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每日唤醒计划

每日唤醒计划

每日唤醒计划
每日唤醒计划

Daily interruptions of sedation: a clinical approach to improve outcomes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Berry E, Zecca H.Crit Care Nurse. 2012 Feb;32(1):43-51. doi: 10.4037/ccn2012599. Abstract

The continuous infusion of sedative agents is often necessary for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However, it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several disadvantages. Numerous interventions to reduce these risks have been evaluated, including the practice of interrupting sedative infusions on a daily basis. A literature search was conducted, and 7 studies were reviewed to evaluate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daily interruption of sedative infusions and its outcom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daily sedation interruptions was suggested to minimize multiple com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continuous sedative infusions and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intensive care-related complications or long-term psychological effects. Additional studies have revealed perceived barriers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daily sedation interruptions. Furth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enrolling larger, more diverse samples are needed to provide more evidence regarding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is intervention.

[Daily interruption of sedation: always a quality indicator?].

[Article in Spanish]

Mu?oz-Martínez T.Med Intensiva. 2012 May;36(4):288-93. Epub 2012 Jan 11.

Source

Hospital Universitario de Cruces, Servicio de Medicina Intensiva, Baracaldo, Vizcaya, Espa?a. tomas.munozmartinez@https://www.doczj.com/doc/f82047346.html,

Abstract

The Spanish Society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SEMICYUC) has recently published an updated version of Quality Indicators in Critical Care. Daily sedative interruption is included among them. As this practice is controversial, research studies are revised and guidelines for its implementation are proposed.

Implementation challenges in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the why, who, and how of daily interruption of sedation.

Miller MA, Bosk EA, Iwashyna TJ, Krein SL.J Crit Care. 2012 Apr;27(2):218.e1-7. Epub 2012 Jan 9.

Source

Pulmona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Ann Arbor, MI 48109-5360, USA. melmille@https://www.doczj.com/doc/f82047346.html,

Abstract

PURPOSE:

Despite strong medical evidence and policy initiatives supporting the use of daily interruption of sedation in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patients, compliance remains suboptimal. We sought to identify new barriers to daily interruption of sedation.

MATERIALS AND METHODS:

We conducted 5 focus groups of intensive care unit physicians, nurses, and respiratory therapists during a 2-month period to identify attitudes, barriers, and motivations to perform a daily interruption of sedation. Each focus group was audiotaped, and the transcripts were analyzed using qualitative methods to identify recurrent themes.

RESULTS:

There was wide consensus on the importance of daily interruptions of sedation; however, practitioners usually performed sedation interruption for 1 of 5 distinct reasons: minimizing the dose of sedation, performing a neurologic examination, facilitating ventilator weaning, reducing intensive care unit length of stay, and assessing patient pain. Participants rarely espoused more than 1 main reason, and there was no shared understanding of why one might do a daily interruption of sedation. This lack of shared understanding led to different patients being selected and diverse approaches to carrying out the DIS.

CONCLUSIONS:

Despite apparent consensus, lack of shared understanding of the rationale for an intervention may lead to divergent practice patterns and failure to implement standardized, evidence-based practice.

Daily interruption of sedation in patients receiv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

Weisbrodt L, McKinley S, Marshall AP, Cole L, Seppelt IM, Delaney A.Am J Crit Care. 2011 Jul;20(4):e90-8.

Source

Nepean Hospital, Penrith, New South Wales, Australia.

Leonie.Weisbrodt@https://www.doczj.com/doc/f82047346.html,.au

Abstract

BACKGROUND:

Daily interruption of continuous infusion of sedatives has improved outcomes in patients receiv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open-label studies.

OBJECTIVES:

To assess the feasibility of a protocol for a double-blind,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study on the impact of routine daily interruption of sedation in patients receiv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

METHODS:

A total of 50 patients receiv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 were randomized to daily interruption of fentanyl and/or midazolam infusions for up to 6 hours or to usual management of sedation. Blinding was achieved by using replacement infusions (saline or active drug in saline).

RESULTS:

The recruitment target of 80 patients was not met in an extended time frame. Propofol was used outside the protocol in 27% of patient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nd 17% of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P = .10).

