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活化石

活化石

活化石
活化石

活化石

解释词义:

化石是生活在遥远的过去的生物的遗体、遗骨或遗留痕迹(比如恐龙脚印)变成的石头。活化石:广义的活化石则泛指出现于地史时期而至今犹存的任何生物。

生长较慢,寿命极长,自然条件下

银杏

从栽种到结果要二十多年,四十年后才能大量结果,因此别名“公孙树”,有“公种而孙得食”的含义,是树中的老寿星,古称“白果”。

1、介绍史前生物,

2、可是,这样的生物我们再也见不到了,只能通过一些化石来见证它们的辉煌。幸运的是,

有一些生物却经历了曲折的时光,坚持到了现在。比如:

1、介绍一种活化石生物动物激发兴趣

加布林鲨鱼是一种凶猛的噬人鲨,它那锐利的牙齿,就像一把把直立的三角刮刀,寒光闪烁特别是它的鼻吻比以凶猛残忍著称的虎鲨还要长还要尖,样子十分可怕狰狞,让人不寒而栗。这种加布林鲨鱼由于只在深海活动,而且尖牙利齿,凶猛异常,所以人们都习惯地叫它“魔鬼鲨”,至于它的本名倒很少有人知道。

加布林鲨鱼也是极为特殊的一种鲨鱼。现代一些飞机或航天器之类的秘密武器,都带有自爆装置,一旦落入敌手或出现重大故障,就会自行爆炸销毁。布加林鲨鱼也天生具有这种独特本能。当它被围入渔网几经挣扎不得脱身时,便自行爆炸变成大大小小碎块,宁肯粉身碎骨也不愿被人活

捉,很有点宁死不屈的骨气。所以直到现在,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捉到过一条完整的加布林鲨鱼,甚至也没有任何人看见过一条活的魔鬼鲨,人们通常见到的不过是魔鬼鲨的碎块而己,断口都参差不齐,极像砖石或瓷器破碎以后似的。

大蜥蜴

大蜥蜴是目前地球上所知的恐龙时代唯一存活下来的一种爬行动物,数量已经非常稀少。新西兰大蜥蜴2亿多年前就已经在地球上出现,是当今幸存为数不多的远古爬行动物物种之一。然而,素有活化石之称的新西兰大蜥正濒临灭绝。由于新西兰大蜥蜴的性别由孵化温度决定,气候变暖使得孵出蜥蜴的雄性比例上升。长此以往,最终将导致大蜥蜴灭亡。18世纪末期,由于食肉动物的引入,它们在新西兰三个主要大陆濒临灭绝。这一数字上升至130只左右

大蜥蜴是一种外形与龙有几分相的爬行动物,身长最长可达32英寸,是2.25亿年前一个与恐龙一起生活在地球上的物种的最后一批后代。大蜥蜴的特征相当独特,如最上面的两排牙齿完全盖住了下面一排牙齿。头骨上方还有十分明显的“第三只眼”。在步入成熟期后,这片对光敏感的皮肤(称为顶眼)会渐渐消失。

它扑食动物时,凶猛异常.奔跑的速度极快。它那巨大而有力的长尾和尖爪是扑食动物的“工具”。它以岛上的野猪、鹿、猴子等为食。

只要成年的巨蜥一扫尾巴,就可以将3 岁以下的小马扫倒,然后一口咬断马腿,将马拖到树丛中吃掉。吃不完时,它还将余下部分埋在沙土或草里,饿时可吃。生活在科摩多岛上的野鹿、野猪、山羊和各种猴子,见到巨蜥就逃。蜥蜴吃饱后,趴伏于丛林间,沙滩上或礁岩上,甜睡,晒太阳。它善游泳,具有潜入水中捕鱼吃或在水下呆几十分钟的特殊本能。

科摩多龙

1912 年,人们在印度尼西亚的科摩多岛上,发现了一种体长3 米的大蜥蜴——科摩多龙。这是世界上最大的蜥蜴,印度尼西亚的另一些岛上也有分布。它全身披鳞甲,四肢粗壮,尾巴很大,有点像鳄鱼。这一庞然

大物的模样显得狰狞可怕:巨大的头上,长着两只闪烁逼人的大眼睛,嘴巴中长着锋利的牙齿,粗脖颈的四周,是

层层叠叠的厚皮肤。

印度尼西亚有一个群岛叫努沙登加拉群岛,科摩多就是该群岛的一部分。科摩多岛长4~5公里,宽10~13公里。在这里,生活着世界上最大的蜥蜴,岛上的居民称之为“科摩多的龙”。

科摩多岛气候温和,丛林茂密,四周环海,海岸有成片的沙滩和林立的礁岩。这样的自然环境,成了巨蜥蜴生活的“天堂”。

成年的蜥蜴.一般身长1.8~3米(雌性大,雄性小),体重60~130公斤。皮肤粗糙,生有许多隆起的疙瘩,无鳞片,黑褐色,口腔生满巨大而锋利牙齿(世界26种巨蜥蜴,只行它有牙齿)。但是,它基本上是“哑巴”,声带很不发达;即或激怒时,也仅能听到它发出的“嘶嘶,嘶嘶”的声音。它扑食动物时,凶猛异常.奔跑的速度极快。它那巨大而有力的长尾和尖爪是扑食动物的“工具”。它以岛上的野猪、鹿、猴子等为食。只要成年的巨蜥一扫尾巴,就可以将3 岁以下的小马扫倒,然后一口咬断马腿,将马拖到树丛中吃掉。吃不完时,它还将余下部分埋在沙土或草里,饿时可吃。生活在科摩多岛上的野鹿、野猪、山羊和各种猴子,见到巨蜥就逃。蜥蜴吃饱后,趴伏于丛林间,沙滩上或礁岩上,甜睡,晒太阳。它善游泳,具有潜入水中捕鱼吃或在水下呆几十分钟的特殊本能。

