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怎样看待中国的高投资率

怎样看待中国的高投资率

怎样看待中国的高投资率

怎样看待中国的高投资率

2009年12月10日00:12 《当代金融家》

How to understand high rate of investment in China 文/徐诺金

利用中国高储蓄的有利条件扩大投资,大力推动城镇化进程的发展,最终是有利于中国消费的发展和宏观经济平衡实现的

从1978年至今,中国投资率平均为37.3%,到2007年更是高达45%以上,总体上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判断投资率高低的标准十分关键,不能离开储蓄率水平去单独判断投资率的变化。从我国的储蓄情况及世界发达国家工业化发展的历史规律比较来看,我国现在的高投资率是有高储蓄率作为基础的,是符合一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投资率趋于上升的一般变化规律的。

怎样判断投资率的高低

(一)储蓄率是判断投资率高低的基本标准

一国投资率的高低不能简单地围绕投资率本身的同比

或者环比来判断,也不能简单地用国际平均水平去比较,而应结合本国的国情特点,以储蓄率为参考。宏观经济均衡的条件是“储蓄=投资”。一国经济有多高的投资率,取决于它有多高的储蓄率。如果没有储蓄率的支撑,再低的投资率也是不可取的;相反,如果有储蓄率作为支持,再高的投资率也不可怕。

一般来说,一国的投资规模基本上由其国内的储蓄规模决定,但由于经济发展的阶段不同及当今世界经济的开放性特征,一国的投资规模又不是完全决定于本国的储蓄规模,它可能利用各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性,使自身的投资规模与自身的储蓄水平出现阶段性偏离。有的时期,投资率可能大于其自身的储蓄率,出现对外负债引进外来储蓄补充国内投资所需的情形;而有的时期,投资率可能小于其自身的储蓄率,出现对外资本输出,把自身的储蓄资源借给他国使用的情形。

在一国工业化城市化尚未成熟的时期,是投资率相对较高、国内储蓄水平不足以供应投资所需的时期,这时一般靠对外负债引进资本,补充国内储蓄,加快现代化进程。而当经济进入工业化城市化成熟时期后,国内投资效率低于资本输出效率,此时国内的储蓄往往倾向于借给别国使用,一国资本对外输出。因此,当今世界,总体上是发达国家的资本向发展中国家输出,发展中国家经常通过引进国外储蓄来加

快国内发展。

但是,由于对外负债总是以偿债能力为前提,对外引进储蓄的规模不能脱离一国的偿债能力,发展中国家必须使自身的对外负债水平处在安全范围之内。因此,从根本上说,一国的投资主要取决于国内储蓄。国内储蓄是本国居民为了未来福利而愿意放弃的即期消费,因而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向投资转化的倾向性。在本国居民储蓄规模范围内进行投资,不会因国际金融市场状况变化而引发债务危机,有利于保持本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也可以避免经济金融主权的丧失,有利于维护本国经济金融的独立性和安全性。

当然,为了加快自身的发展,在国内储蓄不足以支撑投资的增长时,一国也可以考虑适度借债来满足国内投资的需要,但是,运用外债的规模要控制在自身的偿还能力之内。因此,储蓄率就成了决定和判断投资率高低及合理与否的根本标准。

(二)对1993年以前和以后我国投资率问题的新判断

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来看,一国投资率的高低,只能依据自身的储蓄率来确定,只要没有超过国内的储蓄率,再高的投资率也是安全的;相反,如果超过了储蓄率水平,投资率再低也不一定安全。

从这个角度审视我国投资率的历史变化,就会发现1993年之前我国确实存在投资率过高的现象,虽然没有超出我国

经济的对外负债能力,但国民经济经常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控制投资率和对外负债水平的问题。1978-1993年我国储蓄率基本维持在30%左右,而投资率基本维持在30%-45%的水平上运行,所以那时宏观调控的主要课题是如何适当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防止投资过分超出储蓄率进而出现过度负债的问题。

但是,1993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成功,我国储蓄率出现了明显的上升趋势,这为我国投资率的提升准备了条件。1992年我国储蓄率只有35%左右,2007年我国储蓄率上升到51%。同期,我国的投资率也由36.6%上升到42.1%,但与储蓄率的上升速度相比,我国的投资率上升不及储蓄率的上升,储蓄率和投资率的缺口从1992年的5.5个百分点扩大到2007年的8.9个百分点。针对这种储蓄率与投资率缺口持续扩大的趋势,基于储蓄率的判断标准,1993年以来我国的投资率不是高了,而是低了。

(三)我国高投资率的变化趋势符合一国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投资率演变的基本规律

从不同收入国家和地区的工业化进程与投资演变规律

来看,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程度的上升,及工业和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上升,不同收入国家的投资率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过程。

以最具代表性的中等收入国家为例,19602000年是其

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高度提升的一个阶段,平均工业和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1960年的76%上升到2000年的90%。同期投资率从1960年的20%攀升到1980年的27%,随后逐渐下降,至2000年达到最低点25%,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趋势(如表2)。在对低收入国家和高收入国

家的调查中同样发现类似的规律(如表1、表3)。如低收入国家1960-1980年投资率从19%上升到31%,随后开始下降,1990-2000年,投资率从31%下降至23%;高收入国家1960-1980年投资率从21%上升到24%,随后又下降到2000年的22%。

从人均收入水平衡量,我国当前处于中低等收入国家,从低收入国家转向中下等收入国家,我国的投资率不断上升,到目前为止符合投资率演变的倒U型规律。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我国投资率增幅还低于其他国家从低收入水平转向中下等收入水平投资率的平均增幅。1996

年我国人均GDP约为680美元,按世界银行当年的收入分组标准,中国进入下中等收入国家。19962004年,进入下

中等收入阶段后我国的投资率年平均为39.1%,改革开放至1995年的低收入阶段我国投资率年平均为35.9%,也就是

说由低收入国家转向下中等收入国家投资率整体提高了3.2

个百分点。按照世界银行公布的2004年投资率水平,全部

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投资率为22%,下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投

资率为31%,这可以理解为一个国家由低收入阶段转变为下中等收入阶段,投资率平均提高9个百分点,自1990年以来这一差距一直不低于4个百分点。因此结合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程度)的演变,我国投资率上升速度远低于经历

同一转变过程的其他国家的整体水平,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投资率长期低于储蓄率是宏观经济失衡的根本原因

