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灾后心理危机干预手册

灾后心理危机干预手册

灾后心理危机干预手册
灾后心理危机干预手册

版权所有浙江师范大学心理研究所,转载请说明

灾后心理危机干预手册

主编:李伟健黄小忠孙炳海

浙江师范大学心理研究所

二〇〇八年五月十三日

2006年8月10日,超强台风“桑美”于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马站镇登陆,给苍南县造成了重大的损失。为了在灾区普及灾后心理干预知识,有效地帮助灾区人民,特别是处于成长中的孩子的心理能得到健康发展,我们编印了一本简单易懂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手册。时隔近两年,以我国四川省为主的多个省市发生了强地震,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物质损失终能弥补,但精神创伤如得不到及时干预可能会影响一辈子。为了给震灾区的人民尽点心理学工作者的绵薄之力,我们在苍南危机干预工作的基础上修订了心理危机干预手册。

该手册以问答形式编制,提供了16个灾难发生后个体可能会遇到的困境,其中也包括可能会有的误解。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栏目组根据我们在苍南开展的心理干预工作而现场录制的《灾后心魔》专题片,也可供灾区人民参考。

由于时间紧迫、水平有限,在编写过程中一定会存在不足和疏漏,希望能得到广大读者和同仁的批评指正。也希望有更多的热心人士加入到灾后心理危机干预的行列中,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心灵家园。

谨以此手册献给灾区人民,衷心祝愿灾区人民能早日走出灾难阴影!祝愿灾区人民健康、快乐的生活!

浙江师范大学心理研究所所长

李伟健教授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

二〇〇八年五月十三日

1.我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灾后心理干预,不知道心理干预对我们有什么用?

一般而言,灾后干预应包括两个部分,一为物质干预,二为心理干预。个体的物质损失总能在一段时间后得到恢复,但是心理上的创伤如果不及时干预,那就会伴随个体一生。

有研究表明,约占70%的当事人可以在没有专业人员帮助的情况下自己愈合其心理创伤;另外30%的当事人则或多或少会由此而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在日后表现出如焦虑、抑郁、躯体形式障碍、进食障碍、睡眠障碍、酒依赖和药物依赖等。

对于未成年人,由于对灾难事件无法进行完整的言语表达,也没有机会给予表达,形成的心理创伤可能更严重些,更需要我们进行心理干预。

2.我们自己没有遭遇严重的灾难,心理干预对我们而言是否就没有必要性?

灾难当事人是我们干预的重点,但不是说其他人员就不需要了。有研究表明,一位当事人可能会影响周围2030人,对他们产生间接的心理创伤。因此,受灾地区最好是进行全面的心理干预,当然干预的程度可以有所区别。

3.灾难对一个人产生的心理影响到底有哪些?

灾难对个体产生的心理影响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

(1)生理方面:失眠、做噩梦、易醒、容易疲倦、呼吸困难、窒息感、发抖、容易出汗、消化不良、口干等;

(2)认知方面:否认、自责、罪恶感、自怜、不幸感、无能为力感、敌意、不信任他人等;

(3)情绪方面:悲观、愤怒、紧张、失落、麻木、害怕、恐惧、焦虑、沮丧等;

(4)行为方面:注意力不集中、逃避、打架、骂人、喜欢独处、常想起受灾情形、过度依赖他人等。

4.我家隔壁有两个人,他们家的亲人都去世了,按理说两个人应该都是处于非常难过的时期,但是其中一位却表现地很乐观,另外一位比较悲观,这是怎么回事?

一种情况可能是,每个人对危机反应的外在表现不一样,这个人虽然在外人面前表现地很乐观,但是他内心的创伤可能更严重,要给予同等的关照,千万不能忽略他。

另外一种情况可能是,遇到灾难后,个体受到的心理创伤程度受到个体对灾难的认识和解释、个性特征、亲人和朋友给予的支持程度、适应能力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能导致这位持乐观态度的人较快地走出了心理阴影。

5.我身边有个人,每当想起灾难的事情就会很恐慌,我们应该怎么帮助他/她?

首先,我们应该在第一时间出现在他/她的身边,给他/她安全感。除了通过身体接触的方式让他/她感到身边有人在陪伴他/她,您也可以给他/她一些柔软的物体怀抱,如抱枕、布娃娃等。

当恐慌结束后,必须告诉他/她是因为刚才想起的事情引起了恐慌,其实他/她现在非常安全。如果这个人经常有这种恐慌情形出现,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咨询人员的帮助。

6.他/她的亲人在这次灾难中遇难了,每当独处时他/她就会哭泣,我该怎么办?

首先,不要劝阻他/她哭泣,陪在他/她的身边,让他/她尽情的哭泣,您可以适时地递上面巾纸让他/她擦泪以示关心。其次,如果他/她跟您诉说遇难亲人的事情,您应该静静的听他/她讲述,不要劝阻。

7.灾难发生后,我自己也很痛苦,经常处于恐惧和焦虑之中,不知道这种情绪状态会

不会对孩子产生影响?

对于未成年的孩子来说,亲人和老师是他们学习的重要榜样,如果您自己处于恐惧和焦虑之中,那么很可能这种情绪状态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虽然他们没有将同样的情绪状态表达出来,但是他们的内心已受到了影响。

当然,许多成人也会遭受灾后的心理创伤,如果您自己无法走出心理阴影,建议您去寻找专业心理咨询人员进行心理咨询,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更好的帮助孩子与其他人。

8.灾难发生后,他/她经常问起那次灾难过程中的事情,我要不要回避他/她的问题?

虽然谈论灾难过程中的事情会让人产生害怕、挫折、悲伤等消极情绪,但是不要试图回避这些事情,应该诚实地回答他/她提出来的每个问题。

有时候,他/她会不止一次的重复问同样的问题,您应该不厌其烦地给予认真的回答,不要敷衍他/她。

有些人认为不幸是由于他/她造成的,应该耐心引导他/她充分认识到灾难不是由于他/她造成的,帮助他/她从深深的自责中摆脱出来。

9.虽然灾难过去了,但是他/她问还会不会来地震,如果再来地震怎么办,我该如何回答?

遇到这种情况,您不能跟他/她说不会再有了,但是您可以教给他/她一些简单的防地震措施。如果有可能,可以一起进行防地震的模拟演练。

要让他/她清楚,不是每次地震都具有那么强的危害性。

10.他/她会有意去寻找与创伤经验有关的事物,我要不要劝阻呢?

灾难发生后的前期,最好不要让他/她接触与创伤经验有关的事物。如果迫不得已,则要让他/她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可以问他/她这个事物让您想起了什么,允许他/她进行充分的

言语表达和情绪宣泄。

虽然直面与创伤经验有关的事物有时也会有治疗效用,但是一定要审慎用之,要注意这些事物可能会对个体产生的心理和行为变化。

11.灾难发生后,他/她失眠、做噩梦,我该怎么办?