科摩多巨蜥,3~5年性成熟,每年7月发情,交尾,8月开始产卵。刚成熟的雌蜥只能产4~6枚卵,每隔2~3天产一次。10岁左右进入产卵旺期,每次产下二十几枚,将卵埋在沙窝里,*太阳辐射的自然温度孵卵,8个月后,幼蜥才破壳而出。刚出壳时,小蜥大小如同我们饲养的家鹅。它能活50~80年。

科摩多岛的巨蜥约有500~700条,是世界上的珍贵动物。印度尼西亚政府严加保护,严禁捕杀。我们中国也有巨蜥,但比科摩多的龙要小得多,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和广西自治区。

德国著名动物生态学家海因兹。齐尔曼,在文章中描述了初次遇见科摩多龙时的情景。树林中突然传出了阵阵枯叶的籁籁声和干树枝的折断声,伴随着响声,一只庞然大物忽然出现在草地上,它迈着沉重的步子,深陷的双眼发出阴森的目光。巨大的头颅很像鳄鱼,但伸出的舌头却像剑一样细长分又。它的爪子非常锋利,像四只巨大的耙子,这是蜥蜴类防卫和进攻的武器。看它那不可一世的样子,仿佛只有它,才是科摩多岛上唯一的主人。

科摩多龙是怎样捕食的呢?从树林里慢悠悠地爬出一条巨蜥,它偶尔发现了卧在水塘边的山羊。巨蜥吐着舌头逐渐向山羊靠拢。山羊毫不畏惧地迎上前来,它来了个“先发制人”:猛地一弹后蹄,朝巨蜥的右脑门撞去。谁知巨蜥在与野猪较量时早已领教过这一手,它趁山羊再次竖起后蹄,打算发起第二次进攻时,用粗壮的尾巴使劲一扫,试图一举打断山羊的双腿。然而,山羊也是久经沙场的老将,它成功地避开了巨蜥的闪电般袭击。最后,山羊毕竟不是巨蜥的对手:当巨蜥的尾巴第三次扫来时,它被打倒在地。可怜的大型兽类被低等爬行动物一一科摩多龙捕杀了。

现已发现,科摩多龙是一种不挑食的肉食性动物。幼龙主要以昆虫、小型哺乳动物、爬行动物和鸟类为食。成年的科摩多龙主要吃野猪,鹿和马等大型哺乳动物,有时也吃鸟蛋、小动物和动物的腐尸。科学家从在岛上发掘到的化石得知,早在200 万年以前科摩多龙已生活在这些岛上,当时那里根本没有野猪、鹿和水牛,这些动物是5000年前人类带到岛上来的。那么,那时候的科摩多龙是以吃什么为生的呢?

研究表明,200 万年前这些岛屿上只有四种较大的动物:竹鼠、大龟、俾格米象和科摩多龙。据考证,科摩多龙不会去捕食大龟,因为大龟有甲壳保护,科摩多龙难以吃到壳内的龟肉。竹鼠实在太小,填不饱肚子,科摩多龙自然不感兴趣。剩下的只有俾格米象了,它身高1.15~1.50米,体重相当于一头河马的2 /3 可以让科摩多龙饱餐一顿。科学家根据大量事实断定,200 万年前的科摩多龙主要以吃俾格米象为生。身体肥胖、不善于奔跑的科摩多龙,采用的是“守株待兔”的捕食方法:埋伏在俾格米象经常出没的地方,等猎物经过时,再突然用大尾巴一扫,把对方击倒。

俾格米象早已灭绝,为什么科摩多龙却没有因食物匾乏而消失呢?原来,这是一种极为幸运的大蜥蜴,它们身怀能捕获多种动物的绝技,一旦理想的美味——俾格米象完全灭绝,它们便果断地更换口味,去捕食新的猎物,特别是后来被人们带上岛屿的野猪、鹿和水牛等大型动物。正是这种极强的适应性,使得科摩多龙能够历经200 万年风雨,依然存在于地球,而不像恐龙那样成为地球生物舞台上的匆匆过客。从这点来说,科摩多龙真正是幸运的大蜥蜴。

2、这是一种活化石,

植物活化石 《活化石》nbsp;nbsp;教学设计二

植物活化石《活化石》nbsp;nbsp;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 1. 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稀动物意识。

课时安排两课时 设计思路 学生对化石的知识了解不多,但是对大熊猫比较熟悉。这篇教学设计,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在进一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的同时,呼唤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物的意识。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走出教室,走出校园,查阅有关古生物资料,扩展自己的视野,培养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识字、阅读,让学生合作学习、互相交流、探究发现,引发他们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欲望。 课前准备 1. 做课件和头饰。 2. 制作各种生物形状的生字卡片。