从2001年开始,我国宏观经济长期处于失衡状态,集

中的表现即为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双顺差。到2007年,

我国经常项目顺差3718亿美元,资本项目顺差735亿美元,国际收支顺差达4453亿美元,是2001年的8.5倍。双顺差导致了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外汇占款形成的货币供给过多,流动性过剩。这种过剩反映到实体经济和资产市场,就出现了通货膨胀和资产市场泡沫增加。到2007

年末,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达到4.8%,11月份达到6.9%,远远高于2005年的1.8%。2007年末,上证指数已超过5000点;房地产市场价格急剧上升,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地产价格指数同比上涨8.2%,北京商品房价格上

涨甚至超过40%,远高于同期居民收入的上涨幅度12.3%。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不在于双顺差,而在于国内经济中投资与储蓄的失衡。“双顺差”固然是我国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对外经济迅速发展的结果,但从本质上讲,是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核心问题“储蓄大于投资

”的反映与体现。根据S-I=X-M,即CA=S-I(用经常账户余额CA代替贸易账户余额),经常账户余额实际反映了一国储蓄与投资之间的关系。当S<I,即本国储蓄不足以支持本国投资时,可以通过产生经常账户赤字即

CA<0的方法来满足投资需求;当S>I,即本国储蓄超过国内投资时,由于进出口贸易和资本流动的存在,国内储蓄的消化可以通过贸易顺差和资本流出来实现,借助国内资源的溢出效应来平衡国内过剩的储蓄。

我国当前大量的贸易和资本项目顺差,正是由于我国国内储蓄大于国内投资,过多的储蓄没有全部转化为投资的结果。因此,投资长期低于储蓄才是我国双顺差的来源,也是我国宏观经济失衡的深层的根本的原因。

国内投资与储蓄的失衡不仅加剧了国际收支失衡,而且造成了国民福利的极大损失,也是对我国宝贵储蓄资源的闲置。储蓄的溢出效应实质上是用国内实际的资源换回了巨额的外汇储备,而在现代信用货币体系之下,以货币形式存在的外汇储备内在地具有贬值的趋势。

以黄金(1154.00,15.10,1.33%)和原油

(83.52,0.77,0.93%)为基准,根据美元价格变化估算,2000-2007年,我国外汇储备累计损失分别高达12.61亿盎司黄金或156.2亿桶原油,相当于2007年末外汇储备余额的3/4。另外,巨额外汇储备有些是用我们从地底下挖出来的资

源换来的,有些是用高昂的污染排放换来的。如果外汇储备不能有效地换回国内更需要的资源和技术,那么储蓄闲置的损失不仅表现为资源上的让渡,而且表现为环境成本的增加,最终是国民福利的损失。

从高储蓄率和高投资率看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走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无论是宏观经济短期均衡,还是我国经济长期的可持续发展,宏观经济政策都必须立足于我国目前投资与储蓄严重失衡的现实,通过标本兼治的办法去解决投资不足的问题。

(一)扩大投资规模

从我国宏观经济的均衡来看,由于过低消费而带来的高储蓄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所面临的最大前提,在消费无法简单提升,储蓄难以大幅下降的客观条件下,宏观经济平衡必须通过投资与出口来平衡。2000年以来,我国主要依靠出

口平衡,中国经济也因此走上了出口依赖型的道路。这条道路把我国带入了外贸顺差过大、外汇储备过多、流动性过剩、国际贸易纠纷频发的不可持续状态。2008年以来的经济危

机进一步警示我国目前状态的危险性。由此看来,中国经济必须寻找新的发展与平衡路径。这就是必须立足国内,扩大内需,通过扩大国内投资来平衡国内储蓄,并依靠投资的扩大提高就业水平和居民消费能力,最终实现国内投资与消费

的双重提高,从而减轻储蓄上升压力,最终实现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

(二)优化投资结构

工业化和城镇化程度的高低决定了一国的居民可以享

受什么样的生活水平,因此在扩大投资规模时,着力优化投资结构,将投资重点放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上,可以提高我国整体居民生活水平,使储蓄资源真正为民所用。目前,我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程度都还比较低。若按“九五

”至“十五”整个10年间我国工业化水平综合指数年均3.2%的增长速度推算,到2021年我国才能实现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目前也还不足44%,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个百分点,就需要相当大的投资。

因此,中国的工业化城镇化对投资的需求是很大的。为尽快实现工业化和城镇化,我国需要高投资。但在扩大投资规模的过程中,要注意将力量集中到以人为本的领域和项目,重点扶持有助于产业结构调整、有助于就业的行业和企业,使工业化和城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尤其是城镇化进程,要以人为本,真正使城镇化落实到农村人口和农村劳动力的双转移上,而不是简单的钢筋水泥、高楼大厦。要使城镇化有助于提高我国的消费率,从而帮助宏观经济平衡的实现。据有关统计,在我国,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会有100万-120万人口从农村转到城市,由于城市人口的消费是农

村的2.7-3倍,约拉动最终消费增长1.6个百分点。再加上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也将带动周边农村消费品市场的发展,促进部分农村居民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的转变,这又会进一步推动我国消费结构发生变化。

(三)完善投资体制、提高投资效率

目前,我国投资结构不尽合理,低水平重复投资现象非常严重,投资效率低下。同样的投资规模,我国获得的产能增加比美国要低将近30%。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改变目前我国主要依靠政府投资、行政审批效率低下且环节过多、腐败现象严重的问题。对此,方法之一是扩大民间投资比重,通过放宽投资领域行业限制,降低投资准入门槛,完善投资保护措施等方法去鼓励和吸引民间投资。方法之二是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实现投资主体和筹资手段的多元化,降低投资成本,提高投资的决策效率。方法之三是完善政府投资决策机制,扩大政府投资透明度,增加社会监督,严格责任追究,真正使政府投资效率得到提高。

中国储蓄率变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f89948684.html, 中国储蓄率变动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张宏亮 来源:《北方经济》2012年第07期 一、中国储蓄率的变动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储蓄率总体呈现波动上行趋势,特别是从1999年开始,我国储蓄率进入快速持续的上涨阶段。按照变化特点,可以将改革开放以来储蓄率的波动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缓慢上升期(1978—1994) 这一时期是我国确立了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经济增长经历轻型化过程,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对于家电等大件耐用消费品的支出增大,全社会储蓄率增长缓慢,总体呈现先降后升的“V”字型走势。 (二)持续回落期(1995—2000) 这一时期我国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也由“适度从紧”转向“积极”和“稳健”,全社会储蓄率呈现持续小幅滑落态势,由1995年的41.9%滑落至2000年的37.7%。 (三)快速上扬期(2001—2010) 这一时期我国进入了完备社会主义市场秩序的阶段,通过宏观调控平抑经济波动和引导社会投资,通过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提升整体经济运行效率。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相继股改和上市,可以看成是我国基本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目标的一个重要标志。这一时期,全国经济呈现快速增长,储蓄率呈现持续快速上扬态势,由2001年的38.6%上升至2010年的52.6%。 二、影响储蓄率变动的因素分析 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表明,影响储蓄的主要原因可以归纳为收入、理性预期、人口结构、福利体系,经济制度变迁等。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本文认为影响储蓄率变化的主要因素可以归结为以下方面: (一)经济体制 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变迁可以以1992年为界划分为两个阶段。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确定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

