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非标类配电箱设计参考标准汇总模板

非标类配电箱设计参考标准汇总模板

非标类配电箱设计参考标准汇总模板
非标类配电箱设计参考标准汇总模板

非标配电箱设计参考标准

2016年1月

1非标配电箱壳体标准

1.1 明装挂墙配电箱:

配电箱(柜)满足下列任一要求时采用落地配电柜:

1.1.1 宽度尺寸﹥800mm;

1.1.2 高度﹥1200mm;

1.1.3 厚度﹥300mm;

1.1.4 进线总开关﹥315A;

1.2 配电箱(柜)尺寸及设计参考标准

1.2.1 落地配电柜高度≤2200mm;

1.2.2 落地配电柜宽度≤1300mm;

1.2.3 落地配电柜宽度﹥800mm时采用双开门设计;

1.2.4 挂墙配电箱宽度﹥600mm时采用双开门设计;

2 非标配电箱(柜)电器元件整体布置

2.1 元件布置的主要目的

2.1.1在满足客户进出线位置够用、满足公司布线位置够用的前提下,尽可能

保持内部空间的紧凑,控制整体尺寸。

2.1.2 整齐美观,操作方便、安全,工艺合理和维护检修方便、安全。

2.2 元件布置的排布次序:

2.2.1安装板电气元件排布次序:自左向右,自上向下,空余位置可用于后期

变更。

2.2.2面板电气元件排布次序:自上而下,自中间向二侧均匀延伸。

2.3 元件水平方向布置的位置要求

2.3.1 本要求适用于一般情况,特殊情况(实际条件不允许或者照此布置空间

利用不合理、不利于安装布线)除外。

2.3.2 不论特殊情况还是一般情况,断路器布置必须满足客户有足够的进线或

者出线位置,接线方便。

2.3.3 断路器布置次序从左向右。

2.3.4 一般情况下,配电箱(柜)的左侧位主要用于公司员工进出线、安装

端子、中继、熔断器等电器元件,同时用于客户出二次回路线。安装

时保持主回路与二次回路不交叉,不飞线。

必须预留客户二次回路出线位,根据情况预留50mm~150mm净尺寸。

净尺寸指:此宽度的竖直空间内什么都没有。

2.3.5 一般情况下,配电箱(柜)的右侧位主要用于客户出主回路线,必须预

留客户主回路的出线位,根据情况预留100mm~200mm净尺寸。

净尺寸指:此宽度的竖直空间内什么都没有。

2.3.6主进线塑壳断路器、双电源、隔离开关等布置在配电箱(柜)中间位置或

者稍稍偏离中间位置,原则上两侧不允许布置断路器,如果空间允许可以布置浪涌保护器回路以及其他电器元件。

2.3.7 布置必须满足客户进线或者出线的方便。

2.3.8 布置须满足视觉上的美观大方、上端面水平。

2.3.9 微型断路器水平之间布置禁止因空间原因强行挤压成一排。

2.3.10 原则上将同壳架电流或者出线电缆规格相同、框架一样的断路器布置

在一排。将大电流的断路器布置在上部位。

2.3.11 一般情况下塑壳断路器和微型断路器不混装一排,如果塑壳断路器数

量较少等特殊情况可以混装。

2.3.12 一般情况多个塑壳断路器装在一排时尽量保持一定的左右间距。间距

的大小主要依据客户进线和客户出线电缆的线径以及国标电缆专用铜

线鼻子尺寸进行制定,详见附表2.3.1。

附表2.3.1

塑壳断路器水平方向间距

备注1:当同一排塑壳断路器客户出线线径不一致时,以大线径值对应的L1(或L2)值为

准。

备注2:当L2值小于L1值时,以L1值为准。

2.4元件垂直方向布置的位置要求

2.4.1 本要求适用于一般情况,特殊情况(实际条件不允许或者照此布置空间 利用不合理、不利于安装布线)除外。

2.4.2 不论特殊情况还是一般情况,断路器布置必须满足客户有足够的进线或

客户出线电缆(mm 2) 满足出线电缆线鼻子可直接装入塑壳断路器

间距L1(mm )

不满足出线电缆线鼻子可直接装

入塑壳断路器间距

L2(mm )=左右靠近2个线鼻子最

接近的端面之间的间距

≤6 0 ≥20 10 ≥5 ≥20 16 ≥5 ≥20 25 ≥10 ≥20 35 ≥10 ≥20 50 ≥15 ≥20 70 ≥15 ≥20 95 ≥20 ≥30 120 ≥20 ≥30 150 ≥30 ≥30 185 ≥30 ≥30 240 ≥40 ≥30 300

≥40

≥30

者出线位置,接线方便。

2.4.3 布置次序从上到下。

2.4.4 布置须满足视觉上的美观大方,尽量保持上端面水平。

2.4.5 一般情况下,出线电缆相同的断路器尽量布置在一行,外形尺寸相同

的断路器尽量布置在一排,特殊情况除外。

2.4.6 当配电箱(柜)内有多行断路器排布时,塑壳断路器一般布置在前几行。

微型断路器等电器元件布置在余下几行。

2.4.7 当同一排断路器的数量较多时,应适当增加出线的净距离。

2.4.8 双电源、隔离开关的布置参照断路器的布置要求。

2.4.9 一般情况下当断路器的进线出线端安装有互感器、火灾探测器等电器元

件时,进出线的距离须相应增大,以火灾探测器为例,火灾探测器上

端与断路器之间的距离(参照净尺寸L,详见表2.4.1)等于或大于火

灾探测器下端与线槽或底板等之间的距离,具体情况可参照实际状况。

2.4.10 当同一排断路器客户出线线径不一致时,L值(详见表2.4.1)以大线

径L值为准,当多个规格断路器混装时,可根据出线数量及大小估算

客户出线的位置大小预留接线空间,参考附表2.4.1并自由掌握。

2.4.11 有个别断路器出线单相是双线的,选择L值时按2个断路器处理。

2.4.12 断路器布置主要依据客户进线和客户出线电缆的线径大小、多少以及

国标电缆专用铜线鼻子尺寸进行制定,一般原则详见附表2.4.1。

附表2.4.1

断路器布置尺寸要求

进线电缆(mm2)客户进线净距离

L(mm)