3. 师生一起搜集有关古生物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播放课件,激趣导入。 1. 出示课件,向学生介绍一点古代生物的知识,然后让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 板书:化石。你见过化石吗?在哪里见过?它是什么样子的?(师简述化石) 3. 板书:活。化石怎么是活的呢?同学们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 边读边圈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认读,如借助拼音认读,向老师和同学请教等。 2. 指名读课文。读后师生共同评议。 3. 教师有重点地领读重点句子,相机给予指导。 4. 轮读,让五位学生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5. 选读,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 6. 组内分工读,互听互评。读后说说: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活化石? 三、识记生字。

全球七大动物活化石

1、熊猫 熊猫无疑是动物活化石的最佳代表,是我国特有的国宝级保护动物。大熊猫至今已在地球上生存了800多万年历史,甚至有考古学家在欧洲发现1000万年大熊猫化石,是当之无愧的活化石。大熊猫的数量在慢慢减少,全世界都不到1000只。其实大熊猫的真名在历史上并不叫熊猫,而是叫猫熊。 2、七鳃鳗 在海洋中有一种极其恐怖的吸血鱼类叫做北极七鳃鳗,它们长相古怪,天生就是以吸血为生,只要被咬住就会掉一块肉,所以民间又把这七鳃鳗叫做僵尸鱼,因为它们就像僵尸一样。别看北极七鳃鳗的体型不大,但是它们距今已经有3。6亿年的历史了,所以在吸血的能耐上简直无鱼能及,是动物活化石之一。 3、中华鲟 中华鲟又称鳇鱼,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属于软骨硬鳞鱼类,身体长梭形,吻部犁状,全身披有棱形骨板五行。中华鲟有一亿多年的悠久历史,如此古老鱼类已经不多。从它身上可以看到生物进化的某些痕迹,所以被称为动物活化石,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中华鲟是一种大型洄游性鱼类,最大的个体可以达到400—500公斤。平时,中华鲟栖息于北起朝鲜西海岸,南至我国东南沿海的沿海大陆架地带。 4、扬子鳄 扬子鳄或称作鼍,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俗称猪婆龙、土龙,亦是世界上体型最细小的鳄鱼品种之一。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它是古老的,又生存数量非常稀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在扬子鳄身上,至今还可以找到早先恐龙类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所以人们称扬子鳄为动物活化石。 5、鲎 鲎是一类与三叶虫一样古老的动物,其祖先出现在4.06亿年前的`泥盆纪,当时恐龙尚未崛起,原始鱼类刚刚问世,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它同时代的动物或者进化、或者灭绝,而惟独只有鲎从4亿多年前问世至今仍保留其原始而古老的相貌,所以鲎有“动物活化石”之称,生活在中国水域。 6、三眼恐龙虾 三眼恐龙虾学名“佳朋鲎虫”,在中国各地又俗称马蹄管子、王八盖子、翻车车、屎壳郎崽、数钱锁等,是已知鲎虫中唯一在中国发现的一种。出现在3亿年前的古生代石炭纪,经历了三次地球大灭绝,至今仍有数种品系存活。 7、三眼甲虫

活化石课文和资料

33 活化石 在博物馆里,我们观看一块块化石,就能看到亿万年前的动物、植物。那么,你看过活的化石吗? 银杏树,又叫白果树,它是几亿年前的树种,十分珍贵。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银杏树长得慢极了,如果你小时候种下一棵银杏树,一直要等你当上爷爷,才能吃上它的果子。所以,银杏树又叫公孙树。 大熊猫是我们熟悉的动物,非常可爱。和它在同一时期生活过的动物,许多早就灭绝了,大熊猫却一代一代地活到了今天。我们都知道大熊猫爱吃竹子,你能想到吗,它的祖先却以食肉为生。 中华鲟也是一种古生物,它有一亿多年的历史。中华鲟生活在江河里,最大的可以长到五百千克重.它身上披着大片的硬鳞,核桃大的眼睛亮晶晶的,一张大嘴又尖又长,样子怪怪的。由于以前缺乏保护,目前,中华鲟已成为稀有鱼种了。 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科学家把它们叫做“活化石”,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们。 很多远古时代的生物已经灭绝了,像三叶虫、恐龙等。我们要想了解它们的生存情况,只能通过对它们的化石进行科学的研究。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厚厚的地层好比一本硕大无比的书,夹藏在不同地层里的化石就像一种特殊的文字,记录着古生物生存活动的历史和地层的年龄,它是人类开启地球宫门的一把钥匙。因此,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人们确定地层的年代。 值得庆幸的是,一些古老的生物摆脱了重重磨难,顽强地生存到现在,如,本课所介绍的银杏树、大熊猫和中华鲟,成为人们研究古生物的活化石。扇形的小叶子,长得很慢却有着营养丰富的果实,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种之一,这就是银杏树。肥胖的身体,粗壮的四肢,犹如戴着墨镜的黑眼圈,这就是大熊猫。尖而长的大嘴,核桃大的眼睛,体长可达四五米,体重可达半吨的水中动物,这就是中华鲟。 1.古生物 古代动物和植物的统称。古生物的遗体有少数变成化石保存下来,如,三叶虫、恐龙。2.中华鲟 鲟鱼起源于一亿年前的中生代,为最古老的脊椎动物,有“活化石”之称。鲟鱼就像游牧民族,生在江河里,长在海洋中,在那里成长、发育,成熟期约为9—12年。完全成熟后,再迁移到我国浅海地区进入河口,在那里栖息。中华鲟的寿命很长,可活一二百年。鱼体一般三四米长,体重可达五百公斤。鲟鱼体内除头部有数块硬骨外,脊椎骨和颧骨全为软骨,通体无刺。它的吻尖突,身体呈椭圆筒形。口前有触须,用来搜寻水里的食物。 2000年10月20日在长江捕获了一头已死亡的中华鲟,后经上海自然博物馆制成标本,保存在中华鲟东方养殖研究基地。 3.大熊猫 (1)基本情况 一只成年大熊猫的体重大概90—135千克。四脚站立时,肩膀部位的高约0.9米,身长大约1.5米。雄性大熊猫比雌性约大10%。 大熊猫的体形非常适应森林环境。虽然大熊猫笨重的体态和“内八字”的脚步使它显得笨手笨脚,但实际上它却出奇的灵活。它甚至可以用后脚够到脑袋。强壮的前腿和厚实有力的肩膀使它们爬起树来身手矫健,遇到敌人时也能化险为夷。灵活的身体使它们能轻松地穿过茂密的竹林。大熊猫腿短,走起路来离地面很近,因此走得很慢,即使是逃离险境时,也只不过是慢腾腾地迈着小步连跑带颠。野生大熊猫的寿命约为20年。

