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灾后心理安慰

灾后心理安慰

灾后心理安慰
灾后心理安慰

面对空难,亲人遽然离去,多少家庭的人生发生根本逆转——受灾的人们将何以接纳猝临的灾难,怎样坚持活下去的信念?如何去从容应对未来被改变的人生命运?尤其是那些未成年的孩子,又怎样摆脱黑暗的阴影,走出心理的创伤、重大危机?

认识灾后心理情绪的发展过程

1.否认期

不相信这悲伤的一切真的会发生在我们身上。这时,我们往往不自觉地回避现实,对发生的事情不谈、不看,不敢面对,表现出异常的冷静、不在乎、不关心的样子。

2.怨恨期

这一阶段也可以称之为愤怒期。常常将灾难的原因归咎于他人,甚至责怪命运不公平,神佛不慈悲,来发泄自己的苦闷及无奈。

3.讨价还价期

逐渐认识到灾难的真实存在,不幸的确发生了,但依然努力尝试能改变灾难的事实,希望奇迹发生,重获失去的一切。

4.忧郁期

正视自己受到的伤害、亲友的死亡后,开始陷入悲伤。原本很健谈的,突然变得不爱说话,心里除了伤感之外,还产生沮丧、孤独等感受。

5.接受期

如果当事人有足够的时间,并且能得到某些帮助以度过先前阶段,将可以达到既不沮丧亦不怨愤的接受阶段。

6.适应期

在接受现实的基础上,人们通常会开始融入新的生活,如善后处理,配合治疗,寻找机会帮助自己和别人等。

根据所经受的灾害影响程度,以及自身的调适能力,不同的人对灾后各反应期持续的时间可能会存在有几周到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段的差别。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的一点是:如果受灾者能够主动表达自己的情绪,较快获得资源帮助自己,那么就会比较容易走到最后阶段,否则,就有可能停滞在前面某一阶段不能自拔。

02

从遭受灾祸到完全恢复,一般需要经过几个阶段

灾难发生之后,如果你很冷静,并不表示你不在乎;如果你大声哭泣,也并不表示你是个弱者。有的人一时没有从巨变中回过神来,有的人则明白了这意味着什

么。因为你从遭受灾祸到完全恢复,一般需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震惊与麻木

我们通常会先感觉到震惊,而且觉得事实难以置信,许多人在这个时候会变得麻木(突然之间不知道自己的感觉是什么了),或是感觉很混乱,没有办法思考,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也许我们想去否认事实,想去停止这些痛苦的感受。在这之后的几小时或几天内,真的不愿意承认,也没有办法去承认眼前的世界已经完全不同了。

第二阶段:否认与退缩

这个时候,我们会希望知道事情发生的原因,会不断地问“灾难为什么会发生在我身上?”然后会不断地设想“如果当时我不在这里,如果当时……”,我们企图借助自己的想象来逃避这次灾害,挽回自己的不幸。

第三阶段:醒悟与痛苦

希望这些事情都从未发生,可到后来慢慢就会醒悟:事情已经发生了,没有办法挽回了。这个时候期望破灭,但是一时间我们还是没有办法接受现实,所以会觉得很痛苦,甚至会愤怒,或者产生绝望、无助的感觉。

第四阶段:适应与新生

痛苦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开始学会了慢慢地去接受事实,并逐渐开始新的生活。

在灾难过去的数月之内,大多数人都得到了缓解。所以当感到伤心、无助,甚至是绝望的时候,试着告诉自己:“这样的过程是在灾害之下的正常状况。这只是一个阶段,我需要时间来恢复。不要着急,给自己多一些时间吧。”

“他们还说,其实在我们陪伴着其他人,尤其是那些受到的伤害比我们更严重的人的时候,我们会感觉很无助,因为我们希望能为别人做些什么,可是不知道怎么办。如果我们了解了这个过程,就会觉得好一些,不会觉得那么无助了。”

03

谁能帮助我?找哪五个群体寻求帮助

我们基本了解了受灾过程中出现的多种生理反应,消极的情绪、悲观的想法、无助的行为。通常情况下,我们都能运用自身的力量渡过难关。但如果不良的身心反应困扰了我们很久,超过几周甚至数月,已经严重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的话,那么我们有必要向周围专业人士求助。

1.医务人员

如果出现失眠、噩梦、心神不宁、头昏眼花、没有食欲等症状,这些生理反应十分剧烈且持久时,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当然是立即向医务人员咨询。

2.心理咨询师

在关注生理健康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心理保健。当面对自己无法调节的心理障碍时,心理危机干预专家则可以在短期内给予我们积极有效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3.社会工作者

在救灾工作全面铺开的时候,尤其当受灾面很广的时候,救灾工作可能无法顾及个人的需求。我们可能不知道该如何反映内心的需要,如何寻找相关专业人员的帮助,如何处理一些基本的个人问题。这时候我们可以告诉身边的社会工作者,他们会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4.政府工作人员

灾害发生之后,政府开展赈灾援助工作是责无旁贷的。也正因为有政府强大力量的存在,我们对灾难后的生活充满信心。

5.救灾一线的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

当我们面临或发现任何灾民有生命危险的时候,可以向救灾的解放军、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求助。[详细]

04

如何安慰身边人:互助示范和常见问题

问题1:周围有很多失去亲人的朋友,我很想安慰他们,我该怎么做呢?

首先,不要劝阻他/她哭泣,陪在他/她的身边,让他/她尽情地哭泣,我们可以适时地递上纸巾让他/她擦眼泪以示关心;接下来,如果他/她跟我们诉说遇难亲人的事情,我们应该静静地倾听他/她的讲述,不要着急地告诉对方“你要坚强,努力”,这实际上是在给对方施加压力,不允许他/她表达脆弱的一面。倾听的前提是你要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就是不管对方跟你谈话的时候多么愤怒、多么悲伤,哭得多么厉

害,你都要用肯定和支持的表情作出回应,你的每次倾听都在帮助对方向复原的道路迈进一步。

问题2:灾难发生后,他/她经常问起灾难过程中的事情,我要不要回避他/她的问题?

不要回避,要坦诚面对。虽然谈论灾难过程中的事情会让人产生害怕、悲伤等消极情绪,但是你不要试图回避这些事情,应该诚实地回答他/她提出来的每个问题。有时候,他/她会不止一次地重复问同样的问题,我们应该耐心地、认真地给予回答,绝不能敷衍他/她。

问题3:虽然灾难过去了,但是他/她经常会问还会不会再发生大灾难,如果再发生大灾难怎么办,我该如何回答?

