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构图与形式

建筑构图与形式

建筑构图与形式
建筑构图与形式

建筑构图与形式

韩修萍 建筑学(2)班 20094254 摘要: 自古以来,人类不断地寻找建筑和造型的表达形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原始人类为了避风雨、御寒暑和防止其他自然现象和野兽的侵袭,创造了赖以栖身的场所—空间,既早期的建筑。并且对不同的形、色、质都有了一种先入为主的认识观,久而久之,这些认识具有了广泛的意义,成为特定的符号,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这些符号形成为一门理论,引入到建筑设计当中,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建筑构图。

关键词:建筑 形式 原则 美感 加工

建筑中形式与内容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建筑的发展表现为一种复杂的矛盾运动形式。贯穿于建筑发展中各矛盾着的因素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有时简直使人眼花缭乱,只有抓住本质的联系,并一层层地进行剖析,才能最终的揭示出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确立科学的建筑观。什么是建筑发展中的本质联系呢?主要有三个方面:一、人们对建筑提出的功能和使用方面的要求;二、人们对建筑提出的精神和审美方面的要求;三、以必要的位置技术手段来达到前述的两方面要求。简言之,就是两个要求和一个手段。

建筑形式有两个属性,一、技术属性:建筑形式(尤其风格建筑)是与一个时代的施工系统做法和所应用的材料密切相关。二、美学属性:形态和谐,形式从几何规律中获得魅力。

不管人们把建筑设计当作一门应用科学还是一门艺术,它都有其特有的性质,遵循其特有的规律,受特定的条件限制。这些性质、规律以及限制条件,是建筑创作中的制约因素,也是运用设计手法和发挥想象力的基础。

建筑师在创造建筑形象的过程中,应明确并自觉受制于这些因素,并根据它们来建立或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知识结构及表达方式,从而避免因建筑设计因缺乏自我约束而带来的创作随意性问题。 一、从功能使用要求来看

人类的建筑发展史告诉我们:功能的需要产生了建筑形式,功能是建筑中最根本的制约因素。建筑的功能作为社会生活方式的反映必须通过形式表现出来。同样的物质内容有多种表达方式,只有精通形式语言,才能达到恰当表现建筑内容的目的。而当今功能向多元化发展,形式表达更趋多样,认识功能因素的制约

性则更显重要。 介绍形式和空间要素的本身并不是目的,而在于把它们当成解决问题的手段,以符合功能上、意图上以及周围的关系上所提出的条件,这是从建筑的角度上看问题的。

建筑可以按不同的使用要求,分为居住、交通、教育、医疗、娱乐……等许多类型,但各种类型的建筑都应该满足一些基本的功能要求。(1)人体活动尺度的要求,人在建筑所形成的空间里活动,人体的各种活动尺度与建筑空间及形式都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2)人的生理要求,主要包括对建筑物的朝向、保温、防潮、隔热、隔声、通风、采光、照明等方面的要求,它们都是满足人们生产生活所必须的条件,随着物质技术水平的提高,满足上述生理要求的可能性将会日益增大,如改进材料各种物理性能,使用机械通风辅助或代替自然通风等。(3)使用过程和特点的要求,人们在各种类型的建筑中活动,经常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或路线进行的。如一个合乎使用的铁路旅客站点,必须充分考虑旅客的活动顺序和特点,才能合理安排好售票厅、大厅、候车室、进出站口等各部分间的关系。各种建筑在使用上常具有某些特点,影院建筑的看和听,图书馆建筑的出纳管理,一些实验室对温湿度的要求等,他们直接影响建筑的使用功能。

功能的变化与发展具有自发性,它是一个最为活跃的因素。特别是由于他在建筑中所占的主导地位,因而在功能与空间形式的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中,经常都是处于支配的地位,并成为推动建筑发展的原动力。但正如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一样,不能低估形式对于功能的反作用,一种新的空间形式的出现,不仅适用了新的功能要求,而且还会反过来促使功能朝着更新的高度发展。

二、从精神和审美要求来看

建筑构成我们日常生活的物质环境,同时又以它的艺术形象给人以精神上的感受。建筑有可供使用的空间,这是建筑区别于其他造型艺术最大的特点,和建筑空间相对存在的是它的形与线。尽管并非所有的建筑都可以达到艺术创造的高度,但凡是供人使用的建筑都不应以此为借口而不考虑人们对它提出的最起码的精神感受方面的要求。即它们还是应当按照经济、实用、美观的原则,恰如其分地处理好空间与形体、整体与细部、的关系而使之符合于统一与变化、对比与微差、均衡与稳定……等形式美的基本原则。

文化是孕育建筑的土壤,不同的文化土壤孕育着不同的建筑艺术,正是由于文化土壤的培育,才使建筑有了“记忆中的活力”,从而因文化的自身积淀与发展而使建筑的内在精神和外在风格得以延续。因此,设计者在进行创作时,必须深入社会生活,了解民族或地区的传统文化历史,了解建筑所在地人们的世界观、环境观以及民俗、宗教等文化因素,分析人的心理需求与结构,在这样特定文化环境制约下产生的建筑才能因体现出对人的尊重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沙利文认

为“建筑师的工

作是—让建筑材料活起来、用思想、情感状态赋予它们活泼

的生命,以主观

意愿改变它

们…”柯布西耶

也说道:“建筑

这一行就是要利用未处理过

的材料,建立情感上的联系。”建筑之所以富有意味,充满活力,是因为建筑师 郎香教堂 教

堂建筑

的情感投入。丰富的情感积累加上深刻的理性思索构成了建筑创作的内在基础 。 三、从物质技术手段方面来看

著名建筑师奈尔维说:“一个技术上完善的作品,有可能在艺术上效果很差,但是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却没有一个从美学观点上公认的杰作而在技术上却不是一个优秀作品。看来,良好的技术对于良好的建筑来说,虽不是充分的,却是一个必要的条件。”同样,建筑创作必须有结构、材料、设备、施工等技术条件的保证才能得以实现。许多新的建筑形象等的实现都是以技术的保障为前提的。科学技术 是时代建筑艺术创作的重要保证,推动着建筑的发展,影响着社会的进步。

技术的发展,解决了结构和施工中的种种难题,使得建筑打破规整立方体的简单组合,而采用自由曲面和流线型元素成为可能,同时有利于优化结构方案,

动中,通过对自然的认识、利用,总结出一系列形式美的规律,并把它们应用到建筑创作的实践中,作为对建筑形式美评价的基本原则。

1.统一与变化

变化是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区别,统一是各部分之间的内在关联。建筑因其组成的要素较之其他艺术都多样而又复杂,本身就具有多样性的变化,建筑的整体性要求把这些多样化的构成要素统一起来,因此统一与变化在建筑创作中比其