遇到这种情况,您可以在他/她入睡前陪伴他/她一会儿,跟他/她讲讲话,或放点轻松音乐。如果他/她一直无法入睡,则可以考虑陪他/她睡觉。

如果他/她中途做噩梦惊醒,要陪伴在他/她身边,帮助他/她再度入睡。早晨醒来后,要告诉他/她做噩梦是正常的,不要过分担心。

如果他/她持续68周做噩梦,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咨询人员的帮助。

12.灾难发生后,我想搬家或全家出去旅游,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忘掉这次惨痛的经历吗?

虽然环境改变,但是心理的阴影还是存在,因此搬家或外出旅游对心理恢复的帮助不是特别大,呆在原来的地方可能对心理恢复也有帮助。

13.灾难发生后,他/她经常向我诉说那次灾难的过程,我要不要制止他/她呢?

很多人认为,在灾难后要尽量回避谈论那次灾难的过程,其实这种想法不是很科学。应该允许他/她说出那次灾难的过程,而且可以说得具体、详细些,我们要认真、耐心地倾听他/她。时间长了,他/她可能逐渐会停止谈论这件事情。记住,不要限制他/她的倾诉。

14.我的亲人在这次灾难中残废了,我该如何面对这个事实?

首先要接受亲人残废的事实,给予以前一样的关照,不要让他/她产生被歧视的感觉,要当作一位正常人。

要鼓励他/她多多与他人接触,放手让他/她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完事情要给予表扬,

增强他/她的自信心,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如果您现在经常打骂、漠视他/她,甚至想舍弃他/她,建议您去寻找专业心理咨询人员的帮助。

15.如果碰到他/她的心理问题我实在没有办法解决,那该怎么办?

尽快向专业心理咨询人员求助,最好请当事人能亲自到场。实在不行,您要详细了解他/她的问题是什么,给予心理咨询人员清晰的描述,以帮助心理咨询人员准确的界定问题,提出科学和合理的干预方案。

16.如果我要寻求心理帮助,不知道哪里可以找到这些专业心理咨询人员?

您可以去行业协会寻找专业心理咨询人员,如心理学会、心理卫生协会等;您也可以去学校寻找专业心理辅导老师,或去当地医院寻找心理科医生或精神科医生;许多地方开设了心理危机干预等热线电话,您也可以拨打这个电话。

灾后心理辅导手册

灾后心理辅导手册 一、灾后的身心反应 在灾难发生之后,许多人会经历亲人的伤亡,或是自己身体也受到伤害。在这种情况下,受难者会因灾难而产生一些身心反应。作为一个帮助者,了解这些反应除了能适时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情绪,也能避免他们压抑自己的想法,造成身心的不适而延长复原的时间。 灾难后会经历到的情绪与身体症状 象洪灾、地震、飞机失事等严重的灾难事件,人们历经了一般生活中不会遭遇的危机状况,我们均会产生一些日常生活中罕见的「正常」反应,有些人会变为冷漠、麻木,对环境与他人少有反应;有些人则会产生许多的情绪反应;还有些人会出现不舒服的身体症状。这些情绪反应与身体症状包括: 情绪反应 害怕 ?很担心灾难会再发生 ?害怕自己或亲人会受到伤害 ?害怕只剩下自己一个人 ?害怕自己崩溃或无法控制自己 无助感 ?觉得人们是多么脆弱,不堪一击 ?不知道将来该怎么办,感觉前途茫茫 悲伤、罪恶感 ?为亲人或其它人的死伤感到很难过、很悲痛 ?觉得没有人可以帮助我

?恨自己没有能力救出家人 ?希望死的人是自己而不是亲人 ?因为比别人幸运而感觉罪恶 愤怒 ?觉得上天怎么可以对我这么不公平 ?救灾的动作怎么那么慢 ?别人根本不知道我的需要 重复回忆 ?一直想到逝去的亲人,心里觉得很空虚,无法想别的事 失望 ?不断地期待奇迹出现,却一次一次地失望 希望 ?期待重建家园,希望更好的生活将会到来 身体症状 ?疲倦?发抖或抽筋 ?失眠?呼吸困难 ?作恶梦?喉咙及胸部感觉梗塞 ?心神不宁?恶心 ?记忆力减退?肌肉疼痛(包括头、颈、背痛)?注意力不集中?子宫痉挛 ?晕眩、头昏眼花?月经失调 ?心跳突然加快?反胃、拉肚子 纾解情绪与缓和身体症状的方法

灾后心理辅导教案

灾后心理辅导教案 一、教学目的教学生倾诉的方法,并学会倾诉。 二、教学内容大灾之后不要自己压抑不良心境,而应当学会倾诉,找朋友,同学,老师,把自己郁积的消极情绪倾诉出来。 1、高歌释放音乐对治疗心理疾病具有特殊的作用,高歌是排除紧张,激动情绪的有效手段。大灾之后,焦虑、烦躁、愤怒、失望、失眠等情绪积压在心中, 不妨自己唱歌,歌的旋律、唱歌时有节奏地呼吸与运动都可以缓解情绪。 2、以静制动当你心情不好,内心十分激动,烦躁、坐立不安时,可默默地侍花弄草,挥毫书副或在树阴下散步,这种看似与排除不良情绪无关的行为恰是一种以静制动的独特的宣泄方式,它是以清静雅致的态度平息心头怒气,从而排除沉重的压抑。 3、不妨痛哭哭是人类的一种本能,是人的不愉快情绪的直接外在流露。从医学角度讲,短时间内的痛哭是释放不良情绪的最好方法,是心理保健的有效措 施。但如果遇事就哭,时时哭哭啼啼,事事悲悲泣泣,反而更加重不良情绪。 四年级梁从贵

防震减灾科学知识 三年级徐春华 教学课题:防震减灾科学知识教学教案 目标:1 、正确认识地震;2、怎样正确躲避地震; 3 、抚慰心灵。 内容: 一、正确认识地震 1 、地震形成的原因;2、地震分为震中、震源; 3、有哪些危害。 二、怎样躲避地震 1 、室内:厕所和厨房、教室、墙角或桌椅下。如果是教室,排成队伍,把头,或用书护住头部迅速下楼,到操场。 2、室外:尽量往空旷的地方跑,不要靠近建筑物,尽量远离建筑物。 三、抚慰心灵 1、既然它是一种自然现象,不可避勉,尽量只能安全躲避。 2、要鼓励、正确对待。让学生自己提出自己为什么害怕,怎样克服,为什么不怕,提出来,让大家学习。 小结:虽然地震带给我们了一定的伤害,但是我们在困难和自然灾害面前,要更坚强,勇敢,来战胜、克服它,要更好的学习,长大以后,争取能够知道地震,并让它减少对人们的危害。 二○○八年十月