A total of 15%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nd 12% of the control group never had replacement infusions started (P = .77), and replacement infusions were started on only approximately one-third of eligible days in patients who received replacement infusions. The mean doses of fentanyl and midazolam were similar. The blinding strategy was safe and effective: no patients had unplanned extubations, and the most frequent reason for ending replacement infusions was completion of the maximum 6-hour period.

CONCLUSIONS:

The double-blinded design for assessment of sedation interruption in patients receiv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 was safe and effective. Slow recruitment of patients and frequent noncompliance with the protocol suggest that modifications to the protocol are needed.

Daily interruption of sedation in critically ill children.

Pediatr Crit Care Med. 2012 Jan;13(1):122; author reply 122-3.

在建工程项目核查情况表备检指引(参考)

在建工程项目核查情况表备检指引(参考) 总的指引一、要对应每个“核查项目”,按顺序对应“需要核查的资料”准备好相应的资料盒,一个资料盒装不下的,可以准备多个;盒内的资料也要按顺序分门别类准备好;在核查组需要时及时有条理的提交。 其他有关的补充资料(包括图片、照片、视频)作为备用的也对应每个“核查项目”,对应“需要核查的资料”准备好备检的资料盒。其他有关的补充资料可以多多益善,但在核查组需要时再提交,不必主动提交。 二、各项目要指定专人负责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完善,并另外组织专人反复自查预检,查缺补漏,确保万无一失;备检的人员必须熟悉各项备检的资料。 三、实在欠缺的材料要准备合理的解释。如银行工资发放的清单比花名册和合同的人数略少,解释的原因:这些人提前结算工资离开工地了(附《工人退场签名确认书》等佐证、解释资料)。 四、所有资料中不该空白的地方原则上都不能空白,如该签名(按手印)、盖章的地方。 五、迎检不打横幅、不摆鲜花、不摆放水果。 六、准备好一些熟悉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的农民工,尤其是熟悉“两制”工作的,以备核查组座谈需要。 序号核查项目需要核查的部分资料和实物迎检台账和资料、实物准备的具体要求 按月足额支付工资情况、年月份的工资发放表、付款凭证 、对照总承包、专业分包、劳务分包企业花 名册核实到个人 、施工许可证(或开工报告)、工程项目总承 包、专业分包、劳务分包合同 、建设单位支付工程款凭证 、准备年月份每个月的农民工工资发放表及付款凭证,包括农民工签字或按手印工 资表; 、总承包、专业分包、劳务分包企业的花名册,要和工资发放表一一对应; 、施工许可证(或开工报告)、工程项目总承包、专业分包、劳务分包合同全部准备 齐全;有合同的企业要有花名册,要对应; 、准备年全年的建设单位支付工程款凭证,包括给农民工专户的支付凭证。 .在建工程项目劳动合同签订情况 .实名制管理情况.花名册及身份证复印件 .对照花名册抽查劳动合同 .合同是否本人签名 .合同签订率是否达以上 、花名册和身份证复印件要一一对应; 、花名册的名单和劳动合同要对应,要快速对应花名册名单提供本人签名的合同(各 项目可自行在电脑里准备一个快速搜索目录) 、合同要本人签名; 、合同签订率自查力争做到。 在建工程项目中由分包企业委托总承包企业直接向农民工代发工资情况.核实总包企业与分包企业名称及委托书,写 明委托代发工资情况 .工资发放表有总包企业项目负责人签名或 者盖章确认、付款凭证 、准备总包企业与分包企业名称清单及委托书,而且委托书要写明委托代发劳务工 工资情况; 、准备的工资发放表上的签名或者盖章等内容,注意不能空白; 、准备总包的年的所有付款凭证。 在建工程项目按规定缴纳工资保证金情况缴纳保障金的凭证 因我市实行欠薪保障基金制度、应急周转金制度,达到了欠薪保障目的,建立了有 深圳特色的工资保证金制度,因此各项目不需要准备迎检材料,市人社局会准备相 关材料提供给各项目向核查组解释、说明。 实现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制度情况总包企业或者承包企业设立工资专用账户的 凭证 、准备“工人工资专户开户及监管协议”及相关账户材料 、准备总包和专户的往来凭证。 施工现场设立维权信息查看、核查维权信息告示牌、参照推荐样板制作美观、大方的维权信息告示牌在工地醒目的位置竖立或张贴; 1 / 2