不要传播谣言,要提供充足可靠的信息。灾难发生后,一般会出现信息混乱的情况,很多没有经过确认的信息会很快传播,很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惊慌。遇到这种情况,你应该告诉他/她,大地震之后有些余震是很正常的,但其破坏性不会那么大。要让他/她清楚,不是每次地震都具有那么大的危害性。我们也可以教他/她采取一些简单的防震措施,告诉他/她在余震来临时应该如何保护自己。有条件的话,你们可以一起听听广播等。

灾后心理与干预

灾后心理与干预

新闻回放 北京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7.8级地震. 据民政部统计,截至13日7时,四川汶川县地震已造成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山西、贵州、湖北8省市共9219人死亡,倒塌房屋50余万间。 震后正常的心理反应: 强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主要有三个阶段: (1)惊吓期,这一阶段里,受害者对创伤和灾难丧失知觉,就像通常所说的“失魂落魄”的状态,事情过后往往对此不能回忆。 (2)恢复期,在这个阶段受害者才出现焦虑、紧张、失眠、注意力下降等,这与通常所说的“后怕”相仿。正常的恢复期包括“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抑郁-接纳”五个阶段。 (3)康复期,康复期之后,心理重新达到平衡 灾后的身心反应 在灾难发生之后,许多人会经历亲人的伤亡,或是自己身体也受到伤害。在这种情况下,受难者会因灾难而产生一些身心反应。了解这些反应除了能够帮助自己摆脱困境处还能适时鼓励别的受灾人群,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情绪,避免他们压抑自己的想法,造成身心的不适而延长复原的时间。 1、灾难后会经历到的情绪与身体症状 象洪灾、地震、飞机失事等严重的灾难事件,人们历经了一般生活中不会遭遇的危机状况,我们均会产生一些日常生活中罕见的“正常”反应,有些人会变为冷漠、麻木,对环境与他人少有反应,有些人则会产生许多的情绪反应,还有些人会出现不舒服的身体症状。这些情绪反应与身体症状包括: (1)情绪反应 害怕

?很担心灾难会再发生 ?害怕自己或亲人会受到伤害 ?害怕只剩下自己一个人 ?害怕自己崩溃或无法控制自己 无助感 ?觉得人们是多么脆弱,不堪一击 ?不知道将来该怎么办,感觉前途茫茫 悲伤、罪恶感 ?为亲人或其它人的死伤感到很难过、很悲痛 ?觉得没有人可以帮助我 ?恨自己没有能力救出家人 ?希望死的人是自己而不是亲人 ?因为比别人幸运而感觉罪恶 愤怒 ?觉得上天怎么可以对我这么不公平 ?救灾的动作怎么那么慢 ?别人根本不知道我的需要 重复回忆 ?一直想着逝去的亲人,心里觉得很空虚,无法想别的事失望 ?不断地期待奇迹出现,却一次一次地失望 希望 ?期待重建家园,希望更好的生活将会到来 (2)身体症状 ?疲倦?发抖或抽筋

汶川地震灾后群体伤员心理干预和护理管理

汶川地震灾后群体伤员心理干预和护理 管理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探讨地震灾难中批量伤员存在的心理问题和干预措施。成立心理干预小组,确立成员工作职责,准确评估确定干预重点;科学制定工作方案,针对辅导对象具体情况采取个性化治疗;适时评价心理干预效果并及时改进。 【关键词】地震灾害心理护理管理 自然灾害不仅对个人、家庭、社区及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同时也给人们造成严重的心理和精神创伤[1]。面对“5.12”震区伤员及家属承受的极大心理压力,医院在加紧救治伤员伤情的同时,尽早建立心理干预组织,帮助伤员及家属进行心理重建,以促进其身心健康。 临床资料 1 一般资料我院从德阳、绵阳等地转入灾区伤员140例,男性65例,女性75例;年龄3~89岁。四肢骨折42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5例,胸部创伤14例,肾脏损伤2例,颅脑损伤4例,严重多发伤67例,其它6例。

2 心理干预方法利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地震伤员进行调查评分。根据自评量表标准分值划分为3个等级[2],分别对地震伤员的焦虑、抑郁症状和程度进行评估:<60分为轻度,61~80分为中度,>80分为重度。 2.1 积极创建组织机构。按照伤员数量,迅速抽调具有临床心理治疗经验的医生、受过心理学专业培训的护士和志愿者成立心理干预小组,负责伤员及家属心理评估,填写心理状况表,确立重点干预对象,筛查心理应激综合征。 2.2 科学制定工作方案。(1)掌握特点,及时干预。根据辅导对象情况,给予不同程度的帮助支持,与伤员建立稳定的一对一心理辅导关系,每天与伤员及家属进行1次心理干预,每2天开展1次组内心理疏导和院内培训。(2)熟悉技能,有效干预。首先建立信任关系,鼓励和诱导伤员抒发情绪;其次是关心伤员的伤情和睡眠情况,对非心理性疾病造成的伤害,尽早采取积极措施。(3)遵循原则,规范救治。以躯体伤痛治疗为主,心理干预作为必要的辅助治疗。迅速及时解除伤员伤痛,有效缓解其焦虑情绪。 2.3 针对性开展心理干预。轻度心理问题由护士及志愿者负责,中度由专职医生指导处理,重度心理障碍由心理指导专家进一步治疗。(1)结合伤员个性特点,开展支持性心理治疗、放松训练、认知疗法等。(2)结合环境技术要求,营造并保持安全舒适环境,针对辅导对象特点集中开展儿童心理治疗。(3)针对个体进行心理疏导,或通过小组形式实现。5~8人一组,每人负责3~5名伤员;小组成员

安慰自己的6种情绪

安慰自己的6种情绪 一、当我觉得——没有自信,总觉得不如人。我应该这么做—— 1.停止批评和责难自己。 《肯定自己欣赏自己》一书的作者克莱基荷芬解释,会不断苛责自已,说丧气话的人,通常是对自己不够肯定的人。“要对自己温柔点,停止猛烈的批评,是建立自信的第一步,”她建议,拿枝笔列出你不断在责骂自己的话语,并且自问看到这些话会有什么感觉,这样的责骂是否对自己有好处。 老实说,当然是没有好处,因此,一定要下定决心停止这种责难。如果一时还做不到,不妨先把注意力放在已经做好的部份,告诉自己做得有多好。 2.学习积极正面的自我对话。 我们的内心都有一部投影机,每天读出成千上万的画面与情绪,除了要停止负面的批评,还要积极输入一些正面的鼓励。 写一张自己的履历表,把所有的优点都列上去,每周浏览一次,做为自我对话的脚本,在忍不住要责骂自己之前,先想想看自己还有哪些优点,没有想象中的糟。 3.每天问自己两个问题:我的人生有什么是好的?、还有什么事可以做? 心灵文学作品《自尊心的六根支柱》作者布蓝登则进一步建议,从这两个问题启发自己更有创意的对话,找到自己的价值,才能更肯定自我。 4.停止和别人比较,珍惜自己所拥有的。 别再羡慕别人的太太比较漂亮,或嫉妒别人比较会赚钱,许多痛苦和不平就是从“跟别人比较”开始的,不只是拿枝笔写下自己的优点,也列下自己所拥有的,和自己比,也学会珍惜。 心灵补帖:肯定自己,珍惜自己所拥有的 我们永远不会像自己想象的这么幸福,也不会像自己想的这么不幸。——作家拉劳士吉 一个人应养成信赖自己的好习惯,即使再危急,也要相信自己的勇气与毅力。——拿破仑 二、当我觉得——挫折倒霉,负面念头萦绕于心。我可以这么想—— 1.多看看坏事的光明面。 英国心理学家韦斯曼博士曾花了很多年的时间,研究上千名幸与不幸的人,最后他惊讶地发现,运气是一种心境、思考和行为模式,一个人的态度或想法会决定他是好运或歹命。因此,他在《幸运的配方》中建议碰到烂事的人,要先在垃圾中挖挖宝,“想一想事情本来有可能更糟”、“这不幸的事是否真的那么重要?”、“想一想还有比自己更倒霉的人”,这些都足以让自己对目前的境况释怀。 2.相信事情会否极泰来,甚至因祸得福。 韦斯曼也发现,好运的人会看得比较长远,不会因坏事而气馁,甚至会发挥想象力,相信上天是要利用这个踏脚石,给自己带来更大的好运。例如,没得到这个工作,也许是有更好的工作等着你。 3.别自怨自艾。

