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汉语课件@北师大黄易青】文字音韵训诂专书

【古代汉语课件@北师大黄易青】文字音韵训诂专书

第六章第三节 文字音韵训诂专书
主要参考书: 说文解字注、尔雅义疏

说 文 解 字
一、《说文》的部首及其排列 、《说文》的部首及其排列 体例 ? 1.540部,始一终亥。 部 始一终亥 ? 2.以形近相系 ? 3.以义近相系 ? 4.先独体,后重叠 4 先独体 后重叠 ? 5.先正体,后反、倒 先 体,后反 倒
?

说 文 解 字
二、列字体例 列字体例 ? 1.先实后虚(先专名后形态) ? 2.按事物自然顺序 按事物自然顺序 ? 3.以义之相引为次,同类相邻
?

说 文 解 字
三、说解体例 ? 1 .先释义,后释形,以形说 义 ? 2.释音包括在释形之中 ? 3. 3 “读若”拟音和读破 ? 4.引经
?
?
2 。。。

说 文 解 字 注
发明义例 ? 校勘文字 ? 说明六书 ? 以声训发明许意/因声求义 ? 以经证字 ? 说明本义与引申假借义 ? 同义词辨析 ? 阐述语言文字观
?

发 明 义 例
凡云“凡某之属皆从某者”, 凡云 凡某之属皆从某者 , 自叙所谓“分别部居不相杂厕” 也。 ? 凡言“从某、某声”者,于六 书为形声也 书为形声也。 ? 凡篆 凡篆一字,先训其义,若“始 字,先训其义,若 始 也”“颠也”是;次释其形, 若“从某 若 从某,某声 某声”是 是;次释其 次释其 音,若“某声”及“读若某” 是 合三者以完 篆 故曰形 是。合三者以完一篆,故曰形 书也。 ? 凡会意,合二字以成语,“一 大”“人言”“止戈”皆是
?

以 声 训 发 明 许 意
凡注言一部、二部以至十七部者, 谓古韵也。玉裁作《六书音均表》, 识古韵凡十七部……俾形、声相表 里,因耑推究,于古形、古音、古 义可互求焉。 ? “天,颠也。”注:此以同部叠韵 为训也 凡“门 为训也。凡 门,闻也 闻也”“户 户,护 护 也”“尾,微也”“髮,拔也”皆 此例 此例。 ? “吏,治人者也。”注:治与吏同 在第 部 此亦以同部叠韵为训也 在第一部。此亦以同部叠韵为训也。 ? 禛,从示,真声。注:声与义同源, 故谐声之偏旁多与字义相近 字 ……
?

因 声 求 义
犥,牛黄白 牛黄白色. ? 注:黄马发白色曰骠,票、麃 同声 然则犥者黄牛发白色也 同声,然则犥者黄牛发白色也。 《内则》:“鸟皫色。”亦谓 发白色 发白色。
?

以 经 证 字
旅,军之五百人为旅。注《大 旅,军之五百人为旅 注《大 司徒》:“五人为伍,五伍为 两 四两为卒 五卒为旅 五 两,四两为卒,五卒为旅,五 旅为师,五师为军,以起军 旅 ”……引伸为凡众之称。 旅。” 引伸为凡众之称 ? 旁,溥也。注:司马相如《封 禅文》曰:“旁魄四塞。”张 揖曰:“旁,衍也。”《广雅》 揖曰: 旁,衍也。 《广雅》 曰:“旁,大也。”按,旁读 如滂 与溥双声 如滂,与溥双声。
?

说 明 本 义、 引 申 假 借
粗 疏 粗,疏也。 ? 注:疏者,通也。引伸之犹大 也 故粗米曰疏 糲米与粺米 也,故粗米曰疏。糲米与粺米 挍则糲为粗……引伸假借之, 凡物不精者皆谓之粗 凡物不精者皆谓之粗。 ? 特,牛父也。 ? 特本训牡,阳数奇,引申之为 凡独之称 凡独之称.一与一为耦,故 与 为耦 故 “实为我特”,“求尔新特”, 毛云:“特,匹也。”
?

说 明 概 括 义 与 使 用 义
说文 作 起 说文:作,起也。 ? 注:《秦风·无衣》传曰:“作, 起也 ”《释言》《谷梁传》 起也。”《释言》《谷梁传》 曰:“作,为也。”《鲁颂·駉》 传 传曰:“作,始也。”《周 作 始也 周 颂·天作》传曰:“作,生也。” 其义别而略同。别者,所因之 文不同;同者,其字义一也。 文不同;同者,其字义 也。
?

?
说 文 解 字 注
?
自序:一字必兼三者,三者必互相 求 求;万字皆兼三者,万字必以三者 字皆兼 者 字必以 者 彼此互相求。 王序:段氏若膺,于古音之条理, 序 段氏若膺 于古音之条 察之精、剖之密,尝为《六书音均 表》 立十七部以综核之 因是为 表》,立十七部以综核之,因是为 《说文注》,形声、读若,一以十 七部之远近分合求之 而声音之道 七部之远近分合求之,而声音之道 大明,于许氏之说,正义借义,知 其典要,观其会通,而引经与今本 异者,不以本字废借字,不以借字 易本字,揆诸经义,便以本书,若 合符节,而训诂之道大明。训诂声 音明而小学明,小学明而经学明, 盖千七百年来无此作矣。 盖千七百年来无此作矣

? ?
说 文 通 训 定 声
?
? ?
? ?
说文 说解文字:本训、形体、例证 (本训及六书分析以许慎为宗 略有 (本训及六书分析以许慎为宗,略有 不同和补充) 通训 列“转注”“叚借”二条。“其一字 而数训者 有所以能通之也 通其所 而数训者,有所以能通之也。通其所 可通则为转注,通其所不通则为叚 借 ”“转注”说明引申义 “叚借” 借。”“转注”说明引申义,“叚借” 说明通假义。均先列义项,再举书证。 定声 列 古韵 列“古韵”“转音”二条。 转音 条

说 文 通 训 定 声
一、按古韵十八部列字,11 、按古韵十八部列字, 37个声符分隶十八部 ? 二、各部中,同声符字相系 二 各部中 同声符字相系 ? 三、许慎《说文》不收,但见 于许慎说解、叙、偏旁、小徐 本、他书所引者,予以补入。
?

