟性,肥育性能,屠宰率,净肉率,瘦肉率,膘厚,眼肌面积,标准乳,净毛率,细度,长度,密度,油汗,产蛋量,蛋重,适龄母畜比例,受胎率,繁殖率,成活率,总增率,纯增率

3.问题与应用

第四节选种

1.主要内容

①选种的基本原理;

②种用价值的评定。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选种,系谱选择,后裔选择,同胞选择

3.问题与应用

①试论提高选择效果的途径和预估方法。

第五节选配

1.主要内容

①选配的意义和作用;

②品质选配;

③亲缘选配;

④个体选配的注意事项;

⑤种群选配。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选配,同质选配,异质选配,亲缘选配

3.问题与应用

①试论近交的用途。

第六节动物育种方法

1.主要内容

①本品种选育;

②杂交育种。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纯繁,本品种选育,近交系,群系,系组建系法,近交建系法,世代选育法,引入杂交,级进杂交

3.问题与应用

①试论本品种选育与纯繁的异同;

②新品种的培育方法与步骤。

第七节动物品种遗传资源保存与利用

1.主要内容

①动物品种遗传资源保存的意义;

②动物保种理论;

③现有保种方法;

④动物品种遗传资源的利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3.问题与应用

第八节杂种优势

1.主要内容

①杂种优势利用的概念和意义;

②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环节。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杂种优势,配合力,简单杂交,三元杂交,双杂交,轮回杂交,顶杂

3.问题与应用

①如何选择杂交亲本?

②如何预测杂交的效果?

第九节动物育种规划与工作组织措施

1.主要内容

①动物育种规划;

②动物育种工作组织措施。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3.问题与应用

①制定育种规划时应从哪些方面考虑?

(三)课后练习

①作为一个品种应具备哪些条件?

②研究动物生长发育有何意义?

③新品种的培育方法与步骤;

④试论近交的用途;

⑤畜禽品种遗传资源保存的意义是什么?

⑥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环节;

⑦如何选择杂交亲本?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①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②提问。

2.教学手段

①教学录像;②计算机教学辅助课件(CAI课件)。

第五章动物繁殖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家畜生殖器官及功能、母畜发情、排卵、妊娠及分娩的机理;

2.掌握生殖激素、精子生理、人工受精技术及主要环节。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家畜生殖器官及生理功能

1.主要内容

①公畜生殖器官的构成及生理功能;

②母畜生殖器官的构成及生理功能;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睾丸纵隔,睾丸下降,隐睾

3.问题与应用

①公畜生殖器官的构成及主要生理功能是什么?

②母畜生殖器官的构成及主要生理功能是什么?

第二节生殖激素

1.主要内容

①概述;

②几种主要生殖激素在动物繁殖上的应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生殖激素

3.问题与应用

①根据分泌部位,举例说明生殖激素的种类?

②在动物繁殖上常用的生殖激素有哪几种?

③FSH、PMSG、PGF2α在动物繁殖上的应用有哪些?

第三节雄性动物的生殖机能

1.主要内容

①雄性动物性机能的发育;

②精子的发生;

③精子的形态和结构;

④精液。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初情期,性成熟,初配年龄,精子的发生,精液

3.问题与应用

①精子是如何发生的?

第四节雌性动物的生殖机能

1.主要内容

①雌性动物性机能的发育;

②卵子的发生与形态结构;

③卵泡的生长与排卵;

④发情与发情周期。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原始卵泡,初级卵泡,次级卵泡,三级卵泡,成熟卵泡,排卵,自发性排卵,诱发性排卵,发情,发情周期,安静发情,假发情

3.问题与应用

①卵子是如何发生的?

第五节受精、妊娠与分娩

1.主要内容

①受精;

②妊娠;

③分娩。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受精,精子获能,透明带反应,卵黄封闭作用,妊娠,早期囊胚,孵化囊胚,妊娠识别,妊娠建立,胚泡的附植,妊娠症状,分娩

3.问题与应用

①受精的具体过程是什么?

②妊娠诊断的主要方法有哪几种?

第六节人工授精

1.主要内容

①发情鉴定;

②人工授精;

③冷冻精液。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人工授精,精子活力,精液稀释,精液冷冻

3.问题与应用

①人工授精的技术程序是什么?

第七节动物繁殖生物技术

1.主要内容

①繁殖控制技术;

②胚胎移植技术;

③配子与胚胎工程;

④动物品种遗传资源的利用。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同期发情,诱发发情,诱发排卵,性别控制,显微受精,诱发分娩,胚胎移植,超数排卵,体外受精,胚胎分割,胚胎嵌合,克隆,生物反应器,胚胎干细胞

3.问题与应用

①胚胎移植的意义是什么?

②胚胎移植的技术程序是什么?

③胚胎工程包括哪些内容?

第八节提高动物繁殖力

1.主要内容

①繁殖力的概念;

②提高动物繁殖力的措施。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

动物的繁殖力

3.问题与应用

①如何提高动物的繁殖力?

(三)课后练习

①FSH、PMSG、PGF2α在动物繁殖上的应用有哪些?

②精子是如何发生的?

③卵子是如何发生的?

④妊娠诊断的主要方法有哪几种?

⑤人工授精的技术程序是什么?