最新对我国居民高储蓄率的问题探究

对我国居民高储蓄率的问题探究

对我国居民高储蓄率的问题探究 金融82班 1638221 杨玉洁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居民高储蓄率的现状,并对产生高储蓄率的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主要介绍了政府储蓄,国民储蓄和部门储蓄上升的原因分析。同时得出了我国居民高储蓄率的问题的一些影响,并且对政策的执行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高储蓄率政府储蓄国民储蓄原因政策建议 一.前言 近年来,中国的高储蓄率成为国内乃至国际经济学界比较关注的问题。根据支出法GDP统计中国的储蓄率之高及其持续时期之长固然令人困惑,它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更为棘手。作为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供给面,高储蓄率显然构成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中另外两个表现在需求面上的突出问题:居高不下的高投资和规模不断扩大的高顺差。对于中国高储蓄率问题的研究,长期以来主要是在总量层面上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展开的。对高储蓄率的问题探究可以使我们对居民的生活水平,消费行为和投资行为等多方面都能有更深切地了解。所以,研究高储蓄率的问题至关重要。 二.高储蓄率现状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材料, 中国的国民储蓄率从上世纪70 年代至今一直居世界之首。1989 至1993 年统计,中国居民储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5%以上。尽管近几年中国出现通货膨胀趋势, 但中国居民的储蓄热情丝毫未减。本文从中国统计年鉴获得中国自1978 年—2004 年的居民储蓄额以及国民

收入数据, 并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1.从储蓄的绝对量来看, 1978 年我国储蓄额仅为210.6亿元, 但在随后的近三十年里, 我国居民储蓄额逐年增加,且幅度越来越大。其中2003 年中国居民的储蓄额超过了10 万亿元, 2004 年更是达到近12 万亿元。2.从相对量来看, 各年累计储蓄额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逐年 上升, 而且累计储蓄总额与国民收入有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即自1978 年以来, 居民累计储蓄额随国民收入的增长而增加。储蓄率最高时可达到60%以 上。3.2005 年中国储蓄占GDP 比率达到48.1%, 2006 年居民储蓄资金继续增加达到16 万亿元, 2007 年预计达到20万亿元。根据古典经济学理论, 理性 人的跨期消费应以效用最大化为目标。当发生通货膨胀时, 实际利率下降, 理性人应该增加当前消费, 减少储蓄。因此本文分析了除传统理论认为的收入外, 影响中国居民消费行为的其他因素, 并构造多变量消费效用曲线, 研究其某个变量发生变化时引起的效用曲线变化与单变量消费效用曲线不同, 对中国居民跨期消费行为作出解释。 三.高储蓄率原因分析 余额总量大,增长速度快是目前我国居民储蓄存款最基本的特征。而且在来一段时间内很可能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储蓄在经济学中被定义为:收入中没有被消费的部分(即储蓄等于收入减去消费)。储蓄作为居民个人投资的一个部分,受收入和消费的直接影响。所以我国居民储蓄存款高居不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高增长。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是居民储蓄的基本前提。这些年来我国居民储蓄的高速增长尽管是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其主要原因还是经济的高增长所带来的城乡居民收入的大幅度增长。(二)物价上涨,居民消费支出增长比低于可支配收入增长比。储蓄是收

中国储蓄率长期影响因素分析以及相关建议

中国储蓄率长期影响因素分析以及相关建议 目录 中国储蓄率长期影响因素分析以及相关建议 (1) 一、摘要 (2) 二、选题背景 (2) 1、研究主题 (2) 2、研究背景 (2) 3、研究意义 (3) 三、相关文献综述 (3) 四、经济理论阐述 (3) 1、储蓄 (3) 2、储蓄率 (4) 3、消费储蓄决策理论 (4) 五、我国储蓄率历史情况描述 (4) 1、我国储蓄率历史情况 (4) 2、与相关国家对比数据 (5) 六、储蓄率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5) 1、模型的建立 (5) 2、模型变量关系及数据来源说明 (6) (1)模型变量关系 (6) (2)数据来源说明 (7) 3、实证分析 (7) (1)模型估计 (7) (2)模型检验 (8) (3)模型修正 (10) (4)格兰杰因果检验 (12) 七、存在不足与相关问题 (12) 八、结论与相关建议 (13) 1、中国高储蓄率的回归解释 (13) 2、相关建议 (13) 参考文献 (14)

一、摘要 本文通过应用计量经济学所学知识,对中国长期储蓄率变化问题进行简单探讨,应用宏观经济学储蓄的基本理论建立模型,运用最小二乘法作为主要回归方式,结合异方差、序列相关等检验完成对模型的回归与修订,同时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对所研究问题进行阐述,得出影响中国储蓄率长期变化的宏观因素:经济增长,居民就业,金融市场的发展,并提出发展金融市场是稳定我国储蓄率的合理方法的结论。 二、选题背景 1、研究主题 储蓄率作为宏观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指标,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乃至世界经济的平衡,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也不断显现着自己的经济问题,其中对于储蓄率这一话题就多次被提及。选择对中国储蓄率影响因素分析,是要通过实证研究的方法,应用计量基本理论,对影响中国储蓄率的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发现影响中国储蓄率的重要宏观因素,达到对储蓄率现状的正确认识,基于此提出相关建议,并做出未来储蓄率发展情况的基本预测,希望可以完成对中国经济发展中储蓄一方面的深入思考,锻炼经济学思想与研究能力。 本文研究主要针对长期发展中的变化,也就是考虑中国储蓄率变化的长期影响因素,同时在研究中希望可以发现与现有研究并不重合的影响因素(金融市场)的影响,另外着重于整体储蓄率的讨论,而不是针对居民储蓄率这一分支来说明问题。 2、研究背景 目前中国是全球储蓄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储蓄率为GDP的51%,并且企业和政府储蓄的增速超过了居民储蓄的增长,企业和政府对1996年以来储蓄率上升的贡献率为80%。高储蓄率支持了中国经济的出色表现——为资本存量的快速积累提供资金,避免了利用海外融资渠道产生的波动性。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而言,由于资本存量规模相对较小,所以高储蓄率不但有必要,而且是应追求的目标,尤其在中国未来将步入老龄化以及储蓄将下降的情况下。但是,高储蓄率也意味着消费占总产出的比例较低,经济增长可能受累于对外需和全球经济周期的过分依赖。 中国的高储蓄率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对于中国高储蓄率的原因不同的经济学者也给出了不同的回答与分析,有的人认为中国的高储蓄率是由于消费不足而导致的大量储蓄,同时也存在收入分配不公平的社会问题;有人认为中国的高储蓄率不仅仅来自于居民的储蓄同时也来自于政府与企业的储蓄;此外最近国外的研究提出,中国的高储蓄率与中国的男女性别比例有着密切的关系。 面对各种各样的说法,针对不同的原因,我也进行自己对于中国高储蓄率的思考。尤其在当下通货膨胀率不断上升,储蓄作为居民理财的重要方式的吸引力不断下降,中国金融行业虽然快速发展,但是发展程度仍然有限,对于中国储蓄率是否还会持续上升,金融行业的