每日唤醒计划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

每日唤醒计划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1-08-30T11:11:53.53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9期供稿作者:肖倩霞张志刚毛凯红赵湛元安杰周兵 [导读] 每日唤醒计划对于ICU机械通气镇静患者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减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肖倩霞张志刚毛凯红赵湛元安杰周兵(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外科ICU 528403)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9-0076-02 【摘要】目的评价每日唤醒计划在危重患者镇静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ICU内APACHEⅡ评分≥12分、机械通气超过24小时、需要持续镇静的患者176例,随机分为唤醒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在持续泵入芬太尼镇痛的基础上,给予咪唑安定镇静治疗。在此基础上,唤醒组次日起实施每日唤醒计划。两组均维持理想的镇静状态,直至脱机。观察两组患者停用镇静药物后完全清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总镇静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患者自行拔管发生率、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唤醒组停用镇静药后患者完全清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总镇静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均无发生自行拔管,无深静脉血栓发生。结论每日唤醒计划对于ICU机械通气镇静患者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减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关键词】每日唤醒危重病人机械通气 ICU的危重患者处于强烈的应激环境之中,各种有创管道的刺激、疼痛、对疾病的担心,均导致患者躁动、不配合治疗,需要镇静镇痛,镇静镇痛治疗应作为ICU 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1]。为了减少长时间镇静带来的各种并发症,例如对某些重要的生理反射(如咳嗽反射)以及对心血管和呼吸功能的过度抑制,目前提出每日唤醒的概念,既可避免过度镇静,又能每日对神经系统功能状态进行评估。我们对ICU内需要持续镇静的患者实施了每日唤醒计划,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入我院外科ICU的病人,纳入标准为APACHEⅡ评分≥12分、机械通气超过24小时、需要持续镇静的患者,除外孕妇、合并脑外伤、心肺复苏术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神经源性疾病导致的呼吸衰竭、应用免疫抑制剂、哮喘持续状态的患者,共176例,随机分为唤醒组与对照组,唤醒组90 例,原发病为重症肺炎3例,肺挫伤19例,食道裂孔疝2例,食道癌6例,脓胸9例,肺癌5例,冠脉搭桥术后4例,瓣膜置换术后5例,急性胰腺炎9例,胆道结石10例,结肠癌7例,肠梗阻11例,对照组 86 例,原发病为重症肺炎2例,肺挫伤10例,食道癌5例,脓胸6例,肺癌8例,冠脉搭桥术后2例,瓣膜置换术后4例,急性胰腺炎10例,胆道结石14例,结肠癌10例,肠梗阻15例。 1.2镇静评分采用Ramsay 评分:患者焦虑、躁动不安为1分,患者配合,有定向力、安静为2分,患者对指令有反应为3分,嗜睡,对轻叩眉间或大声听觉刺激反应敏捷为4分,嗜睡,对轻叩眉间或大声听觉刺激反应迟钝为5分,嗜睡,无任何反应为6分。 1.3镇静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在给与芬太尼30-60ug/h镇痛的基础上,持续泵入咪唑安定0.04-0.2mg/kg/h,维持镇静状态在Ramsay 评分2-4分,并使患者保留自主呼吸,唤醒组在每天早上停用所有镇静镇痛药物,以使患者清醒,能完成简单的指令性动作,或者患者生命体征有明显变化,如血压、心率升高大于镇静状态下基础值的20%,或者患者不自主运动增加,即以停药前1/2剂量重新开始应用镇静药物,并逐渐调整至镇静目标。对照组则给予持续的镇静治疗至脱离呼吸机。 1.4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停用镇静药物后完全清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总镇静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患者自行拔管发生率、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等指标。 1.5统计方法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软件,以x±s表示,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平均年龄、APACHEⅡ评分无统计学差异。唤醒组停用镇静药后患者完全清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总镇静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P<0. 01),两组患者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表1)。两组患者均无发生自行拔管,无深静脉血栓发生。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对照 3 讨论 需要持续镇静的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时间都比较长,长时间使用镇静药治疗除了不可避免的药物不良反应外,镇静深度、时间掌握不当常常会导致过度镇静,可能引起患者呼吸抑制、撤机困难、麻痹性肠梗阻、深静脉血栓形成、免疫抑制等并发症。镇静时间超过7天还存在产生药物依赖性和戒断症状的风险,并且药物蓄积和药效延长,必然会延长患者的苏醒时间,大大增加了医疗费用。对ICU内需要使用镇静药物的机械通气患者实施,发现较常规的持续镇静能缩短机械通气的时间,并有住院日缩短的趋势。[2] 恰当的镇静-镇痛治疗不仅能有效地消除患者由多种因素诱发的焦虑、紧张以及生理不适感受,保证机械通气及其他高级生命支持治疗的有效性,还可以避免镇静过度或不足引起的循环功能不稳及躁动[3]。 本研究显示,唤醒组总镇静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可能机制为每日唤醒可减少镇静药物用量,从