地震后灾民的心理重建问题之灾后救济需要心理干预

地震后灾民的心理重建问题之灾后救济需要心理干预 没有亲身经历过灾难事件的人可能很难想象灾难、尤其是像大地震这样的强破坏性事件对幸存者的心理影响之深、持续时间之久。 首先,灾难事件由于相应的物理刺激强度通常都很大,它会立即在当事人的大脑中留下深深的“印记”,而且这个印记这辈子再也不会消失。之后当类似的情境再次出现时,大脑就会立即唤起这个印记,并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比如,某人被地震的废墟掩埋一段时间后获救,那么今后任何时候只要他再处于狭小的、黑暗的空间里,他在废墟里的“印记”就会被唤醒,从而出现惊恐、呼吸困难、绝望、逃离现场等强烈的应激反应。 其次,灾难的强破坏力往往在短时间内带来生命、财产的大量损失,从而导致人们的无力感、挫败感和脆弱感。尤其强烈地震,房屋夷为平地,否认(不相信眼前的事实)、脆弱(人是多么不堪一击)等各种情绪反应将会出现。 第三种最常见的情绪是负疚感。我曾看过一部反映空难之后幸存者心理历程的美国电影,女主角因为孩子的死而整日责怪自己,总以为如果当时她抱得更紧些,她的孩子就会安然无恙。男主角为了帮助她摆脱自责,让她紧紧抱着一个背包,然后冒险将汽车撞到墙上。撞墙的一瞬间,背包从玻璃窗飞出车外。在这样一个铁的事实面前,女主角终于认识到当时她无论抱得多紧,她都无法挽救孩子的性命。意识到这一点,女主角一下子释然了。 理论上说,卷入灾难事件的所有人都会留下心理阴影,区别只是在于程度的轻重。这就要求整个社会形成一个能让幸存者把负面情绪顺利宣泄、释放、接纳的氛围。我们中国人在情绪表达方面本来就比较压抑、委婉,我们平时劝人时也爱说“别哭、别哭”。恰恰相反,我们应该让幸存者把悲伤、痛苦、甚至是攻击情绪发泄出来,告诉他们这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绝对不是软弱、不坚强的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创伤后应激障碍”还会以躯体不适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出现呼吸困难、失眠、疲倦、喉咙及胸部梗塞感等。 相比而言,灾难事件对孩子造成的心理创伤更为严重,不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他们今后出现强恐惧症、焦虑症等各种心理问题的概率会很高。 据文献记载,我国最早的灾后心理干预正式出现在1994年的新疆克拉玛依大火后,这十多年来心理干预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近几年来随着环境、气候等的变化,世界进入高风险时期,我国出现各种灾难性事件的概率也呈上升趋势,在这样的形势下,重视心理干预、加大心理干预工作的力度势在必行。 也许有一天,第一批到达灾难现场的队伍中除了救援人员、医疗工作者、新闻工作者还有心理工作者。 灾难发生之后,所导致的最严重的心理疾病就是创伤性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它往往发生在一些威胁生命的事件之后,伴随着一系列令人痛苦的心理体验,并且长时间消磨不去。PTSD的患者会持续的体验到创伤事件本身,灾难的梦魇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像挥之不去的幽灵折磨着他们,并且会持续不断的进入他们的梦境。 对于创伤性的事件本身,他们则采取避而不谈的态度。他们会回避所有与事件有关的想法、感受和谈话,对于相关的活动、地点和人物也避之不及。对于所经历的创伤事件,他们会表现出对于事件重要方面的遗忘:似乎所经历的一切在他们头脑中变成了一片空白。 PTSD的受害者在受难后还往往表现出对一般事件的麻木。对于有意义的事件和有趣的事情,他们表现得异常冷漠。身边的人也许能够体会出,他们不再像以往一样对他们的亲近,甚至更加疏远,就好像变了一个人一样。他们的情绪表达也受到了禁锢,很多PTSD的患者在灾难过后不再能够很好的沟通情感,也无法向自己的爱人表达爱恋之情。在很多亲人的严重,他们变得陌生,不再像以往那个具有人情味的亲人,而成为一个情感淡漠的“木头人”。

1.1消防官兵心理危机干预的方法

消防官兵心理危机干预的方法 医学心理学范畴的心理危机是指由于突然遭受严重灾难、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压力,使生活状况发生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出现了用现有的生活条件和经验难以克服的困难,以致使当事人陷于痛苦、不安状态,常伴有绝望、麻木不仁、焦虑,以及植物神经症状和行为障碍。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针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及时给予适当的心理援助,使之尽快摆脱困难。 1.引起危机的常见原因 常见原因有急性残废或急性严重疾病;恋爱关系破裂;突然失去亲人(如父母、配偶或子女)或朋友,如亲人或朋友突然死亡或关系破裂;失去爱物;破产或重大财产或住房损失;重要考试失败;晋升失败;严重自然灾害,如火灾、洪水、地震等。 2.心理危机的正常应对三阶段 每个人对严重事件都会有所反应,但不同的人对同一性质事件的反应强度及持续时间不同。一般的应对过程可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立即反应),当事者表现麻木、否认或不相信;第二阶段(完全反应),感到激动、焦虑、痛苦和愤怒,也可有罪恶感、退缩或抑郁;第三阶段(消除阶段),接受事实并为将来作好计划。危机过程持续不会太久,如亲人或朋友突然死亡的居丧反应一般在6个月内消失,否则应视为病态。 3.心理危机的特征 (1)通常为自限性,多于1~6周内消失。 (2)在危机期,个人会发出需要帮助的信号,并更愿意接受外部的帮助或干预。 (3)预后取决于个人的素质、适应能力和主动作用,以及他人的帮助或干预。 4.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目的 (1)防止过激行为,如自伤、自杀或攻击行为等。 (2)促进交流,鼓励当事者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鼓励其自信心和正确的自我评价,提供适当建议,促使问题解决。 (3)提供适当医疗帮助,处理昏厥、情感休克或激动状态。 5.心理危机干预的原则 (1)迅速确定要干预的问题,强调以目前的问题为主,并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灾后心理援助常见问题问答

