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常用骨度分寸歌诀(精典)

最新常用骨度分寸歌诀(精典)

最新常用骨度分寸歌诀(精典)
最新常用骨度分寸歌诀(精典)

最新常用骨度分寸歌诀(精典)

最新常用骨度分寸歌诀(精典)

(寸,等分的意思)

十二寸

头部前后发际间,

肘腕横纹一线连,

季胁上至腋以下,

十二寸长就是它。

九寸

耳后乳骨横线高,

腋前纹头肘纹翘,

季胁以下至髀枢,

歧骨九寸至天突。

其他

耻骨脐胸五八连,

八寸横在两乳间,

髀枢臀纹至腘中,

十九十四在其中,

耻骨上缘内辅骨,

距离十八莫糊涂。

膑胫下缘至踝尖,

十六十三依次连。

四总穴歌

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

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酸痛阿是取,胸胁内关谋。

注:

1、季胁:十一肋游离端。

2、乳骨:耳后之乳突骨。

3、横线高:横线连接最高点处。

4、髀枢:即股骨大转子的部位,位于股部外侧的最上方,股骨向外方向着隆起部分。

5、歧骨:骨骼部位名。指两骨末端互相交合的部分,状如分枝,故名。此处指胸剑联合部,左右肋弓联接处,或说有“鸠尾”穴处。

6、内辅骨:指膝两侧突出的高骨。包括股骨下端的内外上髁和胫骨上端的内外侧髁。在内侧者名内辅骨,在外侧者名外辅骨。

7、膑胫下缘:为膑骨与胫骨分别之下缘。

针灸骨度分寸的方法附歌决

准确找穴位的方法 中医教科书上的穴位准确找法,即“骨度分寸法”,教给大家怎样快速准确找到需要的穴位。 腧穴(穴位)的定位方法可分为以下4种: (1)骨度分寸法:骨度分寸法,古称“骨度法”,即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周身各部的大小、长

短,并依其尺寸按比例折算作为定穴的标准。但分部折寸的尺度应以患者本人的身材为依据。(2)体表标志法:体表标志可分为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两类。 ①固定标志:是指利用五官、毛发、爪甲、乳头、脐窝以及骨节突起和凹陷、肌肉隆起等部位作为取穴标志而言。比较明显的标志,如鼻尖取素髂;两眉中间取印堂;两乳中间取膻中;脐旁2

寸取天枢;腓骨小头前下缘取阳陵泉。②活动标志:是指利用关节、肌肉、皮肤,随活动而出现的孔隙、凹陷、皱纹等作为取穴标志而言。如取耳门、听宫、听会等应张口;取下关应闭口。(3)手指比量法:参见骨度分寸法。 (4)简便取穴法: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简便易行的取穴方法。如列缺,以病人左右两手之虎口

交叉,一手示指压在另一手腕后高骨的正中上方,当示指尖处有一小凹陷就是本穴。又如劳宫,半握拳,以中指的指尖切压在掌心的第1横纹上,就是本穴。 ★手指比量法 手指比量法是在分部折寸的基础上,医者用手指比量取穴的方法,又称“指寸法”。因人的手指与身体其他部分有一定的比例,

故临床上医者多以自己的手指比量,但都要参照患者身材的高矮情况适当增减比例。一般有下列几种: (1)中指同身寸以中指末节的长度为1寸。即以患者的中指屈曲时,中节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1寸。这种方法适用于四肢及脊背作横寸折算。 (2)拇指同身寸此法见于《千金方》,说:“中指上第一节为一寸,

常用方剂歌诀大全

在众多中药里面,强身壮体,养生保健的不少;然而适用于妇人养生保健的却另有讲究。古之用药,树皮草根往往没有标准和安全可循,今之中药,尤以中药配方颗粒为例,取当代之科技,提本草之精华,更为妇人养生开辟一个天地。有道是,身体内的阴阳和合,则精神乃至,美貌更是唾手可得。 枸杞 枸杞自古以来就为滋补强壮的食品和药物。中医临床证明,枸杞有滋肾益精、养肝明目、润肺祛燥及强筋骨之效,久服可以延缓衰老,延年益寿。所以滋补食物和药物常取枸杞相配伍,以提高其药效。 熟地黄 此物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根茎经加工蒸晒而成,是抗衰老良药。功能滋肾、补血、延年。此药历来被视为中医抗衰老延寿的重要植物药。但本品滋腻,凡脾胃虚弱、腹胀便溏及痰多、气滞者慎用。 黄精 本品味甘、性平,具有补脾润肺、补肾益精、强筋骨、乌须发、抗衰老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明,黄精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冠状动脉流量,改善心肌营养,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及脂肪肝,并能提高肌体免疫力,有促进造血功能、降低血糖等作用。 甘草 《神农本草经》载:“久服轻身延年。”经现代研究证明,甘草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功能,可协调物质代谢,能增强肌体对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并具有抗溃疡、抗炎、抗肿瘤、镇咳、镇痛、降血脂、解毒等功效,因此能够防治多种老年性疾病,从而起到延年益寿的作用。每服2~10克,但胸腹胀满者忌用。 茯苓 此药被《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谓其“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其药性缓和,既可扶助正气,又可祛除外来邪气,常服可治疗老年性浮肿、肥胖症等,并能增强人体免疫功能,以及预防癌肿,从而起到延寿作用。但茯苓对于中气虚而下陷者忌用。 莲子 莲子的寿命很长,可达千年之久。清代《本草备要》就提到它“落田野中者,百年不坏,人得食之,发黑不老。”莲子被《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历代许多本草著作均记述莲子可延年益寿。常服本品,可补肾、健脾、养心,起到抗老的作用。但脘腹胀满及大便干燥者忌服。 山药 山药是一种很好的廉价补品,它内含黏液质、淀粉酶、胆碱、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糖类和矿物质等多种成分,其中的淀粉酶又称消化素,能分解成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故有滋补之效。山药性味甘平,不寒不燥。煮山药时,最好不用铜器和铁器,大便燥结者不宜用。 桑椹 桑椹是桑树的成熟果穗,性味甘寒,能滋阴、补血、安神、益寿。常服久服桑椹,能预防和治疗动脉硬化、高血压等老年病,调节免疫功能,延缓衰老。如桑椹与何首乌、女贞子等配伍,为首乌延寿丹,治疗老年体衰、腰膝软、须发早白,具有延寿作用。但脾虚便溏者不宜服用。 麦门冬 《神农本草经》视为上品,称之久服轻身不老不饥。古来即被推为复脉通心之剂。《备急千金要方》生脉散,以麦门冬、人参、五味子成方,有益心气生血脉之效,可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及各种休克。现代实验证明,麦门冬能改善人的心脏功能,对胰岛细胞和血管中枢功能有改善作用,有强心、强壮之效,并能消炎、镇咳、祛痰、平喘、利尿,对常见的