对照检查材料审核要点明细表

对照检查材料审核要点明细表 项目审核要点编号 材料格式排版 格式 第一行材料标题 《班子对照检查材料》、《个人对照检查材料》 方正小标宋,二号,居中 1 第二行撰写署名 班子署:单位名称;班子成员署:姓名、职务 楷体_GB2312,三号,居中 2 第三行撰写时间 (2014年5月),时间外加括号 楷体_GB2312,三号,居中 3 第四行正文 正文:仿宋_GB2312,三号,行间距为30左右。 文内标题:一级标题为黑体三号;二级标题为楷体三 号;三级标题为仿宋三号加粗 4 其它 页边距:左右各2.5,上3.5,下2.9 5 页码:格式采用“外侧对齐”,如“—1—” 6 印刷装订:A3纸印刷,中缝对折装订(或A4纸正反 面打印) 7 内容 格式 文风方面文风实,开门见山,直奔主题,没有空话套话8 正文方面主体内容:五大部分9 主体内容第一 部分 遵守党的政治纪律 情况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10 具体典型事例不少于2个11 第二 部分 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 省、市、区委有关规 定精神、转变作风方 面基本情况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12 职务消费、人情消费、公务用车、办公用房和住房、 家属子女从业及管理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等方面情 况 13 具体典型事例不少于2个14 第三 部分 “四风”“三症”“六 表象”“八个不”方 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形式主义 存在的问题表现15 具体典型事例不少于2个16 官僚主义 存在的问题表现17 具体典型事例不少于2个18 享乐主义 存在的问题表现19 具体典型事例不少于2个20 奢靡之风 存在的问题表现21 具体典型事例不少于2个22 第四 部分存在问题原因剖析 原因剖析全面、深刻23 结合工作、生活、学习以及成长经历剖析24 第五 部分 努力方向和改进措 施 努力方向具体,不空不大25 改进措施与突出问题对应26 改进措施具有可操作性27

【精品】每日唤醒对咪唑安定试验方案

每日唤醒对于咪唑安定机械通气患者镇静的疗效观察临床研究 研究负责单位:北京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参加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同仁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二临床部 统计分析单位:北京大学附属人民医院 申办单位: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2008年5月16日

每日唤醒对于咪唑安定机械通气患者镇静的疗效观察临床研究 1研究背景 由美国危重病学会以及中国危重病学会编写的镇痛镇静指南均推荐应予预期机械通气时间大于48小时的患者镇痛镇静治疗。推荐级别均为B级.咪唑安定及丙泊酚为推荐用药。两种药物在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作用均为优劣参半。咪唑安定与丙泊酚相比较,具有对循环抑制作用轻微,不影响血甘油三酯水平,费用相对较低,与镇痛剂有协同作用,可以减少镇痛剂应用的剂量等优势。然而,咪唑安定在体内转为脂溶性,蓄积于体脂中;其代谢产物甲基咪唑安定具有一定活性,均导致了其作用时间的延长。因此,指南提示临床医生注意这些药物的延长应用可能会导致一定程度的蓄积,停药后神志恢复延迟,从而延长了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机械通气时长以及住ICU日是重要的预后指标:机械通气时间的延长会显著增加机械通气相关肺炎发生的危险.2000年NEJM发表一研究结论:应用每日唤醒可使机械通气时间由7.3日缩短至4。9日,住ICU日由9。9日缩短至6。4日。 我们推测应用每日唤醒可减少咪唑安定的用量,减少体内蓄积对神志恢复的影响,缩短机械通气时间。使得咪唑安定更为安全的应用于ICU中机械通气的患者。 2试验方法 多中心,前瞻,随机对照研究. 研究对象入选标准 年龄18-85岁,预计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大于48小时的患者。

