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双离合变速器DSG技术研究_毕业论文

双离合变速器DSG技术研究_毕业论文

双离合变速器DSG技术研究_毕业论文
双离合变速器DSG技术研究_毕业论文

摘要

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DSG-Direct Shift Gearbox又称DCT-Dual Clutch Transmissions)是汽车自动变速器领域的一种新型自动变速器。DSG结合了手动变速器(MT-Manual Transmission)和传统液力机械自动变速器(AT-Automatic Transmission)的优点,而且能够实现不切断动力的情况下转换传动比,减少了换挡时间,提高了换挡品质。DSG车辆具备与AT车辆一样的驾驶方便性和舒适性,同时拥有比AT车辆好得多的燃油经济性。另外,由于DSG与MT拥有相似的结构和零部件,具有MT变速器生产条件的继承性,从而使DSG的制造成本降低。因此,近年来DSG已经成为了汽车业界研究开发的新热点。

本论文以自动变速器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通过对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结构原理和双离合器动力传递机理的分析,确定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湿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传动系统的结构形式;

(2)通过对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液压系统控制原理的分析,利用液压仿真软件AMESim对其液压控制系统中主要压力控制滑阀进行了建模仿真;

(3)详细分析了DSG换挡的过渡过程,应用Matlab-Simulink建立双离合器动力传动系统动态模型,给出了仿真结果。

关键词:双离合自动变速器;液压系统;换挡控制;仿真分析

ABSTRACT

Dual-clutch automatic transmission (DSG- Direct Shift Gearbox or DCT-Dual Clutch Transmissions) is a new type automatic transmission in automotive transmission field. DSG not only combines the advantages of manual transmission (MT) and conventional automatic transmission (AT), but also converses transmission ratio without power interruption, thus reduces the shift time and increases the shift quality. In comparison with AT, vehicles with DSG have the same performance in convenience and driving comfort, but more excellent in fuel economy. In addition, DSG is less costly to manufacture since it shares similar structure and components with MT. Due to its advantages, DSG has attracted extensive development interests in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in recent years.

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object was focused on the synchronizer of a Dual-clutch automatic transmission. The main research work is as follows: (1) Through analyzing configuration principle and power transmission mechanism, decide the paper's research object, wet DCT is fixed.

(2) The hydraulic circuit of dual clutch transmission hydraulic system is introduced;also the working principle of the hydraulic system is deduced. AME Sim is used to model and simulate the hydraulic system.

(3) Though analyze the reason of shift shock and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shift quality .Based on comprehending the mechanism of DSG in depth, a dynamic model of the powertrain with DSG has been established with Matlab-Simulink in this paper.

Key word :DSG ; Hydraulic system; Shift control; Simulation and Analysis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II 1绪论 (1)

1.1课题的来源及意义 (1)

1.2双离合器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3)

1.3双离合器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6)

1.4论文的主要内容 (10)

2 DSG的结构分析研究 (11)

2.1双离合器的结构形式比较 (11)

2.2双离合器结构形式确定 (13)

2.3干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结构型式确定 (17)

2.4本章小结 (19)

3 DSG的液压系统的研究 (20)

3.1 DSG液压单元组成 (20)

3.2 DSG液压系统控制原理分析 (21)

3.3 DSG液压系统AMESim仿真 (24)

3.4本章小结 (28)

4 DSG的换挡控制的研究 (29)

4.1换挡品质及评价指标 (29)

4.2影响换挡品质的因素 (31)

4.3换挡的过渡过程 (34)

4.4改善换挡品质的控制 (39)

4.5换挡平顺性控制 (40)

4.6仿真分析 (42)

4.7本章小结 (45)

5总结与展望 (46)

参考文献 (47)

致谢 (49)

附录 (50)

1绪论

1.1课题的来源及意义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已经大规模地进入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根据2009年市场数据统计,中国汽车市场首次超过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作为生产和消费第一大商品的汽车工业,对国民经济持续发展起着支柱作用。

变速器作为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着放大发动机转矩、配合发动机功率转矩特性实现理想的动力传递等重大作用,从而使车辆得以适应复杂多变的行驶条件,同时使发动机在最有利的工况下工作[1]。

变速器及其与发动机的匹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车辆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和乘坐舒适性。因此,车辆传动系统的自动化对于提高车辆的操纵便利性和行车安全性、降低驾驶员的疲劳感和降低车辆排放污染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随着人们对车辆换挡机理研究的不断深入、控制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于车辆性能要求的日益提高,各种类型的自动变速器大量涌现出来。但是,对于目前得到广泛应用的各种有级式自动变速器而言,在换挡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伴随着换挡冲击、离合器滑摩和发动机转速的波动等现象,这就导致了换挡过程对车辆行驶的平顺性、车辆的动力性、燃油经济性和传动系统的寿命等方面均产生较大的影响。