他艺术形式具有更深刻的意义。在建筑

环境中统一与变化的平衡是设计成功

的重要因素。统一性在建筑的形式美原则中常常是取得视觉美感最为关键的因素。 2.主从与重点 在建筑的审美构图中,利用主从关

系的对应来区别并强调其整体或部位

的重要性建筑创作实践体现主从关系

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采用对称构

统一

与变化

图,突出中央主体部分。当然,体现主从差异的

形式并不仅限于对称,现代非对称布局的建筑可

利用形象上的对比来突出重点。所谓突出重点就

是指在建筑设计中充分利用功能特点,有意识的

突出其中的某个部分,并以此为中心或重点,而

使其他部分明显的处于从属地位,也同样可以达

到主从分明、完整统一。例如国外的某些建筑师

常常使用“趣味中心”这个词汇,其实正是上述

原则的一种体现。一幢建筑如果没有这样的重点

或中心,不仅使人感到平淡无奇,而且还会由于

4.对比与微差

对比是指要素之间的显著差异,可以借彼此之间的烘托陪衬来突出各自的特点以求得变化;微差是指要素之间的不显著差异,可以借相互之间的共同性以求得和谐。在建筑设计领域,无论是内部空间还是外部形体,整体还是局部,单体还是群体,为了求得统一与变化,都离不开对比与微差手法的运用。

对比是表现形式间相异关系的一种法则。对人的视觉冲击力很强,易引起人的注意而产生兴奋效应。在建筑构图中主要有:大小,方向,色彩,质感,曲直,

虚实,明暗,宽窄,锐钝对比等。

5.韵律与节奏

建筑大师赖特说到:“美产生于不可思议的天然力,就象生命和生活的关系一样,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和谐是有机的,充满着生机、韵律与美感。

”伊利尔 沙里宁在《形式的探索》一书中写到“

人是大自然的一分子,凡是大自然的固有规律及基本观念的精髓,必然成为人类的固有规律及基本观念的精髓。……

自然是形式的源泉。”

自然界中的许多事物或现象,往往由于有规律的重复出现或有规律的变化,激发出人们的美感。对于这些事物或现象,人们有意识的加以模仿与应用,从而创造出各种以具有条理性、重复性和连续性为特征的美的形式——韵律美。韵律美按其形式特点又可以分为不同类型:连续的韵律;渐变韵律;起伏韵律;交错韵律。

韵律美在建筑中的体现极为广泛、普遍,不论是中国建筑还是西方建筑,也不论是古代建筑还是现代建筑,几乎处处都能给人美的韵律节奏感。有人将建筑喻为“凝固的音乐”,其道理正在于此。

形式加工方法——艺术形式分为内形式与外形式两类,内形式由内结构形成,外形式由外形式形成。建筑形式包括实体的形式与空间的形式。由其有形的线条、图形、轮廓、构形和断面所决定,包括建筑的造型处理、形体构成与艺术表现。建筑创作起于形式的创造,终于形式的结果……

形式加工是使自然物变为人造物的手段,它体现了人对物的作用。建筑形式加工方法是建筑师在设计实践中创造的。在建筑设计中,建筑师

同的加工

方法,注入个人的意愿与情感。包括附加、外围加工、凹凸曲折、相似与重复、穿插、切削、旋转、拉伸、断裂、错位、仿生物形态、几何变异、化简等。

创造一种成功的新方法,会给建筑形象带来引人注目的新鲜感,在一定时期可能起着领导设计新潮流的作用。任何一种成功的方法,都有个是否使用得当的问题,必须根据具体情况,注意方法的表达效果。不可不顾环境条件套用、滥用。

建筑形体的塑造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影响形体的组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政治的、文化的、艺术的、技术的、建筑理论与思潮等等.刻意追求并要寻求到它的构成根源的话,是不可能的。如果要有共同点.那就只能是建筑的形体都是几何体变化与视觉表演.

参考文献:

1. 罗小未蔡琬英,《外国建筑历史图说》,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86;

2. 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 田学哲,《建筑初步》,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4. 陈志华,《外国建筑史》,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5.潘谷西,《中国建筑史》,北京,中国建筑出版社,2004.

建筑设计构图法则

建筑设计构图法则 建筑设计中常用的一些构图法则如下。1. 以简单的几何形状求统一 古代一些美学家认为简单、肯定的几何形状可以引起人的美感,他们特别推崇圆、球等几何形状,认为是完整的象征——具有抽象的一致性。以上美学观点可以从古今中外的许多建筑实例中得到证实。古代杰出的建筑如圣彼得大教堂,我国的天坛,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吉·马哈尔陵等,均因采用上述简单、肯定的几何形状构图而达到了高度完整、统一的境地。 2. 主从与重点 在由若干要素组成的整体中,每一要素在整体中所占的比重和所处的地位,都会影响到整体的统一性。倘使所有要素都竞相突出自己,或者都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不分主次,这些都会削弱整体的完整统一性。在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中,各组成部分是不能不加以区别而一律对待的。它们应当有主与从的差别;有重点与一般的差别;有核心与外围组织的差别。否则,各要素平均分布、同等对待,即使排列得整整齐齐、很有秩序,也难免会流于松散、单调而失去统一性。 从历史和现实的情况中看,主从处理采用左右对称构图形式的建筑较为普遍。对称的构图形式通常呈一主两从的关

系,主体部分位于中央,不仅地位突出,而且可以借助两翼部分次要要素的对比、衬托,从而形成主从关系异常分明的有机统一整体。如美国驻印度大使馆。 近现代建筑,由于功能日趋复杂或受地形条件的限制,采用对称构图形式的不多,多采用一主一从的形式使次要部分从一侧依附于主体。除此之外,还可以用突出重点的方法来体现主从关系。所谓突出重点就是指在设计中充分利用功能特点,有意识地突出其中的某个部分并以此为重点或中心,而使其他部分明显地处于从属地位,这也同样可以达到主从分明、完整统一的要求。如乌鲁木齐候机楼,就是运用瞭望塔高耸敦实的体量与候机大厅底矮平缓的体量,瞭望塔的横线条与候机大厅的竖线条,以及大片玻璃与实墙面之间等一系列的对比手法,使体量组合极为丰富,主从关系的处理颇为得体。 3. 均衡与稳定 存在决定意识,也决定着人们的审美观念。在古代,人们崇拜重力,并从与重力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地形成了一整套与重力有联系的审美观念,这就是均衡与稳定。 以静态均衡来讲,有两种基本形式:一种是对称的形式,如列宁墓和我国的革命历史博物馆;另一种是非对称的形式,例如荷兰的希尔佛逊市政厅。对称的形式天然就是均衡的,加之它本身又体现出一种严格的制约关系,因而具有一