活化石教案

33、活化石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历”、“史”两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两个生字。 2、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整体感知 1、教师板书:化石。提问:谁说说,什么是化石? 学生可能回答:化石就是石头;化石是动物的遗体。(引导学生发言) 师小结:化石就是古代动物的遗体,埋在地下变成跟石头一样的东西。 2、教师接着引导提问:同学们,你们谁见过化石? 生可能回答:我在博物馆见过许多化石标本,导游阿姨向我们介绍了恐龙化石…… 我读课外书的时候读到过介绍化石的文章,里面也列举了大量的古代生物化石…… 师小结:不管是我们见过的许许多多的化石,还是我们从书中了解的化石,他们对生物学家做生物研究提供了很大帮助,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3、师在“化石”前加一个“活”字。 (1)你见过“活化石”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活化石》一课,看课文具体介绍了哪几种“活化石”。 (2)学生朗读全文,出示自学要求:将课文通顺、流利地朗读一遍,将生字拼读两遍,用铅笔圈出课文中三种“活化石”的名称,用横线画出它们的特点。 二、创设情境识字,初步概括课文 1、现在,老师来考考大家,看看大家刚刚的读书情况怎么样?(教师出示本课不带拼音的生字)哪个小老师全都会读了,请你带着大家读一读。教师指名一个同学站起来带读。 2、刚刚这些字,有哪些字是你还不认识的,请你大声拼读几遍。(教师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学生自由读) 3、教师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词,师:这些词语全部会读的小朋友站起来,请你们当小老师带大家读一读,教师点到哪个孩子,就由哪个孩子大声读一个词语,

哪种树被称为活化石

哪种树被称为活化石 哪种树被称为活化石 问题: 哪种树被称为活化石? 答案: 银杉。 解析: 银杉是我国特有的世界珍稀物种,和水杉、银杏一齐被誉为植物界的"大熊猫";、"活化石";。 【相关阅读】 银杏(学名:Ginkgobiloba)为落叶乔木,4月开花,10月成熟,种子为橙黄色的核果状。银杏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和它同纲的所有其他植物都已灭绝。号称活化石,出身在几亿年前,现存活在世的银杏稀少而分散,上百岁的老树已不多见。变种及品种有:黄叶银杏、塔状银杏、裂银杏、垂枝银杏、斑叶银杏等26种。银杏自然界中只分布在中国温带和亚热带气候气候区内,中国的银杏主要分布在山东、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北、河南、湖北、江苏,湖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云南等省市,另外台湾也有少量分布。 银杏数量很少,十分珍贵。银杉是常绿乔木,树高20多米,树干笔直。分枝很平展,叶子是条形的,叶片扁平,上面是深绿色,下面有两条银灰色的气孑L带。叶片随风飘舞起来,上下纷飞,闪闪发光,美丽极了。此刻生长着银杉的广西省的龙胜和四川省的金佛山,已经被列为自然保护区了。 银杏树也是一种活化石。银杏树又叫公孙树,也叫白果树。它是落叶乔木,树干挺拔高大,有四十米高呢。它的.叶子像一把打开的小扇子。到了秋天,树叶变成金黄色,十