每日唤醒计划

Daily interruptions of sedation: a clinical approach to improve outcomes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Berry E, Zecca H.Crit Care Nurse. 2012 Feb;32(1):43-51. doi: 10.4037/ccn2012599. Abstract The continuous infusion of sedative agents is often necessary for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However, it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several disadvantages. Numerous interventions to reduce these risks have been evaluated, including the practice of interrupting sedative infusions on a daily basis. A literature search was conducted, and 7 studies were reviewed to evaluate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daily interruption of sedative infusions and its outcom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daily sedation interruptions was suggested to minimize multiple complications associated with continuous sedative infusions and was not associated with intensive care-related complications or long-term psychological effects. Additional studies have revealed perceived barriers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daily sedation interruptions. Furthe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enrolling larger, more diverse samples are needed to provide more evidence regarding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his intervention. [Daily interruption of sedation: always a quality indicator?]. [Article in Spanish] Mu?oz-Martínez T.Med Intensiva. 2012 May;36(4):288-93. Epub 2012 Jan 11. Source Hospital Universitario de Cruces, Servicio de Medicina Intensiva, Baracaldo, Vizcaya, Espa?a. tomas.munozmartinez@https://www.doczj.com/doc/f82047346.html, Abstract

机械通气镇静患者每日唤醒核查量表的设计及临床应用

机械通气镇静患者每日唤醒核查量表的设计及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通过设计机械通气镇静每日唤醒核查量表,以提高唤醒措施执行的依从性。方法将重症监护室(ICU)中32例使用《每日唤醒核查量表》实施机械通气镇静治疗患者作为观察组,30例未使用《每日唤醒核查量表》遵照医嘱进行常规护理实施机械通气镇静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护士执行管理措施的依从性、机械通气时间、镇静时间、镇静药物总量。结果对照组唤醒措施执行的依从性、机械通气时间、镇静时间、镇静药物总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每日唤醒核查量表》,提高医护人员的依从性,降低并发症发生,保证患者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每日唤醒核查量表;机械通气镇静患者;依从性 目前每日唤醒方面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对每日唤醒临床意义和药物应用的研究,而对ICU护士对每日唤醒知识的了解情况以及对执行每日唤醒的认知方面、依从性方面的研究很少[1]。目前临床上没有关于每日唤醒的正规培训和正规操作的流程指南和管理质量的检查表报道。为了提高机械通气镇静患者护理质量,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 AP)的发生,尽早脱机拔管,作者结合ICU的实际情况,设计了《每日唤醒核查量表》,于2013年10月开始应用于ICU机械通气镇静的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住ICU病房时间> 48 h、需要使用镇静药物的机械通气患者。将2013年10月~2014年3月,使用《每日唤醒核查量表》实施机械通气镇静治疗的3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回顾性统计2013年3~9月,为未使用《每日唤醒核查量表》、遵照医嘱进行常规护理实施机械通气镇静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病例均为多发伤、重症脑外伤、脑出血、脑梗死的病种。观察组其中男18例,女14例;年龄(56.5±3.8)岁;对照组机械通气患者30例,其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55.5±4.8)岁。排除标准:以下情况不宜每日唤醒:哮喘持续状态、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酒精戒断、高血压危象或心肌缺血。但对于癫痫患者Ramsay评分4分,发作频繁者暂不做唤醒刺激,以免诱发癫痫发作;不稳定性心肌梗死患者。排除对咪唑安定过敏、哮喘持续状态、严重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持续哮喘,严重的ARDS患者,酒精戒断,高血压危象,和心肌缺血等患者。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疾病诊断、病程、采用镇静药物名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 2 每日唤醒核查量表设计内容和特点查检单正面为眉栏及查检项目。眉栏项目包括患者床后、住院号、姓名、主要诊断、机械通气开始时间、镇静开始时间、开始唤醒时间、镇静停止时间、页码。具体项目每日唤醒的概念、每日唤醒的方式及时机、每日唤醒观察指标为纲领,参考《镇静指南》相关指南及文献而制定,包括人唤醒前评估、每日唤醒期间观察指标、唤醒所需时间、呼吸