尔 雅
训诂纂集书。战国开始纂集, 汉代补充。解释六经,其中解 释《诗经》比例较大。 ? 分十九篇。前三篇解释常用词。 后十六篇解释专门事物名称。 ? 诂言训:词语 ? 亲:亲属关系 亲 亲属关系 ? 宫器乐:房屋器物 ? 天地丘山水:地理 ? 草木:植物 草木 植物 ? 虫鱼鸟兽畜:动物
?

训 诂
《说文》:“诂,训故言也。从 《说文》 诂,训故言也 从 言,古声。《诗》曰:‘诂 训 ’”故(古)言为诂(“释 训。 故(古)言为诂( 释 诂”“诂训是式”);训故言亦 为诂 为诂。 ? 《说文》:“训,说教也。从言, 川声。”训之言顺,用言语引导 为训,描写事物形貌亦为训(孔 颖达:“训者,道也,道物之形 貌”) 描写事物形貌的词亦为 貌”);描写事物形貌的词亦为 训(“释训”)。
?

训 诂
诂、训二字本同义并列,“训 诂、训 字本同义并列, 训 诂”又作“诂(故)训”。 《毛诗故训传》 故 训 传 《毛诗故训传》,故、训、传 三字并列。 ? “训诂”又可理解作动宾关系。 诂 解作动宾关系 (段注诂字:“训诂者,顺释 其故言也。”) ? 训诂学,以《尔雅》为训诂学 训诂学 以《尔雅》为训诂学 形成的标志。
?

诂 言 训: 同 训 纂 集
同训不等于同义 有同形词 同训不等于同义,有同形词 ? 台朕賚畀卜陽予也(賚卜畀皆 賜與也與猶予也因通其名耳魯 詩云陽如之何今巴濮之人自呼 阿陽) ? 从经传训释中纂集,有本义, 有引申义,有假借义
?

古代汉语授课教案(郭锡良版)教案

古代汉语授课教案(郭锡良版)教案 第一讲绪论 本讲主要介绍了什么是“古代汉语”,古代汉语这门中文专业基础课的性质、内容、学习要点,教材的特点,学生应当采用的学习方法,以及期末的考核形式。旨在使初学者对本课程有一个概略的了解,以指导学生有针对性、有实效地进行学习。 参考书目:王力《古代汉语》;郭锡良《古代汉语》;周秉钧《古汉语纲要》。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一)汉语发展的分期 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 关于汉语的分期,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上古汉语——先秦两汉时期 中古汉语——魏晋至隋唐五代时期 近古汉语——宋元以后至“五四”运动前 现代汉语——“五四”运动以来至今 由于古代的口语无从寻觅,所以对于古代汉语的了解,我们现在接触到的只能是古代的书面语。本门课程学习的古代汉语,自然也只能是古代的书面语。 (二)汉语的古代书面语系统 汉语的古代书面语有两个系统: 以先秦口语为基础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这些书面语统称为文言。 如唐宋八大家和元明清文人的仿古文言作品等。 现在仅保存在先秦到汉代的作品里。如儒家经典《诗经》、《尚书》、《周易》、《春秋》、《周礼》、《仪礼》、《礼记》等,诸子作品如《老子》、《庄子》、《墨子》、《孟子》、《荀子》之类,以及一些史籍里。 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如古代的白话小说。 本门课程学习的内容只限于文言。 二、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 (一)明确古代汉语课作为语言课的性质 说起古代汉语课的学习,人们往往笼统地称之为“学古文”。确实,这门课的学习要和大量的文言文打交道。但是,古代汉语课的“学古文”,同其他课程如古代文学作品课的“学古文”,是不一样的。例如同样是一篇先秦历史散文,古代文学作品课讨论的是它的主题思想、艺术特色、人物形象等问题。古代汉语课则不然。它是一门语言课程,是从词汇、文字、语法、语音、修辞等角度,即从语言特点和语言规律出发,把文言文当作古代的语言材料来加以分析研究的,并且通过这样的分析、研究和积累,使学习者逐步地增进阅读古书的能力。因此,应当明确古代汉语课的这种性质,以及这门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区别,从而准确把握学习的着眼点。 (二)明确古代汉语课作为工具课的性质 学习古代汉语,需要掌握和记忆相当数量的古代词汇和语法规则等内容。但这并不等于说古代汉语课是一门只需要死记硬背的课程。 需要指出的是,古代汉语课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和工具课,要求学生在系统地掌握古代汉语文字、词汇、语法、音韵等各项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具备读懂一般难度的文言文(如《史记》列传类的历史散文)的能力,并能运用这些知识来分析说明一般难易度的文言材料中的相关语言现象。例如…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学设计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把课文分成两局部,了解发明文字前人们的记事和通信的方法,了解一些不用文字的书和信,知道一些传送信息的方式。 4、体会人们的聪明才智。 教学重点难 1、了解古代的一些记事和通讯的方法。 2、收集资料,了解现代的一些信息传送的方式。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人类是由什么进而来的吗? 2、教师简单地介绍人类的发展,后导入:那时候没有文字,更不用说有电话等现代通讯设备了,那么他们是怎样记事和传送信息的呢?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出示要求,学生自读。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2)把课文分成两局部,考虑每局部的主要内容。

2、检查自读的情况。 (1)全班齐读课文。 (2)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 (3)说一说这些生字都该注意什么?(学生从字的发音、字的书写上抒发自身的看法。) (4)教师适当的总结,并再强调下列字的读音和书写。“徽”“擦”“烁”“倒”(多音字)“摔”。 (5)开火车读生字词,并巩固。 三、整体感知,弄清条理 1、反馈课文的分段情况。 2、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教师小结,理清文章的条理。 4、学生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四、学习第一局部,了解过去的记事方式 1、指名读课文第一局部,其他考虑:这一局部围绕哪一句话来描写。 2、指名反馈。(人类在发明文字之前,经常用一些奇妙的方法来协助记忆。) 3、理解“奇妙”。 4、导读,学生自读课文:人们到底是用什么奇妙的方法记事的呢? 5、指名反馈(结绳记事、贝壳记事)(学生反馈后教师出示课文中相应的插图。)