心理危机干预要点

卫生部发布地震灾区《心理危机干预》要点 一、心理危机干预队伍的组建 急性期心理危机干预队伍的组建应当以受灾当地的精神卫生机构的精神科医生为主,精神科护士、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为辅。组成心理危机干预队进行紧急培训后,可即刻投入抗震救灾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没有精神专科机构的地区应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请求援助。 非灾区的其它精神卫生专科机构应该积极组织后备医疗队,及时培训,随时准备支援灾区的急性期心理救援和恢复期的心理健康重建工作。 心理危机干预医疗队应该在卫生行政部门的指挥下,服从统一的指挥,承担相应的职责。 心理危机干预医疗队应该配队长一名,队员根据灾情配置,例如儿童精神科医生或老年精神科医生。有灾难危机干预的成员优先入选。有条件的单位建议指派一名联络员,负责团队后勤保障和与各方面的联系。医疗队至少两人,尽量避免单人行动。 二、心理危机干预队出发前的准备 1、了解灾区基本情况。灾难类型,伤亡人数、包括道路、天气、通讯和物资供应等;了解目前政府救援计划和实施情况等。 2、复习本次灾难引起的主要躯体损伤的基本医疗救护知识和技术,例如骨折伤员的制动搬运、创伤止血等。 3、确定干预地点,准备交通地图。 4、初步估计干预对象及其分布和数量。 5、制定初步心理危机干预实施计划。 6、编制、印刷心理危机干预评估工具和相关宣传资料 7、联络、了解需要干预的社区、医院以及住院受伤人员、死难者及家属分布和安置情况,制定具体的干预流程和路线。 8、干预团队食宿安排,干预队员自用物品,常用药品的准备等。 9、外援的医疗队在到达灾区之后,最好与当地的精神卫生工作人员进行联合工作,对没有危机干预经验的当地精神科人员进行紧急的危机干预知识培训,扩大人力资源。

地震后灾民的心理重建问题之灾后救济需要心理干预

地震后灾民的心理重建问题之灾后救济需要心理干预 没有亲身经历过灾难事件的人可能很难想象灾难、尤其是像大地震这样的强破坏性事件对幸存者的心理影响之深、持续时间之久。 首先,灾难事件由于相应的物理刺激强度通常都很大,它会立即在当事人的大脑中留下深深的“印记”,而且这个印记这辈子再也不会消失。之后当类似的情境再次出现时,大脑就会立即唤起这个印记,并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比如,某人被地震的废墟掩埋一段时间后获救,那么今后任何时候只要他再处于狭小的、黑暗的空间里,他在废墟里的“印记”就会被唤醒,从而出现惊恐、呼吸困难、绝望、逃离现场等强烈的应激反应。 其次,灾难的强破坏力往往在短时间内带来生命、财产的大量损失,从而导致人们的无力感、挫败感和脆弱感。尤其强烈地震,房屋夷为平地,否认(不相信眼前的事实)、脆弱(人是多么不堪一击)等各种情绪反应将会出现。 第三种最常见的情绪是负疚感。我曾看过一部反映空难之后幸存者心理历程的美国电影,女主角因为孩子的死而整日责怪自己,总以为如果当时她抱得更紧些,她的孩子就会安然无恙。男主角为了帮助她摆脱自责,让她紧紧抱着一个背包,然后冒险将汽车撞到墙上。撞墙的一瞬间,背包从玻璃窗飞出车外。在这样一个铁的事实面前,女主角终于认识到当时她无论抱得多紧,她都无法挽救孩子的性命。意识到这一点,女主角一下子释然了。 理论上说,卷入灾难事件的所有人都会留下心理阴影,区别只是在于程度的轻重。这就要求整个社会形成一个能让幸存者把负面情绪顺利宣泄、释放、接纳的氛围。我们中国人在情绪表达方面本来就比较压抑、委婉,我们平时劝人时也爱说“别哭、别哭”。恰恰相反,我们应该让幸存者把悲伤、痛苦、甚至是攻击情绪发泄出来,告诉他们这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绝对不是软弱、不坚强的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创伤后应激障碍”还会以躯体不适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出现呼吸困难、失眠、疲倦、喉咙及胸部梗塞感等。 相比而言,灾难事件对孩子造成的心理创伤更为严重,不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他们今后出现强恐惧症、焦虑症等各种心理问题的概率会很高。 据文献记载,我国最早的灾后心理干预正式出现在1994年的新疆克拉玛依大火后,这十多年来心理干预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近几年来随着环境、气候等的变化,世界进入高风险时期,我国出现各种灾难性事件的概率也呈上升趋势,在这样的形势下,重视心理干预、加大心理干预工作的力度势在必行。 也许有一天,第一批到达灾难现场的队伍中除了救援人员、医疗工作者、新闻工作者还有心理工作者。 灾难发生之后,所导致的最严重的心理疾病就是创伤性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它往往发生在一些威胁生命的事件之后,伴随着一系列令人痛苦的心理体验,并且长时间消磨不去。PTSD的患者会持续的体验到创伤事件本身,灾难的梦魇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像挥之不去的幽灵折磨着他们,并且会持续不断的进入他们的梦境。 对于创伤性的事件本身,他们则采取避而不谈的态度。他们会回避所有与事件有关的想法、感受和谈话,对于相关的活动、地点和人物也避之不及。对于所经历的创伤事件,他们会表现出对于事件重要方面的遗忘:似乎所经历的一切在他们头脑中变成了一片空白。 PTSD的受害者在受难后还往往表现出对一般事件的麻木。对于有意义的事件和有趣的事情,他们表现得异常冷漠。身边的人也许能够体会出,他们不再像以往一样对他们的亲近,甚至更加疏远,就好像变了一个人一样。他们的情绪表达也受到了禁锢,很多PTSD的患者在灾难过后不再能够很好的沟通情感,也无法向自己的爱人表达爱恋之情。在很多亲人的严重,他们变得陌生,不再像以往那个具有人情味的亲人,而成为一个情感淡漠的“木头人”。

灾后心理与干预

灾后心理与干预

新闻回放 北京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7.8级地震. 据民政部统计,截至13日7时,四川汶川县地震已造成四川、甘肃、陕西、重庆、云南、山西、贵州、湖北8省市共9219人死亡,倒塌房屋50余万间。 震后正常的心理反应: 强大自然灾害后的心理反应主要有三个阶段: (1)惊吓期,这一阶段里,受害者对创伤和灾难丧失知觉,就像通常所说的“失魂落魄”的状态,事情过后往往对此不能回忆。 (2)恢复期,在这个阶段受害者才出现焦虑、紧张、失眠、注意力下降等,这与通常所说的“后怕”相仿。正常的恢复期包括“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抑郁-接纳”五个阶段。 (3)康复期,康复期之后,心理重新达到平衡 灾后的身心反应 在灾难发生之后,许多人会经历亲人的伤亡,或是自己身体也受到伤害。在这种情况下,受难者会因灾难而产生一些身心反应。了解这些反应除了能够帮助自己摆脱困境处还能适时鼓励别的受灾人群,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情绪,避免他们压抑自己的想法,造成身心的不适而延长复原的时间。 1、灾难后会经历到的情绪与身体症状 象洪灾、地震、飞机失事等严重的灾难事件,人们历经了一般生活中不会遭遇的危机状况,我们均会产生一些日常生活中罕见的“正常”反应,有些人会变为冷漠、麻木,对环境与他人少有反应,有些人则会产生许多的情绪反应,还有些人会出现不舒服的身体症状。这些情绪反应与身体症状包括: (1)情绪反应 害怕