七大新兴产业

昨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对节能环保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等七大产业明确了发展方向,并提出了20项重大工程。昨日,上证报记者经过深入采访业内人士,对各产业的发展与机遇进行了梳理与解读。 节能环保 重点推行清洁生产和低碳技术 昨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节能环保产业位列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 国务院对其未来的发展要求是:突破能源高效与梯次利用、污染物防治与安全处置、资源回收与循环利用等关键核心技术,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和资源循环利用的新装备和新产品,推行清洁生产和低碳技术,加快形成支柱产业。 事实上,近期节能环保产业政策利好不断。上证报记者获悉,《"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目前已报国务院审批,《规划》明确了环保技术和装备、环保产品和环境服务的重点发展领域。同时,环保部也已完成《环境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草案提出的"十二五"发展目标是,环境服务业产值年均增长率达到40%,服务业在环保产业中的占比达到30%。 据环保部统计,到2010年底,全国环保产业产值超过1万亿元,占当年GDP比重的2%左右,预测到"十二五"末期,环保产值将达到2万亿元以上。 中国节能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宋忠奎告诉记者,当前国家对于节能环保产业推出的财政扶持力度,无疑会拉大地方和企业的投资,投资规模有望翻倍。"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加大对节能环保产业的监督检查力度,合同能源管理模式有望从节能领域引入到环保领域,从而促进产业的良性有序发展。 海通证券本月的一份策略报告认为,节能环保位列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首,四大支柱性产业之一,是产业结构调整和社会平衡持续发展的共同要求。仅就环保产业废气领域而言,预计废气治理"十二五"期间市场需求容量超过2300亿元,其中除尘需求300亿、烟气脱硫需求1000亿、火电厂脱硝市场需求在1000亿。 此前不久,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了《全国循环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专家论证会,《规划》提出了构建循环型工业、农业、服务业以及社会层面循环经济体系。 信息技术 宽带建设是重中之重相关实施方案或9月出炉 昨日出炉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给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描绘的蓝图是:加快建设下一代信息网络,突破超高速光纤与无线通信、先进半导体和新型显示

日本投资环境分析

浅析日本投资环境及评价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水平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各行各业欣欣向荣。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走出国门,致力于海外事业的拓展。 日本,作为中国最大的投资国,两国的经济关系一直处于很热的状态,双边经贸合作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日本的服务业,特别是银行业、金融业、航运业、保险业以及商业服务业处于世界领导地位,首都东京不仅是全国第一大城市和经济中心,更是世界数一数二的金融、航运和服务中心。日本,一个地域狭小,却拥有高度发达的技术、丰富的人才和雄厚的资本积累的富裕岛国,无不吸引着各国的投资商纷至沓来。 据日本中文道报报道,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发布的最新调查表明,现在在日外资企业达4276家,雇用人数为102.3441人,占日本整体雇用人数的2.4%。其中,在日中国大陆企业为61家,居第九位。 然而,投资是一种风险,如同自然界的气候一样,“投资气候”也会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变幻莫测,令人难以捉摸,从而影响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因此,在进行对外投资活动时,投资者首先要发现、寻找各种因素变化的动向和规律性,根据投资环境的综合分析,合理选择投资的规模和方式,决定投资流向。 一、日本的外商投资环境及市场准入政策 (一)日本对外资的定义 日本将外国投资称为“对内直接投资”,包括下列投资行为: 1、收购日本国内上市企业股票,持股比率10%以上; 2、参股国内非上市企业;

3、投资者为“居民”身份时取得国内非上市企业股份,或投资者转为“非居民”后将持有的股份转让给外国投资者; 4、持有国内企业股份或保有企业注册资本三分之一以上时,同意企业对营业内容作实质性的变更; 5、“非居民”个人或外国法人在日本国内设立分公司、工厂等营业机构,或对其营业内容或业务种类进行实质性的变更; 6、对国内法人企业贷款期限超过1年以上,金额超过1亿日元(贷款期间超过5年以上的)或贷款金额超过2亿日元(贷款期限在5年以下的)中长期贷款; 7、取得国内法人发行的私募债券,金额超过1亿日元,偿还期限超过5年; 8、取得依特别法设立的法人企业的股份。 (二)日本的投资制度原则上对大部分行业实行投资自由化政策 日本对外国投资者的投资进行审批所依据的法律是《外汇及外贸管理法》。1992年以前,外汇法对外国的投资实行事前审批制度;1992年后,改为事后报告制度,原则上对外国的直接投资给与自由化。1997年,外汇法又作修改,对外资仍采取事后报告制度。但涉及国家安全,妨碍公共秩序、公众安全的行业,以及属于日本要保持自由化特征的行业,实行事前申报、审批制度。 尽管日本在制度上对外国投资者实行投资自由化政策,但在具体实践中个别行业的市场准入仍很困难。例如建筑业,由于日本尚未开放劳务市场,加之本国固有的承包、分包体系,外国企业很难进入日本建筑市场。又如海运业,在日本的现行港运体制中,外国船公司只能租用码头,而无法进入码头装卸等服务市场。 二、对日投资环境分析