客户出线净距离

L(mm)(并列断路

器数≤2)

客户出线净距离

L(mm)(并列断

路器数≤4)

客户出线净距离

L(mm)(并列断

路器数≤6)

10 ≥150 ≥100 ≥+20 ≥+40 16 ≥150 ≥100 ≥+20 ≥+40 25 ≥150 ≥120≥+20 ≥+40 35 ≥150 ≥130≥+20 ≥+40

50 ≥150 ≥140≥+20 ≥+40

70 ≥180 ≥150 ≥+20 ≥+40

95 ≥200 ≥170 ≥+20 ≥+40

120 ≥250 ≥200 ≥+20 ≥+40 150 ≥250 ≥200 ≥+20 ≥+40 185 ≥250 ≥200 ≥+20 ≥+40 240 ≥300 ≥250 ≥+20 ≥+40 300 ≥350 ≥300 ≥+20 ≥+40 2*25 ≥150 ≥130 ≥+20 ≥+40 2*35 ≥150 ≥130 ≥+20 ≥+40 2*50 ≥180 ≥150 ≥+20 ≥+40 2*70 ≥200 ≥150 ≥+20 ≥+40 2*95 ≥200 ≥170 ≥+20 ≥+40 2*120 ≥250 ≥200 ≥+20 ≥+40 2*150 ≥250 ≥250 ≥+20 ≥+40 2*185 ≥300 ≥250 ≥+20 ≥+40 2*240 ≥300 ≥250 ≥+20 ≥+40 2*300 ≥350 ≥300 ≥+20 ≥+40 备注1:主进线断路器是微断时,客户进线净距离L(mm)=100mm~120mm。

备注2:附表2.4.1中净距离L详见附图2.4.2、附图2.4.3、附图2.4.4。

附图2.4.2

附图2.4.3

附图2.4.4

3非标配电箱(柜)电器元件附件规格

3.1进出线延伸排:

3.1.1 当国标电缆专用铜线鼻子无法直接接入塑壳断路器时,必须加工进出线

延伸排(可通过样本或者实物测量及现场比对确定)。

3.1.2 进出线延伸排的规格选取必须依据实际塑壳断路器连接位的宽度及铜

排的载流量选取。

3.1.3 进线延伸排上所开2个圆孔的直径,1个参照断路器上连接孔的孔径,

1个参照附表3,可等于铜线鼻子孔径或者小于铜线鼻子孔径1个等级。

附表3.1

国标电缆专用铜线鼻子尺寸(单位:mm)

端子型号连接电缆线径连接孔直径连接部位端面宽度DT10 10 8.5 16

DT16 16 8.5 16

DT25 25 8.5 18

DT35 35 10.5 20.5

DT50 50 10.5 23

DT70 70 12.5 26

DT95 95 12.5 28

DT120 120 14.5 30

DT150 150 14.5 34

DT185 185 16.5 37

DT240 240 16.5 40

DT300 300 18 50

3.2 塑壳断路器支架(挂墙明装)

3.2.1 当挂墙配电箱内塑壳断路器安装有进线延伸排、出线延伸排时,必须在

塑壳断路器底部布置金属支架或者绝缘板,延伸排上的连接螺钉与安

装板之间的距离不能满足安全要求。

3.2.2 如果选择金属支架的上、下端面不得超出塑壳断路器对应的的上、下端

面,金属支架用铆钉或者螺钉固定在安装板上。金属支架的高度:

塑壳断路器框架电流≤125A,高度H=20mm。

塑壳断路器框架电流≤250A,高度H=30mm。

塑壳断路器框架电流≤400A,高度H=40mm。

塑壳断路器框架电流≤630A,高度H=50mm。

3.2.3 如果选择绝缘板,绝缘板用铆钉或者螺钉固定在安装板上,须客户进线

的断路器,绝缘板的长度须超过延伸排最上端50mm~100mm,须客

户出线的断路器,绝缘板的长度须超过延伸排最下端50mm~100mm,

绝缘板左端面均须超过最左侧延伸排左端面60mm~100mm,绝缘板

右端面均须超过最右侧延伸排右端面60mm~100mm。

3.3 有机玻璃安全防护板

3.3.1 配电箱(柜)内部有铜排且离手动操作手柄过近时,必须布置防护有

机玻璃板,以防触电。

3.3.2 有机玻璃安全防护板的长度应超过铜排的长度,宽度为10mm~25mm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尺寸)。

3.3.3 有机玻璃安全防护板利用绝缘子固定在铜排上或者安装板上。

3.3.4 有机玻璃安全防护板上必须粘贴闪电标示。

4 非标配电箱电气元器件及线路标示标准

4.1 每个电气元器件应标注醒目的符号或代号标示,使用的符号或代号应与原理图或接

线图一致,所有标示便签采用机打标签。

4.2 导线端部应有耐久、清晰的标号标示,所有标号标示采用机打标号。

5非标配电箱接线工艺

5.1 电气元器件之间的电气连接全部选用铜排或铜导线。

5.2 二次回路导线选取标准:标准箱、柜中电压回路的导线截面选用 1.5mm2;非标箱、

柜中电压回路的导线截面选用1mm2;电流回路选用2.5mm2。特殊情况按图纸要求选用。

5.3 多股导线与接线端头的固定:应根据导线截面和固定螺钉选取接线端头(UT、OT、

IT);压接时采用专用冷压钳。将多股导线剥线一端插入接线端头插套内,多股导线不允许有分叉或未插入现象;铜芯线应伸出压接端头包容面但不超出包容面2mm。

5.4 二次配线放线时必须根据实际需要长短来下线,一般应

100~150mm的余量,活动线束应考虑最大极限位置需用长度。

5.5 二次导线根据实际情况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采用行线槽布线,内部走线应梳理整顺,