常用骨度分寸表Thetableofstandardsfor

常用骨度分寸表 The table of standards for 部位起止点折量 ( 寸) 度量法说明 头部前发际至后发际12 直 如前发际不明,从眉心至大椎穴可作18寸,眉心至前发际可作3寸, 大 椎穴至后发际可作3寸 前额两发角之间9 横 用于量头部的横寸 耳后两完骨(乳突)之间9 横 胸腹部天突至歧骨(胸剑联合) 9 直 胸部与胁肋部取穴直寸,一般根据肋骨计算,每一肋骨折作1.6寸(天 突 穴至璇玑穴可作1寸;璇玑穴至中庭穴,各穴间可作1.6寸计算) 歧骨至脐中8 直 脐中至横骨上廉(耻骨 联 合上缘) 5 直 两乳头之间8 横 胸腹部取穴横寸,可根据两乳头间的距离折量,女性可用锁骨中线代 替 背腰部大椎以下至尾骶21椎直 背腰部腧穴以脊椎棘突标志作为定位依据肩胛骨内缘至脊椎 3 横 身侧部 腋以下至季胁12 直季胁指第十一肋端下方 季胁以下至髀枢9 直髀枢指股骨大转子高点 上肢部腋前纹头(腋前皱襞)至 肘横纹9 直 用于手三阴、手三阳经骨度分寸肘横纹至腕横纹12 直 下肢部横骨上廉至内辅骨上 廉 18 直内辅骨上指股骨内侧髁 内辅骨下廉至内踝尖13 直内辅骨下指胫骨内侧髁 髀枢至膝中19 直 膝中的水平线,前平膝盖下缘,后平腘横纹,屈膝时可平犊鼻穴臀横纹至膝中14 直 膝中至外踝尖16 直内踝尖指内踝向内的凸起处 外踝尖至足底 3 直外踝尖指外踝向外的凸起处

手太阴肺经腧穴 Acupoints on the lung meridian of 穴名国际标准 穴名定位主治刺灸法备注 中府LU1 在胸前壁外上方,云门穴下1寸, 平第一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咳嗽,气喘,喉痹,胸中烦闷, 胸痛 向外斜刺或平 刺0.5~0.8 寸,不可向内深 刺,以免伤及内 脏。可灸 云门LU2 在胸前壁外上方,肩胛骨喙突上 方,锁骨下窝凹陷处,距前正 中线6寸 咳嗽,气喘,胸中烦热,胸痛, 喉 痹,瘿气,肋间神经痛,肩臂痛 向外斜刺0.5~ 0.8寸,不可向 内深刺,以免伤 及肺脏。可灸 天府LU3 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腱桡侧 缘,腋前纹头下3寸处 咳嗽,气喘,吐血,鼻衄,瘿气, 肩及上肢内侧疼痛 直刺0.5~1.0 寸。可灸 侠白LU4 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 腋前 纹头下4寸处或肘横纹上5寸处 上臂内侧痛,咳嗽,气喘,鼻衄 直刺0.5~1.0 寸。可灸 尺泽LU5 微屈肘,在肘横纹上,肱二头肌 腱的桡侧缘 咳嗽,咯血、潮热,咽喉肿痛, 胸部胀满,气喘,小儿惊风, 肘臂挛痛,急性吐泻,丹毒 直刺0.5~1.0 寸或点刺出 血。可灸 合穴 孔最LU6 前臂掌面桡侧,当太渊穴与尺泽 穴的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处 咳嗽,气喘,咯血,咽喉肿痛, 肘臂 挛痛,痔疾,热病无汗,头痛 直刺0.5~1.0 寸。可灸郄穴 列缺LU7 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 侧掌取穴,当肱桡肌与拇长展 肌之间 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半身不 遂,牙痛,鼻衄,口 ,偏正 头痛,惊痫,项强 向上斜刺0.3~ 0.5寸。可 灸 络穴;八脉 交会穴,通 任脉

中医妇科方剂歌诀(修改稿)

附篇 妇科常用方剂歌诀 作为一名中医妇科医师,基本上要掌握妇科常用方剂50首。为了帮助学者掌握妇科方面的方剂,我们选编了50首较常用的方剂,其中不乏夏桂成验方。凡在妇科进修或学习者,均需背熟,以资考核,并为临床应用。为此把它编成歌诀,以备背诵,并增功用、主治、方义、简释,以供背诵时参考。 目录 1. 先期汤 27. 血府逐瘀汤 2. 奇效四物汤 28. 逐瘀止崩汤 3. 清经散 29. 加味失笑散 4. 清热固经汤 30. 琥珀散(附:脱膜散) > 5. 保阴煎 31. 折冲饮 6. 倒经汤 32. 脱花煎 7. 益肾通经汤 33. 红藤败酱散 8. 抑肝和胃饮 34. 苍附导痰丸 9. 橘皮竹茹汤35. 启宫丸 10. 羚羊角散36. 全生白术散 11. 清魂散37. 千金鲤鱼汤 12. 侧柏樗皮丸38. 完带汤 【 13. 易黄汤39. 健固汤 14. 清心滋肾汤40. 两地汤 15. 温经汤41. 胶艾汤 16. 温经摄血汤42. 滋肾生肝饮 17. 过期饮43. 滋水清肝饮 18. 补肾促排卵汤44. 二仙汤 19. 开郁种玉汤45. 定经汤 20. 加味乌药汤46. 调肝汤 ! 21. 紫苏饮47. 毓麟珠 22. 天仙藤散48. 泰山磐石散 23. 泽兰汤49. 保产无忧散