根据美国、日本和西欧等国的成熟汽车市场经验,当汽车大量进入普遍百姓市场时,装有自动变速器的汽车将占据主要的市场份额。其中,自动变速器在轿车中的装车率超过了80%,在公共汽车中的装车率几乎达到了100%。到目前为止,我国绝大多数汽车采用的还是机械手动变速器。因此,自动变速器在未来的汽车行业中具有十分巨大的潜在市场。然而,目前国内变速器企业自动变速器生产能力比较弱,特别是在自动变速系统研

发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有相当大的差距,几乎所有自动变速器产品都需要引进组装。在汽车自动变速技术领域,存在着非常严重的“核心技术空心化”问题。这种受制于人的局面,不但大大降低了国内汽车厂商的利润空间,而且对新车型的开发和销售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开发研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自动变速器,显得十分迫切。

按照变速原理等方面的不同,车辆自动变速器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液力自动变速器(Automatic Transmission,简称AT)、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utomated Mechanical Transmission,简称AMT)、机械无级式变速器(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简称CVT)和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Dual-Clutch Transmission,简称DCT)。(Automated Mechanical Transmission,简称AMT)、机械无级式变速器(Continuously Variable Transmission,简称CVT)和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Dual-Clutch Transmission,简称DCT)。(1)液力自动变速器(AT)

AT 的基本形式为液力变矩器和变速齿轮机构串联。这种变速器的优点有:可以实现动力换挡、液力传动系统具有减震性能、可以降低冲击等。但是与此同时,鉴于其液力传动的低效等缺点,AT也具有燃油经济性较差、结构复杂、造价成本高等缺点。

(2)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

AMT是在传统固定轴式变速器的基础上,对操纵机构进行改造,使用电子控制单元ECU控制换挡机构,实现自动换挡。因此,AMT继承了MT 所具有的传动效率高的优点。同时AMT可以采用手动变速箱的生产基础,生产继承性好[2]。不足之处在于换挡过程需要先分离离合器,然后执行摘空挡、重新选挡、挂挡,最后接合离合器的一系列操作,换挡过程造成了动力中断。这种非动力换挡会产生较大的换挡冲击,对车辆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会产生不利影响。

(3)机械无级式变速器(CVT)

CVT采用两组带轮进行变速传动,通过改变驱动轮与从动轮传动带的接触半径进行变速。理论上说,CVT的最大优势是能够实现发动机转速和转矩沿最经济油耗线或者其它目标曲线变化,因此可以获得最佳的燃油经济性。CVT的型式目前也是多种多样,但是最为常见的依然是带式或者链式CVT。由于钢带传送能力有限,因此这种结构特点使得CVT所能传送的转矩范围较小,一般只适合于装备小功率、低转矩发动机的车辆上。

(4)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DCT)

换挡操纵的便利性和舒适性、车辆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这些互为矛盾的目标在一种新型的自动变速器身上得到了完美的解决。这种变速器就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这种变速器采用2套离合器,一套离合器负责控制奇数挡位的动力传递,一套离合器负责控制偶数挡位的动力传递,通过两个离合器的过度配合,交替工作,实现挡位的切换,解决了AMT所产生的换挡时问过长、动力发生中断的问题,集成AT 与MT的优点于一身。

1.2 双离合器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汽车变速器是通过改变传动比,改变发动机曲轴的扭力适应在起步、加速、行驶以及克服各种道路障碍等不同行驶条件下对驱动车轮的牵引力及车速的不同需要。现在市场上主要有的变速器有手动变速器(MT)、自动变速器(AT)、无级变速器(CVT)、双离合变速器(DCT又称DSG)等。

1.2.1双离合变速器国外研究现状

1940年,Darmstadt大学教授RudolphFranke申请了DCT专利,之后保时捷也发明了专用于赛车的双离合变速器(PDK),此时的双离合技术并没有被大规模应用[3]。20世纪末期,博格华纳和大众公司通过技术合作共同

研究出了第一款可大批量制造并有较广应用适应性的双离合器变速器。2002年,DCT(DSG)应用在奥迪TT V6和德国大众高尔夫R32上,并在2003年相继推广到高尔夫等其他车型上。2004年,德国大众途安车型首次将DCT 与TDI柴油发动机匹配。2006年,大众车辆的所有车型中累计有70万使用DCT技术。