不要扭绞,不允许有中间接头。

5.6 安全接地线应在全长范围内使用带有黄、绿相间的双色导线。标准箱、柜的过门安

全接地线应用6mm2以上的编织铜带。

5.7 绝缘导线在穿过钢板或其它金属件时,应在穿过部位套上橡胶圈或塑料保护带。

5.8 交流三相电路中,A、B、C三相导线颜色依次为黄、绿、红,也可以全部采用黑色导

线,但在导线端部应套能区分相序、极性的色标。

5.9 保护导体的颜色(PE)必须采用黄绿双色导线,当保护导体是绝缘的单芯导线时,也

应采用这种颜色并且最好贯穿导线的全长。黄绿双色除作保护导体的识别外,不允

许有其它用途。柜内接地排必须与柜内安装板或条架直接接触严禁用绝缘子支撑。

5.10 一次导线选取标准:(BVR导线端头部位必须烫锡处理)

BV、BVR铜芯开关额定电流 (A) 导线截面(mm2)

≤16 2.5

≤25 4

≤32 6

≤40 10

≤63 16

≤80 25

≤100 35

≤125 50

≤160 70

≤250 95

≤315 120

≤350 150

≤400 185

注:断路器回路的导线按照断路器的额定电流选择,

5.11 铜排的选取标准:(表面必须进行镀锡工艺处理)

母排截面(宽×厚单位:mm)单根铜母排最大允许持续电流A

铜排规格平放竖放

15×3 163 172

20×3 215 226

25×3 266 280

30×3 333 350

40×4 484 510

50×5 669 705

50×6 735 775

30×10 613 646

60×6 873 920

60×8 1016 1070

50×10 1187 1250

60×10 1230 1295

80×6 1195 1300

80×8 1361 1480

80×10 1531 1665 注:图纸无特殊要求时适用上标准。

(完整版)软件详细设计说明书模板

软件详细设计说明书 v1.0 200X年月XX日 修订历史记录

编制 审查 审核 批准 文档评审负责人:参加评审人员:

目录 1引言 (4) 1.1编写目的 (4) 1.2背景 (4) 1.3定义 (4) 1.4设计依据 (4) 2软件系统结构 (4) 2.1功能需求 (4) 2.2子模块划分 (4) 2.3子模块间关系 (4) 3公共数据结构 (4) 4程序设计说明 (5) 4.1程序1设计说明 (5) 4.1.1程序描述 (5) 4.1.2功能 (5) 4.1.3性能 (5) 4.1.4输入 (5) 4.1.5输出 (5) 4.1.6算法 (5) 4.1.7流程 (5) 4.2程序2设计说明 (5) 5模块重用说明 (5)

1引言 1.1编写目的 〖说明编写这份软件详细设计说明书的目的〗 1.2背景 〖说明待开发软件(子)系统的名称和此软件(子)系统所属大系统的名称; 说明任务的来源(开发背景和市场背景)等;该软件(子)系统与大系统中其他子系统的关系。〗 1.3定义 〖列出本文档中所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缩写词的原意〗 1.4设计依据 〖列出本文档所引用的有关设计依据(标题、文件编号、版本号、作者、发布日期、出版单位),包括本项目内部已编写的有效文档、出版刊物和国家标准或规范〗2软件系统结构 2.1功能需求 2.2子模块划分 〖说明本软件系统(或模块)的实现,即其内部的子模块划分(给出程序的名称和标识符)。建议以图形说明。〗 1.XXXXXXXX 2.XXXXXXXX 3.XXXXXXXX 4.XXXXXXXX 5.XXXXXXXX 6.XXXXXXXX 2.3子模块间关系 〖说明各子模块间的控制、顺序等耦合关系。〗 3公共数据结构 〖给出本软件系统使用的每一个公共数据结构的类型定义、存储方式,公共数据结构内各元素项的类型定义、初始取值、可能取值的范围及相应的物理含义。建议以类似C语言的数据说明格式来描述。〗

道路设计说明书模板

说明书一、概述 1.1 项目概况 务川县大坪镇电厂至官学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是电厂至官学之间重要的通村公路。本项目的建设,对改善沿线居民日常出行和生产生活物资运输条件,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完善务川县公路网结构,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该公路路路线平、纵标准按农村公路,路基宽度4.5米(路基横断面布置为:左侧0.5米土路肩+3.5米(路面铺筑宽度)+右侧0.5米土路肩)。本次测量起点里程K0+000,位于务川县大坪镇黄洋村,起点电厂,经陈家山,终点至官学,里程为K7+840.761,共计7.840公里。 1.2 设计依据 1.我公司与务川县交通运输局签订的《务川县大坪镇“十三五”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施工图设计设计合同》; 2.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行农村公路建设“七公开”制度的意见及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意见——交公路发【2015】73号; 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部分);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以及现行有关法律、法规等; 5. 有关规划、地方人民政府的要求和意见。 6. 交通部《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372号)。 7.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文件《贵州省通村油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试行)》黔交建设【2011】49号; 8.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文件《关于落实农村公路建设六个同步实施要求的通知》黔交建设【2014】69号; 9.贵州省交通运输厅《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康路工程技术导则(试行)》; 10. 贵州省公路局文件《贵州省“十三五”农村公路前期工作及设计要求》(征求意见稿); 11.遵义市交通运输局文件《关于遵义市“十三五”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施工图简化设计标准格式的通知》(遵义市发交【2015】141号)。 1.3 设计采用的技术规范 1)道路部分 (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 (2)《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G 17 D13-02-2013); (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5)《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GB5786-2009); (6)《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J50162-92)。 2)桥梁工程 (1)《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D62-2004); (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 (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5)《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 B02-01-2008)。 1.4设计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 (1)《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372号); (2)《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交通部令2006年第3号); (3)《贵州省公路条列》和《贵州省通村油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试行)》(黔交建设〔2011〕49号); (4)贵州省交通运输厅《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康路工程技术导则(试行)》; (5)遵义市交通运输局文件《关于遵义市“十三五”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施工图简化设计标准格式的通知》(遵义市发交【2015】141号)。 1.5测设经过 铁二院成都分院公司承接勘察设计任务之后,立即成立了项目处,制定了施工图测设《勘察设计作业指导书》,同时按规范、合同要求进行各项测设工作。本项目为务川县大坪镇电厂至官学撤并建制村硬化路,全长7.840Km。于2016年3月上旬完成外业测量工作,同时对施工图