⑥胚胎移植的技术程序是什么?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①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②提问。

2.教学手段

①教学录像;②计算机教学辅助课件(CAI课件)。

五、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教学环节

教学时数课程内容讲

实验

其他教

学环节

绪论

2

第1章动物营养原理

14 第2章饲料10 第3章动物遗传基本原理16 第4章动物育种16 第5章动物繁殖14

合计72

六、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1、教材

李建国.畜牧学概论.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教学参考书

①杨利国.动物繁殖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②杨风.动物营养学.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第二版)

③李宁.动物遗传学.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④张沅.动物育种学.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七、其他说明

大纲修订人:田允波修订日期:2007年4月18日大纲审定人:田允波审定日期:2007年12月30日

畜牧学概论复习题

《畜牧学》(遗传、育种、养牛生产部分)复习提纲 (盛建华老师部分) 1何谓家畜品种简述家畜品种的类型及特点(范双旗) 答:品种是畜牧学的概念,它是各个动物物种内,由于人工选择形成的具有某种特殊生产用途的动物群体。 品种的类型:按培育程度分类可分为原始品种、培育品种和过渡品种。 (1)原始品种:是在农业生产水平低,受自然选择作用较大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因而其膘情变化呈明显季节性----夏壮、秋肥、冬瘦、春乏。其特点是:体小晚熟,体质结实,体格协调匀称,各性状稳定整齐,个体间差异小,有较高的增膘和保膘能力,生产力低,但较全面。如蒙古马、蒙古牛等品种。 (2)培育品种:它是在较高饲养管理和繁殖技术条件下形成的。因此,生产力和育种价值都很高。如黑白花牛,长白猪等品种。培育品种的主要特点是;a生产力高而且专门化,b 分布地区广c品种结构复杂,除地方类型和育种场类型外,还有许多专门化品系d育种价值高,用它进行品种间杂交时,能起到改良作用。E适应性差。对这类品种进行选育工作时,应注意保持其优良品质,同时提高其适应性。 (3)过渡品种:是原始品种经过品种改良或人工选育,但尚未达到完善的中间类型,如三河马、三河牛等正在培育过程中的品种群。其主要特点;在生产性能和体制外形上有两重性,即培育程度较高的群体接近于培育品种,而培育程度较低的群体则接近于原始品种。按生产力性质分类可分为专用品种和兼用品种两大类。 (1)专用品种(专门化品种):既具有一种主要生产用途的品种。如牛的乳用品种,肉用品种等,鸡的蛋用鸡品种,肉用鸡品种。 (2)兼用品种(综合品种):即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产用途的原始品种或是专门培育的兼用品种,如毛肉兼用细毛羊。 品种的特点: (1)有较高的经济价值(2)有较高的种用价值(3)有一定的整齐度(4)有足够的数量(5)一定的品种结构 2何谓生长发育家畜生长发育有哪些基本规律家畜骨骼、肌肉、脂肪与外形生长有何规律(范双旗) 答:生长和发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生长是动物达到体成熟前体重的增加,即细胞数目的增加

17新版课程教学大纲(社区体育导论)

《社区体育导论》课程教学大纲 (Community Sports) 一、课程基本情况 开课单位:体育系 课程代码:044008 课程学时:32 课程学分: 2 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社会体育概论 适用专业: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社区体育》,王凯珍,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 2.11 2.《体育概论》,熊晓正,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3 3.《体育概论》,叶家宝,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9 二、课程的性质、任务和目的 社区体育是为社会体育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课,是社会体育专业知识结构的主体部分。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的掌握社区体育相关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进而能够在社区的体育发展实践中能够合理地进行管理和指导,为社会体育人才补充更多的知识和技能。《社区体育》是社会体育学科方向下的一个新兴学科,是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范围内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它不仅仅涉及到人文社会科学方向内的知识,和运动生理学、运动训练学以及心理学和教育学等都有相互的联系。 三、课程内容、基本要求和学时 (一)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章社区基本理论(2学时) 第一节社区的概念与特征(1/2课时) 1.掌握社区的概念

2.理解社区的特征 第二节社区的构成要素(1/4课时) 1.理解社区的各个构成要素 第三节社区的多元分类(1/4课时) 1.了解社区的各种分类方法和内容 第四节社区的基本功能(1/2课时) 1.了解社区的基本功能 第五节社区发展的理论(1/2课时) 1.了解社区的各种发展理论 第二章我国城市社区服务与社区建设(2学时)第一节我国城市社区服务与建设 (1课时) 1.理解我国城市社区服务的基本情况 2.理解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基本情况 第二节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与模式 (1课时) 1.理解我国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与模式 2.理解我国街道社区和居(村)委会社区 第三章社区体育基本理论(4学时) 第一节社区体育的概念和构成要素 (1课时) 1.重点掌握社区体育的概念 2.重点掌握社区体育的构成要素 第二节社区体育的分类和基本特征 (2课时) 1.重点掌握社区体育的分类 2.重点掌握社区体育的基本特征 第三节社区体育的功能和对社会体育改革的推动作用 (1课时) 1.重点掌握社区体育的功能 2.重点掌握社区体育对社会体育改革的推动作用 第四章我国城市社区体育(4学时) 第一节我国城市社区的特征和社区体育兴起的背景 (1课时) 1.重点掌握我国城市社区的特征

《设计概论》教学大纲

设 计 概 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xxxxxxxxxx 编写日期:2010年9月 一、 开设系(部): 信息技术系 二、 教学对象: 艺术设计学专业学生 三、 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设计的地位及本质、设计的基本 原则、设计演变的基本规律以及设计与社会生活各层面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为以后的设计实践打下必要 的理论基础,及早树立正确的设计观。 四、 教学要求: 1、 通过学习《设计概论》,使学生比较广泛和深入了解有关设计的理论,认识理解设计的基本原则及 方法论。 2、 在了解各设计流派发展脉络的基础上,理解设计与设计美学、科学工艺、地域文化、生态环境、 上层建筑等社会生活各层面的关系。 3、 从历史、社会、文化、经济、生活方式、科学技术、材料等各个角度,了解工业设计的本质意 义和发展趋势。 4、教学中应坚持整体的原则,并针对当代设计的现状进行分析讲解,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增强理论知识的 实用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加深学生对讲课内容的理解。 五、 教学课时及其分配: 总学时:64学时 分 值分配:平时(30%) +期末(70%)=总评成绩(100% ; 题 量一一90分钟 七、教材: 《设计概论》赵平勇主编,设计概论,高等教育岀版社, 2003.8 六、考 核: 考核形 式 期末 考试; 试卷结 构 试题 分为四大类 型:填空、 名词解释、 简答、论 述;