24. 免怀汤50. 通乳丹 25. 佛手散51. 下乳涌泉散 26. 生化汤 1. 先期汤《女科证治准绳》 先期汤中用胶艾,三黄香附知母良; ! 先期量多血热尝,凉血固经效力强。 功用:清热凉血固经。 主治:血热之月经先期量多。 方解:黄芩、黄柏、黄连、生地、知母清热凉营,当归、芍药、阿胶、甘草养血止血,香附调气,川芎调血,更加艾叶反佐,以免苦寒留瘀。 2. 奇效四物汤《校注妇人良方》 奇效方中用四物,胶艾黄芩共加入; 妇人崩中属血热,清热止血有奇功。 功用:清热养阴止血。 { 主治:治肝经虚热,血沸腾而崩久不止。 方解:四物汤养血,黄芩、阿胶清热养阴止血,艾叶反佐,用量宜小,以此配合,主要是清血中之火而达到止血之目的。 3. 清经散《傅青主女科》 清经散中黄柏用,青蒿茯苓与白芍; 熟地丹皮地骨皮,先期量多服之宜。 功用:滋水清火。 主治:水火俱旺经行先期量多。 方解:丹皮、青蒿、黄柏清热凉血泻火,地骨皮、熟地清虚热而生水,白芍敛阴,茯苓渗水宁心,总使火泻而水不伤。 @ 4. 清热固经汤《简明中医妇科学》 清经固经用栀芩,二地龟胶甘草需; 地榆棕藕及牡蛎,清热滋阴止血进。 功用:清热凉血,固经止血。 主治:血热妄行之崩症。 方解:该方系以李氏固经丸发展而来,方中生地、生藕节、生甘草、黄芩、焦山栀、地骨皮清热凉血,炙龟板、牡蛎、阿胶滋阴固经,陈棕炭、地榆固经止血。

骨度分寸法

骨度分寸法(前面观) 部位起止点骨度度量说明 头部前两额头角(头维)之间9寸横寸头钱部横向 胸腹部 天突(胸骨上窝)至歧骨 (胸剑联合) 9寸 直寸 1.胸部与肋部取穴直寸,一般根据 肋骨计算,每一肋骨折作1寸6分 2.“天突”指穴名的部位 歧骨(胸剑联合中点)至 脐中 8寸 脐中至横骨上廉(耻骨联 合上缘) 8寸 两乳头之间8寸横寸 胸腹部取穴的横寸,可根据两乳头 之间的距离折量。女性可用左右缺 盆穴之间的宽度来代替两乳头之间 的横寸 上肢部腋前、后纹头(腋前皱襞) 至肘横纹 9寸 直寸 用于手三阴、手三阳经的骨度分寸肘横纹(平肘尖)至腕掌 (背)横纹 12寸 下肢部耻骨联合上缘至股骨内 上髁上缘 18寸 直寸 用于足三阴经的骨度分寸 胫骨内侧髁下方至内踝 尖 13寸 股骨大转子至腘横纹19寸 直寸 1.用于足三阴经的骨度分寸2.“膝 中”的水平线:前面相当于犊鼻穴, 后面相当于委中穴 股骨内上髁上缘至胫骨 内侧髁下 3寸 胭横纹到外踝尖16寸 骨度分寸法(后面观) 部位起止点骨度度量说明 头部耳后两完骨(乳突)之间9寸衡寸用于量头部的横寸 背腰部肩胛骨内缘至后正中线3寸衡寸背部腧穴根据脊椎定穴。一般临床取 穴,肩胛骨下角相当第7(胸)椎,髂嵴 相当第16椎(第4腰椎棘突) 肩峰缘至后正中线8寸 下肢 臀沟至腘横纹14寸 腘横纹至外踝尖16寸 骨度分寸法(侧面观) 部位起止点骨度度量说明 头部 前发际至后发际12寸直寸头部纵向眉间(印堂)至前发际正中3寸直寸头前部纵向第7颈椎棘突下(大椎)至后 发际正中 3寸直寸后项部纵向眉间(印堂)至第7颈椎棘突 下(大椎) 18寸直寸头部纵向 侧胸部腋以下至季胁12寸直寸下肢腘横纹到外踝尖16寸直寸

方剂学常用方剂歌诀

方剂学常用方剂歌诀 辛温解表 001、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002、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003、大青龙汤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躁,风寒两解此为良。004、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005、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006、三物香薷豆朴先,散寒化湿功效兼,若益银翘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 辛凉解表 007、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008、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绕,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009、伤寒麻杏甘石汤,汗出而喘法度良,辛凉宣泄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 扶正解表 010、人参败毒茯苓草,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011、麻黄附子细辛汤,发表温经两法彰,若非表里相兼治,少阴反热曷能康。012、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葱白桔梗随,草枣薄荷八味共,滋阴发汗功可慰。 寒下 013、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证见,峻下热结宜此方。014、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囊,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温下 015、温脾人参干姜草,附子大黄大剂量,寒热并行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016、三物备急巴豆研,干姜大黄不需煎,卒然腹痛因寒积,连投此方急救先。 润下 017、麻子仁丸治脾约,大黄枳朴杏仁芍,胃热津枯便难解,润肠通便法高超。 逐水 018、十枣逐水效堪夸,大戟甘遂与芫花,悬饮内停胸胁痛,大腹肿满用无差。019、舟车牵牛与大黄,遂戟芫花槟木香,青皮陈皮轻粉入,泻水消胀力量强。 攻补兼施 020、黄龙枳朴与硝黄,参归甘桔枣生姜,阳明腑实气血弱,攻补兼施效力强。021、增液承气参地冬,硝黄加入五药供,热结阴亏大便秘,增水行舟肠腑通。 和解少阳 022、小柴胡汤和解供,半夏人参甘草从,更用黄芩加姜枣,少阳百病此为宗。023、大柴胡汤用大黄,枳实芩夏白芍将,煎加姜枣表兼里,妙法内攻并外攘。024、蒿芩清胆碧玉需,陈夏赤苓枳竹茹,热重寒轻痰挟湿,胸痞呕恶总能除。025、达原饮用槟朴芩,白芍甘知草果仁,邪伏膜原寒热作,透邪逐秽此方行。

常用骨度分寸表

骨度分寸法Array(前面观) 骨度分寸法 (后面观) 骨度分寸法:骨度分寸法,古称“骨度法”,即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并依其尺寸按比例折算作为定穴的标准。但分部折寸的尺度应以患者本人的身材为依据。