详细设计说明书模版

(项目名称)详细设计说明书 文件版本 编写日期 发布日期

文件修改记录 修改日期版本号变化状态修改内容修改人 *变化状态:C――创建,A——增加,M——修改,D——删除 文档审批信息 版本号提交人批准人批准日期发布日期备注

目录 1引言 (1) 1.1编写目的 (1) 1.2适用范围 (1) 1.3术语和缩写 (1) 1.4参考资料 (1) 2概述 (1) 2.1系统概述 (1) 2.2系统功能定义 (1) 3总体结构说明 (1) 3.1系统结构 (1) 3.1.1系统内外部关系图 (1) 3.1.2功能模块简要说明 (1) 3.1.3依赖的外部接口 (1) 3.1.4对外提供的接口 (1) 3.2模块程序构件结构图 (1) 4数据模型(Data Model)设计 (2) 4.1逻辑实体模型 (2) 4.1.1实体模型1 (2) 4.1.2实体模型2 (3) 4.2表结构(物理设计) (3) 4.2.1表汇总 (3) 4.2.2表1 (3) 4.2.3表2 (3) 4.3视图列表 (4) 5功能实现说明 (4) 5.1数据流类模块 (4) 5.1.1数据流程图 (4) 5.1.2实现说明 (4) 5.1.3程序设计 (4) 5.2业务处理类模块 (5) 5.2.1Object Model设计 (5)

5.2.2程序设计 (5) 6界面实现说明 (5) 6.1模块1 (5) 6.1.1总体界面结构(业务操作区)说明 (5) 6.1.2功能点1界面结构说明 (5) 6.1.3功能点2界面结构说明 (5) 6.2模块2 (6) 6.2.1总体界面结构(业务操作区)说明 (6) 6.2.2功能点1界面结构说明 (6) 6.2.3功能点2界面结构说明 (6)

项目开发详细设计说明书(超好用模板)完整版

详细设计说明书XX有限公司

修订记录

目录 第一章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应用模块的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应用模块总体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应用模块接口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4.假设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章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章类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分块类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类图1>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类图n>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整体继承关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类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类名1> Class Description............................. 错误!未定义书签。 <类名n> Class Description.............................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章交互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情景编号1: 情景名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交互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例外情况及条件................................................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情景编号n: 情景名称>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状态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状态图编号1:状态图名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状态图编号n:状态图名称>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时序流程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用户界面设计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用户界面关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7.2.用户界面具体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界面编号1:界面名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界面编号N:界面名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详细设计说明书模板

修订历史记录 【模板使用必读:模板内容和页眉中【】包含内容为指导性的待替换文字,请在使用中替换为具体内容,或删除。文件提交时不得再含有这些内容。】

目录 1引言 (4) 1.1编写目的 (4) 1.2背景 (4) 1.3术语与缩写解释 (4) 1.4参考资料 (4) 2模块命名规则 (4) 3程序系统的组织结构 (5) 3.1子系统划分 (5) 3.2模块划分 (5) 3.3程序与功能需求、系统模块间的关系 (5) 4程序1(标识符)设计说明 (5) 4.1程序描述 (5) 4.2功能 (6) 4.3性能 (6) 4.4输人项 (6) 4.5输出项 (6) 4.6算法 (6) 4.7流程逻辑 (6) 4.8接口 (6) 4.9存储分配 (7) 4.10注释设计 (7) 4.11限制条件 (7) 4.12尚未解决的问题 (7) 5程序2(标识符)设计说明 (7)

引言 编写目的 【给出项目详细设计说明书的编写目的,同时指明读者对象。】 背景 【说明: a.待开发软件系统的名称; b.本项目的任务提出者、开发者、用户和运行该程序系统的计算中心。】 术语与缩写解释 【列出本文件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外文首字母缩写的原词组。】 参考资料 【提示:可包括:(1)本项目经核准的计划任务书、需求规格说明书、合同、项目设计概要说明书或上级机关的批文;(2)本文档所引用的资料、规范等,列出这些资料的作者、标题、编号、发表日期、出版单位或资料来源。】

模块命名规则 【确定本软件的模块命名规则,例如类、函数、变量等,确保设计文档的风格保持一致。可以从机构的编码规范中摘取或引用。】 程序系统的组织结构 【用一系列图表列出本程序系统内的每个程序(包括每个模块和子程序)的名称、标识符和它们之间的层次结构关系。】 子系统划分 模块划分 程序与功能需求、系统模块间的关系 程序1(标识符)设计说明 【从本章开始,逐个地给出各个层次中的每个程序的设计考虑。以下给出的提纲是针对一般情况的。对于一个具体的模块,尤其是层次比较低的模块或子程序,其很多条目的内容往往与它所隶属的上一层模块的对应条目的内容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只要简单地说明这一点即

系统设计规格说明书 模板

XX项目 设计规格说明书 (仅供内部使用) 重庆工学院计算机学院 XX年XX月XX日

修改记录

目录 1.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项目名称.................................... 错误!未定义书签。 编写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项目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定义........................................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资料.................................... 错误!未定义书签。2.任务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项目总体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需求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运行环境....................................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软件环境............................... 错误!未定义书签。 硬件环境............................... 错误!未定义书签。 开发环境.................................... 错误!未定义书签。 条件与限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3.总体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架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处理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4.功能详细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功能1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功能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功能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类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用户界面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类1 的算法与程序逻辑.................. 错误!未定义书签。 方法1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输入............................ 错误!未定义书签。