2007年,雷诺、法拉利等公司纷纷推出应用了DCT相关技术的变速器的赛车,同时,Ricardo公司开发出了DCT样机,并装备在Bugatti—Vernon 跑车上;LUK公司与Get rag、Ford公司合作共同开发装载干式离合器的DCT称为平行轴式变速器(PSG) 。在国外,ZF、LUK、博格华纳、Get rag、Ricardo、Ford、VW、Dallier—Chrysler、NISSAN、BMW等公司都在大力开发DCT,并已取得成功。近年的技术发展主要表现在对性能的优化和系统结构的改进上。BMW曾针对中、高级轿车开发了全新的7挡DCT以进一步提高效率和运动性能。目前,双离合器技术主要搭载330N/m左右的中等载重车辆上,现在正在转型面向扭矩150N/m左右的小型车发展。

国外初代DSG主要结构的特点:1)设计使用异轴平行布置的两个湿式离合器;2)6个前进挡和1个倒挡;3)变速器传动轴分别与两个离合器相连接,每个传动轴仅布置奇数挡(1、3、5挡)或偶数挡(2、4、6挡);

4) 为了使得结构布置更加紧凑,离合器传递动力主要通过同心的一个实心轴和一个套在实心轴外的空心轴。区分双离合器变速器的特点主要通过其不同的驱动形式,对于变速器的初代产品,主要有两种不同类型:一类是大众高尔夫GTI等前置前驱(FF)汽车采用的三轴式DSG,主要特点是比较短,占用空间小,正好适合前置的小空间布置,但是其中的代价就是牺牲了结构的简洁性;另一类是奥迪Road jet前置后驱(FR)主要使用的是两个传动轴。

国外目前在DCT应用方面比较有着重点,重点针对的是中高挡车型,

主要应用在跑车类和商务车类,应用车型主要有奥迪TT跑车、新奥迪A3、布加迪威龙EBl64跑车、高尔夫GTI、迈腾、速腾等汽车上。其他厂家如保时捷、宝马、沃尔沃、福特、三菱、尼桑等汽车公司也不甘示弱,纷纷开发研制双离台自动变速器,并用于自己的汽车产品上。

1.2.2 双离合变速器国内研究现状

相比较而言,我们国内近年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控制策略仿真、系统建模和样机制作方面。国外生产厂商对DCT技术进行了严密的封锁,我国受限于技术交流不畅,依照目前的研究进度而看,模仿、参照仍然是我国变速器行业的主流,尽管在国产变速器中有自主配套生产的少量AMT产品,但是对于变速器庞大的类型家族而言,多样化的变速器生产技术仍然是由国外生产厂商独占,国外大公司严格掌控。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今天,只有掌握了变速器国产化技术,才能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由国家发改委出面协调组织,国内12家自主品牌变速器生产厂发起成立了中发联投资有限公司,并于2008年11月25日在北京举行中发联投资有限公司与博格华纳(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离合器(DCT)项目合资签约仪式。尽管如此,我国的研究技术也仅能保证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尚有很多问题无法解决,目前仍无法形成制造规模,也无法与国产DCT产品量产配套。国家的“863”重大专项曾专门为轿车DSG研究设置课题。

按照国家产学研一体化的方针政策,国内高校和专业研究机构与杭州前进齿轮箱集团有限公司、重庆青山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在我国大量专业制造的汽车零部件厂商的配合下,组成了研发团队,在原有基础上有了一定的研究进步,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但依照当下开发进度来说,还需要一段漫长的时间才能实现产品化。目前我们国内多为合资厂商使用开发配套的双离合器变速器,一汽大众汽车公司生产的迈腾和速腾汽车也相继搭载了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日系车型和国

产品牌如BYD也在逐步推广使用。

1.3 双离合器的基本结构和原理

1.3.1 双离合器的结构

DSG的构造看上去类似传统的三轴式变速箱,然而使用了创新的双离合器结构之后就完全不同如图1.1所示。

图1. 1DSG三维剖视图

DSG主要由双离合器、空心轴及其内部的心轴、两个平行的分变速器、控制器和油泵组成[4]。其中双离合器、空心轴及心轴和分变速器为核心机械部件如图1.2所示。

图1.2 DSG结构示意图

发动机力矩通过DSG之前的双质量飞轮滤波后进入变速箱输入端,该输入端与双离合器壳体固接。外圈的离合器1与心轴连接内圈的离合器2 与空心轴连接。1挡、3挡、5挡和倒挡与轴构成分变速器1挡、2挡、4挡和6挡构成分变速器2,两个分变速器的输出端同时与主减速齿轮啮合。

图1.3为双离合器的结构图,离合器1与离合器2的闭合动作由相应的活塞驱动,并且其类型为湿式离合器[5]。正由于是湿式离合器,湿式双离合器通过离合器从动盘上的摩擦片来传递扭矩,节省了相关液力系统以及湿式离合器本身所具有的传递扭矩的高效性,湿式系统很大程度地提高了燃油经济性。