建筑构图

建筑构图 课程性质 1、是关于建筑创作理论; 2、是关于建筑形式艺术规律的理论是研究建筑特有的、不同于其他艺术门类的表现手段的发展规律; 3、是与建筑设计、建筑历史课程相联系的 1、绪论 ·1、基本概念——构图 建筑构图 建筑构图原理 2、相关艺术的借鉴与联想 3、本课的学习方法 ·在《辞海》解释“构图”—— 艺术家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在一定的空间,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局部的形象组成艺术的整体。 ·这里的空间可以是二维的,也可以是三维的 ·总之,构图就是指如何把人、景、物安排在画面当中(或者说是二维或三维的空间中)以获得最佳布局的方法,是把形象结合起来的方法,是揭示形象的全部手段的总和。 ·这个术语(构图)中包含着一个基本而概括的意义——把构成整体的那部分统一起来,在有限的空间或平面上对作者所表现的形象进行组织,形成画面的特定结构,借以实现创作者的表现意图。 1.2基本概念——建筑构图的定义 ·建筑构图是指:建筑物或者建筑群各个部分的布局和组合形式,以及它们本身彼此间和整体间的关系。它是由建筑物的功能、技术、经济和美观要求所决定的,是建筑物构成的基础。·特点: 1、丰富性:取决于建筑的复杂性和建筑形象的丰富多样,同时取决于地域和环境条件; 2、科学性和艺术性:建立在科学和艺术规律基础之上; 3、同时满足功能、技术、经济、美观要求; 4、整体性:整体和局部之间所有相互联系和相互关系的协调、有机统一和相称。 1.3建筑构图原理 1.3.1建筑构图原理概念: 研究建筑构图的要素、手段、手法及其形成原理和规律的科学统称为建筑构图理论(原理)·是总的建筑理论的一部分; ·是关于建筑形式构成和艺术处理的规律与方法的理论; ·是研究建筑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构图因素和手段,构图的手法原则和规律,以及它们的运用方法。 ·是随着建筑本身的发展而日益丰富着的。 ·1.3.2建筑构图原理的范畴:

建筑构图基本法则

建筑构图基本法则 自古以来,人类不断地寻找建筑和造型的表达形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由于受环境影响,以相互交流的作用,人们创造了早期的建筑生活方式等一系列的生产活动的工具,并且对不同的形,色,质都有了一种先入为主的认识观,久而久之这些认识具有了广泛的意义,成为特定的符号.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这些符号形成为一门理论,引入到建筑设计当中去,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建筑构图基本法。 兼具感性和理性的复杂体,所有建筑的诞生及使用都是由人类完成,其规划、设计、审美、消费以及感知的一系列过程所涉及的诸多评判的标准都不是简单的是或非可以绝对划归的,很多事情并不是非白即黑或0、1 原理。在建筑设计的实践中,定位一个建筑作品的优秀与否,这个评判和下结论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灰色的概念,好或不好都是相对而言,是通过运用一系列的标准或尺寸来进行衡量和评判。着中间就包含很关键的一点——建筑构图基本法则。 建筑设计是一个创作过程,是一个构图过程,完成一件设计作品需要遵循一定的设计理论。在建筑设计中不仅要处理好建筑内部各要素的关系,而且在处理好建筑外部立面及体型要素间的关系。

建筑立面表示房屋外部形状和内容称为建筑立面,筑立面为建筑外垂直面可视部分。 建筑体型指建筑平面布局,建筑栋深,层数,体量。现在建筑设计都考虑节能环保,这又建筑的体型系数有关。建筑物外露部分所有面的面积总和,除以该建筑物的体积,所得的数值称为建筑的体型系数。在设计中可以运用建筑构图的基本法则使建筑平面布局紧凑,减少外墙凸凹变化,即减少外墙面的长度,加大建筑物的栋深。3.加大建筑物的层数。4.加大建筑物的体量。可以减少建筑物的体型系数,使建筑能耗效果改善。 建筑是三维的艺术,实体的处理是必不可少的。任何一幢建筑物从整体到立面均由不同部分、不同材料组成,各部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通过一定的规律组合成为一个整体。这些规律即为建筑构图法则,其中主要是统一与变化,均衡与稳定、韵律、对比、比例和尺度等。对建筑形式美的理解,首先表现在对建筑实体的感性认识上,结合构图基本法则,来体会建筑立面和形体的表象之中的美的规律。下面我们将举例说明建筑构图基本法则在建筑立面与体型设计中的运用: 1.统一与变化 建筑物在客观上普遍存在着统一与变化的因素。应巧妙处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取得整齐、简洁、秩序而又不致于单调、呆板、体型丰富而又不致杂乱无章的建筑形象。统一与变化是一切形式美的基本规律,具有广泛的普遍性和概括性。印度泰姬陵是比较典型的案例。

影视画面构图主体的直接和间接处理对视觉心理的影响

影视画面构图主体的直接和间接处理对视觉心理的影响 影视艺术早已成为当代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现代科学技术手段,通过呈现在银幕和荧屏上的可见画面,以及与画面相配合的声音,在特定的多维时空中,塑造、呈现的视听形象;是以高度综合性、动态连续性、视听逼真性和时空的自由性来影响、教育、感染观众心理的艺术。下面就影视艺术中的画面和声音对人的视觉心理影响予以论述。 一、影视画面构图对视觉心理的影响 主体是一幅画面中的主题思想的重要体现者,是影视作品的重点部分,也是画面的趣味中心。每个画面的主体在影视片中是变化的,但不能偏离主题思想,它在影视画面中起主导作用,且控制全局的焦点,与作品的主题思想紧密相连。 (一)影视画面构图主体的直接和间接处理对视觉心理的影响 人们观看物象时,当距离远时只能看到大致轮廓,这被称之为“消失透视”。因此,画面上的物象会出现“远人无目,远树无枝”。利用这一点,艺术家常常把距离远的物景画得模模糊糊,一幅画面的三维空间就这样在二维空间中体现出来。如画面出现了从大到小、从宽到窄的楼房街道时,就会给人以一种从近到远的心理感受。再如,建筑物正面的扭曲变形,可以使整座建筑物看上去蕴涵着巨大的张力。倾斜的物象可以被眼睛自觉地知觉为从垂直和水平等基本空间定向上的偏离,这种偏离会在一种正常位置和一种偏离了基本空间定向的位置之间造成一种压力。在影视艺术创作中,人们还可以利用视觉心理进行各种形式构图,以对影视画面主体进行直接处理。例如,按照黄金分割法对主体构图,或把主体放在九宫格的焦点上,或把主体放在“V”型的最低点,当然,还有其他许多方法。但无论把主体放在什么位置,无论主体怎么变化、移动,都要符合人们的视觉心理。那么为什么不把主体放在影视画面中间位置呢?中间位置固然均衡稳定,但易使观众产生视觉疲劳,同时影视画面缺乏变化与生气。 影视画面主体的间接处理,线条的变化引导观众的视线落在画面主体上,用线条有虚有实及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的环境烘托、渲染主体;也可通过影调的变化如以大面积的单一影调与小面积的对立影调相陪衬,达到表达思想、深化主题的目的,还可以用光线的变化把观众的注意力吸引到主体上去。用反衬法如以大面积的繁杂环境衬托小面积的简单景物,或以大面积简洁的环境衬托小面积的复杂景物等,都能突出主体。 (二)影视画面构图的陪体对视觉心理的影响 影视画面中陪体主要是陪衬、烘托、突出、解释、说明主体。其主要作用有:帮助主体说明内容,防止产生歧义;能使影视画面更有生活气息;可以形成与主体的对比,并起到装饰、美化影视画面的作用。(更多最新电影新剧尽在https://www.doczj.com/doc/f814113626.html, https://www.doczj.com/doc/f814113626.html,) (三)影视画面构图的前景和背景对视觉心理的影响 影视前景是指在主体前面或靠近镜头位置的人物或景物。主要作用有:烘托主体或直接帮助表达影视作品的主题;增加画面的层次,表现空间深度;均衡美化画面,使构图增加变化;“框”起主体,具有装饰趣味,有利于影调和色彩的对比。 影视画面的背景是指影视画面中主体背后的景物。主要作用有:能表现人物和事件所处的时空环境;使人感受到主体所处的空间的大小;能烘托主体,使它的形状及轮廓显著;能造成各种影视画面气氛、情调,帮助解释内容。 (四)影视画面构图的空白对视觉心理的影响 影视画面中的空白指除了实体对象以外起衬托实体作用的其他部分。主要作用有:影视画面空间分配的重要手段;构成影视画面影调、色调的重要因素;使影视画面简练;可以营造意境;给物体带来动向、动势;使影视画面充满可感的情绪。 (五)影视画面构图的均衡对视觉心理的影响 影视画面均衡是指经过艺术处理的影视画面构图所具有的那种稳定、完整、和谐的感觉。影视画面均衡既来自影视画面的形象给人的视觉感受,也来自人的视线在影视画面各因