古代汉语常识部分

第一章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工具书:把所选定的领域里的知识或资料,按一定的编排方法汇集在一起,供人们查检使用。工具书能够解答疑难问题,指引治学门径,能够告诉我们研究一个问题需要看那些书,并给我们提供一些研究线索。提供研究资料。但工具书中存在错误和时代局限性。 一、字典辞书的编排、注音与释义 (一)编排方式: 1.部首法: 按部首进行编排,部首以笔画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在同一部首中,字的先后以笔画的多少而确定,笔画少的排在前面,笔画多的排在后面。这种检字法的优点是容易掌握,但是部首不容易确定,而且查检的速度比较慢。另外,要注意两点: (1)部首与汉字的偏旁不能相混:部首是统率汉字的一部之首,而偏旁是汉字结构中的一部分,在古代汉语中,左为偏,右为旁,上下左右合称为偏旁。所以,部首和偏旁是有区别的两个概念。 (2)各个字典的部首并不一样。《说文解字》的部首有540个,而《汉语大字典》的部首是200个,《康熙字典》的部首是214个。 2.笔画法: 按照汉字的笔画的多少进行编排。汉字笔画相同的,又根据横、竖、撇、折、点的顺序进行排列。这种检字法的优点是容易掌握,但是,不熟悉汉字笔画、笔顺规则的容易出错,另外,查检的速度也不快。 3.音序法: 按照汉字的汉语拼音使用的26个字母(或者是注音符号、平水韵等)的顺序进行编排。这

种检字法是目前最为流行的一种检字法。只要您懂得汉语拼音,掌握起来是非常容易的,查检速度也比较快。在古代汉语的工具书中,也有使用平水韵排列汉字的先后顺序的,也有按照平、上、去、入古代的四声进行编排的。这种检字法的缺点是如果不知道汉字的拼音,就会无法查检,而且,汉语同音字太多,一个字往往有几十个同音字,给查检也带来一定的麻烦,另外,方言区的人在查检汉字时,往往会遇到平舌音与翘舌音、前鼻韵母与后鼻韵母、鼻音与边音等容易混淆的字音的困扰,直接影响了查检的速度。 4.法: 按照四角(或者三角等其他)的顺序进行编排。角的形式分为十种,分别用0到9来表示,每个汉字按照左上、右上、左下、右下的顺序取四个角的代表,组成这个汉字的总的,例如端字是0212,小是9000等,然后从字典上找到对应的,就可以查检到要查检的汉字,这种检字法的优点是速度比较快,缺点是不容易确定汉字的,而且,还要受到汉字是繁体字还是简化字的影响。 该检字法将汉字的笔划分成十种类型,每种类型取一个数字作代号。 0 1 2 3 4 5 6 7 8 9 名称头横垂点叉串方角八小 笔形广一丨丿丶十扌囗八小 例字言天山之草打国见分尖 上述笔形与的对应关系可以用口诀表示:“横1垂23点捺,叉4串5方框6,7角8八9是小,点下有横变零头。”依照这个口诀,取汉字四角的笔形,按左上、右上、左下、右下的顺序构成一个字的代表,再以代表数字的多少排列先后。 取角的规则:〈1〉能取复笔时尽量取复笔。如“言”左上角取“亠”,不取“丶”。〈2〉一笔取过一次,第二次作“0”,如“十”作4000。〈3〉平行之笔取左右不取上下。如“非”

《古代汉语》基础知识背诵

第一部分古代汉语基础知识 一、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1字典辞书的编排: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2)按音序排列。3)按号码排列。 2注音方式: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3释义方式:1)直训:也叫语词式。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如:元,始也。2)描写:对被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3)义界:也称为定义式。如:斗,十升也。4)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4常用工具书: 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看编成。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年出版。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修订版于1993年问世。 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6)《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7)《汉语大辞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1986年第一卷出版,1994年出版最后一卷。全书十二卷,共收单字二1万二千个左右,词目约三十七万条,五千余万字。是一部大型的历时性的详解语文词典,它试图从语词的历史演变过程加以阐述,古今兼收,源流并重。首先,这部词典是迄今汉语语文辞书中搜罗最为宏富的一部大型语挥文词典。其次,这部词典引例丰富,是在收集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编写成的,保证了收词立目、释义探源方面能超逸前人。

古代汉语课件

幻灯片1 幻灯片2 古书的注解 ●一、古注的重要性 ●二、古书注释的发展状况(重点掌握每个时期主要的注释家及其代表著作) ●三、古注的名称(重点) ●四、古注的编排体例(重点、难点) ●五、古注的内容 ●六、古注的术语(重点) 幻灯片3 参考文献 ●周大璞《训诂学初稿》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陆宗达《训诂简论》北京出版社,2002 ●王宁《训诂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赵振铎《训诂学纲要》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 ●俞樾《古书疑义举例五种》中华书局,1956 幻灯片4 一、古注的重要性 ●古代注释家距所注古代文献的时代较近,对古代文献产生的时代背景、文化特点、典 章制度、风俗习惯等情况都比较了解,所以其注释的准确性相对较高。 ●有些词句,如果没有古人的注释,我们不是无从知道其含义,就是会出现理解上的错 误。 ●例如: 幻灯片5 ●《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毛传:“窈窕,幽闲也。淑,善。逑,匹也。言后妃有关雎之德,是幽闲专贞之善女, 宜为君子之好匹。” ●朱熹注:“窈窕,幽闲之意。淑,善也。女者,未嫁之称。盖指文王之妃大姒为处子时 而言也。君子,则指文王也。好,亦善也。逑,匹也。” ●根据《毛传》和朱熹注,我们得知“窈窕”本来的含义是幽闲、娴静的意思,后来才 引申出美好、漂亮这一义项。 幻灯片6 ●但是古注并非都是正确的,其中也存在着不少错误。 ●如: ●《左传·桓公四年》:“宋华父督见孔父之妻于路,目逆而送之,曰:‘美而艳。’”