图1.3 双离合器结构

1.3.2 DSG变速器的工作原理

DSG变速器的换挡过程与只有一个离合器的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EAMT)不同,它是通过双离合器来实现无动力间断的快速换挡。当驾驶员选择前进挡让汽车起步时,变速器的控制系统会先通过相应的液压机构驱动换挡拨叉使1~3挡接合套和1挡齿轮接合,然后再将离合器1接合,使发动机动力通过离合器1和输入轴1传到1挡齿轮,再传到输出轴。控制系统还会根据节气门开度、发动机转速和车速等有关参数,自动控制离合器1的逐步接合,以实现平稳的起步。

在汽车以1挡起步后,离合器2先是处于分离状态,如果此时驾驶员将油门踩下让汽车加速,控制系统则判定执行升挡操作,就会把2挡作为预选挡位,从而通过相应的液压机构驱动换挡拨叉,将2~ 4挡接合套和2挡齿轮先行接合。

而此时离合器2并未接合,因此输入轴2在输出轴的带动下空转。控制系统在车速上升到设定的换挡车速时,会将离合器1分离,同时将离合

器2接合,让发动机动力通过离合器2和输入轴2传到2挡齿轮,再传到输出轴,使变速器从1挡切换到2挡,在整个换挡过程中,油门可以保持开度不变,动力传递没有中断,因此被称为直接换挡。

同样,汽车在行驶中,当变速器处于某个挡位时,相邻的下一个挡位的齿轮立即处于接合状态,只是相应的离合器没有接合,因而在这2个传动系统中,只有1个传动系统处于传力状态,另一个则处于空转状态。

例如汽车以2挡行驶时,如果驾驶员将油门踩下让汽车加速,控制系统会立即将3挡挂上,但此时只有与2挡连接的离合器2处于接合状态,而与3挡连接的离合器1则处于分离状态,所以即使3挡齿轮接合,也是处于空转状态。当发动机转速和车速达到下一个换挡点时,变速器的控制系统会发出信号,通过电磁阀和液压系统,让两个离合器的工作状态互相切换,也就是将离合器1接合,同时将离合器2分离,从而使变速器从2挡切换到3挡。与此同时,与离合器2相连的挡位也换到4挡,以备下一次换挡。

降挡过程和升挡过程相似,当驾驶员松开油门或踩下制动踏板减速时,控制系统判定为降挡,立即将当前挡位相邻的低挡位齿轮预先啮合,为椄下来可能进行的降挡做好准备,一但到达降挡点,就通过两个离合器工作状态的互相切换来完成降挡。

上述这种换挡过程不但可以保持动力传递不间断,而且整个换挡过程所用的时间极短,只需不到0.2s,动力传递顺滑,完全没有普通手动变速器(MT)以及电控机械式自动变速器(EAMT)换挡时的动力中断现象。

1.4论文的主要内容

针对DSG的关键技术,为汽车双离合器自动变速传动系统研发奠定基础,本文将进行以下研究工作:

(1)通过对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的结构原理和双离合器动力传递机理的分析,以及干式双离合器与湿式双离合器的性能对比,以羚羊SC7130轿车传动系为参照,确定本论文的研究对象—湿式双离合器自动变速传动系统的结构形式;

(2)通过对双离合器式自动变速器液压系统控制原理的分析,利用液压仿真软件AMESim对其液压控制系统中主要压力控制滑阀进行了建模仿真,阐述了系统中控制参数对液压系统的影响。

(3)介绍了DCT换挡品质、评价指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换挡品质的因素;详细分析了DCT换挡的过渡过程,提出了三种改善换挡品质的控制途径;应用Matlab-Simulink建立双离合器动力传动系统动态模型,给出了仿真结果。

2 DSG的结构分析研究

2.1双离合器的结构形式比较

双离合自动变速器基于手动变速器的生产工艺,通过两个离合器和空套输入轴传递动力,继承了手动变速器传动效率高、结构紧凑、重量轻、价格便宜等许多优点,起步和换挡品质优良,其结构是形式与AT、CVT等自动变器有所不同,属定轴式自动变速器范畴,换挡过程动力不中断,实现了机械师自动变速器的动力换挡性能。对双离合自动变速器性能进行分析,并设计合理的结构型式是双离合器自动变速传动系统性能研究的基础。

在现有的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结构中,既有干式双离合器又有湿式双离合器,两种双离合器各有优缺点,为了选择与设计合适的双离合器结构,必须对两种双离合器性能及结构特点进行比较。

干式离合器可以通过压板和飞轮吸收较大热量,对滑摩擦产生热量的速度不敏感,但因为空气散热较慢,热量不易在短时间内散发出去,因此它受滑摩产生的总热量限制。干式离合器适用于在短时间内结合,这样滑摩时间短,产生热量少。其滑摩功特性曲线如图2.1(a)。