软件系统详细设计说明书模板

xxxxx系统详细设计说明书

版本历史

修改记录

目录 1引言 (5) 1.1编写目的 (5) 1.2背景 (5) 1.3参考资料 (5) 1.4术语定义及说明 (5) 2设计概述 (5) 2.1任务和目标 (5) 2.1.1需求概述 (5) 2.1.2运行环境概述 (5) 2.1.3条件与限制 (6) 2.1.4详细设计方法和工具 (6) 3系统详细需求分析 (6) 3.1详细需求分析 (6) 3.2详细系统运行环境及限制条件分析接口需求分析 (6) 4总体方案确认 (6) 4.1系统总体结构确认 (6) 4.2系统详细界面划分 (7) 4.2.1应用系统与支撑系统的详细界面划分 (7) 4.2.2系统内部详细界面划分 (7) 5系统详细设计 (7) 5.1系统程序代码架构设计 (7) 5.1.1UI(User Interface)用户界面表示层 (7) 5.1.2BLL(Business Logic Layer)业务逻辑层 (8) 5.1.3DAL(Data Access Layer)数据访问层 (8) 5.1.4Common类库 (8) 5.1.5Entity Class实体类 (8) 5.2系统结构设计及子系统划分 (8) 5.3系统功能模块详细设计 (9) 5.3.1XX子系统 (9) .1XX模块 (9) 列表和分页 (9) 创建XX (9) .2XX模块 (9) XX列表 (9) XX修改 (9) 5.3.2XX子系统 (9) 5.3.6.1用户管理模块 (9) 5.3.6.2角色管理模块 (14) 5.3.6.3系统设置模块 (14) 5.3.6.4系统登录注销模块 (14) 5.4系统界面详细设计 (14) 5.4.1外部界面设计 (14) 5.4.2内部界面设计 (14) 5.4.3用户界面设计 (14) 6数据库系统设计 (14) 6.1设计要求 (14) 6.2信息模型设计 (14) 6.3数据库设计 (14) 6.3.1设计依据 (14)

项目开发详细设计说明书(超好用实用模板),完整版

实用文案 详细设计说明书 XX有限公司

修订记录

目录 第一章概述 (5) 1.1.应用模块的目的 (5) 1.2.应用模块总体描述 (5) 1.3.应用模块接口描述 (5) 1.4.假设条件 (5) 第二章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 (6) 第三章类设计 (7) 3.1.分块类图 (8) 3.1.1.<类图1> 8 3.1.2.<类图n> 8 3.2.整体继承关系 (8) 3.3.类描述 (9) 3.3.1.<类名1> Class Description 9 3.3.2.<类名n> Class Description 10 第四章交互图 (12) 4.1.<情景编号1: 情景名称> (12) 4.1.1.交互图 12 4.1.2.例外情况及条件 13 4.2.<情景编号n: 情景名称> (13) 第五章状态图 (14) 5.1.<状态图编号1:状态图名称> (14)

5.2.<状态图编号n:状态图名称> (15) 第六章时序流程图 (16) 第七章用户界面设计说明 (18) 7.1.用户界面关系 (18) 7.2.用户界面具体描述 (18) 7.2.1.<界面编号1:界面名称〉 18 7.2.2.<界面编号N:界面名称〉 19 第八章测试考虑 (20) 第九章附录 (21) 9.1.附录A 代码举例 (21) 9.2.附录B 设计问题 (21) 9.2.1.<设计问题1> 21 9.2.2.<设计问题n> 21

第一章概述 1.1.应用模块的目的 请明确客户建立应用模块的目的。 1.2.应用模块总体描述 描述应用模块的总体功能。 1.3.应用模块接口描述 简要描述本应用模块的公共接口,具体接口会在相应的类中进行具体描述。建议采用列表的方式。 1.4.假设条件 列出在问题领域,项目方案及其它影响系统设计的可能方面内,应当成立的假设条件。包括系统的约束条件和应遵循的标准。

详细设计说明书模板

详细设计说明书广东创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修订记录

目录 第一章概述 (5) 1.1. 应用模块的目的 (5) 1.2. 应用模块总体描述 (5) 1.3. 应用模块接口描述 (5) 1.4. 假设条件 (5) 第二章设计模式(Design pattern) (6) 第三章类设计 (7) 3.1. 分块类图 (8) 3.1.1. <类图1> (8) 3.1.2. <类图n> (8) 3.2. 整体继承关系 (8) 3.3. 类描述 (9) 3.3.1. <类名1> Class Description (9) 3.3.2. <类名n> Class Description (10) 第四章交互图 (12) 4.1. <情景编号1: 情景名称> (12) 4.1.1. 交互图 (12) 4.1.2. 例外情况及条件 (13) 4.2. <情景编号n: 情景名称> (13) 第五章状态图 (14) 5.1. <状态图编号1:状态图名称> (14)

5.2. <状态图编号n:状态图名称> (15) 第六章时序流程图 (16) 第七章用户界面设计说明 (18) 7.1. 用户界面关系 (18) 7.2. 用户界面具体描述 (18) 7.2.1. <界面编号1:界面名称〉 (18) 7.2.2. <界面编号N:界面名称〉 (19) 第八章测试考虑 (20) 第九章附录 (21) 9.1. 附录A 代码举例 (21) 9.2. 附录B 设计问题 (21) 9.2.1. <设计问题1> (21) 9.2.2. <设计问题n> (21)

第一章概述 1.1.应用模块的目的 请明确客户建立应用模块的目的。 1.2.应用模块总体描述 描述应用模块的总体功能。 1.3.应用模块接口描述 简要描述本应用模块的公共接口,具体接口会在相应的类中进行具体描述。建议采用列表的方式。 1.4.假设条件 列出在问题领域,项目方案及其它影响系统设计的可能方面内,应当成立的假设条件。包括系统的约束条件和应遵循的标准。