有关中美储蓄率的对比分析

湖南大学期末论文 有关中美居民储蓄率的对比分析 摘要 2012年6月28日-30日在上海举行的“陆家嘴金融论坛”上,中国证监会主席郭树清表示,中国储蓄率已达52%,而同期美国的“储蓄率”却只有4%左右。本文旨在通过中美两国储蓄率的对比,分析中国高储蓄率的原因及由此揭露的民生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 储蓄率现状社会保障制度股市居民消费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savings rate of the Sino-US residents Abstract In the Lujiazui Financial Forum held in Shanghai on June 28, 2012, the China Securities Regulatory Commission Chairman Guo Shuqing claimed that, China's savings rate had reached 52% , while in the same period, savings rate in the U.S. was only about 4% . This article aims to analyze the reasons of the high savings rate in China and the livelihood issues uncovered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China and the U.S. savings rate , and make recommendations accordingly . Keywords: savings rate the present situation The social security system Stock market Household consumption I

2012中国高净值人群消费需求白皮书

《2012中国高净值人群消费需求白皮书》 兴业银行与胡润研究院联合发布 〃 目前中国个人资产在600万元以上的高净值人群达到270万人。 〃 旅游、养生保健、子女教育是最近高净值人群最期待私人银行提供的增值服务。 〃 7成愿意再次参加高级培训课程,人脉对他们最重要。年轻人更需要学历认可。 〃 1/3倾向低碳环保、绿色消费的消费理念。 〃 85%有计划送孩子出国留学,亿万富豪中达到90%。其中66%考虑在中小学阶段就送出去。 〃 平均每周运动2.3次,亿万富豪运动更多,2.7次。 〃 平均每月出差6.9天,亿万富豪更忙,9天。 〃 6成以上有收藏习惯。从2008年开始收藏,亿万富豪从2006年开始。 〃 半数高净值人士有宗教信仰。 〃 赠礼花费占平均年消费的10%,其中8成用在商务场合。手表是最常送给男士的礼物,红酒是亿万富 豪中最常见的礼品。 〃 香港是购买奢侈品的绝对首选,在国内大城市购买的有28%。 〃网络超过电视成为获取购物信息的最主要渠道。 〃 20%对自己的收藏知识完全没信心,亿万富豪没信心的更多,有27%。委托代理的有11%。 〃 李开复的微博最受青睐,接下来是王石、潘石屹、任志强和史玉柱的。 〃 35%饲养宠物。 〃 13%亿万富豪有意购买公务机。 (2012年3月27日,上海)兴业银行与胡润研究院联合发布《2012中国高净值人群消费需求白皮书》(The Chinese Luxury Consumer White Paper 2012, jointly published by the Industrial Bank and Hurun Report)。该白皮书详细描绘了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环境和消费升级趋势,测算了中国高净值人群的数量和分布数据,分析了中国高净值人群的消费特征和消费行为,并预测了中国高净值人群消费需求的未来发展趋势。 报告中的“高净值人群”为个人资产在600万元以上的人群,目前中国高净值人群达到270万人,平均年龄为39岁。其中,亿万资产以上的高净值人群数量约6.35万人,平均年龄为41岁。 2011年10月至2012年1月间,兴业银行与胡润研究院面对面地访问了几十位私人银行客户,并对全国29个城市的个人资产在600万元以上的高净值人群进行了问卷调查,共获得878份有效问卷。他们的平均财富达到4900万人民币以上,平均年消费为145万,占平均财富的3%。平均年龄为39岁。 兴业银行零售管理总部副总裁兼私人银行部总经理张长弓表示:“消费是一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研究高净值人群消费需求对于扩大内需具有现实意义。兴业银行与胡润百富公司密切合作,尤其是得益于胡润研究院的专业能力,使得本报告较为真实的反应了我国高净值人群消费需求特征和变化趋势,可以让读者有针对性的认识高净值人群的消费需求,并对兴业银行私人银行业务发展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胡润百富创始人兼首席调研员胡润表示:“我们很高兴与中国最具创新活力的兴业银行合作这份很有意义的白皮书。虽然中国富豪的消费能力很大,但现在我感觉他们还在从富豪到新贵族转变的路上。”

中国居民储蓄现状和行为分析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 I I 一、居民储蓄概述 (1) 二、我国居民储蓄历史及现状 (1) 三、影响居民高储蓄的因素分析 (2) (一)国内生产总值(GDP) (2) (二)居民可支配收入 (2) (三)利率 (3) (四)消费信贷制度及消费观念 (5) (五)居民的传统储蓄观念和心态 (6) (六)社会保障制度 (6) 四、高储蓄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6) (一)高储蓄对我国经济的积极影响 (6) (二)高储蓄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 (8) 五、关于改善居民高储蓄问题的政策建议 (8) (一)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 (8) (二)改善投融资市场环境 (9) (三)发展和完善消费信贷 (9) (四)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10)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摘要 我国改革开放促进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收入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更是迅猛增长,并已成为我国经济生活中人们关注的热点之一。占目前国内生产总值半数的居民储蓄存款在国民经济中举足轻重,是资金的后备力量和保证。据此可以看出国民生活水平、国家稳定状态、城乡发展差别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高储蓄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充足的资金来源,是支持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动力,与此同时,也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很大挑战,例如我国国内储蓄水平远高于投资水平,给投资造成巨大的效率损失。本文对导致居民高储蓄现象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这些因素主要包括:居民可支配收入、GDP总额、消费信贷水平、利率和文化性因素、社会保障制度,并针对如何保持合理规模、适度居民储蓄以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出一些个人的见解和建议。 关键字:高储蓄;经济发展;利率;投资

开州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投资计划书

开州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 投资计划书 规划设计 / 投资分析

摘要 国家信息中心战略性新兴产业千家企业景气调查显示,2017年末企业家信心指数达到154.9,处于“十二五”末以来的最高值区间,而同期国家统计局调查的工业企业整体企业家信心指数仅为123.9。2018年上半年,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环境下,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家信心指数保持高位运行,2017年以来连续五个季度保持在150以上,处于较强景气区间。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十三五”时期,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十三五”时期,要把战略性新兴产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该互联网设备项目计划总投资23810.91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6080.8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7.54%;流动资金7730.0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2.46%。 达产年营业收入54967.00万元,总成本费用42143.00万元,税金及附加435.17万元,利润总额12824.00万元,利税总额15028.00万元,税