常用的建筑设计构图法则一般有以下几种

常用的建筑设计构图法则一般有以下几种: (1)统一与变化 建筑物在客观上普遍存在着统一与变化的因家。应巧妙处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取得整齐、简洁、秩序而又不至于单调、呆板,体型丰富而又不至杂乱无章的建筑形象。统一与变化是一切形式美的基本规律,具有广泛的普遍性和概括性。 (2)均衡与稳定 均衡丰要是研究建筑物各部分前后左右的轻宜关系,并使其组合起来给人以安定、平稳的感觉;稳定是指建筑整体上下之间的轻重关系,给人以安全可靠、坚如磐石的效果。通过对称均衡形式体现出不同建筑的特征,获得明显的完整统一。不对称的均衡显得活泼。利用不同体量、材质、色彩、虚实变化等的平衡以达到均衡与稳定的目的。 (3)韵律与节奏 韵律是物形的各要素重复或渐变所形成的一种状态,这种有规律的变化和有秩序的重复所形成的节奏,能产生以条理性、重复性、连续性为特征的韵律感,给人以美的感受。我国古塔体现出的韵律感就是利用建筑物存在的一些相同元家,并有意识地对这些元素进行有秩序的重复或渐变的处理,使建筑形体以至细部给人更加强烈而深刻的印象。韵律美是一种以条理性、重复性和连续性为特征的美的形式。韵律美有几种不同的类型:连续的韵律;渐变的韵律;起伏的的律;交错的韵律。借助的律,既可加强整体的统一性,又可以求得丰富多彩的变化. (4)对比与徽差 建筑功能和技术斌予建筑以各种形式上的差异性。对比与徽差研究的是如何利用这些差异性来求得建筑形式上的完美统一。对比指的是要家之间显著的差异,徽差指的是不显若的差异。就形式美而言,两者都是不可缺少的。对比可以借彼此之间的烘托陪衬来突出各自的特点以求得变化,徽差则可以借助相互之间的共同性以求得和谐。例如:高体量与低体量的对比,玻瑞与实坡的对比。恰当地运用对比是取得统一与变化的有效手段。 (5)比例与尺度 比例是指物形之间的大小关系,它包括物形自身的长、宽、高之间,也包括物形与物形之间。建筑物的整体或局部、整体与局部、局部与局部之间都存在着比例关系。良好的比例

构图的基本结构形式

三.构图的基本结构形式 构图的基本结构形式要求极端的简约,通常概括为基本的几何形。当然这种基本几何形用在构图上只是取其近似,具体的个别差异变化是多样的。 1.几何形构架。 A三角形(一般指正置的三角形)有有崇高、坚实、稳定的感觉,建筑上的运用如埃及的金字塔;长三角形使人联想到矢壮,有向上、飞驰、崇高的感觉,哥特式教堂建筑的尖塔就是利用这种感觉。如图:《蒙娜丽莎》采用的是立三角形构图,端庄典雅通过一个普通市民女性的形象表达了人对于自身的肯定,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这幅作品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它优秀的构图方式。再如建筑摄影运用此构图达到了崇高、坚实、稳定和向上的视觉效果。 建筑

B圆形 能让人联想到车轮,有旋转滚动的感觉;作为球体,有饱满充实的感觉;触觉柔和,具有内向,亲切感。如图为马蒂斯的《舞蹈》从韵律线上看是圆形的构图,有明显的旋转运动的感觉。在这幅狂野奔放的画面上,舞蹈者似乎被某种粗犷而原始的强大节奏所控制,他们手拉着手围成一个圆圈,扭动着身躯,四肢疯狂的舞动着。大的圆圈也可以留一个缺口,称为“破月圆”构图。有完美、柔和、旋转向心的感觉。 C“S”形 使人联想到蛇形运动,宛然盘旋。或者是来自人体柔和的扭曲,有一种优美流畅的感觉。中国画山水,经常使用这种类型的构图,即“之”字形构图,以构成景物纵深盘旋的情趣。如图风景构图迂回上升,将观众视线顺S形引向上方。

人物形体所呈现的“S” D.“V”形 如同旋转的陀螺,有微微晃动不定的感觉,是一种活泼有动感的形式。如图有一种向上向外扩张、爆炸的形式,或是强烈的不稳定的感觉。但从相反方向理解,有时又有集中的意味。

建筑结构图标示

钢筋识图入门 一、箍筋表示方法: ⑴ φ10@100/200(2)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双肢箍。 ⑵ φ10@100/200(4) 表示箍筋为φ10 ,加密区间距100,非加密区间距200,全为四肢箍。 ⑶ φ8@200(2) 表示箍筋为φ8,间距为200,双肢箍。 ⑷ φ8@100(4)/150(2) 表示箍筋为φ8,加密区间距100,四肢箍,非加密区间距150,双肢箍。 一、梁上主筋和梁下主筋同时表示方法: ⑴ 3Φ22,3Φ20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2, 下部钢筋为3Φ20。 ⑵ 2φ12,3Φ18 表示上部钢筋为2φ12, 下部钢筋为3Φ18。 ⑶ 4Φ25,4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4Φ25, 下部钢筋为4Φ25。 ⑷ 3Φ25,5Φ25 表示上部钢筋为3Φ25, 下部钢筋为5Φ25。 二、梁上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上支座处) ⑴ 2Φ20 表示两根Φ20的钢筋,通长布置,用于双肢箍。 ⑵ 2Φ22+(4Φ12)表示2Φ22 为通长,4φ12架立筋,用于六肢箍。 ⑶ 6Φ25 4/2 表示上部钢筋上排为4Φ25,下排为2Φ25。 ⑷ 2Φ22+ 2Φ22 表示只有一排钢筋,两根在角部,两根在中部,均匀布置。 三、梁腰中钢筋表示方法: ⑴ G2φ12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一根φ12。 ⑵ G4Φ14 表示梁两侧的构造钢筋,每侧两根Φ14。 ⑶ N2Φ22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一根Φ22。 ⑷ N4Φ18 表示梁两侧的抗扭钢筋,每侧两根Φ18。 四、梁下部钢筋表示方法:(标在梁的下部) ⑴ 4Φ25 表示只有一排主筋,4Φ25 全部伸入支座内。 ⑵ 6Φ25 2/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下排筋4Φ25。 ⑶ 6Φ25 (-2 )/4 表示有两排钢筋,上排筋为2Φ25,不伸入支座,下排筋4Φ25,全部伸入支座。 ⑷ 2Φ25 + 3Φ22(-3)/ 5Φ25 表示有两排筋,上排筋为5根。2Φ25伸入支座,3Φ22,不伸入支座。下排筋 5Φ25,通长布置。 五、标注示例: KL7(3)300×700 Y500×250 φ10@100/200(2) 2Φ25 N4Φ18 (-0.100) 4Φ25 6Φ25 4/2 6Φ25 4/2 6Φ25 4/2 4Φ25 □———————————□———————□———————————□ 4Φ25 2Φ25 4Φ25 300×700