三体系审核检查对应表

三体系及产品认证审核检查对应表

GB/T28001-2001 (旧版)与GB/T28001-2011(新版)

4.2 职业健康安全方针,这条增加部分:方针必须在体现防止人事伤害、健康损害和持续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和职业健康安全绩效的承诺、并传达给组织在组织控制下的所有工作人员。审核时要关注传达是否有效;是否传达到了相关方的人员,如承包方、分承包方、临时雇用员和外来人员;还有传达的内容和方式,可以通过宣传窗、广告栏和广播这些形式传达。 4.3.1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增加了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价通常要考虑的情况,如人员行为、能力和其他人为因素(即人的不安全行为);已识别源于工作场所外部但会对工作场所内组织管理人员造成不利职业健康安全的危险源(如邻近工厂的高温高压锅炉或高噪音冲床);来自工作地点附近、由组织控制下相关工作活动产生的危险源(如包装岗位员工可能会受冲压车间的噪声伤害)。审核员要重点关注当我们的体系或活动有变化时,我们是否预先进行了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价,了解这些潜在的风险。还有降低风险要按:消除、取代、工程控制、标识、警告、管理控制、个人防护这样一个顺序来进行控制,并要提供证明。 4.3.3目标和方案,这条是将旧版中的4.3.3目标与4.3.4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案合并为一个4.3.3目标和方案了。 4.4.1资源、作用、职责、责任和权限:增加“组织应确保其工作场所内的所有人在控制的领域内承担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责任,包括遵守组织适用的职业健康安全要求”。审核时应关注各岗位人员和各级管理人员在职业安全健康责任这方面要明确,比如事故发生时,应明确谁负主要责任,谁负次要责任,谁负管理责任。 4.4.3沟通、参与和协商,这条款分为两个子条款,分别对“沟通”和“参与协商”提出了要求,提出了三方面的沟通、以及工人参与协商和与承包商就影响他们的职业健康安全的变化进行协商的要求。审核时要关注这些沟通、协商的途径或者方式,这些途径和方式要明确。例如:我们的员工代表产生的方式,以及员工代表怎样参与危险源的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措施和事故调查。 4.4.7应急准备和响应,增加了“策划应急准备与响应时,组织应考虑相关方的需求”。审核时要关注我们是否与相关方签订互助求援协议(如医院、邻近工厂),以便发生紧急情况时,考虑紧急情况涉及周围居民或邻近工厂如何进行告知,并给予帮助。 4.5.1绩效测量和监视,增加了“对控制措施有效性的监视”要求,并将有关法律法规符合性要求监视内容单独作为一个条款。除了要关注现场粉尘啊、噪声啊、职业病进行监测外,还应关注是否对作业场所内员工的行为、作业环境和设备的状况等进行日常或定期的检查,是否对测量设备进行了校准或验证。 4.5.2 合规性评价这是新增的条款,要求组织建立、实施并保持程序,定期评价对适用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的遵守情况,并保存评价结果的记录。审核时要关注组织合规性评价的方法、周期和评价结果的记录是否合适。