●《史记·宋微子世家》:“大司马孔父嘉妻好,出,道遇太宰华督,督说,目而观之。” ●杜预《春秋经传集解》:“色美曰艳。” 幻灯片7 ●实际上“艳”的含义是高大。 ●《说文》:“艳,好而长也。从丰,丰,大也。” ●又《左传·文公十六年》:“公子鲍美而艳。” ●公子鲍是男子,这里的“艳”显然不是妖艳的意思。 幻灯片8 二、古书注释的发展状况 ●1、整体上看是:代有注释 ●2、注释历史: 幻灯片9 ●1)先秦——萌芽时期 ●最早是以正文体形式存在。如: ●《左传》“夫文止戈为武。”“于文皿虫为蛊。” ●《管子·心术上》“义者,谓各处其宜也。” ●《韩非子·解老》“凡失其所欲之路而妄行者之谓迷。” 幻灯片10 ●到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随文释义的训诂体式。 ●如:《春秋》三传等。 ●比较《鄭伯克段于鄢》 ●先看《谷梁傳》 幻灯片11 ●克者何能也何能也能殺也何以不言殺見段之有徒眾也段鄭伯弟也何以知其為弟也殺世 子母弟目君以其目君知其為弟也段弟也而弗謂弟公子也而弗謂公子貶之也段失子弟之道矣賤段而甚鄭伯也何甚乎鄭伯甚鄭伯之處心積慮成於殺也于鄢遠也猶曰取之其母之懷中而殺之雲爾甚之也然則為鄭伯者宜奈何緩追逸賊親親之道也 幻灯片12 ●公羊傳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发明文字前人们的记事和通信的方法,知道一些相关的传递信息的方式。 4、体会人们的聪明才智。 一、谈话导入,揭题 1、现在,我们记事和通讯的方式常见的有哪些?都是靠什么传递?(书信、电话、网络……)(文字或声音)然而在古代,那时候还没有文字,更不用说有电话等现代通讯设备了,那他们是怎样记事和传递信息的呢?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说明文。 2、板书课题,简介作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 1、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描写的呢? 2、人们到底是用什么奇妙的方法记事的呢? 3、想象一下,各种绳子结以及贝壳可能代表什么意思呢? 三、学习课文,细读品味 (一)学习古代记事和通信方法。 1、课文是围绕哪一句话来描写的呢? (人类在创造文字之前,常常用一些奇妙的方法来帮助记忆。) 2、人们到底是用什么奇妙的方法记事的呢?

(人们用的是结绳记事、贝壳记事等方法来记事的。) 3、想象一下,各种绳子结以及贝壳可能代表什么意思呢? (我国远古时候有“结绳记事”的方法。发生了一件事,就在绳子上打一个结。各个结大小不同,形式也有别,表示那些事儿重要不重要,属于什么种类。 还有一些民族用贝壳来代替绳结。贝壳大小不一,颜色形状也有许多种,比绳结容易分辨。) (二)学习古人传递信息的方式。 1、过渡:不但如此,在创造文字之前,有些民族已经有了通信的方法,跟记事用绳结或贝壳一个样,也用一些东西来表示意思。譬如这一族送给那一族一根枪或者一支箭,这就是一封宣战书。那一族收到了,就拿起武器来,准备战斗,决不会误会成别的意思。 2、赏析、领会:如果有一天你接到一个包裹,里面没有别的东西,只有一只死鸟、一只死老鼠、一只死青蛙、五枝箭这些东西,你会怎么想呢?这个在古代又是什么意思呢? 四、学习写作方法。 过渡:是呀,古代的记事和通信方法是多么的奇妙!这篇说明文作者叶圣陶采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下定义、作比较、举例子等) 五、总结、升华 1、学了课文,你有何收获或感想? 2、总结:虽然古代的人类没有我们现在先进的科学技术,但是他们利用自己身边能够利用的事物进行记事和传递信息,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了我们现在所用的文字,创造了人类一个又一个的文明。他们是多么伟大呀!同学

(完整版)郭锡良古代汉语上下册简答题

简答题 1. 简述汉语工具书的常见编排和检索方法。 答:(1)音序法。是根据汉语语音系统编排和检索工具书的方法,它包括韵部排检法、注音字母排检法、汉语拼音方案排检法三种。如:《广韵》按206韵排列,《佩文韵府》《经籍籑(zhuan,第四声)诂》等按平水韵106韵排列。杨树达的《词诠》按照注音字母排检。《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按照汉语拼音方案排检。 (2)形序法。是按汉字的结构以及形体特征编排和检索工具书的方法。具体可以分为:部首法、笔画笔顺法、四角号码法等。如许慎的《说文解字》最早按部首排列,全书分为540部。《中国人名大辞典》《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都是采用笔画排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按照四角号码排检。 (3)分类法。是根据工具书所收内容的意义范畴、性质特征等分类加以编排和检索的方法。书目索引、类书政书、年鉴手册等多按此编排。如我国最早的词典《尔雅》就是分类加以编排的,全书分19类。 2. 简述隶书的特点。(存疑) 答:隶书分秦隶和汉隶两种。秦隶是秦代运用的隶书,也称“古隶”;汉隶又称“今隶”,是在秦隶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是汉代通行的字体。隶书于篆书相比,发生了极大变化。一是汉字的形体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出现了偏旁简化,形体合并;二是将小篆圆转弧形的笔画变成了方折平直的笔画,基本上摆脱了象形的特点。可以说,隶书的产生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山岭,即从具备象形特点的古文字演变为不象形的今文字的转折点。 3. 通假和假借二者有何异同?试举例说明。 答:所谓通假字,就是音同音近的替代,即用音同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用字现象。所谓假借字,是指用同音字来代替没有造出来的字。 通假字和假借字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通假字和假借字两者最大的共同点就是字音必须相同或相近,都是用同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去代替另一个字。如“甚矣,汝之不惠”,其中“惠”通“慧”;又如“来”,本义是小,借作来往的“来”。 它们二者的区别是:一、通假字是本有其字,假借本无其字。通假字有一个对立面,就是被通假字。换句话说,通假字是有本字的同音替代(或音近替代),并且本字和借字同时存在。如“孝子不匮,永锡尔类”(《郑伯克段于鄢》),“锡”通“赐”。而假借字是没有本字的同音假借。如“东”,本指囊橐(tuo 第二声),借作方位名词“东”的书写形式,借完后,字形上仍然只有一个“东”,属于一个字范围内的使用问题;二,假借本身虽不直接产生新字,但却可以产生新义。