建筑美学法则实例分析分析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一、10大法则 在哲学中,美学一是最棘手的问题,人们总是会问美有什么样的标准。我们身边的很多建筑形态彼此之间都充满了矛盾,但同样能带给人美感。比如在古代西方,人们往往把建筑与厚重联系在一起,甚至在建筑的表面贴上一层厚厚的花岗岩。如哥特式建筑,以及古罗马建筑,以此来强调建筑的宏伟感觉。在今天,又有谁会这样做?隈研吾曾经指出,建筑由于其厚重高大而给人压抑感、排斥感。现在很多建筑师开始喜欢轻盈的建筑甚至很多建筑的外形都会头大脚小,与以往的建筑形式颠倒过来,或者用玻璃幕墙来展现建筑的轻盈、通透,这很难让人说差异如此之大的建筑哪个更美。 美国现代建筑学家托伯特·哈姆林,提出了现代建筑技术美的10大法则,即:统一、均衡、比例、尺度、韵律、布局中的序列、规则的和不规则的序列设计、性格、风格、色彩等,较全面地概括了建筑美学的基本内容。此外,包豪斯的建筑美学理论与现代主义联系较多,美国建筑大师文丘里则从符号学的角度来探讨建筑的美和审美问题。 二、形式美法则的探索 康德的两部著作《伦理学》和《美学》提到过,美只是人的感受,而不是客观概念。 这是从形式美规律的心理层面来讲,不同的建筑会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如高大宏伟的人民大会堂内高46.5米,从功能层面来讲,3米的房高已足够满足人的行为活动,但从精神层面来分析,是为了凸

显其庄严的气氛。普通的住宅房高约3米,给人温馨又隐秘的感觉。形式美规律也可以从形式方面去探讨。最早研究形式美规律的是毕达哥拉斯,他认为绘画、雕塑、音乐呈现的美都是一些“数”规律,认为“数学是最高的艺术形式”。柏拉图与毕达哥拉斯派如出一辙,认为对形式美学的研究应建立在完美的数学比例之中,如黄金分割比。之后,亚里士多德从大自然生物界得到启示,提出了有机的整体的观念,从物体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及其节奏韵律的变化中最终总结出“多样与统一的”规律。 黑格尔总结了形式美规律“对称均衡、单纯齐一、调和对比、比例、节奏韵律和多样统一”,“多样与统一”是建筑形式美的金科玉律。无论是柏拉图从“数”的理念来分析形式美,还是亚里士多德从生物学的角度分析,都强调一个整体之中各个部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存在呼应与协调的关系,每一个部分都是必不可少的。而整体是高度统一的,增一分太多,减一分太短。 三、形式美法则下的建筑形态 1.韵律与节奏韵律 原本是用来表明音乐和诗歌中音调的起伏和节奏感,以往一些美学家认为,诗和音乐的起源和人类本能的爱好节奏与和谐有着密切的联系。自然界中的许多事物或现象,往往由于有秩序地变化或有规律地重复出现而激起人们的美感,这种美通常称为韵律美。例如投石入水,激起一圈圈的波纹,就是一种富有韵律的现象。蜘蛛结的网,某些动物(包括昆虫)身上的斑纹,树叶的脉络也是富有韵律的图案。有意

建筑几何美原则

建筑形式美法则 主和从 在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中,各个组成部分是不能不加以区别的,它们存在着主和从、重点和一般、核心和外围的差异。建筑构图为了达到统一,从平面组合到立面处理,从内部空间到外部体形,从细部处理到群体组合,都必须处理好主和从、重点和一般的关系。在一些采用对称构图的古典建筑中,对此作了明确的处理,现代强调形式必须服从功能的要求,反对盲目追求对称,出现了各种不对称的组合形式,虽然主从差异不象古典建筑那样明显,但还是力求突出重点,区分主从,以求得整体的统一。国外一些建筑师常用的“趣味中心”一词,指的就是整体中最富有吸引力的部分,一个整体如果没有比较引人注目的焦点──重点或核心,会使人感到平淡、松散,从而失掉统一性。 对比和微差 建筑要素之间存在着差异,对比是显著的差异,微差则是细微的差异。 就形式美而言,两者都不可少。对比可以借相互烘托陪衬求得变化,微差则借彼此之间的协调和连续性以求得调和。没有对比会产生单调,而过分强调对比以致失掉了连续性又会造成杂乱。只有把这两者巧妙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既有变化又谐调一致。对比在建筑构图中主要体现在不同度量、不同形状、不同方向、不同色彩和不同质感之间。 不同度量之间的对比在空间组合方面体现最为显著。两个毗邻空间,大小悬殊,当由小空间进入大空间时,会因相互对比作用而产生豁然开朗之感。中国古典园林正是利用这种对比关系获得小中见大的效果。各类公共建筑往往在主要空间之前有意识地安排体量极小的或高度很低的空间,以欲扬先抑的手法突出、衬托主要空间。不同形状之间的对比和微差在建筑构图中,圆球体和奇特的

形状比方形、立方体、矩形和长方体更引人注目。利用圆同方之间、穹窿同方体之间、较奇特形状同一般矩形之间的对比和微差关系,可以获得变化多样的效果。如不来梅的高层公寓用有微差变化的扇形单元组成了整体和谐的构图。 不同方向之间的对比即使同是矩形,也会因其长宽比例的差异而产生不同的方向性,有横向展开的,有纵向展开的,也有竖向展开的。交错穿插地利用纵、横、竖三个方向之间的对比和变化,往往可以收到良好效果。 直和曲的对比直线能给人以刚劲挺拔的感觉,曲线则显示出柔和活泼。巧妙地运用这两种线型,通过刚柔之间的对比和微差,可以使建筑构图富有变化。西方古典建筑中的拱柱式结构,中国古代建筑屋顶的举折变化都是运用直曲对比变化的范例。现代建筑运用直曲对比的成功例子也很多。特别是采用壳体或悬索结构的建筑,可利用直曲之间的对比加强建筑的表现力。 虚和实的对比利用孔、洞、窗、廊同坚实的墙垛、柱之间的虚实对比将有助于创造出既统一和谐又富有变化的建筑形象 均衡和稳定 处于地球重力场内的一切物体只有在重心最低和左右均衡的时 ,才有稳定的感觉。如下大上小的山,左右对称的人等。人眼习惯于均衡的组合。通过建筑的实践使人们认识到,均衡而稳定的建筑不仅实际上是安全的,而且在感觉上也是舒服的。 对称均衡对称本身就是均衡的。由于中轴线两侧必须保持严格的制约关系,所以凡是对称的形式都能够获得统一性。中外建筑史上无数优秀的实例,都是因为采用了对称的组合形式而获得完整统一的。中国古代的宫殿、佛寺、陵墓等建筑,几乎都是通过对称布局把众多的建筑组合成为统一的建筑群。在西方,特别是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后期,建筑师几乎都倾向于利用均衡对称的构图手法谋求整体的统一。不对称均衡由于构图受到严格的制约,对称形式往往不能适应现代建筑复杂的功能要求。现代建筑师常采用不对称均衡构图。这种形式构