后净利润9618.00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5410.00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 率53.86%,投资利税率63.11%,投资回报率40.39%,全部投资回收期 3.98年,提供就业职位913个。 坚持“三同时”原则,项目承办单位承办的项目,认真贯彻执行国家 建设项目有关消防、安全、卫生、劳动保护和环境保护管理规定、规范, 积极做到: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确保各种有害物达标排放,尽量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综合利用水平。 报告主要内容:概论、项目建设背景、项目市场前景分析、项目规划 分析、选址科学性分析、土建工程说明、工艺技术分析、环境保护和绿色 生产、生产安全、项目风险性分析、项目节能、项目实施计划、投资规划、项目盈利能力分析、结论等。 泓域咨询规划设计/投资分析/产业运营

我国的投资环境分析

我国的投资环境分析 一.冷热国对比法分析 冷热国对比法是以“冷”、“热”因素来表述环境优劣的一种评价方法,即把各个因素和资料加以分析,得出“冷”、“热”差别的评价。该方法把一国投资环境归结为七大因素 1.政治稳定性,它是指东道国有一个由社会各阶层代表所组成的,为广大群众所拥护的政府。该政府能够鼓励和促进企业发展,创造出良好的适宜企业长期经营的环境。当一国政治稳定性高时,这一因素为“热”因素。总的来讲,中国政局稳定、政策基本连续。虽然中国投资的政治环境中存在许多不利的方面,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了大量的有关经济及涉外经济方面的法律。对外商投资活动进行了系列规定,保障了外商投资经营的合法权益。所以,这一因素为“热”因素。 2.市场机会,当对外国投资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劳务在东道国市场的有效需求尚未满足时,表明东道国市场机会较大,为“热”因素。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一个消费大国,潜在的市场很大。自从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产品和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服务大有市场。从近几年,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就可以看出中国人民不再仅仅满足于国内消费,对国外产品的消费量也激增。所以,这一因素为“热”因素。 3.经济发展和成就,若东道国经济发展速度快,经济运行良好,则此项为“热”因素。经济环境因素往往是对一国投资环境影响最大的因素。中国经济目前既出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同时也正处在转型时期,是典型的过渡经济。这一发展阶段决定了中国投资环境经济因素的独特特点。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潜在机会。在人力资源方面,相对于发达国家,低廉的劳动力成本,无疑对国际投资者构成了巨大的吸引力。但与此同时,我国虽然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总体上劳动力素质较低,高素质人力资本相对较为贫乏,这又是我国人力资源方面的重要劣势。所以,这一因素为较“热”因素。 4.文化一体化,东道国国内各阶层民众的相互关系、处世哲学、人生观和奋斗目标都要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东道国文化一体化程度高为“热”因素。两国间文化传统越接近,越有利于双方相互间经济往来,而语言是社会文化中最为显著、稳定与典型的特征因素。汉语是世界上唯一的象形文字,共同的文字将不同历史时期移民到世界各国的华人联系在一起。其次,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中有着浓重的乡土情结,海外的华人在其居住国立足之后,往往倾向于回国进行投资与贸易,这一点形成了中国投资环境中独一无二的优势。所以,这一因素为“热”因素。 5、法令阻碍,东道国的法律繁杂,并有意或无意地限制和阻碍外国企业的经营,影响今后企业的投资环境。若法令阻碍大,为“冷”因素。总的来讲,中国政府尽量制定和完备有关法律、法规体系,为外商来华经营提供有利的安全的法律环境,保障了外商的基本权益。但是,中国的法律环境也还存在不少问题,比

中国高储蓄率的原因及影响

关于中国高储蓄率的原因及影响的思考 最近有两组数据耐人寻味,一是09年中国的储蓄率为46%,挣100元存下46元;另一个是美国人的储蓄率为-0.5%,也就是每挣100元要花掉100.5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难道真的是中国人很负责任而美国人不顾明天死活只顾今天享受? 年份1980 1985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世界均储蓄率24.0 21.6 21.6 22.4 23.0 22.5 21.5 21.2 20.8 21.0 23.0 中国储蓄率(%)35.2 37.8 36.1 36.8 36.1 34.7 34.8 36.2 43.3 39.9 40.5 上面是笔者查的一份我国历年储蓄率数据,由上面的数据可看出自1985年到1995年,我国的储蓄率是上升的。到2009年,我国的储蓄率一直在升高,甚至到了46%。 虽然我国的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我国百姓的生活得到很大的改善,手里的钱也多了起来,但是我国的消费却没有以相应的幅度提高。自2000年以来,我国的用于投资的钱占了越来越多的比重,但仍然有很大一部分的资产被人们存在银行。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的储蓄率这么高? 第一: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就是有备无患。我认为这个习惯是很好的,给自己及家人留条后路,现在他们老说学习美国人提前消费。但是美国人没钱可以申请破产,可以由美国政府养着。中国,谁养你? 第二:我国的低工资、低福利让大家赚点钱不容易,更是考虑到养老问题,谁也不敢乱花钱。我国的福利水平相当于美国来说实在是低的可怜,希望我国能快快的完善我国的福利制度,并提高工资标准

中国的高储蓄率

中国的高储蓄率、低消费率 生命周期/永久性收入假说认为:储蓄是未来的消费。或用于储蓄者日后的消费,或作为遗产留给后代消费。 根据世界银行(2002) 的数据,1999 年中国国内储蓄率为42% ,同年美国国内储蓄率为16%。 随着中国市场化改革推进, 2002年后,中国的储蓄率开始显著上升,且以居民储蓄平稳增长,企业储蓄明显上升为突出特点。中国的储蓄率从1998年前后的37.5%升至2007年49.9%,其中企业可支配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从1997年的13%升至2007年的22.5%,而同期政府可支配收入的占比上升了2个百分点(周小川)。 2007年中国的国民储蓄占GDP的比重达到51.2%,而消费只占48.8%,其中扣除政府消费14%之后,居民消费占GDP的比率只有34.8%,不仅可能是世界最低,而且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低的(樊纲等 2009)。

2009年1月-8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3.0%,比上年同期增加5.6个百分点。相比较而言,8月消费增速虽也有所反弹,但同比增长仅15.4%,比上年同月回落7.8个百分点。今年,中国消费占GDP的份额很可能创下新低。 储蓄的分类 储蓄的统计有很多口径,一国总储蓄可分为国民储蓄和国外储蓄两部分。 国民储蓄是一国经济总体中各个部门的储蓄之和,包括个人部门的居民储蓄(personal saving) 、企业部门的企业储蓄(business saving) 和政府部门的政府储蓄(government saving) 。 在现实中,另外一个经常出现的错误是对银行储蓄存款(deposit) 和储蓄(saving) 概念的混淆。 居民储蓄=居民的金融资产的增量+实物资产的增量-金融负债的增量+收到的资本转移。银行存款仅是其中金融资产的一种。