灾后心理援助常见问题问答 1、人在突然遇到巨大地震等灾害事件时,通常会出现什么样的身心应激(PTSD,包括情绪、行为等)反应?这种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首先,我们需要区别一下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和正常的应激反应。现在心理学知识比较普及,很多人心理安全意识很强,于是就会有一种担心,把很多正常的应激反应认为是PTSD、“精神疾病”、或者“心理障碍”的前兆,对此高度紧张,实际这是不必要的。 灾害事件结束之后,正常的应激反应包括: 情绪上:恐惧担心(害怕地震再次来临,或者有其它不幸的事降临在自己或家人身上)、迷茫无助(不知道将来该怎么办,觉得世界末日即将到来)、悲伤(为亲人或其他人的死伤感到悲痛难过)、内疚(感到自己做错了什么,因为自己比别人幸运而感到罪恶)、愤怒(觉得上天对我不公平,觉得自己不被理解,不被照顾)、失望和思念(不断地期待奇迹出现,却一次次地失望),等等。 行为上:脑海里重复地闪现灾难发生时的画面、声音、气味;反复想到逝去的亲人,心里觉得很空虚,无法想别的事;失眠,噩梦,易惊醒;没有安全感,对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神经过敏”,等等。 需要再次强调,以上这些反应都是正常的。 大部分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渐渐减弱,一般在一个月以后,我们就可以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像哀伤、思念这样的情绪可能会持续得更久,伴随我们几个月甚至几年,但不会对生活造成太多影响。我们要学会带着我们的哀伤继续生活。 对于少数人,问题可能持续存在,如果出现第10题中列举的问题,而且持续时间长,严重影响了个人的工作和生活,则需要注意寻求心理卫生专业人员的帮助,看其是否罹患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和/或其他心理障碍。 2、在遇到灾难事件时,镇定和冷静是能做到的吗?如果保持镇定和冷静,会有什么样的作用? 经历重大灾难之后,出现恐惧、担心、悲伤、愤怒等情绪反应都是正常的,大多数人并不能在第一时间保持绝对的“镇定和冷静”。因此,不应当刻板地要求别人和自己保持镇定和冷静。 当然,若能在情绪反应出现之后,调整心态,恢复镇定和冷静,则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加理性地思考和分析。 3、对于灾难中的幸存者、死难者家属以及救援人员,当面对和处理自己的这些心理反应时,如何处理是不合适的? 不合适的处理包括: (1)“我得想办法,让自己别再这样下去。”——过于担心。因为自己有了某些心理反应(比如失眠、噩梦、强烈的惊恐和悲伤)而误将其当作“病态”,从而刻意地去试图压抑,反而对自己没有好处; (2)“我没事,我挺好的。”——隐藏感觉。更好的做法是试着把情绪讲出来,让周围的人一同分担; (3)“别哭了,我们不要难过了。”——阻止亲友的情感表达。事实上,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痛苦,是帮助他们减轻痛苦的重要途径之一; (4)“怎样才能把这件事忘掉?”——试图遗忘。其实伤痛的停留是正常的,更好的方式是与我们的朋友和家人一同去分担痛苦。 4、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及时获得心理咨询师或治疗师的救助,在此情况下,我们可以学习的一些心理自助方法是什么? 面对如此大的冲击,在灾难发生后,尽速让我们回复日常的生活状态是重要的。以下就是一些简便的方法让我们可以用来帮助自己。 (1)保证睡眠与休息,如果睡不好可以做一些放松和锻炼的活动 (2)保证基本饮食,食物和营养是我们战胜疾病创伤,康复的保证 (3)与家人和朋友聚在一起,有任何的需要,一定要向亲友及相关人员表达

心理危机干预要点

卫生部发布地震灾区《心理危机干预》要点 一、心理危机干预队伍的组建 急性期心理危机干预队伍的组建应当以受灾当地的精神卫生机构的精神科医生为主,精神科护士、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为辅。组成心理危机干预队进行紧急培训后,可即刻投入抗震救灾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没有精神专科机构的地区应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请求援助。 非灾区的其它精神卫生专科机构应该积极组织后备医疗队,及时培训,随时准备支援灾区的急性期心理救援和恢复期的心理健康重建工作。 心理危机干预医疗队应该在卫生行政部门的指挥下,服从统一的指挥,承担相应的职责。 心理危机干预医疗队应该配队长一名,队员根据灾情配置,例如儿童精神科医生或老年精神科医生。有灾难危机干预的成员优先入选。有条件的单位建议指派一名联络员,负责团队后勤保障和与各方面的联系。医疗队至少两人,尽量避免单人行动。 二、心理危机干预队出发前的准备 1、了解灾区基本情况。灾难类型,伤亡人数、包括道路、天气、通讯和物资供应等;了解目前政府救援计划和实施情况等。 2、复习本次灾难引起的主要躯体损伤的基本医疗救护知识和技术,例如骨折伤员的制动搬运、创伤止血等。 3、确定干预地点,准备交通地图。 4、初步估计干预对象及其分布和数量。 5、制定初步心理危机干预实施计划。 6、编制、印刷心理危机干预评估工具和相关宣传资料 7、联络、了解需要干预的社区、医院以及住院受伤人员、死难者及家属分布和安置情况,制定具体的干预流程和路线。 8、干预团队食宿安排,干预队员自用物品,常用药品的准备等。 9、外援的医疗队在到达灾区之后,最好与当地的精神卫生工作人员进行联合工作,对没有危机干预经验的当地精神科人员进行紧急的危机干预知识培训,扩大人力资源。

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

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 原则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紧急心理危机干预预案 为有效应对和处置因突发事件可能导致的心理障碍,或因严重心理障碍引发的自伤或伤害他人事件,特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领导 (一)成立心理救援医疗队,心理救援医疗队由市卫生局负责组织、调度。 (二)心理救援医疗队在到达指定救灾地点后,应及时与救灾地的救灾指挥部取得联系,成立心理救援协调组,统一安排救灾地的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二、干预基本原则 (一)心理危机干预是医疗救援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与整体救灾工作结合起来,以促进社会稳定为前提,要根据整体救灾工作的部署,及时调整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重点。 (二)心理危机干预活动一旦进行,应该采取措施确保干预活动得到完整地开展,避免再次创伤。 (三)对有不同需要的受灾人群应综合应用干预技术,实施分类干预,针对受助者当前的问题提供个体化帮助。严格保护受助者的个人隐私,不随便向第三者透露受助者个人信息。 (四)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心理危机干预,明确心理危机干预是医疗救援工作中的一部分,不是"万能钥匙"。 三、制定干预方案

(一)目的。 1. 积极预防、及时控制和减缓灾难的心理社会影响; 2. 促进灾后心理健康重建; 3. 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公众心理健康。 (二)工作内容。 1. 综合应用各种干预技术,并与宣传教育相结合,提供心理救援服务。 2. 了解受灾人群的社会心理状况,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发现可能出现的紧急群体心理事件苗头,及时向救灾指挥部报告并提供解决方法。 3. 通过实施干预,促进形成灾后社区心理社会互助网络。 (三)确定目标人群和数量。 心理危机干预人群分为四级。干预重点应从第一级人群开始,逐步扩展。一般性宣传教育要覆盖到四级人群。 第一级人群:亲历灾难的幸存者,如死难者家属、伤员、幸存者。 第二级人群:灾难现场的目击者(包括救援者),如目击灾难发生的灾民、现场指挥、救护人员(消防、武警官兵,医疗救护人员,其他救护人员)。 第三级人群:与第一级、第二级人群有关的人,如幸存者和目击者的亲人等。 第四级人群:后方救援人员、灾难发生后在灾区开展服务的人员或志愿者。