构图原理

对比与微差节奏与韵律比例与尺度均衡与稳定 浅谈“建筑构图原理”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经过两年的建筑学习在建筑设计的实践中,定位一个建筑作品的优秀与否,这个评判和下结论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灰色的概念,好或不好都是相对而言,是通过运用一系列的标准或尺寸来进行衡量和评判。着中间就包含很关键的一点——建筑构图基本法则。 建筑是三维的艺术,实体的处理是必不可少的。任何一幢建筑物从整体到立面均由不同部分、不同材料组成,各部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通过一定的规律组合成为一个整体。这些规律即为建筑构图法则,其中主要是统一与变化,均衡与稳定、韵律、对比、比例和尺度等。对建筑形式美的理解,首先表现在对建筑实体的感性认识上,结合构图基本法则,来体会建筑立面和形体的表象之中的美的规律。下面我们将举例说明建筑构图基本法则在建筑立面与体型设计中的运用: 1.统一与变化 建筑物在客观上普遍存在着统一与变化的因素。应巧妙处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取得整齐、简洁、秩序而又不致于单调、呆板、体型丰富而又不致杂乱无章的建筑形象。统一与变化是一切形式美的基本规律,具有广泛的普遍性和概括性。印度泰姬陵是比较典型的案例。

l以简单的几何形状求统一。如圆柱体、圆锥体、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等形体由于它们的形状简单、明确与肯定,很自然取得统一。著名的有贝聿铭设计的法国卢浮宫

l主从分明,以陪衬求统一。体量复杂的建筑在外形设计中,应处理好主要与从属、重点与一般的关系,使建筑形成主从分明,以次衬主,能取得完整统一的效果。比如,悉尼歌剧院,则以低衬高突出主体。 而上海大剧院则是利用形象变化突出主体,主体建筑造型上运用圆形、折线形或比较复杂的轮廊线可使形象突出,起到控制全局的效果。

现代建筑构图

现代建筑构图美学初探 内容摘要:美更多地来源于构图中各种元素的和谐组合,而不是元素本身,因此需要始终用构图来引导建筑的整个设计过程。建筑作为艺术的本质是其所包含的美学规律, 组织画面的秩序与变化是其手段,几何图形是其组织要素, 空间关系是其依据。本文从建筑平面构图和建筑形式美规律两方面对现代建筑构图形式中所范含的美学规律进行初步探索。 关键词:建筑平面构图形式美规律多样统一美学 艺术创作是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一方面, 它激发人类的感情活动另一方面, 反映作者的理性思维, 这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不可少的部分。人们对艺术的鉴赏, 往往是通过视觉画面的形式来进行的, 画面是否优美在很大程度上又是由构图的好坏来决定。所谓构图是指选型艺术家在一定的空间或平面对形象进行组织、安排和组合, 构成一定的结构形式, 它能有效地表达作者的构思意图和具有对观众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并且通过对造型和用色包括明暗的反复推敲、组织、刻画,进一步表现和深化作者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和意念。“建筑是艺术, 建筑的最高层次是艺术”贝幸铭语。建筑要上升到艺术阶段,需要具有构图美学的修养。由于建筑形式与空间必须要考虑到功能服务对象, 要表达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建筑所在地的周围环境, 这就决定了建筑中必然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多层次差别, 这些又是通过一定的秩序和变化组织起来的。有秩序而无变化, 结果是单调和令人厌倦的有变化而无秩序, 则是杂乱无章, 不得章法。建筑构图作为一种视觉艺术手段, 它能使一个建筑中的各种各样的形式和空间, 在感性上和概念上共存于一个有秩序的、统一的整体之中。但它必然受到人的视觉规律的制约, 因而也具有均衡、统一变化、对比呼应、比例和量比关系、节奏和韵律等形式美感原则以及具体的点、线、面、形、色、透视等构图结构形式的表现要素, 这是与美术构图相统一之处。 1、建筑平面构图 建筑构图是以几何图形为基础的。几何图形如三角形、方形、圆形等通常在人的视觉中被认为是最基本的、稳定的图形, 作为三维的建筑构图中的要素, 其通过一定空间关系组合的复杂、多变的视觉效果, 更具有无穷的魅力,产生不一般的美感。其基本的空间形式关系有以下几方面。 (1)包含式空间构图

建筑构图基本法则

建筑构图基本法则——引领立面与体型设计的关键因素 摘要:自古以来,人类不断地寻找建筑和造型的表达形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由于受环境影响,以相互交流的作用,人们创造了早期的建筑,生活方式等一系列的 生产活动的工具,并且对不同的形,色,质都有了一种先入为主的认识观,久而久之这些认识具有了广泛的意义,成为特定的符号.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这些符号形 成为一门理论,引入到建筑设计当中去,形成了一门新的学科----建筑构图基本法。 关键词:建筑物构图变化美感大师 兼具感性和理性的复杂体,所有建筑的诞生及使用都是由人类完成,其规划、设计、审美、消费以及感知的一系列过程所涉及的诸多评判的标准都不是简单的是或非可以绝对划归的,很多事情并不是非白即黑或0、1原理。在建筑设计的实践中,定位一个建筑作品的优秀与否,这个评判和下结论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灰色的概念,好或不好都是相对而言,是通过运用一系列的标准或尺寸来进行衡量和评判。着中间就包含很关键的一点——建筑构图基本法则。 建筑设计是一个创作过程,是一个构图过程,完成一件设计作品需要遵循一定的设计理论。在建筑设计中不仅要处理好建筑内部各要素的关系,而且在处理好建筑外部立面及体型要素间的关系。 建筑立面表示房屋外部形状和内容称为建筑立面,筑立面为建筑外垂直面可视部分。 建筑体型指建筑平面布局,建筑栋深,层数,体量。现在建筑设计都考虑节能环保,这又建筑的体型系数有关。建筑物外露部分所有面的面积总和,除以该建筑物的体积,所得的数值称为建筑的体型系数。在设计中可以运用建筑构图的基本法则使建筑平面布局紧凑,减少外墙凸凹变化,即减少外墙面的长度,加大建筑物的栋深。3.加大建筑物的层数。4.加大建筑物的体量。可以减少建筑物的体型系数,使建筑能耗效果改善。 建筑是三维的艺术,实体的处理是必不可少的。任何一幢建筑物从整体到立面均由不同部分、不同材料组成,各部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通过一定的规律组合成为一个整体。这些规律即为建筑构图法则,其中主要是统一与变化,均衡与稳定、韵律、对比、比例和尺度等。对建筑形式美的理解,首先表现在对建筑实体的感性认识上,结合构图基本法则,来体会建筑立面和形体的表象之中