分漂亮。树枝上挂满圆圆的白色种子,名字叫白果。白果还是一种中药呢。 除了这几种,水松、台湾杉、金钱松等也是有名的活化石植物。 银杏身上有许多较为原始的特征。它的叶脉形式为"二歧状分叉叶脉";,在裸子植物中绝无仅有,但在蕨类植物中却很常见。它的雄花花粉萌发时仅产生两个有纤毛会游动的精子。这一特征在裸子植物中仅苏铁有,而在蕨类植物中也很普遍。这就说明,银杏是一种比松、杉、柏等树木更为古老的植物。所以植物学上将它列为一纲、一目、一科、一属、一种。 银杏树生长较慢,寿命极长,自然条件下从栽种到结果要二十多年,四十年后才能超多结果,因此别名"公孙树";,有"公种而孙得食";的含义,是树中的老寿星,古称"白果";。银杏树具有欣赏,经济,药用价值,全身是"宝";。银杏树是第四纪冰川运动后遗留下来的最古老的裸子植物,是世界上十分珍贵的树种之一,因此被当作植物界中的"活化石";,有观赏价值。 鉴别特征 落叶乔木,叶扇形,在长枝上散生,在短枝上簇生。球花单性,雌雄异株。种子核果状。 为落叶大乔木,胸径可达4米,幼树树皮近平滑,浅灰色,大树之皮灰褐色,不规则纵裂,有长枝与生长缓慢的距状短枝。叶互生,在长枝上辐射状散生,在短枝上3~5枚成簇生状,有细长的叶柄,扇形,两面淡绿色,在宽阔的顶缘多少具缺刻或2裂,宽5~8(~15)厘米,具多数叉状并歹帕细脉。雌雄异株,稀同株,球花单生于短枝的叶腋;雄球花成葇荑花序状,雄蕊多数,各有2花药;雌球花有长梗,梗端常分两叉(稀3~5叉),叉端生1具有盘状珠托的胚珠,常1个胚珠发育成发育种子。 种子核果状,具长梗,下垂,椭圆形、长圆状倒卵形、卵圆形或近球形,长2.5~3.5厘米,直径1.5~2厘米;假种皮肉质,被白粉,成熟时淡黄色或橙黄色;种皮骨质,白色,常具2(稀3)纵棱;内种皮膜质。

活化石的动物

大熊猫、中华鲟、扬子鳄、拉蒂迈鱼、白鳍豚、鳄鱼、鸭嘴兽、鹦鹉螺、鲎、腔棘鱼、娃娃鱼、负鼠、霍加狓、七鳃鳗、鳄蜥、三眼甲虫、.螳螂虾 有些动、植物曾繁盛于某一地质时期,不仅种类多,分布广,而且还保留有大量的化石,但在某一时期后,几乎绝迹,只有极少数种能生存下来,其残存于现代个别地区的这类孑遗生物,称为“活化石”。如裸子植物水杉,在中生代时广布欧亚与北美,至新生代逐渐南移,极为繁盛。但在冰期中全部灭绝,仅有1种尚存在中国湖北省西部和四川省万县极小区域。直至1948年,才由胡先骕和郑万钧正式命名为“水杉”。又如总鳍鱼类,始见于泥盆纪,很长时间认为它在白垩纪末已绝灭,但1938年在非洲东南部海中,首次发现残存的总鳍鱼类矛尾鱼,是世界闻名的1种活化石。我国现在的裸子植物银杏、水松和哺乳动物大熊猫等,均被世界公认为珍贵的活化石。另一些在地史时期,曾广泛分布而长期生存至今的动物,如腕足类的海豆牙等,也是活化石,但它们不是孑遗生物。总之,孑遗生物一定是“活化石”,但“活化石”不一定都是孑遗生物。 在中国被誉为“活化石”的动物有:国宝大熊猫、水中“活化石”中华鲟等 1、大熊猫 迄今为止,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几乎濒临绝迹的大熊猫,只有在我国的四川、陕西、甘肃部份地区的深山老林中才能找到它们的身影。目前全世界的大熊猫总数仅1000只以下,而且数量在不断减少。 在动物学上,大熊猫属食肉目。熊猫从分类上讲属於哺乳纲食肉目动物,但食性却高度特化,成为以竹子为生的素食者。大熊猫主食竹子,也嗜爱饮水,大多数大熊猫的家园都设在溪涧流水附近,就近便能畅饮清泉。大熊猫性情温顺,一般不主动攻击人或其它动物。大熊猫的视觉极不发达。 2、中华鲟 又称鳇鱼,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属于软骨硬鳞鱼类,身体长梭形,吻部犁状,吻端尖,略向上翘。口下位,成一横列,口的前方长有短须。眼细小,眼后头部两侧,各有一个新月形喷水孔,全身披有棱形骨板五行。 中华鲟有一亿多年的悠久历史,如此古老鱼类已经不多。从它身上可以看到生物进化的某些痕迹,所以被称为水生物中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中华鲟是一种大型洄游性鱼类,最大的个体可以达到400-500公斤。平时,中华鲟栖息于北起朝鲜西海岸,南至我国东南沿海的沿海大陆架地带。在海洋里生活了9—18年后,性腺发育接近成熟时,便成群接队向长江洄游,到达长江上游四川宜宾一带和金沙江下段繁殖。

活化石(5)

《活化石》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材分析】 很多远古时代的生物已经灭绝了,像三叶虫、恐龙等。我们要想了解它们的生存情况,只能通过对它们的化石进行科学的研究。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厚厚的地层好比一本硕大无比的书,夹藏在不同地层里的化石就像一种特殊的文字,记录着古生物生存活动的历史和地层的年龄,它是人类开启地球宫门的一把钥匙。因此,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人们确定地层的年代。 值得庆幸的是,一些古老的生物摆脱了重重磨难,顽强地生存到现在,如,本课所介绍的银杏树、大熊猫和中华鲟,成为人们研究古生物的活化石。扇形的小叶子,长得很慢却有着营养丰富的果实,世界上最古老的树种之一,这就是银杏树。肥胖的身体,粗壮的四肢,犹如戴着墨镜的黑眼圈,这就是大熊猫。尖而长的大嘴,核桃大的眼睛,体长可达四五米,体重可达半吨的水中动物,这就是中华鲟。 学习本课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搜集信息的能力,增强他们关注科学、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 采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兴趣,然后让学生自读自悟,了解化石的特点,并以讲解的方式交流学习成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关注科学、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识字,发现规律,指导写字。 【教学难点】 通过自读自悟,当讲解员讲解,交流、了解古生物知识。 【课前准备】课件、生字卡