智慧树知到《灾难心理学与灾后心理救援》

哀伤辅导 1【判断题】(2分) 在葬礼上哭不出来的人是因为不孝。 错 2【判断题】(2分) 哪些在办理后事时我感到愤怒和攻击的人都是借故闹事。 错 3【判断题】(2分) 一段时间后,我对这次亲友去世的悲剧就不会再有什么感觉了。错 4【多选题】(2分) 哀悼的阶段可以分为()。 适应阶段 回避阶段 面对阶段 灾难后心理病理学,灾难生态学和团队的筛选建立 1【判断题】(1分) 不应该让受灾者参与到救灾过程() 错 2【多选题】(2分) 灾难刚刚发生后,与受害者相处时不要做什么? 跟受灾者说“这件事情没什么” 跟受灾者开玩笑缓和气氛 3【单选题】(2分)

急性创伤干预的恐慌期是什么时候? 创伤事件发生3天后 心理急救:组织实施 1【判断题】(1分) 灾后急救必须要在24小时内处理心理创伤 错 2【判断题】(1分) 受灾者回避回忆现场,是人对自己的保护。 对 3【判断题】(1分) 对不同文化的人,灾后心理急救的方法都是一样的。错 4【判断题】(1分) 创伤后没有反应的人,可能有更严重的心理创伤。对 5【多选题】(1分) 急性创伤干预的目的() 增强短期、长期功能适应能力 早发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病人 加强组内团结 处理早期反应(生理、心理、行为) 心理急救:准备工作 1【多选题】(2分)

灾难救援一般的过程分为几个时期? 蜜月期 悲伤期 重建期 幻灭期 英雄期 2【多选题】(2分) 下列那些症状是人经历创伤后会出现的特征性症状? 高度警觉 解离 重新体验 回避 3【多选题】(2分) 下列哪些情况可以称之为心理创伤? 反复经历或极端接触于生死创伤事件中的恶性细节中。 直接经历生死的创伤事件。 亲眼目睹发生在他人身上的生死创伤事件。 获悉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或关系密切的朋友接触于生死创伤事件。亲身经历被性侵 灾难救援中的心理急救法 1【单选题】(2分) 安心团体需要在何时进行? 48小时之后 2【判断题】(1分)

心理危机干预的认识与体会

心理危机干预的认识与心得体会 通过应用心理学课关于心理危机干预这一小节课程的学习,使我对于心理危机与心理危机干 预的定义有了初步认识,同时对于心理危机干预的实施原则与具体运用有潜在的了解,最后通过心 理危机干预在汶川地震以及台风受灾区灾后重建中的重要意义。 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心理危机及心理危机干预,心理危机是指由于突然遭受严重灾难、重大生 活事件或精神压力,使生活状况发生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出现了用现有的生活条件和经验难以 克服的困难,以致使当事人陷于痛苦、不安状态,常伴有绝望、麻木不仁、焦虑,以及植 物神经症状和行为障碍。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针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及时给予适当的心 理援助,使之尽快摆脱困难。 那发现有人存在心理危机时,当我们要对其实施心理危机干预时,必须要掌握一定的原 则,使干预达到最佳效果。其基本原则包括:(1) 迅速确定要干预的问题,强调以目前的问 题为主,并立即采取相应措施;(2)必须有其家人或朋友参加危机干预;(3) 鼓励自信,不 要让当事者产生依赖心;(4) 把心理危机作为心理问题处理,而不要作为疾病进行处理。 了解完关于心理危机干预的基础知识,那么在哪些情况下人们会产生心理危机呢?经过 老师的归纳讲解,主要包括这么几个原因,分别是:急性残废或急性严重疾病;恋爱关系破 裂;突然失去亲人或朋友;重大财产损失;重要考试及晋升失败;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等。在 实际中,这些造成心理危机的原因可能并不是单独起作用,更多的情况是同时对人们心理造 成危机。例如自然灾害可能造成亲人或朋友的离世及自身严重疾病和重度残疾,那么这些原 因都可能集中在一起造成心理危机的产生。在实际生活中,可能一件不幸的事并不能造成人 们心理危机的产生,但当不幸的事接踵而至时,恋爱的失败,事业的不顺再加上亲人的离世 等一系列的原因堆积而成所产生的心理危机比单独某个原因造成的可能更棘手更难以处理。 我们必须尽早地找出其心理危机产生的原因,这样才能在尽快的时间内实施心理危机干预, 防止其发生过激行为。 那对于心理危机的干预,专业心理咨询者及工作人员有关于危机干预的六步走策略。1、 确定问题:即从求助者的角度,确定和理解求助者本人所认识的问题,为了帮助确定危机 问题,推荐在干预开始时,使用核心倾听技术:同情、理解、真诚、接纳以及尊重;2、保 证求助者安全:在危机干预过程中.危机干预工作者应将保证求助者安全作为首要目标;3、给予支持:强调与求助者沟通与交流,使求助者知道工作人员是能够给予其关心帮助的人; 4、提出并验证可变通的应对方式:这一步侧重于求助者与工作人员常会忽略的一面——有

心里安慰

心里不爽,偶尔的抱怨发泄一下,也是调节心情的方法,但是无休止的抱怨却只会增添烦恼,可是如何让自己快乐幸福呢?下面这30个安慰的技巧,学会了,你会更快乐哟...... 第1个安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 自己的伤痛自己清楚,自己的哀怨自己明白,自己的快乐自己感受。也许自己眼中的地狱,却是别人眼中的在堂;也许自己眼中的天堂,却是别人眼中的地狱。生活就是这般的滑稽。不要总疑春色在人家,关键在于自己心态的调整。过好自己的生活最重要,不攀不比。 第2个安慰:不做欲望的奴隶 人们总叹息“飞蛾扑火”,人们总讥讽“鱼儿上钩”,人们总是笑话“自陷泥潭”。但是如果自己仔细想一想,在我们生活的周围,这种欲望的悲剧还少吗?人心不足蛇吞象。放纵自已灵魂的人,最终会失去真正的自由!必须时刻警惕不良欲望。善去不良欲望,不可放纵自己。 第3个安慰:要活得轻松和快乐 不与别人盲目攀比,自己就会悠然自得;不把人生目标定得太高,自己就会欢乐常在;不刻意追求完美,自己就会远离痛苦;不是时时苛求自己,自己就会活在自在;不每每吹毛求疵,自己就会轻轻松松。活得太累就会痛苦不堪,知足常乐。