?很担心灾难会再发生 ?害怕自己或亲人会受到伤害 ?害怕只剩下自己一个人 ?害怕自己崩溃或无法控制自己 无助感 ?觉得人们是多么脆弱,不堪一击 ?不知道将来该怎么办,感觉前途茫茫 悲伤、罪恶感 ?为亲人或其它人的死伤感到很难过、很悲痛 ?觉得没有人可以帮助我 ?恨自己没有能力救出家人 ?希望死的人是自己而不是亲人 ?因为比别人幸运而感觉罪恶 愤怒 ?觉得上天怎么可以对我这么不公平 ?救灾的动作怎么那么慢 ?别人根本不知道我的需要 重复回忆 ?一直想着逝去的亲人,心里觉得很空虚,无法想别的事失望 ?不断地期待奇迹出现,却一次一次地失望 希望 ?期待重建家园,希望更好的生活将会到来 (2)身体症状 ?疲倦?发抖或抽筋

1.1消防官兵心理危机干预的方法

消防官兵心理危机干预的方法 医学心理学范畴的心理危机是指由于突然遭受严重灾难、重大生活事件或精神压力,使生活状况发生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出现了用现有的生活条件和经验难以克服的困难,以致使当事人陷于痛苦、不安状态,常伴有绝望、麻木不仁、焦虑,以及植物神经症状和行为障碍。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针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及时给予适当的心理援助,使之尽快摆脱困难。 1.引起危机的常见原因 常见原因有急性残废或急性严重疾病;恋爱关系破裂;突然失去亲人(如父母、配偶或子女)或朋友,如亲人或朋友突然死亡或关系破裂;失去爱物;破产或重大财产或住房损失;重要考试失败;晋升失败;严重自然灾害,如火灾、洪水、地震等。 2.心理危机的正常应对三阶段 每个人对严重事件都会有所反应,但不同的人对同一性质事件的反应强度及持续时间不同。一般的应对过程可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立即反应),当事者表现麻木、否认或不相信;第二阶段(完全反应),感到激动、焦虑、痛苦和愤怒,也可有罪恶感、退缩或抑郁;第三阶段(消除阶段),接受事实并为将来作好计划。危机过程持续不会太久,如亲人或朋友突然死亡的居丧反应一般在6个月内消失,否则应视为病态。 3.心理危机的特征 (1)通常为自限性,多于1~6周内消失。 (2)在危机期,个人会发出需要帮助的信号,并更愿意接受外部的帮助或干预。 (3)预后取决于个人的素质、适应能力和主动作用,以及他人的帮助或干预。 4.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目的 (1)防止过激行为,如自伤、自杀或攻击行为等。 (2)促进交流,鼓励当事者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鼓励其自信心和正确的自我评价,提供适当建议,促使问题解决。 (3)提供适当医疗帮助,处理昏厥、情感休克或激动状态。 5.心理危机干预的原则 (1)迅速确定要干预的问题,强调以目前的问题为主,并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

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 原则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紧急心理危机干预预案 为有效应对和处置因突发事件可能导致的心理障碍,或因严重心理障碍引发的自伤或伤害他人事件,特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领导 (一)成立心理救援医疗队,心理救援医疗队由市卫生局负责组织、调度。 (二)心理救援医疗队在到达指定救灾地点后,应及时与救灾地的救灾指挥部取得联系,成立心理救援协调组,统一安排救灾地的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二、干预基本原则 (一)心理危机干预是医疗救援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与整体救灾工作结合起来,以促进社会稳定为前提,要根据整体救灾工作的部署,及时调整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重点。 (二)心理危机干预活动一旦进行,应该采取措施确保干预活动得到完整地开展,避免再次创伤。 (三)对有不同需要的受灾人群应综合应用干预技术,实施分类干预,针对受助者当前的问题提供个体化帮助。严格保护受助者的个人隐私,不随便向第三者透露受助者个人信息。 (四)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心理危机干预,明确心理危机干预是医疗救援工作中的一部分,不是"万能钥匙"。 三、制定干预方案

(一)目的。 1. 积极预防、及时控制和减缓灾难的心理社会影响; 2. 促进灾后心理健康重建; 3. 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公众心理健康。 (二)工作内容。 1. 综合应用各种干预技术,并与宣传教育相结合,提供心理救援服务。 2. 了解受灾人群的社会心理状况,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发现可能出现的紧急群体心理事件苗头,及时向救灾指挥部报告并提供解决方法。 3. 通过实施干预,促进形成灾后社区心理社会互助网络。 (三)确定目标人群和数量。 心理危机干预人群分为四级。干预重点应从第一级人群开始,逐步扩展。一般性宣传教育要覆盖到四级人群。 第一级人群:亲历灾难的幸存者,如死难者家属、伤员、幸存者。 第二级人群:灾难现场的目击者(包括救援者),如目击灾难发生的灾民、现场指挥、救护人员(消防、武警官兵,医疗救护人员,其他救护人员)。 第三级人群:与第一级、第二级人群有关的人,如幸存者和目击者的亲人等。 第四级人群:后方救援人员、灾难发生后在灾区开展服务的人员或志愿者。

灾后心理辅导教案

震后心理疏导班会课教案 【疏导目的】这次前郭地震是一起严重的灾难性应激事件。我们的学生亲身经历了此次地震的各种逃离场面,再加上整个社会人群处于紧张、焦虑、恐慌的状态,都或多或少地对学生产生了负面的影响。此次利用班会课时间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学生疏导情绪,以较好的心理状态度过这一时期。 【指导人员】高爽【疏导对象】6年2班学生【班会课题目】震后心理疏导班会课 【教学过程】 一、合理宣泄: 1 让学生从自己的观察角度出发,谈谈在这几天自己看到了什么,知道些什 么? 2 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在整个过程中最初和最痛苦的想法是什么,让情绪表露 出来? 3 要求学生回顾在这个事件中,自己的情感,行为,看法甚至是躯体体验? 这个时候刻意的压抑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对学生来说是不利的,因此,我们鼓励学生大胆的谈出 自己在这个事件过程中自己的感受和体会,让同学们充分宣泄、交流,营造相互安慰和鼓励的气氛。 强调:让学生意识到,他们所出现的这些情绪和行为状态是一种灾难发生后的应激状态,是一种正常的可理解的行为。 二、面对危难我们怎么办? ●转换思维分辨曲直 提问:在事件发生的过程中,是否对自己的某些行为有过自责?比如:事件后有些人会因为自己在事故中过度紧张、没有帮助到他人而感到羞愧,得出自己不够坚强的负性评价。如果有类似的对危机事件的解释,当事人应该学会做自己的辩护律师,挑战这些观点。转换一下思维,对上述信念就可能得出不同的观点。如:我因为吓坏了没能帮助别人,但吓坏了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如果遇到如此恐怖的事情我一点反应都没有,有可能给我的心理带来更大的危害,以至于影响到更多人的生活。 ●放松训练整理心情:同学们还可以通过放松训练或呼吸调节减轻不良情绪。