产品详细设计说明书模版

XXX系统 详细设计说明书 作者: 完成日期: 签收人: 签收日期: 版本所有:无限讯奇信息技术

版本修改记录

目录 1引言 (5) 1.1编写目的 (5) 1.2背景 (5) 1.3定义 (5) 1.4参考资料 (5) 2程序系统的组织结构 (6) 3程序1(标识符)设计说明 (7) 3.1程序描述 (7) 3.2功能 (7) 3.3性能 (7) 3.4输入项 (7) 3.5输出项 (7) 3.6算法 (8) 3.7流程逻辑 (8) 3.8接口 (8) 3.9存储分配 (8) 3.10注释设计 (8)

3.11限制条件 (8) 3.12测试计划 (9) 3.13尚未解决的问题 (9) 4程序2(标识符)设计说明 (10)

详细设计说明书又可称程序设计说明书。编制目的是说明一个软件系统各个层次中的每一个程序(每个模块或子程序)的设计考虑,如果一个软件系统比较简单,层次很少,本文件可以不单独编写,有关容合并入概要设计说明书。 1引言 1.1编写目的 说明编写这份详细设计说明书的目的,指出预期的读者。 1.2背景 说明: a.待开发软件系统的名称; b.本项目的任务提出者、开发者、用户和运行该程序系统的计算中心。 1.3定义 列出本文件中用到专门术语的定义和外文首字母组词的原词组。 1.4参考资料 列出有关的参考资料,如: a.本项目的经核准的计划任务书或合同、上级机关的批文; b.属于本项目的其他已发表的文件; c.本文件中各处引用到的文件资料,包括所要用到的软件开发标准。列出这些文件的标题、文件编号、发表日期和出版单位,说明能够取得这些文件的来源。

总体设计说明书(模板)V1.0

XX银行XX项目总体设计说明书 一、总体设计 1.需求规定 说明对本系统的主要的输入输出项目、处理的功能性能要求。 2.运行环境 简要地说明对本系统的运行环境(包括硬件环境和支持环境)的规定。 3.基本设计概念和处理流程 说明本系统的基本设计概念和处理流程,尽量使用图表的形式。 4.结构 用一览表及框图的形式说明本系统的系统元素(各层模块、子程序、公用程序等)的划分,扼要说明每个系统元素的标识符和功能,分层次地给出各元素之间的控制与被控制关系。 5.功能需求与程序的关系 本条用一张如下的矩阵图说明各项功能需求的实现同各块程序的分配关系:

6.人工处理过程 说明在本软件系统的工作过程中不得不包含的人工处理过程(如果有的话)。 7.尚未问决的问题 说明在概要设计过程中尚未解决而设计者认为在系统完成之前必须解决的各个问题。 二、接口设计 1.用户接口 说明将向用户提供的命令和它们的语法结构,以及软件的回答信息。 2.外部接口 说明本系统同外界的所有接口的安排包括软件与硬件之间的接口、本系统与各支持软件之间的接口关系。 3.内部接口 说明本系统之内的各个系统元素之间的接口的安排。

三、运行设计 1.运行模块组合 说明对系统施加不同的外界运行控制时所引起的各种不同的运行模块组合,说明每种运行所历经的内部模块和支持软件。 2.运行控制 说明每一种外界的运行控制的方式方法和操作步骤。3.运行时间 说明每种运行模块组合将占用各种资源的时间。 四、系统数据结构设计 1.逻辑结构设计要点 给出本系统内所使用的每个数据结构的名称、标识符以及它们之中每个数据项、记录、文卷和系的标识、定义、长度及它们之间的层次的或表格的相互关系。 2.物理结构设计要点 给出本系统内所使用的每个数据结构中的每个数据项的存储要求,访问方法、存取单位、存取的物理关系(索引、设备、存储区域)、设计考虑和保密条件。 3.数据结构与程序的关系 说明各个数据结构与访问这些数据结构的形式:

建筑设计说明模板

建筑设计说明模板 第一章建筑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余姚市规划局提供的肖朗路东侧,丰悦路南侧地块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规划用地红线图 2、建设单位提供的项目设计任务书 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4、《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5、《住宅设计规范》 GB50096-1999(2003年版) 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7、《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8、《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9、《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10、《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11、《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10 12、浙江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3/1015-2003、J10310-2003 13、《公共 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14、浙江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33/1036-2007 15、《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J114-2001 16、《民用建 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17、《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 18、《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T 50353-2005 19、《宁波市城乡规划管理 技术规定》甬政发[2007]77号 20、其它规行的有关国家和余姚的法规、规范及规定 二、工程概况 1、余姚城西工业园一期安置房位于余姚经济开发区城西工业园。城西工业园区位于余姚市西侧,距离余姚市中心仅约5公里,交通便利,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湿润,阳光充足,雨量充沛。 2、余姚城西工业园安置房一期(第一区块)新建工程西临城市主干路——肖朗路,北侧丰悦路为次干路,南侧的丰茹路路及东侧的河角路为城市支路。基地东侧与南侧地块

总体架构设计说明书-模板1

XXX有限公司 XX项目 总体架构设计说明书

总体架构设计说明书文档修订记录 *变化状态:A——增加,M——修改,D——删除

目录 1引言 (5) 1.1目的 (5) 1.2读者对象 (5) 1.3引用文件 (5) 1.4术语表 (5) 2相关框架介绍 (5) 2.1XX框架简介 (5) 2.2XX框架简介 (5) 3系统架构 (6) 4总体设计 (6) 4.1约定 (6) 4.2设计原则 (6) 4.3设计实现 (6) 4.4构件实现 (6) 4.5通用业务处理 (7) 4.6配置文件 (7) 4.7辅助工具介绍 (7)