2018-检验检测机构准则条款对照内审表含审核方法

内审检查表 本表依据国认实〔2016〕 33 号文《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要求编制,编号与准则一致,其中准则的条款1、 2 和 3 在本核查表中省略。 编号: NQJC/011QR03涉及部门、人员:内审员:审核日期: 2016 年月日 条款号检查内容涉及部检查记录检查结论 门、人员 4 评审要求 4.1 组织 4.1 依法成立并能够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法人或者其他组 织 4.1.1 检验检测机构或者其所在的组织应有明确的法律查营业执照、工商税务登记、组织机构地位,对其出具的检验检测数据、结果负责,并承担相应代码等证明文件、独立账号、最高管理法律责任。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检验检测机构应经所在者授权文件是否齐全有效 法人单位授权。承担法律责任的承诺 4.1.2 检验检测机构应明确其组织结构及质量管理、技术组织结构是否完善、组织机构框图是否管理和行政管理之间的关系。能清晰反应管理层次和隶属关系 岗位设置是否有利于检测活动中责任范 围区分,有无重叠责任不清现象 4.1.3 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人员从事检验检测活动,应遵守公正性声明内容是否覆盖公正性、独立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遵循客观独立、公平公正、诚性、利益关系、外部干扰、人为因素等实信用原则,恪守职业道德,承担社会责任。各种影响 4.1.4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维护其公正和诚信的程检测活动和检测以外的活动是否存在利序。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人员应不受来自内外部的、不正当益、从属、财务等关系,影响检测活动的商业、财务和其他方面的压力和影响,确保检验检测数的独立性和公正性 据、结果的真实、客观、准确和可追溯。若检验检测机构是否有人员任命文件 所在的单位还从事检验检测以外的活动,应识别并采取措文件中是否授予了人员独立开展工作的施避免潜在的利益冲突。检验检测机构不得使用同时在两权限符合□不符合□ 不适用□ 符合□不符合□ 不适用□ 符合□不符合□ 不适用□ 符合□不符合□ 不适用□ 1

信息化实地核查评分标准手册表

序号考核 点 评分标准 核查 方式 分值 100 1.基础设施建设(满分20分) 1.1 硬件 设施一、自建机房方式: 1、灭火系统:须使用机房气体灭火系统,便携式灭火 器,液体喷淋灭火系统不满足本项要求; 2、恒温控制设施:须使用工业空调以上控制系统, 采用普通家用空调(壁挂式等)不满足本项要求; 3、UPS:须采用UPS 系统; 4、以上任何一项不满足要求,则扣1 分。 二、IDC 托管方式: 如采用服务器托管方式,须核查IDC 服务合同原件且 经确认,否则扣1 分。 实地 1 一、自建机房方式: 1、机房设备:须有服务器、交换机、路由器,缺任何 一项不满足本项要求; 2、以上设备必须在机柜中有序归置,未在机柜中归置 不满足本项要求; 3、以上任何一项不满足要求,则扣1 分。 二、IDC 托管方式: 如采用服务器托管方式,须核查IDC 服务合同原件且 经确认,否则扣1 分。 实地 1 在实地核查过程中,各系统须正常运行,如出现任一 系统未能正常运行,则扣1 分。 实地 1 一、自建机房方式: 1、实地检查设备配置表及各应用系统在服务器上的 分布表,缺以上任何一项,不满足本项要求; 2、核查综合项目管理系统(或其中一项功能模块)在 服务器中的安装情况,无法看到安装情况的,不满足 本项要求; 3、以上任何一项不满足要求,则扣1 分。 二、IDC 托管方式: 须要求企业人员远程操作进行核查 1、实地检查设备配置表及各应用系统在服务器上的 分布表,缺以上任何一项,不满足本项要求; 2、核查综合项目管理系统(或其中一项功能模块)在 服务器中的安装情况,无法看到安装情况的,不满足 本项要求; 3、以上任何一项不满足要求,则扣1 分。 实地 1 信息化实地核查评分标准

IPO审核要点对照表优选稿

I P O审核要点对照表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IPO审核要点对照表(拟上市企业必备)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简称IPO):是指一家企业或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次将它的股份向公众发行。 2016年 1月1日,证监会正式实施完善新股发行制度相关规则。 新规下究竟审核些什么内容,证券协会作了以下要点归纳。 目录 Part 1 首发审核的法规体系 Part 2 首发审核的基本原则 Part3 首发审核关注的主要问题 一、首发审核的法规体系 1、法律:《证券法》、《公司法》、《行政许可法》 2、规章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 《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办法》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规定》 3、信息披露规则 4、其他规范性文件:法律适用意见、监管问答、通知、指引等 5、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规章 (一)证券法规定的发行条件 1、具备健全且良好的组织机构 2、具备持续盈利能力、财务状况良好 3、最近三年财务会计文件无虚假记载,无其他重大违法行为 4、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条件

(二)首发办法规定的发行条件 1、根据《证券法》的前述授权,《首发办法》对《证券法》规定的发行条件进一步细化和补充,围绕主体资格、独立性、规范运行、财务与会计、募集资金运用等方面,提出若干细化要求 2、为落实简政放权和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工作要求,2015年底对发行条件进行了适当简化,部分条件转化为以信息披露方式监管 二、首发审核的基本规则 1、依法审核的原则 2、审慎监管的原则(风险导向,如重大诉讼)