(完整版)心理危机干预指导手册

心理危机干预指导手册 2015-12-18 心理画 第一章 心理危机干预总论 一、灾难事件及其分类 1.灾难事件 对于那些突然发生、无法预料、不可控制,对财产、人的生命安全、心理安全以及肢体的完整性构成威胁并且产生强烈恐惧、无助、超出个体或整个社区应对能力的、大规模的天灾和人祸,我们称作为灾难事件。地震、海啸和洪水是常见的自然灾难,自然灾难对人的生活环境和财产的破坏力及其强大,更为值得关注的是在灾难中,幸存者不得不面对灾难带给身体和心灵靠自身能力无法抵御的极大创伤和危机。 2.灾发灾难事件分类 灾发灾难事件可以分为公共危机事件和个人危机事件两大类。 (1)公共危机事件 自然灾害,如地震等地质灾害、洪涝灾害、台风等。 事故灾害,如交通事故、安全生产事故、火灾、核辐射、环境污染等。 公共卫生事件,如传染病疫情、食物安全、职业危害等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如危机公共安全的刑事事件、恐怖袭击事件、民族宗教事件、经济安全事件等。 (2)个人危机事件 个人危机事件包括自杀、抢劫、性侵害、创业失败而破产、突然死亡、重大疾病等。 3.群体受害者分级 灾难的心理受灾人群大致分为五级人群。第一、二级为高危人群,是干预工作的重点,如不进行心理干预,其中部分人员可能发生长期、严重的心理障碍。 一级受害者:指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的直接受害者或死难者家属; 二级受害者:指现场目击者或幸存者; 三级受害者:指参与营救与救护的间接受害人员,主要是医生、护士、战士、警察等;四级受害者:指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区域的其他人员,如居民、记者、二级受害者家属等(也包括参加心理援助的心理咨询师、政府官员、其他学校的学生); 五级受害者:指通过媒体间接了解突发性公共事件的人(主要是那些心理素质比较差的人); 举例:汶川地震灾区心理受害人群分级 第一级人群:地震灾难的直接幸存人员、死难者家属及伤员。 第二级人群:与第一级人群有密切联系的个人和家属,可能有严重的悲哀和内疚反应,需要缓解继发的应激反应;现场救护人员(消防、武警官兵、120救护人员、其它救护人员)。第三级人群:从事救援或搜寻的非现场工作人员(后援)、帮助进行地震灾难后重建或康复工作的人员或志愿者。 第四级人群:受灾地区以外的社区成员,向受灾者提供物资与援助,对灾难的可能负有一定责任的组织。

心理危机干预方案

西宁市第二十一中学学生心理危机排查 与预防干预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精神,更好的帮助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渡过难关,及早预防、及时疏导、有效干预、快速控制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降低学生心理健康危机事件的发生,减少学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损失,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建设平安、和谐的校园提供心理保障,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采取紧急应对的方法帮助危机者从心理上解除迫在眉睫的危机,使其症状得到立刻缓解和持久消失,心理功能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并获得新的应对技能,以预防将来心理危机的发生。 二、我校现状分析 根据班主任提供的心理危机排查表信息分析,成因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家庭原因 由于每个学生家庭的构成不同,家长的受教育程度不同,家长的教养方式不同,导致学生出现许多行为障碍或情绪问题的原因又可分为以下几类。

(1)学生家庭构成不健全。学生家长父母离婚或丧失,导致孩 子双亲不健全,问题学生由双亲一方单独抚养或其他亲属抚养。造成学生性格异化、行为怪异、情绪反正。 (2)家长教养方式不当。问题学生家庭构成健全,但是家长对 于学生的教养方式不正确,或过于严厉,或过分宠爱,导致孩子出现不合群、情绪波动大、烦躁、攻击性等问题 (3)家长对孩子存在家暴行为。学生家长对孩子存在家暴行为,是非常严重的家庭问题,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会有极大的影响,会引起学生的很多心理问题。 (4)关注度不够缺少关爱。学生缺乏从家长得到的关注和关爱,对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不问不顾,导致学生出现生活和学习上的多种问题。 (5)家庭贫困或家庭成员残疾造成的学生自卑或其他心理问题。 (6)家庭变故或家庭重组。家庭内部发生重大变故或家庭亲密 成员突然离世导致学生出现心理障碍。 (二)人际障碍原因 (1)早恋学生与异性同学之间有恋爱行为 (2)同学之间的冲突学生与其他同学之间产生冲突,导致同学间发生欺凌和暴力事件。 (3)与校外人员的不正当来往学生与其他校外闲散人员之间不正当来往,甚至勾结校外人员欺凌本校学生。 (4)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不当学生与任课教师之间产生冲突

心理学资料汇集

心理学资料汇集 基础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变态心理学心理测量学心理诊断技能咨询心理学心理测量技能心理咨询技能心理咨询真实个案集 心理论文指导与优秀范文心理咨询师历年真题集心理咨询教学影片精选资料包括以下: 001、励志经典之《做你想做的人》word版 002、李天命经典之《思考三式VS三大盲潮》WORD版 003、催眠电子书之《催眠技巧大全》TXT版 004、隐喻成长故事《海鸥乔纳森》WORD版 005、《激发心灵的潜力》《唤醒心中的巨人》《一分钟巨人》 006、强烈推荐NLP系统参考版思维导图 007、洞察日本民族特性的《日本四书》WORD版 008、《成功精品贴贴贴一》电子书 009、灵修课件之《宽恕十二招》PPT版 010、催眠电子书之《丽天晓斐催眠实录》 011、NLP解读线索-观眼知心(一份来自台湾的资料) 012、心理电子书之《咨询者工作手册》WORD版 013、成功学电子书之《10只魔戒的力量》chm版 014、潜意识经典之作《墨菲文集》word版 015、《全力以赴-让进取战胜迷茫》CHM版 016、《身心合一》 017、致富学之《富爸爸丛书9本》txt版 018、《我们为什么生病》 019、瑜珈电子书之《愈瑜伽愈美丽》chm版 020、电脑垃圾清理超小软件 021、成功学之《安之研习会记录》CHM版 022、《NLP学院打包E书第一期》电子书隆重出炉啦 023、《NLP学院打包E书第二期》电子书面世了 024、《少有人走的路》CHM版电子书 025、《货币战争》电子书免费下载 026、心灵宝典,NLP的优质信念 027、NLP经典之《大脑操作手册》简体电子版 028、催眠电子书《让一切听你的》pdf版 029、《星座算命》电子书提供 030、心理学电子书之《心灵黑洞》exe版 031、某教练技术课程的PPT课件 032、分享《心理学故事》PDF版 033、催眠大师密训专业教程之《入门指导手册》 034、[分享]《亲子关系全面技巧》部分内容 035、催眠电子书之《秘藏超能催眠术》PDF版