体表标志法:体表标志可分为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两类。①固定标志:是指利用五官、毛发、爪甲、乳头、脐窝以及骨节突起和凹陷、肌肉隆起等部位作为取穴标志而言。比较明显的标志,如鼻尖取素髂;两眉中间取印堂;两乳中间取膻中;脐旁2寸取天枢;腓骨小头前下缘取阳陵泉。②活动标志:是指利用关节、肌肉、皮肤,随活动而出现的孔隙、凹陷、皱纹等作为取穴标志而言。如取耳门、听宫、听会等应张口;取下关应闭口。 手指比量法:参见骨度分寸法。 简便取穴法: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简便易行的取穴方法。如列缺,以病人左右两手之虎口交叉,一手示指压在另一手腕后高骨的正中上方,当示指尖处有一小凹陷就是本穴。又如劳宫,半握拳,以中指的指尖切压在掌心的第1横纹上,就是本穴。 手指比量法 手指比量法是在分部折寸的基础上,医者用手指比量取穴的方法,又称“指寸法”。因人的手指与身体其他部分有一定的比例,故临床上医者多以自己的手指比量,但都要参照患者身材的高矮情况适当增减比例。一般有下列几种: (1)中指同身寸以中指末节的长度为1寸。即以患者的中指屈曲时,中节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1寸。这种方法适用于四肢及脊背作横寸折算。 (2)拇指同身寸此法见于《千金方》,说:“中指上第一节为一寸,亦有长短不定者,即取于大拇指第一节横度为一寸”。即指拇指指关节之横度作为1寸。 (3)横指同身寸又称“一夫法”,也就是将示、中、环、小指相并,四横指为一夫,即四横指相并,以其中指第2节为准,量取四指之横度作为3寸。此法多用于下肢、下腹部和背部的横寸。 手指比量法必须在骨度规定的基础上运用,不能以指寸悉量全身各部,否则长短失度,骨度分寸与指寸在临床应用中应该互相结合。

中医药100首常用方剂歌诀

100首常用方剂歌诀 注:歌诀中黑体字为本方的君药 解表剂 1.1辛温解表 1.麻黄汤 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 2.桂枝汤 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表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 3.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功用: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主治: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 4.小青龙汤 解表蠲饮小青龙,辛姜麻桂夏草从,芍药无味敛气阴,外寒里饮最有功。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里饮证。 1.2辛凉解表 5.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温病初起 1.3扶正解表 6.败毒散 人参败毒草芩芎,羌独柴前枳桔共,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功用:散寒祛湿,益气解表 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泻下剂 1.1寒下 7.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大黄硝,枳实厚朴先煮好,峻下热结急存阴,阳明腑实重症疗。去硝名为小承气,轻下热结用之效。调胃承气硝黄草,缓下热结此方饶。功用:峻下热结。 主治:阳明腑实证;热结旁流证;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 8.大黄牡丹汤 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芒硝瓜子襄。功用: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主治: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 1.2温下 9.温脾汤 温脾附子大黄硝,人参干姜当归草,攻下寒积温脾阳,阳虚寒积腹痛疗。功用:攻下冷积,温补脾阳。 主治:阳虚寒积证。 1.3润下 10.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脾约治,杏芍大黄枳朴蜜,润肠泻热又行气,胃热肠燥便秘施。功用:润肠泄热,行气通便。 主治:脾约便秘证。 1.4逐水 11.十枣汤 十枣非君非汤剂,甘遂芫花合大戟,功逐水饮力峻厉,悬饮水肿实证宜。功用:攻逐水饮。 主治:悬饮;水肿。

常用骨度分寸表精选文档

常用骨度分寸表精选文 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骨度分寸法(前面观)

骨度分寸法(后面观) 腧穴的定位方法可分为以下4种: 骨度分寸法:骨度分寸法,古称“骨度法”,即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并依其尺寸按比例折算作为定穴的标准。但分部折寸的尺度应以患者本人的身材为依据。 体表标志法:体表标志可分为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两类。①固定标志:是指利用五官、毛发、爪甲、乳头、脐窝以及骨节突起和凹陷、肌肉隆起等部位作为取穴标志而言。比较明显的标志,如鼻尖取素髂;两眉中间取印堂;两乳中

间取膻中;脐旁2寸取天枢;腓骨小头前下缘取阳陵泉。②活动标志:是指利用关节、肌肉、皮肤,随活动而出现的孔隙、凹陷、皱纹等作为取穴标志而言。如取耳门、听宫、听会等应张口;取下关应闭口。 手指比量法:参见骨度分寸法。 简便取穴法: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简便易行的取穴方法。如列缺,以病人左右两手之虎口交叉,一手示指压在另一手腕后高骨的正中上方,当示指尖处有一小凹陷就是本穴。又如劳宫,半握拳,以中指的指尖切压在掌心的第1横纹上,就是本穴。 骨度分寸法(侧面观) 手指比量法 手指比量法是在分部折寸的基础上,医者用手指比量取穴的方法,又称“指寸法”。因人的手指与身体其他部分有一定的比例,故临床上医者多以自己的手指比量,但都要参照患者身材的高矮情况适当增减比例。一般有下列几种:

(1)中指同身寸以中指末节的长度为1寸。即以患者的中指屈曲时,中节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1寸。这种方法适用于四肢及脊背作横寸折算。 (2)拇指同身寸此法见于《千金方》,说:“中指上第一节为一寸,亦有长短不定者,即取于大拇指第一节横度为一寸”。即指拇指指关节之横度作为1寸。 (3)横指同身寸又称“一夫法”,也就是将示、中、环、小指相并,四横指为一夫,即四横指相并,以其中指第2节为准,量取四指之横度作为3寸。此法多用于下肢、下腹部和背部的横寸。 手指比量法必须在骨度规定的基础上运用,不能以指寸悉量全身各部,否则长短失度,骨度分寸与指寸在临床应用中应该互相结合。

常用方剂歌诀

常用方剂歌诀 第一章解表剂 xx表 1.xx方歌: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宜服之。 2.xx方歌: 桂枝汤治双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3.九味羌活汤方歌: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4.香薷饮方歌: 三物香薷豆朴先,散寒化湿功效兼,若益银翘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 5.xx方歌: 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6.止嗽散方歌: 止嗽散内用桔梗,紫菀荆芥百部陈,白前甘草共为末,姜汤调服止嗽频。xx表 7.xx方歌: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8.xx方歌: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胃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9.xxxx方歌:

伤寒麻杏甘石汤,身热而喘是妙方,辛凉宣泻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 10.xx肌汤方歌: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甘羌活芷,石膏大枣与生姜。 xx解表 11.败毒散方歌: 人参败毒茯苓甘,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12.参苏饮方歌: 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干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13.再造散方歌: 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细辛煨姜大枣入,阳虚外感服之安。 14.加减葳蕤汤方歌: 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功可慰。 第二章泻下剂 寒下 15.大xx方歌: 大承气汤域祯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去硝名曰小承气,便鞕痞满泻热良,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 16.大黄xxxx方歌: 金匮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17.xxxx方歌: 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寒热并行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方剂歌诀-大全

方剂歌诀-大全(中医基础版) 解表剂: 辛温解表 麻黄汤: 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服之宜。桂枝汤: 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自汗正宜用。九味羌活汤: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苓生地加甘草,发汗祛风力量雄。加味香苏散 加味香苏陈皮草,荆防艽蔓川芎姜,恶风身热头项痛,胸脘满闷服之松。小青龙汤: 小小青龙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细辛半夏甘和味,姜桂麻黄芍药同。辛凉解表 桑菊饮: 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绕,清疏肺卫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银翘散: 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发热咽痛服之瘥。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麻杏甘草石膏汤,四药组合有专长,肺热壅盛气喘急,辛凉疏泄止法良。升麻葛根汤; 阎氏升麻葛根汤,芍药甘草合成方,麻疹初期出不透,解肌透疹此方良。竹叶柳蒡汤: 竹叶柳蒡葛根知,蝉衣荆芥薄荷施,石膏粳米参甘麦,风疹急投莫延迟。柴葛解肌汤: 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苓芍桔草姜枣芷,羌膏解表清热良。葱豉桔梗汤: 葱豉桔梗翘薄荷,山栀竹叶加甘草:热邪束肺嗽咽痛,风温初起此方疗。 扶正解表 败毒散: 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同,生姜薄荷煎汤服,祛寒除湿功效宏。再造散: 再造散用参附芪,桂甘羌防芎芍齐,再加细辛姜枣煮,阳虚寒闭最相宜。葱白七味饮: 葱白七味外台方,新豉葛根与生姜,麦冬生地千扬水,血虚外感最相当。加减葳蕤汤: 加减栽蕤用白薇,豆豉生葱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此方施。泻下剂:

寒下 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以枳朴泻力强,阳明腑实真阴灼,峻下热结此方良。大陷胸汤; 大陷胸汤治结胸,甘遂硝黄三味用:心下硬满不可近,泻热逐水建奇功。 温下 大黄附子汤; 大黄附子细辛汤,胁下寒凝偏痛方,冷积内停成实证,温下寒实可复康。温脾汤; 温脾附子及干姜,甘草人参及大黄,寒热并进补兼泻:攻下冷积振脾阳。三物备急丸: 三物备急巴豆研,干姜大黄不需煎,卒然腹痛因寒积,速投此方急救先。润下剂 麻子仁丸: 麻子仁丸治脾约,燥热津亏便下难,枳朴大黄蜜杏芍,润肠泄热便下来。济川煎: 济川归膝肉苁蓉,泽泻升麻枳壳从,便结体虚难下夺,寓通于补法堪宗。 逐水剂 十枣汤: 十枣逐水效堪夸,甘遂大戟与芫花;悬饮潴留胸胁痛,大腹肿满用亦佳。舟车丸: 舟车黑丑及大黄,遂戟芫花槟木香,表皮陈皮轻粉入,逐水消肿力量强。疏凿饮子: 疏凿饮子泻水方,木通泽泻与槟榔,羌艽苓腹椒商陆,赤豆姜皮退肿良。攻补兼施 新加黄龙汤; 新加黄龙用海参,玄麦生地硝黄呈,参归姜草扶正气,攻补兼施法可尊。增液承气汤: 增液承气玄地冬,更加硝黄力量雄,热结阴亏肠燥结,滋阴泻下法可宗。和解剂; 和解少阳 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和解功,半夏人参甘草从,更加黄芩生姜枣,少阳为病此方宗。葛苓清胆汤: 蒿苓清胆枳竹茹,苓夏陈皮碧玉须,热重寒轻痰湿重,胸痞呕恶总能除。

中医外科常用方剂方歌

《中医外科学》常用38首方剂歌决 1 .清肝解郁汤: 清肝解郁四物襄, 二陈香贝草茯神; 青皮苏叶栀远志,桔梗木通气滞行。 2 .仙方活命饮: 仙方活命金银花, 防芷归陈穿山甲; 贝母花粉兼乳没,草芍皂刺酒煎佳。 4.黄连解毒汤: 黄连解毒汤四味, 黄苓黄柏栀子备; 躁狂大热呕不眠, 吐衄发斑均可为。 5.四妙勇安汤: 四妙勇安真受宠, 脱疽疼痛红烂肿;甘草玄参全当归, 其中银花力最猛。 6.五神汤: 五神汤用紫地丁, 车前子在路边生;牛膝银花云茯苓, 湿热为病红肿疼。 7.牛蒡解肌汤: 牛蒡解肌丹栀翘, 荆薄玄斛夏枯草;疏风清热又散肿, 牙痛颈毒俱可消。 8.阳和汤: 阳和汤法解寒凝, 色白漫肿阴证情;熟地鹿胶姜碳桂, 麻黄白芥草相承。 9.冲和汤: 冲和汤治半阴阳, 四君归芪补而散;陈皮皂刺与白芷, 乳没银花川芎赞。 10.透脓散《外科正宗》: 透脓散治毒成脓,芪归山甲皂刺芎;程氏又加银蒡芷, 更能速奏溃破功。透脓散中山甲炒,川芎归芪针皂角;气虚痈疡不外溃,此方可将脓头咬。 11.托里消毒散: 托里消毒补气血,八珍汤中减熟地;银花白芷好黄芪,桔梗皂 刺将刀替。