湿式离合器用油冷却摩擦片,它受限于产生热量的速度,但不受总热量的限制,所以适用于离合器结合过程中压力逐步增加、发热速度较慢的场合。在设计中可以选用较小的离合器储备系数,并控制加压油缸的油压增长速度,使摩擦扭矩逐步增加。其滑摩功特性如图2.1(b)所示。

(a) 干式(b) 湿式

图2.1 干式、湿式离合器产生的摩擦功

湿式离合器工作环境对外全封闭,免受外界温度、粉尘及内部机油的影响,工作性能稳定;摩擦副间有油膜存在,接合过程中为混合摩擦状态,接合过程平顺;在不增大径向尺寸的前提下,改变摩擦副数即可调节转矩传递能力,易于实现传动摩擦副的系列化、标准化;由于采用强制冷却措施,散热效果较好,特别是在频繁接合和半接合滑摩工况,散热效果明显优于干式离合器,在使用寿命内一般不需调整。

湿式离合器摩擦片与对偶钢片均较薄,其损坏形式多为瞬时温升过高或温度分布不均导致的烧蚀或翘曲,而不是摩擦片的磨损。工作过程中需要强制冷却系统,从而造成功率损失,同时由于摩擦片间油膜的产生,导致不能彻底分离,产生功率损失。结构比干式复杂,因而制造难度大,制造成本高。

干式离合器的结构尺寸较大,特别是轴向尺寸长,这样,在车上布置两个干式离合器,而且还要布置两个离合器的操纵机构需要的安装空间很大;并且在离合器片磨损后,需要定期更换摩擦片[6]。这都给DSG采用干式离合器带来了困难。

采用膜片弹簧作压紧弹簧可以弥补湿式离合器的上述缺点:首先,膜片弹簧本身兼起压紧弹簧和分离杠杆的作用,使得离合器结构大为简化,质量减轻,并显著地缩短了离合器的轴向尺寸。其次,由于膜片弹簧与压

盘在整个圆周接触,使压力分布均匀,摩擦片的接触良好,磨损比较均匀。另外,由于膜片弹簧具有非线性的弹性特性,故在从动盘磨损后,仍能可靠的传递发动机的转矩而不致产生滑摩。离合器分离时,离合器踏板操纵轻便,可减轻驾驶员的劳动强度。此外,因摩片弹簧是一种旋转对称零件,平衡性好,高速下其压紧力降低很少。另外,两种离合器型式从以下几方面的比较也为选择湿式双离合器争取了有利条件,如表2. 1所示:

表 2.1 干式和湿式离合器比较

通过上述分析,本论文中将以湿式膜片弹簧双离合器为对象进行分析研究。

2.2 双离合器结构形式确定

膜片弹簧双离合器同普通膜片弹簧离合器相比,除结构型式有所不同外,其零部件都符合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三化”标准,设计步骤与普通膜片弹簧离合器设计步骤基本类似。本节着重介绍因采用两个离合器的布置而使结构型式发生改变的参数的确定方法。

膜片弹簧双离合器的结构简图如下图2.2所示:

图2.2 湿式离合器的结构

2.2.1 双离合器基本参数设计

为了可靠的利用离合器中的摩擦传递发动机转矩,离合器静摩擦力矩应大于发动机转矩,其数学表达式为:

max e c T T β= 式 (2.1) 式中:β-离合器的后备系数,必须大于1。

根据摩擦定律,离合器摩擦力矩表示为:

c c FR T μ= 式 (2.2) 式中:μ-静摩擦系数,计算时一般取0.25~0.3;

F -压盘加于摩擦片的工作压力;

c R -摩擦片平均摩擦半径。设摩擦片的压力均匀分布,则:

)

(3223

3d D d D R c --= 式 (2.3) 式中:D —摩擦片外径;

d —摩擦片内径。

当6.0≥D

d 时,c R 可相当准确地由下式计算: 4

d D R c += 式(2.4) 压盘工作压力F 为摩擦面单位压力o P 与一个摩擦面的面积A 之积:

4)(22d D P A P F o o -==π 式(2.5)

将上式与式(2.3)代入式(2.2)可得:

)1(1233max C D P T T o e c -==πμ

β 式(2.6)

式中:C —摩擦片内、外径之比,C=d/D 。

当发动机最大转矩max e T 已知,离合器结构型式和摩擦片材料已定,μ便可确定,根据式(2.6)可确定后备系数、单位压力和摩擦片尺寸应满足的关系式。

后备系数β反映离合器传动发动机最大转矩的可靠程度,对于轿车β的取值通常在1.2 ~1.75的范围内选取,此处选择β=1.3;摩擦片尺寸按JB/T 9190-1999标准选取,初选C1的摩擦片外径1D = 200mm ,内径=1d 140mm ,C2的摩擦片外径2D =160mrn ,内径2d =110mm ;摩擦片材料选用3类3号铜基烧结金属摩擦材料,静摩擦系数μ>0.45,取5.0=μ; C1摩擦面的单位压力取为MPa P oc 21.01=,C2摩擦面的单位压力2oc P = 0.395MPa 。