科普-心理辅导应是灾后第一课

Primary School Teaching Research 2010小学教学研究其他/教海撷英 在“5·12”特大震灾之后,孩子们又能及时回 到课堂,欣慰之余,我们更应该思考:复课后的学 生最应该学习什么呢? 地震对四川绵竹汉旺的破坏不仅仅在于摧 毁了我们物质的家园,还破坏了很多孩子的心理 家园,尤其对孩子们来说,他们最重要的一种心 理需求———安全感可能会被严重挫伤乃至于摧 毁。一般情况下约70%有创伤经历的人会在半年 或几年后自然痊愈;而另外30%的幸存者则会在 心灵方面多多少少受到持续的伤害,这种伤害甚 至伴随他们的一生,有些在若干年之后表现得惊 恐、焦虑、抑郁,有的则患上酗酒、进食障碍、失眠 等……对孩子们来说,最可怕的是幼小的心理受 到的创伤要潜伏到成年后才表现出来,到时候再 亡羊补牢就已经为时已晚。因此,在急性的灾难 心理干预中,要做到及时有效,越早效果越好,一 旦拖延就会在孩子们的心理留下一个永远愈合 不了的疤痕。哈工大的心理学金宏章教授的话特 别值得注意,他说:“有些人误以为不忍心再触碰 孩子的心理创伤,觉得是在刺激他们,可是情况 恰恰相反,这种‘再体念’的过程,其实正是对创 伤事件的脱敏过程,否则,今后,他们很可能终身 陷在心理阴影当中。”他还认为,在一遍遍倾诉的 过程中,孩子们对事件的敏感情绪会慢慢降低, 回复平静;而如果处理不好,这种恐惧和阴影就 可能一直伴随终身。 当然,即便灾区的学校认识到心理干预及救治的重要,但是也可能苦于缺乏这方面的师资与教材,同时很多在地震中幸存的教职工,或许自己本身也存在着需要心理辅导的需求。面对这种情况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主动请缨,上门为师生进行心理辅导;另一种则是灾区的老师们急性“心理自救”———一方面恶补心理辅导的知识,另一方面,在救治学生们的过程中,也进行自我救赎,这两种方法在我们灾区互相交融。当然,除了让孩子们尽快从地震后遗症中走出来,我们还应教他们一些避险知识和急救技能,以备孩子们将来的不时之需。不仅让孩子们有危机意识,还要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以及课堂学习,让他们懂得珍惜生命、敬畏自然、感恩社会与报效祖国。之所以要珍惜生命,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来之不易,无论是自己还是他人的生命;敬畏自然是因为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人类每一次对自然的漠视,最终都必将遭到自然的报复。因而“人定胜天”的豪言壮语似乎也到了应该在教材里面删除或者重新进行注解的时候了。至于感恩社会与报效祖国,不仅仅是因为在这次抗震救灾中,祖国和社会各界的人们迅速伸出了救援之手,更重要的是因为:当一个人心存感恩之念生活的时候,他不仅仅会活得幸福,更会把这种感恩之情传递到工作中,放大到他人身上,扩散到全社会之中,而这正是灾难之后最有价值的一轮又一轮代表着社会正义与真善美精神的良性冲击波。筻 心理辅导应是灾后第一课 四川绵竹市汉旺学校李洪琼 56

卫生部《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手册》(之四)

卫生部《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 中新网5月20日电据卫生部网站消息,为指导各地科学、规范地开展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卫生部现印发《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 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应在经过培训的精神卫生专业人员指导下实施。 一、组织领导 (一)心理救援医疗队(包括防疫队,下同)在到达指定救灾地点后,应及时与救灾地的救灾指挥部取得联系,成立心理救援协调组,统一安排救灾地的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二)后期到达同一地点的心理救援医疗队或人员,应该在上述心理救援协调组的统一指挥、组织下开展工作。 (三)各心理救援协调组的工作,应及时与所在地精神卫生专业机构沟通和协调,并接受当地卫生行政部门领导。 二、干预基本原则 (一)心理危机干预是医疗救援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与整体救灾工作结合起来,以促进社会稳定为前提,要根据整体救灾工作的部署,及时调整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重点。 (二)心理危机干预活动一旦进行,应该采取措施确保干预活动得到完整地开展,避免再次创伤。 (三)对有不同需要的受灾人群应综合应用干预技术,实施分类干预,针对受助者当前的问题提供个体化帮助。严格保护受助者的个人隐私,不随便向第三者透露受助者个人信息。 (四)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心理危机干预,明确心理危机干预是医疗救援工作中的一部分,不是“万能钥匙”。 三、制定干预方案 (一)目的。 1. 积极预防、及时控制和减缓灾难的心理社会影响; 2. 促进灾后心理健康重建; 3. 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公众心理健康。 (二)工作内容。 1. 综合应用基本干预技术,并与宣传教育相结合,提供心理救援服务。 2. 了解受灾人群的社会心理状况,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发现可能出现的紧急群体心理事件苗头,及时向救灾指挥部报告并提供解决方法。 3. 通过实施干预,促进形成灾后社区心理社会互助网络。

心理危机干预

常见类型 心理反应 ①急性疾病时的心理反应如下: 一是焦虑,病人感到紧张、忧虑、不安。严重者感到大祸临头,伴发植物神经症状,如眩晕、心悸、多汗、震颤、恶心和大小便频繁等,并可有交感神经系统亢进的体征,如血压升高、心 率加快、面色潮红或发白、多汗、皮肤发冷、面部及其他部位肌肉紧张等。 二是恐惧,病人对自身疾病,轻者感到担心和疑虑,重者惊恐不安。 三是抑郁,因心理压力可导致情绪低落、悲观绝望,对外界事物不感兴趣,言语减少,不愿与人交往,不思饮食,严重者出现自杀观念或行为。 ②慢性疾病时的心理反应: 一是抑郁,多数心情抑郁沮丧,尤其是性格内向的病人容易产生这类心理反应。可产生悲观厌世的想法,甚至出现自杀观念或行为。 二是性格改变,如总是责怪别人、责怪医生未精心治疗,埋怨家庭未尽心照料等,故意挑剔和常因小事勃然大怒。他们对躯体方面的微小变化颇为敏感,常提出过高的治疗或照顾要求,因此导致医患关系及家庭内人际关系紧张或恶化。干预原则为积极的支持性心理治疗结合药物治疗,以最大程度减轻其痛苦,选用药物时应考虑疾病的性质、所引起的问题,以及病人的抑郁、焦虑症状。以癌症为例,如疼痛可用吗啡,抑郁用抗抑郁药,焦虑用抗焦虑药处理。 恋爱破裂 失恋可引起严重的痛苦和愤懑情绪,有的可能采取自杀行动,或者把爱变成恨,采取攻击行为,攻击恋爱对象或所谓的第三者。干预原则为与当事者充分交