构图的基本法则

构图的基本法则: 1、宜简不宜繁; 2、宜藏不宜露:能让人产生联想、遐想; 3、宜纯不宜硬:指质感,调色要有个度,不要调得太浓; 4、遵循旧路不如大胆创新:首先得掌握,然后再突破。这样图片才有特色; 5、有一个十分恰当的前景; 6、有一条十分合意的斜线; 7、有一个十分灵活的黄金位置。 四、焦距的选择很重要; 五、构图要构满它,裁剪只是补救; 六、A字形构图,宜用广角镜,A字形构图具有极强的稳定感、冲击力、视觉引导力; 七、用超广角镜头拍摄时,走到跟前去,可加强透视效果; 八、S形的路、河构图:角度一定要高,用俯拍,否则表现不了; 九、如果有横线穿过画面,一定要找竖线破掉它; 十、横线也不应平分画面,宜偏高或偏低; 十一、C形构图:这种构图很有曲线美,有多种变异。主体一般安排在C线的缺口处;

十二、拍静物时,越清晰越好,光圈取小,景深要大,曝光要准; 十三、拍摄风景时,确定了主体后,每一个前景要用心去找,前后、左右、高低,都试试,要走动,要去找,不能懒; 十四、光线是拍摄时第一个要考虑的因素,用什么光?侧光?顺光?逆光?还是侧顺光?如果只有太阳光,就要走到合适的光线的位置才拍; 十五、拍河流、道路用对角线构图时,从高处拍,地平线看不到了,所以相机不一定要平,可以转到相机可取对角线的角度拍; 十六、对角线构图时一定要注意平衡; 十七、顺光拍摄时,以前景测光曝光,天空的云彩会很美。 十八、顺光拍的画面,色彩一定是很鲜艳的; 十九、多看电视中的MTV台,留意它的构图; 二十、找拍摄景点,先找远景,再找中景,然后找近景,最后找微景,始终有东西可拍! PS入门 1、处理图片应先裁剪再改大小; 2、用修复画笔,可以盖掉不要的图象和脏东西; 3、用摩棒+套索,可以选择要处理的图象范围,加上档键(shift键)可增加选 择范围;

《绘画构图学》学习笔记(连载9)

《绘画构图学》学习笔记(连载9) 《绘画构图学》学习笔记(连载9)-----第四章构图的形式心理(之三) 2011-10-19 17:33:04| 分类: 绘画理论技法 |举报 |字号订阅《绘画构图学》学习笔记系长篇连载,发表的是我在学习《绘画构图学》一书时所作的学习笔记和纪要,记录了自己的部分学习心得,收集了部分该书没有收入的、而我觉得挺好的图例。现在开始,自己将系统地安排学习绘画理论和技法,以提高自己的美术鉴赏能力,更好地、更有意义地安排自己的退休生活。为记录退休后的学习历程和学习心得,留下退休生活的轨迹,将陆续把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整理的学习笔记发表和保存到自 己的博客上,并请行家、老师们不吝赐教,在此本人向赐教的行家、老师们顺致谢意和敬意。 一杯清淡的绿茶─────────────────────────────────────────── ─────────────────────第四 章构图的形式心理构图的形式心理,即构图的形式

感。形式感是人们对构图形象产生的视觉心理反映。当一幅画面中只有一个物体时,无论它处在什么位置,它都是视觉中心,所以,形象在画面空间中存在形式是构图形式的基础,构图形式取决于对其选择和组合结构,不同的组合结构关系使人产生不同的形式心理。构图形式心理的运用,对画家感情和画面内容的表达至关重要。画中的“情”主要是通过可视的形式语言传递给观众。客观事物的视觉美点,画家对此产生的心情感受,必然要在构图中寻找相应的合适的形式语言来表达。形式语言准确表达画家的真情实感,也就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和审美价值。第三节基本线形的综合构成一幅画的构图是由众多的线和形构成的,但是每个单项因素都会对总体结构有影响。每个单项因素既可有助于形式线、基本形的表现力,又可破坏基本形存在的意义。比如,梵高后期的绘画(见第二章第一节,图18 梵高《星空》),由于表现任何物象都用曲动短促的笔法,而使静静的田野和夜晚也变得奔腾狂热活动起来。这些曲动的短线(或笔触)成为压倒其他形式因素的优势,也就成为形式心理的重要因素甚至是主导因素。一般在不是这样强调单项形式因素的绘画中,画家则是运用形式线和基本形的综合构成,来造成画面总体的形式效果,以达到表现内容的目的。构图中应注意力求把握总体结构的形式效果。 图213 [法国] 米勒《倚锄的农夫》构图形式心理的

心理学知识结构图

第一章概论 心理学的概念: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构造主义心理学 机能主义心理学 行为主义心理学(S—R) 格式塔心理学 心理学的历史 发展与流派精神分析学派 (人物,主要观点)认知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 理论领域:实验与认知心理学、人格与社会、发展心理学、心理测量学、生理心理学 心理学的主要分支 应用领域:临床与咨询心理学、教育与学校心理学、工业与组织心理学、广告与消费、法律与犯罪 观察法:在自然情境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进行分析, 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 测验法:指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调查法: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 研究方法。 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者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1、认识内外世界2、调整和控制行为3、直接应用在实际工作上 第二章意识与注意 概念: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可控制状态:人的意识最清晰,最能集中注意,能够有意识地去完成一件事情。 意识的性质自动化状态:有时人对自己的行为似乎有所意识,但又不太清晰。要求很少注意。 白日梦状态:意识处于一种迷糊状态。产生自动化,不需要费劲。 状态睡眠状态:还是有意识活动,自身没有意识到。 指向性:指人在每一瞬间的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而忽略了其余对象。 特点集中性 概念 功能选择功能 注意:心理活动或意识维持功能 在某一时刻所处状态。调节功能 不随意注意 种类随意注意 随意后注意 注意与意识的关系 生物节律 情境性失眠 假性失眠 睡眠与梦失律性失眠 生物节律、睡眠与梦药物性失眠 梦