2.2.2 膜片弹簧主要参数的选择及有关设计问题的考虑

膜片弹簧的结构简图如图2.3所示:

图2.3 膜片弹簧结构简图

图中,H—膜片弹簧自由状态下碟簧部分的内截锥高度;

h—膜片弹簧钢板厚度;

R—碟簧部分大端半径。

膜片弹簧的结构参数直接影响膜片弹簧特性曲线的形状,各影响参数叙述如下:

(1)比值H/h的选择:为保证离合器压紧力变化不大和操纵轻便,汽车离合器用膜片弹簧的H/h通常在1.5~2的范围内选取,常用的膜片弹簧板厚为2~4mm。

本论文中选取h=3mm,取H/h=2,故H=6mm;

(2)H主要影响特性曲线极小值出现的位置;

(3)h主要影响特性曲线的整体位置;

(4)R主要影响特性曲线的整体位置。

汽车自动变速箱毕业论文

昌吉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毕业论文作者:桑慧波学号:2008011192专业: 08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 指导教师:李林(高级讲师) 评阅者:李林(高级讲师) 昌吉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制 二0一一年六月

摘要 本文主要针对汽车自动变速器常见的故障进行分析,把其故障原因、故障现象以及排除思路和方法等展现出来,并对自动变速器检修的注意事项进行强调,最后把自动变速器的最新技术和维修思路进行阐述。这些资料能使我们对自动变速器故障的发生及其过程有所深入的了解。 关键词:自动变速器;电控系统;分析、诊断故障

目录 引言………………………………………………………………………正文……………………………………………………………………… 一、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方法………………………………………… 二、自动变速器检修注意事项…………………………………………… 三、自动变速器常见故障与诊断排除思路……………………………… 四、自动变速器的检修…………………………………………………… 五、自动变速器故障排除实例…………………………………………… 5.1丰田凯美瑞自动变速器不能自动换档的故障排除………………… 5.2高尔夫电控自动变速器升档困难的故障排除……………………… 5.3 本田雅阁自动变速器换档冲击的故障排除……………………… 六、自动变速器的最新技术和维修思路……………………………… 七、总结……………………………………………………………………参考文献…………………………………………………………………致谢………………………………………………………………………

引言 从1950期间,美国根据车速和加速踏板位置研制了自动换挡的自动变速器,从那以后自动变速器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至今,它还是一个很热门的技术。从发展趋势上来看,自动变速器是采用简单的液力传动与多挡机械自动变速器组合。在控制方式上,由手动——半自动——全自动——电子操纵控制系统,并向智能化方向发展,自动变速器的挡位数从二速——三速——四速,五速自动变速器也即将出现,问时利用各种方法扩大与改善液力传动的自动调节性能范围,以实现建华操纵的目的。 汽车自动变速器由变矩器、齿轮传动机构、液压控制系统、电子控制系统及冷却润滑系统组成。其中,电控系统采用微机控制,提高了自动变速器的技术性能,同时,在进行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与分析过程中,电控系统的检测成为一个重要因素。 自动变速器电控系统的功能组要包括:换挡控制,主油压控制,强制离合器控制,变矩器锁止离合器控制,缓冲控制等。

自动变速器的基本组成及功能毕业论文

自动变速器的基本组成及功能毕业论文 目录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ABSTRACT .................................... 错误!未定义书签。目录 (1) 第1章自动变速器的特点和结构分类 (3) 1.1自动变速器的优缺点 (3) 2.1自动变速器的类型 (3) 1.2.1按汽车驱动方式分类 (3) 1.2.2按前进档的档位数分类 (4) 1.2.3按齿轮变速器的类型分类 (4) 1.2.4按变矩器的类型分类 (4) 1.2.5按控制力式分类 (4) 第2章自动变速器的基本组成及功能 (6) 2.1自动变速器的基本组成 (6) 2.1.1液力变矩器 (6) 2.1.2变速齿轮机构 (6) 2.1.3供油系统 (6) 2.1.4自动换挡控制机构 (7) 2.1.5换挡操纵机构 (7) 2.2自动变速器的功能 (7) 第3章自动变速器的工作过程 (9) 4.1液控自动变速器 (10) 4.2电控液动自动变速器 (10) 第5章自动变速器的使用 (11) 第6章自动变速器的养护 (12) 6.1变速器油的检查 (12) 6.2自动变速器油的更换 (12) 7.1汽车不能行驶故障的诊断 (14)