防废标神器——最全投标文件核查表

认真研究招标文件,采取正确的投标策略,积极履约提升信任度是做好投标工作的关键。 认真研究招标文件是第一步,而标书制作到标书信息整理,再到资料的更新、归档,每一步都关乎着投标最后的结果。因前期准备工作的失误,产生废标是最不经济的做法。招标文件的解读和投标文件的整理至关重要。 本文汇总招标文件应包含的内容,总结理解招标文件的“六看”,整理出一套检查投标文件的核查单,详细列举出易出错的115处投标文件“雷区”,希望可以帮助大家解决投标文件编制问题。 01 明确招标文件包含的内容 招标人或其委托的招标代理机构,根据招标项目的特点和要求编制招标文件。一般招标文件至少应包括下列内容:

02 理解招标文件“六看” 一看资格审查 资格审查是招标项目的必要程序,看资格审查,主要是看业绩、规模、财务、人员等等的硬性指标,再看看自己的企业投标有没有硬性门槛。虽然本着鼓励竞争的原则,资格审查一般不会要求太高或者太特殊,但是也要认真对待。

二看详细审查 主要看招标文件中的一些商务、技术的评分标准。根据自己公司的实力进行大概分析,大概要求什么标准,客观分(比如业绩、财务情况、进度安排等)和主观分(比如方案等)怎样拿高分,根据这些制定投标策略,寻找自己的优势,弥补自己的劣势,做到心中有谱。 三看投标人须知前附表 细看投标人须知前附表,这里面涵盖的都是关键性条款,认真研读有助于理清楚整个投标文件要怎么做,尤其是包含一些不可偏离条款(实质性条款)。 四看合同部分 结合商务不可偏离条款,看合同大致要求,结算方式,付款条件等等。五看技术规范书 这部分要和技术人员详细充分交流,尽量或者完全满足招标人的要求。六看关键点 关键点一般包括:公示期,投标截止日期,保函或者保证金,投标开标地点,文件格式(比如关键页的签字盖章)等等。 03 确保投标文件完整 投标文件包含的内容很多,如果整理杂乱无章,文件整理不全,很可能让辛苦制作的标书成为废标。下表整理出检查投标文件的关键点,建议投标前对照下表进行审查:

IPO审核要点对照表

IPO审核要点对照表(拟上市企业必备) 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 Public Offerings,简称IPO):是指一家企业或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第一次将它的股份向公众发行。 2016年 1月1日,证监会正式实施完善新股发行制度相关规则。 新规下究竟审核些什么内容,证券协会作了以下要点归纳。 目录 Part 1 首发审核的法规体系 Part 2 首发审核的基本原则 Part3 首发审核关注的主要问题 一、首发审核的法规体系 1、法律:《证券法》、《公司法》、《行政许可法》 2、规章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办法》 《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办法》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行政许可实施程序规定》 3、信息披露规则 4、其他规范性文件:法律适用意见、监管问答、通知、指引等 5、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规章 (一)证券法规定的发行条件 1、具备健全且良好的组织机构

2、具备持续盈利能力、财务状况良好 3、最近三年财务会计文件无虚假记载,无其他重大违法行为 4、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规定的其他条件 (二)首发办法规定的发行条件 1、根据《证券法》的前述授权,《首发办法》对《证券法》规定的发行条件进一步细化和补充,围绕主体资格、独立性、规范运行、财务与会计、募集资金运用等方面,提出若干细化要求 2、为落实简政放权和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工作要求,2015年底对发行条件进行了适当简化,部分条件转化为以信息披露方式监管 二、首发审核的基本规则 1、依法审核的原则 2、审慎监管的原则(风险导向,如重大诉讼) 3、合理怀疑原则(与常识、规则、逻辑相违背的,反常现象)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如税收优惠问题) 5、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如主营业务变化) 6、重大性原则(资产合法性问题) 7、一贯性原则 三、首发审核中关注的主要问题 (一)关于持续经营时间问题 1、设立股份公司后,持续经营3年以上(以36个月计) 2、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的,可连续计算 3、经国务院批准可以豁免的情形 (二)关于发起人资格的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