余干县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报告

余干县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报告

“十三五”余干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前景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前言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战略性新兴产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在支撑经济增长、改善人民生活、引领创新驱动等方面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十三五”时期我国将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重要任务和大事来抓,要重点培育形成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基因技术为核心的生物产业以及绿色低碳、高端装备与材料、数字创意等突破十万亿规模的五大产业。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先导力量,既能创造新供给、提供新服务,又能培育新消费、满足新需求,是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补短板”的重要内容。要进一步完善产业政策环境,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推动新兴产业供给和需求的有效衔接。 未来几年在产业升级、消费升级背景之下,战略性新兴产业将成为经济转型的突破口,新兴产业对经济拉动作用主要体现在投资上,从中长期来看,随着新兴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有望成为未来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出版日期】 2016年 【交付方式】 Email电子版/特快专递 【价格】纸介版:12800元电子版:12500元纸介+电子:12800元 第一章战略性新兴产业概述 第一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述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由来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构成 第二节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 一、技术创新集成化 二、生产制造智能化 三、能用发展绿色化 四、资源利用循环化 第二章“十二五”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分析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科技创新类政策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环境类政策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完善管理机制类政策

中国投资环境分析

中国投资环境分析 投资环境决定了投资是否能创造出更强的企业竞争力,并实现可持续增长。世界银行报告将投资者对投资环境的预期归为三大类相互关联的组成要素:一是宏观经济、国家外贸外资政策以及政局的稳定;二是国家监管框架的效率,如劳动关系、税收的效率与透明度等;三是基础设施和金融服务的数量、质量,以及在熟练工人流动性不足与技术集约化条件下的技能和技术禀赋。2003年12月16日,世界银行在其网站公布了2003年中国投资环境调研报告,题为《改善中国投资环境,提高城市竞争力:中国23个城市排名》。这份报告是在2002年对中国5个城市(北京、成都、广州、上海、天津)进行投资环境调查的基础上,将调查范围扩大到全国23个城市,对投资环境调查的结果进行了分析研究。该报告认为中国的投资环境在世界银行所调查的25个发展中国家中名列前茅。 一、我国投资环境的国际比较 在过去十几年里,我国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近期世界银行所作的一些研究也表明,我国在投资环境的许多方面都做得相当出色。但也应该看到,我国在某些方面仍落后于东亚及东南亚的一些邻国,投资环境有很大改善空间。 第一,在基础设施方面,我国优于印度,但落后于泰国。印度的铺砌道路占56%,我国为88%,泰国为97%;印度每1000人有3部私人电脑,我国每1000人有12部,而泰国为23部;从每1000人拥有的电话数量看,印度为131部,我国为294部,泰国则为371部。 第二,在对174个国家的调查中,我国的政治稳定性高,在政府效率方面表现中等,政府管制造成的成本低于印度和巴基斯

坦。 第三,我国对外贸易的开放程度高于印度。 第四,总体来看,我国与其他东亚国家的人力资源和技能水平基本相当。但我国的研究和开发力度要低于一些东亚邻国。如在泰国,销售额的5.6%要用于研发,而我国只有2%。 第五,国际上许多学者认为我国的地方保护主义十分明显。 第六,我国金融部门的运行效率低,绝大部分贷款都贷给国有企业,并且经常得不到偿还,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少。 二、国内23个城市投资环境的比较 世界银行报告将投资环境的要素指标描述为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进出国内市场的障碍(domestic entry and exit barriers)、生产技能和技术禀赋(skills and technology endowment)、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labor market flexibility)、参与全球化程度(international integration)、私人部门参与程度(private sector participation)、非正式支出(informal payment)、税收负担(tax burdens)、法院工作效率(count efficiency)、金融环境(finance)等10个方面。以这10项指标衡量并综合静态数据和动态潜力,世界银行得出我国国内23个城市投资环境的排名(详见附表)。我国投资环境的地区差异很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东部和沿海地区的发展要快于中西部,并能吸引更多的投资者。东部的投资环境优于中西部,吸收外资的规模占绝对优势。2003年1-10月份东部地区实际使用外资382亿美元,占全国的88%;中部实际使用外资40亿美元,占全国的9%;西部只有13.5亿美元,占全国的3%。世行的调查数据显示,由于各地港口便利、劳动力技能等自然禀赋不同,西部的投资环境要比沿海地区落后,尤其表现在金融环境和基础设施水平较差、进出国内市场的障碍多、税收负担较重、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不足等方面。中

中国储蓄率为何居高不下

中国储蓄率为何居高不下? 中国的储蓄率为何居高不下?要准确剖析中国高储蓄的成因,有必要从部门储蓄率的角度来分解国内储蓄率。近年来居民储蓄率占国内储蓄率的比率不断下降,而政府储蓄和企业储蓄占国内储蓄的比率过高,也在于政府储蓄和企业储蓄的迅速增长。 东亚国家向来被认为是高储蓄经济体的典型。通过对部门储蓄率进行跨国比较分析发现:第一,尽管中国任何一个部门储蓄率在东亚地区都不是最高的,但是中国的国内储蓄率确实区域内最高的;第二,对其他东亚国家或地区而言,可能有一个或两个部门储蓄率处于较高水平,而其他部门处于较低水平 从根本上来说,中国的高储蓄问题是个收入分配问题。近年来,由于所得税制度不尽合理,以及工资水平增长缓慢,导致国民收入分配更多地倾向于政府和企业部门,即非居民部门。由于政府和企业的消费倾向天然低于居民,这就造就政府储蓄和企业储蓄的大幅上升。 中国高内储蓄之所以居高不下,最重要的原因在于中国部门储蓄率之间相互替代的机制被堵塞。一,由于政府的消费性支出偏低,尤其是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投资有限,造成居民未来收入和指出的不确定性增加,从而形成了强烈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二,中国的企业无论所有制如何,均缺乏分红地传统。三,由于国有企业不向政府分红,导致中国政府储蓄与企业储蓄之间相互替代的机制被堵塞了 如何降低中国的高储蓄呢?首先,应进行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使得国民收入更多地流入居民部门,而非政府和企业部门。其次,政府应该尽快扩大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性公共产品领域的投资,这一举措既能降低政府储蓄率,也能够通过缓解居民的储蓄动机来降低居民储蓄率,同时有助于恢复政府储蓄与居民储蓄或自荐相互替代的机制。最后,应尽快实行国有企业向政府分红地制度,建立上市公司定期分红地制度和文化,并拓宽那个企业的外部融资渠道。这不仅有助于降低企业储蓄率,亦能有助于降低企业储蓄率,亦能增强企业储蓄和居民储蓄,政府储蓄之间相互替代的机制