7.2自动变速器打滑故障的诊断 (15) 7.3升档过迟故障诊断 (16) 7.4不能升挡故障诊断 (17) 7.5挂挡后发动机怠速熄火 (18) 7.6无前进挡故障的诊断 (19) 7.7无倒挡故障的诊断 (19) 7.8跳挡故障的诊断 (20) 第8章典型实例分析 (21) 第9章自动变速器的发展趋势 (22) 9.1电子控制全域锁止离合器及液力缓速装置 (22) 9.2适合于整车驱动系统的电子控制智能型自动变速器 (22) 9.3电子控制无级变速器(ECVT) (22) 9.4自动预选式换挡系统 (23) 9.5小型化 (23) 致谢 (24) 参考文献 (25)

(汽车行业)汽车毕业论文自动变速器的维修

(汽车行业)汽车毕业论文自动变速器的维修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自动变速器的维修 机电工程系系汽车运用技术专业学号20092134 学生姓名徐骏鹏 指导教师孙然 起迄日期2010-2011 设计地点六安职业技术学院

六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书年月日

目录 第壹章汽车动力传递的几种类型*********************** 1.1手动变速器************************ 1.2自动变速器************************ 1.3无级变速器************************ 第二章自动变速器的结构分析************************* 2.1油泵************************** 2.2主油路系统*********************** 2.3换档信号系统********************** 2.4换档阀系统*********************** 2.5缓冲安全系统********************** 2.6液力变距器控制装置******************* 第三章自动变速器的分类**************************** 3.1按驱动形式分类******************** 3.1.1前驱动式自动变速器************** 3.1.2后驱动式自动变速器************** 3.1.3四轮驱动式自动变速器************* 3.2按控制系统分类******************** 第四章电控自动变速器的控制系统*********************** 4.1控制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 4.2电控自动变速器电子控制系统主要部件的检测****** 4.3控制系统的使命******************* 4.4自动换档功能的实现***************** 第五章汽车自动变速器电控系统的自诊断******************* 5.1自诊接头************************ 5.2故障代码读取方法******************** 第六章自动变速器安装注意事项******************

(完整版)自动变速器的诊断与维修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 自动变速器的诊断与维修

自动变速器的诊断与维修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汽车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主流, 汽车的发明给人类带来极大的方便,汽车的操纵性、舒适性也一直 在逐渐提高,而手动变速器已经逐渐被自动变速器所取代。自动变 速器能进行反复的加速、减速、变速换档等功能,具有变速平滑、 驾驶轻便等优点。但是与传统的手动变速器相比,也存在结构复杂、 检测、诊断和维修难等问题。 本文首先论述了自动变速器的发展情况,然后对自动变速器组 成、结构、特点、工作原理进行研究。其次对自动变速器常见故障 进行检测诊断研究,主要有汽车不能行驶、自动变速器打滑、自动 变速器异响。描述故障具体现象和可能的故障原因,进行详细的故 障机理分析,并将自动变速器动态性能试验运用其中,有失速试验 和时滞试验,对故障进行检测诊断,准确确定故障部位。进而对故 障进行排除,并画出故障诊断流程图。最后通过现场收集实际案例 进行分析,证明故障检测诊断分析的正确性。 关键词:自动变速器结构组成常见故障检测与维修 目录 引言 ...........................................................................................................................第一章自动变速器的概述及分类 ........................................................................... 1.1自动变速器的分类 ....................................................................................... 1.1.1液力自动变速箱(简称AT) ............................................................... 1.1.2机械无级自动变速箱(简称CVT) ....................................................... 1.1.3电控机械自动变速箱(简称AMT) .....................................................

汽车自动变速箱毕业论文

汽车自动变速箱毕业论文 昌吉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毕业论文作者: 桑慧波学 号:2008011192专业: 08 高职汽车检测与维修题目: 自动变速器常见故障简易诊断与检修指导教师: 李林(高级讲师)评阅者: 李林 (高级讲师) 昌吉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制二 0 一一年六月摘要本文主要针对汽车自动变速器常见的故障进行分析,把其故障原因、故障现象以及排除思路和方法等展现出来,并对自动变速器检修的注意事项进行强调,最后把自动变速器的最新技术和维修思路进行阐述。这些资料能使我们对自动变速器故障的发生及其过程有所深入的了解。关键词:自动?渌倨鳎坏缈叵低常环治觥?锒瞎收?目录引 言………………………………………………………………………正 文………………………………………………………………………一、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方法…………………………………………二、自动变速器检修注意事项……………………………………………三、自动变速器常见故障与诊断排除思路………………………………四、自动变速器的检 修……………………………………………………五、自动变速器故障排除实例……………………………………………5.1 丰田凯美瑞自动变速器不能自动换档的故障排除…………………5.2 高尔夫电控自动变速器升档困难的故障排除………………………5.3 本田雅阁自动变速器换档冲击的故障排除………………………六、自动变速器的最新技术和维修思 路………………………………七、总 结……………………………………………………………………参考文献…………………………………………………………………致