谈,指出恋爱和感情不能勉强,也不值得殉情,而且肯定还有机会找到自己心爱的人。同样,对拟采取攻击行为的当事者,应防止其攻击行为。指出这种行为的犯罪性质并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因此既要防止当事者自杀,也要阻止其鲁莽攻击行为。一般持续时间不长,给予适当的帮助和劝告可使当事者顺利渡过危机期,危机期过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当事者可能认为对世界上的女人(或男人)都不可信,产生很坏的信念,但这不会严重影响其生活,而且随着时间的迁延会逐渐淡化。 婚姻障碍 夫妻的感情破裂,结局多是离婚,如果双方都能接受,不会引起危机,否则可能引起危机。 ①夫妻间暂时纠纷,如受当时情绪的影响使矛盾激化时,可能引发冲动行为,甚至凶杀。干预原则为暂时分居,等待双方冷静思考并接受适当的心理辅导后,帮助解决问题,防止以后类似问题的重演。 ②夫妻间长期纠纷,其原因包括彼此不信任、一方有外遇、受虐待、财产或经济纠纷等。这可以使双方(尤其是女方)产生头痛、失眠、食欲和体重下降、疲乏、心烦、情绪低落等,严重者出现自杀企图或行为。干预原则为尽量调解双方矛盾,否则离婚是必然结局。对有自杀企图者应预防自杀,可给予适当药物改善睡眠、焦虑和抑郁情绪。 悲伤反应 与死者关系越密切的人,产生的悲伤反应也就越严重。亲人如果是猝死或是意外死亡,如突然死于交通事故或自然灾害,引起的悲伤反应最重。 ①急性反应:在听噩耗后陷于极度痛苦。严重者情感麻木或昏厥,也可出现呼吸困难或窒息感,或痛不欲生呼天抢地地哭叫,或者处于极度的激动状态。干预原则为将昏厥者立即置于平卧位,如血压持续偏低,应静脉补液。处于情感麻木或严重激动不安者,应给予BZ使其进入睡眠。当居丧者醒后,应表示同情,营造支持性气氛,让居丧者采取符合逻辑的步骤,逐步减轻悲伤。

智慧树知到《灾难心理学与灾后心理救援》

哀伤辅导 1【判断题】(2分) 在葬礼上哭不出来的人是因为不孝。 错 2【判断题】(2分) 哪些在办理后事时我感到愤怒和攻击的人都是借故闹事。 错 3【判断题】(2分) 一段时间后,我对这次亲友去世的悲剧就不会再有什么感觉了。错 4【多选题】(2分) 哀悼的阶段可以分为()。 适应阶段 回避阶段 面对阶段 灾难后心理病理学,灾难生态学和团队的筛选建立 1【判断题】(1分) 不应该让受灾者参与到救灾过程() 错 2【多选题】(2分) 灾难刚刚发生后,与受害者相处时不要做什么? 跟受灾者说“这件事情没什么” 跟受灾者开玩笑缓和气氛 3【单选题】(2分)

急性创伤干预的恐慌期是什么时候? 创伤事件发生3天后 心理急救:组织实施 1【判断题】(1分) 灾后急救必须要在24小时内处理心理创伤 错 2【判断题】(1分) 受灾者回避回忆现场,是人对自己的保护。 对 3【判断题】(1分) 对不同文化的人,灾后心理急救的方法都是一样的。错 4【判断题】(1分) 创伤后没有反应的人,可能有更严重的心理创伤。对 5【多选题】(1分) 急性创伤干预的目的() 增强短期、长期功能适应能力 早发现创伤后应激障碍病人 加强组内团结 处理早期反应(生理、心理、行为) 心理急救:准备工作 1【多选题】(2分)

灾难救援一般的过程分为几个时期? 蜜月期 悲伤期 重建期 幻灭期 英雄期 2【多选题】(2分) 下列那些症状是人经历创伤后会出现的特征性症状? 高度警觉 解离 重新体验 回避 3【多选题】(2分) 下列哪些情况可以称之为心理创伤? 反复经历或极端接触于生死创伤事件中的恶性细节中。 直接经历生死的创伤事件。 亲眼目睹发生在他人身上的生死创伤事件。 获悉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或关系密切的朋友接触于生死创伤事件。亲身经历被性侵 灾难救援中的心理急救法 1【单选题】(2分) 安心团体需要在何时进行? 48小时之后 2【判断题】(1分)

灾后心理危机干预手册

灾后心理危机干预手册 1.我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灾后心理干预,不知道心理干预对我们有什么用? 一般而言,灾后干预应包括两个部分,一为物质干预,二为心理干预。个体的物质损失总能在一段时间后得到恢复,但是心理上的创伤如果不及时干预,那就会伴随个体一生。 有研究表明,约占70%的当事人可以在没有专业人员帮助的情况下自己愈合其心理创伤;另外30%的当事人则或多或少会由此而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在日后表现出如焦虑、抑郁、躯体形式障碍、进食障碍、睡眠障碍、酒依赖和药物依赖等。 对于未成年人,由于对灾难事件无法进行完整的言语表达,也没有机会给予表达,形成的心理创伤可能更严重些,更需要我们进行心理干预。 2.我们自己没有遭遇严重的灾难,心理干预对我们而言是否就没有必要性? 灾难当事人是我们干预的重点,但不是说其他人员就不需要了。有研究表明,一位当事人可能会影响周围2019人,对他们产生间接的心理创伤。因此,受灾地区最好是进行全面的心理干预,当然干预的程度可以有所区别。 3.灾难对一个人产生的心理影响到底有哪些? 灾难对个体产生的心理影响大致可分为四个方面:(1)生理方面:失眠、做噩梦、易醒、容易疲倦、呼吸困难、窒息感、发抖、容易出汗、消化不良、口干等;

(2)认知方面:否认、自责、罪恶感、自怜、不幸感、无能为力感、敌意、不信任他人等; (3)情绪方面:悲观、愤怒、紧、失落、麻木、害怕、恐惧、焦虑、沮丧等; (4)行为方面:注意力不集中、逃避、打架、骂人、喜欢独处、常想起受灾情形、过度依赖他人等。 4.我家隔壁有两个人,他们家的亲人都去世了,按理说两个人应该都是处于非常难过的时期,但是其中一位却表现地很乐观,另外一位比较悲观,这是怎么回事?一种情况可能是,每个人对危机反应的外在表现不一样,这个人虽然在外人面前表现地很乐观,但是他心的创伤可能更严重,要给予同等的关照,千万不能忽略他。 另外一种情况可能是,遇到灾难后,个体受到的心理创伤程度受到个体对灾难的认识和解释、个性特征、亲人和朋友给予的支持程度、适应能力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可能导致这位持乐观态度的人较快地走出了心理阴影。 5.我身边有个人,每当想起灾难的事情就会很恐慌,我们应该怎么帮助他/她? 首先,我们应该在第一时间出现在他/她的身边,给他/她安全感。除了通过身体接触的方式让他/她感到身边有人在陪伴他/她,您也可以给他/她一些柔软的物体怀抱,如抱枕、布娃娃等。 当恐慌结束后,必须告诉他/她是因为刚才想起的事情引起了恐慌,其实他/她现在非常安全。如果这个人经常有这种恐慌情形出现,建议寻求专业心理咨询人员的帮助。