八、主要参考书目: 1、(美)梅格斯,《20世纪视觉传达设计史》,湖北美术出版社,1989年 2、(日)大治浩,佐扣七郎合编,《设计概论》,浙江人民美术岀版社,1991年 3、李砚祖,《工艺美术概论》,吉林美术岀版社,1991年 4、王受之,《世界工业设计史略》,上海人民美术岀版社,1987年 5、柳冠中,《工业设计概论》,中国科学技术岀版社 6、朱淳泽,《世界工艺史》,浙江美术学院岀版社 7、尹定邦,《设计目标论》,暨南大学出版社 8、约翰.沙克拉,卢杰、朱国勤译,《设计一现代主义之后》,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9、李砚祖,《设计概论》,湖北美术岀版 10、李妲莉、何人可、刘景华,《美国工业设计》,上海科技岀版社 九、讲授提纲 设计概论 第一章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2学时)【学习目的和要求】 1 、初步了解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 2、了解艺术设计的特征 3、掌握艺术设计的方法 4、了解艺术、科学与技术相互之间的关系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艺术设计的定义 一、设计在世界上的定义 二、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艺术设计的原理 一、艺术设计的艺术性原理 二、艺术设计的科学性原理 三、艺术设计的技术性原理 第三节艺术设计的特征 一、设计的创意性特征 二、设计的图形性特征 三、设计的产品型特征 四、设计的科学性特征 五、设计的工艺性特征 六、设计的市场性特征 第四节艺术设计的方法 一、对比设计的方法 二、分散的设计方法 三、形象的设计方法 四、逻辑的设计方法

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设计概论是艺术设计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理论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设计的涵义、理解设计的本质,掌握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认识设计的规律与基本特征。使学生能够“从设计中来,到设计中去”,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指导学生学习现代设计的方法与技巧,从而提升艺术设计思维的素质和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1、介绍艺术设计的发展脉络。 2、介绍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特征、传达理念及制作方法等。 3、介绍公共艺术设计的基本特征、功能及区域影响等。 4、介绍工业产品设计的基本特征、适用功能及技术流程等。 5、介绍艺术设计的图形创意、材料选择、功能与形态等。 6、介绍批评意识对艺术设计健康发展的巨大作用。 (三)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与时间安排表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设计形态论 本章重点、难点: 1、艺术设计的基本含义,艺术设计家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知识范围; 2、视觉传达设计、公共艺术设计、工业产品设计的基本特征; 3、对以上三种艺术设计类型的制作方法及流程的把握。

教学内容: 第一节艺术设计家 生存价值、知识范围、个人行为等。 第二节视觉传达设计 基本特征、传达理念、制作方法等。 第三节公共艺术设计 基本特征、功能、区域影响等。 第四节工业产品设计 基本特征、适用功能、技术流程等 第二章设计创意论 本章重点、难点: 1、艺术设计的图形创意方法的掌握; 2、图形确定、符号运用、形式构成的掌握; 3、对艺术设计制作材料和人体工程学相关知识重要性的认识和掌握。 教学内容: 第一节图形与创造 题材、主题、符号运用、构图、节奏、色调等。 第二节古材料与美感 天然材料、符合材料、声光材料、物化意义、视觉审美等。 第三节功能与生态 人体工程学、人的生理、人的心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等。第四节精神与道德 造物观念、知识产权、道德价值等。 第三章设计文化论 本章重点、难点: 1、对艺术设计文化发展脉络的掌握; 2、“本土化”与“全球化”的关系的正确处理; 3、艺术设计批评方法和手段的掌握。 教学内容: 第一节历史与文明

教育概论教学大纲

教育概论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教育概论 英文名称:Introduction to education 课程编码:14201B 课程类别:专业课 总学时:48学时 总学分:3学分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专业 先修课程:心理学 开课系部:教育与心理科学系 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教育概论》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是为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而设置的专业必修课。 《教育概论》是教育理论体系中紧密结合现实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作为培养人的这种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具有科学性、思想性、应用性、艺术性等特点。 本课程是教师从业的一门必修基础公共课程。学习本课程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认识教育的基本规律,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基本技能,明确办学育人的社会主义方向,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教育概论》主要有以下特点: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体现以人为本;立足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境况和未来走向,尽力反映教育理论研究的精粹和教育改革的时代气

息;把握教育学学科特点,注重教育活动及其所面对的诸种矛盾的动态统一,全面、辩证、逻辑、历史地阐述和评价教育理论的发展。 《教育概论》的内容包括:教育的概念;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目的;教育制度;课程;教学;德育;美育;体育;综合实践活动;班主任;教师; 学校管理等十六个方面。 学习《教育概论》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学习使学生熟悉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办学规律,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 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方法和基本理论知识去分析、研究、指导教育教学工作和教育改革的基本能力,从而增强教育的目的性。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绪论 1.教学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的三个阶段,学习教育学的意义和方法。在学习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深刻理解。 2.教学具体内容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二)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 (三)教育学的发展多样化阶段 (四)教育学的理论深化阶段 三、教育学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教育的概念 1、教学的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教育的概念,不同社会形态下教育的基本特征,深刻理解教育质的规定性,教育的基本要素等内容。