1引言 1.1目的 [在此对文档的目的进行说明。] 1.2读者对象 [在此对预期读者的角色进行罗列说明。] 1.3引用文件 ?[《XXXXXXXX》文件编号:XXXX_XXX_XXX] ?[《XXXXXXXX》文件编号:XXXX _XXX_XXX] 1.4术语表 2相关框架介绍 [对项目中使用到的框架进行介绍。] 2.1X X框架简介 [在此进行相关框架的产生背景、主要解决的问题、为什么要在项目中引入此框架进行介绍。] 2.2X X框架简介 [在此进行相关框架的产生背景、主要解决的问题、为什么要在项目中引入此框架进行介绍。]

3系统架构 [在此结合架构图概括的描述系统整体结构,特别注意接口的表述。] 4总体设计 4.1约定 4.1.1X X约定 [在此对设计过程中要遵循的约定进行说明。] 4.1.2X X约定 [在此对设计过程中要遵循的约定进行说明。] 4.2设计原则 4.2.1X X设计原则 [在此对设计过程中要遵循的原则进行说明。] 4.2.2X X设计原则 [在此对设计过程中要遵循的原则进行说明。] 4.3设计实现 4.3.1X X设计实现 [在此对设计思路进行详细说明,确保软件设计师和软件开发工程师能够读懂。] 4.3.2X X设计实现 [在此对设计思路进行详细说明,确保软件设计师和软件开发工程师能够读懂。] 4.4构件实现 [我们通常会把在一个或多个项目中用到的界面元素或功能抽象为控件或组件,以达到代码和外观重用的目的。]

LLD详细设计说明书模板

XX 详细设计说明书 拟制日期yyyy-mm-dd 评审人日期yyyy-mm-dd 批准日期yyyy-mm-dd <公司或企业图标> <公司或企业中英文名称>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仅供内部使用)

修订记录 分发记录

目录 1简介 (6) 1.1目的 (6) 1.2范围 (6) 2详细设计 (6) 2.1模块1详细设计 (6) 2.1.1数据描述 (6) 1.简单数据描述; (6) 2.结构1 (6) 3.结构2 (7) 2.1.2函数描述 (8) 1.函数1 (8) 2.函数2 (9) 2.2模块2详细设计 (10) 2.3错误处理 (10) 2.3.1系统错误 (10) 2.3.2接口错误 (10) 2.3.3协议错误 (10)

表目录No table of contents entries found.图目录 Figure 1Module 1 Structure Chart 模块1结构图 (8)

XX 详细设计说明书 关键词: 摘要: 缩略语清单:<对本文所用缩略语进行说明,要求提供每个缩略语的英文全名和中文解释。

1 简介 1.1 目的 描述本文的目的,一般详细设计必须能够直接指导编码活动。 1.2 范围 本节应描述文档所包括和不包括的内容。 2 详细设计 对于在概要设计说明书中给出的软件实体,本节集中描述它们的详细描述部分。 2.1 模块1详细设计 描述模块中定义和使用的数据,包括: 简单数据,如模块级的全局变量、常量、宏; 复合数据,如模块内部的结构、联合...; 2.1.1 数据描述 在2.1.1.1中描述本模块中的简单变量、常量、宏; 从2.1.1.2起描述本模块中的复合数据,如结构、联合等; 1. 简单数据描述; 描述在本模块中定义和使用的简单变量、常量、宏; 按照下列格式进行简单数据的描述 功能描述:描述该数据的用途 数据定义:定义该数据 2. 结构1 定义和说明该数据结构(包括联合); 按照下列格式进行数据结构的描述 数据结构描述:描述该数据结构的用途 数据结构定义:用实际的编程语言定义该数据结构 数据项描述:

详细设计说明书_模板

文档作者: 文档呈送: 文档抄送: XX项目 详细设计说明书 编写: 审核: 批准: 参与评审:

变更记录 版本号变化状态修改点说明变更人存放位置审批人审批日期 *变化状态:C――创建,A——增加,M——修改,D——删除 修改点说明:对变化状态进行简单解释,如增加了某项功能,修改了某个模块等信息。不允许出现“根据评审意见修改等字样” 注:当文档未评审通过前版本号标识规则为V0.X ,第一次评审通过后,版本号直接升级为V1.0,之后变更按照V1.X升级。

目录 1前提和约束 (4) 编写目的 (4) 预期读者和阅读建议 (4) 定义、缩写词、略语 (4) 参考资料 (5) 2前提和约束 (6) 前提条件 (6) 限制和约束 (6) 3综合描述 (6) 3.1系统目标 (6) 3.2系统需求 (6) 3.3系统概述 (7) 3.4程序结构说明 (7) 3.5源程序及编译链接组装说明 (7) 4系统详细设计 (7) 4.1XXX子系统名称 (8) 4.1.1XXX包名称 (9) 4.2XXX子系统名称2 (10) 5用户界面详细设计(可裁剪) (10) 5.1界面结构 (11) 5.1.1界面结构或菜单结构 (11) 5.1.2用户界面图(如无此需要,可省略) (11) 5.2界面处理流程及界面约束描述(如无此需要,可省略)错误!未定义 书签。 5.2.1界面或模块名1.................................................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2处理流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3界面约束与事件约束........................................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4触发方式 (12) 5.2.5界面或模块名2................................................. 错误!未定义书签。6尚未解决的问题 (13) 7资源对象说明 (13)

设计说明书模板

软件概要设计说明书模板 (V1.0) 文档编号:HATL-SDS-2004-001 文档名称:软件概要设计说明书模板编写:软件部编写日期: 审核:审核日期: 批准:批准日期:

<项目名称> 软件概要设计说明书 (版本号) 文档编号:项目名称:编写:编写日期:审核:审核日期:批准:批准日期: 项目组名称 年月日

文档修订记录

目录 第1章引言 (6) 1.1 编写目的 (6) 1.2 预期读者 (6) 1.3 编写背景 (7) 1.3.1系统名称及版本号 (7) 1.3.2任务提出者 (7) 1.3.3任务承接者及实施者 (7) 1.3.4使用者 (7) 1.3.5与其它系统的关系 (7) 1.4 文档结构 (8) 1.5 术语定义 (8) 1.6 电子文档编写工具 (8) 1.7 参考资料 (8) 第2章系统概述 (9) 2.1系统目标 (9) 2.2设计原则 (9) 2.3运行环境 (9) 2.3.1硬件平台 (9) 2.3.2软件平台 (9) 2.3.3网络体系结构 (9) 2.4系统整体结构概述 (10) 2.5需求功能覆盖关系说明 (10) 2.6关键技术 (10) 第3章系统功能说明 (11) 3.1系统功能概述 (11) 3.2系统外部接口 (11) 3.3子系统功能说明 (12) 3.4模块层次结构图 (13) 3.5模块1 (13) 3.5.1模块功能描述 (13) 3.5.2功能模块的主要流程说明 (13) 3.5.3功能点名称1 (13) 第4章数据库设计 (15) 第5章用户界面设计 (15) 5.1基本原则 (15) 5.2设计规范 (15) 第6章出错处理设计 (15)

网站概要设计说明书(模板)

网站概要设计说明书(模板) 1引言 (2) 1.1编写目的 (2) 1.2背景 (2) 1.3定义 (2) 1.4参考资料 (3) 2总体设计 (3) 2.1需求规定 (3) 2.2运行环境 (4) 2.3基本设计概念和处理流程 (4) 2.4结构 (7) 2.5功能器求和程序的关系 (8) 2.6人工处理过程 (9) 2.7尚未问决的问题 (9) 3接口设计 (9) 3.1学生接口 (9) 3.2外部接口 (9) 3.3内部接口 (10) 4运行设计 (10) 4.1运行模块组合 (10) 4.2运行控制 (10) 4.3运行时间 (10) 5系统数据结构设计 (10) 5.1逻辑结构设计要点 (10) 5.2物理结构设计要点 (12) 5.3数据结构和程序的关系 (12) 6系统出错处理设计 (12) 6.1出错信息 (12) 6.2补救措施 (12) 6.3系统维护设计 (12)

1引言 本说明书为“XXXX网站系统”的概要设计说明书,概要阐述了对学生所提出需求的设计方案,对系统中的各项功能需求、技术需求、实现环境及所使用的实现技术进行了明确定义。同时,对软件应具有的功能和性能及其他有效性需求也进行了定义。此外,本说明书还明确了系统的数据结构和软件结构,还将给出内部软件和外部系统部件之间的接口定义,各个软件模块的功能说明,数据结构的细节以及具体的装配要求。 1.1编写目的 ●编写本说明书的目的是: 1.为编码人员提供依据; 2.为修改、维护提供条件; 3.项目负责人将按计划书的要求布置和控制开发工作全过程; 4.项目质量保证组将按此计划书做阶段性和总结性的质量验证和确认。 ●本说明书的预期读者包括: 1.项目开发人员,特别是编码人员; 2.软件维护人员; 3.技术管理人员; 4.执行软件质量保证计划的专门人员; 5.参和本项目开发进程各阶段验证、确认以及负责为最后项目验收、鉴定提供相应报 告的有关人员; 6.合作各方有关部门的负责人; 7.项目组负责人和全体参加人员。 1.2背景 a.项目名称:XXXX网站系统项目 b.系统名称:XXXX网站系统 c.项目提出者:XXXX d.系统学生:XXXX、XXXX、XXXX 1.3定义 总体设计:对有关系统全局问题的设计,也就是设计系统总的处理方案,又称系统概要设计。它包括:计算机配置设计、系统模块结构设计、数据库和文件设计、代码设计以及系统可靠性和内部控制设计等内容。 运行设计:是针对建筑或环境的特定要求,以活动发生地点的建筑或场地设计及现状

详细设计说明书模版

**有限公司 {公司名+项目名} 详细设计说明书 当前版本: 发布日期: 摘要 简要描述该文档的内容。

修改历史

目录 1概述 (4) 2结构图 (4) 3数据结构 (4) 4功能模块详细描述 (4) 5需求以及设计跟踪表 (4)

1概述 本章描述详细设计将实现的内容,以及受影响的子系统。假如用了软件图形工具,本章必须包含完整的软件图形模块目录的路径名。 2结构图 软件系统功能模块的图形描述,它可以让读者对功能模块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它也提供了一个有用的索引及一个有意义的调试和维护指南。 数据必须显示在结构图中,同时,流程线应指明模块访问存储区的目的(读、写或修改)。 必须解释所有的用符号表示的内容(包括模块、参数和数据存储区等)。 3数据结构 ?如果某一数据类型由其它的数据类型组成,要保持信息上的一致性。 ?如果使用一特殊结构,请指明使用原因或优于其它结构的方面。 ?在选择一个有效的结构时,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 在目标上执行的操作类型 -- 访问目标的类型和频度 -- 结构的有效性 4功能模块详细描述 首先请简要介绍模块的目的。可以用以下格式描述功能模块的详细设计: ?模块名称 ?主要功能描述 ?模块的输入参数的名称、数据类型、顺序位置、格式等 ?模块的输出参数的名称、数据类型、顺序位置、格式,以及错误标记等 ?过程和功能调用 ?数据引用(全局,本地,结构) ?模块的处理流程(采用流程图、判定表辅以必要的说明来表示逻辑流程) ?模块的界面设计(可以采用图片和表格的形式,具体内容包括:界面格式;界面要素的位置、类型和特殊约定;操作及步骤等必要的说明) ?接口(用图的形式说明本程序所隶属的上一层模块及隶属本模块的下一层模块,说明参数赋值和调用方式,说明与本程序直接关联的数据结构) ?限制条件(说明本模块运行所受到的限制条件) ?伪代码 5需求以及设计跟踪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