第4个安慰:喜欢自己才会拥抱生活 盲目自大自尊,是骄傲无知的人生,一味自暴自弃,是消极悲观的人生。了解自己比了解别人更困难,喜欢自己比喜欢别人更不容易。拥有健康的恰当的自尊心理,面对挫折会表现得格外坚强。不为外界的诱惑而丢失自我,不为一时的挫折否定自己。时时客观冷静地评价自己,每每乐观中肯地赞赏自己。若连自己都不爱,还能爱别人吗?喜欢自己吧。 第5个安慰:多用善眼看世界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处处不能容忍别人的缺点,那么人人都变成“坏人”,也就无法和平相处。以“恶”的眼光看世界,世界无处不是破残的;以“善”眼光看世界,世界总有可爱处。自己多看别人的长处,就会越瞧越可爱。圣人都要“一日三省”,要相互宽容。 第6个安慰:不要追逐世俗的荣誉 终生寻找所谓别人认可的东西,会永远痛失自己的快乐和幸福。庸俗的评论会湮灭自己的个性,世俗的指点会让自己不知所措。为钱而钱会使自己六亲不认,为权而权会使自己胆大妄为,为名而名会使自己巧取强夺。真实的我在刻意的追逐之中,会变成一张张碎片随风飘扬,世俗的我已变得面目可憎。得到了媚俗,失去了真实,要坚定信心,拥有自我。

灾后心理援助常见问题问答

灾后心理援助常见问题问答:如何与幸存者交谈 1、人在突然遇到巨大地震等灾害事件时,通常会出现什么样的身心应激(PTSD,包括情绪、行为等)反应? 这种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首先,我们需要区别一下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和正常的应激反应。现在心理学知识比较普及,很多人心理安全意识很强,于是就会有一种担心,把很多正常的应激反应认为是PTSD、“精神疾病”、或者“心理障碍”的前兆,对此高度紧张,实际这是不必要的。 灾害事件结束之后,正常的应激反应包括: 情绪上:恐惧担心(害怕地震再次来临,或者有其它不幸的事降临在自己或家人身上)、迷茫无助(不知道将来该怎么办,觉得世界末日即将到来)、悲伤(为亲人或其他人的死伤感到悲痛难过)、内疚(感到自己做错了什么,因为自己比别人幸运而感到罪恶)、愤怒(觉得上天对我不公平,觉得自己不被理解,不被照顾)、失望和思念(不断地期待奇迹出现,却一次次地失望),等等 行为上:脑海里重复地闪现灾难发生时的画面、声音、气味;反复想到逝去的亲人,心里觉得很空虚,无法想别的事;失眠,噩梦,易惊醒;没有安全感,对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神经过敏”,等等。 需要再次强调,以上这些反应都是正常的。 大部分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渐渐减弱,一般在一个月以后,我们就可以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像哀伤、思念这样的情绪可能会持续得更久,伴随我们几个月甚至几年,但不会对生活造成太多影响。我们要学会带着我们的哀伤继续生活。 对于少数人,问题可能持续存在,如果出现第10题中列举的问题,而且持续时间长,严重影响了个人的工作和生活,则需要注意寻求心理卫生专业人员的帮助,看其是否罹患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和/或其他心理障碍。 2、在遇到灾难事件时,镇定和冷静是能做到的吗?如果保持镇定和冷静,会有什么样的作用? 经历重大灾难之后,出现恐惧、担心、悲伤、愤怒等情绪反应都是正常的,大多数人并不能在第一时间保持绝对的“镇定和冷静”。因此,不应当刻板地要求别人和自己保持镇定和冷静。 当然,若能在情绪反应出现之后,调整心态,恢复镇定和冷静,则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加理性地思考和分析。 3、对于灾难中的幸存者、死难者家属以及救援人员,当面对和处理自己的这些心理反应时,如何处理是不合适的? 不合适的处理包括: 1)“我得想办法,让自己别再这样下去。”——过于担心。因为自己有了某些心理反应(比如失眠、噩梦、强烈的惊恐和悲伤)而误将其当作“病态”,从而刻意地去试图压抑,反而对自己没有好处; (2)“我没事,我挺好的。”——隐藏感觉。更好的做法是试着把情绪讲出来,让周围的人一同分担; 3)“别哭了,我们不要难过了。”——阻止亲友的情感表达。事实上,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痛苦,是帮助他们减轻痛苦的重要途径之一; 4)“怎样才能把这件事忘掉?”——试图遗忘。其实伤痛的停留是正常的,更好的方式是与我们的朋友和家人一同去分担痛苦。 4、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及时获得心理咨询师或治疗师的救助,在此情况下,我们可以学习的一些心理自助方法是什么? 面对如此大的冲击,在灾难发生后,尽速让我们回复日常的生活状态是重要的。以下就是一些简便的方法让我们

灾后心理危机干预手册

灾后心理危机干预手册 1.我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灾后心理干预,不知道心理干预对我们有什么用? 一般而言,灾后干预应包括两个部分,一为物质干预,二为心理干预。个体的物质损失总能在一段时间后得到恢复,但是心理上的创伤如果不及时干预,那就会伴随个体一生。 有研究表明,约占70%的当事人可以在没有专业人员帮助的情况下自己愈合其心理创伤;另外30%的当事人则或多或少会由此而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在日后表现出如焦虑、抑郁、躯体形式障碍、进食障碍、睡眠障碍、酒依赖和药物依赖等。 对于未成年人,由于对灾难事件无法进行完整的言语表达,也没有机会给予表达,形成的心理创伤可能更严重些,更需要我们进行心理干预。 2.我们自己没有遭遇严重的灾难,心理干预对我们而言是否就没有必要性? 灾难当事人是我们干预的重点,但不是说其他人员就不需要了。有研究表明,一位当事人可能会影响周围2019人,对他们产生间接的心理创伤。因此,受灾地区最好是进行全面的心理干预,当然干预的程度可以有所区别。 3.灾难对一个人产生的心理影响到底有哪些? 灾难对个体产生的心理影响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1)生理方面:失眠、做噩梦、易醒、容易疲倦、呼吸困难、窒息感、发抖、容易出汗、消化不良、口干等;

(2)认知方面:否认、自责、罪恶感、自怜、不幸感、无能为力感、敌意、不信任他人等; (3)情绪方面:悲观、愤怒、紧、失落、麻木、害怕、恐惧、焦虑、沮丧等; (4)行为方面:注意力不集中、逃避、打架、骂人、喜欢独处、常想起受灾情形、过度依赖他人等。 4.我家隔壁有两个人,他们家的亲人都去世了,按理说两个人应该都是处于非常难过的时期,但是其中一位却表现地很乐观,另外一位比较悲观,这是怎么回事?一种情况可能是,每个人对危机反应的外在表现不一样,这个人虽然在外人面前表现地很乐观,但是他心的创伤可能更严重,要给予同等的关照,千万不能忽略他。 另外一种情况可能是,遇到灾难后,个体受到的心理创伤程度受到个体对灾难的认识和解释、个性特征、亲人和朋友给予的支持程度、适应能力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能导致这位持乐观态度的人较快地走出了心理阴影。 5.我身边有个人,每当想起灾难的事情就会很恐慌,我们应该怎么帮助他/她? 首先,我们应该在第一时间出现在他/她的身边,给他/她安全感。除了通过身体接触的方式让他/她感到身边有人在陪伴他/她,您也可以给他/她一些柔软的物体怀抱,如抱枕、布娃娃等。 当恐慌结束后,必须告诉他/她是因为刚才想起的事情引起了恐慌,其实他/她现在非常安全。如果这个人经常有这种恐慌情形出现,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咨询人员的帮助。