《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概论》课程(0504041524)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中文名称: 设计概论 课程代码:0504041524 学分与学时:2学分 36学时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授课对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 通过对设计学的研究范围、设计的多重特征以及东西方设计源流的分析,明确设计与特定的物质生产与科学技术的关系,设计与特定社会的政治、文化、艺术的关系。以设计学的涵盖范围为主体,探讨设计的特征、源流和研究方法。配合多媒体教学方式,以生动直观的图片资料强化教学效果。 三、学时安排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及其现状 教学目的:了解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和现状。 基本要求:了解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和现状。 重点与难点: 重点:设计学的研究现状 难点:设计学的研究现状 教学方法:讲授 主要内容: 第一节设计学的研究范围 第二节设计学研究的现状 第二章设计的多重特征 教学目的:掌握设计的多重特征 基本要求:掌握设计的多重特征 重点与难点: 重点:设计的多重性 难点:设计的艺术特征 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演示图例 主要内容: 第一节设计的艺术特征 第二节设计的科技特征 第三章设计源流之一(中国部分)教学目的:了解中国的设计源流 基本要求:掌握中国设计的发展历史 重点与难点: 难点:中国的设计源流 重点;中国古代设计的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演示图例 主要内容: 第一节原始社会时期的设计 第二节奴隶社会时期的设计 第四章设计源流之二(西方部分)教学目的:了解外国的设计源流 基本要求:掌握外国设计的发展历史 重点与难点: 重点;西方的设计源流 难点;西方现代设计的特征 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演示图例 主要内容: 第一节西方古代设计 第二节设计与工业革命 第五章设计的类型 教学目的:了解设计的类型 基本要求:掌握设计的类型 重点与难点: 重点:设计的各种类型 难点:视觉传达、产品设计的特征 教学方法:讲授多媒体演示图例 主要内容: 第一节视觉传达设计 第二节产品设计 第六章设计师

《城市设计概论》教学大纲.doc

《城市设计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城市设计概论 (英文): General Theory of Urban Design 课程编号:030403 学时: 24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4 学时;实验学时或上机学时) 学分: 1.5 适用专业:城市规划 一、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城市设计概论是城市规划专业基础课。课程通过追溯城市设计的起源、发展和前沿,介绍现代城市设计的一般理论、方法和程序, 分析国内外城市设计经典实例,为学生从事城市设计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2.1了解城市设计的起源与发展; 2.2建立现代城市设计理念; 2.3初步掌握现代城市设计的基本方法和程序; 2.4学习国内外优秀城市设计经验。 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为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打下理论基础。 四、教学基本内容 4.1绪论 4.2城市设计的内容 4.3现代城市设计的要素 4.4城市设计的原则 4.5现代城市设计的基本方法与程序 4.6现代城市设计过程的建构及目标价值取向 4.7城市设计实例分析 五、教学方法和手段 采用理论讲授与实际案例分析相结合,历史与前沿相结合,教材与课外参考资料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手段上,理论课讲授与观看多媒体教学资料结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现代教学设施与手段,着力改进教学效果。 六、课程设计:无 七、实验、实习或上机安排:无 八、考核方式: 1、平时成绩 50%

2、期末考核成绩 50% 3、综合成考核成绩=平时成绩×50%+课程设计成绩×50% 十、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城市设计概论》邹德慈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年参考书: 《城市规划设计资料集城市设计分册》上海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5年《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王建国著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9 《建筑外环境设计》刘永德等著天津科技出版社 ,1998 《外部空间设计》卢原义信 (日)著中国建工出版社 ,1985 《图解城市设计》金广君著黑龙江科技出版社 ,1997 《城市广场设计》王坷等著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9 《城市设计感性原则与方法》余柏春著中国城市出版社 ,1997

体育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体育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introduction of physical education 【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必修 【课时】36 【学分】2 【课程性质、目标和要求】 (一)课程性质:体育概论是从宏观上、整体上综合研究体育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的学科,属于社会科学范畴。它是体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理论课,具有高度概括性,有利于掌握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指导体育向合理化方向发展。 (二)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体育的整体认识,掌握体育的基础理论与国家体育的宏观政策、方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的学习打好基础,增强从事体育工作的事业心和自觉性。 (三)教学要求: 1.体育概论是一门高度概括的学科,教学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 2.该门课程教学课时少,但涉及内容多,应突出重点章节教学。 3.体育概论是一门新兴学科,教学中应在大纲的基础上,不断补充新理论、新知识。(四)教学时间要求:本课程一般安排在第一学期,每周2学时。 【教学内容、形式与学时分配】 体育法学教学内容、形式与学时分配如下: 绪论 一、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体育概论的研究对象和基本内容,掌握体育概论的科学研究方法 二、主要教学内容 1.体育概论的学科介绍 2.体育概论的研究对象、学科性质 3.体育概论的研究方法 三、课堂讨论选题:怎样理解《体育概论》是一门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学科?

四、课外作业选题 1.试述《体育概论》的研究对象 2.简述《体育概论》的科学研究方法 第一章体育与体育科学 一、学习目的要求 重点掌握体育的概念,了解体育科学体系的结构 二、主要教学内容 1.关于体育术语的选定 2.体育基本概念的规范化 3.体育与体育科学的区别 4.体育科学体系 三、课堂讨论选题:试述体育与体育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四、课外作业选题 1什么是(广义的)体育?它主要包括那几个部分? 2.简述现代竞技运动的特点。 第二章体育的产生和发展 一、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体育产生的动因、社会根源、外国体育发展概况,掌握我国体育发展的历程。 二、主要教学内容 1.体育产生的动因和社会根源 2.外国体育发展概况 3.中国的社会变革和体育发展 三、课堂讨论选题:试述体育产生的动因。 四、课外作业选题 1.简述体育产生的社会根源 2.简述新中国体育发展的历程 第三章现代社会与体育 一、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体育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理解现代社会对体育的需要和对体育创造的有利条件。 二、主要教学内容 1. 体育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2.对体育社会地位的社会学分析 三、课堂讨论选题:现代生活方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四、课外作业选题:现代社会和体育运动的关系。 第四章体育其他社会活动之间的关系 一、学习目的要求 了解体育与政治、体育与经济、体育与教育、体育与军事、体育与大众传媒之间的关系。 二、主要教学内容 1. 体育与政治 2. 体育与经济 3. 体育与教育 4. 体育与军事 5. 体育与大众传媒