12 .消风散: 消风散中用荆防,胡麻蝉蜕苦参苍; 蒡通膏知归草地,风疹湿疹服之康。 13 .当归饮子: 当归饮子治血燥,病因皆是血虚耗; 四物荆防与芪草,首乌蒺藜最重要。 14 .海藻玉壶汤: 海藻玉壶带昆布,青陈半夏草贝母; 川芎独活当归翘,化痰散结瘿瘤除。15四海舒郁丸: 四海舒郁郁平复,蛤粉藻带和昆布; 木香陈皮乌贼骨,喉间气结随喜怒。16 .四妙散: 四妙散异四妙丸,神效托里排脓畅, 黄芪当归补气血,银花甘草解毒疡。 17 .全虫方: 全虫方中两皂刺,蒺藜苦参白藓皮, 黄柏槐花枳壳炒,再加灵仙湿毒去。 18.枇杷清肺饮枇杷清肺枇杷叶,人参甘草连桑皮,黄柏同煎食远服,肺风粉刺尽皆宜。 19 .治疣方: 治疣方用板蓝根,青叶紫草齿苋跟,薏米红花香附甲,解毒消疣此方珍。 20 .开郁散: 开郁散中郁金开,乳癖乳痨并乳癌, 白芥开葵全蝎待,香附逍遥薄荷裁。 21 .柴胡清肝汤: 柴胡清肝芎芍归,黄苓栀子生地随; 防风牛子天花粉,甘草连翘功独魁。 22 .萆薢渗湿汤: 萆薢渗湿湿作怪,赤苓苡米水气败, 丹皮滑石川黄柏,泽泻通草渗透快。

常用中药方剂歌诀100首

1麻黄汤:麻黄汤中臣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汗解表宣肺气,伤寒表实无汗宜。 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甘草 2桂枝汤:桂枝芍药等量伍,姜枣甘草微火煮,解肌发汗调营卫,中风表虚自汗出。 组成: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 3九味羌活汤:九味羌活防风苍,辛芷芎草芩地黄,发汗祛湿兼清热,分经论治变通良。组成:羌活,防风,苍术,细辛、川芎,香白芷,生地黄,黄芩,甘草 4大青龙汤:大青龙用桂麻黄,杏草石膏姜枣藏,太阳无汗兼烦燥,解表清热此为良。 组成:麻黄,桂枝,甘草,杏仁,石膏,生姜,大枣 5小青龙汤:解表蠲饮小青龙,麻桂姜辛夏草丛,芍药五味敛气阴,表寒内饮最有功。 组成:麻黄,芍药,细辛,干姜,甘草,桂枝,五味子,半夏 6败毒散:人参败毒草苓芎,羌独柴前枳桔共,薄荷少许姜三片,气虚感寒有奇功。 组成:柴胡,川芎,前胡,枳壳,羌活,独活,茯苓,桔梗,人参,甘草 7香薷散:香薷散中扁豆朴,祛暑解表化湿阻,易豆为花加银翘,新加香薷治阴暑。 组成:香薷,白扁豆,厚朴 8桑菊饮: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卫经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组成:桑叶,菊花,杏仁,连翘,薄荷,苦桔梗,生甘草,苇根 9银翘散: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蒡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组成:连翘,银花,苦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芥穗,淡豆豉,牛蒡子 10 白虎汤:白虎膏知粳米甘,清热生津止渴烦,气分热盛四大证,益气生津人参添。组成:石膏,知母,甘草,粳米 11 清营汤:清营汤治热传营,身热燥渴眠不宁,犀地银翘玄连竹,丹麦清热更护阴。组成:犀角,生地黄,元参,竹叶心,麦冬,丹参,黄连,银花,连翘 12 犀角地黄汤:犀角地黄芍药丹,清热凉血散瘀专,热入血分服之安,蓄血伤络吐衄斑。组成:犀角,生地黄,芍药,牡丹皮。 13 普济消毒饮:普济消毒蒡芩连,甘桔蓝根勃翘玄,升柴陈薄僵蚕入,大头瘟毒服之痊。组成:薄荷,牛蒡子,黄芩,黄连,陈皮,甘草,玄参,柴胡,桔梗,连翘,板蓝根,马勃,僵蚕,升麻 14 清暑益气汤:王氏清暑益气汤,暑热气津已两伤,洋参麦斛粳米草,翠衣荷连知竹尝。组成:西洋参,石斛,麦冬,黄连,竹叶,荷梗,知母,甘草,粳米,西瓜翠衣 15 五味消毒饮:五味消毒疗渚疔,银花野菊蒲公英,紫花地丁天癸子,煎加酒服效非轻。组成: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紫背天癸子,无灰酒 16 龙胆泻肝汤:龙胆栀芩酒拌炒,木通泽泻车柴草,当归生地益阴血,肝胆实火湿热消。组成: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当归,生地黄,柴胡,生甘草,车前子 17 清胃散:清胃散中当归连,生地丹皮升麻生,或加石膏泻胃火,能消牙痛与牙宣。组成:生地黄,当归身,牡丹皮,黄连,升麻 18 苇茎汤:苇茎瓜瓣苡桃仁,清肺化痰逐瘀能,热毒痰瘀致肺痈,脓成末成均胜任。组成:苇茎,薏苡仁,瓜瓣,桃仁 19 玉女煎:玉女石膏熟地黄,知母麦冬牛膝襄,肾虚胃火相为病,牙痛齿衄宜煎尝。组成:石膏,知母,熟地,麦冬,牛膝 20 白头翁汤:白头翁治热毒痢,黄连黄柏佐秦皮,清热解毒并凉血,赤多白少脓血医。组成:白头翁,黄柏,黄连,秦皮 21 理中丸:理中干姜参术甘,温中健脾治虚寒,中阳不足痛呕利,丸汤两用腹中暖。组成:人参,干姜,甘草,白术 22 青蒿鳖甲汤:青蒿鳖甲知地丹,热自阴来仔细看,夜热早凉无汗出,养阴透热服之安。

常用骨度分寸表

常用骨度分寸表 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骨度分寸Array法(前面观) 骨度分寸法(后面 观)