古代汉语工具书简介

工具書簡介 閱讀古書,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一些困難,比如一些字不認識,一些詞語、典故不知道它的意思或出處,一些典章制度、禮儀習俗、名物器用不熟悉等,這時就需要去查工具書。 工具書是將某一方面的知識或資料編排起來供人們翻檢查閱的書。用於學習古代漢語的工具書很多,對於初學者來說,首先要熟悉一些常用工具書的內容和查檢方法。下面是對一些常見古漢語工具書的介紹,共分字典、詞典、類書、政書四類。 第一節字典 字典主要是以解釋單個字的形、音、義為出發點的。“字典”一詞出現於《康熙字典》問世以後,在此之前,凡是解釋漢字形、音、義的書,都籠統地稱之為字書。古代的字書外延較廣,與今天字典相當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常見的字書有以下幾種。 一、《說文解字》 《說文解字》簡稱《說文》,東漢許慎撰,這是我國第一部通過分析字形探求本義的字書。成書於漢和帝永元十二年(西元100年),但直至二十一年後,亦即漢安帝建光元年(西元121年)許慎病臥在床時才讓其子許沖將書獻給朝廷。《說文》的“文”和“字”各有特定的含義,獨體的稱“文”,合體的稱“字”。 全書共收字九千三百五十三個,重文一千一百六十三個,說解十三萬三千四百四十一字。首創部首分類法,從漢字中歸納出五百四十個部首,將所收字按五百四十部排列,同部首的字排在一起,所謂“分別部居,不相雜廁”。五百四十個部首的排列順序是“據形系聯”,即大致以部首形體相近的特點為依據列次。各部內部的字,則是根據“依類相從”的原則排列,即按照字的意義,將表示同類事物的字或者意義相近的字排列在一起。這就是段玉裁所說的“凡每部中字之先後,以義之相引為次。” 《說文》對每個字的說解,都是首列小篆字形,接著解釋其意義,然後按“六書”分析其字形結構。部分字還用“讀若”這一術語注出讀音。《說文》專解釋字的本義和分析字的形體,而不涉及引伸義,這對於我們瞭解漢字本義和形體結構之間的聯繫極有幫助。例如:又:手也。象形。三指者,手之列多略不過三也。凡又之屬皆從又。 下:底也。指事。 友:同志為友。從二又。相交友也。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一工具书单项选择题 1、我国第一部系统较完备的字典是( ) A《汉语大字典》 B《说文解字》 C《康熙字典》 D《尔雅》 2、专门收集唐代以前各种书注解的字典是( ) A《经传释词》 B《词通》 C《词诠》 D《经籍纂诂》 3、分析字形探讨词的本义常用的工具书是( ) A《康熙字典》 B《中华大字典》 C《说文解字》 D《辞海》 4、能够查检具有代表性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和隶书的形体、中古和上古韵的韵部的大型工具书是( ) A《汉语大字典》 B《说文解字》 C《辞海》 D《辞源》 5、最早使用214部编排字典的是( ) A许慎 B朱起凤 C梅膺祚 D王引之 二工具书多项选择题 1、按部首检字法编排的工具书有( ) A《辞海》 B《辞源》 C《说文解字》 D《经籍纂诂》 2、字典辞典的注音方式有( ) A直音 B反切 C注音字母 D拼音字母 E描写 3、字典辞典的释义方式有( ) A直训 B读破 C描写 D义界 E譬况 4、清代研究《说文解字》著名的四大家是( ) A丁福保 B段玉裁 C朱骏声 D王筠 E桂馥 5、《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有( )

A读若法 B反切法 C叶音法 D直音法 E读破法 三工具书填空题 1、《说文解字》是东汉( )编写的我国第一部系统比较完备的字典,共收字( )个,分为( )部首,部首排列是把篆文形体相近或相关的尽量排列在一起,同部内的字一般是先( )后( )排列,使用( )法注音。 2、修订后的《辞海》仍旧是( )性辞书;修订后的《辞源》是以解释( )为主,为( )使用的工具书和文史研究工作者的参考书。这两部书仍用( )编排,改用( )注音。 3、《经籍纂诂》是集( )和群书旧注而成,是( )资料的汇 编,全书按( )编排,是清代( )主编。 4、《经传释词》是( )所著,着重研 究先秦两汉经传中( )特殊用法的著作,是以( )类别为纲编排。 5、清代研究《说文解字》著名的四部著作是( )、( )、( )、( )。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案_教案教学设计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生字10个。 3、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创造文字之前,人们记事的方法和通信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些书和信,学生观察。 2、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不用文字的书和信吗?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 3、板书课题:《不用文字的书和信》(学生齐读两遍) 二、新授。 1、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的段序。 (2)出示10个生字,学生“开火车”认读。

忆、示、辨、斗、踏、邮、递、惟、淘、严 (3)出示生词,同桌读、指名教读。 记忆、表示、分辨、战斗、脚踏、邮递、惟有、淘气、严厉(4)指名接读课文,并指名评价。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 (1)自由读课文第1、2自然段。 ①说说自己通过读,知道了什么? ②指名说说。 ③想读第1、2自然段的同学读。 (2)小组合作学习:第3——5自然段。 ①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②说说自己通过读,知道了什么? ③指名说说。 ④想读的起立读3——5自然段。(3)齐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读通课文内容,了解简单的书和信的发展历史,增强学生对生活的了解与热爱。教学流程:一、谈话激趣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不用文字的书和信》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们信吗?不信我们一起坐时空隧道去看看。板书课题二、细读课文,深入感悟1、引导学生读课文第一句。人类在创造文字之前,常常用一些奇妙的方法来帮助记忆。2、理解“奇妙”3、学生自读课文:人们到底是用什么奇妙的方法帮助记忆的呢?在总结归纳的同时老师指导:(1)形式:意思是样子。经历:可换成“发生”“经历过的事”就是“发生过的事”什么是“结绳记事”?(1、2、3句话)发生一件

精品课件!《古代汉语》_古代汉语教案(下)