设计概论教学大纲

《设计概论》 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xxxxxxxxxx 编写日期:2010年9月 一、开设系(部): 信息技术系 二、教学对象: 艺术设计学专业学生 三、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充分认识设计的地位及本质、设计的基本原则、设计演变的基本规律以及设计与社会生活各层面的关系,并在此基础 上,为以后的设计实践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及早树立正确的设计观。 四、教学要求: 1、通过学习《设计概论》,使学生比较广泛和深入了解有关设计的理论,认识理解设计的基本原则及方法论。 2、在了解各设计流派发展脉络的基础上,理解设计与设计美学、科学工艺、地域文化、生态环境、上层建筑等社会生活各层面的关系。 3、从历史、社会、文化、经济、生活方式、科学技术、材料等各个角度,了解工业设计的本质意义和发展趋势。 4、教学中应坚持整体的原则,并针对当代设计的现状进行分析讲解,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增强理论知识的实用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加深学生对讲课内容的理解。五、教学课时及其分配: 总学时:64学时 六、考核: 考核形式——期末考试; 试卷结构——试题分为四大类型: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分值分配:平时(30%)+期末(70%)=总评成绩(100%);

题量——90分钟 七、教材: 《设计概论》赵平勇主编,设计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八、主要参考书目: 1、(美)梅格斯,《20世纪视觉传达设计史》,湖北美术出版社,1989年 2、(日)大治浩,佐扣七郎合编,《设计概论》,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年 3、李砚祖,《工艺美术概论》,吉林美术出版社,1991年 4、王受之,《世界工业设计史略》,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年 5、柳冠中,《工业设计概论》,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6、朱淳泽,《世界工艺史》,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 7、尹定邦,《设计目标论》,暨南大学出版社 8、约翰. 沙克拉,卢杰、朱国勤译,《设计—现代主义之后》,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9、李砚祖,《设计概论》,湖北美术出版 10、李妲莉、何人可、刘景华,《美国工业设计》,上海科技出版社 九、讲授提纲 设计概论 第一章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2学时) 【学习目的和要求】 1、初步了解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 2、了解艺术设计的特征 3、掌握艺术设计的方法 4、了解艺术、科学与技术相互之间的关系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艺术设计的定义 一、设计在世界上的定义 二、艺术设计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艺术设计的原理 一、艺术设计的艺术性原理 二、艺术设计的科学性原理 三、艺术设计的技术性原理 第三节艺术设计的特征 一、设计的创意性特征 二、设计的图形性特征 三、设计的产品型特征 四、设计的科学性特征 五、设计的工艺性特征 六、设计的市场性特征 第四节艺术设计的方法 一、对比设计的方法

艺术设计概论课程标准

艺术设计概论课程标准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为图形图像制作专业的必修专业课程,主要内容包括何谓设计、设计的本质与特征、设计形态、设计思维、设计美学、设计风格学、设计与科学技术、设计心理学、设计的历史、设计与教育等。 通过本课程的讲授,使学生掌握艺术设计的概念与意义,较系统地了解设计历史发展的过程,熟练掌握各历史阶段出现的代表作品,设计现象和设计流派,并能在实践中吸收前人成果,拓展设计思路。较全面地认识设计文化和各种特征。理解并掌握设计的本质特征、设计的物化、设计文化的继承方式,装饰的意义和特点、视觉在设计中的意义和特性,美感的特征及材料和技术的重要性等重要问题。 二、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主要围绕艺术设计类基础理论进行编写,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充分了解何谓设计、设计的本质与特征、设计形态、设计思维、设计美学、设计风格学、设计与科学技术、设

计心理学、设计的历史、设计与教育等相关知识。使学生掌握艺术设计的概念与意义,较系统地了解设计历史发展的过程,熟练掌握各历史阶段出现的代表作品,设计现象和设计流派,并能在实践中吸收前人成果,拓展设计思路。 三、课程目标 (一)专业能力: 了解设计设计的基本涵义,设计的本质与特征; 掌握设计形态,设计思维,设计美学,设计风格学,设计与科学技术,设计心理学,设计的历史,设计与教育。 (二)方法能力: (1)使学生掌握艺术设计的概念与意义,较系统地了解设计历史发展的过程,熟练掌握各历史阶段出现的代表作品,设计现象和设计流派; (2)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在实践中吸收前人成果,拓展设计思路,发散思维。 (三)社会能力: 独立工作的技能; 学业能力; 自我认知能力; 团队合作能力,团结就是力量。 四、学习情境设计 (一)学习情境设计与时间安排

兽医畜牧学概论复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基因频率:一个群体中某一等位基因占该基因座上所有等位基因总数的比例称为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一个群体中某基因位点上不同基因型所占的比率。 遗传力:指数量性状加性遗传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它代表度量总方差内由基因的平均效应引起的那部分,这正是确定亲属间相似程度的部分。 重复力:指同一个体某性状各次测量值之间的组内相关系数,畜牧许多生产性状在终身是可多次度量的。 遗传相关:是由基因多效性和基因连锁引起;可根据亲属间的表型资料进行间接仿测。 表型相关:是反映同一头动物两个性状之间的相互联系,课根据观测到的表型值做出估计。饲料报酬:平均增重1Kg所需要的平均日采食饲料的量,=平均日采食饲料量(Kg)/平均日增重量(Kg) 绝对生长:是在一定时间的增长量,是生长速度的标志。 相对生长:是用增长量与原来体重的比率来代表动物在一定时间内的生长强度。 杂种优势:不同种群的家畜杂交所产生的杂种在生活力,生长势和生产性能等方面表现在一定程度上优于其亲本纯繁群体。 同质选配:就是选用性状相同,性能表现一致或育种值相似的优秀公母畜来配种以期获得与亲代品质相似的优秀后代。 异质选配: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选用具有不同优异性状的公母畜相配,以期获得兼有双亲不同优点的后代;另一种是选择相同性状但优劣程度不同的公母畜相配,即以优该劣,以期后代有较大的改进和提高。 眼肌面积:猪一般以最后一对腰椎间背最长肌的横断面积作为眼肌面积,计算公式是:长度*宽度*0.7cm(或者0.8cm)。眼肌面积越大,其瘦肉率越高。 精子活率:指精子中呈前进运动所占总精子的百分率。 人工授精:是用器械采取雄性动物的精液,再用器械把精液注入到发情雌性动物的生殖道内,以代替雌雄动物自然交配的一种方法。 性成熟:雄性动物生殖器官和生殖机能发育趋于完善,雄性达到能够产生具有受精能力的精子,并有完全的性行为的时期,雌性表现完全的发情特征,排出能受精的卵母细胞,以及有规律的发情周期。雄性性成熟通常比雌性迟一些。 世代间隔:他一双亲产生种用子女时的平均年龄来计算的,即从这一代到下一代的平均年数。细胞周期:从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到下一次有丝分裂结束之间的期限。 发情:雌性动物到一定年龄后,每隔一段时间,卵巢内就有卵泡发育,逐渐成熟而发生排卵,雌性动物的精神状态和生殖器官及行为都发生较大的变化,如:精神不安、食欲减退、阴门肿胀、流出黏液,愿意接近雄性动物,接受雄性动物或其他雌性动物的爬跨等。发情周期:初情期后的雌雄动物,在繁殖季节,生殖器官及整个机体都会产生一系列周期性的变化,直至性机能停止为止。这种周期性的性活动称为发情周期或性周期。 二、填空题 1、细胞分裂间期可分为(生长前期)、(DNA合成期)、(生长后期)三个时期 2、多性状的选择方法主要有(顺序选择法)、(独立淘汰法)和(综合选择指数法)。 3、按家畜生产力性质划分,家畜品种可分为(专业品种)和(兼用品种)两大类。 4、动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明显地分为(胚胎期)和(生后期)两个时期) 5、品系建成以后,可以从(合成新的品系)和(利用杂种优势)两方面加以利用。 6、睾丸的作用是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 7、哺乳动物的排卵类型可分为(自发性排卵)和(诱发性排卵)两种。