建筑结构图由哪些部分组成

建筑结构图由哪些部分组成 4 结构 4.4.1 在施工图设计阶段,结构专业设计文件应包含图纸目录、设计说明、设计图纸、计算书(内部归档)。 4.4.2 图纸目录应按图纸序号排列,先列新绘制图纸,后列选用的重复利用图和标准图。 4.4.3 结构设计总说明每一单项工程应编写一份结构设计总说明,对多于项工程宜编写统一的结构施工图设计总说明。如为简单的小型单项工程,则设计总说明中的内容可分别写在基础平面图和各层结构平面图上。结构设计总说明应包括以下内容: 1 本工程结构设计的主要依据(同; 2 设计0.000 标高所对应的绝对标高值; 3 图纸中标高、尺寸的单位; 4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和设计使用年限,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要求和砌体结构施工质量控制等级: 5 建筑场地类别、地基的液化等级、建筑抗震设防类别,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及设计地震分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 6 人防工程的抗力等级; 7 扼要说明有关地基概况,对不良地基的处理措施及技术要求、抗液化措施及要求、地基土的冰冻深度,地基基础的设计等级; 8 采用的设计菏载,包含风荷载、雪荷载、楼屋面允许使用荷载、特殊部位的最大使用荷载标准值; 9 所选用结构材料的品种、规格、性能及相应的产品标准,当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时,应说明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锚固长度、搭接长度、接长方法,预应力构件的锚具种类、预留孔道做法、施工要求及锚具防腐措施等,并对某些构件或部位的材料提出特殊要求; 10 对水池、地下室等有抗渗要求的建(构)筑物的混凝土,说明抗渗等级,需作试漏的提出具体要求,在施工期间存有上浮可能时,应提出抗浮措施; 11 所采用的通用做法和标准构件图集;如有特殊构件需作结构性能检验时,应指出检验的方法与要求; 12 施工中应遵循的施工规范和注意事项。 4.4.4 基础平面图 1 绘出定位轴线、基础构件(包括承台,基础梁等)的位置、尺寸、底标高、构件编号,基础底标高不同时,应绘出放坡示意。 2 标明结构承重墙与墙垛、柱的位置与尺寸、编号,当为混凝土结构时,此项可另绘平面图,并注明断面变化关系尺寸。 3 标明地沟,地坑和已定设备基础的平面位置、尺寸、标高,无地下室时±0.000标高以下的预留孔与埋件的位置、尺寸、标高。 4 提出沉降观测要求及测点布置(宜附测点构造详图)。 5 说明中应包括基础持力层及基础进入持力层的深度,地基的承载能力特征值,基底及基槽回填土的处理措施与要求,以及对施工的有关要求等。 6 桩基应绘出桩位平面位置及定位尺寸,说明桩的类型和桩顶标高、入土深度、桩端持力层及进入持力层的深度,成桩的施工要求、试桩要求和桩基的检测要求(若先做试桩时,应单独先绘制试桩定位平面图),注明单桩的允许极限承载力值。 7 当采用人工复合地基时,应绘出复合地基的处理范围和深度,置换桩的平面布置及其材料和性能要求、构造祥图;注明复合地基的承载能力特征值及压缩模量等有关参数和检测要求。 当复合地基另由有设计资质的单位设计时,主体设计方应明确提出对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动画的构图讲义

动画的构图 composition of animation 第一部分动画构图 ■动画是“流动的视觉艺术” ?动画艺术以其视觉造型空间的梦幻神奇、视听合一的绘声绘色、故事情节的千回百转、荡气回肠,创造了“临场真实感”与“天马行空的想象性”的高度融合,很大限度上改变了人类艺术一直相对单一的局面,把空间与时间、视觉与听觉、表现与再现相互完美地结合到一起,为普通大众打开了一个通俗易懂的美学欣赏模式 ?在探讨动画的构图时既要研究“画”的一面也要涉及“动”的一面,要解决好平面空间、立体空间、和动态空间、时间节奏与人的情感表达关系,既动画艺术的形式美和故事情节的相辅相成的问题。 第一章动画的构图概念 1、什么叫构图 ?构图一也称为布局,中国画论里称之为“经营位置”“章法”“布局”等等,都是指构图;COMPOSITION,意为把很多造型元素组合构成在一起,是属于平面造型艺术的术语。 ?构图的含义是:把构成画面各部分的元素组成、结合、配置并形成一个具有视觉均衡美感的画面。“构图”艺术家为了表现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美感效果,在一定的空间,安排和处理人、物的关系和位置,把个别或部分孤立的形象组成艺术的统一整体。 2、动画构图的目的: ?是解决动画设计在表现形式与内容上的美感、韵律、叙事间相互辉映的关系。 ?动画构图服从于主题表现的要求,同时又要取得整体形式感的完美和谐统一,画面的形式美感与生动的故事讲述相统一,做到有章有法,有主有次,相互呼应,虚实对比。 ?概括起来,就是变化统一。即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 ?几何中心 画面的几何中心,即画面对边中线交叉点和画面两条对角线交叉点。这个点的位置居于画面中央,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和感觉而定的客观中心点。画面的几何中心点能使视线集中,使画面产生对称、均衡、庄重及形式感。 ?趣味中心:也是视觉中心,所谓趣味中心,是从心理上划分的。据科学试验证明人看画中心时间长了会产生视觉疲劳,一幅好的构图要有一个“趣味中心”,而且这个“趣味中心”应该是这幅画面所要表达的主题。“趣味中心”在画面上的位置非常重要,不但关系到整幅画面是否协调、均衡,而且关系到能否让观看者的目光在”短时间“内一下集中到画面的主题上来。 ?视觉引导线:会带领观众的目光进入画面,引导他们到有趣的点上,也是你设计画面最需要被注意的”亮点“---趣味中心。 ?视觉流程:是指画面的一种运动形式,是视线随着构成画面的各种不同物体,及要素在画面中所形成的一种运动内在的结构线。即运动轨迹,作者根据力运动的方向,重心与重力平衡,利用视觉移动规律,通过意图与主题关系,合理的安排,有序的组织,诱导读者从主到次依次观看画面内容的一条视线,故称视觉流程线。这条视觉流程线也称构图的生命线,能迅速的接受阅读、画面、内容、信息的全过程。通常视觉流程线并不是很清楚展现在人们的眼前,而是隐藏在画中的一条虚线。 ?趣味中心与几何中心:避免重合,趣味中心可以是透视的心点。

CAD建筑构图

学习建筑构图后的思考 经过半个多学期的关于这门课程的学习,与将近三年的对建筑学的理解,对建筑构图中所存在的原理与其中的原则,这将对于我今后对美的认知更加的深入。同时也将对我做方案和有很大的帮助。 首先关于建筑构图的基本原则: (1)统一 任何完美的艺术作品,都由若干部分组成,这些部分之间既有区别又有其内在联系,通过一定的规律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就其各部分的区别和多样性而言,是艺术表现变化问题,就其各部分的内在联系和整体性而言,是艺术表现的统一问题。既有变化又有整体统一,是所有艺术品表现形式的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原则。缺乏多样变化则成为单调,没有整体统一则是成为杂乱。建筑物是由满足不同功能使用要求及结构技术条件的若干局部及构件组成。一方面这些局部或构件的形式,材料,色彩与质地有关,互有区别,是建筑艺术表现多样变化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他们彼此又有联系,如材料结构系统以及功能上的一致性等,这些一致性提供了建筑艺术完整统一的客观可能性。建筑构图的任务,即在于有意识地充分考虑及利用功能和结构技术条件存在的差别性和一致性的因素,加以有规律的处理,以求得 建筑艺术表现上 变化和统一的完 美结合。 左图为台北 龙山寺山门,其从 体量的大小处理。 其台北龙山寺山 门是三座歇山屋 顶并列组合的山 门,中间重檐,体 量门洞较大,是主 导,两侧单檐体量门洞较小,对中间重檐较大的体量门洞形成从属关系,从而构成建筑构图的统一,从图中可以看出,重檐大体量,较宽的中间大门容易吸引视线,而两侧低矮的单檐,较小的门洞,很自然是烘托作用,从而形成建筑构图的统一。虽然变化但是又和谐统一。 (2)均衡 自然界静止与运动的物体都要遵循力学原则,静止的则以均衡安定的形态存在,运动的则依靠运动来求得均衡,在建筑构图设计中,要求建筑的体量符合人们日常生活中形成的均衡安定的概念,为此就要研究建筑物的前后左右及建筑物本身各个部分相对轻重感之间的关系,它是建筑构图是否完整的重要条件之一。建筑构图的均衡形式,分为对称式和不对称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