古代汉语教案(下) 教学具体实施方案 第一讲 一、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 第五章实词和句法:古汉语被动句(2学时) 二、授课类别:理论课 三、教学目的及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古汉语被动句的各种句型,培养学生辨别、翻译古汉语被动句的能力。四、教学内容提要 三、古汉语被动句 古代汉语被动句有六种常见句式,分别是“于”字句、“为”字句、“见”字句、“被”字句、“为……所……”式、“见……于……”式。其中前面四种是基本句式,后面两种 由基本句式发展而来。 (一)概念上表被动的句子 在句法结构上同表示主动的句子在形式上没有区别的表示被动的句子,就是概念上表被动的句子。如:(例见教材301页)。这类句子虽然表示被动意义,但由于没有形式标志,所以不是被动句。如: ①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左传〃齐桓公伐楚) ②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郑伯克段于鄢) (二)“于”字被动句 ①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孙子兵法〃行军) [去掉“于”,变为主动句, 意思也完全相反了。] “于”字被动句被取代,是因为“于”字表示被动外,还可以引进处所、时间等: ①及寡人之身,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孟子〃梁 惠王上) [经过历史考察,知“败于齐”“辱于楚”中“于”表被动;而“西丧地 于秦七百里”意思为“西面丢失七百里地给秦国”,非被动。] (三)“为”字被动句 “为”字被动句被取代,是因为“为”字表义复杂,易产生歧义: ①若民不为己用,不为己死,而求兵之劲,城之固,不可得也。(荀子〃君道) ②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史记〃陈涉起义) (四)“见”字被动句 ①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 (五)“被”字被动句 被:寝衣(被盖)遭受被动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案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学设计之二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语文教案→《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学设计之二2008-10-05 教学要求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把课文分成两部分,了解发明文字前人们的记事和通信的方法,了解一些不用文字的书和信,知道一些传递信息的方式。 4、体会人们的聪明才智。 重点难、关键 1、了解古代的一些记事和通讯的方法。 2、收集资料,了解现代的一些信息传递的方式。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人类是由什么进而来的吗? 2、教师简单地介绍人类的发展,后导入:那时候没有文字,更不用说有电等现代通讯设备了,那么他们是怎样记事和传递信息的呢?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教师出示要求,学生自读。 (1)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认读生字新词。 (2)把课文分成两部分,思考每部分的主要内容。 2、检查自读的情况。 (1)全班齐读课文。 (2)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 (3)说一说这些生字都该注意什么?(学生从字的发音、字的书写上抒发自己的看法。)

简单学习网最新讲座: 王大绩讲高考诗歌鉴赏 王大绩讲高考作文 王大绩讲文言文阅读 林斌讲英语完形填空 林斌讲英语阅读理解 李俊和讲高中英语写作 (4)教师适当的总结,并再强调下列字的读音和书写。“徽”“擦”“烁”“倒”(多音字)“摔”。 (5)开火车读生字词,并巩固。 三、整体感知,弄清条理 1、反馈课文的分段情况。 2、说说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教师小结,理清文章的条理。 4、学生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四、学习第一部分,了解过去的记事方式 1、指名读课文第一部分,其他思考:这一部分围绕哪一句话来描写。 2、指名反馈。(人类在创造文字之前,常常用一些奇妙的方法来帮助记忆。) 3、理解“奇妙”。 4、导读,学生自读课文:人们到底是用什么奇妙的方法记事的呢? 5、指名反馈(结绳记事、贝壳记事)(学生反馈后教师出示课文中相应的插图。) 6、讨论:人们是怎样用绳子和贝壳记事的。 7、集体反馈,读课文中相关的语句。 8、引导想像,各种绳子结以及贝壳可能代表什么意思?(学生发挥想像,自由发言)。 9、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一部分,加深理解。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读一读。 2、开火车读。 3、指名分段读课文。 4、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古代人类是怎么记事的呢?(指名反馈) “八佰教育网”有你鼓励---每天都在进步! https://www.doczj.com/doc/fd9905313.html,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习题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测试题 1、比一比,再组词。 辨()箭()淘() 辫()简()陶()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奇妙——()创造——()经历——() 分辨——()譬如——()严厉——() 淘气——()跳跃——() 3、查字典。 辨譬淘鼠箭 1.按汉语拼音字母表的顺序排列,排在第一位的是()字。 2.按总笔画数,由少到多排列,排在第三位的是()字。 3.“鼠”字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再查()画。 4.“淘”字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字母(),再查音节()。 4、读句子,选出前后两句意思最相近的一组。() A.谁知道在古代,这样一包东西却是一封严厉的信。——谁也不知道在古代,这样一包东西就是一封严厉的信。 B.这位客人,只能住在山顶的旅店。——山顶的旅店,只能住这位客人。 C.爸爸可能知道了这件事。——爸爸可能不知道这件事。 D.他说得不全对。——他说的全不对。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人类在创造文字之前,就有()的记事方法,现在还有一些民族沿用这种方法,还有的用()代替()。 你认为这些方法方便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 不便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还知道古代有哪些记事方法或通信方法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举例说说现代人是用哪些方法进行记忆和通信的,这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 些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传说在19世纪世界上有两封最短的信。法国大作家雨果,完成了《悲惨世界》这部巨著后,把书寄给一个出版商。但隔了很久没消息,他很着急,不知道这部书是不是不符合出版商的要求。于是,他就写信去问情况。可信上只有一个“?”号。出版商收信后,心领神会,立即回信,可信中只有一个“!”号。不久,这部巨著就发表了。 你读懂这篇文章了吗?你知道“?”和“!”分别是什么意思吗?请你用自己的话写出来。 1.“?”信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信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在空格中填上一个字构成成语,同时前后两字构成我国的省市的名称。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案(附作业设计及答案)

教学要求1.了解课文内容,能按内容不同把课文分成两段。 2.了解创造文字之前人们记事和通信的方法,从而体会人类的聪明才智。 3.了解一些不用文字的书和信,知道一些传递信息的方式。 重点难点1.了解创造文字之前,人们记事和通信的方法,从而体会人类的聪明才智。 2.了解一些不用文字的书和信,知道一些传递信息的方式。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1不用文字的书和信 人类在创造文字之前,常常用一些奇妙的方法来帮助记忆。 2[①这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我国古代就有“结绳记事”的方法。发生了一件事儿,就在绳子上打一个结。各个结大小不同,形式也各有区别,表示那些事儿重要不重要,属于什么种类。往后看了这些绳结,就记起以前经历3的许多事儿。[②这几句话介绍了什么内容?]现在世界上还有一些民族没有文字,他们还用“结绳记事”的方法。4[③“现在……还用……”说明了什么?]还有一些民族用贝壳代替绳结。贝壳大小不一,颜色形状也有许多种,比绳结容易分辨。 5[④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什么?]一条穿着好些贝壳的带子,在他们看来,就是一本书。读了这本书,他们可以知道本民族的许多故事。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人类在创造文字之前,常常用一些奇妙的方法来帮助记忆。 6不但如此,在创造文字之前,有些民族已经有了通信的方法。[⑤这一句话在文中有何作用?]跟记事用绳结或贝壳一个样,也用一些东西来表示意思。譬?如这一族送给那一族一杆枪或者一支箭,这就是一封宣战书?。那一族收到了,就拿起武器来,准备战斗,决不会误会成别的意思。[⑥举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 1 知识点详解? 2 ①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有总领下文的作用。 3 ②具体清晰地介绍了我国古代“结绳记事”的方法。 4 ③说明“结绳记事”的作用,也说明这些民族十分落后。 5 ④通过和“结绳记事”比较,指出了“贝壳记事”的优点。 6 ⑤这是一个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上文的记事过渡到通信。 ?譬(pì):比喻;打比方。 ?宣战书:是一国对他国宣布开始处于战争状态的通知或宣告性文书。 ⑥介绍人们用不同的东西表示不同的通信内容。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1字典辞书的编排: 1)按部首和笔画排列。 2)按音序排列。 3)按号码排列。 2注音方式: 1)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 2)反切: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 3释义方式: 1)直训:也叫语词式。它用一个词去解释另一个词。如:元,始也。 2)描写:对被释对象的特征、形状、位置、作用等给予解释。如:缶,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3)义界:也称为定义式。如:斗,十升也。 4)譬况:即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去比方不熟悉的或难以解说的事物。如:黑,火所熏之色也。 4常用工具书: 1)《说文解字》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 2)《康熙字典》:是清朝康熙49看开始编写的,参加编写的有张玉书、陈廷敬等三十人,于康熙55看编成。这部字典按部首笔画的多少,把214个部首分别归入十二集中。十二集以子丑寅卯等十二地支命名。 3)《汉语大字典》:是一部解释汉字形、音、义的大型语文工具书。这部大字典是目前我国搜集汉字单字最多的字典,共收单字五万六千个左右。 4)《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专业等单位联合编写,1979年出版。收古汉语常用字三千七百多个。修订版于1993年问世。 5)《辞源》:专门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史研究使用的工具书。