体育概论期末重点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媒介,以谋求个体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直接目的,并以培养完善的社会公民为终极目标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或教育过程。 竞技体育:是指在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人体在体力、技艺、心理、智力等方面的潜力的基础上,以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和创造优异的运动成绩为目的的训练和竞赛活动。 学校体育:是指以学生为对象,通过身体活动,增强学生体质,传授身体知识、技术、技能,培养道德和意志品质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过程 社会体育:是指一切社会文化机构以及有关社会团体或组织为社会公民所开展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普及性体育活动。 终身体育:终身体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所进行的身体锻炼和所受到的各种体育教育的总和。体育产业:体育产业是指以向社会提供与体育有关的物质产品和劳动服务为收入来源的经营性的各种行业总和。 体育功能:体育功能是指体育这一文化现象以其自身的特点作用于人和社会所能产生的作用和效能 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的总称。 体质:是指人体的质量,是通过先天遗传和后天锻炼获得的在人体形态结构、生理机能、身体素质与体育活动能力、人体适应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特征 家庭教育:是以家庭成员为活动对象,以家庭居室及其周围环境为主要活动场所,根据家庭成员的需要与爱好选择体育活动内容和方法,利用自己的余暇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达到增进身心健康的目的,促进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发展。 社区体育:社区体育是以基层社区为区域范围,以辖区内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物质基础,以社区成员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需求、增进社区感情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体育活动。 体育教学:是体育教师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和学校的体育教学计划,发展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的体质,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过程。其主要目标是通过教学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运动竞赛:是指以争取胜利为直接目的,以运动项目为内容,根据规则的要求,进行个人或集体在体力、技艺、心理等方面的竞赛过程。 身体姿势:身体姿势是指身体和身体的各个部分在整个动作过程中所处的状态和位置。 身体运动轨迹:身体运动轨迹是指身体和身体的各个部分在完成动作过程中所移动的路线。身体运动时间:身体运动时间是指完成身体运动所需的时间,或身体运动所持续的时间。身体运动速率:身体运动速率也称动作频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某一动作的重复次数。 身体运动速度:身体运动速度是指身体或身体某一部分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或角度 身体运动力量:身体运动力量是指人体通过肌肉收缩完成某一动作的能力。 身体运动节奏:是指动作的快慢、用力的大小、肌肉的收缩与舒张以及时间间隔的长短合理交替的一种综合特征 体育手段:体育手段是指为实现体育目的而采取的各种身体活动内容和方法的总称。 运动技术:体育运动技术是指为了达到某种具体的体育目的而完成身体运动的方法。 体育科学:指研究体育现象,揭示体育内部和外部规律的一个多学科、多层次的系统的知识体系 体育文化:是指在增进健康、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过程中创造和形成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财富,包括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组织及规范体育活动的各种思想、制度、伦理道德、审美观念,还包括为达成目标的各种改革举措以及相应的成果。包括体育精神文化、体育制度文化、体

工业设计概论教学大纲教案资料

工业设计概论》教学大纲 大纲说明 课程编码: 3325038 总学时: 32 学时(讲课32 学时) 总学分: 2 学分课程类别:必修适用专业:工业设计(本科)预修要求: 无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工业设计是一门综合科技、艺术、经济之大成的新兴边缘学科。工业设计的发展历史形象地反映了人类文明的演进,综合地体现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社会、经济、文化及科技的特征。 本课程将概略介绍工业设计的特征及其覆盖领域;专题介绍工业设计简史、工业设计与文化、工业设计与相关学科、工业设计与市场、工业设计与环境等课题;着重介绍工业设计的三个主要领域: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和视觉传达设计的程序与方法。 本课程力图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了解工业设计的实际运作过程,激发学生对工业设计的兴趣;使学生能全方位、综合性地把握技术与艺术、设计与文化的相互关系,培养自觉的设计意识,提高视觉审美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探索,学生将理解作为一种新文化形态的工业设计,正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教学将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作业以读书报告、小论文为主要形式。 大纲正文 第一章设计与工业设计学时:4 学时(讲课4 学时) 了解设计的概念、设计的领域、设计的基本原则;熟悉工业设计的基本概念、工业设计的特征、工业设计的程序;关注世界工业设计发展趋势。 本章讲授要点:设计的概念、领域和基本原则;工业设计的基本概念、特征、程序和发展趋势。 重点:工业设计的基本概念 难点:设计的概念与原则 第一节设计的概念 第二节设计的领域 第三节设计的基本原则 第四节工业设计 第二章工业设计简史学时:4 学时(讲课 4 学时) 了解工艺美术运动与新艺术运动、德意志制造联盟与包豪斯、20世纪20?30年代的流 行风格;熟悉战后工业设计的发展、理性主义与“无名性”设计、高技术风格、后现代主义等设计风格和理念。 本章讲授要点:德意志制造联盟与包豪斯;战后工业设计的发展、理性主义与“无名性” 设计、后