腧穴的定位方法可分为以下4种: 骨度分寸法:骨度分寸法,古称“骨度法”,即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并依其尺寸按比例折算作为定穴的标准。但分部折寸的尺度应以患者本人的身材为依据。 体表标志法:体表标志可分为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两类。①固定标志:是指利用五官、毛发、爪甲、乳头、脐窝以及骨节突起和凹陷、肌肉隆起等部位作为取穴标志而言。比较明显的标志,如鼻尖取素髂;两眉中间取印堂;两乳中间取膻中;脐旁2寸取天枢;腓骨小头前下缘取阳陵泉。②活动标志:是指利用关节、肌肉、皮肤,随活动而出现的孔隙、凹陷、皱纹等作为取穴标志而言。如取耳门、听宫、听会等应张口;取下关应闭口。 手指比量法:参见骨度分寸法。 简便取穴法: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简便易行的取穴方法。如列缺,以病人左右两手之虎口交叉,一手示指压在另一手腕后高骨的正中上方,当示指尖处有一小凹陷就是本穴。又如劳宫,半握拳,以中指的指尖切压在掌心的第1横纹上,就是本穴。 骨度分寸法(侧面观)

手指比量法 手指比量法是在分部折寸的基础上,医者用手指比量取穴的方法,又称“指寸法”。因人的手指与身体其他部分有一定的比例,故临床上医者多以自己的手指比量,但都要参照患者身材的高矮情况适当增减比例。一般有下列几种: (1)中指同身寸以中指末节的长度为1寸。即以患者的中指屈曲时,中节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1寸。这种方法适用于四肢及脊背作横寸折算。 (2)拇指同身寸此法见于《千金方》,说:“中指上第一节为一寸,亦有长短不定者,即取于大拇指第一节横度为一寸”。即指拇指指关节之横度作为1寸。 (3)横指同身寸又称“一夫法”,也就是将示、中、环、小指相并,四横指为一夫,即四横指相并,以其中指第2节为准,量取四指之横度作为3寸。此法多用于下肢、下腹部和背部的横寸。 手指比量法必须在骨度规定的基础上运用,不能以指寸悉量全身各部,否则长短失度,骨度分寸与指寸在临床应用中应该互相结合。

方剂歌诀

第一章解表剂 1.麻黄汤 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宜服之。 2.桂枝汤 方歌: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3.九味羌活汤 方歌: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4.香薷饮 方歌:三物香薷豆朴先,散寒化湿功效兼,若益银翘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 5.小青龙汤 方歌: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6.止嗽散 方歌:止嗽散内用桔梗,紫菀荆芥百部陈,白前甘草共为末,姜汤调服止嗽频。 辛凉解表 7.银翘散 方歌: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8.桑菊饮 方歌: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胃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9.麻杏石甘汤 方歌:伤寒麻杏甘石汤,身热而喘是妙方,辛凉宣泻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 10.柴葛解肌汤 方歌: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甘羌活芷,石膏大枣与生姜。 扶正解表 11.败毒散 方歌:人参败毒茯苓甘,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12.参苏饮 方歌: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干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13.再造散 方歌: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细辛煨姜大枣入,阳虚外感服之安。 14.加减葳蕤汤 方歌: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功可慰。 第二章泻下剂 寒下 15.大承气汤 方歌: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去硝名曰小承气,便鞕痞满泻热良,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 16.大黄牡丹汤 方歌:金匱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17.温脾汤 方歌: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寒热并行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润下 18.麻子仁丸(又名脾约丸) 方歌:麻子仁丸治脾约,大黄枳朴杏仁芍,胃热津粘便难解,润肠通便功效高。

中医妇科常用方剂歌诀之欧阳家百创编

中医妇科常用方剂歌诀 欧阳家百(2021.03.07) 二仙汤:二仙汤将瘾疹医,仙茅巴戟仙灵脾,方中知柏当归合,调补冲任贵合机。 大补元煎:大补元煎景岳方,淮山杜仲熟地黄,人参当归枸杞子,枣仁甘草共煎尝。 开郁种玉汤:开郁种玉傅氏方,归芍茯苓丹皮藏,白术香附天花粉,舒肝解郁功效彰。 止带方:止带泽泻猪茯苓,茵陈赤芍丹皮寻,车前黄柏牛膝栀,清热利湿止带灵。 少腹逐瘀汤:少腹逐瘀小茴香,延胡没药归芎姜,肉桂蒲黄灵脂芍,治疗经行腹痛强。 艾附暖宫丸:艾附暖宫四物配,吴萸续断芪肉桂,温经养血暖子宫,止带调经腹痛退。 圣愈汤:益气补血圣愈汤,参芪芎归芍地黄,体倦神衰经量多,胎产崩漏气血伤。 当归芍药散:当归芍药散川芎,茯苓白术泽泻从,妊娠血虚少腹痛,养血行气并止痛。 血府逐瘀汤:血府逐瘀生地桃,红花当归草赤芍,桔梗枳壳柴芎膝,血化下行免作劳。 两地汤:两地汤中地骨皮,生地玄麦阿胶齐,再加白芍滋阴液,虚热内扰服之宜。

苍附导痰丸:苍附导痰叶氏方,陈苓夏草南星姜,燥湿祛痰行气滞,痰浊经闭此方商。 寿胎丸:寿胎丸中用菟丝,寄生续断阿胶施,妊娠中期小腹痛,固肾安胎此方咨。 完带汤:完带汤中二术陈,车前甘草和人参,柴芍淮山黑芥穗,化湿止带此方金。 固冲汤:固冲汤中用术芪,龙牡芍药茜草施,倍子海蛸棕榈炭,崩中漏下总能医。 固阴煎:固阴煎是景岳方,山药山萸参草商,菟丝熟地远志味,补肾益气服后康。 固本止崩汤:固本止崩熟地黄,参芪归术炮姜匡,益气固本并养血,脾虚崩漏服此方。 固经丸:固经丸用椿根皮,芩柏龟芍香附依,滋阴清热起沉疴,崩中漏下此方宜。 易黄汤:易黄汤中芡白果,山药车前黄柏合,带下黄白兼腥臭,清热燥湿脾胃妥。 定经汤:傅氏女科定经汤,淮山地芍当归放,柴苓荆芥菟丝子,调补肝肾效力彰。 保阴煎:保阴煎中两地芩,柏草山药续断行,经来量多并烦渴,清热凉血功效灵。 胎元饮:景岳全书胎元饮,八珍去芎与茯苓,加入陈皮杜仲炭,补血益气安胎灵。 香棱丸:香棱丸中用青皮,丁茴木香莪术宜,再入枳壳川楝子,