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知识背景化石“活化石”与孑遗生物(人教版初二下)

第二节《生物进化的历程》知识背景化石“活化石” 与孑遗生物(人教版初二下) 化石、〝活化石〞、孑遗生物,是生物教学中提到的3个名词术语,由于三者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所在。 化石是在自然的作用下,储存于地层中的古生物遗体、遗物和它们生活的遗迹。大差不多上茎、叶、贝壳、骨骼等坚硬部分,通过矿物质的填充和交替作用,形成仅储存原先形状、结构以及印模的钙化、碳化、硅化、矿化的生物遗体、遗物或印痕。一样以更新世和全新世的交界为界限,即一万年以上的都称化石。 目前,将化石分为以下3种: 〔1〕遗体化石即生物死亡后或由于某种缘故其躯体被埋藏起来,在一定条件下,在地层中储存了生物原躯体的全部或一部分。如1934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挖掘的北京猿人骨脑;1965年发觉的云南元谋人牙齿;还有许多植物的茎、叶脉,冻土中的猛码,琥珀中的昆虫等。 〔2〕遗物化石即指生物在生活时排在体外的某些物质,如动物排出来的粪便、所产的卵,植物分泌的汁液——树脂等,所形成的化石。 〔3〕遗迹化石即指生物死亡后在地层中其躯体的部分慢慢消逝,由周围的物质〔岩石或土壤〕保全了生物体整体或一部分的活动形象。如介壳类的印模化石;恐龙的足迹化石;动物行动的孔迹化石等。 化石是古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地球进展史中不同时代的各个地层和其中埋藏着的各种生物化石,为人们提供了古生物是如何演变的直截了当而可靠的记录,因此依照不同地层中的化石材料,就能够把地球上显现生命以来动植物进展变化的历程差不多上查清晰。 〝活化石〞是达尔文依照东亚银杏树第一提出来的,专指经历过漫长的地质时期而变化专门小迄今还活着的物种,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在解剖上真正与某一古老物种相似;这一生物种至少有2000~3000万年以至上亿年的历史;分布范畴专门狭小,且现存生物种仅有一种或少数种为代表。由此可见,〝活化石〞跟一样化石的含义不同,它具有古老性和生存性的特点。因此,〝活化石〞是泛指曾经繁盛于某远古地史时期至今犹存的生物类群。如银杏的野生植株只分布在我国浙江西天目山的天然林中。在距今约一亿多年时,银杏类曾经是地球上一个要紧的植物类群,种属繁多,分布几乎遍及全球。现在的银杏树确实是那个曾经在地球历史舞台上扮演过重要角色的类群残留下来的唯独成员,其它成员都已灭绝,变成了化石。因此活下来的银杏就被称为〝活化石〞,关于我们今天了解和研究这类行将绝灭的植物是一份难得的材料。我国还有世界闻名的珍稀动植物,如大熊猫、扬子鳄、白鳍豚和水杉、苏铁、舌形贝以及在寒武纪即显现,现仍广泛分布的海豆芽等确实是闻名的〝活化石〞。 孑遗生物是指在古地质历史上曾经专门繁盛,但到较新时期那么大大衰退,只有一、二种孤独地生存于个不地区、同时有灭绝之势的生物体。孑遗生物除满

二年级语文上册《活化石》教案范文(最新)

二年级语文上册《活化石》教案范文 设计意图: 学生对化石的知识了解不多,但是对大熊猫比较熟悉。这篇教学设计,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在进一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的同时,呼唤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物的意识。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走出教室,走出校园,查阅有关古生物资料,扩展自己的视野,培养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识字、阅读,让学生合作学习、互相交流、探究发现,引发他们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欲望。 预设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稀动物意识。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师生一起搜集有关古生物的资料。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播放课件,激趣导入。 1、出示课件,向学生介绍一点古代生物的知识,然后让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板书:化石。你见过化石吗?在哪里见过?它是什么样子的?(师简述“化石”) 3、学习第一段,指名读。 4、板书:活。化石怎么是活的呢?同学们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边读边圈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认读,如借助拼音认读,向老师和同学请教等。 2、指名读课文。读后师生共同评议。 3、教师有重点地领读重点句子,相机给予指导。 4、轮读,让五位学生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5、选读,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 6、组内分工读,互听互评。读后说说: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活化石? 三、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请小老师领读。 bózhēnxīsūnjuéruxúnshǐlín 博物馆珍稀公孙树灭绝食肉中华鲟历史硬鳞 héquēfá 核桃缺乏 2、出示生物形状的生字卡片,游戏:识字擂台赛举行识字擂台赛,选出擂主。 引导学生认读生字,并交流记字方法。 四、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要写的字,学生认读,交流记字方法。 2、观察规律,指导书写。 (1)四个左右结构的'字“化”“代”“孙”“植”应该怎样写? (2)范写,生练写,评讲。 3、组内推选出好的作品在全班展示,师生共同评议。