6)《辞海》:是一部综合性的辞书。所收对象除单字外,主要是语词、人物、著作、历史事件、古今地名、团体组织以及各学科名词术语等。古语今语、古义今义并收。 7)《汉语大辞典》:由《汉语大辞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辞典》编纂处编纂。1986年第一卷出版,1994年出版最后一卷。全书十二卷,共收单字二1万二千个左右,词目约三十七万条,五千余万字。是一部大型的历时性的详解语文词典,它试图从语词的历史演变过程加以阐述,古今兼收,源流并重。首先,这部词典是迄今汉语语文辞书中搜罗最为宏富的一部大型语挥文词典。其次,这部词典引例丰富,是在收集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编写成的,保证了收词立目、释义探源方面能超逸前人。 8)《经传释词》:清王引之著,是一本着重研究先秦和汉代经传中虚词特殊用法的著作。 9)《词诠》:近人杨树达著。这部书收集了古书中常用的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及一部分代词、动词、副词,说明它们的用法、意义并引书证。 10)《诗词曲语辞汇释》:近人张相著。这部书汇集了唐宋金元明以来流行于诗词剧曲中的特殊鱼词537个,作者从大量的材料中加以比较推敲,考释语辞的含义和作用。这部著作是我们阅读和研究古典诗词曲的重要参考书和工具书。

不 用 文 字 的 书 和 信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生字10个。 3、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创造文字之前,人们记事的方法和通信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一些书和信,学生观察。 2、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不用文字的书和信吗?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 3、板书课题:《不用文字的书和信》(学生齐读两遍) 二、新授。 1、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的段序。 (2)出示10个生字,学生“开火车”认读。 忆、示、辨、斗、踏、邮、递、惟、淘、严 (3)出示生词,同桌读、指名教读。 记忆、表示、分辨、战斗、脚踏、邮递、惟有、淘气、严厉 (4)指名接读课文,并指名评价。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 (1)自由读课文第1、2自然段。 ①说说自己通过读,知道了什么? ②指名说说。 ③想读第1、2自然段的同学读。 (2)小组合作学习:第3——5自然段。 ①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②说说自己通过读,知道了什么? ③指名说说。 ④想读的起立读3——5自然段。 (3)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通课文内容,了解简单的书和信的发展历史,增强学生对生活的了解与热爱。 教学流程: 一、谈话激趣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不用文字的书和信》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们信吗?不信我们一起坐时空隧道去看看。板书课题 二、细读课文,深入感悟

1、引导学生读课文第一句。 人类在创造文字之前,常常用一些奇妙的方法来帮助记忆。 2、理解“奇妙” 3、学生自读课文:人们到底是用什么奇妙的方法帮助记忆的呢? 在总结归纳的同时老师指导: (1)形式:意思是样子。经历:可换成“发生”“经历过的事”就是“发生过的事” 什么是“结绳记事”?(1、2、3句话)发生一件事,就在绳子上打一个结。 (2)分辨:分别、区别 4、同学们大胆的猜想一下,在没有文字的民族,他们是如何用贝壳进行记事的? 5、大家继续发挥我们的才智来试着填写这份表格吧! 内容 借用的东西 用途 记事 结绳 可以记起以前经历的事 贝壳 可以知道本民族的许多事 通信 枪、箭 宣战书 死鸟、死老鼠 死青蛙、五支箭 警告 指导朗读:怎样读出严厉的语气?(个别读、教师读、集体读) 6、总结:先人靠结绳记数,今天打了几头猎物,谁分多少,系几个疙瘩,怕忘了,那是留给自己的“书信”。慢慢的,便有了数字的概念。走到哪个山头,这里猎物很多,便在山崖上画上几群牲口,告知同族这里可以狩猎。这是形象的书信。从女娲抟土造人、精卫炼石补天到黄帝大战蚩尤、大禹疏浚洪水,这是古人关于万物起源、人类发展、社会形态演变的书信。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随着古文字的起源和发展,信息的传输方式变得越来越多样。人们在占卜之后,把卜辞刻到龟甲兽骨上,产生了甲骨文,还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书信。到商周时代,随着冶炼技术的应用,皇族把历史等重要信息刻到国家之重器的青铜鼎上,或埋于地下,写出来,绝不是为了自己看的,那是为了铭记历史,教育后代而留下的书信。春秋战国,人们把书信写在竹简上,先是用绳扎,再用封泥封。东汉蔡伦发明了被誉为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为书信大行天下提供了便利条件。从有了文字,有了纸张,书信变成了通信联络的重要手段。书信也就成为延续几千年文明史、传承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