海口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投资计划书

海口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 投资计划书 规划设计 / 投资分析

摘要 随着我国新兴产业发展实力和创新能力的不断提升,创新发展模式也 在逐渐调整,对应的管理方式也亟待创新。近年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 领域的创新明显越来越多地正在从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转变,这就对我国 的管理体系提出了三方面的挑战:一是需要形成宽容失败的社会评价体系。自主创新的失败率远高于模仿创新,原有基于高成功率形成的科研、产业 化体系需要较大范围的调整。二是需要形成审慎的监管管理体系。面对全 新的技术、业态和发展模式,将不再有成熟的监管体系可以借鉴,如何做 到既不限制创新,又避免监管缺位,仍需要较多探索。三是需要进一步加 强知识产权保护,这是促进自主创新的核心要素。没有良好的知识产权保 护体系,就很难诞生有价值的创新成果。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 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十三五”时期,要把战略性 新兴产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 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2017 年,在《“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加快落实的 大背景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继续保持了较快增长态势,新业态、新模 式的不断涌现,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创新能力稳定提升,以及产品和商业 模式的“走出去”路线取得了实质进展。展望 2018 年,全球各主要国家

仍将新兴产业作为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打造竞争新优势的重要选择,国 内战略性新兴产业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有利发展环境影响,将继续保持 稳定增长,目标不仅限于之前的“做大”,也逐渐向“做强”转化,持续 引领国内经济增长。 该宽带设备项目计划总投资10387.5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6870.5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6.14%;流动资金3517.00万元,占项目 总投资的33.86%。 达产年营业收入24110.00万元,总成本费用19047.14万元,税金及 附加189.51万元,利润总额5062.86万元,利税总额5950.70万元,税后 净利润3797.14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2153.55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8.74%,投资利税率57.29%,投资回报率36.55%,全部投资回收期4.24年,提供就业职位472个。 本报告是基于可信的公开资料或报告编制人员实地调查获取的素材撰写,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的要求,依照“科学、客观”的原则,以国内外项目产品的市场需求为前提,大量 收集相关行业准入条件和前沿技术等重要信息,全面预测其发展趋势;按 照《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的具体要求,主要从技术、经济、工程方案、环境保护、安全卫生和节能及清洁生产等方面进行充分 的论证和可行性分析,对项目建成后可能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进行 科学预测,从而提出投资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咨询意见,

欧盟和中国投资环境简介与分析

欧盟和中国投资环境简介与分析一、双边贸易投资概况 2010年,欧盟继续保持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同时也是中国的第四大外资来源地。据中国海关统计,2010年中国和欧盟双边贸易额达4797.2亿美元,同比增长31.8%。其中,中国对欧盟出口3112.4亿美元,同比增长31.8%;自欧盟进口1684.8亿美元,同比增长31.9%;中国顺差1427.6美元。 中国近年来对欧投资呈现以下主要特点:一是增长速度快。2010年,中国对欧投资流量59.6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01%。二是行业分布广。涉及制造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等十几个行业大类。三是覆盖国家多。截至2010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已涉及欧盟全部27个成员国。四是社会融合度高。中国对欧投资始终坚持互利共赢原则,不断扩大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利益共同点。 中欧关系目前呈现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发展态势。在中欧关系的各个领域中,经贸合作始终是推动双方关系发展的重要动力。 本年度欧盟商会提出的最重要问题包括在市场准入方面遭到限制、政府决策透明度、政府审批效率以及知识产权问题。对此德古赫特表明他认为中欧经贸关系的四个问题:市场准入、知识产权、政府采购以及对国有企业的补贴。陈德铭说,双方重点讨论了投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等问题。双方商定尽快启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欢迎双方企业到对方扩大投资。 中国希望欧盟决策者着眼中欧关系发展大局,继续坚持开放、透明、友好的投资政策和体制,不断提高投资便利化水平,吸引更多中国企业来欧投资兴业。也希望看到更多的欧洲企业家与中国同行们精诚合作,帮助中国企业更好融入欧洲市场,促进双方共同发展。二、欧盟投资环境 欧盟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其稳定的经济环境、完备的基础设施、良好的教育体系和强大的研发实力,对中国企业具有很强的吸引力。随着中欧关系的迅速发展,中国与欧盟的合作日趋频繁,企业已经把对欧盟投资作为一项重要的长期性发展战略,开拓欧盟市

高净值客户人群分析

高净值客户人群分析 高净值客户人群分析 海银财富市场部 1 高净值客户人群分析 目录 一、中国高净值人群概况 (3) 二、高净值人群基本特征 (3) 三、高净值人群金融行为特征 (7) 四、给我们的启示 (10) 2 高净值客户人群分析 一、中国高净值人群概况 近年来,中国经济高速成长催生了高净值人群迅猛增长,中国私人财富规模也迅速膨 胀。高净值人群财富管理目标、资产配置和服务需求日益多元化,并且越来越多的由依赖 个人或家庭操作转向使用专业金融机构进行管理,中国财富管理领域呈现巨大潜力。 在过去五年,全国个人可投资资产(包括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产)总体规模从2006年

的36.1万亿元增长到2010年的86.7万亿,增长幅度为 105.8%,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5.5%。 根据模型测算与样本验证,在全国个人可投资资产大幅增长的同时,中国高净值人群数量 也得以迅猛增长:由2006年的36.1万增长到2010年的 100.3万,年均增速为29.1% ;预计到 2015年可达到219.3万人。 (图1)至2011年底,全国个人可投资资产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总体规模超72万亿人民币 *其他类别投资包括个人持有的信托、私募股权、阳光私募、黄金、期货资料来源:贝恩公司高净值人群收入-财富分布模型 二、高净值人群基本特征 1、区域分布较为集中,中西部省份增速较快 从区域分布上看,高净值家庭仍然集中在北京、上海、广东、深圳特区以及其它东南 沿海地区。 3 高净值客户人群分析 据测算,高净值人群占全国的比例,北京最高,占到 18%,广东、上海、浙江其后占 到 16%、14%、13%,江苏、福建各占7%、4% ,其他地区占28% 。四川、山西、辽宁、河 南、河北、陕西、湖北、湖南也有相当数量的高净值家庭。 从全国范围来看,拥有2万户以上高净值家庭的省份和直辖市已经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