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设计概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总述

二、教学时数分配

三、单元教学目的、教学重难点和内容设置 导言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设计学的研究范围以及现状。【重点难点】重点是设计学的研究范围和设计学的现状。 【教学内容】第一节设计学的研究范围 1)设计史 2)设计理论 3)设计批评 第二节设计学的现状 1)对当代西方设计的思潮的一般看法 2)对中国古代设计思想的初步研究 第一章“看”的意义 【教学目的】了解设计的多重特征。 【重点难点】重点是设计的科技特征设计的经济性质。 【教学内容】2、设计的多重特征 第一节设计的艺术特征 1)设计与艺术的渊源 2)设计的艺术含量 3)设计的艺术手法 4)不同设计的艺术特征 5)艺术推动设计 第二节设计的科技特征 1)设计与科技进步 2)设计与科学理论 3)设计是科学技术商品化的载体 第三节设计的经济性质 1)设计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 2)设计作为价值方法 3)设计作为经济体的管理手段 4)设计与生产和消费的关系第二章艺术是什么

第三章西方设计史 【教学目的】了解西方古代设计设计与工业革命西方19世纪设计,现代设计运动以及西方当代设计发展现状及展望。 【重点难点】重点是西方当代设计发展现状及展望。 【教学内容】 第一节西方古代设计 1)原始时期和古典时期的设计 2)中世纪时期的设计 3)文艺复兴时期的设计 第二节设计与工业革命 1)作为历史转折时期的18世纪 2)早期的设计师和工业家 第三节西方19世纪设计 1)19世纪设计发展的背景 2)19世纪的设计教育和设计改革 第四节现代设计运动 1)现代主义设计运动 2)大战后的设计 3)60年代的波普审美观 第五节西方当代设计发展现状及展望 1)60年代设计文化的复杂性 2)设计和后现代主义 3)新时代设计的方向 第四章设计的类型 【教学目的】了解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 【重点难点】重点是针对不同的专业掌握与之专业相谋合的重点范畴。 【教学内容】4、设计的类型 第一节视觉传达设计 1)什么是视觉传达设计 2)视觉传达设计的构成要素 3)视觉传达设计的领域 第二节产品设计 1)什么是产品设计 2)产品设计的基本要素 3)产品设计的基本要求 4)产品设计的分类 第三节环境设计 1)什么是环境设计 2)环境设计的类型 第六章设计批评 【教学目的】了解设计的批评对象及其批评者、设计批评的标准、设计批评的方式、设计批评的理论。 【重点难点】重点是设计批评的标准。

畜牧学概论

均匀度:指群体的均匀程度。一般以在平均体重±10%内个体数占所抽测数的百分率来表示。 全进全出制:是家禽生产中的管理制度,全进指同一饲养场或同一舍只饲养同一日龄或相差不超过3-7天的鸡;全出指一次性同时出栏;出栏后彻底清扫,消毒,并空闲2-3周。这样可有效防止疾病的传播。 家禽孵化的基本条件:温度、湿度、通风、转蛋、凉蛋 鸡鸭鹅鹌鹑的孵化期为21、28、30-33、16-18 孵化期两个死亡高峰:一:孵化前期,鸡胚在孵化前3-5天,是胚胎生长迅速,各种胎膜相继形成而作用尚未完善。胚胎对外界环境很敏感:种蛋贮存不当、过量甲醛熏蒸、维A缺乏等都会造成重大影响。二:孵化后期,鸡胚在孵化18天后。胚胎正处于从尿囊绒毛膜呼吸过渡到肺呼吸时期,生理变化剧烈,需氧量剧增,其自温产热猛增。传染性胚胎病、孵化环境(通风与散热)、蛋是否大头向上放置等影响很大。 防疫:家禽传染病流行的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禽群;场址的选择和布局:加强科学饲养管理,增强机体抗病力;实行全进全出制,日常防治;疫病流行时的扑灭措施。 猪的经济类型:1.瘦肉型(丹麦长白猪、英国大约克夏、美国杜洛克、中国三江白猪) 2.脂肪型(广西陆川猪、福建槐猪、云南滇南小耳猪、小约克夏) 3.肉脂兼用型(国内除三江白猪和湖北白猪、苏太猪外均是,如中约克夏、哈白猪、浙金猪、北京黑猪) 中国猪的分类:华南型,华北型,华中型,江海型,西南型,高原型 中国养猪世界第一:养猪头数猪肉产量品种数量出口活猪头数出口猪鬃出口肠衣中国养猪成就:1,养猪的规模迅速发展2,生猪的出栏量3,人均猪肉的消耗量4,猪肉的产量5,加强猪种资源保护,良种引进6,饲料工业发展迅速7,疫病防治成绩显著8,养猪业法规标准不断完善 公猪饲养管理:充足营养,单圈饲养,适当的运动,刷拭,修蹄,适宜的环境条件,定期体检固定配种舍,合理的利用,卫生防疫。 种质特性:1.产地来源 2.体型外貌 3.生产性能(生长,产仔,肉质) 4.杂交利用情况 地方种猪种质特性:1.繁殖力强 2.抗逆性强 3.肉质优良 4.生长缓慢,早熟易肥,胴体瘦肉率低 必需氨基酸EAA: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的速度及数量不能满足动物正常生长所需,必需由饲料来供给的一类氨基酸。例如赖氨酸、色氨酸、苏氨酸。 胴体重:猪屠宰后去头、蹄、尾、内脏,仅保留板油和肾脏的躯体重量。影响其胴体瘦肉率的四大因素是:品种、饲料与营养、疾病的预防与管理、管理技术和营销。 胴体瘦肉率:瘦肉的重量占胴体重的比率。 PSY:指每头母猪平均每年所能提供的断奶仔猪头数,是衡量猪场效益和母猪繁殖成绩的重要指标。 MSY:指每头母猪平均每年出栏的肉猪头数。 平均背膘厚:猪屠宰后,胴体背中线上,肩部最后处、胸腰椎结合处、腰荐椎结合处,三点膘厚的平均值。 理想蛋白质:指这种蛋白质的氨基酸在组成和比例上与动物所需蛋白质的氨基酸