心理危机干预

常见类型 心理反应 ①急性疾病时的心理反应如下: 一是焦虑,病人感到紧张、忧虑、不安。严重者感到大祸临头,伴发植物神经症状,如眩晕、心悸、多汗、震颤、恶心和大小便频繁等,并可有交感神经系统亢进的体征,如血压升高、心 率加快、面色潮红或发白、多汗、皮肤发冷、面部及其他部位肌肉紧张等。 二是恐惧,病人对自身疾病,轻者感到担心和疑虑,重者惊恐不安。 三是抑郁,因心理压力可导致情绪低落、悲观绝望,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言语减少,不愿与人交往,不思饮食,严重者出现自杀观念或行为。 ②慢性疾病时的心理反应: 一是抑郁,多数心情抑郁沮丧,尤其是性格内向的病人容易产生这类心理反应。可产生悲观厌世的想法,甚至出现自杀观念或行为。 二是性格改变,如总是责怪别人、责怪医生未精心治疗,埋怨家庭未尽心照料等,故意挑剔和常因小事勃然大怒。他们对躯体方面的微小变化颇为敏感,常提出过高的治疗或照顾要求,因此导致医患关系及家庭内人际关系紧张或恶化。干预原则为积极的支持性心理治疗结合药物治疗,以最大程度减轻其痛苦,选用药物时应考虑疾病的性质、所引起的问题,以及病人的抑郁、焦虑症状。以癌症为例,如疼痛可用吗啡,抑郁用抗抑郁药,焦虑用抗焦虑药处理。 恋爱破裂 失恋可引起严重的痛苦和愤懑情绪,有的可能采取自杀行动,或者把爱变成恨,采取攻击行为,攻击恋爱对象或所谓的第三者。干预原则为与当事者充分交

谈,指出恋爱和感情不能勉强,也不值得殉情,而且肯定还有机会找到自己心爱的人。同样,对拟采取攻击行为的当事者,应防止其攻击行为。指出这种行为的犯罪性质并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因此既要防止当事者自杀,也要阻止其鲁莽攻击行为。一般持续时间不长,给予适当的帮助和劝告可使当事者顺利渡过危机期,危机期过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当事者可能认为对世界上的女人(或男人)都不可信,产生很坏的信念,但这不会严重影响其生活,而且随着时间的迁延会逐渐淡化。 婚姻障碍 夫妻的感情破裂,结局多是离婚,如果双方都能接受,不会引起危机,否则可能引起危机。 ①夫妻间暂时纠纷,如受当时情绪的影响使矛盾激化时,可能引发冲动行为,甚至凶杀。干预原则为暂时分居,等待双方冷静思考并接受适当的心理辅导后,帮助解决问题,防止以后类似问题的重演。 ②夫妻间长期纠纷,其原因包括彼此不信任、一方有外遇、受虐待、财产或经济纠纷等。这可以使双方(尤其是女方)产生头痛、失眠、食欲和体重下降、疲乏、心烦、情绪低落等,严重者出现自杀企图或行为。干预原则为尽量调解双方矛盾,否则离婚是必然结局。对有自杀企图者应预防自杀,可给予适当药物改善睡眠、焦虑和抑郁情绪。 悲伤反应 与死者关系越密切的人,产生的悲伤反应也就越严重。亲人如果是猝死或是意外死亡,如突然死于交通事故或自然灾害,引起的悲伤反应最重。 ①急性反应:在听噩耗后陷于极度痛苦。严重者情感麻木或昏厥,也可出现呼吸困难或窒息感,或痛不欲生呼天抢地地哭叫,或者处于极度的激动状态。干预原则为将昏厥者立即置于平卧位,如血压持续偏低,应静脉补液。处于情感麻木或严重激动不安者,应给予BZ使其进入睡眠。当居丧者醒后,应表示同情,营造支持性气氛,让居丧者采取符合逻辑的步骤,逐步减轻悲伤。

智慧树知到《灾难心理学与灾后心理救援》(1)

哀伤辅导 1【判断题】 (2分) 在葬礼上哭不出来的人是因为不孝。 错 2【判断题】 (2分) 哪些在办理后事时我感到愤怒和攻击的人都是借故闹事。 错 3【判断题】 (2分) 一段时间后,我对这次亲友去世的悲剧就不会再有什么感觉了。错 4【多选题】 (2分) 哀悼的阶段可以分为()。 适应阶段 回避阶段 面对阶段 灾难后心理病理学,灾难生态学和团队的筛选建立 1【判断题】 (1分) 不应该让受灾者参与到救灾过程() 错 2【多选题】 (2分) 灾难刚刚发生后,与受害者相处时不要做什么 跟受灾者说“这件事情没什么” 跟受灾者开玩笑缓和气氛 3【单选题】 (2分)

急性创伤干预的恐慌期是什么时候 创伤事件发生3天后 心理急救:组织实施 1【判断题】 (1分) 灾后急救必须要在24小时内处理心理创伤 错 2【判断题】 (1分) 受灾者回避回忆现场,是人对自己的保护。 对 3【判断题】 (1分) 对不同文化的人,灾后心理急救的方法都是一样的。错 4【判断题】 (1分) 创伤后没有反应的人,可能有更严重的心理创伤。对 5【多选题】 (1分) 急性创伤干预的目的() 增强短期、长期功能适应能力 早发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病人 加强组内团结 处理早期反应(生理、心理、行为) 心理急救:准备工作 1【多选题】 (2分)

灾难救援一般的过程分为几个时期 蜜月期 悲伤期 重建期 幻灭期 英雄期 2【多选题】 (2分) 下列那些症状是人经历创伤后会出现的特征性症状 高度警觉 解离 重新体验 回避 3【多选题】 (2分) 下列哪些情况可以称之为心理创伤 反复经历或极端接触于生死创伤事件中的恶性细节中。 直接经历生死的创伤事件。 亲眼目睹发生在他人身上的生死创伤事件。 获悉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或关系密切的朋友接触于生死创伤事件。亲身经历被性侵 灾难救援中的心理急救法 1【单选题】 (2分) 安心团体需要在何时进行 48小时之后 2【判断题】 (1分)