活化石有哪些植物【活化石】

活化石有哪些植物【活化石】 教学目标 1. 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稀生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有保护珍稀动物意识。课时安排两课时 设计思路

学生对化石的知识了解不多,但是对大熊猫比较熟悉。这篇教学设计,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在进一步了解一些古生物知识的同时,呼唤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生物的意识。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走出教室,走出校园,查阅有关古生物资料,扩展自己的视野,培养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识字、阅读,让学生合作学习、互相交流、探究发现,引发他们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欲望。 课前准备 1.做课件和头饰。 2.制作各种生物形状的生字卡片。 3.师生一起搜集有关古生物的资料。 第一课时 一、播放课件,激趣导入。 1.出示课件,向学生介绍一点古代生物的知识,然后让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

了什么? 2.板书:化石。你见过化石吗?在哪里见过?它是什么样子的?(师简述化石) 3.板书:活。化石怎么是活的呢?同学们读了课文就知道了。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边读边圈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认读,如借助拼音认读,向老师和同学请教等。 2.指名读课文。读后师生共同评议。 3.教师有重点地领读重点句子,相机给予指导。 4.轮读,让五位学生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5.选读,喜欢读哪段就读哪段。 6.组内分工读,互听互评。读后说说:课文介绍了哪几种活化石? 三、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生字词,请小老师领读。 bó zhēnxī sūn jué ròu xún shǐ lín 博物馆珍稀公孙树灭绝食肉中华鲟历史硬鳞 hé quēfá 核桃缺乏 2. 出示生物形状的生字卡片。 3. 游戏:识字擂台赛。 引导学生认读生字,并交流记字方法。 出示11个生字,举行识字擂台赛,选出擂主。 四、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要写的字,学生认读,交流记字方法。

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文《活化石》原文

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文《活化石》原文 、知识点及 练习题 银杏树,又叫白果树,它是几亿年前的树种,十分珍稀。银杏树的样子很简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扇子。银杏树长的慢极了,如果你小时候种下一棵银杏树,一直要等你当上爷爷,才能吃到它的果子。所以,银杏树又叫公孙树。 大熊猫是我们熟悉的动物,非常可爱。和它在同一期生活过的动物,许多就灭绝了,大熊猫却一代一代的活到今天。我们都知道大熊猫爱吃竹,你能想到吗,它们的祖先却以肉为生。 中华鲟也是一种古生物,它有一亿多年的历史。中华鲟生活在江河里,的可以长到五百千克重。它身上披着大片的硬鳞,核桃大的眼睛亮晶晶的,一张大嘴又尖又长,样子怪怪的。由于缺乏保护,目前,中华鲟已成为稀有的鱼种了。 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科学家把它们叫做“活化石”,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们。 词:动物、植物、化石、珍稀、可爱、灭绝、亮晶晶、保护、稀有 重点句子: 1、银杏树,又叫白果树,它是几亿年前的树种,十分珍稀。银杏树的样子很简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扇子。银杏树长的慢极了,如果你小时候种下一棵银杏树,一直要等你当上爷爷,才能吃到它的果子。所以,银杏树又叫公孙树。 2、大熊猫是我们熟悉的动物,非常可爱。和它在同一期生活过的动物,许多就灭绝了,大熊猫却一代一代的活到今天。我们都知道大熊猫爱吃竹,你能想到吗,它们的祖先却以肉为生。

3、中华鲟也是一种古生物,它有一亿多年的历史。中华鲟生活在江河里,的可以长到五百千克重。它身上披着大片的硬鳞,核桃大的眼睛亮晶晶的,一张大嘴又尖又长,样子怪怪的。由于缺乏保护,目前,中华鲟已成为稀有的鱼种了。 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介绍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这三种“活化石”克服重重困难,经历岁月风雨,顽固地生存到现在的经历,告诉我们一定要保护好稀有生物。 历()史()灭()克() 化()代()孙()植() 二、填填记记 1、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就是活化石。它们都是很久很久以前的物种,和它们同时期的物种大都______了,而它们却一代一代地活到了今天,十分珍稀。 2、银杏树又叫______树和______树,如果你小时候种下一棵银杏树,一直要等你当上______,才能吃上它的果子。 3、银杏树那一片片的叶子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熊猫爱吃______,它的祖先却以______为生。 5、中华鲟有一亿多年的______,的中华鲟可以长到__________重。 参考答案: 一、组词 历(历史)史(历史)灭(灭绝)克(克数) 化(化石)代(时代)孙(孙子)植(植物) 二、填填记记