心理危机干预方案

庐江盛桥中学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生活中灾难、暴力、事故、意外等创伤性事件时有发生,侵害人们的心灵,造成不良后果。在学校,学生面对学习压力、亲子关系、环境适应、人际关系等诸多问题,而青春期的躁动和感性使他们处理问题容易极端化。因此,心理危机干预迫切而重要。针对高危人群的心理社会干预能够防止或减轻创伤后的不良心理反应,避免心理痛苦的长期化和复杂化乃至极端化,促进创伤性事件的适应和心理康复。这不仅是对每一个学生的人文关怀,也是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诉求。为此,我校特制定针对本校师生的心理危机干预应急方案,以期尽最大努力帮助师生解决所面临的心理困境,促进师生的身心健康。 一、具体目的: 1.通过心理健康课进行心理危机教育和宣传,加强学生对危机的了解与认知,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为应对危机做好准备。 2.通过心理咨询等支持性干预,协助处于危机中的学生把握现状,重新认识危机事件,尽快恢复心理平衡,顺利度过危机,并掌握有效的危机应对策略。 3.通过提供适时的介入帮助防止自伤、自杀或攻击行为等过激行为。 4.通过构建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做到心理困扰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应对,减少和尽量避免危机对学校正常工作的影响。 5.通过积极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为学生成长营造健康氛围,努力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优化心理品质。 二、干预原则 1.预防为主; 2.及时预警; 3.协调有序; 4.反馈追踪。 三、组织指挥体系 1、领导机构(学校处理突发事件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吴量 副组长:许晶莹 2、心理危机干预救援小组 班主任、心理老师、校保安人员、全体教师等。 四、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分工: 1.主管领导全面组织协调指挥。 2.班主任了解信息、通知家长、稳定班级。 3.心理老师现场疏导、干预,避免极端心理行为。 4.校保安人员维持秩序。 5.学校其他教师辅助开展工作。 6.干预结束后观察和随访。 五、干预对象 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是我校在读的存在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具体包括: 1、重大心理危机事件(Ⅰ级) 发生自杀或自杀未遂事件;精神病人处于急性发作期;自伤或伤人行为正在发生。 2、较大心理危机事件(Ⅱ级) (1)生活学习中遭遇突然打击,如家庭发生重大变故(亲人死亡;父母的离异;家庭暴力等)、遭遇性危机(性伤害;性暴力;性侵犯;意外怀孕等)、受到意外刺激(自然灾害;校园暴力;车祸等其他突发事件),并伴有强烈的情绪和行为反应。 (2)患有严重心理疾病,并已经专家确诊的学生,如患有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癔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等疾病的学生。 3、一般心理危机事件(Ⅲ级) (1)在心理健康测评中筛查出来的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 (2)因情感受挫、人际关系失调等导致的心理或行为异常者。 (3)因学习困难、经济困难、适应困难等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者。

灾后儿童心理辅导

灾后儿童心理辅导建议书(一) 孙瑞雪 地震后的平稳期,会有很多父母和志愿者想要帮助创伤后的孩子。我们所从事的十几年的教育科研经验,以及所处理过的一些孩子的可类比的经验,可能会有一些参考价值。先简单总结一些提供给大家,期望我们手拉手,爱连接着爱,和我们的孩子共渡难关。 我们的建议是针对9岁以前的孩子的,所以,这里提供的方案和办法的建议也是给广大的父母和心理志愿者帮助这个年龄的孩子所使用的。 了解儿童的基本需求并通过提供这些需求帮助孩子 我们首先要知道儿童的基本需求: 1、儿童是依靠感觉来认识世界的,因此儿童对外界的所有事物的认识都是用感受来完成的,尤其是心灵感受。因此儿童不会听别人说太多的话,而是用心灵直达对方的内心。在一般情况下,创伤之后的孩子会拒绝成人,对儿童来说,儿童能够非常敏锐地觉察到你是否真的关注他和爱护他。心理志愿者情绪是否稳定,内在是否专注,是否在内心爱孩子,这些状态都会被儿童直接感受到。因此,这决定了儿童是否接纳心理志愿者。 2、儿童需要爱与被爱,需要被关注,需要安全感,需要被接纳,需要被认可。儿童的这种需要与成人相比更直接、更当下。 3、儿童需要陪伴者。和成人的不同是,儿童需要陪伴是肯定地和绝对的,而且陪伴的人尽可能是家人,如果在无家人的情况下,陪伴者要相对固定,6岁以前尤其如此。陪伴的时间也要相对稳定,并且秩序化。 4、儿童都是在他们喜欢的事项的不断的重复中获得安全感的,例如:儿童喜欢重复听同一首音乐,重复听同一个童话故事,重复看同一个动画片,重复进行同样的游戏……志愿者要把握这个原则,儿童只有在重复中才能获得安全感。 5、未经儿童允许不要触摸他的身体,尽管触摸是儿童获得爱的重要途径,但是也必须在儿童允许的情况下,在儿童逐渐接纳的情况下,再靠近儿童。透过逐渐地缩短身体之间的距离,来完成这一过程。 6、儿童需要持续性地关注和爱;心理志愿者与一个孩子的相处必须是持续性的,探望的时间也需要是有规律的,因为儿童是透过重复性的体验和秩序的生活来认识世界的。志愿者调换时,需要提前跟孩子说明,并且,需要下一任的志愿者同前任志愿者有同时陪伴孩子的经历,让孩子有一个预热和过渡的过程。如果孩子坚决拒绝继任者,就必须调换人员。孩子喜欢选择与过去照顾者有相似特质的人。对于幼儿来说,频繁地调换志愿者,并且让孩子接纳不愿意接纳的人,这本身会造成二次伤害。一般情况需要持续不断地、恒定地关注,并且使用短小的语言表

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

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 则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紧急心理危机干预预案 为有效应对和处置因突发事件可能导致的心理障碍,或因严重心理障碍引发的自伤或伤害他人事件,特制定本预案。 一、组织领导 (一)成立心理救援医疗队,心理救援医疗队由市卫生局负责组织、调度。 (二)心理救援医疗队在到达指定救灾地点后,应及时与救灾地的救灾指挥部取得联系,成立心理救援协调组,统一安排救灾地的紧急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二、干预基本原则 (一)心理危机干预是医疗救援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与整体救灾工作结合起来,以促进社会稳定为前提,要根据整体救灾工作的部署,及时调整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重点。 (二)心理危机干预活动一旦进行,应该采取措施确保干预活动得到完整地开展,避免再次创伤。 (三)对有不同需要的受灾人群应综合应用干预技术,实施分类干预,针对受助者当前的问题提供个体化帮助。严格保护受助者的个人隐私,不随便向第三者透露受助者个人信息。 (四)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心理危机干预,明确心理危机干预是医疗救援工作中的一部分,不是"万能钥匙"。 三、制定干预方案

(一)目的。 1. 积极预防、及时控制和减缓灾难的心理社会影响; 2. 促进灾后心理健康重建; 3. 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公众心理健康。 (二)工作内容。 1. 综合应用各种干预技术,并与宣传教育相结合,提供心理救援服务。 2. 了解受灾人群的社会心理状况,根据所掌握的信息,发现可能出现的紧急群体心理事件苗头,及时向救灾指挥部报告并提供解决方法。 3. 通过实施干预,促进形成灾后社区心理社会互助网络。 (三)确定目标人群和数量。 心理危机干预人群分为四级。干预重点应从第一级人群开始,逐步扩展。一般性宣传教育要覆盖到四级人群。 第一级人群:亲历灾难的幸存者,如死难者家属、伤员、幸存者。 第二级人群:灾难现场的目击者(包括救援者),如目击灾难发生的灾民、现场指挥、救护人员(消防、武警官兵,医疗救护人员,其他救护人员)。 第三级人群:与第一级、第二级人群有关的人,如幸存者和目击者的亲人等。 第四级人群:后方救援人员、灾难发生后在灾区开展服务的人员或志愿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