心理危机干预方案

庐江盛桥中学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生活中灾难、暴力、事故、意外等创伤性事件时有发生,侵害人们的心灵,造成不良后果。在学校,学生面对学习压力、亲子关系、环境适应、人际关系等诸多问题,而青春期的躁动和感性使他们处理问题容易极端化。因此,心理危机干预迫切而重要。针对高危人群的心理社会干预能够防止或减轻创伤后的不良心理反应,避免心理痛苦的长期化和复杂化乃至极端化,促进创伤性事件的适应和心理康复。这不仅是对每一个学生的人文关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诉求。为此,我校特制定针对本校师生的心理危机干预应急方案,以期尽最大努力帮助师生解决所面临的心理困境,促进师生的身心健康。 一、具体目的: 1.通过心理健康课进行心理危机教育和宣传,加强学生对危机的了解与认知,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为应对危机做好准备。 2.通过心理咨询等支持性干预,协助处于危机中的学生把握现状,重新认识危机事件,尽快恢复心理平衡,顺利度过危机,并掌握有效的危机应对策略。 3.通过提供适时的介入帮助防止自伤、自杀或攻击行为等过激行为。 4.通过构建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做到心理困扰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应对,减少和尽量避免危机对学校正常工作的影响。 5.通过积极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为学生成长营造健康氛围,努力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心理品质。 二、干预原则 1.预防为主; 2.及时预警; 3.协调有序; 4.反馈追踪。 三、组织指挥体系 1、领导机构(学校处理突发事件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吴量 副组长:许晶莹 2、心理危机干预救援小组 班主任、心理老师、校保安人员、全体教师等。 四、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分工: 1.主管领导全面组织协调指挥。 2.班主任了解信息、通知家长、稳定班级。 3.心理老师现场疏导、干预,避免极端心理行为。 4.校保安人员维持秩序。 5.学校其他教师辅助开展工作。 6.干预结束后观察和随访。 五、干预对象 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是我校在读的存在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具体包括: 1、重大心理危机事件(Ⅰ级) 发生自杀或自杀未遂事件;精神病人处于急性发作期;自伤或伤人行为正在发生。 2、较大心理危机事件(Ⅱ级) (1)生活学习中遭遇突然打击,如家庭发生重大变故(亲人死亡;父母的离异;家庭暴力等)、遭遇性危机(性伤害;性暴力;性侵犯;意外怀孕等)、受到意外刺激(自然灾害;校园暴力;车祸等其他突发事件),并伴有强烈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2)患有严重心理疾病,并已经专家确诊的学生,如患有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癔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等疾病的学生。 3、一般心理危机事件(Ⅲ级) (1)在心理健康测评中筛查出来的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 (2)因情感受挫、人际关系失调等导致的心理或行为异常者。 (3)因学习困难、经济困难、适应困难等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者。

灾后心理危机干预概述知识

心理危机干预及心理康复概述 写在课前的话 随着地球环境的日益恶化,近些年来灾难频发,无论是汶川5.12地震,还是近期的日本地震和海啸,都给灾区的人们带来很大的生理和心理上的创伤,所以非常有必要结合我们的救灾实践进行梳理,以吸取可借鉴的经验。本课件主要描述心理危机干预以及心理康复的概况,以防患于未然,并为更多的人提供帮助。 上图所示为近年世界各地发生的各种灾难事件,让人触目惊心,十年前美国911恐怖袭击;2004年印尼地震、海啸;海地8.8级特大地震;国内发生的雪灾、洪水灾、火灾、南京矿场爆炸等等。据不完全统计到2010年全世界因为自然灾难而遇难的人数高达26万,人为灾难亦与日俱增,灾难的频繁发生使人类生命显得尤为脆弱。 上图所显示为2010年5月14日下午,青海格尔木市突袭的强大沙尘暴,能见度不足一米,非常恐怖。

上图所示内容是矿难和地震灾后人们的情绪反应,其悲痛举动显示他们是需要心理卫生服务人员帮助的。 危机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一个词,那么何为危机?何为危机干预? 一、相关概念 (一)危机 危机是个体面临严重、紧迫的处境时产生的伴随着强烈痛苦体验的应激反应状态。危机不是指客观存在,而是指当事个体在面临紧迫情况时所出现的生理、心理反应。 (二)危机干预( Crisis intervention ) 危机干预是专业人员利用专业知识对处于困境或遭遇挫折个体予以关怀和短暂帮助的一种方式,其目的是防止当事个体由于痛苦体验所造成的危及到自身或他人安全的情况发生。 (三)康复 康复指重新获得(状态、能力、复原以往的尊严、地位、权利、资格等)现代医学中康复是指身心功能、社会功能的恢复。社会功能主要指个体的生活自理能力、学习和工作能力,遵守道德法规和法律的能力、社交能力。

安慰的话

安慰的话 1、轻轻的风,吹开你紧锁的眉头,让所有的愁向后飞去。请不要回头去追你因该向前奔跑,因为快乐在前方! 2、握着情人手,温柔随我走;握着小秘手,美味如烈酒;握着野鸡手,刺激又颤抖;握着老婆手,左手握右手。 3、恋情是生命的全部,失恋是恋爱的前提,她会让我心动,但不会让我死心,我要好好的活下去前面有更好的风景。 4、黑夜的降临,是为了等待黎明,虫子深埋地下,是为了化茧成碟,朋友海阔天空,大笑而过,风雨过后,彩虹将至! 5、女人如花朵,需要爱情的滋润。可是花肥多了也不好,失恋有利于调整肥料吸收,以待将来必要时化作花泥更护花。 6、时间帮助我们抚平了心灵的创伤,并重新为我们选择了梦中情人,最后我们都会享受到本该属于自己的那份人间快乐。 7、当你能爱的时候就不要放弃爱。当你真正爱一样东西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语言多么的脆弱和无力。文字与感觉永远有隔阂。 8、在你不害怕的时间去斗牛,这不算什么;在你害怕时不去斗牛,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只有在你害怕时还去斗牛才是真正了不起。 9、莫玩‘脸上贴金’的游戏,摘掉‘虚假虚荣’的面具,消灭‘荣华富贵’的欲火。愿你活出‘货真价实’的自己,开心幸福每一天。 10、人不是坏的,只是习气罢了,每个人都有习气,只是深浅不同罢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谅的就原谅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坏人。

11、寂寞地时候要想我,想我的时候来看我,看我的时候带水果,香蕉桔子和苹果,香蕉代表你疼我,桔子代表你想我,苹果代表你爱我。 12、跟你说:朋友是会默默在身边支持你的,如果遇到了不顺心的事情就回头看看,你会发现还有我从始至终都在陪伴着你。快乐起来吧! 13、失恋了,就努力寻找对方的一些缺点毕竟人无完人嘛,这样就不至于太难过伤心。学会自我安慰,好吗让自己多一点快乐,少一些烦恼! 14、再强的人也会遭遇失败,再幸运的人也会偶然倒霉,再风光的人也会偷偷难过。开心起来吧,朋友,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常想一二。 15、没有人是不可代替,没有东西是必须拥有。看透了这一点,将来就算你失去了世间最爱的一切时,也应该明白,这并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16、人生就是一个上上下下喜喜悲悲的过程,这样的人生才叫丰富与多姿,失败一次并不可怕,只要我们能从中找到成功的奥秘和努力的勇气。 17、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将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朋友,小小的磨难只是你成功路上的实验石,勇敢大步跨过去,精彩属于你! 18、安稳,有亲人常常陪伴;幸福,有恋人甜蜜相拥;快乐,有朋友一起分享;成功,有同事奋斗努力。不要悲伤,不要难过,你永远不孤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