谢……………………………………………………………………… 引言从1950 期间,美国根据车速和加速踏板位置研制了自动换挡的自动变速器,从那以后自动变速器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至今,它还是一个很热门的技术。从发展趋势上来看,自动变速器是采用简单的液力传动与多挡机械自动变速器组合。在控制方式上,由手动——半自动——全自动——电子操纵控制系统,并向智能化方向发展,自动变速器的挡位数从二速——三速——四速,五速自动变速器也即将出现,问时利用各种方法扩大与改善液力传动的自动调节性能范围,以实现建华操纵的目的。汽车自动变速器由变矩器、齿轮传动机构、液压控制系统、电子控制系统及冷却润滑系统组成。其中,电控系统采用微机控制,提高了自动变速器的技术性能,同时,在进行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与分析过程中,电控系统的检测成为一个重要因素。自动变速器电控系统的功能组要包括:换挡控制,主油压控制,强制离合器控制,变矩器锁止离合器控制,缓冲控制等。第一章自动变速器故障诊断方法 1.故障诊断原则 1分清故障引起的部位故障是发动机引起的,还是变速器液力自动操纵系统、变速器电控系统引起的,亦或是自动变速器机械部分引起的。 (2)坚持先简后难、逐步深化的原则按故障的困难程度先从最简单的开始,如开关、拉线,油液状况等从最易于接近的部位、易于忽视的部位和影响因素开始,最后深入实质性故障。 (3)区别故障的性质故障是机械性质的,还是液压、电控系统的;是维护保养方面的,还是需要拆卸彻底修理的。 (4)逐项试验检查,为查找故障提供思路和线索如液压试验、道路试验等。 (5)必须在拆检之后才能确诊的故障,应是故障诊断的最后程序液力自动变速器绝对不要轻易分拆, 2.检测程序也可以按以下步骤进行: (1)自动变速器基本检查这一步用于检查自动变速器是否在正常前提下进行工作。通过这一步的检查,常常可以解决许多故障,因此,这一步必不可少。这一步包括:节气门及拉索的检查,怠速的检查,自动变速器控制开关的检查,自动变速

车辆工程专业毕业论文_

变速器 所有变速箱技术中,手动变速器的效益最高,输出功率可达到输入功率的96%,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驾驭手动变速箱,也不是所有人愿意用它。因为用手动变速器需要踩离合器,这是在交通繁忙的时候很不舒服,驾驶员容易疲劳,而由扭矩中断导致的“点头”效应也会使乘客很难受。 由驾驶员操纵离合器而产生的扭矩中断是手动变速器主要的缺点。在换档加速时,驾驶员都必须通过松开油门并踩下离合器来使扭矩中断,完成整个过程大概需要一秒,但在这段时间里车辆会暂时停止加速,速度也会降低。 与此截然不同的是自动变速箱,到目前为止现代汽车自动变速器是汽车上最复杂的元件。它是一种可以自己换挡的变速器。力矩转换器或流体联合器被用来代替手动离合器连接发动机。 汽车上变后轮驱动或前轮驱动是车辆自动变速器的两种基本类型。在一个后轮驱动的速器通常放在发动机后面凸起后长板旁边气体踏板下方的位置。驾驶杆连接变速器后端,最终驾驶的准确位置在后轴,用操纵力控制后轮。发动机的动力简单连续的在这个系统中循环,在通过变速器时改变力矩,通过传动轴后在主减速器分流到两后轮。 在前轮驱动汽车中,变速器常常兼有最终驱动叫做变速驱动桥。前轮驱动汽车通常在发动机的后下方安装有横向变速驱动桥。前桥直接连接在发动机的变速驱动桥上为前轮提供动力,动力从发动机出发转过一个大链条后经180°转变传给变速器。从而,将主动力通过变速器后分流传到驱动轴再送到两前轮。 也有一些其他方式的前轮驱动车辆,车架前方代替另一边的其他系统驱动四轮,但在这儿仅对其中的两个系统进行说明。相对于前轮驱动来说最流行的是后轮驱动,在发动机上连接一个输出轴,将改变后的力矩传给后驱动轮。这个系统是探寻前后轴实施改进的新的节能动力平衡装置。另一个驱动系统是把所有的驱动零件都按在后轮上。这种排列方式发动机通常后置。 现代自动变速器由许多的部件和系统组成,它们有行星齿轮组、液压系统、密封圈和密封衬垫、变矩器、油压调节器、调制器、节气门拉线、电子

轿车手动变速箱毕业设计论文

本科毕业设计题目5+1轿车手动变速箱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