第二讲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第二讲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本讲介绍中文工具书最常见的编排体例、注音方式和释义方式并选择10种重要的中文工具书从它们的性质、体例、内容和特点等方面做了介绍。要求学生掌握以上内容并能说出所举10种工具书的特点。 参考书目王力《古代汉语》郭锡良《古代汉语》周秉钧《古汉语纲要》 Ⅰ、常识内容精讲 一)中文工具书的编排方式、注音与释义 1、编排方式 按照部首和笔画编排在理解上需要注意的是 第一、字典辞书中的部首与汉字结构中的形符意符不完全是一回事。 部首就是每一部为首的字或偏旁。字典辞书编撰时为了检字方便把具有相同 偏旁的字归在一部而把这个共有的相同偏旁作为每一部的标志即部首。 形符也叫意符是对汉字结构分析的结果。形声字的构成中表示意义或字义的 属类的构件叫形符也叫意符。此外构成会意字的各个组成部分都叫意符。 部首和形符意符不完全是一回事可从下列例子看出 到从至刀声形符是“至”。 钊从金刀声形符是“金”。 而《康熙字典》 把“到”、“钊”二字都归在部首“刀”下。 “修”、“脩”、“倏”、“條”等字形符分别为该字右下角的 “彡”、“肉”、“犬”、“木”。 而《辞海》 等辞书把它们都归在部首“人”下。 第二、各字典辞书部首 的设置不一定都是完全一致的。 《说文解字》依据小篆的结构把汉字分为540个部首。 《康熙字典》依据楷书的偏旁分为214个部首。 新《辞海》以简化字和印刷通用汉字字形为依据分为250个部首。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则设置200个部首。 由此可见各字典辞书部首的设置不一定是一样的。 按照音序编排 《佩文韵府》《经籍籑诂》等书按照平上去入四声和《平水韵》106韵分列。 《国语词典》《词诠》按照注音字母的顺序排列。 《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按照汉语拼音方案字母顺序排列。 按照号码编排 通常是按照四角号码 排列。如《四角号码新词典》。 2、注音方式 常用的注音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直音 直音即用同音字注音。例如《康熙字典》“屯音肫。”“尨音茫 反切 反切是我国古代字典辞书中运用最为普遍的注音方式。在字书中一般称“某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学设计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五册第十一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本文是叶圣陶先生写的一篇说明文,具体介绍了创造文字之前,人类记事的方法和通信的方法,表现了人类无穷的智慧。通过写古代不用文字处理的书和信,处处引导读者体会文字的重要意义。文章语言质朴无华,表达严密,读起来通畅连贯,结构清晰。最后两个自然段作者展开想象,将古人的神态、说话的语言表达得活灵活现。设问、反问假设复句,感叹句连用,又请今天的读者换位思考,使这样一篇说明知识的小文生动活泼,饶有风趣。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学会独立识字。在学生自学生字的基础上,老师再重难字的分析。学生在二年级多多少少了解了中国汉字的发展由来,但是在汉字出现以前,人们是怎样记录事情和通信的,学生大都不知道,因此我将以此作为导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了解创造文字之前人们记事和通信的方法,体会人类的聪明才智,认识文字的重要性。 2、认字9个,写字9个,继续练习独立识字。 3、通过熟读课文,体会课文语言的特点,培养语感。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丁丁的好朋友交给丁丁一个信封,里面装着一根细绳。丁丁想了半天也不知道什么意思。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猜猜看。(请学生自由发言。)师总结像这样的信,真让人读不懂。所以我们要学习语文,把想说的话写出来,别人就容易懂了。在远古的时候,文字还没有被创造出来,人们是怎么写信的呢?(板书课题:不用文字的书和信。) 二、初读课文。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1 古代汉语常用工具书 一、释义为主 1、《尔雅》与郝懿行《尔雅义疏》(小学专书) 《尔雅》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书。它的作者已经无从考证,前人对这个问题有很多种说法。现在人们一般都认为今本《尔雅》是从春秋时期到汉代初年,经师们为解说经典,多人收集典籍的训诂注释,“递相增益”而成,非成于一时一人。《尔雅》是用通行的“雅正之言”来解释典籍中的许多古语词、方言和俗语,黄侃先生认为“雅正之言”即“夏言”,是华夏民族的共同语。《尔雅》是用标准语来解释方言俗语,用当代语言解释古语,用常用语言解释难僻词语。《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这样概括它的特点:“大抵采诸书训诂名物之同异,以广见闻。”因此《尔雅》大量保存了周秦时期的词义解释。 今本《尔雅》共三卷,分为19篇。其中前三篇是解释普通词语的意义,《释诂》、《释言》解释的是当时觉得难以理解的古语词(包括古方言),《释训》解释《诗经》中的叠音词、其他双音词以及一些语句。正如郝懿行在《尔雅义疏》中所说:“诂之为言古也,博举古人之语而以今语释之也。言之为言衍也,约取常行之字而以异义释之也。……训者,道也。道物之貌以告人也。”“诂”是通古今,“言”是解异义,《释诂》是用今语解释古语,《释言》主要是解释秦汉间不同的词语,《释训》就是解说事物的容貌。前三篇相当于现在的普通词典,约占全书的三分之一;后十六篇相当于现在的百科词典,按物类编排,专门解释名物术语,解释了亲属、宫室、器物、音乐、时令、天文、气象、祭祀、地理、动物、植物等等的名称,实际上是按事物的类别进行分类,而不是按意义类别进行分类。 《尔雅》有重要的价值,在汉代它就和《论语》、《孟子》、《孝经》同列于学官。它是唯一被列于儒家经典的小学著作。虽属十三经之一,但实际上它是解读经书的工具。 《尔雅》的前三篇和古代汉语的学习、研究关系非常密切。它的价值就在于保存了大量的先秦词语及古义古训,全书收录了2019个词条,共4300多个词。 自《尔雅》产生以后,研究《尔雅》的人很多,为其作注释的书不下五十部。其中比较重要的注本有:晋代郭璞《尔雅注》、北宋邢昺《尔雅疏》,现存于《十三经注疏》中。另外还有清代邵晋涵《尔雅正义》、郝懿行在《尔雅义疏》。有关《尔雅》的研究资料,可以参看朱祖延主编的《尔雅诂林》。(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 《尔雅》收集了众多经籍中的词语,因为没有细目和检字表,如果要查检有关词语比较困难。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燕京大学和哈佛大学合编的《〈尔雅〉引得》以及现在的《插图本〈尔雅〉音义通检》一书给检索提供了方便。 关于《尔雅》,现有《尔雅诂林》,××出版社,××年。 2、《广雅》与王念孙《广雅疏证》 《广雅》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博士张揖所著。此书写作目的是以《尔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