活化石

活化石 ——现存的一些古老的生物种类。属非科学术语。 一般认为活化石应有以下4个限定条件: ①在解剖上真正与某一古老物种极相似,但并不一定是完全相同或就是该物种。 ②这一古老物种至少已有1亿年或几千万年的历史,在整个地质历史过程中保留着诸多原始特征,而未发生较大的改变,也就是一种进化缓慢型生物。 ③这一类群的现生成员由一个或很少的几个种为代表。 ④它们的分布范围极其有限。 有些动、植物曾繁盛于某一地质时期,不仅种类多,分布广,而且还保留有大量的化石,但在某一时期后,几乎绝迹,只有极少数种能生存下来,其残存于现代个别地区的这类孑(jié)遗生物,称为“活化石”。如裸子植物水杉,在中生代时广布欧亚与北美,至新生代逐渐南移,极为繁盛。但在冰期中全部灭绝,仅有1种尚存在中国湖北省西部和四川省万县极小区域。直至1948年,才由胡先骕和郑万钧正式命名为“水杉”。又如总鳍鱼类,始见于泥盆纪,很长时间认为它在白垩纪末已绝灭,但1938年在非洲东南部海中,首次发现残存的总鳍鱼类矛尾鱼,是世界闻名的1种活化石。我国现在的裸子植物银杏、水松和哺乳动物大熊猫等,均被世界公认为珍贵的活化石。另一些在地史时期,曾广泛分布而长期生存至今的动物,如腕足类的海豆牙等,也是活化石,但它们不是孑遗生物。总之,孑遗生

物一定是“活化石”,但“活化石”不一定都是孑遗生物。 被誉为“活化石”的中国树种有:银杏,银杉,珙桐,香果树等。 动物“活化石”在中国被誉为“活化石”的动物有:国宝大熊猫、水中“活化石”中华鲟等 1、大熊猫 迄今为止,全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几乎濒临绝迹的大熊猫,只有在我国的四川、陕西、甘肃部份地区的深山老林中才能找到它们的身影。目前全世界的大熊猫总数仅1000只以下,而且数量在不断减少。 在动物学上,大熊猫属食肉目。熊猫从分类上讲属於哺乳纲食肉目动物,但食性却高度特化,成为以竹子为生的素食者。大熊猫主食竹子,也嗜爱饮水,大多数大熊猫的家园都设在溪涧流水附近,就近便能畅饮清泉。大熊猫性情温顺,一般不主动攻击人或其它动物。大熊猫的视觉极不发达。 2、中华鲟 又称鳇鱼,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属于软骨硬鳞鱼类,身体长梭形,吻部犁状,吻端尖,略向上翘。口下位,成一横列,口的前方长有短须。眼细小,眼后头部两侧,各有一个新月形喷水孔,全身披有棱形骨板五行。 中华鲟有一亿多年的悠久历史,如此古老鱼类已经不多。从它身上可以看到生物进化的某些痕迹,所以被称为水生物中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动物中的活化石

动物中的活化石 扬子鳄 扬子鳄是目前为止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亦称“猪婆龙”、“土龙”等。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太湖,是中国的特产动物。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现在生存数量十分稀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亦是世界上体型最细小的鳄鱼品种之一。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扬子鳄身上,至今还可以找到早先恐龙类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因此称扬子鳄为“活化石”。由于扬子鳄对于人们研究古代爬行动物的兴衰和研究古地质学和生物的进化,都有重要意义。中国已经把扬子鳄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严禁捕杀。为了使这种珍贵物种能够延续下去,中国还在安徽,浙江等地建立了扬子鳄的自然保护区和人工养殖场。[2]二十世纪70年代,它被携带出国,访问欧洲,名扬世界。 娃娃鱼: 大鲵,俗称娃娃鱼,因“唔哇、唔哇”的叫声酷似婴儿啼哭而得名,是中国独有的珍稀两栖有尾动物,主要栖息在洞穴、暗河中,是3亿年前与恐龙同一时代生存并延续下来的珍稀物种,,也是世界现存两栖动物中体型最大、寿命最长的古老动物,被称为“活化石”。中国是娃娃鱼的原产国,上世纪七十年代大量出口换汇,加之生态环境破坏,致使娃娃鱼的数量急剧下降,许多地方的资源枯竭,甚至濒临灭绝。1988年,我国将大鲵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鹦鹉螺 鹦鹉螺是鹦鹉螺目软体动物家族现存唯一代表。鹦鹉螺目软体动物的历史可追溯到寒武纪时期,距今大约5亿年。鹦鹉螺一度是海洋的统治者,其外壳形状变化多端,既有紧密盘绕状和螺旋状,又有类似派对帽的锥形,长度最大可达到13英尺(约合4米)。 鸭嘴兽 鸭嘴兽:生活在澳大利亚的鸭嘴兽是一种单孔类动物。即使经过漫长的进化,鸭嘴兽仍保留着一些原始特征,与当前的有胎盘哺乳动物形成鲜明对比。虽然没有乳头,但鸭嘴兽也可以分泌乳汁哺乳幼仔。乳汁通过皮肤上的毛孔被排出体外并在鸭嘴兽妈妈腹部的凹槽中聚集。鸭嘴兽是数量罕见的有毒哺乳动物之一,实际上,只有雄性鸭嘴兽具有毒性,利用有蹼后腿上锋利的刺将毒液注入捕食者或者与之竞争的同伴体内。鸭嘴兽的毒液也会让人类产生极大痛苦,被刺中的不幸者据说要被折磨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 麝雉 一种类似肥料的臭味并在感到受威胁时排出体外,凭借这种“臭弹”,即使靠近它们也不得不三思而后行。释放臭气这一特征也让麝雉获得“臭鸟”这个非正式名字。麝雉在很多方面表现出返祖特征,其中一个返祖特征就是翅膀上长有爪子。这些怪异的与鸟类截然不同的爪子可帮助小麝雉停留在树枝上。麝雉的消化系统会产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