常用方剂歌诀和经典条文

常用方剂歌诀 第一章解表剂 辛温解表 1.麻黄汤 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宜服之。 2.桂枝汤 方歌: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3.九味羌活汤 方歌: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4.香薷饮 方歌:三物香薷豆朴先,散寒化湿功效兼,若益银翘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 5.小青龙汤 方歌: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6.止嗽散 方歌:止嗽散内用桔梗,紫菀荆芥百部陈,白前甘草共为末,姜汤调服止嗽频。 辛凉解表 7.银翘散 方歌: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8.桑菊饮 方歌: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胃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9.麻杏石甘汤 方歌:伤寒麻杏甘石汤,身热而喘是妙方,辛凉宣泻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 10.柴葛解肌汤 方歌: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甘羌活芷,石膏大枣与生姜。 扶正解表 11.败毒散 方歌:人参败毒茯苓甘,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12.参苏饮 方歌: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干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13.再造散 方歌: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细辛煨姜大枣入,阳虚外感服之安。 14.加减葳蕤汤 方歌: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功可慰。 第二章泻下剂 寒下 15.大承气汤 方歌: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去硝名曰小承气,便鞕痞满泻热良,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 16.大黄牡丹汤 方歌:金匱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17.温脾汤 方歌: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寒热并行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润下 18.麻子仁丸(又名脾约丸)

常用方剂150首方歌

常用方剂150首方歌 常用方剂歌诀 第一章解表剂 1.麻黄汤 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发热恶寒头项痛,喘而无汗宜服之。 2.桂枝汤 方歌: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功。 3.九味羌活汤 方歌: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黄芩生地同甘草,分经论治宜变通。 4.香薷饮 方歌:三物香薷豆朴先,散寒化湿功效兼,若益银翘豆易花,新加香薷祛暑煎。 5.小青龙汤 方歌:小青龙汤最有功,风寒束表饮停胸,辛夏甘草和五味,姜桂麻黄芍药同。 6.止嗽散 方歌:止嗽散内用桔梗,紫菀荆芥百部陈,白前甘草共为末,姜汤调服止嗽频。 辛凉解表

7.银翘散 方歌:银翘散主上焦疴,竹叶荆牛豉薄荷,甘桔芦根凉解法,清疏风热煮无过。 8.桑菊饮 方歌:桑菊饮中桔杏翘,芦根甘草薄荷饶,清疏肺胃轻宣剂,风温咳嗽服之消。 9.麻杏石甘汤 方歌:伤寒麻杏甘石汤,身热而喘是妙方,辛凉宣泻能清肺,定喘除热效力彰。 10.柴葛解肌汤 方歌:陶氏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芩芍桔甘羌活芷,石膏大枣与生姜。 扶正解表 11.败毒散 方歌:人参败毒茯苓甘,枳桔柴前羌独芎,薄荷少许姜三片,时行感冒有奇功。 12.参苏饮 方歌:参苏饮内用陈皮,枳壳前胡半夏齐,干葛木香干桔茯,气虚外感最相宜。 13.再造散 方歌:再造散用参芪甘,桂附羌防芎芍参,细辛煨姜大枣入,阳虚外感服之安。

14.加减葳蕤汤 方歌:加减葳蕤用白薇,豆豉生姜桔梗随,草枣薄荷共八味,滋阴发汗功可慰。 第二章泻下剂 寒下 15.大承气汤 方歌:大承气汤用硝黄,配伍枳朴泻力强,痞满燥实四症见,峻下热结宜此方; 去硝名曰小承气,便鞕痞满泻热良,调胃承气硝黄草,便秘口渴急煎尝。 16.大黄牡丹汤 方歌:金匱大黄牡丹汤,桃仁瓜子芒硝襄,肠痈初起腹按痛,苔黄脉数服之康。 17.温脾汤 方歌: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寒热并行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润下 18.麻子仁丸(又名脾约丸) 方歌:麻子仁丸治脾约,大黄枳朴杏仁芍,胃热津粘便难解,润肠通便功效高。

骨度分寸

同身寸,针灸取穴比量法。出《千金要方》。是指以患者本人体表的某些部位折定分寸,作为量取穴位的长度单位。主要有骨度和指寸法两种,临床多指后者,如中指同身寸等。此外还有目寸、口寸等,今已鲜明。详见各该条。 中指同身寸,是以患者的中指中节屈曲时手指内侧两端横纹头之间的距离看做一寸,可用于四肢部取穴的直寸和背部取穴的横寸。 拇指同身寸是以患者拇指指关节的宽度作为一寸,主要适用于四肢部的直寸取穴。 横指同身寸也叫"一夫法",是让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者四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四指横量作为3寸。 以上所说的"寸",并没有具体数值。"同身寸"中的"一寸"在不同的人身体上都是不同长短的;较高的人"一寸"要比较矮的人的"一寸"要长,这是由身体比例来决定的。"所以'同身寸'只适用于个人身上,不能用自己的"同身寸"在别人身上来找穴位,这样做是找不准穴位的。" 骨度分寸 骨度分寸法,始见于《灵枢·骨度》篇。是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并依其比例折算尺寸作为定穴标准的方法。不论男女、老少、高矮、肥瘦都是一样。如腕横纹至肘横纹作十二寸,也就是反这段距离划成十二个等分,取穴就以它作为折算的标准。 常用骨度分寸表 分部部位起点常用骨度度量法说明 头部前发际至后发际 12寸直量如前后发际不明,从眉心量至大椎穴作18寸。眉心至前发际3寸,大椎至后发际3寸 胸腹部两乳头之间 8寸横量胸部与胁肋部取穴直寸,一般根据肋骨计算,每一肋两穴间作1寸6分 胸剑联合至脐中 8寸直量 脐中至趾骨联合上缘 5寸 背腰部大椎以下至尾骶 21椎直量背部直寸根据脊椎定穴,肩胛骨下角相当第七(胸)椎,髂嵴相当第十六椎(第四腰椎棘突)。背部横寸以两肩胛内缘作6寸 上肢部腋前纹头至肘横纹 9寸直量用于手三阴、手三阳经的骨度分寸 肘横纹至腕横纹 12寸 下肢部耻骨上缘至股骨内上踝上缘 18寸直量用于足三阴经的骨度分寸 胫骨内侧髁下缘至内踝尖 13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