社会体育概论教学大纲

《社会体育概论》教学大纲 一、说明 为保证本学科内容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本大纲包括了本学科体系的基本内容。但在使用本大纲时,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有关章节内容进行删减调并,以避免与其它课程不必要的重复。 教学中注意各专业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实际文化水平,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能力培养。要精选教学内容,重视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注意实效,学以致用。 (一)课程定义 该系列教材从不同层面阐述体育与社会、竞技体育与市场规律等方面的知识,对学生了解体育运动的文化价值、社会内涵、市场价值、市场运作以及提高运动美的鉴赏水平和体育摄影能力等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二)编写依据 本大纲以党的教育方针、普通高等教育为依据制订。 (三)目的任务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有关社会体育的一般理论、方法与组织,为今后从事休闲与健身工作打下基础。 教学任务: 1.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社会体育的目的任务,较系统地掌握其基本原理、规律和方法,了解完整的运动心理学发展动态、特点和趋势,为实施休闲与健身奠定一定的心理理论基础。 2.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教练员的职责和应具备的知识结构与能力结构,牢固树立专业思想,忠诚党的体育事业,做一名合格的教练员。 3.通过作业、讨论等多种教学形式,使学生能结合专项思考一些有关训练方面的问题,培养学生在训练实践中运用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课堂讲授和学生实践,培养学生实际运用各种社会体育组织方法的操作能力,并能按照计划制订的基本要求,为今后从事该专业工作打下一定基础。 (四)课程编码及适应专业 本大纲适用于普通高等教育课程的教学,课程编码:9787563354740 (五)学时数与学分 本课程总学时数64学时。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畜牧学概论

优质肉鸡牛的补偿生长猪的全进全出制 一、如何利用猪的生物学特性来合理组织养猪生产(重点) 1 四季发情,多胎高产可通过早期断奶、激素处理,采取同期发情等措施来提高母猪的利用率,使母猪年产胎次提高,此外猪的发情周期平均为21天,应注意观察其发情征候,避免错过。 2 生长快速,屠宰率高地方品种猪8月龄达100公斤,外来品种猪6月龄达100公斤,此时屠宰率最高,应适时出栏。为保证猪只迅速生长,在实际生产中可采取以下措施:提高哺乳母猪的饲料营养水平,;提前补饲,锻炼仔猪胃肠机能,使仔猪能尽早采食,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促使仔猪正常发育,健康生长。 3 猪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强猪往往在发病初期不易发觉,一旦出现症状,病情已较严重,难于治疗。因此,饲养人员应该注意观察猪的日常动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4 杂食性强,摄食行为特别猪能广泛利用植物性、动物性和矿物质饲料,而且采食量大,利用能力强,对饲料消化较快。猪除睡眠外,大部分时间都会用来采食。猪采食具有选择性,特别喜爱甜食,颗粒料,湿料。 5 听觉和嗅觉灵敏,视觉不发达在生产中按仔猪的强弱固定奶头以便同窝仔猪能均匀生长发育。在仔猪寄养时设法干扰母猪的嗅觉,在并群时要设法混淆各猪的气味,避免猪只间的斗架,饲养时避免发出较大的声音。猪视觉弱,可用假母猪进行公猪采精训练。 6 对温湿度敏感大猪怕热,小猪,尤其是初生仔猪怕冷,成年猪注意防暑降温,同时保持猪舍干燥,初生仔猪注意防寒保暖, 7 群体位次明显,具有争斗行为在饲养实践中,应避免经常调整猪群,在组群时,可用镇静剂和能掩盖气味的气雾剂,以减少混群时的对抗和攻击行为。 8 爱好清洁在猪进入新圈后的头三天应认真调教,做到睡觉、采食和排便“三点定位”,以保持圈内清洁卫生。 问答题 一、猪的生物学特性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 1、性成熟早,繁殖率高,世代间隔短 2、饲养周期短、生长速度快、积脂力强 3、食性广,饲料报酬高 4、屠宰率高、产肉性能高、肉脂品质好 5、猪的嗅觉和听觉灵敏,视觉不发达 6、小猪怕冷,大猪怕热 7、定居漫游,喜清洁,易调教,群居位次明显 二、如何按商品用和种用分别对猪群类别进行合理的划分? 根据利用目的可以划分种猪和肉猪,种猪包括哺乳仔猪----断奶仔猪---种公猪和种母猪--后备猪----鉴定猪---基础种猪,肉猪包括哺乳仔猪---断奶仔猪---生产猪。 母猪早期妊娠诊断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根据母猪的发情周期和妊娠征状来断定、阴道活组织检查法、测定雌激素法和超声波妊娠测定法 四、促进母猪发情的措施有哪些? 公猪诱情、仔猪提前断奶、并窝、合群并圈、按摩乳房、激素促情、药物冲洗 母猪的泌乳规律 1、乳头各自独立,乳池不发达,不能随时排乳 2、放乳时间很短,一般10~20s之间 3、母猪两次排乳间隔约1h,一昼夜可排乳20次以上 4、前部乳房比后面泌乳量大 5、15~25天达到泌乳高峰 6、仔猪有固定乳头吮乳的习性 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 1、生长发育快,物质代谢旺盛 2、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腺机能不完善 3、没有先天免疫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